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该如何布置

2024-09-21

作业该如何布置(共10篇)

作业该如何布置 篇1

一、问题提出

1.作业的作用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 学生仅仅靠课上探究和听老师讲授, 是无法实现知识的内化的, 必须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或补充.作业是建立在学生课堂互动学习的基础上, 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并内化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辅助教学形式, 通过作业中习题的思考与解决, 帮助学生内化课堂所学, 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 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 视野得以开阔, 思维得以活跃, 解题的成功感进一步发展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解题的过程中训练并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并逐步发展为解题技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形成正确的数学意识.

此外, 作业亦是暴露学生思维障碍, 反映出其学习薄弱环节的手段, 通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让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情, 有了学情上的了解, 便为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 促进有效、高效提供了可能.

2.作业布置和批改的现状

环顾我们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作业布置随意性太大, 布置作业的目标意识不明确, 或是不负责任的一天一份试卷, 或是简单的笼统的要求学生完成资料上的对应习题, 又或是随便布置几条, 为布置而布置.

(2) 作业布置没有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 难易程度上把握欠佳, 大多情况下难度偏大, 不利于学生消化课堂所学, 甚至有时让学生因经常性的挫败感而导致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 老师总是认为作业做得越多越好、起点越难越好, 其实如此想法下的操作往往是大多数学生根本“吃不了”.

(3) 作业缺乏改编和创新, 经典可以传承, 但是也不能老是拿来主义, 创新是一种意识, 教师有创新意识, 才能布置出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好题.

(4) 作业布置后, 教师不能及时批阅和讲评, 这个也是通病之一, 江苏高考模式的改革, 数学课时大大增加, 学生思想上亦对数学更为重视, 课时和作业量的增加, 导致作业来不及批改, 出现光有布置, 没有反馈的现象.

二、作业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

以生为本, 意味着两层含义:一是作业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而不应该是教师的凭空想象;二是从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 由于不同的学生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不一样, 从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布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 让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生为本原则的实施目的在于全体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因材施教的前提, 是实现班级最终整体优化的保证.

2.减负增效的原则

“减负”意味着控制布置作业的量, 因为任何学科的作业负担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全面的, 数学作为比较难的大学科尤为如此, 过多、过难的作业是急功近利的心态, 却未必是走向成功的途径, 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过大势必致使学生疲于奔命, 游走于题目之间, 失去了休息的时间, 长期高度紧张的身心状态, 必然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诸多不良反应, 得不偿失.

不过“减负”只是手段, 并不是教学的目的, 其真正目的在于“增效”, 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的效果.“减负而不减效”意味着通过作业量上的控制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 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3.灵活科学的原则

数学思维注重理解和灵活应用, 注重思维的过程, 不过从信息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数学知识的习得过程, 我们不难发现, 数学知识习得的心理过程核心部分仍然是记忆.

因此,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 应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灵活且科学的布置, 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 科学地设置数学情境和问题复习的频率, 加强记忆的效果, 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三、具体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做法介绍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 必须要做好三个环节:“预习——上课——复习”, 其中上课环节是我们容易控制的, 对于“预习”和“复习”这两个环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亦不可忽视, 但是笔者发现, 在教学中不管我们对其重要性强调了多少, 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 最终都会因为这两个过程不容易控制而落空.

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这两项工作, 笔者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 以问题和习题的形式提出了预习和复习, 通过学生对作业的解答, 完成自主预习和复习这两个重要环节.为了全方位地调整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笔者每天有计划地布置四道题, 前面的两道习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当天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三道题是给学生下的预习目标, 通过第三题来帮助学生完成预习的自我评价, 第四道题是复习巩固更早所学的知识内容, 起到加强记忆效果的作用.

四、结束语

课后作业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拓展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本文只是探得冰山的一角, 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何布置数学家庭作业 篇2

一、家庭作业的内容要少而精。

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家庭作业的量要少。一题、两题,课余练一练起到巩固当天所學知识的作用。第二、内容要精。布置的作业每一题都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要练到点子上,不做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做的应用题可以不抄题。),所做的练习都要有代表性。第三、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又要针对学生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要有层面性。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既要让学优生“吃得好”,又要让中等生“吃得饱”,更要让学困生“吃得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练习,即实现分层练习。按照学生的课堂学习程度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A层就是指课堂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已经能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们要让他“吃好”即让他有知识可学,有练习可练但又不应该是机械重复练,而应是“有价值的练,有效果的练”。所谓“有价值的练,有效果的练”就是说所布置的练习应该让他们要动动脑,要想一想才能完成。这种练习类似于课本上的深化题、思考题等。B层就是指课堂知识基本掌握了,基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我们要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巩固得牢固一些,让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灵活一些,因而对B层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稍灵活一些但又不难的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C层即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课堂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对知识的运用也稍有欠缺。对这些学生教师不能要求太高,树底下的桃子尚且摘不到怎能让他们摘树顶上的桃子呢?因而教师要针对他们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加强训练,针对课堂的重点、难点布置家庭作业,多做基础性的练习以便过好基础关。

三、家庭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以往一说到作业,人们便想到了用笔在作业本写书面作业。而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作业形式上也可谓“百花齐放”了,作业本、写字等已不是作业的象征了。需要作业本的作业只是作业的形式之一。概而言之,在作业形式上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书面作业。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需要在作业本上写的作业。

(二)口头作业。它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诵、背、说等。或让学生面对家长读口决、概念等;或让学生在家背公式、法则等;或让学生跟家长交流,说说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内容、说说自己一天学习的感受等。前两种具体形式比较容易理解,这里着重谈谈“说”这种形式的必要性。有人或许会说:“这算什么作业啊?”其实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认为“说”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把跟家长交流作为一种作业则是有意识的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了。因为让学生跟家长说自己的学习内容或是学习感受就是在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同时他回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并把它说给家长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复习他当天所学的知识的过程。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布置这样的作业又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做促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促使了孩子从小学会与人交流。这可真是“一石三鸟”了!

(三)实践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在《课标》中明确地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数学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做做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加强;学习了测量的内容让学生测量自己的家,这样他们就设身处地的理解了测量的重要性及测量的过程;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到建材店调查地板的尺寸及价钱从而为自己家设计一种既省钱又美观的装修(铺地板)方案……像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复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甚至拓展了知识,又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在活动中作业,在玩中学。这样练习的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如何布置作业 篇3

一、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理解、巩固、运用新知识的情况

在一堂课中,教师虽然向学生明确了教学目的,并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讲授了新知识、新技能、新技巧,但由于授课时的局限,只能局部、轮廓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了细致地、全面地明了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必须布置作业,然后通过批改作业,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教师的脑海中来,教师就可较全面地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度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的情况。根据作业反馈来的信息,就可因班而异、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补习或个别辅导,并为下一轮课堂教学打下充实的基础。

二、不能全面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性等教学原则

俗话讲,百闻不如一看,百看不如一练。学生要想巩固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就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即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参加试验课,并在生产实习和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应用理论知识的乐趣。其中,主要的还是作业练习。学生只有通过做作业,才能发现哪些新知识还没有理解透,对哪些新技巧还没有掌握好。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请教其他学生或老师,以达到对新知识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三、会培养出懒散、不思进取、不负责任的平庸之才

布置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为下一次讲授新课的预备。因青少年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不给学生布置作业,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很难自觉自愿地去做练习,从而荒废很多宝贵时光。要鞭策学生完成学业,就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安排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布置作业。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增强责任心,树立对困难不低头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知识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称职的学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既然布置作业这样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布置好作业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 作业的内容要合理

作业的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不超出过去所学和当堂所学知识范围,即是学生通过复习能找到的内容。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必须亲自演练,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讲评作业时,对通病问题的解答,应指明出自书本中的哪一章、哪一节、第几页、第几行,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另外,为了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也可适当补充一些练习册上没有的习题。

2. 作业的难易程度要适宜

作业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抓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布置作业应杜绝偏题、难题、怪题。偏难的题可作为选做题,让水平高的学生去做。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中等程度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为适度。

3. 作业的分量要适中

作业不宜过多,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留给学生一定量的看书时间。一般单一课的作业,以用四十分钟时间能独立完成就可以了。由于课程的内容、性质不同,有些作业所需完成的时间就要打破常规。如:画机械制图中的装配图,就需要用几天的时间去完成。总之,要灵活掌握,使学生达到不厌,且身心快悦的境地。

4. 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因作业有难易之分,学生有优差之别,作业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要鼓励学生去做选做题,没有布置的作业若学生做了,而且正确的话,就应对这一部分学生加一定的分数,登记奖励。根据作业的分量多少,难易程度、课时松紧,还可分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时松时,可在课内完成一部分作业。根据授课的内容、章节的次序不同,可分单一作业和综合作业。单一作业是指作业内容限于本课讲授内容。综合作业是指要用部分学过的知识和当堂所学知识才能完成的作业。根据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同,可分笔答作业和阅读作业。笔答作业是指要做在练习册上并上交老师进行批改的作业。阅读作业包括课前预习和准备回答下次课前老师提问的作业。作业还可以是写社会调查、模拟实验、观察心得等多种形式。总之,作业要为教学服务。

5. 布置作业要有课时保证和明确要求

没有足够的课时做保证,是布置不好作业的。教师一定要计划好课时安排,在布置作业时对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如:作业的书写格式、注意事项、必要的提示、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下次课前提问的内容等。这样一般用八分钟时间即可。

教师布置完作业,只说明本次课堂教学的结束。为了更好地执教下一轮的课堂教学,在布置完作业后教师一定要检查。总之,教师要重视布置作业,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及时认真检查作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

摘要: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 也是教师为下一次讲授新课的预备。通过完成作业, 学生增强责任心, 树立对困难不低头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知识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称职的学生, 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布置作业,课堂教学,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霍云龙.几种新形式的作业[J].湖南教育, 2003, 12.

[2]王利清.“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学研究, 2008, 2.

[3]叶澜著.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思考

现在学生作业太多是普遍现象,从小学到高中,尤其是毕业班。各科老师都想让学生多做些练习、多占些时间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有些老师往往是临近放学才急急忙忙走进教室,布置了大量的作业。问题是,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长期下去于是就陷入一个怪圈“使学生变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大部分学生都在埋怨作业多,在极不情愿的情形下勉强接受了任务,于是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会了抄袭作业、缺交作业,甚至为了不交作业而离家出走。实际上学生完成适量的家庭作业还是必要的。

一、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实效性

家庭作业的布置应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布置作业时应讲求实效性。所谓实效性就是在布置作业时应避免机械性地重复,减轻学生负担。曾经我们老师每天都布置很多的作业给学生,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题做四、五道,可谓用心良苦。作业太多学生常常无暇思考,对学习不求甚解,到头来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哪里还有什么数学思考,更谈不上创新,因此有效的作业应该是少而精,以少胜多,以质为上。一方面,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细细品味,并能举一反三,增强知识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做完作业后还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秀生免受“饥饿”之苦。

我在教学中一般按学生素质和学生认知过程分三个层次设计练习。第一个层次是技能初步形成阶段的练习,是在初步理解知识时所进行的练习,题目是最基本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让学困生独立解答这类习题,使他们感到成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信心。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技能巩固阶段的练习,可以有变式题,小型的综合题,注意以新带旧,这些练习难度一般,能够有效地调动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个层次是发展性练习内容有综合性,灵活性,应用性,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些练习难度较大适宜让学有余力的优生做,让优生吃得饱,不至于产生骄傲情绪。

三、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实践性

教材作业不是家庭作业的唯一来源,还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优选信息设计作业;让学生的家庭作业回归“学生主体”回归“生活实践”,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用”的能力,在一年级的作业布置中,我作了一些尝试。如学习了“左右”后我布置学生一个长期的作业,每天不管是上学还是回家、上楼还是下楼都要靠右走。又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星期一与同学们交流自己购物的经过,购物后怎样核对找回的钱是否正确,购物中碰到了哪些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做这些作业,家长看到孩子的作业,也拍手叫好呢!一年级学生能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并能把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四、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师可设计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学习了“10的分与合”,我让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玩“找朋友”的游戏;又如学习了“认识100以内的数”后,我让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玩“猜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的游戏;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让学生在家玩数学扑克,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这些游戏都符合孩子天真活泼、好动、好玩的天性,这样把“学”与“玩”紧密结合,让孩子在玩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有亲情性

学生学习,加强家校联系有必要。现在教育难办在于“减负”,减到了学生什么都不想学,减到学生学习全部都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对于学习完全不负责任。想到前段时间,有家长反映:老师是要家长对学生的作业签字,仿佛学习是家长的事情了。如此一项任务成了家长一种负担和累赘。看看中台湾的家庭作业单,学校已经将家庭学习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家长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的学习负责任。从法学角度看,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通过作业单的交流和反馈,学校、家庭、老师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渠道,以及彼此交流的基础,大家都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对孩子的教育长期发展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作为家庭作业,需要家长支持和监督完成,但家长毕竟不是老师,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却缺乏传授知识的知识,对教材不能正确把握,需要老师点化,因此在家庭作业的布置时教师要给家长一定的提示和指引,以使家长成功地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

六、家庭作业的评价要有发展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不能只满足传统的批改方式上,应融入新的理念,尝试新的方法,注重其发展性评价,才能促进素质教育。

在家庭作业批改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打“√”、“×”,然后评上一个等级分,这只能表示解题的正确错误而已,而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能力及学习习惯、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能反映出来。这样,就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因此,在作业批改中,应加入适度的人文性评语。作业中的评语,应该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还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

(1)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

(2)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解法真妙”,“你的方法真多”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3)发挥漂亮印章的作用,评价作业质量。除了用评语激励学生,提高作业的质量外,我还运用印章评价作业质量:作业全部正确而且书写端正整齐清洁的或作业有进步的,盖个“★”图章。并且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作业评比活动,奖励奖章最多的前5名。通过这样的评价,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如何有效布置英语作业 篇5

一、依赖现成作业多, 教师自己编写太少

现在越来越多的复习资料充斥学校, 这些资料使教师从整天编写练习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但同时也使许多教师仅仅依赖于现成的练习和作业。他们不再去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去思考学生的特殊性。同时现在的练习作业存在着鱼龙混杂的情况, 大量练习资料滥竽充数, 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还会产生副作用, 效果适得其反, 有害无益。

二、作业题型:知识巩固多, 应用实践少

我们知道学英语是为了应用英语。因此, 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把应用贯穿其中。而有的教师忽略了这一点, 有的教师根本还不了解这一点。他们要么让学生自己默写单词, 要么单纯地记忆短语, 要么做些机械的练习, 根本达不到应用的目的。有的作业好像是应用知识, 但却没有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 从而背离了出题者的初衷, 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统一布置作业多, 自由选择少

英语作业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教师基本上都是统一布置作业, 很少或没有让学生自由选择的作业。这样千人一面, 一方面违背了分层教学的原则, 另一方面也会使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放弃学习英语或用抄袭作业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有些教师往往不能使每一次的作业相互联系, 有机结合, 形成整体, 同时还存在着随意性, 因而达不到最佳效果。如何有效地规范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

1.适宜性

就是说“总量”要适当。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从调查中反映出, 学校近70%的学生认为我们的英语作业是过量的, 学生抱怨过量的作业不仅起不到我们教师预想的积极作用, 反而使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学生消极对待作业, 其作业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然而, 作业量过少, 就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和掌握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对应教学的目的, 精选出量和质相适应的习题, 积极做到题精量适。

2.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教师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 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 布置层次分明 (指学生个体层次, 知识层次) 、结构合理 (指题型) 、题量适中 (指大、小题目数) 的同步作业, 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 (“四会”层次) 要分析并加以区别, 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 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时效性

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 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因而它应具有时效性。若某作业作为课内作业, 就不能作为课外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 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

4.拓展性

作为时代的要求, 英语作业布置更应遵循“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习英语的人, 能在生活中运用英语。那么, 在布置作业时, 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开来, 即作业生活化。母亲节、父亲节到了, 把作业布置为“给你最亲的人的一张贺卡”;校艺术节时, 可以让学生把新学的课文改成英语节目, 让学生写一写, 表演一下;每天早上还可以为学生送上一句英语问候语。或者用英语说一说, 写一写每日的天气, 一天的感受等, 这既完成了教学的目的, 又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这就让英语作业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让学生把做英语作业当成一种乐趣。

在遵循这四项原则的基础上, 在教学实践中, 我经常使用一些方法来巧妙地布置英语作业。

1.分层阶梯法

就是把每次的作业分为A B C D四个递进的梯子。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质上都有独特的一面。基础也有好坏之分。我创设了一个阶梯式的作业布置方式。例如, 在外研教材中每一模块Unit 1 and Unit 2的教学中, 作业可分为:A.课文扩展阅读B.背课文C.说课文D.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选择, 从最低的D.读课文开始, 到C.说课文, B.背课文一直到高要求的A.课文扩展阅读。学生可以从最基础的D做起, 如果你的基础差, 你可以只做D, 如果你的基础好, 可以从D做到A。这就充分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口味”, 既让有的学生做得了, 又让有的学生吃得饱。

2.质、量均衡法

“有时太多就不想做, 不做不行我就抄”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太深。从那次以后我就采取了质量均衡法来优化我所布置的作业。要做到布置的作业质量均衡, 我首先认真地筛选, 考虑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巩固当天课堂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成绩。什么类型的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精挑细选, 挑出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作业, 少而精, 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 举一反三”, 做到质高而量精。当然, 为了更好地减少学生的负担, 教师自己就要去“题海战”, 从各种题目中收集出“精”的题目, 设计出不重复、有针对性的好题, 力求数量刚好, 质量更好。

3.学习、实践相配法

即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布置出更贴近生活, 接近社会的有“色彩”作业。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现今社会可以说处处有英语。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通过小组调查访问, 让学生学会把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口语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及写作能力等。通过各项活动, 使学生充分锻炼了各种能力, 把所学的内容与现实更好地联系起来, 使作业既有趣又有效。

如何合理布置英语作业 篇6

一、英语作业布置应具备的特点

1.英语作业的布置要有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在布置作业时, 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背单词、背短文等, 否则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因此, 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一定要生动、有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便提高英语成绩。

2.英语作业的布置要适量。

目前, 我国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因此, 英语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 一定要适量, 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完成任务, 还能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 从而达到布置作业的目的。

3.英语作业的布置要多样化。

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 要尽量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这样能很好地发挥作业的效果, 使学生对英语作业充满兴趣。

二、合理布置英语作业的方式

1.精心设计作业。

根据有关心理专家的研究, 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目的性越明确,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就越高, 进而事情成功的概率就越高。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和策划者。教师在以后的英语布置作业中, 要认真设计作业, 明确作业量多少、作业难度多大、作业的类型是什么样的, 等等, 在布置英语作业时, 一定要兼顾“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内容, 确保学生提高英语作业水平, 很好地锻炼这些能力, 使学生通过英语作业享受成功的喜悦。

2.提高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人们对初中英语的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 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目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加强英语的学习, 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 尽量使学生对英语作业充满兴趣, 以便通过作业达到多听、多读、多写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将作业的趣味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并且要对自己的学生有着充分的了解, 对学生的兴趣所在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了解, 然后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作业充分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通过英语作业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比如, 英语教师在教授颜色方面的单词, 如red, yellow, blue, green等时, 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哪些东西有什么颜色, 把它们画下来, 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向其他学生介绍, 这样的作业布置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会非常开心地将看到的东西画下来, 这样的英语作业布置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帮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 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英语作业充满趣味性, 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开发智力, 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

4.先传授知识, 后布置作业题。

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知识点时先要将英语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点, 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作业,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脑海中虽然已经接受大量的知识, 但是这些知识点是非常分散的, 需要学生经过系统的整理进行巩固。比如, 初中英语教师在详细讲完stop to do sth.和stop doing sth.之后, 可以布置作业题:Class being.Let us stop (talk) class is over.Let’s stop (talk)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详细的推理, 从而让学生理解to talk和talking之间的区别。这样的作业布置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三、结语

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合理布置作业, 使学生会学、乐学、活学, 最终学到真正的英语知识, 高质量地完成英语作业, 这是英语作业布置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素娟.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改初探[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2) .

如何布置与批改英语作业 篇7

一、如何布置作业

很多教师布置作业常常简单地要求学生记、抄单词两三次, 背课文。长此以往, 学生会觉得学习英语枯燥无味, 对作业应付了事, 不重视, 布置作业效果不大。要使作业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消化、巩固和检测所学知识的作用, 教师要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 布置作业要有目的性, 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落实教学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

比如在学生学习了“When is your birthday?”句型之后, 课后作业可以这样布置:第一, 布置学生用尽可能多的人称做替换句型练习;第二, 编写对话。这样既巩固了当天的学习重点, 也复习了之前所学的知识, 同时使学生对名词所有格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 达到学用结合、提高能力的目的。

2. 作业要有趣味性, 类型要多样、新颖,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 作业要有选择性, 要杜绝以“一刀切”和“同样要求”的方式布置作业。

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4. 作业要有实用性。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 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利用它, 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师可就天气、饮食、环保、旅游等话题, 让学生自编自导对话或短剧, 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 学生会觉得自己很有能耐, 能轻松地驾驭所学知识, 从而学习兴趣大增。

5. 布置作业要明确具体, 是必做还是选做, 是口头

作业还是书面作业, 是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 难度和分量要适度。

总而言之, 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应当注意目的性、趣味性、选择性、实用性。作业要类型多样、新颖、适度, 关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语言运用成功的喜悦。

二、如何批改作业

抓好作业的批改这一环节, 将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英语教师除了要及时、准确地批改作业, 还要在作业批改方式的选择、作业批改符号的使用、学生作业错误的订正、作业评语的撰写等方面予以注意。

1. 选择恰当的作业批改方式。

一般应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若旨在快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快速订正学生的作业错误, 则宜采用教师抽批讲评和学生相互批改或学生自批自改的方式。若旨在帮助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改正错误、建立自信, 指导其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则宜采用教师面批的方式。

2. 合理使用作业批改符号。

要使作业的批改能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英语教师应尽量不代替学生改正错误, 要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正错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要合理使用作业批改符号, 指出学生的错误性质, 督促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及时改正错误。

3. 巧妙地撰写评语, 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撰写评语和作业讲评是作业批改最有效的策略。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还要做出切合实际的鼓励, 提出学生可望可及的目标。表扬要恰如其分;批评要委婉, 语气要温和, 对学生的错误和疏忽要以恰当的方式指出, 不能过多地指责, 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要激发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克服困难, 不断进步。

另外, 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对典型性的错误和普遍问题要记录在案。教师要适当运用课上讲评和补救性主题教学, 作为对课外作业的回应, 使作业真正地起到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成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 篇8

一、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个性空间

众所周知,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 他们的精神需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 广大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必须重视这一点, 尽可能为学生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点,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教授了《蛇与庄稼》一课后, 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套作业: (1) 通过绘画揭示蛇与庄稼的联系; (2) 用示意图表示蛇与庄稼的联系; (3) 用文字描述蛇与庄稼的联系; (4) 图文结合表达蛇与庄稼的联系; (5) 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蛇与庄稼的联系。上述作业, 学生可任选一题。虽然角度不同, 但目的是统一的——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这样一来, 学生就能够按需选取, 各得其所, 轻松达到了预留作业的目的。

二、难度分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对于小学生而言, 如果作业过于简单, 就会觉得乏味无趣, 而过难又会感到困难重重。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因完不成作业而抄袭甚至干脆不做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现象, 广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 将作业的难度分层, 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时, 笔者这样布置课后作业:先将学生要完成的读书笔记分为摘抄好词佳句、编写内容提纲和结合实际谈体会三个层次, 然后将全体学生按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高低分为三个层次, 并要求每个层次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待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时, 再要求他们按照上一层次的要求完成读书笔记。有了这样的分层, 学生的好胜心就会促使他们努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样,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更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效果十分理想。

三、多少适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应努力做到少而精, 如果一味地追求作业数量就会剥夺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 应该怎样做呢?首先, 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语文课本中总是存在一些配套作业, 如同步练习题等, 这样的作业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 如此既可以更快地巩固所学, 又可以为课后的其他练习留出时间。其次, 严格控制课下的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后书面作业, 中年级课后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 高年级不超过60分钟。这就对教师的作业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好“度”就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积极思考的重要方面。笔者认为,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沟通, 不能只考虑本学科的作业量而忽略其他学科, 因为学生要做的是所有学科的作业。如果不能合理安排, 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 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养成抄袭的不良习惯。

四、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动眼

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这方面的作业。如在上完《菜园里》一课后, 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放学后陪家长到菜市场看一看, 都有什么蔬菜, 它们叫什么名字, 长什么样, 然后再进入厨房, 了解这些蔬菜各吃哪个部分, 有哪些吃法, 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精美菜肴。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动口

实践表明, 多为学生布置“读、看、说、演”等交流式作业, 鼓励学生多动口, 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为学生布置此类作业, 如为学生选出几篇适合朗读的文章, 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 或者搜集一些故事性的文章, 让学生回家说一说, 或者寻找一些适合表演的文章, 让学生回家演一演……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逐渐掌握了一些口语表达技巧, 交际能力迅速提升。

(三) 动手

除了让学生动眼、动口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让学生多动手, 因为这样的作业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完《借生日》一课后, 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放学后, 亲自动手为父母或同学做一份小礼物, 可以是一幅画、一张卡片等, 然后在上面写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这样做, 不仅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 布置作业的方法有很多种, 形式也十分丰富。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 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既符合其年龄特征, 又富有成效的作业, 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助力。

摘要: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布置作业十分必要。但长期以来, 教师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作业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如何布置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探究, 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作业,教学效果,布置,反馈效用

参考文献

[1]季伟钦.讲究形式提高效率谈二年级语文作业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 1997 (3) .

[2]童好梅.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法[J].湖南教育, 2000 (7) .

[3]许培卿.从课程开放视角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 (5) .

[4]于丽.一次特殊的语文作业[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 (8) .

[5]彭冰征.语文作业应该不拘一格[J].小学教学研究, 1997 (9) .

[6]马超.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例谈[J].小学教学设计, 2004 (16) .

如何有效地布置家庭作业 篇9

关键词:严格控制;合理和有效;补充和延伸

对于小学生家庭作业的问题,教育部三令五申:“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余各年级的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各地、各学校也都有关于家庭作业相应的要求:要求的宗旨是严格执行教育规定,不增加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效果如何呢?由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习的普遍误解,加上“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导致强调增加学习强度、考试分数与竞争;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现状一边是学校要求老师减少家庭作业,一边是家长给学生加重作业负担──《培优闯关》《一课一练》《同步练习》《作文起步》《举一反三》……翻来覆去地让孩子练习,或者是让孩子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或是请家教老师辅导家庭业……虽然知道孩子很辛苦,家长也显得很无奈,如此一来,我们的孩子其实仍然没有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一、家庭作业不是“不让人闲的作业”。目前广泛存在的家庭作业的特点:机械地重复,让学生无法对作业产生兴趣;额外家庭作业负担重……让人感觉家庭作业是名副其实的“不让人闲的作业”、是一条确保“孩子放学后品行端正”的途径。这样的家庭作业是有用的吗?这样的课外辅导是必须的吗?严格地说,如果家庭作业妨碍了学生在上完一天课后做其他事情的话,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正确、合理。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阿尔菲·科恩①认为:大多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于作业的态度并不是认为“学生在家完成某项作业会有帮助”,而是“我们以前就决定了孩子每晚要做点什么,然后再想让他们做什么”。这种不管作业内容如何,对作业抱定不放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布置家庭作业必须把握:良好的心态——信任孩子,不是因为怕他们闲而作业;正确、合理的原则——围绕教育目的布置作业,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家庭作业布置的初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课余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發展他们的个性,应该是孩子们校外学习的轻松驿站。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正确理解、读懂家庭作业,合理地设计、有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明白,除了看动画片和打游戏外,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等着他们去做。

参考文献: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出版社,2002-06.

新课程下如何布置化学作业 篇10

一、作业现状

(一) 作业的要求统一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 传统的作业模式是教师从内容的布置到成绩的判定过程的特点就是“大一统”“一刀切”, 这样直接导致了能力好的“吃不饱”, 基础差的“吃不了”的情况, 长此以往, 就形成了“饿瘦了”和“拖垮了”的结果。

(二) 作业类型单一化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学生的日常作业以书面练习为主, 以练促教。教师通过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适时强调和巩固重难点, 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这是传统化学教学的作业形式, 也是操作最简便、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 这种作业形式是必需的。

如果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只用传统的练习作业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形式, 无法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设置, 决定了化学新课程的实施, 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业、练习测评这样的作业形式。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促其个性充分发展, 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且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

(三) 作业的完成被动化

多年来, 传统作业是“你布置, 我完成”的局面, 教师很少考虑对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改革, 很多学生仿佛也习惯了, 以为老师提出的要求理所当然应该完成, 长期处于这种被动局面。因此, 我们要使“要我做”作业变成“我要做”作业, 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总之, 只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就应该大胆地尝试。

二、几点思考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业现状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启示我们思考:如何布置作业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业”的量和质的要求如何体现个性?我认为, 可以从打破作业大一统的“硬性”入手, 实施作业的“弹性”, 目的是改革作业的设计方法, 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 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作业要求层次化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富有弹性, 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适用于多种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的教学。教学内容中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有控制的习题总量, 但还留有余地。我们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不作统一的规定, 完成作业的时间不作硬性的规定。我们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 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题, 既有必要的基础题, 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经过练习达到基本教学要求, 又有稍综合的变式题和实践应用题, 使中等以上的学生经过努力得以得高学习能力,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潜质。

(二) 作业类型多样化

1. 改过去做练习变为对资料上某些试题进行评价变通来代替作业。

此类作业让学生对某个试题进行评价, 涉及到对命题者的命题水平、命题意图、考查的知识点、此题还应怎样变通等内容, 让学生跳出对试题单纯应付的怪圈, 以审视眼光来看待考查他的对象, 其意义也超过了做题本身。

2. 改订正练习题为对自己以往做错试题的回顾剖析。

在学生做练习过程中, 如果一个错误不进行改正, 那么这个错误往往会一犯再犯, 因此, 错题的更正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找到错误的根源, 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 通过学生对以往做错试题的回顾和反思, 内容涉及到了做错的原因、当时的思路、试题的考点是什么, 学生除了得到知识的巩固,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现了化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掌握试题本身的价值。

3. 写以感悟或体验形式进行化学学习反思的文章。

引导学生反思, 可以有利于学生找出一个知识点、一节课、一个学习阶段或其他方面的得与失。通过反思, 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学习中的成功之处或闪光点;通过反思,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加以改正;通过反思,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4. 实践性作业。

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 举行课外活动 (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 、社会调查 (如测定酸雨的pH值、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 、参观学习 (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 等。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了许多活动建议, 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 等等。

5. 作业选择个性化。

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等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差异, 但他们对新鲜、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总是很感兴趣。当某单元学完之后, 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形式, 如童话、小诗、化学名片、户口登记资料、思维导图、实验报告等, 让作业成为一个学生表现的舞台。

上一篇:道路方向下一篇:智慧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