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2024-10-13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精选8篇)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1

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病死率与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几年研究报道, 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率占肿瘤死亡的第5位[1]。肠造口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 由于肠造口后的诸多不便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笔者针对我院肠造口患者实施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我院确诊为直肠癌并进行肠造口患者116例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72例, 女性患者44例, 年龄24~65岁, 平均年龄 (52.16±3.5) 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1例, 中学42例, 小学及以下23例;婚姻状况:已婚110例, 未婚及离异6例。随机将116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5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情、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 出院后1、3、6个月后进行复查。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出院后每2周一次, 坚持6个月。

1.3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内容

1.3.1 心理护理

由于肠造口的患者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 可能会产生悲观、恐惧及自卑等心理问题[2]。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作用, 包括家属及社会人员, 争取其积极配合剂支持。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特点, 应给予适时的心理干预。一般情况下手术一年后是造口适应的分界点, 患者的心理、生理都处于重要的调整阶段, 应给予患者积极鼓励的指导方式方法[3]。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讲解关于肠造口的相关知识, 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肠造口手术仅改变了排便位置。只要患者掌握并了解了肠造口的护理知识, 并调整心理状态与生活行为, 便可正常生活。

1.3.2 饮食护理

肠造口手术后3周内护理人员应细心指导患者进低渣饮食, 及时补充营养, 若3周后没有出现特殊情况可进普通饮食, 对于便秘的患者可进高渣饮食。患者可食用一些清热润肠通便的蔬菜等, 护理人员应注意告知患者饮食时应当细嚼慢咽, 有助于缓解患者气胀现象。

1.3.3 造口袋的使用方法

对于恢复期的患者可使用一次性粘贴型的造口袋, 这种造口袋具有卫生、方便、经济实惠等优点[3]。我们应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其使用方法。

1.3.4 排便护理

造肠手术2周后, 在患者早餐或晚餐2~3 h后, 对结肠造口用温水进行灌洗, 以减轻或消除造口异味, 减少患者排便次数, 减少肠道积气与粪便, 从而减少患者对造口袋的使用量[4],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5 社会支持干预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健康, 它对应激状态下的患者提供保护, 即对应激起的缓冲作用;其次对维持患者良好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当患者只有适应社会, 其心理压力才会得到缓解。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是有益的[5],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家属、医务人员、亲朋好友、社区服务机构、志愿者等。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并了解支持系统的成员, 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工作, 使患者与家属一起参与康复计划[6]。指导家属积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 根据患者的不同康复情况, 制定积极有效地活动计划, 并调理其饮食方案, 使患者早日康复。

1.3.6 加强生活指导

(1) 淋浴:患者应选择淋浴, 不能进行盆浴; (2) 扩肛:当腹壁造口形成1周以后, 对患者进行扩肛, 可改善患者排便困难。扩肛方法:护理人员戴手套后涂润滑剂, 缓缓插入患者人工肛门内3.5~4 cm, 每次1.5~2.5 min, 每日2~3次, 坚持3个月; (3) 活动:可适当参加运动, 并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户外活动; (4) 工作:应嘱咐患者肠造口术后6个月才可工作, 但必须控制活动强度, 防止过度增加腹压及体力劳动过大, 避免引起造口脱垂或造口疝。

1.4 统计学分析

将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6.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u检验, 计数资料用例 (n) 、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按照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量表统计各维度得分。护理干预组心理健康 (包括自尊、精神紧张度、认知能力) 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 (包括娱乐与学习、工作、社会与社会功能) 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身体健康 (包括睡眠质量、精力、身体不适感、饮食情况) 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物质生活条件 (包括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住房、社区服务) 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数据见表1。

3 讨论

根据肠造口的部位不同, 可分为小肠造口和结肠造口。其中结肠造口常为小儿直肠、肛门和结肠严重疾病中的一期手术及手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7]。小肠造口适用于全结肠性巨结肠、肠闭锁行肠切除吻合术后肠麻痹或近端肠管蠕动功能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切除坏死肠段与肠坏死伴休克后不能确定肠管血供是否完好、不能忍受Ⅰ期根治术的患者[8]。肠造口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 有国内学者报道, 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6.3%~53.8%[9]。国外学者研究报道, 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0%~71.0%。常见的肠造口并发症包括造口皮炎、黏膜出血、感染、造口狭窄、造口脱垂、水电解质紊乱及肉芽形成[10]。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我们通过有效及时的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降低了肠造口患者并发症, 使本文中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在心理健康 (包括自尊、精神紧张度、认知能力) 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社会功能 (包括娱乐与学习、工作、社会与社会功能) 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身体健康 (包括睡眠质量、精力、身体不适感、饮食情况) 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再次证明全面系统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 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萍.综合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9 (2) :22-23.

[2]张亚琪, 刘希红, 徐宇红.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进行造口术患者排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 (7) :588-590.

[3]黄芳荣, 王丽云.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癌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1B) :30-31.

[4]朱珍玲.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 2011, 18 (4) :17-20.

[5]黄廷芬.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 :19-20.

[6]张蕾.护理干预对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 2012, 50 (11) :115-116.

[7]娄艳梅, 江海云.护理干预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2, 33 (18) :3988-3989.

[8]李海波, 刘蕾, 刘青, 等.肠造口常见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2) :198-199.

[9]陈如男, 姚静静, 刘砚燕, 等.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8A) :34-37.

[10]叶新梅, 厉群, 姚秋琼.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9) :12-15.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2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患儿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给予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0例患有哮喘并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雾化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哮喘患儿在接受雾化治疗时应用全面护理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全面护理;小儿哮喘;雾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36-01

支气管哮喘为儿科常见疾病,本病为气道发生慢性炎症所致[1]。目前临床除了应用静脉药物治疗本病外,还常用雾化吸入治疗本病,临床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2]。但因患儿年龄小,常无法配合治疗,故笔者在此类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全面护理方式,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70例需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85例。所有患儿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并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1~8岁,平均(423±212)岁;哮喘病程05~3年,平均(185±102)年。观察组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1~7岁,平均(426±221)岁;哮喘病程05~4年,平均(187±112)年。两组性别、年龄及哮喘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治疗,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物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及沙丁胺醇为主,每日治疗两次。所有患儿均接受为期5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向患儿及家属讲解雾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督促家长监督患儿正确使用雾化装置。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及雾化相关护理。心理护理即在患儿接受治疗前,应用通俗及小儿易接受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患儿疾病病情及雾化治疗的必要性,以减轻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患有哮喘可使患儿自身产生对疾病的恐惧感,并可导致较为严重的自卑感,从而不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儿对疾病的恐惧,同时也可重建患儿的自尊心,并可增加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培训,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患儿处于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中,以促使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雾化相关护理则为由患儿的主管护士亲自向患儿示范雾化吸入方式,由于患儿在较长的时间内均应用雾化治疗,可使患儿自身出现对雾化吸入治疗的厌恶感,每次治疗时不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治疗,会大大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而在护士的示范下,患儿及家长均掌握了熟练的雾化吸入方法,同样也是增加了患儿接受治疗的信心。此外在对患儿家长时,再次强调患儿在接受雾化时的注意事项。

13 疗效标准评价 据患儿治疗后临床生命体征及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者为治疗显效;以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虽未恢复正常,但较前明显缓解为治疗有效;以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者为无效;以显效率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2]。同时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分别应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5d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全面护理是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其除包含常规的护理内容外,还含有心理护理及治疗相关护理等[3]。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应用全面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对疾病及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及时的纠正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的雾化吸入方法,提高雾化吸入所用的治疗药物在呼吸道局部的药物浓度,最终可提高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见应用了全面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与患儿及家长提高了对雾化治疗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见患儿在应用了全面护理后,两组的治疗副作用并未见差异。可见应用全面护理方式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金捐,李淑贞.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92-93.

[2] 黄月春,黄丽伟.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右江医学,2012,40(6):831-833.

[3] 赵文燕.小儿哮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32-633.endprint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患儿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给予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0例患有哮喘并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雾化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哮喘患儿在接受雾化治疗时应用全面护理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全面护理;小儿哮喘;雾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36-01

支气管哮喘为儿科常见疾病,本病为气道发生慢性炎症所致[1]。目前临床除了应用静脉药物治疗本病外,还常用雾化吸入治疗本病,临床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2]。但因患儿年龄小,常无法配合治疗,故笔者在此类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全面护理方式,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70例需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85例。所有患儿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并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1~8岁,平均(423±212)岁;哮喘病程05~3年,平均(185±102)年。观察组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1~7岁,平均(426±221)岁;哮喘病程05~4年,平均(187±112)年。两组性别、年龄及哮喘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治疗,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物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及沙丁胺醇为主,每日治疗两次。所有患儿均接受为期5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向患儿及家属讲解雾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督促家长监督患儿正确使用雾化装置。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及雾化相关护理。心理护理即在患儿接受治疗前,应用通俗及小儿易接受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患儿疾病病情及雾化治疗的必要性,以减轻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患有哮喘可使患儿自身产生对疾病的恐惧感,并可导致较为严重的自卑感,从而不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儿对疾病的恐惧,同时也可重建患儿的自尊心,并可增加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培训,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患儿处于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中,以促使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雾化相关护理则为由患儿的主管护士亲自向患儿示范雾化吸入方式,由于患儿在较长的时间内均应用雾化治疗,可使患儿自身出现对雾化吸入治疗的厌恶感,每次治疗时不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治疗,会大大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而在护士的示范下,患儿及家长均掌握了熟练的雾化吸入方法,同样也是增加了患儿接受治疗的信心。此外在对患儿家长时,再次强调患儿在接受雾化时的注意事项。

13 疗效标准评价 据患儿治疗后临床生命体征及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者为治疗显效;以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虽未恢复正常,但较前明显缓解为治疗有效;以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者为无效;以显效率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2]。同时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分别应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5d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全面护理是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其除包含常规的护理内容外,还含有心理护理及治疗相关护理等[3]。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应用全面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对疾病及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及时的纠正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的雾化吸入方法,提高雾化吸入所用的治疗药物在呼吸道局部的药物浓度,最终可提高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见应用了全面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与患儿及家长提高了对雾化治疗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见患儿在应用了全面护理后,两组的治疗副作用并未见差异。可见应用全面护理方式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金捐,李淑贞.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92-93.

[2] 黄月春,黄丽伟.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右江医学,2012,40(6):831-833.

[3] 赵文燕.小儿哮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32-633.endprint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患儿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给予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0例患有哮喘并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雾化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哮喘患儿在接受雾化治疗时应用全面护理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全面护理;小儿哮喘;雾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36-01

支气管哮喘为儿科常见疾病,本病为气道发生慢性炎症所致[1]。目前临床除了应用静脉药物治疗本病外,还常用雾化吸入治疗本病,临床也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2]。但因患儿年龄小,常无法配合治疗,故笔者在此类患儿的治疗中,应用全面护理方式,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70例需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85例。所有患儿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并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1~8岁,平均(423±212)岁;哮喘病程05~3年,平均(185±102)年。观察组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1~7岁,平均(426±221)岁;哮喘病程05~4年,平均(187±112)年。两组性别、年龄及哮喘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治疗,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物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及沙丁胺醇为主,每日治疗两次。所有患儿均接受为期5d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向患儿及家属讲解雾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督促家长监督患儿正确使用雾化装置。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及雾化相关护理。心理护理即在患儿接受治疗前,应用通俗及小儿易接受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患儿疾病病情及雾化治疗的必要性,以减轻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患有哮喘可使患儿自身产生对疾病的恐惧感,并可导致较为严重的自卑感,从而不配合治疗。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儿对疾病的恐惧,同时也可重建患儿的自尊心,并可增加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培训,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患儿处于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中,以促使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雾化相关护理则为由患儿的主管护士亲自向患儿示范雾化吸入方式,由于患儿在较长的时间内均应用雾化治疗,可使患儿自身出现对雾化吸入治疗的厌恶感,每次治疗时不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治疗,会大大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而在护士的示范下,患儿及家长均掌握了熟练的雾化吸入方法,同样也是增加了患儿接受治疗的信心。此外在对患儿家长时,再次强调患儿在接受雾化时的注意事项。

13 疗效标准评价 据患儿治疗后临床生命体征及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者为治疗显效;以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肺部啰音虽未恢复正常,但较前明显缓解为治疗有效;以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者为无效;以显效率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2]。同时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分别应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5d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全面护理是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贯穿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其除包含常规的护理内容外,还含有心理护理及治疗相关护理等[3]。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应用全面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对疾病及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及时的纠正患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的雾化吸入方法,提高雾化吸入所用的治疗药物在呼吸道局部的药物浓度,最终可提高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5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见应用了全面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与患儿及家长提高了对雾化治疗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5d时间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见患儿在应用了全面护理后,两组的治疗副作用并未见差异。可见应用全面护理方式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可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金捐,李淑贞.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92-93.

[2] 黄月春,黄丽伟.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右江医学,2012,40(6):831-833.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全面护理干预

2009年1月-2012年1月, 笔者对38例PSD病人进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全面护理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并以常规护理配合药物治疗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中, 男10例, 女9例;年龄 (50.23±2.57) 岁;病程 (4±0.5) 周。对照组19例中, 男10例, 女9例;年龄 (50.49±3.12) 岁;病程 (4±0.4) 周。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版) 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和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1]并经CT证实。排除标准:既往有类似药物过敏史者;既往有精神障碍以及阳性家族史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者;合并心衰、呼衰或其他严重疾病处于急性期者;合并除抑郁外的其他严重精神症状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行心理护理为主的全面护理并药物治疗。 (1) 开放式:详细向病人介绍病情, 耐心回答提问, 并积极向病人提出健康向上的建议。 (2) 启发诱导式:启发、诱导病人提出问题, 针对性鼓励诱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以乐观豁达的胸怀解决问题, 努力使自己适应环境。 (3) 讨论式:就护患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直到病人满意为止。 (4) 协同式:与病人家属一起尽量满足病人的爱好, 如唱歌、听音乐、下棋等。上述护理, 1~3次/d, 20~30min/次, 连续21d。药物治疗为:盐酸舍曲林片50mg, 口服, 1次/d。 失眠者每晚加阿普唑仑片0.8mg, 口服。

1.3 评价方法

入院治疗21d后, 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HAMD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治疗前、后及两组间HAMD 评分采用t检验。

1.5 护理干预

(1) 急性期心理护理: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 应注意与病人的感情沟通, 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 积极配合, 争取早日康复;尽量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病人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 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2) 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最初恢复速度快, 病人容易盲目乐观, 故应给予适当的解释, 避免其产生不现实的思想。 (3) 残疾阶段心理护理:应及时重建病人的生活能力。要耐心讲解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多加关照, 更重要的是予以病人重新生活的信心。鼓励病人尽最大的可能完成日常生活, 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争取家属及其亲友的配合, 满足病人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创造优美的环境, 参与文艺活动。反复与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指导其康复训练, 使病人从中看到治愈的希望, 恢复自信心, 抑郁症状也随之减轻消除。 (4) 适应阶段的心理护理:此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病人认同、接受, 往往放弃或停止治疗及锻炼, 成为社会负担, 导致抑郁复发。应告知病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并为病人安排较合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解决后顾之忧, 使他们重返社会, 回归家庭。

1.6 护理效果评价

(1) 显效 (HAMD 评分10分以下) :抑郁消除, 对治疗采取积极态度, 能正确对待人生。 (2) 有效 (HAMD 评分20分以下) :情绪稳定, 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 但对今后生活有顾虑。 (3) 无效 (HAMD 评分20分以上) :抑郁仍存在, 意志消沉, 顾虑重重, 对治疗和前途缺乏信心。

2 结果

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3周后, 观察组显效14例 (评分均值4±0.72) , 占73.68%, 有效4例 (评分均值11±0.57) , 占21.05%, 无效1例 (评分值21) , 总有效率为96.73%;对照组显效10例 (评分均值6±0.32) , 占52.63%, 有效3例 (评分均值13±0.51) , 占15.79%, 无效6例 (评分均值23±0.23) , 占31.58%, 总有效率为68.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25, P<0.005) 。两组治疗后HAMD评定, 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注:*显效和有效例数合计为总有效例数。

3 讨论

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者有厌世轻生[2]。文献报道PSD发病率有一定差异, 一般在20%~60%[3]。发生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4]: (1) 卒中后内源性抑郁; (2) 对卒中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3) 卒中后脑损伤的直接作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还尚未明了, 目前倾向PSD是多因素介导的生物学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共同参与发病, PSD的生化机制可能与大脑损害所致的去甲肾上腺素 (NE) 和5-HT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5]。而且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发生抑郁症时机制都不一样, 最初几个月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脑内神经递质的减少, 随后是神经递质紊乱带来的一系列脑功能障碍[6], 有学者认为卒中后抑郁的病残状态多为精神性而非躯体性。卒中后抑郁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 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临床干预, 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活动能力, 而且严重影响失语和肢体瘫痪的康复, 还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现象应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康复责任心, 运用科学手段、恰当方法、和蔼的态度对病人进行积极心理疏导, 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 促进其尽早摆脱这种状态, 帮助他们全面提高适应能力, 使机体调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积极接受治疗, 摆脱抑郁, 面对现实走向新生活。本文38例病人的对照试验佐证了及时有效的以心理护理为中心的全面护理, 是促使脑卒中抑郁病人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配合心理护理, 康复治疗, 以及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对PSD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 .中国实内科杂志, 1997, 17 (5) :313-315.

[2]黄承繁.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 (J) .中国临床康复, 2001, 5 (8) :84-85.

[3]吕文回, 张分明, 王济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 (J) .临床荟萃, 2003, 18 (15) :858.

[4]杨玲玲, 左成业.器质性精神病学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69-170.

[5]汪香君, 赵军, 王翔宇.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J) .临床内科杂志, 2005, 22 (9) :637.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哮喘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各53例。对照组男39例, 女14例, 年龄10个月至11岁, 平均 (5.67±1.05) 岁,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男37例, 女16例, 年龄8个月至10岁, 平均 (5.14±0.98) 岁, 采用全面优质护理干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即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采用全面优质护理干预, 即宣教护理干预、药物治疗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等, 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1) 宣教护理干预。针对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适当的宣教护理, 让其能够明白治疗的重要性[2], 不会对治疗的药物有所疑虑。 (2) 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 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动作轻柔, 避免患儿的不适, 然后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病情等采用一定的雾化吸入量进行有效治疗[3], 对于年龄较小但是病情较重的患儿, 护理人员需要多次对其实施雾化吸入治疗, 从而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 在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雾化吸入的过程中, 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 让患儿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适应治疗药物, 从而逐渐提高治疗效果。 (3) 严密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在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指标, 如果患儿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心力衰竭的现象[4], 应该立即对其进行抢救, 在治疗结束后, 还需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口腔清洁,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洗, 从而降低患儿感染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34% (50例) 以及护理满意度为100.00% (53例) , 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3.58% (39例) , 护理满意度为75.47% (40例) ,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哮喘是由于各种炎性反应细胞导致的一种炎性反应[5], 其病程较长,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因此, 对其实施有效治疗、护理十分必要。雾化吸入主要是临床上治疗哮喘患儿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6], 其具有经济、安全、治疗效果较好的特点, 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同时, 对其实施有效的全面优质护理干预, 能够进一步的稳定患儿病情.

综上所述, 针对哮喘患儿实施雾化吸入全面优质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促进治疗效果, 提高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护理价值, 值得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艳玲.雾化吸入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内科, 2012, 7 (4) :456-456, 封3.

[2]王海英, 夏美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护理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2) :312-313.

[3]刘向倩, 唐卫萍, 邓英华, 等.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6) :1018-1019.

[4]黄虹, 廖金娥.不同状态下高压泵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4) :462-463.

[5]杨秀芳, 唐静.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 (2) :163-165.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5

关键词:结肠癌术后,全面护理干预,并发症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结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以结肠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1]。研究证明,结肠癌患者经过全面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分析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就要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根治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根治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为26~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4.6±2.6)岁。两组患者经过腹部B超检查和钡剂灌肠、结肠镜的检查,两组患者均符合我国结肠癌诊断标准,并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症等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为患者讲解结肠癌知识与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肠道护理:术前3日遵医嘱给予肠道抗生素,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在手术前一晚和手术当日清晨进行灌肠[2]。目的是:有效减少或避免术中污染、术后感染,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增加手术成功率。教会患者床上排便。

饮食护理:患者手术前3天要进半流食,手术前2日进流食,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1.2.2 术后护理

呼吸道的准备:术前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排痰的方法。

生命体征护理: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为患者吸氧,同时,还要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和血糖、体温及血压的变化。

体位护理:根据全麻清醒程度进行护理,未清醒时,护理人员为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要保持半卧位,减少切口缝合处张力,减少疼痛,帮助切口快速的愈合[3]。

引流管护理:对引流管做好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打折、受压或者脱落发生,观察引流管通畅的情况,记录好引流液颜色、性状和量。拔尿管前要先夹住导管再拔除,观察患者排尿情况,是否有尿潴留症状。

营养护理: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对患者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进行详细的记录,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患者肛门排气后,遵医嘱拔除胃管,喂食流质饮食,为患者搭配好糖、脂肪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肠造口病人,应少食葱、大蒜、豆类、山芋等可产生刺激性气味或胀气的食物。

伤口护理:肠造口开放后,病人取侧卧位,避免造口内排泄物污染腹壁切口,导致切口感染。观察局部切口有无充血、水肿、剧烈疼痛等。

1.2.3 预防并发症

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进行口腔护理,尿道护理,帮助患者翻身床上活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术后出现粘连性的发生。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咳嗽与排痰。观察患者切口是否有红肿和疼痛,如果敷料被污染就要及时更换。要保持患者床单的清洁干燥,污染及时更换。因为手术刺激,患者容易出现静脉血栓,遵医嘱给予抗栓泵治疗及早期活动,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避免患者下肢形成静脉血栓[4]。

2 结果

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11例,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大量临床研究发现,结肠癌患者术后进行全面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根治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生活及术后等干预护理,把58例患者并发症情况分组对比,对比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1例(3.4%),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11例(37.9%),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结肠癌术后患者经过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秀华.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6):19-20.

[2]王嘉梅,姚永芬.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B刊,2011(1):25-26.

[3]蒋新玲,刘淑芳.肿瘤病人心理护理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10):149-150.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荨麻疹患儿病例,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3~11岁,平均(7.19±4.45)岁。入组标准[2]: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皮肤过敏源试验,确诊为小儿荨麻疹;无先天性疾病、遗传病者,无其他皮肤病;临床资料完善,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入组研究。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年龄和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用药、饮食、生活指导,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随意性较强。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全面护理干预。(1)心理疏导:由于荨麻疹反复发作,影响患儿正常学习和生活,痛苦较大,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躁情绪,同时影响到家属心理状态,处理不当易引起医患纠纷。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评估患儿心理状态,通过陪同看动画片、讲故事等方式,取得患儿信任和配合,利于后期工作开展。同时重视家属心理状态调节,详细介绍荨麻疹发病原因、症状、危害、治疗方法、配合要点等,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缓解负性情绪,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2)瘙痒护理:嘱咐患儿不能搔抓皮肤,宜穿着宽松、柔软、穿棉内衣,并及时更换衣物、床单,避免感染。虽然热水烫洗可缓解瘙痒,但血管紧张会释放过敏源,刺激皮肤,加重病情。有条件的医院和患儿,可住入冷气病房,并播放动画片、音乐、漫画等,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瘙痒及疼痛。(3)环境护理: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干净的病房,定时通风,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柔和的灯光,避免病房潮湿。禁止将宠物、花卉带入病房,也不能使用浓度高、气味呛人的消毒液,减轻患儿不适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积极处理。(4)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以清淡为主,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禁食羊肉、鱼虾、咖啡、饮料等刺激之品,合理安排3餐,排除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确保每日营养摄入量。

1.3 评价指标

参考小儿荨麻疹疗效判定标准[3],痊愈:风团、瘙痒、红肿全部消失,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好转:风团、红肿、瘙痒症状显著改善,随访1~2个月偶有复发病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随访3个月,详细统计两组患儿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复发率

对照组复发25例,复发率为25.0%;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3.00%。两组患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997,P<0.05)。

3 讨论

荨麻疹是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红肿热痛、黏膜血管扩张为主要特征,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患病迁延难愈,对患者美观造成影响,严重困扰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自卑、焦躁情绪,降低生命质量。寻找荨麻疹患儿致敏源难度大,疾病反复发作,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护理工作难度。荨麻疹患儿年龄小,无法清楚表达自身感受,只能通过叫喊、哭闹表示,导致家属产生负性情绪,难以配合临床工作[4]。因此在荨麻疹患儿治疗期间,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保障治疗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工作模式[5],以综合护理理念为指导,为患儿提供心理、生理、环境、饮食等全面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缓解患儿、家属负面情绪,取得其信任与配合,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增加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利于疾病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荨麻疹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了全面护理干预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珊秀.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3):128-129,172.

[2]杨红娟,李永娜.荨麻疹患者护理中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0):262-263.

[3]周积美.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1(2):44-45.

[4]李淑梅.全面护理干预对小儿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198-199.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5例, 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均经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和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病变者;病理检查提示癌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32例, 男19例, 女13例, 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 (53.5±2.4) 岁;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 (4.3±1.2) 年。对照组28例, 男17例, 女11例, 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 (52.6±2.2) 岁;病程6个月~13年, 平均 (4.9±1.4)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抑制胃酸过量分泌、促进肠胃蠕动、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常规护理, 密切留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 详细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并告诉患者在日常保健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 (1) 心理护理:因患者对该病知识的缺乏, 加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病程较长, 治疗难度较大, 患者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 此时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 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作用及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消除患者的顾虑, 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安慰,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此同时, 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 需积极向患者介绍其病情进展及取得的临床疗效,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并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2) 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知识的缺乏, 护理人员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详细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有一定了解, 并告诉患者及家属药物治疗有多么重要, 让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为了达到病患能够早日康复的目的, 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康复方案, 尤其是在生活习惯方面,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作息习惯, 禁忌烟酒, 避免滥用药物, 并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相关护理措施的基本技巧, 让家属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饮食指导: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如面条、稀饭, 禁忌辛辣食品及烟酒, 坚持少吃多餐, 保证有充足的热量摄入。叮嘱患者杜绝吃高脂肪、高盐的食物,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不低于3 000 m L, 避免发生便秘,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 (4) 用药指导: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综合评估, 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遵医嘱按时服药, 尽量避免使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食物, 并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留意观察患者胃肠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有任何异常, 要尽快通知医生, 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患的治疗效果来调整治疗方案, 并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生嘱咐用药, 这样, 是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情况[3]。 (5) 出院指导:出院后指导患者饮食习惯要良好, 嘱咐患者在一定的时期内 (一般是出院后4个月) 左右, 不要从事体力劳动,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出现胃肠道疾病;并嘱咐患者一定要接受定期随访和来院复查。出院后, 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 对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进行随访。

1.3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4]:治愈, 临床症状消失, 食欲恢复正常, 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形态基本恢复, 胃黏膜萎缩性病变和肠上皮化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反应减轻, 胃黏膜萎缩性病变和肠上皮化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检查显示胃黏膜未减轻, 胃黏膜萎缩性病变和肠上皮化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并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单位以均值±标准差 (±s) 来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则提示在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96.88%, 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669,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2870,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 这种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 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胃黏膜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易癌变、迁延难愈的特点, 主要临床表现为嗳气、上腹饱胀、食欲不振、胃纳减退等, 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形体消瘦, 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症状[5]。有研究显示, 不良的饮食习惯、机体免疫力下降、环境污染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6]。近几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在临床中, 经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 可使病情得到确诊。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较多, 若患者生病时, 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就有可能发展成癌症[7]。这个时候, 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 如紧张、焦虑等, 这对病情的好转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 这种病也是身心疾病。当患者负面情绪出现时, 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及分泌失调, 加重患者病情。虽然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但不能彻底根治该病。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用药方式, 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 不仅仅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还需要配合以出院指导、心理指导和饮食指导等。全面的干预, 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首先必须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温湿度适宜, 病房空气清晰, 并每天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其次, 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因该病的病程较长, 患者极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导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较差。因此, 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除此之外,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 近几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增多, 该病呈低龄化趋势。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可缓解病情的发展, 但不能彻底根治该病,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用药方式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 加强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禁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等, 保持足够的热量摄入, 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用药指导方面, 指导患者坚持进行药物治疗, 遵医嘱用药, 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 也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有效率为96.88%, 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 且相对于对照组的71.43%,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 提高其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这样的结果, 跟相关的文献报道相比, 大致是一样的[8]。总之, 把全面护理干预的措施放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 效果是显著的, 提高其临床疗效,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亚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1) :332-333.

[2]于泳.浅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3 (5) :121-122.

[3]胡云丽.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6) :232-233.

[4]闫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3 (14) :1328.

[5]常洪雁.慢性萎缩性胃炎穴位注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6) :52-54.

[6]张晓菊, 曾霞.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7 (10) :1130-1132.

[7]姚娜, 李佃贵, 杜艳茹, 等.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11, 33 (8) :1244-1245.

全面系统护理干预 篇8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全面护理干预

儿童糖尿病急症死亡的原因中,酮症酸中毒是比较多见的一种,主要是1型糖尿病患儿,体内代谢紊乱情况严重,合并感染以及意识障碍存在[1],患儿的发病的原因比较多,感染、饮食、滥用胰岛素等。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危害性比成年患者要大,他们认知能力差,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比较大[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科急症,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患儿死亡,积极的治疗和护理都是不可缺少的,使用全面护理干预能够让患儿的痛苦减少,对患儿的代谢紊乱改善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为患儿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指导作用。此次该院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了全面的护理服务,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患儿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4年2月该院共选取了ICU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患儿均符合该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无其他合并症。

1.2 方法

1.2.1分组将这些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12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有男性患儿5例,女性患儿7例,对照组有男性患儿4例,女性患儿8例。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全面护理,内容有如下:(1)入院时紧急措施,包括: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患儿的住院病室安静,调整光线,保持柔和,患儿如果存在意识障碍,需要2 h进行一次翻身。2鼻导管吸氧。3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Q1H监测微血糖,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4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路输注胰岛素(静脉胰岛素泵),一路补液通路。输液速度由快到慢,增加巡视力度,观察血糖情况,视情况进行胰岛素速度调节,防止药液外渗。5为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血气分析、肾功能检验。6预防感染。病室内要求通风换气,和感染患儿进行隔离,为患儿提供口腔护理和生殖道护理。(2)饮食护理。叮嘱患儿及其家属控制患儿的饮食,视患儿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来规划饮食热量,在不影响隐私的前提下和学校沟通,让学校对患儿的饮食给予关注。饮食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体重,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3]。(3)运动护理。视情况为患儿提供合理的运动计划,观察患儿的运动情况,调整运动强度,适当补充能量,餐后锻炼效果比较好[4]。(4)胰岛素使用护理。叮嘱患儿家属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注射部位。(5)血糖监测。指导家属监测患儿血糖的方法和指标。应激状态时建议8次/d血糖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 h、22:00、3:00),病情平稳时可每2~3 d分次间或监测四点血糖(空腹、三餐后2 h)。获取患儿家属的电话,对患儿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了解。(6)低血糖护理。如果胰岛素使用过量或者饮食摄入不足,体力消耗过大均会导致低血糖症状[5]。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低血糖时表现进行辨认,及时的纠正低血糖症状,接受治疗。(7)心理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因为疾病的影响,其内心是恐惧和紧张的,饮食和活动均受到了限制,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增加沟通,让患儿能够缓解这些不良情绪[6]。(8)基础护理。叮嘱家属要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良好,避免受到感染,让他们知道酮症酸中毒的诱因,积极预防,避免发病。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住院时和住院后均使用相同的治疗药物,观察组患儿采取的是全麻护理,对照组是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和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了解患儿出院后遵医嘱情况,合理控制饮食、进行血糖检测、药物治疗,出院3个月后对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检测,低于9%则为良好,超过9%则为不满意,说明护理干预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均要比对照组少,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科急症,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患儿死亡,积极的治疗和护理都是不可缺少的,使用全面护理干预能够让患儿的痛苦减少,对患儿的代谢紊乱改善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为患儿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指导作用[7,8]。

传统糖尿病护理并没有对患者的心理给予较大的关注,动态观察能力差。全面糖尿病护理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全面护理干预是以提升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为基础,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的控制血糖,保持糖化血红蛋白的稳定,降低或延缓并发症的发作,为患者缩短治疗周期,节约治疗费用和时间[9]。在此次研究中,这些患儿的血糖水平在出院时均有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根据研究发现,糖尿病患儿的特点为,年龄小,认知差,饮食管理困难,运动较多,好动,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因为儿童糖尿病的这些特点,给治疗和护理功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药物的顺利输入,治疗方案的顺利执行,饮食和运动管理需要通过健康宣教来完成,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耐心和细心都要求比较高,这是全面护理应用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的重要基础。

血气分析p H值反映体内酸中毒程度,p H值越低,病情越重。当p H值<7.1或HCO3-<5 mmol/L定义为重度DKA[15]。该研究两组DKA患儿血气分析p H值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是患儿之前3个月平均血糖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糖尿病并发症预测的金标准,能够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以及对当前治疗效果评估的依据。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时糖尿和血红蛋白结果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出院后为其使用了每天4次降糖胰岛素治疗,两组均采用该种治疗方式,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均要比对照组少,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比较明显,说明全面护理干预能对患儿提供非常优秀的辅助治疗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均要比对照组少,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治疗周期均为观察组优秀,常规护理的患者住院时间长,承受的痛苦比较多,护理工作的强度大,压力大,效果不及全面护理优秀。

总而言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全面护理的效果比较好,患儿自身承受的痛苦小,患儿家属的负担有所减轻,住院时间短,护理效果比较高,住院的费用低,患儿的血糖控制良好,这些都是该类患儿治疗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0.

[2]崔琰.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9.

[3]鄢小莲.饮食行为干预对儿童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17-519.

[4]贾芸.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J].上海护理,2007,7(4):81-82.

[5]田飞,李堂.糖尿病儿童低血糖诊治与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11):830-832.

[6]王玉冰,戴谦,石星,等,青春发育期糖尿病患儿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2,27(13):24-25.

[7]卢贤秀.22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25-126.

[8]王海玲,王艳红.11例儿童时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25):115-116.

上一篇:多媒体教学中的新问题下一篇:基层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