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中国论文

2024-05-29

Uber中国论文(精选6篇)

Uber中国论文 篇1

移动出行的市场竞争并不是光靠“便宜”就能解决的。

对Uber而言, 中国是最好的市场, 也是最坏的市场。Uber在中国发展一年多后, 一份易观公布的《中国专车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在订单占比方面, 滴滴专车从第一到第四季度持续增长, 并以八成占比持续领先;Uber在第二季度一度达到最高12.5%, 之后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半年累计下跌了3.8%

虽然, Uber中国不认可易观的报告, 但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报告也显示, 滴滴2015年市场份额占比为87.2%。

Uber创始人、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认为, 中国消费者对Uber的热情是最高的, Uber在中国用一年的时间就将市场份额从1%提高到了35%;同时, 中国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Uber其他市场已经盈利的情况下, 中国优步还将继续与竞争对手打“补贴战”。

Uber今年曾表示, 为了与本地对手竞争, 赢得更多用户, 公司在中国打车服务市场每年亏损10多亿美元。卡兰尼克称, 当前Uber在全球400个城市开展业务, 还有许多其它城市也实现了盈利。然而, 这些盈利所得绝大多数被用来对中国市场持续投资。

作为全世界范围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初创公司, 以及分享经济成功的代表, Uber无疑是带着明星光环的。一直以来, Uber在全球范围内确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专注全球发展, 并实现了快速扩展, 在移动出行领域之外, 还将业务扩张到快递、外卖等行业。自成立以来, 该公司总计已经获得了66.1亿美元的融资, 公司目前估值更是接近625亿美元。

但这家公司却不断在中国市场经历失败, 最表面的原因, 是因为Uber在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滴滴, 除此之外, 其背后原因事实上十分复杂。

首先, 从市场数据可以看到, 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 这家公司已经形成了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Uber和滴滴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 滴滴出行平台的整体体量相比Uber, 从曾经的3倍左右扩大到现在的10倍。

如果说“便宜”是一个比“共享经济”更接中国地气的名词, 或许, Uber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极其接地气的国外公司了。但移动出行的市场竞争并不是光靠“便宜”就能解决的。补贴或许是一条捷径, 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Uber势必要加大补贴力度。

然而城市覆盖率的悬殊对比, 海南等重要旅游城市的缺失, 使移动出行的市场格局经基本确定。就算在北京, 三环外的Uber拼车业务, 也是在最近四个月里才开展起来的。

其次, 为了开拓中国市场, Uber在中国成立了独立实体“中国优步”。看上去Uber确实给了中国市场足够的重视, 但是, 除了上一轮的融资并未说清楚是投给Uber中国还是Uber全球之外, 作为独立实体的“中国优步”的CEO人选至今没有确立, 整个中国市场还是在依靠职业经理人在管理和运作。远程调度和协调的不及时, 国情与市场情况, 对Uber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现在的Uber在中国市场无疑缺乏一定的延展性。无论是APP功能设置, 还是专车服务, 在用户体验上均没有较大优势, 其未能很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与习惯。而现在Uber的一干劲敌都已经增加了打车、顺风车等功能, 但Uber的动作却显得过于迟缓。举例来说, 出租车这块, Uber叫不到出租车, 滴滴出行却可以叫到。未来的出行模式是多样化的, Uber虽然在国际市场引领出行创新, 但眼下的Uber中国并不仅仅是价格战的问题。

Uber中国论文 篇2

一、UBER简介

UBER(Uber Technologies,Inc.)中文译作“优步”,是一家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09年,因旗下同名打车APP而名声大噪。作为一家国际公司,Uber强调自己和国内同类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在出国旅游时,同样可以使用Uber来叫车,而国内公司则基本只在国内有运营。

截止2016年4月,优步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每天都有上千万 的用户选择优步出行。优步开创的典型”互联网+交通”的出行解决方案,提供透明的计价方式,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现指针定位,一键叫车。公司成立至今,优步完成了多笔增资项目,公司约价值182亿美元。虽然优步并未宣布公司的投资者,但据许多报道指出,富达投资是主要投资者之一。

二、发展历程

优步最早是在2009年由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格瑞特•坎普成立,起初名为“UberCab”。优步在2010年6月正式于旧金山推出服务,同年8月莱恩•格雷夫斯就任首席执行官。格雷夫斯不久后离开首席执行官一职,并由卡兰尼克接任。格雷夫斯为营运副总裁和董事会成员。

2010年下半,优步获得加州硅谷一群超级天使投资者的创业投资资金挹注。2011年初,优步获得了来自创投公司Benchmark的3,200万美元资金。2011年下半,优步再次从多位投资者处获得了3,200万美元的资金,投资者包括高盛、Menlo Ventures和杰佛瑞•贝佐斯等,这让优步获得的总创投资金达到4,950万美元。

2012年7月,优步进入伦敦市场,最初车队拥有90位奔驰、BMW和捷豹汽车的驾驶。7月13日,为了庆祝“国家冰淇淋月”(National Ice Cream Month),优步在七个城市推出“优步冰淇淋”(Uber Ice Cream)活动。用户可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招呼冰淇淋车提供冰淇淋的外送服务,并从用户的账户扣款。2013年7月3日起,优步开始在纽约市和汉普顿(The Hamptons)间提供实验性的直升机招呼服务,称为“UberCHOPPER”,定价为3,000美元。

2013年6月27日,优步在台湾台北市进行试营运。并于一个月后在7月31日开始正式营运。

2014年6月6日,优步宣布在新一回的募资活动中获得了12亿美元的投资。

经过数个月的试营运后,优步在2014年6月19日正式于香港部分地区推出服务,初期服务范围仅涵盖中环及邻近地区。2014年8月14日,优步于香港增加了招呼普通出租车的服务。

2014年7月24日,优步推出支持Windows Phone的智能型手机应用程序。

2015年2月20日,虽然在西班牙被禁,但Uber又重新在该西班牙推出了送餐服务。每餐价格约为10欧元,外加2.5欧元的配送费。该公司希望借此保持其在西班牙市场的存在感。送餐服务名为UberEats,而在旧金山和比佛利山庄的类似服务则名为UberFresh。

2015年3月4日Uber首次收购地图及搜索创业公司deCarte。Uber发言人表示:通过收购deCarte,我们将继续改善基于地图的产品和服务。

2015年4月9日,打车应用Uber宣布,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推出机动三轮车打车服务uberAUTO,以提升公司在印度的影响力,并与当地一家对手竞争。

三、运作方式

Uber对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一款打车应用,而是“为乘客提供一种高端和更私人的出行方案”。

在美国,用户可以通过走优质服务路线的Uber black服务订到像加长林肯、凯迪拉克、宝马、奔驰等豪华私家车,司机会带着白手套彬彬有礼地提供服务,让乘客享受到“私家车”的服务感受,感觉到自己多花的资费是值得的;也可以通过UberX服务订到丰田普锐斯和大众捷达这样的紧凑型轿车。

自己并不拥有任何车辆的Uber却擅长整合各类资源。在美国,Uber和出租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甚至私人签署合同,让车主通过Uber接收订单。

四、中国情况

(一)进入香港

2014年6月,Uber宣布正式在香港提供服务。

Uber将按照每分钟2港元(约人民币1.6元)每公里9.32港元(约人民币7.4元)的标准进行收费,但起步价为35港元(约人民币28元)。

Uber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在香港推出旗舰服务UberBlack。香港有牌照的出租车数量仅为18138辆,而人口则达到700万。香港的情况与只有约1.3万辆出租车的纽约类似,而Uber已在纽约迅速发展。

(二)进入北京

2014年7月14日,美国用车应用Uber正式宣布进入北京市场。此前Uber已经在北京试运营了两个半月,主要覆盖了三里屯和国贸区域。北京是其进入的全球第100个城市。

(三)百度投资

2014年12月17日,百度与美国硅谷新兴互联网巨头Uber签署了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三个方面展开合作。

(四)联合穷游

2015年2月11日,Uber(优步)联合穷游网在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推出锦囊“Uber环球用车指南”,为六千万穷游用户海外游即时用车提供贴心指南。这是暨2014年Uber与穷游“行程助手”独立APP进行API对接之后两家企业的二次合作。

(五)上线拼车服务

2015年8月25日起,在上海部分地区内试行“人民优步+”拼车服务,乘车费用可节省30%。目前优步已经在全球8个城市(旧金山、巴黎、纽约、洛杉矶、奥斯汀、波士顿、成都、北京)推出了合乘模式。加上新上线的杭州、上海、广州和深圳,可以“拼”的城市数量将增加至12个,而这其中,中国城市的数量占到了一半。

(六)优步为中国市场定制“顺风车”功能

2015年9月,Uber在成都全球首推顺风车产品“优步同行”试点,该功能类似于“顺风车”。

这一产品针对城市中早晚上下班出行的白领车主或经常往返于同一路线的车主定制开发。在技术上,通过新的算法快速解决“即时+派单+同路匹配”,即时推送最适合车主既定路线的上下班拼车伙伴。

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说,这一功能根据中国情况发起,因此选择在中国首发,体现了Uber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是优步本土化的探索。未来,这一功能或推广到美国和世界其他城市。

(七)出行保障

优步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结合中国法律法规和在本地的运营经验,优步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优步专车服务安全及保障标准》。

优步设立行业最严格的车辆和驾驶员准入和淘汰准则,审核合作司机/拼车车主的个人身份 证件和驾驶员证件,并进行安全驾驶记录和无犯罪记录的背景调查,同时对违规司机设置 严格的处罚标准。

优步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透明、全程监管、保障安全。用户在上车前,可以根据APP 上显示的司机头像、车牌号和车型,核对司机和车辆信息的真实性;上车后可以将自己实 时的行车路线分享给家人或朋友。优步为每段行程提供单程理赔额上限在人民币50万元的补充商业保险。

优步首创的无现金支付功能不仅方便用户还提高了司机的安全系数。优步独有的智能就近匹配派单技术(而非抢单)可以避免司机在开车时因为抢单而分心,为安全驾驶提供保障。优步通过全球首创乘客和司机双向匿名评价的信用构建机制,优化平台上司机的服务质量。

(八)优步在中国市场重要时间节点

2015年5月 实现在中国市场日均订单量超百万的里程碑

2015年7月 在成都试运营多人拼车产品“人民优步+”

2015年8月 广州全球首创线下“优步拼车站”(UberSTATION)2015年9月 正式向中国企业、开发者开放API接口 2015年9月 在成都全球首推顺风车产品“优步同行”试点

2015年10月 正式落户上海自贸区,注册资本金达21亿元人民币,预计在中国投资63亿元

2015年10月 与中国太平保险达成战略合作,升级安全保障体系 2015年10月 在武汉投资6300万元,建全球最大运营中心 2015年11月 与阿里钉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1月 “人民优步+”多人拼车正式在上海、杭州、成都、广州、深圳五城推出

从Uber模式到Uber逻辑 篇3

第一,Uber逻辑的核心是价值链接。互联网有三大价值领域,即价值传递、价值链接和价值创造。其代表分别是阿里系、Uber和工业4.0。马化腾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对原有传统行业起到很大的升级换代作用。

中国的互联网一直聚集在价值传递环节革命,也就是中间环节革命,去中间化。Uber不再涉及中间环节,直接进行价值链接,虽不涉足价值创造,但可以帮助顾客筛选价值创造。

第二,Uber逻辑动员了社会冗余资源,即大量闲置资源。工业文明时代创造了大量的资源,但也形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Uber、Airbnb,都是对社会冗余资源的利用。冗余资源参与应用,价值很大。比如,有人说,只要洛杉矶有15%的人拼车,就能解决堵车问题。冗余资源参与,因为它的边际成本很低,也拉低了运营成本。

第三,原来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组织,Uber逻辑却能让个体参与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从个体到组织,再到个体,这是螺旋式上升,不再是简单的回归。

第四,Uber逻辑是智能链接、自动链接。现在的信息源太多,10T普及后会更多,如果没有智能链接,这个社会如何运作不可想象。

第五,Uber逻辑已经无限接近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商业社会依赖信息不对称,所以随着Uber逻辑向其他领域延伸,商业的活跃度或许会下降。所谓商业领域,就是马化腾所讲的价值传递领域。

农业社会,商业的不对称主要产生于地理跨度,商人远离居住地,才能发现信息不对称,所以商人永远与迁徙有关;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更多地掌握在媒体手中,所以地理跨度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少了,但媒体却制造了新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大众媒体的信息轰炸,反而强化了信息不对称。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正在做着传统媒体做的事情,现在的互联网传播,其实就是一场动员新媒体的公关运动,有时反而强化了信息不对称。

第六,Uber逻辑中,双方是对等的。Uber与滴滴快的不同,滴滴快的把决定权交给了司机,这对消费者不公平。Uber只有乘客上车后,司机才知道目的地。

现在大数据流行,但谁见到大数据为消费者服务?都是为厂商服务,这不公平。

Uber的价值链接逻辑适用于几乎所有领域,其程序大致可以简化为三部分,即需求的智能探测、价值创造的智能搜索和价值链接的智能算法。

第一步,需求的智能探测,要么是顾客直接明示需求,要么是根据以往的大数据进行智能探测,比如阅读倾向、购买倾向,只要有足够的网上消费次数,都能通过大数据下的痕迹进行智能探测。

第二步,价值创造的智能搜索,就是像谷歌、百度那样,把符合需求特征的最佳产品找到。

第三步,价值链接的智能算法。根据需求和搜索,定制网络页面,如果不满足可以持续推送,或者修改需求。

比如,一个人购买服装,可以直接提出需求,也可以根据以往网络留下的大数据,比如款式、色彩、码数等,定制推送页面。

再比如,网络阅读,既可以提出需求,也可以根据以往的阅读习惯计算阅读倾向,继而推送最符合某个读者的文章。

Uber中国论文 篇4

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打车应用快的向其乘客大派红包。不过那并非塞了现金的红包,而是手机上的电子代金券,意在吸引乘客回到这款应用上来。

“如果他们继续用我们的应用叫车,他们就能拿到更多的红包。”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李祖闽说。对于快的安排的出租车服务单,该公司已经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在这样的补贴政策(该公司在过去两年也发放过)下,该公司实际上是在贴钱让用户使用一款免费产品。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直到不久之前,快的还深陷一场非常激烈且代价高昂的战争——跟规模稍大的竞争对手滴滴打车抢夺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单在2014年上半年,分别得到阿里巴巴和腾讯资金支持的快的和滴滴烧钱之多高达24亿人民币(约合4亿美元),相互争斗以抢夺和留住用户。超过1.5亿中国人使用打车应用,随着更多人购买智能手机,这个数字只会不断增多。中国市场似乎足够大也足够火热,能够吸引到大量其他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来自美国的打车服务优步(Uber),该公司在2013年年年中登陆上海,并随后扩展到其他七个城市。

不过,在二月一份出人意料的声明中,快的和滴滴宣布他们将进行合并,从而诞生出一个行业龙头,其市场统治地位可能威胁到优步在中国的未来。这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优步或寻求跟一家能够帮助他们坚持下来的中国盟友进行合并。

当优步进入中国市场时,它已经是后来者,并且处于劣势地位。快的和滴滴都是在2012年上线的,他们宣称各自的日订单量已经达到600万单。截至去年年底,优步在全球市场的日订单量才刚刚达到100万单。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去年11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滴滴和快的加在一起控制了99%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滴滴大约占据了55%的份额,而快的的数字在45%左右。

不过,优步很快在外国侨民、商务客户以及想要付费获得更好用车服务的人群中间流行开来。快的和滴滴都抢着烧钱打补贴战,在这两家公司无暇他顾的情况下,优步或许有机会赶上来一点点。而且,优步在去年12月份得到了另一件事情的提振,当时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打车服务宣布跟中国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达成合作,并获得后者的战略投资。

然后,突然之间,快的和滴滴之间的战争偃旗息鼓。这次合并交易将让快的和滴滴获得准垄断地位,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会把他们从代价高昂、混乱和累人的相互争斗中解放出来。

快的和滴滴合并显然吓坏了优步,促使该公司探寻新的战略。据《南华早报》报道,优步正在跟易到用车磋商合并事宜,后者是一家提供与优步相类似的豪车服务的中国公司。百度对这两家公司都进行了投资,报道称百度正帮助安排他们的合并交易。

《南华早报》报道称,“自从优步在上一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该公司未能获得显著的市场份额。因此,跟一家强大的本地合作伙伴合并,将能帮助优步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在快的和滴滴合并的消息传出后,易到用车还向中国监管机构提交了反垄断投诉。不过,该合并交易很可能会进行下去,这主要是因为两家公司都没赚到什么钱。

在中国,优步起初专注于更高端的豪车服务,而快的和滴滴则指向日常打车。不过,后两家公司都开始利用不同档次的服务向中端市场进军。

最开始,优步占据着一个不同于快的或滴滴的市场,该公司提供的是豪车服务,而快的和滴滴则专注于免费出租车叫车。不过,他们正迅速向彼此的领地渗透:快的和滴滴都在去年推出了豪车服务,而优步也上线了类似于美国Uber X的低价非出租车用车服务。

优步表示,他们在上海这样的中国大型城市中拥有足够大的经营规模,旗下汽车平均只需要六分钟就能开到乘客面前。但是,跟宣称在360个城市中拥有逾100万名注册司机的新生巨人相比,优步很难与其竞争(去年12月,优步表示自己在美国拥有16万名注册司机)。

“快的和滴滴合并产生的网络效应非常明显。”符绩勋说道,他是纪源资本(GGV Capital)的合伙人,同时也是东南亚人气打车应用Grab Taxi的董事会成员,“在用户和司机比例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打到一辆出租车的可能性更大。而且,用户在很多时候并不在乎乘坐的是否是豪车。他们只是需要一辆车,他们很赶时间。”

快的和滴滴的用户可能不关心豪车服务,但如果两家公司想要赚到钱,那他们就需要那些服务获得成功。这两家公司都首先着眼于建立庞大的用户群,并推迟了盈利计划。

在李祖闽的设想中,如今摆脱了他所谓“零和游戏”的两家公司,可以把他们的数十亿美元资金用于扩充新的付费功能,比如跨城公交车、拼车以及其他交通选项。他甚至探索了一种把无车司机利用起来的方法:按需代驾服务。

“如果你开车去光顾酒吧,然后你需要一名司机代驾司机送你回去,我们可以通过司机群体来提供服务。”李祖闽说,“由于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还没有把它变成现实。”(给好奇的读者解释一下,那些代驾司机会在完成使命后骑着自带的小摩托车回家)。

本地服务巨头给优步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中国。本月,印度的Old Cabs(该公司早已宣称,他们拥有70%左右的本土市场份额)收购了规模较小的打车应用Taxi For Sure,让旗下的注册汽车数量增加了15%。

优步能否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本地市场参与者更倾向于认为它不能。他们指出了新市场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在私家车数量较少的发展中国家或的确,那里司机群体的情况跟美国很不一样。情况常常是,本地公司更愿意从大众市场起步,提供出租车和嘟嘟车这样的廉价选项,而优步则专注于私家车。在中国,打车服务跟政府拥有更加紧密和更具合作性的关系,本地公司表示这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另外,在那些智能手机使用迅速增长但极少人拥有信用卡的地区,付款方式必须灵活多样。快的和滴滴让用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而Old Cabs则允许现金支付。

优步一开始在中国使用信用卡支付系统,但在用户的要求下增加了支付宝选项。该公司还将使用的地图服务从谷歌换成了百度。优步亚洲业务负责人艾伦·佩恩(AllenPenn)在去年9月份表示,这是优步首次使用本地公司提供的支付和地图服务。

“这对我们起到了类似于增长加速剂的作用。”他说,“我们希望让优步尽可能成为一项简便和原生的服务。随着我们在全球距离更远的市场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优步或许能够仅仅通过专注于高端汽车服务就建立起强大的业务,而跟易到用车的合作将起到增强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征服大众市场,优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祖闽说,“我们在市场上拥有非常大的体量。通过这次合并,我们的体量将变得更大。”FIC

百度投资Uber的背后 篇5

在与Uber CEO特拉维斯共同出席的仪式上,李彦宏发表了演讲,表示“Uber与百度这次合作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中美互联网公司深入合作,要为大家探索一条可以效仿的路。”中美互联网公司此前在资本层面合作很常见,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开办分公司案例也不少,李彦宏为什么会说百度和Uber合资有里程碑意义呢?

中美互联网一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科技领域,美国公司在中国取得不俗成绩。高通、苹果、微软、思科、IOE(IBM、Oracle、EMC)本土化进展顺利。在互联网业务上,却出现了美国互联网企业本土化哀鸿遍野、中国企业很难在美国发展的情况。

中国互联网大量奔赴美国上市,美国是中国互联网的资本驱动中心,但在业务市场上却出现巨大的反差,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业务在美国的业务发展情况几乎一片空白,Google、Facebook、Amazon、Whatsapp这些美国优秀的互联网业务在中国发展也不顺利或者根本还没进来,尝试入华的Groupon、MSN、Yahoo、eBay也铩羽而归。

这两个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一道明显的鸿沟。

这与两个市场的属性有关系:美国传统行业高度发达,互联网更多是辅助作用;而中国却是传统行业本身便低效、资源或者人口密集型产业多,互联网有着巨大的颠覆性作用。市场的不同让两个市场如同海洋与陆地,水土不服是必然结果。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过去的本土化方式错了呢?腾讯和GROUPON合资成立子公司这类常见的合作方式问题在哪里?

中美互联网合作三大问题:短期利益、点到为止和着眼中国

腾讯与Groupon合资成立高朋、Line与奇虎360战略合作、MSN先后与新浪和人人战略合作……类似“战略合作”在过去倒有不少的故事,不过最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或者悲剧收场。

总结这些战略合作不难发现,它们均是非常“形式化”和“仪式化”地走到一起,在核心资源上并未共享,大都是点到为止,都没有做到资源和资本的双线合作,要么是资本合作成立子公司,要么是资源合作又没有资本捆绑。另外,这些合作的目标均是要拿下中国市场、而不是要一起去谋划全球市场;这些合作都要求非常快地产生效益,如果半年内或者一年内没出成果,合作可能就不会延续了。

公司与公司的结盟必然是利益驱动,且合作内容要可以量化、可以执行和可以共赢,但只有这些并不足够。就像国家与国家结盟一样,除了地缘、利益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企业之间的最长久的合作可能还得靠使命和价值理念。百度和Uber在资本和资源上的双线合作模式的基础,就是双方的使命和价值观有着相似之处,并且在利益上又有明确的落脚点和着力点。

百度和Uber三个维度、双线合作的道路初探

李彦宏说要探索一条可以效仿的道路,不妨来看看这究竟会是一条怎样的路。百度和Uber合作内容包括3个方面: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如果排名分先后的话,显然这次合作的长期目标并不是为了中国市场,也不只是为了用车市场。

技术创新方面的共鸣之处在于,Uber与百度都是非常轻量级的技术驱动公司。Uber并没有订单中心、也很少有客服专员,导航计价、订单分发全凭云端的计算机,与国内租车公司有非常大的差别,百度则拥有Uber可以用得着的地图数据和智能算法。更重要的是,Uber和百度都在探索未来,百度在猛攻人工智能、深度学习,Uber已经采购2000台Google无人汽车、尝试物流服务等,未来在无人车、智能物流等维度都有很多结合点。

开拓国际化市场意味着,这次合作主要目标不是为了Uber进入中国,而是要双方一起去做大双方彼此的海外市场。百度已经高调进军葡语市场、东南亚市场开启国际化进程,Uber在募得10多亿美元之后同样在力拓美国之外的市场,不只是中国,在这些市场双方有着不少结合点。

拓展中国O2O服务,而不是要“拓展中国用车市场”的说法值得玩味。不少解读认为这是百度不想缺席阿里和腾讯的打车补贴大战,可能错了。在操作上,Uber在美国已经有送快递、送比萨、送外卖这些服务,它并不是一个专车公司。百度要连接服务,除了在帮助用户找到之外,最终自然需要做服务的传输,比如物流、外卖和用车,也就是人们的吃穿住行。Uber+百度,可以做到线下实体网络的传输通过百度的数据和算法精确地运行,它们的合作绝不只是用户在地图导航再用车这么简单。

Uber收购微软Bing地图 篇6

Uber公司的租车和物流业务对于地图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可以说,地图的精确度对Uber的服务质量而言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因此Uber公司一直在试图补强地图业务。而这次,收购Bing地图也算是Uber终于得偿所愿了。目前Uber已经确认了这项业务收购,但是交易双方都没有透露更多细节。Uber的发言人表示:“对于这些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加入非常激动。”而微软给出的回应则是:“这有利于公司专注于最核心的发展战略。”

地铁成移动支付“必争之地”

近日,上海地铁站的部分交通卡自助终端机,支持用《支付宝钱包》自助买卡、充值和退卡,未来上海地铁站的自助终端机都将支持支付宝。地铁有望成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争夺的一个新领域。对此,业内人士表示,O2O是今年争夺的重点。去年打车补贴之战与红包之战可以说是O2O的试水之争,今年则进入硬碰硬的全面争夺战中。

乐视闪电入股酷派,成第二大股东

6月28日,乐视以每股3.508港元的价格买下了郭德英旗下酷派控股股东DataDreamland的78 038万股股份,从而获得了酷派上市公司18%的股权。DataDreamland在酷派的占股比例由38.3%降至20.3%,失去控股股东地位;乐视则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并或将拥有董事会席位。有分析师认为,酷派与乐视的合作,是双方在软硬件资源上的互换。乐视以视频内容资源,交换酷派的供应链能力。

《滴滴打车》全面接入支付宝

近日,《滴滴打车》全面接入支付宝,今后使用该APP坐出租、快车和专车都可以用支付宝付款了。从滴滴接入支付宝的时间上来看,只能说明两家公司的合并过程有点慢。有人认为,“滴滴”和“快的”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对付Uber。考虑到很多用户更习惯于使用支付宝,“滴滴”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当然是给用户的选择越多越好。

电商围堵,Tesco中国乐购超市要在大数据上下工夫

越来越多的零售巨头认识到,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着海量信息,凭借数据革命从内部发现商机、发掘财富。Tesco中国公司市场部总监邓旭表示,如果将Tesco大数据分析能力与整个华润集团旗下海量会员资源相结合,未来就可能实现对一个人进行完整生命周期的消费管理。

亚马逊新模式:按阅读页数向作家支付报酬

从7月开始,亚马逊上线了一个新系统,颠覆作家和出版商通过图书作品赚钱的模式—亚马逊将按照读者阅读的页数,而不是图书售出的本数,向他们支付报酬。为此,亚马逊定义了“Kindle版本标准化页数”这一概念,以确定每本作品实际被阅读了多少页。这意味着,作家无法在格式上耍花招。

陌陌,要回国了

陌陌近日宣布,公司董事会已于6月23日接到来自CEO唐岩、经纬、红杉和华泰组成的“买家联盟”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以每股美国存托股18.90美元的现金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已发行A股普通股。分析人士认为,《陌陌》在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受待见—它在美国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标的。同时,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其实很难被西方世界的思维所理解。相比之下,国内正在逐渐升温的资本市场对其更有利。

谷歌发力媒体平台,推“新闻实验室”

上一篇:企业金融风险下一篇:风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