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表现方法(通用12篇)
设计表现方法 篇1
一、环境艺术设计快速表现的意义及作用
1、设计师的艺术语言
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设计概念, 不是一个纯艺术的幻想, 而是一个虚拟的人体功能和美学, 以满足理想的空间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的第一个可视化结构, 想象变为现实的过程是使用一种特殊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语言, 虚拟形象, 在图纸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 设计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只有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也有一定三维空间的想象。抽象的概念和思想必须面对的设计师纯化通过特定的过程, 即作为一个抽象的实体, 以便使铭记, 颜色, 纹理和感觉成为现实空间脑的形象。创意设计过程本质上是短暂的。一个好的想法是难以实现的, 设计人员必须立即捕捉到大脑瞬间的想法。设计一个特定的对象, 往往超越国界, 时间和空间的等距工作。可以用语言, 文字来描述, 传达。
2、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沟通工具
在环境领域的思维艺术设计, 使用了一些思路, 解决问题的集体方式。每一个合理的激励,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是从传统的设计和建造, 并出一人之手配件的生产都有不同的其他建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建设, 往往是小组的任务。因此, 环境艺术设计之前空间的概念, 我们必须与甲方, 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实际的交流和讨论。无论是一个独立的设计, 或出售你的设计, 面对客户的营销设计创意, 我们必须提出另一个建议, 记录客户的建议, 或其中的图形来表示。快速绘图的技能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这一系列的说明和表现工作构成设计性能的基本内容。
3、设计快速表现的优势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的过程, 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技巧等。形象不仅仅是丰富的语言描述和直观。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 我们必须注意到各种方式提示。如素描, 透明查看等, 以实现规定的目标。特别是地图的色彩表现, 更多的产品可以充分表达的形状, 结构, 色彩, 质地, 感量。此外, 还有看不见的节奏, 形状特征, 美观及其他抽象, 因此, 表现图是非常说明问题的。设计表现的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行业的技能, 表现力的设计优点和一对的深度和广度设计工作表现优劣, 直接影响设计是合理, 准确。设计过程, 设计快速性能是非常有效地促进深化设计思维方式。所以在这个阶段, 计算机是被动的。因此, 加强手绘能力, 甚至强调, 在环境艺术设计早期教育应避免使用计算机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长远观点的表现。同时, 作为一种艺术, 手绘是艰苦的艺术品味, 美学性能表现, 显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力不同的方向。并能够快速地修改设计实践, 并在程序设计时快速的设计思维的表现。这是电脑效果图绘制不能比拟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快速表现的技法练习
1、造型能力的训练
建模能力是一切艺术表现的基础上, 提高设计能力, 快速显示需要改进的建模能力。可是建模能力, 通过大量的速写可以实现。人们可以开始素描训练, 内部的净化性能对象的现实, 着眼于掌握用线条来塑造身体技能。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也可以复制了一些优秀作品的设计, 速度减慢一点, 为了达到一个目的——精确建模。
2、表现技法形式感的训练
快速表现的艺术和设计环境的主要方式有:线条, 绘图效能, 彩色铅笔, 标志物的表现, 水彩表现, 综合技术等方面的表现。往往是设计的作品表现不是在建立一个单一的技术性能, 但两个或更多的途径来显示空间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使用性能。为了实现纹理真实性的表现, 在关于美的处理, 屏幕颜色, 屏幕布局形式培训的重点, 整体气氛注意的是非, 线, 线, 面和表面转移生产线的审美形态, 创造这样的产品。在训练的临摹阶段, 应选择一些有意识的形成良好的感觉, 美感意识强, 有意味的设计工作, 以实践审美眼光来分析这些良好的设计是点, 线, 面, 形状, 色, 质, 来表达。
3、创意灵感的捕捉及表现
这是, 对从业人员的性能更高的要求, 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作为一种表达手段, 最终的任务, 是表达设计思想。但是, 此行为通常是设计概念工具将一些修正。因为在考虑到显示的视觉形成的影响可能会不理想, 您可以快速的性能设计 (草案) 进行必要的修正阶段, 以便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是不是太快性能的一个简单的过程, 也就是设计过程。和所有的概念的初步设计并不完全合理的, 是不断修改和完善了快速性能, 创新设计, 速度很快, 捕获一个最直观的灵感的手段。随时再度经过一些涂鸦合理的改变训练计划, 它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工作。往往是世界知名的设计工作完成的也是在草案中确定的。
三、结论
经过培训, 旨在快速的并最终, 任意对他们技能的快速表达设计, 虽然这只是在设计的第一步。然而, 对环境的美术设计师的设计可快速, 但仍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出色的设计快速表现能力是国内外许多优秀设计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快速表现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是设计师对设计意图进行艺术构思与表现的第一步;是最直观的图形语。从环境艺术设计师长远的发展来看,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快速表现在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与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快速表现,艺术语言
设计表现方法 篇2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2.不同树种的特点(背诵)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3..和气象有关的农谚(默写)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4.描写友情的诗句。(默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5.趣味语文:说言(背诵)
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精炼著名的话叫格言/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临走写下的话叫留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6.不同类型的四字词语(默写)含有数字的词语: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三心二意 ABAC式的词语:
人山人海 诚心诚意 惟妙惟肖 各式各样 百发百中 无影无踪
AABB式的词语: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郁郁葱葱 高高兴兴平平安安 明明白白
含有反义词的:
异口同声 大惊小怪 南辕北辙 里应外合 前仰后合 左邻右舍 ABCC式的词语 : 千里迢迢议论纷纷 白发苍苍 想入非非 喜气洋洋 风尘仆仆 AABC式的词语: 头头是道 步步为营 津津有味 依依不舍
ABB式的词语:
沉甸甸 白花花 绿油油 黑漆漆 红彤彤 亮晶晶 孤零零 笑呵呵
有动物名的成语:
望子成龙、天马行空、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笨鸟先飞、呆若木鸡
3、歇后语(默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课外】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孙悟空七十二变——花样多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张飞睡觉--不闭眼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4、神话故事
本学期学过的神话故事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课下我还读过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5、寓言故事
本学期学过的寓言故事:惊弓之鸟、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课外我还读过的寓言故事有: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
6、成语故事
建筑景观小品设计的表现方法初探 篇3
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设计包括:绿地、广场、建筑以及城市道路的雕塑、壁画、装饰、园艺、标识、广告、地景等艺术形式。
景观小品是指园林中常用的小型建筑物,包含休憩、欣赏以及点缀环境的小型建筑物和装饰设施。随着风景园林业的发展,景观小品得到拓展,好的景观小品可以烘托出优美的景观环境。因此,景观小品设计必须首先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建筑、绘画、雕塑、植物多元一体格局,结合地面铺装变化完成造景需要。同时运用一些陈设、配景来烘托气氛,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建筑尺度和比例对增强透视感有很重要的作用。室外景观小品应以陈设小品和植物造型为主,要准确表达空间比例、材料质感、装饰色彩等要素,把握整体效果,运用扩散思维,让景观设计通俗易懂。
景观小品设计表现方法
设计表现就是设计者把计划、研讨等思维意图及发展通过某种媒介使其视觉形象化来表达预想过程的方法和技巧。设计源于头脑里的简单想法,然后在纸上勾勒出二维的草图或三维的模型,主要有透视图、平立剖面图、轴测图等。它不仅是设计的层次显示,还是设计完成品的展示。设计表现可以构思某个特定的景观环境,并说明其构造要点;可以阐述景观设计的本质;可以用来推敲设计构思及其影响。
1. 手绘效果图
设计手绘表现是表达构思和创作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集绘画艺术、工程技术、景观规划为一体的综合性表现方法,设计者可通过手绘快速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利用图解符号表达自己的创意。
根据使用着色工具的不同,设计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铅笔技法、彩色铅笔技法、铅笔淡彩技法、钢笔技法、钢笔淡彩技法、水彩技法、水粉技法、色粉技法、马克笔技法等。透视图可强化视觉的能力,该画法力度感强,线条运用灵活,空间结构表达清晰明确却不失画面丰富感,常用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多点透视绘制。
2. 电脑绘图软件绘制
手绘存在不足,不便更改,容易失误,增加工作量,周期延长。随着Photoshop、3dsMAX、Lightscape、Lightswave、Maya、Painter以及国产的天正、圆方等一系列绘图软件的出现,我们可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逼真的艺术效果,这对国内手绘表现冲击很大。电脑绘图最大的优点是集软件操作、审美筛选、工程技术为一体的表现方法,能在已完成图面基础上重新设置形体、色彩、材质等,效果直观,透视准确,材质清晰,便于交流。但与手绘相比,手绘设计展示的设计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和设计师的灵感是电脑效果绘图无法比拟的。
3. 多媒体表现
常用表现手法有Power Point课件、Flash动画。这些软件操作已能插入图片、声音和链接,能产生一定的动感效果,基本可以诠释作者的设计理念并能营造一定的视听效果。但要让业主全方位认同设计方案,视觉冲击还是弱了些,期待有更多的像3dsMax、After Effects(特效制作)、Premier(e后期剪辑)等新软件开发。
4. 实体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可以更直观表现作品完成后的效果及材料运用,说服力强,让作品从图纸升级为模拟实体,业主和观众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
景观小品设计中的细节
1. 景观小品配景表现
交通工具,重点是车头及轮子的透视变化,注意道路行驶规律,在构图时应强化远、中、近景中的汽车的表达。近景人物,为增强图面的生命力,在远景中绘制人物外轮廓,在中景中表现人物性别,在近景中渲染人物动态、着装。陈设与植物,常用描绘树干、树冠和分枝来衬托画面,将其图案化、抽象化,也可只通过外部形态形成剪影效果。
2. 明暗、光影和色彩表现
明暗关系可突出前景、中景、远景,形成画面焦点;光线效果能创造一定的戏剧性,但需注意描绘出投影变化;在用色方面应尽可能遵循单纯、简化的规律,不宜过分表现色彩冷暖、复色变化及渐变效果。
3. 最终渲染表现
在完成以上各项工作后开始渲染,取舍各种渲染技法在表现中的优缺点,提倡不择手段和灵活运用的态度。
对我国景观小品设计的思考
1. 景观小品设计形式极端
对于景观小品形式的极端追求表现在小品审美观的变异上。设计师极具个性的创作手法左右了大众极端化的审美倾向;设计体现了拥有者的价值与地位,造型和功能方面的要求受限;对高度和跨度的极端追求,对材料和结构的夸张表现,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均质空间和万能节点都是在向一种极限状态挑战。
2. 景观小品设计对手绘和电脑绘图的理解和认识
年轻的设计师们缺乏对电脑绘图的正确认识。计算机设计虽然带来了新的创作思维,但过于依赖计算机、盲目地认为学好计算机就能设计出好的景观小品是不对的。设计师应加强实践,拓展思维,构思新颖,锻炼手绘技巧,熟悉三维软件,顺畅表达思路,突出设计效果,丰富视觉空间。
结 语
景观小品设计表现艺术的创新,可提炼传统文化和汲取地方构造工艺,充分考虑景观环境与小品及人的关系,体现景观小品设计的本质。设计表现研究目的在于用最佳的表现方式,完整传达和展示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我们准确把握生活理念和文化准则,综合中西元素,运用新构思创造出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景观建筑空间,使中国的建筑景观小品设计艺术达到新的设计高峰。
设计表现方法 篇4
俗话说:“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但是眼见也可能出现错误, 这就是所谓了视觉错觉, 其指的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视知觉, 就是人们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和观察物实际特征之间存在的矛盾。也就是说, 视觉错觉图形是建立在人们的视觉心理的基础上, 不断的挑战人类固有的视觉心理结构和视觉经验。视觉错觉图形作为一种新颖奇特的图形表现形式, 每个图形都会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全新的冲击, 致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众多领域中。
二、图形视觉错觉的应用前景
图形视觉错觉在艺术上、军事上、技术上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被众多企业、设计师、工程师以及艺术家等应用在各个领域中, 通过视觉错觉原理, 能够有效的改变人对空间信息接收的方式, 并且能够改变人与空间的交互感受。在设计领域, 许多设计师在做室外或者室内广告设计的过程中, 通过运行视觉错觉原理, 将透视原理和视觉错觉相结合, 能够设计出具有空间感的设计作品;视觉错觉还被广泛的应用在个性室内笔画设计领域, 例如某公司“小空间、大视野”的系列产品, 就是运用视觉错觉原理和透视效果手法进行设计;在交通领域, 通过将将视觉错觉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 进而设计出视觉路障, 实现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的效果;在艺术领域, 艺术家通过利用视觉错觉原理改变人眼中的方位、大小, 进而呈现出美好、精致的画面;在军事领域, 通过利用视觉错觉原理, 研究花色匹配和错觉之间的关系, 然后按照形体设计的各种伪装服装;在航天、汽车、宇航领域, 通过视觉错觉原理, 能够设计供驾驶员训练的模拟装置。通过利用视觉错觉的特殊性, 能够为人们提供众多的服务, 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致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众多领域中。
三、图形视觉错觉的设计变现方法
1. 空间形和平面形。
以平面的形式来表现多维空间结构, 在平面上创造一个多维立体的空间, 让人们的视觉感觉不再停留在平面上, 通过利用图形本身空间的不确定性, 随着视觉点的一定, 能够显现出不同的空间存在, 让观察者时而产生下凹, 时而凸起的空间错觉, 图形视觉错觉能够通过魔幻般的错觉将其展现在人们眼前, 例如, 埃舍尔的《手画手》和《蜥蜴》, 这两幅作品实现了从二维视界向三维视界的转换, 通过巧妙的运用视觉错觉原理, 通过自然、巧妙的过度和衔接, 说不清蜥蜴是无生命的还是活的, 道不明哪只手再画哪只手。设计者利用空间性和平面形的视觉错觉表现方法, 通过视点转换巧妙的将平面和空间寓意融为一体, 达到了意、形的完美融合。
2. 运动形和静止形。
动和静都是相对而言的, 一切形都是在运动和变化中的, 形的运动只是在视觉上的速度体现, 但是人类对形的整体感觉和记忆通常都是定格的、精致的, 但是生命的本质是在运动的, 人类最大的视觉错觉就是将动看成静。图形视觉错觉能够实现运动形和静止形的相互转化, 让人们观察到的静止图形在不断的运动, 虽然这种难度相对较大, 但是, 通过视觉错觉原理仍然可以实现, 例如艺术大师埃舍尔的一幅不可能完成的艺术《瀑布》, 人们在观察这幅画中建筑的每一个部分时, 找不出任何错误, 但是将这幅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会发现瀑布是在平面上流动的, 并且水流还在冲击一个水磨在不停的转动, 此外, 两个塔看起来处于相同的平面, 但是右边的升高三个台阶, 而左边的升高两个。
3. 负形和正形。
正负图形也称之为图底反转图形, 是由负形的底和正形的图相互反转构成的。阿恩海姆曾指出“图形和基底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封闭的式样和另一个与它同质的非封闭背景之间的关系”, 例如《鲁宾之杯》, 由于人眼不能同时看到人脸的黑白背景形和杯子的黑形, 必须有意识的做出决定是看人脸形还是杯子形, 当人们的视点集中在图形上时, 能够看到一个杯子的形状, 当人们的视点转移到背景上时, 人们能够看到两个侧面角度的人脸。杯子向前凸起, 形成“图”, 而人脸作为“底”向后产生凹进、后退的感觉,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相反相成, 可以逆转, 这就形成了“图底反转”的现象。
4. 色彩和光影。
色彩和光影对比能够赋予图形特殊的表现形式, 能够产生闪烁感的光效艺术效果, 光效艺术又称之为欧派艺术、视觉派艺术, 通过利用几何形状制造出各种富运动幻觉、光色效果的一种视知觉绘画抽象形式, 其形成的视觉错觉图形能够产生令人炫目的效果, 通过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原理, 强调人的心理因素和绘画色彩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图形的创作过程中重视用科学的绘画仪器来进行调节色彩的深度, 以此不断增强图形的视觉透视效果, 进而营造一种视觉错觉上的“光效幻像”, 例如, 瑞士设计师Nik laus Troxler的“Count the black dots”海报设计中, 人们在移动视点的过程中, 会看到图形中的白色光点在不停的变化, 这种运动幻象的绘画抽象形式能够创造出奇妙、震撼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视觉错觉研究的不断深入, 视觉错觉逐渐的向着空间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从视觉错觉艺术心理的角度出发, 打破人们的视觉心理定势, 通过运用多用设计表现方法, 给人们呈现一种全新的已与常规的视觉错觉图形, 视觉错觉的这种特殊性致使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冬薇.浅析错视图形的视觉表现形式[J].包装世界, 2009 (7) .
[2]王静.视错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视觉设计, 2010 (12) .
初一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篇5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只有指定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的计划才能让学习进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有些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整天忙于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学习安排。对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一味被动的听老师的指挥和安排。这样的学习方法在课业繁重的初中显然是不适合的。
2、没有形成知识结构
初中的学科增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紧密,学科内容也逐渐加深。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学科体系的前提下形成知识结构,对知识能融会贯通。而大多数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时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这就导致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像一盘散沙,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很多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但综合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的原因。
3、习惯死记硬背
初一的学生大多习惯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即对任何知识都很少去理解,而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也叫机械性记忆,它是指不加思考和理解的重复性记忆,这是记忆的最低形式。这种形式的记忆不讲究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初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不能科学利用时间
到了初一很多学生会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尤其是那些在班级中担任班干部的同学,他们往往不能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就像案例中的王某,担任文体委员,平时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果他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到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效率不高,导致成绩仍然不见提高。还有的学生平时松松垮垮,不抓紧时间学习,临到考试开夜车,手忙脚乱。这些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表现。
新闻写作表现方法应用初探 篇6
【关键词】新闻写作 表现 方法
新闻写作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有两种——陈述和表现。目前,我们的新闻写作主要运用陈述的方法,而对于表现的方法,则重视不够,运用不够。如果仅仅就语言技巧的运用而言,陈述和表现之间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是就新闻写作而言,单纯的陈述方法,多多少少限制了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束缚了形象思维的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行文的节奏效果。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记者在掌握好陈述的方法的同时,应当重视并运用好表现的方法。
所谓陈述的方法,也就是叙述的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简单地说,叙述是对人物、事件和客观情况所作的概括说明和交待。因此,叙述极富概括性。可以说,没有叙述,就看不到客观事实的概貌及其发展变化的进程,就没有广度。但是,叙述的弱点也很明显,本来是生动活泼的人或事,经过抽象笼统的概括,容易变得空洞,因此,叙述不利于塑造形象,即便是具体的叙述,也很难创造有力度的形象。而表现的方法在塑造形象上显然更胜一筹,它能展示客观事实一个局部的具体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情状,从而给人直观的感受。可以说,没有表现,就不能突出客观事实的特点,就没有深度。没有深度,新闻稿件就会流于平淡,从而难于调动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深层认识和体验。
陈述的方法一直是我国新闻写作的主要表达方法。请看下面这条2006年3月25日某报刊登的新闻报道:
吉林今年拟建农村公路6210公里
本报长春3月24日电记者肖遥报道:今年,吉林省计划投资37亿元,建成农村公路6210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乡镇5个,乡镇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99.2%;新增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450个,村通水泥(沥青)路率达到70.4%。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将投资155亿元,建成农村公路2.7万公里,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之间互通公路。
这条通篇运用数字“说话”的新闻采用的就是典型的陈述式的表达方式。客观地说,这篇报道对新闻事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非常严谨,但形象性明显不足,自然无法唤起人们对所要反映的新闻事实诉诸形象的体验。
而新闻写作中表现的方法,主要是描写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形象塑造;二、细节描写;三、直接引语。
关于形象塑造。所谓形象塑造,就是用语言来描绘新闻事实的视象,给观众以情绪的感染,从而深化新闻的主题。下面这条报道的导语是我从事新闻采访后采用形象化表现方法的一次积极尝试:
本报讯 从专用采血车里出来,吴忠豪一脸的轻松,这位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成为我市首个公民无偿献血月活动的第一位献血者。
事情是这样的。铜陵市首次开展公民无偿献血月活动,我按照要求前去采访。采访完启动仪式回到编辑部后,我很快就写好了一篇300字不到的短消息。可是写完后我自己并不满意,感到 “干巴巴”的报道平淡无味。这条消息第一稿的新闻导语是这样写的:铜陵市首个公民无偿献血月活动启动仪式于昨日在市政府广场举行。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导语是一个典型的陈述式的写法,很难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我重新写了一篇消息,重点对导语进行了修改。导语采用了形象化的表现手法,明显好于一稿。
关于细节描写。把关系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予以“描绘”出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细节。
细节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有动作细节、言谈细节、穿着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等。2004年,我在一篇《采访之后的感触》的新闻报道中就尝试运用细节来说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报社组织了一个采访团赴芜湖、马鞍山,就两地经济发展的经验进行报道,回来后三位记者按照计划连续推出了7篇报道,从方方面面总结了芜、马两地经济发展的具体经验。之后,我结合芜湖、马鞍山采访作了反思性报道——《采访之后的感触》。之前的7篇报道已经将在芜、马两地采访时收集的新闻素材运用殆尽,怎么写出新东西?仔细翻看自己的采访笔记,我注意到在芜湖、马鞍山采访时,两地的有关经济部门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是“体量”和“对接”,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采访细节,但这两个词却包含了很深的含义。因此在《采访之后的感触》一文中,我紧紧地抓住这个细节,围绕“体量”和“对接”,同时结合铜陵市的具体情况,一一展开新闻事实,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芜、马两地瞄准长三角、志在大腾飞的胸襟和抱负,文章见报后,市里经济部门的同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关于直接引语。强调使用直接引语,是因为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较少使用直接引语,而大多采用转述内容,也就是间接引语的方式。
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究竟有多重要?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闻报道与写作》教材中这样写道:“报道新闻应该进行‘展示’而非‘陈述’的定律就是:必须把直接引语写入新闻的重要部分。记者在采访时都会留意闪闪发光的言辞、犀利透彻的评说以及新闻人物对新闻事件的简要概括。直接引语能使新闻事件更具戏剧化色彩,能使读者直接聆听新闻人物‘说话’。此外,它还是帮助记者做到真实报道的手段,能使读者直接感受到新闻事件是否真实。总之,如果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读者就可这样推断:既然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在直接说话,那么这件事必定真实无疑。”
具体的说,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直接引语,至少可以起到这样几点作用:
一是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类似下面这种写法的新闻稿件常常见诸我们的报端:来自权威部门的观点认为,今年上半年……;权威部门的同志认为,预计下半年……。这是我们很多记者采用的一种驾轻就熟的写法。可是严格意义上说,这样不用直接引语、只用间接引语的“认为”,已经不是部门(或部门同志)原汁原味的“认为”,而是经过记者思想和语言过滤后的“认为”。这样的“认为”,其权威性自然大打折扣。
二是增强新闻的深度。我们强调直接引语要少而精,就是说要在关键部位“画龙点睛”,这样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核心和事物的本质。
2008年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记者李小萌在地震灾区采访了路遇的一个村民。请看央视国际5月22日的报道:一个扁担,两个用油漆桶改装的行囊,再加上一个拉链都已经拉不上的背包,这可能已经是这位68岁的老大爷所有的家当。当记者李小萌在路上遇到他时,老大爷正走在与下撤村民们相反的道路上。简短的对话,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爷一直在说“我想回家看哈子”。没有华丽的修饰,但是我们从他的执着中感受到了他对家的那份挂念,即使是遇到下撤的同乡一直在告诫他回去很危险,也未能打消他回家的念头。拗不过大爷的坚持,记者只能帮他扶起了扁担。看着大爷用他瘦弱的肩膀扛着扁担依然执着的离去,并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向记者说了句“让你们操心了”,记者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镜头前掩面痛哭。
这篇报道只运用了两处直接引语,一句是“我想回家看哈子”,另一句是“让你们操心了”。一个灾区的老大爷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可是有了这两句画龙点睛式的直接引语,一下子就让这篇文章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是可以使新闻来源更为明确。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新闻来源。一旦因引述的内容产生麻烦,记者只要引述无误,就可以减轻自己在法律上的责任。现在,我们的一些记者在写稿时,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冲到了“前台”,尤其是采写批评报道时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客观引用则明智得多。■
设计表现方法 篇7
清代著名诗人、美食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须知》中记有一句名言:“美食不如美器”,认为餐具的重要性更胜于食物本身,以强调餐具设计的重要性。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餐饮用具,陶瓷餐具在造型和装饰上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如陈设用瓷般随心设计,而是以型制不同的各类实用盘、碗器为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陶瓷餐具者就不需要考虑其造型和装饰的艺术性形式,相反,日用陶瓷设计师必须运用各种表现方法以加强陶瓷餐具的艺术性。比如:以点、线、面的合理搭配与成型技巧来构成优美大方的造型;在优质洁白的瓷面上装饰各种华美靓丽的纹饰,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不得不赞叹设计者的艺术修养。
1 艺术美的概念
“艺术”作为艺术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词和概念之一,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然而,正因为太熟悉,反而容易使研究者因缺乏好奇心而缺少分析。关于这一点,美国的美学家肯尼克说得很犀利也非常有趣:“当没有人问我艺术是什么的时候,我倒还清楚艺术是什么。可是当别人问我艺术是什么的时候,我反而答不上来。”艺术美由于是艺术体现的一种外在美,因此艺术美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正应了那句“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老话。况且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社会观与人生观造就了人们对美的不同感受。不过笔者认为,虽然艺术美的内涵是如此令人不可捉摸,但是相对而言,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则无非是造型美和装饰美的集中体现。
2 陶瓷餐具的造型美
“造型”是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通常所说的“造型”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创造物体形态的活动;二是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具体形态。本文指后者。如:餐具中的各个配件就是被设计师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具体形态,他们或圆或方,或高或矮。陶瓷造型包含着感性美和理性美,无论实用的还是陈设的,具象的还是抽象,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造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出这两种美感。
在古代中国的陶瓷餐具设计中,造型的转变往往受到时代的影响,从而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表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餐具种类有碗、盏、盏托、钟、钵、盘、碟、篡、五盅盘、耳杯、箸等,受当时审美风潮的影响,其造型由矮胖端庄往清瘦秀丽一路转变,纹饰也受到西域文化和外来佛教的影响。随着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唐代开始至五代时期,由于原料加工更为精细,成型技术的提高,以及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的改进,烧成的瓷器餐具在形制上有了变化,如:碗的造型除承袭唐代的唇口、花瓣口、卷沿外,还出现了直唇大碗、小圈足碗,而盘则出现了花瓣口沿方形、三角形等。宋代是继汉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又一高峰,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审美趣味的变化,使得餐具制造往精美方向发展。宋代瓷质餐具在瓷质上有青、白瓷之分,在造型上既有时尚的挺拔秀丽,也有仿古的青铜式样。元代瓷器餐具,虽然在种类上与前代无多大差别,但在风格、造型等方面都与宋代瓷器餐具有了明显区别。餐具的风格由南宋时的细腻婉约一变而为粗犷豪放,具有元代瓷器共同的时代特征。饮食业的繁荣和饮食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餐具的发展变化,明清两代陶瓷餐具制品不仅品类繁多,而且制作日渐精良。
到了近现代,餐具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多式多样,而且都是以成套的方式出现,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下更多地以流线式的造型进行设计。这样能给人更为和谐的感觉,在视觉效果上更为美观,间接地促进了用餐者的食欲。
知名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在80年代初也曾涉足过陶瓷设计。他基于世界和平的理念,从飞翔的和平鸽身上获得启示,再融进他服装大师的特质,使他的作品“马克西姆的巴黎”成为80年代末陶瓷设计的典范。这套餐具的主体造型上既有飞鸟的感觉,又有晚礼服的飘逸,还有用树叶形式演变的托叠,巧妙的设计使这套餐具几乎无可挑剔。它的精致与灵气让使用者心情愉悦的同时,又带有王者气魄。
如果说皮尔·卡丹的“马克西姆的巴黎”让人有感觉它有王的风度的话,那提摩·莎班捏瓦的“索米”就是王后的气质了。这套餐具整体造型和谐统一,方中带圆,就像女人外柔内刚的特性一样,给人感觉虽不盈一握,但实质上却坚强无比。它的雅致让人感觉它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餐具了,更是一件可以放在手心里把玩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连装在里面的食物都变得更加美味可口了。
3 陶瓷餐具的装饰美
一件精美的餐具不仅要做到造型优美,同时还要给予它漂亮迷人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今,一般的陶瓷餐具通常是以刻划、雕塑、彩绘、釉料等几种方法来装饰,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
3.1 陶瓷餐具的雕塑美
这里说的雕塑是指餐具上面所展示的那种略带立体感浅浮雕的韵味。当今这种浅浮雕的效果在餐具上用的是越来越多了。此类餐具造型简洁大方,通过浅浮雕的方式来表现从圆心发散出来的线条结构,当浮雕刻线受光后,形成丰富的明暗变化,扩散的线型在视觉上就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让用餐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能欣赏艺术和拥有愉快的心情。
3.2 陶瓷餐具的彩绘美
现在的陶瓷餐具市场中最常见的装饰手法是彩绘效果。彩绘可以有很多种各不相同的表现方法:手绘、印花、贴花纸等。手绘的餐具看起来较为随性洒脱,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画出很多不同的效果,有一种灵性的空间美。而印花和贴花装饰则比较规整,给人严谨认真的感觉。
一套成功的彩绘餐具就像一幅装饰画。比如《中华龙》国宴餐具,它的装饰富丽华贵,以皇族专用的明黄色为主调,配以中华龙为国案设计基调,海水、云朵等图案为辅,以示吉祥,艺术美中浸透的皇家气度,尽显宫廷风范。整套装饰就像一幅美丽的装饰画,把我们带入皇家世族的气氛当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色彩明快而大开用餐者的食欲,不失为餐具设计的典范。
3.3 陶瓷餐具的釉色美
如今,也有很多餐具是直接以色釉装饰的,不同的釉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光亮釉、亚光釉、无光釉、窑变釉等。光亮的面釉给人感觉很华丽之美,似闪烁的霓虹灯;亚光釉和无光釉虽然没有光面釉的华丽外表,但是多了一份稳重与踏实;窑变釉的效果比较让人捉摸不定,相同的釉料可产生不同窑变的效果,每一件餐具都不一样,变幻莫测,给人美的享受。
相对于彩色颜色釉来说,白釉餐具是比较受大众认可的。白色向来给人一种干净、素雅的感觉,故用在餐具里面使人觉得卫生,用起来也很放心。
当然,彩色颜色釉的餐具比起白釉的餐具则更像一件色彩缤纷的艺术品。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色彩明快的釉面可让人充满食欲,同时亦会使人心情愉悦;而灰色调的釉面又可以给人一种高雅、稳重的感觉。
4 陶瓷餐具艺术美的表现方法
功能在餐具中是重要的,但是餐具艺术美的重要性并不次于其功能的表达。因为视觉是人们的第一感受,我们对触及到的物品总会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看到一件东西,我们的大脑就会马上对它产生种种的想法和猜测,比如我们看到一件很精美的餐具,首先想到的不是它好不好用,而是它美不美,为什么可以那么美,如何做到的,然后就是享受它所给予的美,从而给大脑传达一种潜在信息,即“这么美的东西一定也很好用”,当消费者略带有主观性的认识去用它的时候,感觉就会跟着想法走,由于已经给它下了一个好用的定义了,自然用起来舒心快乐。相反一件看似平淡无奇,甚至丑陋不堪的餐具,不管它再怎么样实用,也未必会对其感兴趣,消费者都不会认为这件产品值得购买或值得享受,因为,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吃饭的用具而已,没有任何欣赏的价值,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欣赏美和感受美。
所以,设计餐具在考虑到功能的同时,亦应该注重它的造型和装饰的艺术美。力求做到产品的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其具体的表现方法为以下两点:
(1)注重消费者的审美个性
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设计者必须要考虑以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进行适当的装饰。实际上,在现今的餐具设计中,追求个性的表达方式与艺术语言已成为消费者,尤其是中高层次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2)注重装饰的时尚性
从古至今,时尚及潮流始终都掌握在社会的顶层消费者手中,他们的喜好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普遍审美趋势发展,所以,在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中,如何抓住处于上层的消费群体,使这一部分消费者认同餐具设计作品中的时尚元素和审美特征,从而以其对时尚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将设计师及设计作品推向全社会将会是未来陶瓷餐具设计中推广和表现“美”的具体方法,当某一种审美趋势被大众认同之后,这种美即成为一种普遍的“美”。
5 结语
餐具的艺术美一直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设计者也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这个问题,竭尽所能地设计出具有独特美感的餐具。不过笔者认为光是这样还远远不够,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当那些精美的餐具只出现于高档宾馆和上流社会时,这种艺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要想使陶瓷餐具真正具有表现美的习惯,必须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以此带动全社会对陶瓷美术的审美习惯,为陶瓷艺术设计领域提供良性循环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正安.陶瓷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潘红.艺术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设计表现方法 篇8
关键词:景观园林工程,设计,艺术性表现方法
1 引言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和艺术追求。而园林设计则是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共存的一门学科。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进行设计时, 要充分利用艺术设计的手法, 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 也满足人们在艺术方面的追求。
2 园林艺术设计的内涵
艺术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的一种表达思想意识和世界观的方法, 主要是为了对当前人们在环境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 属于一项物质性的社会福利。因此,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 首先要满足人们对景观的使用要求, 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 园林景观设计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要可以通过艺术景观将人们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需求体现出来。充分利用园林设计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教育进一步进行强化。所以, 在进行园林工程设计时, 除了要满足景观使用需求, 还要可以满足人们在艺术方面的需求。
3 园林工程艺术性设计的原则
3.1 遵循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园林设计中, 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是体现园林形式美的主要原则。通过这一原则可以将园林设计中不同的线条与图形、流派与风格、艺术形体组合、内容与形式组合、肌理和材料组合、整体和局部组合变得统一、多变。例如,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为了表达出威严、庄重、秩序、力量的视觉景观, 可以通过设计统一的篱笆设计、统一的行道树设计、统一的廊柱设计来进行表现, 合理地利用景观整体和景观多变性的原则, 提高园林景观的丰富性, 利用景观的大小、高低、疏密度、强弱情况等来将景观的多变形体现出来。
3.2 遵循对比和协调的基本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对比指的是对两个不同形状的物质或者多种外形的物质进行比较, 从而将不同景观的特色和特点体现出来, 从而使观赏景观的人在观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新鲜感, 增加景观的鲜明感。而协调性的原则指的是对园林中的建造材料、园林的布局形式等进行协调和统一, 增加园林景观的和谐性。另外,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 要注意各个景观直接可以合理地进行配比, 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柔和、平静、愉悦和舒适的感觉。寻找景观设计中的共同点和相似点, 增加不同景观之间的和谐性。与之相反, 在设计过程中, 如果采用的植物景观之间的反差比较大, 采用对比的设计原则就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感, 进而产生奔放、热烈和兴奋的感觉。在进行构图时, 蓝色、黄色、红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都可以和另外两种颜色混合成一种可以互补的颜色, 进而产生出一暗一明、一热一冷的对比色, 表现出一种新鲜感较强的跳跃式观赏效果。如果使用得当, 会起到烘托气氛, 凸显主题的效果。
3.3 建设生态园林
在现代化的园林建设过程中, 除了要建设传统式的园林以外, 还需要建立生态化的园林。生态化园林是在传统园林建设的经验基础上, 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出一个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和一个植物、动物和人类可以和谐共存、相互联系的秩序, 达到景观设计中科学美、生态美、艺术美和文化美的设计要求。在建设生态园林时, 首先要求园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气候进行调节。其次是要可以对园林的空气质量进行改善, 在城市不断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通过生态园林建设, 可以使空气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 使人们生活环境得以恢复。最后要可以对景观进行美化, 使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得以丰富, 在建设生态园林后, 要可以使城市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增加, 使城市景观进一步得以丰富。将自然和城市紧紧联系起来, 让广大市民在繁忙工作之余能有一个放松身心的环境。通过将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结合起来, 满足人们在审美性和艺术性上的需求。
3.4 尺度和比例的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 尺度和比例指的是使园林植物在形态方面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不仅要包括植物自身分布的宽度、长度和厚度比例, 也包含整体环境和植物个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定要用数字表达出来, 而是人们经验和感觉上的一种审美。尺度要素体现着真实大小和感觉大小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设计时, 当以植物为景观设计主体时, 为了取得更好的观赏效果, 要保证从属植物和主体之间有着良好尺度和比例。
4 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
4.1 规划设计层面的艺术表现
(1) 生态问题方面艺术性的表现方式。园林景观在进行生态设计时, 是一种将生态问题设计和景观设计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设计方式, 是对自然过程的适应和结合, 要求可以对环境造成的设计影响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衡量。在生态工程设计中,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时, 要对以往过于重视施工效率, 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思维方式进行转变。其次, 生态设计属于行为活动, 有很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 这些设计方法和技巧是实现生态艺术表达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2) 土方问题上艺术的表现形式。我国古典园林中, 有很多成果体现土方工程艺术性的园林设计。例如, 国际知名的圆明园和颐和园都是非常好的例子。颐和园在设计地形时, 对城市的蓄水功能和水系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将原本和万寿山互不相衬的小水面扩展成了一个可以和万寿山互相衬托的昆明湖。而开辟后溪河不但让园林景观达到了“山因水活”的设计效果, 而且后溪河也成为了从万寿山北部贯穿的排放水体。后溪河和山体的地势、山形、排水等进行紧密结合, 完美体现了设计中的艺术性。
4.2 设计层面的艺术性表现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 设计层面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最多的, 需要深入考虑各种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设计尺度上合理把握设计形式以及工程技术等。在进行设计时, 要考虑到的工程施工设计内容很多, 不仅要严格按照各种规范标准进行考虑, 还要深入考虑给排水工程、土方工程、园路工程、水景工程、照明工程、种植工程、机械工程等。其中国设计的形式对园林工程和艺术性之间有比较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 设计形式对工程施工后期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设计不能达到人们使用舒适度的要求, 也不能将它称之为艺术。与此同时, 工程技术的使用情况也对形式的艺术诠释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园林工程在设计时, 有着非常好的艺术诠释效果, 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缺乏对应的施工技术, 依然无法将艺术效果准确地表现出来。
4.3 设计细节方面对艺术性的表现
在进行园林设计中, 要注意从细部入手, 对空间色彩、空间范围、气味情况、照明情况和细部结构特点来进行设计交流, 这种设计交流的感受也是最为明显和直接的。所有类型的景观设计项目, 不管项目最终的规模如何, 想要完成建设工作, 都需要对细部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在这个环节上将设计环节中所要表达的问题和反应艺术思想反映出来。在进行园林工程设计时, 并不是说投入的造价成本越高, 所取得的艺术效果就越好, 而是要可以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融合, 将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操充分体现出来。
4.4 充分运用色彩来表现艺术性
在园林设计中, 要充分利用色彩的轻重管、冷暖感和距离感来体现色彩基能。在设计中, 冷暖感是色彩的基础感觉, 其中蓝色为冷色彩, 而橙色为暖色彩。从色环的角度来说, 距离冷色彩越近, 色彩的感觉也就越冷, 而距离暖色越近, 色彩的暖感也就越强。而从冷暖色的角度来说, 冷色会产生一种比较重的色彩感觉, 暖色则会产生一种比较轻的色彩感觉。而色彩距离感则是不同的色彩波长造成的。通常情况下, 暖色会让人感觉到距离向前进的感觉, 会产生一种往外部发散的感觉, 会使得景物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而冷色系会让人产生一种收缩、后退的钢筋, 会产生向内收缩的方向感, 进而使景物和人之间的距离拉长。在配置园林景观时, 要对色彩的这些特性进行合理的利用, 通过合理搭配这些色彩, 提升园林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例如, 在配置园林中的植物时, 将紫色、黄色、绿色、红色和蓝色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美感。这种设计一般可以用来搭建花柱、花坛以及公园入口的设计等。
另外, 在配置园林植物时, 还要求按照“冬青、秋果、夏荫、春花”, 所以, 在配置园林植物时, 要注意分析植物色彩和季节的变化关系, 了解不同季节典型植物的生长特点, 对植物色彩进行合理的利用, 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4.5 充分利用造型来表现艺术性
在现代化技术水平和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下, 人们不再只是欣赏自然形态下的植物, 而是利用人工造型的方法来对自然景观形态无法表现出的植物景观进行弥补。园林管理人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栽植管理, 使其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一般来说, 植物的造型种类很多, 常见的植物造型有建筑式、造型式、图案式等。其中建筑式主要包括圆柱造型、绿篱造型等, 这类造型主要通过聚集大量的植物来根据设计要求修剪成造型各异的观赏景观。造型式主要有动物造型、几何造型、任务造型等, 是利用人工想象的方式对植物进行整修、绑扎从而制作出设计造型。图案式造型主要是选取花舟、草本植物、纹样造型、图案造型等进行设计, 不同的图案造型所表达的观赏效果和寓意也是不同的。一般在进行植物造型时, 会选择生长速度比较慢的常青植物、具有良好攀援性的植物等。例如, 六月雪、金叶女贞、黄金榕、冬青、彩叶草、草本花舟雏菊、紫薇、桂花、爬山虎等。
4.6 要体现出园林植物配置的意境美
在进行园林艺术创作过程中, 要注意将客观景观、生活和主观的理念结合起来, 使观赏者看到景观后可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比如, 在配置园林植物时, 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内涵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不仅可以将城市的文化传统展示出来, 并且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观赏景观。需要注意的是, 在营造园林景观植物意境时, 要在了解植物生活习性的基础上, 将植物配置的色彩美充分发挥出来。对植物的优美形态、植物中所蕴含的文化等进行综合配置。当前, 现代城市园林植物主要是根据城市建设情况进行配置的, 因此, 在营造意境时要注意和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代表城市的市树、市花融入到园林建设中。此外, 在现代化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 要注意借鉴传统的方法和文化, 根据文化要求和时代特色进行创新和改变。进而在一个全新的场景中建设出一个可以展示城市历史内涵的意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园林工程的设计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在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所在区域等进行分析, 对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充分利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 来使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 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参考文献
[1]杨玉想, 植物色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4) :241~242.
[2]郭旭光色彩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 2010 (30) :139~140.
刘川诗歌的表现方法 篇9
一.利用词语的错位,承接、转接、虚指等表现感情
《这个世界不可抗拒》:“世界上所有的孕妇/都到街上来结合/站成排、站成列/(就像阅兵式一样)/我看见了并不惊奇/我只惊奇于/他们体内的婴儿/都是头朝下/集体倒立着的/新一代人/与我们截然相反/看来他们/更与我们势不两立/绝不苟同/但我并不恐慌/因为只要他们敢出来/这个世界/就能立即把他们正过来”。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利用了词义上的“空间上下”关系,来巧妙地转化成“人生价值观的上下”,并且进一步表达,只要他们敢出来,就把他们正过来———这里当然指价值观上的认同。《太阳牌竟如此靠不住》:“新买的电磁炉/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坏了/放在那儿/冰凉冰凉/最可气是他的牌子/太阳牌/与其一起买的保温杯/是第三个月坏的/一看/也是太阳牌的/还有一只电饭煲用了一年也坏了/(刚好过了保质期)/还是太阳牌/从那以后/每天我都觉得/说不定太阳也会/突然坏掉”。太阳牌与太阳这两种事物再次实现了巧妙的转接,通过“说不定太阳也会/突然坏掉”来讽刺有些现代电器的假冒伪劣,说“太阳”靠不住,恰恰是对“太阳牌”的极大讥讽。《戏说二十一世纪女性减肥热潮》:“儿女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新世纪这几年/妇女们竞相减肥/一个个都瘦了/苗条了/身上的肉也少了许多/一个个美人儿只剩骨头了/我真担心一直这样下去/他们身上/再也掉不下/一块肉来/我们的社会将一下子/彻底失去/未来的人口”。俗话说得好: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这里是比喻,比喻母子、母女情深,诗人用它实指,减肥就是减掉肉,结果人瘦了,人瘦了还怎么掉肉,当然这首诗歌还指涉到一种人生常识的正确性。《一环二环三环》:“为了买房子/跑遍沈阳城/一环之内/价格吃人/二环之内/价格吓死人/三环之内倒可以接受/只是路远的累死人/横竖都是死/不止我/我还看见那么多人/也像我一样/纷纷被一个环两个环三个环/套住脖子/吊在半空中/动弹不得”。很显然,这首诗歌用的是词语的承接,“环”指“圈”,“圈”和“绳索”又联系在一起,而人们为了一环二环三环而焦头烂额,却也是被绳索吊着。
二.用暗喻、夸张等手法极省俭地表达感受和印象
“忘记是谁说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4]这里鲁迅先生虽然在谈小说人物描写方面要注意写神,但在刘川的笔下,最省俭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惜用夸张,物象化凸显生活感受却也是常见的。这种创作技法取得的效果正像胡允恒在《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的前言里所说“使读者明知不可能却渐入佳境,信以为真;掩卷沉思时终于认识到这种不可能中却有极大的真实性”。[5]反映在《拯救火车》这本诗集里,诗人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类物象:“箭”、“梳子”、“填空”、“雨”等等。《人群中的位置》:“我对孕妇/最感兴趣/别想歪了啊/我是对他们肚子里的/胎儿/最感兴趣/他们就要来到/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这个没有立锥之地的世界/幸好,有一些老人/也将离开/这个世界/请问/为了省事/可以把婴孩/直接生进老人离开时/在人堆里/留下的空里吗”。《人们像箭一样忙》,大路上/跑步者使劲超过步行者/自行车用力超过跑步者/摩托车加油门超过自行车/出租车拼命加速/超过摩托车/而救护车、消防车、警车/人们啊,箭一样要去射中什么”。《一放学,孩子们便射箭一样》:“一放学,孩子们/便箭一样射向校园外的人群/这些社会上的人群/是靶子吗/第二天早上,他们又把孩子们/从身上拔下来/规矩整齐地送回学校/好让他们晚上再射一次/如此反复,周而复始/这些靶子一样的大人啊/这些箭一样的孩子啊/这些是练什么射术呢”。《地球上的人乱作一团》:“我总有一种冲动/把一个墓园拿起来/当一把梳子/用它一排排整齐的墓碑/梳一梳操场上乱跑的学生/梳一梳广场上拥挤的市民/梳一梳市场上混乱的商贩/只需轻轻一梳/他们就无比整齐了”。第一首诗歌,这个拥挤不堪的世界,老人离开了,留下位置,不如把新出生的小孩放进去,这里诗人把世界比成一个剧院,满剧院坐满人,再也挤不下,老人离开了,直接把小孩放到他的空位置里。类似的还有“箭一样要射中什么”、“练什么骑术”等等。
三.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和坐实化
《拯救火车》封面上郁葱诗人说:“刘川的优势和长处在于它的想象力,在他的作品中,诗的思维常常是奇特的。他没有直接地写这个世界对人性的摧残,但内在的表达却更淋漓尽致。”这里其实就是说,刘川是沉浸在他的这种想象力里的,首先刘川是个对社会不良现象深恶痛绝的人,这是他诗歌抒情的动力,其次,他不张扬,不愿意向社会直接呼告,他喜欢把自己这种强烈的情感通过简练的形式,夸张或暗喻的形式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一种嘲讽和揶揄。越变形,感受和印象越清晰,越能震撼人心,越好。他似乎沉浸在这种想象力里。刘川的诗歌除了上面两点,在抽象的事物上也常常形象化,实物化。《私自杜撰的一个古老传说》:“为了芝麻绿豆大点的事儿/张三和李四/闹起了分歧/张三的亲友团/和李四的朋友帮/也陆续参与了进来/人群立即出现了/一个大裂缝/地球随之裂开/一个大口子/这两伙人的呼吸/(与放的屁)/也各站到了/自己一边/于是大气层/出现了/一个更大裂缝/如今,张三和李四/已经死了N年了/男人们仍然远远躲着/这个裂缝/孕妇们仍然不敢靠近/怕把孩子/生进这个裂缝/背上/是非不分、背叛祖宗、颠覆传统/这样的恶名”。不难看出,这里主要指邻里、朋友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时达到一种不可理喻的程度,祖父辈的矛盾也可能延伸继续到曾孙的一辈,这里本来是人与人之间抽象的隔阂或矛盾,被诗人形象化或者坐实化,充满了震撼。《每个家庭都拖着一条铁链》:“传统美德的五千年古老社会/一个男人只拴紧/一个女人/一个女人只伺候/一个男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睡在一起/而且还要发誓/死在一起/今天回家/发现我爸我妈/越长越连相/像孪生兄妹/四十年,他们一直守在一起/要再过多久/拴他们的那条透明铁链/才会生锈/被我看见”。这里就是讲联系父母,祖辈之间的“传统美德”的观念或思想做实化。
综上来看,刘川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对社会或人性的丑恶深恶痛绝,但在表现时,却不张扬,不揭开伤疤鲜血淋淋地让人去看,而是采用了一系列的表现方法让深情隐藏,达到一种“冷抒情”。通过本文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到诗人惯常使用的方法,为丰富现当代文学研究或诗歌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从《拯救火车》来看, 刘川诗人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 但当他表现这种感情时, 基调却是冷静的, 内敛的, 嘲讽的, 揶揄的。他喜欢将自己强烈的感情隐藏, 出之于含蓄的形式, 结实的形式。“看上去散漫, 实际上却用心很深。”本文主要探讨他将自己强烈的感情凝练在作品中, 采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使他的诗饱含至情却不动声色。
关键词:刘川,表现技巧,当代诗歌
注释
1[1][2][3]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第194页, 第195页, 第194页。
2[4]鲁迅:《鲁迅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第173页。
3[5]《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第3页。
刍议电视新闻画面表现方法 篇10
一、远景的表现方法
远景就是表现远的事物。一般说, 远景分为两类, 一类是景色远景, 它能将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 大自然中最富有表情的天空云霞光彩, 大面积地收入新闻画面中展现出来, 从而渲染自然景色中的场面气势, 给人以及其广阔的意境美感, 这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而另一类, 则是有些人容易忽视的场面远景, 记得一次我们电视台与信用合作社举办信合杯卡拉OK大奖赛时, 有几位歌手独唱的节目, 由于考虑不周, 拍摄时镜头全部采用的近景和特写。当然, 这不能说明镜头用的不好, 但是缺少场面远景, 也没有留下较大的空间来供歌声回荡和观众想象, 也缺乏现场感。缺少空间环境比较大的远景镜头, 就是缺少对这种场面远景的认识。当然我们谈到的情况只是远景镜头运用的一个方面, 类似的情况在拍摄其它电视新闻节目时有所发生。这种场面远景将所要拍摄的人或物置于空间远处, 占据画面的比例很少, 但它往往被融于周围的景色或运动之中, 便于场面的渲染, 从而刻画主体含蓄的美。这种处理方法将画面绝大部分空间留给作者抒情, 让观众有想象的余地, 容易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运动于周围环境中的主体小得微不足道反而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庄严和热烈。
二、特写的表现方法
特写就是表现特别近的事物, 通过让观众看的清, 向别人展示一个新世界, 微观地反映人或物的某一点, 它成为引起人的注意和揭示人物内心的一种特殊手段。
新闻特写画面表现景物, 能够把极其微小的事物和极不显眼的动势清楚地表现出来, 如汽车反光镜中的景色, 物体某一局部的细节, 都会给人以清新别致之感, 逼着人们不得不认真地去看, 去看仔细。
新闻特写画面表现人, 可使人的表情准确地再现。通过人体某一部位的细小变化, 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观众通过画面丰富联系, 看得准, 看得清。在一次征兵会议上我们拍到了一位应征入伍新兵眼睛的特写镜头。透过那一双饱含着热泪, 激动的双眼, 观众可以看到这位新应征入伍的战士心里, 这一景别的运用, 无需更多的语言去解释, 它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心里状态, 很快地给观众留下了完整印象。
三、细节的表现方法
细节的表现方法, 主要是指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方法。要注意收集细节材料, 恰如其分地运用, 发挥细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一) 细节分类
1.外貌细节。外貌细节包括人物的样貌、着装、神态等, 在新闻中要选取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外貌细节。
2.动作细节。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人物时, 要抓取人物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有意义的动作, 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状态和意志, 更好地塑造人物。
3.语言细节。人物的心里活动和性格特征, 往往通过语言展现出来, 语言细节可以增加电视新闻报道的厚度和情趣, 对新闻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环境细节。电视新闻报道不可能游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外, 新闻报道选取典型的环境细节, 能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 细节的作用
1.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信性。新闻的可信性指的是受众对新闻所报道的事实相信的程度。一则新闻报道是否可信, 就看受众是否相信新闻报道中的事实。
2.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有助于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一叶知秋, 新闻中的细节运用的好, 能够起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作用。有时候, 一个细节比干言万语深刻、有力的多。
3.电视报道中的细节有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视性。可视性是指报道便于观看、吸引受众的特性。可视性的实质是吸引受众观看新闻顺利接受信息, 也是新闻命脉所在。
(三) 细节运用注意的事项
1.新闻中的细节要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 细节的真实性十分重要。新闻报道中的细节不能虚构搀假或者搞合理想象, 必须通过细致的采访, 才能获得鲜活的细节材料。
2.新闻中的细节要精练。笔下惜墨如金, 才能把新中的细节写得精炼。美国新闻学者肯, 梅茨勒说过:新闻中“写细节很容易收不住笔, 细节叙述过多, 会使人对整个新闻报道望文生厌, 写细节的窍门在于只挑选不多的几个能勾画任务或情景的引人人胜的细节。
语言美的三种表现方法 篇11
曾国藩自衡州出师后,湘军与太平军交锋,屡战屡败。
曾国藩战败的消息传到长沙,有人主张弹劾曾国藩,撤销湘军。曾国藩坐卧不安,不知该如何向皇上交待。看着幕僚草拟的奏折,他灵机一动将“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
咸丰皇帝看了奏折后,感动于曾国藩虽败犹战的精神,令其重整旗鼓。
一个小小的改动,救了曾国藩。
语言,是有威力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我们评价一篇文章文字功底好,多半是从它的语言出发的。语言美不美,直接影响着文章的吸引力。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就是说,如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传播到远方。精彩的语言会让人如品香茗,余味无穷。语言的美,不是华而不实的美,而是简单、干净,有光泽,有味道的美。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出这种美呢?
一、学会留白
不少同学写文章,喜欢用啰里啰嗦的语言,一句话能说清的事情,他能用上很多句。一件人人皆知的事情,他交代得一清二楚,生怕读者看不懂。殊不知,那些啰嗦冗杂的语言会让人失去阅读的欲望。写作时要学会“留白”,该省略的时候要省略,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请看这段文字:
随着重重的关门声,和离去的脚步声,关门,这下,房子里真是没人了。本来还想去外面玩玩的,还有一些事情的吩咐,看来这几天都不行了,记得去年妈比我放的还早,果然,事事难料,往往不近人意啊。无奈下楼吃完早餐,闲着无聊便去看电视剧,不知不觉竟看到了中午。(来自学生作文《今天,爸妈不在家》)
这段文字无非是说妈妈去上班了,我看了一上午的电视,作者把它写得如此缠绕,真是无趣无味。
再看以下文字:
老七不老。他个子中等,鼻尖圆圆,身上常年带着一股酸奶和大蒜的味道。
但杏花喜欢。她说这样的男人老实可靠。她,是悄悄对自己说的。
其实,杏花喜欢的是老七的手艺。
老七是个漆匠。凌晨三四点钟,报晓的公鸡还在熟睡,老七就穿上长袖上衣和长裤子,往离村庄六七里的里山坞赶。那里有层层叠叠的山,山上长着一棵棵粗壮的漆树。漆树见了太阳就不出漆。天色昏暗,老七的手却像长了眼,很熟练地找到漆树,用刀子在树干上割开一个口子,灰褐色的黏稠树脂就哗哗地流到了老七带去的器皿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酸奶的味道。那是生漆的味道。(选自王秋珍《老七》)
朵朵很喜欢这块地,它把它当乐园。它在里面打滚。它在里面奔跑。它跟花捉迷藏。它跟草捉迷藏。它也逗着一些小虫子玩,捉起,再放。再捉,再放。一玩就是大半天。在一只猫的眼睛里,这个世界,都是好玩的吧。”(选自丁立梅《一只猫的智慧》)
老七的身上为什么常年带着一股酸奶和大蒜的味道?这个不必急着交代。文章大多采用短句处理,使文字显得更简约。小猫朵朵的行动更是大量的短句表现,读来让人轻松愉快。同学们在派遣文字的时候,要学会取舍,把那些可写可不写的都删去,把那些绕过来绕过去的线头剪掉。写好了,自己多读几遍,觉得没有拖泥带水了才行。好的文字,能用两个字说清的绝不用三个字。废话太多,会大大消弱文字的表现力。
二、写出镜头感
镜头感也就是画面感。你笔下的文字要把人带进某个画面某个镜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镜头感文字最忌讳笼统。有的同学喜欢用“很”字来概括,给人一种语言单调情景模糊的感觉。有的同学喜欢用大名词,让人不知道你到底是在写什么。比如,你单写“花”,读者不知道是什么花,这是大名词,要把它变成小名词,具体到“喇叭花”、“指甲花”等,甚至“不知名的小花”,都比一个“花”字要好。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导演,接到一个如此笼统模糊的剧本,你该如何拍摄呢?同学们写文章的时候,不妨把自己设想成是导演,正在拍摄某个画面。例:
绿色的窄卵形叶片,有着不规则的锯齿小花边。花萼长长的,顶着四片紫色的花瓣,呈十字形舒展,在微风中裙飘般舞动,静静地弥散着如茶的芬芳。那一串串花,有的盛开,有的待放。盛开久的,成了淡紫色,仿佛素颜洗尽铅华;刚盛开的,紫得水润丰满,一如待嫁的新娘;没盛开的,摇着小铃铛一样的紫褐色花苞,仿佛在嚷嚷:“我要开花!我要开花!”不同层次的紫,像窈窕淑女的纤纤玉手奏出了初春幻想曲,美妙的旋律伴着若有若无的清香在四周嫩绿的青草上滑行。(选自王秋珍《二月兰的初心》)
这个春天,温暖得过份。
你一睁眼,撒娇般投入春的怀抱。
在那片朦胧的林子里,棕榈剪下阳光的影子,稀稀疏疏地抖落下来。几束金红的光射入粼波微漾的湖,然后调皮地逗留在你的脸上。你精致的侧脸有了毛茸茸的轮廓。(选自学生王莉《春日剪影》)
以上文字都是写景,画面感的语言把读者带进了具体而生动的场景里。花的颜色、体态、神韵,阳光的姿态和产生的效果都鲜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文字,又怎么会不吸引人呢?
再看这一段:
他是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员,每三天轮休一次。休息的时候,他会骑着单车,绕着城市转一圈:到城西买她喜欢的鲜鲤鱼,到城南买陈记的大麻花,再到城东买传信瓜子……他们的城市虽然不大,可这样转上一圈,也需要三四个小时。有时候她不在家,他就在小小的厨房里,慢慢地为她炖一锅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帮她整理凌乱的房间,蹲在地上擦地板。汤一直温在炉子上,她回来的时候,温度刚刚好,浓郁鲜香的滋味,在胃里久久不散。(选自卫宣利《37码棉拖鞋》)
文中出现的都是小名词,比如“鲜鲤鱼”、“陈记的大麻花”、“传信瓜子”、“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作者以实在具体的内容写出了主人公细致周到、妥妥帖帖的爱。如果同学们这样写:“休息的时候,他会为她四处买好吃的。她不在家,他也会给她做好吃的。”这样的文字是不是味同嚼蜡呢?
三、用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叶圣陶说:“说到底,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而就是生活本身。”不少同学写文章,喜欢剥离生活,写一些想当然的文字。自己不过给爸爸端了一杯茶,爸爸就激动得跳了起来,连声夸奖:“好儿子,你懂事了!”老师在课堂上咳嗽了两声,同学们就泪花闪烁,齐声喊:“老师,您歇歇吧!”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语言,其实让人啼笑皆非。写文章不是喊口号,比赛谁更伟大。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是孙犁在《荷花淀》中的一句,形象地写出了女人的心灵手巧以及白洋淀的淳美,富有生活气息。紧接着,孙犁用朴质的白描写出了女人的内心。听说丈夫要去大部队上时,孙犁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样的场景没有认真体验生活是写不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以下文字:
父亲手握磨杆推动起石磨,母亲在磨杆过来之前,将浸得胖胖的、软软的黄豆添上磨。转一圈,倒一勺;转一圈,又倒一勺。我嚷嚷着要添豆,却总有不少豆进不了磨眼,且回回担心手被磨杆撞上。而母亲总能那么从容地将黄豆及时而又适量地添上磨,这让当时的我崇拜不已。那浸泡过的黄豆一点点进入磨眼,随着磨盘与磨底发出的吱吱声,磨底四周就会流出豆浆,像牛奶,又像厚粥,它们吧嗒吧嗒掉落盆中的声音,仿佛邻家的小儿在撒娇。(选自王秋珍《豆腐飘香》)
我带着一路风尘,随着人流出了火车站,站在寒风中,我不住地发抖,四处寻找着来接我的爸爸。哎,一年没见了,我竟有些记不起爸爸的模样,终于,在不远处,我看见了爸爸。头发被风吹得好乱,胡子也密匝匝的。妈妈就站在爸爸旁边,由爸爸搀扶着,身上穿着去年过年时我给她选的黑色大衣……(选自学生蔡璇《泪水不是酸出来的》)
磨豆的场景是不是给了你浓浓的生活味?这样的文字肯定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很久没和爸爸见面的“我”出了火车站,在寒风中等爸爸。这带着酸涩的场景多么真实,多么生活!因此,我们没必要去刻意追求高大上,写一些虚假的东西,生活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写。
短道速滑战术方法及表现形式探索 篇12
关键词:短道速滑,战术方法,表现形式
一、短道速滑比赛简介
短道速滑比赛是冬季奥运会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 其比赛场地为30×60米, 短道速滑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于加拿大, 直到1992年才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 其比赛规则采用的是淘汰制, 由最后进入决赛的运动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速滑, 短道速滑因为距离短、速度快, 所以其比赛过程也存在着很大的变性, 而一个优秀的短滑运动员只有具备专业的技能水平和相应的战术方法, 才能在比赛中发挥自身的特点, 得到惊艳的绽放。
二、短道速滑的战术及意识
(一) 短道速滑的战术。体育比赛中看似在拼体力、拼耐力、拼速度, 但业内人士心里最清楚, 要想战胜对手, 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必须要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不管是个人比赛还是集体比赛, 都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体能, 采取行动, 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长处, 制定出战胜对手的策略, 这也可被称为短道速滑战术。
(二) 短道速滑的意识。短道速滑的战术方法很重要, 但运动员的思想意识更重要, 可以说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短道速滑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各种感觉和思维等心理活动的一个过程, 也是对其比赛规律的综合分析, 它可以左右运动员的行为, 是比赛当中正确调整自身状态, 发挥自身能力, 取得成功的关键, 短道速滑的意识也是一个运动员成熟的标志和经验的积累。在日常的训练中, 要想使短道速滑中的任何一项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就必须先从培养意识开始, 因为意识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所有心理和生理活动的一种反射, 是运动员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 特别是在与比赛对手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战术方法的合理运用和战术意识的有效培养, 是运动员取胜的关键。
三、短道速滑战术方法的培养
(一) 提高文化素养, 加强经验积累。
我国短道速滑的整体水平与技术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但世界各国短道速滑技能的不断提升, 对我国速滑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 专业的技能, 还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这样对于战术意图的理解与运用才能得心应手, 才能在比赛中对各种困难和障碍作出正确的判断, 并进行合理的排除。而且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能帮助一个运动员在战术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因为他可以深刻理解各种战术, 并做到灵活掌握, 总结经验, 找出规律, 掌握比赛主动权, 为胜利奠定基础。所以, 对运动员加强文化知识水平的培养和学习, 有利于战术方法的延伸和战术思维的深入, 更能提高他们的辨别判断能力, 给竞争对手带来压力。
(二) 提高技术强训, 培养战术意识。
没有技术的战术等同于纸上谈兵, 所以在各种运动中, 其战术运用的效果直接决定于运动员本身技术的优劣, 可以说技术是战术的前提和基础, 合理的战术可以促进运动员技术的快速提升和发展,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一定要技术、战术同时抓, 一个也不能放松。
1. 明确技术目的。
各项技术的掌握不能只靠强训, 就像孩子们背古文一样, 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学习短道速滑技术也是一样, 一定要懂得这项技术的特点, 使用时机, 运用效果,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技术的掌握, 更好地使技术发挥出它本身的价值。
2. 掌握技术的全面性。
技术全面的运动员才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才能具备参加各项大型比赛的资格, 因为技术的全面性是完成各个战术方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只有把短道速滑的各项技术要领融会贯通, 才能把技术与战术融为一体, 进行灵活的运用。
3. 心中常有比赛观念。
这里所说的比赛观念也就是要求不论是在日常的训练中还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中, 心中一定要有对手的存在, 了解竞争对手的实际水平和势力, 而且对于赛场的掌握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运动员才能信心百倍, 达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的效果。
(三) 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取胜的关键。
过硬的技术加上强大的心理才是冠军的素质, 而心理素质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进行实战, 所以作为短道速滑运动员, 在比赛中一定要具备以下素质。
1. 超强的观察判断能力。
这是一个运动员行动的前提, 通过现场的观察可以判断出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和战略战术, 这样才更有利于运动员采取更有效的对策来克敌制胜, 体育比赛是变幻莫测的, 所以善于从选手的脸部表情和眼神变化来判定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一个有效手段。
2. 掌握比赛位置的主动权。体育比赛中往往存在着主场比赛胜算大, 而客场比赛胜算小的特点, 这不是因为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差异, 而是因为主场比赛可以让运动员在赛场中占据自己的有利位置, 使自己一系列的动作得到有效的运用和发挥, 这就说明实际比赛中双方的位置也是取胜的一方面, 不管是主场还是客场, 作为一名运动员, 一定要善于掌握比赛位置的主动权, 合理调整自己的位置和状态。
3. 喜怒不形于色。
运动员在比赛前一定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表情, 要知道你在观察对手的同时, 对手也在观察你, 而你紧张的表情就会出卖你内心的变化, 所以一般的资深选手都会隐藏自己的临场意图, 给对手一个假象, 让对手失去判断能力, 以增强自己的胜算。
四、短道速滑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短道速滑中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尤其是集体比赛, 可以先发制人, 也可以后来者居上, 就像孙膑赛马一样, 可以让对手先洋洋得意, 再来个后发制人, 而个人比赛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有以下几种。
(一) 领滑。
领滑在短道速滑比赛战术中是最常见和常用的, 因为领滑者可以占据位置的优势, 随意发挥自己的战术方法, 还可以根据赛场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 具有一定的主动权。
(二) 盯人。
这种盯人的战术适用于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 只要在比赛一开始就对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跟踪、监视, 并分析其战术, 伺机超越。
(三) 尾随。
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 寻找有利于自身的战机, 可以选择尾随滑行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在真正的大赛中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既要不露声色, 更要适时发动攻势, 尤其是短道速滑, 因为距离短, 时间快, 所以战术的发动时机是整个比赛的关键。
五、结语
随着短道速滑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也越来越接近, 所以在比赛场上的竞争就显得更加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 考验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技能和体能,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方法的合理运用, 所以培养运动员多层面、多角度的短道速滑战略战术及表现形式将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发挥自身优势, 战胜强大对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范宏文, 吴红.短道速滑运动员技战术意识的培养[J].冰雪运动, 2011, 1:14~17
[2]杨占宇.速度轮滑作为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的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朱佳滨.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4]胡艳红, 王佩春.浅谈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的战术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0:191~193
[5]高航.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5, 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