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2024-05-13

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精选12篇)

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篇1

集团公司是指以产权或股权为基础、母子公司体制为主要内容,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间结合正规、紧密,比企业集团更为高级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对外投资是企业为了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了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种形式的资产。而企业对外投资时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投资风险。这是由投资活动所受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所综合影响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对外投资风险的外部原因。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一个集团公司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这些宏观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而企业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外投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等原因,这些都属于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内部原因。

而这所谓的“努力”,最常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历史经验表明,内部控制越有效,越有利于企业获得完善齐全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内部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企业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

2、内部控制由企业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从企业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企业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3、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

4、内部控制能够向企业管理层实现前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但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等原因,难以确保一个企业必定成功。

集团公司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涉及到对投资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论证并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事前的投资决策失误将很大程度上造成对外投资的失败。因而可以通过对对外投资的过程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对外投资决策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而保证投资决策的质量,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对外投资业务中的各种错误。

一、集团公司对外投资涉及的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投资项目的确立。

基于投资分散化的原理,集团公司的投资应呈多样化。既投资于风险小的证券类,也投资于风险大同时受益也大的股票,以及风险居中的基金。集团公司根据自身的资金的富余量,考虑投资部门提出的投资建议。根据当前市场行情,编制事前项目预算,充分论证分析该投资项目是否有利可图,是否可行。依据资金存在形式的不同又可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在进行短期投资立项时,要考虑资金的周转程度、机会成本和风险程度等;而进行长期投资立项时,主要应从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计划出发,并考虑资金的安排、机会成本、被投资单位的效益状况、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投资存在的风险以及集团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等因素;对于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数量金额巨大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研究,分析投资回报率、内含报酬率(IRR)、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投资的净现值(NPV)以及有助于做出投资决策的其他各种分析。只有当投资回报率大于资金成本的项目才是可行的。当然,有时会存在一些特例。如:集团公司为了实现对上游企业原材料的控制,或是对于下游销售渠道的控制,集团公司可能不惜一时短暂利益对外进行投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集团公司现在所丧失的短暂利益必然以日后的巨大利益为回报。

2、投资项目的管理。

对于通过可行性研究、论证后的对外投资项目应予立项。集团公司应该按照规定的手续来审批立项的投资项目。一般董事会授权高层管理人员审批小额、零星、临时性的投资;而对于长期、重大投资项目则需经过董事会集体决策审批并实行联签制度。对于投资资产的取得,保管和处置都进行详细的记录。集团公司必须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核算对外投资,对于投资成本、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处置进行准确的核算,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并在期末的会计报告中进行详细披露。对外投资时,不向国家禁止的领域、行业、项目投资。对于小额投资,可由集团公司组成评估小组作价并经集团主管领导的批准后,作为入价的依据;而对于数额较大的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必须经过国家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后,方能作为投出资产入价的依据。集团公司对外投资要按照约定收取相应的投资回报。而投资部门要定期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及对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不断地确定投资的可靠性。同时集团公司应定期或不定期与投资部门相关人员对对外投资进行盘点,检查投资项目是否为集团公司实际拥有,并将盘点计录与账面记录相互核对,确认账实是否一致。盘点工作必须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并有专人监盘。在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投资实存数与账存记录数之间的差异,应及时向集团公司的负责人报告,不得自行调整。

3、对外投资的处置。

转让对外投资应由相关机构或人员合理确定转让价格,并报授权批准部门批准;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评估。核销对外投资,应取得因被投资单位破产等原因不能收回投资的法律文书和证明文件。集团公司财会部门应当认真审核与对外投资处置有关的审批文件、会议记录、资产回收清单等相关资料,并按照规定及时进行对外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确保资产处置真实、合法。

二、对外投资内部控制主要措施

1、合理配备人员。

秉着“不相容职务人员相分离”的原则,投资计划的提出人、可行性论证人与计划审批人相分离,不得相互兼任;负责股票、债券及其他衍生金融产品业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与负责股票、债券及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高级管理人员分开,不得相互兼任;从事风险计量、监测和控制的工作人员必须与从事项目交易的人员相分离,不得兼任。

2、健全的合理审批制度。

集团公司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授权审批的层次;授权审批的程序;授权审批的责任。集团公司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 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杜绝利用公司职务进行个人享受的行为。

3、风险控制。

在投资之前,了解、分析被投资企业各项经营风险;在投资合同中也明确规定被投资方今后可以进行筹、投资的渠道以及金额,对于被投资企业的抵押、贷款、担保、对外投资等行为进行约束;在持有投资资产的整个过程中,持续地关注被投资企业履行合同的情况。确实、严谨地对被投资企业的报表进行分析、评估,从而确定被投资企业会计报表及经营行为的可信赖程度。也可委派专业机构进行该方面的评估。对于金额巨大的投资项目,应委派专门的人员到被投资企业进行长期的内部控制管理,监督被投资方的行为。

4、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从事投资部门职务的人员不但要有一定的远见,同时,要求有扎实的财务、金融、投资知识。而投资部门人员的工作情况不仅受其专业知识水平的影响,也取决于自身的个性、价值观和利益驱动。因此,应该加强投资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加强集团公司的文化价值体系影响。建立完善的专业培训体系并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鼓励投资部门人员在后续教育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和奖惩措施,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促进员工对职业道德的遵守,从而减少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

摘要:集团公司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对外投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投资风险。既有来自外部宏观环境的风险, 也有来自集团公司自身内部的风险。通过对对外投资进行内部控制, 可以防范于未来, 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关键词:集团公司,对外投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智勇, 《浅议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时代经贸 (中旬刊) , 2007.9

[2]、刘家松, 《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全过程的内部控制环节与主体》, 上海会计, 2003.8

[3]、蒋漱清, 《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浅议》, 财会通讯, 2009.2

[4]、赵雪, 《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分析》, 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9

[5]、金瑛, 《浅谈大型集团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6

[6]、杨森、宋小彩,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 商业经济, 2009.23

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篇2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现状

本文选取20沪市A股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共239家。其中有9家上市公司虽然声称披露了核实评价意见但找不到具体的意见报告,还有7家只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简要说明了审计意见。因此,实际以报告形式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共有223家。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发布之后,我国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

首先,数量上有所增加。沪深两市在报中仅有175家披露了审计师对管理层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意见,筛选之后只有156家,而在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发布之后年仅沪市A股就有223家,数量上大幅增长。

其次,内容上逐渐规范。223份报告中只有1份没有管理层的责任、4份缺少内部控制固有缺陷的描述,其余都包括管理层或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这四个部分,基本符合配套指引所给出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

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研究 篇3

关键词:担保业务;风险;内部控制

引言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温州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量的民营企业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部分企业在这期间相继破产,无法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其中一些债务必然是通过担保公司借款所得,这就使得担保公司必须清偿所欠债务,破产企业一旦过多,担保公司必然也会破产,变成破产企业牺牲品,其担保风险可见一斑。因而自2011年起,国家逐步加强了对担保行业的监管,加大了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市场准入门槛增加无疑可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风险,还需要健全一套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因而有必要对内部控制制度作深入的思考.

一、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风险及成因

风险是在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所导致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风险贯穿于整个担保业务的过程中,担保业务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包括审查决策阶段、签订合同阶段、担保过程监管阶段以及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

审查决策阶段是办理担保业务的起点,也是产生风险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受理担保申请人的资料、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对担保项目的风险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评估以及审核批准担保等。

在受理担保申请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如下:(1)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对担保申请进行初审。(2)由于民营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担保公司上层领导可能会出于某些人情关系,使审查过程流于形式,提供关系担保。(3)申请人和公司受理人员存在关联关系,导致审核缺少独立性(4)由于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在担保申请人的利益诱惑面前,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方面做出虚假报告,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判断,为其提供担保。

签订合同阶段是担保行为生效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的风险主要是在合同条款之中产生的。担保申请人可能会要求增加条款或者减少条款,以减少自己的义务,增加担保公司的责任;合同内容可能存在重大疏漏或者欺诈,导致企业未来诉讼失败等。

担保过程监管阶段是担保公司担保业务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日常业务监管以及财务报表监管。在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公司人员对担保申请单位监管不当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发现担保申请单位的问题,延误了担保公司做出决策的时间,加重了担保公司的损失。

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是企业总结经验教训的最后阶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阶段的主要风险是没有及时总结担保业务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未成功的担保业务。以及未对公司人员做出正确适当的奖惩。尤其是未能有效地追究失职人员的责任。

担保业务风险较大,是因为除了以上可控风险以外,还有很多不可控风险,这是我们所不能左右的,比如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不可抗力的损失等。

二、健全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总体思路

内部控制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企业应合理确定公司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面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

在明确内部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应分析担保业务的总体风险收益水平,再识别担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风险较大的地方,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担保业务各环节具体控制措施

设计基于风险导向的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明确担保业务各环节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梳理各环节的风险点,从而进一步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实现担保业务各环节的风险控制目标。担保业务按照先后顺序一般包括审查决策阶段、签订合同阶段、担保过程监管阶段以及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

在审查决策阶段中,担保公司受理担保申请时,公司的控制目标是确保申请人的申请资料真实有效,申请条件符合企业的担保政策。为此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健全公司管理制度,任何人都应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办理业务。(2)资信调查人员与担保受理人员不能为同一人,这样可以避免同一员工的舞弊行为。(3)资信调查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4)公司应该完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

在签订合同阶段中,公司的控制目标是确保担保合同合法有效。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将担保合同格式化,合同双方权利和责任相对等。如果担保申请人希望修改某些合同条款,担保公司应该聘请专业律师来一起商讨合同的制订。(2)注意对合同签章的核实,确保合同确实为担保申请人的意愿,使担保合同合法有效。

在担保过程监管阶段中,在日常业务监管方面,公司的控制目标是能够持续有效的对担保申请企业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管,能够获取该公司重大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1)随机指派多名人员不定期的检测被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定期审查被担保人申请资金的使用状况,是否存在滥用资金,挪用资金的情况。(2)应当及时报告被担保企业出现的异常情况和重大信息,特别是不利于担保企业的负面消息。在财务报表监管方面,公司的控制目标是确保被担保公司财务资料真实有效,不存在错账,假账。为此公司应当指派员工定期对被担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财务数据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确保能够及时掌握公司动态。

在绩效评估和追责阶段中,公司的控制目标是能够保证每次担保业务完成,企业都能做很好的总结,做到赏罚分明。为此企业应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每一次发生的失误都能做到正确处理,对员工起到警示作用。对表现优异的员工都能做到正确的奖励,对员工起到鼓励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担保业务的风险并不都是非系统风险,还有一定的系统风险。虽然系统风险无法消除,但是只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标准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将非系统风险降到最低,从而降低整个担保业务的风险,进而可以促进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使社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合,使资金流入到最合理的项目之中。因而为了防止大额的违规担保行为的发生,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刻不容缓的。(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慧.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财务与会计,2006

[2]李三喜.担保业务内部控制设计实务,财会信报,2013

[3]姚寒君.民营企业对外担保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探讨,内控与审计,2012

[4]王清刚.基于风险导向的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

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篇4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 对于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行业的代表, 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对于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非常必要。内部控制对于农业上市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和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健康高速发展的能力, 有助于企业提高业绩。随着对内部控制重视的不断加深, 农业上市公司也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业绩不断提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发生了不良事件, 比如蓝田事件、绿大地财务造假等, 通过这些案例, 不难发现即使农业上市公司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因为内部控制环境出现漏洞, 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实施, 导致了其经营和管理漏洞, 最终造成了严重后果, 企业形象下降, 盈利水平降低甚至破产, 严重阻碍了农业行业的发展。因此, 研究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两个方面对内控环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但是由于学者所持有的理论基础、选取的指标不同或者研究样本以及所用的计量分析方法的不同, 研究结论不一, 甚至得到了相反的结论。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时, 重点关注股权结构、董事会等方面。对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不同的学者得到的结论不同, 研究结论有不相关 (Demsetz and Villalonga, 2001;李志凤, 2014) , 正相关 (汪金龙、李创霏, 2007;王丽丽等, 2013) , 负相关 (Demsetz, 1985;黄长祥, 2010;宋占林, 2012) , 倒U型 (吴淑昆, 2002;赵息, 2010;雷令斌等, 2012) , 正U型 (Wei et al, 2005;陈德萍等, 2011) 等。关于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也出现不同的观点, 有正相关关系 (刘烨, 2009;陈德萍, 2011;李志凤, 2014) , 无相关关系 (李秀凤, 2012;孟航, 2013) 。

学者在研究董事会与公司绩效关系时, 同样有不同的结论。Lipton和Lorsch (2002) 认为董事会最合理的规模是8~9人, 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经营绩效产生不良影响。Conyon (1998) 等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于东智 (2004) 研究我国深沪上市公司, 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赵息等 (2010) 则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二次负相关的关系。Baysinger和Butler (1985) 研究发现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赵息等 (2010) 却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兰玉杰等 (2010) 研究安徽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不能显著影响公司绩效。

李春涛和孔笑微 (2005) 认为提高经理等管理人员的整体人力资本素质, 会提升企业绩效。刘烨 (2009) 通过研究后发现:代表人力资源政策的高管平均薪酬、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指标呈显著正相关, 即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苗玉树 (2005) 认为高层管理人员学历与代表公司绩效的每股收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周怡 (2013) 研究湖南上市公司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后发现, 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因此我们在研究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关系时, 不能直接套用别人的观点, 而是应该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结论。鉴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农业行业的现实状况, 因此研究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是内控环境的要素, 但由于企业文化没有一个公认的可以完全测量文化的工具, 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也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单向的, 所以不能简单的判断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未对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探索, 而是留作以后进行研究。综上, 文章从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假设。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 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是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坚实后盾, 确保他们顺利完成, 进而对于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治理结构中股权特征和董事会特点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

我国上市公司最明显的特点是股权高度集中, 大股东在公司经营、决策中拥有绝对权利, 大股东可能为了个人利益通过不合理的关联交易、担保等方式敛财, 从而侵犯其他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发展和业绩的提高。因此, 文章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农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一般指上市公司中除第一大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对于第一大股东的限制, 其他股东的存在, 限制了第一大股东的权利, 使其不能为了私利而肆意决策, 杜绝“掏空”公司资产的行为, 从而维护了其他股东的权益, 改善公司治理的效果, 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假设2:农业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与公司无利益关系, 且在公司经营管理等领域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素养, 其“独立身份”可以使他们对于公司的决策、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独立的判断, 因此可以有效的监控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不良行为, 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进而影响公司绩效。

假设3:农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管理公司内部事务、对公司的经营发展进行决策。随着董事会的成员的增加, 董事会决策更加合理, 董事会成员的互相监督也相应增强, 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 但是, 随着董事会成员的增多, 成员之间以及与管理层之间进行交流和调和的成本也会增大, 可能会超过由于董事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收益, 不利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提升。

假设4: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3.1.2关于人力资源与公司绩效的假设。人是企业的核心资源, 也是内部控制环境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可以激励员工,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有利于企业决策、生产及经营的有效实现, 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核心, 为了企业正常、有效的运营, 企业首先要满足员工维持和改善自身生活水平的薪酬, 薪酬的增加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提高业务能力, 为企业做更多的贡献。而高管是企业的核心员工, 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尤其重要, 高管会为了获得较高的报酬集中精力工作, 提高决策的效率, 影响公司绩效。

假设5: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员工是企业的核心, 可以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拥有高素质、能力强的员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提升创造力, 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员工的素质, 因此文章以员工的学历程度代表员工的素质。

假设6:大学以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对员工进行激励可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从而促进他们按照公司的规定进行工作, 同时为了更大的激励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约束机制可以监督并控制员工的行为, 从而使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规范自身的行为, 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及法律行事, 从而使企业高效运行, 有助于绩效的提高。

假设7:有严格的与公司绩效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2.1 样本选择。

本文以沪深两市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文中的农业上市公司指根据中国证监会2013年制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 包括农、林、渔、牧及服务业的农业企业, 同时包括与之相关联的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下游企业。根据上述农业上市公司的范畴进行查找, 并踢除了ST、*ST公司、数据不全以及明显异常的公司, 最终获得85个有效样本。

3.2.2 数据来源。

文章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市公司主页提供的2013公司年报等相关信息。所有原始数据经本人手工收集、整理得到, 为了确保数据真实、完整, 本文选取了2013年之前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数据处理和分析运用Excel和SPSS16.0完成。

3.3 变量设计

3.3.1 因变量设计—农业上市公司公司绩效综合指标。

公司绩效指标, 单一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 (ROE) 、总资产收益率 (ROA) 、每股收益率 (EPS) 、托宾Q值等。由于以上几种指标较为简单, 可能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绩效的真实情况。文章从衡量公司绩效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 采用因子分析法, 提取主成分, 得到一个公司绩效综合指标, 选取指标及定义见表1。

3.3.2 自变量设计—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指标。

基于前文的理解, 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源政策两方面研究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其中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与第一大股东持股之比、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人力资源政策指标包括员工中大学本科以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高管薪酬、有无严格的与绩效有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具体指标见表2。

3.3.3 模型构建。

文章根据前文分析, 以公司绩效综合指标F作为因变量, 以内部控制环境的各因素为自变量, 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建立以下模型:

F=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ε

其中, β0为常数项;βi为回归系数, i=1, 2, 3, 4, 5, 6, 7;ε为随机误差项。

4 实证分析与结果

4.1 因子分析

为了使公司绩效指标更加真实、全面,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提取主成分, 根据各因子的权重, 得到了公司绩效综合指标, 更接近于公司绩效的真实情况, 方便以后的研究。

为了检验本文选取的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本文选择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方法, 样本数据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是544.295, 其概率P为0.000 (小于0.05) , 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 相关系数矩阵非单位阵, 可以考虑进行因子分析。且KMO值是0.703, 根据KMO和Bartlett球的数值可知, 本文的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具体见表3。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主因子, 依据特征值大于1且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与总方差的比值大于85%为标准, 本文提取了4个主成分, 同时采用方差最大法旋转相关系数矩阵, 旋转后的总方差解释表见表4。

由表4可知, 本文提取的四个主成分,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106%>85%, 所以这四个主成分能够较好的解释原始公司绩效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构建的综合指标能够全面的代表公司绩效的实际情况。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得到各因子的系数, 即获得各主成分的得分值, 再以旋转后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 构建公司绩效的综合指标F:

F=0.30768F1+0.23010F2+0.21531F3+0.13797F4

由该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所有样本公司的绩效的综合指标值, 作为后续研究的因变量数值。公司绩效综合指标值越大, 说明该公司绩效越好, 企业经营越好。根据该公式及各因子的值计算后, 发现煌上煌的公司绩效最高, 而万福生科的公司绩效最低, 由于篇幅的限制, 本文未一一列示样本公司的公司绩效。

4.2 回归分析

4.2.1 描述性分析。

由表6可知, 公司绩效指标的最大值是1.844653, 最小值是-1.210324, 均值是0.488297, 可知各公司的绩效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值是0.7298, 最小值为0.0998, 均值是0.382612, 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较大的差距, 并且股权较为集中。股权制衡度最大值是0.2023, 最小值是0.02, 也说明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也不同。董事会规模最大值为11, 最小值为5, 均值是8.61, 说明农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人数较少。独立董事比例也存在差距, 最大值为0.7, 最小值为0.3。高管薪酬的自然对数最大值为6.36, 最小值为3.02, 说明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中也存在差距。员工学历的标准差为0.13214, 最小值为0.01, 最大值为0.92, 说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构成差距不大, 但存在极端值。关于有无绩效有关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赋予值为“1”, 无赋予值为“0”, 平均值为0.87, 说明农业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建立了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

4.2.2 相关性分析。

由表7可知, 农业上市公司公司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比例呈负相关, 与股权制衡度、高管薪酬及与绩效有关的严格激励约束机制呈正相关, 初步验证了假设;公司绩效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员工中大学及以上比例无显著相关关系, 需要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内部控制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以下, 所以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4.2.3 多元回归分析。

按照回归方程, 将农业上市公司公司绩效的合成指标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各指标, 采用全部进入法,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FP=-0.578-0.103X1+0.078X2+0.076X3-0.0425X4+0.110X5+0.047X6+0.047X7+ε

从表8可知, 回归方程的F值为12.41, 其显著性0.000小于0.05, 说明该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9可得以下结论:

(1)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X1) 与公司绩效 (FP) 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假设1成立。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往往具有绝对权力, 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做出不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为, 从而降低公司绩效。

(2) 股权制衡度 (X2) 与公司绩效 (FP) 呈显著正相关, 与假设2一致。股权制衡度越大, 可以有效抑制农业上市公司中股权的高度集中, 防止大股东专权, 同时持股相近的股东也会相互监督, 有利于公司正常、健康的运营, 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3) 独立董事比例 (X3) 与公司绩效 (FP) 呈正相关关系, 但不显著, 这与假设3不符。可能因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并未完全实现, 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无法实现, 进而导致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4) 董事会规模 (X4) 与公司绩效 (FP)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这也与假设4不符。可能因为目前农业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董事会人数的增加带来了不同背景的董事,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不同的才能, 对于农业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意见和建议, 使得公司的经营更加合理, 从而提高了公司绩效, 并且对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作用高于人数增多带来的交流、协调的成本。

(5) 高管薪酬 (X5) 与公司绩效 (FP)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假设5相符。高管对于公司的经营和发展非常重要, 是公司人力资源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提高他们的薪酬可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以公司利益为重, 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同时也防止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监守自盗, 损害公司的利益。

(6) 员工中大学及以上学历比例 (X6) 与公司绩效 (FP) 呈正相关关系, 但不显著, 这与假设6不符。可能因为农业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是生产性企业, 他们更需要一些专业技术人员, 这类员工与学历无直接关系。同时, 我国也存在一些“学历高, 能力不一定高”的现象, 以上原因导致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员工学历与公司绩效无显著关系。

(7) 有严格的与公司绩效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 (X7) 与公司绩效 (FP)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假设7相符。与绩效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调节员工的积极性, 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提高公司的利益, 同时约束自己的行为, 不损害公司的利益, 从而提高公司的绩效。

5 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 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内部控制环境各因素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相同。为了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绩效, 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稀释”股权集中度, 适当增加第2~6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加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管理, 使农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按照设想的方向进行, 适当增加独立董事的人数, 使得监督、制约的作用充分发挥;保持合理的董事会规模, 注重董事会成员的背景, 争取多元化、专业化, 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加强人力资源政策的构建, 招聘员工时注重才能与岗位相匹配, 使高学历的员工与工作贡献度相匹配, 不盲目追求数量;适当提高高管的薪酬, 探索股权激励措施等其他方式, 激励高管改善其经营、管理的方式, 提高公司绩效;不断改进与绩效有关的激励约束制度, 员工在提高自己利益的同时自觉为了公司的利益更加积极工作, 进而提高公司绩效, 同时严格约束自己, 不损害公司的利益。

摘要: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其完善程度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从而影响公司绩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现状最有力的证明, 研究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有助于稳固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沪深两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对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明, 农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 董事会规模与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有严格的与公司绩效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公司绩效,农业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3) .

[2]王玲玲.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对经营绩效影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2013.

[3]李秀凤.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一一基于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012.

[4]赵息.汤志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

[5]李志凤.公司治理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商业会计, 2014 (09) .

[6]陈林.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2.

[7]周怡.湖南上市企业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09) .

公司财务控制分析研究 篇5

关键词:财务控制;COSO理论;控制体系

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各国经济都有所好转,但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控制,资产保值和增值控制等。国美事件也引起学界和社会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入讨论,帮助公司达到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控制的研究目的

P.T.Menzies在1986年提出了财务控制的概念,他认为,财务控制的作用就是协助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做正确的事,它的目标首先在于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使管理更有效;其次财务控制的目的还在于可以了解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偏差,然后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纠正偏差,必要的时候需要修改计划来达到目标。而且他还提出了财务控制的两种手段: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

在中国企业要协调好不同产权主体财务目标取向的差异性,整合好企业产权多元化基础上内部多重财务控制主体等问题,需要尽快构建一种适合产权多元化的财务控制机制。

二、中国公司财务控制现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国内对财务控制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控制环境欠佳。(1)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财务核算环节的资金实收、实付等事项只是业务收付类业务事项在财务数据中的一种体现,这些业务起不到实际控制风险的作用,影响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2)部分基层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许多公司的各基层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其对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缺失情况比较严重。由于人员管理权限、监控手段等原因,只能实现间接的、事后的监控,无法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控制效果。

2.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有的企业由于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造成了资产负债比率高,财务风险大。另外,大部分子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借入资金往往不向总部报批,使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很大难度,公司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其原因有:(1)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大多数公司所制定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制度的完善。(2)缺少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当公司在经历了风险冲击之后,由于缺少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弱化和模糊责任恶化了企业管理;企业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滞后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

3.财务活动控制力较弱。(1)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资金控制分散的情况,责任中心对现金管理不够严格。对现有的资金缺乏投资方向或战略储备,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而在资金支付结算程序中,对其审批不能完全按照制度和计划执行。虽然建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但部分责任中心仍然存在账外资金循环现象。(2)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而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导致预算执行的灵活性相对较差。由于部分单位的具体预算指标是由单位负责人制定,使得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给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3)财务控制实施过程存在漏洞。已有的财务控制措施主要是财务工作中的岗位分设、职责牵制以及财务授权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不利于控制的细化执行,也没有形成制度之间的协调综合控制作用,存在着控制分散、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4.财务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和沟通存在于所有企业的活动之中,许多公司只有会计部门,没有财务管理部门,有的负责人也错误的认为会计就是财务,应由会计部门负责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事项等业务由会计部门承担。而这些业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大,所采用的方法也特殊,其结果就是既影响财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度,同时也为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基于财务收支需要和业绩的需要而虚构会计信息提供可乘之机,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对整个公司进行财务控制。

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篇6

关键词:多分支机构;集团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集团公司工程项目具有分布广、工作面分散、资金分布不均衡、施工周期较长的特点,其货币资金在集团公司工程项目中的流动具有行业特点,难以进行管理。如何加强集团公司货币资金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序流动,提高其使用效率,是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重点。本文拟对集团公司特别是其工程项目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管理与建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货币资金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是指单位在生产经营和组织经济业务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产,它包括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规定货币资金使用的职权和责任,保证权责密切结合。2.规定货币资金核算和管理的处理程序及手续制度,使货币资金运转正常。3.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货币资金业务建立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基础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能够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法使用以及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集团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集团公司工程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多以工程类专业出身,在财务管理方面可能不够专业,以致有些工程项目部的领导在管理理念和思想认识上就有所束缚。在管理理念上,以本工程项目部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为主,很少站在影响公司生存的战略高度上重视项目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思想上,部分项目部的领导认为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对自己权力的分解,不利于自身利益的维护,可谓是让自己去改革自己,自然就难以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职责分工和职权分离制度存在的问题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内部控制的疏忽带来的危害性往往是致命的,不难发现大多数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都与其内部控制失效密切相关。集团公司工程项目部的会计和出纳在岗位分工时往往没有严格按会计制度执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应必须通过经办会计在审核原始凭证无误后填制记账凭证,然后由出纳员检查所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后办理收付款,并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出纳员没有按制度而直接办理收付,又将财务私章和个人名章、发票、收据、支票、信汇等重要空白凭证,都交出纳一人保管,从而为企业的资产流失埋下隐患。如:公司分布在省外的各分支下属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是老板的直系亲属,财务印章全由她一人保管,当公司有大量工程款到账后,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出纳员可以随意支取,完全没有监督。利用种种手段,套取公司现金,以致公司资金运作困难,工程难以为继……因此,建立与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集团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授权、批准和核对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司各驻外办事处及办事机构资金使用审批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按照有关规定所有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必须按权限进行调查审批,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因工程工期紧,工作人员已将有关资金计划申报老板批准但由于老板事务繁忙,没有及时进行审批,于是宝贵的时间便在等待中消耗殆尽,以致工期延误,企业利益受损。这中等待中造成的集团公司利益损失,实际上自己分析不难发现是其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方面出了问题,具体来说是其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和核对制度方面存在缺陷。

(四)资金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因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不少集团公司已在多个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可能更多从自身利益角度的考虑,并不将其内部存在的问题完全反应给集团总公司,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上地域因素,集团总公司很难对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进行监控与管理,另外,分支机构工程项目部的资金使用与管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局限,这给集团公司的资金监控带来诸多困难。

(五)资金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往往都未建立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来提高分支机构或者分公司的工作质量,而是把很大的资金运作权交给了分支机构或分公司经理,不少分支机构的经理具有绝对的资金使用权力,这不仅不符合财政部关于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同时也会造成中层经营者与高层经营者之间固有的不完全契约关系更加突出。分支机构管理者的权力过大,会造成其违约成本小于获得的收益,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分支机构经理不愿放权的原因所在。这一不完全契约关系的存在,会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特别是一旦资金控制失控,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后果。

(六)审计与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集团公司日常审计、财务监察大都停留在公司一级,而未能把担负货币资金核算重任的工程项目部作为重点。其主要原因主要包括:1.地域的因素。如前面所分析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可能并没有将分支机构的真实情况汇报给总公司,总公司往往只能看到其汇报的数据资料,只要这些资料表面上没有问题,总公司也就不再长途跋涉去追究。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分支机构项目部的管理者与财务机构的相关人员,不少是总公司老板的亲信和亲戚,总公司给予其充分的信任。总公司往往只关注分支机构的业绩,只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就可获得免于内部审查的权利。此外,部分集团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愿让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监督机构去各项目部检查,影响了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完善集团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工程项目领导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事实表明,大部分项目部如果货币资金管理出问题,都与项目部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关。要强化项目部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使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要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领导责任制,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好坏与项目部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工作落到实处要结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第五条规定,向项目部领导大力宣传建设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以及他们应负的责任要加强宣传,使项目部人员特别是领导要明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在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和项目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职务分工控制

仅仅依靠会计人员负责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不够的。职务分工控制是基础。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应将会计核算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分离开来。会计人员专门进行会计核算处理,对收入、支出的形式合法性进行审核。而财务管理人员有资金调度职能,重点加强对资金的预算、资金收支结算这方面的管理控制。具体方法是根据企业的各自情况,在财务管理部门设置资金调度岗、资金管理处或资金结算中心。负责的工作主要有统一管理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银行账户、调剂各个会计主体之间的资金余缺、核定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备用金定额、对整个企业的流动资金实施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整体效益的发挥。

同时,财会人员实行委派制。财会人员委派制的核心是财务监督权与中层单位经理经营权的分权制衡,确保财务人员对中层经营者在使用货币资金中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例如报销审核,必须控制报销比例和金额,对每一笔报销款核实其真实性、必要性、合理性,杜绝私人购置物品公款报销。

(三)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

资金收支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指各分支机构的收入全部上划到总部,开支全部由总部拨付。它能够有效集中企业各分支机构的临时闲置资金,调剂余缺,降低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成本,同时,有效控制分支机构的费用开支,能够较好地防范分支机构的各种资金违规行为,降低资金风险。由于收支两条线管理控制严格,防止了资金体外循环。

1.货币资金收入控制。企业的每一笔收入都上缴总部。禁止私开帐户,转移或藏匿资金。具体方法有:收款开票控制,对销售的发票存根一一检查;信息系统控制,建立网上银行,对销售和收款一体化管理。以应收帐款为例,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将现金或支票存入所在地分帐户,总部进行网上划款,根据分公司的银行进帐单和银行划款回单入帐,并同时在财务系统中做应收帐款清帐处理;实物盘点控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存活,核实销售量,明确分支机构是否有隐瞒应上缴收入的行为。

2.货币资金支出控制。企业的每笔支出都应有相关负责人的审批。主体企业统一拨付分支机构或分公司所需的资金。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基本由三种支出:小额支出、大额支出和备用金支出。对于小额支出,即平时小额的费用报销,严格控制授权审批工作的同时输入财务系统中。大额支出,必须向总部提出申请,说明用途、数额、时间,由总部批准后拨出。备用金,主要靠总部实施预算管理来控制,根据业务计划制定预算,并由专人保管。

(四)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控制

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企业采用上下结合式预算编制模式,坚持以“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强化预算审批权,加强对各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与考核。

首先,加强对资金流水控制。实现整体的联网,即企业在某银行开设一个账户,所有分支机构所在地都开设该账户的分账户。开通网上银行,保证总部随时可以掌握各个分支机构的银行存款余额,如发现异常变动,查找原因。检查中,对分支机构的开户银行对账单要给予重视,查其是否有挪用资金的情况。

其次,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全局管控货币资金运动。实践证明,在大中型施工企业設立资金结算中心,以结算中心为纽带,使企业能够全面把握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既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又能集中优势、减少资金淤积,促进货币资金在企业内部的活跃流动,也保证了招投标资金的需要量。

最后,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如对分之机构或分公司上划资金计息,利息收入计入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利润;将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纳入考核中等。结合激励机制。一方面,调动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积极性,有效完成企业考核目标;另一方面,对货币资金失控的违规行为,坚决给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职称聘任挂钩,解决资金内控失效的问题。

(五)建立财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反映了在组织上的控制要求,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了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人员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长期在某一财务岗位上工作,会有意无意形成对货币资金的安全隐患。实践中因长期从事一项固定财务工作而出现的违法犯罪情况屡见不鲜,有的还属于合伙犯罪。施工企业由于工程项目分散,工期长,长期不换岗,很容易滋生懒散气息和小团体势力,通过轮岗,既能使财务人员学习新业务,掌握新知识,经验更多,阅历更丰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也使得一些长期隐蔽的违法犯罪活动因人事变动、新任接手而暴露出来。当然,人员轮岗也必须注意工作的连续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很多案例表明,一些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在项目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通过监督制度的执行,帮助项目部更有效的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又可以发现控制的薄弱点,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因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且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即一方面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使用与保管制度是否健全,另一方面,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制度、业务办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另外总公司要配备专门内部审计人员,对其相关财务人员进行警示、防范和监督,发现和处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薄弱环节的改进措施,以达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集团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具有多分支机构的集团公司,因地域等因素,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存在着难以监控的问题,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容易产生不完全契约,如何加强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十分关键,加强相关人员的认识,做好职务分工、采取全面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财务轮岗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等措施不失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

参考文献:

[1]王祥生,张海侠.施工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J].现代企业,2008,(06).

[2] [4]谭洁瑶.多会计主体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刍议[J].财经界,2007,(01).

[3]王学杰.对施工企业顶目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探讨[J].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篇7

1 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不足

现阶段, 我国电力方面的使用情况, 均是通过电力公司进行供电, 因此, 国家为了保证社会供电的正常运行, 对电力公司的日常管理相当重视。但是由于电力公司其本身的独特性质, 导致电力公司对财务疏于管理和控制。而且有的电力公司由于缺乏对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理念, 使得相关的财务控制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够全面和科学, 造成整个公司财务内部的控制以及相关财务的管理都不尽如人意。根据相关的研究, 目前在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点的不足:

1.1 电力公司在财务报告方面控制不足

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整个电力公司对公司的内部进行控制的主要说的途径。通过公司的财务报告能够详细的了解整个公司的收益, 支出的情况, 是整个电力公司进行公司财务监控的主要数据依据, 因此在电力公司的正常运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 现阶段, 我国电力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财务报告在整个公司运营中的重要性, 并且也相应的对公司财务中的会计人员, 以及相关财务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设立并且也进行了实时的维护, 同时也对相应的会计政策和相关的制度进行了更新。但是由于整个公司内部人员的分布不合理, 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 导致财务内部的控制体系不能很好的被利用。比如, 在进行会计政策方面的变更的时候, 不能把很好的通知相关的人员, 导致实操性不强;在对财务进行系统的分析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补救措施, 使得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一些数据核算的过程中准确性不高, 严重的影响了数据的真实性;在期末财务结账的过程中, 因为业务的变更和繁忙, 导致结算不够及时。以上的四种不足都是在电力公司财务报告上的不足。

1.2 对的资金管理控制的不足

目前, 我国的电力公司在进行资金的管理上, 皆是通过对第三方的使用来进行管理的, 比如对银行的账户和相关外部的资本运营, 以及相关的票据和现金都进行了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这种新形势下的资金管理, 缺乏完善的备份系统, 在进行支付之后只有相应的票据, 没有对整个的票据进行很好的备份, 造成一旦相应的票据丢失, 那在期末的财务的总结上就会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 给相关的合作机构带来了不便, 因此改变这种资金的管理模式相当的重要。

1.3 对成本的预算, 估算和成本管理方面控制不足

电力公司在财务方面的主要的预算就是在成本上的预算, 也就有是对于相关的输电费的预算, 购电费的预算以及相关其他主营任务的收入之间的预算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在整个的输电费的管理控制上, 电力公司没有专门的财务控制的评价, 导致相关财会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出现失实的现象, 相关的数据不可靠, 严重的影响到了财务的报告结果。在购电费的管理上面, 由于没有进行准确的记录, 使整个的财务内部的成本出现偏差, 导致成本增加, 严重影响到电力的发展。

2 解决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足的方法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问题的出现, 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力公司的财务的控制问题, 达到电力公司利益最大化, 就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上的解决, 以保证电力公司内部系统的正常运行:

2.1 完善公司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

在整个电力公司中,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就是因为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制约, 没有完整的审查制度。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足的问题, 就需要完善公司内部的相关的规章制度。 (1) 在进行审查过程中, 要使审查系统相对的独立, 独立于公司内部的任何部门, 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整个审查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2) 要对整个财政内部的控制体系进行完善, 制定统一的评价系统, 使相关的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有能够根据相关的评价依据进行工作; (3) 要加强对整个财政内部的控制系统的的具体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 并且要对相关的财政收入, 资金的管理和评价系统的实力等方面都进行合理的人员的分配, 保证真个体系的正常独立的运行。

2.2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资金管理体系

在进行公司内部管理方面, 增加对整个资金的使用票据安全备份以及相关的资金支付管理方面的控制。要想要对整个公司财务进行内控, 就需要对整个公司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 确保万无一失。在进行资金的管理问题上, 加强对整个资金的备份和支付上的监督和审查, 防止出现因为资金审查的不过关, 导致结算的时候出现资金缺口。另外, 在进行相关的资金管理的审查中, 进行二次的审查, 以对资金上的管理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防止出现审查的漏洞情况。

2.3 增加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成本的核算时整个电力公司财务内部的主要的工作, 做好成本的核算的工作, 也就表示公司的财务内控做的效果较好。因此, 就要大力的进行成本核算上的重视。现阶段, 大多数的公司, 由于在公司的内部缺乏严格的核算审查制度, 以及相关的监督的体制, 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相关的财会人员以权谋私的情况, 对相关发票的管理出现漏洞, 为电力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影响公司的发展。因此, 加强相关的核算内容, 严格仔细的进行审查和监督, 保证每一笔的资金都有相应的去处, 每一个票据都有证可循, 这样就能够保证在进行公司的财政内部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另外, 要想增加核算的准确性, 也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大量的进行人才的引进, 能够发挥人才的创新的意识, 通过创新能够完善公司的内部的体制方面的问题, 并且还能够带来公司内部体制上的革新, 帮助公司进行转型和升级。

3 总结

综上所述, 电力资源作为社会上的重要的资源, 在社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公司要想更好的迎合社会的发展, 促进本公司的发展, 就要坚持不断的完善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保证电力公司财务方面正常、有效的运行, 为整个电力公司的发展打下基础, 实现电力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 电能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主要能源, 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系统是社会中各个行业用电的主要的途径, 而电力公司又是整个电力系统的主要载体, 因此, 对电力公司的控制尤其是其内部的财务控制相当的重要。本文就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 不足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探究, 以为行业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怀强.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分析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 2014, 12:71~72.

[2]曾钦芳.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5, 13:50.

[3]张欠欠.CD电力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 201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篇8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保证经济活动动能够高速有效运行,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面临错误和舞弊现象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防止,这样不仅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还能确保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控制方法和程序。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机制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具有直接决定其他内部控制因素实施效果的基础。所谓的内部环境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中存在所有因素的总称。内部环境既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根据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识别挽回损失,合理地制定出排除风险的应对策略。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都要面对不同的风险,这些风险都要谨慎处理,所以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的不同结果而采取的不同控制手段,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不仅只存在于管理层,基层工作也要有相应的控制活动。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

4.信息与沟通。信息沟通是企业把整理好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无误传递给信息的使用者,并及时、准确地收到反馈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与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有效地沟通传递。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紧密关注内部控制的信息动态,确保内部控制的实施,及时发现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出现的缺陷,加以修正,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率。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的关键,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经营目标。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尽快实现其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企业内部控制根据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等,内部控制可以说在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中都有体现。

2.合规目标。单位的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都将受到保护,防止资产不必要的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报告目标。保证经济业务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企业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那就需要通过了解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发展。

四、从控制环境角度分析

第一,完善公司治理层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成功的上市公司案例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符合自身的公司制度,对重大投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有关事项进行严密的内部控制。

第二,完善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明确各岗位职责,队伍建设、会计核算、税收业务、特殊业务处理等方面建立了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制定《采购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涵盖了组织机构、物资分类、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货物接收等内容。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对公司的生产及运营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帮助职工做好职业人生规划,逐渐拉近和员工的距离,完善职工薪酬体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第三,建立以行政监督为基础,以大众舆论监督为补充,以法律法规为后盾的立体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管理体系。

第四,进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轮岗可以避免因资源被个人垄断而对企业利益造成巨大的危害,有助于预防腐败。

第五,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上行下效,真正把企业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每个岗位中去。

五、从控制活动角度分析

第一,实行奖评上岗制度,把奖励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质量的好坏联系在一起,还要和岗位的上岗下岗联系得更为密切,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工作人员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第二,坚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安排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重点落实授权审批制度。在采购环节,对于安全检测人员和采购人员,以及供应商,还有采购主管,都不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确保不会出现混乱,以及主要相关人员钻空子。

第三,企业的控制活动要时刻参看企业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报告时刻做出调整。

六、结束语

监督问题是上市公司的重点问题,在各个要素的工作中都需要加强,很好地做到。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在公司的监事会带领下,对公司的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进行监督检测,看看其工作任务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完成。监督不仅在公司内部,对各个分公司子公司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定期抽查,明确主体,杜绝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如有发生一经查出,绝不姑息。

另外在做好事中监督的同时,也要做好事前监督,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部门要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进行选拔人才,同时严格筛选,定期进行职务考核。

摘要:内部控制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健全完善和有效实施,那么企业就会高速运行和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追求更多更高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企业自身的建设,出现了很多违规违法的事件。在发生了三聚氰胺、地沟油、天然紫砂煲、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被各个企业重视起来。

关键词: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星辉.论内部控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张兆国,张旺峰.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财务与会计研究,2014(5)

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篇9

我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 很多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扩大规模, 形成了大型的集团公司, 下属公司不断增多。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 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也必然放松, 导致分、子公司各自为战, 分、子公司给集团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以及准时性也受到集团公司的质疑, 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成为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的瓶颈。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集团公司的财务安全, 才能保证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至于失控。本文介绍了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以及当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给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为我国一些大型机团购公司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原则

集团公司一般是规模很大的企业所采取的公司管理体制, 比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更有难度, 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既要遵循一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原则, 也有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符合相关财务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

符合财务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是任何企业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条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没有任何固定的企业内部控制模式, 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来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但任何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都必须以遵守国家的财务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为前提, 将自身的发展规模以及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结合,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2、权利制约平衡原则

权利制约平衡是任何企业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只有根据制约平衡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和职权, 确保不同的岗位和职务之间权责分明, 相互之间制约平衡, 防止出现一些部门或者人员出现权力过大造成管理的失控。集团公司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 规模更大, 企业对分、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更加困难, 只有通过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 根据制约平衡的原则设立岗位, 确立不同人员的职权, 才能保证集团公司在财务方面对子、分公司的有效控制。

3、全面系统性原则

任何企业的管理体制都必须具有全面性以及系统性, 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也必须遵守这一原则。全面性的原则指的是在制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 必须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等角度将内部控制触及到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位职员, 确保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是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 每一位职员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系统性指的是集团公司在各子、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具有一致性, 各分、子公司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 形成整体的体系。

4、兼顾利润创造原则

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 降低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企业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合法经营获取利润, 在制定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创造, 既不能不顾企业利润, 对分、子公司过于分权导致效率下降, 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也不能不顾企业的内部控制, 对分、子公司过于放权, 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大,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合理的财务控制体系应该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将利润创造与财务内部控制有机结合, 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当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 是保证企业平稳发展的前提, 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隐患。

1、资金管理不完善, 管理手段落后

资金链是现代企业的生命线, 对资金管理的不善可以随时导致企业的破产。大型集团公司业务量大, 现金流量多, 对现金的管理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当前我国的大型集团公司也面临着资金管理不善、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分、子公司私自设立账户, 集团公司难以监管现金流量。当前一些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私自在银行设立独立账户, 导致成员企业出现大量资金体外循环, 不利于集团公司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控制和财务风险防控, 这种现象在国有大型集团企业更为明显。第二, 资金分散, 总体利用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集团公司都存在总公司效益好、资金充沛, 分、子公司效益低下, 缺乏必要的资金, 导致分、子公司只能大举向银行借债, 降低了集团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 不利于发挥集团公司总体的规模效应。

2、预算不严格, 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可以有效加强对分、子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管和控制。当前我国一些大型集团公司的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 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很多集团公司的预算编制和调整工作以及日后的监督考核都由公司的财务部门完成, 其余部门只是负责执行, 这就会导致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与现实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 一些分、子公司的财务部门有繁重的日常业务工作, 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不是十分严格, 分、子公司也会根据日常业务的需要而经常忽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 导致出现编制预算热火朝天, 预算执行无人问津。一些分、子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甚至不顾实际需求, 夸大预算资金的需求, 造成集团财务资源的浪费。

3、信息化建设落后, 集团内部信息沟通困难

集团内部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是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加强管理的基础, 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是集团公司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当前一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集团公司不能及时了解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由于集团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存在着整体与局部利益之争, 导致分、子公司会不愿意主动向集团公司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造成集团公司的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运行状况, 给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带来巨大的困难, 也给企业的财务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4、内部审计和监督缺失

内部审计和监督是集团公司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保证。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督考核可以促使分、子公司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公司所制定的预算, 完成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目标, 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一些集团公司为了让分、子公司能够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 给分子公司赋予了过大的权力, 导致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的财务内部审计与监督考核难以落实, 不利于集团公司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四、加强我国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的一些集团公司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宏观公司体制的原因, 也有公司治理不当以及相关财务人员工作不当的原因,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集团公司对现金流的管理, 实行财务集中管理

财务集中管理是国际上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所普遍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之下, 企业统一设定会计记账科目、统一制定预算、统一核算、统一制定财务报表、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防止分、子公司在银行私自设立银行账户, 加强集团公司对所有财务资源的分配, 实现集团公司总体利益最大化和资金使用效率最优化, 防止出现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保证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2、强化预算的落实,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加强对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我国一些集团公司由于分权过于严重导致预算仅仅是流于形式, 不能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分、子公司的财务行为,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强化预算的落实问题, 加强集团公司与各分、子公司的沟通,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公司总部通过一体化的战略规划与财务政策制定, 对成员企业的投融资以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实施统一规划与控制。各分、子公司参照总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财务政策, 结合自身发展需求, 制定本公司的预算, 由总公司审批, 最后制定整体的预算, 这样就可以将各分公司的发展与总公司紧密结合, 防止分公司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集团整体的发展, 也更加有利于预算的落实, 发挥预算对各分、子公司的监督管理作用。

3、加快集团公司管理信息化进程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化的管理是当代任何集团化企业所必须采取的管理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来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需要集团公司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加快对员工信息化的培训和教育。集团公司通过建立管理信息平台, 根据业务的需要以及权责对等的原则赋予不同分、子公司以及不同员工不同的电子权限, 可以有效防止分、子公司权力过大, 克服分、子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加强各分、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和总公司的交流, 让总公司随时了解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 同时还能通过标准化的信息管理来规范各分、子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 切实起到加强总公司对分、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

4、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考核的作用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公司及所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执行财经纪律、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内部监督。通过内部审计可以让总公司更加有效地了解到分、子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了解分、子公司在财务方面出现了哪些问题, 让总公司能更好地应对集团的财务风险。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分、子公司的日常监督和考核, 建立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 将分、子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与总公司的绩效考核相挂钩, 促使分、子公司自觉遵守总公司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发挥内部审计和监督考核的监督、服务以及管理职能, 确保集团公司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金:集团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措施研究[J].企业研究, 2011 (20)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 篇10

1人力资源的设置

企业在确定职权与岗位分工过程中, 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要求,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 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 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企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和聘用中层及以下员工, 应当切实做到因事设岗、以岗选人, 避免因人设事或设岗, 确保选聘人员能够胜任岗位职责要求。企业选聘人员应当实行岗位回避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 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 一次作为确定员工薪酬、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的重要依据, 确保员工队伍处于持续优化状态。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企业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重视岗位培训, 对于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并加强生产设备的经常性维护管理, 即时排除安全隐患。

企业应当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贯彻人力资源政策, 保护员工依法享有劳动权和履行劳动义务, 保护工作岗位相对稳定, 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当建立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正常增长机制, 切实保持合理水平, 维护社会公平, 即时办理员工社会保险, 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保障员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质量的要求,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 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接受社会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当加强产品售后服务, 最大限度的降低或消除产品缺陷。企业应当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和建议, 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应当重视国家产业结构相关政策, 特别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 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和传统产业改造,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3企业文化

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 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品牌, 形成整体团队的向心力,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应当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 总结优良传统, 挖掘文化底蕴, 提炼核心价值, 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形成企业文化规范, 使其构成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 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规范员工行为方式, 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4科研发展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结合研发计划, 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 开展可行性研究。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 合理配备专业人员,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企业应当及时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 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 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科研成果, 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 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对于需要申请专利的科研成果, 应当及时的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敬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 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 加强专利力权、非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5企业内部控制评估

企业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 以其能更好的达成内部控制目标。控制自我评估是为提高组织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做的努力, 这种活动经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设计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哪里存在缺陷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然后让他们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组织内部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及本组织经营决策, 实现既定目标, 维护资产完整, 保证财务收支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真实性、正确性以及保障经济运作的效益性而进行的驾驭和支配。内部控制制度最先以一种“内部牵制制度”的形式在美国的企业出现。他是将一项由一人实施容易出现差错的经济业务, 同时交给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人员实施, 客观上造成实施人之间的一种相互牵制关系, 从而预防所实施的经济业务可能发生的差错。科学的设置公司治理方针政策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公司治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篇11

关键词:汽配公司;内部控制 控制加强问题及措施

前言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当前发展要遵循的基本路线,而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抓住了21世纪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一举超越日本,跃至美国之下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进步,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体的企业也纷纷进行着诸多方面的改革,并积极追求着更大程度的发展。我国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理论、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其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而现阶段我国的企业受发展速度的影响,利益追求越来越强,普遍忽视了社会责任,在其内部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矛盾更是难以解决,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将研究的中心暂时放到内部控制上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为企业未来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前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越来越多,而我国汽配公司也面临着内部控制上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我们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些措施,希望能为公司的发展助力。

1、积极践行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渐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并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我国各大企业都相继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在现在看来,我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多数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尚不完善,亟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尤其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需要更高效率的完善内部控制,以适应企业改革的发展。汽配企业中的各大部门由于内部控制力的缺乏就难以真正的独立运行,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因此要想解决我国汽配公司部门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必须要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使各部门受到的限制最小化,使其职能的发挥最大化。笔者针对于此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得到以下的几种策略。

1.1、权利分而治之

管理权与经营权是企业所拥有的两大权利,而企业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立是促进企业高效运行的有效方案,笔者在对国外先进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企业都完成了这两种权力的分管,而这种形式也大大提高了部门运作的效率。当前我国的现代企业改革并不完善,其实主要就是指这一方面,在我国的这种企业环境中,各大企业部门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使其工作更为繁琐,缺乏针对性,甚至接到的任务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状况,这使得部门的内部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制约着会计部门的发展和完善,制约着整个企业的运行,我国汽配公司在发展当中就出现过这一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权的分立,使各大部门真正能够得到独立的控制和管理,任务更具有针对性,工作方案也更加明晰,从而提高企业各部门内部控制的效率,为部门的整体进步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当前企业部门独立工作还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财务部门,当前受上层的限制较多,这在经济社会下的今天对我们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在独立各部门时,首先要考虑到财务部门的独立,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2、权力中心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而市场经济在我国也是基本建立,因此我国对现代化企业改革的理解也不够全面,甚至企业内部存在着大权独揽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各部门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巨大。据笔者调查发现,这一状况主要是由董事会造成的,董事会的大包大揽使这一问题难以快速的解决。首先,董事会在运营当中会刻意控制某些部门的工作,使得部门工作难以立足于自身实际,难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导致控制效率低下,难以正常的运转。其次,董事会内部人员往往对董事长言听计从,难以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得决策会有失偏颇,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对于各部门的内部控制效率也是一大阻碍。因此,汽配公司在发展中要借鉴这一经验,要提高企业部门的内部控制效率,就必须改变董事会大权独揽的这一状况,交由各部门一些独立的权力,决策在董事会上应该充分讨论,充分综合各位董事的意见,制定最为合理的方案,避免对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造成影响。当前汽配公司在发展当中也逐渐意识到了权利过于集中造成的决策偏颇问题,并且对这一问题也逐渐有了调整,当前,我们部门的独立性也逐渐得到了保障,这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积极信号,也是值得我们探索发展的一条途径。

2、人才策略的实施

各部门都是组成公司和企业的细胞,对企业的发展负有很大的责任,而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部门的任务更为复杂,也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其对内部人员素质的要求上也相对较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多数企业在部门中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制约着部门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影响着企业部门内部控制的效率,因此部门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还要重视内部的人员问题,从人员入手,全面改善这一问题。我国汽配公司内部控制的加强更要倚仗人才,无论是部门工作能力还是管理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从公司特点来说,我们对高技术的需求不算太高,但是反过来说,高技术对我们的促进作用也不如技术性企业大,所以人才,尤其是工作型和管理型人才对我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我們内部控制的加强更是离不开这两类人才。针对这一状况,笔者总结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案,主要从人员的选拔和人员的培训入手,详细策略如下:

2.1、人才聘用需要更加仔细

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汽配公司内部人才问题由来已久,而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人才的选拔上入手。我国汽配公司部门中人员的选拔要求较低,并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这是造成部门人员冗杂、内部控制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汽配公司要严格人才选拔方式,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在人才录用前先分析自身,有针对性的设计选拔题目,有针对性的选拔人才,做到人尽其用,更方便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

2.2、人才培训机制的发展

当前我国汽配公司发展速度快,对部门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引进新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要想实现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自身拥有的人才资源出发,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使自身的人才能够随着企业需求的发展而发展,保证企业在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能流畅运转。笔者认为,对人员的这种再培训能有效解决人才问题,必要时还可以对人才进行再考核,从而完成人员的精简,更提高部门内部控制的效率。

3、结语

汽配企业的发展受内部控制问题的制约较大,因此要解决其发展难题,我们必须要从内部控制出发,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我公司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02)

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 篇12

一、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一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本文以新疆上市公司在2013年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相关内容为主要数据来源,同时结合2013年年报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提供的部分资料,将新疆上市公司中所有明确2013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都纳入本文的分析范围,共获得25家上市公司样本。

(二)新疆上市公司内控现状 。

1.公司治理结构 。 从新疆2013年25家上市公司样本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全部为国有控股公司,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总股本情况如表1。

2.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 25 家上市公司中有 13 家建立了 风险评估体系情况,占 52%,未明确的有公司 12 家,占 48%。

3.控制活动的内容。 在 25 家上市公司中,明确授权审批控制 的有 6 家,占 24%,未明确的公司有 19 家,占 76%;明确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公司有9家,占36%,未明确的公司有16家,占64%。

4.内部控制监督机构的设立 。 25 家上市公司内控机构 设立如表 2 所示。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情况 。 25家上市公司披露内控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情况如表3所示; 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等级情况如表4所示。

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 25 家上市公司中,披露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共有 22 家,具体如表 5。

二、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疆上市公司内控治理结构、制度等方面不完善,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一)内部控制环境紊乱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 通过对25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年报进行研究发现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股权高度集中。 “一股独大”现象在25家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都属于国有控股,大股东掌握着公司控制权。二是董事会独立性较弱。新疆上市公司董事人选提名主要由控股股东决定, 独立性较弱。独立董事主要是退休官员、律师、会计师、银行人士等,兼职人员没有足够深入公司了解真实情况,部分独立董事实施监督能力有限,没有起到监督作用。三是监事会缺乏独立性。新疆上市公司在国有控股下,监事提名和当选被大股东和董事会操纵。监事会依赖于董事会拨付经费,监事会成员不能充分行使监督权,无法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二)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 从25家上市公司统计数据来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显示有48%的上市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程序, 这说明新疆上市公司尚未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三)控制活动内容存在缺陷 。 通过研究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就能发现,25家新疆上市公司中大都在自我评价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与实物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业绩评价或会计系统控制等相关的内容,但对授权审批控制和职责分离控制描述与披露却一带而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活动存在明显缺陷。

(四)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 通过研究新疆25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现,有4家设立了内部监督机构,有17家设立内审人员或小组。 25家公司都是国有控股企业,部分企业的内审人员或小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成为摆设;少数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或缺乏经验,造成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够。

(五)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新疆上市公司大多进行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但披露质量较低,披露的信息较形式化。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惩罚措施,无法保证相关规定的有效执行,不能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一是评价范围不够恰当。 25家新疆上市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披露了纳入评价范围单位占公司总资产比例,其余24家公司大都是用一句话带过:“涵盖了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及事项”,这种没有披露纳入评价范围单位占公司收入比例或公司总资产比例的公司, 让信息使用者无法评判评价范围是否合理。 二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够科学。 25家新疆上市公司中,7家公司没有按照要求来披露内控缺陷认定标准,7家披露的缺陷认定标准没有结合公司真实情况,真正做到详细披露内控缺陷具体认定标准的只有11家公司, 但这11家公司缺陷认定标准五花八门,没有可比性。 三是内控缺陷披露不充分。 在25家上市公司中,内控缺陷披露含糊不清的有8家, 它们既没有区分重大、 重要或一般缺陷,也没有区分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和财务报告内控缺陷。

三、完善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紊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现状,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制定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减少“一股独大”的违规违法行为。二是保证董事按照规定履行职责,董事会人员组成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确保董事会成员具备履行职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独立董事要积极参与董事会活动,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应有的作用。 三是股东监事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必须要由股东大会的特别委员会提名,而职工监事的提名和选举应当归于职工代表大会, 使监事的产生尽可能摆脱董事会的操纵。监事会经费应由监事会独立支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四是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公司上下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公司内控质量。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识别相关内控风险,运用科学合理方法来评估被识别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适当的控制活动,及时调整各项内控制度,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策略。

(三 )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 针对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活动内容存在的缺陷,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公司要合理设置岗位,按照不兼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既要保证各个岗位的权力, 又要明确它们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使各个岗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 二是改变高度集权管理现状,适当授权审批。 授权应区分特别授权和一般授权,对于适用于特别授权或特定类别的交易或活动,实行集体决策方式;相反,可以授予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一般授权的某类交易或活动的权力。

(四)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 。 针对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足的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明确监事会和内部审计人员或小组这两个机构的权力和义务, 让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受命于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当局的领导。强化监事会和内审人员权力,要保证审计人员和监事成员对公司各部门、 各种事项内部控制的检查权,要保证他们随时要求董事会提供报告的权利。

(五)严格规定信息披露的格式 、内容。 针对新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披露的内控评价范围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使内控评价范围覆盖公司所有方面。 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内控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如实认定企业存在的内控缺陷。 二是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披露意识,使公司上下意识到信息披露能督促公司及时发现和修正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上市公司按照评价标准详细披露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

上一篇:后腹腔镜下手术下一篇:电力行业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