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类型

2024-11-06

创新类型(共11篇)

创新类型 篇1

创新并非少数天才的专利,一个纪律严明的团队,再加上有效的系统方法,就能更好地实施创新,并取得超越当今全球标准10倍乃至20倍的业绩。德布林咨询公司在研究了近2 000个最佳创新案例后,发现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创新都是十种基本创新类型的某种组合,并由此开发出“创新的十种类型”框架,引领企业向更有序、更可靠的创新迈进了一大步。

这十种创新类型是:

1.盈利模式创新。赢利模式创新指的是公司寻找全新的方式将产品和其他有价值的资源转变为现金。这种创新常常会挑战一个行业关于生产什么产品、确定怎样的价格、如何实现收入等问题的传统观念。溢价和竞拍是赢利模式创新的典型例子。

2.网络创新。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里,没有哪家公司能够独自完成所有事情。网络创新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公司的流程、技术、产品、渠道和品牌。悬赏或众包等开放式创新方式是网络创新的典型例子。

3.结构创新。结构创新是通过采用独特的方式组织公司的资产(包括硬件、人力或无形资产)来创造价值。它可能涉及从人才管理系统到重型固定设备配置等方方面面。结构创新的例子包括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朝某个特定目标努力,实现资产标准化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复杂性,甚至创建企业大学以提供持续的高端培训。

4.流程创新。流程创新涉及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各项生产活动和运营。这类创新需要彻底改变以往的业务经营方式, 使得公司具备独特的能力,高效运转,迅速适应新环境,并获得领先市场的利润率。流程创新常常构成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产品性能创新。产品性能创新指的是公司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特性和质量方面进行的创新。这类创新既涉及全新的产品,也包括能带来巨大增值的产品升级和产品线延伸。产品性能创新常常是竞争对手最容易效仿的一类。

6.产品系统创新。产品系统创新是将单个产品和服务联系或捆绑起来创造出一个可扩展的强大系统。产品系统创新可以帮助你建立一个能够吸引并取悦顾客的生态环境,并且抵御竞争者的侵袭。

7.服务创新。服务创新保证并提高了产品的功用、性能和价值。它能使一个产品更容易被试用和享用;它为顾客展现了他们可能会忽视的产品特性和功用;它能够解决顾客遇到的问题并弥补产品体验中的不愉快。

8.渠道创新。渠道创新包含了将产品与顾客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的所有手段。虽然电子商务在近年来成为了主导力量,诸如实体店等传统渠道还是很重要——特别是在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方面。这方面的创新老手常常能发掘出多种互补方式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呈现给顾客。

9.品牌创新。品牌创新有助于保证顾客和用户能够识别、记住你的产品,并在面对你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替代品时选择你的产品。好的品牌创新能够提炼一种“承诺”,吸引买主并传递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感。

10.顾客契合创新。顾客契合创新是要理解顾客和用户的深层愿望,并利用这些了解来发展顾客与公司之间富有意义的联系。顾客契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帮助人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加难忘、富有成效并充满喜悦。

只选择一两种创新类型的简单创新不足以获得持久的成功,尤其是单纯的产品性能创新,很容易被模仿,被超越。企业需要综合应用上述多种创新类型,才能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来源:商业评论网

创新类型 篇2

第二,扩展式思维.所谓扩展式思维,就是将研究的对象范围加以拓广,从而获取新知识,使认识扩展的思维方式.

第三,联想式思维.所谓联想式思维,就是将所观察到的某种现象与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加以联想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形式.

第四,运用式思维.所谓运用式思维,就是运用普遍性原理研究具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思维形式.

第五,逆向式思维.所谓逆向式思维,就是将原有结论或思维方式予以否定,而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思维方式.

第六,幻想式思维.所谓幻想式思维,是指人们对在现有理论和物质条件下,不可能成立的某些事实或结论进行幻想,从而推动人们获取新的认识的思维方式.

第七,奇异式思维.所谓奇异式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超越常规地进行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方式.

第八,综合式思维.所谓综合式思维,就是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将上述几种思维形式中的某几种加以综合运用,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形式.

创新思维的过程

一,准备期

二,酝酿期

三,豁朗期

四,验证期

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创造性思维,就是可以更多面、更多变得看待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比一般思维更有前沿性,更有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 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 是因为创造性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 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 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 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 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 新颖性及唯一性。

《坏家伙们》类型化韩剧叙事创新 篇3

该剧主要讲述了韩国某重案组利用三位恶性罪犯“以夷制夷”的故事。两名“正义之士”和三名“坏家伙”们的背景与性格所碰撞出的火花、暗含的剧情冲突,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观众对韩剧形态的期待,更为情节线的铺展制造了诸多悬念与看点。目前来看,该剧被誉为“神作”的原因大体有三:现象级主演的加盟、类型化叙事的别致以及好平台的运作。

不难发现,“坏家伙们”的形象塑造颇具卖点。迥异的角色设置为剧情的“暗潮涌动”埋下伏笔:其一是有“脑力”代表——高智商连环杀人犯(朴海镇饰);其二是有“体力”代表——暴力组织成员(马东锡饰);其三是有“技术”代表——雇佣杀手(赵东赫饰)。身负累累重罪的“坏家伙们”,反与重案组合力,为破解另一起更大的阴谋重组“正义联盟”。剧中主演可谓“现象级”,在《来自星星的你》中成功塑造男二形象的朴海镇,一改款款温情的“暖男”形象,化身冷漠决绝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演技颇受好评。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姜艺媛所饰的警监“颜神兼具”,在这部硬汉戏中独树一帜。除此之外,老牌演员金相中出道二十余年历久弥新。某种程度上,他与韩剧文化的变迁有着紧密联结。

紧凑与别致的叙事,在犯罪题材的包装下,构成剧集的另一道风景。首集中因一个重案组的“秘密”,“意料之外”地召集了三名恶性罪犯,却又在“情理之中”用他们破解另一起恶性犯罪案件。正义与邪恶势力的重构,角色背后的重重伏笔,富有突破性的主题切口,成为令观众青睞的关键。看似大跌眼镜的情节布置,也因其暗含“坏家伙们”的不良动机(如减刑)被赋予更多的真实色彩。

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社会外部的矛盾交织,真相在扑朔迷离间若即若离,印证着海报上那句口号——“为了完美的打猎,需要更狠毒的猎狗”。《坏家伙们》所呈现出的悬念感,着实让观众既紧张又关切。该剧在细节上无论是对视听元素的表达,还是对韩国当前社会现实的事实影射,都为作品整体的宏观叙事提供了更为精致、细腻的土壤。

此外,OCN平台的优质运作,也是成就《坏家伙们》的重要因素。人才与制作水平的快速提升,是韩国影视剧行业近年来的突出现象。个中原因,一方面归功于OCN一改传统韩剧的言情与悲情色彩,在动作、悬疑等题材上寻得新思路;另一方面,OCN对于剧集的包装与宣传也颇费心思。某种程度上,不少优质资源向OCN聚拢,令其剧集大有超过韩国三大台的势头。

电视节目创新的类型 篇4

1 我国电视节目的创新现状

1.1 没有做到对成功节目的继承与发展

当前, 中国节目所遇到的问题是, 盲目地追求创新, 殊不知从以前成功节目中继承好的成分是比盲目创新更好的选择。好的节目既然成功了就一定有它的优点, 所以, 对成熟节目的继承与改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两年, 在中国很火的电视节目当属《中国好声音》, 当第一季结束时, 韩国对其进行了改版, 流行起了小孩儿版的好声音, 这个节目名叫《韩国好声音――小孩儿版》。它继承了好声音的基本模式, 只是把参赛者换成了有音乐才华的小孩儿, 节目在网上一经播出, 瞬间引起了观众的大讨论。这个节目就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好声音, 当然, 节目也进行了创新, 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1.2 忽视观众的感受

电视节目的受众主要是群众, 所以节目的内容必须符合大众口味, 但当前, 我国许多电视节目在创新时没有充分考虑观众的感受。例如, 综艺节目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广受观众的喜爱, 而喜爱的根本就在于新颖二字, 但我国现在各个电视台综艺节目泛滥, 且内容大致相同, 毫无新意, 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造成收视率不断下降。因此, 各个电视台不应盲目跟风, 做出的节目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提高收视率。

1.3 同化现象严重

当前, 中国的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同化现象。例如, 《中国好声音》热播后, 全中国的电视节目全变成了唱歌选秀节目。再如《爸爸去哪儿》火了, 全中国节目都变成了亲子类节目。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 这些不是创新, 而是跟风, 看似各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节目, 实则是对其他节目的复制版, 缺乏创新。这种现象亟待解决。

1.4 一味地引进克隆

近年来, 中国电视节目最大的特色就是引进外国节目。以《爸爸去哪儿》为例, 这档节目是对韩国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直接引进, 但是却引发了收视高潮, 国内许多电视台看到了前景, 纷纷开始效仿, 引进韩国电视节目, 典型的节目有《奔跑吧兄弟》《爸爸回来了》《极限挑战》等, 这些节目的原版全是韩国节目, 不可否认的是对外国进行节目引进是一种借鉴, 跟国际接轨, 但直接克隆而不进行改造创新, 中国的电视节目早晚会因为没有自己的思想而衰败。

2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类型

2.1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节目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说到底, 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就是各媒体间品牌的竞争, 中国许多成功的品牌节目都历经了风风雨雨和各种考验, 在品牌较量的今天, 新生品牌如何与老品牌较量, 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相应的, 老品牌面对新生品牌的挑战又如何守住自身的优势也是一大难题。《梨园春》作为河南著名的品牌节目, 已经成为不可超越的经典, 当年《梨园春》节目的出现在中国刮起了戏曲风, 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 但这些新生品牌的出现并没有对老品牌栏目《梨园春》产生太大的影响, 《梨园春》反而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吸取教训, 更加稳固了它的地位, 受到观众的欢迎, 河南电视节目《梨园春》历经十三年, 这十三年来, 它收视率很稳定。除了戏曲类节目, 还有很多老牌节目, 如民生类节目。一般来说, 大众比较关注民生问题, 因此民生类节目的出现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就是所谓的大众文化, 它们跟《梨园春》一样, 是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在如多的节目中生存并不断创新, 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梨园春》无疑是一个楷模。值得各大电视节目的学习。

2.2 模仿创新

在许多人看来, 模仿好像是变相的抄袭, 其实不然, 事实上模仿也是创新的途径, 中国不缺乏成功的电视节目, 它们的成功肯定不是简单的成功, 是经历失败与磨难才换来的成功, 所以新兴品牌节目对成熟节目的模仿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模仿可以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收益, 可以吸取和继承原创节目的形式, 降低研发难度。但模仿并不是简单的全部模仿, 而是要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力求突破原作。2004年, 横空出世的《超级女声》火遍了全中国, 之后中国选秀节目相继出现。其实, 《超级女声》就是对美国节目《美国偶像》的模仿, 了解这个事实后观众对比该节目褒贬不一。有人认为, 模仿别的电视节目是一种变相的抄袭, 不足挂齿, 但总导演却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虽然《超级女声》模仿了《美国偶像》, 但是又跟它不完全相同, 《超级女声》有自己的特色, 是一档有中国元素的电视选秀节目, 它借鉴了外国节目的优点, 又积极进行创新, 融入了中国元素, 这也是为什么《超级女声》一经推出就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2.3 合作创新

近年来, 各大媒体以合作的形式来探索节目, , 甚至出现了跨国合作。如《奔跑吧兄弟》是中国浙江卫视和韩国电视台合作完成的大型真人秀节目, 韩国制作方和中国制作方合作根据韩版跑男融入中国元素进行创新, 推出了中国版跑男, 这档节目一经推出就开启了真人秀热潮, 成为近几年少数成功的节目之一, 节目中的固定嘉宾也因此大火。除这档节目外, 《极限挑战》也是中韩合作的电视节目, 且融合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 取得了成功, 受到观众的支持, 在中国大火。由此可见, 引进并非不好, 只要进行创新, 合作创新也是一条发展途径。这种中韩合作节目的成功, 不仅有韩国元素还融入了中国元素, 会让观众有新鲜感又有亲切感, 符合观众的心理, 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外, 中韩合作还可以加深中韩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这也是合作节目的一大优点, 因此合作创新是节目创新发展的一条好途径。

3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创新, 否则事情将失去其自身的意义, 在真人秀节目盛行的今天, 创新是一大难题, 但各大媒体必须解决, 不管是引进外国节目还是模仿成功节目, 都不要忘记自主创新, 否则中国节目将止步不前。因此, 坚持自主创新是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途径。

摘要:近年来, 随着大众文化的盛行, 人们对娱乐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 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 包括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等方面, 其中电视节目间的竞争最为强烈。但竞争虽然强烈, 节目的创新却达不到观众的需求, 如何满足观众的需求成为电视节目面临的一大问题, 本文围绕创新途径和创新状况来论述电视节目创新类型。

关键词:创新,继承,发展,模仿

参考文献

[1]高志伟, 张学军.浅议电视节目的类型化[J].山东视听 (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 , 2005 (8) .

[2]王宁.电视节目创新机制浅议[J].当代电视, 2013 (3) .

[3]王志存.浅议付费电视节目的创新[J].中国电视, 2006 (8) .

[4]沈顺珍.浅议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中的创新理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 (6)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的几种类型 篇5

一、实践体验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灵活把握时机,巧于创设种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能促使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逐步培养起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1、动手体验式作业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给古诗《草》配画。学生笔下的草儿长势茂盛,摇动的姿态优美,由此看出,学生已读懂了诗中草儿“离离”,被“春风”吹拂的意境美,达到了“以画代讲,尽在不言中”的效果。又如学习《捞铁牛》,做做小实验、学习《春蚕》后,养养蚕,写写观察日记,学完《中国石》,让学生用陶艺做中国石,标明祖国的名山大川。

2、情感体验式作业

体验使学习进入精神生命领域,使学习过程成为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如在教师节、母亲节或特殊纪念日,要求学生用赠送小礼物、唱歌、写儿歌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或把自己做这件事的感受,母亲、老师收到礼物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写成一篇好文章,读给父母、老师听,或用书信、谈话等形式与父母或他人进行坦诚交流;学了《诚实的孩子》,让学生大胆承认隐瞒过的错事,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他们不再为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使做文与做人达到和谐统一。

3、社会实践活动作业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社会处处皆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运用语文的天地。我们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让学生搜集劣质的“产品说明书”,进行分析、批判、改正;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大街小巷开展“错别字大扫除”活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布置学生在世界环境日,为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想制作一档集音乐、文字、图画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写下创意,学生表现出研究新事物的浓厚兴趣,有效地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二、拓展素养型作业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打破了死扣书本、烦琐地抄写、分析课文的局面,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这些都是在明确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广开学习资源,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1、阅读课外书籍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课程标准也对此提出具体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带着学生走进阅览室;在班级办了“小图书馆”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充分利用每周去校图书馆借阅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教完《草船借箭》、《景阳冈》,学生意犹未尽时,老师乘势推荐《三国演义》、《水浒》,另外周敏老师编撰了“名著导读100篇”(已入编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少年1000个早知道》一书),让学生 “亲近书本,走近大师”。这样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使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现在,学生已养成经常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我们还指导学生建立个人阅读档案,当学生看到自己所读过的书名成为长长的一串时,心中便有了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此外,我们还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作读书笔记,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段;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了使阅读兴趣得到强化,我们注意给学生以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我们举办故事会、读书演讲比赛,评选“读书能手”,每星期抽一节语文课,由老师或同学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欣赏,从而达到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练写作能力目的。我校读书能手谢冰心同学在三个月内读书35本次,每阅读一次,她都细心思索,记录真实的感想。她的读书评论言语自然朴实,思想有深度,令人爱不释手,被总课题组评为特等奖中的第一名。

2、搜索网上资讯

因特网是信息的海洋,也是寻找资讯的一条捷径。如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课文相关的某一主题,都可迅速有效地从网上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课文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针对学生不知去哪查资料,查哪些方面的资料,查到资料后不知如何筛选的现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确定信息、获取信息、整理、集成信息的能力和素养。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确定信息任务为:最初的圆明园美吗,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圆明园的美丽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代对圆明园赞美的文章;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则可以查找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及下载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有关片段,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学生了解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历史史实,老师可追问: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呢?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对此你有何看法?从而引发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进行探讨。

3、观看电视节目:

适当地布置学生有选择地看看电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思考。如观看与课文有关的故事片,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每天布置学生定时看新闻,在作业本上记录一句话新闻,学生对“海豹聪聪的死因”、“SAS是什么?我们如何制服SAS”、东南亚的海啸事件等等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利用夕会课“三言两语话新闻” 学生饶有兴趣。

三、文本再创型作业

创新类型 篇6

关键词 电力施工企业 组织结构 项目

一、项目组织结构的三种类型

施工型企业常见的组织结构一般有职能式组织类型、项目式组织类型、矩阵式组织类型。

职能式组织类型是指按照职能的相似性在企业内部划分出若干部门。比如说一般企业根据完成目标的需要具有财务、人事、计划、施工、采购、文化建设等职能,那么就相应地成立财务部门、人事部门、采购部门、施工部门等,并配备人员来履行相应的职能。在需要开展某个项目时,就根据项目的需要由各个职能部门承担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比如说现在需要完成A项目,就由企业主管从各个职能部门中抽调人员和资源来临时组成项目实施机构,项目部人员在所属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完成任务,同时不脱离原来所属的职能部门。项目实施机构没有明确的项目主管或项目经理,项目完成出现障碍时由各职能部门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项目式组织类型是指企业内部按照项目来划归所有资源,不分设职能部门而分设为A项目部、B项目部、C项目部等。每个项目部拥有为完成项目所必需的全部人力、物力资源和明确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本项目资源的调配、使用等,并对上直接接受企业主管或大项目经理的指挥。在项目结束后项目部随之解散,项目部成员全部划归企业人才中心统一再行调配。

矩阵式组织类型是一种综合了以上两种组织类型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如果说职能式组织结构是按照职能划分的纵向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是按照项目划分的横向结构,那么矩阵式组织类型则是把按职能不同而划分的纵向结构和按项目不同而划分的横向结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类似于矩阵的管理结构。在矩阵结构中,项目部门负责人在项目活动完成所需的资源、提供的时间对职能部门行使权力,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资源分配、控制调度方面拥有决定权。项目部门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向最高管理层负责,并取得最高管理层的若干授权。

上述三种类型的形式差异很大,但都有其独特的适用方面。就其本身而言,各有各自的优缺点。

二、各类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一)职能式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体现在:第一,有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因为这种组织结构下的人员长期分属同一职能部门从事同一工作,同一部门的人员可以广泛共享、深入交流,有利于专业人才积累经验和提升业务水平。当项目实施遇到困难时,可以从本部门其他人员处很快寻求到技术支持。第二,人力资本利用率提高。比如說当某个人完成了某个项目任务或所负责项目任务相对空闲时所在部门主管可以迅速安排其到另一个项目工作,降低了人力资源闲置成本。第三,有利于组织控制。在职能式结构中,沟通渠道垂直化(纵向结构)、直属领导单一化(只有职能部门领导一个上级),便于控制和管理。

职能式项目组织也有缺点。首先是协调难度增加。由于没有明确的项目经理,而由各自职能部门领导负责协调,当发生利益冲突时部门经理往往出于本部门利益而导致企业整体利益受损。其次是项目组织成员责任淡化。由于成员都是临时由各部门指派产生,工作重心还在各自职能部门,难以树立积极承担项目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对项目总体承担责任。

(二)项目式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项目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体现在第一是目标明确、指挥统一。它的目标就是为了项目的完成,领导就是项目经理,都非常明确。第二是有利于项目控制。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所有人力物力拥有绝对绝对的控制权,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都比较便于控制和协调。第三是有利于全面型人才的成长。它既有利于项目经理从独立负责中小项目到独立管理大型项目再到全面协调多项目的项目群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有利于承担不同职能员工之间的交流学习,培养全能型人才。

同样,项目式项目组织也有其缺点,体现在第一容易造成资源闲置。由于各种资源都被划分到不同项目部,当某个项目部某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时,其他项目也很难利用这些资源,造成闲置成本很高。第二不利于企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它无法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还使得专业技术人员满足于项目所需要的技术而不愿去学习更多的技术,不利于个人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并导致企业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很难提升。第三是稳定性低。项目人员的临时性导致项目组建初期人员需要磨合而不稳定,后期人员需要寻找自己新的出路而不稳定。第四是出于每个项目组织都想拥有更多的资源的考虑,容易造成不同项目部门对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良竞争和资源需求虚高。

(三)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分析

矩阵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体现在:第一是项目控制得到一定保障。它有明确的项目经理并且项目经理拥有对拨给自己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最大控制权,可以独立制订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便于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控制。第二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职能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共享和审核行为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样,它也具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存在资源之争。职能组织与项目组织会产生争端,项目组织与职能组织之间的平衡需要持续地进行监督,以防止双方互相削弱对方。不同项目组织也可能在同一个职能部门中争夺资源。其次是增加了很多成本和工作量。例如在职能部门和项目部门围绕资源审批过程就必然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劳动量。再者不利于统一领导,很多成员可能有两个顶头上司,既难相处,也难管理。

三、基于电力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

大多数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通常采用分公司或项目型组织方式,对单个工程施工项目采用结果型的考核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不断深化和现代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开始认识到仅仅发挥企业本部的检查、督导作用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总体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完全依靠项目管理团队来管理在建工程施工项目的状况,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需要通过固化必要的项目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技术标准,增强本部职能部门对项目管理的服务、支持与管控职能,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建立项目管理专家团队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可以基于多项目协同治理的理念,把企业的部门划分为完成项目的部门和支持项目完成的部门两大类别,把职能部门定位为“资源部门”。企业目标不再分解为部门目标和项目目标两大类别进而导致项目与部门之间为实现目标争夺人财物等资源,而依据项目的单核心地位只被分解为项目目标,项目组为了完成目标,将向资源部门提出具体的资源需求,这些需求将成为各部门的考核指标。这种情况下,项目组与资源部门之间将实现协同治理,同时各自责任明确,无法推诿。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来统一考核监督各自职责完成情况。

参考文献:

[1]牛印升.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丁荣贵, 费振国.项目治理研究的迭代过程模型[J].东岳论丛,2008,29(3).

创新类型 篇7

我国经济改革不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和改革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外因就是外商直接投资(FDI)。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从我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08年底,我国吸收的FDI金额累计超过8 500亿美元。随着我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关于外资的进入是否会促进对区域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发生这一问题,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主要在间接方面,外商投资会给所在区域的本国企业形成竞争效应,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后,本国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也会增加自己的研发投入,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由于本国企业是区域创新活动的主体,在竞争环境中,区域创新活动得到了增强。除了竞争激励之外,外商投资还会对所在区域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但是,这种溢出效应的存在不仅仅取决于外资进入带给本地企业的好处,还取决于这种好处是否足以弥补由于外资的进入而导致的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下降等负面影响。因此,众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1,2]。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我国的创新存在溢出效应,不同的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3,4]。

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我国有着不同引进外资和科技发展政策,同时由于历史、地理和政策等原因,我国各个地区在创新能力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5,6]。因此,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1 理论模型

同研究FDI对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相似,研究FDI对创新活动的溢出效应也需要构造一个与生产函数类似的创新产出函数。知识生产函数的概念最初是由格瑞里茨(Griliches,1979)在量度研究开发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时提出的,其基本假设将创新过程的产出看作研发资本或人员投入的函数。在专利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申请专利作为保护其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区域创新活动的度量[7,8]。

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将采取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活动的替代变量,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表示水平高的创新活动,实用新型表示水平较高的创新活动,外观设计表示水平较低的创新活动。

古典的知识生产函数本质上是一个具有2个因素的C-D函数,后经学者们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分析区域知识流动属性和检验其对区域创新影响的一个强有力的经验模型工具[9],该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代表产出,L和K分别代表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A则代表其他影响因素。同样,类似于本文推导知识生产函数的过程,为了体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知识生产和创新活动的影响,我们将方程(1)写成如下形式:

此时的A’代表的是除FDI外的其他影响因素。Q表示产出,用各地的专利申请量来表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对当地的知识生产能力产生影响[10],因此也将这一因素涵盖进去,在模型中用各地的人均GDP来表示。即: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面板数据集,所以以下方程中的变量将使用双下标,下标i和t分别表示地区和时间。

Patentit———i地区在t年的专利申请数量

STPit———i地区在t年的科技活动人员数

STEit———i地区在t年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PGDPit———i地区在t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FDIit-1———i地区在t-1年的外商直接投资

υ———扰动变量,α、β、γ、η称为弹性系数。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覆盖了我国内地4个直辖市和26个省或自治区的1992-2005年数据(由于西藏部分数据未确实,在本研究中排除了西藏地区;另外,FDI对创新的作用具有滞后性,本文选取的FDI数据是滞后1年的数据)。

2 实证研究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中吸引FDI的阶段划分,本文分别在大举进入阶段(1992—1997年)、调整阶段(1998—2001年)和恢复增长阶段(2002—2005年)3个时间段内研究FDI对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

由于经济变量自身的性质,它们之间的共线性或强或弱。本文将用主成分变量替代法进行分析,以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下面将首先对有相关关系的ln STPit、ln STEit和ln PGDPit进行主成分分析,用较少的变量代替他们,这些替代变量无相关关系并且反映了原来较多的信息。再用替代的主成分变量prin1、prin2改变方程(3)为:

由上式可以估计ln FDIit-1前的系数η的值,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对专利申请量弹性系数。

2.1 FDI对我国创新活动的影响情况

首先我们考察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能力的总体影响情况,通过对不同类型专利申请的混合时间序列与横截面数据估计以及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总体上FDI对中国国内专利申请有稳健的正的影响。但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来说,只有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理想,外商直接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115 44;到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较高层次创新(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溢出效应没有前阶段密切,此阶段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4 00和0.059 82。对国内较低层次创新活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溢出效应较大,输出结果见表1。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各区域创新活动影响

为进一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下面分别对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进行实证研究。

针对东部区域的研究结果(见表2),在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上,估计结果说明,在东部区域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在这3个时间段内,将会带来国内专利申请总量0.198 24%、0.207 71%和0.382 22%的增长。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的时间段内,推动了我国东部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增长,促进了我国东部区域创新活动的发展。但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并不如专利申请总量上那样理想,显著性水平较低,只有21世纪初期的时间段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显著性水平较高,这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区域的创新活动的影响不一样。

从表3可以看出,中部区域与东部区域相比,在专利申请总量上,外商直接投资在中部区域的弹性系数明显低于东部区域,在3个时间段内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64 16、0.384 57和0.077 21,可见并不理想。但在1998—2001年和2002—2005年2个时间段内对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影响上,中部区域的弹性系数值在东中西区域中是最大的,弹性系数值分别为0.313 83和0.202 5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这与中部区域具有雄厚的科教资源有关,也与中部区域的吸收能力有关。

中部区域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前后2个时期很不明显。同样,在中部区域3种专利申请量中,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是最为明显,在3个时间段内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9907、0.24961和0.45615。与东部区域一样,数字逐步增大,但逊色于东部区域。

表4分析表明,在西部区域外商直接投资与专利申请量的关系显著。但在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专利申请总量的弹性系数的估计上,除了在1992—1997年时间段内高于中部区域的影响外,其余时段都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的影响,这与西部区域较弱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基础有关。

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弹性系数上,在本文所研究的3个时间段内呈现出影响渐降的趋势;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的影响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02—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只对低的创新活动(外观设计专利)有较好的溢出效应,对较高的创新活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没有溢出效应。可见,虽然我国西部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不仅仅是引进的质量有待加强,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本土企业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看,在全国层面上,外商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举进入我国时,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但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较低。到90年代末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有所扩大,但是到21世纪初期,随着引资规模的骤然扩大,重视“量”而不重视“质”的现象较为严重,FDI对创新的影响程度又有所回落;在区域的层面上,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中部区域,西部区域最弱,特别是21世纪初在西部区域有微弱的负影响;在3种专利上,对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最为明显,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最低。只是在中部区域的恢复调整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大于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

3 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活动水平的对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结合东中西区域的具体情况,充分提高外资在我国的知识溢出效应,活跃我国各区域的创新活动,提高区域特色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吸收外资要与各区域特色自主创新相融合,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效应

鉴于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实力较强,消化吸收外资先进技术的能力也较强,所以东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目的主要应转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自主研发体系,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对一些重要技术,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以提高东部地区特色地自主创新能力。中西部地区高校较多,有利于形成产学研的技术联盟体系,中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需要借助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促进内外资企业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效应、模仿效应和学习效应,按照优势互补、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外资企业在研发方面与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促进引进外资与特色自主创新相融合,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发生。

3.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提高我国东部区域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我国的产业集群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区域,要充分利用东部区域的这一特点和优势。因此,在当地已经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甚至已产生产业集群效应的基础上,定向引进外资项目。同时注意政府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应突出产业集群特征,应由原来的区域倾斜逐步转向针对集群发展的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引导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实现地理位置上的积聚,有利于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人才在内外资企业间流动;在外资已经进入的区域,应加强外企与本地企业的联系,使外资真正根植于当地并致力于集群的发展,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利用外资在技术、机制、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刺激本地创新活动,提高地方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3.3 注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向质量上转变,不断提高中西部区域本土企业学习与吸收能力

中西部区域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时,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吸引外资的科技含量,有选择地引进,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视了技术水平。中西部区域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弥补资金匮乏的问题,也能帮助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核心问题已不再是“量”的问题了,而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质”的问题。需要吸引技术含量高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西部区域,在引资方向上坚持“技术含量优先、研发机构优先和关联带动优先”的原则,通过适当的政策规制和化解外资的单独逐利性,促使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走上能够有助于中西部区域自主创新的轨道上来。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本土企业的学习与吸收能力。对中西部区域而言,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大在科研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本地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为当地企业获取外资的溢出效应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其模仿和反向工程能力,尤其要提高中西部区域人力资本素质,创造良好的知识传播媒介,促进中西部区域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创造条件更好地对跨国公司的技术进行吸收、消化乃至再创新,让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效应更易发生。

参考文献

[1]Liu Xiaming,Pamela Siler Wang,Cheng qi and Wei Ying qi.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from UK Industry Level Panel Dat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1,2000(31):407-425.

[2]Aitken B.J.,Harrison,A.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605-618.

[3]陈涛涛.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内溢出效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8).

[5]潘文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

[6]侯润秀,官建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6(5).

[7]陈林生.外商投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6(7).

[8]沈坤荣.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3).

[9]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12).

创新类型 篇8

一、建立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用户类型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必要性

受到当前信息传播方式与文化传播特点影响,档案网站的针对不同用户类型的信息服务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馆藏档案数量大幅度增加,造成档案网站的数量与资源也是大幅度上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需要信息的人也是不分年龄和性别,这就造成人们需要大量的不同的档案信息,因此档案网站有必要对用户进行细分满足客户的需要[1]32。

根据传播学的理念,在针对不同用户的传播中,用户可以主动地选取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单单地被动接受信息。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用户类型的服务模式建设关键的步骤包括构建客户需求模型以及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用户类型的服务模式能够尽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单一信息用户提供服务的成本,帮助整合人利益及财力等,帮助档案网站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档案网站自身来讲,对客户类型进行细分,首先提高了网站自身的质量,能够使网站功能进一步的完善。在档案网站对用户进行细分时,需要网站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检索编辑能力,提高了网站人员的工作水平,其次网站个性化的服务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为档案网站提供很多比较忠实的用户。从投资成本来说,档案网站实行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模式能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通常情况下,个性化的服务需要很多的资金,这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档案网站把不同类型用户进行细分,方便了档案利用者的使用,对于自身来讲,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信息传播成本,解决了资金的难题。

二、信息时代下我国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创新服务

目前我国档案网站分类服务模式还处在比较晚的阶段,西方国家做得比较完善,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的网站把用户分为了普通公众、联邦雇员、家谱学家以及档案管理者和新闻记者等,分别为这些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与职业相关的服务,如美国档案网站在对普通公众提供服务时,非常注重交互性,可以让公众参与其中进行交流信息与观点,对于新闻记者,在档案信息页面提供的多是一些每天都会更新最新的新闻稿,以及以专题的形式为新闻记者提供需要的视频、文件等信息。我国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类型用户提供的创新服务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2]41。

1.细分用户类型。细分用户类型是档案网站实行针对不同用户类型信息服务模式的最基础的步骤,针对不同客户类型需要的信息类型的差别进行划分。对于档案网站来说,用户需求信息表现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职业、年龄以及教育等方面,其中职业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国档案网站根据用户的这一特点,以职业作为划分用户的依据,NARA是根据用户的职业将用户划分为了七种,再根据各类型来分配档案信息内容,如针对家谱学家,档案网站提供的信息主要是学术性的研究内容。目前我国档案网站在对用户进行分类时完全是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在网络上采取调查的形式来作为划分依据,如青岛市的数字档案馆在首页上把客户分为了职工专页、农民专业一体机社区专页,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分类尝试。在完成客户分类以后,需要构建用户信息需求模型,从用户角度需求的信息出发,影响因素主要是职业等,因此档案网站需要深度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爱好等,建立更加详细的数据库,通过调查,构建出更能反映用户需求信息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来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资源信息[3]17。

2. 针对不同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逐渐丰富档案网站的信息资源。档案网站想要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服务模式,本身必须具有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档案网站可以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分为几个模型,进而整合各种类型的具有层次性的档案信息,在依照客户的需要,在用户组的页面上设计相适应的在线数据库、主题以及资源列表等。依照我国目前档案网站的现状,建议重点放在资源的建设上,以现有馆藏资源为基础,丰富档案内容,使基础档案资源类型更加的多样化,其次档案网站整理档案信息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酷虎的需要,对档案资源进行整体分局以及组合时,不能仅仅是简单地放在一起,而是加强整理组合档案信息,开发和整理一些特色档案信息资源达到新颖的效果。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硬件设置建设方面,使用一些新兴的设备如数据服务器、数码摄像机等来完善,在软件设施方面,对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做出更加完善的修改,不能进行过度的保密,在完善档案管理软件,需要注意在原有的系统中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档案信息的收集、检索以及利用等的服务功能,参考其他的一些信息资讯网站,完善信息检索系统,减少用户寻找资源的时间,也能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如政府信息类资源的建设,容易吸引很多类型的客户来进行搜索,在进行构建模式时,需要涵盖视频、图片以及文本等资源,档案资源不仅要有政府部门的原始数据,还需要有经过加工的信息,降低一些客户的阅读难度,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在整理之后需要有组织地放在各类用户的界面上,在检索界面上要保证特色资源能够得到好好地利用[4]13。

三、创新服务模式建议

针对我国档案网站管理与建设现状,本文为档案网站服务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建设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加强档案网站的建设,档案网站的建设将会严重影响信息资源的管理、共享以及利用。在档案网站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性问题是纸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拥有大量的档案资源,整个档案信息化工程比较庞大,在网站建设方面,需要细心的对原有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另外还需要扩大档案资料的数量,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时代气息的资源,在整理档案信息资源时也要注意档案资料的质量,不断完善网络技术以及服务设施等建设工作,使得全国档案网络更加的具有统一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建设中尤其要注意一定要制定一个统一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以及文献标注的标准等,来全方面地实现资源共享[5]18。

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用户类型的创新服务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用户的多元化的需要,为使得档案网站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档案网站需要从长远考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用户分馈系统以及时的得到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追踪用户的需求,进而对档案信息资源组合和分配进行调整。在建立档案网站反馈系统时,关键在于及时地收集反馈信息,并能够迅速地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进而对原有的档案信息分配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目前我国档案网站建设普遍做得不够完善,管理人员也是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他们的整体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档案网站服务模式建设,因此档案网站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办公,否则无法满足档案分类服务模式管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管理也就无从谈起,档案信息依照用户需要分类服务也更加不可能完成,所以档案管理部门应为档案网站配备计算机专业的人士,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档案网站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工作,使现有的档案网站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6]38。

综上所述,本文以档案网站建立针对不同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详细讲述了信息时代下,我国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类型用户所做的创新性研究,最后提出几点创新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是档案网站今后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时代下必走的道路。档案网站通过细分用户群式的服务模式使服务更加个性化,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降低需求者查询的难度,也能使档案网站的利益最大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档案利用时也会遇到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更多的人去研究。

摘要:本文先讲述了档案网站针对不同用户类型的信息服务的必要性,进而详细讲述信息时代下我国档案网站不同类型用户的针对创新服务,最后提出几点服务模式创新性的研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创新类型 篇9

1 金融创新的类型

根据目的性进行分类, 可以将金融创新分为竞争性金融创新和合作性金融创新两大类。前者是指个别金融机构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的业务创新。一般情况下, 金融产品创新率先发生于个别的企业和部门, 由于创新所带来的高效益和超额利润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从而引起同行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这种金融创新多偏重于金融技术创新层面。合作性创新是指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行业间所开展的合作, 目的在于减少行业成本或消除经营障碍, 以提高金融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相较于竞争性创新, 合作性金融创新更偏重于制度创新, 正由于制度因素, 合作性金融创新更多地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合作层面。

按照内容划分, 可将金融创新分为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3大类。其中, 金融市场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在市场扩展和开放、市场结构深化改革以及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方面的创新, 其有助于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延伸与深化, 激发市场交易双方的热情, 提高市场活跃程度。金融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 或者对原来的金融制度进行重新构建。金融业务创新是指对银行所从事的业务进行创新, 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等。其中, 金融业务创新是所有金融创新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也是其他所有创新的动因所在, 贯穿于金融发展的全过程, 主体是各类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满足客户的需要而推出的各类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

按照金融中介的功能又可将金融创新分为风险转移创新、流动性增进创新、信用创造创新和股本创造创新4类。其中, 风险转移创新是指能够时个经济单位之间转移价格和信用风险的新工具和技术。流动性增进创新是指能够增加现有的金融工具的可交易性或者可转让性的新技术或制度。信用创造创新则是指更容易获得债务供给的金融工具。

此外, 按照创新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将金融创新分为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需求拉动型金融创新、技术推动型金融创新、管制规避型金融创新、竞争激励型金融创新5种。按照创新主体可分为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和市场主导的金融创新。其中, 市场主导的金融创新包括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创新、投资银行主导的金融创新以及其他金融企业主导的金融创新。

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正如上文所说, 金融创新的根本目的即是对利润的追逐和对管制的规避,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绕开监管, 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而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整个金融业的正常运行, 最大限度降低经营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促进金融体系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时间角度来看, 金融监管要先于金融创新出现, 但是从两者的关系上来看,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是相互限制和促进, 共同发展的。在严密的监管体制下, 为了追求超额利润, 部分机构或部门会寻求金融创新以绕开管制, 一旦这种创新性经济活动付诸实施并给企业带来客观收益之后就会在整个行业内扩散开来, 企业纷纷效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创新活动, 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一旦不规范经营行为出现并危及金融体系安全运行时, 金融监管当局便会采取新的监管措施对其加以管制, 维护金融秩序。

3 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趋势

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 纵观20余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业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 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也逐渐成熟。总的说来,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朝着“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发展方向迈进。

在混业经营模式下, 商业银行涉足于投资银行的业务, 因此, 必须坚持分业监管才能促使业务有序开展。分业监管模式有利于明晰监管当局的权责, 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机构展开严格的监控, 但是, 随着金融体系内部混业经营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 分业监管制度体系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难免会在某个或某段时点出现监管的空白地带, 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因此, 为了防范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发生, 制定一套完善的金融监管方案, 维护金融监管秩序至关重要。

其次, 要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表等经营数据和信息, 减少信息不对称, 加强风险的防御能力。

第三, 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 尤其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信用评级体系, 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管理能力, 有利于其采取高效的风险预警措施, 防范金融风险, 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持续、快速地发展。

最后, 还要建立一套健全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 为金融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华.中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2]史树中.金融经济学十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创新类型 篇10

立法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隶属于立法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美国是实行立法型审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在组织体系上,由联邦会计总署—州审计局—地方审计局三级组成。在机构设置上,各级审计组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机构,一部分为业务机构负责具体审计事宜,一部分为人事、培训等行政性职能机构。在领导体制上,会计总署直接对联邦国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州和地方审计局直接对各州、地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人员配置上,会计总署的最高行政领导是主计长,在主计长下设副主计长1人和主计长助理4人,由总统任命;州、地方审计局的最高行政领导是审计局长,在其之下设有副局长和局长助理各1人,由州长任命,各级审计负责人的任期都不受政府更迭和国(议)会换届的影响。在审计职责权限设定上,各级审计组织主要负责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经济业务进行检查与监督,对各级预算编报与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国(议)会拨款情况进行检查等。各级审计组织拥有对相关部门经济往来凭证资料的查阅审核权,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调查询问权,对不合理预算与拨款的暂停否决权等。在审计职能划分上,各级审计组织主要发挥着监督各级政府部门与为相关机构提供特定技术服务两项基本职能。在审计管辖范围上,各级审计组织主要负责本级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遇特殊事项可由会计总署统一协调安排进行联合审计。在经费来源上,为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各级审计组织的经费由国(议)会单列预算予以保证。

二、司法型审计体制

司法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隶属于司法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法国是实行司法型审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在组织体系上,由国家审计法院—地方审计法院两级组成。在机构设置上,各级审计法院内部针对不同政府部门与主要审计业务类型设有多个审计法庭。在领导体制上,国家审计法院独立于政府和议会开展各项工作,属于行政法院系列,由行政法院院长直接领导,地方审计法院直接对国家审计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人员配置上,各级审计法院的最高领导为首席院长,下属各法庭设有庭长和高级法官,均经内阁会议审议通过,由总统任命,各级审计法院的法官人数在200人左右,另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请高级审计师和相关办事人员。在审计职责权限设定上,各级审计法院主要负责对国家财政收支和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对政府各项资金的真实、合法与效益进行控制与监督;各级审计法院拥有的审计权限包括对违反财经法规行为运用司法手段介入与处理,对相关审计事项进行通报,对各级官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在审计职能划分上,根据不同审计对象在审计职能上各有侧重与突出。在审计管辖范围上,各级审计法院分别负责本级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审计事项,国家审计法院有权对地方审计法院的审计事项直接介入并审核。在经费来源上,各级审计法院所需经费由国会单独编制预算予以保障。

三、行政型审计体制

行政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瑞典是实行行政型审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在组织体系上由中央—地方两级构成,中央审计组织包括审计办公室和国家审计局,地方审计组织包括各省、市审计局。在领导体制上,审计办公室直接隶属于议会,国家审计局隶属于中央政府,中央审计部门与地方审计局之间无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地方审计机关隶属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审计办公室内没有再设置具体机构,国家审计局和地方审计局内按照具体业务情况设有秘书处、行政管理处、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绩效审计处和财务审计处。在人员配置上,审计办公室由12名审计师组成,每年选举一次;国家审计局最高领导为审计长,其他领导人员包括政府开发部部长和若干名议员;地方审计局设局长1名,另有若干名省、市级议员。在审计职责权限设定上,各级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政府各级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对各级业务部门的大宗物资装备采购情况进行审核,对国家银行的各项经费往来情况进行监控等;各级审计部门拥有的审计权限主要包括:对各级财务往来凭证的调阅审查权,对相关经济事项的否决权,对职能部门领导的审查评价权等。在审计职能划分上,各级审计部门主要发挥着对相关政府业务部门的监督职能。在审计管辖范围上,审计办公室和国家审计局主要负责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地方审计局主要负责地方各级政府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

四、独立型审计体制

独立型审计体制是指国家审计机构单独设置,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的一种审计体制。日本是实行独立型审计体制的代表性国家。在组织体系上,形成中央—地方两级审计部门,中央设有会计检查院,各级地方当局设有监察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上,各级审计组织基本由领导机构与业务机构两部分组成:领导机构为检察官会议,负责政策制定与宏观协调控制;业务机构为事务总局,下设一个办公部门和五个业务检查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审计事项。在领导体制上,会计检察院独立于国会、司法部门和政府机构,单独开展审计工作;各级地方监察委员会与会计检查院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在人员配置上,对于各级审计机构的主要领导人员均委以检察官身份,任期不受政府部门更迭的影响和限制,最高领导人在检察官中产生。在审计职责权限设定上,各级审计机构主要负责对国家各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对政府各业务部门的经济往来情况进行审核与监督,对由国家所有或保管的有价证券、现金和物品进行清点与核准。各级审计部门有权对国家的财会法令与制度进行修改与变更,对各级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各项不符合规定的经费开支进行驳斥等。在审计职能划分上,独立型审计体制下的各级审计机构主要发挥着独立客观监督国家经济活动各个领域的职能。在审计管辖范围上,各级审计部门分别负责所属行政区划内的审计事项,对其它审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进行干涉与过问。

五、四种主要审计体制模式的特点归纳

1、具有很高的独立性

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纵观世界各国的审计机构,大多隶属于一些级别很高的部门或直接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对象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二是人事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的负责人一般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任命,下级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调动,要征求上级审计部门意见,这种人事安排的独立性,有利于保持其各项工作的稳定性。三是经济上的独立性。审计机构的各项经费均有稳定的来源,直接列入国家预算,不受被审计对象的干扰与影响。这些都充分保证了外国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取证、审核检查、做出评价结论和提出处理意见的各个环节都是独立进行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干涉。

2、审计职责设定比较系统

首先在审计职责设定的宽度上,许多外国审计部门不仅从宏观上对国家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经费使用综合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控制,而且从微观上对各级职能部门涉及到的具体业务都进行审查检验,从而使审计工作基本覆盖了国家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其次,在审计职责设定的高度上,外国审计部门对该国各个层次的职能部门及相关负责领导均可以实施审计监督,从而保证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受部门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的限制。再次,在审计职责设定的深度上,外国审计对于各项具体审计业务在范围、目的和实施效果上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从而使审计职责具有很强的刚性约束。

3、审计权限设定比较完备

首先,许多外国审计部门具有立法权限,对国家财经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有权审核,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废止和颁发。其次,许多外国审计部门拥有经费分配权限,可根据实际情况向下级审计部门直接划拨经费,不受本级财务部门限制。再次,许多外国审计部门拥有司法权限,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有权运用司法手段予以处理,从而保证了审计决定的贯彻落实与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4、有系统完善的法规制度作保障

外国法制建设本身就比较完善,在各项审计法规制度中,对于审计体制各要素都有明确的规定,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审计体制的高效运行。例如美国国家法规中有一大类专门是审计相关法规,这其中对于审计组织体系、机构设置、职责权限等问题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日本也有相当数量的关于财务审计的法规,这些法规从其制订到实施的各个环节,都涵盖了审计部门领导关系、相关人员编成、管辖责任划分等内容,从而使审计体制建设实现了规范化与制度化。

六、值得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学习的科学做法

1、军队审计体制创新要注重增强人员配置的稳定性

立法型审计体制下各级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期都不受政府与国(议)会更迭的限制,可以避免由于政治斗争或利益纠纷而可能出现的报复行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国家审计机构的稳定性与审计方针、政策的连贯性。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在审计人员配置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延长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职年限,使其任期不受其它职能部门领导变动的影响,并在审计人员相关技术职称评定上进一步完善,使得广大审计工作者能够长期稳定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发展动力。

2、军队审计体制创新要在审计职能划分上进一步细化

司法型审计体制下,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时审计职能各有侧重,例如在开展财务审查活动时注重于履行其监督职能,而在为审计对象提供各项经济咨询时注重于履行其服务职能,同时在不同审计机构的职能划分上也有所区别,国家审计机构更注重于监督与调控职能,而地方审计机构以及相关社会审计机构更注重于服务与控制职能。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在审计职能划分上,应根据军队审计部门、军队审计事务所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其监督、鉴证与评价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对其特有职能予以适当突出,从而保证不同审计组织在军事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更好地推进军队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3、在军队审计体制创新的具体过程中要兼顾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独立型审计体制下的审计机构虽然享有极高的独立地位,审计人员在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时也无需受到来自其它部门的干扰与影响,但是它作出的各项审计决定仍需经过相关立法部门的审核并作出最后裁决后方能生效,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对审计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司法部门也可以对审计人员滥用审计职权的行为作出处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审计部门不带政治偏见地、客观公正地行使监督职能,按照法律所赋予的职责独立地开展工作。军队审计体制创新一方面要提高审计部门的法律地位,保证其拥有足够的审计职权;另一方面又要对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保证其完全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开展各项审计活动。

4、军队审计体制创新要注重提升审计工作的透明性

独立型审计体制下的国家审计机构负责对政府的各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审核,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军队审计体制创新要想得到广大官兵的拥护和支持,也应进一步增强透明度,使军队审计工作取得的各项成果与存在的问题都能展现在公众视线之中,使广大官兵拥有一个了解军队审计工作的渠道,进而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为军队审计体制创新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Tom L:The evolution of auditing thought and practice[M].New York:Garlend Publishing Inc, 1988.

[2]徐政旦等: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3]石爱中等:审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4]中国审计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审计体系研究[M].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8.

创新类型 篇11

一、企业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

自网络嵌入性概念提出以来,企业网络的关系嵌入性一直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它是理解网络结构对经济行为影响的重要研究基点。Granovetter(1973)最早提出关系嵌入性的概念,是用于对个人之间联结的定义。后来,该观点被引用到了企业层面的研究中,成为了分析企业网络的重要视角。Granovetter(1985)把关系嵌入性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两类,主要从是互动频率、亲密程度、关系持续时间以及相互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判定分类。

有学者认为弱联结是行动者与外界接触的关键通道,“充当了信息桥”,可以为行动者提供异质性非常高的信息,而由于强联结信息的同质性较高,导致信息的价值下降,因此认为在资源传递过程中,弱联结比强联结更为重要。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强联结比弱联结作用大,较长时间的合作能提升相互间的信任、收益、互惠和长期性并带来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移和积累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由此产生了强弱联结的理论悖论。

二、创新类型与强、弱网络联结的关系

企业创新战略包含两种类型,对现有技术、技能、知识的开发利用,称之为开发型创新;探索新事物或寻求重大改变,称之为探索型创新。开发型创新的本质是对企业现有的能力、技术和范式的提炼和扩展,而探索创新的本质是新的、不确定的实验。这两种创新都是需要的,而且可能同时发生。但企业战略需要对这两种创新进行选择,是投资现有的技术,赚取当前的利润,还是投资新技术,以应对将来的环境变动,赚取将来的利润。

开发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对知识有不同的需要,而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环境正是知识的提供者。在探索型创新中,需要收集尽可能多的不同的新技术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广而全面,因为目的是为了发现切实可行的选择而不是充分理解去开发任何创新。因此探索者会专心于广泛的搜索,从而建立将来可能用到的新技术选择池。例如,丰田公司的供应商会建立大规模多样性的其他客户网络,从而了解那些可能改变现有方向的行业和环境的变化趋势。在开发型创新中,为了提炼现有的技术,重点主要在于收集特定的知识,获取某个领域有更专业、深入的知识。对于开发者来说,技术空间环境是确定的以及有限的。因此开发者会在有限的技术空间中去搜索。在丰田公司的供应商网络中,核心的5-7家供应商共享普通的操作工作,从而促进隐性知识和经验的转移,比如如何减少成本。这种知识共享协助了每家供应商去开发其核心的创新技术。

探索型和开发型创新对知识的不同要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网络嵌入性需求。如前所述,开发型创新需要对行动者某一特定方向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挖掘。Uzzi(1996)认为要获取这种类型的知识需要强网络联结,因为经过筛选的强网络联结,减少了企业接收到的信息噪音,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资源承诺,从而使他们交换更深入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性知识,有利于开发型创新。在探索型创新中,行动者不需要通过强联结获取某一特定方向上的深入知识,相反,花在强联结上的时间和资源,会减少他们接触其他不同结点的机会,从而降低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得可选择的创新的数量。Afuah(2000)研究认为,在一个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环境中,企业不应该只投入资源在一小群供应商或者横向合作伙伴中。因为这种过分的嵌入性会限制企业的视野,从而不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而广泛的弱连接来自于不同的群体、社会经济特征各不相同的结点之间,由于其分布范围较广,拥有信息量充足,因而它能将其他结点的重要信息带给不属于这些结点的行动者,也就比强联结更能充当跨越社会边界来获取信息及资源的桥梁,为行动者提供了广阔的可供选择的创新池。而这种大量的显性知识,有利于探索型创新。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以上探讨,本文认为,对于开发型创新居多的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强网络联结的建设,建立长期、稳定、基于信任的网络关系;对于探索型创新居多的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弱网络联结的建设,建立大规模、多样性的网络。

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网络关系嵌入性与企业创新类型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双边的网络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继续探讨企业网络的结构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不同行业的影响,从而补充企业网络理论,指导企业经营者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互联网传播技术下一篇:施工合同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