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教学

2024-09-17

乐器教学(精选12篇)

乐器教学 篇1

打击乐器是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 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打击乐器教学。

一、明确音乐打击乐器教学目标

第一, 使小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教师不应只是单纯传授知识, 更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是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工作。良好的聆听习惯, 可以使学生迅速获取知识, 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打击乐器, 利用打击乐器的音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第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天性爱玩, 活泼好动,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个特征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打击乐器, 让学生尝试演奏。与此同时, 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打击乐器需要动手、动脑, 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打击乐器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辨声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敲击不同乐器, 并说出乐器名称。第三, 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自制力差, 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 如何保持学生注意力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研究表明, 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击乐器种类繁多, 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对打击乐器产生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落实音乐打击乐器教学的措施

1. 让学生观察乐器

熟悉打击乐器是学生热爱打击乐器的前提, 在学习的初期,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打击乐器, 如打击乐器中的锣鼓像什么, 能发出几种声音, 其他乐器有类似发音吗, 等等。通过提问的方式, 加深学生对锣鼓的了解,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锣鼓。通过观察打击乐器, 可以使学生对打击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为打击乐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培养学生耐心、毅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让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

小学生天性爱玩, 活泼好动,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性, 鼓励学生动手演奏打击乐器, 通过实践加强对打击乐器的了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了解每一位学生, 这样, 教师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使学生在演奏中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演奏《老虎磨牙》, 演奏的重点在于这是一只发怒的老虎,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老虎发怒的感觉演奏出来, 使学生出色完成演奏任务, 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掌握了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抓住了打击乐器的演奏要领, 进而提高了演奏能力, 提升了演奏水平。

3. 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制作出属于自己特有的打击乐器, 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不断改进自己的打击乐器。小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时, 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取材, 如废弃的易拉罐和汽水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废物利用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作为小学生, 在生活上要养成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学习上要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未来参加工作后, 做到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出色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

4. 对演奏方法进行规范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找到属于自己的演奏方式和演奏风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对学生的演奏方法进行指导, 对于正确的、科学的演奏方法, 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错误的演奏方法, 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改正。同时,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定期交流演奏心得, 促进双方共同进步。规范的演奏方法是提高演奏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演奏方法不规范, 美妙音乐便无从谈起。规范的演奏方法是创新的前提, 通过学习前辈优秀的演奏方法, 再加以整理创新出新的演奏方法。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为国家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促使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摘要: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乐器、让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对演奏方法进行规范, 提高打击乐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措施,演奏方法

参考文献

[1]林芳.打击乐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06) .

[2]张莹莹.浅谈打击乐器在音乐课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 2010 (24) .

乐器教学 篇2

乐器的演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作为歌曲的伴奏存在。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涉及到的是简单的小乐器的演奏,这节课学习的是双响筒和三角铁的演奏。这两种小乐器体形比较小,简单易学,而且对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有很好的帮助。

在本段微视频中,我以介绍朋友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这两种乐器,学生更愿意接受。在整个过程中,我先的引导学生去听,去观察,去模拟,然后再动手去实践,既保证了课堂上的纪律,同时演奏难点也一并得到解决,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比较高,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整体演奏效果也就更好,为歌曲的学唱打好了基础。

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作教学 篇3

一、自编节奏

在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运用“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这样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例如,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等。这些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于是,我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出发,将“拍子”的抽象概念与声音的长短联系起来,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分辨声音长短,如老虎叫声长、小鸡叫声短;大钟声长,小闹钟声短等。其次,老虎叫声、小鸡叫声和大钟声、小闹钟声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当学生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自己去创编简单的节奏。下面我列举一些少部分同学编创的节奏: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所以创编时,节奏拿得很准,学生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此外,在这个听、说、做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 自制乐器

在教学中发动学生自制打击乐器,不但能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创作能力,引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表现歌曲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我上音乐课时,经常有学生用铅笔或其他文具拍打桌椅,发出嗵嗵的声音,教室里会充满了嘈杂声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听的东西自制乐器来打击。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课余时间制作,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乐器”体验打击乐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课时,学生带来了自己的杰作:用汽水瓶盖做了串铃、用可乐瓶装米作沙球、用一段两节竹筒加一根学生用尺做了双响筒等,而且还用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为自己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创编了节奏并演奏。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美和学习音乐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了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三、即兴演奏

孩子的表现欲望是天生的 ,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表演,他们会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探讨,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打击乐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并与教材中的歌曲旋律及节奏相配合,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但能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为歌曲二度创作开拓一条简单易行的途径。小学生使用的打击乐器有木鱼、碰铃、铃鼓、串铃、双响筒、钹、舞板、小鼓、锣等,而打击乐器演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注意力不集中,对打击乐器有着本能的喜爱。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掌握其演奏方法,选择合适的乐器及节奏型为歌曲进行伴奏,并将其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总之,我们进行着音乐创作方面的初步尝试,教师和学生都有快乐的体验,同时也有失败的懊丧。但我们音乐教师应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初步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遨游创作的天地。

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强化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和享受, 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持久的热爱。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标改革的推进, 小学音乐教学的素材逐渐的丰富, 打击乐成为小学音乐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中, 打击乐器的教学章节占了整个音乐教学章节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音乐教程中, 打击乐器的重要性。打击乐器的种类较为丰富, 演奏风格各异, 其学习起来难度较小且易于演奏, 这些特性充分地适应了小学生这个主体, 打击乐器被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地应用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提高其创新意识, 激发其好奇心, 有利于学生音乐水平及学习质量的提升, 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也会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大幅增长。

二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 其思维方式正处于一个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状态, 且其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及求知欲较为强烈, 很容易被新兴的事物所吸引, 并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笔者建议,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充分的了解, 利用学生好动、爱玩、喜表现、爱创作的个性特征来引导学生, 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及目标为学生设置与之相对应的、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的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应当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课堂时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在自主的尝试和体验中, 感受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喜悦, 继而其音乐学习的兴趣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兴趣的产生也意味着学生找到了音乐学习的突破口, 教师音乐教学的难度也随之降低。如教师在教授《小雨沙沙》一课前, 为学生准备所要使用到的打击乐器。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碰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进行即兴演奏, 之后为学生模拟演示乐器所能奏出的音乐, 学生对打击乐所模拟发出的声音会即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迫切地想要知道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时, 教师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随之学生便可以轻松地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技能及专业知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达成。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创编曲目是小学音乐教程内容中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 学生要能够根据所选曲目的演奏方式, 挑选适宜的打击乐器, 为该曲目进行伴奏。此外, 学生还应在原先所掌握的打击乐器技能的基础上, 使用打击乐器创编音乐节奏, 该创编节奏在能够为曲目伴奏的同时, 还能够参加相关的音乐表演等。以上活动的实现皆要建立在会“编”的基础上, 学生只有掌握了节奏编创的方法, 才能够对曲目节奏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知晓打击乐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教师可以选取多种打击乐器, 将其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行试音来了解打击乐器的音色、声响及材质。之后教授学生伴奏节拍、音乐风格、伴奏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掌握这些基本要领之后, 方可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的创编。在学生创编的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其大胆的创新, 对其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若条件允许,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自己所创编的作品展现给其他同学, 并给予其嘉奖和鼓励, 以此来激发学生再次创作的热情, 提高其荣誉感和自信心。

3. 利用生活资源制作打击乐器, 激发其好奇心

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极强的特性, 合理的编排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中去。笔者在调研活动中发现, 某校的一位音乐教师通过使用生活资源制作打击乐器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利用三个废弃的玻璃酒瓶制作了一种打击乐器“脆脆”, 之后在课堂上将它们展示给学生。教师安排学生走上讲台, 使用不同的方法敲打“脆脆”, 听一听它们的不同音色。之后教师向学生发问“如果老师在这些瓶子中灌入不等量的水, 你们猜猜看, 它们的发音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好奇心即刻被调动起来, 其思维运转速度加快。紧接着教师为学生演奏装水后的“脆脆”的发声, 此刻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集中, 其内心充满了疑惑“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此时,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会有哪些资源可以制作成打击乐器, 继而给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能够制作打击乐器的材料, 并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打击乐器。在下一堂音乐课上, 教师便可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生活资源制作打击乐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增强了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陆静.使用打击乐器的课堂更精彩[J].教育科研论坛, 2010 (8)

[2]曾安秀.丰富多彩的西双版纳傣族打击乐器[J].民族音乐, 2007 (3)

乐器教学 篇5

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

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流向学。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她的描述与新课程标准关于新课堂的描述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课堂的动态、发展性。正如课把中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转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教学就会呈现无法预料的生机。

乐器教学 篇6

【关键词】器乐教学,演奏能力,钢琴教学

1.培养学生掌握娴熟的演奏技术

用钢琴来演奏音乐曲目是很讲究技巧性的,演奏技术只是演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体演奏能力的基本功,因此培养学生掌握精湛的演奏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手势技巧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手势是基本要求,但当弹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无须再拘泥于手势问题,而是可以自由发挥,因为手势并非一成不变的,也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采用同一种手势,只要是能够放松自然支撑手臂的手势就是好的。这就像小学生刚开始学写字的道理一样,需要从规范的握笔姿势入手,再一笔一划练写字,当练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不受握笔姿势限制,也无须一笔一划来说,只要能以轻松自然的握笔姿势写出一手好字就行。一般来讲,掌握正确的弹奏手势,第一要求用指尖来弹奏,用指尖触键支撑手臂重量;第二,在用指头弹奏的过程中要保持指头的自然状态;第三,手腕要持平,这样才可以将手臂力量顺畅的传递到指尖上,手腕太低会使手指没有支撑的重量,太高则会束缚了手指的活动能力,使抬指不顺;第四,手掌要平行于键盘,手指触键方向要近似垂直于键盘;第五,肘部不要太靠近身体,要稍往外,以确保挪动自如;第六,正确的坐姿要求臀部坐于琴凳前半部分,双脚放于钢琴底部踏板的旁边,并稍用力支撑身体重量。

1.2培养学生掌握断奏方法

断奏演奏方法有手指断奏、手腕断奏和前臂断奏三种方法。手指断奏主要用在单音的断奏上,靠手指自身的力量来弹奏,就像做指压一样;手腕断奏一般用于比较轻巧的双音、和弦或八度弹奏;前臂断奏适用于强大的和弦、八度或非断奏的快速强和弦和八度弹奏。对于慢速和弦或八度的弹奏,则要用到手臂的力量,即是将前臂和手腕抬起,手指自然下垂,在靠近键盘位置舒缓而厚实的放下,手腕不能放松,用前臂动作来完成弹奏,弹奏方向不能垂直上下,而是要以肘部为支点向前下方快速发力。

1.3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手腕动作

在钢琴弹奏中,很多同学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弹奏过程中,手指总是保持接触键盘或是靠键盘太近,并通过手腕发力的方法来作上下的弹奏动作,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会对往后弹奏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断奏的时候,手腕并没有动,只是使其处于放松状态并带动整个手掌上下动作,如果手腕出现上下主动波动就是一种错误的手势了。此外,在大跨度穿指或跨指弹奏时则要借助手腕来进行左右移动,但不可上下波动。

2.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培养学生演奏能力不仅仅只是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还更需要提升学生音乐的表现力,只有将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演奏能力。

2.1音乐表现力是演奏能力的体现

音乐是一种用声音、用节奏节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钢琴演奏的表现是通过声音的轻重来表达传递的,诸如节奏、色彩、旋律、结构等表现形式都会轻响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思想情绪通过灵巧、轻快的手指动作弹奏出来的各种音响而传递出来,这种能力也称为表现技巧。

2.2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

首先,学生在弹奏钢琴时要培养起内心的歌唱感,通过内心的歌唱和演奏相结合培养起听觉表象能力及调式感,也即是在演奏时要有歌唱意识。其次,手指的移动要灵活连贯,手臂重量运用要合理,这样才能体现出气息的流动性和句感的抑扬顿挫。钢琴演奏是对音响的塑造,它需要演奏者有敏捷细腻的指触和合理融合多层声部的能力,并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通过指力、重力和节拍的巧妙运用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需要学生以智慧为手段、以娴熟的弹奏技术运用能力为基础、良好的音乐情绪表现能力为关键,这样才能将音乐素材通过演奏者的思想情绪发展逻辑有机的构成音乐表现力。

3.心理素质的培养

中国有句俗话“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怯场心理是确保演奏能力充分发挥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在演奏前要熟练所要演奏曲目的演奏技巧,克服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确保弹奏技巧的流畅才能减少临场的心理压力。其次,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调整好情绪,不要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演奏现场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保持清醒、冷静,通过调整坐姿和深呼吸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安情绪的干扰;最后,在演奏的过程中要调整好的自己呼吸,保持大脑清醒,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投入作品的每个音符中去,用内心深处去感受每个音符,用一种忘我的境界去完成曲目的演奏。

4.结束语

良好演奏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通过反复进行手指练习、听觉训练、读谱训练和慢练,达到娴熟运用演奏技巧的程度;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演奏中融入思想情感,提高演奏作品的感染力;最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临演不怯场,确保演奏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明德.器乐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J].音乐天地,2014(05):15.

[2]李宝荣.器乐教学中演奏能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2010(04):54.

乐器教学 篇7

(一)手势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手势是基本要求,但当弹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无须再拘泥于手势问题,而是可以自由发挥,因为手势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采用同一种手势,只要是能够放松自然地支撑手臂的手势就是好的。这就像小学生刚开始学写字的道理一样,需要从规范的握笔姿势入手,再一笔一划练写字,当练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不受握笔姿势限制,也无须一笔一划来说,只要能以轻松自然的握笔姿势写出一手好字就行。一般来讲,掌握正确的弹奏手势,第一要求用指尖来弹奏,用指尖触键支撑手臂重量;第二,在用指头弹奏的过程中要保持指头的自然状态;第三,手腕要持平,这样才可以将手臂力量顺畅地传递到指尖上,手腕太低会使手指没有支撑的重量,太高则会束缚了手指的活动能力,使抬指不顺;第四,手掌要平行于键盘,手指触键方向要近似垂直于键盘;第五,肘部不要太靠近身体,要稍往外,以确保挪动自如;第六,正确的坐姿要求臀部坐于琴凳前半部分,双脚放于钢琴底部踏板的旁边,并稍用力支撑身体重量。

(二)培养学生掌握断奏方法。断奏演奏方法有手指断奏、手腕断奏和前臂断奏三种。手指断奏主要用在单音的断奏上,靠手指自身的力量来弹奏,就像做指压一样;手腕断奏一般用于比较轻巧的双音、和弦或八度弹奏;前臂断奏适用于强大的和弦、八度或非断奏的快速强和弦和八度弹奏。对于慢速和弦或八度的弹奏,则要用到手臂的力量,即是将前臂和手腕抬起,手指自然下垂,在靠近键盘位置舒缓而厚实地放下,手腕不能放松,用前臂动作来完成弹奏,弹奏方向不能垂直上下,而是要以肘部为支点向前下方快速发力。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手腕动作。在钢琴弹奏中,很多同学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手指总是保持接触键盘或是靠键盘太近,并通过手腕发力的方法来作上下的弹奏动作,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会对往后弹奏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断奏的时候,手腕并没有动,只是使其处于放松状态并带动整个手掌上下动作,如果手腕出现上下主动波动就是一种错误的手势了。此外,在大跨度穿指或跨指弹奏时则要借助手腕来进行左右移动,但不可上下波动。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音乐表现力是演奏能力的体现。音乐是一种用声音、用节奏节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钢琴演奏的表现是通过声音的轻重来表达传递的,诸如节奏、色彩、旋律、结构等表现形式都会用轻响的方式展现出来,将思想情绪通过灵巧、轻快的手指动作弹奏出来的各种音响而传递出来,这种能力也称为表现技巧。

(二)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首先,学生在弹奏钢琴时要培养起内心的歌唱感,通过内心的歌唱和演奏相结合培养起听觉表象能力及调式感。其次,手指的移动要灵活连贯,手臂重量运用要合理,这样才能体现出气息的流动性和句感的抑扬顿挫。钢琴演奏是对音响的塑造,它需要演奏者有敏捷细腻的指触和合理融合多层声部的能力,并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通过指力、重力和节拍的巧妙运用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培养音乐表现力需要学生以智慧为手段、以娴熟的弹奏技术运用能力为基础、良好的音乐情绪表现能力为关键。

三、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怯场心理是确保演奏能力充分发挥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演奏前要熟练所要演奏曲目的演奏技巧,克服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确保弹奏技巧的流畅才能减少临场的心理压力。其次,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调整好情绪,不要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演奏现场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保持清醒、冷静,通过调整坐姿和深呼吸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安情绪的干扰;最后,在演奏的过程中要调整好的自己呼吸,保持大脑清醒,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投入作品的每个音符中去,用内心深处去感受每个音符,用一种忘我的境界去完成曲目的演奏。

四、结语

乐器教学 篇8

一、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老师演奏,学生唱歌

老师演奏打击乐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节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节奏学习歌曲的演唱,这是目前打击乐器在教学中最普遍的运用方式。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中,教材《好朋友》这一课时,如果有教师辅助以打击乐器,带领学生找寻歌曲的节奏,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二)师生互动,交流并学习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是有专门章节的,同样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乐器》课时中,课本专门介绍了“三角铁”和“铃鼓”这两种打击乐器。利用课文,充分交流打击乐器的种类与特点,并且可以将三角铁和铃鼓这类较为简单的打击乐器带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这对于培养学生节奏感、乐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在引导小学生充分了解打击乐器特点之后,可以发现打击乐器并不是很复杂的乐器。音乐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如寻找生活中的打击“乐器”,制作自己的打击乐器等。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音乐乐器的特点有更加鲜明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关于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其实并不复杂,其实不论在什么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借助乐器的帮助都是有必要的。可以说,几乎每一个会唱歌的人,都至少懂或者会一门乐器。那么打击乐器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如何认识,为何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将分以下几点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初入义务教育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鲜明的节奏感非常适合这一时期的学生好玩的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通过打击乐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优秀的节奏感,对于学生终生的音乐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二)培养实践能力

打击乐器音乐主要以击打、摩擦等方式发生,所以本身并不能作为主旋律,都是以伴奏的形式出现在音乐中。同时打击乐器的操作方式相对简单易学,乐器本身也并不昂贵,甚至各种可以敲打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打击乐器”。所以,就学生而言,打击乐器是一种“简单易学、成本较低、发生效果显著”的乐器。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各类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种类、不同材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除上述“三角铁”“铃鼓”以外,各类鼓类乐器都是可以尝试的。

(三)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了解了事物本质之后,才能突破传统桎梏,达到创新。

在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创作,通过相关教学活动以及音乐活动展示他们的成果。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自身的能力有所突破。与此同时,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学生不论是在观察、聆听还是学习打击乐器,都会或多或少地享受乐器所带来的声音,这也是音乐的魅力。

相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较低,认识事物时感性大于理性。打击乐器正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注意力。许多学生在观察老师使用“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敲打出动听的旋律之后,也开始尝试自制打击乐器。有的学生开始用易拉罐或水瓶,有的学生甚至在瓶内注入不同容量的水来观察水量多少对于打击后的音高的影响。这些都是在学生已经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出现的情况。

教学的任务并不止局限于教会什么,特别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引导学生主动去学才是启蒙教育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打击乐器作为辅助音乐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更加深入地探索与挖掘的。

摘要: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乐感、节奏等方面都没有成熟的了解。乐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培养乐感和节奏感,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乐器种类中,打击乐器以其鲜明的节奏感广受音乐教育者推崇,因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从打击乐器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的运用出发,深入讨论运用打击乐器对于辅助低段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教学,打击乐器

参考文献

[1]刘娟.巧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浅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乐器教学 篇9

关键词:器乐学习,鼓励性评价,鼓励语

目前国内有为数众多的孩子在学习钢琴、手风琴、小提琴等乐器。但是, 我们遗憾地看到, 有大批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学习后却最终无奈的放弃了器乐学习。而停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从刚开始的喜欢乐器到最终极度地不喜欢练琴, 有的甚至由于弹琴引发了很严重的家庭矛盾, 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 孩子对学习的乐器极度反感, 甚至有些孩子还因此养成如厌学、说谎等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终, 在无可奈何之下家长不得不选择了放弃。另有一些孩子虽然还在坚持学习, 但也大多是在家长的重压之下无奈地坚持。很多家长都不能理解同时也不能接受这种现象: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乐器的初期是非常喜欢自己所学的乐器的, 而且家长在经济上、精力上也是做了很大的投入和付出, 可最后的结果却令家长很失望, 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痛苦。

1 鼓励性评价对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影响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儿童在器乐教学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器乐学习的长期性、器乐学习本身的难度以及技术练习内容的枯燥性 (如各种练习曲) , 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来看, 要使这些年幼的学生保持主动学习器乐的积极性和对器乐学习、练习浓厚的兴趣就变的格外的重要。一个有经验的器乐教师会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鼓励性评价的运用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同时, 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人人皆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儿童学习乐器的时候, 家长往往就变成了最重要的课外辅导员, 辅导员既要监督孩子们的练习, 也需要辅导孩子拥有健康、乐观的学习心态。所以此时家长的鼓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 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评判活动。“鼓励语”是鼓励性评价活动以语言形式的体现, 因此文中主要以鼓励语为主, 来讨论鼓励性评价活动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影响。 “鼓励语”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器乐学习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器乐学习的兴趣、器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练习的成果、音乐表现力等各个方面所说的带有赞扬性质和肯定性质的话语。如“太棒了”、“真好”、“美妙极了”“你弹的棒极了”等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不仅是在音乐教学中, 而且在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我们能在器乐教学中正确而适当地运用它, 就会发现它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2 鼓励语的作用

2.1 教师对于鼓励语使用的效果

首先, 鼓励语恰当运用的作用, 在于它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器乐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一种成就感和荣誉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关于学习的动机有“竞争动机理论” (怀特) 和“成就动机” (麦克里兰德) 等理论, 竞争动机是指人有一种支配和主宰其环境的内在需要, 如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技巧等。成就动机指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大、更好的成就, 这是推动人们工作、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他们的研究都表明,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和发展学习动机, 教师应该不时地对学生正面评价和奖赏 (当然, 教师对学生的奖赏不应过度) , 以此给学生带来继续器乐学习的欲望, 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 教师发自内心的赞扬会创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使教师与学生达到一种情感的交流, 培养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能在愉快的心情中不知不觉地克服器乐学习上的困难, 从而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再之, 鼓励语会产生一种榜样效应, 如在小组课或其他场合, 对优秀学生衷心的鼓励和赞扬使得其他学生产生一种对优秀学生所受到的赞扬的羡慕之情, 对赞扬的渴望会驱使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有了内在的学习动力。

3 鼓励语的使用艺术

3.1 鼓励语可以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信念

来自于家长的鼓励语, 对于学习乐器的孩子尤为重要。离开课堂后, 长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就是家长。身边有一个学琴的孩子, 她的妈妈非常懂得运用鼓励语的艺术, 以鼓励孩子坚持学琴。每当孩子在练琴前, 或者在某个作品很难进行下去的时候, 她妈妈就说到:你看今天作品练习比昨天的练习要熟悉多了, 你再坚持一下, 再去上课的时候, 老师一定会表扬。

3.2 对于初学者, 鼓励语还如同精神奖励

奖励是一种表扬形式。奖励也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因为人是有思想性的, 即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家长的鼓励语有事会对孩子起到终身的影响。一位西班牙的大提琴手, 他开始学琴年龄超过了10岁。这个年龄对于专业的大提琴学习来说略显偏大, 但孩子在学琴初期, 就是在爸爸的不停地鼓励下每天练琴, 尤其对于大提琴音色的追求, 使得他的出色表现不是过人的技巧, 而是出人意料的美丽音色。可见, 家长的鼓励话语在孩子心中是举足轻重。

3.3 鼓励语会让孩子面对挫折充满信心

一次, 幼儿园举行了“六一”儿童节的表演, 演出中间有个小朋友走错了事先安排的路线。但小朋友机敏地行了一个谢幕礼就跑开了。演出结束后小朋友对于所犯的错误有些不开心。然而, 小朋友的妈妈告诉孩子:虽然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 但她运用自己的机敏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以后在遇到问题时, 你就会渐渐知道如何去一个人处理。话语是平淡的, 却巧妙单机消除了孩子心中的不悦, 且把小朋友带入了对于以后演出机会的美好希望中。所以说, 家长的鼓励语也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4 鼓励语在具体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鼓励语的适当运用虽然有许多的正面作用, 但如果运用不当, 则会适得其反。

第一, 教师和家长的鼓励语一定要发自内心, 是真情实感, 要有感而发, 抓住孩子的每个细小进步加以鼓励。

切忌装腔作势、假意应酬。

第二, 不可滥用鼓励语。

如果教师无原则地对自己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 就会使学生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自由散漫。而这一切都恰恰与教师的初衷相反。

第三, 要与适当的批评相配合。

教师应该赏罚分明, 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进步都要加以肯定, 而对他们的每一个错误和偷懒行为都应该加以适当的批评和改正, 决不可姑息。

第四, 精神鼓励为主, 物质鼓励为辅。

孩子在有突出表现的时候, 学校就会授予他们小红花, 或者红领巾, 因为这些小红花、红领巾不仅是荣誉, 同时还代表精神上鼓励。物质鼓励应多从有助学习的方面考虑。

第五, 说鼓励语时, 要注意环境和时间。

家长最好不要在逛街、吃饭这样很随意的环境里说鼓励语。因为此时, 孩子注意力并不在与家长的交谈上, 而且, 这种环境里说到鼓励语, 也会显得家长很不严肃。

第六, 鼓励语要说的及时。

前边有个故事关于小朋友在演出时出错了, 但是她妈妈及时说出了鼓励的话语, 不仅帮助孩子走出了阴霾, 同时培养了孩子的坚强和自信。

5 结束语

器乐学习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努力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来引导、激励、鼓舞学生, 正如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应该在每节课结束时使儿童感到增长了力量, 而且盼望着下一次的上课。”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满自信地学习, 从而为他们明天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和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2]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乐器教学 篇10

一、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民族乐器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了解民族音乐历史和熟悉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而且在教材上占着较大比例。民族乐器教学有利于中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理解感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老师都会在上课过程中融入一些民族乐器教学,为我国优秀文化物质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二、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关键

一般来说,有着良好音乐教养的人素质都比较高,因此,了解并学习民族乐器知识,对中学生人格魅力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能使中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乐器类型多样

鼓励引导中学生了解学习不同的民族乐器,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民族音乐中有许多经典的曲目都必须由特定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出其所具有的特色,才会更加具有韵味。因此,全面深入了解民族乐器和民族文化,是培养高雅艺术趣味的基础。

(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市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因素所占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热烈追捧所谓的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符合音乐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挑选一些对中学生耳熟能详炙手可热的优秀音乐作品,促使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一直停留在流行音乐上,也分给民族音乐一些,从而拓展他们音乐欣赏的渠道,避免他们音乐欣赏的视野过于狭窄。

三、民族乐器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一)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中学音乐教材中列入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但并未引起中学生们的高度关注,因此要想使得中学生更为深入了解与学习民族乐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比如,在学习古琴曲《流水》时,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觅”的故事为导入,在对故事缓缓的叙述过程中,引出古琴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使中学生对古琴的印象更加深刻,也使乐器富有情感,具有人性化,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历史知识,了解民族乐器的发展过程。

(二)了解历史,培养情感

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民族乐器也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尤其是许多民族乐器在发现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可以激发中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起,十分有利于中学生培养民族文化情感。我们在这里用笛子的历史典故为例。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来张骞辗转十几年但还是平安回到了长安(公元前119年),也带回了笛文化,由此笛子在民间开始流传,人们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直到后来的一件事颠覆了人们多年的认知,在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公元前168年)文物里,发现了两只类似于笛子的乐器,这就说明早在公元前168年,约为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半个世纪,我国境内已经出现笛类乐器了。到了宋代,笛在民间的地位日趋上升,明清时,笛在民间流传更加广泛。因此,适当让中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可以加深他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巩固所学习到的关于民族乐器的知识,在课堂上推广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也会更有效。

(三)欣赏实践,结合“第二课堂”

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民族音乐文化,演奏感兴趣的民族乐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了解,更深层次的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音乐老师在上课时要选择适合中学生实践的乐器,组织同学们对简单的如锣、鼓等民族乐器进行试练演奏,无需要求标准度和专业度,重在让中学生体会和实践。

中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的中学生由于天赋,或者父母在课余时间给报了乐器学习班,有个别中学生会演奏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对于这部分中学生,老师可以为其开辟“第二课堂”,给他们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这部分中学生的自信心,其他中学生也会对于民族乐器的了解学习更有意愿,促使民族乐器在课堂学习中的推广。

四、总结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创新型文化的现阶段,课堂教育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音乐老师不仅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尽可能的学会演奏多种乐器。这样才能帮助中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使他们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其民族意识,促使他们在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

摘要:近些年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旨在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要鼓励每位中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的音乐尝试,尊重其对各种风格音乐的学习,使学习音乐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有趣,在展示出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为中学生终身喜爱、学习、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民族乐器,流行音乐,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敖敦高娃.浅论民族乐器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5(5):154-155.

[2]柴媛.浅论民族乐器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3(15):120-121.

[3]石守锋.葫芦丝音乐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82-82.

乐器教学 篇11

在对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进行长期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个人认为指挥法是顺利开展打击乐器演奏教学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中的指挥策略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在指挥时,动作必须明确、准确并具有热情

教师应学会用动作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并能使自己的动作清楚、明确,易于让被指挥者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幼儿什么时候准备演奏,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教师都必须用明确的手势或眼神予以提醒。

如,在大班的教学活动《小矮人寻宝记》中,教师在音乐开始时将两手张开手心向上,预示准备,等到要演奏时身体带动头部,转向要演奏的幼儿,手部呈开始状态,以模仿蛙鸣筒的演奏方式指挥,在圆弧响板要开始时,进行方位移动,用身体跟手以预示下一乐器(圆弧响板)演奏的准备工作,在演奏结束时双手交叉握拳以示结束。

此外,在指挥时,教师应将身体倾向于被指挥者,用眼睛亲切、热情地注视被指挥者,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并注意用目光的短暂停顿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行特殊的“对话”。使用目光可以在不中断指挥、演奏的过程中给幼儿各种“支持”。这种指导方式在完整的演奏练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指挥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节奏来,决不能只是划拍子

教师指挥时,不能用划拍子的方式进行指挥,这会干扰幼儿对节奏型的记忆和再现,也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幼儿不能很快的反应过来。应该使用击打节奏型法,即使用演奏乐器的模仿动作进行指挥,同时必须表现出音乐节奏的疏密,必须把节奏完全表现出来,以此提示幼儿,从而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使幼儿能够轻松自如地正确演奏和享受音乐。

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森林音乐会》中,专家教师往往采用模仿打击乐器演奏的方法进行指挥,在敲击铃鼓时,不同的旋律有很多种不同的敲击方式。音乐平缓时,教师就模仿敲击鼓面的指挥方法,幼儿便会明白铃鼓在这里是这样演奏的,到了节奏强的地方时,教师就击拍铃鼓,幼儿也会立刻会意,并作出回应。这种方法使得幼儿能够明确自己的演奏方式,让幼儿感觉演奏其实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并不是一种任务。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节奏的把握,使得指挥充满激情。

三、教师在指挥时,应注意空间站位,以便于灵活地将身体转向任何声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灵活地进行空间移动,空间移动的目的首先是让幼儿明白教师的指挥意图。如,在大班教学活动《森林音乐会》中,教师站在“U”形口的中间,张开双臂,手心朝上,一只手略微向前,右脚跨出,即示意此时应由中间两排幼儿(铃鼓组)演奏,若再加上语言提示,则中间两排的幼儿将更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两侧纵排的幼儿(沙球组和圆弧响板组)也更容易明白自己不在教师所指挥的范围内。此外,教师在指挥时向幼儿靠近,意味着更多的控制和帮助;教师离开幼儿,意味着更多的信任和解放。最后,教师的移动还意味着对个别幼儿的特殊提醒。此类幼儿主要表现为走神、违纪、情绪低落、技术困难等。

四、教师在指挥时,应注意提前预示

教师在指挥时应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如,在大班的教学活动《小矮人寻宝记》中,教师在指挥幼儿演奏时共用了三种乐器演奏:蛙鸣筒、小铃跟圆弧板,在乐曲的第一段是蛙鸣筒跟圆弧板的交替演奏,教师利用手势指挥蛙鸣筒,用头部的转动提示圆弧板准备,并用眼神与所有幼儿交流。在第二段音乐开始前通过方位移动(即向前跨一步)做好提前预示,在方位移动的同时,两手向两边伸出,掌心向下,以示两边暂停演奏而中间的小铃做准备。幼儿在教师明确的指挥跟预示下将乐曲演奏得激情澎湃。

五、教师在指挥时,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指挥方法

教师的指挥,还应顾及幼儿的年龄及基础。当幼儿年龄比较小或幼儿基础较差的时候,教师的指挥应采用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给予指挥。如,在指挥小铃演奏时,教师可以用两手食指轻轻相触的方式指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语言提醒和空间接近的方式予以指挥。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幼儿或者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师的指挥应尽量使用手势和眼神,减少语言指示,可以直接采用击拍法,甚至即兴指挥的方法进行演奏。

乐器教学 篇12

1. 实施器乐教学是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异彩纷呈。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加强民族音乐器乐教育,让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进课堂,是有效地增强学生民族意识的绝佳途径,也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绝佳方法。同时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少数民族器乐教学给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新鲜血液。

首先,由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别性和本土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各类音乐尤其是民族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广西实施民族器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器乐教学像歌唱教学一样,是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是学生用来创造音乐美并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个契机。民族器乐教学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这些特征是诱导学生对器乐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在民族器乐教学中,通过演奏乐曲、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必然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民族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使学生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自信心的支持,我们的孩子才能勇敢的面对以后的挑战。

再次,民族器乐教学实现了情感与技能教学的完美结合。少数民族器乐教学给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新鲜血液,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把民族乐器引进音乐课堂,学生才真正找到自我,回归了教育的主体。在器乐教学中,在学一学,吹一吹,奏一奏,演一演,比一比的学习氛围中一展自己的小小才艺,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找到了自信,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又一活动平台。可见,民族器乐教学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3. 广西少数民族器乐教学是对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促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理念不断得到中外音乐学界有关人士的共同认可,实施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成为当前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通过广西少数民族器乐教学能加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基础,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观念,增强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突出民族音乐器乐教学,是对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促进。

二、广西民族乐器的介绍以及教学乐器的选择

从广西少数民族的现状出发,适合广西中小学器乐教学常用的乐器主要有儿童打击乐、简易的民族乐器等,对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例如:打击乐中的铜鼓,是壮族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最为普及的民间祭祀乐器,并较多用于重要的节庆活动。拉弦乐器马骨胡,主要流行在广西南部,西南部壮族地区,为壮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拉弦乐器,民间的马骨胡独奏曲有3 0多首,其风格也保存有浓郁的戏曲音乐与曲艺音乐韵味,如《正调》、《八板》、《过场调》、《马走街》等。七弦琴流行于东兰、凤山、巴马等壮族聚居区。是完全独立的独奏乐器,既不伴奏民歌,也不与其他乐器结合,曲调起伏不大,节奏平稳流畅,风格近似于当地的“采调”、“采茶”等戏曲的过场音乐或唱腔。独弦琴是京族民间弦乐器。韵味非常特别,尤其擅奏缓慢、柔和、带有吟哦抖动性的曲调,风格更显古朴典雅。传统曲目如:《高山流水》、《寒月孤影》、《骑马》等,从独弦琴演奏技法及表现性能改编的曲目,如《拜月》、《织网谣》、《鱼家四季歌》等。吹奏乐器芦笙,广泛流传与桂东桂北和桂西的大部分地区,是这些地区的瑶、苗、侗、壮等民族的重要音乐品种之一,其代表曲目有《接亲曲》、《嘎里曲》、《布谷鸟》等。

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使用哪种乐器,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大纲中器乐教学的内容要求、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学校场所、师资、经济等条件选择教学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音色美、适用于集体教学、基本演奏方法比较容易掌握的。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三、广西民族器乐教学中教材教法的应用

少数民族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器乐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实际演奏水平,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选用恰当,运用熟练,可以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1. 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器乐教学法。

不仅能采用各种有效的器乐教学形式与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2. 器乐讲解示范法,

这是器乐教学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乐器的特点来讲解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3. 器乐综合训练法,

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4. 器乐趣味游戏法,

此法也是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比如当马骨胡演奏时,吹芦笙的同学就用打击乐伴赛;当芦笙演奏时,拉马骨胡的同学也为他们伴奏。在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学生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受到师生的平等和尊重,学习起来也就很有动力。

5. 器乐合奏指导法.

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

在广西民族音乐器乐教学中,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以此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广西地区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浓郁的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器乐教学,推动当地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工作,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付出我们的微薄之力。在广西实施民族音乐器乐教学,通过突出民族特色的器乐教学,让真正生动的经典民族音乐将学生引进音乐的殿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摘要: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广西的民族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马骨胡、天琴、铜鼓、比咧、牛腿琴、竹口琴、独弦琴、七弦琴、芦笙等。在广西实施民族特色的器乐教学,成为当前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了使我们民族特色的乐器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只有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基础,让广西少数民族乐器进课堂,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校音乐教育成为传统音乐传承的重镇,我们民族乐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鲜活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2]杨秀昭,苏沙宁,楚桌等《广西特色器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中国宏观经济下一篇:补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