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工作素质教育(精选9篇)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1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到来之际, 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加强学习, 拓宽视野,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为发展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习总书记的讲话, 给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本文分别从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树立终身学习和团队理念及如何搞好科研工作等方面对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进行了分析。
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到“严慈、严谨、严格”
党的十八大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作为大学教师, 首先应按照十八大的要求,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即大学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体系中,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要搞好立德树人教育, 首先是师德。立德先立师, 树人先正己。教师要把自己塑成有道德的人, 凭自己高尚品格、人格魅力去教育人、影响人, 因为身教重于言教。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把德放在第一位, 自己以身作则, 以身教、言教教育学生, 才能培养好学生。
众所周知, 目前处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生活节奏加快, 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使一些人无所适从。因此, 每个人都有必要整理好自己的精神, 亦即净化内心的意识活动。
怎样来净化自己的内心呢?就是教师要用大爱精神, 以理性来约束自己的欲念, 对学生做到“严慈、严谨、严格”。这也是河南理工大学的教风, 不仅是对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的要求, 也是大爱精神的体现。
“严慈”就是象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 即教师要对学生一生的前途命运负责, 关心他们的成长, 不但要向他们传授知识, 还要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严谨”就是注重科学性, 严肃对待学术、学问, 教学生一丝不苟。不仅课堂上要严谨教学, 课下对作业、实验、科研等问题一样要严谨。“严格”就是宽严有度, 严格要求学生。因爱而严, 因严而产生爱, 只有严格要求, 才能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严慈、严谨、严格”是师魂。在教学中, 我们只有做到“严慈、严谨、严格”, 才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会凝练上课艺术, 才能认真讲好每一堂课;才会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敢抓、敢管。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个别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有偏爱, 要求比较严格, 对学习差的学生不管, 放任自流, 实际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 学生的路很长, 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机遇的不同, 他们会发展变化。
做到“严慈、严谨、严格”, 才能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即大家常说的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以前我们教师都把自己视为知识的拥有者, 社会的代言人, 常常以权威自居。但对于当代大学生, 他们是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 我们不能安排他们的一切, 学生也不会被动地遵从, 我们应当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我们只有坚持“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和它们平等相处, 做他们的朋友, 才能加强班风、学风、考风以及思想道德建设, 才能践行大爱,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做到“严慈、严谨、严格”, 创建和谐校园, 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与灵活的应变机制。共同的目标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会引领师生一步步向目标前进, 最终实现目标。同时, 由于社会环境、学院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所以要不断观察环境的变化, 预测未来, 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变措施, 即要不断地修订规划, 才能与时俱进, 引领大家。
做到“严慈、严谨、严格”, 还应构造学习共享系统, 即应当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与对话。和谐型校园的学习是一种团体学习, 不同部门、不同成员、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互相交往、互相学习的状态之中。在交往与对话中, 师生之间不断追求新知识, 不断发挥潜能, 不断和谐发展, 不断取得成功, 才能建立起学习型的和谐校园。
二、树立终身学习和团队理念, 教好每一节课
在大学, 我认为“终身学习理念”和“团队学习理念”是最为根本的学习理念。“终身教育”一词始见于1919年的英国。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在其著作《论未来的教育》中提出:人的学习不能只限于人生的使命, 要穷其一生。这个论断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现在科技发展太快, 要想让学生有所创新, 教师必须站在科技的前沿。众所周知, 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 一种新技术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成熟了才能编到教材中去, 因此书本知识大部分是十几年以前的技术, 这也就要求大学教师及时学习和补充新知识。因此, 我们只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才能不断更新知识, 跟上形势的发展, 才能站在本学科的前沿, 教好大学的课程。另外, 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也很重要。团队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和整体搭配的能力, 使个人在团队中的成长速度变得更快。在现代信息社会里, 学习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样也是各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组织要取得成功, 所依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创造力, 而创造力的源泉是丰富的知识, 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型和谐大学, 就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持续创新的组织。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教好每一节课非常重要。如何教好每一节课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备好课, 目前大学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所以要备课并做好多媒体课件是关键。在做课件前, 首先要熟悉教材, 即把教材通读, 了解各章节要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要作好标记。再看参考书和最新杂志, 了解最新的动态。然后了解学生, 即你要教的对象以前都学习了哪些和本门课有关的知识, 做到心中有数。在做课件前还要研究教法, 即怎么教才能使学生能很好掌握知识;对每一次课要进行设计, 即课前复习、讲课、讲图、提问、和学生互动、总结等各用多长时间, 要一一计算好。最后是做课件, 对课件的制作要反复琢磨, 不能制成幻灯片;一般应注意标出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还要设计兴趣点。应有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同时要合理分配讲多媒体课件的时间, 以及在黑板上板书的公式、画的图、书写的文字的时间等。
其次是讲课, 要教好一节使学生满意的课程, 确实应当动动脑筋。在课堂上, 要按照自己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思路执行, 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论, 对讨论中大胆发言的学生和不善发言的学生, 要用不同方式引导。只有很好地开展互动,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对课程才能愿意听, 才能对知识记得牢。
讲课要坚持育人为本, 立德树人, 要因材施教, 特别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现在的大学生,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创新精神减弱。所以, 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提出不同的意见, 通过讨论和争论, 发现新问题。要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 大胆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造就创新人才。
三、搞好科研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科学研究对大学生、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应在教学的同时, 积极投身到科研中去, 然后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 并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只有注重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证明, 教学科研是互相促进的。在高校中, 很多科研搞得好的教师, 教学同样很棒, 主要是他们把很多科研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中去,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讲课能吸引学生。同时, 这些教师在假期和课余时间,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 利用学生的创新潜力, 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通过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水平,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解决了项目中人员不足的问题。所以, 作为大学教师, 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结语
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立德树人, 以大爱精神教育学生, 教好每一堂课, 使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理论;同时加大新理论、新观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的研究;立足科学特征、人才特征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技术服务等不同科研活动特点, 立足教学和科研结合, 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合格的创新人才。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2
———开县镇安镇中心小学科技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郊小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在县教委和各级科技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学校找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科技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学校科技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明确一个目标
我校制定了科技教育的总目标,那就是: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培养热爱科技的兴趣,研究普及科学的规律,探索发展个性的门路,争创科技教育先进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分三步走的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第一步是探索科技教育特点;第二步是争创县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第三步是跻身于一流科技教育学校行列。
二、狠抓五个落实 1.思想落实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国家有关科技教育的法令条文,学习与科技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不适应科技教育思想的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技教育,争当科技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2)加强法治,健全制度。为了把科技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技工作,学校加强科技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技辅导员例会 制度》、《科技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二十余项,以制度规范科技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技工作的开展。
2.组织落实
学校建立三级科普管理网络,认真做到层层落实。
(1)一级网络:学校建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分管领导和科技总辅导员任副组长,并且由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团支部书记等为组员。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物色安排指导教师,保证活动经费到位,同时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发动、过程安排、检查指导及总结奖励。
(2)二级网络:包括两个方面:①由专职常识教师、电脑辅导教师、图书管理员组成。②由8位科技辅导老师组成。这支队伍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思想动员、组织管理、纪律监督,保证活动有序地顺利开展,同时对学生进行科技思想教育、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知识及科技技能的辅导,组织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发现及培养科技苗子,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3)三级网络:每个年级各班落实2名科技兴趣浓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科技小辅导员,学校建立一支由20名学生组成的科技小辅导员队伍,他们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进行宣传发动、起着带动全校科技活动开展的领头羊作用。
3.内容落实
(1)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①普及型: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全员参与。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提高不同要求,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实践机会,提高动手能力。a.低年级以折纸、小风车、画画表达对大自然热爱等活动为主;b.中年级以方 正棋、建筑模型制作、设计科技小报等活动为主;c.高年级以空模、车模、船模的制作及操作比赛、出金点子、写科普小论文等活动为主。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制作与训练,把学生引进各种科技活动的大门,为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显示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
②提高型: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开设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主动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2)科技活动与科技教育相结合
多年来,我校紧密配合市科技教育同步开展学校科技活动,针对市科技教育的要求,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加制作空模、车模、建模等各项活动,同时通过作品展示,比赛评选,层层选拔优秀苗子,进行强化训练,参加镇、县、市各项比赛。
(3)科技活动与读书活动相结合
每学期要求学生至少看一本科技书,学校图书室精心挑选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科技书,学生利用午间阅览时间到阅览室阅读,同学们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摘录自己感兴趣的小常识、小制作、小发明等,为他们出科技小报及写科普小论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科技知识。
(4)科技活动与影视活动相结合
根据小学生直观性强的认识特点,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动物世界”、“白色污染”、“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教片,影片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 3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懂得爱护动物、净化环境、保护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5)科技活动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自编科技小报已成为同学们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通过内容的选择、版面的设计、文字的书写及美工的处理,学生的语文、美术、书写等综合能力及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许多学生精心设计的“科技小报”在校园里公开亮相,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展示,学生、家长争先观赏,赞不绝口。
(6)科技活动与班团活动相结合
学校经常要求各班级召开科普主题班会,班主任及班干部们精心准备,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宣传科普知识的,有交流科普小论文的,有展示科普小报及科普小制作的,有讲科学家故事的,还有的亲自做冷菜拼盆的,真是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7)科技活动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学生利用废料易拉罐、雪碧瓶、细铅丝,通过艺术设计,精心制作成品种多样的小制作品,还有橡皮泥捏制、陶泥作品、绒线编结、布艺粘贴、剪纸绘画等,材料之丰富、品种之繁多,充分显示了学生聪明的智慧、丰富的想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8)科技活动与培养创新精神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创意征文活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大胆设想,写了60篇创意征文,学校选拔一些好的设计在科技小嗽叭中广播。
4.阵地落实
作为科技特色学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持久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十分重视科技教育阵地创设,建立了校内外许多教育基地。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充分利用 和发挥科技活动室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活动室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网络活动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基于做到科技教育“环境化”。课堂教学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把科普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学校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科普教育;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生活劳动室、阅览室、广播室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影,实验室组织学生做小实验,阅览室组织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广播室进行科技小嗽叭宣传活动;校园内我们还开设了花木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花木培育、种植、保护教育,科技组还给学校所有的花木挂牌,介绍名称、习性和特点。
5.经费落实。
在经费不宽裕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从各方面节约资金,挤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科技教育上去,而且保证资金逐年增长。资金的投入,用于添置科技活动的专用设备、购买活动材料、教师培训、外出考察,确保我校科技教育正常、有序、更好地发展。
三、实现五个提高
1.思想认识提高。提高思想认识是实施科技教育的思想基础,几年来,全校上下,无论领导、老师,还是学生都对科技教育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都把科技教育当作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面,都把科技教育当作推进素质教育创出办学特色的重要抓手,乃至把科技教育当作科教兴市、科教兴国的基础工作。
2.科技普及提高。学校还十分重视科技教育的普及率,让每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科技教育。我校在全县率先实行科技教育进课程,各年级每周都排一节科技课,在课外教育活动方面,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县规定 5 的科技项目外,还自己设计了不少科技活动项目。另外各科任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教育。
3.辅导水平提高。由于我们建立了科技辅导员例会制度和小辅导员例会制度,使我们对校内科技辅导员的辅导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形成制度化。同时我们选派科技辅导员专职教师赴重庆参加培训,有时还请专家来辅导,使辅导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各自的辅导水平,并且近年来,随着校内赛事的增多,辅导水平更上新台阶了,许多老师在科技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我校的张国庆老师成了全县科技教育领头雁,经常被县抽去检查指导学校科技教育工作。邓婷多次被评为重庆市科技辅导员。
4.学生兴趣提高。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科技兴趣的培养。一方面,在校会上动员、班主任宣传意义;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类科技活动,各班做到每月每周有活动、有竞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镇、县、市级的各类竞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一方面,我们对在科技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班级予以表彰,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得到更大的提高。
5.教育质量提高。我校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科技竞赛成绩的优异,还表现在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意识的增强、科学精神的发扬。科技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带动了学科教学、艺术教育、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全方位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
1、由于学校科技教育发展历史短、内涵不丰厚,对科技教育只是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在科技教育的某些环节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师生对科技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存在对工作的解怠或不力的现象。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3
一、对科教管理事业充满挚爱
发展科教事业是推进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一旦重视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就会走在世界前列, 否则, 就会被抛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因此, 他们把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事业视为实现“现代文明国家”的关键和民族振兴的杠杆。一切有远见卓识的科教事业管理者都具有强烈的科教兴国意识。
1977年邓小平同志刚恢复工作, 就自告奋勇要求管教育和科技两大阵营, 他率先清理了科技与教育战线上“左”的错误, 恢复了高考制度、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后来, 他又多次指出, 搞好教育和科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长远看, 要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他的科教理论与实践为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两弹一星”, 就没有国际地位。因为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忽视科技和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 是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二、能够依据国情, 制定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科教领域的优秀管理者善于从实际出发, 制定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战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提出来的。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人口众多, 资源却相对缺乏, 不但经济落后, 科技和教育都很落后。中国的这些特殊的国情和资源环境, 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科教发展道路。因此, 现阶段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中国的科技主要分为: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面向主战场的应用研究。根据国情, 目前我们要把面向主战场的应用研究放在首位, 高技术产业放在第二位, 基础研究放在第三位。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三、能够放眼全球和未来, 不断地开拓创新
综合国力的提高, 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教领域的优秀管理者能够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把握全局及未来, 提出创新的举措。就个人而言, 科技创新主要包括:首先, 要有自信心;其次, 要有理性的怀疑;最后, 要允许失败。管理者要善于营造这样的主客观环境去激励人们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 是驾驭世界大趋势、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战略性选择。
放眼全球和未来, 搞好教育创新。有见识的教育管理者具有全球化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办教育是将追求自由真知作为最终皈依, 不过分强调实用性而是突出人文精神。重视本科教育, 强调大学要培养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 要使学生具有领导才能和服务意识, 要积极推动公共教育。学校要办成荟萃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及人文特色的国际社区。他的战略方向是积极吸收新的信息和科技成果、继承人文传统, 创办国际一流大学, 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四、是集科技、教育与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专家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闵维方就是这样一个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他在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研究中提出:在一定范围内平均规模越小, 办学成本越高的理论框架。为国家制定高等教育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方针, 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分配模型”, 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拨款公式和一个供财政部门使用的决策支撑系统。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 “无形劳动投入”观念和组织力学理论, 分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 提出了“教育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框架及相应的数学模, ”做出了科学的定量分析。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他谈到办学思想时说“‘大学就是大师’之学, 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学者”。“世界上一流的学校无不把教师地位放在第一位”。他主张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科研, 大学应是研究密集型大学;以大师级标准塑造现有的教师队伍;他还主张大学与社会经济相结合。
五、要真抓实干, 开创现代科教管理新局面
科教领域的优秀管理者们“居前不松劲, 远眺再登高”的瞄准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学, 这两所高校的管理者们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和责任意识。北京大学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有新思路新对策》, 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型人才工程”、实施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加强与各省市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学科建设、着重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拓宽筹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清华大学提出了《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的决策》。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依托, 促进学科与教学相结合;以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式改革为重点, 构建研究性大学和新型教学体系;以优秀拔尖人才引进和加强校内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完善学分制、健全各种学习激励机制, 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制;以加强研究生的开创性工作为基点,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脚踏实地构筑起综合性、研究性、开发式的世界一流大学, 构筑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摘要:科教领域的优秀管理者是对科教管理事业充满挚爱;善于从实际出发, 制定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战略;能够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把握全局及未来, 提出科教创新的举措;真抓实干, 集科技、教育与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
关键词:科教,管理者,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兹全.中国历代名师.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4
[2]柳斌.全面素质教育手册.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 九洲出版社, 1997
[3]赵永乐、殷春风人才新概念的几点认识[J]中国人才2004 (2)
科教科工作职责 篇4
1、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科研、教学、进修、学科建设、继续医学教育、学术活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管理等工作。
2、制定全院科研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与管理制度。负责医院科研计划的实施检查、成果鉴定、申报奖励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3、负责制定每年教学实施方案,组织安排实习生和下级医院进修生的带教和管理工作,负责与各高等医学院校进行教学和业务交流。
4、负责制订医务技术人员年度进修学习计划,根据全院业务开展需要,安排、审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5、与医务科等职能科室配合做好重点学科、重点科室的建设、评估和管理工作。
6、负责组织安排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请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做好医务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证书学分登记、年检和保管工作。
7、负责组织安排全院学术活动,包括举办院内和院际间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和有关学习班等。协助院领导审批安排医务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级医学会会议,派遣医务技术人员外出讲学,并做好学分登记。
8、负责协助医务科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师轮转调配工作。制订医务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统筹安排和具体实施。
9、负责实施、检查全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技术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10、负责各专业学会发展会员的具体组织工作。
11、负责教学、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12、根据教学、科研、培训等计划安排,组织对上述业务活动的检查、评估,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5
上一次全国农机化科教工作会议距今已有近10年时间了。10年来,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投入逐年增加, 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快, 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开发积极进展。近10年来农机化科研开发取得一大批重要成果。机械化谷物收获、水稻机插秧技术和机具基本成熟, 玉米、马铃薯、油菜联合收获等关键技术和相关机具研究加快发展, 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研发获得成功, 花生、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研发实现突破,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高效植保、牧草生产和草场改良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成果成熟转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一些领域开始应用, 农业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研发长足进步。农机检测技术、维修技术、标准化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些骨干农机化科研院所通过整体转制焕发了活力, 研发实力大幅提升。
———技术推广深入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 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规模逐年扩大。近10年来, 累计建设部省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县 (区) 600多个, 为多项技术组合、集成配套以及工艺技术规范的探索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农用航空有新的发展。农机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和建设步伐加快, 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逐步明确。
———教育培训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在改革中发展, 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层次农机化管理和科技人才。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规范。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扎实推进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培训渠道, 依托农机驾驶培训、“阳光工程”、“金蓝领计划”等培训工作和项目, 年均培训农机化人员400万人次以上。农机化职业技能鉴定和开发快速发展。
———技术鉴定依法推进。依法制定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和有关配套规章。鉴定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际交流日益活跃。在国内研发的同时, 从国外重点引进和成功消化吸收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高速机插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高效植保机械、薯类收获机械等多项农机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机化学术交流活跃, 承办了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多次在国外举办农机展览展示活动。引导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扩大出口, 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回顾总结多年来我国农机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以下基本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产学研推相结合。农机化教育培训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鉴定机构、推广体系共同构成农机化科技教育发展的有机链条, 缺一不可。只有将其紧密结合, 协调推进, 形成合力, 才能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研究、转化、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必须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推广过程中, 只有做到农机农艺有机融合, 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环境技术效应乘数叠加, 让农民广泛接受和掌握, 才能形成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是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机化机制创新, 以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在狠抓农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机制创新, 不断完善, 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精神。
四是必须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在教学、培训、科研、推广等工作中, 需要在鼓励多出成果的同和技术能手, 以出成果促进出人才, 以出人才带动出成果。
2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不断增强做好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它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有效解决了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矛盾, 既走出了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又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成功实践, 同时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机作业服务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意愿的重要因素, 先进农机装备广泛应用已成为吸引高素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纽带。因此,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挖掘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潜力的现实选择。
目前, 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农机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部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推动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 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粮棉油糖等作物田间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养殖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 农机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 农机总动力达到9亿千瓦,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5%, 农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逐步形成一批拥有国际先进性能指标的农机产品、核心技术。到2020年, 农机总动力达到9.5亿千瓦,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建立完善的农机自主创新体系, 能够自主制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关键农机产品。实现以上目标, 条件有利, 任务艰巨。
着眼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 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在科技教育, 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教育。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加强农机化科技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夯实农机化发展人才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 很大程度上是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 也是广大农机科技人员施展和贡献智慧才华的过程。农业机械作为工业科技与农业科技集成的产物, 研究设计工作者、推广示范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科技及管理素质, 必然要求其使用者、经营者具备良好的操作经营技能。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要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 稳定壮大农机化科技人才队伍, 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 造就更多操作和经营能手。
二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引发了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全面的、多元化需求。在不少领域, 机具研发空白或是适用性不高, 导致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低, 成为制约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加强对农机手的教育和培训, 才能在继续提升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同时, 不断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同时提升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 才能在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的同时, 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 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 全面满足现代农业装备需求。
三是支撑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我国农机动力总量虽呈连年快速增长态势, 但农机装备结构“三多三少” (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 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各个作物、各个环节、各个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由于研发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原因, 不少农机产品性能和质量不稳定, 甚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要加强科研开发, 广泛试验实践, 密切农机农艺结合, 丰富农机产品种类, 提高农机化产品和技术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给农机使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引导农民使用高性能机具和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 逐步淘汰更新能耗高、效率低的老旧机具, 实现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
四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效益是推动农机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持续加强科研开发, 才能满足农民对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效率、舒适性等各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 才能研制出经济适用、节本增效的农业机械, 探索出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化技术路线, 激发农民购置更新和经营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积极性。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支撑引领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作用, 在能力、机制、手段、人才建设等方面, 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停滞, 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 农机化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储备和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二是科教大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机化科教资源分散, 缺乏有效分工和密切协作, 影响了农机化科技整体合力的发挥。存在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 既浪费了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条件, 又降低了创新效率, 很难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一些领域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 成果实用性不强, 推广价值不高。
三是条件手段落后。各级财政对公益性农机科研和农机化教育培训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 科研教育手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机制造行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 企业创新基础薄弱, 动力不足。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总量不足, 结构不甚合理, 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领军人才偏少;人才成长导向与评价体系欠科学, 不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农机手科技素质总体水平偏低, 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亟待提高。解决以上问题, 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发扬只争朝夕、艰苦奋斗的精神, 理清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去推动, 积极协调、争取政策资金投入去扶持, 部门联动、创新体制机制去改善。
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对科技教育在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机化科教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
3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提高指导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牢固树立“科教兴机”的理念, 落实完善扶持措施,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推进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 发挥优势, 整合资源, 强化协作, 构建产学研推有机融合、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体系, 促进队伍能力素质加快提高, 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广,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水平, 支撑引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注重自主创新, 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的方针, 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目标, 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并举, 切实扭转新技术、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要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动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升级换代, 基本解决我国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创新开发棉花、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 努力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 积极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 加快实现“大农业、大农机”的格局;开展节水、节肥、节地、节种、节药、节油技术和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跟踪国内外信息、电子、生物、液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研究新农艺对农机作业的新需求, 搞好技术储备, 增强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后劲。
加强农机化软科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信息工作, 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局开展研究, 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 要重点研究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研究农机化发展在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跃升过程中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加强对农机化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要针对洪涝、干旱、雨雪冰冻、台风等常发性重大自然灾害以及重大动植物疫病流行等农业突发事件, 积极开展农机化应急科技服务研究, 充分发挥农机化在抗灾救灾和应对农业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要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农机化科技投入机制, 促进农机化科技投入逐步提高。调节投资结构, 把财政投资集中在农业机械化基础科学研究、行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开发、农业生产关键领域和重点作业环节瓶颈机械化技术攻关等方面, 使重点科研机构、优势科研团队和优秀科研人员得到长期、稳定、持续的支持。
第二, 注重示范引导,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围绕全国农机化发展中心任务, 抓好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示范推广, 加快普及应用主要粮油作物种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技术, 积极推广棉花、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重点做好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水稻育插秧、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玉米收获、薯类收获、高效植保和旱作节水等主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推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为重点, 促进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用航空。
要通过加强农机技术鉴定、制定和完善《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手段, 不断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的推构、队伍、运行机制和条件建设,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机推广站。
针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公益性特点,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支持, 加大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的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加快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 利用好农机化主管部门实施的购机补贴、保护性耕作、优粮工程及水稻机械化示范项目等中央及地方资金项目, 积极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 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 注重提高素质, 继续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加大农机化人才培养和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力度。依托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要充分发挥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有关农业机械化专家组、专家库在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中的决策咨询和参谋作用, 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大力支持专家的工作。
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建设管理、技术、作业服务等三支保障有力的农机化人才队伍。要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 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 结合阳光工程、金蓝领计划、职业技能开发和农机化项目的实施, 采取政企联动、技能竞赛等形式, 培养一大批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为重点, 开展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 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培训力度, 为农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四, 注重联合协作, 着力构建新型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体系。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构建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机械化科技体系, 积极探索彰显时代特征、符合产业特点、具有国情特色的农机化科技进步新模式, 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农机化科技教育发展长效机制。要依托国家重点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 加强国家级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农机化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根据农业机械化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机化科技成果扩散和科技培训工作站点, 形成服务于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服务网络, 把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强化科研上、中、下游之间的贯通, 强化中央与地方科研团队的纵向协作, 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 高效共享科技资源, 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
要改革农机化科研立项机制, 把农机化生产实际需求作为最主要的立项依据, 建立科研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 构建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有效机制。要树立正确的农机化科研业绩评价导向, 将解决实际问题、对农机化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科技人员的重要标准。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 深入农机化生产第一线, 及时发现生产难题和技术需求, 倡导“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千万家”的务实创新精神。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一定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把农机化系统内外的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凝聚在一起, 通过跨部门、跨地区、多学科、多领域的农科教大联合与产学研推大协作, 取得农业机械化科技的大突破与大成果。
第五, 注重合作共赢, 深入推进农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刻分析国际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势, 紧紧围绕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科技需求, 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实现我国农机化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要依托重大工程或专项, 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起来, 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增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提高重要农机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大力扶持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发展, 积极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产品扩大出口,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支持对农业机械化相关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对科技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境外培训, 培养造就一批外向型学科带头人和专家队伍, 提高农业机械化外事外经工作水平。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6
随着高等院校与境外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机构、友好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无偿赠送的科教用品日益增多。赠品大到高端的仪器、设备,小到一些零配件、消耗品及图书资料,种类繁多,每年约有---件或价值---万元。办理、审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大型设备。做好这项工作,是对高校教学科研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最直接的支持。如果稍有不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收到不适用或无法使用的设备,甚至伤及感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几十年的的工作当中积累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1接受赠送的基本原则
赠方应出于友好、合作和支持教学、科研的目的,无其它苛刻的附加条件。
拟接受的赠品应以教学、科研为主要用途,这是申请办理科教用品免税的前提条件。
受赠单位应考虑到学校的地位和声誉,对拟接受赠送的大型仪器新旧程度、使用价值、技术规格及型号做出客观评价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对价值太低,或功能、配置不完整使用价值不高的老、旧仪器设备(淘汰的工业垃圾)建议不予接受。
这一点很重要,手续繁琐、运费高、安装调试技术人员成本高;再不能用、不适用,扔可惜无法向学校交代;堆在那里成垃圾,占据实验室有限空间。搞不好还要伤双方的感情;给学校增加无效资产。
接受赠送的科教用品产权应归学校所有。
2我校接受赠送的办理程序
2.1受赠单位准备文件
2.1.1受赠单位提供赠送方的赠函原件及赠品清单原件受赠单位需提供捐赠函原件及附件清单是,并将其译成对应的中文版本。赠送函的主要内容包括:赠送的目的,科教用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单价、货币种类及总价等,图书资料比较特殊,除提供赠函外,还需提供图书清单,包含:书名、册数、总重量等详细信息。
2.1.2受赠单位确定接受赠送后,填写《北京大学接受境外赠送科教用品申请表》,由受赠单位主管领导初审并签署意见;在海关免税范围的科教用品,填写《北京大学进口科教用品用途说明》;提交赠送函正本(包括赠送清单)及对应译文(图书还需提供清单及清单翻译件)。
2.2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在收到受赠单位提交的文件后进行复审,报主管校长终审后,北京大学出具申请接受赠送的函。
2.3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报上级主管部门、海关,办理进口批件及免税手续。
2.4所有审批手续齐备后,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通知受赠单位,由受赠单位通知赠方发货。
2.5货物到港后,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负责办理清关、提货事宜,受赠单位接收货物。
2.6货物验收、入账,纳入北京大学固定资产管理。
3接受赠送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3.1执行过程中的费用
接受赠送的过程中会用一些费用发生,有时甚至会是很大一笔支出。例如:设备在境外的拆装费,拆装设备的再安装、调试费用等,国际运输、保险费,报关、仓储、运杂费,也是赠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费用成本,受赠单位要对此有足够的经费预算。
如涉及境外拆装费,国际运、保险费,再安装、调试费等费用时,需事先落实经费出处,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争取由赠方支付。
在学校要准备的文件齐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海关,办理进口批件及免税手续的审批流程大约需要20个工作日,为避免产生仓储费、滞报、滞纳金等不必要的费用,受赠单位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办理好所有审批手续后再通知赠方发货。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办理赠送中所产生的单证费、报关费、仓储费及运杂费等费用,由受赠单位承担。
3.2图书的审批
由于图书等出版物的特殊性,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受赠机构属于中央、国务院部委及其所辖机构的,经部级主管机关审核后,送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3.3免税
通常会认为:既然是赠送的科教用品,理所当然应该享受免税。但实际上,海关对赠送的进口科教用品的免税尺度把握和购买进口设备是完全一致的。换言之,高校进口的科教用品不能免税的,用赠送的方式也一样不能享受免税。
国家停止减免税的20种商品、汽车、一些性质比较特殊的设备、单独进口的配件和消耗性的材料(试剂除外)等都不能享受科教用品的减免税政策。如果因教学、科研需要必须进口的话,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成本也需一并考虑。
特例的情况是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进口物资,不受国家停止减免税的20种商品和汽车的限制,可依据署税[1999]565号文件,申请减免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3.4检验检疫
国家对旧机电产品进口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接受赠送的二手机电产品,审批手续复杂、审核周期较长,检验费用也高。一般的程序是由本地的商检部门委托境外有合作关系的商检机构对拟接受的赠品进行预检。商检部门同意进口后,方可办理机电产品进口许可。所以接受二手机电产品,要对其新旧程度、使用价值,检验费用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
由于是非贸易货物,没有商务条款的约定,有一点特别容易忽视,就是“包装材料”的问题。如果外包装材料使用木质包装或木质托盘,一定要提醒赠方或其货代在木质外包装上加盖出口国或地区植物检疫部门认可的黑色或蓝色的IPPC专用标识。无此标识检验检疫部门及海关不予放行。
4赠送科教用品的后续管理
4.1赠品到校后,受赠单位应及时开箱、验收。如有问题,请尽快与赠方联系解决。
4.2赠品属于学校的资产,任何人不应以任何借口将其据为己有。受赠单位在验收后2周内到设备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建帐、建卡手续,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图书、资料到校图书馆备案、登记;低值易耗品按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在受赠单位办理相应的管理手续。
4.3已办理免税手续的赠品要严格按照海关的法规执行,在海关监管期内,用户不得出售、转让或移做他用,如确实要变更科教用品的用途,须向海关申报,在海关批准后补齐税款再行处理。
5结语
接受境外友好赠送,即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又为学校节省宝贵的教学、科研经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操作过程中有许多要注意的细节,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应尽力配合用户理顺关系,按照程序做好接受境外赠送的进口及后续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海关总署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及我国履行国际条约规定进口物资减免税的审批和管理办法》的通知(署税[1999] 565号)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7
本刊讯 为了认真分析新形式下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总结交流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经验, 并研究部署今年生产科教工作和深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于1月8日在成都召开了全省生产科教工作暨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总结会议。全省62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的负责人及所在县 (市、区) 畜牧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主持, 省畜牧食品局兰明建副局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富刚首先在会上对2010年全省生产科教工作进行了详尽总结, 并对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兰明建副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他肯定了2010年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并部署了2011年的六个工作重点, 一是深入开展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二是切实抓好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三是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五是切实抓好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六是切实抓好政策宣传工作。最后, 兰局长嘱咐被评为标准化示范场的单位要珍惜荣誉, 并特别建议他们要大力地、主动地宣传自身形象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局属相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及专家也在会上作了发言, 他们对标准化示范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并表示将继续支持标准化示范活动的大力推进。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8
学校把“营造科教氛围,培育科技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学校制订的《学生素质发展行动方案》中,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兴趣及科技创新技能等素养的教育、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关心下,已营造了浓郁的科教氛围,学生的科技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学校已成为市、区航模及模型协会的理事单位、省航模协会团体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
学校先后参与全国、省、市级各类科技竞赛30多次,仅一等奖就荣获100多项。其中两次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一等奖3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校的荣誉:
江苏省青少年电子技师认证活动先进单位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单位
苏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先进学校
全国青少年宇航技师江苏省活动基地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 篇9
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致欢迎词,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情况。韦志榕说,人教社为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有关校园足球的具体要求,在大量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组织课程教学专家、足球教育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共同编写完成了《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为做好校园足球教材的开发工作,人教社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和教材开发方面的优势,对于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丛书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实景技术图解、二维技术动作视频和三维战术图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加真实而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结合丛书的出版发行,人教社还将为系列电影科教片《足球梦·中国梦》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针对系列电影科教片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虽然党和政府对校园足球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校园足球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推广普及率低,群众基础差,后继力量不足,教学水准参差不齐,全国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中小城市及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严重缺失,即使是在大城市专业足球教练也严重不足等。他希望通过系列科教片的拍摄能提高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率,提升校园足球的师资水平。通过校园足球工作的推进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各项身体素质,锻炼学生身体对运动的感知能力及支配身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河南影视集团副董事长兰立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系列电影科教片的创作来源和意义。他介绍称,河南影视集团当前筹备的校园足球系列科教片《足球梦·中国梦》旨在通过足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观赏比赛水平,了解足球裁判的基本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执法等。该系列科教片目前处在剧本完善阶段,而创作剧本及拍摄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特点、作用和其发展史,体验足球文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练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足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
该片的制片人,河南影视集团宣传策划部主任李珞介绍了剧本的整体定位情况。影片遵循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现足球运动各项技术特点,突出具体技术要领及运用方法,并结合实战进行分析。影片节奏张弛有度,画面剪辑自然巧妙,段落变化鲜明有序,具备专业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感强等特点。影片还尽可能地将足球运动的魅力与电影艺术紧密结合,让中小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体会足球运动的趣味并学习相关知识。科教片初定为6部,单部片长15~30分钟,通过实景拍摄、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技术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影片权威、科学、严谨而又通俗易懂的风格。
【科教工作素质教育】推荐阅读:
科教工作10-05
科教科工作06-14
医院主要科教工作08-26
2022科教科工作计划10-05
小学英语科教学工作总结09-09
医院科教科2006年工作计划10-22
小学四年级英语科教学工作计划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