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模式

2024-10-31

互联网运营模式(精选12篇)

互联网运营模式 篇1

1 书吧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助推器

书吧文化是新时代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是必要条件。书吧产业必须要结合当代创新点, 结合互联网, 线上线下同时运行, 为之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人们工作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大多数人群都普遍处在一个精神紧张的状态, 内心浮躁, 传统的书店、图书馆等无论从时间、地域的局限还是从个人欲望考虑, 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的市场需求。对于个人和全社会来说, 发展书吧产业或是说书吧文化, 不仅是市场的潜在需求, 更是刻不容缓的态势。

书吧的目标市场选择可以是任何人群, 不论上学、工作或是退休, 都可通过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制定不同的主题风格、推荐不同的书目、举办不同的活动、营造不同的氛围、推出不同的功能。

2 发展新模式书吧就是创新创业

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 全国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创新创业, 许多城市、大学都在兴建创业工坊、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器或相关组织和机构, 这是一件优势资源和人才整合的好事儿。其中, 大部分的创业基地都拥有话吧、水吧、咖吧、书吧这样的交流、洽谈、学习区域, 可见实体书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是商业领域的书吧, 并与创新创业相融合, 或者说为双创匠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环境。书吧既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产物, 也可以与双创互补、相融合。

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书吧, 比如娱乐性质的、学习性质的、宠物主题的、运动风格、家居风格、自然风格、SOFT风格、复古风格、乌托邦式风格等, 甚至在汗蒸馆都有书吧。书吧不仅是文化产业, 同时也是服务行业, 还涉及教育甚至更多行业, 没有做不到, 只有想不到, 书吧可以无处不在。因此, 发展书吧产业新模式, 离不开创新创业的精神、思维和成果。

3 线上线下书吧新模式探究

产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线上线下的服务和大数据、完整的物流体系。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叫《没时间读书?不知道看啥书好?一起跟习近平学读书》的文章, 由这篇文章笔者联想到, 传统书店在于书, 在于人的自主性, 而如今的书吧更注重氛围、服务和消费者需求, 如何将客户引入情景, 吸引更多的人来读书、读好书, 通过阅读自我总结、修身养性、调整心态, 给消费者营造更舒适安逸的氛围, 打造积极的学习交流环境, 提供更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这些也是我们探究“书吧+互联网”运营新模式的出发点和动力。

那么发展书吧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即线上和线下。应以线下服务为主, 也就是“产业+互联网”, “书吧+互联网”, 而不是“互联网+”。书吧和文化一样, 它的模式选择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书吧产业可以结合O2O、B2B、S2O、C2C等模式的优点, 尤其是O2O的精髓:线上引流集聚用户, 线下提供最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线上方面, 有以书为主的电商平台——当当、各种在线 (有声) 阅读APP、在线电台、微信上的微刊, 但还基本没有一个一体化、功能齐全或是形成生态模式的书吧平台。线下方面许多书吧会打破时间的界限举办各种活动、成立各种读书会, 以书会友、相互促进, 比如有的书吧白天是咖啡厅, 晚上是静酒吧, 周一至周日、不同节日可能会有不同的主题活动, 比如情感、职场、单身男女等, 还可以举办学术、兴趣爱好的论坛、讲座, 甚至是教学。线下的重点就是创新和营销策略。

另外, 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也是重点, 二者是互补关系, 技术创新支撑模式创新, 模式创新推动技术创新。针对书吧, 可以结合电子书、VR、AR、智能机器人等, 尤其是在中国乌镇结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 已经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说人工智能还有其他互联网高端技术不是谁都可以去做、可以去研究的, 但是我们可以将现有的技术拿过来应用, 并融合商业模式。

除此之外, 服务和大数据是重中之重, 互联网思维的重点就是客户与数据, 数据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数据是会说话的, 通过大数据进行客户服务。

如果做书吧的同时要引入销售或是电商, 还需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大一下学期笔者在校园做实体书店 (也通过微商渠道销售) 的过程中发现, 物流体系、库存十分关键。当时尽管当当的书有价格优势, 但是笔者这里不管团购练习册还是个人买书, 同学都可享受货到付款和取货方便甚至送货上门的服务, 这便是笔者的核心竞争力。可后来, 由于进书批发价已经比当当零售价还要高, 便没有了利润空间, 可见物流体系和物流服务的重要性。

其实, 如何将书吧文化与各种商业模式的精华相融合, 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口味是个难点, 因为众口难调, 不得不承认市场需求已朝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尤其是文化方面, 文化本身就是个抽象的概念。更完善的书吧新模式还需不断探索、尝试和研究。

4 分享经济与分享理念的融入

分享经济模式是最近一直热炒的商业模式, 可以说它是消费升级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体现。无论是新兴的创业公司创造的S2O (S指service) 模式, 还是美团、天猫、京东、如今万达的飞凡等, 都在引入这种模式或思维。李克强总理在互联网大会、达沃斯论坛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就分享经济发表演讲, 国家领导人公开表态对分享经济的支持, 凸显出中国不仅认同了分享经济这一模式, 而且还要将其作为一项经济战略来加以推动。

那么书吧的发展, 无论线上线下, 都离不开分享经济模式, 产业、实体、文化与分享模式, 尤其是结合互联网, 如果打造书吧线上平台, 平台与分享模式之间都要有效且高度的融合。

但是, “分享模式”固然重要, 但模式终归是模式, 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如何达到真正的分享, 通过新模式传播分享意识、达到分享目标, 才是做互联网、做书吧的人所应该深思的, 这也是分享经济发展而来的根源所在, 它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尝试。

互联网考虑的其实是消费者的驱动, 考虑的主体是人, 所以文化、情感等精神层面的财富分享更是重中之重。一个人没有物质财富可能会感到不幸福, 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财富, 即便拥有再多的钱财, 他一定不会幸福。因此, 书吧文化的发展一定要引入这种精髓, 如何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客户, 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群从主观上想分享、要分享、分享好。所以打造书吧无论从线上还是线下, 都有必要充分考虑到社交这一模块, 并且要将社交模块发挥到极致, 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自由的服务。比如腾讯的微信、QQ如今之所以发展壮大, 并且市值超过阿里, 可以在社交基础上推出各种各样的功能, 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得力于巨大的流量对平台和平台中自我资源的依赖度、忠诚度非常高。

5 书吧文化产业的核心:注重关系、崇尚独立

站在未来看现在的书吧文化产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人类智慧和文明也在不断地上升到新的高度, 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网民对个别奥运明星的关注热度, 还有盛行的网红经济、微博热点可以看出, 现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开始关注个体和个人利益, 那么长远的个人利益如何得来?笔者在创建大学生学习交流分享群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不在多, 在于志同道合, 平台不在大小, 在于内容和服务, 关系不在于个体之间的单向联系, 在于人与人之间串成线, 人心的相连, 利益共同点的相连, 核心就是注重关系、崇尚独立。只有这样才能够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那么书吧的打造和书吧模式的创新应用也要围绕人心、围绕学习、交流、分享、沉淀的本质来进行思考和实践, 以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探究和发展现在的书吧文化与书吧产业。

摘要:书吧是近些年在城市流行起来的一种读书场所, 集图书馆、书店、茶馆或咖啡馆等特点于一身。书吧的运营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文学基地, 既可做线上, 也可做线下。同时, 书吧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 其运营模式需要不断创造、发掘和探索, 而如何将书吧文化与互联网相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

关键词:书吧文化,新模式,新思维,分享,沉淀

参考文献

[1]王文慧.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解读[J].中国经济网综合, 2015 (12) .

[2]黄之宏.“互联网+”文化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的造梦空间[J].文化产业月刊, 2016 (11) .

[3]张明阳.实体书店复兴背后简单粗暴的商业逻辑[J].腾讯·大家, 2016 (4) .

互联网运营模式 篇2

来源:卓望杂志 作者:高雁冰 2010-11-30 16:02:56 [ 185阅读 0评论 ]

分享到139说客

内容摘要:本文站在运营商对价值链商业模式选择的角度,简单的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上的商业模式选择。整体上来看,运营商应该具备更加积极的心态,一方面加强价值链资源的整合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做法来对待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参与者。通过构建统一的能力开放体系,依托统一的能力开放平台支撑,把价值链相关方聚合起来,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通过营销、计费、终端、客户服务的有效整合,通过持续的运营使“用户”真正成为自己的用户,重拾价值链的掌控权。

前言

能力开放的概念经过各大媒体和行业的炒作,对于业内人士来讲,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东西了。这其实并非是一个高深的概念,运营商在汹涌的能力开放大潮面前,经历了一个从被灌输思想,到逐步接受尝试,再进而到积极推动其发展三个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面向纵深发展,运营商面临着产业价值链的更多更强大竞争对手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充分竞争。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重拾移动通信时代价值的链霸主地位,是摆在当前各家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难题。能力开放体系这个时候无疑成了运营商牵动价值链,把控移动互联网制高点的关键。但是,我们看到,各家运营商对待能力开放的态度和策略是不同的。我认为,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中对自己的定位和商业模式的选择,必然直接影响到其能否顺利掌控移动互联网价值链。

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分析

当前,在运营商能力开放价值链体系中,涉及到包含内容服务提供、能力提供、能力开放平台提供、能力开放平台运营、增值业务提供、业务营销、业务与能力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及终端提供九大环节,每个环节均在价值链中承担关键,不可或缺的职责。

能力开放领域运营商典型的商业模式

在能力开放价值链体系,在可见的九大环节,运营商都面临不同的选择和很大的挑战,有些环节如营销、计费结算是以前似曾相识的,有些环节如内容提供、能力提供、能力运营对运营商来讲是全新的,并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无固定的规律可循。但是从价值链的中国内外运营商通常的态度来看,我认为有三种典型的商业模式是运营商可以选择的。

1、封闭花园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贯穿整个价值链,负责各个环节的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合作伙伴在运营商的严格管理下,参与业务开发、营销及终端提供等环节的工作,并接受运营商的考核。在这种模式上,运营商全面把控了整个价值链。可以参考移动梦网模式。

2、搭台唱戏模式

在这种模式上,运营商构建能力开放体系,搭建舞台,合作伙伴基于能力开放环境提供业务,并通过能力开放平台接入业务,通过在该平台上业务的销售获取收益。运营商全部负责能力运营、计费与结算,同时,通过价值链其他相关方的参与,运营商部分负责能力提供、业务提供、营销、客户服务等环节。参考移动商城模式。

3、开放花园模式

在这种模式上,运营商主要着力在做好网络服务,并提供计费结算的能力,价值链各方充分参与,协作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运营商全部负责计费与结算,并提供基于自己网络的能力,同时,运营商提供统一的一线客服,二线客服由虚拟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协作完成。

典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传统互联网企业必然是运营商强劲的竞争对手,我们看看Apple、Google、Nokia等公司的布局就知道了。另外,一些新兴社交网站,如Facebook、Myspace及互联网游戏公司,都在进行开放平台的积极布局。所有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在聚集了客观的用户规模后,都试图从单一的业务提供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进行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能力开放体系的构建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家在互联网行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在能力开发价值链里的商业模式。

1、盛大在线开放平台

我们来看看盛大在线的价值链构成:

盛大在线为互联网互动娱乐应用提供应用接入、应用分销、整合方案、服务接入等一整套服务的开放性平台,负责价值链上的平台提供、游戏营销、计费与结算。盛大同时参与提供互联网的服务、完成一线的客户服务工作,通过接入盛大开放平台,第三方的互动娱乐产业运营商可轻松获得用户引入、收入提升、成本控制、资源共享等完整的解决方案。

通过一张来自互联网对盛大提供能力开放平台前后的对比分析图,我们可以发现,携自身数千万网络游戏用户的优势,盛大通过开放平台进一步的整合了游戏价值链,通过对开放平台及基于平台上的平台运营、营销及计费环节的重点投入,盛大全面的实现了对整个价值链的把控。

注:本图片来源互联网

2、Facebook开放平台

如下是对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价值链分析:

可以看出,Facebook通过整合价值链的各方,提供了基于SNS社区的互联网应用开放开发平台,在此平台上提供给合作伙伴统一的业务开发SDK,应用开发者基于其SDK开发业务应用,并集成到Facebook的社区平台中运行。应用开发者在Facebook的框架体系下享受统一的业务能力调度、应用测试、应用接入、营销渠道支持、计费结算及客户服务的支持。Facebook通过外延的能力提供,支持其内置能力在其它厂商应用及平台中的无缝集成。比如Facebook和暴雪在魔兽世界游戏的深度合作,通过在魔兽世界里社区功能的集成,实现了双方在用户上资源上一定限度的共享。

通过对两家典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把控价值链中能力开放平台的运营及计费结算渠道,把最终用户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使用户在业务体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紧密围绕平台及其上的门户来展开,就可以稳定的控制整个价值链。

运营商在能力开放领域商业模式的选择

谈到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对能力开放领域商业模式的选择,我们先来看看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1.能力开放价值链层面

1)移动互联网相比传统互联网,价值链更长,参与方更多;

2)价值链的参与方往往具备相当的资金、技术、客户及业务的实力,具备和运营商对等的话语权;

3)运营商在互联网领域缺乏必要的经验;

4)价值链的控制权不是天然由运营商主导,需要运营商争取。

2.运营商之间

1)新的价值链产生大量新的交叉客户,这部分客户在运营商之间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

2)3G的重新洗牌,使得传统运营商之间的优劣势地位逐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3)从单纯的运营商之间业务竞争转向面对更强互联网竞争对手,运营商之间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了竞合,合作如何加强是各个运营商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3.运营商内部

1)传统话音业务的增长放缓带来对移动互联网及业绩增长的更高诉求;

2)适应传统业务的组织架构在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面临新的挑战;

3)经营网络和传统业务的思维定式,价值链以我为中心的做法如何适应新的更长的价值链和更强的价值链参与方的考验。

其次,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国内几大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体系上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大家差不多都是沿着三个阶段在走。在能力开放初始阶段,大量的咨询公司及软件企业极力向运营商鼓吹能力开放的价值,运营商也逐渐意识到网络底层的割裂导致了其业务发展的缓慢,基于软交换(NGN)、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快速发展,也促使运营商着力于解决网络提供的如短信、彩信、流媒体、移动定位等能力的互联互通问题,这是网络能力开放阶段。随着网络能力的逐步整合及运营商自有业务的长足发展,各业务平台之间缺乏互联互通导致的信息孤岛及由此带来的业务交叉发展和交叉营销的问题,促使运营商思考自有业务体系的互通,各业务平台抽象业务能力,在更高层面整合互通就是第二个阶段:自有业务能力开放阶段。在当下移动互联网大潮下,运营商逐渐意识到,单纯的内部能力整合是远远不够的,有效掌握业务内容,并对业务开发者形成合理的屏蔽,通过对能力运营、业务营销和计费环节的把控,从而才能实现对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把控。从这点上来说,第三方能力的整合就是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了。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在当前形式下,由于各运营商自身内外部环境存在差异,在具体的商业模式上,最终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总体上来讲,运营商应该对价值链的九大环节采取三种有效的手段:

1.针对价值链中的能力包装与提供、能力开放平台的运营、计费与结算等关键环节,运营商应该全面把控,完全由自己来负责,不交给第三方。这其中,能力开放平台的运营是关键点,通过能力开放平台的持续运营,能够有效的把价值链的合作方整合到该平台上来;

2.价值链中平台的提供、营销、客户服务及终端提供环节,运营商可部分放开,持开放的心态,在总体制定规范规则的前提下,采用多方合作的原则;

3.在内容提供、业务提供这两个领域,要充分调动合作伙伴的积极性,采用完全开放的策略;

结束语

互联网运营模式 篇3

【关键词】“互联网+”;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

一、“互联网+”及其对知识产权运营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虽然实际的效果绝不是简单的相加。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大数据及在线平台,通过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二)“互联网+”对知识产权运营的影响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企业或其他专门组织通过市场来进行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融资、作价入股、构建知识产权联盟等活动,实现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的过程。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运营和科技金融顺势而上、蓬勃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运营流程复杂,供需双方难于有效对接,知识产权联盟整合困难,严重制约了知识产权运营的效果。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产权运营,“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运营利用平台优势,可以跨越地域及行业限制,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拉近知识产权供需双方的距离,促进知识产权交易与质押融资;同时,以大数据为支撑,可促使相关企业组成专利联盟,减少不必要的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更有力地保护企业的研究成果,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互联网+”知识产权运营的新模式

(一)“众筹”推动创意的实现

众筹(crowdfunding),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是指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现代众筹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基于互联网的众筹运营模式,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在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筹资成本的同时,打破了地理界限,扩大了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同时互联网的低门槛特性,让小额资金参与大型项目投资成为了可能,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均可参与投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万众参与,更有效地利用了闲散资金。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聚集了各类知识产权资源,投资方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合适的项目,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权利人也更容易获得投资。如此良性循环,将吸引更多的投资方与权利人,最终高效地将投资方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资源进行合理匹配。

以影视行业的著作权众筹为例,《十万个冷笑话》作为国内首部以著作权众筹形态出现的电影,可以说开启了电影众筹的新模式。《十万个冷笑话》最早是一部连载于“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场的国产漫画,后来被翻拍成动画短片。2012年上线后,该系列动画短片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响,就连周杰伦也参与配音。“有妖气”CEO周靖淇说,之所以发动众筹项目,是因为短片虽然在网上人气高,搬上大银幕却存在一定风险,于是想到了通过众筹来检验电影版的可行性。2013年8月,《十万个冷笑话》在“点名时间”平台上发起大电影的著作权众筹项目,很快吸引了超过5000位电影微投资人,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超过137万元的投资。通过此次众筹,公司对电影的票房有了一定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制作中的资金困难,聚拢了大批粉丝,无形之中还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除了《十万个冷笑话》,还有电影、娱乐节目、小说、漫画等著作权也通过众筹手段取得了成功,验证了知识产权互联网众筹的可行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专利、商标等类型的知识产权也将逐步出现在众筹项目上。

(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的新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复杂,而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却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尤其是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综合需求。企业在申请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后,往往将其束之高阁,或仅仅用于打击市场侵权,无法发挥知识产权应有的市场和金融作用。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聚集大批知商企业①,形成知商圈。通过组织知商圈内的企业参加商务交流、展会、沙龙等活动,面对面与优秀知商企业交流学习,为圈内知商企业匹配相关(国内外、同行或跨行)高端合作伙伴及合作机会;同时,知商圈运营机构可整合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机构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行业信息资源,拓宽企业决策的信息来源,提高企业应变速度。

通过互联网知商圈,可以迅速筛选出优秀的合作伙伴,提高合作的质量。同时,知商圈内的多种知识产权服务可解决企业包含知识产权申请、维权、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变现等知识产权综合服务需求,并保证服务质量。

(三)知识产权投资的新模式

借助互联网的连接作用,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互联网为平台,汇聚大批知商企业之后,可成立投资公司,设立知识产权创投基金,对知识产权进行投资,在给企业注入资金的同时,基金投资人也可以从中获利。

创投基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知识产权融资基金,对具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型企业进行评估并挑选合适企业进行投资,加速其高新技术产业化,同时为基金投资人带来高额收益。(2)知识产权投资基金,根据某一园区的产业规划,汇集来自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利,通过向企业提供专利组合进行许可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市场化运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3)产业联盟基金,引导相关企业成立产业联盟,组建专利池,进一步通过产业联盟进行知识产权布局、管理及许可等业务,并保护联盟企业免受专利流氓侵扰。(4)技术转移基金,根据对企业需求的挖掘和外部渠道的沟通,通过技术转移项目帮助创业型企业弥补技术积累不足的短板,促进企业健康成长。(5)知识产权保护基金,通过知识产权保险、托管等方式协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清理市场、促进创新。(6)知识产权探索基金,持续探索知识产权运营发展动向和适应政策发展的运营机制,如知识产权证券化等。(7)发展知识产权创投基金,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除了能为知识产权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有助于构建多样化的创业融资体系外,还可以避免一味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可能带来的隐患。只有成立专门定位于投资知识产权创业活动的基金或机构,才能够为广大的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技术创新项目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的问题,很难发挥知识产权的担保作用,从而为处于创业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即借助互联网的网络信贷平台提供相关理财等金融服务,解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资金需求和投资人的投资渠道等问题。

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核心是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的商品价值属性,企业或个人可以用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质押来获得借款。利用知识产权的唯一性和稀缺性带来的商品升值属性,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持有的知识产权增值获益。利用知识产权组合使用产生1加1大于2的技术链接属性,企业可以将特定知识产权组合,通过市场运营创造更大价值。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将知识产权的这四种属性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有效放大,形成了以互联网平台为工具的、有别于传统的可实操、低门槛、大众参与的新型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

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在国内刚刚起步,2015年4月20日,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平台——广州知商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宣布成立。该公司2015年对两种模式:互联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和互联网知识产权创投基金模式进行了产品化推广,并取得不俗业绩。其网络平台www.i2p.com已经帮助众多企业募集到发展资金,其知识产权增值投资产品也已为投资人带来投资收益。该平台在创始之初即汇聚了一批在知识产权行业活跃多年的专业人士,奠定了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能力,并与国内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汇桔网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该平台解决了知识产权融资难的问题。

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的诞生,有利于资金流向更具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知识产权项目,加快知识产权产业化的速度,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转化率;有利于知识产权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降低整个社会的创新成本;有利于降低大众参与投资知识产权的门槛,激发大众投资知识产权的热情。我们相信,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将打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僵局,以有别于传统的运营模式,推动中国知识产权运营事业加速前行,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得以真正彰显。

三、结语

“互联网+”模式下的知识产权运营将更加便捷和高效,大大促进全球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提高知识产权拥有者的产业竞争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与互联网金融制度有效结合,可形成知识产权运营与金融制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并为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及“创客”凭借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创造更多投融资的机会,加速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创新强国的进程。

注释

①知商企业是指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能力的企业和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http://news.sina.com.cn/c/2015-03-16/224431612998.shtml.

[2]曾妮钟飞兴.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平台在穗启动将推知商贷服务和知识产权创投基金两大项目[N].南方日报,2015-4-22 A07.

[3]网易新闻.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式启动.http://news.163.com/15/0421/13/ANNQ940800014AEE.html.

作者简介

互联网新业务发展及运营模式 篇4

一、新业务外延越来越广

新业务从最初基于通信需求已经扩展到娱乐、生活、出行、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 互联网新业务与每个人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已经搞不清楚是互联网改造了传统行业, 还是传统行业改造了互联网。

二、新业务差异越来越大

在即时通信类、社交类、视频类、部分生活服务类 (例如打车、餐饮等) 业务领域, 28格局非常明显, 前几名的业务基本占领了80%以上的用户份额, 后进入者基本没有机会;有些领域仍然群雄逐鹿, 例如教育、医疗等属地化特征明显的垂直行业。还有些领域, 永远是跟着不同热点走, 例如游戏类业务。

三、新业务体验越来越好

随着网络速度、使用终端、付费方式、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 各种互联网新业务不论在用户交互、使用界面还是应用便捷性方面, 都大幅提高, 优秀的产品体验趋于极致。

最近几年BAT系无疑取得了互联网新业务发展及运营的显著成功。相对而言, 电信运营商有些黯淡落寞:业务创新及产品体验差强人意、核心计费能力逐渐被替代、业务与行业整合停滞不前。运营商如何破局?在新形势下运营商需要客观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能力范围的局限, 同时更应该认识到自身优势和新的发展机遇:庞大的用户规模;所有互联网业务对流量管道的依赖;完备的线上线下渠道体系;用户对手机号码有增无减的依赖 (手机号码已成为很多OTT业务的身份识别载体) ;海量的用户大数据;智能管道技术能力的演进等。运营商更需要取长补短、走出一条有运营商特色的互联网新业务发展运营之路。

互联网新业务的发展, 从过去的渠道为王到内容为王, 在当前形势下, 个人认为已经到了“转化为王”的阶段。将传统通信用户转化为新业务用户, 将沉默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 将体验用户转化为收费用户, 将收费用户转化为粘性用户, 将粘性用户转化为传播用户。“转化”既是运营抓手也是运营目标。江苏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不断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新业务发展之路。

一、“互联网+”改造升级传统新业务, 实现产品体验转化

彩铃是移动重要的传统新业务, 近几年中国移动整合了彩铃音乐资源, 推出了咪咕音乐客户端, 同时通过运营将彩铃收费用户升级转化为咪咕特级会员, 除彩铃功能以外, 用户还可享受免费铃音下载, 百万首歌曲在线播放等丰富的音乐权益, 在稳定彩铃收入的同时, 用户活跃粘性也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 江苏移动近期将基于4G网络推出VLOTE彩铃, 实现彩铃流媒体化, 从单纯的语音彩铃过渡到多媒体彩铃, 使老业务焕发出新活力。类似的业务升级还包括企业名片向彩印的升级、短信呼向和留言升级等, 这些传统的功能型新业务的互联网化升级极大提升了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

二、“流量+”融合内容型业务, 实现新业务活跃转化

在视频、阅读、音乐、游戏、动漫等内容型业务领域, 运营商可以充分结合自身优势, 开展“流量+内容”、“流量+事件”的融合运营。江苏移动在推广咪咕系内容型业务过程中, 紧抓4G用户的流量使用需求和热点事件, 推出了咪咕视频定向流量包、免流量咪咕影院产品、奥运内容专区专属流量包等丰富的流量辅助产品, 通过流量的定向、限时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用户在内容型业务使用中的流量顾虑, 大大促进了咪咕系内容型业务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4G流量提升, 也带来了相关业务的点播及包月收入, 一举多得。

流量管道的优势也是运营商与优质OTT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契合点, OTT的优势在于内容, 运营商的优势在于管道资源, 两者的结合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以视频业务为例, 运营商与优酷、腾讯、爱奇艺等联合开展“会员+流量”的合作已经成为有效的联合营销模式, 在合作过程中, 我们也能感觉到OTT强烈的合作意愿。

三、“渠道+”发挥全渠道覆盖优势, 实现新业务订购转化

运营商具有传统的线下渠道覆盖及管理优势, 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线上渠道能力也越来越强, 江苏移动的手机营业厅、微信矩阵等电子渠道的月活跃用户近3000万。传统的线下渠道优势加上O2O相互引流已经成为运营商独特的发展新业务的强大内力。江苏移动从过去的营业员线下推荐开通逐步过渡到了“营业员线下辅导安装, 用户线上自主开通”, 实现“业务开通、用户使用、客户端活跃”的三同步, 新业务发展更健康, 用户活跃度更高。江苏移动每月线上线下辅导近200万用户安装各类业务客户端, 名列全国省级运营商前列。

四、“数据+”提升精确营销能力, 实现新业务场景转化

大数据是运营商一项重要的核心能力, 大数据能力应用在互联网新业务的运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期江苏移动抓住通勤、换机、互联网搜索等重要的用户行为场景, 开展“大数据+场景”的精确营销, 目标客户的业务推荐成功率、新业务活跃使用转化率大大提升。传统的新业务精确营销转化率1%不到, 但是基于大数据的场景营销转化率最高已经提升到了20%, 这是一个数量级的飞跃。同时“大数据+触点自动触发”技术的应用, 运营阶段从人工处理过渡了自动处理, 新业务运营效率也大幅提升。

互联网运营推广方式 篇5

一、链接推广

1、动用人脉资源

2、友情链接

3、发软文

4、创建博客

5、维客WIKI

6、加入免费分类目录

7、买链接

二、搜索引擎推广

1、付费搜索引擎推广(SEM)

2、免费搜索引擎推广(SEO)

三、联盟推广

1、CPM及弹出广告

2、CPM视频贴片广告

3、CPC点击广告

4、CPA广告

5、CPS销售付费广告

四、活动推广

五、(平面媒体)新闻软文传播

六、许可邮件推广

七、QQ群推广

八、电子书推广

九、SNS推广

十、联合运营

十一、捆绑推广

十二、激励推广

十三、异业合作

十四、社会网络推广

十五、利用“百度知道”推广

十六、利用“百度贴吧”来推广名人字画

十七、Twitter营销

十八、多媒体营销

十九、线上与线下活动

运营商重返互联网 篇6

去年底,关于电信运营商将封杀 Skype的传言一度沸沸扬扬,尽管当事几方都极力否认,但关于“互联网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命题却不无尴尬的摆在了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前面。

作为一项用户自主性强,技术上又十分灵活的业务,VoIP带有鲜明的互联网特征,强调免费或低廉的资费、参与和共享,而Skype正是这一业务的先行者,相对于普通国内长途电话,Skype网络电话的通话费用仅为传统电信服务的10%,对于国际长途电话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1/30~1/40,正因如此,Skype在短短几年即在全球拥有了4200万用户。进入中国之后,Skype以及能够落地PSTN的Skype out就这样开始抢占原属于运营商的用户,一点点的蚕食传统电信运营商的领地。有意思的是,Skype基于互联网应用,而在国内,互联网又大都由传统电信运营商支撑,这看起来更像是这些电信运营商“养虎为患”的例证。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建锋说,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国内的固网运营商对互联网的不屑及其官僚运作机制,导致传统电信运营商成为互联网网络提供商,而错过了成为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机会。

但过去几年来,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开始对电信网络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IP技术以其简单、开放、灵活等特性使电信网络快速开发和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成为可能”,阿尔卡特亚太地区IP事业部总工程师刘永春说。但是互联网上的应用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模式,两者既有交叉且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包括Skype在内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运营商不便于干预和管理的,而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可以提供多媒体等多种新型业务,但却没有形成运营商希望的业务模式,更不用说通过互联网提高运营商ARPU值了。”

作为紧迫感最强的固网运营商代表,中国电信在2004年由时任电信集团总经理的王晓初提出了“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无疑正是这种心态的最佳诠释。

徐建锋认为,在错过了第一次机会之后,电信运营商已经迎来了互联网第二次浪潮,“更多的融合业务正在成为运营商业务的主体”。始于2002年的“互联星空”如今已经成了中国电信统一的宽带门户品牌,中国电信对这个已经打出去的互联网招牌倍加珍视,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事中参与推出体育频道已经是一大手笔,而2006年9月下旬与微软合作推出114搜索更引来各方瞩目:网页搜索、黄页搜索、论坛搜索……互联星空正在聚集各种门户的要素。

在中国电信2005年的总收入当中,以互联网业务和增值业务为主的增长型业务收入比例也上升到了17.1%。但相对而言,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这一领域要走得更远一些,自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以来,这家运营商已经开始在互联网应用领域大获成功,其2005年的财报显示,以娱乐内容为主的新业务收入在总体营业收入当中的比例占到了20.6%。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经营模式探析 篇7

1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与互联网经营模式的概念

互联网与其说是一个“网络”,不如说是一个“世界”。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逐渐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世界,在不断衍生出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还不断将现实世界的各种活动纳入到网络之中。互联网的属性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层次:

首先是技术属性。互联网最初是一种计算机交互技术,即以某些网络软件(包括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技术,这是其最为基本的属性。

其次是业务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创新性的技术,都会逐步演变成或衍生出相关的业务,互联网技术也不例外,窄带业务、宽带业务都是互联网接入技术的业务表现形式。

再次是渠道属性。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互联网作为一种营销渠道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互联网信息传输和在线交易的高度便捷,使这一新兴渠道在商业世界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最后是商业模式属性。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属性是最高层次的属性,是前三大属性的综合和深化。所谓互联网经营模式,就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渠道,以互联网业务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作为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更加具备共享性、互动性和实时性三大特征。

由于不同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的介入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互联网的四大属性在其业务经营中的体现程度亦不相同。对于传统企业,互联网在其业务经营中主要发挥渠道属性的作用;对于互联网企业,其业务、服务、客户完全植根于互联网,互联网之于互联网企业,既是其主要业务,也是其主要营销渠道,其商业模式亦与传统企业完全不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可见,互联网企业对互联网四大属性的利用最为充分;而对于电信运营商,其虽然是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者和互联网业务的提供者,在互联网渠道方面也有较为充分的介入,但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引入和运营机制的创新上,与互联网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2 运营商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基本类型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领域的介入通常基于其基础通信业务,是其通信业务的适度延伸,而诸如搜索引擎、媒体、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服务,并非其优势领域,因而介入程度较低。从全球主要运营商当前的业务发展情况看,运营商对互联网经营模式的类型的应用主要有三种类型。

2.1 互动平台类

即以网站门户为载体,构建买方与卖方、运营商与客户的互动交易平台,以直接销售收入、销售分成、广告等为主要盈利方式。自苹果公司APP Store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以后,伴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应用商城成为了运营商竞相引入的重要业务模式。目前,AT&T、BT、DT、NTT等运营商均在其门户网站设立了在线商城,通过直销模式,为客户提供应用软件、终端、套餐等各类电信服务,以AT&T的Media Mall为例,这一在线商店的累计收入已超过10亿美元,提供多达90000多项内容,拥有内容服务商超过115个。根据国际著名资讯公司Gartner的最近预计,2011年全球网上应用程序商城的下载量将达177亿次,比2010年增长117%,2011年全球网上应用程序商城的收入,包括终端用户购买程序及广告的收入,预计将超过151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90%。

实际上,这一类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公众的应用产品交易。虽然运营商并不会像ebay或者淘宝一样大举进军百货公司式的电子商务领域,却完全可以借助这一模式来开拓某些优势领域。2009年德国电信面向全球视听内容商家推出了一项“Content eXchange”(CONX)服务,即通过建立聚集全球视听商家的B2B交易平台,为视听产品的买家和买家提供内容交换解决方案,为买卖双方其提供简单的加盟形式、低廉的交易成本、高效的交易过程管理、全球化的交易内容与合作对象,此项业务在欧洲市场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2.2 协同通信类

协同通信类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借助互联网来实现通信产品的提供,如运营商提供的即时通讯(IM)服务、统一通信服务、移动办公服务等,该模式的特点在于产品的低成本、产品功能的综合性以及客户使用的便捷性,互联网与通信网的融合产品也是该类模式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于运营商而言,协同通信类模式是其当前应用较为为广泛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下最为典型的应用,莫过于运营商正大力发展的统一通信业务,所谓统一通信,即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通过任何可用的设备和网络,获得数据、视频和话音的自由通信解决方案。也就是说,统一通信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从而为人们带来选择的自由和效率的提升。它区别于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而是以人为本的应用融合,是新一代通信与IT的紧密结合。

统一通信被业务普遍认为是企业通信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AT&T将其视为针对企业客户的战略性业务,予以大力发展,通过与统一通信厂商思科、微软、Avaya等的亲密合作,AT&T将统一通信服务与其电话解决方案打包提供给用户,其统一通信产品整合了语音会议、视频会议以及Web会议等各种通信形式,并提供糅合了三种形式的AT&T Connect综合化解决方案,目前,统一通信业务是AT&T增长最为迅速的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国电信已在浙江设立了协同通信的运营基地,正积极拓展协同通信市场。预计2012年,中国统一通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240亿元人民币。

2.3 云计算类

近年来,通信及IT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词,非“云计算”莫属。所谓云计算类的商业模式,则是指依靠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的共享式软、硬件服务,其主要特征在于:高通用性、随时获取、随时扩展、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其主要业务表现行为为SaaS (软件即服务)、PaaS (平台即服务)以及l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在运营商提供云计算方面,目前大多数运营商只是把云计算作为一项私有云在内部使用,但at&t早在2008年就面向企业客户,提供了名为Synaptic Hosting的公用运算服务。该服务根据使用量付费,供企业弹性运用IT资源并可以随时取得所需地处理及储存能力。at&t在全球总计拥有38个数据中心(IDC),用来作为连结其云服务地的地区性网关。verizon亦于2009年推出了其云计算服务CaaS(计算即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通信与IT变革的重要趋势,该类商业模式必将被运营商所广泛采用。

3 各类互联网经营模式的比较

从互联网作为商业模式相比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三大特征,即共享性、互动性和实时性来看,上述三类互联网经营模式各有侧重,互动平台类模式强调的是互联网的互动性,协同通信类强调的是实时性,而云计算类则更加侧重于资源及能力的共享性。

此外,三大类经营模式在适合的产品、面向的客户以及关键成功因素方面,亦有不同:

4 小结与启示

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往往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印证这一观点。互联网既是业务提供的一种渠道,更是一种商业模式,不同互联网经营模式以及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的实践,为其他运营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互动平台类、协同通信类和云计算类都是可采用的互联网经营模式。而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都需要从技术是否成熟、客户需求是否明确、自身是否有相应的产品/资源、产业链是否成熟等多个方面去评估其适用性。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之间以及运营商与互联网业界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运营商“管道化”趋势日益加剧。基于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运营商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从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互联网的四大属性,并着重对电信运营商可供借鉴的三大类互联网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运营商,互联网,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彭志强,刘捷,胥英杰.商业模式的力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程华.论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年

[3]陈圣举.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浅析[J].移动通信,2010年

互联网运营模式 篇8

近年来, 电信运营商在电信运营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 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数据网络越来越繁忙, “流量经营”越来越成为各大运营商业务经营发展的重点。然而, 随着skype、微信、米聊等互联网业务的崛起, 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正在被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应用取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商收入。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电信运营商应在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网络的互联网能力, 让传统基础网络向智能化互联网络发展。经营流量业务, 做好新业务发展, 为用户提供方便、多样、有区别的信息服务内容, 从而使自身从提供者转变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 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道。

1 基础网络状况及分析

1.1 基础网络分析

随着手机智能化以及增值业务的发展, 更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参与到传统电信业务运营的环节中来。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下, 电信运营商如何面对互联网业务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关键在于分析现有网络存在问题, 研究如何在现有运营网络上深度挖掘、提升价值。

1.2 业务类型分析

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应用, 在业务类型上目前已有几百种应用。其中, 主要业务收入业务包括手机游戏、音乐、阅读、视频、移动IM等, 这些业务均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不同的应用对运营商来讲, 存在不同的价值。如微信、QQ等即时通讯业务, 发起通话时需要占用信道资源较大, 容易导致网络拥塞, 用户被叫无法接通、短消息延迟等, 飞聊、微信等即时通信能够发出实时的文本、动画消息, 使得运营商的利润下降, 而且仅仅支付及其低廉的通道传输费用;并且还有传统的下载、BT业务占用了过多的带宽, 还影响到别的客户使用业务。

1.3 经营类型分析

在传统CS域经营的时代, 电信运营商给客户提供全部的电话和短信息服务, 并且根本不需要其他第三方介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递增, 增值业务流量暴涨, 在新业务时代运营商传统业务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步降低, 占据的主流互联网业务当中, 形成了电信运营商只提供网络资源, 第三方内容提供商 (ICP) 、智能手机资源提供商 (如苹果等) 来共同经营的场景。和基础网络类似, 移动互联网也有自己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上游是CP和SP, 它们之间的是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 最后的末端是终端运营商。

2 智能管道技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产生了智能通道技术, 但是什么叫做智能化通道?智能管道, 就是说针对用户的体验较好、便于集中管理、开发方便, 实现快速接入、合理配置资源、有差别的体验服务, 发展成为客户首先选择、整体实力较强的网络。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来说, 智能化管道具有灵活快捷的接入方式、高速带宽、体验式服务。智能管道的核心是根据业务类型差别化计费, 根据客户类型提供不同的服务。

主要来说, 智能化管道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

多重感受主要包括:感受客户, 即感受客户所在的地点、客户正在用的套餐、客户签订的级别;感受网络, 就是感受网络业务种类、当前网络带宽占用比例、网络堵塞情况、网络设备障碍率;感受业务, 就是感受客户正在体验的套餐业务、对带宽的占用情况、套餐业务本身的特点, 例如腾讯等业务, 学校较多, 而其他地方就比较少。

分配动态化主要包括:界定差别化服务优先级对策, 就是按照需求量, 结合客户、宽带、多重角度定义业务类型;动态调配带宽, 就是按照不同的优先等级, 动态分配客户占用的带宽, 按照不一样的客户、地理位置等情况调整业务的质量;合约的变化, 就是按照优先等级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计费策略, 按照不一样的业务种类、客户种类采取不一样的方式计费, 并且还有流速、时间等等不同的费率方式。

3 互联网流量经营发展展望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全业务竞争环境下发展互联网业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变营销理念, 随着传统固话业务向数据业务的转型, 数据业务的多样性一定会引起行业内经营模式的转变, 与流量经营相对应。因此, 必须破除对规模的迷信, 建立精细化流量经营的营销思维。

(2) 调整产品结构, 虽然数据流量猛增, 但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却遭到分流, 盈利能力也并不理想, 互联网商家、终端厂商对运营商构成的威胁成为全球通信业共同思考的战略问题。虽然面临内外压力, 运营商仍有巨大空间进行反击。通过推出创新性业务, 拓展增值服务, 并建立增值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如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移动支付等。

(3) 提升运营技能, 商业思路后面都需要进行具体落实, 总之, 渠道经营需要提高产品的能力, 不但要有识别业务的能力, 而且以客户为导向, 积极探索客户实际需要的业务;需要有更加多样的网络类型, 才能智能化认识客户真正的需求;并且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 对客户进行精确营销, 面向可扩展的商业模式, 支持灵活的资源分配和计费策略。

智能管道技术非常有利于提高运营商的经营能力, 使得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经营得到充分实现, 提升了用户的感知程度, 并且促进运营商的转型发展。

摘要:深入剖析了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移动智能管道运营模式的特点以及网络建设要求, 通过比较“围墙模式”、“通道模式”、“智能管道”三种模式, 着重对移动智能管道的运营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最终给出发展建议。

互联网运营模式 篇9

一、实施产业化、集团化战略

在经济学领域, “产业”通常是指在开展特定经济活动的行业性经济组织实体。按照国内外比较通行的费舍尔·克拉克产业分类法, 媒体产业被划分为第三产业中信息产业的子产业, 它一般是指围绕节目 (信息) 的生产经营和播出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以特殊的价值交换形式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群在统一市场上相互关系的集合。平面媒体经营产业化从宏观上来说, 就是把媒体产业看做整个市场中的一员, 积极参与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从微观上来说:就是以媒体集团作为经营运作的个体单位, 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和行动指南, 提倡媒体整合, 大营销策略。

平面媒体的运营必须树立媒体大融合的局面, 要从各个编辑部门开始集思广益, 协调一致共同参与到媒体产品的策划、设计、产出和销售的过程中来, 换句话说就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优化配置整合出最具实用价值的运营策略, 使其传统平面传媒在网络时代寻找到更好的途径进行技术和资源的缝隙链接, 做到产品从产出到服务的全程改革与创新, 尽可能增值, 升值。真正实现一种媒体大综合的整合营销, 即:打破采编、广告、发行部门之间的长期壁垒, 加强协调合作, 加强协调配合, 共同创造平面传媒的增值空间;实施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产业化链接, 实施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印刷等领域的大范围大营销战略, 提供强而有力的复合型服务。例如:世界著名的传媒集团美国甘乃特公司, 在经营模式上自有其一套无往不胜的策略, 它向其子系统下达年度盈利目标, 明确到每个部门, 并形成部门管理规范, 达不到指标者予以处分。其严格性和严谨管理规范, 使其成为拥有88家报纸、23个周刊、17家广播电台的庞大的传媒集团, 资产运行总额达140亿美元以上。与其说适者生存, 不如说大者生存, 可见产业化、集团化模式的构建功不可没。

虽然我国在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 提出媒体发展可以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也提出要“在现有39家试点报业集团基础上, 横向发展一批跨地区、跨媒体、立足传媒业、面向大众化产业的多元混业经营的国有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 (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摘要) 》, 《中国报业》, 2006年第8期。) 但是我国平面媒体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产业化链接程度还是十分欠缺, 未来所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 这除去平面媒体本身运营模式的不完善, 还体现在我国的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这一点下文会详细论述。

二、参与媒体资本运营, 拓展融资渠道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 媒体和其他企业一样是完全依赖于政府指令运作, 成为党和政府言语集结地和所谓的“喉舌”。其本身并不存在经营问题, 国家是其全部财力的承担者, 政府是其利益先行者。改革开放以来媒体经济和市场经济交相呼应的氛围内, 国内媒体开始意识到经营、融资的重要性。在经济效益驱使作用下, 价格战越演越烈, 中国媒介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恶性竞争阶段。我们不停地强调整合运作, 优化配置媒体资源, 却在条块分割的旧体制下背道而驰, 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和产业化更像是在拉郎配, 均贫富。如果我们的平面媒体仅仅依靠自身的产业运营和生产运营, 在短时间内想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国平面传媒必须有效地扩展媒体融资渠道, 积极参与资本运营, 才能在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投资和兼并中取得一席之地, 有所作为。

而所谓资本运营, 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 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从这层意义上来说, 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扩张型资本运营模式还包括横向型资本扩张、纵向型资本扩张、混合型资本扩张;收缩型资本运营模式包括资产剥离、公司分立、分拆上市、股份回购。以资本为纽带, 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本的集中和积累, 这是一个经济体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 平面媒体也不例外。而多年来我国的平面媒体一直单纯地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调控, 不能优化内部管理, 内耗过大, 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看好。也就是说, 中国平面媒体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尊重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按着资本运营的自然属性运行资本才不会出现平面媒体市场的貌合神离, 资本就会自然地向那些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的媒体产业和媒体产品集中, 以获得最大利益为目的求得自身的生存之道。例如2007年11月15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控股的粤传媒在深圳上市就是这种资本运营模式。即:采取的是上市企业与主报及旗下刊物采编部门剥离的方式, 较好地实现了在报业经营上市后, 具有宣传功能的舆论引导不被剥离和消弱的问题。除此以外, 还有《成都商报》控股博瑞集团、《中国计算机报》控股赛迪传媒等间接的上市模式, 都为我国平面媒体参与资本运营、拓展融资渠道, 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总之, 资本运营对于网络时代下中国的平面传媒来说十分重要, 它可以提高平面媒体的运营效益、迅速扩大媒体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资本运营的结果同媒体产业化所追求的目标是殊途同归的, 它不但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时还可以为新闻事业提供更为强大的物质支持。

三、开发平面传媒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品牌对于平面传媒来说是开拓市场、吸引读者、培养读者忠诚度的有效手段, 也是现今生存于网络化浪潮中的竞争法宝。观察现在的平面媒体的格局, 特别是报业的发展过程中, 同质化的问题越演越烈。在160多种的经济类报纸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栏目、内容、版面编排上的雷同和复制, 一种商品如果出现大量的替代品, 那么它的价格就会随之下降, 卖出的数量便会正比例上升, 这是经济学原理中不可避讳的简单易懂的道理, 正因如此, 国内平面媒体, 开始大打价格战, 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成功的营销策略并不仅仅依赖于价格的低层次竞争, 而是更多的区别于差异化。而实行差异化竞争的利器便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同企业一样, 平面传媒的品牌打造依靠于媒体产品的素质, 而平面传媒的品牌是由其内容所决定的, 就报纸而言, 若要打造其品牌核心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追求高品质的新闻, 即体现权威性、前瞻性、实用性、新闻性新闻信息的集合, 即从内容出发打造平面媒体的品牌竞争力。例如:《纽约时报》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其坚持它独有的办报理念, 《华尔街日报》的“街头巷语”专栏, 《金融时报》的“隆巴地大街”专栏, 《时代周刊》中的“年度风云人物”, 《美国新闻与世界》评选的“美国大学排行榜”等等这些成功的案例不但说明了平面媒介中内容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他们透着一种精神价值, 而这种精神价值和核心理念便是吸引读者忠诚度的关键所在, 换而言之, 提高平面媒体产品的品牌价值可以强化和凝聚受众深层的选择和指向, 因此品牌增值也是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方式, 所谓品牌增值是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联想度、美誉度、忠诚度, 这也就是当前平面传媒增值的方向。

然而真正地谈到平面传媒的品牌竞争还要承认“大者生存”的体制环境, 因此要想真正地在品牌核心竞争力中挖掘到经济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平面媒体的优势聚集和相互链接,

这种模式仍然来自媒体大融合的战略思想和必然趋势, 不可违背, 前途无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各大媒介的特点、优势优化内容布局, 寻找差异化实现错位竞争, 聚集品牌优势。例如在国内, 党报往往是各大媒体集团的龙头, 它的号召力和权威性具有天然优势, 以党报优势组合成的品牌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和优势, 利用其美誉度和认知度就可以纵向链接广告、企业、中介机构、兄弟媒体等机构的合作, 从而发挥其专业的报刊优势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益。目前多媒体互动发展是平面媒体品牌延伸的一个重要方式, 也是当今社会传媒、娱乐、因特网、金融资本、影视相互渗透、交融影响的产物。

四、体制结构调整

前文已经稍作阐述我国平面媒体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产业化链接程度欠缺的原因中有不可排除的体制结构因素, 兹进行进一步论述。长期以来我国平面媒体按照国家的党政系统组织进行综合管理, 即所谓“归口管理”。为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发行管理司司长刘波曾说:“各个主管部门的组织范围和管辖权限把报刊分割成相互封闭的庞杂的条条块块, 任何两个报刊社之间的经济联系都必须得到他们各自主管上级的批准才能进行。任何跨地区、跨部门、跨组织系统的行为, 都是对主管单位管辖权的侵犯, 此所谓:‘卧榻之旁, 岂容他人鼾睡’。”让平面媒体由传统机制转换按照市场规律和平面媒体自身规律实现机构调整, 是我国平面媒体市场的强烈呼唤。处于网络时代的浪潮之中平面媒体已经无路可退, 唯有向前, 改革体制, 进行结构调整, 才能看到前途的光明。而处于思维定势中的主管部门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根据平面媒体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发展规律, 从世界的大格局出发, 严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制定符合现状可行可用的政策方针, 这可以说是结构调整战略中致命的一环。

同时存在于网络时代中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和产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趋向于数字化、网络化的平面传媒不得不针对这两个重要问题提高警惕。我国新闻的法律法规是相对滞后的, 这是影响平面媒体结构调整迎接新世纪嬗变的又一障碍, 例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和《期刊管理暂行规定》, 拿来放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就多有不符, 其中的许多“不准”:不准异地办报, 不准搞地方版等等, 都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报刊的细微琐事都要经过上级的批准, 连报纸期刊增期这样的小事都要经过上级的批准, 不然就是违规, 这严重束缚了我国平面媒体的发展, 所以在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下, 制定符合平面媒体环境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2005年9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对《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和《期刊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全新的修订, 推出了报刊的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 改变了报刊的“生不了, 死不了“的尴尬局面, 而这两个制度的全面修订的意义在于建立起一系列宏观管理制度后, 完全依靠市场手段来对报刊业进行调控管理。而对于在网络浪潮中徘徊不定的媒介产权问题更是值得思考。笔者认为若想在产权问题上明晰你我, 就要放掉政策的高压包袱, 明确平面媒体的本质属性, 从资源配置生存的大局谋略, 做好平面媒体职能分工, 最后准确定位平面媒体产业归属

参考文献

[1]宋晖、赵曙光:《甘乃特公司:百年传媒的稳健扩张》《新华日报》[J], 2004年5月20日

[2]陈昌风:《纽约时报公司经营模式探析》, 《国际新闻界》[J], 2003年第6期

[3]徐世平:《“蜕皮时代”:媒体集团的价值取向》, 《新闻记者》[J], 2003年第9期

[4]何宗就:《以网络技术为主导全面提升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J], CCBN2002主题报告

互联网运营模式 篇10

一、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能力日益加强。互联网金融以期自身低成本夸空间的优势,正在向商业银行发起强烈的冲击。尤其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正在打破传统概念,正在蚕食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给商业银行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一)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的需求

在融资的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障碍是融资双方的资金供求需求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沟通。作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中介机构,商业银行自始便是信息汇集的中心,并在长期的经营中信息收集处理为一体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方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途径,为交易信息储备了大量的信息。商业银行正在承受着互联网金融的蚕食冲击。

(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支付渠道,严重冲击的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中介,主要是依赖于债务债权的清偿活动中在地域和时间因素的限制执行金融中介职能。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具体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降低了对分支银行的依赖,更多的时候只涉及到信息方面的传递,随手一台电脑或移动终端就可以替代商业银行物理网点完成支付。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也在冲击着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端,使人们在无需开通网银的条件下,便可直接利用银行卡面信息便捷完成支付,整个支付链条绕开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的限额限制。

(三)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冲击

网络借贷平台的兴起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放贷,通过吸引更多的银行存款以便进行更大规模的放贷来实现自身利益的获得。网络借贷平台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迅速,弥补了商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审批未通过的小客户群体的市场,深受微小企业和个人的青睐,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冲击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额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在未来,伴随着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势必对商业银行带来更大规模的冲击,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得以被迫的减少。

二、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设计

(一)用平台思维突破时空限制

平台思维的中心思想就是最大限度的开放、共享和共赢。平台思维面向双边市场,实现双方共赢为目标。另一方面,平台思维又基于网络外部性,即用户参与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可以得到的效用就越高,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使得总效用的几何级快速增长,从而颠覆了原先行业里原先价值分配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商业银行便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获取资金,以向融资者发放更多放贷。大多数商业银行寻求收入的来源大多还是来源于固定的几种传统方式,而平台思维的盈利模式则是通过来打造一个多主体互盈利的公平竞争的良性金融生态圈,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跨界合作等方式实现高效率的整合以便形成以支付、交易、供应、市场为一体的金融生态圈。

(二)用扁平化方式简化层级结构

扁平化思维即打破金字塔的三角组织结构,使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的层次简化,建立横宽纵短的扁平化柔性管理体系,使得企业能够应对信息社会运转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变化,调动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降低组织运行成本,让企业组织能够具有较强的面对突发事情的能力和充分的灵活性。扁平化思维下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与传统分支行组织模式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在传统分支行组织模式中总行与支行之间的界限是十分分明的,各部门也是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因此资源的配置也是在相对小范围内进行的。然而,扁平化组织结构打通了资源流动通道,打破了中间冗杂管理层次,从而具有了群体协作优势。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使用邮件l、办公自动化内部系统等网络信息化工具替代传统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大大增加管理幅度与效率。也节约了中间更多的资源与成本。

(三)用跨界思维创造新盈利点

所谓跨界思维,就是商业银行用全新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来看待问题和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全面思维方式。将跨界思维融入到商业银行的管理和服务中至关重要。具体而言,跨界思维是商业银行对金融服务产品、用户需求的理解不断加深与用户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所有想要具有创新思维的传统企业,通过寻找跨界思维点,来抓住金融用户的真正需求点,通过积累海量用户而进行服务转型,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改造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脚步势在必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成为这一改革的重要转折点。互联网使得各个行业间的界限变得不再十分明确,互联网的触角也早已无空不入,以商业银行论商业银行的思维也开始无法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的需要。纵观金融市场,利率改革的步伐已早已开动,商业银行靠通过放贷吃利息的方式已不在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商业银行主动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是转型的必然选择。

(四)用用户思维构建客户体系

客户业务是银行业务的生存之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相对于传统的以账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的人们的生活需求,现代的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强,商业银行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积极转型,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现有资源和使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互联网银行,重新配置业务流程,高效配置现有资源,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提高客户的体验度,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新式互联网银行。在继承传统模式的情况下,创新互联网银行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推进现有商业银行模式的新高度。

(五)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科学决策

在大数据时代,谁能掌握大数据谁就能抢占制高点,因此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大展拳脚,就必须掌握数据渠道来源能够建立起中介的电商数据平台,以此来通过商务流来形成信息流,最终在形成大数据。商业银行可通过金融创新,搭建出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平台,将客户的线下消费和实体商户与线上的商业银行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出互利共赢的电子商圈体系。通过优化综合业务环境和服务内容的扩展,丰富平台内容,使商业银行能够成功运用网络化的社会资本,提高银行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陆顺.以互联网思维认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N].金融时报.2016-03-28(011)

[2]于润鸿.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J].管理观察.2013(25)

壹读传媒运营的互联网思维 篇11

摘要:在传统媒体一片唱衰之际,以《壹读》为代表的中国高端新生代新闻杂志却在市场上发展的如鱼得水,壹读对商业模式的探索,看到了广阔的海洋,把壹读内容变成各种样貌,壹读的发展被视为传媒业新发展的风向标,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判断,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思维在运营中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壹读;壹读传媒

传媒业的在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下日新月异,互联网既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也对新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用互联网思维考虑媒体转型成为传媒界战略发展上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在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壹读传媒打造的《壹读》成为传媒行业一颗新星,其崭新的模式和面貌给人带来很多启发,将《壹读》看做是一个产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媒体,从用户体验出发,以用户为中心,运用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是壹读传媒互联网思维的主要运用。

1.互联网思维及媒体

1.1互联网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词语,而目前尚未有权威确定的定义对其进行解读,综合目前网络上比较集中的几个观点,互联网思维可以解释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①,目前比较流行的9大互联网思维是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②。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不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也是用来构建未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一切企业包括媒体在进行生存运营的过程中,都应该运用到互联网思维。

1.2互联网思维下的传媒

与互联网文化相适应,互联网的新媒体引起了传播观念的变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都在转型,而新媒体运营的基础是互联网,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必须以互联网文化来运作当下媒体的传播与发展。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一件表达的主题,对于传媒整体来说,表面上是技术带动媒体传播载体的变化,实质上确实传播方式和传播观念的变革,传统媒体不缺资源、不缺专业、不缺执行力,缺的是互联网思维。壹读传媒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媒体,诞生于这个时代,编辑运作团队具有着新时代网络战略思维,在探索发展中刚好契合了当下所说的互联网思维的概念。

2.壹读微信的互联网思维

壹读的产品形态主要有壹读视频、壹读微信、和壹读微博,其中微信是最能体现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下面将微信这种产品形态来分析壹读的互联网思维。

微信作为壹读宣传品牌的主要阵地,其运营特点充分体现了平台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壹读》微信的文章推送每天分早上8点时间段和晚上7点、9点的时间段,主要推送的栏目既有与杂志内容重合的“壹读精选”与“壹读百科”;也有微信平台特有的“壹堆饭”、“壹读拍呀”、“壹读君有后台”以及壹读的主播栏目。

从推送时间上分析,壹读团队充分考虑到了当前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用户——主力军为中青年上班族或大学生,精确的考虑用户群体的的需求和特点。每天早晚推送两次文章,分别是上班时间和晚上7点、9点的时间节点。上班高峰期和晚上休息的黄金时间,这两个时间恰好是用户有闲暇空余的时间,一旦用户关注到壹读的微信公众号,便可以接受其推送的内容。

从推送文章标题的选取角度分析,当前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的特点是喜欢追求新奇、好玩、时尚,对于传统中规中矩的东西比较排斥,作为一个新闻性的媒体,<壹读>主打的风格是轻幽默,有情趣,在文章选取的角度上别出心裁。如上表列举的《有关爱情的理工科分析》,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很流行理工男的文科女的调侃说法,而青年群体对于爱情的话题始终是个热门,因而爱情的主题加上带有诙谐色彩的”理工科”,此类题目就大大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样的《土豪为什么土》也符合当下互联网用户对当前流行的“土豪”一词的解读,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来解释土豪,也很新鲜有趣。

从推送的栏目分析,微信上的文章一部分是对《壹读》杂志里面的选摘,如“壹读精选”和“壹读百科”,这对《壹读》杂志的品牌推介起了很好的作用,而微信推送的“壹堆饭”和“壹读拍呀”则是微信平台上专有的形式;此外,壹读还定期推出“壹读君有后台”。“壹读君有后台”是壹读在微信平台上从后台获取用户对壹读的评论回复和意见,定期整理发布并将其信息以“壹读君有后台”的形式进行微信推送,壹读粉丝们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问题被壹读团队以另类捧腹的方式进行回复,可以大大调动用户们的积极性。这种互动方式,也是当下互联网用户思维的体现。“壹堆饭”是壹读对其粉丝的称呼,推出“壹堆饭福利”和“壹读拍呀”则是壹读传媒实现盈利的一种渠道,运用当前互联网思维中免费的思维模式,壹读的文章和视频资源获取都是免费,而选取其中的一种模式进行收费也是其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除去杂志的形态,壹读还延伸了产品链,从纸质的形态跨界到视频和音频。

其中壹读视频是壹读诞生之初起了品牌推广的一种产品形态,借用移动端对视频的推广,虽然说壹读微信平台可以观看视频,但总体上来说其观看视频的体验并不是特别完美,因而借着许多对壹读新推的视频感兴趣,可以将移动端的用户再转移到PC端上获得对视频的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样就实现了互联网用户从移动端到PC端的双向链接。

而音频方面,壹读一直在进行尝试,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发语音的特点,定期选取团队音质好的主播,在每天晚上10点左右推出晚安故事以及晚安曲,素材皆是团队原创,同时开通主播的评论,可以让用户与团队运营人员沟通和互动,让曾经一直高高在上的媒体拉进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的服务用户,吸引粉丝的眼球。

壹读从2012年8月创刊至今,作为一家期刊类杂志,目前刚刚实现收支平衡,可能在市场盈利方面还未太理想,但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媒体,以一种互联网思维进行媒体整合发展,是值得传媒界学习和借鉴的。(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传统纸媒突围:用互联网思维拥抱互联网,孟元

[2]壹读:把一种语态做成生意,李成

互联网运营模式 篇12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O2O购物模式,线上的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微营销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催生了一批新经济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不但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也改变了传统物流业的生存状态。如物流领域的菜鸟骨干网,国际物流的运哪儿网,这些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物流新生儿正在不断的影响着传统物流业。

2014年以来,电子商务、传统物流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并购整合,互相渗透,通过扩大电商物流网络来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覆盖范围。电子商务企业纷纷自建物流系统,物流企业也开始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规模增速快,传统物流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电子商务的步伐,而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此物流业需要加快信息化转型升级,实现与互联网融合升级发展,这不仅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解决电子商务发展瓶颈的问题,更是创新的物流生态,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产业的新思路。

现代物流园区作为生产性服务的支柱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核心运营纽带和依托,通过整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创新营销模式和园区运作模式,是现代物流园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电子商务物流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外对物流园区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与“互联网”相关的物流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等方面。

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研究方面,Hesse指出过分夸大了电子商务对货运与物流的促进作用,从而忽视了物流配送本身的深层次结构性变化,且对于电子商务某些方面物流效率的估计太过乐观,而同时低估了其负面影响[1]。Se-Hak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对传统企业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定价进行了比较研究[2];汪定伟、蒋忠中(2005)在考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模的基础上,结合B2C电子商务企业顾客需求的特点,利用分级聚类法模糊估计各个顾客的单位商品配送运输费用,建立了B2C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中心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为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3]。

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路线选择、配送中心选址上,国内外学者更是从不同方面,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实践表明,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在定量研究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陈宁(2015)提出了一种具有多目标、多指标、多局势的灰靶决策模型来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4]。在定性研究方面,郑晶莹(2015)等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现状、影响因素和选址方法[5]。而国外学者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及选址问题的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尤其对各类型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

在对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不同公司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选择上。国外学者德博拉.L.贝尔斯早在2002年就指出,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自营物流模式,二是第三方物流模式[6]。田纳西大学和佐治亚大学的联合研究结果也显示:B2C电子商务活动中,第三方物流是B2C电子商务企业的最佳选择,它能很大的提高电子商务类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潘峰(2015年)从客户需求快速响应诉求出发,对物流网络中资源动态整合模式和流程进行了研究,认为信息化背景下的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模式是提高客户响应速度的必然趋势,是电子商务运营中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7]。

2.2 物流园区研究现状

在利用中国知网,以物流园区为题目进行文献搜索时,近5年只有153篇论文被知网收录,且其中以物流园区的选址、布局规划、功能定位为主要研究范围,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开始出现了一些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园区相关研究,但大部分是针对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如隋艳辉(2012)在《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中,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需求分析的方法,分析物流园区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构建了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解决方案[8]。刘钢(2015)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物联网环境下综合型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功能需求,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型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功能结构,包括综合信息服务功能、业务托管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数据交换功能及决策支持功能等五大功能体系[9]。

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外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物流模式的选择,以及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上面。对于现有的传统物流园区如何在“互联网+”下进行转型升级,提高园区相关方现有价值的理论研究还是少之又少,而结合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珠海市物流园区相关研究则更是一片空白,本课题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提出,希望利用价值理论对“互联网+”下珠海市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创新营销模式和运作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从而提高物流园区效率和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

3 传统物流园区运作模式

传统的物流园区运作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土地,规划一片区域,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来吸引投资方建立物流园区。这种物流园区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区域:货物存储区、办公区以及生活区。投资方建成物流园区后,由自身或者授权专业的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再由经营管理方进行招商,即引入专业物流企业或生产企业进入园区,并以租金的方式出租园区仓库或办公区,入驻园区的企业自己寻求合作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园区的管理和限制,园区的主要盈利来源于入驻企业的租金。据中物联今年7月份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物业租赁和仓储保管收入仍然是大部分物流园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信息服务收入的占比不高。传统物流园区运营流程如下图所示:

4 物流园区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10]。

物流园区的营销管理、运营管理等构成了园区的一个整体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创造价值与实现价值的活动,整个园区的运作,从企业的入住、产品的销售、产品的配送和运输,直到最终客户手中,也是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模式,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品流的整个过程。从园区参与主体上我们可以把创造价值主体分为以下几类,园区外物流服务需求者,园区运营管理者,入住园区客户,园区开发方以及政府。他们的价值链如下图所示:

5“互联网+”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创新

用信息化整合园区资源,进而实现园区互联互通,构建高效的物流园区协同体系,是当前园区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把园区经营户的交易从线下搬到线上,并不仅仅是使用习惯的调整,还存在利益博弈。因此,利益各方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优化园区服务的同时,保证各方的价值提升。

(1)政府价值升值过程。首先由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物流园区,从而利用物流园区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增加社会价值;

(2)物流园区开发方价值升值过程。在物流园区建成后,除传统的线下交易外,推出园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如“易配货”等APP产品,培养园区经营者的线上交易习惯,并将经营范围通过线上交易延伸到园外,减少招商成本,增加物流支付功能,实现园区的价值升值;

(3)园区经营管理方的价值升值过程。通过线下现场管理+线上平台运营,实现O2O模式,为物流需求方和物流供给方提供信息共享平台,降低管理成本,提供价值升值服务,从而实现价值升值;

(4)物流需求方(企业和个体)通过园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降低寻找物流供应商的成本,通过网上支付平台,减少支付过程,从而实现价值升值;

(5)物流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园区电子商务网络平台,降低营销成本和空载率,实现价值升值。

具体运营过程如下图所示:

摘要:传统物流园区运营模式单一、管理落后、服务项目少、信息技术水平低,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要求。文中在分析物流园区价值链的基础上,创新物流园区运营模式,提出物流园区应利用互联网,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实现园区相关方,包括政府、园区开发方、园区经营管理方、物流提供方和物流需求方的价值增值。

关键词: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价值链

参考文献

[1]Hesse M.Shipping news:the im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for logistics and freight transport[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2,36(3):211-240.

[2]Chun S H,Kim J C.Pricing strategies in B2C electronic commerce:analy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5,40(2):375–388.

[3]蒋忠中,汪定伟.B2C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中心优化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2005,26(8):729-732.

[4]陈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5]郑晶莹,等.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物流技术,2015,37(8):52-54.

[6]德博拉.L.贝尔斯.B2C电子商务物流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8-59.

[7]潘峰.信息化背景下物流网络资源动态整合模式及流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8]隋艳辉.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9]刘钢,沈绪明,党小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型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功能需求与功能结构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12):177-179.

上一篇: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一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