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精选12篇)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 篇1
在新课程中,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的教学任务,音乐课上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音乐欣赏教学归根到底不是学生学到什么或了解到什么,而是重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以及参与中是否获得了美感体验。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恰当的情景设计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做好听赏乐曲的心理准备,让学生在接触教材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能扩展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会取得更多更积极的效果。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用多媒体出示钟表商场,各种各样的表,琳琅满目,工人们在紧张地忙碌着。音乐响起,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仿佛走进钟表的世界,完全沉浸在这一氛围中,去遐想、去感受乐曲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欲望,并与乐曲产生共鸣。如欣赏《小青蛙》时,就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屏幕上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景;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来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出现,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跳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1. 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音乐欣赏课《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葫芦丝,体会葫芦丝的演奏方式,感受葫芦丝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又让学生认识了巴乌,比较两种乐器的音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
2. 分段教学形式。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低段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和故事的形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欣赏《火车波尔卡》时,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里所描绘的火车的具体形象和欢快的情绪,这样多种体验,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教师可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故事,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创编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中高段的学生,可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如欣赏《瑶族舞曲》时,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主题,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后,将学生分组,并将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提问:全曲可分为几段?各乐段速度、拍子、情绪、旋律、节奏、力度、主奏乐器、表现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在《瑶族舞曲》的音乐中轻声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再对音乐问题、乐曲风格等进行解答和总结。通过小组评议课这种方式进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3. 课堂表演形式。
音乐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教师要把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采用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表情,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最后还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成的沙锤;用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内心充满了愉悦。
三、抓住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 通过“听”,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如在听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学生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和音乐产生共鸣。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唯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方法。
2. 通过“唱”,欣赏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旋律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如欣赏《赞歌要比星星多》时,可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讲解这首歌曲的内容、风格,根据曲子进行改编衬词部分。学生欣赏完后,对这首合唱的衬词“呀儿呀儿哟”已经很熟悉了,此时再安排学生学唱这首歌的主旋律便是点睛之笔。
3. 通过“想”,引起学生共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基础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有的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也有的想象为秀丽的山川、深切的怀念等等。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告知学生所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待学生第二遍欣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通过学生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等,而且能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
4. 通过“动”,体验音乐乐趣。
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学生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在课堂上,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与之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欣赏《口哨与小狗》时,很多学生会和着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拍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蹦来跳去。“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
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师只要精心制定教学过程,通过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乐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 篇2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开展音乐欣赏课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音乐,丰富自身的音乐知识,培养情操。然而现今的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是对于音乐欣赏课不是很感兴趣,导致教学效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关于如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是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良好温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课与其他理论知识性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更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组织音乐活动,营造出良好温馨的教学环境。教师需要注意多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令他们能够体会到音乐乐趣,以此提高他们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堂上播放优美动听且十分熟悉的音乐,在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如这首歌曲叫什么,表达什么含义,曲调体现的是悲伤还是快乐的情绪,音乐中运用哪些乐器进行演奏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媒介[1]。此外,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喜爱的音乐类型,且表明自己喜好的音乐类型,拉低双方的`差距,有利于加强交流质量。每位学生的阅历看法不同,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领悟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并主张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对营造出温馨和谐的课堂有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更好理解音乐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理解学生的爱好,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随着初中生阅历的增加,他们的情感世界必然会越来越丰富。而音乐中也带有丰富的情感,要求人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这必然会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从而将音乐中美好的感受融入自己的感悟中,更加丰富自己的情感,而这也是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喜好,提高他们对不同音乐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中华民族风格音乐,这是初中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门经典艺术。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于民歌都不是很感兴趣,这是因为民歌体现的是过去的情感,对于时代不断进步,追求时尚的学生而言,民歌是一种落后的体现,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为应对这种现象,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举个例子,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民歌当中号子的体现形式,可以举办一次拔河比赛,组织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这时可以用吹响号子的方式进行加油,可以让学生领会到号子的作用[2]。或者借助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小白菜》的影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过去那段艰苦的岁月,认真领略小白菜的辛酸。这一切都是以学生的主观情感为主,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学习,体验音乐欣赏的趣味。
三、结合流行音乐,迎合学生的兴趣
网络音乐资源繁杂,以流行音乐居多,因为它符合时代的变迁,最具时尚元素。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流行音乐最为符合他们的兴趣,所以大多数学生都特别喜欢这种音乐类型。因此,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针对一些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明白教师的喜好,引起学生的共鸣,消除两者间的陌生感,达到相应教学效果[3]。此外,教师也能逐渐摸清学生的音乐欣赏类型,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而学生也会非常乐意。当然,挑选的音乐要符合学生的性格以及年龄,具有健康、积极的特点。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等歌曲,里面蕴含了浓烈的中国风格,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中国的文化[4]。还有如《中国话》这种音乐,利用轻快的旋律,表达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同样有着浓烈的中国文化气息,这些音乐也都是非常符合也值得学生欣赏的类型。流行音乐表达的情感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联系上民族音乐的情感体现,学生理解民族音乐也会相对容易些,也可以降低学生欣赏民歌的抵触心理。
四、结语
高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初探 篇3
普通高中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一、情感体验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谋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换言之,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如何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3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课内外相结合
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再次欣赏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 篇4
一、初中音乐欣赏存在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推行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趋势,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其价值和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备受社会广泛的关注。而音乐欣赏更是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欣赏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走过场”形式,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音乐鉴赏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此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或者是历史发展状况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创新, 从而更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影响下的音乐欣赏教学水平整体不高, 原因主要是:教学理念不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比如认为初中生学习音乐欣赏就是“走过场”, 随便给学生放几首歌曲就算完成了;过分强调音乐作品的教化功能, 忽视了音乐本身。比如过多的安排对音乐分析的教学内容, 过多的讲解音乐的旋律, 使用的歌唱技巧和需要的背景等内容, 却将音乐的歌词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等忽略了。
三、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1.选择欣赏内容, 激发兴趣。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音乐欣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聆听音乐、分析音乐和创作音乐等活动能够使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音乐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意境和内涵。其实感知音乐的过程也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启迪智慧的过程。在上课之前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合欣赏音乐的环境与气氛中, 然后引入设计的主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慢慢的从形象的具体思维过渡到了抽象的思维,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 形成自己对音乐的一种新的感受与体验。为此教师在选择欣赏的内容时尽量选择经典的和有代表性的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2.把握欣赏方法, 培养美感。音乐属于一门需要聆听的艺术, 学生要养成聆听的习惯, 才能在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学会音乐知识和技能, 才能在音乐欣赏中表现出更高的鉴赏能力。目前的音乐基础教育首先培养的就是学习者的聆听技能, 不管以后是否以音乐为职业, 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很重要。一个人能否认真的、安安静静的聆听完一首音乐, 其实能够代表一个人拥有较好的品味和较高的素质。
学会聆听声音作品和器乐作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听得次数多了, 熟悉了, 学生才会有喜欢的情感。在大量的音乐作品中可供学生欣赏的作品有很多,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首先将“听”放在突出的位置, 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锻炼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要结合作品的结构和学生的感受, 选择出适合学生听的音乐, 从而提高锻炼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性。
3.关注欣赏心理, 展现个性。音乐欣赏的心理活动首先由音响感知开始, 这是开始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听觉活动, 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了解到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想象和联想, 这些也是直接构成学生音乐欣赏心理的重要材料。通过想象联想, 再加上学生的语言文字那么就形成了对音乐欣赏的深刻表达。
4.通过多媒体等工具使音乐欣赏能够与时代同步。在课堂中学生应该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一些列活动。初中生正好处于感知外部世界和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 能够较为容易的接受新生事物。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 分时间段的在校园内播放一些经典的或者是励志类型的音乐, 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结合当代社会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相关的影视剧情, 让学生聆听其中的音乐, 既让学生感知到了音乐的美感, 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时代感和使命感。
音乐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音乐本身能够引导真善美, 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感悟音乐的情感中技能和道德都会得到提高和完善。为此教育者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音乐欣赏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 无论是国家还是公民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和鉴定水平等逐渐的重视起来。音乐教育其实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其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而音乐欣赏更是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本身欣赏音乐就是一项能够愉悦心情的事情, 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感受音乐, 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和比较。文章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着手, 探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策略
参考文献
[1]巫丽萍.有效的欣赏——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17 (12) :67~68
[2]张建峰.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导学, 2012, 17 (34) :56~57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 篇5
一、 了解学生是搞好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前提
高中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已有多年了,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感到不那么轻松。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大、主动参与少,还有一些学生常常表现得一知半解。以前我总认为是自己钻研教材不够、教法不新颖,吸引不了学生。在一次与学生的偶然交谈中我突然感悟到,音乐欣赏课效果不佳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基本的一条是自己对上课对象了解得少。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学生了解得不够上课就缺乏针对性,效果也就自然不佳了。
音乐欣赏教学是审美教学,审美要讲究情投意合,如果学生只会体验旋律的美,而教师一上来就拿和声体验见长的作品给学生听,学生和你没有共同语言,当然就接受不了,更不用说去体会其中的美了。
音乐欣赏是听觉艺术,听觉艺术的能力从初级到高级可分为三层面;感官欣赏层面,学生对音乐音响有听辨记忆能力;感情欣赏层面,学生对音乐音响听辨记忆后能体验到一定的情感;理智欣赏层面,学生对音乐音响不仅能体验到一定的情感,还能感受到其中的`形式美,这三个层面的能力其实都有相应的基本功依托,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增加主动性,听得懂音乐,对他们在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应该充分了解。
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都会使学生在音乐理解、音乐表述方面有差异,这些也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在课堂上才会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因此,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搞好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前提。
二、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
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了解有多种途径,最直接的办法是搞问卷调查或开座谈会,如某教师制作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有以下几道选择题:
您平时有没有听音乐的习惯;
在听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时您能否准确地打出音乐的节拍;
在聆听音乐时您能否基本想象出音乐所描绘的景象;
在通常情况下您决定选择演唱的歌曲主要因素是歌词好、还是旋律动听;
在欣赏器乐作品时您能否基本分辨出常用乐器的音色;
在欣赏多首音乐作品时您能否分清楚其中的民族音乐或外国音乐;
以上的选择题只是问卷中的一部分,仅供参考。我们可以、并且应当了解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的问卷里根据所要了解的情况设计出各种类型的、学生易于表达的题目来。在问卷或座谈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学生在语言表达、历史知识、风土人情、想象推理等一些与音乐欣赏有关的能力。总之,了解涉及的面越广,对我们上好音乐欣赏课越有利。
问卷、座谈会的形式固然好,但如果条件不具备,则可以采用其它途径。在平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观察,课后注意个别询问,并且通过写课后记的方式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情况记录下来;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音乐欣赏课笔记本,这样,学生通过记课堂笔记加深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教师则通过批阅课堂笔记了解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处处做有心人,把了解学生作为一种责任,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是可以了解清楚的。
三、 有的放矢确定音乐欣赏课的分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法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总体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分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阶段性的、课堂上要具体操作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制定分课时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了解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明知达不到还要求高、求难,以至于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 篇6
音乐欣赏是一门听的艺术,但这门听的艺术单靠耳朵却不行。高中音乐教材中所选取的音乐多是纯音乐,除简单背景介绍外没有其它说明,音乐所饱含的内容深奥而抽象。尽管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全,但是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喜欢唱歌,对歌曲、歌词都很感兴趣,但是一旦面对乐欣赏,他们就变得手足无措了,甚至丝毫听小懂歌曲的情感内涵。于是,很多喜欢青乐的学生不喜欢音乐鉴赏课,原水艺术气息浓厚、心灵享受的音乐欣赏在学生眼里变得味同嚼蜡。
要改变这种窘境,教师就要走出只用朵欣黉音乐的教学误区,开放思维,将视、听、说相结合,综合调动所有感官、让学生集中精力,发挥所有的能全力配合欣赏音乐。所谓“视听说相结合”就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与音乐本身情境相符的画面、情境真实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边看边听,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深入感悟音乐内涵,听完音乐后,还要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或分组交流、或师生共同探讨,说出己的见解。
引入流行元素,挖掘欣赏兴趣点
高中生都很喜欢听歌、唱歌,塞着耳机一个人听歌的时候,他们听得入迷,仿佛全世界只是他一个人的。然而这种对音的执着和迷恋只是停留在流行歌曲上,面对音乐课本上的名曲鉴赏,学生总是提不起兴趣来。其实,音乐欣赏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强行要求学生去欣赏那些抽象的名曲,盲目地拔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不利于其兴趣的培养。很多教师错误地将喜欢流行音乐视作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低下的标志,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音乐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学生对韵律的敏感度都是相同的,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一大契机。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非但不能拒绝流行元素,还要有效引导和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情,灵活安排欣赏教学,紧抓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内在一致性,从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人手,挖掘兴趣点,培养其对音乐欣赏的敏感度,引导他们对教材中的名曲产生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给音乐欣赏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欣赏秘鲁的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时,我以流行歌手张震岳同一主题的歌曲《再见∥作为课堂导人。显然大部分学生都对这首歌极为熟悉,还有很多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了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听完歌曲后我和学生一起分享了听歌感受,紧接着我话锋一转:这是以我们中国现代流行的方式来表达离别,那么秘鲁人们是怎样表现离别的呢?下面我们来欣赏秘鲁民间乐器合奏曲《告别》。这样我便成功地将课堂教学主题转换到了音乐欣赏上,课堂过度自然,衔接巧妙,学生由流行音乐引发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音乐欣赏上。
注意学科综合,升华音乐欣赏
完整的音乐欣赏要突破狭义的内容和含义的限制,大胆进行更宽泛的探索和创新。教师要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以獨到又全面的眼光来欣赏作品,升华音乐欣赏。作为一线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在音乐欣赏中融入人文色彩,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对音乐感悟,让音乐欣赏真正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便引起共鸣,让广大学生接受音乐欣赏,爱上音乐欣赏。
首先,音乐要与历史相结合。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所表现的内涵也大相径庭,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音乐特征,结合历史的发展,将历史背景与音乐本身相融合,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解读音乐的内涵,以达到深入理解音乐的目的。如存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回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领略那个时期独有的豪情,让学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大团结、奋勇杀敌的轰轰烈烈的场面;其次,音乐要与文学相结合。很多时候,文学和音乐在表现美的方式上是相通的,自古以来便有“诗歌”一说,诗词不仪可以吟,还可以唱。祚进行音乐鉴赏时,适当引入相关的文学知识,借助文学的力量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在音乐和文学塑造的双重情境下受到艺术美的熏陶。最后,音乐还要与美术相结合。音乐与美术从来都不是相互隔离的,以美术作品来辅助音乐鉴赏是提高鉴赏效果的有效途径。
总之,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是实现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改革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真正爱上音乐课。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教学策略谈 篇7
一、以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可见, 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兴趣, 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关键。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要切实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抓住青少年学生喜欢音乐的共性, 以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音乐欣赏, 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主要以听力参与教学活动, 感性体验少, 兴趣不高。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 在学习中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除了要以优美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听觉外, 还可以通过直观教学对学生进行视觉的刺激, 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欣赏的兴趣。如, 美丽的挂图, 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 以及多媒体的应用, 等等。
例如, 我在上《大海啊, 故乡》的内容时, 给学生出示美丽的大海挂图, 让学生们在获得听觉享受的同时获得视觉的冲击, 增加学习的兴趣。又如, 在上《春江花月夜》这一课时, 我通过多媒体精心设计课件, 出示幽美的背景图:一轮满月, 高高挂在江面上, 江中点点的白帆若隐若现, 近处是茂密的芦苇丛, 一阵微风吹过, 江水泛起点点涟漪, 打碎了洒在江面上的银白色的月光, 带来仿佛从天边传来的优美的音乐。在这样的场景中,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 心随风动, 思绪随着美妙的音乐飘到远方。学生进入了忘情的境界, 进入乐器演奏出的高雅的意境之中。再比如, 我在上戏剧欣赏时, 找几名有戏剧表演特长的学生来唱两段, 或使用视频,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唱腔、各色的脸谱、戏装、舞台美术等直观的音像素材, 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 增强对欣赏内容的认识。
可见,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学能让学生获得多感官的刺激, 获得更多的直观体验, 把抽象的学习直观化,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音乐实践促进生成
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亲耳听到的能记住10%, 亲眼看到的能记住20%, 而我们亲身经历的却能记住70%。这段话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也有参考意义。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听、看, 更要让学生亲身实践音乐,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良好体验, 增进对音乐的理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同时,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
如我在上《黄河大合唱》内容时, 为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们针对欣赏的内容进行表演活动, 进行切身的体验。让有指挥能力的学生担任指挥, 朗诵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独白, 歌唱得好的学生领唱, 有表演爱好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表演, 其他学生集体合唱。在这样的实践中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在参与和实践中, 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从音乐中获得快乐感受, 使课堂充满了快乐。
可见, 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动口、动手、动脑, 参与到音乐的实践中, 学生才能增强音乐欣赏水平, 提高欣赏的兴趣。
三、以音乐创作引导创新
《音乐课程标准》提到,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欣赏活动, 让人在听觉的刺激中走进广阔的想象空间, 激发人的创造力。青少年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舞台,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大胆发挥想象力, 在音乐创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 我在上《黄水谣》的内容时, 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步, 学生听, 并谈谈自己在听中获得的感受。学生建立在自己认识的基础上, 指出乐曲的第一段是黄河两岸的和谐景象;第二段,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 人们的凄惨生活;第三段是一片凄凉的景象。第二步, 学生创作。学生们进行分组活动, 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编排一段节目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创作, 一台热闹、富有艺术气息的舞台剧像模像样地在课堂上开始上演, 独白、表演、指挥、音乐等都具备齐全。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 学生们增加了对音乐的理解, 提高了欣赏的水平, 获得了美的体验, 同时又通过再创作把美呈现给大家,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 篇8
课堂片段一:《红旗颂》红旗主题
师:请大家听这样一段音乐, 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情绪。 (播放红旗主题)
(学生听得很专注。听完后, 笔者没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 如果我们要为这段音乐编舞蹈, 要选择一件道具, 你会选什么呢?
生一:我想选择一面国旗。 (此时此刻, 学生们并不知道所听音乐作品的名称。)
生二:我想选择长绸。
生三:我想选择东北二人转中所用的手绢。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笔者示意大家安静, 并做了一个聆听的手势。)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选择好了道具, 下面就请大家想象手里拿着道具跟随音乐舞动起来。
(再次播放红旗主题, 同学们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 但笔者发现有一名男生非常陶醉地坐在位置上随着音乐挥动手臂, 笔者及时地表扬了这位男生, 并鼓励其他同学尝试放开自己, 这时孩子们开始舞动手臂……)
师:同学们, 你能告诉大家你刚才舞动的道具是什么吗?可以做给大家看一下吗?你的动作有何特点呢?
生一: (表演) 我选择的是长绸, 舞动的时候觉得手臂要尽量伸长, 将长绸甩出去。
生二: (选择手绢的) 我一开始选的是手绢, 但我现在发现不能用手绢来舞动。
师: (追问一) 为什么不能选用手绢呢? (教师做舞动手绢的动作, 学生观察。)
生三:因为舞动手绢的节奏跟这段音乐的节奏不符合。
师: (追问二) 那你觉得这段音乐的节奏有何特点呢?
生四:这段音乐的节奏比较舒展、柔和。
师: (追问三) 你们从这样舒展的节奏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呢?
生五:我觉得这段音乐让人感到深情、优美、激动、自豪。
课堂片段二:《图兰朵》选段
在对《茉莉花》进行教学设计时, 笔者考虑到同学们对《茉莉花》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 因此决定通过赏析《图兰朵》中的选段让学生学会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以及风格进行辨析, 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师: (播放音乐) 同学们听听这段音乐,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生一:我觉得这段音乐是《茉莉花》。
生二:我觉得有点像《茉莉花》, 但应该不是《茉莉花》。
师: (追问一) 到底是不是《茉莉花》呢?
生三:我肯定它是《茉莉花》。
生四:我也觉得就是《茉莉花》。
生五:我觉得不太像。
师: (追问二) 你觉得是《茉莉花》或不是《茉莉花》的理由是什么呢?你是从音乐的哪个方面来判断的呢?
(聆听《图兰朵》中的选段和《茉莉花》。听完后, 笔者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交流, 小组间的交流异常激烈, 有些小组甚至为了各自的观点产生争执。)
生一:我觉得应该从音乐的乐器、音色和旋律来判断, 这首作品不是《茉莉花》。因为音乐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的, 听上去更像是西洋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旋律跟《茉莉花》的旋律相比也有变化。
生二:我觉得歌唱的语言我们无法听懂, 感觉是用外文演唱的, 所以我觉得这首作品不是《茉莉花》。
(同学们知道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去辨析音乐了。)
反思与总结
1.造“氛围”促使学生进入倾听状态
倾听, 是用心感受音乐, 是身体所有部分参与的过程。我们往往会对每次的聆听预设问题, 使学生“听之有物”且能够“耳听所想”。这本是值得肯定的教学方法, 但有时我们所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同, 学生若遇上较难的问题, 会在倾听中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 导致不能专注于感受音乐, 头脑中更多想到的是回答不出问题怎么办。因此, 适当地改变倾听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全身心地感受音乐, 在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再进行“听后言说”, 经常能够收获意外的惊喜。
2.用“对比”带领学生掌握倾听方法
音乐是由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各要素组成的, 同样的音乐如果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音乐的情感及风格也会随之变化。聆听音乐作品时, 我们运用对比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音色、旋律、节奏等进行听辨, 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作品。在课堂片段二中, 同学们一开始深信《图兰朵》中的选段就是《茉莉花》, 当笔者将两首作品分别播放后, 他们对当初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在小组交流过程中, 他们运用已有的音乐经验, 借助于音乐要素来阐明自己新的观点。在对比聆听中, 学生通过质疑、分析、阐述, 获得了更深刻的音乐感受。
3.借“动作”帮助学生体验倾听内容
音乐的体态动作是音乐活动最基本的联动, 既能引起主体听觉又能引起主体动觉, 而主体动觉和听觉能够同形同构地引起主体的情感律动, 产生情感体验。体态动作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动作显化, 帮助主体加强对节奏的情感体验。在倾听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律动体验,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与理解音乐。在课堂片段一中, 听“红旗主题”后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这段音乐的节奏与情绪的特点, 而是通过让学生选择舞蹈道具、设计动作、跟随音乐舞动、口述动作特点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体态动作中充分感受音乐舒展、柔和、深情的节奏与激动、自豪的情绪特点。
4.以“追问”引领学生学会深入倾听
“追问”即追根究底的查问。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追问导致怀疑。”笔者认为怀疑可以引领我们深入地思考, 最终获得真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提出很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 如:“这首乐曲活泼吗? 歌中的孩子们开心吗?”或是在聆听音乐时, 教师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或者问一些口头禅性质的问题, 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不仅无助于学生获得音乐感受, 长此以往, 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在课堂片段二中, 笔者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加以追问, 让学生对已有的判断产生怀疑, 继而通过让学生阐述理由, 让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借助音乐要素深入思考分析, 最后获得深刻的音乐感受。
刍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9
文
/方法
陈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着:爱教师缺乏对初中生审美趣味的关注, 导东致初中音乐欣赏课在选材上没有做到
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不能很快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以及学生缺乏音响感知的基础, 缺乏对音乐要素的了解。针对这些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以期能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到音乐的内涵。
一、在让学生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展开音乐欣赏教学
一首音乐的主题如同文章的中心思想, 把握住了这首乐曲的主题, 便是把握了这首乐曲的精髓, 教师在开始一首音乐的欣赏教学时, 应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去把握乐曲的主题, 之后, 教师再进行细致的讲解, 以便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学习管弦乐《红旗颂》时, 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快、中、慢三种不
同形式的演奏, 引导学生感悟乐曲主题的不同效果, 使学生对这首乐曲的主旋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铺垫基础之上, 教师在课上再播放整首乐曲, 让学生静心倾听, 学生就会对《红旗颂》的音乐表现要素产生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进而体验到全曲蕴含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经过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派出代表来阐述自己对这首乐曲的体会。各组代表都展开了积极踊跃的发言。有学生认为, 在这首曲子中深刻蕴含了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我国顽强拼搏, 锐意进取的精神使我们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 虽然目前我们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能够攻克难关, 未来的中国将会越来越强大。针对学生激情澎湃的发言,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点评, 在学生的自我感知和教师的肯定评价的氛围中, 这节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门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 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 都应充分关注欣赏音乐时的情感体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将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 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深刻体会音乐的内涵并展开艺术再创造。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 将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出来, 更好的感悟音乐的魅力。
首先, 目前青少年往往热衷于流行音乐, 而教材中选取的音乐材料却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适当选取一些流行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这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审美需要, 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更易于学生接受的途径去传授音乐知识, 让学生在聆听流行歌曲的同时感悟音乐文化。例如, 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喜爱的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作为阎维文的《母亲》一课的导入, 当学生听到他们熟悉的旋律响起时, 不仅从歌词中体会到了演唱者对母爱的感受, 更激起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以播放这首歌曲作为课堂导入, 当学生再来欣赏《母亲》时, 情感经验已被唤醒,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带着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去聆听这首歌曲, 更能真切地体会伟大的母爱。
其次, 人都是感情动物, 情感既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又是人对客观现实能够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因此, 在音乐欣赏时, 可以将感情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乐曲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正如, 白居易在听到“舟中妇人弹琵琶”后有了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其原因就在于白居易在听琵琶女弹奏时, 联系琵琶女的身上想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情感产生了共鸣, 这就是个人经验与作品溶为一体的典型案例。教学实践证明, 将个人感情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点, 让欣赏者在聆听音乐, 感悟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 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理解, 势必能够很快地与之产生共鸣, 从而给音乐欣赏课注入更为新鲜的生命力, 让每个人在音乐欣赏课上得到一次难忘的情感体验。
三、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往往根据各自的经历, 在产生情感体验之余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例如, 在学习中国古典音乐《梁祝》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闭目聆听这首乐曲的同时, 发挥想象, 去感知大脑中联想到了什么, 很多学生在聆听完这首乐曲会联想到春天,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 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想像、联想练习。教师还可加以适当的引导, 在乐曲中让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春光明媚的自然美景中如何互相倾吐爱慕之情的。又如在欣赏《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时,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通过聆听大鼓、短笛等乐器演奏的不同旋律去感受大峡谷中冉冉升起的太阳以及山间清晨鸟鸣的勃勃生机。
四、结束语
因此,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展开音乐欣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在欣赏歌曲或者讲授歌曲背景的时候, 可以恰当地通过影片、视频、图片等形式, 生动形象地展开教学,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音乐教学中来, 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让学生在自我感知和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探讨音乐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高科名.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影评介》.2010年2期
[2]崔学荣.五种初中音乐教材中“外国民族音乐”因素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4期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 篇10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发学生在聆听中感知音乐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中, 他们不仅可以感知到来自大自然中的森林“交响曲”, 还可以感受到暴风骤雨来临时的那种惊心动魄。在音乐聆听中, 我们要引导他们逐步把握音乐, 获得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自己仿佛置身于这个音乐世界, 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氛围, 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并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例如, 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在钟表店里》时, 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世界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 有各种各样的钟表, 有仿生的, 有卡通的等等。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 使学生仿佛走进了钟表王国, 完全沉浸在这一气氛中。他们通过想象, 去感受乐曲的意境, 在与乐曲产生了共鸣的同时, 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构建体态律动平台, 让学生在聆听中演绎作品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经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 就是要让音乐回归它的本真, 就是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与动作去感受, 去理解, 甚至去表现音乐, 通过身体某一部分运动的反应与个体内心情感的反应的有机融合, 从而富有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内涵。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好奇心, 对音乐的感受也总是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我们在教学音乐欣赏课时, 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聆听音乐, 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够浓厚, 而且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要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我们就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把音乐欣赏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 让他们既动口又动手, 舞动他们的身体, 让他们快乐地步入音乐世界,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欣赏活动中, 获取音乐知识, 掌握音乐技能,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例如, 聆听《森林狂想曲》时, 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于是, 我顺水推舟, 让学生尽情表演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 我就让学生表演, 让他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 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这样,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 思路活跃了, 表演时动作丰富有趣, 有吃草的, 有游泳的, 还有爬树的等等。他们尽情地跳, 动情地唱。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律动的舞台上, 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表现, 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注重欣赏的内化感受, 让听与唱有机整合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 “聆听”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 是音乐欣赏的前提。由于每节课只有四十分钟, 所以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们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去听, 欣赏课教学往往是一听而过。而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唱, 会使教学更加有效。多年实践经验告诉我, 将听与唱相结合进行欣赏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乐曲欣赏水平。聆听音乐只是欣赏的第一步, 激情歌唱才是对音乐的内化感受, 是对音乐欣赏后的升华。学生听了音乐作品后, 要能够唱出来。因为唱也是为欣赏服务的, 是在听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深理解音乐的过程。因此, 听与唱的有机融合, 才是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更高境界。
例如, 《船工号子》。
4/42253212|6621656||嗨佐
4/400 xx|00 xx||嗨佐
学生在欣赏时, 边唱边击掌, 演绎了劳动号子的活力与节奏, 在一领众合的演唱中,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领悟了劳动号子的特点。在主题旋律演唱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四、激发学生唱的兴趣, 让听与唱在欣赏中得以升华
“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当人们心情愉悦时, 总喜欢用歌声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当学生心情愉悦时, 他们也愿意放开歌喉高歌。也只有在这个时候, 他们才会体会到唱歌的乐趣。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歌唱, 也正是遵循了这一心理规律。
具体而言, 针对不同的曲目, 我们要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还要让他们会唱, 把握音准, 不走调, 歌词也要准确, 要有表情, 并能够表达自己与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演唱, 要关注他们的歌唱情绪, 从而使他们达到完美的演唱效果。
例如, 《感恩的心》是当代作品, 通俗音乐, 学生喜欢, 乐意接受, 作品题材、内容都很好, 适合学生演唱和表演, 同时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首歌属于情感作品, 可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要有一份感恩的心, 感谢社会, 感谢帮助过他们的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欣赏和演唱这类音乐作品。
又如, 《草原到北京》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教师要帮助他们去理解作品的背景, 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歌曲中从草原写到北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草原人民热爱主席的感情唱出来。学生只有理解了音乐的思想情感, 才能由心而发地将感情唱出来, 演唱也就达到了更高层次, 欣赏教学也就达到了以美育人的目的。这样, 通过教师的引导, 听与唱就有机结合起来了。
总之,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是由音乐的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它稍纵即逝, 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要经历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通常需要反复多次欣赏, 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教学时间不允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听, 我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边听边唱,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行二度创作, 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一、激发想象,让学生领悟出独特的情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音乐的欣赏,不仅在于其高雅的韵律、音韵以及和谐的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无边无际的想象。因为对音乐的欣赏是靠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想象的时空。小学时代正是学生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欣赏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对于我们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讲是一个富有挑战意义的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精心、静心地创造和谐民主、自由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制造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产生愉悦的心情,使他们的多种感官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展开想象。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策略,让学生保持想象的持久性。如可以借助教材让学生感悟情感;借助教具触发学生想象;走出课本深化学生的想象;走入生活丰富学生的想象。总之,我们要多角度地引领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链接,领悟人类美好的追求,要让他们将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的发自内心的感受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听觉想象、视觉想象,这是一个更为积极的思维过程。
二、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显现出丰富的情感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努力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与审美需要,转变单纯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观念,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实,让学生自我表现是他们欣赏音乐的外在和实质的提高,更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领域。音乐欣赏课不但要注重表演实践,而且要侧重于学生主动参与感知欣赏、体验音乐的激情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等,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听到歌声、乐声,而且要力图让美妙的音乐流入学生的心田,让他们领悟出音乐所蕴涵的思想、艺术和情感。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加强知识网的构建,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迸发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增强他们的表演欲,尽情凸显他们的音乐情感。
三、变更教学模式,增强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他们创造音乐展现的舞台。
1.自主欣赏。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爱好和个性发展,发挥他们求知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提供主动发展的时空,让他们自主选择需要欣赏的音乐,并为这些选择负责,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
2.合作欣赏。没有合作,音乐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音乐本身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欣赏过程中的体验和方法获得的感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丰富他们自身的内涵,增强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
3.探究欣赏。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能够使学生体验美,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探究性音乐欣赏正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合理、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实践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快乐地探索知识、领悟情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信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师生、生生共同沟通与交流,互相促进,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领悟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品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12
一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音乐教材中欣赏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 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掌握得十分透彻, 反复钻研教材, 扎实的基本功更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是学生的, 整节课不能使师生之间成演员和观众的关系, 而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 有位男教师上了一堂《牧童》的音乐欣赏课, 一开始用诗歌导入, 又对比不同风格的《牧童》, 还学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前面大约只花了15分钟,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同学们在欣赏教师的表演。先是这位教师用竹笛表演《牧童》, 接着又是吉他演唱了一首外国《牧童》风格的流行歌……在整堂课中这位教师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音乐素质, 但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新课程基本理念没有体现。教学要真正地让学生走进音乐, 通过参与来体验, 进行艺术的创新, 感受音乐的魅力。又如, 在听赏某教师的《永远的莫扎特》的音乐欣赏课上, 让在场所有教师惊讶的是, 该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透彻钻研。教学时, 她没有过多地展示自己, 在分析作品时, 她通过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 并分析其曲式结构特点, 最后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该教师很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 通过图形、模唱、对比、画线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 分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整节课不停地给在场的师生们带来惊喜和奇迹。音乐教师没有扎实的基本素质, 就谈不上能上好欣赏课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音乐欣赏课质量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 音乐欣赏课不能停留在单纯地以讲解为主上, 仅仅追求听觉感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整个作品, 音乐欣赏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从视觉、听觉, 动静结合来满足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当然还有学生的参与实践, 更多地拓宽和充实音乐欣赏课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 多媒体已可以制作视频音乐、动画等, 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 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世界。应该强调的是,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可以将音乐欣赏课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但也要辩证地对待, 不是多媒体就可以代替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代替钢琴……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多媒体课堂教学,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扬长避短, 使多媒体教学成为音乐欣赏课中最亮丽的风景, 同时也被广大音乐教师所接受。
三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参与, 有效开发音乐欣赏课资源
“告诉学生, 学生会忘记, 做给学生看, 可能会记住, 让学生参与, 他们就完全能够理解了。”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重视学生对音乐的实践创作, 理解音乐作品, 从而实现音乐新课程价值。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 对音乐作品及知识的记忆会更扎实、运用也灵活。
听赏过几堂优秀教师的音乐欣赏课, 其在教学过程中将作品的每个部分用不同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如《卡门序曲》A乐段中的顿音记号, 教师用不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作用, C乐段的《斗牛士之歌》用了更形象的斗牛动作, 让学生随着音乐联想,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 也不再觉得枯燥。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以审美为核心,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四运用学科综合的艺术, 推动音乐欣赏课的进程
新课标的实施, 促进了音乐欣赏课的改革、创新。音乐课应适当地融入舞蹈、美术、古诗词、文学等多门学科内容, 形成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模式。音乐欣赏课可以利用文学作故事背景, 如在《渔舟唱晚》中, 可以让学生听后思考作品描述了怎样的意境;还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想象怎样的画面;运用美术艺术, 通过画面想象用怎样的音乐来表达。如某教师的《荧屏乐声》中通过动画让学生选择该配怎样的背景音乐。但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应用要恰当, 不要造成学科的偏离, 这样无论是对音乐欣赏课本身还是对音乐作品的认识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要学生动情, 教师更应激情。上好音乐欣赏课最终还决定于教师自身情感投入的多少。总之,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凝结了音乐教师的智慧和汗水, 教师先要对音乐作品有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挖掘音乐作品要素, 创设一个又一个活动环节, 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因此, 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欣赏作品不断挖掘, 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创造新思路、新方法, 让学生们能真正体会到音乐欣赏课的魅力。
【学生欣赏音乐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08-21
音乐欣赏学生为中心06-27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素养的影响06-28
音乐欣赏教学06-08
古典音乐欣赏教学05-29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08-18
民族音乐欣赏教学09-09
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10-14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