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

2024-10-26

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精选11篇)

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1

一、目前职高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与问题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但在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学生所报专业为主, 音乐课周课时少, 学生不重视。受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影响, 音乐老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地学, 老师机械地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现象, 也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乏, 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为职校的音乐老师, 我们该如何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呢?我觉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 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让学生与音乐沟通。这是对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 也是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新尝试。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 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1. 了解学生的特点, 将通俗流行音乐和音乐欣赏结合, 激发学生与音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众所周知, 针对不同的欣赏群体和欣赏内容, 达成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职业高中阶段的学生青春前卫, 对时尚潮流有一定的敏感力和较好的接受能力, 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喜欢听唱通俗流行的歌曲, 那么我的音乐欣赏课就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 引导他们“爱上”欣赏课。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挖掘教材, 选择歌曲, 组织好上课内容。例如:我在上欣赏通俗歌曲课时, 首先让学生对比欣赏导入, 然后从通俗歌曲的发展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年代的通俗歌曲节奏、旋律、歌曲的内容、创作背景、表现的音乐情绪、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 因为学生喜欢通俗歌曲, 所以他们也就乐意针对老师的提问去思考讨论, 最终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学生自己也通过分析感受得出了什么样的歌曲适合职高学生阶段。再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牧歌》时, 我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知道了蒙古族人的三件宝:草原、骏马、蒙古长调, 再去欣赏《牧歌》, 更易理解作品, 感受体验其意境。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 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 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融入音乐欣赏。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 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动态刺激比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因此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戏曲欣赏《京剧》, 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喜欢, 甚至抵触, 我用FLANSH制作了课件, 播放京歌《唱脸谱》的同时, 屏幕上滚动着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 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 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 我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京剧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的唱腔, 学生也能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思表达国粹带给他们的收获与感想, 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3. 注重职校专业特点, 给学生一个与音乐沟通展示的平台。

我们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数控、机电、幼师等多个专业, 为了让学生更乐于与音乐沟通, 我在上音乐欣赏时, 将音乐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计算机、数控、机电专业的学生有绘图课, 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 在给这些班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 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 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的画面绘于纸上。幼师专业的学生不仅能画, 还能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翩翩起舞, 个别班有特长的学生还能用书法或者是自创诗歌来表现《流水》所表达的情境内涵,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能激起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兴趣, 还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勇于大胆地来表现音乐。

总之,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 音乐老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转变教育理念, 重视巧妙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其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教师应把时间多留给学生, 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 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喜爱音乐的同时, 更好地与音乐沟通, 用心去感受音乐, 挖掘出无穷的力量, 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 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2

职高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

职高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主渠道,应当担负起对学生进行较系统、较全面的.专乐知识、技能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优化高知识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使命,文章基于此分析了职高音乐教学的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课堂最学的设计策略.

作 者:查雁楠 作者单位:景德镇高专基础教育系,江西景德镇,3330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420关键词:职高教学 音乐教学 教学改革

职高音乐教学中当以趣冶情 篇3

一、补充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吸引力

职高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拓展思路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尤其是要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纳进来,以及将音乐发展中积淀的精华融合进去,提高音乐教学的吸引力。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拓宽名曲欣赏范畴。古今中外在音乐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财富,都是以一些脍炙人口、意蕴悠长的曲目形式进行传承的,教师在职高音乐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教材中规定的名曲之外,还要拓宽视野,向学生介绍更多的优秀曲目,尤其是借助于信息教学手段让学生领悟和进入艺术的世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如莫扎特的《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等等,这些名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魅力。

二是融入通俗流行音乐。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他们中许多学生热爱音乐,尤其是对流行乐坛的通俗歌曲兴趣较为浓厚,形成了一定的追星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将通俗流行曲目中的优秀内容吸纳进教学内容,发挥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尤其是选取内地主流歌手演唱的一些知名曲目,如韩红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这些脍炙人口的曲目能够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受到熏陶,实现了艺术感染与思想渗透的双重目标。

三是吸纳地方特色因素。在各地区,音乐发展中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或以民间艺术形式展示出来,或以器乐形式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挥这些地方音乐特点资源的作用,将唢呐等具有浓厚地方音乐文化烙印的器乐以及秧歌、相声、二人转等艺术形式带进音乐课堂,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提高音乐教学成效。

二、改进音乐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生动性

兴趣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特点、学习基础等因素,改进和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信息手段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

一是运用信息手段提高课堂精彩程度。一直以来,信息手段都是职高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帮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各种优美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好旋律之中,拓宽了学生与音乐作品的接触。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手段作为教学配合的辅助工具,增加音乐教学信息容量,如教学戏剧内容时,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下载不同剧种的名角精彩唱段,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戏剧的魅力。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手段将学生的歌声录制下来进行播放、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是体现音乐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职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要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载体。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笔者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在进行演唱与演奏技巧的辅导强化之后,将学习训练的任务落实到小组之中,采取任务驱动法的方式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载体中相互演唱、演奏,进行点评与回顾,提高了对教学要点的掌握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评判与评价能力。在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中,笔者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仅立足作品自身的旋律、意境,还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表现的基调以及作者的身世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是充分整合各门学科之间密切联系。音乐教学需要和多学科实现交叉与融合,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新与突破,将音乐教学与各门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如音乐节奏和体育教学中的体操动作结合起来进行感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结合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历史发展、民风习俗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感悟。

三、拓展音乐教学空间,提高音乐教学立体性

激发职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陶冶情操,既要抓住课堂教学重点,还要将教学活动向课外拓展,发挥各种兴趣载体与主题活动的作用,提高音乐教学的立体性。

一是发挥各类兴趣载体作用。职高学生中许多对音乐怀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细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各类音乐学习类兴趣小组,如声乐兴趣小组、器乐演奏兴趣小组等,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对接校外辅导机构进行专业培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是开展兴趣特长培养活动。许多学生在进入职高之前就具有较好的音乐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发掘这样的潜质苗子,并制定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特长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三是组织音乐学习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是许多职高音乐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阶段性学习训练内容以及教学技巧难点,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竞争欲,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职高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陶冶性情,提高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镇标.中学音乐欣赏课的听觉训练[J].黄河之声. 2009(04)

[2]付宏伟.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J].民族音乐.2010(05)

[3]赵莉.浅谈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J].音乐天地.2011(03)

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4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职业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他们不满足于书本上的音乐知识, 渴望参与社会生活, 因而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 应该让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学的知识, 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到音乐欣赏的全部信息, 更愿意学以致用的把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参与到课堂上来, 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欣赏歌曲《松花江上》时, 我先为同学们简要叙述了东北这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和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 以及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肥沃的黑土地。可是, 东三省沦陷后却让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无家可归, 当时的爱国音乐家张寒晖, 被这些景象深深触动, 便写出了这首满怀思乡之情、国难之痛的歌曲《松花江上》。从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入手, 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欣赏歌曲的兴趣, 同时, 也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2. 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在音乐欣赏中, 结合多媒体的视觉功能创设音乐情境, 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 一边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欣赏歌曲《西班牙斗牛士》时, 我为学生选择了当时很火的一部影片《举起手来》中的一个片段:潘长江演的一个长着螺旋腿的鬼子正被一只牛追赶的画面, 就在同学们看的哈哈大笑时, 我切入正题:“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那段妙趣横生的画面, 其所配的背景音乐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歌曲《西班牙斗牛士》中的一小段。”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视听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使学生会听

聆听音乐是欣赏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学生最初都还不懂得如何欣赏音乐,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慢慢对学生进行启发、感染, 培养其良好的聆听习惯, 才能让学生懂得欣赏与鉴赏音乐。

1. 设立“静”的环境

好的音乐需要静静的聆听, 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品其感、解其意。因此, 相对的安静是养成良好聆听习惯的第一要素。作为音乐教师, 应该让学生先学会安静, 不能窃窃私语, 然后把眼睛闭上, 一边听一边想这段音乐在说什么?在听的过程中, 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尽情体会, 并且再让学生在听完之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2. 设计倾听的重点

每部作品都有高潮、最富有感染力的部分, 如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倾听的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乐曲的节奏、力度去进一步感受其中的情绪和立体感。例如《斗牛士之歌》中热烈、欢腾的片段, 可让学生由粗到细、由远及近的体会斗牛士英姿勃勃的形象, 将这一部分设计成倾听的重点, 让音乐形象栩栩如生。

3. 采用对比性倾听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题材、体裁、风格、时代、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 聆听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例如歌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就有管弦乐、混声合唱、钢琴独奏等表演形式, 让学生在不同版本里通过领略管弦乐队的豪华壮丽和钢琴独奏的深沉意境, 以及感受那混声合唱中人声表现力的丰富和童声合唱中清纯明亮的音色, 去体会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憧憬。再例如学生熟悉的《茉莉花》也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形式, 通过让学生进行对比性的倾听, 使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

三、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大量实践也证明,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因此, 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 使学生保持舒畅的心情, 在课堂上敢于想、敢于问, 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 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例如, 在学习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考虑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 我就鼓励同学们自己说说这一民间传说, 在同学们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微笑, 对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平时不敢发言的同学也大胆起来, 各抒己见, 整节课在活跃、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地进行。

总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聆听, 而且, 也不仅仅是放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这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的探索, 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愉悦, 让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邹玲玉.职高音乐欣赏要百花齐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5:174.

[2]鲍岚.聆听, 叩开音乐之门—职高音乐欣赏之探究[J].群文天地, 2012, 6:79.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课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5-02

从第一次踏进音乐课堂,我就了解到学生普遍只知道周杰伦、林俊杰等流行歌手,似乎在他们眼中只有流行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他们这种对流行音乐的狂热和对其它音乐的强烈反感与排斥,让我感到上音乐欣赏课的压力和困难。几年来,我花了一些心思,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培情激趣——音乐欣赏的最初阶段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生对流行音乐相当痴迷。这是因为流行音乐中有许多因素符合孩子们的特性,它那具有动感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情感丰富的歌词所表达出的情感,正好是孩子热情、充满活力、思想叛逆的真实写照。换言之,如果能用经典、优美,内涵丰富的音乐挖掘出学生真实、纯洁、美好、理性的一面,用美的音乐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会消除他们对其它音乐的抗拒心理。

针对这一点,我精心为学生准备了一节欣赏课——《可爱的动物》。之所以选这节课的内容,原因有三:

1.《可爱的动物》里面的音乐很生动,把每种动物刻画得很形象,十分动听。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用视听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形式也更活泼。

3.介绍动物的栖息地,学生增长知识。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音乐的多姿多彩

现在大量的流行音乐把学生的娱乐生活包围得严严实实。无论是随处可闻的广告音乐,还是各种娱乐新闻,满大街都离不开流行音乐。于是流行音乐成了学生接触最多、最广泛的音乐形式,除了流行音乐以外,他们对于其它音乐形式几乎一无所知,最后逐渐形成一种对其它音乐排斥,反感的心理。

在课前,有目的的搜集了许多音像、音响及文字资料,希望能使课堂更加充实生动,以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各种形式的音乐。为此,首先给他们介绍了《大河之歌》——一个源于爱尔兰民族,激情飞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踢踏舞。这种音乐形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引起了他们的兴趣。除此之外,为了让同学们明白即使没有音乐旋律,节奏同样可以将噪音塑造成一种特殊的,动感十足,个性十足的音乐,我向他们介绍了美国的节奏乐队,这让从未接触过异国音乐形式的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以致于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多角度、多层面地引领学生欣赏、感悟音乐美

首先,要在教材上下功夫。对于教学内容的取舍,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因为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如欣赏《百鸟朝凤》时,先请同学们听段音乐,看谁能最快判断出来(热烈的情绪,许多鸟叫声)演奏的乐器唢呐可以模仿鸟的叫声。

其次,在上课时,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欣赏音乐的美,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

最后,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有针对的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美的音乐,感受美的音乐,鼓励他们去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

四、情感体验的获得——音乐欣赏的提升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课中通过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1.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2.音乐艺术自身就是美的化身。以节奏为例,节奏快慢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节奏慢则心平气和、稳重,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3.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递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在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中,学生都可以获得情感体验。但他们平时接触的大部分是通俗音乐。

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应抓住音乐欣赏中的主要环节,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进行音乐体验,才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浅谈职高音乐高效性教学 篇6

一、职高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职高音乐教学中, 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教学时从自己的思维和角度进行设计, 只考虑教学目标是否能顺利完成。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 失去了探究知识的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向学生灌输枯燥的音乐乐理知识, 并要求他们进行记忆。学生在沉闷的学习环境中失去了对音乐知识探究的兴趣,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运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通过音乐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熏陶, 让学生在分析和体会音乐内涵时受到音乐的感染, 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用音乐来影响学生, 使他们形成坚强、乐观的意志品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教学时, 教师要通过音乐的赏析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使学生具备爱国的精神, 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深入体会。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进行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音乐知识, 用心去欣赏音乐,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育能使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使学生在探究音乐知识时感受到乐曲带给他们的震撼力量, 通过倾听和分析音乐内涵, 来获得音乐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 体会作者的情感。音乐教学能给学生正面引导, 使他们通过倾听音乐来舒缓情绪。

三、选择正确的音乐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在职高音乐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学中包括很多乐理知识,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识谱、会唱歌, 能演奏乐器, 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每种音乐技能的形成都是从基本的知识开始学起。在教学时, 教师要抓住职高学生的心理, 从学习意愿上对他们进行引导, 让他们能对音乐学习感兴趣, 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就需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 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 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整堂课都在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下进行, 使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不断提高, 发展音乐综合素质。在探究教学方式的过程中, 音乐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能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积累教学经验, 能灵活利用教学机智来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使音乐课堂教学在活跃的环境下有效进行。所以,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 但是他的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实际, 也不能算是优秀的教师。所以, 在选择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 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使音乐课堂真正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使音乐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因此, 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四、进行开放式的创新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提高对音乐知识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进行开放式的音乐教学中, 不是对学生完全方式, 让他们自由学习, 而是在引导学生沿着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积极的知识探索,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开发学生的自学潜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引导, 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让学生轻松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 开放式教学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 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 可以是长辈、导师, 也可以是伙伴、朋友。在音乐课堂教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 相信他们的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知识的领悟能力, 调动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同时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了解学生对哪些音乐知识不理解, 对哪些知识存在疑问,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体现师生之间的合作性, 并调控课堂的教学进程;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 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 在开放式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 还要研究学生。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一古脑地倒给学生, 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 适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善于捕捉反馈信息并适时进行调整。所以, 看似教师好像在教学中变轻松了, 实则是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7

一、职高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 不能受到足够 的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 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低, 直接影响音乐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学校管理者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而教师工作积极性又会影响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以及对新的音乐课程理念的实践。

2.职高音乐 教学师资力量 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保障, 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现在部分学校音乐教师资源匮乏, 某些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较薄弱, 不能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能创新教学思路、“一专多能式”的综合型音乐教师更缺乏。老师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课本外的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而, 现在某些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传统教学模式单 一、低效。一种是传统民间艺人 “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 学生跟唱一句。另一种是“专业课堂”, 专门练习发声、范唱、识谱、教唱等。如今, 音乐教学模式基本停留在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 没有多大突破。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常从教师主观感受出发, 以一成不变的素材为主要内容, 以枯燥单调的分、合为基本手段, 不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音乐课程教授目标无法实现。

二、职高音乐教学现状解决的对策

1.关注内心 情感的体验式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我们在听了一首动人美妙的乐曲后, 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 生活多么甜蜜, 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 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中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听到柔和流畅的小提琴, 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笛声, 能联想起青翠的山谷等。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选择精彩的影像、旋律优美的唱段,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 这样就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近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关系到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高低, 然而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都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化的, 有时, 在一节音乐课中, 可能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在音乐学科中运用的是更具优势的情感体验法。职高音乐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探索和选择教学模式, 设计和创新教学, 为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2.因材施教 , 突出个性 化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挥个性特长,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中,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的乐趣。当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及音乐情绪变化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内容。鼓励学生用色彩表现音乐, 有绘画功底的学生还可以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梦幻世界, 有写作特长的学生可以写写音乐随笔, 表达自己在音乐中的感受。另外, 面对同一音乐审美对象, 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持信任态度, 对他们所处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教师不应在学生面前以音乐权威自居, 要持一种寻找优点并加以赞赏的态度。只有在这样师生情感融洽的课堂中, 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和享受音乐艺术给予他们的愉悦。

3.引导学生重视“听赏 ”学习。音乐新课程指出 , 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 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 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人类通过特定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可见, 声音是音乐的基本材料, 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 听觉是感受音乐的基础, 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均离不开听觉训练。因此, 听是音乐鉴赏学习的基本方式, 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时应充分尊重这一规律。另外, 音乐最有力的作用是诉诸感情,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正是这个用意。音乐对智力的培养固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 这不是主要的, 它与数学等逻辑学科相比, 智力作用是微小的, “莫扎特效应”只是夸大了这种作用。人的心理结构分为知、情、意三个领域, 相较认知领域, 情感不是用来认知的, 情感只能体验。对于音乐来说, 只能通过耳朵这个感性器官去听, 与音乐流动的音响一起体验才是最佳学习音乐的方法。在体验中张开联想的翅膀, 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要做到这样, 职高音乐鉴赏教学不能进行过多的技术化训练, 特别违背听觉规律的技术化训练是要不得的。当然, 我们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需求, 放任自流, 使课堂乱成一团。

4.关注音乐作 品表现出 来的风格 特点。关注音乐作品的风格, 必须从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要素的基本特点入手。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任何一种音乐风格都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物。在这种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并诞生出它们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某些最集中的特点, 而这些形式和特点又集中地表现在某些个性鲜明的音乐要素上。既然音乐风格是一定音乐文化的产物, 那么人们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风格的过程中, 就有可能产生对这种音乐风格的文化背景做适当分析和探讨的意愿。探讨音乐风格的文化背景, 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音乐经验, 还有利于学生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提高文化水平。

三、结语

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8

一、转变认识,提高教师专业知识

随着人们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以及为了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带领学生群体演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由于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音乐能力要求较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下或闲暇时间复习钢琴的基本弹法和歌曲的基本发音方法,并不断挑战新类型的歌曲的演唱。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最新的音乐教学趋势,通过注册慕课平台在慕课平台上寻找优秀的音乐教学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与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将陈旧的内容剔除出去,将新的内容引进来。除了观看视频,教师也要多读书,通过读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要重读经典,获得全新的理解。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灵活的课堂教学

每名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嗓音条件好,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好,在这样的实际条件下,在班级中进行一视同仁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通过歌曲发音环节、歌曲独唱环节、歌曲群唱环节,了解每名学生的音乐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基于嗓音条件,可以将学生分为高、中、低音,对于高音部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这些学生学习音调较高、气势教学雄厚的歌曲,我国的地方民歌就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中音是人耳可以准确感受到的,这些学生只需要练习一些日常的抒情曲。针对低音部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学习一些音调比较低的歌曲,如黄小琥和萧亚轩的歌曲就可以作为练习的曲目。音乐是需要一定的领悟力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领悟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在音乐练习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的方式,通过精心划分小组成员,使每个小组中都有中高低音,然后给予每个小组特定的任务,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平静的音乐课堂变得具有刺激性和紧张感,让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和其他的小组进行竞争,在竞争中学习音乐知识,获得音乐能力的提高。因为学生音乐基础的参差不齐,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实际,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在小组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三、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音乐课程之间的联系

音乐课程教学除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之外,还要加强不同音乐课程之间的联系,使整个音乐教学成为统一的整体,便于学生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分布在乐理视唱、声乐、琴法、舞蹈等课程学习中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突出本科目学习的内容,各个相关的学习科目之间的联系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需要将这些科目紧密联系起来。各个科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认识到所教科目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并在课堂上体现出科目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简单的儿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钢琴参照儿歌的乐谱将儿歌弹奏出来,然后学生在唱儿歌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相应的舞蹈动作。将歌曲的学习与乐谱的学习、钢琴的弹奏、舞蹈表演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教学

理论是需要联系实际的,再高尚的理论若是不应用于实际,那也只是纸上谈兵。因为职业高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是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参加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课。通过参与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真实接触到幼儿园教育这个行业,提高对幼师的认知程度和了解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音乐教学。除了参与课程的学习外,学生也可以作为一天的幼儿园音乐实习教师,自己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环节,让孩子们学习到基础的音乐知识。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使学生明白怎样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并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

总之,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侧重点地开展教学内容,并注重与其他音乐科目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赵雷.适应时代要求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与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职高音乐欣赏课教学 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聆听,品味

在中学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情感艺术气息,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带给学生种种审美享受,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师应重视和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把音乐课程真正抓起来,利用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充实学生的心灵,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下面,笔者就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选择欣赏内容,激发学生欣赏的热情

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但是对音乐的欣赏也要顾及到音乐的相关要素,即使是同一部作品,欣赏的要求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在课前精心组织欣赏内容,选择正确的、适合学生倾听的欣赏内容,告诉学生作品中倾听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欣赏的热情,在片刻的沉静中感受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高潮部分,真正使学生爱听。

例如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斗牛士之歌》 时,这首世界名曲表现得抑扬顿挫,空拍和特殊节奏表现明显。笔者将其中热烈、欢腾的片段设计为倾听的重点,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音乐中由粗到细、由远及近地感受斗牛士英姿勃勃的形象,从而进一步感受作品中的情绪和立体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作品,精心组织倾听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

二、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体会音乐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品性,才使得音乐能够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将文化和音乐相互融合,避免学生对音乐倾听的表象化,也避免因为孤立地讲授音乐背后的知识而造成的单调与乏味,使学生能够从一首首经典的音乐作品中正确地认识音乐及文化内涵,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例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悠远古风”,为了让学生能够领略古代音乐所特有的古朴风格,笔者在课前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比如在欣赏埙独奏 《怀古》时,笔者播放影片《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乐器,了解埙的音色古朴、浑厚、悲凄、沧桑、神秘、哀婉,从而更能理解歌曲《怀古》中所抒发的哀怨之情。在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时,笔者为学生介绍了诗人王维与《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曲忧伤、惜别的情绪,在埙独奏、古琴独奏、二胡独奏的不同版本中感受作品中的难舍难分之情。同时,笔者还为学生补充欣赏了古琴曲《流水》,分别介绍了古琴与古代文人的密切联系,以及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再让学生欣赏古琴演奏大师李祥庭演奏的《流水》,从而更能令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音乐形象,久久回味。

真正的欣赏音乐、感受音乐,都离不开对音乐作品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失去了文化的熏陶,音乐教育也就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不能为学生带来深层的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重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填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空白处,才能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听出音乐的精彩。

三、赏析情感,引领学生感悟情操陶冶之美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尤其是经典的音乐作品, 往往蕴含着时代的烙印,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情感。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教师不能忽略音乐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这一特殊作用,学生欣赏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真正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充斥着对封建礼教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在欣赏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地说说自己对作品情感的认识。比如在引子部分,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突出“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同时,低沉的音响也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在展开部分,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而在再现部分,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它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从赏析音乐的情感入手,真正去领略这一首名家的千古流芳、经典的传承, 体会作者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以及反封建的思想感情。

音乐欣赏课教学探微 篇10

一、音乐欣赏是学生感悟音乐的有效途径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倾听的方式和各种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和感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由此可见,音乐是多么的伟大,又如此的美妙。音乐这种听觉的艺术,它传入人的耳朵,刺激大脑中枢神经,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1.倾听作为每个人接触音乐的第一步,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欣赏中的欣赏,在这里可以说有两种含义。初级可理解为简单的“听”,更深层次的应是从审美的角度去听,从而能够体验音乐、理解音乐。马克思曾经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这也就是说,听音乐容易,听懂音乐不易。那么在欣赏课教学中,就应培养学生会听音乐。这种能力,必须在训练中得以实现。首先,应尽量选择适应上课年龄段学生的作品,让他们乐于反复听这些作品。然后在听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旋律、速度、力度等逐渐讲解,学生们通过接触大量作品,对其各要素进行对比,逐渐增强对音乐各要素的感知能力,从而能够逐渐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2.要富有想象力地来倾听。人们常说:美术是凝固的艺术,音乐是流动的艺术。由此可见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是具有多面性的。犹如唐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样的情景,观赏者的心情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了。音乐作品也是这样,不同的人听同一首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听同一首作品,因心情不同仍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所以,应充分给予学生们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自由想象,通过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逐渐发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听音乐去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3.倾听各类不同的音乐。音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器乐曲、声乐曲;独奏、重奏、协奏;独唱、合唱、歌剧等等。大量地欣赏不同的乐曲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知识面、增强其音乐方面的兴趣,使其音乐感悟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发散思维得到训练,不知不觉之间犹如阅读了一部知识丰富的百科全书。

二、音乐欣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适应当今既要突出个性特长,又要全面发展的教育潮流,音乐欣赏必须要发挥其重要作用。

1.通过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歌曲、舞蹈、交响乐、歌舞剧、各国民族音乐等。为了能够很好地学习它们,教师应向学生们介绍多方面与其相关的知识。作品的作者及其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是理解任何一部作品必须了解的,例如,在乐曲《月光》的欣赏课上,学生们在欣赏一首柔和动听的旋律同时,还会对它的作者、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获得更多的了解。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其代表作品有《田园》、《命运》、《热情》等。欣赏民族音乐,就要了解民族的发展历史及民族特色,例如,欣赏蒙古族音乐,就一定要欣赏长调与短调,这样就能够了解到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其悠长、开阔的音乐风格,与其马背上民族的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是分不开的。

2.音乐欣赏能够开发人的智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出来的。”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非常高,即使在他忙于科研的同时,也会经常演奏小提琴来缓解压力与紧张的情绪。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左半球称为数字脑,主要负责抽象思维;右半球俗称艺术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二者只有共同调动起来才能是大脑最有效率的工作状态。一个半球长期的兴奋与疲惫会使其过度疲劳而受到损伤;而一个半球长期处于闲置和抑郁会使其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巨大的学习压力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左脑的开发。通过音乐欣赏,可以缓解学习所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学生获得轻松的空间。

3.音乐欣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黑格尔曾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的确,音乐还是审美的艺术,其魅力难以阻挡,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毫无保留地传送给每一个人,尽管有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只要听力没有问题,音乐就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沟通。例如,在欣赏了《二泉映月》后,学生们根据自身的体会,会感觉到这首乐曲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悲凉的心声,在阵阵萧瑟的秋风之中,一位孤苦伶仃、无家可归的人,他的心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苦苦地挣扎。此时的我们多想为他送去温暖,让他不再感到孤独。可以说,情感体验的引导是普通学校音乐欣赏的重要环节,而情感教育也就是审美教育。音乐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欣赏的本质也就是审美,所以,审美教育也就是音乐欣赏的核心内容。音乐这门感染力极强的艺术,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到人们的身心,陶冶人们的情操。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审美活动的激发、培养与引导,正确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教会学生如何认识、感受并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情感,完善情操,继而促使学生朝着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

4.音乐欣赏能够影响人的道德发展。我国古代就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可见音乐对社会风气、人文道德的影响有多么的深远。这也是因为培养人的素质,德育教育很重要,但单纯的说教对于处于青春期、有着很强的叛逆心理的学生来说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但如果以音乐欣赏为手段,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对学生“动之以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美好的情感赋予了作品描述的对象,使广大学生在音乐中实现自我教育。难怪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荀子曾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三、上好音乐欣赏课的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显得越来越小,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及旖旎风光。音乐欣赏课上可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例如,欣赏交响乐《沃尔塔瓦河》,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作曲家对沃尔塔瓦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应能够演唱下来。单纯学唱通常会觉枯燥,但如果边听边观赏沃尔塔瓦河的美景,了解了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学生们就会如同身临其境,被图象资料所感染,这样对乐曲印象回更加深刻,学唱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音乐欣赏作品的选择,应结合教材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学好音乐,兴趣是最根本的动机,它也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才会去积极主动学习。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应适当选择符合其心理发展特点的作品。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玩具进行曲》这样的天真、活泼、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乐曲。到了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对问题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了。这一时期,可以给他们欣赏一些形式多样的优秀音乐作品。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接受的事物也越来越丰富,流行音乐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过去的思想认为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是不能进入课堂的,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想法也应有所改进,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通俗歌曲,都是社会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说明其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本身具有社会价值。并且,中小学生们对自己喜爱的歌曲朗朗上口,这也便于对音乐的学习理解。

3.音乐欣赏课应加强师生的互动。长期以来,音乐欣赏课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1)介绍作者;(2)介绍作品创作背景;(3)介绍作品结构;(4)完整欣赏作品。按照这种安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机械地被灌输,长此以往,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欣赏理解音乐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音乐欣赏应充分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倾听音乐中去感受音乐、想象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应尽量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们在兴趣的推动下,充分感受体验音乐,制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使其获得审美体验,最终使得审美能力能够逐渐形成。

艾伦·科普兰曾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希望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使我们祖国的花朵能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获得审美的能力。

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 篇11

鸣等。通过它们形成的特点及规律, 可以获得很多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灵感能有效帮助欣赏者获得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可以适当地采用音画结合等方式, 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体验, 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一、音乐审美心理由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

1、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 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应、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

2、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由感知到的事

物 (声音、图像等) 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 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学生在努力探求和挖掘自身亮点的同时,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接受了德育、美育教育, 所以“感知与想象”这两个心理要素应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 使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得到初步体现。

3、音乐审美情感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 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

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4、音乐审美理解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用某种感性形式对审美活动意蕴进行直接的整体把握和领会。

古人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是在聆听、体验、观察、欣赏某种事物产生情感之后才去活动的, 审美情感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活动、组织活动。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因素, 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整个过程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技能教学中, 应运用以情感为主线作为感染教学法, 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行为、语言等要素来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对音乐某种审美情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材施教, 使学生向个体素质多元化的理性高度发展。所以, “情感与理解”这两个心理要素能够健全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格品格, 通过发展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开发自身的智育功能。

在音乐技能教育中, 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 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 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二、审美心理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

审美心理因素与欣赏者是否能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研究它们形成的特点及规律, 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如根据审美注意形成的条件, 在选择欣赏材料时应注意音乐作品相对于学生的冗余度, 冗余度适中的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又如根据灵感能有效地帮助欣赏者获得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欣赏课堂上可以适当地采用音画结合等方式, 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体验, 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 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 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 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 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

三、良好的音乐教育方式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主要是“接受”和“参与”两方面:

1.“接受”音乐的实践能提高学生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

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采取探讨、启发、引导的方式, 尽量调动学生运用这些知识, 建立他们思维上的自我意识和积极性, 并适时地予以鼓励和指导, 使学生在得到音乐知识的同时, 又获得音乐欣赏的初步技能和感性体验。具体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方式: (1) 了解音乐语言的特殊性; (2) 了解音乐语言中丰富的表情性以及音乐具有的模仿性、象征性与暗示性的特征等; (3) 结合不同乐曲讲解音乐的曲式结构与音乐的组织手段、乐器性能及表现力; (4) 从音乐的形式与传统的继承关系、音乐的风格、精神特征及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讲解; (5) 用比较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学中, 教师不要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灌输”给学生。但也要注意, 音乐欣赏中只有发散性思维是片面的, 必须辅以集合性思维, 才能完成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全过程,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的内部结构与它所表达的相关内容, 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追求作曲家所表达的一种对世界的认识与深刻“体验”, 探求音乐所表达的“意义”, 提高审美意识与精神境界, 从而追求音乐中所表达的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及人生的奋斗与牺牲精神。

2. 参与音乐的实践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并提高团队精神。

音乐活动通过表演来进行, 是审美活动最生动的方式, 也是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在教学中, 让学生以演唱、演奏或其他活动方式参与音乐欣赏, 可使学生下意识地从听觉上注意音乐、熟悉音乐, 最终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体验。

四、音乐欣赏教学的原则

1. 创设氛围, 激情导入。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 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 只要音乐响起, 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 开始教学。在组织教学中, 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 可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 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 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 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 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又如上《中国民歌》一课, 就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 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 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 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

2. 师生合作, 活动体验。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 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 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 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 强调学生的“六动”, 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 学会创新。例如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 使学生在唱、赏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 感受歌曲意境, 理解、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 不仅只让学生听, 更要采用综合体验环节, 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 旧社会船工行船, 都以吆喝来指挥, 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 边听边跟着吆喝, 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教育, 并且能很好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3、灵取巧合, 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 而且教材编写者也不一定都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教学实际, 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在上任何一课时,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 应该灵活地组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体验生命与情感的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带来正向情绪体验, 好的心里动态有助于完善个体人格、提升能力和自我认同等意识, 随着学生知识、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的不断积累, 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表象等心理过程, 再造、重组出新的审美意象, 这种审美意象的孕育成熟过程也是形象思维的创造过程。

五、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1、演唱:

通过对歌曲的演唱或某音乐作品主题的演唱, 能加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使他们对作品有更深的体验。

2、节奏参与: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 是音乐的生命和基础, 让学生合着音乐的节奏, 感知音乐韵律, 很容易让欣赏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3、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

体态律动是对听到的音乐做出即兴的动作反应, 这对于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情绪等都非常有利。

4、多声部训练:

多声部训练是学生对两部或两部以上的不同旋律同时进行的训练, 这对于掌握音高、音准、节奏等基本要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能在训练中感受音乐和声及织体的变化。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享受多声部训练的快乐, 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增强沟通能力, 提高团队精神, 从而进一步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总结语

音乐欣赏不单纯是感官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悦, 还必须实现精神的升华和理性的领悟, 因此就需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辅以逻辑思维, 使感官欣赏能上升到理性欣赏, 使生动形象的感性体验与准确深刻的理性认知完美地结合, 以实现审美心理活动的完善和飞跃。参与音乐活动不仅能使审美更加生动, 同时能增加人们交流内心感情的机会和渠道, 特别是多声部训练还是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 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好的音乐能让人感动, 美的音乐能让人陶醉, 有朝气的音乐能让人挺拔奋进, 伤感的音乐能让人流泪, 思乡的音乐能让人想家、思绪万千……音乐欣赏与表演过程就是这样一种短暂而美好的自我体验。这种体验导致人格发展的飞跃, 让学生感受崇高, 感受美好, 感受爱、体会爱、学会爱, 感受自我的力量, 超越自卑与痛苦, 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玲著, 《心理健康》, 教育科学出版社[M], 2001年版。

[2]吴跃跃, 《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 湖南文艺出版社[M], 2004年版

上一篇:四“忌”下一篇:混凝土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