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复习课

2024-10-22

初中语文复习课(通用12篇)

初中语文复习课 篇1

专题复习课是指针对某一知识点或典型题进行集中复习的课型,它一直是初中语文复习教学中重要且常用的教学课型,其有效与否对复习教学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如今语文复习教学的时间普遍为每个学期期末的一个月和初三第二学期,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用于复习的语文学习时间为9—10个月,已接近三年教学总时间的三分之一。然而在这样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下,复习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却无法掌握到位,彼此负担沉重。而这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低效益状况,与专题复习课的低效有着直接关联。

一、初中语文专题复习课问题透视

为发现专题复习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观察记录了组内所有教师,涵盖三个年级的10节专题复习课。这10节课都是针对某一知识内容进行复习,课堂流程都为“专题知识讲授——配套试题练习——答案评价校对——反复操练总结”的讲练模式。在分析梳理后,发现这些课存在着以下的共性问题。

(一)对教学起点的确定过于随意,缺少学情分析

10节专题复习课中,只有1节课的教学起点和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意味着专题复习课究竟复习什么,该解决学生哪些知识点的缺漏,如何把握相应练习试题的针对性和难易度完全是由教师主观教学意愿和经验判断所决定的。同时这些复习课内容的确定,还与集体备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即在一个备课组中每位组员教师负责2—3个复习专题内容,最后拼接一套完整的复习内容。然而这样的复习内容多来自于网络下载和参考资料的直接复制,对自己的学生没有太多的针对性,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二)对练习结果的评判过于重视,缺少思维暴露

10节专题复习课中,所有的课在练习答案评价校对环节,教师都让个别学生在黑板或投影上呈现答题结果。通过比较,由教师单方或者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发现错误所在,继而出示答案订正。然而学生练习的结果是由其解题的思维过程所决定的,其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错误结果的思维过程在这些课堂中都没有得到暴露。而且,存在于个别学生解题思维中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学生共性问题的冰山一角,恰恰是专题复习教学中亟须解决的。

(三)对试题答案的建构过于机械,缺少理解深入

10节专题复习课中,所有教师在指导学生试题答案建构时,都采用了模式化套入,试图通过捕捉相对稳定规律的采分点,来弥补试题答案的不确定性。这种建构方法缘于按点采分的阅卷方式,这本无可厚非。可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往往机械生硬套入,对具体语境,文本深层语意缺少必要的开掘和理解。同时,不少学生对答案中的一些用于辨识判断的知识点概念也多为死记硬背,只是表层定义的记忆,便造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四)对题型操练的数量过于依赖,缺少归纳整合

10节专题复习课中,教师用于题型操练的时间几乎占据了课堂的一半时间,试题的针对性和难易度把握随意,各年级特征区分并不明显,课堂结束时仍有半数左右的试题无时间练习和分析讲解。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过于依赖试题的数量,总认为练得越多就见得越多,见得越多复习效果自然就越好。这种专题复习中典型的题海战术,实则是碰运气,缺少的是让学生学会整合的方法,让其能通过在一定数量的练习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经验。

就上述专题复习课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与组内老师进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们普遍认为专题复习课一直以来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并没有什么不妥。因此,对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学思维,而且影响范围是比较广的。反思这种思维模式,专题复习课内容的确定、试题的数量难度、答案的模式建构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出发的;而作为复习教学的受众——学生,却是被忽视的对象。这些共性问题就如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梅耶所总结的“把学习看作是增强反应”,认为学习是一种刻板机械的过程,学习者是被动的接收器,其实质是完全基于“教”为中心。这也就造成了专题复习课中学生真正存在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教师的“教”所遮蔽覆盖。因此,要解决专题复习课低效的积弊,教师必须要基于“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研究学生入手。

二、基于“学”为中心的理念内涵

基于“学”为中心的理念源于杜威所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迁移,后在皮亚杰、加涅、斯金纳等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其内涵主要包括: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性;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

而本文强调的基于“学”为中心的理念是笔者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义与引申的结果。其理念内涵是指相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教师更强调和顺应以“学”为中心。其中的“学”有这样几层含义:学习内容要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点缺漏出发;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暴露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传授,促进深入理解,培养自主归纳、建构和迁移的能力。

三、提升初中语文专题复习课效益的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本文上述专题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和“学”为中心的理念内涵,笔者从具体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思维、整合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建立学期学情档案,确定学生复习内容

随着电子阅卷的普及,不少教师在专题复习课中会利用试题数据来出示学生得分较低题的平均分值和典型错误,从而有选择地进行分析讲评。但笔者认为,教师在学情分析的过程中,容易关注的是分数本身,而缺少对分数背后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进一步细致地分析。并且这样的分析往往就一次测试而论,从学期为单位的学习时间跨度来看,缺乏前后整体的延续性。因此,笔者尝试建立了一种更为全面、细致和准确的学期学情档案,使专题复习课的学情分析在数据的量度和细致度上得到提升,从而为复习内容的确定提供明确的指向。

学期学情档案的建立周期为一学期,其中的试题资料、数据收集从一个学期的大型测试和单元练习中获得,次数约7—8次。因为现在试卷考查的文体和题型都较为固定,所以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在一学期中多次暴露。到期末复习阶段,学生何处存在缺漏,就会一目了然。

同时,笔者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缺漏进一步深挖学情。一方面,从“知识概念不清”“审题过程不细”“迁移能力不足”“学习态度不佳”这四个方面去剖析各类成因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薄弱点进行自我诊断描述。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学情诊断方式,就能更细致准确地诊断出学生共性学情背后的症结所在。如在本学期多次的说明文阅读测试中,学生在“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这一类题型上得分都不理想。通过学情档案的记载,笔者就清楚了解到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审题读文不够深入,不能联系前后文来理解运用该说明方法的作用,于是就针对这一问题在专题复习课中进行相应的指导。专题复习课本质上是补偿教学,学期学情档案的建立为复习内容和练习难度、广度的选择提供准确定位,使补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重课堂说题互动,暴露学生思维过程

当教师注重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后,就容易忽略学生解题时思维过程的暴露。没有学生思维过程的暴露,教师怎会知道究竟在哪个解题点上出了问题,讲解指导的针对性从何谈起?因此,我们需在教师对学生练习结果评价后,设置一个能暴露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课堂环节,这样讲解指导才能落到实处。然而,如何将学生解题思维过程外显是个难题,为此笔者借鉴教研“说课”的形式,设置了一个课堂说题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最大程度地呈现其解题思维过程。

说题内容分为四部分:说试题信息获取和理解,说文本信息获取和理解,说知识点运用,说答案建构步骤。审题过程就是学生获取和解读试题中关键信息的过程,通过描述审题过程,教师就能了解其是否理解试题的要求和考查意图。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答题方向准确与否。说文本信息获取和理解就是了解学生能否寻找、理解文本重点和关键词句,这能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敏感和理解程度,它决定学生能否把握准确的文本信息来建构答案。说知识点的选择、运用,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将掌握的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说答案的构建步骤,可以了解学生对答案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是否存在偏差,逻辑思维是否缜密。

同时,在学生说题过程中要积极交流互动,多用“你为什么这么想”“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得出结论的”“你理解这个知识点吗”来进行追问,发现其在解题思维过程和知识点掌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边说,教师及时进行点拨纠正。此外,在与一两位学生互动交流时要经常询问统计班级内有多少类似思维的学生人数,这样共性的思维过程也会暴露,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课堂说题还避免了一些教师只依赖标准答案却不做题的现象,要求教师通过真实的解题,体会学生解题感受,与其思维过程保持同步。

(三)勾联教材自主发现,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在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喜欢以模式套入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答案建构。以阅读题答案模式建构为例,内容基本为“运用(方法/定义判断)+写了(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表达/引出/展现了(关键语段词语的作用/文本内涵主题的意义/作者情感的表达)+套语(升华主题/激发读者兴趣/体现语言的特点)”。这种模式似乎不难,教师也反复强调,但学生迁移运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就此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其中方法、定义的理解,套语的认知往往是一知半解的状态。迁移运用的前提是深入理解,而模式套入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生机械记忆的基础之上,那复习的收效是可想而知的。

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1998年创立了一种“理解为先教学设计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 D’)”,该理论的核心就是把引导性问题作为构建课程的框架。通过引导性问题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发现等学习活动中来,进而深入理解一些内容。受该理论的启发,笔者在专题复习课中经常以一些典型的考查题型作为引导问题,勾联课本教材,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通过真正地迁移运用来完成对答案建构,而非机械生硬地套入。

笔者本学期任教八年级,在科技说明文专题复习课中,就将“体会说明文首段文字作用”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这两个典型考查题作为引导问题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第三四单元中梳理教材的范例,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在通过对《苏州园林》《说“屏”》《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这些课文首段文字的梳理与归纳后,学生自然理解了其引出说明对象/现象的作用,并且也发现了这些文章多以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还明白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这一套语的含义。在通过对《中国石拱桥》《桥之美》《生物入侵者》《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这些课文中一些典型语言的比较后,学生自然理解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权威的三种特点。

教材是最好的范例,在专题复习课中能作为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结构与能力提高的理想切入口,但我们在专题复习课中通常会忽略对教材的二次使用,一味地进行课外拓展。日常教学是单篇教学,各篇都有侧重,无法面面俱到,但在专题复习课中就可以利用典型题的答案建构作为问题引导,勾联起对教材中同类文体的整合,以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加强运用迁移能力。

(四)借助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整合

在专题复习课中,教师一般都会配套大量的复习练习,以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知识强化,以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然而在如今灵活多变的中考面前,这无疑是事倍功半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进行专题复习后,学会梳理归纳,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体系。为此,笔者在专题复习课中引入了“思维导图”,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引导培养其自主整合的能力。

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图(Mind Map),是由英国教育家博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一种图示工具,能帮助学习者对某个特定主题或者多个知识点概念构建其相应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视觉化表达。如今,思维导图在科学复习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其实笔者在尝试后发现其对语文复习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如八年级的文言量明显增加,在复习中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效率低下的状况。所以在文言专题复习中,笔者放弃使用大量的试题来进行反复练习,而是针对容易遗忘的内容,让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对文言重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记忆效果明显。

如在说明文专题复习课内容全部结束后,为了巩固复习效果,笔者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说明文阅读练习中的典型题要点形象化、简单化,将零散、孤立的知识点建构成一个关系紧密的体系,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说明文阅读知识体系全景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之后的说明文阅读中,从自己整理出的这些知识体系在通篇阅读时进行关注,使专题复习课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绘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在专题复习课中灵活运用,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又能帮助培养其知识归纳整合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并锻炼了其思维品质。

上述几点教学策略就是笔者基于“学”为中心的理念内涵,在提升初中语文专题复习课效益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在经过一学期的实施与检验后,其对复习效益提升是有比较明显的帮助的,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在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测中的学科成绩与同类班级相比较增长较为明显。因此,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必须要针对性地去研究学生的学情状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而真正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减轻负担,提升效益。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

[2][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3]盛群力.学习类型、认知加工和教学结果——当代著名心理教育学家理查德·梅耶的学习观一瞥[J].开放教育研究,2004(4).

[4]郑桂华.从一道常考题谈语文复习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语文教学,2013(2).

[5]陈锋.复习课的问题透视与增效策略——以初中复习课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4(5).

初中语文复习课 篇2

一、认真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

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认真的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动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难易不分,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计划,分阶段复习

在吃透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是很重要的。各阶段的复习侧重点要选好,要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切不可孤立的复习。

(一)课本知识的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习时间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我大胆的取舍复习内容,打破逐册复习的方法,确定好重点的册,然后再分体裁复习。分体裁复习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以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后师生应进一步明确哪一些内容是应了解的、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般运用什么复习方法都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查、一般会出现那些问题以及怎样应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文学常识中的作家作品,内容繁多,就要让学生明确哪一些是应了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应详细掌握的;字词内容除了集中记忆以外,课文中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一些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学生作品,在讲解之前都要求学生准确朗读,让学生平时就养成借助工具书记忆字词的习惯,这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表达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让他们分清;课本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及时引入相关的课外材料,注意了知识的强化和迁移的训练等等。

(二)综合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和写作题就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这些能力,因此,我重点训练了这些内容。

阅读训练

我分析了许多中考语文试题,发现:试题的阅读板块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分值占全卷的40%--50%。这一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选文上,课内选段,课外选篇,兼顾多类文体,注重文质兼美,适合考试;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重视科技文阅读。(2)在设题上,以简答题为主,由侧重静态地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等内容)转向注重整体感知,注重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3)在答案设计上,多强调意思对即可,鼓励学生写出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针对这些变化,我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了训练:

(1)精心选材。围绕中考阅读题的选材特点,我分体裁精选了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选取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涉及素质教育、环境保护、人口问题、最新科技、实事新闻以及精美时文等(今年应考虑到教育改革、北京申奥、9.11事件以及美国落选人权委员会等实事热点内容),用这些内容来考查学生学过的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2)精心设计问题。除借助这些材料继续训练字、词等基础知识以外,我修改材料的问题,突出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的训练。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复习课 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77-02

新一轮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就目前的初中语文复习课,虽然打破了原来的大容量题海练兵式复习,也摒弃过去消极松散放羊式的管理,但在语文复习中,仍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鉴于此,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做到“温故知新”,我觉得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

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练、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二、注重选择复习的内容

语文复习教学过程,说到底是复习材料信息的传播、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复习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复习效率的高低,首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复习目标和选择不同的复习任务。针对一本教材,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系统整理。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要求,既要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又要考虑到训练材料对知识点的涵盖面,要能通过训练,寻求规律,掌握方法。其次,要注重复习重心,许多教师把复习重心放在了知识的识记和基础字词积累,其实阅读和写作才是检验区分学生语文水平之根本所在,在阅读复习方面,要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或规律。

三、把握重点进行复习

1.复习课本,梳理知识,落实基础

受时间限制,复习内容要扣住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知识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复习就要把握考试范围,扣紧课本,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2.突出重点,注重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复习各类知识时,先明确此类知识要点,让学生心中有数,使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复习。考试范围一般包括3个方面。(1)字音、字形、标点、病句、名句积累、综合实践等。(2)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例如,文言文,要求学生能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通假字,了解重点虚词等,复习时就抓住这些内容进行;现代文阅读内容,应抓住重点,进行概括。(3)作文。在进行了众多的作文训练之后,还应教会学生考场作文应对计策。

四、注重复习方法的探究

复习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没有固定统一的摸式。老师在复习课上要方法恰当,导向明确,要求具体,学生复习才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虽然语文学习是分阶段、分课时进行的,每个阶段每个课时都要接触一些新知识,而学过的知识则变成了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但由于语文教学中的阶段性,使知识之间形成了间隔。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适宜采取疏通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

五、强调点和面的结合

这个点包括复习内容的重点,一堂复习课我们复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中哪些是重点,这些都要注意。对于重点的知识我们要强化复习,突出复习,不能马虎大意,要仔细的让学生充分复习到位。另外,这个点还包括学生中的重点,优秀生和差生。这两类学生在课堂上是需要老师重点关心和教育的。因此,老师们在进行复习辅导时,要让这些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动起来。特别是后进生,老师们一定要及时检查他们复习的进度和掌握的程度,必要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课后辅导。只有这样做,我们的复习辅导才能真正落实到位,才能符合我们新课改的精神。

六、注重复习过程的调控

语文复习虽然有科学的计划,但在教学活动中教情、学情会因主观的、客观的诸多因素发生变化,与预设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不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的具体变化而灵活选用教法。一是要注重读,读是感悟语言,内化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教材范文自不必说,就是资料中、试题中都有供学生诵读的美文,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诵读,培养学生读中悟、读中想的习惯。二是要注重讲,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指导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面向全体的讲解。不必讲的,只字不提;需要讲的,就讲清楚、讲到位。讲解要能拓展出宽度,开掘出深度。三是要注重鼓励,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遵循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掌握,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初中语文复习课 篇4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语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语文课的课型有很多, 根据授课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与一线语文教师的谈话中, 我了解到复习课是语文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互动最好的课型。但是现如今的复习课并没有实现课堂上师生、生生的高效交互, 而且课堂的效率不高, 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 复习课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因此,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往往有种疲惫感, 缺乏兴趣, 注意力不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 我力求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解决。

一、复习课的流程

经过总结, 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节复习课, 大致的步骤如下: 计划—备课—设计—应用。首先复习课前教师要将之前学过的知识归纳整理, 列出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易错的地方。如果了解得不够深入可以进行一个测试, 将测试的结果整理分析, 就可以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复习, 哪些知识点可以一笔带过。再考虑上课运用的方式方法, 从而制订一个可行可靠的复习计划。计划应符合学生实际, 否则只是空谈。制订计划后教师就要根据计划的内容进行备课。备课时要注意复习不是把旧课再上一遍, 而是要突出基础知识, 突出重难点和学生的薄弱之处。复习是针对所有的学生, 所以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要围绕基础, 围绕课本。

二、阅读复习之文言文《桃花源记》

( 一) 备课与计划

文言文的学习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大的难点, 教师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学生怎么学才能把这一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上册中文言文部分的第一课,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发现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掌握得不好, 结合学生日常练习的反馈, 我设计了这堂复习课。

( 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前四个单元均为现代文阅读, 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学习好本课的内容也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①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②背诵课文; ③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教具】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

我们学习了这学期第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 让我们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学习文言文就是通过文章与古人对话, 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 为了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智慧, 我们学习就要用心。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桃花源, 去汲取古人的智慧。

2. 字词理解

( 1) 练习翻译里面的字词 ( 用电子白板呈现) :

学生结合书本答题, 教师可找学生到黑板书写。

( 2)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 白板呈现) :

芳草鲜美 阡陌交通 妻子 无论

教师可提问学生到讲台去书写答案, 其他学生在本上做, 做完后找找白板上的答案有何问题。学生纠错后, 给予5 分钟同桌互相背记。

( 3) 一词多义 ( 白板显示, 学生互动答题) :

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之:渔人甚异之 具答之

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 句子翻译 ( 白板出示内容)

( 1)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 2)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 3)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 4)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内回答后再提问, 答对后小组加分, 教师强调个别字词的翻译, 在白板上运用遮罩的功能揭示答案, 学生更加感兴趣。

4. 深层探究

太守为何即遣人随其往呢?

学生交流谈论后回答: 这个 “即”字表明了太守寻找桃花源的急切心情, 说明这个地方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讨论继续深入: 太守如此, 作为与陶渊明同时代的 “高尚士”———刘子骥在听到有关桃花源的消息后又是怎样的, 作者想借刘子骥的表现说明什么?

在教师提示下, 通过讨论, 明确:作者通过写渔人、太守、隐士对桃花源的关注, 是想表达无论在朝在野, 为官为民, 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种追求折射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通过探究, 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5. “我” 是出题人

针对课本和本节课复习的内容, 学生可以自己出题, 出题后与同桌或前后桌互考, 考完再互相批改, 互相评论。

6. 背诵课文

基础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后, 根据文章的理解背诵全文。教师给学生时间背诵, 过后提问, 提问形式为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 背诵的段落随机, 答对小组加分, 答错要扣分。

7. 课堂小结

运用白板的记忆功能,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进一步巩固所学。

8. 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 三) 案例设计分析

本次复习课设计,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课堂教学我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思考。内容安排上是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探究, 可以说内容上是由简到难, 层层递进, 有助于学生理解。其中字词部分我充分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的氛围较好, 内容较为简单, 学生都会, 积极性较高。句子翻译中学生小组交流合作, 针对个别问题小组内解决, 我完全放手, 只是运用白板揭示答案并在其上书写强调个别内容。这时因问题的深入, 学生也开始对课堂失去兴趣, 这时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 自己出题考他人, 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对这一活动很喜欢, 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然后考背诵, 学生经过原有的基础加上这节课的复习, 这时背诵事半功倍。最后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温习一下。

经过设计实践, 本人发现,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复习课中的运用能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 学生积极性高, 注意力集中, 课堂效果较好, 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虽然本人提出并进行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设计, 但仍有很多不足。本人不会停滞不前, 会继续研究, 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这一研究设计。

参考文献

[1]吴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4.

初中语文复习课 篇5

一、提高做题质量

现在,九年级学生拥有的语文复习材料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如果不加选择,就会使学生疲惫不堪、心生厌倦,自然不会有良好的复习成效。为此,教师一定要慎重把握,精挑细选,万不可抓住一本自认为比较好的资料,让学生从第一个题目开始,然后一题不落地做完。对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内容更不可一再重复练习。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复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翻看平时摘录的笔记,进一步理解并巩固课本中的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帮助他们理清主次并各个击破。例如,可以帮助学生列出字、词、句训练中的重点,一旦学生有了复习方向,就能够在复习时有的放矢。

一般语文试卷中有关知识积累的题目都与课本内容有关,因此,学生不仅要将课本中的文言诗句背熟,还要知道作者和出处。具体说来。课本中的重点包括字词、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的名句以及名篇名章的背诵理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勤动手,在读背写的过程中加深记忆,使名句成为自己的知识,在阅读与作文中都能灵活运用。

三、复习时应有的放矢

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讲评课就是讲评学生的答卷,把学生所做的试题从头至尾讲解一遍,可是往往因为题目容量大导致时间紧迫,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不可随便上讲评课,更不要还没有开始上课,卷子已经分发到学生手里了。教师要先分析学生试卷中的问题,分清主次,找出重点,注意结合各种题型分类讲评,如修改病句、阅读理解等。要注意对每种专题都要有明确的结论。

四、举一反三,提高综合能力

在考试前适量做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过程讲究的是做题的质量。当做的题目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规律性总结,归纳出一套明确的解题方法。比如,什么样的题目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考虑和解答,怎样解答才能符合评分标准的要求。

比如仿造句子的题目,一定要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否则可能被扣掉一半的分数。又如,对阅读中词语指代意义的理解,一般要联系上下文来找答案,并且还要将答案带入文中读一遍,意思不变才说明是正确的。

事实上,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往往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也会节省学生不少时间。

五、调动资源。组题训练

考前组题训练,是提高成绩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每人组一套习题,并附上答案。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收上来后,再取其精华,组合成一套或几套有价值的习题,打印出来让全年级的同学做,谁出的题就写上谁的名字。这时,学生大都会认真地查阅资料,核对答案,不仅自身受益,其他同学也能受益,教师还能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做题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由学习小组对答案: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小组的组员可以帮助解决;大家都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出面解决。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快乐,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弥补作文的不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但是灵活运用的前提是具备运用知识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考试时才有法可依。而作文作为试卷中的重头,更不可等闲视之。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作文的基础得分上可以加书写分、扣错别字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其次,教师要限定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的实战演练。学生按照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直至成文的顺序,严格控制时间,认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对作文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

七、合理控制节奏,缓解学生身心疲惫

长时间的复习教学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安排记忆量大小不等、难度系数高低不等的内容穿插进行,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疲惫的身心得到缓解,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复习教学成效。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首先是“遍”步,即老师精讲。

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步,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

其次是“反刍”步,即让学生读书。

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读书。

第三是“消化”步,即让学生练习。

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的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

最后是“反馈”步,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

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评讲、兄弟班同学交叉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科学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对各种复习方法的尝试,我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延伸性强

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

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比如复习《背影》将课文内容概括为“父子情深”四个字。

二、启发性强

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脱离《课标》的错误。比如六册书可以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种文体来复习,就其特点加以复习,采用网络图,联系起来板书(板书略),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加深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比较性好

“比较”被称为“艺术的超级武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搞好各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区别是十分重要的。而板书图示(包括表格)不失为一种简洁实用的好方法。整个中学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丰富多彩有板书图示、表格显示出来。

四、系统性强

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连接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绘制树状结构图。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用板书图示进行语文复习,其系统性确实是很强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五、趣味性足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篇6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97-02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已成为教师的教学“盲点”。初中数学复习课难上,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学习新课的新鲜感,缺少激情,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棘手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体会,从如下两个方面谈自己的见解。

一、初中数学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要紧扣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让学生参与整理、归纳的过程,不要让教师的归纳替代学生的整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体现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让学生梳理;对错让学生判断。体现学生是复习课的主体,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系统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对复习内容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要进行分块整理,梳理归类,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二、初中数学复习课可采用的步骤

1.复习课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目标要准确。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要求必须准确。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的互串。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其次,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要按新课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例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除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再次,目标要具体。避免提抽象空泛的口号。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内容过多会适得其反。复习课上教师要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

2.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最佳时机,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回忆是学生复习时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梳理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复习内容,分清解题思路,特别要注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和比较。在帮助学生理清复习脉络时,可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梳理的过程是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过程。

3.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练习。分析就是指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做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解决难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练习就是要找出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课堂上对复习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点。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是让学生把握单个知识点的本质属性;而复习课,是把所学知识前后贯通、串联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点泛化。“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存异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5.让学生对复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检测就是考察学生在本节复习课上对所复习的知识内容进行的检查与测试。这要通过数量适当的演题来进行检测,也就是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同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优化和改进复习课的学习方法。

总之,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隽永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以课内为主,教师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复习课堂上,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总结出带有规律性和代表性的东西,做一题,通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达到触类旁通之目的。以教材为主,复习课内容点多、覆盖面广,复习时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扎实地抓好知识点,把教材与资料有机结合,使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以能力为主,知识与能力二者紧密相连,知识的存在和增长,是能力的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到上述要求,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复习课堂就回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复习课 篇7

复习课, 对于学生系统学好数学, 发展思维能力, 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 提高教学质量, 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此, 复习课需要精心备课, 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清晰全面、条理分明、知识体系完善, 对复习的重点难点要把握较准, 才能有更强的针对性;复习课要重视能力的训练, 做到讲练结合, 复习扎实;另外, 复习课要重视拓展宽度和深度, 注意联系实际, 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并呈现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使得复习课的课堂氛围比较好, 不会让学生觉得复习课就是单纯的罗列知识和“炒冷饭”.

因此, 复习课要想成为有效的教学, 应该达到几个目的:

第一,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的掌握, 并能灵活运用.

第二, 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 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知识的同时, 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通过复习使老师得到教学上更进一步的发展, 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 促进自身的成长,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现以“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为例, 简单阐述, 并辅以例题和解说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一、复习相关内容, 引出课程方向

提出问题:

1. 已知二次函数 y = 2 (x + 1) 2 + 1, 当 x = ____ 时, y 有最___ 值, 为 ______.

2. 已 知一次函数 y = 3x + 5 (3 < x ≤ 5) , 则当 x = _____时, y 有最 ____ 值, 为 _______.

答案:1. -1, 小, 1;2. 5, 大, 20.

简单的两道小的函数题目, 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所体现, 展现函数、最值之间存在的联系, 并能简单体会, 初中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和函数息息相关的.

二、具体问题讲解, 融会贯通知识

(一) 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1,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 E为AB的中点, F是AC上一动点, 则EF+BF的最小值为 ( ) , 并说明理由.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两定点间的距离最小值的模型, 以对称点的思考方向讲解几何图形中的定点最值问题的解决方式, 并形成思维的习惯, 遇到这样的问题, 即朝着此方向思考和求解. 此题目作为例题, 教师需要讲解清楚, 为几何图形中求最值问题明确思考的主线和方向. 以此作为同类问题的模型指引.

练习1:如图2, 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 ∠DAB = 60°, E为AB的中点, F是AC上一动点, 则EF +BF的最小值为 ( ) , 并说明理由.

练习2:如图3, 已知二次函数y =x2- 4x + 5的图像与坐标轴交于点A (1, 0) 和点B (0, -5) .若已知该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 使得△ABP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练习1紧跟例题, 是对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实时情况的跟踪, 也考查一下学生对于图形的深刻认识, 正方形和菱形的共同点———对称性, 在解决图形最值问题中有关键作用.

练习2是一个拓展, 加入了函数的模型, 但是函数只是一个背景, 实际的类型仍然是例1.

(二)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2某商店经营T恤衫, 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元.根据市场调查, 销售量与单价满足如下关系: 在某一时间内, 单价是13元时, 销售量是200件, 而单价每降低1元, 就可以多售出50件. 单价为多少时, 利润最大?

解设每件T恤衫降价x元, 销售利润为y元, 根据题意列式为:

当x =7/2时, 利润最大.

因此单价为9.5元时, 利润最大, 最大值为2812.5元.

设置此题的目的是:找到第二种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因此例2采取耳熟能详的营销问题, (1) 降低难度, 会让大部分的学生有着落, 能思考, 能列式, 并能得出结论; (2) 容易总结出这类题目的通法, 一举两得.

例3某饮料厂为了开发新产品, 用A种果汁原料和B种果汁原料试制新型甲、乙两种饮料共50千克, 设甲种饮料需配制x千克, 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为y元.

(1) 已知甲种饮料成本每千克4元 , 乙种饮料成本每千克3元, 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用19千克A种果汁原料和17.2千克B种果汁原料试制甲、乙两种新型饮料, 下表是试验的相关数据:

请你分析如何配制这两种饮料, 可使y值最小, 最小值是多少?

解 (1) y = x + 150.

(2) 根据题意, 可列不等式组为

解得28≤x≤30.

因为y = x + 150中的k = 1为正, 所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 当x = 28时, y的最小值为178.

所以, 当配制甲种饮料28千克、乙种饮料22千克时, 可以使两种饮料的配制成本最小, 最小值为178元.

函数当中的第二种类型, 方案设计问题, 例3的设计采取分步表述, 一是可以降低分析的门槛, 降低难度;二是可以使学生明晰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 即先有函数关系式, 才去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问题, 基本上懂得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才能真正达到总结模型有用的效果.

另外, 此题的图表可以使形式更多样性, 更清晰化.

这道题目以教师讲解为主, 此题目理解简单, 容易操作, 但是书写过程需要加以分析, 才能完整呈现此题的设计和思路, 特别是对于一次函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表达需要规范.

三、归纳类型, 深度思考

在本节课的最后, 将上述所讲的内容总结归纳, 总结出: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 我们所能遇到的最值问题, 包括这样三种情况, 一是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二是与二次函数相关联的最值问题;三是有关方案设计问题的最值问题.

用余文森教授关于课堂有效性的认定来结束这篇浅显的论文,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 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 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 而要靠思维过程, 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 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 但同时, 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 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从时间上来说, 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生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 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的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 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复习课 篇8

复习过程, 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教学活动, 将学生已获得的零散的英语知识, 通过分析、归类, 有机地串联起来, 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的传授转化成能力的培养,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益。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的盘点与回顾。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习任务呢?我觉得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十点:

一、以学生为主, 以课本为主, 以练为主

在复习中多给学生提高练的机会, 练的内容应“全”, 练的习题应“精”, 练的时间应“恰当”, 练的方法应“灵活”。可以采取提问、讨论、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练的内容要既有利于巩固基本知识,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等多种能力。在训练时, 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讲要讲出新水平, 引进新信息, 发现新联系,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 做一题, 会一法, 会一类, 通一片。

二、“俯视”考点

上复习课, 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 而应该纵观全局, “俯视”各个知识“板块”, 找出各部分的联系。英语内容庞杂, 因此, 复习时尤其要注意环环相扣, 形成复习链。

词法复习是整个复习链的起点。复习“词”这部分知识时, 不应只局限于词的音、形、义的识记, 而应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 如词性的变化、同义、反义、同音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 连点成线。

句子结构则是复习链中的关键点。句子主干的提取和句子各部分语法功能的把握, 对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谓一致以及各种时态的理解等都有极大的帮助。更是学生做好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剖析句子结构。

复习时, 应该注意各部分的前后联系。复习前面的知识时, 要及时进行必要的铺垫, 为后面的复习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复习, 则要不断照应前面的知识, 反复深化, 使复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探寻规律

英语复习时, 我们往往喜欢“加法”, 印发大量的材料和练习, 强调学生多记多练。而学生的时间有限, 我们应该考虑用“减法”, 精简内容, 合并同类, 探寻规律, 以求高效。比如基数词变序数词, 名词变复数特别是不规则的变法, 动词的不定式,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等等, 我们都应找出规律, 从不规则中找规则。

这样的知识归纳应包括重要、常见的语法项目。脑子里对知识有了高屋建瓴的清晰理解, 无疑也就提高了英语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寻规律, 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

四、了解学生

学生是复习的主体。复习课要高效, 关键一点是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清楚学生的薄弱点, 哪些能力欠缺, 复习的节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复习课上, 虽然有些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但学生总觉得是隔靴搔痒。虽然这样的复习课讲得十分精彩, 但对学生帮助不大。

比如我们常见的试卷讲评课, 要提高效率, 准备工作必须做细, 教师要对全卷情况、每道题的答对率、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等了解清楚, 然后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评, 这样的讲评才有针对性, 才会使学生有收获。同时让学生做好错题记录, 教师每周要进行一次错题反馈。

五、激发潜能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但往往处于“沉睡”的状态。特别是到了毕业班, 作业、考试不断增多, 学习压力在增大, 不少学生经历多次考试失败后, 逐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产生学习无力感。这时他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所以, 成功的复习课, 应该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课外, 教师要不断和学生交流, 使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达到最佳结合。

六、培养能力, 指导方法

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一是在单项选择和单词拼写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二是通过语篇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是注意回归课本, 熟读教材。这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又有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七、洞悉中考试题

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 更要深刻分析中考试题, 要熟读细品中考考试说明, 研究中考的命题思路, 把握考纲。让学生做有价值的习题, 争取短时高效。

八、融会贯通

复习课的最高境界是“通”。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找到在纷繁复杂题目背后的规律。学生每复习一个考点, 教师都要引导他们寻找出这一考点与其它考点的联系, 使分散的考点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例如, 复习阅读理解的复习、句子结构与段内的层次与篇中的段落, 无不相通。又如主从复合句的复习, 引导学生找出每句的主句和从句, 理清句子内的层次结构。要做到少讲多练, 要精选习题。

九、反思调整

复习课的好坏决定着中考的质量, 可见复习课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的获取知识的价值取向, 反思每一复习阶段的策略是否需作进一步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复习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复习内容作积极处理, 调整复习思路。例如, 习题课上教师总是在黄金时间引领基础知识复习, 接近下课才涉及阅读或写作, 由于时间紧, 草草收尾, 以致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缓慢。介于此,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做题的顺序, 可先从阅读着手。

十、写作课正规化

浅谈初中政治复习课 篇9

一、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 并使其系统化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 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 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1. 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

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 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 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 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初一思想政治课的主线是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因而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的基础教育。

2. 根据教材内在联系, 进行单元复习。

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例:《社会发展简史》就可以按社会形态分为五个单元, 了解和掌握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特点, 以及三个阶级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所起的推动作用, 紧紧围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3. 基本概念准确掌握。

基本概念的复习首先抓住关键词;其次, 把一些内容相似或有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 划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加深记忆。

4. 查问质疑层层实。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 “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 分类推进”的原则, 紧紧围绕教材, 精心选择问答题, 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 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 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 进行透彻地讲解, 帮助学生记忆。

二、第二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知识的再提高

首先, 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纵观全面, 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 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 选薄弱环节训练, 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 练得多了, 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 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分门别类进行训练, 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篇10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的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翻新习题,调动兴趣

学生学完初中数学教材后,尚存在着概念模糊混淆,知识系统性不够,逻辑推理能力差,方法呆板等问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坚持以课本为主,在对一些观点上,工具性知识集中提前复习的基础上,顺次复习,重在基础,查漏补缺。但复习中如果完全照搬课本选题,则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大,感到厌烦。对此,我采取翻新习题的方法,积极进行改题练习,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翻新方式上采取将课本题目改变:改变结论,增加设问、引伸推广、多题组合等方式。这样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复习了充要条件的实质,使学生感到复习基础知识不再是“吃过后馒头”没味道。复习完课本后,要对学生进行以课本例题或习题改编题的综合训练卷的测试,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进行习题翻新,教师要再次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进而驾驭教材,把握复习方向。把教材的重点内容,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延伸和变形,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提高复习效率。

三、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学习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四、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合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五、精选练习,注重效益

初中数学总复习,学生要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要适当安排测试,否则不足以形成技能,然而切莫陷入题海之中,不能以做题数量多少论英雄,更不要追求所谓难题,做每一个题都要有所收获,这就是效益。教师必须精选习题,控制难度,控制题量,把握重点并精心安排练习,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练习效益,从复习开始就应该制定好全面的训练安排计划与内容,使之形成系列,使练习有梯度,有重点,有针对性。练习内容、形式多样化,可编选再现型、深化型的“基础知识训练”;在每单元复习开始时体现概念理解,记忆为主的“调查回忆训练”;每单元结束的“目标验收训练”;体现融会贯通的“综合技能训练”;突出重点、难点。热点的“专题训练”,突出能力的“思想方法训练”;强化纠错“易做易错题组训练”等不同侧重的多形式训练,但各种练习要精,要适度。对练习要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快的通病。为了保证训练的实效,要确保信息反馈的闭合回路的畅通,及时对训练的结果进行批改与讲评,使学生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使学生主动调整学习活动,使错误尚未定型之前及时输入信息进行纠正,切实解决学生练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以期获得最优的复习效果。

六、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1) y=13-2x

(2) y=3x+2x-1

(3) y=x+1-1

(4) y=x+2x-2

谈初中英语复习课模式 篇11

摘要: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一、复习课与新课一样都需要备课。二、课上呈现复习内容。(1)、为了更好的完成口语会话的复习,教师也可将所设计的内容用于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表演练习。(2)词汇复习。(3) 归纳小结。(4)进行强化训练。(5)听写单词短语或小测以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三、教给学生一些复习诀窍。

关键字:复习课学生主体 整理归纳

新课程标准要求“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改进传统的复习课教学,使其充满“探究性”呢?

一、备课

复习课与新课一样都需要备课。教师在上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总结重点短语,句型,中考考点,对单元知识了如指掌,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控制自如。复习课毕竟是复习学过的知识,要归纳总结不同单元,不同学期,不同年级的相关联的句子,具有系统性强,跨度大,中缩性广的特点。教师在备课上就要把初一,初二,初三的用语相结合。同时,在备课上给学生创造不同的环境,设计不同的内容。所以,复习课的备课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反映了教师英语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的结合。

二、课上呈现复习内容

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是上好复习课的第一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1)为了更好的完成口语会话的复习,教师也可将所设计的内容用于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表演练习。老师还可以事先选择一些含有课本重点句型的短文,让学生进行诵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复习乐趣,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达到了最佳的口语会话的实际效果,也为将来进入高级中学,走向社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2)词汇复习。词汇是外语语言三要素之一,是构成语句的基本单位。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所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将无法表达任何实物。”可见,词汇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新目标教材词汇量大是其一个突出特点。因此,我一般采取下面的复习方法:学生以最快速度自己看汉意想单词,把没记准的单词用三角号标出。拿出笔纸重点练习没掌握好的单词。短语是学生会话的基础,只有掌握好短语,学生才可能在听说读写方面全面提高。背诵是短语复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3)归纳小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揭示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教师点拨重点难点,语法、考点,理顺单元脉络。教师要以启发引导为主,加深理解度(4)进行强化训练。单独的复习词汇、语法,脱离语境是不行的,必须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时的训练要突出重点,练透难点。(5)听写单词短语或小测以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三、教给学生一些复习诀窍

(1)制订复习计划。(2)选择适当的资料。(3)适时进行总结。①快读查疑。首先浏览课本,遇到较为生疏的、已被遗忘的词语,集中抄在一个本上,以便随时复习,重点记忆。 ②以点带面。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比如,学习一个名词,应知道它是可数的还是不可数的;如果是可数名词,其复数形式怎样变化;是不可数名词,又应怎样使用;它有没有动词形式或形容词形式。再如一个动词,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现在分词形式是怎样变化的?应如何使用?有没有固定用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得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③归纳比较。将同类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表示“带、拿”的几个词:take, bring,get, carry, 应如何区别运用?in, on, at怎样表达不同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它们的细微差别,并能熟练运用。

总之,要完成一堂高质量的复习课并非容易之事,需要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各地的条件不同,因而采取的方式多少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哪种方式,只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质,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那就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 篇12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依据具体的考试课程,切实制订好可以实施的复习计划。学生要充分利用复习阶段,使得自己在较短时间内对知识有系统的巩固、消化和归纳,才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期末阶段也是基础较弱的同学再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仔细研读教材,梳理知识要点,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通常情况下,学生遗忘平时所学的知识之后往往只会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迹,这时温故知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考试之前学生有必要整理和归纳平时所学的知识,通读教材。在梳理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把握好重点和难点,对自己半懂半不懂的知识和疑难点要及时弄懂。这样学习才可以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仔细研读教材,梳理知识要点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其实是每个思维个体的创新能力的源泉,长期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会让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充满动力的数学学习氛围。在这个学习氛围中要让学生摆脱初中数学学习中常常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其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数学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知识的布道者,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最后,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创新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疑问的提出到问题的深入思考到创新的给予解题思路,这都需要思维上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提出种种疑问,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系统地建构起来。

例如,在复习初中数学苏科版《两圆的公切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概念多,知识点又多,解题方法跟思路也是多种多样。我在组织这节课的复习的时候首先让同学们翻开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然后从提问开始首先让学生归纳两圆的公切线、内外公切线的概念,并指出它们的特点,接着再研究两圆外离的情况及两个等圆情况下公切线的情况。最后进行总结:当两等圆相交时,有两条;外切时,有三条;外离时,有四条。只有这三种情况。这样,这部分的知识点就顺利地得以解决了。

三、选做适量练习题。

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正因为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选择题目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普遍的认知结构,又要注意到个体差异。所以,教师选择复习的题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能够自主地设计一些既可以巩固知识又能够启发学生的有价值的题目。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查漏补缺,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分类布置作业。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有较高难度的习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学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要重视对习题的分析,通过布置较低难度的作业来让这些学生查漏补缺,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能够举一反三,掌握适合的学习技巧。这样布置作业就可以达到提优补差的双重效果。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或者多题归一。一题多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也就更加深入。多题归一可以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归纳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所提高。

四、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复习体系的时候,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各种各样的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学生失分的原因在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刻。其实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比如字迹潦草、粗心大意等。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审题不清。所以,教师在复习阶段最主要任务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编写复习的题目的时候要特意加入一些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的题目,在答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复习是有方法的,但是方法也不是一定的。只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好的,也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复习效果。

摘要:在初中阶段,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数学复习课上得好不好, 对最终数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大。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知识点, 再进行大量练习, 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者通过对近几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 从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仔细研读教材, 梳理知识要点, 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选做适量练习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上一篇:直译与意译下一篇:国际投资市场风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