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价值

2024-06-03

梦的价值(共9篇)

梦的价值 篇1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提出迅速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

一个好的梦想可以凝神聚力, 特别是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 用一个梦去最大限度地表达国民的共同认同, 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都有积极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水平等作为坚强的后盾, 同时需要我国精神力量的支持。

习近平对“中国梦”阐释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发展的价值追求, 更是公民道德生活的价值追求和伦理规范, 这表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幸福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的价值导向。“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 凡是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的民族, 必定在思想文化上既对内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 同时也对外界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要实现中国梦, 首先需要通过倡导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 聚合社会正能量, 增强国家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看, 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梦所要追求的理想目标, 又是共同圆好中国梦的精神保障。弘扬核心价值观, 对于共圆中国梦, 意义重大。

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价值坐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个价值目标明确了中国将走什么样的路, 向哪里去, 奋斗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价值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既有当代的价值, 更有传统的价值。

中国梦是充满辉煌与苦难的民族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经历过人类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强大繁荣和辉煌之梦, 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长达1800年之久。汉、唐、宋三大文明巅峰留下了永远的骄傲, 从秦汉直到晚清1800多年, 中国的经济规模一直是世界第一, 182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28.7%, 比印度、法国、英国工业产值加起来还多。且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当时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 尚不足以抵消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 更无需提丝绸和陶瓷了;1840年以来的百年梦靥、百年抗争。1840年到1940年中国同其他国家签订了1175份约章, 其中绝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 包括割地、赔款、租界、驻兵等等, 中国成了世界大小国家都可以任意欺凌的国家, 开始了屈辱的历史, 美国政要布热津斯基指出“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 使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不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地位低下, 而且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地位低下。”[1]正如习总书记说的, 每一个中国人想到那段历史都感到心痛。所以作为中国人总有那种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 这是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曾说过:“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 马上就联系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了加拿大外, 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 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2]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这个苦难民族的光明之梦、理想之梦。170多年的历史上, 无数怀抱中国梦的先驱者,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 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前赴后继, 中国梦正是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催生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代表着人民幸福的追求, 所以它必然能凝聚人心、催人奋进, 成为一面精神旗帜。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复兴,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就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发展中国家, 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以目前我国现阶段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建成, 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我国经济增长, 促进法制建设, 保障民主权利, 建立廉洁的政治,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家完善我国的政策制度, 大力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提高社会正能量, 实现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2 自由平等、公平法制, 确定了中国梦的社会价值坐标

建立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的社会, 要求国家要重视对人权的保护, 尊重人权, 充分实现人人平等理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不仅富于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底蕴, 而且富含现代意义, 这些都是现代法治社会所要遵循的价值准则和基本目标。从社会层面来讲, 作为共同生活的人们形成的关系的联合体, 社会不仅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也会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中国梦的社会价值目标。“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 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 充分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中国梦”的远景目标, 是要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最大限度的机会和条件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并为每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证。社会的进步, 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 更需要创设一种适宜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打破一些束缚人们实现合理愿望的陈旧条框, 使社会成员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 社会成员人格独立, 具有个人自主性的责任自由;社会成员人格平等, 具有财富获取、各种权益保障的均等机会;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 不能真正为大众所分享, 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 而且势必威胁社会稳定。平等, 今天我们所强调的平等, 已经不是昔日某种原始平等, 而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平等, 是法制意义上的平等, 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 正因为如此, 在十八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努力营造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 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小平说过, 关键在制度, 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横行, 制度不好让好人无法做好事, 甚至走向反面。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逐步解决, 新制度新政策的制定, 应该经过广泛讨论、充分论证, 做到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制度与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能培养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和对制度的自觉遵守;制度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 会导致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质疑, 对制度的否定。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确立了中国梦的个人价值坐标

习总书记提到,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注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 充分实现中国梦具体的个人实现, 促进公民对于中国梦的真实感受, 发挥公民主体的积极性, 强调公民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就是中国梦所欲求的社会成员应该具有的一种良好道德素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个方面, 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 是每个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也是实现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的价值导向的基础。

按照国际惯例, 爱国, 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 是各国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库恩在《中国人你信仰什么?》中写道, 不少西方人看来, 中国的一些年轻人越来越彰显个性, 但他们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显得不那么关心。爱国, 是公民的社会美德。国和家一样, 都是人的归属地;爱国与爱家一样, 都是人必行的道德义务和责无旁贷的道德责任。一个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的人, 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成为一个爱国者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敬业, 是公民的职业道德。即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 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干一行、爱一行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以虔诚的心灵、专心致志和勤恳耐劳的精神对待职业, 珍惜和热爱本职工作, 尽心尽力地履行好岗位职责, 是从业人员的天职。我们可以安心地将自己幼小的孩子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 将在异乡旅程的生命安全托付给吴斌这样的司机。如果每一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一些人在, 我们就会少一些焦虑、紧张, 多一些信任与快乐, 生活就能够更加美好一点。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 把尽职尽责当成一个底线, 这个社会没有不变好的理由。职业是人实现价值的一种手段和场所, 社会成员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既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保障,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诚信和友善, 在诸多中华美德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中, 居于核心地位, 儒家历来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 并且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人无信不立, 家无信不睦, 业无信不兴, 国无信不宁。中华民族的这一千古信条, 道出了诚信的不可或缺性。在时下, 诚信不仅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道德规范, 同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剂和人际之间和谐相处的润滑剂。然而, “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墨汁粉条”、“假有机蔬菜”等事件的频频出现, 根本原因是诚信缺失。社会不解决诚信问题, 将导致国家形象打折, 人民抱怨增加, 民族复兴是谈不上的。诚信既是社会合作、信任与发展的道德基础, 也是个人心神愉悦、幸福生活的道德基础。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 在这个意义上, 个人的诚信与友善是与我们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 与市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运行内在关联的。

友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友善是人性善良的美德反映, 对人友善是实现社会文明、增强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重要工具, 友善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让整个社会充满温馨。友善要求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从自我做起、从身边事着手, 重视身边的细微事情的友善处理。因此我们说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的就是我国的理想与追求, 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我们实现“中国梦”不仅要依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管理的创新, 更需要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的是人们的优良美德, 而中国梦就是依据价值观的核心观念, 借助社会主义价值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面向世界、引导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价值导向。“三个倡导”是兴国之魂、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有机统一;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人生出彩的渴望, 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 全社会聚集广泛的精神力量, 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全国民族的内心之时, 一个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 2013-04-01 (01) .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P357-358.

[3]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话[N].人民日报, 2012-11-29 (01) .

梦的价值 篇2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评价

引言:习近平指出: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我国的强国梦、强军梦,还是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

1.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实现了,才能保证人民富裕梦的实现,国家强军梦的实现。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中国梦的精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人民对平等自由公正法治层面的要求越来越突出,人民的自主意识增强,法治精神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依法治国作为重中之重。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方面越来越重视,意味着人民整体素质的大幅度上升,更有利于人民对于生活富裕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还需要中国人民作为主力军来实现。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中,个人的价值观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个人的诚信,友善等方面的因素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影响着个人的前途发展和整个社会国家的前途发展。公民的爱国程度,对个人工作的热爱,积少成多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梦实现时间的长短。倘若个人的价值准则能够更好的遵守,中国梦的实现时间和难度将会大大缩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影响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层面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市场经济提升到了主体地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不断上升。这种不断提升的思想境界刷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教育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人民的影响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人民对于经济层面有了一个更好更新更深层次的认识。人民对于经济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多少,生产力的多少和生产效率的快慢,反而更加注重公平和诚信。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经济层面具有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推动道德的发展,更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层面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人民的主流思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识形态的发展显示着这个国家发展的快慢和人们的整体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起着指导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整个社会文化具有支配作用,代表着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今的社会中,只有坚持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形成全民族团结向上的凝聚力量和精神纽带。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了专题部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国之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动力。在二十一世纪的主流的影响下,国际社会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话: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所以说,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依靠经济的发展,更依靠文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早就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提高意味着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以说,文化的繁荣发展势必会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会使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度会越来越高,更有利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有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价值观做引导,公民的道德素质发展将会十分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甚至还会造成社会信仰的缺失。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社会的信仰指明了方向,是社会信仰的形成提供了力量源泉。同时,人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也会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3.建立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下,面对问题,我们仍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们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积极的弘扬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第二,我们要加强党员教育的力量。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与培训,提升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带领普通民众形成正确的合理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大众普及下去。第三,我们要把教育的力度提高上去,教育的范围更大化。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教育的力度仍旧十分薄弱。教育强度的不同和教育水平的不同,使民众的核心价值观仍旧不统一。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同也会导致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四,是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力度,抵御西方的“和平演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思想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使人民各方面,特别是文化认同产生了动摇。面对这种形式,我们要加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抵御西方文化所带来的负面侵袭。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优秀的文化,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第五,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参与活动,利用活动的载体,引导人们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中,大力宣扬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弘扬社会的主旋律,培育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的社会风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推动中国梦的目标的早日实现。

总结

在传播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谨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积极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能一味的坚持本土的,更不能盲目的接受外来的价值观。面对问题,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争取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更好更快速的实现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梦的价值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在深入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伟大的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奋发向上,不断追求的动力源泉。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这阐明了中国梦互相关联的三个层次: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和个体幸福的中国梦。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民族层面的中国梦,还是个体层面的中国梦,其实现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是激励人们奋勇前行的美好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有机联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领域,印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同时兼顾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实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有机统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只有加上民主,中国才能前进一步”[2]。这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由之路,这八个字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综合的健全的价值标准。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国家富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因此,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体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其时代特征表现为:其一,在实力上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获得更大进步,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其二,在幸福感上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出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与改善民生,为中国梦增添了美丽的幸福光环。其三,在文明建设上进一步复兴中华文明。党的十八大将中华文明格局升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提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其四,在价值追求上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价值尺度[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不渝地追寻着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断推进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落脚点就在于为人民服务,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最终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个倡导,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目标。

今天的中国梦,是一幅多彩的蓝图,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梦的社会目标。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是创设一种适宜人自由公正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打破一些束缚人们实现合理愿望的陈旧条框,使社会成员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4]。中国梦强调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社会成员人格独立,具有个人自主性的责任自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指出,“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5]。在社会层面,中国梦追求社会成员人格平等,具有财富获取、各种权益保障的均等机会,社会成员得失平等,真正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贡献与索取的对应、恶行与惩罚的对应、善行与奖励的对应、作用与地位的对应。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确立了明确的价值规范。对国家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爱国,对事业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敬业,对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诚信,对他人最基本的价值要求是友善。所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指向的对象分别是国家、事业、社会和他人,它基本上涵盖了个人应如何立身处世的主要方面,因而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树立的个人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从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等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从个人维度层面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力量源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强调,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人民意志、人民利益、人民愿望的集合体,其实现离不开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力量”。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为实现中国梦积聚更多正能量,才能为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简言之,中国梦的实现要靠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民都可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主体,中国梦的实现也必须要求其主体具有必要的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要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规约和导向,是统一思想、汇聚价值、凝聚力量和整合智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思想基础、群众基础、价值基础和智力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徐民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群众,2013,(2).

[4]中央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篇4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当代价值

2012年11月29日, 在国家博物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时, 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解读, 既反映了总书记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 也表现了中华儿女的千百年来的共同期盼, 可以说中国梦的提出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中国梦的提出背景

(一) 、国际背景

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是,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元化, 各国利益不断交织, 相互融合。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远景规划, 中国的发展要抓住全球化这一机遇, 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和他国追求发展的历史经验, 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二) 、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 物质财富不断丰富, 使得一部分人, 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丧失了崇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所以当前形式下, 提出中国梦, 对于提高中国人的精神境界, 净化社会风气, 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第一,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国人追求的梦想, 并为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继续探索民族强盛之路。中国梦的实现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而实现, 二者密不可分。

第二, 中国梦是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在中国有“有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古训, 用来表示国家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正是民族的强盛, 使个人的梦想有了坚实基础。而个人的奋斗, 也将铸就民族的辉煌。民族梦的实现与个人梦的实现是密切相连的。个人在追逐自己的梦想同时, 本身也是铸成民族梦的基石。民族梦的构建, 又为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搭建了平台。

第三, 中国梦是和谐发展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中国梦内容丰富,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和谐发展这种治国理念的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青山要绿水, 作为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并且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形成健康和谐的发展模式, 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于和谐发展。

三、中国梦的当代价值

中国梦, 深刻表现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 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不断探索强国之路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强调并系统阐述中国梦, 中国梦系列观点提出以来, 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成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 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 改革进入攻坚期时, 提出中国梦这一理念, 体现了党现阶段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 赋予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时代特征, 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中国梦将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探索的强国之路, 形象通俗的表现出来, 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 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和建设国家的热情。中国梦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地诠释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并且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 也是集体的梦, 个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紧密相关, 密不可分的。中国梦的提出, 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 创造了个人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第三, 指明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方向。中国梦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内容, 指出了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方向。中国梦同时表达了进一步改革的决心, 改革的任务是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让人民共享改革的红利, 体现了注重社会公平, 引导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改革方向。

第四, 彰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自信, 让世界看到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而探索出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中国梦的提出, 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正是这条道路, 能够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 带给人民幸福的生活, 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复兴之梦, 让世界看到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力量和勇往直前的中国精神。

有梦想就有源源不绝的动力。中国梦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经验与智慧, 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殷切希望。中国梦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成果, 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实干热情, 为社会环境创造了巨大的正能量。中国梦的提出必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 也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建国.“中国梦”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3, (7) .

[2]谢春涛.实现中国梦与坚持中国道路[J].山东社会科学, 2013, (6) .

梦的价值 篇5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

2、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

5、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6、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7、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8、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9、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10、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11、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

12、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13、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14、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15、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16、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7、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8、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19、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20、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21、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22、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3、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24、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25、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26、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27、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28、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29、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江泽民

30、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31、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32、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33、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巴金

34、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35、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36、爱国反倒受穷,谁还敢去爱国?——蒲柏

摘自:格言大全

37、有了中国文化历史知识基础以后,爱国主义就有了根。章士钊有句话叫“灭人之国先去其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是靠历史教育。——任继愈

38、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39、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4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41、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马铁丁

42、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4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4、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林耐

45、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46、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4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48、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9、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50、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5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52、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3、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5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5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56、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57、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58、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5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60、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6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6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4、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6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66、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67、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68、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69、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70、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试论中国梦的当代价值及实现实现 篇6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这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凝练,也是对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基础、现实依据的考量。

1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

从理论内涵理解,中国梦包含着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两个维度。这个内涵是一个发展的内涵,其精神实质也是不断发展的。

1.1 中国梦的哲学底蕴———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观点是认识论的第一观点;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来源于实践。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梦,也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以及社会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伟大理想和科学概括。

从鸦片战争开始,直至到新中国成立的几百年里,中华仁人志士不断抗争:从戊戊变法、“三民主义”、“少年中国”、“大同”梦,由于历史条件,这些只是一个梦,并没有实现。但是,却给后继者很多启迪和思考。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完成了国家基本制度的顶层设计,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深刻认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理论问题,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棒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并不懈奋斗,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使中国梦进入历史新阶段。

1.2 中国梦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文化,是一种包含着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这种共同体会渗透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人们思想和生活中。中国梦就是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建立起来,具有现实性又超越于现实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梦的思想,也蕴含着很多追梦思想,它是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从古代老子的“无为梦”、孔子的“大同梦”,近代“强国梦”以及当代的“幸福梦”,都是对中华民族内心精神的反应。而梦,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成为一种清晰的思路和坚定信念时,才会走向实践,才能向现实转化。

中国梦是以人民共同幸福和个人利益实现为目标的,凝结着中华民族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也为中国梦印上了中华民族特色的烙印。

中国梦与世界梦是相通,它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人类做贡献,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理性,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文化心理,因此,实现中国梦,以不损害世界各国人民的正当利益为前提。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理性融入其中,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梦。

1.3 中国梦的主体———人民群众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这个丰富的内涵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可以将人理解为中国梦的主体和最终目的。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是保证人民幸福的前提,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目标。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13亿同胞组成的共同体。每个民族又是由每一位人民组成,因此,每个人民群众都应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这是人民群众作为中国梦的主体的有力体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作者更是中国梦的决定力量。只有每个中国人都为美好梦想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力量。中国梦,一个崭新而伟大的梦想,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更大地激发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攻坚克难,创造新的历史,实现中国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这种创造是在对过去继承的条件下进行创造,也是对历史的深刻回顾、概括和总结。

2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2.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中华民族振兴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的政党。为了带领全国人民走上解放、和谐、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不仅将这一目标写在了旗帜上,更是在实践奋斗中贡献了自己全部精力。在奋斗中,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前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2 坚持依靠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人民幸福的统一,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梦想,这是一个整体和个体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依靠全国人民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因此,要做到尊重个人价值、尊重个人发展、尊重民意,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力。坚持群众路线,要将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2.3 坚持弘扬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组成。中国精神需要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中,弘扬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中国精神是可以将13亿中国人民凝聚一起的精神和力量,是一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更是激励全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动力。只有全国13亿中国人民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凝聚起中国力量,才能推动社会前进,才能实现中国梦。

2.4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相结合

纲领是指引一个政党前进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这个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的具体体现,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摘要:中国梦是基于国情,是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的目标和主旨,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三者的统一。本文从哲学底蕴、文化基因、主体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提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依靠中国力量、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相结合这四个途径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2]尚庆飞.“中国梦”:从毛泽东到当代中国[J].学海,2013(5):13-16.

梦的价值 篇7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阅读了白晋湘、高占祥等学者的关于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力等方面的著作及相关学者关于传统武术文化、形意拳术的理解阐述等相关著作8本,在网络上查阅最近几年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论述及部分学者的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传统武术”、“中国梦”等关键词整理出41篇相关文献,其中对“重塑当代武术的文化价值”“基于中国梦语境下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研究以及“功夫精神与实现中国梦”等文献进行了重点阅读,将整理出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在对文献资料分析中,一方面,重点掌握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于中国梦实现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了解到在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征程中,需要文化空间,文化自觉,彰显武术文化自信。

2 中国梦的时代解读及内涵释义

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参观国家历史博物馆《复兴之路》系列专题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而后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出进一步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2]”。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一经提出迅速传遍中华大地,并成为党执政决策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相关学者对于中国梦的解读有诸多不同,但其本质内涵已牢牢树立,笔者认为,中国梦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中国梦——富强中国

“国家富强是各族人民国家认同、民族自尊、共创幸福的强大根基。从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到改革开放‘中国富起来’,再到新世纪‘民族强起来’。中华民族的强盛,让人民幸福有了坚实依托,有了根本指望。另一方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盛,以人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为条件和目的[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的富强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提供了经济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弊端严重制约着中国梦的实现。所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任务一直未曾动摇,“落后就要挨打”、“东亚病夫”的口号一直激励我们奋发向前。

2.2 中国梦——文化中国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4]。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梦实现的树之根,水之源。回望过去,中华儿女在艰苦实现奥运梦、金牌梦等一系列强国梦的坎坷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民族的,才是自己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任务下,国家提倡民族文化建设,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原则,大力开展文化建设,为文化插上翅膀,使其展翅腾飞。审视现在,传统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仍不够,在如今物质利益至上的大背景下,诚信的缺失、道德的败坏等现象是对人性的泯灭、社会和谐的严重腐蚀。展望未来,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我国把“大国关系”作为对外关系的重点,但“大国关系”的建立是扎根于“大国复兴”之中,“大国复兴”需要深厚传统文化积淀。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过:“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只有把本土的文化发扬光大,做好“走出去”的形象定位,才是中华民族复兴之道。

2.3 中国梦——幸福中国

“你幸福吗?”这句话是中央电视台栏目名称《走基层·百姓心声》的采访词。2012年,央视记者带着这一问题走访全国各地,随机采访普通民众,然而对于该问题,得出的回答内容却形色不同,但细细揣测他们真挚的回答,何尝不是他们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映,对所遇事物一种判断和心理体验。幸福指数是衡量这些感受的主观指标,幸福指数的测定包括社会地位,经济财富,健康状况等多种指标,一般来说高幸福感指数的人体现出生活更加惬意,工作完成趋于完美。对于国家来说,幸福指数高的国家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对于生活满意程度较高,国家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态。你幸福,我幸福,人人幸福,国家才会“幸福”,只有在人民幸福的社会和谐环境中,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才会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昂首向前。

3 彰显传统武术文化,推动中国梦稳步前进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秩序,文化是规则,文化是润滑剂,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的黏合剂。一个民族失去了某些东西可能还不会瓦解,但是如果失去了凝聚社会的文化,必然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因此,文化是一个民族认同的最根本的因素,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之所在”[5]。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精髓所在。目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的指引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交融与冲撞日渐频繁,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契机。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继承了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外来文化的时代特征,发挥着其独有的风采,在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3.1 增强传统武术魅力,深度挖掘武术经济价值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大转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全面现代化过程”[6]。在漫长发展史中,中国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经济实现腾飞,传统体育文化逐渐成为了推动中国梦前进的“生力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不懈努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国家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增强人民体质,规划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这些目标的完成都与传统体育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样,我国经过考证和认可的武术种类有129种,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传统武术有其独有特点,具有休闲、健身、表演等多种功能,为体育旅游产业的进一步丰富完善提供更多的借鉴元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人民收入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产业结构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因此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刻不容缓。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绿色无污染、消费空间大等特点。“以美国为例,据统计,美国体育产业2010年的总产值高达4410亿美元,接近GDP的3%,是汽车产业的2倍、影视产业的7倍”[7]。毋庸讳言,我国抓住了机遇,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利的文化空间、肥沃的生存土壤。国家统计局表示:体育产业在中国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进步区间巨大,发展前景良好。就目前来看,体育产业的良好发展,为国家富强提供了一定经济支持。“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力推动着政治、经济协调进步,要民族复习先要文化复习”[8]。如今,许多的传统体育项目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文化大熔炉中,锤炼自己,提升文化魅力,例如传统武术、中华龙舟等,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世界文化增添了中国元素。

3.2 守护传统武术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复兴

“任何一个民族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伟大复兴,没有文化的整体复兴作为拱卫、没有文化的深度活力进行反哺是难以为继的”[9]。当今社会,中国梦是时代的特征,各个行业都在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懈努力,而具有强大文化魅力的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优秀代表,是文化发展传播的一个突破口。“传统武术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古朴的风格以及独特的作用和巨大影响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10]。自古以来,传统武术包涵传统文化元素,拥有特有的文化魅力,因此只有认清武术“文化自觉”,守护传统文化,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许多国外人士都对中国的崛起表示担忧时,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在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世人昭示着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贵和忌争、和而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与今天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所倡导的双赢、共赢精神是一致的”[11]。武术练习对于天时、地利、人和有着诸多要求,就如同在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自然关系上,讲究谦虚礼让,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天人合一”。“在一种巨大的文化感召下,恪守传统,甘心于贫困寂寞,不为荣辱贵贱所动,把习武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为本门技艺穷毕生之精力”[12]。在此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人们秉守道德底线,尊师长,爱幼小等传统思想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因此实现民族复兴,传统武术回归是必然因素;另一方面,“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等是传统武术的武德思想,在文化传播时,无形中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心剂。

3.3 传承武术和谐精神,提升人们幸福感

在社会进化史研究中,社会从原始社会的农业化发展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化,一直到如今的信息化,“温饱”、“富强”、“幸福”三大主题是对其时代特征的形象的概括。“幸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是抽象的代名词,她有时高不可攀,有时唾手可得,是因为人们对于她的理解存在差异。在如今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风气下,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将幸福狭隘认同于一时的快感和长久富裕的物质生活。所以,在今后的崇高精神树立中,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崇高的目标理想,做到现实与梦想、物质与精神的良性发展,将幸福融入于有价值的生命意义之中。

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中指出:将传统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目标任务,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此计划的推动实施有助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传统武术在整个技击过程中追求的是“套路、身法、内心”三者的和谐统一,需要强调的是,武术中的三者融会贯通,内外合一,才是传统武术之精髓所在。在竞技武术中,武术套路必须规范无误,不可越雷池一步,束缚了武术的创新进步;而传统武术则是追求一种“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武术境界[13]。更重要的是,传统武术讲究“自强不息”、“尚武崇德”、“修身立本”、“习文弘道”等精神,习练武术者为人谦逊和气,体现浩然正气之气魄,习武不是为夺利伤人,而是谨记践行以武会友,不咄咄逼人,遇事谦让。中国武术的“习武先修德”、“以和为贵”武德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痛斥了西方的血腥暴力而是和残酷竞争,对于人们心灵的净化也有积极意义。“中国梦就是人民的幸福梦”,这句话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人们在为增强体质投身于体育健身中去的时候,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冥冥之中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水平。根据马斯洛需要原理,人们在实现生存需要之后,会追求更高层面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梦的价值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价值观,中国梦,成才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概念,“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就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价值观的中国梦早已存在,既是民族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追求,又是国家价值尺度及准则。对于当今高校学生而言,应准确认识自身使命及社会责任,以中国梦为目标,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中国梦为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高校学生价值观与中国梦的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提出“中国梦”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之下,对于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不可有骄傲自满情绪,不能放松和懈怠,要再接再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另一巅峰,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还有赖于年轻一代的努力和奋斗。当代大学生无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一方面,“中国梦”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远大理想、成熟思想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外界纷繁舆论的影响,始终坚持中国梦有助于坚定信念、提供动力,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梦”是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华之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科技等硬实力的建设,与此同时,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等软实力也不容忽视,其中核心价值观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不管是从历史层面分析,还是放眼于国际发展整体局势, 都应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培养刻苦努力、勇于拼搏、不怕失败的观念和心态,“中国梦”对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存在的改变会逐渐改变人的意识,也就是客观实际决定意识形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新时期人们的思想信念正在发生着一些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也在发生着一些转变,原有的那些理想价值和信念有时成为了隐形状态。而调查显示,目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信仰等方面处于游离状态,也就是说,有时处于没有目标、没有信仰的一种状态,而且西方意识形态正在不断进行全球的文化侵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小部分学生中有时存在着信仰迷茫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成才。大学时代是人生观、社会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学生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但存在可塑空间;对于新事物,他们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但有时缺乏鉴别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思政理论教学是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科学安排,具体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有助于展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发展成果,有助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有助于展示社会科学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最新发展成果。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政治思想素养的提升。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同等重要,高校教师应两方面都要抓,并且都要抓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高尚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合格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品行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3)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根据心理学相关原理,内在动机及内心需求是人外在行为的主要驱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选拔表现优秀的学生做示范典型,做其他学生的榜样,并且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学生以典型行为为努力目标,并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行为与典型的行为趋同。从学生中选出的榜样,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通过宣传及榜样带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风气,使大学生行为有所参考和引导,见贤思齐。

三、高校学生是“中国梦”顺利实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中国梦”时曾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将大家的梦想集中在一起,就汇聚成中华民族的梦想。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及全体中华儿女整体利益的直接体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梦,作为新时期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广大高校大学生是中国梦的主要承担者和实现者。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追寻者。中华民族百年来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历程,正是优秀青年学生勇于拼搏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党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之下,广大青年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当家做主,谱写出一篇篇华丽篇章。当今时代的广大青年学生,身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和职责,理应为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寄托者。从深层次角度分析,“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让中华儿女过上富裕的新生活。广大青年学子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是中国梦实现的主力军。新时期的广大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既是幸福和幸运的,同时也是光荣而艰巨的。因此,青年学生必须在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对国家、对党、对人民饱含忠诚之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并把个人梦想的追求融入到对“中国梦”的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成就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长期坚持、拼搏的过程。高校大学生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奋发图强,勇于拼搏,全面发展,不断丰富自我、充实自我,早日成为国家所需要的英才,为国家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梦的价值 篇9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 建设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国家一直以来的发展目标, 无论是一国两制方案还是和平统一八项进程, 都为我国的和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就是中国梦的主要内涵以及特点。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 对于中国梦中社会统一和谐的发展目标从未停止过, 对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建设内涵。总体来说, 这样的中国梦意义, 保证了我国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以和谐、统一的手段来完成社会内部的自我构建,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够通过群众性教育让人民真正领会到中国梦的基础性价值, 在进行群众科普的过程中能够将中国梦发展作为本民族统一的理想。

强军梦作为我国发展又一伟大性的建设梦想, 其根据过程中我国军队的建设发展目标来完成, 属于中国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历史的发展经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只有实现军队的强军梦想, 才能够真正完成社会和民族的统一团结, 以此来保证中国军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合理保证自身的基本权益。在现代化的群众性教育中, 以强军梦来对中国居民进行军队宣传教育, 使其教学内涵以及强军意义能够被大众所认可, 使实干兴邦的强军梦想能够适应当前世界的发展, 在时代的发展中为我国带来改变, 使我们的发展能够从大国向强国目标进发, 使强军梦所具有的现代化战略意义能够在民主文明的社会中体现出来。

对于中国群众性教育来说, 无论是中国梦还是强军梦都能够帮助群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策略, 体会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的发展策略, 其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能够让群众了解到治国发展战略, 还能够以此来维护国家的发展稳定, 保证社会的团结发展能够从群众的角度入手来完成。

二、群众性教育中中国梦与强军梦的价值分析

在中国社会的建设中, 共产党较为注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所以从民众的角度对中国发展策略进行科普, 能够保证我国的群众利益能够在民众的影响下最大化, 保证党和政府针对当前群众的自我意识以及国情变化来调整基本的群众性教育路线, 保证群众性教育中能够深刻的展现出中国梦、强军梦的价值意义, 保证在群众性路线的发展活动能够展现其必要性, 始终能够践行当前的发展机遇来完成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前文在介绍了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内涵以及意义之后, 我们就可以从群众性教育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中国梦与强军梦在教育应用中的基础性价值。

1.密切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对于中国发展来说, 群众性教育的意义主要在于能够拉近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保证在基本政策上让群众真正认识和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以中国梦和强军梦建设策略为例进行分析, 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其基本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展现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目标, 保证群众能够从思想上接受中国梦与强军梦内涵中所指出的基本发展内容, 使群众的思维能够跟的上社会的发展, 以此保证其能够将自身投入到积极支持社会建设中去, 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建设与强军梦的发展拥有一定的群众支持基础, 使人民的利益能够在人民的维护下得以实现。

对于群众性教育来说, 中国梦和强军梦内容的科普更加深刻的让民众认识到政府建设社会和军队的决心, 从根本上了解当前社会现状下未来的建设趋势。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 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基本价值也就被进一步的体现, 群众与政府之间密切的关系能够在群众性思想教育中得到稳固, 在群众的支持之下, 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发展也就能够更加的顺利。

2.巩固政府的执政地位

对于共产党以及政府来说, 群众性教育就是对于民众的先进性教育, 保证其能够在群众性教育中加强自我的思想建设, 保证民众一心的发展情怀, 以此来巩固政府的基本执政地位。在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内容教育中, 群众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自身的密切关系, 才能够切实地维护和保证自身的基本利益, 在政府的群众性教育中, 群众可以根据自我要求来对相关部门的中国梦和强军梦建设进行一定地监督, 保证其在建设过程中各项制度都能够受到群众的检查。此举不仅能够保证国家地发展从民众的基础上出发, 还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使政府在改进自我管理与工作内容不足的情况下维护自我的执政地位, 在人民群众中留下较为良好的印象。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国梦和强军梦构建的基础性目标, 实实在在的通过群众性教育打下坚实的发展根基, 消除在工作过程中对群众产生的反感情绪, 使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发展战略能够给群众留下较好的印象。

从中国梦与强军梦在群众性教育中的价值意义来看, 其所拥有的建设内涵以及建设思想可以帮助群众理解当前政府的发展目标, 了解政府的政策。而从政府机关来看, 群众性教育稳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从群众的角度落实了基本策略。

3.为实现中国梦与强军梦打下基础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看, 在群众性的教育中加入中国梦与强军梦的内涵, 可以使群众从多个角度理解国家基本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自身出发为中国梦的建设出力。这样的认知性教育能够使中国梦这一伟大构想在全民族的支持下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动力, 在和谐民主的群众氛围中。坚实的群众基础能够促进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地建设与发展。

从群众性教育来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梦与强军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民族未来的发展之上, 还体现在能够帮助政府稳固当前的群众关系, 使其在更为和谐的群众环境中为建设中国梦的目标进行努力, 群众也能够从自身做起, 来维护当前中国梦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谢春涛.积聚追梦圆梦的正能量——读《中国梦》和《中国梦我们的梦》[J].求是, 2013 (12) .

[2]刘志勤.改革助推实现中国梦[J].红旗文稿, 2013 (10) .

[3]卢子娟.“三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研究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 (05) .

上一篇:阅读理解能力之规律下一篇:柔性管理中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