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信息网

2024-05-31

训练信息网(精选12篇)

训练信息网 篇1

1 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内涵

指挥信息系统训练是指以指挥专网和初级战术互联网为基础, 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核心, 以综合数据链为延伸, 以指挥信息流程为主线, 由合成、装甲、炮兵、防空、陆航等团以上指挥信息系统进行的综合集成训练。

1.1 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本质是“主导信息”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的过程就是战场信息流动的过程, 从运筹决策、指挥协调到作战行动, 都是以信息为基础, 依赖信息而运转, 信息流程是否规范、有序, 决定了指挥决策是否快速和准确。当前, 战场各种侦察情报、指挥决策、部队行动、预警探测、火力打击、战场环境、作战资源等信息大量存在于作战指挥的过程。对信息的占有、使用将成为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突出特征。指挥信息系统训练就是战场信息重构和整序的过程, 把传输中杂乱无序、多元异构的信息, 通过战场原始信息数据整理与评价、分析与挖掘、过滤与筛选的方法手段, 对战物相关联的信息数据进行优选、浓缩和重新表述, 使战场信息有序化、系统化、归类化, 便于信息的存储、传播、检索、利用, 从而提高战场信息的质量和价值。通过“主导信息”行为, 使战场信息能够有效服务于体系作战, 形成作战能力高效聚集与精准释放。

1.2 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重点是提高系统使用效益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与机械化条件下作战最明显区别在于将以往通过单纯增加“数量”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方式, 转变到通过提高信息系统使用效益实现战斗力增长的方式上。在指挥信息系统训练中表现为由提高单个人员基础能力、单装操作运用能力、单要素合成作战能力向优化系统运行效益、提高系统融合度方向发展。通过训练不断消除各种作战力量之间在作战行动中的冲突, 弥合各种作战力量间的缝隙, 使不同部门建设、不同院所研制、不同工作机理的各类指挥信息系统, 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改变单打独斗、自成体系而导致系统不好用、不能用、不管用的状况, 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硬件连不上、软件通不了、数据不共享的状态, 最大限度地形成体系作战能力。

1.3 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力与火力的有效融合

机械化战争时代是以能量为主导, 靠单纯数量叠加来提升火力打击效能。进人“发现即摧毁的秒杀信息时代”成为以信息为主导的信息化战争的追求目标。但信息自身形成打击能力有限, 只有与武器装备紧密联系才能发挥信息优势。实现这一目标, 必然需要通过指挥信息系统训练, 把所有作战力量按照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发布、使用、反馈六个环节, 重新进行力量整合, 以达成通过信息流控制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效果。通过训练, 将单件、单系统的信息化武器装备, 在信息系统支撑下, 建立根据任务、地域、空域时域和效能发挥要求的强大的火力网, 实现信息与体系中火力的有效融合, 确保作战体系效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2 加强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主要举措

2.1 搞好顶层设计, 创新训练模式

确立以主战平台形成战斗力为基准点, 以单元要素集成为关节点, 以体系作战能力生成为目标点, 将训练划分为单个人员训练、分队整体与要素集成训练、单元合成与体系融合训练、训练转换期四个阶段。单装分级训练:构建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职能衔接的训练体系, 分类分层实施;要素集成训练:采用统分结合方法推进融合训练, “分”是进行单一作战要素的集成训练, “统”是在完成单要素集成训练基础上, 将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综合保障等要素, 在系统互通、行动互动中实现灵活组训;单元合成训练: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数据链作战单兀, 以信息系统组网联调、情报信息融合处理、综合精准保障为主要内容, 实现作战单元内部的集成组训;体系融合训练:按照“网络训、训网络, 体系训、训体系”的思路, 以全系统全要素整体联动为重点, 以信息支撑一体、军种训练一体、战役战术演练一体开展联合训练。充分发挥网络辐射交互作用, 探索网络支撑、模拟辅助、多点对抗、基地组训的方法, 走开建网承训、联网组训、依网管训的路子, 从根本上提升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的质量效益, 实现“一网联三军、一网练三军”效果。

2.2 遵循信息主导, 构建训练体系

2.2.1 更新训练指导理念

坚持以科技兴训为基本途径, 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训练动力, 发展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训练理论, 切实将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基础理论学懂、基本原理弄清、本质内涵搞透, 以清晰的思路、有效的对策推进训练深入开展。

2.2.2 建立与作战任务、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的训练内容体系

一方面, 要突出高技术装备操作技能训练, 提升合同训练层次, 加强军兵种作战单元内部集成训练和信息化作战要素集成训练, 突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筹划、指挥、协同和保障训练内容。另一方主线统领各军兵种、各层次、各要素, 把自成系统的作战要素、作战单元融合起来, 进行体系集成训练, 实现各类作战单元、各种作战要素的有机聚合, 全面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2.2.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训练质量水平

通过综合运用信息、网络、仿真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 提高训练手段的科技含量, 使训练基地成为组织实兵演习、考核、检验作战效能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开发实战化模拟训练系统, 构建作战指挥、武器装备操作和实兵对抗相结合的模拟训练环境, 建立互联、互通、互操作、安全稳定的训练网络, 为开展网上演练创造条件;通过强化精细管理, 完善训练组织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 通过健全训练质量伴估标准体系, 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估标准机制, 促进训练考评由粗放式向精确化转变。

2.3 巧置训练环境, 打磨实战能力

2.3.1 由基于场地向基于环境转变

采取外挂、移植、嵌入等技术手段, 加快信息系统升级, 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体系的数据链平台, 实现硬件通用、软件互联、数据库优化, 提高训练效能;通过提高情报获取、信息传输、指挥控制、电子对抗、快速机动、精确打击、全维防护和综合保障能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训练作战环境的强制性要求。

2.3.2 着眼“三化”基础, 构建训练环境

通过综模拟化训练基础上, 加强信息化改造, 推进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环境建设, 实现训练手段由单一运用向复合运用发展, 使“三化”有机融合;通过构建异地分布、功能一体、多场联动、开放共享的训练环境系统, 使训练环境与训练数据信息采集、演播显示集控、导调指挥作业、对抗交战裁决、作战能力评估等融为一体, 为受训者提供全方位逼真战场环境。同时以培育战斗精神为主线, 高度重视人对战斗力生成的特殊作用,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为军事训练提供强大内在动力。

2.4 加强集成训练, 提升训练质量

2.4.1 加强通信系统要素集成训练

按照“综合组网、随遇接人, 滚动延伸、全程覆盖”的要求, 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台、卫星、微波接力、升空平台等通信手段, 开展综合运用训练。依托各级侦察情报系统和联合通信系统构建一体化的侦察情报系统, 开展战场目标信息、环境信息和战况信息、侦察情报、态势情报、数据情报、图像情报、音像情报等的采集接收、处理生成、上报分发融合训练, 为指挥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2.4.2 加强指挥控制系统要素集成训练

以作战能力整合和效能聚合为目的, 开展分析判断情况、定下作战决心、组织协同行动、实施指挥控制、评估作战效果训练;运用指挥信息系统的战术计算、模拟推演、辅助决策等功能, 进行迅速处置各类信息, 实现由传统粗放式”指挥向“精确式”指挥转型。

2.4.3 加强全系统综合要素集成训练

按照“指挥控制有效灵活、信息收集及时准确、综合保障精确迅速、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基本要求, 根据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及其战时编组, 开展指挥信息信息系统计划筹划与方案组织拟制训练, 并结合作战任务、作战环境, 构建“信息一决策一打击一保障一评估”的信息链, 突出指挥信息系统的“分阶段、全过程”作战指挥应用训练, 最终实现作战体系的横向一体和纵向贯通, 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体系增值效应。

2.5 注重固本强基, 打造人才方阵

一是采取“选训送训、强军培训、代岗培训、岗位交流、联演联训、比武促训”等渠道, 按照“体能十技能十智能”要求, 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超前意识、有现代意识、有发展后劲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 实现人才由“事务型”向“智能型”、“经验型”向“科技型”、“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促进人装有机结合。二是从专业教育、任职培训、基础训练和实战演练的各个层级, 落实信息化培训内容, 使信息战知识、信息战战法和信息化训练成果真正走进课堂, 进人训练场。三要完善激励机制, 坚持奖优罚劣。结合训练考核成绩评定, 建立个人成长卡片, 把个人学习、考核及完成重大任务等事况记录在案, 激发人才成长的内动力;进一步站在“打赢”的高度, 充分认识培养、关心人才的重要性,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打造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齐晓刚.着眼提高体系支撑能力, 大力加强指挥信息系统训练[J].军事通信学术, 2010 (6) :39

[2]陈万里.抓好陆军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思考[J].通信战士, 2012 (11) :13

[3]徐存贵.对指挥信息系统训练的几点思考[J].管理与维修, 2012 (4) :45-46

训练信息网 篇2

培训结束之后,公司进行了第四届工会换届选举。

杭州市居住区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理实一体教育训练信息化研究 篇3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训练;战斗力生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12—02

1 为什么

制约我部学兵培训质量的主要问题有:学兵培训规模太大,专业教员队伍严重缺编;组织实施基本处于手工劳作方式,效率低,很难保证和控制质量;训练机制及模式有待提高,核心专业课程必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习器材物资管理使用水平有待提高,教学制度有待完善,管理实施流程还需科学重组。

要提高学兵培训质量,只能通过信息化建设,规范机制、重组流程、提高效率。通过一系列信息资源、网络平台、信息系统和专业软件的建设和使用,提高学兵培训质量,加快我部教育训练战斗力生成。

2 怎么做

2.1 转变观念

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和正视信息化。将过去认为“虚”的信息化看得比“实”的机械化更重要,实现观念上的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这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孙子兵法》中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己、知彼,都是了解、掌握己方和彼方的“天”“地”“人”等具体情况和状态,这些统称信息[1]。所以,对信息的把握利用程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是2500年前的信息战思想,到今天同样适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际国内形势。信息化就是把信息獲取处理和利用政策化和趋势化,形成一种信息价值取向,促进和推动信息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方面。

1)领导重视是决定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短暂项目。所以,需要领导首先转变信息化的观念,将过去认为“虚”的信息化视为比“实”的机械化更重要,将信息化看成机械化的战斗力放大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人才配置和物力分配上重视和偏重,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稳定;需要领导的准确整体构思和总体设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需要科学的引导和指挥,这样才能走向真正的信息化、科学的信息化,才不至于把信息化变成简单的计算机软件或者机械化的简单扩展。只有有了正确的方向、优秀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和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将信息化进行到底,才能将信息化转化为战斗力。不然,信息化将始终停留在政策表面,不能具体深入到一线,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战斗力。

2)教员重视是决定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质量的关键。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的开发和使用主要是教员,教员的重视程度决定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所以,如何激起教员对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是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只有教员的热情投入,才能保证信息化条件下教育训练的质量和成效。这就需要领导和学兵也重视和承认信息化教员的价值,肯定重视其成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挖掘其信息化潜能。同时,教员本身的信息化素质和态度是其首要关键因素。所以,稳定信息化教员人才队伍,提高教员对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是实现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的内容。

2.2 创新方法、重组流程

鉴于师资力量薄弱,学兵多,课程多,器材场地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必须抓住重点,科学重组流程。在课程上,重点抓核心装备课程,比如修理班的发动机构造与修理和底盘构造与修理,电工班的汽车电气构造与修理,车工班的车工工艺,钣焊班的钣金工艺和焊接工艺等。如此总计只有不到10门课程,却覆盖了近70%课时、90%以上任职技能要求。

对核心装备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应知应会考核。对核心装备课程的教学训练组织进行科学重组。通过建立“仓库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学兵管理系统”“理实一体化教学辅助系统”“应知应会考核系统”等来提高教学的科学计划、严密组织实施、精确考核评定[2]。

2.3 科学规划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大型系统性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因此,必须科学规划,严密组织,积极推广,大力开发,充分应用,不断升级完善[3]。抓住一条主线,服务于教学训练,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严防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建设,做到物尽其用,物有其用。

3 做什么

信息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础数据及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功能模块和总体辅助系统。

1)基础数据及管理系统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硬件资源管理系统和人员管理系统。此部分既可以单独运行,实现相应的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又可以为上级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2)应用软件功能模块包括课程计划模块、辅助课程准备模块、理论课程监控模块、实习课程监控模块、应知应会考评模块、数字签名模块等。本模块属于理实一体化教学辅助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可以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和实习部分的综合计划、组织、实施、考核全程管理和监控。重组、规范、标准流程,提高过程控制精度和效率。

3)总体辅助系统主要包括核心课程相关数据库、相关流程制度、关键算法、界面设计和功能组织等。本系统是最后的应用接口,也是所有应用模块的组织载体,同时是个管理系统的入口。因此,本系统的总体设计必须科学严密、实用高效、友好易用。

4 结论及展望

通过对我部情况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考,提出我部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总体框架,促进我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动学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雅丽,李发均,李景辉.信息化条件下车辆保障技术兵教育训练转变[J].中国西部科技,2010(11):83—84.

[2]洪文丽.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办法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02(5):29—30.

课余体育训练中的信息环境 篇4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为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 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在课余时间对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运动训练活动和竞赛活动的过程。它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共同构成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目前, 我国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原则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但从“信息环境”的角度对课余体育训练进行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丰富和完善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做出贡献。

二课余体育训练中信息的传递

1. 教练员的训练信息传递手段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教学之中。

教练员目前在训练中经常会使用图片、录像、多媒体等信息传递手段进行训练中的信息干预。

2. 教练员获取控制运动训练信息的途径

“运动训练控制”的核心就在于它必须是一个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训练过程, 无目的、无方向或目的、方向不明确、计划不完善的训练过程则不能被称之为是运动训练控制。 (1) 运动训练控制的表现非常广泛, 本文主要从教练员获取控制运动训练过程信息的手段进行研究, 训练小结和训练日记是教练员获取训练信息的重要途径。

三环境与课余体育训练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且始终与周围环境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环境不仅对体育的主体、客体发生作用, 而且还影响着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全过程。课余体育训练环境作为学校体育环境中的一部分, 是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课余训练的实践表明, 训练环境对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产生的影响更直接、更适时、更明显。但作为学校体育环境组成部分之一的课余体育训练环境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研究如何通过改善和优化课余体育训练环境来促进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发展, 促进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 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成为摆在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四信息环境与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是一个社会信息高度密集的场所, 来自不同渠道、不同方面的各种信息构成了学校特有的信息环境。一般来说,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课堂教学所传递的信息是学校信息的主要部分。 (2) 近年来,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各种有关体育方面的社会信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等媒介大量涌入学校, 给师生的身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正确运用和处理各种社会信息非常重要。例如, 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美国NBA联赛中的体育明星, 我国的姚明、刘翔等往往成为学生追捧的对象, 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兴趣及情感等。体育教师要正确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 正确引导学生为提高训练质量服务。

“运动训练信息”是指有关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各种状态和特征的反映。运动训练信息与一般信息一样具有媒介、放大、预测和调控四个基本作用。“媒介作用”是指训练系统中的各个局部之间是靠信息来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没有信息的媒介作用, 系统的整体性就无法实现。“放大作用”是指凭借少量信息, 就可以了解训练系统的其他方面, 乃至整个训练系统的状态及其变化。例如我们在选材时, 往往只选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测试, 这些指标的“代表性”说明了这几个指标所反映的训练信息的放大作用。“预测作用”是指可以根据有关训练系统状态的现实信息去预测训练系统未来状态。如选材中根据运动员当年身高的信息去预测未来的身高。“调控作用”是指信息可以用来使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并按预定方向发展。

可以说, 运动训练控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控制过程。现代训练离不开信息, 训练信息是实施最佳化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 (3) 课余体育训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训练信息的传递过程, 训练课堂中所传递的信息是训练活动中的主要部分。训练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教练员获取控制训练信息的手段我们将其称之为课余体育训练的信息环境。

摘要:本文从“信息环境”的角度论述课余体育训练中信息的传递, 包括教练员训练信息的传递途径, 教练员获取控制运动训练信息的途径, 论述环境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关系, 以及“信息环境”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关系。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信息环境

注释

1徐本力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58

2田慧生.教学环境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25

训练信息网 篇5

2019

—2020

学年第 1、2 学期

课 程 性 质 :

公 共 基 础 课

课 程 类 型 :

C 类 课 程

授 课 班 级 :

电 子信息技术类专业

授 课 教 师 :

20XX 年月

授 课 题 目 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调查 学

时 6 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信息搜索技巧(2)掌握电子邮件撰写发送技巧(3)掌握利用网络完成相关信息的搜集存储。

(4)PowerPoint 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电子邮件撰写发送技巧 熟悉掌握利用网络完成相关信息的搜集。

PowerPoint 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PowerPoint 基本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1.打开网页浏览器,比如 360 浏览器、IE 浏览器等如下图:

2.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搜索引擎网址,如: 并回车(也可利用 其 它 搜 索 引 擎 网 站)。

如 下 图 :

1.在搜索栏输入“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关键字,进行网络信息的检索。

2.在搜索结果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单击链接并进行浏览,将有价值的信息粘贴到文档中。

3.把需要保留的有价值的网页保存在本地硬盘,方法如下。

a)点 击 浏 览 器 文 件 菜 单 下 保 存 网 页 命 令。

如 下 图 :

b)打开另存为对话框,保存网页至本地磁盘。

4.复制域粘贴文本:选中文本,右击,选择“复制”,在幻灯片的文本框中,右击,选择“粘贴”(仅粘贴文字)。

5.下载图片:右击网页上的图片,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存放路径,即可实现图片的下载。

6.演示文稿的编辑:

新建演示文稿方法:单击“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PowerPoint2010”命令,即可打开程序,同时,自行新建一演示文稿“演示文稿 1” 新建幻灯片方法:单击“开始”工具栏中的“新建幻灯片”按钮,即可实现新建幻灯片。

再将下载的文本和图片粘贴/插入到幻灯文的相应位置即可。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计算机配置调查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Word 的使用制作自荐信 学

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Word 图形对象的使用 插入图片 插入艺术字 绘制图形 插入文本框 插入公式 水印制作 教学难点与重点 插入图片 插入艺术字 绘制图形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10 图形对象的使用

插入图片 1.插入剪贴画(1)将插入点定位到需插入剪贴画的位置;(2)选择“插入|图片|剪贴画”命令,打开“剪贴画”任务窗格;(3)在“搜索文字”文本框中输入搜索文字,点击“搜索”按钮即显示搜索图片;(4)鼠标单击图片,该剪贴画即可插入文档中。

插入图片 另外,点击“剪贴画”任务窗格下方的“管理剪辑”,打开 “剪辑管理器”窗口,在其中选中并复制图片,到文档中插入点处粘贴也可插入剪贴画。

插入图片 2.插入图形文件

图片插入到文档中的方式有三种:

“插入”、“链接文件”、“插入和链接”。插入图形文件的步骤为:

(1)将插入点定位到需插入图形文件的位置;(2)选择“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弹出“插入图片”对话框;(3)选择需要插入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右边的下拉按钮,展开三种插入方式,选择一种单击,就可在文档中插入图形。若直接点击“插入”按钮,Word 默认在文档中嵌入图片。

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 3.设置图片格式

图形对象在文档中的两种存在方式:浮动式和嵌入式。

单击“图片”打开“图片”工具栏;

选择“格式|图片”命令

或右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命令可弹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1)改变图片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2)缩放图片(3)裁剪图片(4)改变图片的位置和环绕方式

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

插入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1)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或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2)选择一种艺术字样式,点击“确定”按钮,弹出“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3)选择字体、字号和字形,然后输入文字,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创建艺术字效果的文字。插入的艺术字默认为嵌入式。

插入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 2.设置艺术字格式

设置艺术字的“颜色与线条”、“大小”和“版式”。

单击“艺术字”打开“艺术字”工具栏;

选择“格式|艺术字”命令

或右击艺术字,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命令,弹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

(1)颜色与线条(2)大小

(3)版式(环绕方式)

插入艺术字

绘制图形

选择“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或者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绘图”按钮

,打开“绘图”工具栏,用户可使用其上的各种自选图形按钮绘制图形。

绘制图形 1.绘制简单图形

若需绘制直线、箭头、矩形和椭圆,可直接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对应按钮,此时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形,将指针移至要插入图形的位置,按住左键,拖曳鼠标到图形大小合适,释放左键即可。

插入的自选图形默认为浮动式,环绕方式默认为“浮于文字上方”。当绘制矩形或椭圆形时,按住 Shift 键拖曳,可绘制正方形或圆形。

绘制图形 2.绘制自选图形(1)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按钮,展开“自选图形”菜单;(2)选择所需的类型及该类中所需的图形,单击该图形按钮;(3)将变为“十”字形的鼠标指针移至要插入图形的位置,按住左键,拖

曳鼠标到图形大小合适,释放左键即可。

当按住 Shift 键拖曳时,可保持图形的纵横比;通过尺寸控点可直接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拖曳黄色小菱形控点(有的自选图形无该控点),可改变图形局部的形状、大小。

绘制图形

绘制图形 3.在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

右击要添加文字的自选图形,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字”命令,插入点自动定位到自选图形内部,然后输入所需文字即可。

用户可对输入的文字进行格式化。

绘制图形 4.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绘制的自选图形边线默认为黑色,中间默认为白色填充(不是无填充颜色)。为了使图形更加美观,可以对图形进行边线、填充等格式设置。

双击自选图形,或者右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或者选中图形,再选择“格式|自选图形”命令,在弹出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设置。

绘制图形

对于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选定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阴影样式”中的按钮,可为其设置阴影效果;选择“阴影设置”命令,打开“阴影设置”工具栏,可调整阴影的偏移量和颜色。

对于艺术字和自选图形,选定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三维效果样式”中的按钮,可为其设置三维效果;选择“三维设置”命令,打开“三维设置”工具栏,可调整三维的深度、方向、颜色、照明角度、表面效果等。

绘制图形

绘制图形 5.自由旋转

自选图形,可旋转任意角度。三种方法:

(1)选中自选图形,图形上方出现一个绿色小圆点,将鼠标指针指向该控点,指针形状变为

,移动鼠标,图形将围绕其中心旋转。

(2)双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的“大小”选项卡的“旋转”微调框中调节角度即可。

绘制图形(3)选中自选图形,在“绘图”工具栏上选择“绘图|旋转或翻转|自由旋转”命令,此时自选图形周围将出现 4 个绿色小圆点,按(1)中方法操作即可。

绘制图形 6.叠放次序

要改变图形的叠放次序,可右击图形,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即可。

7.组合与取消组合(1)按下 Shift 或 Ctrl 键不放,单击多个需组合的图形,选定多个对象后释放按键;(2)右击选定的图形,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组合|组合”命令即可,或者选择“绘图”工具栏上的“绘图|组合”命令也可。

绘制图形

插入文本框 1.插入文本框 1)插入空白文本框

选择“插入|文本框|横排”命令,或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按钮

,此时鼠标指针变为“十”字形,按下鼠标左键,拖曳至所需大小后释放左键即可。插入点自动定位于文本框,用户即可在其中输入文字,插入图形等;

该文本框的环绕方式为浮于文字上方。

插入文本框 2)将已有内容纳入文本框

选中欲纳入文本框的内容(包括文字、嵌入式的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除外),再按(1)中方法操作即可,该文本框的环绕方式为四周型。

也可选择“插入|文本框|竖排”命令,或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竖排文本框”按钮

,插入竖排文本框,其中的文字纵向排列。

插入文本框 2.设置文本框格式(1)鼠标指针指向文本框的边缘,变为

形状时单击,选中文本框,选择“格式|文本框”命令,在弹出的“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中设置;(2)右击文本框边缘,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在弹出的“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中设置;(3)在“绘图”工具栏中对其进行格式设置。如设置阴影样式、三维效果、填充颜色,在“绘图”菜单中选择“文字环绕方式”等。

插入公式 使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公式的操作步骤为:

(1)将插入点定位到需插入公式的位置;(2)选择“插入|对象”命令,弹出“对象”对话框;(3)选择“新建”选项卡,在“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 公式3.0”选项,然后双击该选项或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启动公式编辑器。

(4)用户可在其中直接输入文字,或单击“公式”工具栏上的模板按钮,再输入文字,如设置分式线、积分符号、矩阵等。

插入公式(5)完成公式编辑后,单击公式编辑框和“公式”工具栏外的任意位置,可返回文档编辑状态。

通过“插入”菜单启动公式编辑器比较麻烦,更为快捷的方法是将“公式编辑器”按钮

添加到“常用”或“格式”工具栏上,单击该按钮即可

启动公式编辑器。

水印制作

水印是显示在文档文本后面的文字或图片,添加的水印可改变其大小和位置。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文档图文混排练习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Word 的使用自荐表的制作与编辑 学

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熟练掌握 Word 表格表格的建立 ⑵熟练掌握 Word 表格的编辑 ⑶掌握表格的格式化 ⑷了解表格的排序和公式运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熟练掌握 Word 表格的编辑 掌握表格的格式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表格的制作

表格的建立

1.插入空表 1)使用“插入表格”按钮 2)使用“表格|插入|表格”命令 3)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表格的建立 2.绘制斜线表头

(1)单击要添加斜线表头的表格;(2)选择“表格|斜线表头”命令,弹出 “插入斜线表头”对话框,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表格的编辑 1.选定表格的编辑对象

(1)选定一个单元格

鼠标指针指向单元格左端内侧边缘,当指针变为向右的黑色箭头

时,单击即可。

(2)选定一行

鼠标指针指向某行左端外侧边缘,当指针变为向右的空心箭头

时,单击即可。

(3)选定一列

鼠标指针指向某列顶端外侧边缘,当指针变为向下的黑色箭头

时,单击即可。

表格的编辑(4)选定多个单元格、多行或多列

选定一个单元格、一行或一列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或按住 Shift键,单击另一单元格、一行或一列),可选定连续的单元格、行或列; 按住Ctrl 键,单击另一单元格、一行或一列,可选定不连续的单元格、行或列。

(5)选定整个表格

鼠标指针指向表格内,表格左上角外会出现一个标记

,单击该标记选

定整个表格。

选定单元格、整行、整列和整个表格,也可通过“表格|选择”中的相应命令操作。

表格的编辑 2.插入|删除单元格、行、列和表格

1)插入单元格、行、列和表格(1)选择“表格|插入”菜单的相应命令;

(2)右击选定的行、列,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行、列,右击单元格,选择插入表格。

表格的编辑 2)删除单元格、行、列和表格(1)选定需删除的单元格、行、列或表格,选择“表格|删除”菜单的相应命令 ;(2)选定行、列后,在高亮区右击,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删除行”、“删除列”或“剪切”命令 ;(3)选定表格、连续的行或连续的列,按住 Shift 键再敲 Delete 键,可删除选定的对象。

表格的编辑 3.调整整个表格和部分表格的尺寸 1)调整整个表格的尺寸

指针移到表格右下角的表格尺寸控点

上,变为一个双向箭头

时,拖动边框至所需尺寸即可。

2)调整行高和列宽(1)使用鼠标

指针置于表格某行或某列的边框上,此时指针形状变为

,按住鼠标左键拖动边框至所需大小为止。按住 Alt 键拖动边框,可在标尺上显示行高、列宽的值,更精确地调整行高、列宽。

表格的编辑 2)调整行高和列宽(2)使用“表格|表格属性”命令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列”选项卡中设置。

表格的编辑 3)平均分布行和列

(1)选定连续的行或列;

(2)选择“表格|自动调整”菜单中的“平均分布各行”或“平均分布各列”,或者右击选定区域,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对应命令,或者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平均分布各行”按钮

或“平均分布各列”按钮

即可。

表格的编辑 4.合并、拆分单元格

(1)

选定所需合并的单元格;选择“表格|合并单元格”命令,或者右

击高亮区,选择“合并单元格”命令,或者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合并单元格”按钮。

(2)要将一个单元格拆分成多个单元格,应先选定或单击需拆分的单元格,再选择“表格|拆分单元格”命令,在“拆分单元格”对话框中输入拆分的行数和列数,确定即可。

表格的编辑 5.复制、移动行和列

选定要移动或复制的行或列,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1)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复制”和“粘贴行”、“粘贴列”命令。

(2)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复制”和“粘贴行”、“粘贴列”按钮。

(3)使用快捷菜单中的“剪切”、“复制”和“粘贴行”、“粘贴列”命令。

(4)使用鼠标拖曳。要复制选定内容,在按住 Ctrl 键的同时将选定内容拖曳至新位置即可;要移动选定内容,直接将选定内容拖曳至新位置即可。

表格的格式化

表格的格式化是指改变表格的外观,如表格的对齐、内容的对齐、加边框和底纹等。

1.表格的对齐和定位(1)选定表格,点击“格式”工具栏上的“两端对齐”、“居中”或“右对齐”即可设定对齐方式;或者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表格”选项卡中设置也可;(2)若要改变表格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可将指针指向表格左上角的标记

,拖曳表格即可。

表格的格式化 2.表格内容的对齐(1)表格内容的水平对齐方式有两端对齐、居中和右对齐。选定单元格、行或列,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应对齐按钮,可设置水平对齐方式。

(2)表格内容的垂直对齐方式有顶端对齐、居中和底端对齐。选定单元格、行或列,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单元格”选项卡中设置即可。

表格的格式化

选定单元格、行、列或整个表格;在高亮区右击,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单元格对齐方式”,或者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对齐方式下列按钮,均可展开 9 种组合对齐方式;单击某种对齐方式按钮即可。

表格的格式化 3.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对表格设置边框和底纹的方法有二种:

1)使用“边框和底纹”命令(1)

选定单元格、行、列或整个表格;(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或者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再点击“边框和底纹”按钮,弹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3)

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进行相应设置即可。

表格的格式化

表格的格式化 2)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1)选定单元格、行、列或整个表格;(2)选择“表格|绘制表格”命令,打开“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设置“线型”、“粗细”和“边框颜色”;(3)点击“外侧框线”按钮

右边的下三角形按钮,展开“边框”工具栏,单击其上的相应按钮即可设置边框。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求职简历的制作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Word 的毕业实习技术编辑 学

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录的制作 分页和分节 页眉、页脚的设置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批注和修订 word 域---邮件合并 使用宏 教学难点与重点 目录的制作 页眉、页脚的设置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1

分页和分节 分页符是上一页结束和下一页开始的位置标记,包括“自动分页符”和“手动分页符”。手动分页的好处在于分页符前面无论增加、减少多少行文本,均不会影响到分页符后面文本的位置。

1.插入(手动)分页符(1)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处;(2)选择“插入|分隔符”命令,弹出“分隔符”对话框;(3)选择“分隔符类型”中的“分页符”,确定即可。

分页和分节

插入手动分隔符的更简便方法:

Ctrl + Enter 快捷键。

删除手动分隔符的方法:

将光标定位到分页符前面,敲击 Delete 键。

分页和分节 2.插入分节符

分节符是节的结尾标记,它包含了节的格式设置元素,如页边距、页面的方向、页眉和页脚,以及页码的顺序等。

插入分节符的目的是为了将文档分成几节,然后根据需要设置每节不同的格式。

分节符的类型有“下一页”、“连续”、“偶数页”和“奇数页”。

分页和分节 插入分节符的步骤为:

(1)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节处;(2)选择“插入|分隔符”命令,弹出“分隔符”对话框;(3)选择“分节符类型”中的某分节符确定即可。

删除分节符的方法:将光标定位到分节符的前面,敲“Delete”键。删除某个分节符,其前面的文字将合并到后面的节中,并且采用后者的格式设置。

页眉、页脚的设置 1.创建每页都相同的页眉和页脚 1)创建每页都相同的页眉和页脚(1)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面上的页眉和页脚区域和“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2)输入文字、插入图形、日期、时间、页码等。

页眉、页脚的设置 2)在页眉和页脚中插入页码(1)使用“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①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②将插入点定位到页眉或页脚中,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页码”按钮

③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页码格式”按钮

,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在其中选择数字格式和页码编排即可。

页眉、页脚的设置(2)使用“插入|页码”命令 ①选择“插入|页码”命令,弹出“页码”对话框,在其中选择页码位置、对齐方式; ②单击“格式”按钮,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相应设置确定即可。不能直接输入数字作为页码。

页眉、页脚的设置 2.为奇偶页创建不同的页眉或页脚(1)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面上的页眉和页脚区域;(2)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 “页面设置”按钮

,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版式”选项卡;(3)勾选“奇偶页不同”复选框后单击“确定”按钮;(4)插入点定位到“奇数页页眉”或“奇数页页脚”区域,为奇数页创建页眉或页脚;插入点定位到“偶数页页眉”或“偶数页页脚”区域,为偶数页创建页眉或页脚。

页眉、页脚的设置 3.为部分文档创建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要为部分文档创建不同的页眉或页脚,必须给文档分节,即在要使用不同页眉或页脚的新节起始处插入一个分节符 “下一页”。

(1)将光标定位到要创建不同页眉或页脚的节中;(2)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眉和页脚区域,在该区域右上方显示文字“与上一节相同”,表明上下二节的页眉和页脚相同;

页眉、页脚的设置 3.为部分文档创建不同的页眉和页脚(4)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链接到前一个”按钮

,断开当前节和上一节页眉和页脚的链接,此时页眉和页脚区域右上方的文字“与上一节相同”消失;(5)为该节创建新的页眉或页脚,或修改原有的页眉或页脚即可。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样式是一组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组合。样式类型包括字符样式和段落样式。

使用样式的好处在于:

A、能便捷、高效地格式化文本。

B、使对文本格式的修改更为容易。只要修改样式的内容,就可以一次修改文档中使用同一样式的所有文本的格式。

C、便于构造文档的大纲和目录。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1.样式的应用 1)使用“格式”工具栏上的“样式”框

选定需格式化的文本或段落;点击“格式”工具栏上的“样式”下拉列表框

右侧的下拉按钮,展开样式列表;单击某一样式可应用该样式。

2)使用“格式和样式”任务窗格

选定需格式化的文本;选择“格式|样式和格式”命令,打开“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单击某一样式可应用该样式。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2.样式的修改(1)将鼠标指针置于“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的“样式”列表框中某样式上;(2)单击该样式右侧的下拉按钮或右击样式名,在菜单中选择“修改”命令,弹出“修改样式”对话框;(3)在“修改样式”对话框中,可直接修改字体、字形、字号、对齐方式、行间距、段间距和缩进量等格式;(4)单击“格式”按钮,展开格式设置菜单,用户可使用“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等对话框,对样式中的格式进行修改。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样式的应用和修改 3.样式的新建

若 Word 的内置样式与所需格式差别太大,用户可新建自己的样式。新建样式的步骤为:

(1)单击“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上的“新样式”按钮,弹出“新建样式”对话框;(2)输入样式名称,在该对话框中设置各种格式,确定即可。

批注和修订 批注是用户对文档的一部分内容所做的注释。当需要对内容进行特殊的说明时,就要用到批注。

修订是显示文档中所做的诸如删除、插入或其他编辑更改的位置的标记。启用修订功能时,作者或审阅者的每一次插入、删除或是格式更改都会被标记出来。当查看修订时,可以接受或拒绝每处更改。“工具/修订”

word 域 域在 word 中很有用,使用它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和文档自动化,与一般的正文不同,域是一个变量。

Word2010 中的域分为编号、等式和公式、链接和引用、日期和事件、索引

和表格、文档信息、文档自动化、用户信息、邮件合并九大类型。

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文档的改动或其他有关因素的变动进行更新

word 域 Word 域的输入 菜单输入法:插入/域 直接输入法:通过键盘输入代码 切换域的显示方式 域结果 域代码

邮件合并 1.邮件合并概述

使用“邮件合并”满足的条件:

任务量大;文档内容分为固定不变的主体内容和少量变化的内容。

内容固定不变的文档称为“主文档”,含有标题行的数据记录表称为“数据源”,数据源表格可以是 Word、Excel、Access 表或 Outlook 中的联系人记录表。

邮件合并 1.邮件合并概述

邮件合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创建主文档,编辑好固定不变的内容;(2)建立并打开数据源;(3)在主文档中对应位置插入域;(4)执行邮件合并操作,将数据源中的可变内容与主文档中的不变内容合并,生成一个合并文档或打印输出。

邮件合并 2.邮件合并的操作过程

邮件合并过程涉及到三个文档:主文档、数据源和合并文档。

(1)创建或打开主文档 ① 创建一个新文档或打开已编辑好的文档; ② 选择“工具|信函与邮件|显示邮件合并工具栏”命令,弹出“邮件合并”工具栏,5

邮件合并 2.邮件合并的操作过程 ③ 单击“邮件合并”工具栏上的“设置文档类型”按钮,弹出 “主文档类型”对话框;(2)创建或打开数据源 ① 用 Word、Excel 等建立一个表格,在其中输入要合并到主文档中的数据; ② 单击“邮件合并”工具栏上的“打开数据源”按钮,弹出“选择数据源”对话框; ③ 点击“查找范围”下拉列表,在磁盘上选择需打开的数据源表格。

邮件合并

邮件合并

(3)插入合并域 ① 光标定位于主文档中要插入数据的位置,单击“邮件合并”工具栏上的“插入域”按钮,弹出“插入合并域”对话框; ② 在“域”列表框中选择需插入的域名,然后单击“插入”按钮,插入该数据域; ③ 点击“插入合并域”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再将光标定位于主文档中另一需插入数据的位置,按以上方法操作,直到将所有域插入主文档中对应位置为止。

邮件合并(4)邮件合并,生成合并文档 ① 单击“邮件合并”工具栏上的“合并到新文档”按钮

,弹出“合并到新文档”对话框,确定后,Word 将数据源表格中的数据合并到主文档中,生成与数据源表格中记录数目相等份的文档; ② 在“主文档类型”对话框中若选择“信函”或“普通 Word 文档”,则生成的合并文档中每份文档将在不同页面,可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的“高级”替换中,将特殊字符“分节符”(^b)替换为空格,从而使各份文档紧密排列,以节约打印纸张。

③ 若在“主文档类型”对话框中选择“项目”,将在同一页面上生成多份文档列表。使用宏 宏是指将一系列的 word 命令和指令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命令,以实现任务执行的自动化,它可以替代人工进行一系列费时而重复的 word 操作。

Word 中带的有一些内置的宏,存放在安装目录下的 Macros 子目录中的模板里。

工具/宏/录制新宏 宏举例:录制一个插入日期的宏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论文的编辑排版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Excel 的学生成绩表制作 学

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 Excel 基本操作(中文 Excel 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与基本概念;(2)熟练编辑工作表:修改、插入、删除数据;移动、复制、填充数据(重点放在“填充柄”的使用);数据的查找与替换;(3)熟练工作表格式化:格式化数据;调整列宽和行高;设置对齐方式;添加边框和底纹;使用自动套用格式; 教学难点与重点 填充数据(重点放在“填充柄”的使用)

工作表格式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1

Excel 2010 的主要功能 1.方便的表格制作功能 2.强大的计算功能 3.丰富的图表功能 4.数据管理功能 5.信息的获取和交流 6.其他新增加和增强的功能

XML 支持、并排比较文档、自动重新发布、工作表保护、新增的任务窗格

Excel 2010 的启动和退出 1.启动 Excel 2010(三种)

(1)利用菜单(2)利用快捷方式(3)利用 Excel 文档

2.退出 Excel 2010(1)选择“文件|退出”命令。

(2)单击 Excel 2010 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3)双击 Excel 2010 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图标。

(4)单击控制菜单图标,选择控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5)右击 Excel 2010 窗口的标题栏,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6)按 Alt + F4 快捷键。

注意:如果在退出 Excel 2010 之前,当前文档还未存盘,系统将询问是否保存,此时可保存该文档。

Excel 2010 的窗口组成

用户界面及功能组成(1)标题栏

(2)菜单栏(3)常用工具栏

(4)格式工具栏

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 工作簿 是用来存储并处理数据的文件,工作簿文件是 Excel 存储在磁盘上的最小独立单位,它可以由 1~255 张工作表组成。

启动 Excel 后,系统会自动打开一个新的、空白的工作簿,Excel 会自动为其命名为“Book1”,其扩展名为.xls。

工作表 工作表是工作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元格的集合。

工作表是 Excel 进行组织和数据管理的地方,用户可以在工作表上输入数据、编辑数据、设置数据格式、排序数据和筛选数据等。

单元格 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元素,也是 Excel 独立操作的最小单位。

每个工作表由256列和65536行组成,每一个列和行交叉处即为一个单元格。

每个单元格的位置是通过它所在的行号和列标来确定,例如,在 10 行 C 列处的单元格可表示为 C10,不能表示为 10C。

4.2 基本操作

数据录入

数据编辑

数据格式化

管理工作表 案例一

制作学生成绩表

数据录入 用户自定义序列

数据编辑 3

数据格式化 4

管理工作表 2.工作表的插入、删除和重命名 3.工作表的移动、复制管理工作表 使用菜单命令复制或移动工作表

使用鼠标复制或移动工作表

4.工作表的拆分和冻结 工作表窗口的拆分 拆分可分为三种:水平拆分、垂直拆分、水平和垂直同时拆分。

工作表窗口的冻结

窗口冻结操作方法:

(1)选择冻结位置

(2)选择“窗口”菜单中的“冻结窗口”命令。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常用数据在 EXCEL 中的快速添加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Excel 的制作电子产品物料清单(BOM)表与电子产品检验数据分析表 学

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了解单元格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 ⑵熟悉公式及其运算符的表示运用方法 ⑶熟练运用 RAND, MID,RANK,SUM,函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熟练运用 RAND, MID,RANK,SUM,函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1

单元格的引用 1.相对引用:公式中所引用的单元格随着公式在工作表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是 EXCEL 默认的单元格引用方式。

2.绝对引用:公式引用的单元格不随公式在工作表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3.混合引用:公式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单元格的相对地址部分(没有加“$”符号的部分)会随着改变,绝对地址部分(加“$”符号的部分)不变,如$A3,C$5 。

4.非当前工作表中单元格的引用 如将 Sheet2 中的 A6 单元格内容与 Sheet1 中的 A3 单元格内容相加,其结果放在 Sheet1 的 A5 单元格中,单元格 A5 中应输入公式“Sheet2!A6+Sheet1!A3”,2

公式的使用 1.公式的定义 公式是由运算符和参与计算的操作数组成。操作数可以是常量、变量、单元格引用、函数。所有的公式必须以“=”开头。

例如:

=4+5(将“4”和“5”进行加法运算“=”开头,常量“4”和“5”是操作数,“+”是运算符。

2.公式的运算符

公式中的运算符有以下四类:

(1)算术运算符

(2)文本运算符(&)

(3)比较运算符

(4)引用运算符(:)

3.公式的输入

函数的使用 函数是为了方便用户对数据运算而预定义好的公式。Excel 按功能将函数分

类为财务、日期与时间、等九类。

1.函数的语法 函数是由函数名和参数组成,引用的格式为:

函数名(参数 1, 参数 2,参数 3,„„)

例如:函数 SUM(A1:A10),其中 SUM 为函数名,区域 A1:A10 为参数

2.函数的输入 函数的输入有两种方法:一为直接输入,一为使用函数向导 3.自动求和 4.自动计算 1、RAND 函数

语法:RAND()

RAND()*(b-a)+a:生成 a 与 b 之间的随机实数。

eg:50~100,=RAND()*50+50

功能:返回大于等于 0 及小于 1 的均匀分布随机数,每次计算工作表时都将返回一个新的数值。

RAND 生成的随机数会随单元格计算而改变。

去除公式:复制/选择性粘贴/数值

INT 函数 语法:INT(number)参数:number

需要进行向下舍入取整的实数,也可以是运算结果为实数的公式。

功能:将数字向下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eg:int(rand()*50)

2、MID 函数 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Text

是包含要提取字符的文本字符串,或文本字符串的单元格地址。

Start_num

是文本中要提取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文本中第一个字符的 start_num 为 1,以此类推。

Num_chars

指定希望 MID 从文本中返回字符的个数。

Eg:从 A3 单元格内值的第 5 位开始取两个数。=MID(A3,5,2)3、SUM 函数 SUM(number1,number2,...)Number1, number2,...为 1 到 30 个需要求和的参数。

4、RANK 函数 RANK(number,ref,order)

返回一个数字在数字列表中的排位。

(数列已排序,则数字的排位就是它当前的位置)。

Number:需要进行排位的数字。

Ref:为数字列表数组或对数字列表的引用。

Ref 中的非数值型参数将被忽略。

Order:为一数字,指明排位的方式。

order 为 0(零)或省略,降序排列 ;

order 不为零,升序排列

如:=RANK(I3,I3:I12,0)5、IF 函数 x<65-------------

D x>=65AND x<75-----C x>=75 AND x<85-----B x>=85--------------A 6、MAX、MIN 函数 语法:MAX(number1,number2,...)

MIN(number1,number2,...)参数:Number1, number2,...是要从中找

出最大值(最小值)的 1 到 30 个数字

参数。

功能:返回一组值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7、COUNTIF 函数 语法:COUNT(value1,value2,...)参数:Value1, value2,...为包含或引用各

种类型数据的参数(1 到 30 个),但

只有数字类型的数据才被计算。

功能:返回包含数字以及包含参数列表中的 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eg:总人数

COUNT(I3:I14)

COUNTIF 函数 COUNTIF(range,criteria)

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Range :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 :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

eg:及格人数 COUNTIF(I3:I14,“>=60”)8、AVERAGE 函数 语法:AVERAGE(number1,number2,...)参数:Number1, number2,...为需要计算

平均值的 1 到 30 个参数。

功能:返回参数的平均值(算术平均值)。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学生成绩表的制作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Excel 的制作电子产品物料清单(BOM)表与电子产品检验数据分析表 学

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复习公式的运用和 RAND,MID,RANK,SUM 函数的计算方法 ⑵熟练运用 COUNT,COUNTIF,MAX,MIN,AVERAGE 函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熟练运用 COUNT,COUNTIF,MAX,MIN,AVERAGE 函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COUNT 函数 语法:COUNT(value1,value2,...)参数:Value1, value2,...为包含或引用各

种类型数据的参数(1 到 30 个),但

只有数字类型的数据才被计算。

功能:返回包含数字以及包含参数列表中的 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eg:总人数

COUNT(I3:I14)

COUNTIF 函数 COUNTIF(range,criteria)

计算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Range :为需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 :为确定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或文本。

eg:及格人数 COUNTIF(I3:I14,“>=60”)AVERAGE 函数 语法:AVERAGE(number1,number2,...)参数:Number1, number2,...为需要计算

平均值的 1 到 30 个参数。

功能:返回参数的平均值(算术平均值)。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学生成绩分析表的制作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Excel 的制作电子产品物料清单(BOM)表与电子产品检验数据分析表 学

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与数据清单的基本概念;建立数据清单;使用记录单编辑数据;记录排序;记录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打印。

⑵图表操作(图表的创建和格式设置); 教学难点与重点 记录排序;记录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1

数据清单 数据清单是包含相关数据的一系列工作表数据行。

数据清单可以像数据库一样使用,其中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

介绍几个术语:

字段:数据表的一列称为字段。

记录:数据表的一行称为记录。

字段名:在数据表的顶行通常有字段名,字段名是字段内容的概括和说明。

要创建一个数据清单,应该遵守以下的准则:

(1)避免一张工作表中建立多个数据清单。

如果工作表中还有其他的数据,应该在数据清单之间留出空白行、空白列(2)在数据清单的第一行创建列标题。

列标题使用的各种样式应该与清单中其他数据相区别;(3)列标题名唯一,同列数据的数据类型和格式完全相同;(4)不要在单元格中输入空格。

单元格中数据的对齐方式可以使用格式工具栏中的对齐按钮,不能输入空格的方式来调整。

说明:数据清单的创建同普通表格的创建完全相同,即依次在单元格中输入具体内容即可。

数据排序 1.简单的数据排序 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升序按钮和降序按钮实现

Excel 在默认排序时是根据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的。在按升序排序时,Excel 使用如下顺序:

(1)数值从最小的负数到最大的正数排序。

(2)文本和数字的文本按从 0~9,a~z,A~Z 的顺序排列。

(3)逻辑值 False 排在 True 之前。

(4)所有错误值的优先级相同。

(5)空格排在最后。

2.复杂的数据排序

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数据分类汇总 1.简单汇总

2.嵌套汇总 分级显示数据 下面介绍分级视图中的各个按钮的功能:

一级数据按钮:

只显示数据表格中的列标题和汇总结果,该级为最高级。

二级数据按钮:

显示分类汇总结果即二级数据。

三级数据按钮:

显示所有的详细数据即三级数据。

分级显示按钮:

表示高一级向低一级展开显示。

分级显示按钮:

表示低一级折叠为高一级数据显示。

数据透视表 前面介绍的分类汇总适合于按一个字段进行分类;对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汇总。

如果用户要求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则用分类汇总就有困难了。

Excel 为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数据透视表来解决该问题。

1.建立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一般由 7 部分组成,它们是:

(1)页字段(2)页字段项(3)数据字段(4)数据项(5)行字段(6)列字段(7)数据区域 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源 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源是透视表的数据来源。

数据源可以是 Excel 的数据表格,也可以是外部数据表和 Internet 上的数据源,还可以是经过合并计算的多个数据区域以及另一个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 步骤: 2.修改数据透视表

(1)更改数据透视表的布局(2)改变汇总方式

数据图表化 1.创建图表 Excel 的图表分为两种:

一种是嵌入式图表,它和创建图表的数据源放在同一张工作表中; 一种是独立图表,它是一张独立的图表工作表。

(1)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2)快速建立图表 2.编辑图表(1)选定图表(2)调整图表(3)图表类型的改变(4)图表数据的编辑 ① 删除数据系列 ② 添加数据系列 ③ 图表系列次序的调整

(5)图表中文字的编辑

(6)显示效果的设置 ① 图例 ② 网格线 ③ 三维表视角的改变

3.图表格式化 要对图表对象进行格式化可以有三种方法:

(1)选择要编辑的对象,单击“格式”菜单中增加的该对象选项。

(2)在图表中直接双击要进行编辑的对象。

(3)在要进行格式化的对象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对象格式命令。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EXCLE 综合知识练习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PowerPoint 的设计制作产品介绍 ppt 学

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1)创建演示文稿(2)制作幻灯片(3)幻灯片的编辑(4)添加、编辑文本(5)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表格、图示 教学难点与重点 幻灯片的编辑 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表格、图示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教学基本内容 PowerPoint 2010 概述

PowerPoint 2010 的功能

1.集成的工作环境

2.便捷的操作功能

3.丰富的辅助工具

4.多样的播放方式

5.加强的网络服务功能

PowerPoint 2010 的视图模式

1.普通视图

普通视图以标签的形式包括了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

2.幻灯片浏览视图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演示文稿的建立

使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的编辑

演示文稿的格式化

演示文稿的美化

作业、讨论、辅导答疑 圣诞节节日介绍演示文稿制作

课后 小结

参考 资料 “ITAT 教育部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零起点学办公自动化——Office 2010 视频教程》

授 课 题 目 PowerPoint 的设计制作产品介绍 ppt 学

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1)幻灯片的编辑(2)添加、编辑文本(3)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表格、图示(4)幻灯片母板设计(5)幻灯片动画设计

教学难点与重点 幻灯片母板设计 幻灯片动画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演示,讲练结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思维训练 篇6

一、浅析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思维训练背景

1、活泼教学气氛。尽管信息技术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或基本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呆板的放羊式的教学太枯燥,信息技术学习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辅助工具,提高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幸福和思维,营造课堂活泼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盘活思维能力。呆板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思维的拓展训练、实践训练更是促进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以学生的智力挖掘、思维训练为出发点,把思维培养作为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好的盘活学生思维能力。

二、简读思维训练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表现形式

1、巧设疑问激活思维。疑问是学生阶段最大的基点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开启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可以说,疑是学习过程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巧妙设疑,常常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这一课时,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每个搜索引擎网站都会介绍相关的搜索技巧,为了达到信息查询的目的,我们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同学们谈谈自己已经积累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一番讨论,学生们这样回答:直接访问要找的网页;查询在线数据库;尽量少用通配符与含糊的词语;用进义词代替关键词;改变关键词。这样就能更好的启发学生自我思考的思维能力,培养自我思考的方法和习惯。

2、勤于实践突破思维。动手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学习的思维发动机,许多思维的开启都是从劳动与实际操作中发展而来的。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操作,熟练对键盘、鼠标等操作基本技能。适当培养信息技术上左右操作能力,让左右脑共同发展。同时强调双手协同配合,增强大脑与双手协调动作有关的神经联系,加大思维的训练。举个例子来说,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关于画笔圆和椭圆的工具教学,可以在操作的同时加入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在画一些简单的圆或椭圆图形诸如太阳、气球、五环旗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物的相关性联想和表述,培养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

3、目标训练方法思维。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对思维训练采取通过课例教学的形式,展开对探索——思考——训练——再探索——提高的训练过程,教师只充当理论指导员的角色。譬如在教学“集合画板”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形、图象、计算、图形变换等功能,教师在教椭圆定义时,先用《几何画板》形象生动地表现椭圆形成的过程,然后教会学生画椭圆,并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描述椭圆定义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下的操作实践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讨论,学生根据所感知到的现象,抽象概括上升提炼出一个完整准确的椭圆的定义,进而再利用发散思维来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离心率概念等,学生掌握知识效果明显地提高。这里,《几何画板》起到“搭脚手架”作用,用“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帮助学生顺利地来突破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维训练模式

1、过程细化。信息和思维密不可分,信息技術学习更是建立在思维训练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把思维当作一种对知识进行吸收、分类的工具。比起思维来说知识要容易教得多,知识可以通过考试客观地进行测验。教材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的,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须的信息(像数学中的已知求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却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解答,还会缺少很多相关信息。

2、启智训练。信息技术学习是培养思维的温床,信息教学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放在重要位置,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去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思维,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并弄清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抽象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教学时,把握好信息技术学习的优势,提供各种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比较、概括等多种手段和学习方式达到启智的理想效果[1]。

3、以练促思。中小学生学习电脑的一半以上时间应该是操作,这是中小学生学习电脑关键的实践活动,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上机操作时,更要给学生提供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品尝到学习的艰辛与乐趣,不断地思考。例如:在LOGO语言中,介绍画正多边形这一类图形的方法时,有的同学上来就套用公式:REPEAT 边数 [FD 边长 RT 360/边数].这样,虽然他们也能画出正多边形,但是如果问一问他们:重复次数为什么是边数?转角为什么用360/边数?不少学生还是说不清楚,还是不理解,独立运用时就会错误百出[2]。因此,在介绍这部分知识时,学生用重复命令画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引导他们观察所画图形的边数与重复次数及转角度数之间的关系,在讨论分析之后,得出画正多边形的公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是一种培养思维,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加大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这些思维能力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三亚市教育局电教站 海南】

训练信息网 篇7

一、运用多媒体, 优化作文教学

1. 运用多媒体培养观察能力。

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 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 把众多的表象, 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 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 形成新的表象, 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 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图、文、声像的特点, 把要训练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中多媒体同时具有在显示中“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 可为教学提供可控观察, 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进行观察, 深切体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从而帮助学生再现感知阶段的物象, 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飞跃。例如在写有关动物的作文时, 可选取形态、动作、睡眠等描写的画面, 对需要仔细观察描写的部分可进行镜头定格, 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 从各种感觉去体会电脑上动物形态各异的姿态, 并抓住其特征, 学生就会按作文要求, 边体会老师的指导, 边组织自己的文章, 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作文, 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运用多媒体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 想象力丰富,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上口语交际课《寻找春天》时, 我是这样来设计的:先出现一个有音乐的课题的模块版面, 第二个模块是出现一个公园的景色, 这时每个学生可以自由地移动鼠标, 移到哪儿, 哪儿就会出现一个提示语, 这样可提示学生说话, 老师在上课时可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 然后, 电脑又提供一个帮助, 点一个录音图标, 可以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 再放给自己听, 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让同学听听别人看图说的话, 找找可以值得推荐的地方, 也可以找找问题, 以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第三个模块, 出现很多人物,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 来选择人物填充画面练习说话。最后, 打字速度快的学生可直接在文档中把自己组合的图写下来。这样,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既节约了时间, 也能够达到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的目标。另外, 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还需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如要求写一种动物, 由于多媒体CAI软件的设计, 学生不再限于写自己身边的猫、狗, 而是在奇妙的动物世界中了解性情粗暴的美洲豹、行动迟缓的亚洲黑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等, 学生的兴趣, 在声、光、色的传递中, 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得以激发, 他们大可依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我手写我口, 我口表我心。”他们的写作欲望挥笔如流云, 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 使课堂成为了萌发学生联想比较、综合选择、开拓创新的阵地, 课堂上充满了人文的阳光。

3. 运用多媒体培养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如《秋天到了》是一篇优美的课文,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训练重点, 我在处理教材时把注意力放在了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上。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想说、乐说、能写、会写呢?首先就要使他们有内容可说,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 才能激发想象力, 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时, 我先快速地帮学生弄懂 了课文内容,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 “你知 道秋天里还会有哪些景物吗?”孩子们有 些茫然, 这时候,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 多媒体动画课件: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 朵淡淡的白云, 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 伍向南飞去, 几只色彩艳丽的风筝在秋 风中飞舞。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摆动着 枝条, 一片片黄叶盘旋地飘落下来。池塘 里还残留着几片凋零的荷叶, 岸边的小草也换上了嫩 黄 的 衣 裳……”优美的画面再配以) 悦耳的音乐, 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即被调 动起来, 你一言, 我一语, 争先恐后地描 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抒发自己的感受。 在如此诗情画意的境界里, 学生们丰富 的想象力也被激发出来了, 他们谈秋风、 秋雨, 谈丰收的果实、收获的喜悦, 思维 被激活了, 有些孩子还能对比其他季节 说出秋天的特点。这节课恰当地利用多 媒体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 设计了美 妙的情境, 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激发 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从而锻炼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篇8

目前, 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以某一年高中语文会考的现代文阅读抽样调查为例, 学生不能把握词句在文章中确切含义的占30%以上, 不能正确分析段落层次的占近50%, 不能概括文段内容的占15%以上。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学生的阅读障碍相当严重。基础扎实的普通高中学生都如此, 遑论职业高中的学生。笔者认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外, 还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将学生检索收集、处理整合及传递表述信息的能力与具体的阅读策略和训练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速读—感知”策略培养学生检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阅读的首要目的是检索收集信息, 阅读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一定的阅读环境和要求下快速、准确、广泛地检索收集有关信息的能力, 为信息的筛选加工及处理整合做好准备。

明确检索收集阅读信息的指向要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文体、要求和环境确定不同的阅读目标, 以尽快选准收集阅读信息的切入点。就文体而言, 阅读记叙文要关注记叙的中心和材料、叙事和记人、记叙的语言等信息;阅读议论文要关注论点和论据、论证方法、议论的语言表达等信息;阅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则应有不同的阅读指向和重点。就阅读要求而言, 针对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不同题型的阅读重点应有所不同;书面和口头答题的阅读指向应有所不同。就阅读环境而言, 课堂阅读、课外阅读、考场阅读应有不同的阅读目标。

采用“速读—感知”的阅读策略速读感知要求快速浏览, 是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地扫描或跳读, 以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 形成对文章表达信息的总体感觉、初步印象和大概了解。在阅读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检索收集信息的方法, 以便快速感知总体信息:一是善于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如句子中的主干、动词、形容词等;二是善于抓住段落中的重点句, 如起始句、结尾句、中心句等;三是善于抓住文章中的重点段落, 如首尾段、过渡段、议论段等。速读感知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敏感性, 即“信息嗅觉”。同时, 在速读感知时要求观其大意而不求甚解, 既要避免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就把注意力分散在个别的词句上, 又要防止面面俱到而支离破碎地收集阅读信息。

进行检索收集信息的阅读训练以阅读散文《天山景物记》为例,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 阅读时要由教师或学生拟定几个问题, 如: (1) 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物; (2) 文章描写的顺序和结构; (3) 语言表达的特点等。以这些问题作为检索收集信息的切入点, 再依照速读感知阅读的要领进行阅读并收集有关信息。关于 (1) 题, 可以从文章的题目以及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等四个小标题来检索信息, 并感知本文描写的是天山奇丽的景观和富饶的物产这一大概内容。关于 (2) 题, 可以从首尾段表示游览天山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感知本文是以游踪为序的, 其中更具体的顺序, 同样可从有关部分运用的表示方位和时间的重要词语中获取有关信息。至于 (3) 题, 可以从文中众多的比喻句、拟人句及一些描述性的修饰词语中收集信息, 初步感知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生动优美。再如阅读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 可以先从文中表现制作工序的制胎、掐丝、点蓝、镀金等几个关键词语中感知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信息。另外, 还可运用标记法、限时法、竞赛法等辅助策略促进阅读训练时检索收集信息的效率。

通过“比照—筛选”策略培养学生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信息论认为, 信息加工分为信息检索收集、处理整合及传递表述等几个环节, 其中信息的处理整合是信息加工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经过对已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性整理, 将信息区分为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 再经过聚集、比照、辨析, 达到综合性处理整合的目的。

明确处理整合阅读信息的原则一是语境性原则, 任何信息都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信息, 信息的处理整合自然不能脱离一定的语境, 要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有时还要联系原文的背景、作者的个性与写作意图。二是综合性原则, 处理整合信息时, 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 通过联想、想象, 比较、思辨, 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准确地筛选和整合信息。三是调控性原则, 为了使信息处理快速有效, 要重视对处理整合过程的调节与控制, 通过对阅读目标、文本信息及信息处理情况的监控提高信息处理的质量。

采用“比照—筛选”的阅读策略通过速读感知收集的信息往往是粗略无序的, 比照筛选是整合信息、达到利用信息解题的有效策略。比较和对照可以在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文章、段落、句子、词语等方面信息的辨析筛选中进行, 也可以在某一文本的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信息的区分取舍中进行。运用定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的方式, 对已收集的有关阅读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对照、比较、辨析, 以区分信息的主与次、正与误、优与劣、精与粗, 再根据一定的阅读目标进行筛选、取舍, 可以达到信息整合的目的。信息的整合过程要十分注重发挥调控的功能, 信息调控包括自控和他控, 通过多元的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思辨方式和思路, 以提高信息整合的技术。此外, 还要十分注重思维活力的培养, 以强化信息处理的心理期待, 不断为这一过程提供动力。

进行处理整合信息的阅读训练下面以一道选择题为例, 分析阅读训练中信息处理整合能力的运用和培养。题干是: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文段是:我发现, 新时期文论似有某种“双重构成”现象, 所谓“双重构成”是说新时期文论之“文”不仅含有文艺美学, 更含有文化哲学, 。选项是:A.虽然彼此纠缠难分, 但此文不是彼文;B.不仅彼此纠缠难分, 而且此文不是彼文;C.虽然此文不是彼文, 但又彼此纠缠难分;D.不仅此文不是彼文, 而且彼此纠缠难分。解题分析:从题干、文段和选项看, 本题意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的信息能力。因为题目涉及的内容比较生疏, 而且四个备选项目里都有指代词, 很容易干扰人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善于发挥信息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首先, 要收集题干、文段和选项中的有关信息。接着, 是进行信息的处理整合, 通过比照、辨析、取舍, 筛选出文段的重要信息无非是“文论”、“文艺美学”和“文化哲学”等, 选取项中的“此文”和“彼文”说的正是“文艺美学”和“文化哲学”, 要判断的也正是这两者的关系。然后, 还要根据题目要求, 进一步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整合。要从选项的“表象”上捕捉“排除信息”。两个事物完全不同与“彼此纠缠难分”, 这两层意思不可能有递进关系, 所以B和D选项是错误的。剩下的两项在语法上都没有问题, 差别在于语意重点的区别, 从语境的综合信息来看, 本题显然强调的是“文艺美学”和“文化哲学”两者的“同”, 而不是“异”, 因为两者都是“新时期文论之‘文’的内容”。因此最终判定选取项是C。

通过“概要—阐释”策略培养学生传递表述信息的能力

收集整合信息的目的是运用和交流信息。阅读中的信息运用和交流, 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以是口头的, 但都要涉及信息传递表述的问题。这里的“信息传递”主要拟从阅读解题的角度分析。

明确传递表述阅读信息的要领一是讲究信息传递表述的对应性, 要在阅读总目标的指导下, 依据相关要求, 把题干要求、原文内容、备选答案所包含的信息一一对应起来, 确定解题角度, 选择信息传递的路径, 使信息传递有的放矢, 快速准确。二是讲究传递表述信息的周密性, 要处理好信息传递过程中主要与次要信息、关键与重要信息、必备与辅助信息等的关系, 做到信息传递既不庞杂堆积, 又不挂一漏万, 而是恰到好处。三是讲究信息传递表述的规范性, 从阅读解题角度来讲, 要注重语言的表述, 准确得体地把信息处理的结果传递表达出来, 形成正确答案。

采用“概要—阐释”的阅读策略概要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或文中重要的词语转述文中的主要信息;阐释就是对内容和意思比较复杂隐晦的文章进行信息传递。“概要—阐释”处在信息加工和处理的终端环节,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简要地呈现阅读信息和信息处理的结果。运用“概要-阐释”策略传递表述阅读信息, 一要注意研究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求, 采用相应的信息传递方式;二要注意处理好忠于原文与不囿于原文的关系;三要注意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和阐释。阅读语言含蓄的文章要采用精读法, 捕捉那些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并联系上下文挖掘出词语句子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阅读主旨含蓄的文章要采用粗读与精读结合的方法, 把各部分的信息聚集起来, 再进行整合, 使传递的信息更加明白准确。

进行传递表述信息的阅读训练以阅读散文《风景谈》为例, 由于本文表现手法较含蓄, 要概括其主旨, 就要对文中五处议论性语句进行信息处理整合, 再加以概要阐释, 最后可将主旨表述为:“本文通过六幅画面的描述, 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再以一道阅读训练为例, 说明“概要阐释”在传递表述信息方面的运用。文段为:“我喜爱湖。湖是大地的眼睛, 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 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早在幼年的时候, 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 我就眼睛一亮, 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 太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是一个奇异的温柔, 一种孩提式的敞露与清澈”。题干为:作者为何说“幼年时一见太液池就眼睛一亮?”运用“概要阐释”的阅读策略, 可把信息准确地传递并表述为:“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 太液池使作者感到了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那点奇妙和惊喜”。

阅读训练的实施、阅读策略的运用及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兼容的复杂工程,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要讲究其综合性、联动性和系统性。总之, 只要我们正确运用阅读规律, 重视在阅读训练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职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障碍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克服, 与此同时, 学生的信息能力也将会得到持续发展与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谢贤扬.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组成研究 篇9

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是在竞技体育组织战略和信息化战略指导下的、建立在IT基础设施架构和安全架构基础之上的包括业务架构、信息/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的集成体。

(1) 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涉及业务的模版、功能、程序和关系, 是竞技体育组织全面的IT方略和体系架构的基础, 是将组织高层次的运动训练业务目标转换为可操作的业务模型, 是对成功和灵活的业务运作方式的描述。同时适当划分业务的主要流程和共享流程, 阐释和分析业务元素生命周期, 支持业务模块的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是整个架构中最有影响力的部分, 是竞技体育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和价值的活动及过程, 阐述运动训练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对这些流程的支持关系。因此, 竞技体育组织的策略对业务流程的运行以及优先级别发挥了重大作用, 它的每一个业务流程都是为了达到竞技体育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如果一个流程对该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没有贡献, 那么这个流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业务流程要描述和反映出运动训练活动中现有的流程和改进与再造后的目标流程。正如企业运营一样, 许多竞技体育组织可以通过不断的业务流程再造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简称BPR) 而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和有效果的训练, 从中也可看出整个业务过程的关键性。

信息技术在这个流程中相当于一个顶梁柱, 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 信息技术只是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的技术基础和推动力, 因此, 不能以信息技术作为流程的优化和再生的出发点。

所以, 建立完善的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 必须要有清晰的运动训练业务架构体系。

(2) 信息/数据架构。

信息是一定数据的组合, 当与总体架构时数据和信息的架构交互使用有关联时, 数据架构确保数据的有效共享。构建竞技体育组织的数据架构和信息架构是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的主要目的之一。信息数据架构包括数据实体、数据的交换与流动、信息的管理与使用及维护规范, 从而保证运动训练活动中具有高质量的数据、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信息系统。

(3) 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即解决方案架构或称应用系统架构, 是支持运动训练活动和相关运作的系统构成的架构。应用架构是支持关键运动训练业务活动的主要应用系统, 它提供的框架可以实现运动训练业务活动的要求和业务设计条款, 同时又在业务、信息以及技术构架中实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联系, 从而构建一个集成的、组织范围的、可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

应用架构是一个从外围的客户端到中间的业务层再到更深一层的信息应用层的立体的、三维的架构图。大型的应用系统通常可以覆盖一个或几个业务领域或模块, 而每一个应用系统通常又有自己的从前端到中端再到后端的系统架构。

在系统一级的应用架构, 从技术结构上来讲, 前、中、后的结构通常是客户机/服务器 (Client/Server, 简称C/S) 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3层架构或4层架构) 等架构;从逻辑系统上讲, 前、中、后3段通常可以分为客户服务支持功能、训练和服务处理功能、后台管理和风险控制功能。应用体系架构确定了运动训练业务应用的基本性能、开发和检测工具、流程建模及工作流工具、应用设计、组织应用集成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发布软件和应用开发方法论。

(4) 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以IT基础设施为物理体现, 是竞技体育组织关于信息化的最高层次的政策、原则、指导纲要和技术地域的技术标准和标准化、技术选项和技术部署, 是IT技术的系统构建和系统部署, 包括如何搭建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架构、如何部署训练系统与决策系统、系统灾备、测试环境和系统开发线, 如何进行组织级的技术方案部署等。组织技术架构是通过标准化的技术组件及技术构建流程, 落实和支撑信息架构和应用架构, 其中包括一系列技术部件, 可以重复应用的系统和技术模块, 或是最小的可以能够独立安插在架构任何位置的单个技术元素都可以做这些部件。

竞技体育组织信息化技术架构设计和开发中技术标准和标准化是两项重要任务, 需要一系列的流程和管理, 这个流程和管理也是技术架构的重要部分。所谓标准化包括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 是组织中任何人做任何事所必须依照进行、不得违规的, 以极大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5) 基础设施架构。

基础设施架构是一系列的技术和服务的物理组合, 提供了一个牢固的、低成本的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与接入、处理及传输的物理和逻辑设施。一般来说, 竞技体育组织应将基础架构和各个业务部门的具体的业务流程的应用分为不同方面, 比如, 把数据信息中心、服务器等当作基础设施, 把具体的业务应用部分如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研发团队、训练人员、采购人员、装备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赛事等视为组织等非基础设施的IT应用, 是附着在组织的IT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系统。

基础设施是竞技体育组织整个IT系统的基础, 包含硬件、软件、数据库系统等组织数据和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的环境, 对发布在组织各个部门、区域的IT资产的有效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6) 安全架构。

信息安全是以防止意外事故和恶意攻击为目的, 包含了信息环境、网络和通信基本设施、媒介、数据、信息内容、数据安全、信息应用等多方面的安全需要。

安全架构是隶属于总体架构中的专业架构之一, 包括系统安全、运行与操作安全、信息安全等。随着信息化的成长, 竞技体育组织必将日益依赖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问题也必将越来越突出。依据信息化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竞技体育组织可以采用数据中心的集中业务处理方式, 以便抑制风险和加快业务运行效率, 但同时也使计算机引起的系统风险随之集中, 所以计算机对信息的安全性也要求很高。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的各个层次都要考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从而增加组织整体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信息安全的总体防护水平遵从“木桶原理”, 只有从系统整体、全面的角度看待、分析信息安全中的人员、流程、系统和物理环境等环节, 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 采用各种信息安全技术手段, 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从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的主要措施有:①策略。确保竞技体育组织信息安全愿景、目标和战略的明确以及高度的战略, 而且需计划出信息安全的行动规划以及技术标准的导航;②规章。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规章、标准、流程等体系, 科学地培养相应管理人员、教练等, 从而能够正确地使用安全审计监控;③技术。建立集成的、系统的信息安全服务平台, 提供全面一致、多个层面的信息安全保护、控制和监控机制, 防止组织各系统建立独立的安全基础模块, 形成“信息安全孤岛”。

2信息化总体架构规划

开展信息化总体架构规划研究, 是运动训练信息化研究中的一项核心研究内容;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是在竞技体育组织战略和信息化战略指导下、建立在IT基础设施架构和安全架构基础之上, 包括业务架构、信息/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的集成体。其中, 业务架构包括业务的模块、功能、流程和关系, 是竞技体育组织全面的IT战略以及IT体系架构的基础, 是将组织高层次的运动训练业务目标转换为可操作的业务模型;信息数据架构描述了运动训练活动中目前和未来如何使用数据, 包括数据实体、数据的交换与流动、信息的管理与使用及维护规范, 从而保证运动训练活动中具有高质量的数据、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信息系统;应用架构支持运动训练活动和相关运作的系统构成, 主要是支持关键运动训练业务活动的主要应用系统, 为获取运动训练业务活动的要求和业务设计条款提供一个框架, 并在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和技术架构间建立非常关键的联系, 从而利用一切架构元素和资源来构建一个集成的、组织范围的、可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技术架构是竞技体育组织关于信息化的最高层次的政策、原则、指导纲要和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标准化、技术选项和技术部署, 是IT技术的系统构建和系统部署, 包括如何搭建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架构、如何部署训练系统与决策系统、系统灾备、测试环境和系统开发线, 如何进行组织级的技术方案部署等;基础设施架构是一系列的技术和服务的物理组合, 提供了一个牢固的、高利润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与接入、处理及传输的物理和逻辑设计;安全架构是隶属于总体架构中的专业架构之一, 包括系统安全、运行与操作安全、信息安全等。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借鉴企业信息化架构规划研究成果, 对运动训练信息化总体架构规划的组成问题进行了研究, 为运动训练信息化战略架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训练,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4]陈国青, 马费成.中国信息系统研究:新兴技术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刍议高校篮球队训练信息化管理 篇10

1 现阶段高校篮球队训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 1 教练员训练水平低, 管理经验不足

教练员是一个高校篮球队的核心,教练员的管理经验是否丰富将直接决定高校篮球队的训练效果和训练的水平。高校篮球队的教练在日常的训练管理中主要承担了对于专业知识技巧的传授以及对于心理的辅导等工作,对于一个篮球队的发展起着至关的作用,但是在各大高校之中一般篮球队的教练员都是由刚刚毕业或者是工作时间不长的教师担任,这些教练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指导经验不足,在日常的工作和训练之中就会暴露出许多的问题。由于缺少执教的经验,这些教练员很难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的双结合,并且因为脱离竞技体育的专业训练时间比较长,所以对于竞技体育的日常的训练管理模式也不是十分的熟悉,这些情况就造成了高校篮球队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效率低,效果差,队员水平提高慢等问题。

1 . 2 管理制度不规范导致训练水平低

高校篮球队的管理制度对于提升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高校篮球队的发展方向和比赛成绩。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各大高校中并没有建立科学训练管理体系,运动也缺乏系统科学有效地训练。这种现象在高校篮球队中也比较的明显,一般情况下每支篮球队都只有一名教练员负责日常的训练管理,这种方式的随意性的大,所以会导致训练松散或者是队员出勤率低等情况的发生。缺乏系统的管理方式大大限制了高校篮球队向系统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2 高校篮球队训练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简单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高校篮球队的日常训练管理来说同样可以借助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球队的日常训练实行信息化管理。下面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的含义。

所谓训练的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灵活的运用各种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对高校篮球队日常的训练,管理环节进行全面的革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资源进行重新的分配组合,对球队的信息进行管理与整合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帮助球队的管理者更好的掌握球队的发展动向以及训练水平。提高球队日常的管理训练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球队的竞争力和比赛成绩。

针对现代体育运动管理的基本原理然后再结合篮球训练的具体的特点来看,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篮球训练管理系统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管理者、管理对象以及管理信息[1]。其中在这三大部分中,管理信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篮球队的训练的效果和训练的效率都十分的关键。篮球训练管理中的信息指的就是训练系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

3 高校篮球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高校篮球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一般意义上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是信息收集人员、信息收集工具以及程序。这个系统主要是对于参与训练的篮球运动员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评估以及分析整理从而建立完整的档案帮助更好的制定训练的方案。进一步的细分,高校篮球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又可以具体的划分为两个部分:篮球训练信息收集子系统和练球训练信息分析子系统。

3 . 1 篮球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收集子系统

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子系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对于训练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输入。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训练的时间、训练的成绩以及队员的表现和队员的身体状况等数据。通过网络技术,这些信息可以以多种渠道获得,其中信息的获得方式既包括由亲自的调查获得,还包括通过使用网络平台,获取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训练的信息资源十分的广泛并且非常的琐碎,但是却要求准确的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起来才能保证训练的高效性,进而提高训练的质量。因此建立训练信息的收集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训练信息收集子系统又包含三个小的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人际网络信息系统还有篮球队内部的信息系统。

3.1.1 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

网络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可以收集到不同高校,不同球队的训练状态以及训练的方法还有球队的特色,通过网络的渠道可以方便的学习这些球队的先进的经验,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对手的基本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进行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多种搜索的方式,灵活的运用各种不同的检索方式以及的检索的技巧,避免因为检索方式过于单一而对信息的获取不全面的现象发生。只有掌握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搜索的方式才能了解篮球训练的先进的方法和技巧,紧跟篮球训练的新动向。

3.1.2 篮球队内部信息的获取

篮球队内部信息的获取对于管理者及时了解队伍训练的情况以及队伍的训练水平,还有及时发现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篮球队内部的球队的信息由信息员负责,球队内部的信息主要包括日常训练中的信息,比赛中的信息,教练员执教的信息以及球员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信息,身体指标信息等各种琐碎的信息。通过对于这些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汇编,可以全方位的了解球队的发展动态并且可以帮助球队和对手作比较,寻找差距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运动员以及教练员的引进,比赛策略的安排还有科研课题的选择等工作,为篮球队的决策层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撑。

3.1.3 篮球训练管理中人际网络信息的获取

人际网络信息是篮球队日常管理中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人际网络信息指的是重要的非公开信息来源,是球队获取信息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网络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很多一般途径不能获得的信息都可以轻松地得到。同样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人际网络信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人际信息网络是收集分析情报的最为有效地机制之一,同时也是提供情报服务的最好的手段之一[2]。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人际网络信息的收集,才能更好地促进球队的发展。

3 . 2 高校篮球训练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子系统

将信息收集子系统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并进行系统的、有层次的合理分析是信息处理子系统的功能所在。通过对于这些信息的处理形成有效的信息体系,可以极大程度上的提高篮球训练的效率和质量。此外经过信息处理子系统处理过的数据还应该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和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提炼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建立成完整的训练数据库,利用这些数据帮助高校篮球队的训练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和比赛的策略。

4 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篮球事业的不断发展,各个球队之间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如何选择正确的训练管理的方法对于提高球队的训练水平和比赛的成绩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管理的训练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方法,能够准确的把握球队的日常训练的动向,帮助球队实现更好的发展,建议各高校篮球队的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对这种训练管理方式进行探索,从而帮助球队更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各大高校的推广,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其身体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在我国的高校中篮球运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篮球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篮球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篮球队的训练更应该采取先进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篮球队的水平。该文通过介绍现阶段我国高校篮球队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方式,希望为今后的高校篮球队训练提供借鉴。

训练信息网 篇11

[关键词]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信息化建设

一、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信息化的必然性

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将复杂的教学能力分解成一系列可观测、描述、培训的基本技能,并针对每种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和研讨。以提高教学技能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从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来说,学校教育的信息化需要建立在各个学科现代化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技能训练信息化是高师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从高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来说,教学技能训练信息化是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体系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生物学教学技能训练是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重要课程之一,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只有促进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信息化,才能保证整个课程体系的信息化。最后,从中小学对教师信息能力的需求来看,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物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对教师信息能力的具体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技能训练信息化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达到中小学对教师信息素养要求的有力保证。

二、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传统教学技能训练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往往出现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学习灵活性不强、师生互动性欠缺等现象。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教学技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为提高教师教育专业训练效果开创了新局面。

1构建数字化教学硬件。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化生物教学过程实验室创造了可能。数字化生物教学过程实验室是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的,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系统。数字化生物教学过程实验室一般由微格教室、评价教室、自动控制系统、存储系统等组成,一般微格教室兼有评价教室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与传统微格教室相比,数字化生物教学过程实验室在录像方式和存储上采用现代化的AIT跟踪和智能导播系统实现了磁带存储、硬盘存储、网络流媒体存储三管齐下,将课程与计算机、网络有机联系起来,为教学技能训练后继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教学手段和技术上运用了电子拍板和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授课的场所,是课程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在反馈评价上,采用了评分系统实现了软件和人为两种评分方式共存。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度,更促进了教学评价的完善和现代化。其中,评分系统主要包括评分平台、举手表决统计软件、学生手持终端、接受主机等。

2创建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特征是媒体的多样性和网络化。创建高质量、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对于第一次讲课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他们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教学技能的把握、课堂掌控都很陌生。为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前期辅导工作是相当重要的。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新课程辅导资源、优秀视频录像、教学设计基本素材等。新课程辅导资源具体内容分为教材资源(国内外各种教材,国内外各种教材相关论文)、课程标准(生物,科学课‘程标准和解读及相关文献)、新课程讲座(即关于新课程念的视频讲座和文献资料)。优秀视频录像包含了各省市优质课录像、往届优秀教学技能录像、教学技能大赛录像。教学基本素材包括生物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通过创建教学资源库,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给学生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帮助,为学生快速适应和达到技能训练要求起到积极作用。第一,新课程辅导资源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具体内容提供了方便。如:一般学生接触的教材仅有一两种,而通过“教材资源”和“新课程讲座”,学生可以轻松接触国内外各种教材,感受新的教育理念,便于他们在课堂发挥创造力。第二,优秀视频录像能成功指导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经验几乎为零,通过不断参考和汲取优秀教学经验,才能不断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教学基本素材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提供了方便。生物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可以为初次上讲台的学生明确课时容量,学习知识模块的讲解和组织技巧等提供必要帮助。

3创造反馈交流网络环境。在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中。观看教学技能训练录像,积极进行反馈交流是学生了解自身优缺点,迅速提升技能的重要过程。创造反馈交流网络环境主要包括建立校园网视频观看流媒体环境和设置网络反馈交流环境,如下表所示。反馈交流网络环境一方面解决了教学技能训练硬件容量问题,通过网络观看教学录像,方便学习;另一方面,解决了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受场地局限的问题,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交流和评价,扩大了教学范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技能训练作为培养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学技能的主要课程,需要不断融入新理念与技术,实现与信息技术结合地有效性、创新性和发展性,促进课程信息化,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剑辉,丁芳,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7,(1):62-64。

谈教师信息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篇12

但是,现实的教师队伍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却不容乐观。尽管教师都较年轻,学历也很高,有的还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而且多半取得了计算机合格证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不妨把运用这些技术的能力纳入到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中。过去提倡教师“三项基本功训练”,情随事迁,现在应提倡“四项基本功”训练。

一、先解决认识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否则会在新技术面前手足无措。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掌握的操作程序,往往都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应用仍然需要深层次地探索。

诚然,教学中所需要和运用的信息技术,并非那么高深和复杂,但存在着一个“手熟”的问题:操作讲究速度,一味地“慢条斯理”,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熟能生巧,计算机操作,需要常动手,不断摸索,才能达到手急眼快,运用自如的程度。所谓“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所以,无论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还是经过短期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毕业证和合格证只能说明往昔,都有继续学习、继续训练的必要,至于对计算机技术只略知一二的教师,更需要学习、训练。

二、保证训练设备

应提供设备,信息化教学,关键在设备。计算机师机比、生机比,多媒体录播、卫星接收、网络控制等设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设备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志,而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衡量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标志。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首先要提供相应的条件。师机比要达到1:1,这样才能随手用、随时练。对于软件装置比较简易、功能不健全的计算机,需要适时更新或调配。

三、坚持自学、动手、应用三步训练方法

对于信息化教学基本功训练,行政信息部门、培训部门、学校与教师个人四方面有必要协调一致,在每年的学期初纳入培训计划。学校方面应根据培训计划为教师安排时间,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内容;行政和培训部门每学期有必要举办讲座或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会,一方面,传递新的信息,让教师及时了解信息化教学“前沿”发展动态,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通过经验交流,解决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推动整体训练工作,信息化教学涉及许多程序问题,仅靠摸索是不够的,需要“点拨”;学校方面应举办经验交流会,推举技术较强的教师做中心发言或现场演示,现场演示是直观的,效果会更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所谓技能性,即操作性,也就是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有人总结提出:自学、动手、应用三步训练方法,信息技术需要动手、操作,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掌握,常动手、常演练,才能手熟,才能运用自如。所以,在宏观了解的前提下,仍要做到坚持自学、动手、应用三步训练方法,这不仅是训练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决定因素。

四、制定考核、激励机制

引导、激励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才能使这项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要有考核制度,也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适时总结、表彰,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上一篇:负债治理下一篇:经营业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