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服务(精选12篇)
审计服务 篇1
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意义
(一)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一是, 将政府审计职能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的过程中, 政府只需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政府购买审计业务, 意味着不需要专门设置一个庞大的审计部门, 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 缩小政府规模, 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根据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整合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资源是有其必要性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指“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谈判、监督履行的费用”。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政府最终采用的组织形式。现在事务所的业务已经拓宽, 也具有较高资历的审计人员, 所以政府可以方便地找到可以承接此项服务的人员, 不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费用。所以根据交易费用理论,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开支, 提高政府效益。二是, 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起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效果。政府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 政府每年需审计大量项目, 比如要定期对国有大中型等企业进行审计;其次, 政府审计人员相对匮乏, 并且审计人员素质不一, 整体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如果引入社会人力资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总体来说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可以让政府用相对较低的成本, 提供较高的服务, 整体上提高政府效益。
(二) 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所带来的益处, 不仅仅体现在政府本身, 还体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方面。主要原因包括三点:一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不断更新的情况下, 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事务所的经营风险, 促进事务所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二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效应。通过对于政府相关事项的审计, 能提高事务所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由两部分组成:权责发生制下的账面净资产价值和商誉价值, 而商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良好的声誉 (吸引新的客户、更高的收费) 和客户关系。事务所自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账面价值上, 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商誉中, 也相当于是一种无形资产。三是,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能够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业务种类过少就是其中之一。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能帮助事务所扩大业务范围和种类, 使得事务所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加强内部管理, 从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 国内内资事务所与国际大所的差距仍然较大, 利用好政府相关审计业务有利于缩小差距。
二、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中外对比
(一) 国外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国外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在早些时候就已经对其经营管理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 将大量审计项目外包给有资格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如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审计机关将绩效审计项目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是通常的做法, 同时通过行业组织对参与国家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实行资格管理。澳大利亚议会下达的审计计划中, 明确规定外包审计项目聘请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的数量、费用预算, 并规定费用由政府预算和审计对象共同承担。英国财政部门和部分非官方的公众组织倾向于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 这样可以减少因组建内审部门的高额固定费用, 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英国政府部门并不热衷于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因为在将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 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如衔接问题导致外部审计单位并不能很好的了解公共部门的具体情况, 高额审计费用, 外部审计单位员工在政府审计方面的业务能力不强以及提供审计服务的及时性问题。罗马尼亚政府鉴于部分公共部门,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相关机构在执行内部审计时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也引入了外部审计服务, 其主要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的形式引入审计服务。
对政府而言, 政府购买CPA服务意味着政府角色的转变, 从审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出资者、制度攻击者和监管者。目前而言, 多地也已经开始这项购买服务, 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审计服务购买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二) 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现状
我国的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 发展还很不完善。尽管自2003年以来, 北京、上海、浙江、无锡、广东等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探索在不断增多, 如:海南省注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涉税审计服务, 深圳市审计机关对社会中介参与政府审计做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审计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工作需要,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聘用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其他专业机构参加审计工作。但是总的来说, 由于诸多原因, 比如:招投标问题、预算问题、审计单位对注册会计师的不了解,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在当前的实施领域十分有限。与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相关的一部法律是《政府采购法》, 进一步发展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也是对《政府采购法》的一种很好的贯彻。
目前, 部分政府审计领域已经开始了政府购买外部审计服务。在近年来的政府采购中, 就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 政府可购买的审计服务主要有:受国家审计部门的委托, 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受各级海关委托, 对涉及对外进出口企业进行有关监管检查事宜的审计;以及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国有资产的清产核查, 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等。
三、国内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先行领域
(一) 高校科研经费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经费的投入加大, 高校在经费管理和审计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科研经费被科研项目负责人随意支配, 存在不合理支出, 在高校科研项目审计上缺乏可靠的审计标准, 为此, 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应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但是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高校内部, 独立性不强;并且国家的政府审计出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制约, 不能很好的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全面的审计。根据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的特点,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借助外部审计单位的力量是不错的选择。英美等发达国家在早些时候就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对高校每年公布的年报进行审查。
实施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外包,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首先,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要高于内部审计, 高校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科研经费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其次, 全面利用好高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三方力量, 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减少不合理支出。
(二) 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 可以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政府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无法及时准确地入账;另一方面是监管不佳, 缺乏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和管理制度, 没有及时进行盘点, 记录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处置。即使有些单位设有清查制度, 内审部门, 但很多也是形同虚设, 由内部的人员进行清查, 该人员同时负责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 大大降低了审计质量, 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管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减少国有固定资产的损失。
鉴于固定资产清查的重要性和在部门中存在的问题, 引入社会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改善现存问题的方法之一。第一, 鉴于一些部门没有专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如果聘请外部审计机构, 并且与之签订长期合同, 就可以获得持续性的服务,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第二, 会计师事务所具有专业的从业人员, 能够弥补政府部门会计人员审计能力方面的不足。
引入向社会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也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和法律基础,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 (国资委令[2003]第1号) 第41条规定, 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财务审计。但是在引入外部审计力量时,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做好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政府购买审计服务其他问题
(一) 独立性问题
作为审计职业道德准则中的重要一项, 独立性被誉为是审计的灵魂。满足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人员良好履行审计职责的前提。从传统的观点来看, 正如外部证据的可靠性优于内部证据那样, 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往往要高于内部审计。因此, 从总体来看, 政府部门聘用社会中介来进行审计, 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提高审计质量。但是有一点也要引起注意, 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这一活动中, 购买方是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外部审计力量的社会审计机构往往受到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影响, 审计的结果可能对其今后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有着微妙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 外部审计机构就可能会由于“外在压力”而影响独立性, 而且这种外在压力的影响可能比起失去一般审计客户还要大。所以, 并不是说引进外部审计一定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这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 引进社会审计的风险
引进社会审计本身也存在着新的风险。其中十分明显的一点就是有关引进过程的公平性问题, 要考虑到其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个权力寻租的问题。关于外部审计的购买模式问题, 赵保卿 (2008) 认为, 审计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在选择投标策略和投标方式时, 遵循合理低价中标的原则。王生交等 (2013) 认为, 在现有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模式中, 竞争性—独立性—常态化模式最符合政府采购的制度规定和目标, 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提供。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 其中的公平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它与独立性直接相关。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得相互串通, 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得以任何手段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设立外部审计服务提供方备选组, 也就是说要有多个备选的审计服务提供方。在进行选择时, 不能仅仅以提供方报出价格高低为决策依据, 还应当综合考虑审计服务质量等多项因素。引进社会审计的另一项风险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但是通常来说, 如果审计服务提供方是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 其中大部分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 经过培训应当能够胜任政府要求的相关审计项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差别。
(三) 老业务消失新业务增加
政府购买审计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诸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提供方的业务比重, 部分事务所可能会开始依赖这一块业务。老业务的消失以及新业务的增加对于事务所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比如说工商年检审计是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业务, 也是公司法所规定的法定审计业务。但是国家工商总局决定, 自2014年3月1日起停止对领取营业执照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来华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 (地区) 企业, 及其他经营单位的企业年检工作。这对于部分的中小事务所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政府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事务所的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在采用政府购买审计服务的同时应当要考虑到这一做法对于外部审计服务提供者业务及发展的影响, 即老业务消失和新业务增加的影响, 可以适当通过一个过渡阶段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刘东主编:《微观经济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段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特殊性之研究》, 《财经界》2013年第5期。
[3]殷红:《强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中国农业会计》2012年第10期。
[4]廖少纲、熊小刚:《政府采购》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审计服务 篇2
我们将力求在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为贵单位节约建设资金,竭力保证按照贵单位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保质按期地完成审计任务。
一、确定项目审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承诺
我单位授贵单位委托保证项目误差率不超过正负1.5%,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如下:
1、配备品德品质好、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
2、对送审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验证;
3、认真考察市场材料价格、设备价格以便对其进行确认;
4、对造价咨询成果执行我公司“三级复核制度”,以确保咨询成果质量;
5、我公司对造价咨询成果在误差范围内,超出部分由我公司承担赔偿。
二、审计依据
1、 (一)工程招标文件、标底、投标书、评标报告、中标通知
(二)工程施工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质监合同及其他有关合同、工程设计变更通知单
(三)工程施工图纸
(四)国家主管部门及地方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定额和工程技术经济规范
(五)项目立项有关批复文件、批准的设计概算书和修编概算书 (六)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市场价格信息、同类项目的造价及其他有关的市场信息
(七)其他法律法规
(八)委托单位对于该项目审计的要求
2.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有关项目进行现场查勘核实,准确界定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范围和造价。
三、审计过程
1、检查结算书的工程量是否与实际数量相符。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与施工设计图纸相符,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规定的计算规则。
2、检查结算书的选套单价与投标报价是否相符。主要审核定额或单价的套用是否合理:
3、核查甲供设备、材料用量是否与实际数量一致;
4、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否存在重复计算的现象。
5、审核结算书的编制形式是否符合清单规范的要求。
(1)现场踏勘。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应通过委托人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以下项目进行现场查勘核实:
①分部或分项工程;
②实际施工用料偏离结算的工程项目;
③变更设计的工程项目;
④必须丈量的工程项目;
(2)审计取证。审计人员在审核以下情况时,应当根据《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操作规程》的规定,获取准确的证据:
①变更工程设计;
②建设单位提供材料和设备;
③施工中使用的工程材料或设备的价格与规定不符
(3)审计内容签证。审计人员审核基本建设工程结算以下情况时,应当按《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操作规程》的`规定,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获取必要的签证:
①施工情况与图纸不符;
②实物工程量与图纸不符;
③施工用料发生变化;
④施工情况与施工合同不符。
(4)审计结果确认。审计人员对该工程造价按专业分别从单位工程直接费、取费等方面依次经过全面审计汇总后,编制结算审计表:
然后,就审计后的意见以书面形式全面系统向委托方(建设单位)汇报初步审计结论,根据会审情况形成审计结论。由委托方通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审计结论进行四方校对确认工程量及工程造价,经四方确认完后对审计结果无异议,审计人员应提请其签字盖章确认。
三、报告编制
(1)根据对工程结算的审计结果,得出准确的审计结论。重点审计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客观,是否严格执行合同和相关规定,对于不合理得造价严格核减,就核减项与施工方明确并签认。及时就施工方确认和不确认事项,向建设方提出意见及建议。就审计结论向建设单位征求意见,出具项目审计报告。
(2)审计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根据委托方要求定期向委托方汇报审计进度及结果;重大问题及时形成专项报告请示委托方,并适时调整工作状况,满足现场审计需要;
(3)在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之前审计人员汇总整体审计情况向委托方专题汇报,出具最终审计报告送达委托方。
四、审计费用
审计服务 篇3
[关键词]非审计服务;审计独立性
一、非审计服务的概念
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
根据《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文件,非审计服务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会计、簿记服务,主要包括编制会计报表、代理记账、估价等内容;2.税务服务,主要包括编制税收计划、编制税收报表、个人税收咨询和计划服务等内容;3.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一般管理咨询、财务管理咨询、市场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生产管理咨询、公共关系服务等内容。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划分为三类:1.鉴证性服务,指狭义上的鉴证性服务,包括审核、审阅、商定程序、网站认证、系统认证、养老服务认证、公平竞选认证、商品质量测试、企业业绩评价认证、物价认证等服务;2.咨询服务,包括咨询、顾问服务、执行服务、交易服务、员工和其他支持服务、产品服务;3.其他服务,包括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提供的税务申报表编制、税务筹划、纳税申报等。
二、审计独立性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认为: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企业或个人之间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它可分为组织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独立性与伦理上的独立性等。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发表鉴证意见时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实质上的独立性的重要前提,没有形式上的独立性往往就没有实质上的独立性,即使有也不会令社会公众相信。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特征,没有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存在价值。
三、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分析
在中国,目前非审计服务收入在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中占的比重并不大,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却不可忽视。独立性是审计服务的本质要求,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对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争论始终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质量。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效率。如果因提高效率而节省的成本归事务所所有而不是转移给客户,那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就可以为事务所带来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有可能使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的立场。另外,审计收费使客户和注册会计师之间建立的经济关系,有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程度,而非审计服务收费将会使事务所与客户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甚至形成对客户的经济依赖。
另一种观点:非审计服务不会影响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具有以市场为依托的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内在经济动因。在现行制度安排之下注册会计师如果败德,其败德成本至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声誉损失,即注册会计师如果对某一客户丧失原则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失去声誉进而失去市场份额;二是诉讼损失,即败德造成审计失败而导致的诉讼赔偿,诉讼赔偿额的不断提高正在使注册会计师败德成本日益增加。只要非审计服务所得利益不会超过其败德成本,在成本——效益权衡之下,作为经济人的注册会计师将选择保持独立性。
笔者认为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非审计服务的高额收费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高额的非审计服务收入可能导致事务所对客户形成财务依赖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发生意见分歧时放弃原则。(2)对客户成功的欲望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非审计业务的管理顾问性质可能将注册会计师置于公司的管理位置,而在进行审计业务时扮演管理角色的注册会计师可能难以客观地评价与判断企业业务活动和交易性质。除此之外,客户的成功与否与注册会计师的个人利益也密切相关。(3)提供非审计服务可能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主要是关注形式上的独立性,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性,但如果公众认为其偏袒了被审计单位,则审计结果即使再正确也是徒劳的,因为公众只能通过观察注册会计师形式上是否独立而决定是否信任其报告的信息。公众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就丧失了形式上的独立性,从而贬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四、正确处理非审计服务和审计独立性的关系
非审计服务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非审计服务的提供削弱了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非审计服务又增强了事务所的竞争能力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因此,在现阶段,我国仍需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但为了减少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负面影响,我们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健康发展。
(一)对非审计服务做出限制性的规定
应采取相关措施使会计师事务所在一定限制内提供非审计服务。为了避免对审计客户提供不相容业务,限制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并考虑强制实行审计轮换制。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形式上与实质上的独立性问题,还可以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取信于社会公众。
(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机制
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果没有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惩戒制度,便不能约束其行为。事后惩罚机制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事后惩罚机制薄弱,就会使审计造假者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使他们产生“造假博弈”的动机。而我国相关法律中追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相关条款太过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迫切需要完善。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保证在提供非审计业务的同时,又能保持其精神上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高质量的审计的实现。此外,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内部进行专业化管理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即严格区分两类作业人员,一类专门从事审计工作,具有审计方面的专长,另一类发展成为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专家,他们分别从事不相容的服务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的超然独立。此外,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诚信水平。
(四)加強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管以及行业自律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除非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事先征得了审计委员会的同意,否则审计人员将被认为是不独立的,这说明审计委员会在保持审计独立性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也应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或相当于审计委员会的部门的作用,明确审计委员会在非审计业务承接和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从行业自律监管来看,要建立非审计服务的专业管理机构井加强非审计服务的准则建设。
(五)充分披露非审计服务
当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时,被审计企业应该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提供非审计服务的类型、程度,以及上市公司应公开披露支付给非审计服务费用的数据,会计师事务所也应披露因提供非审计服务而增加的收入及审计师轮换的要求,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判断提供的审计、非审计服务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其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审计独立性。
[参考文献]
[1]董普,田高良,严蹇.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7,(5).
[2],李海东.分离审计业务和咨询服务业务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工业业技术经济[J].2003,(2).
[3]罗绍德,陈佳.限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必要性[J].财会月刊,2004,(10).
[4]衰园,刘骏.审计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5,(3).
审计服务 篇4
一、我国非审计服务发展的动因分析
1.非审计业务成长的主要动因是受托经济责任服务的高增长。受托经济责任在今日的会计与审计业务中有如灵魂,没有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就无以产生和发展,其主要功能是敦促被审计客户履行义务,并确保其经济受托责任得到完全履行。在社会和经济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情况下,受托经济责任也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其内容和范围正在不断拓展,安全责任、认证责任、公证责任正在逐步取代保全责任、效率责任和节约责任成为主流,审计服务也由这个基础实现了成长拓展,CPA的业务重心也慢慢由审计和监督服务向签证和认证服务转变。受托经济责任的高成长由此促进了非审计义务的拓展,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因。
2.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化直接促进了非审计义务的成长。一种服务或者产品产生与拓展的直接动因是需求。信息技术的革命正在改变着现代经济领域的活动,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架构和管理手段都在其不断的影响下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相关专业问题迫切需要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并且熟悉企业业务和经营情况的人员来解决,注册会计师正是能够满足企业这种要求的专业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企业可以把自己的非审计业务委托给为其进行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就非审计业务的委托而言,企业更倾向于会计师事务所,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无疑拥有更专业的服务,能够更好的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以其深厚的业务功底和实践经验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经济市场上的这些动向为会计师事务所拓展非审计业务提供了可能,是CPA行业非审计业务成长的直接动因。
3.同行业间激烈的竞争是非审计业务拓展的外部动因。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审计业务是其主要的服务内容,审计服务也一直是CPA服务范围的重要部分。然而CPA服务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涌现,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现他们的收入停止上升甚至出现下降。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摆脱困境冲出重围,增加服务内容,拓展审计范围是其必然抉择,开发新的服务领域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积极影响
1.非审计服务的知识聚集效应。聚集效应能够有效汇集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知识的长久发展。随着经济业务的增多,客户所面临的经营状况也越来越多,财务结构也更加复杂,因而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难度增加,因此要切实保证审计质量就离不开多方专家的参与,要求他们能够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和形成客观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非审计服务能够有效吸引各种专家,降低优秀人才的流失率,通过充分开展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一方面可以提升内部专家的知识技能,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发挥内部专家的凝聚力,避免对外部专家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决策的有效性,帮助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流程。
2.非审计服务导致的协同效应。注册会计师为客户开展审计调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溢出效应”。在开展非审计业务工作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能够全面地了解到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发展规划,有效避免新技术对企业审计造成的影响,有效抵御商业风险,有效保证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在开展非审计服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有可能会掌握全新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可能涉及到审计服务,因此,非审计服务能够有效提升审计信息的利用率,节约公司的审计成本。
3.非审计服务带来的优势地位。CPA为客户提供专门的管理咨询服务,一旦双方出现利益矛盾,注册会计师将拥有较大的优势。调查显示,客户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非日常性服务越多,客户对注册会计师的依赖性将越强,因而双方之间一旦出现利益矛盾,会计师事务所将依靠其非审计服务占据谈判的绝对优势。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具备日常性服务性质的审计服务,会让投资者受到会计报表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开展审计时,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为迎合使用者需求做出相应调整,这也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三、我国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消极影响
1.审计服务影响事务所社会形象。CPA提供不同的服务类型,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都将不同,比如说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本着对社会广大群众负责的原则,此时的社会角色是中介;而开展非审计工作时,仅仅对公司的管理层负责,此时的社会角色仅仅是一个顾问。注册会计师在形式上的独立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其独立性的评价。广大的社会群众仅仅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形式的独立而判定这个CPA是否具有独立性,即便是CPA是真正独立的,由于受到委托三方关系的影响,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注册会计师始终与公司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导致广大群众不信任所公布的报告信息。另外,注册会计师同时向客户供应非审计业务和审计业务,会使得公众不再信赖CPA,降低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认同感。因此,审计报告将不会受到群众的重视。
2.非审计服务导致经济关系的改变。由于非审计服务收费性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经济关系的变革。一方面,考虑到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都是以收费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利益,面对同一客户,注册会计师完全可以根据两种服务可获得的利益进行评估,选出风险低效用高的收费项目。单单从这方面考虑,非审计服务都要优于审计服务。另一方面,被审计的单位正是看中注册会计师的这一弱点,故意提升非审计费用以吸引注册会计师,进而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项目的评估。被审计单位正是抓住这个需求,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经济利益的依赖性,而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本身而言,由于害怕失去客户给自己造成重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只能迎合客户需求,所以审计的独立性大大降低。考虑到客户选择另外的会计师事务所转换成本较低,由于害怕失去重大客户而满足客户需求,也直接影响着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同一单位下,对同一对象同时供应非审计业务与审计业务将直接影响着审计的独立性。
3.非审计服务导致客户关系的变化。客户关系受到非审计服务的影响会发生直接的改变,注册会计师在开展非审计服务时往往是独立的,而在开展非审计服务时由于参与到公司的部分制度的制定,因此,对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有一定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与管理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将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经营过程和交易活动的审计,在参与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有可能会发现审计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而向管理者提出改进意见,这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一旦注册会计师的角色向公司管理者角色转变,必将会打破审计三方鼎立的局面,破坏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一旦注册会计师过于享受管理者的权利,必然会受到这种权利的限制,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无形中限制自身的审计行为。莫茨和夏拉夫认为,一旦注册会计师参与到公司的咨询服务和决策建议,他便直接与公司的利益关系产生联系,这种关系将会在以后的合作中逐渐加固。这种关系一旦确立,注册会计师便会受到咨询建议者角色的限制,通过权衡公司与自己的利害关系,在审计时必然会掺杂个人因素使审计向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方向进行。实际上,这种密切关系与专职员工并无本质差异,两者只是在利益数量上存在差别罢了。
4.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冲突关系。自我评价的主观性直接影响了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在同时进行时的客观性。根据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认为,人是不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实施独立客观评价的。人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都或多或少带有主观偏向性,如果注册会计师既提供非审计服务又提供审计服务就相当于将自己置于公司管理者和注册会计师的角色,一旦注册会计师过度沉湎与自己管理者的角色,必然会忽视企业在经营业务中的部分审计项目,这将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如果非审计服务在开展时完全独立于审计服务,这将会大大提升审计的独立性,一般而言,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是分离的。
工程财务决算审计服务方案 篇5
工作方案
为确保项目审核质量,园满完成审核任务,特制定以下审核实施方案:
一、审核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4、《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项目前期工程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6、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工程咨询单位持证执业暂行办法》 7、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8、财政部《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
9、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暂行办法》
10、财政部《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投资项目预决算审查规程》 11、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12、建设部《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 13、建设部《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 14、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15、中价协《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业务操作指导规程》 16、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审核程序
根据该工程竣工决算审核的具体特点及要求,本次审核工作为六个阶段来实施。
(一)计划阶段
1、在充分了解委托方和该工程项目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委托业务合同书》的要求,编制工程决算的审核计划。
2、以书面形式要求委托方提供下列资料:
(1)基建财务、材料、物资管理等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2)有关方面编制的工程概(预)书及历次调整文件;
(3)工程量计算书,主要材料分析表,钢材耗用明细表,调价部分材料消耗计算表;
(4)付款资料,包括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因工程需要预付的工程款、材料款清单及财务资料。
(5)涉及工程索赔的有关文件和资料;(6)竣工验收报告、竣工结算书(7)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8)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依据和办法;(9)历年工程财务投资计划;
(10)历年财务决算报表、账册、凭证;(11)其他与工程造价有关的资料
2、组成包括项目经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审核工作小组,并进行合理分工。
3、建议委托方召集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审核小组成员参加的审前会商,通报和沟通情况,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必要时可做审计验证前的会商纪要。
4、项目经理应指派审核小组成员做好委托方所提供的资料的交接和登记工作,并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5、项目经理应组织审核小组成员学习、分析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组织审核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统一审核思路,明确审核重点,把握审核方法;
6、在全程审核期间,主审人员应根据审核过程中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审核计划.(二)实施阶段
1、竣工决算的基本原则
竣工决算审核应在客观、公正、严谨、细致、准确的原则下进行,以保证竣工决算的合理性、合规性和真实性。
2、竣工决算审核的重点
采用全面审核法和复核法,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合理性、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具体包括:
(1)竣工决算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是否合规;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表是否齐全(“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交付使用资产总表”、“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表中各项目的内容填列是否完整、正确、真实、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相符;竣工情况说明书所列项目内容是否全面、真实;
(2)工程竣工决算的合理性、合规性、真实性:
(3)审查工程概算执行情况,包括建设规模和建设范围,建安工程、设备、其他费用的实际完成情况;
(4)交付使用资产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交付条件,移交手续是否齐全;在建工程是否真实;
(5)工程建设成本的合理性、合规性、真实性;
(6)财务成本核算是否完整、真实、准确;基建账薄是否健全、财务处理是否合规;各项支出的是否合规、财务信息反映的工程情况是否真实和完整;关注是否严格区分生产期与建设期的界限,确保银行借款利息分摊的真实性,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的借款利息计入项目建设成本,除此之外,计入财务费用。
(7)基建收入的核算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真实、完整。
(8)审查结余资金:主要审核银行存款、现金和其他货币资金;库存物资存量的真实性,有无积压、隐瞒、挪用等问题或压低库存物资单价,虚列往来欠款,隐匿结余资金的现象;往来款项,核实结果实债权债务,有无转移、挪用建设资金和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等问题;查明器材积压,债权债务未能及时清理的原因。
另外,我们将依据国家财税法的有关规定,关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各种税费的计算和缴纳,以及或有施工单位有关税费的代扣代缴情况。
(三)汇总阶段
1、审核人员应对所审核范围的各种审核成果资料认真进行分析、汇总、整理,形成书面的审核工作底稿。审核工作底稿包括审核计划阶段的工作底稿、符合性测试的工作底稿、实质性测试的工作底稿和汇总性工作底稿。
2、编制审核工作底稿应遵循实事求是、事件重要、过程完整、文字简练、叙述清楚、落笔严慎的原则。
3、各专业审核人员分别整理各自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并将审核情况交给项目
经理汇总;
4、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就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向委托方汇报。
(四)沟通阶段
1、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同委托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2、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遗留问题,应召集相关人员以专项会议的形式协商解决,并作会议记录;
3、对达成一致意见的审核结果出具《竣工程决算审核定案汇总表》,由委托方签字认可。
(五)报告阶段
1、项目负责人汇总各专业审核人员的数据资料,并出编制审核报告初稿; 2、就审核报告初稿与委托方进行沟通; 3、对审核报告进行三级审核出具正式审核报告;
4、项目负责人对审核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审核工程底稿进行整理归档;
(六)后续服务阶段
1、根据该项目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提出管理建议书; 2、对委托方的工程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非审计服务的拓展:财务诊断 篇6
【摘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审计服务的盈利越来越少。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业务专长,拓展非审计服务,为客户提供财务诊断。此举既能帮助客户改善管理、增强竞争力,又能为事务所增加收入、提高收益、实现双赢。
一、我国非审计服务及财务诊断现状
(一)我国非审计服务现状
非审计服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除审计服务以外其他各种服务的总称。一般包括鉴证性服务、咨询服务和其他服务。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都是法律允许注册会计师开展的业务。
目前,我国审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5800多家,分所638家,注册会计师71596人,非执业会员7万余人(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同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生存、发展的压力,促使众多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拓展新的服务市场,即非审计服务。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对非审计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非审计服务必将深受客户欢迎。
虽然供需双方都非常重视非审计服务,但是实际状况并不理想。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中为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比例不是很大,有近三分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仍旧只提供单纯的审计服务。在提供的非审计服务中,咨询服务大约占三分之二,主要集中在较为成熟的财务顾问、可行性研究、制定筹资、投资方案等服务项目。咨询服务收入在整个事务所收入中的比重相当低,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十分显著。国内同行相比,规模偏小的事务所开展咨询服务,无论在质上或者是量上也远逊于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对于新兴的非审计业务尤其是咨询服务,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占领应有的市场。
(二)我国财务诊断现状
财务诊断属于管理咨询的重要内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账簿与业务处理、财务结构、资本运用、利润及费用管理、会计资料的利用等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改善方案并指导实施,改善企业管理的服务性活动。
财务诊断不是财务分析,也不是财务检查,它是横跨会计、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目前,财务诊断已发展成为专门用于帮助企业消除经营管理中的弊病,改善经营管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生存与不断发展的有效工具。尽管施诊者实施财务诊断时个体差异较大,但是财务诊断已具备基本运作体系,分为承接业务、搜集数据、诊断分析、提出报告以及指导实施等模块。
目前,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财务诊断的重要性,迫切需要专业管理咨询机构进行智力支持,但是现有的管理咨询机构大多提供公司战略、组织架构、营销渠道、生产流程等方面的设计与指导,专业从事财务诊断的机构并不多见。究其原委,不是财务诊断市场小、不值得介入,而是财务诊断有一定的“进入壁垒”,对诊断机构与人员要求较高,需要施诊者具有较高专业能力以及较丰富的经验积累。财务诊断需要施诊者既熟练掌握会计、财务技能,更要深谙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不具备这些人力资源,因此难以深入开拓财务诊断市场。早在1999年,当时的“五大”(安达信、安永、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其管理咨询收入就达到了334亿美元,全面超过传统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BCG等。
二、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财务诊断的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具备开展财务诊断的多种优势。
(一)人才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涵盖会计、财务、审计、管理、法律、工程、计算机等多个领域,这些专业人才正是财务诊断所必需的。事务所开展财务诊断,无需额外招兵买马,只需结合原有岗位加以财务诊断的专项培训,组建财务诊断团队,让相关人员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知识和技能专长,以胜任财务诊断工作。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利用现有专业人员开展财务诊断,在知识、技能方面不存在冲突,而且组织有所保证,更加有利于财务诊断的开展。
(二)技术优势
财务诊断实施的形式与事务所开展审计服务(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所采用的流程较为接近,技术方法也多数通用。财务诊断主要是针对客户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结合施诊者的经验进行分析,找出病因,提出改进建议,并指导客户实施修正;查找病因的过程中运用到逆查、顺查、抽样等技术方法。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服务是针对客户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经济信息,运用逆查、顺查、抽样、复核等技术方法,对客户会计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提出意见。两者的操作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财务诊断更强调系统、深入,反映出的服务意识更强,但不具备审计服务的监督性质。
(三)成本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客户发生业务往来时,能够获得客户的会计、财务、业务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建立客户档案并借助计算机管理所有客户的数据、信息。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成了客户的信息中心。这些海量的、分行业的信息是实施财务诊断的基本素材、无价之宝。财务诊断的最大开支在于客户和行业数据、信息的搜集以及专家库的建立,而事务所已经拥有这些,以此为基础开展财务诊断会节约事务所的成本支出。
(四)信任优势
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开展财务诊断,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注册会计师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并且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与管理咨询公司相比,客户会给予会计师事务所更多的信任。
三、开展财务诊断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财务诊断属于咨询服务范围,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财务诊断,可以说是名正言顺。但是有观点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到审计服务的独立性,言下之意开展财务诊断也会影响审计服务的独立性。其实,只要理顺财务诊断等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的关系,一定能使会计师事务所、客户以及社会都受益。
(一)开展财务诊断,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事务所在提供非审计服务,而且主要集中在较为成熟的财务顾问、可行性研究、制定筹资、投资方案等方面,所以事务所业务较为单一,整个运营成本主要由审计服务来承担,自然生存、发展压力较大。财务诊断与审计服务流程相近、技术类似、信息共享、人才通用,以较小代价甚至无需额外成本支出,就可以为事务所增加收益,分担运营成本,减轻生存、发展压力。此外,如果对客户先行财务诊断,则对客户的基本情况有了较多的掌握,随后为其提供审计服务时,可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二)开展财务诊断,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事务所关注、控制的重点,花费了事务所大量的人力、物力。究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事务所自身的,也有客户造成的。财务诊断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在审计常规技术、方法以外,运用专门方法对客户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与诊断,得出更为真实的判断,用来提高审计的准确性,规避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诊断帮助客户改善了经营管理、提升了经济效益,自然客户会对事务所有所依赖,而不会人为制造障碍影响审计服务,从而保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的合理范围。
(三)开展财务诊断,可以提升事务所的竞争力
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单纯的审计服务。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审计服务市场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且有着“大者恒大”的趋势,这势必导致部分事务所举步维艰。开展财务诊断,为事务所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既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又能为自己增加财富,使事务所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开展财务诊断的建议
尽管财务诊断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如此多的好处,但在开展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保证审计服务独立性
事务所开展财务诊断首先要以保证审计服务的独立性为前提,否则事务所将无立足之地。应禁止注册会计师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财务诊断。为避免角色的职责冲突,注册会计师在同一时间只能对同一客户提供一种服务,要么是审计服务,要么是财务诊断。这样可以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能保证审计服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取信于社会公众。注册会计师为某客户提供财务诊断后,不得立即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这样可以防止利用审计业务与财务诊断的关系掩盖不当行为。这些举措保证了审计服务的独立性,在这前提下,事务所开展财务诊断才有意义。
(二)保持财务诊断技术更新
财务诊断是一种开放性的工具,横跨会计、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经济、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尤其在定量分析领域,新的技术方法层出不穷。开展财务诊断就应该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的知识、理论,转化成财务诊断专用技术、方法,可以使得财务诊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定期组织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学习新的知识、理论,安排实际锻炼,从中积累经验,不断更新、提高财务诊断人员的专业能力。
(三)注重综合诊断与专项诊断相结合
财务诊断有多种类型,按涉及范围分为综合诊断和专项诊断。综合诊断是对客户经营管理的全部进行的财务诊断,专项诊断只是针对客户经营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财务诊断,比如盈利能力诊断、成本诊断、税负诊断等等。开展财务诊断时,应该区别具体情况,采取适当诊断类别。如此可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时间、人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财务诊断要与生命周期相结合
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产品等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经历的四个时期: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产品等表现出来的特征、性质是不一样的。以资金需求为例,一般来说,在萌芽期、成长期的需求就比成熟期、衰退期大很多。结合不同的时期开展财务诊断,可以针对性更强,有的放矢,得出的诊断结果更可靠、更容易实施。
(五)财务诊断应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审计服务 篇7
关键词:非审计服务,审计独立性
一、独立性与非审计服务的内涵
“独立性”一词源于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 当时对独立性的理解仅限于参加审计合同, 存在契约关系的各方。1997年7月, AICPA发布了一份白皮书, 重新定义了“独立性”概念, 将独立性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价值核心,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尽力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价值。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 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 这是我国对独立性的基本理解。目前对于NAS尚无明确定义,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 (AICPA) 注册会计师服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即认证服务 (assurance services) 、咨询服务 (consulting services) 、其它 (包括税务服务) 。其中, 认证服务分为鉴证 (attestation) 、代编会计报表 (compilation) 两种, 鉴证又可以分为审计 (audit) 、审查 (examination) 、审阅 (review) 和商定性程序 (agree upon procedure) 等。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服务的品种还会不断地更新, 非审计服务的内涵将更加丰富。虽然非审计服务内容增加, 划分标准多样, 但关于审计服务的内容一般比较容易确定, 即主要是报表审计和审阅两部分。因此可以对“ 非审计服务 ” (NAS) 定义为: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之外的多种专业服务的统称。
二、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
(一) 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消极影响的研究回顾
1.国外研究情况。1961年罗伯特·K·莫茨 (P.K.Mautz) 等已在 《审计理论结构》 中采用规范的方式论及两种业务潜在的冲突。1972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发布的会计系列公告 (ASR) 第 126 号财务报告指出, 注册会计师提供咨询业务时独立性会受到影响。1979年公众监督委员会 (POB) 对管理咨询服务与审计独立性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结论是一些情形会影响独立性, 应对咨询服务的范围加以限制。2000 年, SEC在主席列维特的极力推动下, 修订了独立性规则, 其目的就是要限制或全面禁止注册会计师为审计客户提供NAS。
2.国内研究情况。国内关于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文献很多, 但是观点如出一辙, 比较全面和中肯的是崔宏、刘尔奎在《多元化的陷阱——再论管理咨询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一文中提出的五个观点:审计人员与管理咨询人员的不同职责性质影响审计独立性;管理咨询服务对被审计单位决策的影响力影响审计独立性;即使管理咨询不会影响实质上的独立性, 也会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会计师对职业声誉的关注和对法律诉讼巨额成本的畏惧还不显著, 对客户的财务依赖可能是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主要因素;有关管理咨询业务所论及的好处与审计独立性受到的损害相比微不足道, 独立性受到损害 (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受到利益损害) , 并不能由咨询业务带来的额外好处来弥补 (这些好处主要是为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报表使用者来享有) 。
(二) 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积极影响的回顾综述
1.国外研究情况。1966年, AICPA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没有发现NAS影响独立性。1978年, Cohen审计责任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向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咨询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并没有显著的潜在威胁。2000年7月, 美国独立准则委员会 (ISB) 对NAS问题进行了调查, 结果是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之外开拓其他服务领域并没有给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带来任何影响。同年8月美国公共监督委员会 (POB) 首次对提供NAS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详细调查, 其发表的报告声称未发现NAS会损害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并且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NAS不影响其独立性。综合国外支持注册会计师可以同时为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业务的各种观点, 基本可以概括为: (1) 向管理当局提供建议与管理当局本身的活动之间, 无论在现实上或本质上均有区别 (Mautz、Sharaf, 1961) ; (2) 注册会计师比其他任何可能提供咨询服务的团体具有更大优势, 可以为客户节约服务成本, 符合客户利益 (Block, 1958;Carey, 1966) ; (3) 提供咨询服务。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运作和交易情况进行更深了解, 能够更有效地确认风险, 选择更为有效的审计程序, 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 (Cohen Commission on Audi2tors Responsibilities, 1977) ; (4) 广泛的服务范围和领域能使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坚实和更广阔的财务基础, 业务的多元化可以使事务所更有能力承受失去某个客户造成的损失; (5) 由于在审计中对客户已非常了解, “知识外溢价值”使得注册会计师可以比其他机构或人员以更高的效率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Antle、Demski, 1991) 。
2.国内研究情况。国内对咨询服务业务的影响研究开展得较晚, 研究成果也较少。观点为: (1) 我国咨询业尚不普遍, 咨询费用占审计收入比例较小且所涉及的范围较小, 与审计业的冲突未呈现激烈的状况, 对事务所形式上的独立性影响不大 (宋献中、郭葆春等, 2002) 。 (2) 其他的积极观点可以归纳为知识聚集效应、协同效应、优势地位 (陈高才, 2006) 。
(三) 从国内外正反两方面观点, 笔者认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并不存在绝对的影响, 保证审计独立性并不需要完全禁止非审计服务。
1.NAS的产生早于审计服务, 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880年NAS就已经存在, 那时主要进行破产清算、会计、税收、管理和一些特殊的服务工作。20世纪以来, 尤其是二战后, 非审计服务得到飞速发展, 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入才逐渐达到总收入的50%。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是由各方面的需求所带动的, 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国内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实证研究并未对非审计服务影响审计独立性给出确切的数据资料证据, 只是说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会产生“潜在的冲突”、“影响”或者对一些方面产生影响, 反而权威机构的大量研究表明非审计服务并不损害审计独立性, 进一步还对非审计服务有助于加强审计独立性做了有理有据的探讨。
3.NAS包括的服务种类繁多, 退一步讲, 即使说其对审计会产生影响, 但是并非所有的服务类别都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损害, 并不能说注册会计师同时开展NAS必然导致审计独立性的降低。安然事件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简称公司改革法案) , 其中第201部分“审计人员执业范围之外的服务”专门对NAS加以限制, 提出了八类禁止向审计客户同时提供的NAS, 具体包括: (1) 涉及被审计客户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的簿记或其他服务。 (2) 设计及执行财务信息系统。 (3) 评估或估价业务、公证业务或出具实务捐赠报告书。 (4) 精算业务。 (5) 内部审计外部化业务。 (6) 代行使管理或人力资源职能。 (7) 作为客户的经纪人或经销商、投资顾问, 或提供投资银行服务。 (8) 与审计业务无关的法律服务或专家服务。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报告 (公司改革法案以该报告为蓝本) 提出了会计师合法从事非审计业务具体的三项标准: (1) 会计师不能审计自己的工作, 例如不能向客户提供内部审计外部化业务, 财务信息系统涉及业务, 评估或者估价业务, 精算业务和薄技业务。 (2) 会计师不能为审计客户履行管理职能, 例如不能代行使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3) 会计师不能为审计客户辩护, 例如不能向审计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或专家服务, 不得担任审计客户的经纪人或经销商、投资顾问, 或向其他投资银行服务。根据这三个标准确定, 会计师可以执行哪些业务, 不能执行哪些业务。
4.NAS要对审计独立性发生实际影响, 还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提供NAS所得的经济利益超过其败德的声誉损失和诉讼损失, 这还要取决于NAS的种类以及NAS收入的比重。
四、我国发展NAS的必要性
(一) 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 经营管理薄弱, 决定了会计师提供NAS的必要性
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已完成了脱钩改制, 但改制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特别是财务管理上的薄弱导致出现账务不规范、投资无计划等现象, 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可弥补一定的空白。
(二) NAS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这种单一服务产品格局难以和国外大型事务所竞争。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 提供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的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可以自动拓展至税务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这一承诺使我国的NAS市场也对外开放,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会凭借其长期积累的实力和声誉, 占领我国巨大的NAS市场。
(三) 发展NAS符合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投资者的利益需求
由于注册会计师熟知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所以聘请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相关的NAS可以节约大量的前期调研费用,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 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提供NAS, 一方面能够提高其服务的价值并改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 提高其在审计过程发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来源, 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来规避风险。由于通过咨询改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投资者也会最终受益。
(四) 发展NAS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面临的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从业环境和企业结构, 因而需要的顾问专家必须是对公司的产业结构、策略等各方面很熟悉, 并且能够在多种环节和部门上提供有效的专业建议的人才。如果将审计业务和咨询业务分拆将会破坏原有的人才结构, 可能出现审计人员向会计咨询业务领域流动, 引发人才流失和市场波动。
由此可见, 发展非审计业务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但是不能忽视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事实,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名义上的产权拥有者, 剩余收益的归属权并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方, 双方也无需承担个人财产风险。在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 所有者由于利益驱动倾向于与经营者合谋以达到双赢, 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履行监督责任, 更谈不上追求审计的独立性。再加上事务所管理质量不过关, 会计师职业水平有待考究, 外部监管不合格等等, 迅速地展开非审计业务还存在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存在难题以及NAS可能对审计独立性产生的影响, 笔者认为, 我国发展NAS的正确态度是不能片面地因为其存在一些弊端而禁止, 也不能任其无限发展。
五、对我国开展NAS的建议
(一) 提高会计师职业水平
积极扩大执业队伍规模, 努力提高执业人员素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 通过完善注册会计师NAS的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注册会计师多元化服务发展;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成人教育, 交流探讨和开拓NAS的意识, 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成立审计委员会
由管理层聘请审计机构并支付费用容易形成“制度陷阱”, 甚至有购买会计政策及审计收费与咨询收费缺失独立性之嫌, 惟有深化国企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改变管理层付费、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 才能改善审计委托人缺位的现状。同时制定有效的审计委托制度在业务承接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保证。
(三) 鼓励合伙制事务所的设立
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或协议规定, 以各自的财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相对于有限责任制事务所, 合伙制事务所对外承担无限责任, 将合伙人个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紧密连在一起, 必然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抵制来自客户不正当要求的压力和动力。应考虑从税收减免、简化设立程序、减少注册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
(四) 限制同一事务所同时向同一企业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服务, 并强制实行审计轮换
审计公司虽然成本提高, 但意识到退出该业务后会面临同业检查, 便会加强自身约束, 此举提高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定期轮换制可以解决事务所长期服务于同一客户出现的诸多弊病, 如由于事务所员工有可能因薪水和升职和客户发生利害关系;为留住客户做出各种妥协甚至帮助造假;由于思维定势可能难以发现客户的问题等。如果要保证注册会计师经济上的完全独立, 只能明令禁止注册会计师向被审计单位提供NAS。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做法是基本实现审计和咨询业务的分拆, 例如, 毕马威的咨询业务分拆为毕博资讯, 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分拆后被IBM收购, 这种方法目前在中国还不适用, 但是我国要坚持以分拆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为发展导向。
(五) 有侧重点地发展NAS
即大力发展新兴的鉴证性服务, 巩固传统的税务、验资服务, 适当发展管理咨询服务。鉴证性服务是AICPA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推出的, 主要包括网誉认证、系统认证、业绩评价与养老服务认证。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公司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为鉴证性服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般认为税务服务不会对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 而且税务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公司提供的传统项目。如验资收入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 仅次于审计收入。
(六) 加强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
这主要包括建立NAS的专业管理机构并加强NAS的准则建设。比如美国专门成立了鉴证性服务特别委员会并和加拿大联合制定有关鉴证性服务准则。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在NAS的推广和监管上起到表率作用;加强证监会对NAS的管制, 促进相对透明的资本市场的形成;完善NAS收费的披露制度, 不仅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NAS对独立性的影响程度, 还可推动学术界对NAS和独立性问题的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部分NAS作出禁止性规定, 具体可以借鉴美国的公司改革法案, 以免对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
(七) 加强法律约束形成有序市场
从整体上加大事务所的法律风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特别是在同时从事咨询服务时更为谨慎。美国等国家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对违规操纵和欺诈行为都有有利于投资者的全面的民事赔偿安排, 受害者具备主张权利的条件和积极性。我国专门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时, 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应严厉进行处罚, 其处罚的力度要远远大于其得到的好处, 使注册会计师不愿因小失大而得不偿失, 这样才能尽量保持其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唐建然.CPA在执业中如何处理好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的关系[J].财会研究, 2006 (5) :42-43.
[2]张焕宇.论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7) .
[3]陈高才.对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几点思考[J].财会月刊, 2006 (9) :48-49.
[4]宋樱.非审计服务负外部性与审计独立性的削弱[J].审计月刊, 2005 (6) :9-10.
[5]王曙光.CPA业务拓展与独立性的冲突和协调[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2 (7月) :23-26.
强化依法审计服务改革发展 篇8
一是充分认清审计监督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为审计监督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审计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使用好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使好手中的权力,确保审计监督始终在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通过审计监督,既要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要发现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的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
二是坚持依法审计,确保政令畅通。依法审计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保障,必须把促进重大政策落实列入审计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审计机关按照法律的授权和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用政策、法规这把尺子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对一些合情、合理而不合规或因政策缺陷造成的违纪违规问题,既要按照规定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进行处理或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又要找出政策、制度方面的缺陷,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建议,促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审计全覆盖,不是一年内把所有的审计对象都审完,而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留死角和盲区,力争对单位的审计三五年一个轮回,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内必须开展一次。在立足现有审计力量的基础上,采取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能力、发挥内审作用、聘任社会审计力量等方法达到全覆盖。确实有困难的,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给予支持,既要做到审计覆盖范围广,还要做到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
四是完善公开和问责机制,狠抓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而彻底的整改,就会形成屡审屡犯的恶性循环,审计就会失去公信力。对此,要加大审计整改结果公开的力度,只要审计机关已经向社会公开了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就要公开整改结果,审计机关还要督查整改的效果。要加大追究问责的力度,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应承担整改的全部责任,每年审计机关要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通报给同级党委、政府和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及其主管单位,对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提出对被审计单位“一把手”的责任追究建议,该行政问责的行政问责,该法律问责的法律问责。
五是发挥审计监督在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及时发现、纠正影响改革进行的问题,提高宏观把握和统筹分析的能力,积极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促进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重大决策部署,有效预防和化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围绕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民生等方面的改革确定审计重点、安排审计项目,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围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审慎对待和正确使用权力,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审计服务 篇9
一、我国非审计服务现状分析
非审计服务是相对审计服务而言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非鉴证服务的总称。审计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供需状态逐渐处于饱和,传统审计业务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日益加快,国际“四大”审计公司逐步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站稳脚根,致使非审计业务以其收入高、风险低、需求大的潜在优势而得以迅猛发展。其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业务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最初提供非审计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审计业务,其服务内容也大多以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为主。在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国际化和多元化的今天,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必须为企业提供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非审计服务,服务内容从单一的财务顾问服务拓宽到以经营策略、投资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咨询服务和以税务代理、税务筹划为主要内容的税务咨询服务,业务范围向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拓展。
(二)政策措施更加明确
随着非审计业务在CPA行业的展开,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强调在巩固财务会计报告审计、资本验证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等非审计服务领域延伸,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承办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业务”,为CPA拓展执业领域、扩大业务范围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
(三)发展成效十分明显
在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和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撑下,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新业务领域和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初步进展,我国整个CPA行业的非审计服务收入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日益加大。据中注协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CPA行业共实现新业务收入100.62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27.81%。
二、非审计服务可能对审计质量造成的影响
当CPA为单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时,非审计服务可能影响审计服务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交叉影响审计业务的独立性
审计过程中CPA必须保持独立性才能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非审计服务通常比审计服务收费高,当CPA为单一客户同时提供两种服务时,容易迫于失去高收入非审计服务的压力,在客户出于某种需要要求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报告时不能保证客观公正,影响或丧失独立性。
(二)或有收费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客户可能在CPA提供非审计服务时,约定与客户经营业绩挂钩的或有收费;CPA可能为了顺利收取或有收费,对客户的利润操纵行为网开一面,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报告。
(三)时间分配影响审计质量的有效性
CPA为单一客户同时提供两种服务时,可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收费较高的非审计服务上,从而挤占审计服务的时间,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影响审计质量。
(四)自我复核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CPA同时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审计服务时,由于其扮演的管理顾问角色使其置身于当局者的境遇,产生“自我复核”或“自我评价”,从而难以客观公正地判断与评价会计报表中的错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三、规避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的对策
随着我国CPA行业非审计服务的不断发展,其对审计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无疑将制约审计服务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事务所内部治理入手,有效规避这些影响,实现两者同步发展、互利共赢,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在加强政府监管上要有更实的举措
1. 强化审计服务法律责任。
CPA若因审计独立性丧失导致审计失败,会面临声誉和诉讼损失。强化CPA审计失败的法律责任,从而加大CPA的诉讼损失。只要非审计服务所得利益不超过其审计失败损失,在成本和效益权衡的情况下,CPA必会全力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2. 规范非审计服务运行秩序。
并非CPA提供的所有非审计服务都会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比如为客户提供税务筹划服务时就不会如此。政府部门应深入分析不同类型非审计服务的性质,及其与审计服务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CPA发展非审计业务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规范非审计服务的运行秩序。
3. 构建外部审计监管机构。
积极借鉴外国经验,建立由证监会监管、独立于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委员会,其人员构成及职能安排均由证监会以法律形式予以规范。明确外部审计委员会在审计业务承接和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审计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彻底改变以往委托人与被审计人重合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从源头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4. 实现两类服务收益均衡。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广大投资者无力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CPA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其对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唯一途径。投资者作为“理性经济人”,明白只有愿意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支付高报酬才可能不违背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建立投资者为高质量支付高报酬的机制,缩小甚至消除两类服务间的收费差距,则会促进CPA保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5. 加强非审计服务信息披露。
当CPA同时提供两类服务时,被审计单位应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购买非审计服务的类型和程度,上市公司应公开披露购买非审计服务的费用,会计师事务所也应披露提供非审计服务取得的收入及CPA的轮换。只有这样,公众才能确认CPA是否遵循了执业准则,从而判断其同时提供两类服务是否恰当。
(二)在加强行业自律上要有更高的能力
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CPA的职业道德是从精神方面实现对CPA行为的调控。如果离开CPA职业道德的支持,会计法律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必须深入开展CPA队伍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建立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使CPA自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依法保持审计业务独立性,保证审计质量。
2. 加强审计专业培训。
提高CPA专业技能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由于我国审计业务起步较晚,审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CPA行业应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对CPA的专业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力量多元、人人勤奋敬业的人才队伍。
3. 建立专业管理机构。
建立非审计服务的专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非审计服务工作,尤其是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收费的监督,禁止其向客户提供存在或有收费的非审计服务。
(三)在加强内部治理上要有更严的要求
1. 强化审计服务质量控制,提高制度规定的贯彻力。
质量控制是事务所的立身之本。如果事务所质量控制不严格,很可能使整个事务所遭受灭顶之灾。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质量控制和考核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项业务、每一名人员,使之自觉按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执行审计业务。
2. 实现信誉资本的等级化,提高服务市场的影响力。
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信誉机制,将信誉赋予市场价值,实现信誉资本等级化;在事务所内部建立与之配套的利润等级分配机制,对不同信誉等级的CPA提供的审计服务实行按级收费,以此激发CPA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事务所和CPA在审计服务市场的影响力。
3. 组织服务主体定期轮换,提高职业操守的警觉力。
据考证,事务所与客户关系超过5年便会对形式上独立性产生影响,而长时间接触,会使CPA失去警觉和判断力,主观上保持独立性的能力降低。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及CPA定期轮换制度,可避免CPA独立性丧失。
4. 增加事务所的资本积累,提高应对风险的竞争力。
我国事务所应力求以兼并、合并等形式扩大事务所的规模及声誉,提高竞争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与客户谈判的力量,保证审计独立性。
四、结语
审计服务 篇10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西方发达国家, 非审计服务的发展比较早, 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到目前为止, 对于这一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一) 规范研究。对于众多学者的观点, 归纳总结后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非审计服务不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Benston (1975) 、Watts, Zimmerman (1983) 、Antle (1984) 从注册会计师对声誉的关注和对诉讼损失的考虑出发, 论述非审计服务不会对审计独立性造成影响。他们认为, 注册会计师对自身的声誉还是相当重视的, 因此会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有一些案例表明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不惜巨额成本保护其声誉。
2、非审计服务会削弱审计独立性。1961 年罗伯特·K·莫茨和侯赛因·A·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中采用规范方式论述了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并存时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他们认为, 注册会计师在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时, 会不可避免地将自身置身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去为被审计单位考虑问题, 此时他们的角色就会发生转换, 这样就会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Wines (1994) 、Frankel, Johnson, Nelson (2002) 等认为非审计服务可能使注册会计师对客户产生经济上的依赖性, 在面对管理层变更审计师的压力时,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可能就会受到威胁。
3、非审计服务能够加强审计独立性。Simunic (1984) 认为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之间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也就是说, 注册会计师给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后, 就会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运营环境以及经营状况有所了解。当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时可以利用这些信息, 既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 实证研究
1、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国外对有关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的研究较早。早先由于数据难以获得, 因此绝大多数的学者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Kurt Pang等 (1984) 以第三方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评价作为替代变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非审计服务会对审计独立性造成影响。以第三方的评价作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变量比用审计人员或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评价较为客观。其他的研究也表明, 以审计人员或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为研究对象, 观点截然相反, 即非审计服务不会影响审计独立性。
2、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因素, 研究结果无法令人信服。因此, 20 世纪90 年代后, 建立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受到学者们的青睐,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Frankel等 (2002) 将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 非审计服务收费与两种服务总费用的比率作为自变量建立数学模型。检验结果得出:非审计服务收费金额占总费用的比例和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之间显著正相关, 即表明非审计服务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而且是负向影响。而Hollis Asbbaugh等 (2003) 则认为Frankel等 (2002) 的研究结果是存在问题的。由于总费用数额在客观上是难以获得的, 因此运用非审计服务费用和总费用的比率这一指标来反映审计独立性自然也就不合理。他们认为, 采用非审计服务费用和审计服务费用的绝对数额来反映审计独立性可能会更加合理。由此可见, 指标的选取对于研究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指标的选取不一样, 就算运用统一的数学模型, 其研究结论也可能截然不同。
二、国内文献综述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在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目前, 我国对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熟。国内学者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尽管如此, 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还是有一定成果的。他们在借鉴与模仿国外学者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为我国的非审计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一) 规范研究
1、非审计服务不会影响审计独立性或影响很小。邓德宏 (2009) 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理性的经济人, 在市场条件下注册会计师会因为对败德成本的考虑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败德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声誉损失和诉讼损失。具体来讲, 如果注册会计师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对某一客户丧失审计最基本的原则, 即为了不失去某一客户而帮其隐瞒公司财务上的违规行为, 一旦被揭露, 那么注册会计师将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失去声誉, 很难再建立起与大众之间的信任, 进而失去市场份额。另外, 由于违反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而导致的诉讼赔偿也会使注册会计师的败德成本增加。
宋献中、郭葆春 (2002) 结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市场环境, 认为虽然西方许多国家限制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 且SEC于2001 年2 月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从事部分非审计服务, 但是当前阶段我国咨询业还不是很普遍, 管理咨询所涉及的范围没有很广泛且其费用在审计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 因此说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2、非审计服务会损害审计独立性。桑笑 (2003) 从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发生变化的视角, 分析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影响。他认为,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代理会计记账、会计制度设计、税务筹划和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 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咨询和提出建议的过程中, 实际上也参与到了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与管理中, 从而严重损害了审计独立性。
程小琴 (2002) 的观点与桑笑 (2003) 的观点相似, 她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为同一客户同时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 那么“三位一体”的审计关系就会被打破。当注册会计师在这两种业务之间发生“角色互换”时, 审计独立性就会受到影响。
崔宏、刘尔奎 (2003) 与以上提到的邓德宏学者的观点恰好相反, 他们认为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还不够,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声誉损失和诉讼成本并不畏惧。因此, 当会计师事务所从非审计服务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超过声誉损失和诉讼成本时会给审计独立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非审计服务可以加强审计独立性。林启云 (2002) 从两个重要方面分析了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有正面影响而不是负面影响。首先, 他认为提供非审计服务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运作环境和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从而可以有效地确认审计风险, 选择更为有效的审计程序, 进而在面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变更审计师的压力时能够有效地缓解;其次,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的扩展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有能力承受失去某个客户而造成的损失, 从而提高其专业判断能力。郝芳 (2007) 从“知识溢出效应”理论出发, 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时向同一客户提供的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也就是说, 注册会计师给被审计单位提供非审计服务所获得的知识, 可能向审计服务“溢出”, 从而降低审计服务的成本, 加强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 实证研究。我国在此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少, 国内学者大多是从盈余管理的角度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当然也有其他的角度, 比如代理成本角度、寻租理论角度和审计师变更的角度, 等等。下面主要对盈余管理角度和审计意见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1、盈余管理角度。刘星、陈丽蓉等 (2006) 在国内首次运用建立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验证了非审计服务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他们以2001~2004 年报中同时披露审计与非审计费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变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没有证据显示非审计服务的提供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董普、田高良、严鸯 (2007) 在刘星、陈丽蓉等 (2006) 的基础上, 以2003~2005 年期间同时披露审计和非审计费用且获得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非审计服务加强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由于两篇文章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视角相似且运用同一替代变量, 却得出几乎相反的结论, 则可以判定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可能是因为两次研究所选择的样本不同。
2、审计意见角度。陈丽蓉、孙芳城、蒋荣 (2007) 以2001~2004 年年报中同时披露审计与非审计费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发表审计意见的倾向作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变量, 非审计费用与非审计费用比重为自变量, 对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非审计费用没有负向影响审计意见的形成, 即没有证据显示非审计服务会损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葛茜 (2009) 、魏爱翔 (2010) 均选取审计意见的类型作为审计独立性的替代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相同的结论:非审计服务不会损害审计独立性。
三、总结
从观点上看, 国内外学者观点基本一致, 大都认同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不会对审计独立性造成影响。
从研究的方法和角度来看, 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均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且在初期均是以规范研究为主,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 实证研究方面的成果才逐渐多了起来。相比较而言, 由于西方国家非审计服务的发展历史比较久, 因此其规范和实证研究就比较成熟。
审计服务 篇11
一、金融监管理论依据和国家金融审计地位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监管的有形之手相互配合。金融业作为“公共性”产业,金融机构除了向股东和所有者投资负责外。因其占用大量社会资源,有责任向顾客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劳务,有责任向员工提供最佳工作环境,有责任向政府和管理当局提供相关信息和履行法定义务。同时,商业银行不仅存在股东和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存在对千万个存款人的相互依赖,较之一般企业更是一种高度典型的社会经济利益的承受体和载体。一旦金融发生风险,势必迅速波及到其他行业,并危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显得极为重要,尤其需要独立的外部监管。
目前我国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模式,同时社会审计组织、金融机构内部审计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金融机构实施检查。从我国国有经济和国有金融机构占主体的国情出发,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有金融机构进行审计,在此情形下金融审计是否只需关注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而无需参与到金融监管中来呢?答案是否定的。
金融监管是典型的受托责任,表明受托责任的确定和解除有赖于责任报告的完成,而这种责任报告的出具,必须由受托责任人各方可以接受和认可的组织和机构来进行,而国家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的特征。决定了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是金融监管体系中不可少的,必然会发挥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管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审计由于具有监督层次高,审计覆盖面大,与被审计对象人权、事权、财权相分离的超脱特点,介入金融业监督、监管,可以通过微观监督了解到大量金融活动的真实情况,洞察违法违规经营苗头,提前防范损失和风险,从体制上、机制上、廉政上发现和揭露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利于促进监管当局的监管职能履行到位,改善监管政策和措施。这是其他监管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对行业市场准入、营运及处理和市场退出等方面进行行业监管所不能替代的。
二、国家金融审计的目标和作用
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金融审计必须为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服务,为促进金融体制改革服务,服务于金融体制改革大局,服务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服务于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服务于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运行。国家金融审计在审计实践中应显示以下作用:
(一)对财务收支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评价的作用。
金融资产质量是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金融市场繁荣昌盛的根本。以审计财务收支真实性、摸清家底为基础的审计是国家金融审计应发挥最基本的作用,审计机关特别是要关注金融资产质量和风险,要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进行相对准确的把握。一是财政财务收支整体的真实性,要通过查出的具体问题和比较科学的量化指针来评价真实、基本真实或不真实。二是支付能力或者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审计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哪些经营风险,是否有能力维持公众存款的安全性。三是资金使用效益。是否具备盈利能力,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盈利水平如何。同时,通过对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的检查,实现对社会中介组织审计鉴证质量的再监督。
(二)对金融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纠正和揭露作用。
即使在今天,我国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仍很突出,大案要案时有发生。如资产质量反映不真实;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发放贷款出现不良;账外账、小金库现象仍然存在;违规处理呆坏账等;另外,违规票据业务仍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安全性、有效性还亟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金融审计必须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检查内控制度和行业自律为切入点,以信贷资产质量和表外业务状况为主线,以揭露大案要案线索为突破口,对金融领域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揭露。此外评价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有无薄弱环节或明显存在控制与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改进建议,督促企业自我完善。
审计机关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督,重点检查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金融政策的情况,要对重大金融活动的专项审计或调查,从而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同时要强化信息反馈,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
(三)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绩效的评价作用。
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金融审计可以对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的法规、制度是否能很好地防范金融体系中的漏洞,金融监管部门是否能按照国家宏观金融政策、法规进行监管等做出评价。也包括对人民银行出台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财政部有关金融政策及资产管理情况的评价。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着眼宏观,从国家、地区的全局出发观察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全局,发现有关金融监管的问题,从宏观金融政策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监管。
(四)为宏观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的作用。
首先是推进金融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其次对审计发现的一些典型性、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向高层决策部门提出建议,这些建议都能得到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助于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制订和完善若干办法,并对存在问题的查处、整顿取得较好成效。
三、提高国家金融审计服务水平
(一)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突出审计重点。
目前,金融审计监督主要还是合规性监督,更多是针对某一法人单位全系统各个层面的机构已经发生和完成事项进行的事后监督、检查。这种监督模式明显滞后、被动,不利于有效地揭示金融风险,目标不够明确。因此金融审计切实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测和控制。确保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要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重点,分析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和环境状况,了解其战略性优势和威胁其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分析宏观层次的重大金融风险,准确地发现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大限度地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功能,及时发现风险和防范风险,发挥风险预警作用,构筑金融安全网。
(二)加强审计管理,创新审计方法。
随着金融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金融业务数据库已成为金融审计的主要审计对象,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审计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审计逐步实现现场审计与网络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行动态跟踪和过
程监督,可以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成本。特别是由于计算机信息数据系统成为金融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与核心,对信息数据系统本身的审计和评价,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审计课题。同时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抓住经济金融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比较,及时搜集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信息,及时关注导致金融风险的苗头性问题,开展金融风险环境的经常性调查与分析,并及时向政府决策机构等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将金融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金融审计的发展趋势看,效益审计将是金融审计的重中之重,在加强内控机制、资产质量审计的同时,要进一步关注资产风险,努力探索绩效管理审计的新路子。
(三)拓展审计内容,扩大金融审计覆盖面。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承诺的逐步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混合经营趋势日趋明显,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在金融市场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金融监管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原来不作为金融审计主要内容的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应纳入常规审计范围,对金融监管部门业务监管绩效审计也越来越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只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对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审计无法律依据,目前可在金融监管部门业务监管绩效审计时延伸进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占比例会越来越大。国家审计如何对之进行审计监督,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非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的审计监督是一项重要课题。
(四)培养保留一批高素质的金融审计人员。
应对金融业务复杂多变的经营活动,需要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经验丰富和稳定的审计专业化队伍。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金融审计才能改进审计手段,才能具备揭示金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促进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作为。
要强化审计人员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审计面临的新挑战,强化同国际审计接轨的意识、审计风险意识、审计前瞻性意识;学会宏观思维,善于从全局分析和看待问题;要抽出时间组织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成为金融审计方面的专家;提高遵守审计纪律的自觉性。
(五)充分发挥调动地方金融审计的积极性。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又极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地方审计机关对做好本地所属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审计更具优势,同时对当地其他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监督也是必要的。一来可以掌握当地金融运行状况。发现潜在风险;二来可以减轻审计署审计压力,同时也便于中央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各地金融运行状况。
审计服务 篇12
一、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一)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状况
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不断倾斜,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福建国际货物贸易遇阻严重, 而快速增长的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成功缓解了福建出口的压力, 进而成为福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2006~2012年的7年间,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较快。下图1显示, 2007、2008年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进出口总额开始有所增长, 但是增长的速度缓慢。2010年起,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在总量上和速度上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从总体上看, 发展较快的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并不大。相比货物贸易,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明显落后, 在贸易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偏低。不过, 图3显示,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在增速上基本与货物贸易持平, 除200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与货物贸易相差较大, 2008~2012年间与货物贸易增速趋于一致。
( 二)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状况
从整个行业构成来看, 2007~2012 年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发展极为不平衡。在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方面, 2012年旅游、运输、其它商业服务三个项目占据出口总额的84.19%;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的比重较低, 但上升态势明显;而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行业出口所占比重很低。从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上看, 与出口相同, 位居前三甲的三个服务行业是旅游、运输、其它商业服务, 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69.83% 、19.89%和8.77%, 见图5。 由此可知,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行业,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国际参与度不高。 但图4 清晰显示, 福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出口比重较小, 出现不断的上升势头。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音像、电影几个行业上, 见图6。 从2007~2012 年的统计数据上看, 虽然这些服务行业进出口差额还比较大, 但逐步缩小趋势已然呈现, 通讯服务、保险服务、咨询表现尤为突出。福建电影、音像等文化出口部门, 尽管逆差数额有所增加, 但今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 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集散地, 福建历史悠久的闽剧、木偶戏等特色文化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领域。福建国际金融服务行业逆差总体表现较小, 虽目前出口额不大, 但在全球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情形下, 其发展上升空间较大。 旅游、建筑服务等为代表福建传统国际服务贸易部门均表现为顺差的同时, 其比重开始显露下降态势, 逐渐向新型国际服务贸易部门转移。
二、福建现代服务业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出新要求
福建现代服务业以运输、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作为支撑, 强劲增长, 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产值增长, 2013年实现增加值8508.03亿元, 同比增长9.6%。国际服务贸易对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动作用是实际而广泛的, 在以下4个领域更为集中地表现出与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 对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政府管理能力, 完善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体系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发挥金融的强大支撑作用。福建是中国大陆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城市, 也是中国大陆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居多的城市。目前, 福建逐步形成包括股票、资金、期货、债券、黄金、外汇等市场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 高级商务和专业服务的集聚度和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 截止2014年6月, 香港最大的当地注册上市银行———恒生银行在内地的19家分行, 有两家均落户福建。然而, 与已在全球航运金融市场占有1%份额的国内金融中心———上海相比, 福建国际化程度、产业规模、产业集聚度、资源配置特别是调配全球资源的功能都还十分有限, 在国内航运租赁、融资、保险市场上占据的地位上还有较大差距。
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商贸服务。促进商贸业发展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环节, 繁荣商贸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的聚集, 并带动相关现代服务领域的发展。 2012 年, 全国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厦门, 服务外包企业全年合同签约金额超12 亿美元, 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达6 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过30%和75%。除在游戏、动画、研发、金融、测试等服务外包领域具有较大的承接潜力外, 福建具有承接健康服务、商业分析等服务外包的潜力。因此, 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 继续引进服务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落户福建, 提升福建商业服务功能, 这对于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运输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是国际服务贸易支持福建航运中心建设的主阵地。 目前, 福建港的经济腹地基础、港口设施、吞吐量、造船或港机制造等“硬实力”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但在港口信息化水平、研发能力、服务水平、生产效率等 “软实力”方面, 离国内一级港口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如何为整合优化航运要素资源、延伸拓展航运服务辐射半径提供支持, 以加快综合航运服务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的发展, 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旅游服务贸易。 近5 年福建的会展、旅游、餐饮等服务贸易繁荣发展, 赴境外开展旅游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也逐步增多。特别是福建国际会展服务经济为旅游、交通、通讯、商业等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支持和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进一步总结借鉴支持服务国际会展的成功经验, 提高对国际综合性会议、展会以及大型演出、赛事、节庆活动的行政管理水平, 优化各类展品、设施、 装备以及旅客进出境的政策措施, 进而不断推动扩大福建国际会展、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服务贸易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设想
进一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是福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必然选择, 应在支持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找准定位和重点, 持续推进管理创新, 为集聚服务要素、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助力。
(一) 增强航运服务功能, 支持运输服务业发展
一是优化外贸中转作业模式, 发挥航运枢纽作用。积极推动开展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 吸引外贸集装箱货源选择福建港口作为中转枢纽港。 大力支持中转业务, 以减轻转运过程对市内公共交通的压力, 降低集疏运成本, 吸引更多的货流自福建口岸中转。 空运方面, 要依托福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根据机场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发展需求, 进一步提升福建航空枢纽港作用。
二是拓展国际中转实现方式, 强化航运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优势, 支持开展国际转运、过境、通运和集装箱拆拼箱业务, 通过鼓励福建保税港区国际贸易、保税交易等功能拓展, 带动国际转口贸易、集装箱增值物流业务的成长。 如在支持拆拼箱业务方面, 应在满足国家贸易管制、进出口统计等管理需要的前提下, 研究简化福建保税港区进出口手续。 对于空运国际中转货物, 要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 促进空运国际中转和集拼业务发展。
(二) 发挥政策优势, 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
一是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借助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服务外包, 能够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 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成为吸引跨国企业服务外包业务落户的重要优势。要充分发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效应, 设定的准入门槛要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 对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技术先进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便利, 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软件设计、技术研发、流程改造、基础设施管理等服务外包业务。要更新传统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探索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程保税管理新模式, 逐步将重点产业链上的销售、批发、采购、运输、仓储、维修等环节纳入保税物流管理范围, 加快实现产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
二是鼓励与商贸相关的金融服务创新。 国际投资与贸易融资中, 人民币在各交易中心的清算、交易、结算及其衍生品的拓展, 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体现。 福建紧紧把握住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机遇, 已经成功迈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步伐。 要继续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确保物流与银行资金流之间的信息交换顺畅。 同时, 要积极探索与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具体操作规程, 力争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在福建保税港区尽早启动。 此外, 要鼓励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试点, 在符合现行有关规定和坚持有效管理的前提下, 为福建保税港区开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优惠和便利。
(三) 优化服务, 支持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
一是为进出境旅客提供便利。在深入推进旅客申报制度改革, 提升旅客跨境流动效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简化旅客进出境手续, 推广 “联程中转”业务, 使乘坐国内国际互转航班的旅客无需提取托运行李, 即可在中转地办理手续, 避免因重复搬运造成人力和时间浪费, 真正实现“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的无缝式中转。
二是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邮轮产业是一个新事物, 有其特定的产业经济运作模式、 服务贸易方式和经营管理规律, 大型邮轮区别于客班轮, 更偏重于服务与现代化设施, 应该说是现代服务业的结晶。 可以探索建立信息网络化、守法便利化、执法规范化的有效管理模式, 研究制订国际邮轮公司挂靠福建的便利跨境流动措施。 同时, 要加大邮轮监管信息化建设投入,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摘要:伴随世界各国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不断倾斜,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福建国际货物贸易遇阻严重, 而快速增长的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成功缓解了福建出口的压力, 进而成为福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文章针对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基于金融服务贸易、商贸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角度, 提出持续推进管理创新, 为集聚服务要素、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助力, 进一步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商贸服务
参考文献
[1]上海海关课题组, 于申, 康丽娜.海关支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0 (03) .
[2]董小麟, 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 (02) .
[3]赵放, 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07 (09) .
[4]赵莲.黑龙江省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08 (09) .
[5]包娟.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的福建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
[6]林珊.福建服务贸易发展问题探析[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 , 2008 (12) .
[7]黄燕燕.探析福建省服务贸易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7) .
[8]赖守美, 岳启凡, 詹晓梅.江西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 2014 (01) .
[9]高儒.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11) .
[10]吉哲.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完善[J].时代经贸 (下旬) , 2013 (07) .
[11]董静然.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3 (05) .
【审计服务】推荐阅读:
非审计服务07-20
购买审计服务07-08
在线审计服务08-09
审计监督与服务关系08-06
在线审计服务交易系统10-29
加强审计监督 服务改善民生10-28
国家审计服务经济建设06-08
工程审计服务合同范本09-20
工程造价审计服务方案10-08
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探讨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