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大课堂

2024-07-13

小学英语大课堂(共12篇)

小学英语大课堂 篇1

小学语文S版教材语文百花园中, 每册都会安排几次语文大课堂栏目, 这个栏目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的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 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 开展阅读活动, 搜集资料, 并用口头和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活动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的语文教师并不重视这个栏目, 忽略了语文的实践性。我们知道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这一特点决定了, 在开展语文活动时, 要实现多种方式的有机统一, 才能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语文大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我们应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多种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 获得语文知识。

那么如何组织语文大课堂教学, 使其真正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作用呢?

第一, 实现语文活动的综合性。

活动过程中突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主要表现在知识的纵向及横向联系上, 如“连主题成文”, 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课文的主题连成一篇文章, 学生对所有的主题进行整理, 抓其内在联系, 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组合, 这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又把学过的知识合理地串联起来。再如在 “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 帮助学生弄清自己从哪方面入手, 掌握基本路子, 还要考虑如何整理自己的材料, 要对自己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同时, 在想象一下自己以什么方式来展现自己家乡的美, 家乡的可爱。是用文字描述, 还是用美术画笔, 是用歌声展示等。总之, 这种知识的纵向及横向的联系, 有力训练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 充分考虑如何把语文知识融入进来, 并串联起来, 以达到活动效果。

第二, 突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

语文课堂的教学主要以单元知识、单项训练为主, 每节课都要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不可能面面俱到。和它不同的是, 语文大课堂的教学, 完全不受学科知识的束缚, 得益于其体验与开放的特征, 能有效的实现诸多方面的有效整合。 我们的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提示, 帮助他们收集资料, 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交流合作氛围。以编排课本剧为例, 课本剧虽然本身来源于课本内容, 可通过学生们编排再创作, 它的教育感化作业将更加强烈。因为, 课本剧可以集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学科为一体, 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文字的作业, 更是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编排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擅长表演, 有的学生擅长朗诵, 有的擅长做布景, 有的会配乐……大家各显其能, 其乐融融。同时, 活动过程中,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 又可以极大的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值得注意的是, 过去, 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所以, 我们必须要改革, 要开展语文综合活动以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学科间加强整合, 以提高学习效率, 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随意的整合学科。在具体开展语文活动时, 不能失去语文特色, 要体现学语文, 用语文的目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 用语文, 发展语文的能力, 增强学语文的兴趣。

第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长时间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我们教育过多的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重视知识的继承, 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至于造成很多的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 他们只会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 却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显得笨手笨脚, 束手无策。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能打破这种尴尬局面, 有意识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受、体验。语文大课堂, 突出表现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 是语文加活动。活动是形式,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在活动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不妨把课堂开拓到校外, 布置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其实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 它不仅能使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起到巩固课堂成果的作用,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动手种植一棵花, 观察小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 观察它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的不同情况, 还要查找资料, 找到一些培养种植的小窍门, 了解相关知识, 并把自己辛勤培养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是文字, 可以是照片, 可以是图画。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 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 苦恼和辛劳。

第四, 多种活动方式的有机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实现多种活动方式的有机统一”。长期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课本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 教师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发布者, 教室是学生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语文大课堂, 必须打破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 有效的进行学科的整合, 打破学科界限, 实现资源共享, 消除学生厌倦情绪, 还能有效的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 在整体上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总之, 我们提倡语文活动要有综合性, 实践性, 但无论如何综合, 怎样实践, 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 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 且不可为了追求时髦, 追求气氛而演一演, 画一画, 唱一唱。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也不乏语文活动, 但多是“封闭在书本上, 禁锢在教室里”。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大语文教育观为主导, 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以活动为载体, 以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及时信息为内容, 以学生自我活动探究、自我操作体验为基本形式, 以实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性活动。其显著特点是综合性, 综合性不仅表现在活动内容、形式上的统一, 更体现在能力上的综合, 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实践活动,综合性,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2]张华.“我爱我的家乡”,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4年3月

[3]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 《教育研究》, 2002年第6期

小学英语大课堂 篇2

把准重点,以学定教,有效实施整体概括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强调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届“名师大课堂”小学语文观摩报告会上,聆听了广东省特级教师游彩云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她是这样落实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的。

[案例]

师:这篇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简练的主要内容,这有点难,我们想想:把握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方法?

生:把握中心句

师:板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写谁在干什么?

师:写事的文章,要写出什么?

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师:一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边说边板书:

起因 经过 结果

抓住关键词句

知道这个方法,我们去实践一下。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出来,默读课文,画关键词句,串联起来,就是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生:默读,画找关键词句。

师:我采用提问法,写了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带着这个思考去画。

师:巡堂,我们要珍惜笔墨,不得不要的词语才画,主要内容是很间接的。我请一个同学试试看。

生:安静在小区的绿地上……

师:这个开始有没有问题?哪里用错了?

生: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师:我们在这句话前面加个时间

生:早晨

师:开头有了,经过呢?

生: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

师:把我的去掉,主要是讲安静的生:继续说下去

师:可以说,这是课文的最主要的内容,当然,中间部分可不可以简练一点呢?

生:我觉得有问题,她不知哪里有什么?她又不知道哪里有蝴蝶,怎么抓呀?

师:在这个中间部分,还可以简练一下,看看老师这样概括行不行,对比一下自己的。刚才的同学也大体上把故事的内容把握住了,以后在写事的文章,就要这样去概括课文。

评析;从游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名师是非常注重学法指导的。但她的指导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在学生已有初步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上的指导,随文而导,顺学而导,并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学法:“串联法”、“抓住关键词句”、“要讲清人物、时间、地点、起因 经过 结果”等方法。这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会阅读,这是非常必要的。对我们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为重要,因为“初步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因为初学,因此也是目标中的难点。游老师就是把准了这点,用比较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加强导学功能,一步一步地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初读文本中主动、积极地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从而很好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行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也是课堂上教学的主人,游老师很好地处理好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实施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作为中年级一线的语文教师,在组织初读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个体默读思考,并能以精读课中的所习阅读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此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根据学情反馈、文本课型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实施有效整体初读教学,经过一堂课一堂课的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孩子的概括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游戏的大智慧 篇3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学习兴趣在英语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那就是通过采用活动途径,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并且参与到活动当中,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感知、实践和合作。英语课堂只有充分地活跃起来,才能让这堂课更加有意义。

一、角色游戏

生活是语言的基础。英语作为语言的其中一种,也需要融入情境当中。所以,英语教学要做到回归生活,而将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并且也是教学过程能够得到优化,教学效果得到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角色表演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语言环境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各种角色的情感,并且表达出来,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挥。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都是通过声音、形象、色彩和感受来发展的。而能够很好地将声音、形象、感觉结合到一起的就是表演这种形式,而对英语教学来说,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摆脱传统老旧模式中对于英语的死记硬背。所以,对于锻炼儿童的英语听说能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很好地方法。

但是,也要注意在表演时要拓宽参与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并且扮演自己喜欢的一些角色,满足他们的感情需要,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地道具,增强角色感,让小学生更有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目的。

二、开展多感官游戏

为了培养学生多个感官之间的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对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调动,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授英语词汇时,在学生念新单词或新词组时,老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节奏性的动作来加深小学生的记忆。小学生比起单纯的新单词学习来说,更喜欢在读词语时结合有节奏的拍手游戏,这样的学会会更有乐趣。教师可以在教授动物词汇时,让学生在读单词的同时拍手,读一个单词拍一下手在模仿一下这个动物的叫声。这样学生就会对单词的学习更有兴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此外,在进行语法或者词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我说你做”的游戏。比如,在对过去式进行讲解时,英语老师可以将教师分成两半,一边为过去,一边为现在。在老师说到“I went to work yesterday”的时候,学生就要做出选择并且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样的游戏就要求小学生认真听讲,精神集中,快速的作出反应及动作,不能走神,可以很好提高教学效率。

三、开展实物游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实物类型的教学工具经常会被用到。在教学中使用这些实物就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感性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开始杰出英语,会很容易感觉枯燥。而将这些英文字母利用实物来具体化处理,可以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有很多内容都和生活相关的,那么我们的英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准备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和文具来引导学生对相应的英语词汇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文具类单词时,就可以将各类文具都放到一个箱子中,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取物说词的游戏,由老师随机的在箱子中取出文具,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英语单词。在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之间你取我说,或者自己取自己说。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具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可以增加课堂的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采访游戏

采访游戏可以在模拟的生活情境当中还原教学的内容,将生活和语言点联系起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大量的互动,让学生克服在语言操练中的羞涩感,提高练习的质量,英语交际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进行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英语文化的环境,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然后把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都充分的利用起来,把活动、情境、交际分别当做载体、环境和主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在参与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之后,能够大胆的表达,积极地参与,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英语知识,并且掌握英语知识,最后能够利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把游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课堂的教学,改变课堂原有的严肃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设置有趣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有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芹.以 “趣学”理念点亮小学英语教学课堂\[J\].成功,2011,(04):144 -145.

小创意激活英语大课堂 篇4

一、兴趣是前提———别样的课前5分钟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英语老师, 深知在英语教学中, “兴趣”对孩子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刚上课的5分钟里, 能迅速抓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使学生处在对英语的渴望感知状态, 这样便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于是在这5分钟内, 我和我的学生尝试了以下做法:一, Act Show。即自编小对话。对话主要以学过的内容为主, 意在巩固所学的旧知识, 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要我学”进而发展为“我要学”;二, Who is the best?即让学生每人每天准备3个课本以外的单词, 课前写到黑板上, 每天一小学生走向讲台, 这样他们既体验了一把做老师的感觉, 又能较好地扩充了课外知识。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加, 就可以让学生用英文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笑话或朗诵一篇美文等等。努力想在比赛中获胜的学生就会做足课前准备, 因为阅读了大量的课外小故事, 阅读面增大了, 英语语感自然也就增强了。同时敢于走向讲台对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较好的强化作用。

二、激励是关键———时效生动的授课45分钟

我们都知道学生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上课的45分钟。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把握这45分钟, 是学生学习好的关键。那么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如何让学生在这45分钟内都能全神贯注的学习呢?

首先, 我认为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十分的重要。学生都喜欢诙谐、幽默的老师。所以, 我认为初中的英语课堂没必要45分钟全用英语。在授课的过程中, 能夹杂点有趣的汉语, 则能更好地调剂课堂气氛, 更好地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同时, 正确使用教师用语也很重要, 也就是说教师要恰到好处地使用激励语言。例如, 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回答对问题了, 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带动学生给他鼓励, 这样可以让孩子重拾信心。作为英语老师, 我常用的日常用语有:Well done!Excellent!Good boy!I am proud of you!Thank you!等等。学生得到表扬后都很高兴, 上课的精神气也就更足了。

其次,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巧用小组合作。下面就以一个我在教学中常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当我在检查学生的词汇时, 运用了组内help和小组PK激励等策略。每组有四名学生, 分别编上一至四号。老师将需要回答的问题提前展示给大家, 四人组可以合作讨论, 会回答问题的学生能起到组内小老师的作用, 提前教会组内其他不会的同学。当然, 最后由老师指定任意一号学生来作答。 (在我没有指定由哪一号学生来回答问题之前, 组内的任何学生都有可能被提问, 这就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认真准备作答) 。同时我也对学生回答问题提出了统一的要求, 要求学生回答又快又准。免除当天作业是对表现最佳小组的奖励。而组内PK, 更是热闹非凡, 大部分学生都激动万分, 为了免除作业, 为了小组荣誉, 学生们积极主动, 认真备战!当然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回答错误, 那么本组同学可以自救, 自救成功可以不扣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小组同学共同进步, 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背诵抓实效———花样背诵

检查单词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 将单词—词组—句子很好地穿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 背单词不能只是简单的拼写, 要将所学单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一个单词至少要用两到三句话来完成。例如复习traffic这一单词时, 学生给出的句子是这样的:Last week I went to Beijing with my parents.There was a lot of traffic on the way.It was boring.这样既很好地复习了单词, 又体现了对单词的运用, 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以点带面, 让学生在句子中领悟单词意思和用法, 比简单拼写单词的效果要好得多。

检查词组、句子的方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联想能力。也就是说, 如果要检查词组, 则要求学生能快速背出文中含有这一词组的句子。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又较好地检查了学生的背诵。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尝试了许多其他的方法, 例如即时背诵, 即刚学完一句比较重要的句子, 立刻让学生尝试复述。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力, 又可以杜绝学生上课走神的现象。跳跃背诵能较好地检查学生掌握文章的流利度, 分层背诵则能很好地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针对一整个单元的检查要充分抓住学生少做作业的心理。初中英语的学习, 关键是要多说。我个人认为, 学生只有在脑海里存有大量地道的英文句子, 需要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因此, 每个单元我都规定学生要背诵五个版块的内容 (即: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中的小对话、readingspeak uptask中的范文) 。这五个版块的背诵内容要求学生学完一部分就要背完一部分, 如果在周末能将这五个部分很出色地背完, 就可以免做周末作业。

总之, 作为一线教师,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 努力寻找更能适应现在学生和当代教学改革的新的教学方法。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作为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 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大课堂 篇5

1、通过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合作的条件。

3、引导学生从行为到心理发生一些变化,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感受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合作成功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能与人合作成功,或悟出合作不成功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导入,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1、体会“孤掌难鸣”

教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而且今天还有很多老师来到我们班级听课,请大家伸出一只手,用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

学生:老师,一只手没法鼓掌。

师:要想鼓掌,得怎么办呢?

生:两只手合起来。

师:那我们再次用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

生鼓掌。

2、“拿橘子”实验

师:一只手孤掌难鸣,我们再来试试一个手指能不能完成好一件事情。

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注意听要求:请你们只用一个手指,把橘子拿起来。

生:老师,拿不起来。

师:要想把橘子拿起来,得怎么办呢?

生:用五个手指合着拿起来。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用一只手看看能不能把橘子拿起来。

生:拿起来了。

3、引出课题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两个小实验,一个巴掌拍不响,两手合作才能有掌声;一根手指什么也拿不起来,五指合作可以把东西轻松拿起来。你从这两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发现了什么道理?

生1:只有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生2:团结合作的力量大。

生3:只有与人合作,才能战胜困难。

师:是的,面对问题,唯有团结合作,众志成城,才能把事情办好。而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这节班会课的主题就是“在合作中成长”。(板书课题)

二、我知道的关于合作的故事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分小组搜集了一些关于合作的小故事,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我搜集到的是《九头黄牛斗老虎》的故事。

在一片草原里,有九头黄牛在渐渐有味的吃草,吃饱了就在草地上玩一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惜的是他们的肥肉被两只凶恶的老虎盯住了,老虎慢慢地走过去,黄牛他们看到两只老虎向他们走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但他们不能逃走,因为黄牛四周都是万尺深渊。老虎突然猛烈地扑上来,黄牛知道要迎战了,就一起向两只老虎冲来,黄牛用坚硬的牛角去撞老虎,老虎用尖尖的牙齿去咬黄牛。黄牛先用角把一只老虎顶上天空,等那只老虎跌到地上时,九头黄牛一起把老虎踢到了深渊。另一只老虎见黄牛他们这么勇敢,还互相合作,也跳进了深渊。经过这次,九头黄牛就更加合作了,动物们都不敢欺负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作是成功之道,是力量之源。

生2:我搜集到的故事是《外国老人的实验》。

有个外国老人来中国,她找了几个中国孩子,让他们做一个游戏,她把几个栓着细线小球放进一个瓶子里,瓶口很小,一次只能容纳一个小球通过。 她说:“这是一个火灾现场,每个人只有逃出瓶子才能活下去。” 她让每个孩子拿一根细线,时间开始了,只见几个孩子从小到大,依次把小球取出来了。

老太很惊讶,她在许多国家做过这个实验,但是没有一个成功过,那些孩子无一例外地都争先恐后地把细线拼命往上拉,导致最后一堆小球堵在瓶口, 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却能做的这样好,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啊!

生3:我搜集到的是《两头驴吃草》的故事。

两头驴,被一根绳拴住了,它们的两边各有一堆草。它们反向走各去吃自己这边的草,可是绳子不够长,两头驴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经过思考,它们共同协作先吃一边的草再吃另一堆草。

它们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协作,如果它们互不相让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将谁也吃不到草。

生4:我搜集到的是童谣。

一个和尚挑水喝, 二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 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 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

三、体会合作成功的条件

1、搬桌子游戏

既然我们的课题是学会合作,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合作帮我把那张桌子搬过来。(很好。你们很聪明)

现在老师想再请两位同学把这张桌子搬回去,但是请听好要求,一位同学要往前使劲,一位同学要往后使劲。

师:同样是这张桌子,同样是两位同学在合作,为什么两次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1:因为第一组同学劲往一起使,目标一致。

生2:第二组同学不团结,一个往前,一个往后,就搬不动桌子了。

师:你从中发现了合作成功的条件了吗?

生1:要团结,劲往一起使。

生2:要目标一致

师:的确,只有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合作起来才会成功。这是合作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团结,目标一致(板书)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结就是力量。有很多歌唱家用歌声来赞美合作,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体会团结的力量。(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同舟共济”

接下来,我邀请两个小组的同学来做一个“同舟共济”的体验活动。

每个小组的面前各有一张报纸,我们把它看做汪洋中的一艘救生艇,现在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浪,只有全组同学都登上救生艇,救生艇才能往岸边行驶,大家才能得救,否则就会全军覆没。现在你们马上就要开始登救生艇了,注意,每个同学都必须把脚放在报纸里边。我们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开始登艇。

师:你们这组失败了,说说为什么会失败。

生:我们总是害怕自己被落下,就争着上,谁也不让谁,结果就失败了。

师:你们成功了,为什么能成功呢?

生:我们一个一个上,不争抢,如果有谁站不稳,我们就拉住他。

师:通过刚才的这个体验活动,你发现合作成功的第二个条件了吗?

生1:要互相谦让

生2:要互相帮助

师:说得好,只有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合作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影响大局。

板书:谦让,互相帮助

3、“两人三足”

师:说到合作,我想同学们一定玩过“两人三足”的游戏,你想参加吗?

两队学生进行比赛。

师:胜负很明显,能说说你们俩为什么会落后吗?

生:我们俩一个人走得快,一个人走得慢,只想着自己快走,步调不一致。

师:你们这组获得了胜利,介绍一下你们俩是怎样合作的。

生:我们俩说好了一个人先迈左腿,一个人先迈右腿,步调一致。

生:我俩互相协作,速度一样。

师:从“两人三足”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关于合作成功的秘密吗?

生:两人之间要互相协作。

生:要步调一致,不能只想自己。

师: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分工不同,互相之间要协作,服从大局,才能成功。

板书:协作,服从大局

四、尝试合作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合作成功的条件,那么你们愿意尝试一下合作做一件事情吗?

生:愿意。

生:那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比赛,以我们事先分好的小组为单位,快速的合作量出一张课桌的长宽高。

请速度快的小组介绍经验。

生1:我们组组长给每个人进行了分工,分别量长宽高,还有人记录,这样就很快完成了。

生2:在量的过程中,我们合作的很愉快。

师:其余各组有没有需要吸取的教训呢?

生1:我们组合作时,互相之间不够谦让,下次要注意。

生2:我们组合作时,分工不明确。

生3:我们不够团结。

五、回归生活

师: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还有许多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事情,你发现了吗?

生1:在进行足球比赛的时候,互相之间要合作,不然就会输了。

生2:乐队演奏的时候,互相之间要合作,才能奏出优美的乐曲。

生3: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互相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师:那么在合作中,你有哪些收获呢?(点题在合作中成长)

生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生2:在与同学合作时,我发现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生3:在与同学合作时,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增进了友谊。

师:说说以后你想怎样与人合作的?(生活中、课堂里,尤其是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

生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会更加团结,目标一致

生2:在与同学合作时,我们会更加协作,分工明确

生3:在与同学合作时,我们会彼此谦让,服从大局

六、教师寄语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请记住:在合作中,你会发现团结的力量;在合作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在合作中,你会成长得更快乐。

七、用书签的形式告诉朋友自己的感悟。

通过今天的班会,你一定有了很深的感悟,你想把关于合作的话告诉你的好朋友吗?请你拿出课前制作好的书签写上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配背景音乐)

小学英语大课堂 篇6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互动模式 合作关系 角色分配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3-078-01

现如今,教育界中最流行的教学模式无非是小班化教学,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引领了小班化的教育潮流。因此,广海中学,溪东中学也纷纷效仿其别出一格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在新课改的标准上,摸索更合适,更高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这也是小班化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对初中小班化英语教学的认识

众所周知,自2001年起,英语听力与高考产生交集,小班化教学的重要性更为明显的体现出来。与大班相比,小班化的优点在于人数少,即便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也能清晰地听到教师的授课内容以及广播的听力语句,集中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使英语成绩得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培养。同时,小班化教学的开展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初中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有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科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人类通过对第二种语言的学习可以降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语的学习也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小班化的优点

“小班化”的明显特点便是班级小,学生人数少,但这不等同于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质量差,相反,对于初中英语课堂而言,小班化教学使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也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为他们更好的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心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有,因为学生的范围小了,教师在课堂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都会更为明显的体现出来,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以分组的模式,通过扮演英语情境中的角色,让初中生体验初中英语独特的魅力,在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下,让每位同学都能的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如进行七年级上册(外研版新标准)Module 5My schoolday教学时,因为学生对贴近学习生活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候吗,我们可以以“What is your schoolday like?”为主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内容呈现在活动卡上,用本章节对应的英语单词及已经掌握的语法知识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达到了快速记忆新单词的目的。

三、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与探究

一直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的重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效果不是很乐观,我们一直在寻找原因,这时正在实行小班化进行的溪东中学给了我们答案,我们追求小班化教学模式,追求初中英语教学的美好前途,就应该掌握进行的方法和策略。在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和总结,使小班化进行在新课改的大潮流中得以前进推广。在这里,我将详细的阐述在小班化教学中得到的规律。

(1)敢于尝试教学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新的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将新的理论知识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大脑,而是将理论知识实际化,合理的与日常生活融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以及理论知识后,要不断的进行难点的深入,使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不可否认的是,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小班化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秉着人格平等的原则,不断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生事物,告诉学生要拥有愈挫愈勇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及时的解答学生的困惑,使他们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推动小班化日益优化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发展教育事业、为什么要进行培养人才的培养。其实将这些问题总结,便是“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核心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后积极的探究问题的答案,分析问题,挖掘其本质,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便实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现问题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把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知识的迫切性,切实的感触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知识的重要性。。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外研版新标准)Module 3 Unit 2“We are going to cheer the playerss”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讨论自己在周末或假期时打算做的事,以及进行的活动内容,带着自己的计划走入文中,在英语教师的讲解下感受be going to 与will结构的用法的不同之处。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小班化教学课堂的优势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结语

纵观全文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必须要改革英语教学课堂模式,此时小班化英语教学模式有必要参与进来。虽然小班化进行模式正处于发展时期,很多地方存在不足,但是,我们有信心将这种进行模式研究到底,使其不断完善,最终使小班化教学在新课改中崭露头角,使小班化教学在教育界普遍实施。

[参考文献]

[1] 叶秀美.小班化大合作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14.

小学课堂里的大语文 篇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史”应该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各种文化在一起相互冲击,相互融合。在这种情形下, 如何巩固“史”,应该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的使命。故此,笔者认为,今天的语文除了教授听说读写之外,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捍卫者。俗语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学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是文化阵地的先行者和桥头堡。

韩愈的《师说》中对教师的责任认定为“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于首位,这里的“道”也应该是思想和文化。要想“传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道”。必须从内心深处认可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有一种民族文化荣辱的情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点点滴滴感召学生,使其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启蒙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荣誉感和捍卫的使命感。

小学是学生启蒙阶段,文字的学习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文字的教授过程中,是渗透传统文化和培养民族荣誉感的一条捷径。每个文字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每个传说都是文化海洋中的浪花一朵。引导学生在这文化的海洋里肆意畅游,在无声无息中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和对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建立。文字的演变就是历史的变迁,书法的流派就是民族文化的呈现。在认字和书写的过程中,“传道”就能进行得很自然。但这顺其自然的背后,是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传授者要做大量的功课才能一个字从演化、读音、书写、应用讲得清楚明白。以“众”字简单为例,就可以在笔顺的讲解过程中讲授间架章法, 讲授中华文化中“礼让”的品德。让学生知晓“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由三个“人”字组成,其笔顺是撇、捺、撇、点、撇、捺,笔顺中的“点”就使得该字在书写上更加优美,同时在从“人”字的“捺”变为“点”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谦让的美德。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 练习课可以教学生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诗歌更是中华璀璨文化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明星。可以从寻章摘句、遣词造句、韵律等多方面来渗透进传统的文化。 古诗无论从语言、情节、韵味方面都对学生的审美、鉴赏有莫大的帮助。从一年级的古诗《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传统古诗中感受诗画合一的意境。到五年级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的文字韵律之美,再到六年级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拳拳赤子之心,无不为渗透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身边的方方面面无不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触角应该所及的地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必须多样化。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游戏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班会上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去带动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定很有效果。使学生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虽然懵懂但是却一往情深的情感,不让“洋节日”挤占传统文化的阵地。

总之,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是知识体系,更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昙花一现。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得不充分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回归的重要性。把语文中的“文”理解文化,私以为是语文的新要求,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桥头堡。

摘要:语文除了教授听说读写之外,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捍卫者。小学语文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

运用小情境,构建初中英语大课堂 篇8

一、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调整课堂节奏,让学生头脑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活跃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习的高效。

例如,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6 TV programmes关于语法的学习:if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关键在于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口头传述,学生理解得就不够透彻,不会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会其含义,让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小组合作来发现问题,弄清原因。教师可以给例句,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we will go to the park.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将去公园。字面意思好理解,但是学生们却发现了问题:明天下不下雨,去不去公园都是明天的事情,时态应该都用一般将来时,而从句却用了一般现在时,是不是老师犯了一个严重的常识问题?由于学生们自己发现了问题,会很投入地动脑筋分析,急着弄清道理,解决他们的困惑。教师创设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困惑,带动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直接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从思考问题中得到启发,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初中的英语学习内容比小学的要复杂,加大了知识层面,加深了知识难度。比如,单词复杂了———字母多不好记,语法内容抽象了———不易理解掌握。面对这样的英语教学,要想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添加生活元素,结合生活体验来设计教学情境,以便实现课堂的高效。

例如,牛津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在Welcome to the unit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学生们感兴趣的,有关生活常识的问题情境。Boys and girls,I would like to have a party this Saturday for my birthday.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or drink?老师要举行生日聚会,征求大家的意见,按照大家的意见来准备食物、水果、蔬菜。学生们听到此,会乐此不疲的用英语说出他们喜欢的食物:hamburger,eggs,apples,tomatoes,lemons,beef,chocolate,milk,birthday cake,carrots,watermelon,juice,pork,chicken,potatoes等。然后教师说,为了方便我够买,大家帮我按照food,fruit,vegetable归类:Would you like to help me put the food into the correct groups?听到要帮老师一个忙,每个同学都不甘心落后,非常踊跃的把这些食物进行归类。教师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带动了学生结合生活常识的思考,在玩乐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把知识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元素的添加,即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把学生直接带入到生活体验中,结合生活体验就容易掌握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使学生们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三、创设游戏情境,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任何一个学习者在接触新知识的时候,都会感到迷茫,感觉无从下手,再加上没有兴趣,学习活动就很难开展下去。反过来,如果对新事物感兴趣,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就会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再有心理负担,而是获得了增长知识的心理体验。所以,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通过创设趣味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A good read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游戏活动“单词连连看”,或者是“消灭星星”的游戏,关于“连连看”和“消灭星星”的游戏是初中生玩过的游戏,在课堂上做该游戏,学生们乐此不疲,兴味盎然,课堂气氛热烈。

创设游戏情境,必须兴趣牵头,趣味游戏活动能够调整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把英语学好。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长时间的保持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结合生活情境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融情于教学之中,带动学生思考,逐步构建和谐的英语大课堂。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终极目标是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实现运用小情境,构建初中英语大课堂,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要:鲜活生动的情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活色生香的语言学习氛围,让英语学习告别枯燥乏味,还英语课堂以灵动多姿。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优化

参考文献

[1]徐建国,王辉.浅议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实效性的做法[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3(23):24-25

小学英语大课堂 篇9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做出了许多努力, 也运用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诗意语文”“绿色作文”等, 为什么还会出现“少、慢、差、费”等诸多的批评指责呢?

冷静思考后, 我们发现前面提到方法大多指向“阅读”和“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而语文是一门课程, 它不单指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一栏表述的非常清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精神成长。”笔者认为应该在大语文观思想指导下, 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个语文学习最终极目的统领下, 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研究, 使“五大教学内容领域”在语文最终极学习目标的统领下, 架构一个有机的课堂教学体系。

一、大语文观阐述

大语文观是一种把握语文本质属性后的教育思想的回归。它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 把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把语文教学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 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把听、说、读、写四方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因为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因此这个观点简言之就如李镇西所说:“语文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二、大语文观语文课堂的构建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语文”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上理解就很清楚了。“语”是口语、说话的意思, 用口头去交流;“文”是书面语、写文章, 用书面的形式去交流。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 语文学习的最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 提高交流能力, 在交流中进行沟通、学习,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1.在识字和写字指导过程中, 如果让学生明确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一定能使学生对字更有形象感和识记依据, 写的时候更能表现出神韵, 用的时候更知道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 其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大造字法成为世界璀璨文化桂冠上的一颗明珠。识字写字中, 让学生了解了这些造字法, 就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字意, 从而更容易运用其交流。

2.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编者的编写意图, 尤其是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总体要求, 对单元阅读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同一主题, 从而掌握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这样, 在课堂上拓展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就能实现阅读中应该完成的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交流。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语文教材的编写遵循了“文者载道”的原理, 是按照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来编写的, 我们可按照编者的编写意图去进行教学设计, 这样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明确读、写文章需要真正明白他人或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具体做法:必须先明确要交流的主题, 然后为了把交流的主题交流清楚选择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去交流, 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课堂拓展同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诵读也同样是为实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为交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为交流做好技能上的准备;阅读同一主题的文章能为交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3.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需先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阐述明白, 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这样就足够了, 不要讲太多的写作方法, 只要求把想法或情感表达清楚就行。实际上, 写作就是一个书面交流的过程, 因为不能当面说或当面无法说, 或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所有人所以才写出来。如果学生明白写作文不是为了完成作业, 更不是为了考试, 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 是把自己想的在不能或不可能当面交流的情况下用书面去交流, 就能减轻心理压力, 进而愿意交流。

4.口语交际教学。这是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没有口语不就只剩“文”了吗?如果只剩“文”了, 这个世界不就是哑巴世界了吗?很多时候, 很多人都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 这不算错, 但表述的不明晰。如果这样的分解“语”指是的“口语”, “文”指的是“书面语”可能就更全面明晰了。口语也好, 书面语也好, 都是为了交流, 所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的交流能力。因此, 课堂上要重视口语交流的训练, 否则语文的功能就缺失了一半, 但现实中没有几位语文教师能认认真真上好口语交际课。本次实验就是从语文教学终极目标出发, 着重做好口语交际训练。

小学英语大课堂 篇10

1. 转变教学观念,创建好学课堂

其实传统课堂的低效责任不全在教师,而是课堂观念陈旧。因为教师的“课堂观念”决定着教育形式和方向,有什么样的观念便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目前仍有许多老师无法摆脱课堂教学的桎梏,无法做到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依旧处于从属地位。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应从转变传统课堂观念入手,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从而创建一个开放性和动态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激励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健全,想象力能自由自在地放飞。

2. 设计大问题,促进自主探究

一节课中,设计好提问方式是课堂的灵魂。可是平时的课堂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的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导致教师完全掌控着课堂,学生不能主动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而要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两三个“大问题”,以达到以“导问”促“疑问”的目的,实现以“师本”到“生本”的转变。

3. 物化数学课,变讲述为操作

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我们数学教师的活动应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要物化数学课,把教师讲述变为学生操作。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自己通过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同时也是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最好途径。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有这样一个案例:执教者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了解“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真实体验;第二次,让学生小心翼翼地用圆锥装好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之中,直至三次倒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的真实体验;第三次,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可以说,在这几番“物化”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数学内容也不再那么空洞。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中生命力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其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生本教育”和“大问题课堂”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正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课堂,处理好以上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表扬与鼓励是英语课堂的两大法宝 篇11

摘要: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活跃的高度参与,在高效英语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表扬与鼓励则是创设高效英语课堂的两大法宝。通过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表扬与鼓励还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表扬与鼓励”, 给英语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分类号】G633.41

正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关键要在“导”上下功夫。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考虑问题的思路上要加以诱导,启发学生思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他们表自己的看法,建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9年的英语教学,我发现表扬与鼓励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建立学生自信、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表扬与鼓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呢?这是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比如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自主的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长记录要点。当教师听到学生纯正优美的发音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Your oral English is perfect ! Your voice is so sweet and pleasant!”。 当教师看到学生黑板上写得整齐的作文时,别忘了鼓励:“Your contents are abundant! It can bring me pleasure. 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better composition. Your handwriting makes me very happy”等一些表扬的话语。要知道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读准一个英语单词、说好一个句子、背好一篇文章、说好一口地道的英语口语都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勤劳的汗水的。这时,老师应该及时的给予學生肯定和表扬。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就像给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课堂上,他们同桌、前后桌之间自主讨论,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了互帮互助的学风,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表扬与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拿英语教学中的“定语从句”来说,先让他们了解“定语从句”的框架:先行词、关系词、从句。然后列出关系词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随后提问“哪些是关系代词?哪些事关系副词?”对于这些浅显问题,可以让一些较差的学生回答,“which、 that、 who 、whom 、as and whose是关系代词。where、 when and why是关系副词。”接着老师会提到:“怎么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指代人是什么结构?指代物又是什么结构?这两个的区别又是什么?“对于这些层次较深、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先分组讨论,在考虑问题的思路上,加以诱导,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步步导出问题的答案。指人的关系代词有:who、 whom、 whose that 。 指代物的有:which, that ,whose and as。关系代词的结构:先行词(关系代词 主+及物动词)先行词(关系代词+及物动词+宾)先行词(关系副词 主+谓+宾)。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如何使学生理解这些浅显、平淡的知识,还有一些值得思索与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力求做到浅显中有新意,平淡中有隽味。”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分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设法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相反,学生会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差,他会甘于平庸,甘于落后。因此,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与鼓励。

三、表扬与鼓励能够融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欣赏一个老师,那么,他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如果学生厌恶一个老师,那么他就厌恶这个老师的课。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呢?表扬与鼓励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今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接了高二两个新生班的课。曾记得有人说过:“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面对这些新面孔,我主动的创造机会与他们沟通与交流。把他们分批的叫到办公室,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对老师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同时主动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我有一个习惯,批改作业时,总爱写一些鼓励的话:“Make efforts and you will be successful!”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I believe you will succeed one day!” “If we smile at life, life will smile on us in return.”。在之后的教学中,有学生给我写信说:“谢谢老师的鼓励,我有很长时间没有被老师肯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外语,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课下完成作业。”“是你给了我希望,我一定努力,实现更高目标!”我为他们的话所动容。接着,在学习方法上,我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正如传说中的投手格雷梅德斯曾说:“让投球变得更伟大的不是胳膊,而是两耳朵间的大脑。”,“亲爱的孩子们,用大脑好好好想想,我往哪里发展,希望我的青春往哪里发展,我的青春是热血沸腾还是白白流逝”,“跃动的生命,鼓励他们不懈的追求”。高二期末备考时,我还做了大胆的创新,把音乐引入了课堂,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高效的复习。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学生了,而且我已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我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我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在教学中,只要你精诚所至,总有一天会金石为开。

小竖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大作用 篇12

一、竖笛吹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的前提。在音乐教学中, 兴趣体现在很多方面。竖笛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正因为其入门简单, 各普通中小学也广泛普及, 孩子们也非常喜欢, 在音乐课堂中实施竖笛教学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在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 老师只要说:“拿出竖笛。”学生们就兴奋不已。同时, 在教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并且给予重视,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表现出由衷的赞美。对于能力弱的学生也不能放任自流, 而应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满足各自的需要, 开发他们的潜能。最后进行评价、总结,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竖笛吹奏有利于唱歌教学

小学生的嗓子娇嫩, 过多地练习唱歌, 易使嗓子处于疲劳状态。此时, 如果用竖笛练习吹奏, 既能减轻学生的声带负担, 保护嗓子, 又能调节课堂气氛。练习时, 一般可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 一组吹奏, 一组唱, 交替进行。还可以让学生伴奏或齐奏等。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 可借助竖笛吹奏来引导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 解决合唱教学中学生相互串调这一教学难点。教学时把学生分成两组, 分别吹奏两声部的曲谱, 接着合奏, 相互聆听, 然后把合奏的感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 每个声部指定部分同学伴奏, 交替练习。合奏伴着合唱, 合唱随着合奏, 既深化了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的节奏感、协调感、和声感,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唱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合唱能力。在教学一些适合吹奏的新歌时还可以发挥小小竖笛的作用。先引导学生学会吹奏歌谱, 在反复吹奏中熟悉歌曲旋律、节拍、节奏、情绪、速度等要素。然后再进行分组分工, 一组吹奏歌谱, 一组演唱歌词。如在《如今家乡山连山》《奥运会金牌多》《愉快的梦》等教学中, 我就大胆尝试了此方法, 使“器乐”与“声乐”教学内容有机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尝试了不用老师的钢琴教歌, 而是自己用竖笛教会自己唱会了歌曲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音乐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在掌握了一定的识谱能力和吹奏技巧后, 就可以自己学唱新歌了。

三、竖笛吹奏有利于学生欣赏音乐

在竖笛教学中, 我请学生欣赏老师用竖笛演奏的简单乐曲和以前学生演奏的歌 (乐) 曲录音, 以及在交流会上的节目演出录像, 一首首他们非常熟悉旋律, 一个个和他们相似的面孔, 让学生听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件简单易学的乐器, 对学吹竖笛产生了信心。通过系列的欣赏活动, 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 单一地聆听作品, 单调、枯燥, 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就影响学生听赏的态度和对作品的理解。把竖笛吹奏运用到欣赏教学中, 把欣赏曲目中有代表性的音乐旋律经过老师的处理或音乐主题原曲, 让学生吹一吹, 听一听, 唱一唱, 想一想, 再演一演,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直接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让他们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充分地感受、理解音乐。

四、竖笛吹奏有利于创作教学

在指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时, 学生可能对创作的旋律不能准确视唱, 同时, 又无法判断是否流畅、通顺。此时, 可用竖笛将创作的旋律试奏, 这样, 就能判断旋律创作是否正确。

五、竖笛吹奏有利于视唱教学

音唱不准是学生识谱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竖笛有固定音高, 音准反应在听觉、指法上, 有鲜明的直观性。学生在吹奏中听到了音高, 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音准感。因此, 竖笛吹奏对视唱练习很有帮助, 对把握不准的音高, 可借助竖笛吹一吹, 让竖笛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音高。练习视唱时, 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吹奏竖笛, 一组唱曲谱, 唱奏结合,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视唱兴趣。

六、竖笛吹奏有利于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竖笛吹奏的姿势以及表现出来的节奏音色、旋律流畅度和表情, 学生们在训练的时候都体现得出来, 可一让他们上来吹奏, 其效果就不佳了。我认为要想极大程度发挥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效率, 先要加强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 为了尽早地得到锻炼, 使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 并能流畅地在公共场合为大家表演, 把乐曲的感情用竖笛较好地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重引导他们多听, 多看, 自己多示范, 请一些吹得好的学生上来表演, 并不断给予掌声鼓励, 从而激发他们想登台一展身手的欲望, 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体验。

竖笛虽小, 但功劳很大。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离不开竖笛, 已经充分感受到它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 就像语文学习中的小“字典”, 就像走进音乐圣殿的“金拐杖”。小小竖笛不仅在读谱、唱歌、欣赏等方面的作用重大, 而且充实、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使音乐课堂焕然一新, 大大增加了音乐课的魅力。我相信, 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学中有很多宝藏等着我们去开发。

摘要:将竖笛带进课堂,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 加强相互交流交往, 同时还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发展了学生的审美力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把竖笛带进音乐课堂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确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便秘复发护理下一篇: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