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校园文化

2024-10-18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精选12篇)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 篇1

大众体育健身是在优美的音乐当中进行全身各部位的练习与锻炼,它是以健康美丽为目的,以锻炼身体为内容,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锻炼项目。这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锻炼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个人个性心理特征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大众健身舞蹈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只要一块平整的场地,即使无器材也能徒手练习,堪称自我锻炼的最方便运动项目。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引进大众健身项目是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1 中职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从文化形态学角度看,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下的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在校园中的反映。多元、多变、多彩的社会文化,早已从各种渠道渗入到校园中。职业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引入现代社会文化,构建起开放性的新型校园文化体系,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内外的互动文化的鉴别、批判、选择、抵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才有可能使学生免受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样才更有利于让学生顺利实现从职校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除了要体现思想教育等功能以外,还要着重根据社会对员工职业教育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组织好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2 中职校园文化近况

现在很多职业校园文化建设模式都是基本雷同,无创新意识。大多中职学校具有很大的生存危机,招生数量成为学校的重点,许多学校将大量的人力精力放在招生宣传上,从而无暇顾忌学校的其他方面,学校的特色跟优势慢慢地淡化掉。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缺乏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校园文化不能根据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特征和学校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实际来改变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创新思路,一味地进行坚决堵击,而不是有目的地引导,不少学生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是“希望学校与时俱进”。

3 大众健身舞蹈加强中职学生生存能力,延伸校园文化建设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标准,具有思想、道德、知识为一体的新兴人才。对中职学生而言,不单单是学好文化知识理论知识的年代,学生更需要素质跟技能的结合培养。年青人应该去学习、去挑战、去接触更多新鲜事物。判断生活的利弊得失,规划好未来的人生,正确合理的运用自己的有限收入。这些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失的方向。

4 大众健身舞蹈与中职专业融合

一个国家现实的力量来自于现在的青少年,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培养青少年是因为青少年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以及民族的旺盛。青少年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身心,更需要有一技之长,在竞技体育中有一项长处。但是也不能过于过于强调运动技术规范化,进而忽视人的身心与行为对健康影响的片面倾向。也只有确立这种指导思想,才能重视人类追求和体验文化的价值取向,即重视它在竞争、友谊、合作、意志与精神方面的价值以及协调能力,发展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使之可能继续挖掘人类赖以生存的原始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从而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下转第88页)(上接第75页)备。为此,体育教师要联合专业课教师研究、分析确定专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活动特点及岗位对体能的适应能力的要求,从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体育相关理论学的高度将体能素质的发展要素作为确立依据,设计训练手段,选择相关教材和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要掌握本专业的专项锻炼方法。同时,不同的专业会带来不同的职业病,对将来可能引发的职业病的有效预防保健锻炼方法的教学也尤为重要。因此,针对专业的特点,对学生体育课进行调整,给他们安排特殊的课间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健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他们也能掌握有效抵御职业病的方法。经常进行这类的活动,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生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5 大众健身舞蹈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众健身舞蹈是多学科进行编辑的。其动作和程序具有明确的对整体和局部目标的针对性。实际上,为校园人提供了多方面的心理满足,因此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能够促进形成必然的团体意识,从而使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的总体目标。通过大众健身舞蹈培养过的人,他所透漏的气质跟涵养是大所不同,那是因为大众健身舞蹈教育最针对的是人的文化教养跟气质的培养。大众健身舞蹈是伴随社会生产力而衍生的,这类最初借助因为来健身,表达人之情感,体验人的情感,沟通,并逐渐被健美跟健心所结合的体育项目后期发展成为舞蹈,体操,音乐为一体的新型运动项目。它独特的性质使这项新型体育项目能在学校内独占一角。它的独特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气息,不断被学生所接受被教师教育所采纳。给中职校园灌入了一股新鲜空气,给校园消闲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提高了消闲娱乐活动的文化品位。

6 结束语

大众健身舞蹈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忠实使命。通过学校已有的体育文化条件,与社会有关部门携手共创共建活动。中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区别于一般的文化传统,同时拥有丰厚的现代文化底蕴,用“丰富校园文化,增强自身素质”来倡议,通过共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常翠青.运动与减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11.22(6):593.

[3]鲁志文.中国体育科学学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4]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

[5]方凤玲,李迈强,周建华,刘进丰,陈国燕,张瑞民.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调研[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 篇2

2011年8月18日是一个值得我们珍藏的特殊日子,公司的全体人员在明阳天下拓展公司举行了一次拓展训练。这种新鲜的培训方式,脱俗于传统的书本灌输,它给予我们的收获来自于我们亲身的体验和启迪般的思考。短短一天的时间,给予了我对自己和团队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当天的活动开始前,我们的教练给我作了一个团队合作的小游戏以测试我们临时组建的团队的合作和默契意识。游戏结束后,通过报数的方式随机组成了我们的队伍,我们初步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随后我们小组推选了李斌为我们小组的组长,同时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快我们的队名、队歌、口号全部确定下来并得到队员们一致拥护。然后由队长和我分别给其他队伍展示并介绍了我们这个团队,自此团队的形式和结构已经基本确定。虽然我们彼此都比较熟悉,但是我们这个小团体在后面的活动中调节、消除隔阂,同舟共济、共度难关,都离不开大家前所未有的信任和相互鼓励!

七巧板项目主要培养学员合理配置资源,互相沟通,提高队员组织、分工、协调、决策的能力。教练把大家分成两大组,每组中间坐2名队员不参与拼图,是领导全体队员的,并负有了解贯穿全局的任务,到达规定时间后看哪一组完成的拼图积分高。时间到后,两组队员发挥的都不是太理想,拼图得分偏低。队员们在回顾总结时非常认真,一致认为沟通和整体性都是这个游戏需要的,而更需要的是领导者,如果有一个善于组织的领导,结果就会大大改变。大家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这不光关系着自己,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整个集体。

珠行万里,这个项目主要是要求我们每个小组的成员利用PVC管将球从A点运送到B点。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要取得胜利,我们首先必须要设定目标,然后按照既定的目标来进行。有了目标,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来沟通商量朝目标出发的方法,要如何进行衔接来达到把球有起到运送到终点。这就需要大家的协作能力。相信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把我们团队的协作能力提升了不少。

虽是短短的一天,而且天气也非常热,所有队员都是汗流浃背,但每一个队员都在专心完成团队的每一项任务。通过此次拓展训练项目,使每一个参加训练的队员都进一步认识、提高了自己,同时更感受到团队的作用。团队,不是“团伙”,一个优秀的团队具备的是团结、信任与协作并有很好的团队文化。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在这茫茫人海中,机会似光阴。它时刻都在为我们做好准备,就看我们是否能把握。然而这次公司组织的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工作中更团结、更坚强、更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无限变化的市场环境,通过此次训练,我深深理解到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方可站在至高点上。

利用校园文化拓展语文学习新空间 篇3

一.利用校园文化标语提高学生写作热情

“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创造人”。校园的校史、校风、校训既有历史的沉淀,也融合了时代精神,这些正是陶冶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沃土。因为校史的讲述,校风的形成,校训的展示等形成鲜明特色的、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往往更有文化意味,更能感人,更能育人,是语文课的活教材。在此理念指导下给校园的景物予以文化标语,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处景都会说话,可以增添校园环境的文化色彩。这些都要认真的推敲,都要语文参与,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加入、创造校园物质文化形态的行列,必能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神”的和谐统一。

在技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围绕办学宗旨、专业特色、校园概貌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或用精当的语言给校园的花台、绿草地命名或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作故事,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因为是周围存在的事物,也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校园环境,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比较高,学习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也提高了语言审美能力。这样的活动无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激发过程,如一泉活水,激发学生空前的写作热情,在他们手中不断地开出一朵朵妙笔之花。

二.利用温馨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文化标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可以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这些自己参与建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让他们不知不觉开始重视语文基本知识,教师再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改变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活跃学习形式,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就像一部隽永的文化史,如诗如画,源远流长,回味无穷。学校中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如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各种设施等,是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当我们看到学校路有名,石有意,人景相合,物意相通,都会心旷神怡,意兴盎然,这些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或暗示。语文教学要讲究人与环境“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树影婆娑处学习语文,在石上、亭间、路畔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鉴赏物象就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审美能力。比如,学习《不凋零的月季花》一文,我就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台,让其从视觉上感受月季花之美,从嗅觉上感受花之香,从意韵上感受花之风流。再通过旁边学生创设的小标语“天下风流月季花”来感染学生,让其领悟月季的精神,进而明白作者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可见,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能起到拓宽语文教学时空的作用,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素材大为增加,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舞台。这些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让语文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穿越时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滋润着他们的心田,陶冶着他们的心灵,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总之,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

三.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语文教学跳出“小语文”的狭窄封闭课堂空间,拓展更广更深的领域,让学生随时开阔视听,观察周围的一切,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运用于校园这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又从校园这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认识内涵更为丰富的“大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所以“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补充和延伸。有了“第二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语文教学就能活起来、“飞”起来。笔者认为,在技校“第二课堂”主要有“文学社”社团活动、校广播站、班级墙报、校刊等等。通过上述种种语文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到课外去运用,到校园环境中去实践,去检验其真伪与优劣,练就真才实学。

比如学校广播站的建设,其各项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创造热情和参与热情,为了捕捉最新的消息,学生每天下午注意广播内容,更加关注生活,热爱校园;为了写好文章,写好稿件,主动找老师指导修改。“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此以往,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浓了,能力也提高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新空间。

组织学生办好校园专栏、班级墙报,增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办好一期校刊,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等等。学校只要多增设一项校园文化资源,学生就能多得到一次语文学习的机会,语文学习就有更广阔的空间,语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各项语文文化活动,为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有展示语文能力的平台。这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关心,使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气质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思想现代化。而且,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语文生活实践的强有力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善读无字生活的习惯,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学习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学生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大范围的、多角度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必将为课堂语文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实现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四.利用学校的大型活动让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

办有特色的学校是办学的最佳理念,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走自己特色之路,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我校就有自己的传统活动,每年四月举办体育运动会,十月举办国庆歌咏晚会,元月举办元旦晚会等。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培养班级团队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弘扬个性、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科学习的最好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语文学科最受青睐,因为没有语文的参与,就没有神采飞扬的文字,振奋人心的宣传;没有那些看似幼稚、拙朴,但却真切的表扬稿、评论稿,就不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活动画面。比如今年在大田湾的学生运动会比赛中,各班的新闻报道组用那激昂的文字为本班加油、助威,充分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学生通过竞相投稿,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通过优秀稿件的朗读,提高了自己的作品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校园各种活动离不开语文的参与。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每天阅读和写作,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随时随地展示其语文的魅力。

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系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多彩的文化载体作保证;帮助学生挣脱被动教育的桎梏,学会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更需要特定的文化情境熏陶、浸润、哺育。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思想素质,掌握语文技能,传承优良文化,增强语文的感知美、探索美和创造美,在校园文化中拓宽语文学习新空间,让语文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何翠,重庆机械电子技师学院教师。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 篇4

当今,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三生教育”的实施, 在云南乃至全国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义。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 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环境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育目标, 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笔者就“校园文化”与“三生教育”的融合与拓展谈点粗浅看法。

一、“校园文化”与“三生教育”的内涵及相互联系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历史、育人环境和办学特色的综合体。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 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 通过它无声的熏陶和感染, 不仅可以使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校园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性、生成性、原创性得到较好的体现, 还能为“三生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通过创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以系列活动为措施、以行为为实践的适应育人环境的校园文化, 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谨的学习作风、高尚的情趣风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还能使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得到较好的传承, 进而起到净化学生心灵, 促进愉快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作用。

“三生教育”则是通过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 在各级各类学生中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激发学生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的教育过程。实施“三生教育”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内在需要。校园文化恰好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保障, 注入新能量。如果说“三生教育”是个育人的大舞台, 那么, 校园文化就是这个舞台的主题背景。

从“校园文化”与“三生教育”的概念中可以看出, 二者在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和诱导其创造力等方面是一致的, 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培养人, 塑造人, 使受教育者具有健全的人格,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只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就能有效推动“三生教育”向深入发展。同时, 二者在教育方式上是互补的。“三生教育”是一种动态的教育, 而校园文化则是一种静态的文化资源, 只要我们把静态的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动态的教育之中, 孩子们的生命之花就会开得更加多姿多彩。

二、“校园文化”与“三生教育”的融合及拓展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靠说教传授的, 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的。“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多元的“校园文化”为“三生教育”搭建了育人的大舞台。学校橱窗、板报、校刊、校园广播不仅是学校宣传的重要阵地, 更是学生展示写作、书画才能, 锻炼表达能力的舞台。学生的习作、书法、绘画、手抄报等作品通过板报等载体得到展示, 不仅激发了兴趣, 还收获了成功, 收获了信心。学生在锻炼中成长, 在展示中实现自身价值, 从而增强成才的信心。“校园文化”在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纪律以及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三生教育”的形式多样化、生动化。如组织收听重要新闻、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宣传国家大政方针、传播校内新人新事以及学习生活小常识等;举办校史展览、校庆等活动, 增强了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展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主题班队会等活动, 弘扬传统美德;举办古诗文吟诵会、讲中华美德故事或我爱祖国、我爱家乡等征文活动, 激发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搜集当地文化名胜、历史名人资料, 从中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开展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法制知识讲座, 渗透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开展卫生知识讲座,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会珍爱生命及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师生直接参与文艺晚会、体育竞赛以及歌咏、舞蹈、广播操、演讲等比赛,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感受审美愉悦等等。这样, 就使校园文化与“三生教育”实现真正的融合。

“校园文化”与“三生教育”还能相互拓展。“校园文化”的调节娱乐功能不仅为“三生教育”打开了“限压阀”, 也拓宽了“三生教育”的领域。学校是知识的宝库, 思想的摇篮, 艺术的海洋。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智育第一、升学第一, 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些心理疾病就此潜伏下来。要解决好紧张学习与身体健康的矛盾,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娱乐、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就是有效的途径。如,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走向大自然, 亲身实践, 亲身体验, 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践中成长。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不仅有利于消除疲劳, 愉悦身心, 还有利于调节生活、保持旺盛的体力, 聚精会神地投入学习, 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企业感恩文化训练 篇5

企业感恩文化——心态篇

武汉卡耐基教育培训管理机构

依据现形势下人力资源竞争激烈之严峻

这个课程令参与者从优秀到卓越,让生命质量更完美和谐、让企业更辉煌!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际品牌课程,更是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智慧之旅!集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行为学家、管理学家的智慧结晶。

经过卡耐基封闭式培训,我们的员工不再觉得公司的付出是天经地意,理所当然了,更懂得感恩,更能够理解公司的决策了

 云南省医药公司总经理徐文 

员工的心态是每一家企业必须要去关注的事情,员工参与的这样的训练,最终参与者是企业。

——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卢楚其

员工参加了后,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我觉得团队之间的这种配合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加快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成效。

——武汉天毅商贸有限公司张文馨

此次方案仅供参考,因为本方案更多关注企业的成长,所以可能会根据现场做相应培训项目的调整,以保证企业学员的收获

学员感言:在卡耐基封闭式训练中,对我们都有了很大激励,人生的很多事情

明白的越早越好。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以及怎样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和定位.我们的教练激情昂然、魅力四射、能力超群。令你更加惊喜的是,他们都很平易近人、友

附件1领导须知及课前下达文件:

★ 公司领导必须足够重视,学员培训期间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进行参与和配合★ 此次培训结果将作为本企业各岗位竟聘的参照条件 ★ 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要求进行授课

★ 开课前须把工作及生活事项转交完毕,培训期间严禁办公及琐事 ★ 培训中有特殊情况,须向组织部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能离开

★学员要求:

1、参加课程学员不得迟到,导师有权决定参加者是否可以继续参与此次课程。

2、名额:每次课程均有限额,参加者如在额满后才确定出席,将列作候补名单。如遇有学员缺席或迟到,候补学员将会按名单顺序补上。

3、交通:学员自行安排前往会场。

4、住宿:费用自付,学员自行安排。

5、饮食:以课程所组成的小组为单位,AA制用餐。

6、服饰:穿着舒适型便装,同时可以自备外套,女士禁穿高跟鞋,禁戴贵重饰品入场。

7、在特训营内严禁录音、录像。

8、毕业礼:课程结束当日举办毕业庆典活动。

培训回执表 ★

我司(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 人报名参加联 系 人: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邮箱:付款金额:________________元

地点:湖北·武汉·武昌·阅马场云鹤大厦3楼

咨询电话:027-88393559传真:027-88393611

文化散文阅读训练两则 篇6

【阅读指导】

文化散文,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作者在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某种文化现象时,往往会注入自己丰富而又真挚的情感,可以引起读者的极大共鸣。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从中领会那份蕴含在文中的深沉情感,最终与作者思想相通,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读懂内容,把握内涵,领会主旨。

【阅读训练】

曹雪芹故居感怀

胡序知

去年,在一个阴沉沉的冬日,我来到了北京香山脚下,去拜谒曹雪芹故居。故居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它坐北朝南,东邻金山,西可望香炉峰,北邻卧佛寺,南接北京植物园,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走近故居,不高的门楼上悬有一方题为“曹雪芹纪念馆”的匾额,是由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亲手所题。由此,让我想起250余年前,曹雪芹的《石头记》已在社会上传开,名声传到皇宫里,乾隆让人把书找来,他看到书中有反皇权的“违碍语”,便派人劝其修改并答应刻印出版,曹雪芹拒绝了皇上的要求。乾隆震怒,将《石头记》(或《红楼梦》)以“淫秽”罪名查禁,并下旨抄家。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痛恨曹雪芹的顽固不化,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乾隆爷,却万万想不到这位大作家的故居的匾额竟是他的后世子孙题写的。

天空飘起了雪花。我在他的故居门前踯躅。谁能想到,这里竟是“为天下的女儿著书立传”的地方?竟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谁会相信,一部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红楼梦》,就诞生在这寒伧得像农家的院落里,而它的作者竟是在“蓬牗茅椽,绳床瓦灶”的境况中,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窘生活。

曹雪芹的少年时代“锦衣纨裤”、“饮甘餍肥”,过的是极其奢侈的豪门公子的生活;家遭巨变之后,生活地位一落千丈。生活的巨变,家世的沉浮,使之对社会上各种世态炎凉、黑暗罪恶有了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曹雪芹便以其家族的生活为素材,在这沉寂的郊外,望着西山的冷月,听着冷雨,临着风雪,“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就因穷愁困顿和唯一的爱子的夭折而哀痛过甚悄然辞世,他的生命就像故居庭院中的黄栌树枝头的一枚枯叶,默无声息地飘落了。

雪,飘飘洒洒地紧骤了起来。我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思古的向慕之心步上台阶,走进了故居。院子不大,两株高大的黄栌树遮挡了近半个院落。我不知道,此树是不是250多年前的曹雪芹所植?树下是否是主人情思飞跃之地或望月休憩之所?居室内只有一张北方式的大木床,旁边放着几只空而发黑的箱子,书房内仅留有主人当年写的题壁诗,真可谓“一贫如洗”,主人物质的贫困与精神的富有在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雪花已经染白了时间和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曾记得,曹雪芹著书的地方叫“悼红轩”,我在将要离开他的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觅,但是找遍了这不大的几间屋子,并没有发现在何处。正如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由于作者“泪尽而逝”未完稿一样,不免留给人们以深沉的遗憾!

历史名人在北京的故居,我去过几处,无一处不比这里气派宽敞。这里太逼仄、太荒凉了,如果不是院墙上钉着文物保护的牌子,你还以为走进了农家的院落。在这阒无人声的院落里,我回顾茫然。这里太寂寞了,这里不能与原外城西南隅的“大观园”相比,那里游客趋之若鹜,为的是休闲消遣。而曹雪芹太寂寞了。240年前,他在风雪中寂寞地走向生命的尽头;240年后,他的故居仅留下我这个踏访者的一双足迹。

一股寒风吹来,吹起满天雪花,我走出曹雪芹故居,故居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本文多处写到“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3段连用“谁能想到……”“谁会相信……”这样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这里的“心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览全文,作者拜谒曹雪芹故居时产生了哪些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是将“下雪”“雪景”作为行文的线索,②是与作者“感伤”的情怀紧密呼应。③是巧妙地化用《红楼梦》中关于宝玉出家时的景物描写深化主旨。

2.(1)表现了作者对曹雪芹生前居所的简陋和创作成就之大而产生的惊讶甚至难以置信之情。(2)以自己家族生活的沉浮为素材,以著书立说的形式表现社会的世态炎凉,揭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3.对比手法。如将乾隆查禁《红楼梦》并下旨抄家与其后世子孙为曹雪芹故居题写匾额对比,将曹雪芹当年生活和创作的窘迫与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比,将游客如云的“大观园”和无人问津的曹雪芹故居对比。

4.①物质贫困并不等于精神贫乏,曹雪芹在“蓬牗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窘生活中创作了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红楼梦》。②伟大的著作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哪怕一时遭禁,终究能赢得世人的青睐。③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的巨变、家世的沉浮,使曹雪芹对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从而创作出了不朽名著《红楼梦》。④伟人往往是寂寞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生活是清贫的,居所是沉寂的,死后其故居也几乎无人问津。

【阅读指导】

文化散文的写作过程是作家对某种文化现象的思索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切入点极小,但都能反应一个大问题,如《胡同文化》。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构思方法――小中见大。同学们在做这类阅读题时,首先要找准文章中的“小”,选择了哪些常见的而又易忽略的文化现象。然后,我们再进一步领会文章,把握文中隐藏的“大”,也就是文章的主旨。经过这样的深入挖掘之后,我们才算是读懂了该篇文章,进而就可以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准确的拟写出答案。

【阅读训练】

吃瓜子

丰子恺

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

我以为中国人的三种博士才能中,咬瓜子的才能最可叹佩。常见闲散的少爷们,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从容自由,真是“交关惬意!”他们不须拣选瓜子,也不须用手指去剥。一粒瓜子塞进了口里,只消“格”地一咬,“呸”地一吐,早已把所有的壳吐出,而在那里嚼食瓜子的肉了。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由此看来,咬瓜子是中国少爷们的专长,而尤其是中国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

在酒席上、茶楼上,我看见过无数咬瓜子的圣手。近来瓜子大王畅销,我国的小孩子们也都学会了咬瓜子的绝技。我的技术,在国内不如小孩子们远甚,只能在外国人面前占胜。记得从前我在赴横滨的轮船中,与一个日本人同舱。偶检行箧,发见亲友所赠的一罐瓜子。旅途寂寥,我就打开来和日本人共吃。这是他平生没有吃过的东西,他觉得非常珍奇。在这时候,我便老实不客气地装出内行的模样,把吃法教导他,并且示范地吃给他看。托祖国的福,这示范没有失败。但看那日本人的练习,真是可怜的很!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我问他滋味如何,他点点头连称umai,umai!(好吃,好吃!)我不禁笑了出来。我看他那阔大的嘴里放进一些瓜仁的碎屑,犹如沧海中投以一粟,亏他辨出umai的滋味来。但我的笑不仅为这点滑稽,本由于骄矜自夸的心理。我想,这毕竟是中国人独得的技术,像我这样对于此道最拙劣的人,也能在外国人面前占胜,何况国内无数精通此道的少爷、小姐们呢?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

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糖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选自《缘缘堂随笔》,有删节)

1.文章的开头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三者中的前两者文章并没有展开论述,这样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用意?怎样理解“博士”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段,把“少年们”和“小姐们”吃瓜子的模样描写得栩栩如生,这种效果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手段来达到的,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对一个日本人吃瓜子的描写十分详细,请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说“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更加害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以幽默的比较引出下文,浅显易懂,凸现“吃瓜子”的弊端。“博士”是讽刺的说法,意思是“中国人”“精通”于这些无聊的技艺。叙述中带有贬抑和否定的感情。

2.描写“少爷们”,作者用了八个“且”,突出了“吃瓜子”行为的连贯性;用口语“交关惬意”和“格,呸”等拟声词来凸显了他们的神态;描写“女人们、小姐们”,作者用了“慢镜头”,对每一个动作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同时也配上了拟声词“的,的”。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吃瓜子”深恶痛绝的情感。

3.起到了衬托作用。外国人的吃瓜子的拙劣动作与中国人的熟练动作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可以反衬某些中国人只会消磨时光,使讽刺意味更加强烈。

4.作者把“吃瓜子”的危害甚至和抽鸦片等同起来,众多的国人如此的消磨时光,作者担心一旦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整个国家都有消亡的危险。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 篇7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建筑装饰的发展国内已有多家建筑装饰方面的杂志问世,但刊登的内容大多是介绍装饰设计的案列,而研究建筑装饰文化的文章较少。《建筑与文化》是国内一级期刊,自创办以来对弘扬建筑文化、表彰优秀建筑设计师、优秀建筑设计作品、介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成果做了大量工作,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为了《建筑与文化》的发展,也为了满足社会对建筑装饰文化的需要,本杂志社决定增加《装饰与文化》栏目。

建筑装饰文化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与文化》栏目的开设将为继承和创新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提高人民对建筑装饰文化中诸多问题的理解作出贡献。《装饰与文化》栏目的开设必然丰富《建筑与文化》的内容,提升《建筑与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是《建筑与文化》的拓展。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 篇8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发展建设进程中形成的,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内在精神和外部形象的综合体现。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强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是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活动是完善学生人格修养、优化知识结构、丰富课余生活、拓展能力素质、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活动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育人目标、贴近大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培育大学精神,拓展育人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浓厚兴趣,塑造学生的高尚品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和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先锋,它通过孕育和营造良好职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成人成才。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践行“以就业为导向,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的学生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四位一体” (研究室主任、职业导师、德育导师、辅导员) 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规模与效果、内涵与外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党政工团等部门密切配合,营造了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明确,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与学校长远发展、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突出育人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形式精彩纷呈,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充分发挥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的导向作用,育人成果凸显。

2.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共识。

毋庸讳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阵地。但由于课堂教学受设施、内容、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存在诸多局限,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能起到课堂起不到的作用。其次,校园文化是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必须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多种能力,诸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完成的,只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才能培养和锻炼。最后,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每个学生既能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又能不断汲取精神养料,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完善个人人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精神。高校应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牢牢抓在手中,并在政策、制度、资金上予以保障。要紧跟时代步伐,紧紧围绕育人目标,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素质培养;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广泛开展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科学设计各项活动,围绕育人主题,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主题突出、阳光向上、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1. 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要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把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双管齐下,形成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合力。理工科应当更多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学生要适当开设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课程,真正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地融合,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

2. 科学设计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参与面广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系列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去,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思想启迪、感情熏陶、生活体验、审美愉悦和道德升华。利用清明节、母亲节、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感恩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和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继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占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4. 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体现校园文化、景观、环境的和谐美。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入学教育和爱国爱校教育,建好校史陈列馆,提炼好校训、教唱好校歌、设计好校徽,并举行校史知识竞赛,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成功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牌等达到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树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

[2]孟丽菊.高小校园文化模式的建构[J].云南师范大学高教研究, 1999, (2) .

[3]朝阳.高校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9, (1) .

浅谈高中校园足球训练 篇9

1 校园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校园足球训练中, 尽管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员都意识到体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也特别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任然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高中学业与体育训练的冲突;高中体育竞赛的开展;体育教师足球专业训练能力的培训;学生校园足球教材开发与兴趣的培养;足球训练的损伤与防治;足球特长生的升学与就业趋向。以上这些问题是存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突出问题, 也制约着足球训练及其足球运动员的普及与开展。

2 校园足球训练的原则

2.1 校本性原则

高中足球训练是立足于校园足球, 它有别于竞技足球训练, 校园足球训练应立足学校现有的设施与条件, 立足于学生运动水平实际, 本着“健康第一”的运动理念进行选材训练, 注重学生体育技术、身体素质、社会适应等方面素质的提高。

2.2 循序渐进原则

足球技术与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逐步提升的过程, 在训练中是循序渐进的, 每一个技术的掌握, 每一个足球运动员的素质提升都要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得以实现, 校园足球虽有竞赛, 但更多的参与者是喜爱与兴趣驱动, 只有在循序渐进中才能逐步提升。

2.3 竞技性原则

足球训练的目的就是提高技战术与身体素质, 提高竞赛的水平, 而在学习与运动中竞赛伴随其中, 而足球训练的竞技性也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也有利于学生训练技术水平的提高。

3 高中足球训练的措施

3.1 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 切实提高足球训练水平

在高中足球训练中, 体育教师要提前制定好足球训练方案与计划,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技战术水平, 合理安排训练方法与时间, 分阶段落实训练计划, 逐步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同时, 加强学生足球理论的学习, 丰富学生足球裁判、技战术、竞赛心理调适等足球运动的基本素养, 促进学生足球运动氛围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足球技术技能学习与身体素质的提高。

3.2 注重教学, 学训并进, 切实提高学生足球运动技能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加大学时比重。”这对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大足球课程的开设节次, 增加足球课程学时, 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多的学习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通过校园比赛能熟练的进行竞赛与运动。而在校园足球教学中应积极克服教学与训练存在的问题, 及时的克服, 积极制定校园足球运动实施方案, 教学与训练相结合, 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 加强学生的课外足球训练指导, 并为校园足球运动的积极开展搭建舞台。

3.3 加强培训, 健全制度, 切实保障足球训练有效开展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通过培训现有专、兼职足球教师和招录等多种方式, 提高教学教练水平, 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专业教育, 为退役运动员转岗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由此可见, 对现有体育教师的足球培训势在必行, 它既是普及足球运动的需要, 也是提高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水平的重要举措。在各类足球培训中应加大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足球培训, 不应仅仅立足于中国足协及其地方足协的教练员培训, 并设置诸多条件, 在培训的资格、费用等方面设限太多, 应该降低标准, 扩大足球培训的人数及其从业人员, 健全足球教学与训练的培训制度, 如教育部门可组织专门的足球培训班, 体育部门组织的足球培训班, 学校组织的对外交流学习活动等, 多元化的增加足球研训机会, 切实提高足球从业人员的教学训练水平, 促进足球运动在中学校园的积极开展。

4 校园足球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校园足球训练是普及和提高足球运动的重要路径, 对于足球运动的积极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 应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时时检测学生的运动机能, 做好足球运动的安全防范, 减少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训练, 解决学生学业与体育竞赛的关系, 促进学校足球运动的有效开展。同时, 应加强学校足球教学与训练的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足球研究, 形成富有特色的足球学校。

摘要:《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把校园足球也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校园足球的教学与训练也有明确的要求。而在中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进行足球教学训练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校园足球训练存在的问题、足球训练的原则、足球训练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便更好的为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校园足球,训练

参考文献

[1]赵学龙.浅析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05) .

拓展学校文化, 强化实践育人 篇10

一、发挥阵地作用, 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团组织担负着团结、教育、引领的责任和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先锋模范作用。为此,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团组织积极开展“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活动, 团委在校党组织的要求下认真做好双推工作, 培养发展团员积极分子和年轻党员, 让他们充分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带领青年教工为学校、为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建功立业。教工团支部在校党组织“我是一面旗, 请向我看齐”活动的鼓励下, 积极开展了“不负创业好年华”的活动, 加强支部内青年教师的凝聚力, 大家团结一致, 互帮互助。同时为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 提高青年教师备课、上课电子化的能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深化思想教育引领, 落实核心价值体系

1.学校围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和国庆节, 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征文比赛、“我的人生格言”征集比赛、“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引导广大中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2.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 积极开展入团宣誓仪式, 坚持执行戴团徽、唱团歌、过团日和“三会一课”等工作制度, 加强团员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发成才的远大理想, 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逐步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学校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 组织开展“今天我以团旗为荣, 明天团旗以我为荣”的演讲比赛, “做文明使者做快乐行者”法制报告会,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锤炼意志品格, 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培养社会责任, 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4.在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中, 学校结合“五四”青年节, 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演讲比赛、征文大赛和主题手抄报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引导学生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 增强使命感。

5.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 开展孝亲敬老“十个一”活动, 引导中学生做诚德、孝德、爱德之人。同时, 以国际国内外大事件发生和期中、期末考试等为契机, 积极开展形式教育和诚信教育。

三、点亮青春, 放飞梦想, 学会奉献, 担当责任

1.围绕“长大成人”这一目标, 结合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点, 以14岁“迈入青春门, 走好成人路”活动为起点, 结合教师节、感恩节和爱心捐献活动, 开展给老师做贺卡, 做“我感恩 我奉献”主题手抄报、电子报, 引导中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学会奉献他人、奉献社会。

2.通过开展主题为“告别金色童年, 唱响青春梦想”的成人预备期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了“放歌五月”的唱红歌比赛, “放飞青春梦想”的经典诗朗诵活动, 举行了“中国青少年责任与成长大讲堂”主题报告会。引导中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树立远大志向, 担当社会责任”。

四、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 落实社会实践, 深化实践育人

1.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积极参与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利用寒暑假和平时节假日, 深入开展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社团到集市、超市门前等地方宣传艾滋病防治, 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开展敬老助残、环保宣传、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组织的星光敬老社、夕阳红敬老社, 一直活动在敬老院, 他们经常为孤寡老人表演精彩的节目, 为老人们整理房间, 打扫卫生, 洗衣服、剪指甲, 与老人们交心谈心, 成了老人们的“贴心人”。星光敬老社连续五年被昌邑市电视台和市妇联电视播报。他们经常去汽车站打扫卫生, 进行安全教育, 帮助乘客拿行李, 做乘客的引导员等, 车站党委每月都发感谢信给学校, 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

3.积极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学生社团开展到超市义务做理货员、进行市场调查, 义务“拥有一个社区岗位”活动。学校学生社团承担的市工商局创办的“昌邑市消费者协会投诉站”、“昌邑市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站点, 一是每学期进行专业培训, 二是日常接受投诉和举报, 三是模拟处理投诉案件, 四是每年在3月15日到校外宣传。帮助学生认清自身兴趣和优势, 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拓展活动时空, 积极参与体验, 合作交流提升

1.围绕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 开展学习讲座、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互助等活动。“让求知成为学生的最大快乐”是我们推行的“自主互助式五步七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以“让学生得到赏识的快乐, 学会学习的快乐, 体会参入竞争的快乐, 展示提升的快乐, 收获成功的快乐”为宗旨。帮助他们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组织的科技实践活动社团, 进行了“昌邑市柽柳林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考察活动, 社团对于保护区的水、土壤、植被生长和分布状况、动物种类和数量、柽柳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周围的化工企业对于海洋环境的影响等做了实地考察。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考察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接受科技教育的的机会, 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 在潍坊市组织的第三、四、五、六、七、八次公民养成及责任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示评选中均获一等奖。促进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动手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技能。

拓展文化内涵 催生药检活力 篇11

重塑精神文化,创一流药检人才队伍

文明创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然从队伍勤勉细致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严格自律的工作规范中自然流露和体现。紧扣文明创建主旋,药检所唱响文化建设新曲。把药检文化与药检行业特点相结合、与药检工作的神圣使命相结合、与履行药检职能相结合,将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作为药检行业最高目标,发扬科学规范、精益求精、公平公正、务实高效的行业精神,树立起“质量建所、科技强所、人才兴所”的理念。从提升队伍思想文化素养抓起,开展向系统先进人物高志全、陈俊学习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切实担负起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保一方平安,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开展爱岗敬业读书演讲活动,牢固树立职工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

重建制度文化,夯实规范管理基石

药检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实现文化管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药检文化渗透到制度建设、工作流程建设以及职工的行为规范过程之中,不仅有利于规范职工的行为举止,端正风气,树好形象,也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单位的行风建设,使职工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基于这一认识,药检所建立了经费管理制度,实现集体当家理财,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实施所务公开,服务公示、服务承诺和限时服务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提高依法办事的透明度,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归属感;业务人员定期交流制度,使业务人员全面掌握不同科室检品的检验方法,成为药检全能;建立奖惩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考核面前,人人受考,人人受检;实施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增强了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设环境文化,营建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

一所单位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长于环境的土壤,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是文明创建的重要一环。在药检所院内,车道整齐,草坪翠绿,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新气象。近年来新建了2500多平米的实验楼,各科室布局科学合理,增添了高效液相、原子吸收、红外、薄层扫描等高精尖的进口仪器设备,使药品检验能力得到扩充。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丰富着广大职工的生活,所工会组织了“三八”登山比赛、组织参加市直工间操比赛、药监系统首届乒乓球友谊赛等,关爱职工身体健康,关心职工冷暖,为职工排忧解难,使广大职工凝心聚力,爱所如家,团结进取,共谋药检事业发展。一个充满旺盛活力的工作环境,便有着愉悦和谐的氛围。药检局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展示系统文化风采,将药检服务群众、保障用药安全的声音、行动和风采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人民群众,全面、生动地展示广大药检工作者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风采。

重构特色文化,提升文明服务品质

从理念提炼、形象塑造到提质增效,是文明创建的升华,药检特色文化为此注入了“催化剂”。(1)设立药检特色项目、建设特色科室、统一药检服装、规范药检用语、开辟宣传栏等,使药检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物质层面得到充分体现。(2)开展了别具一格的“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写一篇调研文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读书创作活动,并成立信息领导小组,要求人人关心信息、个个撰写信息,积极组织参加省局“食品安全年”征文比赛,让药检文化花香满园。(3)公益活动情系千万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安全用药,服务社区”活动,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和万名干部进社区活动,把党的农村政策带给广大农民朋友和市民朋友;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走进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在与社区群众之间搭起“连心桥”。

文化新风催开文明花。近年来,药检所捷报频传:杨慈海副所长荣获2010年度荆门市“文明家庭”称号、化学室副主任陈洁被荆门团市委授予“优秀团员”、业技室主任刘玲被评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进工作者”。药检所在全省药品抽验考核中名列前茅,继市科技局“荆门市场伪劣药品快速检验方法研究”的成果鉴定后,《荆门市药品生产企业基本药物近红外质量监控的研究》被列入2011年度市级重点科技项目,获湖北省科技局重大科技成果证书。

(作者系荆门市药检所所长)

拓展训练校园文化 篇12

在当今社会, 通俗文化逐渐成为受众面最广的文化形态, 美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弗•杰姆逊认为, 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 “文化”的涵义、作用和地位各不相同, 现今已进入后工业社会, 相应的文化形态为后现代主义文化, 它与工业生产和商业社会紧密相连, 无所不包, 整体文化品格已趋于通俗化和大众化。因此,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主体就是通俗文化。[1]根据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英奇的观点, 通俗文化不仅包括通俗文学、音乐、舞蹈等文艺体裁, 影视、无线电广播、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马戏、交通工具等也被纳入其中。[2]

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对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导入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对特定词汇、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交际场景的导入, 而以通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导入还很少见。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大学英语教师可利用不同类型的美国通俗文化因素进行导入, 比如影视文化、通俗小说、流行音乐、体育文化以及时尚文化等, [3]从而达到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双丰收的目的, 这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空间和研究价值, 而且在学生的文化拓展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值得思考。

二、美国通俗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 外国文化模式——美国影视文化的导入

外国文化模式 (the foreign-cultural approach) 是以一种文化和一个具体的地域为基础, 进行的一种单一文化的教学。[4]在大学英语的视听说课程中, 教师可利用“视”的环节, 结合教学主题, 有选择性的播放美国影视剧的视频片段, 从而进行影视文化的导入。比如, 通过播放由不同电影公司 (如20世纪福克斯影业、环球影业、派拉蒙、华纳兄弟及迪士尼等) 出品的影片片头片段, 教师可介绍诸多电影公司的背景, 使学生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通过播放不同级别的电影片段, 教师可介绍美国电影的分级制 (G级、PG级、PG-13级、R级及NC-17级) , 从而使学生在业余时间选择影片观看时, 更能恰当地结合自身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也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影片 (如英雄崇拜、西部、自由主义、社会伦理及科幻等) 来揭示美国各个层面的社会现实, 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社会。

美剧的视频片段同样是进行文化导入很好的素材,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美国的主要电视台 (如CBS、NBC、ABC及其他常见电视台) 、美剧的播出模式 (周播与间歇期交替进行) 及“季” (season) 与“集” (episode) 等基本概念、艾美奖与金球奖等主要电视奖项。如今, 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美国影视剧的主要受众, 对美国影视文化的了解将使他们在面对海量网络影视资源时, 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从而辅助英语语言的学习。

(二) 跨文化模式——美国通俗小说的导入

跨文化模式 (the intercultural approach) 强调将目的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关系纳入教学内容, 主张进行文化比较, 起到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作用。[5]文学作品分析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常用手段, 中国很多英语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来进行的。[6]因此, 教师可在跨文化教学模式下, 进行中美通俗小说的比较。比如, 美国西部冒险小说与中国武侠小说的比较, 美国西部小说中常出现单个或数个男主人公, 克服重重障碍和危险, 完成某种具有道德意义的重要使命, [7]这与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有很大相似之处;再如, 中美两国当代恐怖小说的比较, 美国恐怖小说起源于英国的哥特式小说, 作品中常见鬼魂、活尸、吸血鬼等超自然的恐怖力量来制造恐怖效应, [8]如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 而中国的恐怖小说常是以悬疑惊悚的气氛营造恐怖氛围, 结局常是开放式的, 作者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较大, 如蔡骏的系列作品。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点, 采取安排课下阅读与课上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 多文化模式——美国流行音乐、体育及时尚文化的导入

多文化模式 (the multicultural approach) 强调文化多元化的现象, 即同一社会和国家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群体, 通过教学, 使学习者了解到这些多元文化的存在和特点。[9]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 多元文化现象在流行音乐、体育及时尚文化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教师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 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美国当今的流行音乐融合了欧洲、亚洲、拉美等音乐元素, 风格各异, 极具通俗性和娱乐性;美国本土的传统体育项目包括篮球、棒球、橄榄球和冰球, 但随着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 乒乓球、跆拳道、击剑等外国传统项目也逐渐兴起;美国的时尚产业被认为是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风向标, 纽约时装周的舞台上包容了世界各国服装设计大师的杰作, 著名的时尚杂志更是在全球各主要城市设立分社, 向世界人民展示世界的时尚。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下分组活动, 搜集文字、图片、视频、访谈及问卷等材料, 再在课上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和研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营造学术氛围。

三、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拓展

(一) 学习者对美国社会多角度的了解

在传统的外语文化教学中, 学习者接收到的常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社会习俗、经典文学作品等所谓的“精英文化”, 但美国当今社会已进入后工业娱乐社会, 仅提供原有的文化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习者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而“通俗文化”的介入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一缺失, 使学习者了解到, 当今美国社会的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除“精英文化”外, 还有受众面更广的多种文化因素, 正如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消失, 人们刻意地强调“精英”与“通俗”的区别同样是毫无意义的, 被誉为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的斯蒂芬•金于2015年9月获得美国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奥巴马总统亲自为他颁奖并致辞, 在通俗文化成为当今文化主体的大背景下, 美国当代文坛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得以彰显。学习者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心态来看待和接受社会现实, 以此达到对美国社会多角度的了解, 从而辅助外语学习。

(二) 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健全

对于理工科学习者来说, 了解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科类知识, 能够使自身的知识框架更加完善, 同时还能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 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 有将来去美国高校继续深造的打算, 尤其是来自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等专业的学习者, 对美国文化的熟悉无疑会使他们受益匪浅;对于文科学习者来说, 在自身最熟悉的专业领域之外, 了解到丰富的多种文化, 能够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健全, 以中文专业的学习者为例, 他们了解外国文化的渠道主要以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为主, 除了阅读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外, 学习者也逐渐注意到了美国当代通俗小说的重要价值, 而通俗小说的题材涉猎广泛、内容包罗万象, 常涉及到包括当今影视、音乐、体育、时尚等在内的多种文化现象, 对通俗文化的了解, 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对小说文本和社会现象进行剖析, 而且能够使自身的思维更具开放性和批判性。

(三) 学习者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提高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 (语言文学目标, 初级目标) ;二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社会人文目标, 高级目标) 。[10]在2015年9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了国宴, 美方出席宴会的嘉宾除白宫高官外, 还包括美国芭蕾舞剧院首席舞者、NBA达拉斯小牛队、CBS新闻节目主播、梦工厂动画公司首席执行官、著名歌手、演员、导演等, 可以说, 美国通俗文化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云集于此, 为中美双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美国通俗文化的学习与了解, 学习者的文化交流能力得以提升, 具备了成为跨文化外语人才的潜质。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不断发展, 这种潜质将会在各个层面得以展现, 比如, 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计算机、化学化工、航天工程等技术合作以及语言学、文学、高等教育联合培养等诸多领域。

综上所述, 任何文化形态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文化自身的发展是开放的、包容的、动态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文化现象, 更不应该把文化只局限于所谓的“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属于大众的, 在大众中流行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 学界对通俗文化的研究在美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逐渐升温正说明了这一点。同样, 在外语文化教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 辅助语言学习的文化内容也应该随着当代社会文化主体的变化而适当改变, 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新的元素, 这样才能使外语教学的发展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美国通俗文化的导入,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并能够在学生的文化拓展层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弗·杰姆逊 (著) , 唐小兵 (译)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托马斯·英奇 (著) , 施咸荣 (译) .美国通俗文化简史[M].桂林:漓江出版社, 1988.

[3]刘英昕, 李敏.美国通俗文化导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4][5][6][9][10]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静脉血样本下一篇: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