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人才

2024-05-29

新型复合人才(精选12篇)

新型复合人才 篇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党的十七大对就业做出部署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发现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因此培养大学生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众所周知, 社会对具有商务英语技能的人才具有广泛的需求。目前, 毕业生主要就职方向是三资企业, 也就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 另外还有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 关于毕业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29%选择公务员, 23%选择公司经理, 48%认为是企业家和经理。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来看, 学生在公务员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 真正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相当低。在理想职业的背后, 实际情况则是54%的大学生进入私人企业, 24%的大学生进入涉外企业, 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能进入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这反映了整个社会对职业需求的变化。当前沿海城市及周边地区私人企业、涉外企业不断发展, 为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吸引了许多毕业生。

二、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 虽然过去高等教育强调培养“高精尖”人才仍然起着指导性作用,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专多能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今时代背景下, 高等院校各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 适应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 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掌握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以适应实际工作中对多面科技知识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不变的主题, 而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已经迈开了国际化步伐, 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中国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 商务英语人才就业前景是非常乐观的。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显示, 传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 由于只具备单一的专业技能, 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运用新型英语教程培养大学生复合型人才

(一) 教程特点

斯坦福英语成立于2003年, 是一家专业为中国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提供高端商务英语培训的公司。同年10月, 国家商务部将其作为公务员英语培训的首选项目。它引进国际领先的多媒体课程———TELL ME MORE课程, 这套课件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还采用国际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 使教学过程更富有互动性。在模拟语言的真实环境下, 学员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方式, 从根本上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如听力、阅读、口语表达、写作以及词汇和语法等。

(二) 课程内容

斯坦福英语共分为6个级别:入门级, 基础级, 初级, 中级, 高级和精通级, 每个级别又有4个级别, 共24个级别。

(三) 系统特点

1.内容题材具有权威性。课程的设计及内容紧贴TOEIC考试,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为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2.国际先进语音识别技术。成熟的语音识别技术, 让学习者如同亲临实境的对话场景中。

3.教学理念创新性。采用目前国际广泛遵循的教学理念, “听是基础, 说是关键”, 有利于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流利的口语。斯坦福英语是国际先进的E+C英语学习模式, 是一套完善、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学体系。利用人机互动、语音识别、多媒体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突破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实施个性化定制教学, 全面提升学习者英语交流技能。特别适用于我们所要探究的多元化学习目标。

(四) 运用新型英语教程培养大学生复合型人才

众所周知, 学好一门语言, 三种能力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语感、用外语思维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一门课程, 如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三种能力, 那就是好课程。首先, 学生在使用斯坦福英语教程之前, 会做一个定级测试, 通过定级测试指导老师会给不同级别的学生发送学习任务, 从而达到量身定做课程的目的。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进入的是听说阶段, 并且是让语言直接和实体挂钩, 学生看到一件物品或一个人, 会直接想到他的英语名称, 而省却了在头脑中的翻译过程。另外, 课程内容和表达习惯也是地地道道的英美习惯, 其语言的文化内涵也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这对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非常有效。最后, 这个英语教程还能让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 达到较高的水平。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如听觉、视觉、思维等。另外, 还可以把枯燥的语言通过多媒体技术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 学生学起来生动有趣, 精力全然投入, 效率自然会高。学生在上传统英语听力课时, 每堂课仅仅前15分钟精力特别集中, 以后越来越差。在上课时, 80%的学生至始至终全神贯注, 学生非常兴奋于人机对话, 对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课程比较满意。同时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老师的权限在操作后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学生在自主学习之中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学习系统本身自带的邮件收发系统进行联系。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只登陆、不学习的情况, 系统是不予承认的, 将不会计入每周的自主学习3个小时之内。学生在一周的时间之内没有完成规定任务的自主学习, 个人学生账户将会收到来自老师的督促警告邮件一封, 并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

斯坦福新型英语教程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和面授课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能够满足学生对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性的要求, 以及未来工作上的需要。斯坦福英语特别根据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需求设计了专业面授课内容, 像如何写电子邮件 (Email) 、怎样开电话会议、如何做情况介绍 (Orientation) 等, 对学生的实际工作帮助很大,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因此, 斯坦福英语这种英语教程非常符合培养大学生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而且能够真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外语技能及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摘要:以贯彻实施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目标, 从分析国内就业形势, 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以及新型英语教程——斯坦福英语内容及特点三个具体方面的问题出发, 探索一种运用其培养大学生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

关键词:斯坦福英语,就业形势,复合型人才

新型复合人才 篇2

【摘要】

简单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与历史、几大纤维原丝的生产工艺,介绍FRP材料的特性与种类并分析其优缺点,深入介绍为实现FRP材料高性能化所运用的技术及FRP四大加固技术,提出问题并探讨FRP材料增强新结构。【关键词】

FRP材料

结构

加固

增强新结构 引言

FRP 是复合材料,由于单一材料在性能方面或者其它方面无法 满足具体的需求,所以有了 FRP 的存在,FRP 是将两种或者两 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和工程专用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 纤维复合材料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它是由各种高性能纤维作 为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复合而成。其中高性能 纤维是指有高的 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耐磨擦、高的耐破坏力、低比重等优良 物性的纤维材料,它是近年来纤维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展迅速 的一类特种纤维。高性能 纤维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 现,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资基础。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 是发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 原材 料,同时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海洋开发、体育休 闲等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1.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与历史

1.1历史

远古时期,人类于穴巢居住;石器时代,人们挖土凿石为洞(古崖居)、伐木搭竹为棚;封建时期,人们可用砖木建房;1760年欧洲工业革命,建筑材料实现了质的飞跃,其标志为钢材、水泥、混凝土的发明与应用;二十世纪开始后,复合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得到快速发展。1.2传统土木工程材料的缺点(1)耐久性差:如钢筋,型钢,拉索等

(2)性能单一性,不可设计性:如震后可恢复性较差

(3)低强度重量比,限制结构的发展:如大跨斜拉桥,悬索桥等(4)无法实现自监测功能:结构安全性能隐患 1.3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材料的力学性质 A 强度与比强度 B 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C 脆性和韧性 D 硬度和耐磨性;(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A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B 材料的含 水状态 C 材料的吸湿性和吸水性 D 耐水性 E 抗渗性 F 抗冻性(3)材料的热性质: A 热容性B 导热性 C 热变形性

(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用于构筑物的材料在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下, 能长久的保持其性能的性质

1.4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人类为了生存之需,土木工程材料未来至少应朝5个方向发展,及高空、地下、海洋、沙漠及太空。同时,绿色、高性能的材料亦是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2.纤维原丝

2.1我国鼓励发展的四大高科技纤维:碳纤维(CF)、芳纶(AF)、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连续玄武岩纤维(CBF)

2.2碳纤维生产工艺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430Gpa亦高于钢。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2.3玻璃纤维生产工艺 池窑拉丝工艺又被称为一次成型工艺,这种生产工艺是将各种玻璃配合料在池窑熔化部经高温熔成玻璃液,在澄清部排除气泡成为均匀的玻璃液,再在成型通路中辅助加热,经池窑漏板,高速拉制成一定直径的玻璃纤维原丝。一座窑炉可以通过数条成型通路,安装上百台拉丝漏板同时生产。

2.4玄武岩纤维的制备

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生产流程图窑前料仓玄武岩矿石称量加料机浸润剂粗纱细纱其它制品烘干拉丝机原丝 2.4.1玄武岩的分布与作用 玄武岩(basalt)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玄武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遍及各大洋和各大洲。月球玄武岩是构成月球的主要岩石之一。主要分布在深海洋脊、洋盆内群岛和海山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内部,可作为基石研磨材料来磨金属、磨石料,同时可用于作过滤器、干燥器、催化剂等。

2.4.2连续玄武岩纤维 连续玄武岩纤维(Continuous Basalt Fibre 简称CBF)是以火山岩为原料经1500℃高温熔融后快速拉制而成的连续纤维,其外观为金褐色,属于非金属的无机纤维,被称为21 世纪无污染的“绿色工业原材料”。同时,连续玄武岩纤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支撑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型高技术绿色纤维材料;又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基础材料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绿色原材料!2.4.3中国发展玄武岩连续纤维的前景

(1)原料,我国地域辽阔,玄武岩储量非常丰富,但不同玄武岩纤维需要不同类型的玄武岩(2)市场,中国本身就具有新材料应用的庞大市场(3)成本,中国具有低成本制造玄武岩纤维得天独厚的条件

(4)技术,全球玄武岩纤维的技术及规模尚处于初级阶段,这给我们追赶乃至超过国外的先进 技术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发空间和市场机遇 3.纤维复合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是以纤维材料作为增强材与基体结合形成的复合材料,简称FRP(Fiberreinforced polymer)。在城市工程中常用的FRP材料有:碳纤维FRP,芳纤 维FRP,玻璃纤维FRP和玄武岩纤维FRP。3.1 FRP材料的种类

(1)FRP 片材,包括 FRP 布和 FRP 板:主要用来粘贴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对其进行加 固补强

(2)FRP 棒材,包括 FRP 筋和 FRP 索:主要在 FRP 筋混凝土结构、FRP 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和桥索 中替代钢筋和钢绞线;(3)FRP 网格材和 FRP 格栅:作为混凝土结构中的配筋或简易工作平台

(4)FRP 拉挤型材:截面形式灵活多样,力学性能好,用途广,是 FRP 结构应用的主要 产品

(5)FRP 缠绕型材:主要用作 FRP 管混凝结构土,可以作为柱、桩,甚至梁,使构件 性能大大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

(6)FRP 夹层结构和蜂窝板: 由上下面的 FRP 板和夹心材料组成,充分利用了面层 FRP 材 料强度,有很高的强度重量比和刚度重量比,是非常合理的构 件形式,主要在梁和桥板中应用

(7)还有一些其它工艺的 FRP 产品,如:模压产品、层压和卷管产品、热塑性成型产品以 及手糊产品(低压接触)等等 3.2 FRP材料的特性

(1)轻质高强。FRP 材料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有很高的比强度(极限强度/相对容重),即通常所说的轻质高强。FRP 的比强度是钢材的 20~50 倍,因此采用 FRP 将会大大减轻结构自重。在桥梁工程中,使用 FRP 结构或 FRP 组合结构作为上部结构可使桥梁的极 限跨度大大增加[4,5],并且可以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2)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在酸、碱、氯盐和潮湿的环境中抵抗化学腐蚀,这是传统结构 材料难以比拟的。目前在化工建筑、地下工程和水下特殊工程中,FRP 材料耐腐蚀的优点已 经得到实际工程的证明

(3)良好的可设计性。与传统结构材料相比,这是 FRP 所独有的。工程师可以通过使用 不同纤维种类、控制纤维的含量和铺陈不同方向的纤维设计出各种强度和弹性模量的 FRP 产品。而且 FRP 产品成型方便,形状可灵活设计 4.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化

4.1混杂/复合技术 主要包括多种纤维混杂技术 与纤维与钢筋复合技术。其中,由于单种纤维性能较为单一,如碳纤维的价格高、抗冻融不佳、抗辐射差,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疲劳强度不高、蠕变大、耐碱腐蚀不佳等,从而产生了多种纤维混杂/复合技术。即将性能各异的多种纤维材料,按照不同的结构性能要求,进行混杂设计达到不同的力学性能,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材料单一不可设计性。而纤维与钢筋复合技术则是通过复合界面粘结提升技术、树脂提升技术、筋材表面处理技术,实现钢筋与纤维有效混杂和复合,从而提高其性能。

4.2 FRP智能化 FRP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种材料的应用上,即混杂碳纤维传感材料与自传感FRP智能筋/索。首先,单种碳纤维在出现断裂前尽管线性好,但在很大一个应变区间电阻变化率很 小,一般在1-2%以下,在现场很难进行精确测量;且在通常情况下,碳纤维电阻的快速变化往往伴随着碳纤维的最终断裂,导致有效测量范围较窄。所以,我们运用碳纤维传感混杂技术与碳纤维传感增敏技术来降低小电阻变化率所对应的应变范围,同时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可以使电阻随应变的变化出降现一个阶梯状变化的关系。

其次,由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具有分布式的测量优势和光学测量的稳定性,是最佳的传感元件之一,但是光纤本身比较脆弱,与土木工程的恶劣环境不能相容,而FRP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且与光纤之间存在天然的物理相容性,所以我们将光纤与FRP进行复合,得到了自传感BFRP智能材料。这种智能材料具有优良的传感性能、高强的力学性能、卓越的耐久性能,同时在环保、价格上具有较高的综合优势,被认为具有广泛应用前途。

5.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结构 相比于FRP加固,传统加固方法具有施工周期长、难度大、费用高、复杂结构不易加固、不能高效修复和提升钢筋混凝土(RC)结构功能等缺点。而如今在国际上FRP加固重大工程结构技术已进入主流地位。如:澳大利亚西门大桥40余公里桥段采用FRP加固;3.11东日本大地震显示了FRP加固铁路高架桥效果优于钢材。现今,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结构共有以下五大技术: 一是FRP抗弯/抗剪承载力加固技术,此技术是单将FRP片材(板材)粘贴于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面和侧面,这是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弯/抗剪承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首先,FRP将与受拉钢筋一起提供抗弯作用从而起到抗弯加固的作用,其破坏的主要模式为FRP拉断、顶部混凝土压碎、FRP-混凝土界面剥离三种方式;其次,粘贴于混凝土梁/柱侧面的FRP与抗剪腹筋作用类似,是用于限制混凝土斜裂缝发展,从而起到抗剪加固的作用,其主要破坏模式为FRP拉断、FRP-混凝土界面剥离。

二是FRP抗震加固技术,由于FRP材料具有高强、轻、薄、易于施工的特点,因此与传统的包钢或增大混凝土截面加固方法相比,FRP材料具有明显优势。FRP抗震加固可以通过包裹粘贴或封闭缠绕纤维布,或在柱外侧套上预制成型的FRP管来实现,此技术对柱抗震加固具有重大贡献,可提高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柱延性、柱抗剪能力与抗压强度,同时降低轴压比。

三是FRP预应力加固技术,此技术的三大步骤为:预张拉不含浸纤维布、粘结和养护、剪断释放端部纤维布。预应力FRP加固混凝土能显著提高构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改善受弯构件在长期荷载的力学性能,提高构件的疲劳寿命;预应力CFRP加固钢梁后,其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相对于对比梁都有明显的提高,其提高的程度随着预应力CFRP的用量和预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预应力CFRP加固对钢梁的刚度提高作用也比较明显,对低强度的钢材,提高效果更明显。而采用预应力FRP加固工程结构的关键问题在于预应力的施加体系、预应力控制值、预应力损失和端部的锚固。

四是FRP网格水下加固技术,此技术通过预制、潜水、安装、压浆四个步骤来实现,通过FRP网格水下加固技术,结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此技术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功法,大大降低了成本与工期。6.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新结构

6.1背景问题及提出 目前土木工程在材料上存在三大问题:其一是是钢材腐蚀问题严重,基础设施服役周期长,钢材腐蚀因素过多,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已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总和的我国,面临的局面尤其严峻。同时,国家海洋战略中需要建造各种海洋工程设施,导致钢材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问题更加突出。其二是重大工程结构各项性能亟需高度提升,在现今的工程中,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部分结构仍然存在短命及安全隐患问题(预应力混凝土大跨箱梁桥几乎是“无箱不裂”,结构下挠现象突出,工程结构倒塌事件多有发生),同时极端荷载(地震、爆炸、冲击)作用下重大结构的安全设计还没有完全解决,各种快速修复要求的可修复性设计的基础理论也未建立。最后是重大工程结构的轻量化,现在的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重大工程结构85%以上是自重,这巨大重量意味着结构的高负荷、高地震响应和高成本。因此,需要轻量化进行结构减压和超越,以实现其高性能和长寿命。6.2损伤可控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现有规范抗震设计要求“中震可修“,但无定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其变形性大、不可修复,而新型抗震设计要求”中、大震可修“,其变形性小,但缺乏理论指导与设计方法,由此诞生了损伤可控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6.3全BFRP筋增强混凝土结构 与传统材料相比,全BFRP筋具有以下三大优点:粘结性能提升、弯折搭接更灵活、承载能力(抗弯承载、抗剪承载)更强。其计算如下(粘结滑移)(弯折搭接)MuEuA(hxc/2)(抗弯承载力)

V0.7ftbh0ffAfh0/s(抗剪承载力)

6.4 FRP索结构 FRP索结构的一个应用为体外预应力索。体外预应力索的布索方式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单纯型将预应力索部分布在构件截面以外,混合型则将预应力索部分布置在构件截面以外,部分布置在构件截面以内。截面以外的预应力索大多锚固在桥梁支座外或中间横隔梁上,中间通过设置转向来改变索的方向,因此一般情况下体外预应力索多呈折线型。由此可知,索只能在转向块处与混凝土接触,因此能够大大减少预应力摩擦损失,提高预应力效益。索布置在腹板以外,避免了体内布筋时腹板中由于波纹板较密,腹板不易振实的缺点。此外,索布置在体外,可以很方便的维护和替换。

6.5FRP组合结构 FRP 组合结构包括混杂FRP-混凝土组合结构、钢-FRP组合桁架结构体系与FRP桥面板-钢梁结构。它是指将 FRP 与传统结构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和钢材,通过受力形式上的组合,共同工作来承受荷载的结构形式。FRP 与混凝土通过合理的组合方式使 FRP 型材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提高受 力性能、降低造价、增强耐久性、便于施工的目的。FRP 与钢材组合,可发挥出钢材的高弹性模量和 FRP 耐腐蚀、耐疲劳性能好的优势,达到互补的效果。可在拉挤 FRP 型材时,直接将钢筋和钢丝嵌入 型材中成型;也可在钢结构外部采用 FRP 型材封闭,一方面防止钢结构锈蚀,另一方面可与钢结构共 同受力。还可用钢结构骨架与 FRP 织物蒙皮结合的组成蒙皮结构。结语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技术飞速进步,世界各国对土木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有些条件下传统建 筑材料很难满足这种发展要求。FRP 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耐久性好,多功能,适用面广,可设计和易加工等多种优点。在重要的土木工程中,如超大跨,超高层,地下结构,海洋 工程,高耐久性的应用,以及特殊环境工程,永久性工程,结构加固修复,大型工程结构的在役监测 等的应用,都具着巨大的优越性。它可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对新型建筑材料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FRP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有发展潜力的建筑材料与技术,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钢材与混 凝土,而是做为传统建材的一个重要补充。FRP 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与材料研究开发,在 当今世界上已成为复合材料界与土木工程界共同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该技术研究开发成功后将会极 大地推动现代土木工程的技术进步。它还将为现代复合材料产业开辟出巨大的应用市场,因而具有非 常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参考文献

[1] 叶列平,冯鹏.FRP 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土木工程学报,2006,03:24—34 [2] 王全凤,杨勇新,岳清瑞.FRP 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华侨大学学7 报,2005,01

新型复合人才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 高校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20-02

【Abstract】How to cultivate creative comprehensive talents is the major task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To adapt the demands of current market on university specialty talents,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ideas, and should reform modern teaching modes and ideas so as to keep up with tim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bilingual reformation was mainly illustrated, and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which is suitable to national state was explored. Finally, the pluralism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is estimated to be the final university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Talents cultivation University Bilingual teaching

高校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并努力采取各种措施落到实处。根据21世纪对各类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及当前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需要,有利于培养大量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就高校如何在加强管理创新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各高校在学校发展定位与规划中,纷纷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指标。尽管双语教学仅仅是微观层面上的教学手段,而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一个泛化的目标,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两者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心得和学习国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深刻体会,针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和当今学生发展的需求,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都应该积极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发展模式和教学理念。文中主要从两方面探讨了高校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一、高校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在当今就业形势不太乐观的大环境下,高校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多优势,具有多种知识结构和技能,思维开阔,就业适应面宽等。我国高等院校,经过近十多年的大规模战略性调整和硬软件的加强,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力的空间。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行,双学位的试行,使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必修科目的同时,在选修科目方面有了较宽的选择余地,为复合型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高校在制定具体的专业培养方案时,应深入就业市场,了解近期和远期市场需求,多和用人单位沟通,了解现有市场最需要何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学生,同时积极征求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然后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相应地开设相关的课程或增设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可以向社会或市场聘请有经验的兼职人员授课,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学习。此外,可以开设一些有助于今后学生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启发学生思路的课程。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不应该墨守成规,而应该积极深入教学科研,广开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所以说,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片大土壤和教师这盏指明灯,加上学生自身为适应就业市场的自强自立,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造就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必要条件。

二、高校双语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电脑信息网络高速的发展。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高等学校面对的是富有活力思维敏捷的大学生,如果教学还停留在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状态,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开拓,对学生的创新型发展非常不利。

由此可说双语教学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3]那么学校就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其手段必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提升。笔者结合多年专业外语的教学经验和接受国外教学培训的体会,在从事双语教学几年来,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性。记得其中一位已毕业的学生对我说“双语教学给了我新的启示,启发了我的创新思维,因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让我体会到了同样是课堂受益却大不相同”。笔者跟踪分析了部分毕业学生状况。通过学生毕业来信反馈和咨询在校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得知双语课程对他们的帮助很大,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对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也有很大的帮助。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开设的双语课程及外教课程对他们现在的求学非常有帮助。

因此,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双向思维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受益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更多的是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同时也成为了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

三、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

在国内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师资的合理选用必然是推行双语教学的前提。自然对担任双语课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不仅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而且具有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能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韩愈先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真正体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教师的人格更要优于所有的教学能力。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如何将我国国情和西方外语文化巧妙地融合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积极学习,广开思路,正是多元化双语教学探索的目标。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教师也需要学生的接受,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双语教学发现,平时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受益最大,双语学习难度的加大使得平日懈怠的学生感觉更加困难。因此,应该积极鼓励落后学生强化英语,另外结合中文资料和课件的课后消化迎头赶上。

所以,对于双语教学的理解,绝不是单纯对其字面含义的解释与理解,而应该将其放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中去考察;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限于外语能力的提高与专业视野的开阔,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及其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典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双语教学模式必然对师资、学生、教材、学校配套支持和对外交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元化双语教学将是完善双语教学的最终方式。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多年的双语教学体会,阐述了人才培养和高校双语教学的关联性。分析了高校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促进着高校教学的改革发展,最终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双语教学是高校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兰恒友.转变观念.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10:150~151

2 黄敏纯、黄慰平.关于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方面的几点思考.福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7.4:28

新型复合人才 篇4

关键词:复合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过程化,校企合作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 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就高校而言, 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为高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人才培养的道路, 这条路如何才能走好, 需要根据高校的个体性提出符合本校适应社会需求所特有之路。本文就财经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作者的一点见解。

1 走自主创新之路, 构建高校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为学生提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些结构的方式和方法。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要以获取知识为基础,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手段, 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高校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应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施。

1.1 调整教学计划, 抓住技术进步脉搏, 提供良好的知识结构

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基础和先导。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创新型复合人才知识结构建设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 在保证知识传授的基础上,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建立起符合“厚基础, 宽口径, 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依据国际对计算学科的定义, 我国也相应制订了CC2005-SE (Software Engineering, 软件工程) 教程, 围绕这一定位, 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这3方面内容。因此,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力图使学生具备科学世界观, 掌握科学方法, 具有扎实的软件基础, 并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 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 参与实际项目, 拥有较好的职业素养。

从人才培养的方向来看, 软件工程专业关注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科学专业需要学习科学的知识, 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拓展人们对科学的认知领域并关注前沿动态。对软件工程师来说, 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但可以不去追求计算机科学最前沿的知识, 而更多的是要有广博的知识, 要及时掌握软件技术的新进展, 所以说,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的是更加系统的知识, 更加宽广的知识面, 更为扎实的基础, 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 还要拥有不断适应变化的能力。

为此, 可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提出如下培养目标: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自然科学和与软件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 具有自主学习和使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 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毕业后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 (具有国家水准的) 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师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 具有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 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根据CC2005-SE教程, 突出专业主干核心课, 以“精、简、细”的方案来认知、理解和设置专业课程。

“精” (精化课程) :以CC2005-SE教程中对课程程度的要求, 精选知识域最大化的专业核心课, 以专业核心课为“龙骨”搭建人才培养方案, 追求课程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让所学知识能保持较高程度的连续性。

“简” (简化课程) :要适度简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以专业核心课为主, 对专业核心课内容根据理论深度、广度的要求, 做必要的简化, 从而既可强调理论要求, 又能符合社会需求, 做到知识的社会化和应用化。

“细” (细化课程) :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分解,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充分理解学习是一个渐近的过程, 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细化专业课程, 注重课程的过程化管理和控制, 充分认知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性, 理解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习规律, 掌握学习的渐近性和可塑性, 认真安排课程的教学计划,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学习的过程化管理方案, 力求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1.2 加强实践教学, 推动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基本能力结构

计算机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因此要想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理念, 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 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 充分理解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并坚持对专业核心课进行实践化处理, 以实践促进理论学习, 推动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

依照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分为3种形式:

(1) 嵌入式验证型实验:对专业基础类或理论性强的课程, 加强实验教学, 增大实验课时数, 采取实践教学嵌入到理论学习过程中, 设计过程化学习方案, 突出过程化学习, 通过验证型实验, 促进理论学习。

(2) 独立式验证型实验:对专业课、专业核心课, 为强化课程的实践性, 单列验证型实验, 除要强化实验之外, 还要对实践内容做定量考核, 考核方式可采取期末考核或阶段式考核方式。

(3) 综合式课程设计:对阶段式的专业核心课, 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的知识点及专业核心课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除强调实践学习之外, 还要加强课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增设阶段式的专业核心课的课程设计环节, 加强知识的阶段式应用, 实现专业核心课的最大化学习。

1.3 增加多种模块, 扩大知识领域范围, 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特点,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跨领域学习的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对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多模块、多方向的学习, 模块设置应围绕本专业, 以跨学科方式整合相关度较高的专业知识点, 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能所用”, 追求课程学习的可用性、课程学习后的可塑性、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1) 学有所用: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学习过程中, 加强课程的实践应用, 强化课程间的联系, 强调课程的过程化学习, 教师应按教学大纲要求, 切实做好课程学习的过程化设计和过程化管理,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化、人性化、实用化, 做到课程学习可以用于后续课程中, 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 学以致用:在学有所用的基础之上, 对学科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在加大实践学习力度的同时, 还要兼顾其应用性, 对专业核心课程增设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 不只是对专业理论的认知, 而且还可以对课程的应用范围有更新的认知和拓展。

(3) 学能所用:通过“学有所用———练内功式的过程化学习”、“学以致用———练外功式的课程设计”, 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还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了适应社会需求,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公司项目的引入、社会项目的承接等多种科技创新手段, 结合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真正做到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体现“学能所用”这一目标。

1.4 加强校企合作,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深化实践知识应用

为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应用结合起来, 大力提倡校企合作, 多与企业交流, 本着自我精神, 可以考虑按如下的“五步走”的方式, 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步:“厚基础”, 通过课程的内涵式“过程化”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外延式“课程设计”, 实现“强化理论, 突出实践”的教学目标。

第二步:“练内功”,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组建以教师牵头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开发团队, 参加学校的信息化建设, 参与校内数字化校园项目, 共同创建校园信息化工作。

第三步:“走出去”, 与企事业单位和计算机公司多方合作, 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程项目, 参与公司的社会项目,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步:“引进来”, 在“走出去”的基础之上, 主动承接和外包公司项目, 更好地将所学专业知识服务和应用于社会。

第五步:“创品牌”, 竞标社会项目, 学校为投标主体, 教师为项目主持人, 学生为开发人员, 实现专业知识有效应用的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2 结束语

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本着以获取知识为基础,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手段, 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原则进行, 立足实干, 力求自我, 创新特色, 逐步提高。通过过程化设计和管理、突出重点、强调专业核心课的领导地位,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真正使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国情与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2]白春礼.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9.

[3]岑丽阳, 黄河, 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创新篇[J].高教论坛, 2007 (4) .

重庆外语外贸复合人才稀缺 篇5

既懂外贸,又通外语,尤其是法语、德语、日语的外贸复合人才很稀缺

本报讯 昨日我市第六届外经贸人才交流大会显示的信息表明,在人才供过于求的大行情下,外贸人才仍然抢手,尤其是持有外贸证书或会小语种的复合型外贸人才。

“保税港区的设立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几年我市对国际贸易、物流等专业的人才需求将达10万人左右。”智成人才人力资源专家称,昨日的大会便有重庆凯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重庆五矿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崴航集团、日捆物流等20家企业参加,外贸业务员和报关员等是其主要需求。“来应聘的要么是外语人才,要么是外贸人才,两者兼顾的十分稀缺。”进出口贸易公司招聘代表们不约而同感叹,懂外语的外贸人才中,绝大多数都是英语人才,“公司的英语人才基本上饱和了,而随着新业务市场的开拓,法语、德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等小语种外贸人才是目前最需要的。”

重庆日报 > 2009-02-22 > 要闻 > 正文

保税港区助“涨”报关员行情 培训机构借机揽生意

本报讯(记者 文 晶 夏 元 实习生 陈尤欣)随着保税港区的建立,外贸人才越来越吃香。在昨日的“重庆市第六届外经贸人才交流大会”上,报关员成为众多企业争抢的“香馍馍”。

招聘会上,重庆凯联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重庆五矿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崴航集团、日捆物流等20家物流外贸企业悉数亮相,招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等职位。据了解,这也是历届招聘会外贸、物流企业参会最多的一次。

“企业将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内新设分厂。”会场上,不少企业这样表示,并开出高达3500元—4000元的月薪吸引求职者。即使如此,企业还是喊“渴”。某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本想招聘3名熟练掌握报送流程的报关从业人员,虽然有10多人来应聘,但都不符合要求。“既懂外语,又懂对外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他苦笑道,实在不行,只有高价请猎头公司挖人了。

“经过培训后,应聘报关员的把握会更大。”招聘市场门口,多个培训学校向求职者发放关于培训的介绍传单,打算从火爆的招聘会中分得“一杯羹”。

只管端到饭碗淘经验 月薪四千却无人应聘报关员

(重庆手机报)2009年02月22日 14:56:13新华网

昨日,智成人才市场,应聘者在看招聘信息 记者 徐元宾 摄

“报关员月薪4000元,也没有一个人来应聘!”昨天,在智成人才市场举行的我市第六届外经贸人才交流大会上,重庆某进出口公司招聘主管张先生无奈地说。主办方称,当天300多家外经贸企业提供6000个岗位,吸引了1万人求职。

主办方介绍,外贸招聘企业包括凯联进出口贸易公司、五矿进出口贸易公司、崴航集团、日捆物流等,主要招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等人才。“既懂外语,又懂对外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某进出口贸易公司招聘主管张先生称,现在招聘一名熟练掌握报送流程的报关员,月薪开到4000元,还是一上午都没人来应聘。记者从一些外贸企业了解到,应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单证员等岗位的人少之又少,他们透露,未来几年内,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且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之间。

记者在这次招聘会上还发现,以往英语类人才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悄悄改变,韩语、日语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外贸企业招收的小语种岗位占了需求总数的1/3,甚至一半以上。

主办方称,目前我市外经贸人才现状犹如宝塔,越往上走,越缺人才,尤其高学历、会外语、又懂国际贸易,还了解海外投资环境、对外法律、风土人情等的高素质人才更少,从总体来看,外经贸人才缺口达到5万人左右。

复合型人才 篇6

当上主任的李福财侍候的第一任局长喜好打麻将。李福财陪一正两副三位领导外出开会考察时,局长想打麻将,可李福财不会玩,三缺一,局长干着急。为了弥补这一短腿,李福财忙里偷闲,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手高超的麻技,吃上家、臭下家,关键时刻还能给局长点炮呢。

第二任局长爱喝酒,几乎每天中午晚上都得喝上半斤白酒。有客人时局长和客人一块煮酒论英雄,没有客人时,局长就让李福财陪着喝几杯。局长还没喝好呢,不胜酒力的他倒趴到了桌子上,还得让局长操心通知司机把他送回家里。听人说酒量可以后天开发出来,趁局长去省委党校学习的空儿,李福财和哥们儿有事没事就在一块喝酒,有时早晨在家还喝一杯呢。半年后,局长学习回来了,在接风宴上,李主任喝了四杯白酒竟没有趴下,局长高兴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李主任侍候的第三任局长既不喜欢打麻将,又不爱喝酒,最大的爱好是唱歌。李主任专门去学校找到了当音乐老师的高中同学,向他请教唱歌的技巧,晚上下班又一个人跑到歌厅唱歌。后来他陪局长去歌厅时,也能有模有样地唱上几首了。

李主任服務的最后一任局长爱好广泛,喝酒打麻将唱歌样样在行。局长领着李主任外出招商引资考察时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局长逢人便说,李福财是复合型人才啊,咱们搞招商引资就得陪人家老总喝好唱好玩好啊,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局里的后备力量啊。

一名副局长退休了,在局长的大力举荐下,李福财作为复合型人才当上了副局长。不懂什么业务的李副局长每天的工作就是三陪,陪上级领导,陪招商引资客人,陪兄弟单位朋友,陪酒陪玩陪唱。

谁知好景不长,局长和另外一名副局长因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收受贿赂被判刑了,李副局长也因工作不作为,被组织部门撤去了副局长的职务,成了副主任科员。

新上任的局长大刀阔斧进行人事改革,全员竞聘上岗,没有科室聘用只会喝酒玩牌唱歌的李福财,只得到一楼收发室当上了收发员。

背后大家经常开玩笑说,咱们局里的唯一的复合型人才成了收发员,这是人才浪费啊。

(陈胜娣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Ester

新型复合人才 篇7

一、目前群艺馆中美术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群艺馆美术辅导工作开展的不全面

这些年来, 由于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日俱增, 进而对自身的素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如今过于简单、程序化的参观文物古迹、观看书画展览倾听讲解人员的解说, 已经不能够满足群众的要求了。美术方面: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参观名人的真迹和书画展览作品, 他们更希望亲自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去, 表达个体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和感受, 从而迫切渴望得到专业的美术辅导。

可针对于这种现象, 目前群艺馆的辅导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 尽管有许多群艺馆都已经开设了免费的培训班, 可是开设的课程却很单一, 仅限于书法国画。受众层面单一, 有的仅面对退休人员。就此情景看来, 目前仍不能“全方位”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 美术辅导工作的资金不够

资金不足也是群艺馆存在的一个问题。群艺馆的资金大多都是由政府拨款, 但很多地方的政府对群艺馆重视不够, 导致群艺馆资金不足的现象发生。而群艺馆参加培训的人数增加, 所产生的成本也就相应提高。这就使得群艺馆一直处于透支状态, 影响着美术辅导等一些类似问题。

(三) 专业的美术辅导干部业务水平不高, 设备设施不全面

群艺馆是普及群众文化的场所, 馆内人员并非是专业的文艺创作人员, 而是文化辅导干部, 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 是群众艺术的组织和辅导工作, 并不是个人作品的创作。可是现在有许多的群艺馆却忽视了这一点, 美术专业辅导条件简陋, 工作中不能充分满足群众所需, 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 导致一些美术辅导人员偏重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目前, 馆内所有的设备设施, 都更多的是只具备馆内人员创作需要, 没有达到群艺馆服务于全体市民需要具备的辅导人才和场地设施等条件配备。

二、关于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一) 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多专多能、一专多能的人才, 他们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 还具有多种能力和可以发掘的潜力, 同时, 他们也具备较高的技能和文化修养。在我国, 只有通过权威机构的认可才能够称得上是人才, 所以, 我们所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只是理论上意义的。

复合型人才的特点首先是“好就业”, 因为复合型人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所以他们在就业问题上要比“普通人”更具备优势。因此, 我国近年来的高校也一直在培养这样的人才。其次, 就是“好提拔”, 我国在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复合型的人才, 在重知识、众人才的背景下, 那些知识丰富, 具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 被得到了很多晋升的机会。最后, 是复合型人才“好使用”, 很多单位和企业都愿意聘用那些高素质, 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不仅是因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随着许多新兴行业的出现, 也要求求职者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

(二) 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指在科学、生产、技术以及管理领域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 并且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和意识, 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新性。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他们要具有创新的勇气, 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 也应具备创新的想法, 同时, 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物的综合判断能力。

(2) 风险性。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要不然就一辈子面对一个课题按已有的专业方向按部就班前行, 默默无闻, 不被外界所熟知;要不然就是面临突破的风险,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3) 专业性。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 他们应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 从而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的趋势, 成为真正的专家。

(4) 使命性。他们要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 努力为国家和人民群众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为“人才应当是对社会做贡献的人。”

三、美术辅导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在群艺馆的美术辅导工作是要不断发展的, 所以需要一些即懂得多方面的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也要在传统观念上有所创新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创新型人才可以帮助美术辅导工作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摆脱传统的模式, 在原有基础上, 使美术辅导工作有个崭新的面貌, 从而提高美术辅导工作的发展脚步。只有通过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配合, 从传统的观念模式中走出来, 在创新中走下去, 才能够使美术辅导工作真正的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群艺馆中美术辅导工作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够符合现在的国情, 而在发展美术辅导工作的同时, 势必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 迫切需要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干部队伍中来, 一同来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好这两类人才, 美术辅导工作地发展一定会向着预定的目标更快、更好地前进。

参考文献

[1]葛笑蕾.关于文化馆美术辅导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 2014 (03) .

新型复合人才 篇8

1 合理的知识结构, 构建高素质编辑队伍

众所周知,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它不仅要求编辑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学报编辑的素质和水平是决定学报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而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是指学报编辑对各种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要做到对知识的调动和使用能及时和有效。

1.1 专业知识要扎实

作为学报编辑, 都要研究有与其编辑工作相关的专业领域。对于本领域已经定型的那些基础知识, 编辑们要牢牢掌握并融会贯通地去使用。这些知识的作用在于:编辑只有深入掌握它们, 才能对稿件水平作出大体评价。但仅仅做到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是不够的。我们知道,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知识更新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新科技、新领域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学报编辑一定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因此, 对于本领域标志当前进展的那些动态的知识也要掌握。对于它们的深入理解, 有助于把握其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 提高对信息变化的敏感能力。这种敏感在信息化时代是十分重要的。不掌握知识的动态变化, 谈何创新?此外, 高校学报编辑其本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专业知识, 这不仅使编辑的自身业务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也令其所在学报的学术品位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见, 只有不断地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才能有效地审查和判别日益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1.2 业务能力要过得硬

编辑是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来进行工作的。因此, 谋篇造句、语法修辞、错别字识别等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是高校学报编辑的基本功。作为编辑不仅要有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力、重现汉语规范化, 对于自然科学版的编辑来说, 同时还要求其熟练地掌握与科技期刊编辑有感的人工语言, 诸如数学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计算机语言以及自然科学中相关学科的名词术语等。此外, 作为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 除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外, 还应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门外语的能力。这是因为,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国际化, 编辑出版业的国际交流合作也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起来。为了能够迅速掌握本领域在全球的科技动态, 为了更好的进行国际国内信息交流, 驾驭一门外语的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何况现在几乎所有高校学报刊登的论文都要求英文摘要, 有的刊登全英文论文, 所以就编辑工作本身来讲, 外语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是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自身特殊的一套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包括选题、组稿、审稿、编校、出版一系列环节。而对于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来说, 不仅要具备上述语言文字基本功和基本编辑技能, 在选题方面更要有全新的时空观念, 要善于抓住灵感和契机, 在选题上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2 学报主编的素质作风, 至关重要的管理

管理者的素质是指工作品质、解决冲突的能力、沟通能力等几个方面。只有具备这几个方面能力的高校学报管理者即学报主编, 才能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职位权威, 完成对学报科学管理的岗位职责, 此外, 对于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人才来说, 他们期盼的主编还应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能力。

2.1 要善于挖掘和激励创新人才

一个优秀的高校学报主编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①有效地激发编辑人才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一个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人才, 其工作必定有创新需求, 作为学报主编应给与他们充分的自主权, 使他们有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②正确判断编辑人员之间的业绩与能力差别。在编辑部内建立有效的良性竞争机制, 是因为如果高校学报内部缺乏竞争机制, 就会遏制创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积极性, 甚至阻碍这些人才能力的充分施展。所以管理者要对编辑的能力业绩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并与薪酬、奖励、晋升等结合起来。比如, 在职称晋升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评职称时, 主编要为他们向编辑人力资源的直接管理者——高校, 多争取机会, 争取名额, 使其在这方面至少达到和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机会同等。在工资待遇方面, 创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不能低于高校教学和科研人员, 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2 要善于营造创新环境氛围

良好和谐的环境有利于人才成长。所谓创新氛围, 就是要在编辑部形成一种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气氛和环境。创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的特色之处在于:他们有不同于他人的新视觉、新思路, 大胆地想象、合理地构思。他们意识超前、触觉敏感、勇于突破。而创新有时是有风险的, 作为学报编辑部的管理者即学报主编, 应勇于承受创新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并且要有把压力变成动力的智慧。其实, 解决问题承担风险的过程, 同时就是体现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学报主编应为创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创建出积极奋进、团结向上的环境氛围, 使编辑人才能最大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其创新潜力能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3 重视科研和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机制

3.1 加强继续教育

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的继续教育当然是以培养开发高层次、复合型编辑人才为目标。还有, 现代化的办公能力也要求高校编辑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编辑部的日常事务, 提高工作效率, 以适应出版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的形式很多, 包括:①在职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这有助于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对于创新理论和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作为以传播高新技术和最新知识为己任的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 没有一定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准是无法胜任的。②经常性的短期培训制度:“创新”, 就要求学报编辑不断更新观念, 定期参加短期的进修或培训, 使学报编辑能够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观念, 为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③创造国外访问考察的机会:为什么国外有那么多SCI收录期刊, 其影响因子又那么高?为什么国内期刊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他们的办刊模式和先进经验有哪些?选派有培养前途的高校学报编辑到国外做访问编辑, 学习同行的先进模式和经验, 进一步开阔视野。

3.2 鼓励科学研究

笔者的科学研究以发表学术论文作为最终成果。这成果能否进入社会、被社会认可的把关者就是期刊编辑。如果这个编辑有一定的科研经验, 就能够在组稿、审稿和编辑修改中得心应手。也只有这样, 才能编辑出内容丰富、学术品位上乘、编排规范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期刊精品。对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来说, 这种科研能力和素质尤为重要。科研有助于高校学报编辑对于最新最前瞻性的学术理论的理解, 最终有利于对刊用稿件质量的甄别, 最终将确保的是学报的质量。所以, 鼓励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申报科研课题, 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科学研究, 这是使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纵深发展的佳径。

4 结论

编辑事业本身就是不断创新的事业。不创造就没有新意, 不创新何来发展?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缺乏创新就没有竞争力。中国的高校学报亟须创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 亟须构建起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实际操作经验, 既懂出版规律又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人才的培养模式。

摘要:创新是高校学报的生命。创新型、复合型高校学报编辑就是这一责任的承担者和践行者。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优秀高校编辑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编辑队伍自身来说, 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从管理者角度, 要能够营造创新氛围和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此外, 重视科研和继续教育也是培养高素质编辑人才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高校学报,编辑,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鲍卫敏.高校学报管理困境[J].现代情报, 2004, 24 (3) :156-158.

[2]林文玉.期刊科技编辑的合理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5, 16 (2) :245-247.

[3]高慧, 蔚莹.编辑在科技期刊创新性、前沿性选择中的行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3, 14 (6) :595-597.

[4]曹兵, 蒋伟, 佟建国, 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 (1) :157-160.

[5]刘翠玲, 边莉, 左文述.关于科技期刊编辑创新动力不足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 (4) :691-694.

[6]郑秀娟.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劳动及其体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 (5) :874-875.

新型复合人才 篇9

关键词:专业型,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企业的形式、规模、交易内容显得日趋复杂, 审计工作在维系经济发展秩序中的监督作用愈显重要, 社会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我国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重要阵地, 应及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针对其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存在的问题, 转变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创新型审计人才的供给上关注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数量、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为社会输送一专多能、具有创新能力的审计人才。

一、专业型审计人才和复合型审计人才

(一) 专业型审计人才

专业型审计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相对于复合型审计人才显得比较狭隘。

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 主要局限于审计和会计等财会专业知识, 审计业务的熟悉程度也建立在此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在能力素质方面, 受专业知识的单一性影响, 面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审计业务存在的差异性, 往往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会面临很多困惑, 业务处理上显得捉襟见肘。首先, 专业型审计人才缺乏宏观统筹和综合思考能力。受专业知识结构限制, 专业型审计人才的工作中心可能停留在账务层面, 对于处理一些不易察觉的具体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 缺少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经验长期培养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思考能力。其次, 缺乏审计精神自我培养的土壤。专业审计人员面临一些会计处理上的错误显得游刃有余, 顺境成长可能会滋养不思进取的情绪;在处理较为复杂的审计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考虑到自身客观条件, 可能会产生知难而退、轻言放弃的思想。第三, 个人思想素质与作风。考虑到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作风对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受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限制, 专业型审计人才较难处理审计工作中的种种困难阻力和障碍诱惑以及其他交流沟通中的人为因素, 不利于端正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 难以培养坚持原则、吃苦耐劳和严谨高效的思想素质与作风。

(二) 复合型审计人才

《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干部管理机制, 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使既熟悉审计业务, 又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的人员占整个审计人员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 强调了复合型审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要求, 具有一专多能的特点。

从知识层面看, 包括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首先, 复合型审计人才在熟悉审计业务的基础上, 应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等行业之间的具体行为标准和记账差异使得仅仅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应用相关软件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达到传统审计方法和技术难以取得的效果;掌握相关法律、准则、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政策等有利于在开展不同的审计业务时区别对待, 做到依法审计, 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熟悉经济管理知识能够有助于深刻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和任务, 在相关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漏洞;工程技术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 掌握以上多类相关知识应符合“一专多能”的要求, 复合型审计人员在审计知识以外的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应当具有较深的专业修养和经验积累, 在处理此类审计工作时具备一定优势并能解决一些困难。

从能力方面看, 包括审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应维持学习审计等相关知识的主动性和坚持性。应用能力要求将所学习的知识体现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用以解决实际问题。长期地、主动地学习审计等相关知识是正确开展审计工作的关键, 是维持和提高审计能力的途径。能力培养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学习和交流等方式予以解决, 并将日常学习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投入审计实践, 这是审计能力培养的长期过程。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有知识就合理应用是培养和提高复合型审计人才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创新是一种能力和精神, 是一个人素质的内在体现。创新型人才可以凭借其创新能力, 在其所在领域打开局面, 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创新型审计人才也是如此。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需要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品质, 可是后天的培养环境和方法对于开发人的潜能也是非常关键的。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注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

(一)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从知识结构来看, 类似于复合型审计人才, 创新型审计人才同样需要熟悉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知识。具有广博而深远的知识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开展创新审计工作和实践的必要条件。

(二)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

区别于复合型审计人才, 创新型审计人在的创新特点应主要体现在能力素质方面。

1.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型审计人才凸显的创新精神一方面来源于其知识结构所给予的能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可归结为永不言弃、敢于克服难题的拼搏精神。其实不论是自信心, 还是拼搏精神, 都是创新型审计人才追求出色完成工作、取得开创性成绩、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动力, 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性体现。

2.具有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技术都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 审计工作本身不再局限于监督一些会计处理上的错误, 更为重要的是在维系国家经济与安全、规范整顿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较为复杂、更为隐蔽的经济问题, 而创新型审计人才应体现其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要求能够, 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创新型审计人才应能够凭借其创新眼光和独特视角及时发现一般审计人才难以察觉的问题。

3.具有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超强的敏感性才能引起对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从事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思考,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质疑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和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敏感性和想象力有助于创新型审计人才创造性地运用其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综合全面、动态有效地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审计问题。

4.具有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

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规范性、保密性、准确性等都体现了其遵循科学规律和政策制度的要求。审计工作应建立在遵循科学和遵守政策的基础上, 但是当遵循科学规律的条件或是政策制度的实施主体发生变化的时候, 创新型审计人才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式, 发扬挑战常规, 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有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对审计人才的创新性要求本身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困难, 承担一定的风险, 挑战精神是创新型审计人才开展审计工作的动力, 坚持不懈是其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工作的品质保证。

三、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高校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高校作为培养审计人才的重要阵地, 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输出对高校培养模式提出了特定的质量要求, 主要应兼顾创新型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这里主要针对培养创新型审计人才的能力素质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关论述。

(一) 贯彻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思想。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以用为主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审计知识、学到审计知识、用到审计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取向, 在学习兴趣的方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感官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互动式教学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 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观察事物的敏感性也有所帮助;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对学以致用的要求在创新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突破常规的品质等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开设审计实验室、安排实务界专业人士兼职教学任务、沟通政府、企业和事务所实际审计工作教学渠道等有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超强的敏感性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素质。

(三) 完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自身从事对实现其个人价值的追求行为, 完善学生获得相应研究和社会实践成果、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激励机制, 有助于培养学生包含五个方面能力素质的创新能力。

(四) 制定合理的创新能力测评标准。

在课堂问答、社会实践、实验设计、课题研究、参与社团组织和文体活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挑战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合理分配时间, 凸显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苏珉.复合型审计人才相关问题探讨[J].审计月刊, 2006, (8) .

[2]赵珊.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审计月刊, 2006, (4) .

[3]李丽青.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 2009, (7) .

新型复合人才 篇10

可见, 当今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更具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特点。“外语+专业”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在未来将取代工具型人才成为外语人才的主体, 而能够创造性地处理对外经贸、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中重大问题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则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紧俏人才。因而, 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将是未来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

1 创新型城市迫切需要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的支撑

近年来, 在“河北一号”工程曹妃甸建设工程的带动下, 唐山市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7.18亿美元, 是“十五”时期的2.6倍;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93.89亿美元, 比“十五”末增长2.5倍。预计到2015年, 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年均增长15%,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而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则将增长13%。唐山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 未来五年内唐山市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 大力提高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加快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力争在资源开发和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移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

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必将拉动唐山市未来对大量创新型人才需求特别是各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据相关人士粗略预测, 未来5年内唐山市将有五大类外语人才供不应求:涉外公关人才、工业或高新技术类涉外人才、涉外经贸人才、涉外法律人才以及包括旅游、物流在内的各种管理类外语人才。其中尤以陶瓷、钢铁、石油、煤炭等唐山市主导优势产业或高新技术类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的需求最为巨大。这些人才存量的匮乏将直接干扰和阻碍唐山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整体进程和水平。然而不容乐观的是, 当前唐山市高校外语专业的发展似乎明显滞后, 一定程度上尚处于隔绝、封闭的传统教育模式下, 相当一部分外语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严酷现实, 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为此, 充分认识唐山经济特点和各高校的办学优势, 理性反思当今唐山市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是改革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扎实推进创新型外语实用人才本地化培养的关键所在。

2 唐山市高校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调查表明, 虽然全市3所本科大学和2所独立学院均开设有外语专业, 也相应设置了复合型外语课程,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唐山市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和问题暴露的也越来越明显, 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供需错位, 突出表现在:

1) 唐山特色的创新型复合外语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唐山高校在外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并未与时俱进, 固有的思维方式加上传统的惰性使外语专业设置与唐山市行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 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不够牢固;作为唐山主导产业的石化、煤炭、钢铁、物流等科技、管理类外语教学较少触及, 尚未形成唐山特色的“复合应用型”课程体系, 导致语言文学类外语毕业生有余而创新型复合人才不足。

2) 师资力量匮乏。我市高校外语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 擅长讲授外国语言文学, 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缺乏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 加之当今高校职称评定体系单一, 重学术科研轻教学实践, 缺乏鼓励教师钻研实用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使不少教师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 甚至有部分教师在外兼职或从事其他与教研无关但经济效益好的工作,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语师资力量的“隐性流失”。

3) 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总体而言, 目前唐山各高校仍较多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复合型课程的辐射面不宽;语言文化知识的涵盖范围较窄, 重英美国家轻其他欧洲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教学;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致使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窄、创新性差、独立思维能力欠缺的弊端。

4) 外语实习实训教学欠缺。目前唐山市外语类院系普遍存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语言实践训练的倾向。不但外语实践环节学时安排过少而且缺乏足够的外语社会实践基地, 学生到外资企业实习或从事外贸、会议、旅游、翻译等外事工作的机会较少, 学生的毕业实践活动几乎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 致使学生在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收获甚微, 创新型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3 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实践途径

3.1 创设模块课程, 彻底改革课程体系

各高校应根据唐山改革开放的实际需求, 着眼于唐山未来最急需的人才大力培养, 围绕企业和市场办学, 开展订单式教育, 特别要积极引进国内急需并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课本, 构建具有实用性、包容性、系统性的多元化模块课程体系。可采用语言课程模块 (语言理论和实践两大模块) 、文化修养课程模块 (外国文学、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学、哲学等) 、跨学科课程模块 (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实践课及工艺课程、应用技术、唐山主导产业的专业知识) 、实习实训课程模块共四大类模块课程, 分阶段教学, 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3.2 培养“双师型外语教师”, 快速提升师资水平

在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中, 宁夏外院王辉 (2004) 提出的“横向联合, 内培外引”的策略颇具指导意义。“横向联合”指外语学院 (系) 与其他专业学院 (系) 在师资建设上相互合作, 取长补短, 共享资源, 鼓励教师进行多学科交叉进修。而“内培外引”则指外语学院 (系) 将培养内部教师与引进外部教师结合起来。内部培养可采用进修或攻读学位等形式进行双向培养或单向培养。双向培养指既派语言类教师学习其他相关专业或课程, 又派相关专业教师学习语言类专业或课程。单项培养指仅单方面选择语言教师或专业教师学习相关专业或课程, 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师资来源单一的状况。外部引进指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 引聘校外其他专业教师、校外复合型人才以及非语言专业的复合型外籍专家或教师等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采用多种形式教授复合型课程。

3.3 融创新素质培养于教学过程, 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外语教师能否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是创新素质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在启发引导, 大力开展研究式、发现式和互动式教学, 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求, 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 着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术研究的能力, 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学、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4 建立实用性外语实践基地, 拓宽产学研结合的途径

产学研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高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途径。它鼓励学生通过实习 (训) 基地亲身体验, 在实践中锻炼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助于学生较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目前唐山市相当一批中外合资和外资企业以及一些出口加工或贸易企业都有对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 而且随着曹妃甸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将有大批外资企业进驻其中, 因此唐山高校应大力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沟通, 争取建立实习 (训) 基地, 为学生走向国际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各高校相关领导部门乃至省市各级政府需构建帮助校企合作的平台, 以保证产学合作途径的畅通。

4 结束语

在进入“十二五”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的关键时刻, 唐山市要顺利实现创新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除了依靠自身努力外, 更需扩大对外开放, 特别要依托本地培育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外语人才, 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从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为此, 唐山市各高校应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审视外语专业教育的现状, 吸取全国各高校的有益经验, 积极处理好目前外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努力创建具有唐山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外语教学模式, 自觉承担起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输送合格外语人才的任务, 为新唐山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动力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新仁, 许钧.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与内涵—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2003 (4) .

[2]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J].外语界, 2010 (1) .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4) .

新型复合人才 篇11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电力人才;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40-02

电网是我国调控电能资源的主要平台,电网运行状况决定着各个地区的供输电水平。近年来国内电网运行故障率持续上升,一些重大电力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阻碍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电网运行存在的种种问题,供电单位不仅要注重电网故障的检修处理,还需强化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更好地参与到电网检修与维护工作中。复合型人才是市场人力资源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力企业也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综合培养,更好地参与到电网工程改造活动中。

1 复合型人才要求

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变革自己的思维,成为一名“光明思维者”。从工作流程来看,供电是把发电厂原始电能经过处理后,按照用户使用要求传输至具体用电区,为电力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用电服务。整个过程必须要有专业人员参与操作,这就对供电单位职工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需尽早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机制。

2 电网运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力系统作业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中,现有供电作业模式依旧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安全问题一直是供电操作的最大隐患。供电作业中安全问题包括:

(1)传输问题。供电系统借助输配电装置对原始电能进行传送,整个过程要借助不同的电力装备,才能实现电能资源的高效率运转。发电厂与用电区之间有较长的距离,许多供电设备在传输调控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影响了供电操作的安全性。比如,输电线路是供电传输的主要平台,线路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而出现损坏,供电时则有可能发生漏电现象,这对周边人员及设施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处理不当则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2)操作问题。电力值班人员负责供电系统的操作运行,其个人专业技能不足则会影响到供电系统的安全性,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地区用电量的持续增加,供电单位安排人员从事供电作业中,未对相关人员执行岗位资格考察,导致人员操作时出现人为性失误,整个系统连接设备处于拒动作、误动作等状态。操作不当可破坏电网正常的输送流程,电信号传输错误而扰乱了电网运行机制,损坏了参与输电作业的设备。

3 电力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

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各地区必须建立优越的人才战略模式,加快电能资源供应传输体系的整改完善,这样才能保持行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安全问题是制约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区必须建立供电安全管理机制,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经营,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收益。从实际应用情况看,电力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

3.1 优化资源配置

电力系统作为社会电能调度的主要平台,在现代化建设历程中发挥了多方面意义,特别是对地区用电调度起到了关键作用。考虑到电力行业科技化改造进程,我国必须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使用复合型人才机制为主要目标,不断培养出适合电力岗位要求的专业职工,这样才能实现电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创造行业收益

注重电力人才复合型培养是必然的要求,这有助于实现电能资源的最优化配制,为电力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结合新时期电力行业规划的要求,需注重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岗位人才的培养,根据现有人才建立良好的分配制度,让每一位电力职工都能在电网改造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现代电力安全化生产的基本要求。

4 基于复合型人才思想下电力人才创新培养

鉴于上述对复合型人才概念的阐述,电力行业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需以实际经验为依据,按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需求为指导,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利用率。笔者认为,基于复合型人才思想下,电力人才创新培养需从思想、技能、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确保更多复合型人力资源被挖掘出来,积极参与到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

4.1 思想引导

职业思想对电力人才的职业行为有很大影响,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才能在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国人才职业化培养注重“讲传统、讲纪律、讲要求”三个方面,通过思想引导、实例点评、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为青年员工讲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电力企业的优良作风、青年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增强了青年员工“弘扬正气、传承诚信、提升素质”的意识。

4.2 文化培训

职业素质教育专题讲座是全面深化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一项重要载体活动,这也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供电公司还将组织开展师徒合同履行情况成果展示、青年员工主题荐书读书活动、青年员工入职体会交流等载体活动。通过提升新员工“职业素质、岗位技能、文化底蕴”三个方面,引导青年员工“追梦”前行、“逐梦”奋进,通过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彰显“国网情怀”,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4.3 教育改革

首先,在职人员、下岗职工并没有意识到职业培训的现实意义,认为没有必要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其次,员工认为努力学好理论知识即可,无需其他技能培训方面的帮助;最后,“个人主义、自我主义”思想制约了职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时至今日,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肯定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电力企业要注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拟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应用于人力资源培训。

4.4 竞赛选拔

注重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职工技能大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强化专业技能人才锻炼,让职工展绝技亮绝活,评选岗位标兵,选拔技能骨干,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对具有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生产员工,鼓励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使其向“双师型”人才发展,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资格准入,推行持双证(岗位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证)。同时,对取得规定的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的员工,实行一次性奖励和报销相关费用。

4.5 优化管理

首先强化管理体系,目前已形成该公司本部—部门(车间)—班组三级培训网络,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群及较规范的培训运营流程,并已发挥相应效力。其次,该公司已选拔培养一支涵盖核心专业、业务能力强的内训师队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技能人员专业课程体系,开展骨干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全员岗位胜任能力培训及竞赛和调考。

5 电力企业需坚持职业教育改革

“专业”是决定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成败的关键,只有按照专业要求拟定职业教育方案,才能培养出专业化人才,并且在对应职业岗位上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发达国家编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并没有直接针对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提出教育方案,而是从专业教育理论角度分析整个模式的构架,进而对职业教育做出细致性的专业分析。很多外国电力公司倡导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从思想、机制、模式等方面综合评判,用最专业的角度探讨了劳动者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开辟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新局面。除了专业化教育外,电力企业还要坚持职业资格认证道路,对于职业教育坚持走“资格证书”验证的方式,由国内专业教育机构对受教育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必须要达到一定层次水平才能获得职业证书,确保每一位电力人才符合企业岗位工作的

要求。

6 结语

当前,我国电网运行还面临着诸多的安全问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普遍落后,加快电网设施改造是保障电力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易发生传输、控制等方面的作业问题,对设备及人员造成了重大危害。电力企业不仅要建立系统故障检修方案,更应该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使操作人员掌握先进的电力职业技能,以更好地控制各项供输电设备。基于复合型人才思想下电力人才创新培养是不可缺少的,这将成为电力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铁胜.对复合型人才之思[J].施工企业管理,2009,(3).

[2] 雷芳,虢利钢.浅谈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3] 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0,(7).

新型复合人才 篇12

一、国际化、复合型和创新型是西方大学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

1. 注重通识教育。

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追求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强调通识性基础知识和专业性理论基础并重, 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创新等方面综合品质的培养,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例如, 美国印弟安那大学凯利商学院制订的金融学本科教学计划侧重于对本科生各方面知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通识性基础知识的兴趣, 使得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自然、人文、艺术等各门类科学的突出贡献, 理解国际、国内、政治、社会、经济的环境对公司运作的影响。

2. 注重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国外著名大学注重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如日本一桥大学和九州大学以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为战略目标, 英国大学教育则奉行全球化的人才观念,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罗德经济管理学院强调与国际市场实践结合的方式等。

3.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国外著名大学注重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学生需要熟悉专业外的知识与技术, 强调本人知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其对社会的贡献有机结合。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对包括金融学在内各个专业的共同培养目标是:“通过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般要求和管理学院的课程相结合, 使本科生学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的独特结合, 并能够胜任当今技术密集的商界中的顶尖工作。”

4.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本科金融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西方许多顶级名校在培养本科金融人才方面, 往往根据社会需求的内容和特点来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 并把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作为教育工作的实际考核标准。许多高校注重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如英国牛津大学设置了金融就业关系、中央管制与转型经济、社会科学统计方法等课程;威尔士波戈尔大学商学院的银行与金融学专业设置了银行发展战略与业绩、模拟金融数据、投资与私人银行业等课程。

二、发达国家金融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特点

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大多数西方国家大学 (尤其要英美国家在大学) 的教学计划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 它们认为学生不仅应该谙熟和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而且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美国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通识教育课程、公共核心课程、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选修课程所构成。这些学校注重新生通识类知识的积累, 在大一至大二的课程中, 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根据兴趣跨学科选修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课程, 此类课程学分所占比重高达20%~30%。以麻省理工学院此类一流大学金融专业的本科课程为例, 金融专业学生需首先修完微积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核心课程, 才继续学习公共核心课程和金融学专业课程。与广泛的选修课程相比, 其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则显得少而精, 其比例一般不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但是, 其选修课程也并非随意设置, 有大量关注金融学研究前沿、反映金融市场变化、贴近金融类岗位需求特征、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的选修课程可供学生选择, 有利于金融专业学生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创新思维、适应市场节奏。

2. 更注重微观领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国内本科金融学教育不同, 国外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微观金融为主, 如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工具等, 而诸如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课程并不占主流, 而且学生从大三才开始进行系统的专业领域学习。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为例, 为了加强金融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专门开设了金融管理案例课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改系统的专业课程设置, 开设了诸如金融市场实践、东亚商务等金融实验课程;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为了培养投资领域的实务类人才, 专门开设了风险资本、证券投资基金、资本运作等课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特色专业课程包括日本金融系统、证券市场交易、固定收入模型与方法、投资心理学、风险评估与管理等;耶鲁大学则设有竞争策略、计划评估、税收和商业策略、私募证券投资、金融状态分析等课程。

3. 重视经济金融方法论的研究。

国外高校认为金融学更偏重于应用学科, 因此更注重经济金融方法论方面的课程, 也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以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例如, 密歇根大学设置了金融实证方法课程, 用实证模型发现和解决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在目前流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趋势下, 对于经济金融方法论的掌握和研究尤为重要, 我们不能就模型论模型, 神话和放大模型的作用, 而应该更多了解经济金融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从根本上理解现实情况对模型修正的意义和作用, 以使模型达到对经济金融现象更好的解释效果。

4. 课程设置根据社会需求灵活调整。

20世纪80年代初期, 由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开始在高校课程设置上放开权限, 这些国家的高校对于金融学专业课程的设置非常灵活, 能够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迅速地进行教学课程改革。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仅根据学科的教育目标设置一系列必修课程, 对学生毕业所要修满的最低学分做统一规定, 在这些规定的制度框架之外,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本校的课程体系, 并可以随时灵活调整。

5. 专业知识点的深度层次化。

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一般会比较全面地覆盖金融学理论知识点, 有利于学生积累完整的金融学知识结构, 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 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对不同专业知识点的深入程度是不同的。有些新开设的金融学前沿理论课, 其理论深度甚至比一些主干课程还要深;而有些课程则以拓宽学生视野为主要目的, 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这些课程所涉知识点的深度每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 体现出层次化、灵活性的特征。

三、启示

综上所述, 国外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的金融人才, 其模式和方法值得国内高等院校学习和借鉴。根据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对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 树立全新的金融人才培养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主导的社会中, 高端金融人才必定是“国际化、复合型和创新型”金融人才, 即在高层次的基础上具有广阔而开放的全球视野、积极学习和快速的适应能力、充分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充分调动资源和把握机会的能力、较强的国际沟通与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的金融专业人才。

2. 优化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从强调微观金融、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等出发, 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适应金融发展国际化的需要;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使用。按照整体优化、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注重金融学与数学、外语、信息技术、法学的结合。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强调三个重点:专业方向课设置应充分体现该专业方向人才需求的国际化特色;强化学生的专业分析、专业实践和动手能力, 体现应用型特色;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特色。

3. 改革完善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适应金融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趋向, 满足金融业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需求, 必须在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 通过逐步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 建立较为全面的金融人才实践训练模式和体系。在操作层面上, 实践教学体系可以通过实训课程、科研活动、国际交换、调研实习等方式来构建和完善。

4. 建设适应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我系兼职任教, 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突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学者;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 积极鼓励中青年学者出国交流;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管、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建设一支满足专业特色建设需要的高质量兼职教师队伍, 优化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 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金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而目前我国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仍相当匮乏, 形成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高等学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方面责无旁贷。本文通过研究发现, 金融业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 通过对国外金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的借鉴, 提出了适应我国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金融人才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

参考文献

[1]王广谦.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家庭树》教学设计下一篇:健康认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