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矛盾

2024-06-24

大学宿舍矛盾(精选10篇)

大学宿舍矛盾 篇1

宿舍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场合。因长期生活在一起, 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存在差异的同学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

一、影响大学生宿舍关系和谐的主要原因

(一) 大学生宿舍成员的个体差异

初进大学校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地域差别很大, 这就导致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二)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大学生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阶段, 感情色彩强烈是人际沟通的一个重要特征。情感障碍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是很常见的, 通常表现为孤僻、猜疑、嫉妒、自卑与自负等各方面。大学生为同龄人, 其所处的学习环境、追求的目标等各个方面很相似, 从而容易在学习、社团活动等名利的竞争中产生嫉妒心理, 从而可能产生敌对的言语和行为, 以致出现人际交往和交流问题。

(三) 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理解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容易将自己的标准加到舍友身上, 对舍友的期望很高, 希望舍友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和习惯与之相处, 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比如作息时间不统一或者生活习惯不一致, 刚开始会选择忍耐, 但忍耐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进而使得矛盾爆发。又因舍友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使得小矛盾不但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反而越演越烈, 造成矛盾的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宿舍矛盾难以调和。

(四) 僵硬的宿舍安排机制

邓小平曾经说过“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 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安排大学生宿舍时往往按照大学生报到的顺序依次安排宿舍,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地域差异和性格特点等, 处于僵硬机制, 很少会再进行调整, 这就为日后大学生宿舍矛盾的产生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二、妥善解决大学生宿舍矛盾的策略

(一) 正确面对宿舍成员的矛盾和分歧

进入大学, 学生宿舍的成员都是随机安排的, 之前并没有任何交集。因为地域不同、家庭环境不同, 导致舍友之间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 生活中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在面临矛盾和分歧时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 教育学生在和舍友的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以下三点:1. 注重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2. 经常和舍友进行沟通交流, 遇事大家敞开心扉, 把事情说开, 避免矛盾恶化。3.学会换位思考, 遇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

学生宿舍关系不协调, 学生在校遇到困难受挫, 往往会告知家长, 希望通过家长与辅导员进行协调解决问题。因此, 宿舍就不仅仅只关系到几个同学, 还涉及到几名家长、几个家庭。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 后群体, 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 在宿舍出现矛盾时, 父母往往只会听到自己孩子的片面之词, 但出于保护自己孩子的心理, 家长会参与其中, 对学校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 导致宿舍矛盾不仅得不到缓和, 反而越演越烈。作为学生工作者, 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使家长了解到宿舍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激化, 让家长在熟知自己孩子优点的同时, 看到孩子的缺点, 本着让孩子改正缺点以求更好成长的原则, 和家长达成一致, 最大限度的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 引导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 拓展交际圈,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步入大学校园, 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会使学生扩大交际圈, 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会团结合作, 换位思考等等, 会让学生得到很大的锻炼。作为学生工作者, 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 还应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 我们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多参加学生组织或者学校举办的集体活动, 使学生在搞好学习之余, 也能学会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使其自身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 建立健全合乎人性的宿舍安排机制

宿舍紧缺的状态在短时间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高校可以在仅有的宿舍资源的基础上, 优化宿舍安排机制, 不能搞“一锤子买卖”、“一刀切”。作为高校辅导员, 需要在一段时间后, 根据学生的地域特点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生活习惯、行为特点进行优化调整宿舍安排。在宿舍安排的过程中, 应该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每学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搭配。避免或者尽量减少宿舍矛盾的出现。作为高校, 应该适当调整宿舍安排的机制以及放宽学生调换宿舍的政策, 使大学生能在自由轻松的宿舍环境中享受大学时光。

综述, 和谐宿舍是大学生宿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 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 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 这就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难免遇到摩擦,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危机。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 被大学生视为良师益友, 更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宿舍矛盾, 宿舍同学友好相处, 从而稳定班级。

参考文献

[1]罗集丰.辅导员处理高职学生宿舍矛盾的方法探究[D].揭阳: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张砚清.高校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成因及解决策略[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13.

[3]余西亚, 朱海燕.高校大学生宿舍矛盾原因及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4.

[4]王涛, 王传刚.高校学生宿舍矛盾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山东:山东政法学院, 2014.

大学宿舍矛盾 篇2

大学学生宿舍一般分男女两部分,依据配置标准,分为学生公寓和普通宿舍。

学生公寓:一般4-5人一间,有单独的卫生间,洗浴间,房间内为组合式床铺,上层用来睡觉,下层安有衣柜,书架和学习桌。

普通宿舍:一般6-8人一间,卫生间和洗浴室一般一个楼层一个,床铺为铁架,上下两层都可以住,普通的桌子,和一个小衣柜。

<<<返回目录

大学宿舍分配机制

一、网上预选宿舍

网上预选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开辟的一种新型宿舍挑选机制,毕竟每年报名的人数很多,学校对于新生宿舍都是采取随机分配的机制,而网上预选宿舍就可以让我们指定选择一所宿舍进行就住,这在大学录取通知书上都会明确标明网址与操作手续,这就需要同学们好好研读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避免错过关键信息,争取在指定时间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宿舍!

二、随机分配

随机分配机制也是一个无奈的抉择,毕竟每年新生那么多,要是让新生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宿舍,那么必然会出现各种事端,宿舍冲突,部分宿舍无人问津等等问题都会出现,而大学宿舍的安排也就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进行发放宿舍,有些是采取学号,也有些是使用我们的姓名首字母进行分散分配,总而言之,随机分配是最不稳定的,有好宿舍,必然会有坏宿舍,这就看同学们的运气了!

三、先到先得

先到先得这种机制也是大学分配宿舍相对公平的,不过对于家远的同学来说肯定不是很舒服,而先到的同学就可以跟老师要求住宿位置,只要有空位,一般大学老师都会帮你进行安排,而晚来的就没的选择了,毕竟剩余的宿舍床位也是需要进行填充,除非运气好,不然可以分配的宿舍大部分都是高楼层等位置不太好的宿舍。先到达学校优势很多,不管是选宿舍、选床位,还可以提前了解大学的布置情况等好处!

<<<返回目录

大学住宿舍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借用东西先和舍友打个招呼,只有征求别人的同意之后才能使用

第二、使用卫生间时间太长

第三、看视频开公放,如果你想要看电视剧、听音乐要在手机或者电脑上插上耳机后再使用

第四、不要随便添置大型物品,宿舍面积就那么大哪怕多放一个箱子,一个椅子都会占据部分空间。如果说你随便添置大型的物品,意味着你拥有的空间变多了,其他人能使用的地方减少了

第五、做到勤洗澡,换衣服,保持你所在的床铺区域是干净的

第六、有需要的东西,自己去买。偶尔一两次向别人借东西大家还能理解,如果总是这样贪便宜频繁借别人的东西用会让人很反感

仅宽容和理解解决不了宿舍矛盾 篇3

很多人非常喜欢谢耳朵,觉得他很有个性。但是扪心自问,当回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室友,你还会觉得他可爱吗?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少人也许会像谢耳朵前任室友一样,在墙壁上留下“谢耳朵去死”的涂鸦,毅然搬离这个牢笼。

生活不是电视剧,有时候生活往往比剧情要残酷得多。近几年来,同室操戈的新闻不断挑战人们的神经。2013年4月份,因生活琐事矛盾积累,一名研究生惨遭室友投毒,抢救无效死亡。一位学生因未及时给室友开门,竟被室友挥刀刺中胸口。一时间,在众人唏嘘感叹之时,这样的悲剧更是引发了广大网友“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无奈吐槽,宿舍关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何琐事竟压垮室友

相信很多人对宿舍有过很多美好的幻想。男生和舍友们一起打球,玩游戏,肝胆相照;女生和舍友们一起逛街,游玩,分享秘密。毕业多年以后,你们拖家带口相聚一堂,说当年,话今朝。而现实是什么呢?没有交流和磨合,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被分配到一间宿舍,他们身上背负着学业和成长的压力,在陌生的环境中塑造自己未成形的人格,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和同龄人相处的压力,所以宿舍往往是压力积累和爆发的地方。在心理学上,压力的来源一共有三种。一是突发事件,比如地震、火山和恐怖袭击等;二是个人压力源,比如失恋,父母去世等;三是日常生活压力源,比如噪音,迟到,拖延等。宿舍生活是日常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比如有的人开着灯睡得晚,有的人在宿舍里煲电话粥,有的人听音乐的时候不戴耳机,有的人不那么讲究卫生,有的人随便乱拿乱动其他同学的东西,有的人会随便带陌生人回宿舍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这些都是无形又强悍的压力。

为什么压垮室友的都是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呢?

人应对压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问题取向应对,面对问题产生时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自己因为学习成绩差感到压力时,会寻找学习和考试的合适方法去提升;(2)情绪取向应对,采取的方法很多都是疏解自己情绪,比如和他人倾诉,唱歌或者运动等;(3)逃避应对,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否认问题的存在,压抑自己的情绪等。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会同时采取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只是根据情况不同有差异。在自己可以控制的情况下,比如是学习英语、锻炼身体、拒绝和接受某个朋友等,人们会更多采用问题应对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真执行即可;但是在自己控制力比较少的情境中,比如分在哪个宿舍,换宿舍,学校硬性的要求和父母对自己工作和婚姻的干涉等,会更多采用情绪应对的方式,有的时候甚至会采取逃避问题存在的方法,放任自己被环境改变。逃避问题是最为消极的应对方式,经常逃避的人会给人不受外界影响的干扰的感觉,但是长期逃避会打击人的自信,自尊等,严重的还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丧失对周围环境的掌控力,产生抑郁等情绪问题。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宿舍这个环境。基本上,一个人是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室友的,并且调换宿舍并非是简单的事情,这样的限制自然会给学生带来压力。除非与舍友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同学会选择调宿舍或者从宿舍里搬出来,但是更多的人在面对宿舍重重矛盾的时候,选择了忍耐或者情绪上的爆发和发泄,最终也许哪件小事就会成为悲剧的导火索,让世人大跌眼镜。也就是说,在面对很多生活琐事的时候,学生除了宽容、忍耐和调整自己的个性外,很少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对于还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处于发展之中,并不成熟。情绪化,对社交矛盾和孤立的恐惧,因寻求自我而产生的自我中心等都是这个年龄学生的典型特征,这样的心智水平决定了其处理问题的意气用事。

这样看来,宿舍矛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如何正确解决也是充满挑战的。

我们的“气泡”

除了学生发展阶段的特点,环境也是影响宿舍关系的重要方面。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叔本华关于豪猪的故事。豪猪为了取暖而挤作一团,但是身上的刺又将彼此伤害。这就像人类之间的关系,人们有互相亲近的需要,但是又会因为靠近而互相伤害。所以人和人之间相处需要合适的距离,这个距离既有心理上的距离,也有物理上的距离。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存在个人空间,它就像环绕在每个人身体周围的气泡,当我们的气泡被其他人侵犯的时候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比如在拥挤的电梯和地铁上,人们常常会感觉心情烦躁,攻击性增强等。当今的大学生宿舍很多都存在着拥挤的问题,一个不大的宿舍有时候能住到6~8个人,这无疑会对个人空间造成侵害。

不同的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男生需要的个人空间要大于女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男生宿舍中的冲突和矛盾高于女生宿舍的行为;焦虑的个体比非焦虑的个体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一个拥挤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负面的。贝克曼(Bickman)等人按照拥挤程度将学生宿舍划分成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三种,观察宿舍的利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宿舍密度越高,利他行为越少。并且拥挤的环境还会引发社会回避行为和攻击行为,对宿舍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威胁。

个人空间就像一个人的小房子,在这里能找到安全感,能调节和外界接触的程度,能有空间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如果失去个人空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不适感。由于宿舍密度过大的问题,经常造成舍友互相侵犯个人空间,也会加剧矛盾的产生。

不能一味强调宽容和理解

宿舍关系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当然宿舍矛盾引发的犯罪行为毕竟还是少数。但是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生活质量和满意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何来做呢?首先学校应该改革宿舍分配制度,以往那种随机分配宿舍的方法应该更加人性化一些,比如在学生入学之前询问学生的意见,或者在分配宿舍后及时通知学生,让舍友能提前联系和交流。除此之外,应该建立更加灵活的宿舍调换制度,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和权力,避免悲剧的发生。其次也要提高宿舍的居住水平,避免拥挤等其他问题的出现,并及时解决学生在住宿中出现的问题。

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应对压力和矛盾的能力,更多地引导其采取问题应对取向,而非简单的情绪发泄和逃避。交流和沟通的技巧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在面对舍友的不良行为时仅仅是忍耐,从来没有想过进行良好的沟通,把问题说出来,这样反而埋下了隐患。比如当同学上床时间过晚影响了自己休息时,应该不带情绪的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说明情况,相信大多数的人是会接纳和理解的。

悲剧发生后,很多人认为宿舍矛盾主要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太强,不懂包容和理解。大学生正处于寻求社会身份,追求社会认同的转换时期,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和压力。出现了问题,他们应该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有时候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一味地强调宽容和理解并非解决的良方,应该从以上的各个方面去探索,去提升。

责任编辑:张蕾磊

大学宿舍矛盾 篇4

1 案例概况

小曾,女,某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与同班小林同住一个宿舍。小曾虽然来自城市,但家里比较贫困,是当地的低保户。父亲属于截肢残疾人,已丧失劳动能力多年,家里靠母亲一个人做手工维持生计。进入大学后,小曾立志刻苦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回报父母。大一期间,小曾全面发展,不但学习成绩好,课外活动也非常积极,宿舍里同学关系也非常融洽。

可惜,好景不长,在大一即将近结束时,宿舍矛盾出现了。临近期末,小林经常邀请隔壁宿舍的小朱过来一起玩耍,有时到深夜不休,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和休息。起初,小曾出于保持同学关系融洽的考虑,不敢当面提出意见,偶尔在背后抱怨。随着期末考试的逼近,小曾加紧了复习的进度,有时回到宿舍也不放松,而小林和小朱在宿舍的闲谈和玩耍使她没办法安心学习,特别是当她想到自己家里经济困难、要好好复习争取拿奖学金时更是焦急和恼怒。终于有一次,没等小朱踏入宿舍,小曾起身对小朱大声呵斥:“你不要再来打扰我们宿舍了!”为此,小曾和小林的宿舍矛盾公开激化:小林认为小曾不近人情、不尊重别人的朋友;小曾抱怨小林自私、不考虑他人感受。自此以后,小曾陷入宿舍矛盾中。

大二第一学期开学后,小曾得知自己期末考试成绩在班里排第十,情绪非常低落,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国庆前,小曾出现抑郁症状:每天都不想回宿舍,不想跟同学交流;上课没精打采,经常因为一道程序调试不好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是担心学计算机专业没什么用,怕以后找不到工作,感觉生活一下子失去目标;有自闭倾向,每次面对心理咨询师,不愿意开口,最后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觉得活着没意思,想自杀,但又没有足够勇气”。一时间,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束手无策,非常焦急。

2 心理分析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曾突发心理危机并有轻生念头的直接应激源是与小林发生争吵后,宿舍人际关系出现裂缝;而深层次的诱发因素则是其家庭环境、性格和所处年龄阶段以及她对学业与就业关系的认识。

2.1 人际关系

我国大量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不良或恶化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刚踏入大学的小曾来说,她性格开朗、外向、好强,为人也积极乐观,而且担任舍长,在维持宿舍同学关系和谐方面很有信心;但与室友小林发生争吵,强烈打击了她的信心,使小曾有人际关系危机感,开始也怀疑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慢慢走向自闭;同时,人际关系的障碍影响了小曾的学习,导致其期末考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大学学习的意义。

2.2 家庭环境

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教育与期望、个人的成长经历与肩负责任等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曾在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环境中长大,父母从小教育她性格上要坚强乐观和积极上进、生活上要省吃俭用、学习上要认真刻苦,父母对小曾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她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对于小曾来说,她深知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压力,而自己作为独生女,是家里唯一的支柱和希望,她肩负赡养父母和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这些家庭环境因素导致小曾对学业成绩看得很重,希望通过获取奖学金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所以,成绩一旦不理想,小曾便觉得奖学金无望,因希望落空带来厌倦情绪,并怀疑自己的能力。

2.3 所处年龄阶段和个人性格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青年晚期到成年早期。这一时期是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但还没有真正成熟的时期,小曾出现心理危机也是心理没有真正成熟的表现,自我意识存在矛盾冲突。一方面,性格外向、坚强、乐观,自信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活、应付各种困难和挑战,好强的性格驱使她有较强的欲望去控制和影响他人;另一方面,其自我认识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自我评价存在片面性,因为小小的人际障碍和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些因素导致小曾无法自我控制情绪和合理宣泄压力,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了信心。

2.4 对学业、专业、就业三者关系的认识

学业、专业和就业是大学生平时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小曾眼里,学习成绩是评价一个大学生的主要指标,而且直接影响就业;同时,小曾对专业看的很重,觉得专业与就业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一旦成绩不理想,小曾便开始否定自我,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途。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小曾在人际关系、学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是不良情绪的集中表现,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但压力过大会影响身体健康,造成心理危机。小曾就是在诸多压力下,爆发心理危机,产生了轻生念头。

3 干预措施与效果

3.1 广泛调研,全面掌握情况

首先,听取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工作汇报,了解小曾的心理健康状况、咨询历史以及近期咨询的表现,从而断定她目前有自闭倾向和轻生念头。其次,向小曾室友、好朋友以及班干部了解情况,并召开座谈会,挖掘小曾心理危机产生的根源,得知事件的直接诱因是宿舍矛盾、简接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是个人成长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接着,与小曾家长沟通,进一步了解其个性、成长环境、近期与家人通话情况等,印证小曾心理危机出现的家庭因素。最后,与小曾所在社团负责人取得联系,得知小曾在大一期间表现优秀,做事认真负责、待人热情,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特长。

3.2 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谈话方案

首先,考虑以什么理由找小曾谈话,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我决定以邀请小曾帮学院设计宣传栏标题的契机与她交谈。其次,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精心设计谈话方案,对谈话的时间、场地、方式、参与人员、内容等做了周密部署:谈话时间定在小曾不用上晚课的一个傍晚,地点在学生工作办公室,这个时间办公室其他老师已经下班,可以排除谈话中途其他学生的干扰;谈话方式力争做到“顺藤摸瓜”,一边设计宣传栏标题一边谈心,避免老师与学生面对面谈话的说教形式,也能使小曾放松警惕、敞开心扉;谈话参与人员除了笔者和小曾外,还邀请了平时与小曾比较要好的同社团朋友小赖,三个人一起交谈可以营造平等的氛围,避免陷入两人谈话过程中无话可说的僵局;谈话内容以大学的意义、专业与就业的关系、人际关系处理、压力的调适等为核心主题,谈话内容在实施前与小赖做了充分的交流,以达到理想的谈话效果。

3.3 矫正认知,潜移默化地施展思想教育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3)贝克认知疗法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4)从上述心理分析可知,小曾的心理危机主要是由于她对大学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当认知造成的。因此,谈话的主要目标是要从根源上矫正小曾的不当认知。

首先,肯定小曾的优点和能力,高度赞赏她在美工方面的天赋,这增强了她的自信。其次,以小曾课余为学院设计宣传栏标题为切入点,阐明读大学的意义:读大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你学了多少专业知识和成绩的好坏,而在于当你大学毕业若干年后、忘记所有书本知识后大脑里所留下来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培养高尚情操和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是读大学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提醒小曾:读大学,成绩并不代表大学生的所有,综合素质高低才是评价大学生的好坏的根本标准,即使想获得奖学金也不能完全依靠成绩。接着,用身边的例子,告诉小曾:专业与就业的关系并非她想象的那么密切,虽然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就业方向是非常广泛的,前途也是光明的。进而,探讨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带来思维的碰撞和相互的进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要学会承认差异、悦纳他人、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习和生活提供根本保障。

3.4 注重后期跟踪,运用多种措施彻底化解心理危机

考虑到心理干预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谈话后的跟踪工作必须到位。首先,建立跟踪小组,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以班级心理委员、室友、班干部等为核心骨干,细心观察小曾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耐心引导她参与集体活动、敢于倾诉。其次,定期与小曾家长联系,汇报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小曾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同时,平时利用面谈、电话、QQ、短信、E-mail、书信等多种方式与小曾沟通,给予其关心和鼓励,不断消除其思想上的消极情绪和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其心理问题;并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生命教育,使小曾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超越生命。另外,还通过宿舍调换给小曾营造全新的生活环境,并为她争取了国家助学金名额,使其得到极大鼓励,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

两个月后,小曾课堂表现日趋好转,学业进步很大,同时也不断活跃在校园第二课堂中,整个人如获新生。她在微博中写道:在过去的日子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和压力宣泄不畅让我走了很多弯路;经历了这些事情,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和处理人际关系,恢复了从前乐观自信的自己,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我会选择坚强地活着;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走出心理阴影的老师和同学!可见,小曾的心理危机被成功干预。

4 案例启示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情绪体验丰富但波动较大,交往欲望强烈而心理闭锁,容易因人际交往的障碍而引发心理危机。

高校辅导员作为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被大学生视为良友益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最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学生也愿意与辅导员接触,愿意接受辅导员的建议。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具有一定优势,应该扮演好“事件发现者”和“处理过程参与者”的角色,把握合适的时机,找准切入点,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突发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一方面,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一线,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应急处理预案,做到早发现、早请示、早处理。另一方面,辅导员要不断健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充分掌握心理危机判断和干预的系统方法,用责任心、细心、耐心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辅导员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要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避免单一的说教和空洞的理论,用良好的工作艺术深入学生、调查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参考文献

[1]徐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逻辑与盲点[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1-105.

[2]沈文青,刘启辉.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82-84.

[3]赵晓杰.认知疗法矫正青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报道[J].中国现代医生,2007(19):7-8.

大学宿舍矛盾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矛盾;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1-0005-04

一、问题的提出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世界上的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冲突、困惑,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理基本成熟、心理由不成熟趋于成熟时期,在这一人生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刚刚开始走向独立、涉世未深,面对种种矛盾和疑惑,有时并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实践交往,甚者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大学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矛盾,而且要帮助大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矛盾及其解析

笔者近几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中,以大学生群体的矛盾与困惑为主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并撰写实践报告,收到该主题的实践报告一千多份。在对有效报告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矛盾具有范围广、领域多、宏观与微观并存等特点,通过梳理发现以下矛盾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大学生都喜欢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落差。在这里探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对现在的学校极不满意。每年高考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很多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跟自己理想的大学擦肩而过,从而对现在的学校多有抱怨,甚至自暴自弃;二是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相差甚远。这种情况又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设想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大学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大学教室窗明几净、古朴典雅,大学老师博学睿智、风趣幽默,大学男生慷慨激昂、指点江山,大学女生长发及腰、秀外慧中。而来到大学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大相径庭,原来大学教学楼可以很破,大学老师可以不苟言笑,大学男生可以很小家子气,大学女生可以是女汉子。真实的大学生活跟自己原来构想的完全不一样,难免会有失落感和压抑感。其二是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自主能力和自制能力差,大学适应期比较长。我国的高中基本都是封闭式教学,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高考成为学校教育和决定学生命运的指挥棒,大学在梦寐以求的情况下,往往成为高中生向往的“天堂”。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后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对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管束的自由生活无所适从,心理充满空虚和无助,进而怀念高中生活,认为高中比大学要充实得多。

矛盾解析: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现实是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一方面,理想与现实是密切联系的。理想源于现实,以现实为基础,是已经实现了的现实,离开了现实,理想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想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为现实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对大学生来讲,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这并不能成为自己不思进取的理由,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能用现实否定理想,可以再次实现理想。只是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做好披荆斩棘的准备,做好忍受孤独寂寞的准备,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二)宿舍矛盾

宿舍是一个小集体,良好的宿舍氛围可以使每个成员身心愉快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宿舍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引发矛盾的场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生活习惯的年轻人共同生活在一处不大的空间中,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马加爵宿舍杀人案、复旦宿舍投毒案等都是宿舍矛盾引发的极端案例。大学毕业时一句“感谢舍友不杀之恩”,不仅是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对发生在大学宿舍内血腥事件的戏谑之言,更是对大学宿舍内存在的各种矛盾的一种变相发泄。当然,“感谢”并不是一种积极处理宿舍矛盾的态度,大学生应认识到宿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不应该回避矛盾,而是正视矛盾,主动解决矛盾。

大学生宿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琐事引发的小摩擦。比如,有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不注重个人卫生,而且会影响到宿舍的整体环境;有些同学比较懒惰,自己不去打水,经常使用其他同学的开水,还时常让其他人帮其买饭、买菜等,时间一长,让人心生厌烦;有些同学经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长时间打电话或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等;二是性格差异造成的不合。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人喜静,有人喜动,有人大大咧咧,有人心思细腻,有人直言不讳,有人藏事于心。同宿舍不同性格的同学之间很容易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产生分歧,若不及时交流沟通,矛盾就会积累起来,那么一件小事就可能成为导火索,引发更大的冲突;三是对学习好或能力强同学的嫉妒。有些大学生的妒忌心比较强,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不是想靠自己的努力争取赶上,而是通过一些不恰当的手段对其进行打击,或者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进行分化、孤立;四是利益冲突。在涉及评优、评先、评选奖学金、入党、保研等涉及个人利益时,同宿舍的同学之间可能心理失衡,暗暗较劲,激发矛盾。

矛盾解析: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宿舍矛盾,首先应看到宿舍矛盾具有普遍性。遭遇宿舍矛盾不必苦恼,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此类矛盾,而在于对待此矛盾的态度是否正确。其次,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具有斗争性又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产生矛盾的各方不能只看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应该善于用欣赏的眼光捕捉对方的优点,学人所长补己所短。每个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应保持宽容之心,有容人雅量。同时,应摒弃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他人的感受。再次,每个同学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作息习惯。加强与室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果都能够做到真诚地对待彼此,一些摩擦和矛盾都可以及时化解。同时,在涉及大学生个人利益问题时,学校、院系和班级应确立竞争规则和评判原则,保障公开、公平、公正。最后,营造和谐的宿舍氛围。和谐不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而是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家境贫寒的同学不必自卑,可以靠自己的奋斗展现自己出彩的一面,家境富裕的同学也不必有意无意显示自己的优越性,在其他方面可能还欠缺很多;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带动舍友们一起努力,社交能力强的同学也可以为大家多创造一些增长见识的机会。另外,同宿舍同学可以经常在周末组织集体活动,开展宿舍文化创建活动,营造团结向上、和谐温馨的宿舍环境和生活氛围。

(三)学习与兼职和参加社团活动的矛盾

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都有过参加社团和兼职的经历,其中的是非得失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共同点是很多学生纠结于这些活动与学习的冲突。

首先,有些大学生或出于兴趣或出于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或出于扩大人脉的原因加入一个甚至几个社团,本身又想在社团中干出一番成绩,结果频繁的社团活动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甚至占用了正常的上课时间,以此导致很多课程学习起来倍感吃力,想要中途退出又觉得这样半途而废十分可惜,从而左右为难。

其次,很多大学生选择兼职一方面是想靠自己挣点学费和生活费,另一方面是想早点踏入社会,积累实践经验为将来毕业打基础。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书本知识根本不重要,社会经验才是第一位的,是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兼职一般在晚上和周末进行,虽然较少占用上课时间,但很难抽出时间复习和做作业,有些大学生抄一下同学的作业草率了事。另外,兼职的劳累使一些大学生在上课时疲惫困顿、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个别学生因忙于兼职,学期考试多门课程不及格,造成兼职严重影响学业的局面。

矛盾解析:任何一个矛盾统一体都有构成矛盾的双方,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两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时又要坚持重点论,即矛盾的两面不能平衡用力,应突出重点,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不能每天只埋头于书本知识中,确应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不管是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兼职,都有利有弊,要正确处理这些活动与学习的关系。首先,在社团的选择上,应该做到少而精,选择适合发展自己能力的,这样既能增强自信心,又能增添一些生活的乐趣,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参加社团切勿贪多,避免精力分散。否则,不但耽误了学习,也不会有多少收获。其次,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兼职确实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处事能力,但还是应以学习为重,不可弃本逐末。未来社会需要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知识是成才的基础,社会上唯社会经验论、贬低书本知识、轻视教育工作的思想是片面和错误的,一个荒废学业,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人才。在大学阶段是否兼职问题上,个人应考虑利弊,分清主次,综合权衡,量力而行。

(四)恋爱与否和恋爱中的矛盾

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跟爱情有关的两个方面的矛盾。一个是要不要恋爱的问题,一个是恋爱中的利与弊。每个大学生内心都渴望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在大学期间是否要开始一段恋情又心存犹豫。毕竟爱情要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爱是责任,是付出,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看到别人成双入对,自己形单影只又不免羡慕。另外,大学中恋爱的情侣也很多,他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恋爱中的利与弊也各有体会。有些大学生注重恋爱过程,不注重结果,往往毕业季即分手季,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些大学生会在恋爱支出问题上会产生分歧,毕竟经济上还没有自立;有些大学生因谈恋爱而无暇顾及其他,导致成绩下降;有些大学生因每天处于二人世界中忽视了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有些大学生因失恋而厌世从而走上不归路等。

矛盾解析:恋爱并不是大学中的必修课,它因人而异,每个大学生都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谈恋爱有利有弊,利与弊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学生应在恋爱中学会爱人和自爱,化弊为利。 “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这一网络流行语虽有失偏颇,但也道出了恋爱与婚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男女大学生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在学习生活中就会相互关心、相互鼓励,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同时,恋爱中的情侣要有责任心。爱情是一种纯洁的、持久的感情,双方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相处中应相互体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另外,应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恋爱与学习实际并不构成矛盾,只要把二者关系处理好,爱情可以是学习的催化剂,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学期间是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恋爱中的大学生不能天天局限于二人世界而忽视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处理得当,爱情与友情可以兼得。

三、大学生群体矛盾分析带来的启示

正确认识和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矛盾,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能够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1.在教育理念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传道”与“解惑”相结合,提升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韩愈在《师说》中将教师的职责归纳为“传道”、“授业”和“解惑”。在大学教育阶段,“授业”是基础,但“传道”、“解惑”比“授业”更能提高学生未来发展的创新力、凝聚力与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教育“传道”、“解惑”重于“授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也即“传道”上肩负重要使命、具有独特优势。在教育理念上,教育者应将“教书”与“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确处理“传道”与“解惑”的关系,将“传道”与“解惑”结合起来,以“惑”引“道”,以“道”释“惑”,以“解惑”促进“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本原理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对客观现实的抽象和凝结,反映实践的同时也对实践发展起指导和引领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抓住大学生的“惑”,使教学贴近大学生实际情况和内心需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答疑解惑,不仅可以解决马克思主义进大学生头脑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育方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每一代都是一个时代”。时代在变,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其思想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里的培养既包括用正确理论引导也包括对错误的认识的矫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干部等作用,健全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工作网络,广泛调查、充分了解和全面把握大学生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和心理困惑,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设立“校园调解中心”、建立健全“校园心理辅导站”等途径,加强分类指导,妥善疏导和解决大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防患于未然。

3.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体现创新性和灵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创新性和灵活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思考性教学法,就是将现实性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引发学生思考。任课教师可以在前一次课中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提出思考的主题,大学生在课后准备并在下一次课中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是互动讨论法,就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就难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唤起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而且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形成一种彼此尊重、民主、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三是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案例既要源于理论又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一种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的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活”起来,加深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四是将现代的网络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建设课程网站和红色网站外,还可以建立QQ群,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

浅议学生宿舍矛盾的处理策略 篇6

其实, 发生在宿舍里的矛盾大多是由于宿舍成员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的, 一般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因此, 学生一旦发生了矛盾, 班主任大可不必立即去充当“救火队员”, 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 不管不问, 而应该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运用适当的策略来及时化解矛盾。下面就通过两个案例来加以说明。

案例一:某高职校一年级新生班的一个宿舍闹了点小矛盾, 起因是有一位何同学晚上睡觉比较早, 又爱打呼噜, 影响了其他同学, 于是她们向班主任反映了这一问题。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 她了解了情况后先将这些同学教育了一番, 要她们相互容忍, 不得歧视那位打呼噜的学生。随后, 她又把何同学找来, 希望她改变一下休息时间, 尽量等其他同学休息之后再睡觉, 以减少对其他同学的影响。该班主任的本意是想让双方各退一步, 相互适应, 不料由于方法太简单、直接, 结果却造成双方矛盾加深:何同学认为其他同学向班主任告状, 有意排挤她, 而其他同学却觉得老师偏袒何同学, 故更加对她有意见。久而久之, 何同学觉得实在无法再继续在这个宿舍呆下去了, 便提出要换宿舍。这时班主任又一次给她们作了调解, 但收效甚微。最终, 何同学的家长决定让她走读, 这件事才没有闹大。

案例二:某新生班有一个宿舍因生活琐事闹矛盾, 由于学生自己不会妥善处理, 结果导致矛盾加深, 使这个原本很团结的宿舍出现了分裂现象, 有五位同学给班主任打了书面申请, 要求换宿舍, 语气非常强硬, 态度也十分坚决, 而且还表示不希望老师找她们谈话。该班主任认为, 如果直接找学生谈, 并要求他们当面和解, 或许迫于老师的压力, 她们表面上会接受和解, 但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靠她们自己才能真正化解这次的矛盾。因此, 她首先从外围入手, 通过班上的其他同学了解这个八人宿舍的情况, 基本摸清了她们闹矛盾的前因后果, 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 她利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深入她们宿舍, 让每位同学好好回忆一下入学以来两个月内宿舍里发生的一切, 并分别说出其他七个人的特点 (其中至少要有一个优点或你最欣赏的一点) , 顺便也可以指出其不足之处, 要求人人都要发言, 而且态度要诚恳, 实事求是, 畅所欲言。一开始, 大多数同学都低头不语, 气氛有点紧张。但随着舍长的带头发言, 其他同学也陆续敞开了心扉, 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当最后一位同学讲完的时候, 宿舍里的气氛已经相当轻松了。随后, 她又要求每位同学各自再作个自我评价, 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作些解释, 以消除误解。经过这一番交流和沟通, 同学们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也懂得了换位思考, 而且还发现了别的同学身上的可爱之处。在整个交流过程中, 该班主任自始至终没有提到有关她们宿舍矛盾的事, 但很显然, 同学们非常明白老师的意图, 而事后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五位同学再没有提换宿舍的事, 校园里又能见到她们八个人说说笑笑在一起的身影了。

上述两个案例表明, 班主任在处理宿舍矛盾时一定要讲究策略, 切不可过于急躁或直接。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学生宿舍内部的矛盾或纠纷, 班主任不必立即将当事人找来进行批评教育, 也不必直接去插手解决她们的问题, 而应该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从旁指导, 教给学生自行化解矛盾的方法。对那些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的问题, 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法解决, 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学会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与经验。其实有些问题, 只要我们班主任引导得当, 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处理得很好的, 有时候甚至比老师亲自调解、评判效果更好。

此外, 班主任还应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明白:必须学会与各种性格的人友好相处, 因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生存技巧, 是每个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

大学宿舍矛盾 篇7

关键词: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寝室矛盾

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宿舍成员之间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得到充分暴露,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难免会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许多小矛盾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分析

1.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正面冲突,包括吵架、打架、斗殴。同在一个屋檐下,有点小矛盾,就会引起打架斗殴现象,更有甚者组织他人来辱骂或殴打,这种现象及其恶劣;其次是伤害对方财物,如偷盗或者故意损坏对方物品等。在同一宿舍,趁对方不在宿舍偷盗对方财物,或不喜欢对方便故意损坏其东西如手机、电脑、生活用品等,从而激化双方关系,使其矛盾白热化;再次就是拉拢寝室其他成员,排斥、诋毁、冷落对方,在生活上、学习上与对方唱反调,严重影响对方的寝室生活;最后表现为逃避,凡是对方参与的活动,均不参与,在寝室形同陌路,能避则避。

2.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产生原因。随着高校的扩招,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学生因各种差异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处事方式等,他们生活在一起,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一是生活习惯的差异,一个宿舍集聚了不同地方的四人、六人甚至八人,地域、家庭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作息时间、寝室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差距。进入大学后,自由时间比较多,长期在寝室里、在日常琐事中会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如果不及时调解,矛盾将会不断加深。二是性格上的差异,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多数以“90”后为主,多是独生子女,我行我素,并且来自全国各地,性格迥然不同。有的直爽,有的细腻,再加上各自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同一个宿舍,难免会出现攀比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时间一长集聚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宿舍里的人际关系就越来越紧张。三是处事方式的差异,不同环境下的人有着不同的处事方式,有的雷厉风行,有的慢条斯理,这两种极端碰到一起难免不会产生一些不和谐,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难以化解的矛盾。

二、改善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对策

在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问题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德育为先。在入学之初就做好教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他人,树立他们的宿舍团体意识。

1.对自己的个性进行分析,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对内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却有待提高。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己,应认真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如能调整好这种认知偏差,处理宿舍同学间的关系就有了思想基础。

2.正确对待“误解”。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免不了产生误解,甚至受到委曲或某种不公正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因一时冲动鲁莽行事,那样对他人、对己都很不利,而且也不易澄清事实。凡事都要学会“冷”处理,不能完全意气用事。

3.积极适应宿舍环境。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学会和个性不同的人相处。在集体生活中更要彼此关心照顾,不要为了自己的自由影响别人,要与人为善。良好的宿舍关系要适应对方,宽容对方。同宿舍同学在一起生活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当发现别人做错了的时候,不能“得理不让人”。

4.处理好同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可以委婉地提出意见,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对方难堪。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过分求全,处处忍让,也不要过分维护自己,要培养自己的利他意识,这将有利于同宿舍同学间的相处。

三、结语

学校应加强宿舍的管理工作,深入内部,经常与学生沟通,在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初形成阶段,就要有耐心、有针对性地去调解,将其遏制在初生的摇篮里。同时要树立典范,奖罚分明。对于有人际关系矛盾的宿舍要视其轻重给予处理,因矛盾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严格按照学生手册上进行惩处。对于和睦团结的寝室也应给予一定的表扬与奖励。

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就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寝室人际关系难相处,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人”的因素。如何在张扬自我的同时保持一种融洽的寝室氛围,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建设个文明、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是每个处于其中的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淼.大学生寝室矛盾的预防和化解[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大学宿舍矛盾 篇8

一、高校学生宿舍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因为地域文化、家庭状况、个人性格、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作息时间、物品放置、个人卫生等各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生活在一个宿舍的大学生难免会产生纠纷和矛盾。比如, 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消费观念。有的追求时尚, 名牌衣服、名牌高科技电子产品, 而有的却只为“温饱”。经济状况的差异、消费观念的不同导致学生攀比的虚荣心滋生, 成为宿舍矛盾的潜在导火线;另如, 不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之间缺乏共同话题, 甚至因为观点各异而发生争执, 从而为宿舍矛盾埋下伏笔。

第二、当今“90后”高校学生多数因为以前从未有过宿舍集体生活经历, 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 过分强调“个性”和“自我”, 为人处世只为自己考虑, 而不顾他人感受, 面对矛盾和不愉快, 不懂有效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去化解, 不懂得包容、换位思考地理解对方而使问题郁结、积少成多, 最后小问题变成大矛盾。当今女大学生之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与男生相比, 她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境遇, 她们背着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智女愚的思想包袱, 她们内心的各种冲突、矛盾和失衡可能比男生更为敏感、复杂、强烈和隐蔽。

第三、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大学生在宿舍都是自己通过网络跟亲人和朋友交流、谈心, 而忽视了同身边的、同宿舍的面对面交谈。三、四年的舍友有的竟然没有一点真心的交流, 甚至自我封闭, 离群索居。当面对小问题、小误会采用不理睬、不说话、不接触, 不能及时化解, 越陷越深, 从而为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更大的矛盾做了铺垫。

(二) 学校方面的原因

高校扩招以后, 学生宿舍有原来的“管理”功能转变为现在的“服务”功能, 这种转变使学生所受的约束力大幅度减弱, 学生的行为自主空间加大, 矛盾冲突空间也就相应加大。有的高校因为宿舍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学生数目的需求, 宿舍人多、空间有限, 为宿舍矛盾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有的高校宿舍管理区无“宿管”, 男女进出自由, 甚至宿舍区留宿异性, 对其他学生的隐私及生活带来诸多不变, 从而造成了宿舍内部的矛盾。

(三) 社会方面的原因

目前,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的学生为争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党员等名额来赚取更多的就业筹码, 不少数大学生采用拉帮结派、离间他人之间的关系、孤立、排斥、甚至诋毁对方等不正当手段来达目的。这种引用社会的歪风邪气、不正当竞争使得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勾心斗角”, 充满了火药味, 矛盾和冲突潜在其中, 一触即发。

二、高校学生宿舍矛盾的严重后果

高校学生正当年轻气盛, 宿舍矛盾不及时化解, 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矛盾升级:由原先的“冷战”变为“舌战”, 进而激化为打架、伤害对方身体, 甚至酝酿成校园惨案;第二、矛盾扩大:宿舍内部的矛盾扩大为宿舍之间的矛盾, 甚至扩大为班级、专业之间的矛盾;女生之间的不愉快而导致男生的加入等。第三、引发心理疾病:宿舍内部的矛盾不能及时、妥善解决, 使一些平常不擅长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被孤立, 甚至会使他们感觉心灰意冷, 人生无知己, 人生无意义, 从而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高校辅导员解决学生宿舍矛盾的思政对策

为及时解决学生宿舍矛盾, 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保证学生轻松愉悦的心情, 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构建宿舍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开展, 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辅导员老师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 应采取以下思路开展工作:

(一) 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矛盾问题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学生除了教室上课, 图书馆自习以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因此学生宿舍可以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宿舍生活环境, 使他们的大学生生活充满阳光, 不仅仅把宿舍当做睡觉的地方, 而是视为进行情感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和深厚友谊培养的重要场所, 使他们在宿舍这个“小集体”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 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矛盾问题。

(二) 坚持德育为先, 切实做好日常教育工作

在新生入学或新学期开始起就通过主题班会、宿舍主题会、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理课程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们学会包容、理解他人,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 要通过宿舍文化建设等活动为宿舍成员搭起沟通的桥梁, 提供交流的平台, 让他们通过活动来培养包容、互信、互爱的品德以及正确应对矛盾、处理矛盾的方法。与此同时, 辅导员不光要通过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学生宿舍的方式深入到学生当中, 与学生面对面地谈心, 切实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也要通过QQ群、微信群等高科技通讯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的同学要给予重点关注。并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骨干力量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尽量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 根据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结合专业实际特点, 构建科学学生管理工作框架

工科院系一般是男多女少, 男生之间一般不会有小矛盾, 但是一旦有矛盾并激化, 就会发生打架的恶果。而外语院系一般是女多男少, 女生之间主要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冲突和不愉快, 很少出现打架斗殴现象。因此, 辅导员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和新学期开始时, 让学生熟悉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条例, 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制定一些管理细则, 在管理宿舍时管理者做到奖罚分明, 有章可循。同时也让学生明确违反条例、酿成不良后果的惩戒处分。也可以通过“文明宿舍”评选活动, 将学校的奖助与其挂钩。对一些宿舍风气较差的, 应给予通报批评。对触犯条例规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宿舍成员, 取消奖助评选。

(四)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妥善处理学生宿舍矛盾

作为专职辅导员在解决学生矛盾时, 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去跟学生沟通交流。当代在校大学生最希望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辅导员老师千万不能发号施令, 强制执行而给学生留下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印象, 这样将会使得辅导员学生工作变的被动或难以开展, 对解决学生实际矛盾也大为不利。因此, 面对学生的矛盾问题, 辅导员老师应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地去调查了解问题的原由, 以平和的心态跟学生平等地交流, 让他们敞开心扉地将问题的来龙去脉真实地说出来, 然后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行正确的引导, 引导学生冷静地思考,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多从自身找原因。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 容许学生进行辩解、争论。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老师正确的观点, 而不是被动的服从。当然, 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应注意自己的措辞和方法, 注意保密学生的隐私, 注意免伤学生的自尊心。事后, 应该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多做跟踪关注, 巩固解决矛盾的成果。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证和谐的宿舍关系健康发展。

总之, 做好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 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 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工作的特殊性, 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老师, 应该用“细心”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宿舍矛盾的苗头;用“耐心”对学生矛盾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分析;用“爱心”去帮助学生妥善的解决现实问题, 构建和谐的宿舍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摘要:本文就高校学生宿舍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进行了分析, 并从辅导员的思政教育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宿舍矛盾,思政对策

参考文献

[1]闵翠, 原强.浅析高校学生宿舍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民营科技[J], 2013, 3:137.

[2]谢宜勤, 张海亮.浅谈以人为本, 解决宿舍矛盾.科技信息[J], 59-60.

[3]包永堂.以人为本, 建立大学生宿舍和谐关.科技创新导报[J], 2011, 29:239.

[4]关莹, 刘志国, 吴暇.浅析如何构建和谐大学宿舍关系.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J], 2011, 11.

[5]罗集丰.辅导员处理高职学生宿舍矛盾的方法探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 2013, 4:78, 98.

[6]刘漫中, 路冠军.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干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2011, 13 (55) :190-192.

大学宿舍矛盾 篇9

一、新态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处于新态势下的辅导员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思想政治体系。其次应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实际行动、刻苦学习的学习作风感染学生,提振学风,强化学习纪律。最后应该深化自我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做一个和蔼谦逊、与人为善的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身处学生工作第一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辅导员更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所带班级宿舍冲突的预警以及应对措施,做一名合格的宿舍人际关系监控者,如遇突发情况应及时到场处理并上报给相关部门或者领导。

二、新态势下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当今社会变化发展迅速,互联网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衣食住行越来越方便快捷。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观点和思潮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甚至语言习惯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点、价值观点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性格开朗大方,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而也有一些普遍的缺点比如自私,过群体生活时过分以自己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如何根据新态势下的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解决学生宿舍中的矛盾,是广大辅导员必须思考和破解的问题。

三、大学生宿舍中同学关系的分析

1. 案例简介

杨某,女,北方某师范院校的在校学生。在刚进大学后不久就到辅导员办公室来求助。她描述道:“虽然自己进入大学之后还是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找准学习的方向,但也还是跟着课程安排走,上课认真,下课回到宿舍也会进行知识的复习总结和预习。可是室友们晚上却经常在宿舍聊天、打电话、放音乐,邀约其他宿舍的小伙伴过来玩。自己的生活作息受到严重的干扰,也觉得自己不能融入她们的话题当中去。曾经与其他室友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发现原来彼此的意见误会都很多。虽然现在有了一些约定,可是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她们感兴趣的我都觉得不感兴趣。怎么办?”

2. 案例分析

通过杨同学的描述,我感受到了她心里的焦虑。本来是怀着一颗好好学习的心,无奈与宿舍其他人员作息时间不同步;想与大家好好交流,却觉得话题、价值观等不一致,无法融入。面对上述情况,我首先多次安排杨同学到办公室、校园里进行谈心谈话,对她的心结逐一疏导。其次多次在她们无课时间造访宿舍,对宿舍的作息和规章制度做了强调,对平时比较贪玩的室友也做了严肃学风、严肃生活作风的教育。再次在班级集中时强调人际关系与宿舍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最后,多次当面或以书信的形式,鼓励杨同学,释怀过去,重新以较好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经过多方多次努力,杨同学终于敞开心扉,破茧重生,不再以负面情绪面对宿舍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凡事多体谅,多和宿舍同学进行生活上的交流,整个人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

四、案例启示及大学生处理宿舍关系的必要理念

1. 个体差异是产生宿舍矛盾的潜在因素

一个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来源于他所生活的地区、家庭相处模式和家庭教育方式。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但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这个“近邻”往往不一定能够相处得和睦,经常会产生一些生活上的小摩擦而产生误会,进而转化成矛盾。学生反映的有关宿舍的矛盾问题大致分为:作息时间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待一件事所站立的角度不同等。大一进校的初期就是这些矛盾的潜伏期,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有不妥的行为,及时跟舍友沟通,向老师求助,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说话方式,或许矛盾的爆发就不会那么明显,反之亦然。所以个体差异是产生宿舍矛盾的主要潜在因素。

2. 宿舍矛盾的化解模式

(1)辅导员及早介入,引导学生正视宿舍关系问题。大一新生大多数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加上自身的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正迅速发展成熟又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缺乏集体生活经历,处于心理发展有限的过渡性阶段,因此人际危机经常发生。辅导员应该及早介入,了解大一新生的潜在共性与当事学生的个性,从思想上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控制因宿舍矛盾而引发的吵架甚至打架事件,促进学生在校的健康成长。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对杨某宿舍的事情早发现、早分析、早解决,引导宿舍人员正视宿舍关系,宿舍矛盾便可以扼杀在摇篮当中了。

(2)多聆听、多接近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有效方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能够有效拉近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之前沟通不畅的局面。高校辅导员利用互联网、QQ、微信、微博等手段,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此外,辅导员可以通过向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定期与家长通电话,开班委座谈会等方式,和他们沟通交流学生的困惑,了解学生需要帮助的地方,及时、全方位地引导和保护学生。在学生有心理方面的困惑,主动向辅导员求助时,辅导员应该耐心聆听,和学生互换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面前发生的困难,从而给予学生化解心结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辅导员在面对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时,能否处理得当,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业状况的好坏和对生活是否充满热情。在工作当中积累经验,做一个深入的研究者,把学生从管理对象变为研究对象,达到通过这份工作促进研究、通过研究促进工作的良性循环,始终坚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利益为己任,最终实现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目标。

摘要:高校大学生在宿舍的人际关系处理,事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生涯发展,紧张的宿舍人际关系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校辅导员深入学生当中,调查了解学生在宿舍中的人际关系,采取科学的手段及时干预宿舍矛盾冲突,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乐观的人际关系与活跃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辅导员,宿舍矛盾,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苏旭东.高校辅导员化解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模式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2):78-82.

大学宿舍矛盾 篇10

一、宿舍“身兼数职”,舍友关系危机难免

当下的中国高校,住宿实行“统一管理”:宿舍为6人间或4人间,研究生为4人间或2人间。这种模式,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大学宿舍也就因此具有具备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特性。”“私人和公共空间的特性”反映了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1.空间的二元性。当学生把宿舍作为私人空间,这方天地便集住宿、学习、娱乐、放松于一体,私人空间具有的无拘束性、强烈的排他性就会凸显出来,忽略了宿舍空间的公共属性。事实上,当至少2人要共处一室,公共空间的受约束性、较强的组织性或纪律性,就会对彼此的行为产生牵制和影响。一间10多平米的小屋,兼有私人和公共双重属性,必然将其构建成二元空间。空间上的矛盾,成为舍友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危机的客观因素。

2.强烈的依赖性。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或时期,会让人对宿舍产生如此强烈的依赖。除去上课、用餐、自习等活动,全天大约一半的时间,需要在宿舍度过。宿舍的作用不只是休憩,还被异化,负有娱乐、放松、处理私人事务的功用。大学期间,偶尔可以翘课,唯独宿舍是不能脱离的,因为多数学校视夜不归宿为违纪或不良行为。有学生叹息:糟糕的宿舍关系,如同走向末日的婚姻。不幸的婚姻,可能导致家庭暴力,舍友关系危机导致恶性事件发生就不足为奇了。

3.生活的琐碎性。在大学课堂,接受的知识是系统的、宏观的。回到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却是具体、微观的。从《南方周末》对黄洋一案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林某作案的动机竟然是因为一张小小的水票。起因是“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争执以林“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一张价值10元的水票,成为舍友关系恶化的导火索。在南航金城学院刺杀命案中,警方初步调查,当晚9时许,该校学生袁某在宿舍内玩电脑游戏,因同宿舍蒋某未带钥匙敲门而袁某未及时开门,因此双方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袁某拿起书柜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蒋某胸部,蒋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一张小小的水票、一件开门的小事,导致两个年轻的生命终结。大学生宿舍里一些琐碎性的生活小事,极易成为舍友关系恶化或危机爆发的出口。

4.需要的复杂性。一间小小的宿舍,承载了过多的负荷,倾斜的危险时时都可能发生。当基本需求裹挟着宿舍的每个人,集体的需求就会遭受冲击,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复杂,时时都可能产生危机。

二、多方“各司其职”,舍友关系危机或可逆转

目前,几人同居一室的住宿格局,尚无更好的方式来取代。如何处理舍友关系,就成为大学期间的必修课。

1.个人。注意相处技巧。大学期间,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同处一室,尤需注意相处的方式和技巧。(1)学业第一,志存高远。大学虽没有像中学阶段的高考压力,但也应把学习作为主要任务。围绕确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有序、系统的刻苦学习。唯如此,内心才能沉静下来,才能既预留私人空间,又把宿舍作为住宿的公共场所,使宿舍“住宿的”功用突显出来,人际关系或可变得更为简单。(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学是通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不妨给自己多一些要求,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磨炼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宽容的人,能给朋友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也能使自己在愉悦的交往中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3)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孔子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直至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对大学生相处依然有借鉴作用。生活空间的共同性,年龄的相近性,如能进行有效交往,不但很多方面能够趋同,而且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长进,甚至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宿舍文化”。(4)提高修养,减少摩擦。大学期间,是一个形成自我形象的重要阶段,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自我的人格力量是任何别的事物都无法替代的。(5)遭遇危机,寻求干预。大学生交往没有角色的不同,没有礼仪的约束,会让人放松甚至麻痹。一旦遇到危机,出现矛盾,就要勇于面对,在自己无法处理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地寻求外界帮助。

2.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今天的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停留在物质和学业的层面。而今天的大多数学生并不为吃不饱或穿不暖而发愁,碰到的心理问题却是他们的父辈未曾经历甚至无法想象的。(1)前期指导。家长应在学生入学前给予引导。提醒孩子,大学是小社会,学会与同学的相处,是大学生活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提出合理建议,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个准备。(2)日常关照。今天的大学生,与家人交流的物质通道是丰富的,可以通电话、发短信、发微信、视频聊天。但是,当年为何一封家书抵万金,读了一遍又一遍,今天父母与孩子却无话可说呢?把交流的重点放在情感和思想方面,孩子的心里话才情愿对你讲,家长才有干预的基础。(3)家庭和睦。家庭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和谐、平等、民主、轻松、愉悦的家庭关系,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并影响他的人际交往。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办法之一,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哪怕是上大学的孩子也不例外。

3.学校。学校管理有待优化。学校肩负着学生宿舍管理、化解舍友矛盾的重要职责,管理方式和化解矛盾的手段还有待提高。(1)少些宏观说教,多点微观辅导。各高校对可量化的、易查找的纪律问题关注较多,如上课的考勤、夜不归宿等,但对舍友之间的矛盾、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还比较少。如果能够采取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游艺活动、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助和干预,虽然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一些重大的恶性案件完全可能早期发现并给予干预。(2)增加辅导员数量,优化辅导的质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要求,高校150名大学生配备一位辅导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很多高校每个二级学院配备1~2名辅导员,而二级学院的学生人数少则六七百人,多则上千人,增加辅导员数量迫在眉睫。同时,辅导员的工作效能,也需顺应高校发展和学生现状,做积极的调整,不能将其工作范围固定在出勤率的统计和对违纪的界定上,让辅导员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深入心灵,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辅导员的工作重心由“外”转到“内”,由“管人”为主转化为“交心”为上。(3)紧跟学生成长的脚步,熟悉新型的交际工具。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者若能借助这一交流平台,熟悉并掌握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入学生的社交媒体,互联网的隐匿性更能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建立真挚感情的同时,获得一手的信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黄洋一案中,林某多次在网络空间中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际交往困惑,却未能在事发前引起关注,从而酿成了大祸。

4.社会。创造平等和谐的生活氛围。人际之间的很多矛盾是由“不公平”引发的。提高物质生产力水平,增加物质财富的积累,促进人际关系的平等是社会运行的总方向,也是减少宿舍恶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基础。当社会的物质财富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公平”就显得尤其重要,可谓“不患寡而患不公”。

一间小小的宿舍,不仅仅是就寝的去处,而且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驿站。它不但关乎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形象塑造、社交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大学宿舍之倾斜,不仅是大学生的事,更关系到青年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大学宿舍逝去的年轻的生命,带给世人的警示远未消弭,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大学宿舍建设成青年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豆病虫草害防治下一篇:格兰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