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复习(通用10篇)
全面复习 篇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一次选拔性考试, 其命题具有独特的要求和特点。因此, 在深刻领悟高考政策和命题动向的前提下, 教师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来适应这个独特的要求, 才能有效地把握生物学科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以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1. 明确考核目标, 提高复习针对性
综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 它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命题新颖灵活, 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联系, 通过交叉、迷惑、隐含、综合、阶梯等命题技法巧妙地设计了各种障碍, 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还特别突出了对考生识别、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生物学重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
因此, 教师要明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高考的考核目标和知识范围, 围绕命题依据和复习备考的依据, 确立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 以主干知识为导向, 强化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从而提高复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进入系统复习之前,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学习《考试说明》, 使其对考核目标、知识范围及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心中有数。
2. 列表比较, 梳理知识
复习教学中, 教师要着眼于生物科学的理论, 强调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网络。如对五种育种知识的复习, 可以依据育种的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举例等方面进行比较列表 (表格略) ,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知识体系。
通过列表进行梳理, 内容更加简明扼要, 相关知识也能相互渗透, 有利于学生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 同时还有利于他们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培养其求同、求异的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提高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最终“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3. 章内综合, 夯实基础
高考对各种能力的考查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因此, 教师要加强相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帮助学生全面打好基础, 并在基础知识、重点知识上综合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以及思维迁移能力。如在复习《遗传和变异》一章内容时, 可以染色体 (染色质) 为中心衍射综合 (图1) , 以强化基础知识。
通过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重点知识的理解、分辨、记忆和全面科学的认识, 进而形成牢固的网络知识体系, 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
4. 跨章综合, 形成体系
高考题型多变, 内容覆盖面广, 往往是在新的情境下交叉之后, 又整合了生物学科几章的各个知识点。所以, 在复习教学中采取跨章综合, 将相关知识建立起联系纽带, 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是一种较为成功而可行的教学措施。比如, 第一册第一章《蛋白质》与第三章《蛋白质代谢》就可以氨基酸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图2) , 既有利于学生求同, 使知识深化, 又有利于求异。
通过跨章综合, 串联编网, 提炼知识精髓, 可使教材内容纵横衍变, 交错成网, 构成完整的知识骨架, 便于学生抓住本质的东西, 以提高复习效率。
5. 重视实验技能, 提高实验综合能力
在实验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围绕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加强训练, 培养他们的实验创新能力, 并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深入分析、推理, 准确表达结论, 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比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这个实验, 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给予鼓励, 采取边讲边实验、教师示范和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 仔细推敲每一步操作, 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 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进而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发挥学生实验的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对实验步骤设计原理的分析, 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和对实验结论的正确表达, 以提高其适应高考对实验理论和实验设计的检测, 同时又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促进生物学的整体教学。
当然,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还应关注边缘学科, 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科技进步、正确处理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 联系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 扩展内涵与外延, 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全面复习 篇2
一、英语题型复习的规划
对于阅读题型,考生的阅读方式可以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章。但是不用连带这选项一起读文章,这样会造成思维混乱。而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写标记段落,定位关键信息,例如人名、机构名称、时间、地点、语气的连词和副词等等,当然一些体现个人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考生也可以标记出来,这些都是容易出题的地方。但是考生也要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就不要在深究了,相当于给自己设置了阅读的障碍。
二、文综复习的规划
1、整合零碎的知识。平常考生在复习当中积累的知识都是零碎的,没有经过系统的整合。而考生答题的时候如果就使用这些零碎的知识,无疑答题拿高分的机率是非常低的,因而考生要学会整合零碎的知识。考生可以通过做题,也就是做一些历届高考的试题,来归纳答题的知识点,整合相关章节的内容。
2、平衡发展各个学科。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这三个科目,每个科目都很重要,因而考生要平衡发展,每个学科的复习时间都要合理,不能存在偏科现象,除非特别有把握。另外考生需要做适量的题,且做题的时候需要限时,通常而言考生可以每三天安排一次题型训练,来加强自己的能力。
三、数学的科学复习规划
1、按照考纲备考。对于数学而言,考生按照考纲备考会比较好一点,可以避免自己复习了根本不会考的题目。具体而言,就是考生结合课本和考纲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考察的重点,杜绝怪题和特别难的题。再利用错题进行巩固复习,查漏补缺。
2、注意答题的规范。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规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例如,很多考生在解答概率问题的时候缺了必要的分析,在做几何题时答题的步骤也不完整,从而导致丢分。由此,考生要特别注意解答的规范性、准确性。
高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一、如何掌握基础知识?
考生到了最后这个阶段,也应该把教材重新翻出来看一看了,毕竟到了后期考生的基础知识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考生可以把课本从头到尾挑重点看一遍,同时可以用带颜色的笔标记出来。此外,做一做配套的课外习题,能有效的巩固知识点,还能查漏补缺,哪里不懂及时改正过来。
二、学会进行知识整合
每个科目的知识都是零散的,考生只有学会把知识系统的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利用知识,更好的答题。考生平时可以去做一些科目的高考真题,实在不会做的,可以去问同学或者是老师。会做但是做错的题,考生就要把正确的解答方法和错误的解题习惯记下来,可以用贴纸记下来。做完一个章节的题目,考生就要进行归纳总结,也就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这样知识就进行整合了。
三、进行模拟考试
考前的模拟考是很有必要的,能让考生体会到那种紧张的氛围,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至于进了考场之后,头脑一片空白,完全想不起解答的方法。于此同时,在那种紧张的氛围下,考生做题也会更专心,那做题的效率也就提上去了。考生每周可以进行两到三次的模拟考试,这样就能迫使自己加快做题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题目,如此考生的复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仔细的研究错题本
考生做题过程当中做错的每一道题,其实都代表了考生知识点的盲区。如果考生能纠正这些错题,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再碰到这类题的时候就能很快的答出了,也会有更多时间做其他的题目,那考生整体的复习效率就会提上去。而对于错题,考生需要仔细研究,最好找齐相关类型的题,对照知识点和同类题型的答案解析进行分析,就可能会找到做题的规律了。
提升专注力的训练方法方法有哪些
一、辩字训练
辩字训练主要是听别人读一段句子和文章,以某个字为标志,让考生听到这个进行标记下来,比如说以“我”标记点,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以自然速度读上一遍之后,考生自行标记,在念完之后进行统计,随着时间和训练进度不断精进相信考生的专注力会大幅的提升。
二、听词举手
听词举手和辩字训练有些相似,但是在难度上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因为听词举手没有纸和笔让考生进行做笔记,主要还是以听力和瞬间反应为主,比如说念上一段故事或者文章,让考生在其中对某些规定的词语发生反应,例如听到了动物就举右手,而听到了水果之类的词语就举左手,这样长久下来,相信考生的反应力和专注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复述话语
复述话语在训练专注力中常常会出现,通过这种形式提升能力主要是集中在瞬间记忆能力和专注力上面,训练中当自己的亲朋好友以某句或者某段以及某个故事为题目陈述时,陈述完成后,考生需要根据之前所叙述的进行复述,如果在复述之间存在着遗忘的情况,那么亲朋好友可以适当的进行提示以便于考生进行回忆,这样同样是可以行得通的,通过这种方法的长时间训练,考生的瞬间记忆能力和专注都会得到不错的提升。
四、句子中找差异
全面复习 篇3
一、当前二轮复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轮复习中,部分老师和学生存在过急过粗现象。从一模检测结果来看,知识遗漏、审题不准、答题不规范和堆砌答案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二轮复习中,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答题能力的规范与培养都是硬任务。
(二)二轮复习的计划性、可操作性不强。急于完成进度、赶任务,不能有效梳理一轮复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題,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单元顺序或者个别现成参考资料,就开始二轮复习。让教材或者资料牵着鼻子走,知识专题的专题性不强,内在逻辑混乱。
(三)考纲、高考试题研究利用缺乏系统性。二轮复习有意识回避已经用过的高考试题,对新的考试说明形不成整体的把握,造成考向、考情预测不准。
(四)课型打磨不够,训练有效性差,组织落实欠规范。对二轮复习的课堂研究不够,打磨不细,思路不清晰;训练上重视数量,有效讲评欠火侯;课堂练习做不到限时、高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五)知识专题构建不合理,知识专题内在联系重视不够。在专题复习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宏观知识,轻中观和微观知识的复习;专题内部的逻辑体系不合理,没有将知识点按一个大专题、中专题、小专题、微专题的层进关系来安排复习。
(六)做不到知识与热点有机结合,时政材料编辑、设问组织等问题较多。很多教师不能对热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缺乏在知识专题复习中进行有效穿插的能力。在热点问题的题目选择上,备课组层面的原创性东西少,基本随着各地模考水平在走。另外,在热点方向的把握、设问组织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不强。
二轮复习,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聚焦,据此理出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与改进措施。
二、二轮复习中全面提高成绩的措施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是文综使用全国卷的第二年,对全国卷的适应还不够,因此一定要加强新教材、新考纲研究,研究两者的变化,研究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适应高考使用全国卷的要求,关注全国卷,本着“巩固、完善、整合、提高”为指导思想,遵循近几年特别是近三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和部分先进省份高考卷的特点、命题思想和发展方向,立足强化记忆—重视整合—适度练习—精致讲解—规范矫正的流程,依托现实热点问题搭桥,在扎实“双基”的前提下,明确二轮复习课型、整合构建知识网络、透析社会热点、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注重模块间的综合、坚决落实精选精炼,全力提高二轮复习效益。
(二)二轮复习的基本任务
1.知识整合专题(教材体系梳理记忆专题,以问题、主题、主体为线索的知识整合专题,跨模块知识整合专题)
2.时政热点、社会焦点、本土特色问题与课本知识结合点的分析专题
3.题型及解题规律方法专题
4.考点知识梳理回扣
5.易错知识点整理回扣
6.热点典型题目整理回扣
7.注重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实际就是审题解题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8.注重精选、精练、精讲的落实
9.注重审题、答题、书写规范,再向非知识因素要分数
(三)二轮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定要明确二轮专题复习课模式。特别是知识专题、热点专题、题型专题、讲练专题四种课型的科学模式,一轮复习重视梳理突破,二轮复习重视整合查补。
2.详细计划,合理安排,确保复习紧张有序。把握好复习节奏,避免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把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细化,落实到每一课时,并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和相应调整。眼里要有学生,不要光老师自我感觉良好。要把二轮复习计划与三轮复习、考前回扣复习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
3.群策群力,搞好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过程。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集体研究,打好团体战。做到精心设计专题复习学案,精心选择专题训练试题,仔细批阅及分析考试试卷。
4.重视考纲与新教材的研究,依据考纲,查找薄弱点,扎实全面地落实好基础知识,切记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那部分内容考不到,随意取舍,避免出现知识欠账和漏洞。二轮复习落实知识切忌简单重复,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有明显提高。二轮复习基础知识落实的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对知识的分解、转换、迁移、重组、整合的水平,看教师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沟通的能力。我们要按照“五个结合”原则(宏观梳理与微观梳理相结合、学生自主梳理与教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结构性梳理与问题式梳理相结合、知识梳理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知识梳理与典型题训练相结合)。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抓实、搞活,自主形成识记理解准确、调动运用自如、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
5.扎实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1)精选典型题目,严格限制现成套题的使用。(2)加强对学生审题、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一方面,要对不同题型(如图表题、意义类、体现型、认识型、辨析型、研究性学习等),进行针对性地训练,结合具体题目,使学生在训练中把握高考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依据材料和设问回答问题,切忌把所谓的方法当成万能的公式生搬硬套,抑制学生的答题思路和创造性。(3)搞好限时训练,保持适量文综练习量。注意根据题量,确定时间,使用答题纸,以高考的状态模拟训练。训练规范答题,坚持要点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要内容充实,要点全面,思路清晰;语言要规范化,用政治术语答题。(4)切实抓好讲评。讲评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情了解不够,仓促讲评;简单对答案,提升总结不够,重点不突出;教学目的不明确,归因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缺乏互动,学生思维误区不能充分暴露,教师包办过多,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归纳总结的时间;缺少针对性强的补偿练习。
全面复习 篇4
精选例题要依据学生基础、高考要求来选题, 精选例题目的是要学生听懂、会做、做对、做好, 要能记住、能应用、能得分.我们精选例题的基本要求是;
一、选择基础题及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夯实学生基础
历年的高考试题其难易比例是3∶5∶2, “3”表示基础题, “5”表示中档题, “2”表示难度稍大一些的试题;要让学生明白, 基础题打底、中档题决定命运, 最后一、两题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的.因此, 我们选题的第一要求就是选择基础题、中等难度的综合题, 以夯实学生基础.
以热学为例, 热学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物体的内能及变化、热力学定律、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其试题大多是“拼盘试题”,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 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 物体的温度越高,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 悬浮在液体上的固体微粒越大, 布朗运动越明显
(D) 吸热的物体, 其内能一定增加
例2如图1, 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 设水温均匀且恒定, 筒内空气无泄漏, 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 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 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C) 气体在单位时间与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不变
(D) 筒上外加压力F在逐渐减小
再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3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 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2所示, 关闭动力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 并将与空间站在B处对接, 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航天飞机正加速飞向B处
(B) 航天飞机在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减速
(C)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D)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再以波的问题为例, 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4如图3所示, 左图为某一列波在t=1.0s时的波动图象, 右图为x=4m处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则对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x轴正方向传播
(B) 沿x轴负方向传播
(C) 波速为4m/s
(D) 波速为6m/s
透彻的分析、讲解, 让学生完完全全理解, 明明白白领悟, 扎实夯实基础知识.
二、选择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的试题
近年高考试题中有大量的试题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 通过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不只会分析复杂的“纯物理”现象, 还要能对实际情景进行分析, 建立物理模型,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5农民在精选谷种时, 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选.在同一风力作用下, 谷种和瘪谷 (空壳) 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 结果谷种和瘪谷落地点不同, 自然分开, 如图4所示.对这一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M处是谷种, N处为瘪谷
(B) 谷种质量大, 惯性大, 飞得远些
(C) 谷种和瘪谷在竖直方向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 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小些
例6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体重为m=50kg的小芳在一次校运会上, 最后一次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80米的高度, 成为高三组跳高冠军.忽略空气阻力, 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芳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 小芳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C) 小芳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的重力
(D) 起跳过程地面对小芳至少做了900J的功
例7 (2007年25题) (20分) 目前, 滑板运动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如图5是某滑板运动员在一次表演时的一部分赛道在竖直平面内的示意图, 赛道光滑, FGI为圆弧赛道, 半径R=6.5m, C为最低点并与水平赛道BC位于同一水平面, KA、DE平台的高度都为h=1.8m, B、C、F处平滑连接.滑板a和b的质量均为m, m=5kg, 运动员质量为M, M=45kg.
表演开始, 运动员站在滑板b上, 先让滑板a从A点静止下滑, t1=0.1s后再与b板一起从A点静止下滑.滑上BC赛道后, 运动员从b板跳到同方向运动的a板上,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2=0.6s (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 .运动员与a板一起沿CD赛道上滑后冲出赛道, 落在EF赛道的P点, 沿赛道滑行, 经过C点时, 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N=742.5N. (滑板和运动员的所有运动都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计算时滑板和运动员都看作质点, 取g=10m/s2)
(1) 滑到C点时, 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大?
(2) 运动员跳上滑板a后, 在BC赛道上与滑板a共同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3) 从表演开始到运动员滑至I的过程中, 系统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
该题以学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 试题从中学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 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三、选择源于教材、有利于夯实基础的改造题
“考课本”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引导学生对课本作全面的到边到角的阅读, 特别关注自己以往疏忽的知识点, 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课本中的著名实验, 课本中研究性学习和现代科技问题.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8 (2007年14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 如图6所示, 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 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 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 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
(A)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B) 温度计示数变大,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C)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少
(D) 温度计示数变小, 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 内能增加
例9 (2007年15题教材上习题的引伸、变式和拓展) 如图7所示, 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可以分别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P1和P2以相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 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
(A)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流等于绕P2转动时的电流
(B) 线圈绕P1转动时的电动势小于绕P2转动时的电动势
(C) 线圈绕P1和P2转动时电流的方向相同, 都是a→b→c→d
(D) 线圈绕P1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大于绕P2转动时dc边受到的安培力
例10 (2007年16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 α粒子动能很大, 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 将发生β衰变
(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射线
例11 (2007年19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 两种单色光a和b, a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 b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电子逸出, 则 ()
(A) 在真空中, 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在水中, a光的波长较小
(C) 在真空中, b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D) 在水中, b光的折射率较小
例12 (2007年22题 (1) 直接源于教材实验) 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 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 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__.
A.游标卡尺B.秒表C.坐标纸D.天平E.弹簧秤F.重垂线
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B)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 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
(D) 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 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E) 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四、选择有“高考味”的试题
高考试题文字表述严密, 文字阅读量较大, 题目背景真实、可靠, 不计的现象明确说明.第二、三轮复习期间, 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 认真精选“高仿真”的试题,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综合训练, 让学生感受高考, 以求适应真正的高考.我们精选的例题有:
例13 (16分) 如图8所示, 在高为1.25m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0.2kg和0.3kg的小球B、C, 两球间用轻质弹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A以v0=10m/s的水平速度与B球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并被反弹球从水平台上下落后落地点距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1m.已知三个小球半径相同,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 不计空气阻力, g取10m/s2.求:
(1) 碰后小球A的速度;
(2) 碰后小球B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例14 (19分) 在赛车场上, 为了安全起见, 在车道外围一定距离处一般都放有废旧的轮胎组成的围栏.在一次比较测试中, 将废旧轮胎改为由弹簧连接的缓冲器, 缓冲器与墙之间用轻绳束缚.如图9所示, 赛车从C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牵引力恒为F, 到达O点与缓冲器相撞 (设相撞时间极短) , 而后他们一起运动到D点速度变为零, 此时发动机恰好熄灭 (即牵引力变为零) .已知赛车与缓冲器的质量均为m, OD相距为S, CO相距4S, 赛车运动时所受地面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6, 缓冲器的底面光滑, 可无摩擦滑动, 在O点时弹簧无形变.问:
(1)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
(2) 赛车由C点开始运动到被缓冲器弹回后停止运动, 赛车克服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例15 (19分) 如图10所示, 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 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 斜面的倾角为θ=30°.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 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 把乙物体悬在空中, 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α=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 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 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 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kg, 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
例16 (20分) 如图11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方空间被竖直的与纸面垂直的平面MN分隔成两部分, 左侧空间存在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1=mg/q, 右侧空间有一长为R=0.8m的轻质绝缘细绳, 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 另一端拴一个质量m2=m的不带电的正在与纸面平行的竖直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的小球B, 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vB=8m/s, B物体在最低点时与地面接触但没有相互作用力.在MN左侧空间中有一个质量为m1=m的带正电的物体A, 电量大小为q, 在水平面上与MN平面水平间距为L时由静止释放, 恰好能和B物体在B运动到最低点处发生正碰, 并瞬间成为一个整体C, 碰后瞬间在MN的右侧空间立即加上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场强大小E2=3E1.
(1) 如果L=0.2m, 求出整体C运动到最高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及此时绳拉力是多少?
(2) 当L满足什么条件时, 整体C可以在竖直面内做一个完整的圆周运动. (g取10m/s2)
这些计算大题具有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特点, 是为尖子学生锦上添花而设计的.
科学训练包括: (1) 审题能力的训练: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2) 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的训练; (3) 画示意图的习惯和能力的训练:用形象思维帮助抽象思维分析题意借助画草图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展示物理过程,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 (4) 建模能力的训练; (5) 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的训练:教师课上讲的例题不宜多, 要有充分的时间做示范.要注意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如“2、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等. (6) 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平时依赖于计算器进行运算, 或者遇到繁的运算就列式不算, 致使计算能力退化, 考试中遇到较繁的计算就容易出差错, 所以在复习后期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 不许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7) 应试技巧的训练:先易后难, 先熟后生, 先高后低;阅读要快, 审题要慢;书写要快, 计算要慢.做到仔细审题, 把握信息, 规范答题, 稳中求快, 一次成功.
第三轮复习中理综模拟考试的选题制卷要做到: (1) 难易比例合理: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 体现新课程“注重全体学生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 (2) 传统题与体现新课程试题的合理搭配, 特别是要多选一些体现新课程的新颖的试题. (3) 试卷结构要稳定, 试卷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要合理. (4) 注重过程、方法的考察, 考察学生的科学素养. (5) 注重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察, 重在检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含知识的迁移能力) 等等.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高三物理总复习中的一点做法, 总结于此:一方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意在抛砖引玉,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GRE写作全面复习计划参考 篇5
具体的规划:
目标1:系统地了解GRE写作的`考试要求和应试技巧
时限:4周左右
1、首先,词汇是要坚持背的,红宝书的背诵不能间断。红宝书最好背2道3遍,记住80%左右单词的意思。为下一步的写作,笔试打好基础。同时最好背诵一些范文,积累写作素材,培养良好语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
2、参考 GRE写作,了解这本书的前三章关于GRE写作考试的介绍和关于issue和argument的写作技巧,熟悉argument的几种逻辑错误掌握其规律和攻击技巧。
3、参考GRE作文大讲堂---方法、素材、题目剖析,学习这本书中的前5章,了解issue的题库分类以及各个题目详细的提纲,论据,范文和写作素材,为以后的issue的作文思路展开和论据的充实打下基础。另外,学习argument写作的各类逻辑错误的攻击方法和针对各类错误的攻击模板以及其写作步骤和论证方法。
目标2:突破Argument作文
时限:2个周左右
全面复习 篇6
关键词:心得体会,复习方法,注意要点
每年中考前, 学校都会利用三个多月时间对初中数学所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认真把握住这三个月时间, 对提高数学中考成绩有很大作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 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数学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对提高学生中考成绩有明显效果.
一、全面系统地组织复习的方法
1. 结合大纲知识点, 制定高效复习提纲
初中生由于年纪还小, 接受知识速度比较快, 但知识遗忘率也比较高, 教师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注意对学生加强知识点复习外, 在中考前的总复习中, 结合大纲内容,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高效的复习提纲十分必要提纲必须包含大纲规定的所有重点、难点和一般知识点, 同时又要结合学生实际, 主要采取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先把教师制定的复习提纲发到每名学生手中, 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计划做到心里有数复习前期, 在给学生拟定复习大纲知识点的同时, 教师把相关内容串在一起, 多结合实例, 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 加深印象, 随后多出一些测试题, 测试题的难度由易入难, 难易的比例一般为3∶7,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后期, 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 通过讲解题目, 巩固前期知识点内容, 并适当加大测试题难度.
2. 大纲知识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在最初给学生拟定复习大纲知识点的时候, 必须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1) 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要做到正确记忆, 通过理解来记忆, 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学习数学主要靠理解, 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 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 不能留下任何死角; (3) 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 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3. 梳理知识点, 把书本由厚读薄
对初中数学繁杂的知识要加以系统整理, 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 梳理归类, 分块整理, 重新组织, 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找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使记忆的东西尽量压缩, 把书由厚读薄
4. 所有知识点学完后, 要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点
在掌握教材内容之后, 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 主要靠强化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 不断加大模拟题的分量.对教师来说, 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 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 及时讲评, 从中查漏补缺, 巩固复习成效, 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复习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任何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总有好、中、差之别, 凡是对所有学生采取“一刀切”, 注定是要失败的.要使好学生有动力, 中等学生有赶头, 差生有奔头, 教学内容就应有所不同, 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也应有差异, 复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对于知识结构, 可要求他们自己串联起来, 对于基础知识, 可要求他们从联系对比中加以深化, 对于解题规律, 则要求他们按教师布置的提纲在做题的过程中加以概括, 基础题可大量减少 (但必要的训练切不可忽视) , 而多一些综合程度大、灵活性强的题, 以提高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2. 要讲练结合, 以练为主
复习时, 要特别注意, 不能因为教师复习的方法与自己复习的方法不同而不听教师的讲解, 这样, 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教师有多年钻研教材、解答题目的经验, 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讲清知识内在联系, 揭示带规律性的结论, 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毕竟是复习, 学生各种内容都已学过, 如再全面系统高速地讲一遍, 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所以教师在复习中选中的例子, 不必像上新课一样讲解, 可以先练后讲, 以练带讲, 以讲促练, 让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充分动手动脑, 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 要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公式要记, 试题要做, 整天与数字、字母打交道.甚至文科考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讨厌数学而学文.实际上, 数学不仅仅是字母与数字,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开拓新的思维, 培养严谨的学风, 所以应摒弃厌倦数学的心理去学数学.
4. 要严格要求, 讲求落实
全面复习 篇7
模块专题章节目录是该专题最简要、最突出的中心和线索, 它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可以理清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与理解。怎样熟记目录呢?一是了解目录的编排特点;二是反复接触, 即复习课文内容之前都要看一遍目录;三是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顺序调整目录, 以适应自己的思维习惯;四是以课名为基础, 回忆相关知识, 加深对课名的“印象”, 如人民版教材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就可以从课名入手, 回忆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统治者的农业政策等知识。
2. 细读课文, 充分发挥课文每一部分的作用
每一课主要包括:导言、正文、历史纵横、图片及说明、学思之窗与思考、本课要旨、探究学习总结等部分。复习时不能把正文内容看看就了事;更不可不愿意花时间静心看书而只热衷于做题。复习的目的是夯实主干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全方位了解, 因此细心看书是十分必要的。
(1) 导言。导言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求知欲。一般而言, 导言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的特点。复习时要力求从导言中挖掘知识, 以作为正文内容的补充。
(2) 正文。正文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需重点掌握, 学生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看书、理解的基础上, 自己构建知识结构 (知识表) ;二是理解课文中的观点, 如必修二第五专题正文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 看到这一点时就要从雏形开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雏形开始出现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只是开始出现世界市场的雏形等方面思考, 进而理解观点;三是对正文中提到的知识要“追根”, 力求把知识弄清楚, 充实自己的知识。高考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 因此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 而应该纵横联系, 前后贯通, 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加以整理归纳, 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点、线、面相结合, 构建“网状”知识体系。如人民版必修三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正文内容, 探讨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为中心, 梳理本专题的核心主干知识, 既看到了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 又看到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每一次的思想裂变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 图片和历史纵横。“图片”和“历史纵横”从内容来看属于历史材料, 其作用在于印证某个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复习时, 要看 (读) 懂图片和历史纵横的材料, 弄清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或现象;另外, 可以据此设计问题, 以提升自己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思考的能力。如:1845年, 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棉、洋布, “其质既美, 其价复廉,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 十室而九”。因此,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此段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的商品输入, 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可以据此设计以下问题: (1) 1845年, 洋货“充积于厦口”的原因有哪些? (2) 洋货“充积于厦口”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样就进一步发挥了此段材料的作用。
(4) 学思之窗与思考。“学思之窗与思考”一般由一则材料和相应的思考题组成, 其材料大多是对教材内容拓展或印证课文中的观点与现象, 其问题一般有较高的思维要求。对“学思之窗与思考”的材料要认真阅读, 要认真思考题目并用规范的语言与格式进行表达。用好“学思之窗与思考”, 不仅可以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而且可以培养自己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 本课要旨。“本课要旨”是对本课知识的高度概括, 基本上为历史结论。一方面可以“本课要旨”为“终点”, 回顾相关知识;另一方面, 要理解“本课要旨”的几点结论。可以说, 记牢了“本课要旨”, 对本课的知识也就掌握了一半。
(6) 探究学习总结。“探究学习总结”实际上是针对本课主要内容设计的思考题, 学生可以借助这些问题检查自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不管以前是否做过, 在第一轮复习时, 最好想一想、做一做。
总之, 对课文内容, 一方面要耐心地、细心地, 从前到后、从上往下地阅读;另一方面, 要用心、用脑, 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并能够生成新的知识和认识。
3. 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因为教材提供的知识有限, 提供的历史材料更有限, 这意味着高考不能只复习教材。作为文科学生, 要养成阅读史学著作、上网查资料、探究问题的习惯;要关注时事, 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对教材中提及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经常对一些国内外重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现象多几分追根溯源的劲头, 那么, 当你做高考题时, 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 就不会觉得脱离或超越了教材。
4. 注意“古今贯通”, 适当地将必修1、必修2、必修3相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课标教材根据主题把历史划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 这样一种编排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 造成了知识的割裂。实际上,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交错发生, 相互影响。因此, 复习时要尽量解决某些知识被分割的现象, 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如复习必修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要下意识地联想到必修一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必修三中的“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并能够弄清这些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以简单而有效的方式理清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 发现历史的轨迹及其发展趋势, 从诸多现象中抽取最具时代性的特征。
5. 巩固教材知识, 注重做题的过程
(1) 做题的过程是巩固知识的过程。通过做题能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 还能发散思维, 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做题不能盲目, 方法和质量至关重要。做题是复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法, 做题不只是为了检查知识掌握的程度, 而是为了逐步积累审题的方法、逐步形成规范表达的习惯、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2) 解题后要总结。解题后进行总结是提高做题效率最重要的环节。总结的内容主要有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的巧妙之处……
(3) 做题要善于积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验, 二是教训。如果把平时练习和考试中错的题目积累成集, 并且经常翻阅复习, 就会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 历史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 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领域多, 学生在学习如此繁多的内容时, 既不能盲目地看书, 也不能一味地做题。应该以高考题为导向, 用心看书, 有选择地做题, 不以记忆知识为主要目的, 而以理解知识、提升能力为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庞国斌, 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全面复习 篇8
当0<t≤1/2时, 不等式3t2+ct-1≤0恒成立, 求c的取值范围.
事实上, 这是一道较为简单, 但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高中数学阶段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复习, 那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要利用这个问题, 让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出发, 复习相关的知识点, 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解题.
教师:同学们, 这是一个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并不难, 条件和设问都很简单, 请大家给出三种以上的解题思路.
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 部分学生感觉用多种思路解题是较为困难的.
教师:其实, 我们之前对含参数方程的有解问题也有过了初步的接触, 请同学们从含参数方程有解的根的分布理论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基本方法有四种:求解法;值域法;图象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法.
在这一阶段, 学生可以在一道简单的例子中, 思考后得出可用解决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多种基本方法求解, 体现了“以少胜多”, 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当然, 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 所以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从熟悉的含参数方程的有解问题开始思考, 然后再通过其他方式的类比来完成这几个知识点的综合复习.
【解法1】 将不等式看成关于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之得
因为
因此, 使原不等式在0<t≤1/2恒成立, 只需
解得c≤1/2, 从而c的取值范围为c≤1/2.
【解法2】 当0<t≤1/2时, 原不等式可变为
设
【解法3】 原不等式可变为ct≤1-3t2.
设y=g (t) =1-3t2, y=h (t) =ct,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它们的图象,
要使原不等式在0<t≤1/2上恒成立, 只需要在 (0, 1/2) 上g (t) 的图像恒在h (t) 的图像的上方或者重合.
根据c的几何意义, 所以c≤1/2.从而可以得知c的取值范围是c≤1/2.
【解法4】
设y=f (t) =3t2+ct-1, 如右图所示, 要使原不等式在0<t≤1/2上恒成立, 只需
即3/4+1/2c-1≤0.解得c≤1/2, 从而可以得知c的取值范围是c≤1/2.
以上就是笔者对这道习题的教学实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笔者始终以启发性和综合性为教学原则, 努力让学生在四种方法的对比中, 完成对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并学会多种解题方式.这是许多学生所希望看到的教学方式, 毕竟对高中学生, 特别是高三学生而言, 解题是学习的主要任务.
全面复习 篇9
一、找准“时间点”
学生练习要时间, 教师讲评要时间。初中五科都需要时间, 如何安排时间非常重要。首先, 合理安排做作业的时间点。一是教师层面。同一班级各科任课教师由班主任牵头进行调节, 各科合理安排每天的作业量。作业分常规的作业和临时作业。各科教师对其他学科的作业要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对自己布置的作业完成总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防止你挤我挤, 各占山头, 结果弄得学生作业量过重, 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这样, 受害最大的是中等生, 因为这类学生想把学习学好, 但是由于基础较差, 反应较慢, 导致作业速度不是很快, 所以为了完成作业就加班加点, 疲惫不堪, 效果一般。而对于优等生来说, 虽然基础好, 头脑灵活, 做作业速度很快。但是, 过多的作业量, 使他重复又重复, 做了很多无用功。后进生本来就不怎么想学习, 面对老师布置的这么多的作业, 干脆就照抄答案, 甚至做都不做了, 教师家长也无可奈何。其次, 合理处理反馈时间点。学生做好了作业, 哪些需要上交, 哪些需要校对, 哪些需要批改, 什么时候订正, 什么时候释疑, 等等, 都需要时间。什么时候给学生的作业反馈呢?趁热打铁很重要。课堂内安排完成的练习, 下课前的几分钟反馈;上午布置的作业, 下午教师及时批改反馈;下午布置的作业, 第二天上午批改反馈。二是学生层面。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基础水平, 主动学习, 合理安排作业与提问的时间点。如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往往对作业难易程度比较有把握, 因而, 上课可以时听时不听, 上课老师讲解的时候已经懂的, 而且老师解题的思路与自己差不多的可不听, 如果老师讲的是另外一种方法就听。这样充分利用时间, 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二、把握复习的“兴奋点”
复习很难, 难就难在:一是知识的重复。学生兴趣索然。二是学生的基础差异大, 有些学生已经知道了你所要复习的所有内容, 如何满足这类学生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需求呢?而有些学生由于对你所复习的内容还是不懂, 如何把他们弄懂呢?怎么办?其实有需求才会心动, 听课做题效率才高, 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兴奋点, 想方设法让学生兴奋起来进行学习。一是创设情境。现在的课标也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方面越来越重视了, 因而教师用创设情境法来复习, 的确是一举两得。利用新闻热点来创设情境, 如复习运动和力方面的知识, 利用“全国最美教师事件”创设:2012年5月8日, 张丽莉老师和学生走出校门时, 一辆失控的客车突然冲向他们, 张老师奋力将学生推向一旁而自己的双脚却被压在车轮下, 造成双脚残疾, 张老师因此被誉为“最美女教师”。知识联系, 冲向学生的客车具有较大的动能;客车冲向学生, 是以学生为参照物;被压在车轮下的双脚受到很大的压力;学生被推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等等。二是动手实验。不能以为只有新授课或平时单元复习才能做实验, 初三阶段的复习课没有必要做实验, 而且没有时间做实验。其实, 复习课让学生动动手做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无比兴奋, 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层的思考。如在复习力学知识的时候, 我就地取材, 让学生用矿泉水瓶让学生复习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浮力, 液体内部压强, 等等, 学生马上就兴奋起来了。
三、注意“疑难点”
初三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 从头再来。需要教师注意知识的疑难点, 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难点一是题目理解方面的。如“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 乙将看到鸡蛋……”中的“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是难点;再如:“比较实验数据发现, 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表面上。”中的“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难点;又如:“实验中, 观察到小灯泡开始发光时, 电压表的示数是0.5伏。关于电压测量点的选择有如下方案, 合理的是……”中的“电压测量点”是难点, 等等。难点二是答题的规范性。答题的习惯是长期积累的, 由于平时教师或学生的不注意, 可能养成答题的叙述或计算步骤不够严谨, 从而影响了分数。因此, 要注重复习阶段对这种毛病的整治尤为重要。如, 学校科技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 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将不加盖矿泉水瓶装满水, 用细绳吊入池, 再用木棍拨动使瓶水全部倒出 (见右图) , 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 盖上瓶盖。
【对气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全部是CO2;猜想Ⅳ.是CH4和CO2混合。
【实验和推断】
(1) 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 则说明含有____气体。
(2) 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 有人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 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另有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一定含有氢元素, 理由是____。其中, 对于第 (2) 中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 而此题回答的关键词是“瓶中剩余气体或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 被加热后遇冷液化形成水雾”中画线部分。很多学生没有抓住要点。
总之, 虽说学无定法, 教也无定法。但通往成功之路还是有最有效的方法的。成功之路有很多, 但我们还是要少走弯路。同样打蛇找七寸, 学习也要找出这样的“七寸”。因而, 能不能把握这些至关重要的“点”, 却是影响学生成败的细节。再由“点”带面, 教师把握住了, 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把握病因对症下药关注毕业班的总复习.中学物理, 2011.10.
[2]2013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3.
全面复习 篇10
1.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但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概念关键点
(1) 化合物; (2) 分子式同; (3) 结构不同; (4) 性质有别.
3.特点及关系
(1) 同分异构体因结构不同, 故性质也不同, 是不同的物质.
(2) 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但应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如C3H8和CO2、C2H4和CO、N2等.
(3) 同分异构体中组成元素种类及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相同, 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所以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应注意: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 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如HCHO和CH3COOH虽然具有相同的最简式CH2O, 但不是同分异构体.
(4) 同分异构体结构不同, 同分异构体可以是同一类物质, 也可以是不同类物质.
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在中学一般分为三种 (新课标中分为四种) :
1.碳链异构:
由于主链碳上的支链位置不同 (即碳骨架不同) 而产生的异构.
2.官能团位置异构:
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构.
3.官能团类别异构:
分子式相同而官能团不相同的异构.
(1) 同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环烷烃CnH2n (n≥3) 互为同分异构体.
(2) 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和炔烃CnH2n-2 (n≥3) 互为同分异构体.
(3) 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醇和醚CnH2n+2O (n≥2) 互为同分异构体.
(4) 同碳原子数的一元酚和芳香醇及芳香醚CnH2n-6O (n≥7) 互为同分异构体.
(5) 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醛和酮CnH2nO (n≥3) 互为同分异构体.
(6) 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CnH2nO2 (n≥2) 互为同分异构体.
(7) 同碳原子数的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CnH2n+1NO2 (n≥2) 互为同分异构体.
4.立体异构:
(1) 顺反异构:
当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每个双键碳原子所连的另外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不同时, 则存在顺反异构.如:顺—2—丁烯, 反—2—丁烯.
(2) 对映异构:
当有机物分子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碳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时, 就可能存在对映异构.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1.烷烃 (一般只存在碳链异构) , 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其他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书写的基础, 书写时采用主链减碳法, 既要注意全面, 又要注意切勿重复.其书写规则可归纳如下:“成直链, 一线串;从头摘, 挂中间;往边排, 不到端;摘两碳, 乙基安;二甲基, 同、邻、间;最长碳链不减半.”
2.具有官能团的烯烃、炔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其规则可归纳如下:
(1) 写出同碳原子数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 在每一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 每相邻两碳原子上各去掉一个或两个氢, 便可插入双键或叁键 (注意:等效碳上只能分析一次, 或对称位置不可重复插入) .
3.具有官能团的卤代烃、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其规则可归纳如下:
(1) 写出同碳原子数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 在每一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 首先分析等效氢原子, 分子中等效氢原子具体有如下情况:
①分子中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接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 (可以看作四个甲基取代了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而得) , 其四个甲基等效, 各甲基上的氢原子完全等效, 也就是说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是等效的.
③分子中处于镜面对称位置 (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 物与像的关系) 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如CCH3CH3CH3CCH3CH3CH3分子中的18个氢原子是等效的.
(3) 将卤基、羟基看作取代基, 每去掉互不等效的一个氢原子, 连接一个卤基或羟基, 便得到卤代烃或醇的各种同分异构体.
4.具有官能团的醛、羧酸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其规则可归纳如下:
(1) 写出醛分子中去掉CHO或羧酸分子中去掉COOH后, 剩余部分同碳原子数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 在每一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 分析等效氢原子, 将醛基、羧基看作取代基, 每去掉互不等效的一个氢原子, 连接一个醛基或羧基, 便可得到醇或羧酸的各种同分异构体.
5.具有官能团的酯类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其规则可归纳如下:
(1) 写出酯类分子中去掉COO后, 剩余部分同碳原子数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2) 在每一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 分析每种同分异构体中有几种不同的C—H键及C—C键, 分别在C—H键及C—C键中插入COO, 注意, 插入COO在C—H键及C—C键间插入时可正反插入, 但对称结构处将会重复, 这样便得到酯或羧酸的各种同分异构体.
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中常见方法和思路
1.基团连接法 (取代法)
将有机物看作由基团连接而成, 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历年高考中考丁基的情况特别多, 应引起高度重视, 如:丁基有四种, 则:一氯乙烷 (C4H9Cl) 、丁醇 (C4H9OH) (分别可看作丁基与卤基、羟基连接而成) 也有四种;戊醛 (C4H9CHO) 、戊酸 (C4H9COOH) (分别可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连接物) 也分别有四种.又如:C9H12的芳香烃 (可看作一价苯基跟丙基、二价苯基跟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三价苯基跟三个甲基连接而得) 共有8种.
结论:若已知某烃基 (R) 的同分异构体共 n 种, 则该烃基对应的一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有 n 种.
2.思维转换、换位分析法
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换位进行思维转换、换位分析或等价代换, 此方法主要用来判断烃分子中可被取代的氢原子与多元卤代物种数的关系.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氢原子, 若有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 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氯看作氢原子, 而氢原子看成氯原子, 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 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理, 二氯乙烷有二种结构, 四氯乙烷也有二种结构;二氯苯有三种, 四氯苯也有三种.
结论:有机物CxHy中, a 个氢原子可被取代, 若其中 a (x>a) 个氢原子被取代后, 有 n 种同分异构体, 则该有机物 x-a 个氢原子被取代后的同分异构体也有 n 种.
3.等效氢原子法 (又称对称法)
利用等效氢原子关系, 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有机物的一元取代物异构体数目.其方法是先观察分子中互不等效的氢原子有多少种, 则一元取代物的结构就有多少种.如新戊烷 (2, 2, 3, 3—四甲基丁烷) 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丙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 (CH3—CH2—CH3中两个甲基上的6个氢原子等效, 亚甲基上的二个氢原子等效, 分子中共有2种不等效氢原子) ;又如乙烷中的6个氢原子均等同, 2, 2, 3, 3—四甲基丁烷上的18个氢原子均等同, 苯环上的6个氢原子均等同, 所以, 2, 2, 3, 3—四甲基丁烷、乙烷、苯三者的一氯代物均只有1种.
结论:分子中互不等效的氢原子有多少种, 则一元取代物的结构就有多少种.
4.排列组合法
若有机物A和B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有 m、n 种, 由A、B结合形成的有机物A-B (A和B只能以一种方式结合) 的异构体的数目为 m×n 种.如:C4H9COOC5H11的异构体的数目为4×8=32种.
5.轴线移动法
对于多个苯环并在一起的稠环芳烃, 要确定两者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则可画一根轴线, 再通过平移或翻转来判断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
6.定一移二法
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可固定一个取代基位置, 再移动另一取代基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数目.
五、书写同分异构体应注意的问题
1.主链画曲直无影响;
2.支链挂在同一碳的上或下等同;
3.注意对称因素 (对称物质是同一种物质) ;
4.接支链的碳原子到主链短端间的碳原子数大于该支链的碳原子数, 如: (1) 1号碳原子上不可能连任何支链, (2) 2号碳原子上不可能连乙基支链, (3) 3号碳原子上不可能连丙基支链.
巩固练习:
1. (1) 已知萘的 n 溴代物和 m 溴代物的种数相等, 则 m 与 n (m≠n) 的关系是 ( )
(A) m+n=6 (B) m+n=4
(C) m+n=8 (D) 无法确定
(1) 属于酚类, 同时还属于酯类的化合物有__种, 其结构简式分别是__;
(2) 属于酚类, 但不属于酯类, 也不属于羧酸类的化合物必定含__基.
4.苯酚环上含有—C4H9基团的同分异构体有 ( )
(A) 12种 (B) 9种
(C) 4种 (D) 3种
参考答案及提示:
1. (1) 因萘分子式为C10H8, 依上述中方法和思路知:C10H8中 m+n=8, 所以选 (C) . (2) 同理可用此方法推知苯环上的六氯代物有7种.
2.化学式为C4H10O的醇的同分异构体取决于丁基异构体, 丁基异构体有四种, 相应的醇也为四种, 醇可被氧化成醛, 则连羟基的碳原子上必须有两个氢, 这四种醇的异构体中, 符合此条件的只有两种, 所以选 (A) .
3. (1) 将—COOH改写成—OOCH, 就属于甲酸酯, 结构简式有三种:
(2) 不属于酯类, 也不属于羧酸类说明所含基团中不可能两个氧原子处于一个基团, 则只能将—COOH拆分成一个—CHO和一个
4.因丁基有四种异构, 每一种异构与酚羟基都有间、邻、对三种异构体, 依上述中方法和思路知:其同分异构体共有4×3=12种.选 (A) .
【全面复习】推荐阅读:
成人高考各科复习全面攻略10-06
《涉外行政管理》全面复习整理10-14
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复习参考题(答案)05-11
考研政治暑期复习:全面强化考试大纲知识点06-01
认真学习 全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部署06-05
全面解放10-14
全面绩效10-19
全面影响05-16
全面升级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