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准职业人”

2024-05-16

培养“准职业人”(精选4篇)

培养“准职业人” 篇1

所谓准职业人, 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能就业的人并不都是职业人, 职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从业教育或岗位教育, 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

动漫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强调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 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学生的学识、能力和素质, 可以直接上岗, 为单位创造价值。用人单位直接购买的是学生的能力。因此体现在职业教育上, 更要重视以培养动漫专业“准职业人”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识, 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1 培养动画专业“准职业人”,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构建具有校企合作“双主体2+1”的影视动画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同北京幸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 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同企业建立了长效、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 从终端上解决学生的就业落脚点, 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基本确立了由两支培养队伍 (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 、两个培养阵地 (学院与企业) , 共同完成培养专业人才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2 培养动漫专业“准职业人”, 必须把“准职业人”提升到课堂 (课题) 任务主要承担者的位置上来

强化实际项目制作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以及人文素养和设计能力的协调发展。将动画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 通过项目制作加强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需求, 可以培养具有创意思维的原创型人才和注重实际制作能力的制作型人才。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给学生提供岗位实习实训, 将课堂塑造成学生实习实训的“练兵场”, 把课程变成训练项目。保证了学生在就业后有强劲的发展后劲。

3 培养动漫专业“准职业人”,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案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分析影视动画生产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出原画设计、插画设计、模型制作、游戏制作、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角色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影视特效等7个行动领域, 进一步转化为动画造型、动画电影场景模型制作等13个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构建详见图。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将原来的21门专业课程和11个实训项目进行重构, 构建基于影视动画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方案。

以影视动画工作过程为导向, 结合影视动画项目完成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以影视动画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等为载体, 设计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 进行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将动画设计师、原画设计师、插画设计师、建模师、二维动画设计师、动画制作师、影视合成制作师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以校内影视动画一体化教室、以北京幸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基地为依托, 按行动领域组织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分组讨论法等;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成立专业协会, 自主开展专业研究性学习活动, 加强了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 极大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突出了个性培养和因材施教, 培养了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 培养动漫专业“准职业人”, 教师应先转变为准职业人

以“育生德先育师德”为核心, 增强教师育人先正己意识, 我认为教师应同时具备:“自身师德标准+必备的实践教学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管理及一线工作的经验”。让教师个个成为“专家型职业人”, 发挥培养职业人桥梁作用。

把学校定位为一个“职业人”和“准职业人”共同交流、学习、实践和研究的场所, 推翻了传统意义上学校以高高在上的传道者自居的地位,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扫清了障碍。学校不仅是学生的“学校”, 也是教师的“学校”, 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这个特定场所里学习和追求进步的主体, 学校是有志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研究”的殿堂。

5 培养动漫专业“准职业人”,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考要分离

培养准职业人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既然采用校企合作单位开发的针对具体岗位要求的规格和素质的教材, 那么, 课程的结业考试应该由企业命题和阅卷。我院学生是在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北京幸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职业资格考试, 考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建模师、灯光材质师、特效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实现了“双证”结合, 还节省了额外的费用, 并可以作为教师定量考核的依据。

6 培养动漫专业“准职业人”, 与合作企业签订对口推荐就业协议

校企合作是解决学生毕业后专业对口问题的重要法宝。在签订校企业合作协议时, 必须附加由企业推荐获得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对口实习和就业的条款。这样既能提高就业率、保障就业质量,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把就业任务交给企业来安排, 还可以大大节省学校的人力和经费开支。

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职业道德素质又有职业技能素质准职业人是一个大课题。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的重要法宝, 也是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唯一途径。但在合作的过程中, 我们只有把握好上述关键环节, 才能事半功倍, 最终实现把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的目标。

摘要:为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和相应职业技能素质的动画专业准职业人, 本文对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方法、职业人的教学方法等若干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介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建设的实例。

关键词:动漫专业,准职业人,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杨金土.高等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5)

[2]葛道凯.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15-16)

[3]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培养“准职业人” 篇2

日前,一场以“会计人成长计划”为主题的专家交流会活动在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数十位中华会计网校职业发展与考试研究院专家奔赴各地高校,与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就“作为一个优秀会计人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成为优秀的会计人应该做些什么?”等财会学子关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解答,指导在校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会计人,帮助广大会计人找准方向,树立信心。

目前虽然全国大部分高校都设有财经类专业,但是大多数只传授财会方面的理论知识或一些低端财务工作技能,大学生自身没有途径接触实务、了解社会对“会计人”的具体需求,因此出现了众多财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局面。

培养“准职业人” 篇3

关键词:企业生产力;校企联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0-2

0 引言

提高企业生产力,寻求适应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挖掘潜在高素质的企业人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符合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校企联合选拔人才的模式,符合当下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必要方法,通过企业和学校两者间有效结合,实现两者间的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互补,同时为企业挖掘可塑性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地发挥双方的资源共享,为提高企业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企业生产力和校企联合两方面进行了浅析。

1 生产力系统构成及主要因素

1.1 生产力系统构成

生产力系统即生产力要素,经过一定比例或者不同的形式相结合而产生的整体功能。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分为独立实体性、渗透性、准备性以及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构建。

1.2 生产力系统主要因素

生产力系统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劳动资料属于物质要素,在企业生产力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企业劳动者是否具备熟练的劳动技能与生产经验决定生产力发展的快慢[1]。所以人的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局限于产品或专业领域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显得尤为激烈。而劳动资料和劳动能力者间互相作用时,能够影响自然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条件以及物质资料,其中企业生产力的生产工具也是影响其条件之一,是衡量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参照标准。

2 企业生产力系统下校企合作的意义

开展校企联合活动意义重大。首先,为企业广纳人才提供了捷径,方便企业选拔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减短实习时间,能够快速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其次,企业和学校两者间无缝对接,有效地避免人才盲目择业的问题,造成人才流失的损失[2];最后,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教学设备设施不能及时跟上新兴技术发展的脚步频繁更换,则不能使教学技术技能与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达到同步水平,而开展校企联合恰恰弥补了这样的不足,同时也降低了学校的经费开销。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学习,实现了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相辅相成的目的,也完成了企业发展生产力,寻找“准上岗人”的最终诉求。

3 基于企业生产力系统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途径

3.1 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即企业与学校两方合作,建立共同的教学内容计划,高效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单位也可到校内对学生进行企业化知识的讲解,同时,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单位中体验进修,教师在对企业不断变化的新型技术知识进行学习后,对教学方案进行重新制定,将企业发展的新型工艺融合在教学内容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所学技能更加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在其毕业后即可轻松的投入工作中去。通过校企联合,企业也可向学校提供实习场地设备等便利,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进行实操,从而实现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2 订单式培养

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培养,即校内学生已成为该企业单位的职工,但学校仍会继续管理,此时企业也会参与该学生的管理工作,联合学校为“订单学生”制定共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有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指导人员来共同完成,定向的培养适应企业用人标准的上岗人员。用人单位会根据企业内部的人员配置需求,和学校之间签署用人订单以及培养人才的相关协议,专门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章程,让定向培养学生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合理性。学校在面向学生招生的同时也可将企业冠名,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更能吸引专业爱好的学生积极参与,解决了毕业就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充分实现了教学内容和企业发展需求同步,注重实效性教学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发展企业生产力具备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基地+定岗实习模式

近年来校企联合的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两者都致力于培养“准上岗人”为其宗旨,建立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培养专业素质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为高质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先到企业实习,让他们对企业的环境和生产流程以及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经过在企业环境的体验,学生们会带着体验过程中的疑问返校继续学习,强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明确了他们的学习方向,自此在进行定向的教学,为他们解惑答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我约束和自觉学习的意识,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通过在校期间所学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使其具备了一些实战技能。可在下一学年度安排合理时间让学生再进企业见习,进行岗位实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随即加强对不足之处的补救措施。

最后,在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考核通过者在下一学年度再次进入企业进行定岗见习。与此同时学校可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进辅导管理,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培养计划。通过以上模式的训练教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准上岗人”,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师频繁与企业相互沟通期间,可以强化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3.4 企业设立导师带徒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见习期间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针对学生入企见习的特殊阶段,可以和企业骨干导师建立师徒关系,由一个导师带4-6个学生,避免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劣势,详细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让学生和导师之间零距离沟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第一时间和导师沟通,扎实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导师也可在工作过程中观察每位徒弟的工作强项然后对其备档,以备日后学生正式入职时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同时导师也可以指出徒弟工作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培养其养成专业细致的工作习惯。企业对参与教学培训的导师予以发放津贴补助,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4 发展校企联合办学的工作策略

在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应综合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实力,并对合作伙伴进行详细的分析考察,了解合作企业的运行态势和设备设施等是否有资质建立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在开展校企联合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对人才不同的需求应建立不同的合作形式,对预期效益及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对技术经济应进行细致的评估。对校企联合项目制定合理的应对管理机制,其中机制中要包含合作前期、中期、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制定解决方案,进而避免企业和学校间在教学内容和实际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学生就业的不良影响。在合作前期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与合作伙伴,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开展。在合作过程中把控项目发展的进程、双方合作的默契程度以及合作成果,保障双方的合理要求都得到满足,最终使得合作成果能够发挥其本身最大功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企业生产力,人才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校企联合工作的开展能够高效地选拔出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必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界专业人士共同探索研究,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带动。发展校企联合项目,对学生的发展前景、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家的经济进步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于志晶,刘海,岳金凤,等.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21):10-24.

培养“知识人”还是“职业人” 篇4

职业是人生的基本舞台。人的职业角色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但学校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 往往就有什么样的职业角色。遗憾的是, 传统的学校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以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劳动者为目的,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把教育目标由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职业人”, 把培养“职业人”的职业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

传统观念下的人才往往重文凭重学历, 知识多少是衡量的标准。但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仅仅需要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人才, 更需要有精湛技能、有突出职业能力的职业人才, 这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使我国从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现代的制造业强国, 意义更加重大。经济水平, 说到底, 取决于从业人员的水平。过去, 我们说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劳动者, 一说劳动者, 往往就很难入人才之列, 这是传统观念在作祟。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 职业学校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职业教育应该为此而自豪, 全社会应逐步树立起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观。

许多职业学校至今仍然深受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响, 表现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 仍然以学科体系为依托, 以知识评价与考核为主要手段。培养职业人才, 应该逐步确定以能力为本位, 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 组织教学, 开发教材, 安排实习实训, 在此基础上, 形成别具一格的教育教学体系。

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还应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职业学校学生形成完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使职业教育形成鲜明的特色, 焕发出勃勃生机。

令人欣慰的是, 近年来,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指引下, 许多职业院校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一些对市场用人变化反应灵敏、转型机制灵活的职业学校及民办培训机构, 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出色。但是, 这还不够, 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还需要更大的决心与更大的力度。

上一篇:汽车尾气对人们的影响下一篇:措施费用管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