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系统

2024-08-15

门急诊系统(共12篇)

门急诊系统 篇1

输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是面向医院输液中心部门而定制的通用集成应用软件系统,适用于医院门急诊输液管理。它用先进的医疗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配合医院的HIS系统进行全面的整合性设计,符合医院目前及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该系统的形成及实施是医院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增强整体效率的有效举措。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传统的护士工作模式,对于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科学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1 系统设计目标

1.1 为加强医院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

针对医院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以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医疗信息为核心,以医疗指令为信息源的新模式,从而使管理更加符合医院实际运作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进一步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供可靠保障,有效地堵塞输液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漏洞,加强监控输液过程的管理,防止或全面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输液护理的效率,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科学的管理效能。

1.2 便于操作、提高效率

输液系统中独特的“智能标签”管理操作设计,为医护人员提供接诊、加药、输液一条龙的监控管理服务,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文书工作,“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推动了整体化护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出错。

1.3 投资最小、实用最佳

输液系统的应用设计符合国际、国家、医疗卫生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医院自身的发展规划,并符合现行的体系结构、管理模式和管理程序,可为使用者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而且操作方便;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子系统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相互配合使用,并考虑配合了医院现有的HIS系统的整体设计进行分步实施,减少医院的投资压力;在保障医院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医院的发展需要,体现了实用性、可发展性的明显优势。

2 系统主要设计思想

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有很多[2],首先必须解决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强化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本系统引入计算机管理手段,强化门诊输液业务管理,以提高输液护理质量。

•利用本信息系统对输液中心业务:登记-配药-输液过程,以及药柜和座位的全面的智能管理,使输液的整个流程实现智能化;

•利用RFID智能标签可以对整个输液的业务流程进行全程控制,并通过RFID智能标签的登录次数来统计相应护理护士的工作情况;

•智能化工作预测,通过病人原始病历记录分析汇总,信息系统可用特定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安排医护人员的人数及其工作量,这一功能本系统有相对应的PDA(个人数字助理)及其软件;

•全新的智能化人事管理应用在输液记录签名、工作排班、奖惩机制等业务流程;

•高效处理PDA to PC数据资料传送,以供系统进一步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对输液病人资料及输液中心护理护士工作记录的整理、统计、储存、备份工作;

•可生成常用打印报表,另针对输液中心业务,可生成特定要求的打印报表,并用于数据统计与分析;

•可导出数据资料供医院HIS系统采集分析,实现系统与系统无缝连接。

3 网络系统结构

HIS输液中心的网络是基于传统的百兆交换到桌面的布局,采用10/100M交换式集线器外联构建,如图1所示,各终端通过网络及系统服务器传递数据、共享资源。

4 业务工作流程

病人就诊至输液的整个业务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如果需要连续注射,病人可根据回执单上要求的时间回到输液中心接受治疗。

(1)登记病人拿着处方单及针剂来到输液中心,第一步需到接诊室进行登记。接诊护士根据病人的流水号,直接调用HIS系统信息,输液管理系统即显示该病人基本信息及需注射针剂药名、用法、次数和费用(药费、注射费、医材费、观察费)。接诊护士用标签读写器对内置智能标签的员工证进行扫描,这时系统开始进行输液过程第一步确认(监控过程开始并确认记录接诊护士资料),并同时打印输液业务过程所需信息(病人医嘱回执及药剂信息标签)和分配输液座位号。

(2)配药输液管理系统将输液过程信息同步传输至配药室,加药护士手动触碰屏幕选择病人加药信息选项,使系统确认病人加药程序,然后用标签读写器对内置智能标签的员工证进行扫描,这时系统开始进行输液过程第二步确认(系统进行分析并确认记录加药信息和加药护士资料)。

(3)输液室外LED显示屏同步刷新显示该病人输液资料及其座位号。同时在接诊室LCD显示屏处的输液护士手动选择确认病人信息及加药资料选项,用标签读写器对内置智能标签的员工证进行扫描,系统开始进行输液过程第三步确认(系统进行分析并确认记录药剂信息资料和输液护士资料),这时输液管理系统完成了一个输液业务流程。输液护士根据LCD显示屏上的资料对病人进行输液处理。输液完毕,输液护士进行拔针处理后,再对LCD显示屏上显示的输液管理系统中座位管理程序用手动触碰取消座位号,这时系统会自动释放该病人所占用的座位号,并对下一位病人进行座位号分配。

5 软件功能

(1)输液业务功能根据病人的流水号,实现显示病人基本信息及需注射针剂药名、用法、次数和费用(药费、注射费、医材费、观察费),并同时打印输液业务过程所需信息(病人医嘱回执及药剂信息)和安排座位号。用智能化标签式方法管理输液业务过程,并用智能标签读写器在输液过程中进行对医护员工智能卡进行识别管理,并对输液业务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快捷和高效地完成登记、加药、输液三个业务流程。使系统能自动分析及统计过程信息。

(2)查询功能调用和分析输液登记信息,可随机组合进行查询病人数量和各种费用统计及所需的数据信息;调用和分析病人信息资料,并且根据当天存放的药剂情况可以科学预测第二天的病人数量,从而制定适当的工作计划。

(3)报表功能汇总分析原始数据信息可打印出月、季、年报及正式报表。另外用户可按自己的要求筛选出必要的数据进行打印。

(4)人事管理功能采用多密码角色管理,保证系统人事管理数据安全可靠。使用医护人员的员工证智能化标签式管理。实现通过病人原始记录分析汇总,系统可用特定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安排医护人员人数及其工作量;也可通过登记建库的医护人员每月工作记录来对部门员工进行本职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月终或年终工资奖惩依据。

(5)移动办公功能用PDA作为高效的移动信息处理办公用品,可以实现护士长的随时随地的准确、方便安排工作及处理日常事务。并与输液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数据连接的PDA实现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信息资料交换。主任或护士长可事先通过掌中宝做好当天的工作安排和护士排班处理,并使用掌中宝与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互连,将PDA信息资料上传至输液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系统即可智能分析安排当天的护士排班工作处理。当班的护士通过电脑可以看到自己当天的工作安排。

(6)扩展功能软件具有二次开发接口模块,为医院其它HIS系统无缝集成提供接口;

(7)附加功能软件除包含上述功能外,按输液中心实际业务流程增加相应的功能或模块,如药品配伍禁忌检查功能。

(8)UI界面及其它特点软件须支持触摸屏幕工作方式;系统支持RFID国际标准的智能SMART CARD处理程序,并且提供员工凭卡工作功能;界面美观大方。

6 系统安全性考虑

系统采用RAID 1阵列技术实现提供核心数据双保险,在网络可用时同时进行数据双备份,万一出现网络故障可提供三级安全数据保护,如下面措施:

•无扰动切换数据库到本地单机运行

•本机单机实现RAID 1阵列,避免现场硬件失败

•磁带备份、恢复可保证网络恢复后的最新数据无扰动

软件与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要做到安全可靠,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应用系统采用多级认证(系统级认证、模块认证、数据库认证和表级认证)措施,采用先进的智能标签软硬件配合加密技术。数据库的备份策略恰当,当灾难发生时就能快速恢复。

7 系统特点

(1)智能标签应用SMART label是集电子、光磁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多应用于医疗、化工、人力资源、贸易等多种场合[3]。它的特点是小巧易于使用,比磁卡、条码卡更便捷。国外装有集成电路的SMART label标签可以记录病人基本信息、病理情况、就医情况、付费情况等信息,一个标签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病人的信息管理,而大小只有普通卡的几分之一,可以嵌入病人和医生的病历和工作卡中,举手间完成病案管理,实现医院管理的电子化和无纸化,是医院HIS系统中的核心部件。

在输液系统中把相关医护人员的员工证智能化,从而应用在输液记录签名,工作排班等流程上,一方面便于进行人员操作的信息管理,另一方面满足了医院在行政及人事安排上的管理,从而实现一卡多能,让管理更为科学及高效。

(2)掌中宝(PDA)应用PDA作为移动办公用品,可以实现医生的随时随地的准确、方便就诊。与HIS系统具有数据连接的PDA可实现医生与病人的信息资料的交互,可事先下载存储病人资料、病历资料、病情、就诊情况。也可记录临床情况,将资料上载至HIS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等等,进一步实现电子病历和无纸化办公。

在医院HIS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可利用掌中宝可移动性特点,实现会议安排、工作排班、备忘录、临时记录、移动数据处理等功能。

在输液系统中利用掌中宝可移动性特点,可实现人员调整、工作排班,备忘录,临时记录,移动数据处理等功能。

(3)软件支持触摸屏工作方便,界面美观大方。

8 医院效益体现

(1)医疗效益应用输液系统后,使治疗计划、护理计划及各类护理过程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查对效能,使输液医疗差错大大减少,对提高医疗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各业务流程的医护人员通过本系统,可随时对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各流程的业务动态进行及时有效的辅助分析,这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经济效益应用本系统后,输液中心对收费部门可以进行及时的有效监控,各科室经济核算比以前更方便。可及时掌握病人的输液情况和费用情况,可以为医务人员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供信息。使用本系统后可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输液管理和统计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间接为医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应用本系统,病人得到了良好的导诊服务,缩短了接诊排队的时间,免除了排队输液之苦,病人随时可以了解自己的输液护理情况。输液中心通过各种查询服务,增加了输液工作的透明度,接受了群众的监督。医疗质量的提高,优良的服务条件,使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钱桂香.护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8(12):15-18.

[2]常履端.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0):636-637.

[3]汪楠,崔婀娜,杨凯宁.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RFID解决方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2):66-67.

门急诊系统 篇2

为切实做好门、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制定优先处置制度:

1、建立优先处置通道,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处置通道。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

2、“优先处置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

(1)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2)送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由抢救室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

(3)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

(5)急诊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

(6)全院职工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如发现有推诿“优先处置通道”的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和科室,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3、对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情危重者,急诊科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上报医务科,必要时上报主管副院长。

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置流程

急 诊

急危重症病人先抢救后挂号交费

急诊医生接诊、评估是否进入“优先处置通道”

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病人,立即开放急诊绿色抢救通道 危重病人立即抢救,相关科室(辅助科室、专科会诊)积极配合

待抢救结束、病情平稳,护士协助补挂号、交费

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制度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第一”的急危重症病人诊疗流程管理规范,对于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门急诊管理

1、门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急诊科24小时负责应诊急危重症病人,按照“及时、迅速、准确、安全”的原则,接诊后及时处置,特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2、接诊医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给予初步诊断的同时,向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或二线班)报告,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接到医生或护士报告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场指导处理,对诊断不明的应立即请求院内相关专科主任会诊。

3、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优先安排。立即完成维护生命体征的必要处置,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给予抢救性治疗,并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与沟通。

4、急危重症病人按临床专业范围分科收治的原则,由住院总医师指导对病人进行分科收治,优先收入相应专业科室。

5、门急诊医师必须完善门诊病历,尽快完成病人收治入院手续,同时通知收治科室医生护士做好病人收治的所有准备工作。

6、对于非本院临床专业范围的、或限于设备和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确需转院的急危重症病人,或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时,在维护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情况下,要向病人或家属告知转诊的原因与风险。在门诊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并请病人或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院专业范围的急危重症病人。

二、报告管理

1、急诊科、住院部医师接诊危重症须在10分钟内向住院总医师(二线值班医师)报告。

2、住院总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必须每日向医务科报告全科危重抢救病人情况。

3、对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或医疗纠纷患者,各科主任必须在24小时内向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口头及书面报告。

四、处罚

1、此管理规范纳入绩效考核。

2、引发医疗纠纷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罚。

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及我院实际情况,为加强双向转诊管理,把转接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本院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转接程序

接上转单后在办公室进行登记,门诊就诊者免收挂号费,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提供预约门诊检查;组织会诊;需住院者优先安排、由办公室协调处理住院事宜,安排专人送至病区。

二、转接条件

①、各种损伤(工伤、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烧、烫伤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气、毒品等)伤情严重或较重者;

②、各种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③、急慢性疾病,病情较危、重者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④、诊断不明确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⑤、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

⑦、患恶性肿瘤需要手术、化疗者;

⑧、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处理的病例。

三、加强管理与监督

1、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转接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沟通协调:全院各部门互相配合、沟通协调,作好转诊衔接工作,确保转入方及被转者满意。

3、开展督促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转接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全院。

门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地服务,完善危急重留观病人的规范管理,本院制定以下规定,全体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一、需重点注意的留观对象:

1、发热大于38.5摄氏度

2、胸闷胸痛

3、呼吸困难

4、哮喘

5、腹痛

6、肾绞痛

7、腹泻

8、不明原因头晕、头痛

9、胸腹部外伤

10、过敏

11、三级高血压(极高危)

12、其它危急重症症状

二、有关巡视留观病人的规定:

(一)全程跟踪

1、凡具备住院条件,但患者或家属拒绝住院而要求留观的,需在门诊签字本写上“理解病情,拒绝住院,后果自负”并签名,同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

2、病情需要时,在岗在班的任何医务人员有义务有责任对在院的任何留观病人全面负责。

3、所有留观病人离院时,应有接诊医生或值班医生再次询问检查后方可离院,首诊或接诊医生须明白告知病人或家属在离院前须向接诊或值班医生咨询,经得同意后离院。

4、对急诊症状不能有所缓解或消除,诊断不明确的,不能反复留观,应收住院或请相关科室会诊。

5、各科主任对危在本科留观患者必需进行全程监管,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

(二)加强巡查与交班

1、凡是有急诊重症或病情容易变化的病人,留观期间接诊医生应反复巡查,掌握病情变化,必要时请科主任或相关科室会诊,下班前接诊医生须向值班医生床头交班。

2、门诊护士在注射前须查看留观患者门诊病历,详细了解病情,病人输液过程中,值班护士必须巡查病人,检查输液速度,询问病人不适状况,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向主诊医生或值班医生反映。

3、凡是腹泻、脱水病人输液,必须先汇报医生,估计病人脱水情况是否得到纠正,然后根据医生医嘱再行保留或拆除输液,以免补液不足而重复注射。

(三)留观病人的转归

1、留观病人不应该超过24小时,如果症状不缓解,可考虑收入院治疗;

2、症状缓解回家休养患者一定要交代清楚复诊及相关注意事项;

3、待住院患者尽早收住院。

三、处罚规定。

1、对于在病人留观过程中医生或护士巡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均应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2、对于观察病人输液完毕,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没有向病人交待清楚病情、病人又不适合离院而因医护人员疏忽让病人离院者,最低按医疗差错处罚,每次扣除奖金50元。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承担相应经济责任。

3、对于接诊病人时态度不好、沟通不好、处理不妥、交待不清、交班不清楚等情况而造成病人不满意投诉者,经查实后给予处罚,一次扣除奖金50元。造成差错者,最低处罚奖金100元。造成医疗纠纷或事故者,由当事人承担不低于是10%的经济责任,同时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在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

(一)“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二)“三不转”: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必须在确认遗体已送至太平间时方可发出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抢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

十一、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十二、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十三、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十四、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做好抢救登记和抢救记录,急诊科定期进行抢救培训和重危病人讨论,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急诊医护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制度

一、日常急救培训等工作

1、熟悉环境

科主任带领新员工利用工作之余熟悉城市街道、居委会、小区、乡村街道名称(包括别名)等。

2、业务培训

(1)医务科组织高年资的医生或专业人员对主治医以下的员工及新员工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喉罩管插管、除颤仪使用等进行培训;

(2)科室主任自行安排本科室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项目培训;

3、急救意识培训:医务科不定期组织参加值急诊班的全体医生进行急症及意外伤害的讨论,以增强急救意识。

4、急救设备保养:急诊室由专人负责对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每周进行充电和检查,对急救箱内药品效期定时检查更换;保持急救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院前急救考核:重点考核主治医师以下及刚入职的员工

1、环境熟悉程度:医务科在新员工试用期、见习期满后,对医院及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进行考核。

2、急救意识考核:医务科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模拟急救现场,重点考核医护人员急救意识、应答质量等。

3、反应速度考核:对医生(护士)受理呼救后赶往患者所在地的时间进行量化考核。

4、携带药品及器械:对医务人员外出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与病情关联性进行考核。

5、急救质量考核:依据省市120指挥中心下发的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急救质量考核。

三、院内急救考核

1、必考项目:徒手心肺复苏、喉罩管插管、除颤仪的使用。

2、其他考核内容:《医院常见急症诊治规范》

四、考核方法

1、院前急救考核

侧重考核急救意识、反应速度、急救措施等方面,具体内容有:考核人员在院外拨打求救电话,考察医务人员是否询问地址、主要病情、是否留下打电话人的联系方式,是否进行简单指导;从接到电话到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所用时间,医生到达以后对其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恰当,携带的急救药品和器械是否得当等。

2、院内急救考核

(1)考核内容:依据《医院常见急症诊治规范》进行逐项考核;

(2)考核对象:除科室主任之外的中级职称以下的所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3)考核时间:具体时间考核时间由科室安排;(4)考核人:分管的院领导、医务科、科室主任为具体考核人。

五、奖惩

考核成绩将记录在《医务人员技术档案》中。对于成绩优秀者,作为职称和岗级评定的参考;成绩不合格者,三个月内须经重新培训、考核,直至合格。

急诊病人入院制度

(一)总则

1.医务科、护理部、医疗科室、医院总值班、住院处及急诊收费处通力合作,保证有住院指征的患者一天24小时均可及时入院就诊。

2.本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方有资格收治其专业范围的患者,所有住院证上必须写明入院初步诊断或收住的正当理由,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以下解释工作:

(1)住院的理由;

(2)治疗计划;

(3)治疗的预期结果;

(4)初步估计的住院费用;

(5)其他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住院决定的信息。

3.医院应关注那些在就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的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语言交流和听说功能受损者,并给予一定帮助。

4.在专科病床已满的情况下,各病区根据病情性质就近安排至相关的病床。

5.所有患者入院前需交纳预交款,对于病情不稳定但急需抢救的患者,必须先实施抢救措施。

6.医院应首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普通患者入院采取预约制,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由各科护士站统一安排,护士长负责。

7.医保(包括农保)患者携带医保卡(农保卡)及身份证可在住院处办理相关手续。住院处工作人员对持医保卡人员要进行严格审核,并积极为其办妥有关手续。

8.传染病员住院,必须严格按《传染病法》由专科收治。

9.为保证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时入院,各病区需预留1~2张抢救病床。(二)门诊患者入院程序

1.医生在初步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对确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医院提供的服务范围和设施能否满足其诊疗的需求,如能满足其需求,则决定患者入院并开具住院证。

2.入院患者持住院证,到相应病区按制度办理入院手续。病区护士热情接待,有空床位时,登记床位,告知入院流程;无空床位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与值班医师做好病情评估,开启预约登记。

3.患者去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填写入院前的有关信息,支付费用。4.住院处把患者的信息输入电脑。

5.病区护士收到入院单后,热情接待,带患者到床位并妥善安排,测T、P、R、BP、体重并记录,主动介绍入院须知、有关制度、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协助患者熟悉环境,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事先做好器械、药品等的抢救准备,并与护送者做好交接班工作。

6.负责通知主管医生,并及时执行医嘱。

7.护士按要求全面评估患者,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并作出答复。(三)急诊患者入院程序

1.重危、急诊手术患者应先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抢救准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到达相关病房或手术室,运送途中携带必要的抢救器材及物品。

2.家属办理床位登记、入院和交费手续:白天——住院处,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收费处;无家属时由急诊科护士为患者办理床位登记和入院手续。

3.对于有入院指征的急诊患者,如因医保付费问题或其他原因,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必须在病历记录上签字或由医生说明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原因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

4.创伤患者经急诊处理病情稳定、无入院指征者,可让其离院,必要时留急诊观察室观察。

5.有入院指征的急、危、重、抢救患者,急诊科护士通知相应科室护士/医生,做好患者接收准备。应通知以下内容:

(1)患者姓名、性别及年龄;(2)收治的专科/医生;(3)患者诊断及病情;

(4)需要准备的物品及设备。

6.急诊护士护送患者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班工作;病情需要时,应由专科医生陪同。

(四)预约住院的规定及流程

针对部分科室患者入院难、床位安排不统一,特制定以下规定及流程:

1. 各科应优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尤其急危重症抢救患者、急诊留观达72小时患者,相应专科要保证及时入院。

2. 普通入院患者若有病床可直接入住;若无空床位,则采取预约制:(1)各科护士站建立《预约住院登记本》。内容包括:预约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联系电话,开具住院证医师,入院时间及备注等。护士接到入院证后,向患者说明入院预约规定,并将相关信息登记入《预约住院登记本》。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需在备注栏注明。

(2)有空床位时,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由主班护士联系患者,及时入院。其中优先安排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患者。

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 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 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

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 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科查房制度

1、凡在急诊抢救室、监护室、留观室留观的病人均进行三级查房制度。

2、三级查房的各级医师必须履行医院规定的各项职责。

3、三级查房的内容必须及时、准备记录在病历上,由各级查房医师及时查阅、修改、更正签名。上级医师要严格把关、严格要求。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讲评或纠正。

4、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对一般留观病人至少查房两次,对危重病人应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置,必要时可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巡视病人,协助处理。

5、急诊科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基础护理质量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急诊科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制度

为了加强急诊管理和持续改进,防止急诊室出现留观病人滞留,本院特制定病员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管理规定,望急诊科和有关科室严格执行。

1、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72小时。分清就诊患者轻、重、缓、急情况。急重症患者应首先进入抢救室。可以门诊就诊的,避免进入抢救室占用资源。

2、急诊留观床位设置规模适宜、利用科学合理,确保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床位使用率控制在50-75%。剩下的25-50%,主要用于安排急诊患者。

3、对疾病较重不宜门诊诊治的患者,医院应当积极调剂本院床位,尽快收入住院病房。

4、对疾病较轻的患者,医院应当积极动员患者转至病床使用相对不足且对该疾病具备治疗条件的下级医院继续治疗。

5、出现急诊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的病员,急诊科必须填写《急诊科留观患者超过72小时情况说明书》上报医务科,非工作日上报总值班;急诊科做好登记。

6、医务科或总值班必须先签收,再及时了解情况,协调和安排收住。最后记录处理意见。情况说明书一式两份,医务科与急诊科分别存档。

7、急诊科每月总结一次,记录于《急诊科留观病人留观时间超过72小时登记表》。医务科每月一次随机到急诊科查看,结果作为急诊科月质量管理的考核指标。

急诊检查管理制度

为加强急诊病人的各科室间的协作,为急诊病人提供必需的、优质的服务,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基本原则

1.急诊工作处于临床医疗第一线,急诊检查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医技科室要牢固树立“以临床科室为中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科室服务,就是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2.急诊检查确保24小时运行,医技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值班电话不能以任何借口为由,无人接听,否则视为脱岗。情节严重、造成损失或形成不良影响的,由政工、纪检部门处理。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查,经常检查仪器设备、试剂,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查。4.急诊检查申请单或急诊电子医嘱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申请单上需注明“急诊”或盖“急诊”字样章,申请时间具体到分钟。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分钟),以备查询。

6、影像、B超、ECT、内镜等医技科室接到急诊申请单后,应迅速、优先安排病人检查,及时发送报告,注明报告时间(分钟),以备查询。

7、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查工作,提高急诊检查质量。

二、急诊检查的范围(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5)急症手术的病人。

三、急诊检验的要求

1、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要迅速及时地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准确地限时报告检验结果。急诊检验工作在日常工作时间由各实验组完成,值班时间由值班人员完成。必要时由检验科作出调整。

2、门诊急诊检验血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急诊科和住院急诊病人检验标本: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3、标本接收岗位检验人员或其它人员接到急诊检验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完成标本的核对、接收、记录等工作。

门急诊清创缝合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3

清创缝合是门急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个小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源于意外伤害,是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造成的。由于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心理以及伤后的紧张因素,致使在医生处理伤口时不能密切配合,给医生的操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清创缝合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78例急诊清创缝合术,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6~65岁。创伤部位:头面部损伤30例,四肢损伤48例;伤口愈合拆线最短5d,最长14d。

2术前护理

2.1病情观察。①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神志及呼吸、血压的变化。②检查患者受伤部位、伤口大小、出血多少,皮肤苍白、湿冷是休克的征象。③问患者有无不适,例如有无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了解病情的细微变化。④采集受伤史:向患者或第一目击者了解发生了何种意外及受伤经过,如:割伤、刺伤、砍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等。

2.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医疗常识的缺乏,多数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和害怕心理,担心术后伤口能否恢复,女性患者多会顾虑手术后会留下瘢痕等。

针对这些心理状况,首先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主动的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做好解答,尽可能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全过程和麻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主动介绍手术医生的资历和责任心,讲解术中与医生配合的重要性[1]。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告诉患者在门诊做清创缝合属于小手术,出血不会太多。打麻药时,除进针有轻微疼痛外,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只要配合好医生手术就会很顺利。其次,根据患者情况适度允许家属陪伴,给患者以关心和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整洁,及时清理手术用过的器械及污物,避免给患者造成恶性刺激。患者进入处置室后,告诉患者,手术过程中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有什么不适和需要随时可以告诉护士。总之,通过术前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以转移和缓解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为主要目的。疼痛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2]。由于清创缝合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部分患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十分敏感,耐受力随之降低[3]。因此,护士一定要为患者安置好舒适的体位,使其安静休息。手术中一边观察其面色、呼吸及脉搏等有关体征的改变,一边进行交谈,使其心情放松,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并适时地进行安慰、鼓励患者[4]。对害怕手术哭闹的孩子,护士可允许家属陪伴,抚摸、安慰、鼓励他要坚强勇敢,以保证手术的快捷和成功。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也很重要,如言词不当,往往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医护人员的神态应当庄重、沉着、机敏、果断、动作稳、准、轻快,从举止上消除患者疑问,给患者心理安慰,有利于手术的进展。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器械响声过大,以免对患者造成恶性刺激而影响手术效果。

4术后护理及宣教

4.1手术结束,一边包扎伤口,一边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护理人员把患者安排到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必要时进行破伤风皮试与肌注,半小时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方可离开医院。交待患者术后复诊、换药以及拆线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为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嘱其保证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

4.2饮食营养方面尽量少食多餐,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如鱼、肉、猪肝、豆类、水果等。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能以重要的方式影响创伤修复,蛋白质缺乏与创伤修复损伤和抗感染降低有关[5]。因此,对失血量多、伤口较大较深的四肢伤以及较重的摔伤等重度清创缝合患者建议多进食优质蛋白,其组分中的亮氨酸和组氨酸可提供皮肤伤口愈合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帮助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功能控制感染,促进组织修复[6]。

4.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

5讨论

清创缝合术虽小,但毕竟是手术,和所有手术一样,医护人员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是一个很重要的护理环节。护理人员以丰富的医学理论为指导,敏锐地观察、分析并掌握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通过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护理行为,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有利治疗、康复的正面心理,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态下主动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通过对门诊清创缝合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术后饮食营养及康复指导,普遍得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急诊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70

[2]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157

[3]张秀珍.浅谈小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应[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00—101

[4]陈艳.急诊护士在清创缝合中的护理配合.护理研究,2004,18(10):1840—1841

[5]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6

门急诊系统 篇4

因此,我们选择了采用门急诊单机版的应急措施,并由我们和东软公司协商开发出一套适合于我们医院使用的门急诊单机版程序,作为网络出现故障的应急方案。

我院的单机版程序的开发遵循了单机版程序通常具有的3个基本特点:

第一、单机版程序要有自己的数据库,可以保存单机操作的数据。

第二、单机版的数据可以自动的传给网络版数据库,并保证网络版数据的完整性。

第三、单机版的操作规则要尽可能的和网络版相似。我院的门诊单机版系统充分别考虑到了单机版系统的上述特点,以Access为单机数据库,模仿网络版程序的基本功能,并配有单机的数据下传和上传的工具。下面将具体介绍单机版的程序结构和工作流程。

1 单机版结构

单机版系统结构上主要包括单机流程设置,单机数据下传工具、单机运行系统、单机数据上传工具4个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下面具体介绍这4个部分的功能特点。

(1)单机流程设置

单机流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单机版程序使用起来更加灵活而进行的参数设置。比方说是否允许单机版程序在网络环境正常的时候运行,单机版数据上传的时候,是否自动扣除药房的药品库存等信息。

(2)单机下传工具

刚才提到过,单机版应用程序的操作规则应该和网络版程序相似,为了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单机版系统的基础数据和网络版应该相似。而网络版的基础数据(比方科室信息,操作员信息,收费项目信息等等)是随时变化的,为了使单机的数据和网络版数据基本一致,我们使用单机下传工具,定期下传网络版的基础数据给单机版数据库。定期执行采用Windows的任务计划进行的,设置每次登录操作系统即下传程序,这样基本确保了单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基础数据一致性。

(3)单机运行系统

天坛医院单机运行包括建卡,挂号、划价和收费4个环节。具体界面和功能同网络版本基本相同。并提供了药房和终端的划价功能,可以打印划价单据,使得收费人员在不了解项目信息的情况下,凭借打印的单据可以收费。这就使得门诊系统在脱离网络环境下仍能以正常流程运转,使门诊个部门人员仍能在毫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正常工作。具体单机运行系统内容在后面流程中有详细介绍。

(4)单机上传工具

单机上传工具是等待网络恢复后,操作员在网络版程序中将本地单机版系统生成的数据系统完整的传给服务器数据库,使得和网络版本正常产生的数据一致。

2 单机版工作流程

天坛医院单机版的整个工作流程是和网络版基本一致的,首先患者来我院初次就诊需要建立就诊卡登记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等等。这一部分的操作与网络版是完全一样的。

然后去科室挂号,挂号员需要手工输入病人姓名,姓名,性别,结算类别和合同单位等信息,之后再为其挂号,这样确保了恢复网络之后病人的一切信息能唯一对应上并综合在一起。挂号完毕病人就可以诊室看诊。

看诊后的患者如果只有西药处方就可以直接去收费处划价交费,如果患者开的是中草药,或检查,就需要去专门的划价窗口进行划价的准备。我之所以说是划价的准备而不是划价这就包含了单价版的特殊性。为什么中药不能直接去收费处划价呢?原因在于早期我们的单价版程序没有包括中药房的划价,中药的处方通常包括大量的草药,这些草药的名称都比较复杂,如果不熟悉草药的人很难看明白,因此当时我们为了确保收费处能够顺利划价而在每位收款员后面又配备了一名中药房的药剂师,造成中药房工作的不方便。所以我们对程序流程进行了改进。中药的划价首先需要到中药房划价,患者持医生开立的中药处方到中药房,由专业的中药划价人员将所有草药及中药输入单机版系统,并打印出清晰明了的划价纸条,患者再去收费处,收费处人员就可以根据划价纸条为病人划价收费,无需额外的人员指导,既简单又准确。如果病人开了检查同样去相应的检查项目的窗口划价并打印出划价纸条,再到收费处进行划价收费。

单机收费是门诊单机版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它的操作如调用药品,非药品,组套,保存信息,发票打印等等同网络版本基本相同,病人到收费处交费需要出示处方,划价纸条,由于脱离了网络无法检索病人的基本信息,因此收费人员需将其卡号、姓名、挂号科室、收费类别、收费项目一一输入单机版收费程序,再按照划价纸条上的项目进行划价收费即可。操作也基本和网络版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收费是单机版系统的最后环节,即单机程序没有发药和终端确认。在我院这两个环节是在网络恢复后,手工补充执行的。

3 单机版与网络版的区别

虽然我们尽量使得单机版的工作规则和网络版一致,但和网络版还是存在部分不同,其主要的区别表现在:

(1)功能涵盖

门诊单机版不仅解决网络版所能解决的问题还同时包括了解决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编程序(中间层/应用层)数据库故障。

(2)数据共享

网络版的门诊程序是始终可以实现收费处的信息共享。门诊单机版虽然暂时无法共享,但一旦恢复网络,所有环节均可共享,不会造成数据丢失,部署更灵活、方便。

(3)发票号问题

如果网络版采用与主服务器同样的程序,并且与主服务器同步数据交换,则可解决发票号问题,但遇到主服务器的软件问题,则网络版接替后仍然会瘫痪,如果是独立的服务器程序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一样会面临发票号的问题。

自单机版完成至今我院已经使用过多次,可以说每一次都有进步,现在我们的单机版经过不断的改进已经完全可以正常使用,在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的比较周到,完全可以在门诊服务器或者网络环境发生故障的时候,临时顶替门诊管理系统,确保医院门诊基本的工作流程得以顺利进行。但仍有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如操作人员的不够熟练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院的单机版将完全的完美的胜任支撑门诊整个运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怀成,高小葵,齐峰,孙艺军,网络故障情况下的门诊收费应急系统.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8:503-504.

门急诊护理工作总结 篇5

XX年门急诊片护理工作将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建设综合性医院与新大楼启用”为契机,依据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规范化、人性化管理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继续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注重护理安全管理,夯实“三基”,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强化基础与环节管理,努力提升护理服务与护理质量内涵,围绕院及护理部工作重点,在医院及护理部的领导,在各部门主任、书记的大力支持和门急诊与管辖病区护士长、班组长及护理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落实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总结去年护理工作,协助医院及护理部完成好今年重点工作 1.组织片内护理核心小组成员认真总结去年护理工作的经验与差距,分析原因,达成共识,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

2.依据护理部调整扩编各质控组成员并细化各质控亚组工作,门急诊片对片各质控组成员进行调整扩编与细化各质控亚组工作,完善各自职责。3.协助院实施电子病历组织片内护理核心小组成员征询汇总临床需求与改进意见(体温单与重症记录单)。

4.协助院及护理部继续整顿医疗秩序,优化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5.承担完成护理部病房管理质控组工作(详见质控组总结)。参与护理部护理质量查房、个案查房及缺陷管理,完成每月的绩效检查与质量查房复查工作。

6.协助完成入住新大楼前各项筹备工作,如:

(1)组织门急诊片核心小组成员讨论并提出《门急诊片关于入住新大楼开展无陪护病房几点思路》与《新大楼入住标准》。

(2)配合门诊办与护理部组织院区门急诊护士长(1月23日)及两院区门诊护士长(10月15日)分别到三中心与人民医院调研学习,并组织多次反复讨论,结合我院新大楼门诊学科特点与两院区各科日门诊量测算门诊护理岗位设置。

(3)急诊搬迁至关节镜病房的改建方案与布局设想及实地改造配置布点等

工作;参与创伤急救中心新大楼设计方案研讨4次。

(4)门急诊片科室相关新大楼的科室家具、床及治疗车与各室内设施配置(门诊、综合治疗室、处置室及各病区)等基建工作。(5)汇总门急诊片护理操作项目,为信息化网络管理做准备。(6)内科于11月4日顺利安全搬迁至原综合病房。

二、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实施人性化管理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水平

1.积极探索在门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注重人性化关怀,倡导首问负责制,优化医疗护理服务流程,为病人提供快捷优质的门急诊护理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提升病人满意度。

2.协助物业加强导诊人员的培训与督导考核,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与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主动热情的优质服务。

3.开展无陪伴病房,管辖的7各病区除儿科外已有6个病区陆续开展,收效满意。

4.配合两院区实质性合并,自7月15日开展两院区输液实施就近院区输液治疗工作。

三、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断规范护理行为 1.围绕“护理安全”主题,不断强化法律知识的教育,配合护理部组织完成护理部与各科室对全员《护士条例》培训与考核,增强安全防范意识。2.进一步完善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健全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加强节日前检查与日常抽查,结合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实施即时教育。各科室完成护理安全隐患自查报告。3.继续深化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杜绝差错事故。规范统一了输液核对签字流程,保证病人输液护理安全。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协助医院进一步加强医用废弃物分类管理,并落实冬春季节相关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四、以“建设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契机,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与提高门急诊片整体护理质量

1.遵循新《天津市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扩充完善了门急诊片质量控制体

系,设立各亚组及相应亚组长,使门急诊片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职责落实到人,强化落实层级管理与考核机制,常态管理,持续改进了门急诊片护理工作。

2.坚持每月采取抽查与每两月一次质量查房形式进行片内质量控制检查,使用自行设计的门急诊片质控检查反馈表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复查验收并评价整改结果,认真分析和落实改进,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完成护理质量查房

3.配合护理部组织完成护理部与各科室对全员《分级护理》培训与考核并执行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进一步加强危重症病人的管理与基础护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4.配合护理部汇总修订临床科室现使用各种评估记录表,加强片内科室各种护理记录的检查与考核,不断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五、继续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强化业务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1.配合院启动因雪天路滑急诊患者骤增应急预案(2月5日),圆满完成急救与护理工作,总接诊297人,其中因雪滑摔伤225人,复位110人住院25人,调用了全院各病区及设备科备用的车辆。

2.积极支持、安排各级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及院外学术讲座与培训。3.承担完成今年护理学会年会专题讲座:现代创伤急救与护理;承担完成今年护理学会继续教育授课两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与预防。4.按计划组织完成片内业务讲课与每两月一次业务查房及个案查房,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护理查房:(1)3月29日 内科、干部病房 老年骨折并发谵妄的护理(2)4月10日 国诊病房 浮膝损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3)6月20日关节外科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4)7月18日手外、显外 皮瓣术后的护理

(5)8月22日儿科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

(6)11月28日急诊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业务讲课:(1)1月30日 急诊科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

(2)4月10日 国诊病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3)6月20日 手外病房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诊治与护理

(4)7月18日综合 换药技术

关外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护理

(5)8月22日儿科 小儿水合氯醛的使用与护理

(6)9月11日显外 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

内科 压疮护理中存在的误区与管理 干部 跌倒危险因素与防范

(7)11月28日门诊 骨折内固定术后健康咨询

骨伤 骨伤科理疗仪的适应症与使用

个案查房:(1)3月7日 干部病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

(2)3月29日关节外科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

(3)5月17日骨儿病房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护理

(4)7月18日急诊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5)9月25日显外 皮瓣术后的护理

(6)12月2日国诊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护理

5.继续加强门、急诊分诊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分诊质量与服务水平,为综合医院转型与新大楼启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注重人才梯队培养,促进学科发展

1. 继续加强护理骨干培养与考核,成立门急诊片护理科研小组,以点带面创造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完成对小组成员文献检索方法的专题培训与上机操作(9月11日)。外出培训6人,进修1人。

2.建立门急诊片公共邮箱,搭建了门急诊片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共享平台,收效满意。

3.不断培养护理人员的科研创新意识,鼓励大家积极撰写论文或综述,论文18篇,发表9篇,会议12篇;综述8篇,发表2篇,卫生局5篇,医大1篇。

4.完善落实分诊轮转护士的培训与考核,完成轮转护士出科综合考试,接

受轮转护士43人次;护生141人次。

5.完善修订关节外科进修护士培训计划、考核标准及培训考核表,加强对进修护士考核,接受进修护士3人。

门急诊系统 篇6

【关键词】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94-02

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是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方式,因其诸多优点成为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护理操作方式,但是由于静脉输液是侵入性操作,涉及的流程多,程序复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且门急诊病人流量大,相对集中。面对人群的复杂和受到诸多护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降低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努力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恶劣影响,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输液环境,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

由于多数医院急诊输液室面积较小,硬件设施简单,不能保证输液室内的有效温湿度及空气的流通。如果是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则易造成交叉感染。在输液高峰期,病人和陪护较多,如果护理人员呼叫病人,因环境嘈杂,很难听清,势必增加患者管理上的难度。且门急诊的输液室24小时都有病人,仅靠空气净化器很难达到对输液大厅的及时有效消毒。患者在药物过敏试验期间擅自离开观察区或在输液中自行更换座位,也易发生不良后果。

(二)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未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以此引发护理风险。随着法律的普及,病人的维权意识的提高,如果不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同样会造成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

输液高峰期时,患者多而护理人员相对少。一个护理人员要照顾多个患者,个别护理人员不能认真按照输液流程检查每位患者的用药,并在核对医嘱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操作,出现用错药的不良后果。在遇到病人提出要求时,不分析过滤是否是患者的合理要求,就依从患者的想法进行操作,造成用药隐患。在输液中,因人员少,业务量大,导致巡视不够及时,以致在病人发生突发状况时在第一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再加上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告知病人就进行特殊用药,事后病人或家属不接受就会造成各种医患纠纷,沟通缺乏技巧,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病人因素

病人对护理人员持怀疑、不信任态度,认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专业水准不够高,尤其是小儿头皮针静脉输液时,家长担心一针扎不上的情况很多见。如果护士没能一针扎成功,护理行为没有达到家属的心理预期,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就会心存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同名同姓、急危重、没有家属陪同的各种病患给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难免有疏漏之处。输液中,病人对所患疾病缺乏清楚的认识,在护理人员未知的情况下自行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导致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二、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的对策

(一)提高环境的安全管理

在门急诊的输液大厅用透明玻璃分隔成独立房间,进行分区输液,尤其在输液高峰期,可按所用药物不同、病种轻重缓急不同等需要将病人安置在不同区域。区域划分标志醒目,多处设立指示牌,防止病人四处乱走,提高病人的警惕性。每个区域安放空气消毒机,每天进行常规消毒2次,保证空气流通。在流感高发期或者病人多的情况下,增加空气消毒次数,定时开窗通风,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打扫环境。输液大厅安放温湿度计,严格按照空气干湿度的要求进行空气处理:湿度大时,及时开空调除湿,干燥时,湿式拖地;及时用空调或开窗通风增或减室内温度。在病患流量较少时段,关闭一些区域,及时打扫,桌椅用84浸泡过的湿布擦拭,后给予紫外线等消毒措施集中消毒后备用。这样每个输液区域都能够得到充分消毒,交替使用,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安全的输液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护理人员是门急诊输液的主要实施者,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完成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保障。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向患者反映出来的。有一些医患纠纷最初多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造成。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医学素养和技术水平,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与病人及家属多沟通,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病人的疑问。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院方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

(三)对患者的管理

接触患者时,第一时间内建立起信任关系,及时登记,同名同姓的详细记录,做好姓名、药物等的核对,输液前再次核对。观察注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行动不便且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增加巡视次数。输液毕,护士在输液卡上签名,对输液时间和药物做好记录,并且观察病人的输液后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三、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规范化的管理方法

制定详细的输液流程并贴在门急诊的墙上,使病人及家属能够准确掌握输液流程。为方便获得信息,对输液的病人实行编号处理,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其编号,在输液的每个环节都多了一次编号的核对,大大减少了差错发生率。输液前中后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实行操作。用不同颜色的输液卡来有效区分不同种类的药物,以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判断,赢得救治时间。

四、结语

目前安全医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障门急诊输液的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输液质量,为病人提供快捷、周到、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是医院及医务人员的终极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有关法律的学习,提高医学素养和技术水平,认真对待医院的每一次培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同时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在门急诊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工作,让病人掌握最基本的输液知识,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得到第一时间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奎开;门诊急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对策[J];内科;2007年04期

[2]刘琼;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期

急诊留观登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篇7

由于医院发展的需求和急诊工作的特殊性, 急诊留观患者处于门诊与住院患者之间, 从医疗管理和统计学的角度讲, 属于门诊患者;但从治疗所采取的方式看, 又是住院患者。急诊留观信息管理是医院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采用“军卫一号”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未包含急诊留观管理子系统, 急诊留观的录入、维护及工作量统计长期处于手工操作模式。根据急诊工作和医院工作的需求, 开发了基于“军卫一号”和ORACLE数据库的急诊留观登记信息系统。

本系统主要实现患者的临时输液与留观, 出入科及在科操作, 以及工作量的统计查询, 查看当前床位使用情况以及按时间段的工作量统计, 可区分留观及临时输液等工作, 这样从整体角度实时掌握急诊患者在科及工作量查询等信息, 为掌握实时情况及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数据依据, 并大大减少了护士手工录入等工作量。

1 系统开发环境

本系统采用C/S架构, 开发工具使用PowerBuilder9.0, 以Windows XP为操作系统平台, 工作站要求安装ORACLE8.0及以上版本的客户端软件。为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界面风格参照“军卫一号”的界面设计。

2 数据结构的设计及数据表的建立

为保证数据的相对独立性, 便于维护和尽可能与现有系统相融合, 该系统建立独立的数据表, 相关数据表直接建立在“军卫一号”的OUTPADM表空间中, 在其中增加急诊留观主记录 (emergency_remain_master) 和急诊留观床位表 (emergency_remain_bed_rec) 。

(1) 建立数据表

建表及同义词语句如下:

CONN COMM/COMM@ORCL

创建急诊留观床位表

create table outpadm.emergency_remain_bed_rec (

bed_no number (3, 0) PRIMARY KEY,

dept_code varchar2 (8) ,

location varchar2 (20) ,

status varchar2 (1) ) ;

创建急诊留观主记录

create table outpadm.emergency_remain_master (

visit_date date not null,

visit_no number (4, 0) not null,

patient_id varchar2 (10) not null,

visit_id number (4, 0) not null,

bed_no number (3, 0) ,

name varchar2 (20) ,

sex varchar2 (2) ,

age number (3, 0) ,

remain_in_datetime date,

remain_out_datetime date,

status varchar2 (8) ,

treat_no number (2, 0) ,

move_status varchar2 (8) ,

treat_indicator number (1, 0) ,

dept_transfer_to varchar2 (8) ,

doctor_in_charge varchar2 (10) ,

diagnosis varchar2 (160) ,

operator varchar2 (10) ,

primary key (patient_id, visit_id, treat_no) )

创建急诊留观主记录的同义词及授权

create synonym emergency_remain_master for outpadm.emergency_remain_master;

grant select, update, insert, delete on emergency_remain_master to role_outpdoct;

设置visit_no与visit_date成为联合主键, 与门诊相关表进行关联。

Alter table emergency_remain_master add constraint PK_EMERGENCY_REMAIN_MASTER primary key (patient_id, visit_id, treat_no) ;

完成上述建表工作后, 各用户即可访问急诊留观的相关数据表, 也方便系统与其他数据表关联, 实现相应的操作。

(2) 主要数据流程及数据变化

急诊留观主记录中的treat_no主要标记患者临时输液时一个疗程的输液次数;患者在科时remain_out_datetime为空, 治疗结束时填写出科时间;bed_no字段在科患者填写相应床位号, 出科后该字段为空;treat_indicator是标志临时输液患者是否结束本疗程的治疗, 当患者正在治疗时此标志设为1, 本次治疗结束如需继续治疗时设为2, 结束本疗程治疗时本次入科记录的该标志统一设为0。

3 系统功能

3.1 数据管理模块

3.1.1 数据录入

该模块主要实现日常留观数据的录入,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执行方式 (留观、临时输液或住院) 、在院床位等操作信息。其中患者基本信息及本次诊断的信息直接取自门诊就诊主记录, 保证基本信息录入的规范化。

3.1.2 数据管理

该模块主要实现对急诊科留观床位信息的管理, 方便增加床位或减少床位以及对床位位置、属性等调整的具体操作。

3.2 数据统计模块

该模块提供全面的数据统计功能, 分为在科患者统计及工作量统计两部分, 包括当前在科患者列表及按照各类条件进行的分类统计, 按时间段和按医生等分类进行的工作量统计。

4 总结

急诊留观登记系统交付急诊科使用以来, 运行情况良好, 改变了急诊留观工作量手工记录和人工上报工作量的情况, 减少了人为差错, 大大提高了急诊科工作效率, 同时解决了医院关于急诊留观数据无法统计及实时查看的问题, 为相关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实时掌握急诊的留观、临时输液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和进行决策的数据支持。

摘要:通过对急诊留观工作的需求分析, 结合“军卫一号”整体发展水平, 开发了急诊留观登记系统, 解决急诊留观患者的信息管理问题, 强化了患者信息化管理,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军卫一号,急诊留观登记,系统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小斌, 张文峰, 陈大鹏等.急救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2年11月第7卷11期:46-47

[2]王光华, 郭雪清, 黄正东.急诊留观病区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4月第32卷4期:42-43

门急诊系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6例病人中, 男132例, 女54例;年龄3.5岁~69岁, 平均 26.8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6例, 坠落伤58例, 击打伤17例, 其他伤15例;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分~5分22例, 6分~8分54例, 9分~11分50例, 12分~15分60例;CT检查:脑挫伤51例, 硬膜外血肿35例, 硬膜下血肿48例, 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26例, 脑干损伤5例, 合并其他损伤21例。所有病人就诊后, 即施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 纠正呼吸、循环障碍, 保持呼吸道通畅。57例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手术指征的边抢救边做好术前准备。病人在急诊监护时间1 h~18 h。

1.2 监测方法

急性颅脑外伤病人进入抢救室后立即进行系统综合监测。①生理功能监测:主要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电、血氧饱和度变化。②神经系统功能监测:主要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呕吐情况。以上内容采取分内容, 同步监测并综合分析的方法。

2 结果

本组病人体温<36 ℃16例, 体温>37.5 ℃ 115例, 收缩压<80 mmHg (1 mmHg=0.133 kPa) 10例, 收缩压>170 mmHg 68例, 心律失常65例, 昏迷62例, 呼吸机辅助呼吸57例。死亡共12例, 其中术前死亡5例, 2例因合并严重失血死亡, 3例因脑疝急性形成死亡;术后死亡7例。共成活174例。

3 护理

3.1 呼吸道护理

创伤所致气道阻塞及呼吸障碍是导致意外死亡的最快速原因[2]。处理颅脑外伤时应优先处理气道、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呼吸道内吸入物, 并将床头抬高15°~30°, 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减少脑出血。将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严重颅脑外伤的早期, 多存在低氧血症, 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早期使用呼吸机可迅速有效纠正低氧血症[3]。本组57例出现了呼吸障碍, 氧分压 (PaO2) <60 mmHg, 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52例病情得到缓解, 5例合并严重失血或发生脑疝死亡。严密监测病人的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血氧饱合度 (SaO2) 的变化, 及时吸痰, 调整呼吸机参数, 保证氧疗有效。注意选择吸痰管要合适, 以吸痰管外径为气管内径的1/2为宜。吸痰动作要轻柔, 并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3.2 循环障碍的观察护理

严重颅脑外伤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情况复杂, 持续动态的生命体征监测, 不但是多脏器损伤的依据, 还可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4]。常规检查伤者是否有血压、脉搏、心率异常、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 有无内、外出血征。如有外出血应立即施行加压止血, 估计有内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急性颅脑外伤病人, 血压升高往往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则应考虑是否有未控制的出血、休克、低氧血症。同时, 利尿剂、镇静剂的应用也可导致低血压发生。如病人血压进行性升高并出现深大呼吸、脉搏慢而有力, 应警惕有颅内血肿或早期脑疝的形成。

3.3 体温过低、过高的护理

创伤病人并存失血性休克时, 机体产热不足, 导致低体温出现。外周环境温度低于28 ℃, 机体热平衡被打破, 体热大量丢失, 也可致低体温发生。对低体温病人, 采取周围环境加温、给病人吸入加温加湿的氧气, 输入加温的液体, 增加盖被等措施。相反, 创伤发热也相当常见, 重型颅脑外伤的病人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会出现中枢性体温升高, 还可因伤后并发症出现周围性高热。对高热病人, 在应用药物降温的同时, 还要配合物理降温, 给予冰袋、冰枕、冰帽冷敷或使用降温毯等。本组病人低体温16例, 发热115例, 其中高热5例, 经处理后, 病人镇静、无寒战、无躁动, 从而保证了治疗效果。

3.4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观察护理

意识判断对颅脑外伤原发性损伤程度和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语言或疼痛刺激, 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由清醒逐渐进入昏迷, 或清醒变躁动伴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 是颅内血肿增大或脑疝形成的先兆。本组病人有4例出现颅内血肿增大, 经紧急床边微创清除血肿, 病情得到缓解, 3例因脑疝形成, 抢救无效死亡。密切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是否灵敏。若双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 瞳孔对光反射由迟钝变消失时, 应马上意识到是病情变化所致。动眼神经损伤也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 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 应加以区分。在脑水肿的早期常无明显肢体运动、感觉、反射障碍, 当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就有明显体征, 此时, 应立即报告医生, 并抬高床头15°~30°, 遵医嘱给予降颅压治疗。

3.5 心理护理

颅脑外伤可使病人可能或已经致残的自我形象改变, 对病人不仅是一种躯体创伤, 同时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重创。对清醒的病人, 在积极救治的同时,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安慰、鼓励病人, 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各项抢救护理措施准确、及时、到位, 让病人有安全感。

摘要:回顾分析186例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在急诊室抢救中系统监测和护理情况。, 即给予呼吸道护理、体温护理、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护理、心理护理, 结果成活174例, 死亡13例, 认为急性颅脑外伤病人在急诊室抢救早期即开始系统监测和积极护理, 能早期发现颅内压升高、脑疝形成、休克等病情变化, 起指导、调整治疗措施的作用, 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颅脑外伤,急诊系统监测,护理

参考文献

[1]贾文庆, 傅佳峰, 杨国芳, 等.1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15 (3) :374-375.

[2]陈永强.高级创伤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2) :149-151.

[3]许文辉, 蒋震伟, 蒋建刚, 等.呼吸机在急性颅脑外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24) :3753-3754.

门急诊系统 篇9

1 我国急诊医学教学现状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急速、时间短、应急性高,要在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存亡,这时任何的操作都要精、准、快,而没有试验的机会,这就决定了急诊医生所负担工作的艰巨,也造就了急诊医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其培养比其他医学学科更加严格。传统条件下,急诊医学教育和其他内外科医学教育一样,都致力于“课堂教学-课后临床见习-教师临床讲解与示范-学生自行理解与掌握”。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的临床实践与操作,需要相应病种的反复处置与经验积累。

尽管近年来我国急诊医学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不足,如没有整体的救治方式(思路)、实习时间短、急诊的资源设备未得到很好的利用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教学要求的提高,在病人身上学习和演练临床技能的学习方式在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暴露出许多困难与弊端,在病人身上进行实习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不能接受,尤其近年来法律的健全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越来越多——临床病例少,病人不配合等,既往在真实患者身上进行的实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限制。同时,在现行的医疗法律法规下,以及保护病人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任何试验性的操作都是不允许,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实施,尤其是急诊医学。这些情况都对以往以病人为见习和实习主体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难题。

2 高端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

当以病人为实习对象的可能性日趋减少时,模拟与虚拟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给予了我们新的平行教育途径,模拟与虚拟技术开始走向医学教育的前沿,尤其是近年来,高端医学模拟技术日趋成熟,医学模拟教学也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所谓高端模拟系统是一门利用模拟技术创设高仿真模拟病人和临床情景来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的教育学科[1]。它倡导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利用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教学和考核手段培养医学生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诊断能力及各项临床操作技能,从而在有效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同时也减少了医疗事故和纠纷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2]。

在我国,高端仿真模拟训练技术,尤其是以“生理驱动技术”为核心所制造的模拟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模拟病人[3]。它是一种结合多种生理功能的多级综合模拟系统:这些功能包括心肺系统、肌肉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模拟系统可显现出各种临床表象(如:自主呼吸、眼睑眨动),同时监控参数变化(如心电图、血压等),并在指导者不进行干预或干预极小的情况下对操作者的行动产生反应。其训练真实、方便、多样、可行、安全、可控、可重复等诸多优势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4]。这些优势就决定了高端医学模拟系统在急诊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3 高端模拟系统在我系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2008-2009年度,我们对临床系和口腔系选取两个班的学生应用高端模拟系统,从理论、见习、操作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急诊医学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既往急诊医学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减少了急诊医学授课与内外科授课之间重叠部分的内容,增加内外科授课中属于自学或略讲、但又与急诊医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利用丰富的电化教学课件及我系自行录制的教学录像,反复强化、强调急诊医学的急、危、重特点,同时利用平面与立体相交叉的方式,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内容。例如在心肺脑复苏的讲解中,利用自行录制的教学录像,不仅在课堂上予以电化教学,同时还通过网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共享,为学生的反复观摩、理解提供可能。

加强床前教学与特殊病例讨论小结。在学生临床教学期间,结合我科留观病人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讲解临床处理的方法及内容,并适时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为学生课后的思考和查阅文献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同时,通过高年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临床教学,让学生在实景情况下观察和学习急诊处理。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调阅我科积累的教学病例资料,在高年资带教教师主持下,共同探讨、分析特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由此引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类似患者的处理及鉴别,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以及高端模拟系统的应用通过前面所述教学阶段过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对急诊患者的临床处理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认识。在高端模拟系统方面,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急诊临床技能的情况下,进行手把手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分批次在模拟人上进行练习,并由学生互相发现和指正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而带教教师进行质量监督。与传统教学相比,高端模拟系统可提供多种临床可能的练习,除了心脑肺复苏外,还可以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诊断性腹腔穿刺、急救药物处置及其反应、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除颤、起搏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急诊技能练习,不仅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急救技能。

急诊教学考核。除了传统的笔试理论考试外,利用高端模拟系统能更好的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设定相应的急诊病患模式下,也可以考核学生的临床分析、诊断及处置能力。例如,给学生设定急性空腔脏器穿孔的病患,但只给出患者的病史及临床症状,让学生利用高端模拟系统进行查体,并要求学生描述患者的可能诊断及依据,以及需要进一步进行的检查,同时还可考核学生诊断性腹腔穿刺的指征及方法。

4 高端模拟系统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和总结

通过应用高端模拟系统对急诊医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提高了急诊医学教育的效果,提高了学生急诊处理能力[5]。在期末考试前,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并由高年资带教教师进行考核把关,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及门诊急危重症病患模拟考核。结果表明:在理论考试环节,应用高端模拟系统教学方法后,临床医学系和口腔医学系学生成绩在及格率、优秀率(百分制85分以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践操作考试环节,经过详细的评分点看出,无论是临床医学系还是口腔医学系,应用高端模拟系统教学方法的学生的操作熟练度、技巧性都较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得分高。在门诊危重症病患模拟考核环节,传统方法下临床系学生有20%左右出现不同程度急救顺序颠倒、急救措施遗漏、操作不规范,甚至有5%左右的学生在此环节容易出现差错,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在口腔医学系学生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而在应用高端模拟系统教学方法的学生中,无论是临床医学系还是口腔医学系,学生对于各种常见急救、急诊外科常见操作都表现的较为熟练,95%左右的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处理常见的急诊情况。

在现有的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知识较好,但临床实践能力差的特点。在理论授课方面,应用既往的教学方法和应用高端模拟系统方法之间区别不明显,可能与目前学生获取信息途径较多,多媒体教学较为普遍,学生能够更好的来复习、揣摩有关;但在临床实践操作及门诊急危模拟病患处置方面,应用高端模拟系统的教学方法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急诊医学的急救处理和临床技能,克服了以往急诊教学病种、病例少的难题,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也为进一步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晓阳.论医学模拟教育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68-69.

[2]李剑.医学模拟教育与医学教育革命[J].中国医院,2006(7):73-74.

[3]陈盛智,高燕,涂晓燕,等.高端模拟系统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阶段性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5-67.

[4]刘媛航.我院开展现代医学模拟教学初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1):2.

门急诊系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急诊内科留院观察的患者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70例, 女性患者30例, 患者年龄在11~84岁, 平均年龄 (44.8±2.5) 岁。在所有患者中选取75例在急诊留置观察, 留置观察时间为7~24 h, 平均留置观察时间 (14.3±3.5) h。由于当天25例患者病情恶化需转进在相应专科病房留置7~24 h后再转进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 平均留置时间 (15.1±2.6) h。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我院急诊时, 均经过急诊科护士按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第一步, 急诊科护士填写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的表头, 并对每个生理指标进行打分。评分应尽快完成, 时间控制在5~10 min。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范围为, 0~5分、6~8分、9分以上。如果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越高, 则说明患者的病情就越严重, 需要高度关注, 采取紧急护理措施。第二步, 根据患者的评分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 如果评分不足5分的只需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如果评分为8分的则需要执行详细的护理计划, 并送往专科病房。如果评分为9分或9分以上的, 说明患者的死亡概率相当高, 则需要送往急诊科进行治疗, 并在治疗的全程进行特别的护理。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 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第三步, 用蓝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在患者的评分卡上进行标注, 蓝色表示得分0~5分, 黄色表示得分6~8分, 红色表示得分在9分以上。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提升;好转:患者病情略有好转, 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死亡: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直至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本组病例中0~5分的有50例, 其中有5例因病情进一步加重转入重症监护室, 其余均在急诊留观治疗3 d后离院;6~8分的有30例, 其中有5例患者拒绝住院而只能留在急诊科观察外[1], 其他患者均进入了重症监护室或HDU病房;9分以上的有20例, 给予特别护理, 其中有2例因其他或自身因素要求转入外院, 18例转入重症监护室或HDU病房。

2.2 评分在0~5分范围之内的无1死亡病例, 治愈总有效率为100.00%, 而评分在6~8分的, 有4例死亡病例, 好转的有6例, 治愈总有效率为86.00%, 评分在9分以上的, 共有8例死亡病例, 好转的有5例, 治愈总有效率为60.00%。见表1。

注:χ2=23.62;P<0.05

3 讨论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是一种简易的病情及预后评估系统, 它能有效地将急诊患者病情分值化。它是通过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改良演变得来的。它的评分依据是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意识来进行综合评分。其优点是快速、简捷、科学以及对病死危险性进行有效地预测。我们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运用在了内科上, 用来处置急诊患者。这样医护人员就有一个科学护理的根据, 在分析患者病情预测依据性更强, 也可减少护士护理的盲目性, 从而有重点, 有层次对患者进行护理或制定特定的护理计划, 这样就有效预防患者的病情恶化以及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本组中5分以下的患者, 如果病情重度严重[2], 应尽早收入急诊观察病房留观治疗, 以免发生不测。在进行评分时我们应该在患者的评分卡上用蓝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进行标注, 注明评分, 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处理, 然后制定护理计划, 如对患者建立输液通道, 然后根据常规护理的原则, l小时进行1次巡查, 巡查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病情变化情况, 根据患者的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对于6~8分的患者, 应每隔10分钟在患者的评分卡用黄色进行标记, 并注明评分[4]。如果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我们则根据得到的评分和医嘱来对患者进行特殊护理, 并把患者送入急诊重症室治疗, 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然后根据护理原则, 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巡查, 再使用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在送入ICU或HDU病房时一定要注意, 护士一定要交待清楚病情, 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9分以上的患者, 应该在评分卡上做红色标记,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分值过高时能够及时发现, 为方便抢救, 然后建立两条静脉通道[3], 建立静脉通道时要使用22G以上规格的套管针, 并按照医嘱进行相应急救处理。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不能进行搬动, 只能在急救室实施救治, 以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还需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必须随时都有医护人员在患者身边进行护理, 记录患者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的病情稳定了, 才可转入ICU。患者在转入ICU时必须要医师和护士共同护送, 以免发生不测。

综上所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有效的帮助医护人员在急诊中护理, 指导内科急诊护理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急诊内科留院观察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利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 蓝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在患者的评分卡上进行标注, 蓝色表示得分0~5分, 黄色表示得分6~8分, 红色表示得分在9分以上。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0~5分的有50例, 6~8分的有30例, 9分以上的有20例。其中有2例因其他或自身因素要求转入外院, 18例转入重症监护室或HDU病房。其中评分在0~5分的死亡病例, 治愈总有效率为100.00%, 评分在6~8分的, 有4例死亡病例, 好转的有6例, 治愈总有效率为86.00%, 评分在9分以上的, 共有8例死亡病例, 好转的有5例, 治愈总有效率为60.00%。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将急诊患者病情分值化, 它能为护理提有效地参考数据, 从而提升急诊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护理,应用

参考文献

[1]谭雯, 侯丹, 沈建华, 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22) :50-51.

[2]周艳, 金丽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8) :61-62.

[3]李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8) :126-127.

门急诊系统 篇11

【关键词】门急诊;化学检验;肝素钠;肝素锂;抗凝血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17-02随着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自动化分析设备在医学临床检验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化学检验过程中的分析速度[1]。目前,在对临床血液标本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相关技术基本上没有进步,血液的采集以及血清的分离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这就导致了门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被延误[2]。为了提高门急诊生化检验的速度,本研究将对80例门急诊患者采用肝素锂抗凝血来作为临床化学检查指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80例门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3例女性,57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2-78岁,平均年龄为45岁。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不存在精神类疾病、心脏病等疾病。每位患者的血液标本均采用肝素钠真空管、肝素锂真空管、普通干燥真空管这三种标本收集管进行放置。

1.2方法

1.2.1标本的收集所有患者在就诊后的30分钟内进行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每支标本管内的血液标本为3ml,按照常规方法来对血浆以及血清进行离心分离,其分离的时间为60分钟。

1.2.2检测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来对患者血液标本中的Cl-、Na2+、K+、Fe、Mg2+、P、Ca2+、CK-MB、CK、CHE、LDH、GGT、ALP、AST、ALT、LDL-C、HDL-C、TG、TC、Glu、UA、Cr、BUN、TBil、Alb、TP这26个生化项目进行常规测定,采用选择性电极法来对Cl-、Na+、K+离子进行检测,本研究中所有项目的检测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在本研究的26个检测项目中,三组标本中的肝素钠、肝素锂、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钠(Na+)、钾(K+)的抗凝血浆测定值存在明显差,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三组标本中的其它23项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3讨论

目前,在对门急诊患者进行临床化学检验的过程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3]。怎样才能减少标本处理以及检验所需的时间已经成为了门急诊生化检验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三组标本中的肝素钠、肝素锂、LDH血清、钠(Na+)、钾(K+)的抗凝血浆测定值存在明显差,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肝素钠、肝素锂抗凝血浆LDH的测定值与血清测量值之间的偏差分别为24%、21%,其结果的偏差值超过了相关规定所允许的20%。本研究的这一结果说明肝素钠、肝素锂对LDH活性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肝素钠,其抑制效果更显著,本研究的这一结果与某些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的结果不谋而合[5],因此,在对LDH的活性进行测定的过程中,不能选用肝素钠、肝素锂。

本研究的检测结果显示,血清K+浓度与肝素钠抗凝血浆K+以及肝素锂抗凝血浆的浓度相比,其浓度明显偏高。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血液在凝固过程中血块收缩挤压,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红细胞中K+随之进入到血清中;二是,血液中的阳离子与肝素相结合,生成肝素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K+的活性,导致离子电极对K+的响应受到影响,最终使得K+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低,肝素浓度直接关系到偏低的程度。此外,肝素与Na+相结合,也会使得离子电极对Na+的响应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血清中Na+的浓度比肝素锂抗凝血浆的浓度高,不过它的偏差值处于相关偏差标准范围内。肝素钠抗凝血浆中本身引入外来的Na+离子,抵消了部分肝素对Na+离子活度的影响,其测定值与血清Na+离子的测定值误差大小与肝素抗凝剂浓度有关。

综上所述,在对门急诊患者进行化学检验的过程中,除了肝素钠、LDH血清、Na+、K+可用于其临床化学检验外,肝素锂同样可以应用到门急诊临床生化项目检测的过程中,因此,在对门急诊临床化学进行检验时,可以对肝素锂抗凝血浆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参考文献

[1]李秋兰,李永余,陈晓婷,等.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蛇毒促凝血清在罗氏模块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4-7.

[2]任碧琼,邹国英,徐飞,等.肝素锂抗凝管在临床化学分析中的合理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8(2):41-43.

[3]肖华勇.肝素锂真空采血管内混入乙二胺四乙酸-2k抗凝血液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1):1018-1020.

[4]王好玉,赵振文.探讨肝素锂抗凝血用于门急诊临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2):5455-5456.

门急诊系统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5年9月~2016年2月120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60例,女4940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42.3±14.2)岁。疾病类型:五官科228例、泌尿系统507例、消化系统2109例、呼吸系统1500例、心血管系统3253例、神经系统629例、骨科1004例,外伤2700例、其他70例。排除眼科疾病、耳鼻喉疾病、妇产患者及年龄<16岁患者,均自愿并积极配合本次试验。

1.2 方法

由护生(临床实习生)、年资3~15年的护士(包括主管护师、护师)组成MEWS分诊小组,同时分诊同一患者;护生的职责为仔细记录客观指标,然后行MEWS评分[3],若出现分诊歧义,则由护士长综合判断。护士记录患者分级结果,由研究者把同一患者的基本资料填写完整,对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进行测量和记录,同时对患者意识状态、诊疗后去向进行记录,根据所得数据行MEWS评分,给出预检分诊级别,把患者送至相应区域,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参照MEWS预检分级标准[4],Ⅰ级:<5分但有严重指标或单项>5分,立即进入抢救室监护救治;Ⅱ级:3~5分,诊室优先就诊;Ⅲ级:1~2分,诊室优先就诊;Ⅳ级:0分,诊室顺序就诊]及使用MEWS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不同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好转出院或专科住院、死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00例患者的预检分诊情况分析预检分诊包括Ⅰ、Ⅱ、Ⅲ、Ⅳ级,分别占7.7%、9.1%、37.5%、45.7%。见表1。

2.2 12000例患者使用MEWS分诊前后的平均分诊时间比较MEWS分诊前的平均分诊时间为(1.6±0.4)h,高于MEWS分诊后的(0.8±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6,P<0.05)。

2.3 不同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分析

预检分级诊Ⅰ级患者死亡率为33.94%(315/928),Ⅱ级患者死亡率为9.51%(104/1094),Ⅲ级患者死亡率为0.04%(2/4500),Ⅳ级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现象。除死亡患者外,其他患者均经处理接受专科住院治疗或基本好转出院。

3 讨论

据统计,目前本院急诊门诊量约2000人次/月,患者病种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极大地增加医护人员的诊治压力。近年来,分诊人员对急诊就诊患者病情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主观的直觉及经验,无明确可依据的分诊标准,易出现分诊错误。①将不需要进抢救室的患者分流至抢救室,造成医疗资源浪费;②将潜在危重患者未分流至抢救室,造成治疗延误,存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风险。院内急救工作实行分区分级救治,如何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及时、准确、客观、可量化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合理配置和使用医疗资源有实际意义。MEWS简单易行、准确率较高,易于在临床工作推广实施[5]。MEWS可以用在病床旁测量到的常规生命生理指标进行评分,如意识、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心率等,且不受仪器、人员、场地限制,能够迅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MEWS安排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依据性强,能够有重点、有层次的关注每例就诊患者,避免漏诊、误诊,提高工作质量,并能够在患者病情恶化之前发现异常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医疗干预,不易遗漏潜在的危重患者,尤其是病情复杂但刚开始表现轻微的危重患者,可提高救治和抢救质量[6]。本研究显示,MEWS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及早处置,提高分诊准确性,减少平均分诊时间,提高急诊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MEWS效果良好,分诊准确性高,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26-127.

[2]唐维骏,张绍权,黄世梧,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的应用对比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526-529.

[3]王金金,刁永云,倪元红,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13,28(9):11-12.

[4]梁潇,刘越.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预检分级分诊中应用.医学临床研究,2013,30(7):1419-1420.

[5]戚春辉,周明浩.改良式2种评分标准对潜在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价值.中国医药导刊,2014,18(9):1203-1205.

上一篇:呼吸全麻下一篇:绿化养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