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损伤

2024-09-12

肝脾损伤(通用4篇)

肝脾损伤 篇1

肝、脾、肾创伤是急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其临床声像图表现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其中肝破裂占腹腔创伤的5%~10%, 脾创伤占30.2%, 肾创伤占60%~80%, 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1]。超声显像可及时明确诊断, 提高临床确诊率, 降低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 降低病死率。本文对2005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69例急诊腹肝、脾、肾损伤患者的超声诊断进行回顾,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急诊患者, 男51例, 女18例, 年龄11岁~72岁, 平均年龄41.5岁。均有创伤史, 以交通事故、施工、车祸为常见原因。特点:来时病情较重, 无法叙述, 致病变部位不详, 诊断困难。病史最短30 min, 最长达72 h。肝损伤32例, 脾损伤18例, 肾损伤12例, 2个脏器损伤6例, 漏诊1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NEUSOFT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均选用3.5 MHz。患者取平卧位、侧卧位, 对检查部位行全腹内脏常规扫描观察, 并纵、横、斜切面动态观察。探查腹腔内是否有无回声液性暗区, 肝、脾、肾有无损伤的超声特征。

2 结果

超声诊断实质性脏器挫伤38例 (55.10%) , 血肿5例 (7.25%) , 破裂25例 (36.23%) 。手术治疗28例, 漏诊1例, 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89.29%。40例保守治疗, 经超声多次随访动态观察实质脏器恢复, 积液消失。

超声诊断:挫伤38例 (55.10%) , 早期挫伤多表现为高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 边界不清, 体积可增大, 形态、大小、包膜无改变, 重者脏器肿胀, 体积大, 形态饱满, 回声减低;如挫伤时间大于12 h机化可出现较强回声, 正常脏器体积可增大, 形态多正常, 被膜连续性好。破裂伤共25例 (36.23%) , 声像图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 包膜连续性中断或不规则, 向实质伸展的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呈条带状, 腹腔内有无回声液性暗区, 常可见腹腔游离液。被膜下血肿5例 (7.25%) , 声像图可见被膜局部隆起或膨出, 在被膜下与实质之间显示有边界清楚的索形或月牙形无回声血肿。

3 讨论

迅速而又准确地判断肝、脾、肾损伤程度对临床救治极为重要, 超声动态观察可明确肝、脾、肾损伤的形态、大小, 包膜及内部结构和回声特征及损伤部位的形态及范围大小, 并探查腹腔内有无回声液性暗区。早期受伤轻微无腹腔积液表现为挫伤, 择期观察可探及隐窝处少量呈线状液性暗区。动态观察可发现积液增多, 腹腔内抽出不凝的血液, 能为临床手术探查提供依据。本组6例 (占8.70%) 合并2个脏器的联合伤患者多处于休克、昏迷状态, 同时伴有腹腔及盆腔积液, 并合并肋骨、脊柱、四肢骨等骨折。肝、脾、肾破裂超声表现较为明显, 多数可在腹腔内抽出不凝的血液。B超实时显像诊断灵敏、可靠, 如超声未能发现实质脏器的损伤表现, 可探及腹腔大量或少量无回声区, 结合创伤史可判断内脏破裂, 应及时手术探查。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其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同时并发小肠破裂, 超声可见全腹气体回声, 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 如输尿管、膀胱破裂, 则有血尿等。结合病史及各项检查尤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内积液的穿刺, 可以明确性质。对于脏器破裂并有大量腹腔积液者, 一般都进行手术探查并行修补术。

本组69例肝脾肾损伤的超声表现: (1) 脾自发破裂患者多有急性腹痛。超声检查发现脾边缘包膜断裂, 腹腔大量积液。 (2) 本组中有2例患者诊断为脾挫伤, 患者绝对卧床治疗。数天后有运动史, 急发腹痛, 超声检查脾周围及腹腔有无回声区, 急诊手术证实脾包膜断裂。因此脾挫裂伤患者应绝对卧床40 d左右。保守治疗同时于短期内多次复查B超, 密切观察其声像图改变, 可为临床提供资料。超声对脾破裂的诊断存在不足之处:受伤时间短, 浅表小裂伤不易显示;受肺气体及肋骨等影响;扫查存在相对盲区, 如肝隔面、肝右后叶及脾隔面等。癌转移患者1例急性腹痛超声发现肝右后叶破裂, 经急诊手术病理证实。由此, 我们认识到对那些癌症转移引发的肝破裂需加以注意。漏诊原因:主要损伤范围小、出血量少、未探及腹腔盆腔积液。肾脏损伤是腹部脏器损伤中较多见者之一, 多为单侧且有腹部创伤史, 左或右季肋部疼痛伴不同程度的血尿时, 常为实质挫伤, 超声表现为体积略大, 实质内可出现局限性高回声或低回声与无回声。轻微肾创伤超声显像动态观察是否继续出血, 经保守治疗的转归情况优于其他检查。而破裂伤结合病史及临床体征、血尿、超声声像图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 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 肝、脾、肾创伤是急诊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超声显像有助于临床对创伤作出及时、明确的诊断, 可协助医师判断脏器创伤的程度, 以其方便、实时、准确率高成为首选的诊疗方法, 是临床医师在诊疗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其对于判断腹腔内脏器的损伤程度及腹腔内出血程度, 确定是否需手术治疗, 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 超声应作为肝、脾、肾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海根, 王金锐.实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04.

肝脾损伤的超声诊断效果观察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 在我院检查的肝脾损伤患者中随机选取35例肝脾损伤患者进行研究, 对这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35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被确诊为肝脾损伤, 其中男性患者有20例, 女性患者有15例, 患者的年龄分布于21~82岁, 平均年龄为 (43.62±19.54) 岁。致伤原因方面, 有20例患者因意外碰撞致肝脾破裂, 7例患者因坠落致肝脾破裂, 8例患者因交通事故导致肝脾破裂。所有患者均在受伤2 h内送院就诊, 送院后立即进行各项检查, 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2研究方法:分别给予患者低频超声诊断、高频超声诊断以及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 使用的超声诊断仪器为西门子超声诊断仪, 配置低频超声探头 (3.5~5 MHz) 、高频超声探头 (7.5~13 MHz) 。患者体位摆放为侧卧位、仰卧位, 将超声探头贴于患者腹部表面进行扫查, 扫查范围为腹部创伤部位和外力作用区域。低频超声探头扫查时, 对患者肝脏和脾脏的形态、包膜、内部结构以及回声信号进行观察;高频超声探头扫查时, 对患者肝脾包膜的完整性、表浅组织回声信号进行观察。获取超声图像, 并由2名超声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 对患者的肝脾是否出现破损进行判断, 并对肝脾损伤部位、损伤范围进行观察。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 对比低频超声、高频超声以及低频联合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

1.3统计学方法: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 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 (n, %) , 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 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5例肝脾损伤患者中, 有8例患者的肝实质表面出现破裂, 但肝脏包膜的完整性较好, 具体表现为肝脏包膜下血肿;4例患者的肝实质出现局部挫伤, 并形成血肿, 其肝实质内呈不规则低回声信号;3例患者其肝脏出现真性破裂, 其肝脏包膜回声出现中断, 呈不规则的低回声信号;20例患者的脾脏出现真性破裂, 腹腔内有较多的积血, 脾脏包膜回声出现中断, 脾实质内的回声信号较为杂乱。

低频超声检出27例肝脾损伤, 其诊断符合率为77%;高频超声检出30例肝脾损伤, 其诊断符合率为86%;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出34例患者, 其诊断符合率为97%。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与低频超声、高频超声诊断对比, P<0.05, 差异显著。

3讨论

肝脾损伤是一种外力作用导致的严重损伤, 患者往往会出现急性出血症状, 并因失血过多而休克, 病情发展迅速, 病死率较高[3]。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是导致肝脾损伤的重要原因, 而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事件不断增多, 这导致肝脾损伤患者增多[4]。肝脾损伤后, 患者情况危急, 应进行尽快的治疗, 因此, 在伤后早期对患者进行诊断, 明确肝脾损伤程度和损伤部位,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够为临床救治肝脾创伤患者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

影像学是一门新兴的诊断学科, 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超声检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对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强弱等进行观察, 从而对病变做出判断, 通常不会受到组织密度阴影的干扰, 且不会对机体产生辐射[5]。在肝脾损伤的临床诊断中, 超声检查通过对患者腹部进行扫查, 能够对患者腹腔内脏器是否出现损伤进行判断, 还能对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予以反映[6]。本次研究选取的肝脾损伤患者均进行了超声诊断, 并对低频超声、高频超声以及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 低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78%, 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6%,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8%,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与低频超声、高频超声诊断对比, P<0.05, 差异显著。这说明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均能对肝脾损伤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但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 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肝脾是否受损, 这主要是因为低频超声可反映出肝脏和脾脏的形态、包膜、内部结构以及回声信号, 高频超声可反映出肝脾包膜的完整性、表浅组织回声信号, 二者结合, 可对肝脾状况予以良好的反映[7]。

综上所述, 超声诊断肝脾损伤的准确率较高, 高频超声相对于低频超声其诊断准率相对较高, 临床上对肝脾损伤患者进行超声诊断时, 应首选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 以提高超声诊断肝脾损伤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路锦.超声在创伤所致肝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7) :181-182.

[2]彭秀兰, 陈方华, 苏晖, 等.超声造影诊断肝脾外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6) :2189-2191.

[3]Ferraioli G, Tinelli C, Lissandrin R, et al.Ultrasound point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assessment of liver and spleen stiffness:Effect of training on repeatability of measurements[J].European Radiol ogy, 2014, 24 (6) :1283-1289.

[4]杨翠霞, 李志刚, 苑学, 等.高低频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1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7) :6694-6695.

[5]殷晓慧.高低频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18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0) :2426-2426.

[6]曹翔明.肝脾肾损伤的超声诊断[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4) :1841-1842.

肝脾损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收诊的67例肝脾损伤患者使用超声进行诊断,本组患者中存在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32~54岁,平均(43.57±1.89)岁。从病症造成原因上看,车祸22例,建筑事故12例,高处跌落28例,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在事发后3h内到院受诊。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均使用超声进行诊断,主要设备为百胜Mylab30cv床旁彩超机,探头频率为凸阵探头2.5~5.0MHZ,线阵探头频率5.0~10.0MHZ。检査中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或者仰卧位,主要对肝脾等部位进行检查。腹部位置主要借助低频超声进行诊断,对肝脾部位进行初步判定。随即使用高频超声对包膜极易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并对肝脾部分浅组织回声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将超声诊断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都借助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行χ2检测,并按照%表示,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无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

在腹部创伤定点超声检查(FAST)中,本组患者共存在中央破裂15例,包膜下破裂24例,其他患者均表现为包膜破裂,与手术结果相比,准确率为92.54%(62/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超声诊断特点

(1)中央性破裂。在所诊断的15例中央破裂患者中,存在7例患者在诊断中包膜回声完全消失,可观察到明显裂缝发展到实质中,同时腹腔内部存在含量不等的积液。其他8例患者未发现腹腔积液,且包膜回声较为完整,但结合声像图可发现其实质中存在不规则回声部位。血肿部位回声呈现出杂乱的特点。渗血部位渗透时间越短,回声越高。

(2)包膜破裂。28例包膜破裂患者中,经超声诊断存在脾脏损伤17例,其余患者则为肝脏损伤。诊断中,声像图呈现出明显不连续性,且图像不清晰,部分患者可观察到大小不均的裂口。伴实质区存在暗区以及高低不均回声区。于腹腔内可发现积液,并现场实施超声引导下快速、精准的腹腔诊断性穿刺抽液,均抽出不凝的血性液体。

(3)包膜下破裂。24例该类患者超声诊断,存在脾脏损伤14例,3例患者肝脾村出现损伤,其余患者仅肝脏出现异常。诊断中可发现在包膜和实质两部位之间存在明显的低回声区,主要表现为梭状与条状。针对血肿较严重患者,可观察到损伤部位前缘存在明显隆起,同时存在实质向内凹陷的症状。未检测到腹腔内存在积液。

3. 讨论

肝脾为人体最为重要器官,呈现出较强的实质性,弹性较小,极易因外力影响而导致损伤。及时确诊并给予针对性治疗能最大限度降低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此外,肝脾损伤的各类症状与隔损伤存在较强的相似性,极易导致误诊[3,4]。临床用于该类病症的诊断方式较多,但诊断价值较低,无法保证诊断精准性。而超声可实现对肝脾损伤部分的动态检测,具备较高的准确性[5,6,7,8]。

在超声诊断中包膜下损伤患者因表层组织细胞较薄,使用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的方式可获得极为清楚的损伤部位声像图,且根据实践可发现对于包膜裂口与肝脾内部存在的凝血块,均能极为清晰的观察到,再根据腹腔积液的情况便可实现对该类患者的确诊。而包膜破裂患者在高频超声诊断现,可对损伤部位进行精准定位,再根据腹腔等部位的声像图特点,便能达到确诊的效果。针对中央破裂患者,声像图因损伤时间、部位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特点,具备多年诊断经验医师可根据声像图中存在的异常,实现对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程度的准确判断。针对腹腔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诊断性穿刺,可实现对积液及时处理,加快恢复速度,同时依据超声诊断对积液部位的定位,可将腹部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具备较高安全性与有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可见,两者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超声诊断技术在肝脾损伤类病症的诊断中确有显著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肝脾损伤患者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收诊的67例肝脾损伤患者使用超声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超声诊断中,本组患者共存在中央破裂15例,包膜下破裂24例,其他患者均表现为包膜破裂,与手术结果相比,准确率为92.54%(62/67),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对肝脾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可有效提升临床对于该类患者的诊断效率。

关键词:肝脾损伤患者,超声诊断,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路锦,吴江.超声诊断在创伤所致肝脾损伤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90-1691.

[2]张宝珍.高低频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4):2152-2153.

[3]韩世洪,田勇强,赵开银,等.肝脾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9):72-73.

[4]殷晓慧.高低频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18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426.

[5]李征毅,冯健,滕国召,等.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胸腹外伤急救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1,22(13):95-97.

[6]杨翠霞,李志刚,苑学,等.高低频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1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94-6695.

[7]朱裕辉.肝脾损伤的超声诊断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6):185-186,192.

肝脾损伤 篇4

关键词:肝破裂,脾破裂,自体血回输,抗凝剂

肝脾等腹腔内实质性脏器,质脆,血供丰富。因外伤破裂时,往往出血量较大,引起休克,常需大量输血。目前我国医疗用血主要靠无偿献血,血源紧缺,所以自体血回输再度受到重视。过去在自体输血时,都常规加用抗凝剂,且对肝血回收顾虑重重。随着我国《献血及输血法》的实施,枸橼酸抗凝剂在基层医院已无药可用。郸城县中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对42例肝、脾破裂患者将腹腔内积血回收过滤后不加任何抗凝剂,直接输入体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性38例,女性4例。发病到手术时间3~10h,年龄10~70岁,平均30岁。青壮年34例,约占90%。其中单纯脾破裂26例,脾破裂合并骨盆骨折2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及血气胸2例、并左肾挫裂伤2例,肝破裂6例,肝破裂伴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肝脾同时破裂3例。腹腔内积血1000~3000mL,过滤后自体回输500~2000mL,平均1000mL,均未加抗凝剂,术前未及输血。术前、术中输入晶体液500~3000mL,平均1750mL,血浆替代品0~1000mL。

1.2 方法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尤其是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首先应考虑有肝脾实质性脏器破裂的可能,应立即建立2~3路静脉通道,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迅速扩容,同时做好术前的准备,紧急手术探查止血等处理。打开腹腔后,迅速将腹腔内的不凝血用50mL或者100mL的消毒杯舀出并倒入覆盖有6~8层纱布过滤的清洁无菌盆内,不加任何抗凝剂,待止血彻底,探查证实无空腔脏器破裂污染后,即可将回收的血液通过一漏斗及4~6层无菌纱布再次过滤到无菌生理盐水瓶内,然后经过标准输血器直接输入体内。

2 结果

41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患者入院时血压<12kPa28例,手术完成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20例出血量较多,均在1500~3000mL,行自体血回输800~2000mL。术中或术后输库血400~800mL,输血浆及代用品200~1000mL,患者在大量输血补液后还不同程度的使用了多巴胺等升压药物。22例未使用。41例存活患者均在术中或者术后24h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1例死亡,系严重肝破裂,因就诊时间较晚,昏迷,血压为0,脉搏触不到,失血3500mL,回输2000mL后因休克重、多器官衰竭死亡。本组42例,除1例死亡外,另2例肝血回收约1200mL的患者,术后24~72h内出现尿黄,测血TB 25µmol/L, ALT 50µmol/L,均无细菌污染、过敏及溶血等改变。

3 讨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尤其是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较大,病情危急,其救治成功的关键是争分夺秒,迅速扩容,及时手术止血。由于这类患者需要大量输血,在相对贫困地区的基层医院,经常遇到的问题首先是病情危急,家庭困难,其次是库血不足、或外调需时较长,我们采用腹腔内自体血回输,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成功救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医疗用血主要靠无偿献血,血源紧缺,而且自体血回输既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和疾病的传播,又为患者节省了一笔异体输血的巨额费用。所以将腹腔内积血收集起来回输,不但解决了血源的问题,且快速,安全,节约、简便且避免了较多输血并发症等,值得提倡。

以往在行自体血回输时,为防止血液凝固,在血中常规加入枸橼酸钠等抗凝剂。但据研究:腹膜对腹腔内的出血有脱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降解作用[1]。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腹腔溶解。即使腹腔内出血较凶猛时,血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被伤口激活而形成血凝块或被溶解掉,而血凝块(腹膜不及降解)同时又使大量的纤维蛋白析出,因此腹腔内积血(除血块外)回收后其成分基本剩完整的红细胞和盐水,故可长时间保持不凝状态。文献[2]报道,105例伤后3h患者的胸腹腔积血4项凝血指标PT、TT、APTT、FBG几乎不凝或为0。另有文献[3]报道,伤后3h若有继续出血应加抗凝剂,若超过3h,因积血受膈肌和胃肠运动影响去纤维蛋白作用已成不凝状态,可少加或不加抗凝剂。我们所做42例报告,血液回收时间均在3~10h,术中若有继续出血,因量少,且有凝血之可能,未继续回收,其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认为:腹腔内积血回输一般没有再加抗凝剂的必要,但应注意受伤时间及术中有无明显继续出血,同时必须严格过滤,保证质量,减少并发症。

对于肝破裂血液回输,由于可能混有胆汁,以往是有顾虑的。我们认为,胆汁成人分泌量500~1200mL/d,而0.35~0.83mL/min。而正常肝脏血流量为1500mL/min,胆汁成分97%是水,其余是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和各种无机盐,也就是说,纵使是较重的肝破裂(除非是较大的胆管损伤)其血内胆汁含量也不会很高。我们所做7例肝血回输的患者,除2例死于休克,衰竭。2例发生一过性轻微黄疸,余3例正常。所以肝血可望回输。

结合我们的经验,自体血回输应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谨防回收血液自身污染。回输前必须仔细探查腹腔确无空腔脏器破裂,方可实行。 (2) 自体回收血量不宜超过2500mL,肝血不宜超过2000mL。 (3) 收集的血液须在常温下6h内输完。对于超过24h的血须慎重考虑,应进行相关实验检查,确定安全后方可回输[4]。 (4) 避免剧烈振荡,不要挤压,以免引起大量红细胞破坏。 (5) 当肝破裂伤及肝门部较大胆管时,血液回输应慎用,以防胆管中可能存在的厌氧菌造成血源性继发感染。 (6) 对肝癌自发破裂大出血的患者,血液不主张回输。 (7) 对自体血回输1500~2000mL的患者,应输冻干血浆400~600mL,以防凝血障碍。同时给以5%NaHCO3125~250mL以纠正酸中毒和碱化尿液,待止血、扩容、休克纠正后,再使用利尿剂以防止游离血红蛋白对肾脏的损害。 (8) 对受伤到回收血<3h或术中仍在继续出血的患者,回收的血液中应适量加入肝素盐水(100mL血加肝素盐水5~15m)。肝素盐水配制方法:1000mL盐水/30000u肝素,以防凝血。

参考文献

[1]王振华.异位妊娠自体输血时不加抗凝剂的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10) :97.

[2]陈绍礼.腹部创伤术中自体血回输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 2004, 34 (4) :26-27.

[3]吴春齐, 高承亚, 李金声等.胸血回输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再认识[J].中国急救医学, 1996, 16 (4) :23-25.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下一篇: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