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济分析论文(共12篇)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 篇1
一、引言
(一) 保险费率含义
保险费率即保险商品价格。即保险商品单位保险金额的保险费, 即以一定数额的货币量作为该种商品的一个计量单位。保险商品的计量单位因险种、险别和国别不同而各自相异。各个国家对同一险种、险别的计量单位也有不同的规定。如中国火灾保险以1000元人民币作为一个计量单位。
(二) 保险商品价格
保险商品理论价格是理论上的抽象价格。在实际经济生活中, 保险商品理论价格是很少见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价格, 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理论价格的现实表现。生活中, 我们所见到的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与理论价格往往不一致, 不是高于、就低于理论价格。因为保险市场和一般商品市场一样, 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 市场价格、理论价格有偏离。影响保险市场价格的因素:
(1) 保险的供求关系。保险价格与一般商品价格一样, 都受供求关系影响。保险供给大于保险需求保险价格就下降;相反, 保险价格就会上升。因此, 保险市场价格会随着保险供求变化围绕着理论价格上下波动。
(2) 保险竞争关系。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进一步引起保险市场上的竞争。保险市场的竞争表现为三方面的竞争:一是保险供给者与需求者间的竞争;二是保险供给者间的竞争;三是保险需求者间的竞争。三种竞争相互作用, 形成保险市场价格。
(3) 保险标的物的客观条件。保险理论价格是按照险种和险别的基本条件确定的, 相同的险种或险别的具体条件的差异性被舍弃。而在市场竞争中, 这种差异也会影响市场价格。此外, 保户承保额度大小与保险公司的历史关系, 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等也会在实际承保过程中影响保险市场价格。
本文试图从保险供给、需间的联系分析保险费率市场化。
二、保险费率市场化的理论分析
(一) 保险经济需求
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 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保险经济保障的需要量。这种需求是以支付能力和购买意愿为前提的。
1. 保险经济需求函数
影响保险经济需求总量的因素多种多样。 (1) 风险因素; (2) 经济发展因素; (3) 经济制度因素; (4) 科学技术进步的因素; (5) 风险管理因素; (6) 价格因素; (7) 利息率因素;此外, 民族的风俗习惯、细想文化水平等等, 都会直接影响保险经济需求总量。本文假定其余因素不变, 只考虑价格因素对保险经济需求的影响, 所以保险经济需求的函数为Q=α-βP, Q为在一定时间内对保险经济需求的总量, P为价格因素。
2. 保险经济供给
指在以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 国家和从事保险经营的企业所能提供的并已实现的保险种类和保险总量。
3、保险经济供给函数
影响保险供给的因素相对简单, 主要包括: (1) 社会可用于经营保险业的资本量; (2) 保险人才数量和素质; (3) 保险业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 (4) 价格因素; (5) 保险利润率。假定其余因素不变, 只考虑价格因素对保险经济供给的影响, 所以保险经济供给函数为Q=δ+γP, Q为在一定时间内保险经济供给的总量, P为价格因素。
4、保险商品均衡价格
保险价格与一般商品价格一样, 都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保险需求等于保险供给即α-βP=δ+γP时, 均衡价格由市场自行决定, 均衡价格。当保险市场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时, 市场是有效率的, 保险费率作为保险市场的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二) 保险费率市场化的原因
如果保险费率不是市场化的, 不是由市场自发作用形成的, 即国家对保险市场实行干预, 进行价格管制, 则保险市场没有效率, 会产生市场失灵, 不是帕累托有效。若进行最高限价, 则在保险市场上最高限价低于市场自发作用所形成的的均衡价格, 此时保险需求大于保险供给。在没有最高限价的时候, 虽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但由于保险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保险费率会上升, 则保险需求减少, 保险供给增加, 最终在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实现保险需求等于保险供给。然而进行价格管制后, 保险费率到了其最高限价就无法回升, 存在持续性的保险需求大于保险供给, 人们会抢买保险, 保险市场不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如果保险市场出现行业间的垄断, 则保险费率会高于市场自发作用所决定的均衡保险费率。此时, 保险需求小于保险供给, 也会引起市场失灵, 市场缺乏效率。在高保险费率的情况下, 一部分原本会在均衡保险费率时买保险的人, 此时就会放弃购买保险, 这些人如果以后出事故了将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因此, 保险业垄断所引起的过高的保险费率会造成社会预期福利的损失, 同时还会使保险业缺乏竞争性, 造成保险业的服务下降, 垄断为保险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三)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保险费率市场化
保险费率是保险市场的价格机制、信息传导机制, 有自发平抑供求波动的作用。大部分微观经济学中有信息完全假设, 这一假设条件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对单个经济体来讲, 最重要的信息是对自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信息。价格机制完美地体现了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要成果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的含义, 保险费率作为保险市场的价格机制同样也具备了这些作用。
1、信息论
价格机制是传递保险市场供求信息的经济机制。市场中决定消费者买不买最重要信息是价格, 所以价格机制向买者传递了供求信息也向卖者传递了供求信息。价格机制跟市场机制是完全等价的。
2. 控制论
价格机制控制经济人、理性人、最大化的追求者
价格机制控制人行为, 刺激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购买最物美价廉商品, 刺激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者生产供不应求商品且最有效率、最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方式生产, 刺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劳动力阶层追求待遇高、福利好的职业。只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其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其控制, 价格机制体现了控制论特点。
3、系统论
价格机制协调整个社会的系统
若市场参与者主观追求利益最大化, 客观上有健全信息传递机制, 最终市场运行结果是市场出清。
保险费率作为保险市场的价格机制, 在保险市场上有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三大作用, 市场化的保险费率将使得保险市场运行的更好, 更有效率。
三、结论
保险费率是保险市场的价格机制, 是保险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 有自发平抑供求波动的作用。价格机制自发具有三种作用:第一, 及时传递供求信息;第二, 控制成千上万利益最大化追求者;第三协调整个系统, 平抑供求波动。直接控制费率相当于政府直接操纵市场价格, 扰乱了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无论是最高限价还是最低限价, 都存有弊端。
保险费率市场化即保险市场自发作用形成均衡保险市场价格虽然受保险市场上各种因素影响、制约, 然而市场化的保险价格并非仅仅处于被制约的消极地位。和一般的商品价格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一样, 市场化的保险价格对保险经济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积作用。最突出作用是对保险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市场化的保险价格不仅直接调节流通领域的供求关系, 而且通过对流通领域保险供求关系调节, 进一步调节保险生产领域 (已有保险资本转投其他行业或其他行业资本转投保险业中来。其具体形式是扩大现有保险企业的承保能力或建立新的保险企业) 。
市场化保险价格对保险供求的调节过程大致是:均衡的市场化保险价格上升, 刺激现有保险公司扩大业务增大保险供给, 同时又抑制已有的保险需求;均衡的市场化保险价格下降, 一方面会抑制保险供给, 是保险供给减少, 另一方面会扩大保险需求。两种促使保险流通领域中保险供给、需求理论上相等。
市场化的保险价格对保险生产领域调节的大致过程:均衡的市场化保险价格上升, 表示经济领域中保险需求大于保险供给, 同时会扩大流通领域中保险供给, 抑制保险流通领域中需求, 进而促使社会资本转投保险领域, 产生新保险企业;均衡市场化保险价格下降显示出流通领域中保险供给大于保险需求, 同时刺激保险需求, 抑制保险供给, 进而促使已有的保险业资本转投到其他行业, 减少保险的“生产”。
总之, 在保险市场, 市场化后的保险费率既是保险供求关系指示器, 又是保险供给和保险“生产”的调节器, 市场化后的保险费率能让保险市场更有竞争的活力, 运行的更好, 市场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王健康, 《保险经济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
[2]曼昆, 《宏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3]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4]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5]张洪涛, 《保险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6]萨缪尔森, 《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
[7]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8]王国军, 《保险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9]刘茂山, 《保险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
[10]迪翁, 《保险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
[11]唐汇龙, 论保险费率市场化, 《经济师》2001年第12期
[12]郭颂平, 粟榆, 曾晓佳, 论保险费率市场化与保险运作市场化, 《华南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 篇2
姓 名:
班 级:
学 号:xxx xx xxx
意外伤害保险理赔问题分析
随着意外伤害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其理赔中的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意外伤害保险是指以意外伤害而致身故或残疾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中所称意外伤害是指,在被保险人没有预见到或违背被保险人意愿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外来致害物对被保险人的身体明显、剧烈地侵害的客观事实。在保险实务中,对于事故后果,即对被保险人是否残疾或死亡的界定,是相对明确的。争议多出现在对于事故原因是否为意外伤害的界定上。被保险人的残疾或死亡是否为意外事件所导致,成为了判定保险人是否应给事故原因是否为意外伤害的界定上。被保险人的残疾或死亡是否为意外事件所导致,成为了判定保险人是否应给付保险金的关键。
一般而言,意外包括原因意外和结果意外。从理论上讲,“意外伤害保险”的“意外”,有四种组合:一是原因和结果均属意外,如空中物体的坠落,行人被砸死;二是原因不属于意外,但结果属于意外,如某人游泳时溺水而亡;三是原因属于意外,但结果不属于意外,如某位心脏病患者乘坐飞机受到惊吓,心脏病复发死亡;四是原因和结果均不属于意外,如自杀。
今年来,随着意外伤害保险的发展,其理赔中的种种纠纷也日益突出。这些纠纷影响着保险公司甚至整个保险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意外伤害本身定义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使其在实务中的界定相对困难,从而给保险责任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引发了很多纠纷。如何准确界定意外伤害,解决好这些纠纷,成为事关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意外险保单中,通常把意外伤害定义为: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由此可见,我国在界定意外时,着重考虑事件是否满足这四个因素。在这四个要素中,非本意的处于核心地位,其他要素实际上只是对非本意的限定。故在实务中,事件的发生是否为非本意的,是确定保险责任的关键。而正是由于“非本意”这一核心要素界定的复杂性,造成了意外事件界定的困难。
我们知道,意外伤害保险只对被保险人残疾和死亡承担给付责任,如果被保险人没有残疾或者死亡,那么即使遭受了意外事件,保险人仍然不用给付保险金。在被保险人残疾的情况下,事件的发生是否出乎被保险人的意料之外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判断。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即被保险人死亡时,事件的发生是否为非本意的判断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准确的说,被保险人的真实想法只有其自己最清楚,而当事人已逝,其想法就变得无从考证了。其他人根据线索和事发现场情况所进行的任何判断都只能是一种推测,并不足作为证明被保险人真实意愿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人最终是否应当给付保险金,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实务中,经常出现保险合同双方都不能完全证明事件是否出乎被保险人的意料之外即事件是否属于意外的情形,这时不利的后果就当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来承担。所以想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明确的规定,是比较难的。这时候可能就会从老百姓嘴里传出一些话,比如说保险都是骗人的等等。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保险法 人身保险 保险利益 立法缺陷
一、人身保险利益立法缺陷分析
(一)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过于严苛
现行《保险法》关于保险利益的界定见诸于第12条所规定之“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所谓“法律上承认”,则意味着保险利益的界定必须以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为准。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但凡没得到法律明文认可的利益,均不构成《保险法》所述的保险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益不仅仅只局限于法律上承认或者法律上明确禁止这两种,还应包括法律上虽没有明确承认但也没有明确禁止的“第三种利益”。按照“法无禁止即合法”这一现代法治的基本观念来理解,“第三种利益”也应受到保护。而根据现行《保险法》的规定,“第三种利益”仍然不属于保险利益。显然,从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保险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有待扩展。
(二)人身保险利益的主体约定不合理
现行《保险法》第12条要求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在投保时应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但在人身保险合同中,还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受益人,对于受益人,现行《保险法》只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和“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而没有要求受益人必须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众所周知,设立保险利益原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道德风险,而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尤其是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寿保险合同中,真正的道德风险因素其实来源于受益人,而非投保人。因此,保险利益原则所规制的对象应该是有权领取保险金的受益人,而非支付保险费的投保人。若受益人与投保人并非同一人时,机械性地要求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有悖于保险利益原则的本源。
(三)人身保险利益的认定标准模糊
现行《保险法》对于人身保险利益的认定标准,试图兼顾英美法系的利益主义和大陆法系的同意主义。现行《保险法》关于人身保险利益的认定标准见诸于第31条,第31条第1款首先明确列举了具有保险利益的四种情形,第2款又补充规定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显然,根据第2款的规定,无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是否满足第1款所规定之四种情形,抑或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有无正当经济利益关系,只要被保险人同意即可视作双方具有保险利益。人身保险利益如此宽泛的认定,可能诱使投保人为了获取保险金而以利益相许引诱被保险人的同意,以被保险人的生命或健康进行赌博,则必然有悖于保险利益原则之避免赌博行为的目的,也不利于控制道德风险。
(四)人身保险利益审查责权不明
现行《保险法》第31条第3款明确规定了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可见,人身保险利益的存在是人身保险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投保人在投保时必须依据最大诚信原则,对其与被保险人存在的关系和利益进行如实告知。由于保险利益的认定属于专业知识领域,普通大众难以准确认定,因此保险利益的审查责任应交由保险人来完成。只要投保人投保时就其与被保险人的关系进行了如实告知,保险人一旦承保,则应意味着保险人认同保险利益的存在,将来不得以“投保时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宣布合同无效。但现行《保险法》对保险利益的审查问题并无明确规定,这就意味着即使投保人在投保时如实告知了与被保险人的关系,保险人未做明确审查而签发保单的情况下,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后果也由投保人承担了。
二、人身保险利益立法完善建议
(一)开放式地拓展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
2014年8月1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要达到5%及保险密度要达到3500元/人的目标。如果保险利益仍然局限于现行《保险法》所要求的“法律上承认”,则将严重制约保险业的发展空间,《意见》中提出的2020年的远景目标也很难实现。因此,为适应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升保险业在经济、民生领域中的地位,必须开放式地拓展保险利益的立法定义,将“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修改为“正当利益”,即保险利益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正当利益”。所谓“正当利益”,不仅包括“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也包括了法律上没有明令禁止的,没有违反社会公德的其他经济利益。
(二)人身保险利益的主体应更正为受益人
建议将现行《保险法》中关于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的要求更改为“受益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原则的核心功能是降低道德风险和防范赌博行为。要实现这2个功能,其核心应该是保证保险金的领取人与被保险人需要具有保险利益,而当保险金的领取人——受益人与投保人并非同一人时,要求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没有实质意义。
(三)进一步细化现行《保险法》第31条第2款
现行《保险法》第31条第2款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同意即视为具有保险利益。从现行《保险法》的条文来理解,“同意原则”是独立存在的,即只要被保险人同意,而不需要满足31条第一款规定的4中情形,保险利益就存在。脱离了特定关系限制的同意原则,不仅不能充分体现保险的保障功能,而且也不能有效地防止道德危险和赌博行为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于“同意原则”的对象加以适当的限制,进一步细化该条款。建议将第二款修改为:除前款规定为,如投保人和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存在合法经济利益,且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投保的,视为具有保险利益。
(四)需明确保险人对保险利益的审核责任
《保险法》应明确保险人对保险利益的审查义务。一方面,保险人作为保险专业机构,在投保人投保时,需明确提醒投保人对保险利益是否存在进行如实告知;另一方面,只要投保人尽到了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一旦承保,即视作保险人认可了保险利益的存在。根据最大诚信原则的要求,保险人一旦认可了保险利益的存在,则今后不得以投保时不具有保险利益而宣布保险合同无效,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应予以赔偿。
参考文献
[1]晓静.论保险利益以及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
[2]任以顺.论新《保险法》对保险利益范围的界定[J].金融与经济育,2010(9).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 篇4
关键词:保险会计,新准则,审计
1保险会计新准则对审计的促进作用
保险会计新准则规范了保险合同的分类及确认标准、准备金充足性测试、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及再保险业务独立核算的规则等等, 保险审计中许多模糊的概念被消除。
首先, 新准则的规范标的从保险公司变为保险合同。这符合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 因为从事保险业务的不一定是保险公司。同时, 新准则对于保险合同的确认及分类, 与修订后的《保险法》保持一致, 从而避免了会计制度与法规的冲突。其次, 新准则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进行了明确规定。资产组概念的导入, 解决了企业单个资产估值的难题。充实了资产减值判断的多元思维, 使资产减值会计更科学、更完整。并通过准备金充足性测试的方式, 保证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风险可控的状态, 同时为保险审计提供了重要的考核指标。最后, 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对许多会计处理规则进行了优化, 使之保持与企业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保持一致。例如新准则规定再保险合同与原保险合同独立核算符合可比性的原则;保险业务的确认时点要求符合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此外, 新准则还扩展了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列报范围, 从而保证了业务活动的记录的完整性, 使得会计信息透明性大大增强, 从而提升了保险审计的便利性及可信度。
2保险新准则缺陷对审计影响
尽管保险会计新准则对保险审计工作的改进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新准则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使得保险审计在短期内还无法得到更大程度的完善:
第一, 混合保险合同缺乏明确规定, 会计处理方式多样带来审计困难。首先, 新准则对“重大风险保险”进行定义, 导致混合保险合同难以分拆, 保费虚高现象普遍。其次, 新准则引进了“保险风险”的概念, 但对其定义十分模糊。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下,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数据缺乏可比性, 审计结果不具有监控的价值。此外, 由于定义不清及统计口径不一致, 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接口也受到影响。本文建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重大风险保险”和“保险风险”进行明确定义, 以实现混合保险合同的分拆。
第二, 有限风险再保险定义不清晰, 导致再保险滥用, 加大审计风险。有限风险再保险是指将原保险的风险进行细分, 分拆成如时间风险、承保风险及投资风险, 然后将部分风险进行保险, 实现风险的转移。而传统的再保险的概念是将原保险整体进行转移。两者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面临的风险也具有很大差异。有限风险再保险能够对风险保单的转移进行管控, 从而避免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被转移, 导致投保人无法获得赔付。
有限风险的再保险的操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滥用将会带来严重的保险事故, 因此有必要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 以实现保险审计的可控。
第三, 保单取得成本会计处理的方式设计不够合理, 致使审计出现偏差。对于保单获取成本的核算范围及计量方法, 主要存在两种:一是资产负债发, 及将取得成本基础当期收益;二是递延匹配法, 是将成本作为递延资产, 在后续会计期中进行收益匹配。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引起各会计期损益的变化。保险会计新准则规定将保单的取得成本费用化, 这与国际保险会计准则第二阶段的讨论结论类似。保单取得成本不符合资产确认的定义, 因此成本化似乎比较合理。但保险取得成本具有资本性支出的特征, 将其计入收益性支出, 低估了当期的收益, 从而有悖于经济学原理。这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将会带来一定的疑惑, 不利于准确反映资产价值、财务和经营状况, 最终影响保险审计的科学性。
此外, 保险会计新准则还存在许多其他的不足, 例如对于资产负债的计量方式容易造成会计确认的混乱;新准则虽然扩展了信息披露的范围,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但许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却没有明确要求, 而财务报销外的许多经营管理活动对审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新会计准则下, 保险利润来源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新的利润来源构成包括剩余边际摊销、假设变动和经验偏差。新准则下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剩余边际摊销, 利润逐期释放。利润分布相比旧准则更加平稳。而且基于不同的剩余边际摊销基础会, 利润分布的差异较大。基于新准则下经验偏差修正, 保险公司有更大的操纵空间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另外受贴现率波动的影响, 保险公司利润波动性的管理难度加大。同时, 非经济假设 (死亡率、退保率、费用率等) 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减少对于利润的负面影响;经济假设 (折现率) 的变动对于利润的影响最大, 而折现率受外部宏观经济和投资环境的影响, 利润波动性的管理难度加大。在审计保险公司财务报告时, 应密切关注保险公司有关假设变动的相关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任娟.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保险行业的影响[J].经济管理者, 2013, (20) .
[2]李静平.新会计准则对保险会计的影响和建议[J].中国乡村企业会计, 2013, (5) .
[3]张连增.新会计准则下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J].保险研究, 2013, (3) .
保险案例分析 篇5
某货轮在海上航行时,某舱发生火灾,船长命令灌水施救,扑灭大火后,发现纸张已经烧毁一部分,未烧毁的部分,因灌水后无法使用,只能作为纸浆处理,损失原价值的80%;另有印花棉布没有烧毁,但是有水渍损失,其水渍损失使该布降价出售,损失原价值的20%,请问:纸张损失的80%,棉布损失的20%,都是部分损失吗?
------不都是。棉布损失的20%是部分损失,纸张损失的80%可视为全
部损失中的推定全损。因为纸张烧毁一部分,未烧毁的部分尽管有一定的价值,但估计继续运抵目的地的运费将超过残存纸张的价值,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公司办理委付,要求保险公司按全损赔偿。
案例分析: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火虽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拖回新港修理,检修后重新驶往新加坡。事后调查,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为:
a、1000箱货物被火烧毁
b、600箱货物由于灌水灭火而受损
c、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
d、拖轮费用和额外增加的燃料及船长、船员工资
试分析以上损失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损失?
由于问的是“什么性质的损失”,所以应该往共同海损还是单独海损方面考虑。
a.单独海损
b.共同海损
c.单独海损
d.共同海损(因为船已无法继续航行,影响到的是船上的所有货物无法按时到达目的港,损失需共同承担)
案例分析:有一批货物已投保了平安险,载运该批货物的海轮于5月3日在海面遇到暴风雨的袭击,使该批货物受到部分水渍,损失货值1000元。该货轮在继续航行中,又于5月8日发生触礁事故,又使该批货物损失1000元。
问:保险公司如何赔偿?
------保险公司对于由暴风雨的袭击而遭水渍和发生触礁而损失的两部分都应给于赔偿。如果该批货物仅仅遭暴风雨袭击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是不在平安险承保范围内的(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单独海损不在平安险承保范围内);但由于随后货轮发生触礁事故,所以保险公司对暴风雨带来的损失也要负赔偿责任。(无论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等意外事故,不论事故是发生之前或之后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单独海损,事在平安险的范围内的)
我出口公司按CIF 贸易术语对外发盘,若按下列险别作为保险条款是否妥当? 1.A.R.,偷窃提货不着险,串味险
2.F.P.A., A.R.,受潮受热险,战争险,罢工险 3.W.P.A.,碰损破坏险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分析 篇6
关键词:保险资金 运用 风险
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关系到保险公司的顺利运转,同时也关系到投保客户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保险对保障个人利益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保险公司责任越来越重,它关系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分析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投保人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内部控制风险
保险公司运作中存在着一部分的内部控制风险。保险公司投资部门的管理人员有着很大的权力,他们很有可能会利用职权便利挪用公款、收受贿赂或者购买“人情债券”等。这是一种道德风险,它对我国保险市场上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如果控制得不好,将会给保险投资带来巨大隐患。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保险人流动资产不足,无法支付到期债务,进而引发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是保险人资产和负债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保险公司运转过程中,一旦出现大额赔偿或者退款的情况,就可能造成保险人短期内无法支付巨额赔款,引发公司的危机。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着保险储备金不足的问题,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我国的保险行业还不够完善,无法形成良好的资金周转链。保险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投在各个领域创造价值,短期内无法收回,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公司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周转不灵,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会继续恶化,甚至危及到公司的存亡。
3.市场风险
在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中,市场风险是非常常见的风险之一。在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中,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是投在了股票市场,这种投资风险性比较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整体规模还比较小,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市场还不够成熟,因此风险性比较大。并且,我国相关投资机构还不规范,资产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无法反映出发行公司的真实价值,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风险性。
4.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风险
保险公司的的投资虽然是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投资,但是依然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的决策和投资中的操作都可能会对企业的盈亏造成巨大影响,给企业资金运用带来风险。而这些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给保险投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风险是很难预测的,但保险投资内部的风险还是可以进行控制的,只有做好保险资金的监管工作,才能保证保险资金的运用,保证保险公司的利益和广大投保人的利益。
二、控制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对策
1.加强保险投资的内部风险控制
我国的保险资金管理工作起步比较晚,许多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还十分薄弱,违规的运作方式也时常发生,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首先,我们要做好资金的管理和组织模式的选择工作,按照每种模式的风险性和获利情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例如,学习安联保险集团、苏黎士保险集团等大规模保险企业的先进经验,设立子公司来保证资产的管理,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险企业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实现企业内部个部门间的相互监督与制约,做到合理利用公司资源,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2.做好流动性风险控制工作
流动性风险控制工作,包括日常的现金管理、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在保险公司运转的过程中预期外现金需求是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金的不足,会造成现金支付无法满足及时需求,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所以,保险公司应当提高自身应对现金短缺情况的能力,安排正规信贷,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另外,应当增强投资分布行业、债权人、资源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个来源造成的风险。不同的保险金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适合不同的投资。例如,寿险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般适合进行中长期的投资。公司要结合长期负债和流动性负债来确定流动资产和中长期资产的分配关系,使公司的资产管理者能够在相对稳定的投周期内充分利用可支配资产取得最大的利益。
3.灵活利用投资组合
保险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投资的具体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投资市场中,不同的投资对象有着不同的风险程度,收益性与流动性也不尽相同,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有所差别。保险企业在运用资金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风险性和收益型,对投资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尽可能保证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将风险性降到最低。
4.增强保险资金的监管工作
保险资金风险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对保险资金的监管,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可以说,这种理念甚至比某些风险评估、控制更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管理,建立更加客观有效的第三方托管机制进而加强保险资金的监管工作,保证监管工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险事业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保险事业还不够完善,在内部控制、资金流动、周转等方面还存着问题。近年来个人、企业投保数量与日俱增,保险正成为人们抵御风险的重要投资方式,国内保险行业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关系到保险公司能否顺利运转,同时也关系到投保客户的切身利益,对金融、证券等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切实掌握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发挥主观能动性,规避风险,保证保险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保险业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丽英,张昌松. 我国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及防范[J]. 财经问题研究. 2005(05)
[2] 傅莉莉. 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度量——VaR模型分析[J]. 市场论坛. 2007(11)
[3] 贾保文,董亥宁.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架与形成路径选择[J]. 理论与现代化. 2007(03)
淘宝保险理财分析 篇7
淘宝保险理财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所推出的一项保险理财服务。目前, 淘宝上提供的保险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万能型保险。所谓万能险, 是指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投保人所交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 另一部分用于储蓄投资。和传统的人寿保险产品相比, 淘宝保险理财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既具有保障功能又具有投资理财功能。淘宝保险理财有固定的保障作为保险保障, 但预期的最高年化收益率是不确定的, 就是说客户的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能否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 取决于保险公司对资金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投资者可能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也需要承担的一定的风险。
二、淘宝保险理财分类
按照投资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
(一) 短期保险理财
3个月以下, 当每月有节余时, 存一笔, 积少成多, 以达到轻松攒钱的目的, 其特点是最低持有期限短, 期满后可以灵活支取, 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用, 到期如果不赎回, 只要继续持有就可以一直获得收益。淘宝目前主推三款短期保险理财产品, 一是弘康灵动二号, 每份1000元起购, 最低持有期15天, 预期年化收益率3.01%, 每个被保人最多投保6000份, 即总保额为600万元, 目前累计售出5196份;二是国华新版理财宝, 每份1元起购, 最低持有期30天, 预期年化收益率4%, 每个被保险人最多投保5000份, 即总保额为5000元, 目前累计售出46042份;三是弘康宝盈一号, 每份1000元起购, 最低持有期80天, 预期年化收益率4.76%, 目前累计售出1902份;以上三款产品共同特点是:超低门槛1元—1000元起购;零投资成本:无初始费、无保单管理费、无风险保险费, 投资者的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进入投资账户;收益持续拉伸:随着保单持有期的延长, 整体预期年化收益率稳步提升, 一年后最高可达5.2%;风险极低:有保底 (保底年化收益率2~2.5%) ;资金进出快捷:投保后次日凌晨即可生效, 资金开始增值, 申请领取后2个工作日资金回到你的余额宝账户, 所有操作在线即可办理, 方便快捷;保单生效后, 有10天的投保犹豫期, 与预期内退保只扣除10元保单工本费。
(二) 中期保险理财
3个月以上1年以下, 管钱也要讲节奏, 小钱管好, 大钱赚到, 高收益, 期满后灵活支取无费用, 只要持有一直享受收益。淘宝目前主推三款中期保险理财产品, 一是昆仑存乐险, 每份1000元起购, 最低持有期90天, 预期年化收益率6%, 每个被保人最多投保199份, 即总保额为19900元, 目前累计售出53294份每日限购666万;二是国华新版理财宝, 每份1元起购, 最低持有期90天, 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 每个被保险人最多投保5000份, 即总保额为5000元, 目前累计售出68725份;三是民生金元宝1号, 每份1000元起购, 最低持有期90天, 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 目前累计售出7216份;每家保险公司限制购买金额和单日销售金额, 是配合监管机构的有关要求, 避免保险洗钱情况发生。中期保险理财的特点是:高收益:按月结算、复利收益 (最低保证年化结算利率2.5%, 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 ;持续收益:此类产品为5年期产品, 即最多可持有5年, 投保成功次日生效计息;保单生效不满3个月, 按部分领取或退保金额的1%收取部分领取费用或退保费用;随时查询收益、在线领取, 在生效3个月后, 享受好收益的同时, 资金可免费、自由、无限次出入账号。
(三) 长期保险理财
1年以上, 短期要活, 长期要稳, 跑赢通胀, 才是真安心。高收益, 期满后灵活支取无费用, 只要持有一直享受收益。淘宝目前主推三款长期保险理财产品, 一是弘康零极限B增强版, 预期年化收益率5.25%, 最低持有期限365天, 每个被保险人最多投保4000份, 目前累计销售1205份;二是民生金元宝3号, 预期年化收益率5.25%, 最低持有期限365天, 每个被保险人最多投保199份, 目前累计销售1422份;三是珠江汇赢3号赢春版, 预期年化收益率6.8%, 最低持有期限731天, 每个被保险人最多投保2000份, 目前累计销售160555份;单个投保人保费金额在20万以上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需要投保人本人提供身份证明材料, 保险公司将留存投保人身份证明的扫描件, 三款产品均属于万能型理财产品, 被保险人身故, 获得账户价值105%赔付。
三、淘宝保险理财风险分析及应对
众所周知, 万能型保险与其他投连险相比其风险比较低。被投资者形象比喻为资金的中长期避风港。虽然在理论上来讲万能型保险的风险较小, 但不能保证保险没有风险。
(一) 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风险
淘宝保险理财所销售的产品宣传的都是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 很多投资者误以为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就是实际年化收益率, 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以昆仑存乐为例, 宣传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6%, 实际上在2013年7月~9月这3个月实际的结算利率为4.5%, 2013年10月~2014年6月的年化收益率为6%, 最坏的情况是预期年化收益率是2.5%, 然后收益是正, 但是如果投资其他固定收益类5%以上的理财产品, 实际上投资者是损失了, 所以, 投资者要正确看待预期二字, 与固定收益类产品相区分。投资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能只看广告宣传的收益, 还有仔细研究公司的资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投资运作范围、以往投资收益情况等, 分散投资, 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一家保险公司。
(二) 资金流动性风险
淘宝保险理财都是有一定期限的, 期限从15天到5年不等, 很多普通投资者把保险理财等同于银行存款, 银行定期存款如果期限未到提前取出, 损失利息, 不会损失本金;而保险理财产品购买之后必须持有到最低持有期限到期才可以赎回, 否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提前赎回手续费。以国华新版理财宝和珠江汇赢3号赢春版为例, 国华新版理财宝持有期限0~30天, 退保手续费为1%, 持有期限31~90天, 退保手续费为0.156%, 91天以后赎回免手续费。珠江汇赢3号赢春版最低持有期限是731天, 持有期1年以内, 退保手续费为3%, 持有期限在730天内, 退保手续费为1%, 731天以后赎回免手续费。各个保险公司对退保手续的要求不一样。因此, 建议投资者在购买保险之前仔细看相关的退保费用说明, 有的保险公司没有明确标明退保费用, 但是实际上是收取的, 看不明白的可以咨询淘宝客服人员, 投资者根据自身资金需求情况, 购买相应期限的保险理财产品, 避免提前赎回遭受手续费的损失。
(三) 支付宝账户被盗风险
支付宝账户被盗的案件时常见诸于报端和新闻媒体, 支付宝有8亿注册用户, 余额宝目前使用人数在1亿用户, 规模庞大, 由于网络漏洞, 黑客攻击, 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虽然余额宝承诺由众安保险公司全额承保, 但是当有用户受到资金被盗时, 调查取证困难重重, 加上投资者处于弱势群体地位, 真正能获得全额赔偿还是比较困难。在《余额宝服务协议》中写到“能否得到补偿及具体金额取决于支付宝自身的独立判断”。同时, 协议中使用的词是“补偿”而非“赔偿”, 因为“支付宝最终的补偿行为并不代表前述资金损失应归责于支付宝, 亦不代表支付宝为此承担其他任何责任”。因此, 支付宝用户需要加强自身账户管理, 登陆密码, 支付密码不要用手机号、身份证号、名字、生日等容易破解的简单密码;购买手机短信校验码服务, 每个月0.6元;关闭手机无线支付, 避免手机丢失、被盗把支付宝资金全部转走;购买天威诚信与支付宝合作推出的数字产品支付盾, 支付宝购买58元, 就相当于把淘宝的数字证书安装在U盾里, 任何资金的支付, 都需要支付盾插入电脑USB插口, 否则资金无法转账, 以此来最大程度保障资金账户的安全。
摘要:淘宝保险理财, 即通过互联网淘宝理财频道 (licai.taobao.com) 购买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理财产品, 使投资者的本金获得增值的一种理财服务。目前, 和淘宝合作的保险公司有泰康人寿、国华人寿、弘康人寿、合众人寿、前海人寿、太平洋保险、信泰保险、东吴人寿、华夏保险、昆仑健康保险等十余家保险公司。文章主要从淘宝保险理财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保险理财的风险分析及应对进行全面论述。
财产保险需求分析 篇8
从整体上讲, 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存在需求不足的现象。此时如果企业的保险需求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 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财产保险制度来将风险化解, 那么, 就能够很好的填补受损企业资金缺口, 而且能够分散企业的风险。对企业财产保险需求进行分析, 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现状
在财产保险中, 最主要的两项业务员就是企业财产险和机动车辆险。
从我国与世界的保险业中可以发现:保险业务总量增长和结构提升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就是经济增长与发展。因此, 可以这么说, 影响企业保险需求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经济的发展。首先, 财富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城市化的进程变得更加集中, 同时由于财产损失所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 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动机更加强烈;其次, 企业的平均获利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购买保险产品的能力越来越高。企业财产保险承保风险的载体是企业资产, 如果没有足够的载体, 保险需求也就不会旺盛。从整体角度来讲, 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着投保不足的问题。
二、影响我国企业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
1. 股东与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的行为而言, 股东不可能有效地了解到, 而管理者很有可能做出伤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当股东对这些行为有所警惕时, 就会对管理者的报酬进行限制。管理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们就引入相应的保证监督机制, 让股东们放心。保险在监督管理层行为方面有着比较优势, 所以成为最合适的机制被企业管理者引入。但是, 我国的特殊情况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大型国企的真实股东权益缺位。国家或国有法人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中, 股东代表和国有资本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 股东代表和管理层都由国资管理机构或地方政府任命并核定薪酬。股东在人事权和财权上都无法对管理层形成切实有效的制约, 因此管理层没有压力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如购买足够的保险。另一方面, 小企业可能没有股东权益缺位的困扰, 但是由于报酬或发展空间有限, 难以吸引到深谙金融风险管理的经理层。经理层普遍对企业投资风险估测不够,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如果企业发生损失而产生了现金流压力, 大多数经理人首先想到的是裁员等一系列快速减少成本的措施, 忽视保险产品的内在价值, 对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了解不多, 甚至予以排斥。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国的某些企业经理人并不符合企业理财原理中的理性假设。
2. 税收政策
按照国际通行企业财会规则, 企业购买保险能降低其期望税负, 即企业购买保险有避税效应, 这也是促使企业保险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购买保险能降低企业税负的制度设计主要有三:一是企业所得税的累进税制, 由于稳定的收人水平能降低企业长期的整体应税所得, 而保险可以减少企业收人的波动;二是保险企业和非保险企业的损失准备金的税制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购买保险相对于风险自留 (或自保) 更具有吸引力;三是企业财产保险购买成本 (保险费) 的全额免税, 也使企业可以通过保险降低风险管理总成本。
在我国现行的税法中有两点阻碍了企业的保险需求。一是企业所得税为固定税率, 即没有税率累进。税法虽然规定了企业购买财产险的保费可以税前列支, 但和实行累进税率的国家相比, 政府隐形的税收补贴较低, 对企业出于避税目的而产生的保险需求刺激不大。另外, 保险赔款是否要记人应税所得、能否给与全额免税没有明确规定, 税法只是规定在受到严重自然灾害时可以向主管机构申请免税一年。在这种模棱两可的税收政策下, 企业很难准确估算相关的税收优惠利益, 因而税制对保险的诱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 行业规制
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特种行业, 国家一般都有严格的行业规制 (监管) 措施。因为这些行业遭受灾害的损失不仅关系到自身利益, 同时也会造成社会广大公众利益的损失, 例如, 水电气行业的停工停产导致社会混乱、化工行业原料泄漏导致环境污染等, 因此对于这些特种行业, 国家往往要专门立法, 强制或半强制其投保财产和责任保险。另一方面, 对于处于被规制的企业而言, 购买保险可以向监管方和消费者传递一个稳健经营、现金流有充分保障的信号, 而它所交的保险费可以计人成本, 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所以同等条件下, 被规制的企业比不被规制的企业更愿意购买保险。严格行业规制也有负效应:对于潜在风险较大的企业, 由于政府强制或半强制投保政策中往往对保险公司的定价具有一定限制, 保险公司难以调整高风险企业的保费以反映其真正的风险程度。所以, 风险较大的企业从管制价格中获利越多, 越倾向于买保险。长此以往, 保险公司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大打折扣, 自身发展也受影响。
三、改善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现状
1. 强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
企业管理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和企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都会对企业财产保险产生影响。企业管理者直接购买企业财产保险的积极性由其本身的风险意识直接决定;企业的融资产本在一定程度上受企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影响, 间接地要求促使企业购买保险。由此可见, 还必需加强全社会的风险意识, 尤其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强化, 这对企业财产保险需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强化: (1) 强化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目前导致财产保险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经理人的风险意识较薄弱。近些年来, 我国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此时, 企业经理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企业要从对经理人的筛选到制度的完善都要有所突破, 将更多的权利赋予管理层, 同时他们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强化银行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机构在发放企业贷款时的风险意识。银行坏账的主要来源就是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必须有效地执行贷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规则。只有银行坚持独立性, 并且其具有较强的风险评估能力, 企业才会有动力购买企业财产保险。
2. 提高中小企业的企业财产保险需求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来源中, 中小企业占主要部分。近些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创造出的财富越来越多, 但是其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的状况却不是很好,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足额投保现象越来越突出、参保面较低、参保企业区域分布很不均衡、投保险种集中。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改善外部机制性因素。地方政府资金扶持符合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 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为了保企双方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 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增加中小企业信用记录和双方信息平台建设;成立地方政策性保险法人机构等。 (2) 改进保险公司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保险公司的创新意识, 对中小企业保险服务网点进行优化;保险公司要加强对中小企业风险查勘和评估,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从而使得企业防灾防损水平有所提高;对中小企业保险创新产品保护机制进行研究和建立, 并且将特殊激励和保护政策制定出来, 从而使得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四、结束语
针对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现状, 本文提出了两个方面措施: (1) 强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 包括强化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以及强化银行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机构在发放企业贷款时的风险意识; (2) 提高中小企业的企业财产保险需求, 包括改善外部机制性因素以及改进保险公司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玥.浅析我国财产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0) .
[2]蒋菲.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发展对策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1) .
[3]钟诚.财产保险需求因素之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6) .
[4]朱铭来, 奎潮.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经营与发展战略分析[J].中国金融, 2010, (05) .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 篇9
一、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比较
近几年, 贵州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 甚至与其周边的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和广西相比, 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 贵州保险机构覆盖面较低
从表一可以看出, 无论是保险主体数量还是每万人保险主体数, 贵州都排在最后一位, 表明保险机构在贵州的覆盖面是六个地区中最低的, 而产寿公司比例是六地区中最大的, 说明寿险公司的覆盖面更低。
(二) 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
从表二我们不难发现, 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一是保费总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 贵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2.99亿元。二是保险密度最低。从2008年末六个地区保险密度来看, 贵州是最低的, 仅为211.66元/人, 说明贵州居民用来购买保费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险深度较低。截止2009年9月末, 贵州保险深度为3.09%, 仅仅高于广西的2.31%。
(三) 贵州保险业结构相对失调
一是人身险业务比重偏低。从当前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保险业发达的地区, 人身险业务的比重较高。从表三我们也可以看出, 六个地区中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四川、湖南、重庆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达到了75%以上, 而保险业相对落后的云南、广西、贵州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别是贵州人身险业务比重仅为61.36%, 在六个地区中最低。二是财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费比重偏高。一般来说, 保险业越发达的地区, 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比重越高, 险种结构比较协调。2009年9月末, 贵州保险业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7.79%, 是六个地区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 保险覆盖面低, 规模小, 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
二、贵州保险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保险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 经济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 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良好, 是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的基础。
1. 六地区的宏观经济比较。
通过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区的GDP比较分析, 显然贵州宏观经济环境在六地区中是最差的。
2. GDP与保险主体数量和保费收入的相关分析。
计算2009年9月末六地区GDP、保险主体和保费收入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见表6) , 明显可以看出GDP与保险主体数量、GDP与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表明宏观经济发展越好, 保险规模就会越大。
(二) 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险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人口总量决定了人身险的需求状况。人身险关系千家万户, 人口总数越多, 对人身险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与人身险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保险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畴, 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保险需求水平和购买保险的能力, 收入越高, 保险实际购买力越强。贵州由于人口总量较少, 仅高于重庆, 加上城镇可支配收入最少, 所以贵州人身险公司发展最为缓慢。
(三) 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财产险公司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一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 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财产险业务发展的水平。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越好、大中型企业越多, 财产险业务发展越好。同时企业效益是财产险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对企财险等财产保险购买力越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 新开工项目越多, 与其相关的工程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就较好。从表八我们可以看到, 贵州工业增加值仅为1242.56亿元, 比倒数第二位的重庆少了近40%, 工业水平极为低下。另外由于贵州资金缺乏, 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58.32亿元, 差不多只是倒数第二位云南的一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贵州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缓慢, 不仅影响了贵州整个财产险公司业务规模, 也决定了贵州财产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费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进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 总结普遍规律, 探索贵州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一) 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
一是贵州旅游业在“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的宣传下日益发达, 我们可以率先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责任、意外险等业务。二是贵州属于绝对的农业省份, 在企财险和工程保险等非车险发展乏力的基础下, 我们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财产险业务, 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带动下, 努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 寿险发展具有天然的劣势, 公司可以针对贵州的特点, 适当降低保险购买的门槛, 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不断加快贵州寿险保险市场发展的步伐。
(二) 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 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一是财产险市场采取集约化发展道路。财产险业务一般属于短期业务, 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 造成新主体市场目标更多的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 因此简单依靠市场主体的增加, 更多的是造成“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而不能有效增加财产险市场的规模。所以在现有的12家财产险公司主体的基础上, 倡导公司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精耕细作经营理念, 从服务着手, 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身险市场采取外延式发展道路。人身险业务与财产险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一般都属于长期业务, 客户一旦购买人身险特别是寿险, 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考虑购买同类产品, 所以新主体的市场目标是那些从来没有买过保险的人, 而不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 新主体的进入会有效扩大市场规模。而且理论上人身险的市场规模是全省人口规模, 人身险业务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 增加市场要素投入, 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三) 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 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针对贵州市场规模偏小的现实情况, 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 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的市场规模, 监管机构加强监管,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公司加强内部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 多方努力, 将贵州保险业做到“小而精”。
参考文献
[1]贵州统计年鉴 (2009)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2]谭论.贵州保险业发展报告 (1979-2007)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 篇10
保险企业具有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保险行业特殊的保险相关成本的未来性, 因此必须要建立并健全合理高效的保险会计制度。保险会计制度与普通企业的会计制度相比具有特殊的独立性, 因此对于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要建立高标准、高要求、高目标。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的保险市场也逐渐走向完全开放状态, 保险经营逐步迈入国际化行列, 保险监管已经开始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过渡到偿付能力监管或者资本充足度监管。因此, 为降低保险行业风险, 我们要努力健全并完善保险会计制度, 能够实时、良好、高效地反映保险行业的经营与监管成果, 促进保险业飞快发展。
二、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正面影响
(一) 促进保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
《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引入了保险混合合同分拆以及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两个新概念, 使得保险合同与其他合同能够被明确地分辨, 且公平、公正地展示保险企业遇到的保险风险与金融风险, 真实、正确地反映风险保障产品和投资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与状况, 对促进保险行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有利的。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这个新构思, 能够科学估计未来现金流量, 迎合市场折现率与风险边际的显性化, 能够公正地显示保险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强调保险会计信息的真实化与透明化, 使投资者能够实时了解保险公司的价值评估。
(二) 推动保险行业经营国际化
目前, 我国的保险业正在蓬勃地发展和壮大中, 实力突出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努力与国际企业比肩竞争。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原则主要是吸取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 准备金的评估标准选用的是“最优估计”方法, 保险会计准则努力实现与国际趋同, 有利于推动保险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消除国内与国际财务交流的障碍, 提升国内保险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降低会计核算成本及融资成本。
(三) 健全保险行业监管体系
保险会计发展能够加快保险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步伐。保险行业的监管方针是“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 核心是偿付能力及分类监管, 在以上基础逐步建立并健全保险行业的监管体系。首先,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关键, 因此要加强建立系统化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监管体系的内因是偿付能力管理, 外力辅以保险监管, 构建了一个基于风险性的动态监管机制, 加大了监管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有效保障了保险市场的平衡发展。其次, 要加强建立高效的分类监管体系。分类监管体系分为覆盖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两个层面, 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 以及实现监管的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 并且将公司划分成四种, 分别是:A类、B类、C类、D类, 各自实施对应的监管措施。
(四) 完善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
保单处理采用成本费化的方式, 可以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目标与规划。保费收入确认标准的改变会引起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业绩考核都会做出适当的改变或调整。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以及保险准备金计量标准的应用, 一方面使保险企业获得较大的自主权, 另一方面要求公司必须要进行分级授权、分工协作、制约配合。
(五) 实现保险监管与会计分离
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 需要将会计规定和监管规定分离开来。在过去, 保险公司通常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 但是往往公司计提的准备金远大于实际的保险负债, 这样严重阻碍了公司财务的透明度与公正度。这次的修订改革, 使得保险监管与会计规定有效分离开, 保障了保险市场稳定、持续、全面发展。
三、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负面影响
(一) 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成本
保险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具备某些特定功能, 比如分拆保险合同储蓄成分、识别内含衍生金融工具等等。而且要按照准则规定, 实时评价估测保险负债是否充足, 再保资产是否减值, 是否有完善可用的测算模型。而从建立模型到系统都会提高会计信息成本。
(二) 引起财务数据的波动
在新实施的保险会计制度中, 保险企业不能依靠准备金来调整经或平滑历年的经营成果。但是如果关于公司盈利的会计信息被泄露, 就会提升融资成本。财务数据的波动在对内融资方面, 可能会加大经营风险, 股东因此提出高回报率, 从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在对外融资方面, 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会根据新的会计制度确认信贷风险, 并及时修改和调整指标, 这极有可能增长了融资时间, 加大了代价。总之, 财务数据的大幅波动会降低投保率, 提高退保率, 保险公司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杜绝。
(三) 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1) 评估准备金主要依靠的是保险公司的专业经验, 这样的会计信息不仅缺乏可比性, 且易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公司盈利多, 计提的准备金可以适当增加, 税负降低;盈利少, 准备金可以降低。最佳估计原则的应用使得准备金的评估变得宽松, 保险公司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状况确定利率, 方便整理好财务报表。 (2) 很多评估标准都没有完善, 包括: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标准、保险费分拆标准、准备金评估标准等等。一是因为没有建立风险划分标准, 保险费分拆的落实有待商量;二是因为没有确定统一的细则, 不同的公司对其所做的分析理解及措施各不相同, 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增添了会计报表编制的难度。
(四) 保险公司的业绩未必增长
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是会计准则修订的直接反映。据资料统计, 我国一些知名保险公司, 净利润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股价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会计信息并不明确, 也没有实现完全的透明化。新的准备金评估准则可以更好反映保险公司的负债状况, 但是在体现公司经营成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一是改变了准备金评估方法后, 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负债额度, 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增加公司的盈利, 但是这种利润的增长可能只是短期的, 并不一定就是公司真实业绩的反映。
(五) 监管与会计分离增加了监管成本和风险
(1) 针对偿付能力监管, 新准则确定了新的要求。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过去偿付能力基于旧准则及报表科目的计算分析, 这会影响到监管指标以及实际的偿付能力额度。在这种环境形势下, 保险监管部门要努力落实监管的有效性, 建立和健全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2) 监管与会计的分离导致监管方加大了偿付能力监管的关注度, 往往更针对保险业务风险, 而对非保险业务风险会产生疏忽心理。 (3) 新准则与监管规则可能存在矛盾。监管规则的基础通常是会计数据, 新准则的实施难免会阻碍到某些实施中的监管规则, 所以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六) 分业监管易发生监管真空
现阶段, 金融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一体化, 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明显, 诸如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等等。过去的银保合作、银证合作发展到如今的混业经营, 比如金融控股、金融集团, 均波及到保险公司的管理以及风险防范。这是个投资主体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时代, 保险公司的风险将更加不可预测, 其股权结构也将更加复杂。分业监管体制使得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再容易协调, 而且各监管部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最终降低了监管效率。
四、关于保险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 加快监管步伐, 改善监管方法
(1) 促进各个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要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银监局以及证监局的配合, 健全相关的协作机制, 统筹监督保险公司跨行跨市场的经营行为, 努力完善监管体系。 (2) 促进会计准则与监管指标的协调性。新准则中指出要及时调整监管指标, 从而使信息更时效、实用、透明。 (3) 改善监管方法, 不仅要加强偿付能力监管, 也要注重防范非保险业务风险。为保障保险业稳定、持续发展, 建立高效的保险标准, 健全保险业的经营模式。
(二) 加强培养保险会计人才
因为保险会计同时兼有保险学与会计学的特色, 所以研究保险会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我们在推动保险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过程中, 要积极培育理论与实务人员的素质, 建设全面型高标准人才。
(三) 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管理水平
保险会计准则的实施, 对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目标和要求。新准则从确定到完善, 走向世界, 实现国际趋同, 保险公司要积极改善内部结构, 并且要努力健全信息系统,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此, 我国保险公司应抓紧时机理顺内部管理机制, 为保险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实施打好基础。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会计在各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险业也必须要与时俱进, 注重保险会计的发展, 因为保险会计可以良好反映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现阶段, 我国正逐步发展并完善保险会计制度,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改善了保险会计信息质量, 提高了企业监管效率, 推动了保险公司高效的经营理念的变革。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保险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会计能够充分显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在所有行业领域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保险行业当然也不例外。近几年来, 我国正在加快完善及健全保险会计相关的条例及制度, 并且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种新形势下, 本文针对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并准确分析了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影响, 最后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会计,发展,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谈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影响[J].理论研究, 2012, 3 (92) :96-97.
[2]由华.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经营和监管的影响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10:72-74.
行业分析:通信、电力、保险 篇11
1、TD-LTE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技术之一。
2、宽带市场向民资开放,利好市场发展壮大。
近期,工信部表态,将在2015年条件成熟时研究发放LTE-FDD牌照。工信部此次表态意味着FDD牌照短期内难以发放,发牌时间略迟于市场预期,而给予TD-LTE足够长的时间窗口是FDD发牌迟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新一届政府上台后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未来TD-LTE有望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技术之一,对于设备商而言行业的高景气度将持续。
另外,工信部日前发布《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并提出试点方案。试点方案要求企业按照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要求和共建共享的相关原则,可以建设从用户端到网络接入服务器范围内的全部或部分有线通信网络设施,可以开展相应的网络元素出租、出售,其中取得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试点企业还可以自有品牌向最终用户提供宽带上网服务。
宽带接入市场从2000年开始经历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我国家庭宽带普及率大概在40%-50%左右,预计到2020年达到80%的普及率,而外国的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80%-90%,由此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宽带接入市场仍有一半的市场空间。相关资料显示,此块市场的发展到成熟期一般需要经历3-5年左右的时间。国家与民营资本对宽带市场的加大投入,势必会引领整个市场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市场风格转换下,资金追捧低估值蓝筹股,通信设备制造是中国制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行业。重点推荐烽火通信和中兴通讯。同时建议关注鹏博士等民营宽带运营商。
电力:电改方案利好独立发电商
1、电改最终方案确定,利好独立发电商。
2、市场重燃对风电光伏的热情。
日前,国务院召开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电力改革的方案,预计方案将很快公布。
电改将转变电网的经营模式,改变其依靠购电售电差价实现盈利的旧模式而根据其资产的合理回报给予其一定的输配电利润。这将使电网利润同电价脱离,使其更专注电力的输送和调配。
同时,电改将允许零售电做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电力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低电价的电力供应商。电力企业也将通过价格竞争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因此改革使得电价的发现变得更市场化。
电力改革将利好独立发电商,预计更多的直购电合同将在改革后签订。发电公司将通过电价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因此高效率的独立发电商将依托其低成本发电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长期来看,高效能的机组将满负荷运行,利用小时数将从目前的5130小时上升约52%至7800小时。次高效能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将小幅上升1.5%至5208小时。低效能机组将被淘汰。
另外,近期能源局在京召开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重新点燃市场对于新能源前景的信心。此外,风电上网电价下调征求意见稿预计年底下发可能性很大,预计电价仅下调2分钱,对风机制造龙头企业和运营企业并无太大影响。光伏电站方面,继上上周国网公布分布式光伏并网规范,上周能源局连发三文强调加快光伏电站并网,光伏板块迎来反弹,沿着分布式、运营、单晶、资源平台布局,储能战略地位提升。
推荐华能国际、金风科技、置信电气等。
保险:结构改善可期
1、2014年行业保费、投资和资本均呈现改善趋势。
2、养老保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提升业务发展空间。
2014年,行业保费、投资和资本均呈现改善趋势。权益仓位的稳定、定存占比下降、高收益公司债和企业债占比增加、非标资产投资都将促使投资收益率更加稳定。保费结构调整将成为保险业主流,随之而来的是退保的改善和满期给付的下降,保险经营压力逐渐缓解。预计2015年将是保险业出现较大结构改善的一年。
整体看2011-2015年是保险行业呈现U型特征,2013-2015年是向上趋势,2014年下半年保险公司在投资和业务价值方面的增长会更加明显。趋势看保险股在稳定增长和估值方面存在优势。预计保险投资期间可以延长至2015年,未来业务开门红可期。
另外,近日,保监会起草了《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到投资非标资产时,需主动披露拟投资的非标资产的投资品种、基础资产等。这是对2012年险资投资非标新政的进一步衔接,紧跟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对险资投资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有效提升业务发展空间。《征求意见稿》也新增了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细则,促使监管更加有效,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
保险标的上,选择综合类保险公司和综合化金融集团中国太保,同时推荐业绩环比明显改善的中国人寿。
房地产:新机场获批带动土地升值
1、一二线城市四季度以来成交量快速恢复。
2、北京新机场获批,或有效带动周边土地升值。
11月央行正式降息开启了新的货币放松周期,未来仍将有多次降准降息,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促使行业基本面复苏。
从行业基本面情况来看,由于销售回暖向新开工传导的滞后效应,目前全国来看土地市场仍未回升,但一线城市已率先回暖,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溢价率大幅上升。在限购限贷放松及降息等影响下,房价环比跌幅明显减小,也存在一定的企稳迹象。随着市场成交恢复与房价环比逐步企稳,目前市场预期较为平稳,15年市场有望复苏,房地产行业也有望迎来平稳发展的新常态。
同时,日前北京新机场获批,计划投资近800亿元,约等于四个北京环球影城或两个多上海迪士尼乐园;计划年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与首都机场当前规模接近。新机场的建成预计将有效拉动新机场周边经济,并提升房地产项目价值。
与此同时,机场周边交通网络将同步建设,区域土地升值可期。根据发改委批复,“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主干路网,与北京新机场同步建成。京津冀三地和铁路总公司拟出资100个亿,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当前机场附近二手房售价在2万元/平米左右,而大兴新机场附近二手房平均1.2万元/平左右,预判新机场周边项目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个股方面,华夏幸福周边储备最为丰富,荣盛发展廊坊土地也较多,值得关注。其他受益标的为首开股份、北京城建、廊坊发展等。<Z:\1325\结束符.jpg>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 篇12
关键词:农业保险,相互保险,必要性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农业尚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中, 农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时, 单个农户抗风险能力很低。而作为抵抗灾难的有效手段——农业保险, 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相对落后水平。相互保险公司在国际农业保险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在发达国家盛行, 甚至是这些国家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组织形式。本文仅就相互保险在我国农业保险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加强农业防灾减损的需要
防灾减损是降低保险经营成本、提高保险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 是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农业保险经营中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大、覆盖面广、经济损失严重, 防灾减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防灾防损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薄弱环节, 防御工程设施不完善, 防灾防损技术落后。而且在股份制公司中, 由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不一致, 投保农民对商业保险公司的防灾要求和防灾工作不关心, 认为即使受灾也有保险公司理赔, 防不防问题不大, 灾害前不积极防灾、灾害后不积极救灾的现象经常发生。
但在农业相互保险中, 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 这是投保农户积极主动防范风险的根本动力。投保农户不会再消极地对待农业风险, 他们会主动联合起来, 利用对当地农业风险熟悉了解的优势, 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积极构建农业风险预防机制, 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灾害发生后他们也会对其面临的风险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和评价, 自发地互相联动, 抢险救灾,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而且, 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农户所在地域和经营业务也相对集中, 便于保险公司提供防灾减损的措施, 指导农民进行防灾减损工作。
二、降低农业保险高成本的需要
第一, 农业相互保险可以降低机构成本。一方面, 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不涉及上市, 投保农民即是公司所有者, 董事会和监事会等职能部门大大减少, 组织形式相对简单, 大大降低了相关管理费用。另一方面, 相互保险公司不需设置庞大的营业机构, 具体工作可以委托会员代表进行,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经营费用。第二, 农业相互保险有效降低了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成本。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股东, 公司经营的目标是各个成员的利益最大化, 避开了股份公司中股东和投保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所有者和客户之间就红利、融资和投资策略而可能出现的冲突可以内在化, 有效降低了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成本。第三, 农业相互保险有利于降低定损理赔的经营成本。相互保险公司的会员都是农业生产者, 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价值和本地灾害损失发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 具备查勘定损涉及的农业生产专门知识, 便于定损理赔, 可以大大减少组织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第四, 农业相互保险能够降低销售成本。相互保险公司拥有特殊的销售渠道, 其农业保险的业务类型和农业保险区域相对集中, 保险标的的同质性高, 因此省去了中间代理的环节, 成功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解决农业保险经营管理困难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差很大,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业风险状况地区差异大, 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而且农业保险的核保、定损、理赔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 这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 国内农业保险的展业难、核保难、定损难、理赔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股份保险公司作为我国保险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阻碍了保险创新, 不利于保险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相互保险却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同一地区的农户合作成立的相互保险公司可以自主选择经营领域, 设计特定险种, 开展特色服务。因此, 相互保险公司适合我国农村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风险状况不同、保障需求各异的现实情况, 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保险农业市场地区差异化的需求。另一方面, 参加相互保险的农户对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农业产品价值、农业风险和农业专业技术知识都比较了解, 对灾害损失和赔偿额度的确定容易达成一致, 农业保险中核保、定损、理赔等复杂问题更容易解决, 大大减少了理赔纠纷, 解决了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保险经营管理的效率。
四、解决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需要
农业保险本身的复杂性、专业性和覆盖面的广泛性, 导致农业保险活动很难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我国农业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地域广阔, 业务分散, 农业保险业务中存在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具体表现为低风险者不投保, 投保的农户面临高风险, 或者按低费率参加了保险后又从事高风险项目等。造成了保险费率低于保险标的的风险程度, 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不足以应付赔款, 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据统计, 我国农作物保险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保险赔款的20%以上, 牲畜保险中则更为严重。农业相互保险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 相互保险组织是由同一地区的农户自愿互利组成的, 农户之间彼此熟悉, 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都比较清楚, 能够形成自觉的监督机制。而且, 相互保险公司的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合二为一, 这种比较优势弱化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保险的经营效率。
其次, 相互保险公司中每个参与的农民既是投保人, 又是公司股东, 公司以广大投保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这就从主观源头上消除了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隐患。而且投保人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公司的控制权和分享公司盈余的权利, 农户们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经营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投保农户之间就会自觉自愿地相互加强监督, 避免个别投保人的道德风险, 可以有效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敏:论相互保险制度在农业保险中的适用性[J].农场经济管理, 2007 (02)
【保险经济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经济增长与商业保险论文09-07
保险经济效益09-07
社会经济保险制度07-31
保险法律问题分析论文09-23
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11-19
南开大学论文:我国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分析05-22
关于保险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提案09-02
保险市场监管分析06-06
保险责任期间分析06-29
保险诈骗犯罪分析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