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已进入危险期(共3篇)
世界经济已进入危险期 篇1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说, 鉴于欧元区债务问题和几个大的新兴经济体增长趋弱导致全球增长前景黯淡, 发展中国家应准备好应对下行风险进一步增加。
世行调低了对2012年的增长率预测, 把对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增长率预测分别从去年6月份的6.2%和2.7%调低至5.4%和1.4% (对欧元区的预测从6月份的1.8%调至负0.3%) 。世行对全球的增长率预测现为2012年2.5%, 2013年3.1%如果采用购买力平价加权, 2012年和2013年的全球增长率预测分别为3.4%和4.0%。
增长放缓的迹象已从全球贸易和大宗商品价格趋弱上显现出来。全球货物和服务出口估计2011年增长6.6% (2010年为12.4%) , 2012年预计仅能增长4.7%。与此同时, 全球能源、金属矿产和农产品价格从2011年初达到巅峰后分别下跌10%、25%和19%。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标题通胀出现缓解。虽然近几个月来国际食品价格涨幅趋缓, 从2011年2月达到巅峰后下跌了14%, 但包括非洲之角在内的最贫困国家的粮食安全依然是一个主要的担忧。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需要重新评估自身的脆弱性, 趁着还有时间准备好应对进一步的冲击。”目前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财政和货币空间小于2008/09年。因此, 一旦出现国际融资枯竭和全球状况急剧恶化, 他们的应对能力可能会受到制约。要想对出现这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汉斯·蒂莫说:“发展中国家须为预算赤字预筹资金, 优先安排社会安全网和基础设施支出, 对国内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尽管多数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前景依旧看好, 但高收入国家的危机产生的涟漪效应在世界各地都能感觉到。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利差已平均上升了45个基点, 而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总量在2011年下半年从2010年同期的3090亿美元骤减至1700亿美元。
世行全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报告主笔安德鲁·伯恩斯说:“危机一旦升级, 谁也无法幸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降幅有可能达到或超过2008/09年的水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危险期。欧洲金融动荡已部分扩散到不久前尚未受到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高收入国家。这种传染性推高了世界许多地区的借贷成本, 拉低了股市, 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急剧下跌。欧洲显然已陷入衰退。与此同时, 几个主要发展中国家 (巴西、印度等国, 在较小程度上还包括俄罗斯、南非和土耳其) 的增长率比复苏初期明显减速, 主要反映出2010年末和2011年初为抑制通胀压力上升而启动的政策收紧的结果。因此, 尽管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活动正在趋强, 但全球增长与世界贸易已大幅减速。的确, 在2012年1月, 世界发现自己正身处6个月前《全球经济展望》6月期发布时所讨论的最差的情景。因此, 《全球经济展望》大幅调低了预测。
1. 目前对2012年和201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去年6月份的3.
6%调低至2.5%和3.1% (采用购买力平价加权则为3.4%和4.0%) 。
2. 对高收入国家的增长率预测现为2012年1.
4% (欧元区国家为-0.3%, 其他国家为2.1%) , 2013年为2%, 而6月份的预测为2012年2.7%, 2013年2.6%。
3. 对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预测从6月份的6.2%和6.3%调低到5.4%和6.0%。
4. 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 世界贸易增长率2011年估计为6.
6%, 2012年仅能达到4.7%, 2013年有望回升至6.8%。
然而, 如此之差的结果能否实现也是十分不确定的。欧洲经济衰退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缓慢相互加强, 其影响可能超过基线预测, 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使恢复市场信心的努力进一步复杂化。同时, 其他高收入国家的高额债务和缓慢增长趋势构成的中期挑战尚未解决, 有可能引起突发性的有害冲击。此外, 增长前景还面临着中东北非政局紧张造成石油供应中断、一个或几个重要中等收入国家可能出现硬着陆等风险。
虽然欧洲高收入国家的局势目前尚在掌控之中, 但如果危机扩大而市场拒绝为更多的欧洲经济体融资, 结果还会更糟糕得多, 全球GDP增长率有可能降到低于基线预测4%或者更多。假如这样一场危机发生, 尽管中心在欧洲, 但发展中国家也会深感其影响, 到2013年发展中国家的GDP有可能降低4.2%。
一旦爆发严重的危机, 其持续时间很可能会超过2008/09年, 原因是高收入国家没有财政或货币资源来救助银行体系, 也无法以2008/09年同样的力度刺激需求。虽然发展中国家在货币方面还有一些可操作空间, 但有可能被迫顺周期地削减支出, 尤其是一旦弥补财政赤字的融资枯竭的话。危机传染扩散到发展中国家2011年8月以来市场波动性上升与过去相比有质的差别, 原因是此次信贷违约掉期 (CDS) 利差在去年7月底至2012年1月初期间平均上升了117个基点 (bps) , 包括法国、德国在内的多数欧元区国家以及英国等非欧元成员国亦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传染的范围广泛。除债券利差和CDS费率利差上调外, 7月底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股市市值损失了8.5%, 再加上高收入国家的股市市值下跌4.2%, 总共相当于6.5万亿美元的财富损失, 相当于全球GDP的9.5%。也许更重要的是, 随着去年下半年投资者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撤出大量资金, 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急剧趋弱。总体来看, 2011年下半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总流量骤减至1700亿美元, 仅相当于2010年同期3090亿美元的55%。股票发行暴跌80%, 跌到250亿美元, 中国和巴西流量异常疲软是暴跌的主要原因。债券发行几乎减半至550亿美元, 原因是东亚和新兴欧洲国家的大幅下降。银团贷款下降远没有这么明显, 主要因为2008/09年危机后银行贷款活动一直很不景气。
8 月后动荡对实体方面的影响比较难以看出, 一个原因
是虽然几个大型中等收入国家的工业生产增长一直非常缓慢或呈现负增长, 但这种缓慢增长是出现在8月份金融危机卷土重来之前。的确, 欧洲中亚、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活动已在加速。另一方面, 贸易数据显示受欧洲8月后金融动荡和疲软的影响更为明显。全球贸易额在2011年10月之前的3个月降幅按年化率折算达到8%, 主要反映出欧洲进口以年化率17%的幅度下降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在2011年三季度以1.3的年化率下降, 一直持续到11月底, 南亚的收缩幅度最大 (继上半年出口快速增长之后) 。东亚地区的出口也以两位数的年化率下降, 一个原因是泰国洪灾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发展中国家比2008年更加弱不堪击无论2012年和2013年世界经济的实际结果如何, 有几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高收入国家的增长将会继续疲软, 因为他们要设法修复受损的金融部门和过度扩张的资产负债表。发展中国家将不得不转向从发展中世界寻找增长源, 这个转型过程已经开始, 但有可能带来自身的挑战2008/09年经济衰退的一个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中国家 (不包括中东欧国家) 走出危机的速度。到2010年, 53%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都已接近甚至超过对其产出潜力的估计。这一次, 如果全球状况出现急剧恶化, 发展中国家看起来更加脆弱不堪。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状况普遍来看仍好过高收入国家, 但在2012年, 发展中国家中有近44%的国家出现政府财政平衡恶化, 其程度达到或超过GDP的2%, 约27%的国家政府预算赤字达到或超过GDP的5%。因此, 发展中国家应对新一场危机可以利用的财政空间大大缩小。一旦高收入国家的状况持续恶化, 第二次全球危机成为现实, 发展中国家将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疲弱不堪的全球经济中, 资本充足率大大降低, 贸易机会大大减少, 对私营和公共经济活动的资金支持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 在本世纪头十年看似比较容易实现的前景和增长率在第二个十年可能会变得困难重重, 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深藏不露的脆弱性可能会暴露出来, 要求采取政策措施。
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 发展中国家须对自身的脆弱性进行评估, 为应对经济衰退做好紧急预案。
1.如果全球金融市场冻结, 政府和企业恐无法弥补不断扩大的赤字。各国须做好应急预案, 优先安排社会安全网和基础设施支出以保障更长期的增长。对于外部融资需求超过GDP5%的发展中国家, 问题可能会特别突出。在可能的情况下, 他们应预先筹备好资金, 从而避免突然大幅削减政府和私营部门支出。
2.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可能会加快金融部门的去杠杆化过程。依赖欧洲高收入国家银行的几个东欧中亚国家特别容易受批发融资和国内银行活动骤减的影响。高收入国家银行的去杠杆化可能导致被迫出售国外分行, 影响到外资规模较大的国家的外资和内资银行估值。而增长放缓和资产价格恶化有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不良贷款快速增加。为了防范国内银行业危机, 各国须对国内银行业进行压力测试。
3.高收入国家的严峻危机可能会对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和汇款流入的国家的国际收支和政府账户形成压力。一场严峻的危机可能会造成发展中国家的汇款收入减少6%或更多, 汇款占GDP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的22个国家受影响会特别严重。石油和金属出口国在严重的危机中也会受到影响。主要石油和金属出口国的财政收支恶化程度可能会达到或超过GDP的4%。虽然食品价格下跌会使生产者收入受损 (油价和化肥降价可以部分抵消) , 但对消费者有益。
世界经济已进入危险期 篇2
央视新闻联播消息,春节来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部分外国专家亲切座谈。李克强代表中国政府向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国际友人及亲属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他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是全体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外国专家的智慧心血,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麦启安、奥地利专家濮必得代表在座70余位外国专家发言,分别就城镇化、高端服务业、半导体产业发展等谈了看法和建议。
李克强说,中国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优先任务。去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使经济稳中向好,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近5万亿元,超过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经济增速达到7.7%,位居世界前列,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在经济总量大的基础上实现如此较高速度的增长实属不易,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没有的。今年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能力进一步取得好成绩。
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根本上要靠创新和人才。我们要大力促进自主创新,同时围绕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让中外人才的智慧融合迸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我们欢迎外国专家继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也愿意成为大家的“第二故乡”,为你们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好保障和服务。
世界经济已进入危险期 篇3
2015年的欧洲极有可能会经受希腊退出的洗礼,即便不是7月,恐怕也将为时不久。这种情况下,欧元和全球金融市场必然会经历一次明显冲击。
但是,投资者也没有必要为此过度担忧,考虑到雷曼倒闭引发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此次欧央行态度仍然坚决,相比已经对希腊退欧事件可能出现的负面冲击提前做出了政策贮备,并提出一切努力捍卫欧元的承诺,相信大量资金的注入会使得希腊退欧的危机降至最低。(6月30日)
央行应降低对汇率中间价的干预
张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2005年中国央行重启汇改至今,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已经显著升值,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中国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有所下降。
作为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结果,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已经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左右,下降至2012年至2014年期间的7%左右;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率,已经由2007年峰值时期的10%,降至2011年至2014年期间的2%。
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央行仍偏好于对每日汇率中间价进行持续干预,这抑制了人民币远期与外汇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在美元指数急升的背景下造成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过快,对出口增长形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冲击。
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央行应该降低对汇率中间价的干预,顺应市场供求压力,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适当贬值;应该建立年度汇率宽幅目标区,来平衡汇率灵活性与稳定性的需求;应该避免过快开放资本账户,以避免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可能造成的汇率超调。(6月29日)
无需过于担忧取消存贷比后的风险问题
孙敏杰 东亚银行(中国)常务副行长
取消存贷比将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资金成本,有助于直接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可以有效地刺激信贷合理增长。
对中国银行业整体而言,目前存贷比指标为66%左右,但其实很多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存贷比已接近75%,所以要充分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瓶颈,不能只看到全国整体比例,而要看到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因此,对于此次存贷比改革,不需有太多担心。因为成熟的商业银行通常已经按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等指标进行了流动性管理。所以取消存贷比指标后,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银行在信贷方面的鼓励作用比较有效。
此外,由于银行间市场资金收益率曲线已经逐渐进入下降通道,普通存款的价格也会很好地做出反应,逐渐进入下降通道,存款的成本就会降低,贷款的成本当然就能相应降低。(7月1日)
政府应致力于改造股市制度环境
任泽平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
政府应从以下五方面改造股市制度环境,实现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践行法治、从严监管。建立完善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2、发展机构投资者。传播价值投资理念,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行为,让机构投资者真正起到股市稳定器的作用。
3、推动注册制改革,发挥市场自身供求调节。建立完善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尽快推动完全的注册制。
4、主流媒体和监管层不得为股市做背书,让市场教育投资者。
5、尊重市场。政府必须放弃让市场充当目标工具的短视行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推动转型创新是其发展繁荣后的自然结果,防止重蹈当年为国企脱困和国有股减持的覆辙。(7月2日)
房地产是否开始走出谷底
刘利刚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在经历了连续11个月的价格下跌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回温迹象。
中国楼市出现周期性反弹,但高库存拖累复苏步伐。如果分析十多年来房地产市场平均投资增速和平均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会发现,那些人口负增长但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城市,未来房地产价格将会出现下降。
历史数据显示,楼价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对GDP的增长贡献约0.2个百分点。由于实体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有望拉动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
未来进一步放松的货币政策也将利好房地产行业。近期央行宣布再次降息降准后,预计今年内央行可能再降息25个基点并再降准100个基点。由于降息和降准都将有助于降低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借贷成本,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未来将持续呈现各自发展、较长期的周期性反弹。(7月3日)
未来或更倾向采用传统宽松政策
朱海斌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预计三季度央行将再次降息,2015年下半年还有两次降准。CPI在未来1到2个月内将维持在当前低位,这就为三季度进一步下调0.2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以稳定增长前景提供了空间(或将同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重新评估货币政策操作的另一个原因与股市相关。最新一轮双降或旨在缓解对经济增长的顾虑,而推行双降的时点显然与近期股市大跌有关(央行6月28日宣布降息降准)。货币政策操作在金融稳定方面的考量显示出相比定向宽松,未来可能更倾向于采用传统宽松政策(降息和降准)。
在经济增速方面,我们维持7%的全年增速预测以及三季度和四季度季调折年环比8.0%和7.3%的预测。对货币政策展望的调整是对财政环境变化的回应并反映出央行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选择。(7月5日)
中国“追赶型增长”仍具潜力
屈宏斌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在所有关于“新常态”的讨论中有一个风险,即对于结构性增长以及我国经济的剩余产能程度的判断过于绝对。经济增速降低的预期会进一步加剧目前的通缩压力,尤其是如果组合政策未能对经济增长起到适当支持的情况下。
任何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都是有代价的,并且这些政策单独使用也不可能完全有效。这些政策也无法使经济再现金融危机前 30 年间两位数的增速。
然而,如果能够清除一些障碍(如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过低、金融改革尚未完成、劳动力市场规则过严、国企效率有待提升),我国将在未来十年继续追赶前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经济已进入危险期】推荐阅读:
中国经济进入复苏管理05-09
悄然间你已淡出我的世界伤感美文05-21
世界经济失衡10-16
世界经济周期05-09
世界经济转型05-18
世界经济概论09-29
世界经济形势07-22
世界经济论文07-25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