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方法

2024-10-31

税务筹划方法(共12篇)

税务筹划方法 篇1

税务筹划的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种, 分别是减少计税的依据;降低适用的税率;加大可抵扣的税额;延迟纳税的时间。本文通过四个案例来探讨这四种方法。

一、减少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 是指纳税人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降低计税依据, 就会导致应纳税额的降低。纳税人需要研究各个税种计税依据的不同税法规定, 来降低计税依据, 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筹划思路:企业应当设立销售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 先以较低但合理的价格将应税消费品出厂销售给该销售公司, 则消费税以此较低的销售额作为计税依据, 从而降低了应纳消费税税额;然后, 该销售公司再以较高的价格对外零售, 该环节只缴纳增值税, 不再缴纳消费税。于是消费税税负下降, 而增值税税负保持不变。

案例分析1:光明酒厂生产药酒, 出厂销售给中间商的价格是2500元 (不含税) /箱, 直接零售给消费者的价格为3000元 (不含税) /箱。2012年预计零售户直接到光明酒厂购买药酒约1000箱。药酒属于其他酒, 其消费税比例税率为10%。

方案一:光明酒厂直接零售给消费者。

则应纳消费税=3000×1000×10%=30 (万元) 。

方案二:光明酒厂设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 将产品以2500元/箱的价格出售给该销售公司, 销售公司再以3000元/箱的价格零售给消费者。则应纳消费税=2500×1000×10%=25 (万元) 。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纳消费税5万元, 因此, 方案二最优。

二、降低适用税率

降低适用的税率是在存在不同税率的前提下, 运用一定的方法选择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 从而降低应纳税额的方法。选择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税率差异以及存在选择的机会。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情况下是25%, 而小型微利企业运用的税率为20%。

筹划思路:将规模较大、盈利较多的大企业分立为两个或者多个小型微利企业, 便可达到适用20%的企业所得税低税率的目的。

案例分析2:宏运运输公司共有两个相对独立的运输车队, 预计2012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8万元, 但各自的应纳税所得额恰好都为29万元, 从业人数各为50人, 资产总额各为600万元。

方案一:保持一个公司形态。应纳企业所得税=58×25%=14.5 (万元) 。

方案二:将宏运运输公司按照运输车队分立为两个独立的小运输公司甲和乙。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29×20%=5.8 (万元) , 乙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29×20%=5.8 (万元) , 整个集团共应纳企业所得税=5.8+5.8=11.6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纳企业所得税2.9万元 (14.5-11.6) , 因此, 方案二最优。

三、加大可抵扣税额

加大可抵扣税额就相当于抵减了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分公司由于不具有法人资格, 因此, 与母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子公司由于具有法人资格, 因此, 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

筹划思路:企业在打算新设立分支机构的时候, 应当根据对盈利预测来选择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一般情况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设立之初不会盈利, 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 选择设立分公司为好。

案例分析3:顺达公司欲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甲公司, 预计2012年甲公司亏损100万元, 顺达公司盈利200万元。

方案一:将甲公司设立为子公司。则顺达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200×25%=50 (万元) , 甲公司不纳税, 其亏损额100万元在以后5个年度纳税前弥补。

方案二:将甲公司设立为分公司。此时, 甲公司汇总到顺达公司统一纳税。顺达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 (200-100) ×25%=25 (万元)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 (50-25) , 因此, 方案二最优。

四、延迟纳税时间

延迟纳税的时间, 属于相对节税的方法, 基本思路可以归结为:一是尽量推迟确认收入, 二是尽早确认成本和费用。

筹划思路: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 在货款一时无法收回或部分无法收回的情况下, 可选择赊销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避免垫付税款。这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银行贷款利息, 充分地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案例分析4:信达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11年5月发生销售业务3笔, 共计应收货款2 000万元 (不含税价) 。其中, 第1笔收入为800万元, 货款两清;第2笔收入为500万元, 两年后一次性收款;第3笔收入为700万元, 一年后收款300万元, 余款400万元两年后结清。

方案一:采取直接收款方式。

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2000×17%=340 (万元) ,

方案二:对第2笔和第3笔业务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 在合同中明确收款日期。

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800×17%=136 (万元) ,

一年后支付的增值税销项税额=300×17%=51 (万元) ,

两年后支付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500+400) ×17%=153 (万元) 。

由此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甲企业本期少纳税204万元 (340-136) , 因此, 方案二最优。

参考文献

[1]范海综:《企业税务筹划》, 《财经界 (学术) 》2011年第1期。

税务筹划方法 篇2

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企业的货物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第一,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第二,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第三,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油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第四,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采取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第五,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

下列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 3.卷烟;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国家规定免税的货物不办理退税。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的免(退)税按规定办理。

除经国家批准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外,下列出口货物不予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原油; 2.援外出口货物;

3.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白金等; 4.糖。

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后,不论是内销或出口均不能做扣除或退税。但对下列出口货物由于其占出口比重较大及其生产、采购的特殊因素,可以扣除或退税: 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鱼网鱼具、松香、五倍子、生漆、山羊板皮、纸制品。

从1999年起,国家对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一律实行免、抵、退税政策。

对出口退税范围的检查,主要是以下三个环节的检查:一是对出口货物免税的检查;二是对出口货物抵税的检查;三是对出口货物退税的检查。检查人员应重点进行下列内容的检查: 1.对出口货物免税的检查方法。检查时,应对出口货物的出口原始凭证逐一实行检查,并与出口产品销售明细账逐一核对,检查出口货物报关离境日期,出口货物以离岸价计算的外币销售额,出口货物的贸易类型,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是否正确。2.对出口货物抵税的检查方法。

对生产两种以上货物且适用退税率不同的出口企业,其进项税额的计算与账务处理应按出口货物的种类区分,凡是无法直接划分各自应负担的进项税额的,应按出口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进行分摊。检查中注意检查企业有无人为调整出口货物应分摊的进项税额的问题。

对生产的货物既有出口又有内销的出口企业,其进项税额首先按出口货物离岸价与征税率、退税率之差计算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然后再用于抵减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检查中注意检查企业有无少计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多抵销项税额的问题。

对出口货物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大于本期进项税额(含上期留抵进项税额)的情况,出口企业应将负数结转下期或挂账冲减下期进项税额。3.对出口货物退税的检查方法。

检查出口销售额的比例是否为出口企业当期全部销售额的50%以上: 检查出口退税率的确认是否正确;

检查出口贸易类型的确认是否正确,有无混淆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有无免税产品按退税处理的问题。

出口货物退税计算的税务稽查

一、出口货物退税率的税务稽查

出口货物退税率是指应退税款与计算退税的出口货物价格比例。计算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率的退税率,应按增值税法规规定的退税率和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退税率执行。计算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额的退税率或单位税额,应按《消费税暂行条例》和有关税务法规规定的税率执行。

出口货物退税率与征税产品适用税率的税务稽查方法基本相同。税务稽查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应将不同税率的货物分开核算和申报,划分不清的,应当从低确定退税率;二是对于申报的出口货物名称不完整,与确定退税率相关的情况又未标注,也应从低确定退税率;三是当货物的适用税率发生变动时,退税率也应随之发生变动。

二、应退增值税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一)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出口货物应免、抵、退的增值税税额,应根据生产企业于每季度末申报的出口及内销货物,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计算,并按照“先内后外”顺序进行审查。1.当期应纳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当期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扣除当期全部进项税额与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税额之差额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税务稽查时,首先应审查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的计税依据和当期全部进项税额,进而确定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和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然后审查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及退税的税额。税务稽查时,可将前述审定的出口货物销项金额、退税率及《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17%或13%的税率代入下述公式,然后复算生产企业计算的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看是否正确。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出口货物不予免、抵、退的税额=销项金额×(增值税条例规定的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上述所说当期均指一个自然季度。

最后,将审定的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及出口货物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代入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验证生产企业申报当期应纳税额是否正确,并核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的明细账借方发生额,看是否相符。2.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税务稽查

按照规定,当生产企业本季度出口或货物销售额占本企业同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及其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若因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税务稽查时,应先在审定应纳税额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判定。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销项金额×退税率时 应退税额=销项金额×退税率

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绝对值<销项金额×退税率时 应退税额=应纳税额的绝对值

然后,将审定的应退税额核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看是否相符。值科注意的是,当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占当期出口货物销售额50%以下的,当期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不得办理退税,计算公式为: 结转下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退税额

(二)外贸企业应退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必须单独设账核算购进金额和进项税额。税务稽查时,应将经审定的出口货物数量、原始进价、适用税率代入下述公式复算退税申请人申请的应退税额是否正确。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额=购进货物进项金额×退税率

对出口货物库存账和销售账采用加权平均价核算的企业,可按照适用不同退税率的货物,分别依下列公式进行复算。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进价×退税率

对于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特准退(免)税出口的货物,应将含税销售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进行复算应退税额。

应退税额= 普通发票所列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退税率

(三)进料加工贸易方式退税计算的税务稽查 “进料加工”是指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用于加工或转销给其他企业生产外销货物的一种贸易方式,税务稽查时,首先应注意划清界限。1.划清“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界限

“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尽管二者在形式上相似,如劳动对象均由国外进口,制成的产品一般都报关出口等等;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主要是结算方式不同,“来料加工”不支付外汇,而“进料加工”在进料进攻性支付外汇。2.划清“进料加工”与一般出口经营方式的界限

由于“进料加工”的进口料件在进口时,按海关核定的加工复出口货物比例免征了部分进口环节的增值税,而国内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货物,凡属应征增值税范围的,进口料件按完税货物全额抵扣了税款。因此,对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计算退税,和一般出口货物截然不同。税务稽查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计算应退税额。⑴对外贸企业的税务稽查

应退税额=经审定的出口货物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应交税金

销售进口料件应交税金=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关实征进口料件增值税税额 上式中的“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用于自营加工的,应按组成价计算,转售给其他企业的,应按实际转售价格计算。税务稽查时,应通过“材料物资”、“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及会计凭证核实和计算用于自营加工和转售的进口料件金额。“海关实征进口料件增值税税额”应依据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确定。⑵对生产企业的税务稽查

对实行“免、抵、退”办法计算退税的生产企业,按下列公式审定:

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销项金额×(征税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税率-退税率)

税务稽查时,应对公式中各要素逐一予以核实,其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可根据海关核准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的“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核对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是否正确。其应退税额的税务稽查,仍按前述具体步骤及有关计算公式进行审定核实。

(四)特准企业出口货物退税计算的税务稽查 对于特准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应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出口退税业务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能够提供准确的账簿资料的,可比照出口企业税务稽查程序办理;二是其他特准企业,如对外承包公司,在国内采购货物并运往境外进行投资的企业等,应当检查“表”、“票”、“单”等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在申报退税货物数量的正确性的基础上,核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税额与申报表“退税金额”栏数据是否相符,进而确定应退增值税税额。

三、应退消费税税额计算的税务稽查

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消费税应税货物,应按照实际出口数量免征消费税,所以应退消费税税额计算的检查范围,一般仅指出口企业中的外贸企业和特准企业。

(一)外贸企业的税务稽查

外贸企业无论是自营出口还是代理出口应税消费品,均应按下述公式计算应退消费税税额: 应退消费税税额=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或出口数量)×消费税税率(或单位税额)税务稽查时,应对表、账、票、单、证等为根据并以账为主,核实应退消费税税额。公式中的出口货物工厂销售为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工厂购进原价,其他各项如“出口数量”、“税率”以及“单位税额”的税务稽查,已在前面作了说明。无论是从价定率还是从量征收消费税的出口货物,只要将核实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即可求出应退消费税税额,然后与申报表“退税金额”栏所列消费税相核对,看申报数是否正确。

(二)特准企业的税务稽查

特准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检查程序与应退增值税的税务稽查相似。即以表、票、单、账为主要根据,核实应退消费税的特准企业,应在核实退税申请人呈送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出口货物数量正确性的基础上,核对“出口货物消费税专用税票”所列已纳消费税税额与申报表中申报退还的消费税税额是否相符,进而作出结论。其他特准企业的税务稽查,可比照上述外贸企业的税务稽查程序办理。

四、退回税款处理的税务稽查

经审定的增值税出口退税额,与其“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相核对,看是否一致;审定的消费税出口退税额,对自营出口的外贸企业,与其“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贷方发生额,“应收出口退税”账户借方发生额相核对,确定申请退税企业的退税收入是否正确;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应与其“应收账款”账户贷方发生额术核对,看是否相符。

此外,应特别注意企业出口货物收到的退回增值税或消费税,有无不记入出口退税专栏或不冲抵主营业务成本,而误记“应付福利费”、“盈余公积”等账户,造成虚增进项税额或虚减利润。

税务筹划方法 篇3

关键词 职工薪酬 个人所得税 税务筹划 方法

一、将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合理地转化为劳务报酬

所谓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顾名思义,就是职工在单位中任职或者受雇而应该得到的各项报酬,是职工从事非独立性劳务活动的收入。相对来说,劳务报酬就是职工独立地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所取得的报酬。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和劳务报酬之间具备以下的不同之处: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必须是在某一单位受雇佣才能得到的,而劳务报酬可以是临时性的。由此看来,要做好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可以把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合理地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

通常,在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较少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应该根据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进行缴税;相反,在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较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应该根据劳务报酬所得进行缴税。通过合理地计算,就可以将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合理地转化为劳务报酬,从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

二、将职工的部分工资、薪酬所得合理地转化为经营性费用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是在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现2012年现在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当职工的收入扣除个税免征额3500元的标准后达到某一档次,就套用该档次的适用税率计算纳税。当收入扣除个税免征额3500元的标准后累进到一定程度,新增薪酬带给职工的可支配现金将会逐步减少。倘若把职工现金收入转化为职工必须的福利,纳入企业经营性费用,可以达到职工消费需求,而经营性费用不征收职工个人所得税,也可在计算企业所得额中扣除,减少企业所得税,减少企业和职工的纳税成本,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并且能够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例如,倘若某企业在2012年1月招聘了一个职工,月薪是6000元,因为该企业没有提供居住条件且该企业附近无居民房出租,该职工只能与人在市内合租一套住房,每月支付房租1000元,上下班交通花费400元,工作用餐花费400元,共支出1800元,按照个人所得税计算器进行计算,该职工缴纳薪酬个人所得税税后每月实际可用收入为5855-1800=4055元。

倘若该企业为该职工提供企业统一租用的集体宿舍,厂部有专车安排接送居住在集体宿舍的职工上下班,并开办食堂解决职工工作用餐,该企业发放给该职工的月工资由6000元调减至4200元,则税务筹划后,按照个人所得税计算器进行计算,该职工缴纳薪酬个人所得税税后每月实际可用收入为4179元。

税务筹划前后相比,该职工每月节税4179-4055=124元,全年节税1488元,公司统一租用的集体宿舍租赁费和厂部专车发生的费用按税法规定允许全额计入经营费用,职工在食堂用餐费支出在不超过职工薪酬所得14%内据实在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列支,企业少交了企业所得税而职工又得到了实惠。从总体上看来,该企业薪酬发放总数不变,而该职工税后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24元,全年增加了1488元。因此,个人获得的这些福利可以作为工资、薪酬的代替物,既保证了职工的实际工资,且由于这些代替物的发放降低了名义工资额,个人薪酬应纳税额得以降低,既方便了新招聘职工的生活又方便了企业统一管理。

三、实施奖金均衡发放的筹划

根据2012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职工的工资、薪酬所得越多,那么,适用的税率就会越高。倘若职工的奖金一次性发放,那么,就会缴纳较多的税款,倘若采用分摊发放的方式来进行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也就是说,将职工的奖金分为几个月分摊发放,那么,职工将会缴纳更少的工资、薪酬个人所得税而得到更多的实际收益。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倘若是按月发放奖金,应该将发放的奖金数额与当月的薪酬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倘若是一次性发放奖金,按照税法规定是不能将数月发放的奖金数额平均到每月与工资合并计算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而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酬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倘若纳税人取得奖金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不足个税免征额3500元的,可将奖金收入减除“当月工资与35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通过这种计算方式,可以发现,奖金发放高的月份适用较高的税率,当月缴纳税额自然也就较高;而奖金低的月份适用较低的税率,当月缴纳税额自然也就较低,甚至低于个税免征额3500元,就没有必要缴纳职工个人所得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了几种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进行税务筹划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做好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工作,就一定要遵循税务筹划的不违法性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案,保证企业和职工的税负能够得到合理合法地减轻,最终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家亮.关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与完善对策.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

[2]何学红,曾文英.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的税收筹划浅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5).

浅谈会计处理方法与税务筹划 篇4

一、存货计价方法与税务筹划

存货计价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期末存货价值和销货成本不同,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及所得税都有较大影响。我国现行税制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其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企业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进行税务筹划时,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实行比例税率条件下,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的影响。

若遇通货膨胀,价格水平处于不断上涨的状态,尽早补偿材料耗费,推延所得税缴纳时间就很有必要。通常企业选择的优先次序依次为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存货成本,其发出存货价格是前期购进存货的价格,在通货膨胀率高、存货储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这部分补偿价值已无法再购到等量的相同存货,这会造成企业成本补偿不足,利润虚增,应补偿存货耗费的部分资金被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抽走的结果。反之,若遇通货紧缩,价格水平处于不断下跌的状态,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用早期较高的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同时低估存货价值,会导致期末存货价值较低,销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达到“节税”目的。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由于以平均价计算成本,对成本影响不大。因此当物价上下波动时,企业应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可以避免因销货成本的波动,影响各期利润的均衡性,进而造成企业各期应纳税所得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资金的难度。

(二)在实行累进税率条件下,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可以使企业获得较轻的税收负担。

因为采用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各期计入产品成本的存货价格比较均衡,不会时高时低,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各期利润比较均衡,不至于因为利润忽高的会计期间适用过高税率,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影响企业税后收益。我国现行所得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全额累进税率。因此,应纳税所得额处于30万元上下的小型企业,其纳税人认定游离于一般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之间,就应该权衡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应纳所得额的影响。

(三)所得税免税时期的选择。

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免税期或税前补亏期,意味着企业在该期间内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在物价持续上涨时,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以减少当期销售成本,扩大当期利润;物价持续下跌时,企业应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来减少销售成本,扩大利润。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税务筹划

由于固定资产长期被使用,发生损耗是必然的,其价值也就逐渐减少,固定资产折旧便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而折旧都要计入成本费用,直接关系到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以及应纳税额的多少。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以上四类折旧方法可以归为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类,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相等的。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税务筹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同税制因素的影响。

1. 比例税制。

在比例税制下,如果各年的所得税税率不变,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较为有利。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得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而在后面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少,这样就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如果未来所得税率高于现行税率,则要看因为税率提高所增加的所得税支出与延期纳税所得的收益哪个高。一般情况下,在未来所得税税率增加的情况下,往往会使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大于延期纳税的收益,这时宜选择直线法计提折旧。当然也可能会出现以后年度增加的税负小于延期纳税的利益,这主要看市场资本折现率的高低,所以在未来税率越来越高时,企业就需要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对折旧方法作出最佳选择。

2. 累进税制。

在累进税制下,过高的利润额会引起过高部分所对应的税率偏高,从而会使企业税负也偏高。在这种情况下,适宜采用平均年限法,使企业的利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企业的纳税。按照我国现行税法,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应纳所得税比照《个人所得税法》中的“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交纳,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因此,这些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就应充分考虑应纳税所得额偏高对适用税率的影响,谨慎选择加速折旧法。当然,这也受税率累进的急剧程度以及资本折现率大小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累进税制下,企业到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较为有利,仍需企业经过比较分析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二)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实行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这样,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则企业按历史成本所收回的资金的实际购买力将大大贬值,无法按现行的市价进行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的重置。但是,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税收抵免额,从而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可见,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企业并非总是不利的,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选择有效地利用通货膨胀,使企业获得“节税”效益。

(三)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

如前所述,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免税期或税前补亏期,意味着企业在该期间内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因此,企业应在免税期内尽量少摊成本费用,将利润尽可能集中在此期间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尽量选择直线法计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税务筹划

新会计准则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确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这样企业便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此来达到节税的目的。如对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企业可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从而获得节税的好处。而对一般性企业,即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四、坏账准备处理方法与税务筹划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税收有关规定,企业的应收账款,如果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未建立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后,按当期实际发生额予以扣除。采用不同的方法列支的费用不同,对所得税的影响也不相同。备抵法可以增加当期扣除项目,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虽然两种方法计算的最终应交纳所得税数额是一致的,但备抵法已将几年中的部分应纳税款滞后缴纳,等于享受到一笔无息贷款,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五、费用分摊方法与税务筹划

企业应对税务稽查的正确方法 篇5

在当前税收增速下滑,收支矛盾更趋紧张的背景下,作为企业财税主管,将面临严峻的 税务稽查形势和企业经营压力。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负责税务稽查的执法部门除税务局外,还包括海关、财政部驻各省市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审计署驻各省市的特派办都有监督检查税务局是否依法征税的权力。要检查税务局时,就会延伸检查到纳税人。

无论上述哪个执法部门开展检查,企业都应该积极配合工作。配合税务稽查的方法,包括稽查地点的选择、稽查后勤保障、稽查争议处理等。

1、稽查地点的选择-争取不被调账

稽查地点,可以在企业现场稽查,也可以把纳税人账簿调到执法机关。企业应尽量争取执法人员同意到企业现场稽查,既便于执法人员工作,又便于纳税人与执法人员及时有效地沟通,避免误判造成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

2、稽查后勤保障-充分体现尊重和诚意

如果能征得执法人员同意现场检查,在后勤保障方面,要体现对稽查人员应有的尊重和诚意。比如安排专门的车辆、办公室、企业负责人与稽查人员见面等。

3、稽查争议处理-委婉表达异议

在稽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可能会就某些问题与企业沟通,出现不同看法在所难免。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执法人员意见缺乏法规支持甚至明显不正确的情况下,纳税人也应在对执法人意见表示理解的同时,委婉表达不同意见,切忌导致对立,甚至将业务问题变化面子问题,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确实被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应诚恳说明客观理由,不是故意为之,争取执法人员的理解。

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及方法探析 篇6

【摘 要】企业有义务向国家缴纳税金,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资金。我国对企业的税收筹划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可采用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法,在保障不违法的前提下,利用合理的方法尽量减少税收,从而增加企业自身的经济收入。本文就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以及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收税筹划;原则;方法

我国每一个合法的企业都有义务向国家缴纳税金,税收是我国主要的收入来源。企业在面临较大的税务金额时,可以采用一定的税收筹划方法,以减少纳税的金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采用的税收筹划方法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严禁采用违法的行为,逃避税收。另外,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从而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

一、企业税收筹划坚持的原则

1.服务于财务决策的原则

采取税收筹划,与企业内部的资金具有较强的联系。为了使得税收筹划不对企业资金造成影响,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坚持服务于财务决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对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则会导致财务决策不具备实施力度,在企业内部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企业内部资金的运作出现严重的问题,影响到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依法性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依法性的原则。企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税收筹划,缴纳必要的税务,依据法律减少不必要的税务缴纳,从而降低缴纳税务的金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在依法性原则方面,最主要的是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缴税和税收筹划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如发现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企业要时刻关注相关税收法律的变动,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税收法规,从而保障税收筹划的制定合乎法律的要求,防止企业出现违法的现象。

3.综合性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综合性的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的实际缴税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来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的金额,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企业要有发展的验光,考虑企业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避免对单独的缴税行为进行过分的控制,从而忽视了其他的缴税行为。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够使得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另外,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资金运转情况做到充分的了解和把控,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降低税收,加大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

1.对成本费用的筹划方法

企业内部通常会有一些存货,在对这些存货的经济价值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得估算的结果更为精确,减少误差值。在进行计算方法的选择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最为合适的计算方法,将存货与已经售出的货品进行成本品均,从而有效的降低税收。或者,可以利用选择折旧的方法,把折旧和企业的货品成本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关系到税收的多少,而进行折旧时,应按照我国对折旧的相关规定,进行折旧计算。

2.盈亏抵补的筹划方法

盈亏抵补也就是对一年的亏损进行计算,利用盈利进行抵补,如果发现企业亏损较多,而盈利不足以抵补时,则可以在五年之内进行抵补,企业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可有效降低缴税金额,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采用盈亏抵补的筹划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得企业每年的税额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方法也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进行的,国家规定企业可以将本年的税收弥补上一年企业产生的亏损,这是国家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和策略。

3.租赁筹划的方法

在税收筹划中,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他们租用了一些设备,进而承担了一些经济风险,因此,企业在租用这些设备时,可以付给一些租金,进而减少企业的盈利和减少企业的税收,企业利用这种租赁方法,有利于企业在税收方面得到优惠,当然,企业在进行租赁筹划时,应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这种筹划。

4.筹资筹划的方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指企业利用筹资,比如说是向银行进行借贷、企业自行借贷以及企业内部人员集资等方式进行发展资金的筹集,从而减少税收,促进企业的发展。一般而言,在诸多的筹资项目中,最有效的筹资方法就是企业内部人员集资,在整体性上看,这种筹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相比于企业自身资金来说更具有优势。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资金的筹集,可以将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分散处理,在还本付息的问题中,在银行机构进行贷款,利息比较稳定,而企业自行借款的方法,在资金回收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进而对税收筹划非常有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在税后筹划方法的选择上,要严格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采用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法将企业的税收降到最低,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值得注意的是,税收筹划方法的选用,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严禁出现逃税漏税的行为,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税收的降低,以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阙善栋,刘海峰.外资零售企业税收是如何流失的——由某大型外资零售企业涉税信息系统引发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6).

[2]苏春林.论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可能途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税务筹划方法 篇7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目前我国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作为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企业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时要结合存货的特点、管理的要求、利润管理以及税务筹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笔者就以上四种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为基本假设,对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的存货采购单价结转,后发出的存货按后入库的存货采购单价结转,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因确定的存货成本流转与企业存货实物流转更接近而受到企业的青睐。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即以期初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购进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存货全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再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每月计算一次存货加权平均单价,平时只登记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数量,因此核算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平时无法取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因而不利于企业对存货的实时控制。但是在我国近年持续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基于税务筹划的考虑,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移动加权平均法也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即每次存货入库均需根据入库存货和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计算一个新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再据以作为其后发出存货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存货发出单位成本较平均,无论在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的环境里,均能够较好地起到平滑企业利润和税负的效果,且在当今企业会计电算化不断普及的环境下,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

个别计价法以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一致为原则,即逐个确定发出存货实际采购成本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存货管理成本比较高,使用企业范围比较小。主要适用于单位价值较高、存货数量不多,且收发不频繁的企业。因该种方法不适合大多数企业,故此种方法在下文分析中不予考虑。

2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所得税影响分析

受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影响的税种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因此下文将重点阐述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如何产生影响。

我国企业目前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是2007年3月16日通过,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首先,因为企业不同批次购进同类存货的单价不尽相同及企业不同生产批次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在发出存货时就涉及发出存货单价的确认问题,即企业需要确定应该按照哪一批次存货购进单价和按照哪一生产批次的单位生产成本来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其次,发出存货的成本会根据发出存货的不同用途,分别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主营业务成本”等会计科目,计入这些科目的金额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进而影响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因此,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时应该重视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因为不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计算的存货发出成本差异较大,进而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存货库存较大且收发频繁的企业。

3 基于税务筹划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3.1 税务筹划应考虑的因素

从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角度出发,企业在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时需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本企业是否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如果企业处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期,应该根据企业所处宏观环境选择发出存货成本较低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来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起到减少成本、费用,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作用,进而更好的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效果。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种类较多,比如,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本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即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从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角度考虑,应该依次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来取得较好的税负降低效果。如果处于通货紧缩时期,企业就应该反向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因此,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我国物价指数的走势、企业自身情况及其所需存货的特点来综合确定。

3.2 实例说明

下文笔者将结合JD公司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择的案例来具体分析说明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时该如何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JD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5 000万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目前处于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根据JD公司所需存货的历史价格变动数据及目前JD公司所需存货的市场行情合理预测该公司所需存货在未来处于价格上升周期为大概率事件。假设JD公司2014年8月A材料的进、销、存情况见表1。

通过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JD公司A材料2014年8月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对比情况见表2。

说明:上表数据计算过程保留2位小数,计算尾差挤入发出存货成本。

由上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JD公司A材料处于价格上升周期时,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存货发出成本最大,其次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一般情况下,JD公司基于税务筹划角度考虑应该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但是JD公司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此时期JD公司应该要最大限度利用政策给予的税收优惠。因此,JD公司应该选择使发出存货成本最小的存货发出方法——先进先出法。因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此时的企业利润最大,可以更好享受企业所得税带来的税收优惠。

综上所述,基于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时,应该区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情况一:企业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且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上涨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先进先出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情况二:企业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但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下降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情况三:企业不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且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上升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情况四:企业不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且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下降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先进先出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斐文丽.试论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4).

流转税税务筹划方法的应用浅析 篇8

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有税负比较法、净利润法和净现金流量法。

(1) 税负比较法。指通过计算不同税务筹划方案的税负金额进行比较, 综合税负较小的为较好方案。优点是直观、简单, 通过企业缴纳税额的大小直接可以判断, 缺点是往往以偏概全, 造成筹划错误, 因为影响企业经济利益的因素通常不只是税负因素。

(2) 净利润法。指通过计算不同税务筹划方案的净利润金额进行比较, 净利润较大的为较好方案。优点是考虑因素比较全面, 不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错误, 缺点是计算量比较大, 过程比较繁琐。

(3) 净现金流量法。指通过计算不同税务筹划方案的净现金流量进行比较, 净现金流量较大的为较好方案。优点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适合筹划方案影响时间较长的情形, 且考虑因素比较全面, 不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错误, 缺点是理解和计算都具有一定难度。

2 典型案例分析

华诚致信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财税管理咨询和文化用品销售, 为增值税纳税人, 预计年营业额为30万元, 年购进商品金额预计为20万元, 都是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商品, 可以抵扣17%的进项税额。由于企业主要从事财税咨询类工作, 具有较高的会计核算水平, 因此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请判断该企业选择何种纳税人身份比较合适。以上金额均为不含税金额。为简化问题, 仅考虑增值税, 不考虑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其他税费。

(1) 如果用税负比较法分析, 则:

选用一般纳税人需要缴纳增值税=30×17%-20×17%=1.7万元

选用小规模纳税人需要缴纳增值税=30×3%=0.9万元

后者缴纳增值税低于前者, 应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

(2) 如果用净利润法, 则:

选用一般纳税人时利润总额=30-20=10万元

选用小规模纳税人时利润总额=30-20× (1+17%) =6.6万元

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故进项税额计入采购成本。

前者利润高于后者, 应该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

(3) 如果用净现金流量法, 则:

选用一般纳税人时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30× (1+17%) -20× (1+17%) -1.7=10万元

选用小规模纳税人时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30× (1+3%) -20× (1+17%) -0.9=6.6万元

可以看出, 使用净利润法和净现金流量法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也是正确结果, 而使用税负比较法却得出相反的结果。采用税负比较法错误的关键原因是影响企业经济利益的因素除了税负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 而税负比较法只是考虑了税负因素从而造成以偏概全, 这也是初级税务筹划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首先, 含税收入不同。虽然不含税收入都是30万元, 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不同, 因而折算为含税收入后是不同的, 也意味着企业现金流入量是不同的。其次, 营业成本是不同的。虽然不含税和含税购进金额都是相同的, 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营业成本却不同, 前者的营业成本为20万元, 后者的营业成本为23.4万元, 这将直接导致企业利润不同。因此除了增值税因素以外, 含税收入、营业成本等其他因素也对企业经济利益产生了影响。

3 税务筹划方法的具体适用条件

3.1 涉及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含税收入-含税购进成本-增值税-城建税及附加-其他支出=含税收入-含税购进成本-增值税-城建税及附加-其他支出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 因此存在含税收入与不含税收入、含税购进成本与不含税购进成本之分。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是以缴纳的增值税额为基础计算的, 与增值税额相比很小。若不考虑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差异, 以及假设不含税购进成本等于营业成本, 则利润额等于净现金流量。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 涉及增值税的税务筹划在仅仅考虑增值税税负大小时, 其前提条件应该是不同方案下的含税收入和含税购进成本都是相同的。结合上述案例分析, 作为一般纳税人身份时的含税收入为35.1万元, 而作为小规模纳税人身份时的含税收入为30.9万元, 由于两种身份下的含税收入是不同的, 因此不能采用税负比较法进行判断。

3.2 涉及营业税的税务筹划 (消费税原理相同)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购进成本-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其他支出=营业收入-购进成本-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其他支出

营业税是价内税, 因此不存在含税收入与不含税收入、含税购进成本与不含税购进成本之分。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是以缴纳的营业税额为基础计算出的, 与营业税额相比很小。另外若不考虑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差异, 以及假设购进成本等于营业成本, 则利润额也等于净现金流量。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 涉及营业税或消费税的税务筹划在仅仅考虑税负大小时, 其前提条件应该是不同方案下的营业收入和购进成本都是相同的。

总的来说, 在进行流转税税务筹划时, 使用净利润法和净现金流量法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适用的, 但当税务筹划方案对企业影响时间较长, 一般在一年以上时, 则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此时使用净现金流量法进行分析会较好。另外税务筹划是否可行, 除了考虑企业有形收益和有形成本外, 更要考虑无形收益和无形成本, 需要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

摘要:流转税是所有企业都需缴纳的常见税负, 目前企业有关流转税的税务筹划越来越多, 但由于税务筹划人员经验欠缺而经常导致筹划失败。为了提高企业流转税的税务筹划水平, 本文系统总结企业流转税税务筹划主要方法, 分析其各自适用条件, 对税务筹划人员提高筹划能力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流转税,税务筹划,筹划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文涛.纳税筹划[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税务筹划方法 篇9

一、工资薪金所得税税务筹划的意义

(一)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工资支出

企业是工资薪金的支付者, 也是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负税人。鉴于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工资薪金的竞争力自然也是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换言之, 如果一个企业工资薪金所得税负上升, 为了保证企业工资薪金的竞争力, 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工资予以应对。因此, 工资薪金税务筹划对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有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与实施

企业进行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 势必要密切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情况。一旦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纳税个人都会从降低纳税支出的角度出发, 采取有效而合理的方案措施来改善纳税筹划。从这个意义上讲,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 对于贯彻和落实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

(一) 降低税基的策略

对工资薪金进行分流, 是缩小税基的合法和有效的方法。例如, 企业可以利用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费等对工资进行分流;或者通过实行双薪制的方法来进行工资薪金分流, 从而达到降低税基的目的。

(二) 降低税率的策略

工资薪金平均发放是降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的有效方法。例如, 可以将季度奖金或者半年奖金平均分摊到每一个月, 就可以有效降低税率。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单位可以将年终奖进行细化, 拿出—部分来进行按月发放, 留出—部分来作为年终奖进行发放。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

(一) 降低税基的方法

1. 利用补贴分流工资

为了配合企业公务用车和通信费用制度改革,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9]058号) 文件。根据该文件精神, 企业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后, 职工个人从企业取得的用车补贴和通讯补贴属于免税收入, 可以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 超过地方政府核定标准以上的部分, 需要并入工资薪金所得, 缴纳个人所得税。鉴于此, 企业可以考虑从工资薪金当中拿出一部分, 作为车补或者通讯补贴, 发放给职工, 从而达到分流工资薪金, 避免多缴税的目的。另外, 企业也可以考虑通过允许员工报销私家车燃油费的方法, 对工资薪金进行分流, 从而达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基的效果。其政策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9年度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 (企便函[2009]33号) ”。依据该便函, 职工在所在企业报销的私家车燃油费, 如果不超过当地政府核定的标准, 则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 则需要将交通补贴的30%列为工资薪金所得, 扣交个人所得税。与交通补贴类似, 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 如果不超过当地政府核定的标准, 也免于缴纳个人所得税。如当地政府未制定公务费用扣除标准, 则需要将职工所享受的交通补贴的20%列为工资薪金所得, 扣交个人所得税。

需要注意的是, 根据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 企业向职工个人发放实物, 也应当并入工资薪金, 确定是否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应当按照发放实物的价值扣缴个人所得税, 如果企业申报的实物价值明显偏低的, 税务机关可以参照相同或者类似实物的市场价格核定个人所得额。因此, 企业将部分工资转化为福利并不能达到节税的目的。还有, 企业为职工提供免费午餐或者误餐补贴, 也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补贴、津贴”。目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和政府特殊津贴。

2. 将工资转化为“三险一金”

为了鼓励企业为职工个建立社会保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号) 的精神, 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三险一金”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其实际缴纳的部分, 可以从职工工资薪金当中扣除, 不计征个人所得税。例如, 企业和个人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只要不超过上年月平均工资的12%, 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可以从工资薪金总额中扣除, 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 (财税[2006]10号) 文件规定, 个人将来实际提存住房公积金时, 免征个人所得税。鉴于此, 当企业给职工缴纳的“三险一金”比较低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将工资薪金的一部分转化为“三险一金”, 从而避免多缴个人所得税。

(二) 降低税率的方法

1. 避免发放季度奖和半年奖

避免发放季度奖, 并且应当把季度奖和半年度奖分摊到每个月发放, 实质上是均衡月收入, 以免提高季度奖或者年度奖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 从而避免多缴个人所得税。因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5]9号) 讲得很清楚, 公司职工取得的全年或者季度奖金, 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 一律并入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 并按照对应的税率, 扣缴个人所得税。

2. 对工资薪金与全年一次性奖金进行优化组合

工资薪金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如何进行科学组合以便达到税负最低是税务筹划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指出, 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企业根据雇员全年工作业绩完成情况, 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即所谓的绩效工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具体形式有:年终加薪、经营者年薪、绩效工资。职工在本企业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应当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计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时, 首先将雇员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 (即12个月) , 然后按照商数对应的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 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或者奖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需要注意的是, 既然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第13个月的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那么其速算扣除数自然就只能有一个, 而不是12个, 虽然其课税基础等于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

通过上述规定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 全年一次性奖金等于为企业多设置了一个月的工资, 因而自然会摊低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率;但是, 税法对全年一次性奖金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 实际上只对其中的1/12部分采用了超额累进税率, 其余部分则采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 会出现税金增加的速度快于奖金增加的速度。所以, 企业既要安排一部分年终资金, 同时还应当避免年终奖金的适用税率过高, 原则上是年终奖的税率要低于月度工资薪金的税率。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薪收入所得税的特征, 并对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

参考文献

税务筹划方法 篇10

一、从增值税分摊方法的角度开展税务筹划

为了开展有效的税务筹划, 企业可以从增值税分摊方法的角度加强税务工作。当前, 我国推出了较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企业要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 从而抓住税收优惠的机遇,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国家推行的增值税暂行管理条例中, 规定了纳税人兼营免税的项目和非应税的项目, 而在不能抵扣的进项税方面的规定还不够完善[1]。同时, 在目前先征后返的税收政策中, 在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分摊方面, 也缺乏明确的规定。因此, 在企业的销售活动中, 企业可以根据当前增值税征收的特点, 科学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税收政策, 进行合理避税。具体来说, 企业首先可以将增值税的税金进行分摊, 分摊的目的是让企业未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业务得到更多的税金分摊, 从而减少相应的应税业务税款。同时, 在企业销售业务中, 对与享受先征后返政策的销售业务, 企业要减少其增值税税金分摊, 通过这种做法可以使得这些业务多缴税, 并通过先征后返的政策, 在缴税后得到政府的财政返还。目前, 在企业的销售活动中, 管理进项税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企业将当月的销售收入作为主要的计税依据进行税务的分摊, 其中销售收入包括享受了先征后返政策的收入以及没有享受政策销售收入; (2) 企业依照当月月末的各产品的成本作为主要的计税依据来划分进项税; (3) 企业将当月产品的实物数量作为主要的计税依据, 依照当月月末产品的数量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分配。

二、从企业销售方式的角度开展税务筹划

在税务改革中, 良好的税务筹划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企业销售的角度来看, 由于企业的销售活动有非常大的差别, 因此本文主要选择三种比较常见的销售方式进行税务筹划工作。

(一) 企业采用送货上门方式销售货物的税务筹划

目前, 在企业的销售活动中, 许多企业都采用了送货上门的销售方式, 而在送货的过程中, 企业采取不同的货物运输方式, 会给企业的税务筹划带来不同的效果。当前, 企业采用的主要产品运输方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企业运用自身的车队进行产品的运输, 企业将产品委托给专业的运输公司进行运输, 以代垫运费的方式为企业进行产品运输[2]。其中, 对于企业采用自身车队方式进行产品运输的方式来说, 根据目前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 认为采用自身车队运输是一种混合销售方式, 相应产生的费用是一种价外费, 需要和产品的销售额仪器来计算增值税。对于将产品委托给专业运输公司的销售模式来说, 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 认为产品在成功销售后, 要将运输费用作为计税依据, 对运输费用的7%可以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对于代垫运费的送货方式来说, 主要指的是企业在销售产品后, 运输公司将开具专业的运输发票给购买单位, 或者是销售企业将运输公司开具运费单交给购买方, 并由购买单位进行代垫。对于采用代垫送货模式的销售行为来说, 产生的运输费用是不计入到销售额中的, 因此产生的费用不计入到价外费用中, 也不用缴纳增值税销项税。

下面通过简单的举例来说明三种销售方式对增值税征收税额的影响。某超市在2015年度的不含税销售总额达到了1000万, 超市不含税的进货价格为800万, 在销售过程中, 支付不含税的运输费用约为40万, 如果采用三种不同的送货方式, 得到的纳税金额如下。

企业应用自身车队进行运输:应缴纳增值税= (1000+40) ×17%-800×17%=40.8万元

企业委托专业运输公司进行运输:应缴纳增值税= (1000+40) ×17%-800×17%-40×7%=38万元

以购买企业代垫的方式进行运输:应缴纳增值税=1000×17%-800×17%=34万元

可见, 对于企业来说, 采用第三种方式具有更好的税收筹划效果。但同时, 也要承担较高的款项收回风险。

(二) 企业采用折扣销售方式销售货物的税务筹划

折扣销售也是企业采用个较多的销售方式。目前, 主要包括现金折扣和实物折扣两种。在实物折扣方式中, 对于采用赠送同类商品的折扣行为, 企业要注意的是根据税法规定, 如果是在同一张发票上开具折扣额和销售额, 那么折扣后的金额将作为计税依据, 而如果是开在两行发表上, 那么折扣产品将不能按照折扣额进行计算。对于将其他商品作为折扣的销售行为来说, 按照规定赠送商品可以算入到销售额中, 但需要按照“以赠送他人”的条例规定进行征税工作。对于以现金折扣的方式进行销售的行为来说, 企业能够通过这种销售方法来刺激购买方偿还贷款。通常认为, 该方式产生的销售费用属于理财费用, 因此在销售活动中要扣除相应的销售折扣, 企业要将销售额作为主要的计税依据。另外, 企业为了减小税收负担, 可以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销售货物。分期收款方式在目前的销售方式比较常见, 实际上是一种购买企业的赊购行为。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际的销售活动中, 分期和现金折扣销售两种方式还是不同的, 具体表现为两者的义务时间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需要引起企业财务部门的注意[3]。具体来说,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 以直接收款的方式销售货物时, 都是以合同规定的日期作为收款日期, 而对于货物是否已经到达客户手中不进行考虑。因此, 对于分期销售行为来说, 能够有效的降低延迟纳税和垫付税款的情况, 对于节约成本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对于签订合约的方式销售货物的行为来说, 在销售过程中, 企业能够通过签订的合约对购买方进行制约。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要在合同中加入还款日期, 同时还要加入超过还款日期后的惩罚条款。通常来说如果超出还款日期在10天内, 要支付固定的少量违约金, 而如果超过10天可以按照2%追加违约金, 如果超过了三十天, 要按照3%来追加违约金。这种方式有效的督促了购买方能够尽早还款, 同时, 还可以将违约产生的折扣金额进行增值税的抵扣。

(三) 企业采用委托代销方式销售货物的税务筹划

委托代销方式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种销售方式。目前, 委托代销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手续费代销方式, 该方式的委托方要向受托方缴纳手续费;二是买断代销方式, 该方式通过订立合同, 受托方按照合同规定向委托方缴纳货款。企业在选择具体的代销方式时,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确保税后筹划的合理性。

三、从计算产品库存损耗的角度开展税务筹划

企业在生产销售活动中, 经常要产生非正常的产品损失, 而计算产品库存的损耗工作对于税收筹划也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 税务部门对产品非正常损耗的进项税计算管理比较严格, 如果企业发生存货损耗后, 没有进行相关的进项税额转出, 那么通常要受到税务罚款。因此, 企业要对相应的计算库存损耗工作引起重视, 要对库存损失进行及时处理, 最终避免税务风险。目前, 针对库存损失采用的税收筹划方式主要有存货报废和存货贱卖两种方法。通常情况, 存货贱卖税收筹划方法具有更好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在企业销售中, 良好的税务筹划工作能够有效的节省企业的经济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 我国正处在税务改革的转型期, 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税务改革工作引起重视, 在企业销售的财务活动中, 从增值税分摊方法、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 产品库存损耗等角度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从而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良好的税务筹划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税务改革工作引起重视, 在企业销售的财务活动中, 从增值税分摊方法、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 产品库存损耗等角度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从而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企业销售增值税,税务筹划,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南.浅谈企业销售增值税税务筹划的方法与建议[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03:225-226.

[2]郭东方.增值税税务筹划原理及其应用探讨[J].企业导报, 2012, 16:112-113.

关于土地增值税筹划的几个方法 篇11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F293.33;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19-03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开发、建设、销售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土地增值税是其主要税负之一。土地增值税是指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土地增值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增值多的多征,增值少的少征,无增值的不征,最低税率为30%,最高税率为60%。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增值额小,计税额就小,适用的税率也低,土地增值税税负就轻。因此,土地增值税筹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土地增值税的税率特点及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控制增值额,从而适用低税率或享受免税待遇,当增值率低于20%的国家优惠免征,那么,土地增值税有哪些可以减少的方法呢?我们根据国家税法、相关规定和税收政策总结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规定: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公式为: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姿奥?

1.公式中的“增值额”为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

计算增值额的扣除项目: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2)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

(3)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或者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5)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成本可加计扣除20%、利息费用可加计扣除5%、其他期间费用可加计扣除5%,三项共可加计扣除30%。

2.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上面所列四级超率累进税率,每级“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均包括本比例数。

纳税人计算土地增值税时,也可用下列简便算法:

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可按增值额乘以适用的税率减去扣除项目金额乘以速算扣除系数的简便方法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1)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0%

(2)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0%-扣除项目金额€?%

(3)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0%-扣除项目金额€?5%

(4)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

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0%-扣除项目金额€?5%

公式中的5%,15%,35%为速算扣除系数

二、利用利息支出的扣除减少土地增值税

税法规定:房地产企业的利息支出,纳税人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利息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即:可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以内。

纳税人不能按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即:可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0%以内。

根据税法规定,房地产企业据此可以选择:如果企业预计利息费用较高,开发房地产项目主要依靠负债筹资,利息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则可计算应分摊的利息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据实扣除;反之,主要依靠权益资本筹资,预计利息费用较少,则可不计算应分摊的利息,这样可以多扣除房地产开发费用。

假设某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金额3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为500万元。

如果该企业利息费用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则其他可加计扣除项目=利息费用(300+ 500)€?%=利息费用40(万元);

如果该企业利息费用无法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或无法提供金融机构证明,则其他可加计扣除项目=(300+ 500)€?0%=80(万元)。

对于该企业来说,如果预计利息费用高于40万元,企业应力争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并取得有关金融机构证明,以便据实扣除有关利息费用,从而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反之同理。

三、利用代收费用并入房价减少土地增值税

税法规定:对于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房时代收的各项费用,如果代收费用是计入房价中向购买方一并收取的,可作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计税,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可予以扣除,但不允许作为加计20%扣除的基数;如果代收费用未计入房价中,而是在房价之外单独收取的,可以不作为转让房地产的收入。相应地,在计算扣除项目金额时,代收费用就不得在收入中扣除。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不动产时,经常要代其他部门收取一些诸如城建配套费、维修基金等费用。目前,纳税人有两种收取方式:一是将代收费用视为房产销售收入,并入房价向购买方一并收取;二是在房价之外向购买方单独收取。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楼房,售价5000万元,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为3000万元,代收费用500万元。

第一种方式:房产销售收入为5500万元,扣除项目金额为3500万元;

第二种方式:房产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扣除项目金额为3000万元;

从中可以看出,将代收费用并入房价向购买方一并收取对房地产的增值额是没有影响的,但会增加其扣除项目金额,从而对房地产企业较为有利。

四、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减少土地增值税

通过控制和降低房地产的增值率来减轻税负的方法,其局限性在于往往要求企业制定稍低的价格,而扣除项目的提高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若企业将自身的销售部门分离出来,设立独立核算的房地产销售子公司,先将房地产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再将其对外销售,在向子公司销售房地产的时候可以将增值率控制在20%以内,这样这个环节就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而只就对外销售征收土地增值

假设某房地产的成本是100万元,方案一:直接以200万元对外销售;方案二:先以12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再以200万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方案一:增值率=(200万100万) /100万=100%;

方案二:增值率=200万(120万* 130%)/120万=36%;

从中可以看出,方案二可以分解降低增值率,合理减轻企业土地增值税负担。

五、将销售与装修分开核算减少土地增值税

在现实中,很多房地产在出售之前已经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和维护,并安装了一些必备的设施。如果将房地产的装修、维护以及设备的安装作为企业单独的业务独立核算,则可以一举两得。一是可以合法地降低房地产的销售价格,控制房地产的增值率,从而减轻企业所承担的土地增值税负担;二是原本计入房地产价格的装修、安装等业务收入需要按照5%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分开核算后适用3%的税率。

如某套精装修的房产总售价为100万元,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分别签订房屋出售合同80万元及装修合同20万元,假设准予扣除项目总额为60万元。

方案一:增值率=(100万60万)/60万=67%;

方案二:增值率=(80万60万)/60万=30%;

从中可以看出,方案二的增值率小于方案一,能形成纳税的最大化节约。

六、确定适当的房地产销售价格减少土地增值税

房地产销售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房地产收入的增减,在确定房地产销售价格时,要考虑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与不能享受优惠政策而增加税负两者间的关系。目前房价飞涨,公司是否应该跟着提高住宅的售价呢,是不是房价越高企业的利润越大呢?

对于普通住宅的房价,因为当增值率不超过20%时,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提高房价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但必须保证增值率不超过20%;对于豪华住宅,虽然没有免税政策,但还是有涨价的空间。当然,应该仔细地测量这个空间,如果房价涨过了购买力,就会造成房产空置。

企业在确定房价时应该仔细测算利润率,结合市场的承受能力,再决定升价与否,升多少或降多少才能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七、利用合理控制土地增值率减少土地增值税

税法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如果增值额没有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20%,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纳税人既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又进行其他房地产开发的,应分别核算增值额;不分别核算增值额或不能准确核算增值额的,其建造的普通标准住宅不享受免税优惠。

根据税法规定,这方面纳税筹划的关键就是通过适当减少销售收入或增加可扣除项目金额使普通住宅的增值率控制在20%以内。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一是可以免缴土地增值税;二是降低了房价或提高了房屋质量、改善了房屋的配套设施等,可以在目前激烈的销售战中取得优势。但是如果没有控制好普通住宅的增值率,就会出现多缴税的情况。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08年商品房销售收入为1.5亿元,其中普通住宅的销售额为1亿元,豪华住宅的销售额为5000万元。税法规定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1.1亿元,其中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8000万元,豪华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3000万元。根据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增值率=增值额€骺鄢钅拷鸲顎?100%=(收入额扣除项目金额)€骺鄢钅拷鸲顎?00%

应纳税额=增值额€资视盟奥?扣除项目金额€姿偎憧鄢凳?

方案一:普通住宅和豪华住宅不分开核算。

增值率=(15000 11000) €?1000 €?100%=36%

应纳税额=(1500011000)€?30% = 1200万元。

方案二:普通住宅和豪华住宅分开核算,但没有控制好增值率,使其超过了20%,则:

普通住宅:增值率=(100008000)€?8000€?00% =25%;

应纳税额=(100008000)€?0%=600万元;

豪华住宅:增值率=(50003000)€?3000€?00%=67%;

应纳税额=(50003000)€?40% 3000€?%=650万元。

两者合计为1250万元,此时分开核算比不分开核算多支出税金50万元。这是因为普通住宅的增值率为25%,超过了20%,还得缴纳土地增值税。但如果能使普通住宅的增值率控制在20%以内,则可大大减轻税负。控制普通住宅增值率的方法是降低房屋销售价格,销售收入减少了,而可扣除项目金额不变,增值率自然会降低。当然,这会带来另一种后果,即导致销售收入减少,此时是否可取,就得比较减少的销售收入和控制增值率减少的税金支出的大小,从而作出选择。

假定上例中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不变,仍为8000万元,要使增值率为20%,则销售收入从(a-8000)€?000 €?00%=20%中可求出,a=9600万元。此时该企业共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为650万元,节省税金600万元,考虑减少的400万元收入后仍可节省200万元税金。

假定上例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是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发生变化,使普通住宅的增值率限制在20%,那么可扣除项目金额从(10000b)€鱞€?00% =20%,等式中可计算出,b=8333万元。此时,该企业仅豪华住宅缴纳650万元土地增值税,可扣除项目金额比原可扣除项目金额多支出333万元,税额却比不分开核算少缴纳550万元,比分开核算少缴纳600万元。净收益分别增加217万元(550万元333万元)和267万元(600万元333万元)。增加可扣除项目金额的途径很多,但是在增加房地产开发费用时,应注意税法规定的比例限制。税法规定,开发费用的扣除比例不得超过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总和的10%,而各省市在10%之内确定了不同的比例,纳税人需注意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市场空间和理论空间都更大。每个纳税人都应该加强对纳税筹划的关注,以实现企业的利用最大化。

八、利用合作建房减少土地增值税

税法规定:对于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金,双方合作建房,建成后按比例分房自用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建成后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实现双赢。假如A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某市繁华地段拥有一块土地,拟与B实业公司合作建造办公大楼,资金由B实业公司提供,建成后按比例分房。对B实业公司来说,分得的办公楼不含土地增值税,会降低购置成本。对A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作为办公用房,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可节约大量税负,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样就实现了出资方和房地产企业的双赢。

九、利用代建房减少土地增值税

税法规定:代建房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客户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完成后向客户收取代建收入的行为。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虽取得了一定收入,但没有发生房地产权属的转移,其收入属于劳务收入性质,故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根据税法规定,如不采用代建房方式开发,则房地产属于该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时既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又要缴纳营业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利用代建房方式减轻税负,但前提是在开发之初就能确定最终用户,实行定向开发,从而避免开发后销售缴纳土地增值税。

[1]杨娟.房企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税收筹划[J].上海房地,2009(03).

[2]孙进鹏.刍议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J].商业会计,2008(09).

[3]刘巧梅.浅析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筹划[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3).

创新工作方法严格税务稽查 篇12

沈阳市地税局第五稽查局创新稽查工作方法, 严格税务稽查。一是严格稽查执法。稽查执法是一项工作步骤和程序要求很严的工作, 在执法过程中从选案到执行, 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和《稽查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确保稽查处罚公平、公正。二是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查办大要案力度。查办大要案是稽查部门的重要职责, 我们要有办大要案的勇气和决心, 而且要办就要办成铁案。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在稽查进户检查之前, 进行查前分析和案情分析。对不同的稽查对象, 量体裁衣,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稽查方案, 集中优势力量打击违法行为, 既要注重检查的深度, 力求查深查透, 也要注重检查的广度, 扩大检查成果。

上一篇:MCI的顾客关系管理下一篇:学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