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2024-09-18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共12篇)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篇1

内容标准的重要学习领域, 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主导, 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评价鉴赏能力。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并产生浓郁的审美愉悦氛围, 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

/方法

陈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着:爱教师缺乏对初中生审美趣味的关注, 导东致初中音乐欣赏课在选材上没有做到

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不能很快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以及学生缺乏音响感知的基础, 缺乏对音乐要素的了解。针对这些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以期能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到音乐的内涵。

一、在让学生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展开音乐欣赏教学

一首音乐的主题如同文章的中心思想, 把握住了这首乐曲的主题, 便是把握了这首乐曲的精髓, 教师在开始一首音乐的欣赏教学时, 应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去把握乐曲的主题, 之后, 教师再进行细致的讲解, 以便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学习管弦乐《红旗颂》时, 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快、中、慢三种不

同形式的演奏, 引导学生感悟乐曲主题的不同效果, 使学生对这首乐曲的主旋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铺垫基础之上, 教师在课上再播放整首乐曲, 让学生静心倾听, 学生就会对《红旗颂》的音乐表现要素产生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进而体验到全曲蕴含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经过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派出代表来阐述自己对这首乐曲的体会。各组代表都展开了积极踊跃的发言。有学生认为, 在这首曲子中深刻蕴含了我国的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我国顽强拼搏, 锐意进取的精神使我们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 虽然目前我们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一定能够攻克难关, 未来的中国将会越来越强大。针对学生激情澎湃的发言,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点评, 在学生的自我感知和教师的肯定评价的氛围中, 这节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门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 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 都应充分关注欣赏音乐时的情感体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将自己与音乐融为一体, 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深刻体会音乐的内涵并展开艺术再创造。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 将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出来, 更好的感悟音乐的魅力。

首先, 目前青少年往往热衷于流行音乐, 而教材中选取的音乐材料却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适当选取一些流行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这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审美需要, 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更易于学生接受的途径去传授音乐知识, 让学生在聆听流行歌曲的同时感悟音乐文化。例如, 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喜爱的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作为阎维文的《母亲》一课的导入, 当学生听到他们熟悉的旋律响起时, 不仅从歌词中体会到了演唱者对母爱的感受, 更激起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以播放这首歌曲作为课堂导入, 当学生再来欣赏《母亲》时, 情感经验已被唤醒,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带着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去聆听这首歌曲, 更能真切地体会伟大的母爱。

其次, 人都是感情动物, 情感既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 又是人对客观现实能够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因此, 在音乐欣赏时, 可以将感情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乐曲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正如, 白居易在听到“舟中妇人弹琵琶”后有了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其原因就在于白居易在听琵琶女弹奏时, 联系琵琶女的身上想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情感产生了共鸣, 这就是个人经验与作品溶为一体的典型案例。教学实践证明, 将个人感情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点, 让欣赏者在聆听音乐, 感悟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 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理解, 势必能够很快地与之产生共鸣, 从而给音乐欣赏课注入更为新鲜的生命力, 让每个人在音乐欣赏课上得到一次难忘的情感体验。

三、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往往根据各自的经历, 在产生情感体验之余展开丰富的联想, 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例如, 在学习中国古典音乐《梁祝》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闭目聆听这首乐曲的同时, 发挥想象, 去感知大脑中联想到了什么, 很多学生在聆听完这首乐曲会联想到春天,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 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想像、联想练习。教师还可加以适当的引导, 在乐曲中让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春光明媚的自然美景中如何互相倾吐爱慕之情的。又如在欣赏《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时,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通过聆听大鼓、短笛等乐器演奏的不同旋律去感受大峡谷中冉冉升起的太阳以及山间清晨鸟鸣的勃勃生机。

四、结束语

因此,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展开音乐欣赏教学, 注重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在欣赏歌曲或者讲授歌曲背景的时候, 可以恰当地通过影片、视频、图片等形式, 生动形象地展开教学,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音乐教学中来, 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让学生在自我感知和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聆听音乐、欣赏音乐、探讨音乐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高科名.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探讨[J].《电影评介》.2010年2期

[2]崔学荣.五种初中音乐教材中“外国民族音乐”因素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4期

[3]戴纯, 浅谈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09年5期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篇2

鹦鸽中学 裴英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音乐需要人发自内心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形象。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更提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教学理念。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音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是首要。旧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学生在音乐课中没有真正地感受到音乐之美,更无乐趣可言,只要课堂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开小差,动手动脚,甚至打磕睡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音乐老师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敢于打破“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欣赏音乐的主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呢?

一、创设教学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最好的教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教学形式。教师无论多困难都必须使出“三头六臂”来想出不同的好办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创设教学氛围,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课堂上,我们总是担心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不会专心聆听,同时也担心欣赏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否难度太深了,这样就会出现教师牵着学生去欣赏的局面,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效果反而更好。

课堂的环境氛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和谐的氛围中静静地滋养,使心灵随音乐不断地流动而形成与音乐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教歌曲《西风的话》时,利用《金色的秋天》这首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曲子渲染秋天的气氛,音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充分利用新教材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音乐响起,通过电脑屏幕显示着描述秋天景象的画面,在声图并茂的情景中让学生们陶醉在梦音乐氛围里。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进感受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来,这样,不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动机,更为进一步的欣赏教学创设了条件。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多角度感受与体验音乐

纵所周知,学生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每个人欣赏音乐的心情都不一样,当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时,就会被音乐里的歌词或曲调深深打动,即使是同样的音乐也会让每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欣赏感受,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所以,在欣赏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与体验音乐.例如:在欣赏童声合唱《樱花》这首乐曲时,我先介绍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春季开花,是有名的观赏植物,花分为白色|与红色两种颜色。再介绍日本人的传统衣着打扮特点.随后播放《樱花》这首旋律优美的合唱歌曲。歌曲音乐刚停,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生气着说:“老师,我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很“悲伤”.话音刚落,大家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他。而我却用很尊重的语气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讨厌日本鬼子,我奶奶经常说,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人不友好,看不起我们中国人.听歌的时候我好像还听到日本人在骂我们。”我又说:“你的感受真深!同学们,有跟他不同感受的吗?”另一个女生说:“我听到的感受是日本和中国的朋友在一起欣赏樱花。”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眼睛睁得更大了。我又问:”为什么?”生说:因为我们国家富强了,实力强了,国与国之间友好了,所以我听到的是很“优美”的歌曲。我用亲切地笑着说:“他们听到的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感受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首歌曲音乐的,所以产生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我们不能用对或错来衡量,这也是音乐无穷魅力之所在。”由此可见,当教师遇到这样的教学情况出现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被打破而惊慌失措,更不能为此而恼怒,继而严厉批评学生。试想一下,这些“意想不到”的出现不正是我们发掘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闪光点吗?类似《樱花》的“悲伤”与”优美”的天渊之别也是学生听之而来的感受体,是无法扼杀的产物。老师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逃避而过,学生就会停留在老师的思维空间里。不但思维得不到扩展,更打击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欲望和动力,扼杀了学生亲自感受音乐的潜能.因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音乐是欣赏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逐步深入 诱发学生探索欲望

逐步深入一般是指通过以前介绍过或欣赏过的音乐作品或熟悉的相关内容,再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而使教学设计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音乐是成功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比如:在欣赏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之前,我让学生回忆欢度春节的各种愉快热闹的情景和场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过年感受,接着师生一起观看一段去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录像片段,诱发学生投入到喜庆的情绪当中,再播映一段番禺广场上由《春节序曲》伴奏的音乐喷泉表演片断给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们马上就乐开了花,个个都争着说自己欣赏过这段音乐喷泉表演的情景.我立即趁机进行《春节序曲》的欣赏教学,这样的教学引入使得原本内涵较深的管弦乐欣赏一下子变得深入浅出了。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学生 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所谓的音乐欣赏课,指的是教师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或者其他辅助方式,来让学生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达到一种音乐审美教学活动。音乐欣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在培养学生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音乐欣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它是需要学生和教师都具备一种音乐素质的。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这又成为教师研究的一项新的问题。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并且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面,我将根据我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应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精心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教材

这种方法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了。我们都知道,音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门最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在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心烦的事情,但有时候一听音乐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特别舒畅。其实,这就是欣赏音乐的魅力。由于初中生正好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丰富的业余爱好,他们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情,大部分学生都是很喜欢听音乐的。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挑选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音乐形式,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鉴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初中生大部分喜欢听一些流行歌曲。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流行歌曲作为鉴赏的范例。但是,有时我们会发现书本上的音乐并没有那么流行。这时我们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相应的歌曲进行鉴赏,然后再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课本上的音乐中,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比如,在欣赏《欢乐颂》这首歌曲时,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此音乐的由来。经过了解我们会发现,《欢乐颂》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还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一个片段。因此,在欣赏本节课的音乐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认真体会这首歌曲的风格以及所传达的思想等。听完这首令人震撼的曲子之后,再让学生欣赏《欢乐颂》这首歌,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已经设立了多媒体教室。这种方法对于音乐欣赏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多媒体主要利用了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等特点,在音乐欣赏课的过程中,可以做到集图片、音乐、文字和视频等为一体的功能。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由于初中生年龄还小,所以当把他们放入到一种环境中的时候,他们是特别容易产生兴趣的,就会沉浸在其中。这样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的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愿意去探索。

比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美丽的山谷》这首音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一种音乐氛围。可能初中生由于阅历还不是很丰富,对山谷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是让他们单纯的听音乐,可能起不到鉴赏的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山谷的图片,做成一个PPT的形式,将音乐、文字和图画集为一体,在这种美丽的画面中,让学生欣赏这首音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趣味性与开放式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

经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想要在音乐欣赏课中提高欣赏的效果,就要打开学生的各种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真正地参与进来,主动地进行欣赏。因此,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为学生们创设一种意境,在意境中更能体现一种趣味性,然后让学生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鉴赏音乐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

比如,在欣赏八年级下册《你是这样的人》这首音乐的时候,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说,进一步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从而联想到自己。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意境,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谈谈自己在这首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再比如欣赏《西部畅想》这首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的畅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的音乐鉴赏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上好音乐欣赏课并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走出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观能动性,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向强. 探索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2] 苏玥. 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3.

[3] 武新卉.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浅析 篇4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作用

美育, 一直是当代高等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由于长期没有得到重视, 所以学生们的审美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们几乎都是热情洋溢并充满求知欲的, 他们喜欢音乐这种艺术形式, 并一直将身边接触到的流行歌曲当成是音乐的诠释。这些流行歌曲中不乏一些内容格调都比较低劣的个例, 但是学生们无法辨别和抵抗, 一时间出现追星、仿星等现象, 而那些高雅的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等却备受冷落。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域, 提升其感悟美、辨别美的能力, 从而将高校的艺术教育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二、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1、从教学内容上——合理选择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是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够做好的, 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多少与其能够欣赏音乐作品的深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能力有所差异, 文化素质也千差万别, 因此在对待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该传授欣赏音乐的方法, 并注重对于欣赏内容的选择。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歌曲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学会欣赏。例如歌词优美感情真挚的《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就比较适合作为音乐欣赏的内容。而对于一些文化修养比较高的学生, 可以选择一些歌词内涵深或寓意深刻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因人而异的选择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能够降低学习门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好的引导者。在音乐欣赏课上,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将所要欣赏的作品的相关背景和作者创作的意图等向学生形象生动的介绍, 能够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 创设优美的欣赏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欣赏音乐,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欣赏《牧童短笛》的时候, 老师可以先介绍一下作曲家, 再介绍曲子的短小精悍、具有田园风味和地方色彩的特点。当学生已经开始对此有所了解以后, 就会更快的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此时再接着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然后再开始进行欣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所要欣赏作品的意境中来, 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由于音乐并没有直观的视觉上的形象, 所以每个人对于一段音乐的理解就会不尽相同。音乐所描绘的是一个图景的模糊轮廓, 并没有细节性的描述。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对音乐进行联想和想象。只有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令思维活跃起来, 才能够更好的提升音乐欣赏的能力。同样以《牧童短笛》为例, 在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 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奏和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色。这也正是作品所要表现的美。当学生能够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时候, 面对给他们想象灵感的音乐, 也就再也不会为鉴赏而犯难了。

4、视听唱三位一体, 充分理解作品内涵

听, 应该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初步听, 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波动学生音乐思维的那根神经, 这对于学生慢慢融入到音乐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后就应该让视觉器官参与到欣赏当中来了, 可以组织学生看图、看谱、看视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最后教师可以深一层次的为学生讲解关于作品的其他知识, 并再一次欣赏音乐。此时学生就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并对音乐有了方向性的把握。在学生已经对作品的内容、曲调等充分熟悉了解以后, 可以随着音乐唱出来以加深对音乐感受和欣赏。

5、合理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配合欣赏音乐,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依据教学课程的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性授课。因为当视听相结合的时候, 是学生接受情况最好、思维最发散的时候。因此多媒体教学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6、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音乐欣赏不仅是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有力途径, 更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 在学生互相交流的同时进行二度创作, 大家的见解相互借鉴和碰撞, 再研讨出小组内的结果。最后进行班级内的总体交流。这个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积极踊跃的思考和发言, 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 小组讨论的方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开放教学的一个尝试。

讨论的方向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 从作品的情感和情绪方面, 如从作品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或者奋发激昂的精神等;第二, 从作品的情节和情景方面, 让学生在无论音乐有无明确标题的情况下进行联想, 充分发挥想象力;第三, 从作品的美感方面, 如音乐属于抒情、悲壮或是诙谐等;第四, 从作品的曲式结构方面, 可以让学生听主题不同的音乐, 然后讨论其曲式结构;第五, 从欣赏作品的演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方面, 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讨论, 必要时可以用多媒体设备配合。

三、总结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项需要细致对待的工作, 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优秀的素养, 还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才能让音乐欣赏教学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美、感知美, 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增强审美能力, 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邢彦琴.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01) .

[2]敬悦吾.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2 (29) .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篇5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音乐欣赏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 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 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 的方法。(3)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2)律动教学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3)创作教学法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4)游戏教学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语言 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 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 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 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 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

论小学音乐的教学方法 篇6

一、坚持实施美育的原则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旨趣,培养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志向,塑造自己的审美的人格,对于人格来讲是指性格、气质、习惯、适应能力、志向等的集中表现,人格健全的人有正确的人生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善于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不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善于客观地分析,有解决矛盾或困难的能力和毅力。人格健全的人学习成绩良好,工作效率高。德育是绝不能替代美育的,音乐本身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一首好歌对塑造人生观十分重要,所以音乐教学应始终不渝地坚持思想性,贯穿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塑造具有高尚品格和情操的一代新人的完美人格,“以美为善”、“以美辅德”。

二、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持久深入细致地观察,并能发现平常人容易忽略或不太容易发现的问题,不把精力分散于盲目无意义的活动上。锻炼学生善于想象,要求他们背熟歌词,鼓励学生演唱,敢于走上舞台。

音乐是全身心活动的过程,包括神经、肌肉的协调运动,如歌唱呼吸的锻炼对腹肌、横膈肌、肺活量、面部肌肉和下颌的锻炼,这样的运动对健康体魄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素质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教学中,每个练习、每个歌曲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不管学生有多么好的噪音条件,练习一些力所不及的作品,急于求成,都将导致失败。练声时要找最简单的歌曲练习,先给学生最简单、最基本的练习,然后逐步加入一些技巧性的练习,在声音训练中,始终要求自然、自如,要求音色的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不强迫学生过早地发展音量。

在教学中,进行基本发声练习时,必须抓住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紧紧把握好歌唱呼吸的训练,没有正确和良好的呼吸基础,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声音。

在音乐教学中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耐心地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在进步的基础上不断的巩固,并提出新的要求。

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科学细致地分析,分出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注意轻重缓急,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四、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音乐集体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普遍的形式,它对解决声乐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如基础知识共性的技巧,学生之间相互借鉴能力的锻炼等诸方面很有益处。但是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千差万别,音乐教学中因人而异的针对性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涉及到整个身体素质、智力和精神境界,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由于条件的差异,教师要重视他们的条件并发展条件,所谓学习歌唱的条件,首先学生应有富于乐感的听觉,好的听觉能准确想象音高和鉴别声音,乐感好的听觉反应灵敏的人,意味着有一定的条件。如果仅有很好的嗓音,而听觉不灵敏,甚至听不准音,这种条件就很难说是好的。因为这种辨别声音的能力是先天的基本条件,相反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嗓音不是绝好,经过训练和个人的努力,会有很大進步。考察学生的听觉应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唱一首歌曲,要求毫不吃力地演唱并且自如、松弛、流畅、音质纯正。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篇7

一、扣紧主旋律

扣紧主旋律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其特点是让学生先掌握乐曲的主旋律, 然后再顺水推舟, 组织学生进行其他欣赏教学活动, 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在让学生欣赏小合奏《花儿与少年》时, 我先让学生会唱《花儿与少年》这首歌, 然后再让他们听这首器乐曲, 学生很自然地分辨出哪里是引子, 哪里是主题, 哪里是副主题, 并能将这些部分的节奏跟主旋律的节奏相比较, 得出乐曲各个部分的节奏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再加以细致诱导, 让学生分辨连续演奏的相同主题的不同之处, 学生也能轻松地听出演奏乐器的差别和旋律上的变奏。一部结构复杂的作品中的许多难点要点, 就在这样的欣赏教学法中迎刃而解了, 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获得了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较为有效地掌握了学习的重点知识。

二、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法是教师利用电化教具等手段为欣赏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 对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如在欣赏《牧歌》时辅以蒙古大草原的美景;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时, 辅以该电影中犹太人惨遭杀害, 尸体遍地, 血流成河的录像资料, 学生的视觉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很容易体会出该主旋律是犹太人从心底里发出的痛苦呻吟。这样, 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半。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 学生只是单一地听磁带录音,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而利用多煤体进行欣赏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极大地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音乐的意境之中, 对教学活动的深入十分有利。用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打击乐器演奏

打击乐起源于民间, 乐器种类繁多、音响色彩丰富、演奏形式多样。这种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作品的节奏深入欣赏。例如我在让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 先展示给学生一张打击乐器演奏谱, 让学生先练习演奏。然后用该节奏为《闲聊波尔卡》伴奏, 这样反复几次, 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 快速熟悉了旋律;最后, 我再组织他们分析结构, 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乐句旋律特点……将优秀的打击乐合奏作品引入音乐教育,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综合能力、实践运用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建立更开阔的世界观。

四、体验表演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声音的艺术。蔡元培曾说:“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后, 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 生活多么甜蜜, 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表演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 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 能联想到清晨的山谷等。体验表演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脑思维, 动口演唱,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如在《大进行曲》欣赏中, 我先让学生反复听辨乐曲中的结构, 熟悉乐曲的主题, 理解乐曲表现的是军队在接受检阅时, 展现出来的那种豪迈雄壮的军威和一往无前的强大战斗力。接着我让学生分几个小组, 分角色随音乐表演, 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学生们受到了感染, 表演得十分投入, 轻松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创作法

在音乐教学改革活动如火如荼的今天, 创作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 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出来, 以发展其创造力。例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时, 我先让学生视唱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表现出来的情绪, 为其填词。于是有学生的作品为:“苗岭美来苗岭俏, 苗族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你飞歌来我舞蹈, 踏歌起舞家乡真富饶!”我选出比较好的作品, 在全班教唱, 这既满足了学生音乐创作的欲望, 激发其再次创作的热情, 同时也让全班同学更深刻地掌握了主题音乐的旋律和情感, 为更进一步组织欣赏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论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8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音响必须通过听觉感知才能实现其价值。当今, 中外音乐教育大多以欣赏作为音乐活动的中心, 我们的音乐欣赏教材也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欣赏为主, 欣赏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 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欣赏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要通过音乐欣赏教学, 使学生获得有关作品、音乐家、音乐表现手段、音乐体裁以及音乐的历史背景等音乐基本知识, 扩大音乐欣赏的领域, 开阔学生音乐事业, 丰富学会的音乐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 首先是培养人”。[1]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音乐的审美情趣, 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音乐的审美意识, 首先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 只是在有了音乐艺术美的存在, 才可能有音乐的审美意识。同时, 又只有当审美主体作为一个社会的实践着的人, 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观念中产生了音乐审美感受时, 音乐的美对他来说才能成为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 他才能真正具有音乐的审美意识。”[2]

(二) 扩大音乐知识范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一个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的学生, 他会因为欣赏音乐需要付出的时间而感到“枯燥乏味”。又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反之, 如果他对欣赏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 积极主动,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 了解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以及在音乐中的作用

结合音乐欣赏, 简单介绍有关中外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史知识;使学生获得有关音乐知识概念。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区、音色、伴奏等。掌握有关音乐欣赏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中西常用乐器的分组和演奏形式等常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精神的愉悦, 理性的满足, 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 音乐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

三、音乐欣赏的内容

音乐欣赏教材的内容应该包括中外优秀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以及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选材除注意思想性、艺术性和接受性外, 还必须全面考虑到音乐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性。

(一) 中外声乐作品

我国“五四”运动以来著名作曲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如:《教我如何不想他》、《松花江上》、《渔光曲》等。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者聂耳和冼星海的著名优秀作品。外国的声乐作品, 如:《渴望春天》、《摇篮曲》、《故乡的亲人》等等。

(二) 我国民族民间器乐曲

我国的民族乐器曲也有很多经典作品,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笛子独奏曲《今昔》、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等都是很值得欣赏的音乐作品。

四、音乐欣赏的一般过程

(一) 聆听感知阶段

第一次欣赏一首作品就是以愉悦为主的欣赏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是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提示、设问或情境创设是应道学生有效感知音乐的主要方法, 教师富有启发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的动力因素。

(二) 情感体验阶段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 我告诉同学们,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 所处生活环境不同, 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 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三) 理解提高阶段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五、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一) 创设情景欣赏教学

苏霍姆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3]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所以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 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 发生共鸣的过程。

(二) 讲授法

音乐是听觉艺术,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精讲多听。但是, 为了使学会感受和理解较难的作品, 教学中离不开简明的导言、简介作者及作品、讲授归纳音乐欣赏有关基本知识概念等。这就要求老师运用讲授法, 以及清晰地语言, 简明通俗而又生动形象地进行科学的阐述。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 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 发展其智力, 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在通过音乐音响进行艺术表现的时候, 它主要是传达作曲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而不可能把作曲家的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和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结束语:

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提高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本文从音乐欣赏的任务和要求、教学的一般过程、音乐欣赏的内容以及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针对学生的接受力进行论述,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运用创新的欣赏课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下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王克, 杜光, 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2月第23次。

[2]张飞龙, 音乐研究与教学探讨[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4月第2次。

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9

一、架构合理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 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 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 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 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 不能火冒三丈, 把学生批评一通, 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循循善诱, 对症下药, 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 再表扬鼓励一番, 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于前一种了。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穆塞尔指出:“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有中心位置, 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精神饱满,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满激情, 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人们常说:教师的情感有多真, 学生的情感才会有多深。在一次在上音乐课时, 我要求学生站起来学学京剧的唱腔及走步, 有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 学得特别像, 加上那滑稽的动作逗得全班哈哈大笑, 我情不自禁地拍掌叫好, 随即课堂上充满了笑声与掌声。长时间下来, 学生很愿意跟我接触, 很愿意上音乐课, 课堂气氛也变得融洽、和谐。教师少一份居高临下, 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

三、用富于感召力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美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 是课堂的凝聚剂, 音乐教师的语言除像一般教师那样, 追求语言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之外, 还在语调、语力、语速、语量上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如学唱歌曲《当兵的人》时, 学生虽然旋律掌握了, 但声音却萎靡不振。这时我便说:“我好象觉得咱们这个班的‘兵’都病怏怏的, 没有一点军人的气势。”说完学唱他们的声音, 全班乐开了花。“那你们是不是逃兵?”“不是”学生响亮的回答后, 再演唱歌曲, 声音便有了很大的改观。又如在讲授五线谱时, 针对学生用惯了简谱, 再看五线谱不适应的情况, 编了一首歌谣:“五线谱, 真方便, 五条线, 四个间。高音谱号在左边, 下加一线c调do;对应钢琴白琴键, 加上升降是黑键。”在讲音符时, 我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音符, 让学生描述他们的形象。学生热情很高, 有的说:“全音符象句号”, 有的说:“四分音符象蝌蚪”等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此基础上, 我又启发大家将这些描述用歌谣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一首描述音符的生动歌谣产生了:“全音符画个圈, 二分音符拖个杆, 四分音符像蝌蚪, 八分音符长尾巴, 十六分音符俩尾巴。”学生们通过自己参与编歌谣, 积极性达到更大的提高。

四、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一般来说, 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 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 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 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 就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另外, 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 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 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 去鉴赏、品味、思索, 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

五、注重学生全体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学组织艺术性

在中学的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音乐, 关注音乐, 享受音乐, 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来表现音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受益非浅。但是, 在音乐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不能强求一致, 因为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会应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培养, 教育条件的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性。所以, 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应注重个别学生的学习。让每食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也要允许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同时也能大大激发教师自己的教学热情。

摘要:音乐是一门古老而常青的艺术, 是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不可言传的微妙内在世界情感波动的实存。时代在呼唤,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音乐课堂上当“主角”的感觉, 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溶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 和学生零距离接触, 为此我不断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素质——谈中学音乐视唱教学的改革.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1]张新民.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素质——谈中学音乐视唱教学的改革.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年.

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讨 篇10

一、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1) 加强欣赏引导。在欣赏课上,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形式、线条、颜色与内容美。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还要对作品进行充分赏析, 仔细“读画”几分钟后, 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的赏画感受, 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使学生对作品的形式、线条及颜色等产生深刻体会。

(2) 注重材料收集。教师应认识到美术欣赏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认知能力的重要作用, 应该在课前留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 而且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与分享, 使学生有备而“赏”, 无形当中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 通过收集与展示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的美术欣赏资料, 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3) 丰富教学形式。在美术欣赏课上, 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展开欣赏与讨论, 并交流欣赏成果,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1) 引入游戏, 激发欣赏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适当引入游戏, 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例如, 在学习“色彩的对比”时,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熊玩具, “同学们, 我们做一个给小熊穿衣服游戏, 如果给它穿一件红色上衣, 那么搭配一条什么颜色的裤子才合适呢?”教师展示出为小熊设计好的红上衣, 绿裤子, 引导学生对小熊的整体服装搭配进行欣赏。学生们热烈讨论后会说:“老师, 这样的色彩搭配太难看啦!”当课堂活跃到一定程度后, 教师言归正传, 开始向学生讲解色彩搭配的原理。通过游戏, 学生对色彩有了深刻的领悟, 明白只有协调好色彩, 才能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在游戏中, 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走进生活, 加深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美术欣赏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融入生活化元素, 不仅能体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还能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与理解, 逐步提高欣赏能力。美术是一门五彩缤纷、充满绚丽与神奇的学科, 而课堂对于美术教学来说, 空间相对狭小。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拓宽视野。例如, 在学习“流动的颜色”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过马路时观察红绿灯、指示牌颜色的变化;学习“校园里的花”时, 引导学生对校园中颜色各异的鲜花与枝繁叶茂的树木进行欣赏;学习“窗外的景色”时, 对天空色彩的变化、秋天果园里的水果颜色, 雨天街上人们打雨伞的颜色进行观察等。总之, 教师要善于引导, 把美术欣赏和生活紧密相连, 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美术, 深化美术欣赏的认识。

(3) 利用多媒体, 调动多种感官。教育心理学指出, 人们通过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约占所有记忆的15%, 通过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约占记忆的25%。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单纯地把美术欣赏看成是一种视觉活动, 而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其他感官, 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等充分结合, 以增强学生的体验, 全方位感受事物特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时效性。在学习“漫画与动漫欣赏”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与爱好, 在课前认真制作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动漫图片, 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还可播放动漫视频, 比如学生们喜欢的《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 增强视觉效果。另外, 在学习“色彩的冷与暖”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将色彩与音乐相结合。当多媒体屏幕展现出暖色调图片时, 播放较为激昂、欢快的背景音乐, 而呈现冷色调图片时, 则播放一些低缓、慢节奏的音乐。这样, 学生视觉与听觉做到了完美结合, 加深了对冷暖色彩的理解, 提高了色彩辨析能力, 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三、结束语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较大影响。因此, 教师要对美术欣赏有足够重视, 不断加强教学策略方法的研究, 针对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深化课堂内容, 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 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美术教学实际, 制定相应的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姝娟, 陈实.试析儿童民间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与方法[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9) .

[2]叶莹.增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9) .

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一、注重以聆听为主的体验式欣赏教学

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上具有体验性、自发性和主动性,其教育过程又侧重于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体验性,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在音乐欣赏课中体验的关键就是抓住“听”这个重点,首先这是由音乐的物质材料决定的,而以往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做的不够理想。我们说音乐美首先是指音乐的声音美,音乐是听觉艺术,是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是依靠人的听觉去接受的,人们通过声音而感觉到音乐,所以音乐从它诞生开始直到今天,总是以音响标志着它的存在,而我们也总是以聆听去感受它的存在,无论是原始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都不例外,即使是激进的先锋派音乐,它也不可能超越音响的范围。其次,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象征性和暗示性是教师很难用传统的讲解式欣赏方式所能达到的,学生们也更希望通过“聆听”来感受音乐,学生们的聆听,比教师绘声绘色地描绘效果要更好。这些音乐的感性材料所具有的这些特性都是通过“聆听”在人与艺术之间建立联系的,音乐审美体验,同时也是对审美知觉对象——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音乐作品接触时所获得的非科学形成的那些印象,应该是思考音乐的出发点,这些感受尽管是质朴的,或许还有各式各样的谬误,却是直接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感知的结果中得来的,这种感知向我们提供,至少可能向我们提供音乐作品的使符合作品条件的观点具有真理的特点的明确的知识。这些观点都认为:不能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是不可能真正获得审美体验的。另外,作为普通高校的青年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方面薄弱,在音乐欣赏课中,过多专业术语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和产生距离感,而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又正是处于情绪体验不稳定,逐渐趋向深刻和稳定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敢于幻想,很容易通过“聆听”的方式达到将音乐体验感化为自己心声的作用,所以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一种情感体验的“聆听”的氛围,抓住“听”这个重点,让学生倾听,倾听,再倾听。通过“聆听”达到拨动学生心弦,提高审美体验的目的,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听”的环境,引起学生的动机和兴趣;通过“聆听”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在反复聆听之后指导学生参与体验分析评价等实践活动。

二、立足于音乐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研讨式教学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从整个中国音乐教育来看己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各种国外先进教学理论、教学法的引进,己将过去“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永远地抛在身后,这种长期以来仅仅只重记忆,重学术,重知识的传承,显然已不适用于高科技、信息化的新时代对培养人材的要求。音乐教育改革也呼唤着新的理论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带给我们一种观念的更新,它的提出已经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影响着当今的教育改革,当然也勿庸置疑必然影响到音乐欣赏课教学,并为其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选题、自主探索、自由创造、自由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的变化和发展,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它着眼于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要,是高科技!、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但事实证明,大学的基础课教育课堂并不重视“研究性”在课堂上的体现,所追求的依然是知识目标。设想若干年后,在今天的“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中成长的中小学生长大后,他们怎样适应今后的大学课堂。因此,我认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欣赏课上的目的应该体现在比通识教育更广博的学科交叉的教育。每一个大学生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后都具备了相当的知识技能、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在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是更高层次、高起点地体现在学科交叉的开放和探索中的。

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对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从经济、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到农村以及边远山区的学生,由于我国在上个世纪的音乐教育诸多方面的欠缺,使得他们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相当一些农村或山区的学生不能识简谱、五线谱,有的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而有些城市的学生的钢琴或其它乐器的技巧,于是音乐背景也给音乐欣赏课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因此,为什么不另辟蹊径,有意识地从相关文化和跨学科的角度入手呢,特别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专业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其实就是一种多学科综合,为学科交叉所做的丰富储备,这便為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以音乐入手,拓展与其它学科知识带来了无限的潜在的生机,为大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理解音乐作品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提高做好了良好的准备。音乐与文化永远是某种整体的,音乐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也不可能不受文化的其它部分的作用影响而单独地沿着独自的轨道运行。另外,《课程》中阐述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三、将多媒体教学广泛地运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

1.多媒体教学的沿革

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口语动作表情阶段、文字书籍阶段、直观教具阶段、电子技术媒体阶段。计算机不仅作为记算工具,而且成为辅助教学管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为建立新型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奠定了基础。

2.现代教学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傳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音乐虽说是听觉艺术,但借助电影、艺术等综合艺术的表现力,可以帮助人们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易于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便于让学生视听同步进入音乐世界。

3.计算机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渴求,现在高校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率几乎达到100%,计算机和网络正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对它易于接受,所以,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何科学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如何通过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是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选择,课件中所表达的信息是否准确、新颖;课件所确立的重点难点是否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致等等。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使用"当我们已经选择确定了多媒体课件,准备将它用于教学中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设备有限,一般只能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堂演示模式下教学,教师以多媒体播放器的良好画面和音质完成乐曲的播放,从中教师不仅能够将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演示出来,还能便捷地省去了以前放音乐所需的繁杂工序,同时,利用声音和视觉效果达到欣赏音乐作品的目的。

4.开发音乐课件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当代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到课件的开发中去,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想开发出好的课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件的选题及设计应融于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要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与学生的欣赏水平、能力紧密联系。课件的设计内容,应该有与学生充分的互动与交流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热情和主动性。

数字化教学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的职能由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音乐教师也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应冲出“以理论和技能传授”的旧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21世纪信息技术教育对传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思想,积极学习新课改理论,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要练就一双慧眼,能对网上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最快的速度搜罗自己需要的资料,要学会借鉴网上的名师教案、课件或科研成果,实现网上协同备课。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无疑将促进音乐欣赏课结构方面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冯兰芳.《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 篇12

一、把情感融入课堂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 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来感化学生, 鼓励孩子们成为音乐爱好者。让她们能够对音乐充满兴趣, 主动的学习音乐。用音乐来点亮生活, 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为教师, 必须要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要引导学生来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这时候, 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 对她们付出全身心的爱, 更要注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曾有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 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 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 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表扬和赞美, 对于那些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地教导,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够激发出热情, 促进他们的信心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是学生得以享受音乐, 能够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 贪玩、好奇心强, 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 不能反对她们玩, 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 抓住学生的心理个性, 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游戏与活动, 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

例如, 在教授《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时, 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回声、学回声、唱回声来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回声”为主题的游戏, 将两三个同学分为一组, 然后进行“回声”练习。一位同学用强音喊出一句话, 就以“你好”为例, 然后第二位同学也说“你好”, 但这位同学的声音就要比前一位弱一些, 由此进行反复练习, 同学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回音要比原声弱。这样, 教师利用了“强和弱”的对比来设置了回音游戏, 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 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 而且还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实现与音乐的互动,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 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 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 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 语言激励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 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 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 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

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 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 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如刚学习一首新歌曲时, 学生基本准确的演唱完歌曲之后, 可以直接以开心而自豪的口吻告诉学生:“你们唱的真棒。”当某个学生答题时遇到卡带, 那你也不妨说一句“没关系, 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非常勇敢的表现”等等。

肢体语言激励。以肢体动作, 如常用的鼓掌、竖起大拇指等, 或者纯粹以期许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示意。需要强调的是, 在同一节音乐课中不要过多的运用表扬, 而是当学生真的做到了某个课程进行环节中所要求的要点, 才给于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 时而出现的表扬和激励会让孩子们对其习以为常, 继而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意义。

2. 竞争激励法

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 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 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 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其竞争活动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 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 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 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 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 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 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 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 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 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 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 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 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 一人能做到, 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 学生生活有多少, 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 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 只有真正热爱它, 才能为它呕心沥血, 开动脑筋, 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 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 做到多思考, 多创造, 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3) 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 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 不断学习音乐理论, 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 (谱曲) 、编 (编舞) 的技能技巧, 因为“熟能”才能“生巧”。

音乐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因此,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要把音乐教育当成一种生活艺术来培养学生, 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使她们提高对音乐的认识。通过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最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 扩大音乐视野, 发展音乐思维, 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 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摘要:音乐是人类内心情感与思想的外在表现, 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了几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旨在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大学动漫教育下一篇:教研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