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知识管理(通用11篇)
科教知识管理 篇1
为系统、明确地反映医院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所产生的相关收支, 强化科教经费的管理, 新医院会计制度专门设置了“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和“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目。明确了科教项目收入是医院取得的, 除财政补助收入外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还明确了科研项目支出, 是医院使用除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科研、教学项目收入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发生的支出。并提出由国家财政补助的相关科教项目收入和支出不在“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科目核算。这既充分体现了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要求, 也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目标。
1.科教项目收入的核算。
(1) 医院科教项目收入来源一般包括教育部门、科技部门拨付的科教项目资金, 世界卫生组织、各基金会、各国资助的课题研究资金, 新医疗技术和新药品临床观察费等。根据新制度要求, 科教项目收入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按实际收到的金额予以确认, 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2) 为区分科研项目和教学项目, 医院可根据需要, 在科教项目收入科目下设科研项目收入、教学项目收入两个明细科目进行具体核算。
2.科教项目支出的核算。
(1) 医院使用除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科研、教学项目资金, 为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发生支出时, 按实际支出金额确认科教项目支出。 (2) 医院可在科教项目支出科目下, 设置“科研项目支出”和“教学项目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 对科研项目支出和教学项目支出进行严格区分。 (3) 为更好地配合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 在一级明细科目下应根据具体支出性质设置测试计算分析费、能源动力费、会议费、差旅费、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费、实验材料药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管理费等二级明细科目。 (4) 按课题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等对不同的科教项目设置辅助核算明细账, 有助于全面反映科教项目经费的来源、自筹配套比例、支出范围和去向等情况, 使科研、教学项目经费的核算更加准确完整, 更有利于加强科教项目收支的管控。
3.与科教项目收支科目相关的净资产核算。
在净资产类科目中, 与科教项目收支科目有联系的两个科目分别是“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和“科教项目结转 (余) ”科目。
(1) “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目应在使用科教项目收入购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发生支出时予以确认, 并在相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入使用后按期计提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一并予以冲减。
使用多渠道来源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其计提折旧、摊销时应冲减的“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目金额, 以相关资产应计提的折旧、摊销额乘以相关资产入账成本中科教项目资金所占的比例确定。处置、盘亏未提足折旧、摊销的相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以及未领用发出的相关库存物资, 发生盘亏、变质、毁损的, 应在冲销相关资产的同时将该资产所对应的尚未冲减完的待冲基金一并冲销。
(2) “科教项目结转 (余) ”科目反映医院尚未结项的科教项目所取得的累计科教项目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累计科教项目支出后, 留待以后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结转资金, 以及医院已经结项但尚未解除限制的科研、教学项目结余资金。当科教项目结项后, 有结余资金并解除限定的, 可以从“科教项目结转 (余) ”科目结转入“事业基金”科目。
科教知识管理 篇2
摘要: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关键,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它不仅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真理性、预见性, 而且也向国人表明了工业经济不是我们的终点, 中国必然走向知识经济。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 科教兴国
知识经济正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引起国际社会的热烈关注。它有力地印证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以及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英明果断。知识经济的到来, 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和意义
知识经济是“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说法, 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 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 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 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未来经济要改变和超越现在这种以技术为驱动的发展模式, 即改变片面地追求产品技术的极致、追求单一商品生产规模的极大化, 而转向把知识作为主要的内驱动力。它建立在日渐发达的、成为未来经济主流的信息产业之上, 强调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主张敏捷制造和个性化商品的规模化生产, 是能够按用户需要进行有效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所以, 知识经济是更个性化、更能体现价值规律的经济。
理论界普遍认为,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前20年, 甚至更长, 发达国家将处在知识经济的长周期内,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此阶段全球的主题。和平的实现需要以和平为向导来应用科学技术, 唯有对知识的有效利用, 方能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并消除贫困、差异和不平等。在发展方面,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除需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之外, 还都面临着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就是要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由于过去对技术的盲用、误用所带来的问题。未来的知识经济必须建立在对科学技术的自觉使用上,真正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类合理的目的来生产和消费。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 知识经济的发展可使人类对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先进的知识也可以为更多的人所共享。
二、从知识经济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真理性、预见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 是人类物质财富尤其是精神财富长期积累的产物, 是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日益深化, 科技与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高级化的结果。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活生生的生产力进化史,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演化史。生产力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 都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第二、科学技术已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成为人类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是科学技术改变人类和历史的最直接和无可辩驳的例证。如今人类面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工世界———一个用现代科技元器件组装的世界。现在不论是人工合成的材料、转基因物种, 还是网络媒体中的各种虚拟现实, 它们已成为人类新的工作环境、劳动对象、生产基础、操作工具等。第三、科技知识为生产和经济不断注入新鲜活力。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延伸到工作间中的创意及实验室中的交锋。这真正是知识的较量, 是智慧的对抗。可以看到, 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上的优胜者, 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国家才能拥有较高的生产率。最后, 科技知识造就新的产业主体。伴随知识经济的来临, 一个更显著的特点是: 知识型劳动者从后台走向前台, 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动作的主体, 人力资本或知识积累已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第四、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高科技产业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谁拥有高技术最多,而且能运用到经济领域,谁就取得未来经济社会的领先地位,谁就能赢得主动。因此,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目前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高科技技术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技术群。当代最新科技成就已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第五、科教兴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选择。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21 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界。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教育竞争、人才竞争和智力竞争。邓小平早在1977 年就指出: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确实把教育提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朱基同志则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宣告,本届政府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最大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关键。首先, 实施了重点科技攻关, 如“星火”、“丰收”、“燎原”、“火炬”以及重点科技成果推广等一批科技计划,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 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863”计划选择了对我国今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七个领域, 即生物、航天、信息、先进防御、自动化、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作为重点研究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力争在有优势的领域有所突破。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了我国科技战略目标。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全国上下形成共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教育局面必将出现。
总之, 在知识经济中, 科学技术起着真正的核心和关键作用, 这使我们再次想起邓小平同志曾讲过的一句话:“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而后, 他又做了进一步的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话虽然是多年前所言,但其洞见和远见都已为后来的现实所印证。它充分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所具有的那种先决性、动力性的本质, 深刻阐明了其广为应用的价值、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和极富冲击性的力量。
三、做好走向知识经济的准备
知识经济的到来,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 这就是有可能加剧知识分配和交易中的不平等。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 发展中国家应该认真研究并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发展中国家若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知识积累, 那么它就不得不以高昂的代价来求购发达国家的知识成果。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该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契机: 1)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为我们依靠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国家强盛注入了持久动力;2)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建设正稳步推向前进,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逐步地把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推向知识经济的轨道;3)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 我们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后发优势和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4)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规模日益壮大、__不断加强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研究, 都为知识经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当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其一, 中国不可能全盘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这是既要工业化又要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所决定的。同时, 我们现在不具备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境, 也承受不起他们曾造成的失误、浪费和污染;其二, 要对我国进入或者并入知识经济的途径和时机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科学决策, 建设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 利用后发优势, 加快我国的信息化进程;第三, 创造环境, 完善支撑条件, 鼓励科技进步, 培育以创新求发展的风气, 让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得到社会的回报。
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作为为国家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科教兴国战略, 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性战略, 从而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快各主要产业领域的科技进步。首先, 人口压力迫切需要我们在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在品种、耕作、病虫害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产品深加工等一系列环节上实现技术的飞跃。可以说, 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是决定我们在新世纪生存的关键要素。其次, 要加快基础工业、制造业的科技进步, 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产业的成功、企业的成功、市场的成功和研究开发的成功都是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只有强化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 完善国家的创新环境, 特别是加强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促使企业成为产品和技术开发的主体, 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在新的世纪里大有作为。此外, 还需要特别加强第三产业的科技进步。
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是新知识、前沿知识的源泉, 是科技进步的先锋, 是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体现。现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大趋势表现为: 两者合一, 即基础研究的高技术化;两者都与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开发的前沿贴近;两者都与社会经济的迫切需要和难点相关。国际上已有不少企业对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大投入, 以期获取领先优势, 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所以, 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问题的交汇点,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脊索。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 既要有投入上的保证, 也要与国家需要和产业发展密切结合, 坚持扬长避短,自主创新, 努力形成和发展我国自身的科学技术优势。
总之, 知识经济的兴起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可以说社会经济形态更新的无声革命正在悄然到来, 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努力发展科教事业, 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最新科教新闻 篇3
美国宇航局(NASA)利用观测数据绘制了一幅地球表层洋流模型图,该图与荷兰画家梵高的名作《星空》极为相似,堪称大自然的艺术杰作。美国宇航局表示,为预测全球环流和海洋气候变化,他们利用观测数据生成了专门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绘制了2005年6月至2007年底的地球表层洋流图。
科学家绘制出南极地下水和冰层分布图
由美国和丹麦等国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在南极麦克默多干谷地区,首次使用空中电阻探测仪,绘制出南极地下水和冰层的分布图,为揭示冰河环境下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提供了帮助。空中电阻探测器的主要组件是丹麦研究人员开发的勘探系统SkyTem,该系统由一个象线圈一样的大天线构成,天线产生的电流聚集于地面,通过测定它的感应磁场来确定物质表面的电阻率,然后利用这些数据来绘制地下水、永冻土、岩石、冰和冰川等的表面特征。研究人员将SkyTem悬挂于直升机下面,通过它来描绘厚厚的冰层下面的地貌,这是使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通过使用这个对环境非侵入式探测仪,并将其与考察地表下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传统研究相结合,科学家能够探究那些与该环境条件相似的其他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根据研究计划,研究人员将对南极多个地区开展探测,比如泰勒冰川,这里包含了一个冰河下微生物生态系统,该系统的寒冷和黑暗程度与火星上的环境相似,可为人们探究火星上的生命提供帮助。
美国研制出新药有望治愈近十种癌症
美国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了一种能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的新型药物,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子宫癌、脑癌、膀胱癌、肝癌等多种癌症都有疗效。此外前期研究表明,该药物还可用于治疗血癌(白血病)。研究人员表示,若能及早使用,该药物甚至可以完全治愈恶性肿瘤疾病,且副作用极小。目前这种药物仅在小白鼠身上进行了试验,研究人员希望能在两年内开始临床试验。据悉,新型药物的效力集中于一种大量存在于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这种名叫“CD47”的蛋白质能使癌细胞免于被叫作“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所吞噬。新药物能去掉癌细胞这一“不要吞噬我信号”,让免疫系统直接对恶性肿瘤细胞展开攻击。对于新药物安全性的严格要求意味着该药物的广泛应用可能还需十几年的时间。
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首次涉足基因研究领域
目前中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日前与全球最大的基因组研究机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天河一号”首次涉足基因研究领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国际知名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其新一代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双方在同期成立了天河-华大生物信息计算联合实验室,以将进一步提高生物基因技术的研发效率,拓宽“天河一号”的民生应用领域。此次合作将首先从高性能计算应用研发领域入手,针对海量数据的储存和处理,开发出高质量的生物信息学计算分析工具,以便于从海量生物信息数据中挖掘出各种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目前,“天河一号”已涉足动漫影视渲染、生物医药数据处理等领域,在石油勘探数据处理方面已经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国内石油企业签约,注册服务用户超过300家。
首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暨动物标本展开幕
3月27日,首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暨动物标本展在国家动物博物馆拉开帷幕。大赛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国际动物学会主办,要求参赛作品即动物标本的来源合法,参赛单位或个人具有合法的动物标本制作和经营资质,且参赛作品应集科学性、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内容包括脊椎动物的整体或局部的原生标本、仿生标本、模型和雕塑作品。3月27日至5月27日,遴选出的标本精品将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内展览。
陈寅恪铜像回归中山大学校园
近日,著名学者陈寅恪铜像揭幕仪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陈寅恪故居前举行。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中大校友、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麦洁华以及陈寅恪的家属等参加了揭幕仪式。陈寅恪铜像系中大经济系82级校友曾昭武、岭南学院93级校友许珊伉俪捐赠。铜像位于其故居北草坪,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陈寅恪晚年常坐于此,思考问题。
中澳专家在云南发现1万年前未知古人群
近日,中澳科学家关于云南“马鹿洞人”的重大发现备受关注,研究人员称,“马鹿洞人”可能是一个过去未知的新人群。“马鹿洞人”研究重大突破是:“马鹿洞人”距今1万多年,但他身上保存着距今十万年前早期智人的特征,他属于晚期智人时代的古人类。“属于当时人群中的少数民族。”研究人员认为,“马鹿洞人”可能是人类进化晚期一个旁支,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具有晚期智人和早期智人之间的镶嵌特征,目前正在进行确认工作。这个研究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同合作完成,历时4年。
英气象局160年数据证明全球确实变暖
全球变暖一直被科学界的一些人士视作“气候学丑闻”,这些人认为部分科学家对气候数据进行了有利于支持全球变暖理论的倾向性“编辑”。英国气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气温自1900年以来确实上涨了0.75摄氏度,其中2010年的平均气温最高。英国气象局的最新“气温数据”跨度为160年,并以非洲、加拿大和俄罗斯等不同地区气象站的相关记录作为参考。此外,英国气象局还首次对海水表面温度进行了测量。据英国气象局和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早些时候的观测,1998年是近些年来最热的年份,但最新报告更正称:2005年和2010年才是最热的两年。最新报告同时指出,在近161年中最热的10个年份都出现在过去这14年。
美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隧穿场效应晶体管
美国圣母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借用量子隧穿效应,研制出了性能可与目前的晶体管相媲美的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最新技术有望解决目前芯片上晶体管生热过多的问题,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更多晶体管,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计算能力。
科教知识管理 篇4
1项目背景
我院是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医院,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为主线,该系统运行多年并在新形势下不断丰富完善,随着医院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人事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OA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逐步上线运行。科教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继续教育等科教管理工作,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全程项目管理要求,对全院的科研教学信息不能准确的进行查询统计,更不能从海量的数据中采集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医院决策人员。该系统上线将实现科教项目管理信息化,使科教管理部门摆脱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促进科教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
2需求分析
(1)按课题项目分类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分类项目有研究生经费管理、科研课题管理、国家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师承、老中医工作室、人才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等。(2)基本功能有课题项目基本信息、人员信息以及附件信息的创建、修改、查询以及删除功能。(3)课题预算的设置,分为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首先需对预算分类进行维护,然后为每个课题项目设置对应的收入预算分类与支出预算分类,先设置每种收入预算分类的预算金额,然后再设置每种支出预算分类的预算金额。(4)实际拨款的管理,将此模块的权限设置成财务人员,由财务人员录入实际的入帐情况。(5)支出明细的管理,对所有支出明细进行查询,可以导出支出明细的报表并打印存档。(6)费用支出流程的设计,包括表单的设计与流程的设计,对物资请领费用报销流程表单中加入了出库单号,通过出库单号调取HIS系统中的出库单详情。(7)决算明细的管理,此模块会按预算分类进行统计所有的费用支出总额和实际的入帐金额。(8)课题项目成果的管理模块,包括论文成果、成果奖励、学术著作、专利等项目成果的创建、修改、查询以及删除等功能。
3研究方法及特点
(1)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多层结构:表现层、数据层、应用层。多层体系结构的设计能方便地实现扩展和升级,从而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Web Service技术可以方便实现与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同步,从而实现与第三方系统结合。本系统采用的是JAVA开发的B/S架构的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登录我们的系统平台,对相应的成果信息进行创建、维护、修改与查询,B/S架构的最大好处就是无需安装任何软件,系统只需维护服务端,而不用考虑客户端。Spring MVC+mybatis是整个系统的框架,这两种技术的融合达到了易用性、易维护、接口开发的目的。
(2)数据库采用的是SQLServer2005,可以与医院的其他系统在数据访问层进行有机整合。利用web Service的技术与HIS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与医院信息管理HIS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完成采购设备、物资数据共享。调出费用报销中使用的出库单明细。课题项目成果的管理,对课题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存档保存,以便成果信息的查询与管理。
(3)Activiti的核心是超快速,稳定的BPMN2流程引擎,它易于与Spring集成使用。基于工作流引擎Activiti的设计,通过业务流程的设置与表单的结合,设计出符合医院课题项目管理的费用报销流程。
课题项目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费用的报销流程,每一笔费用的报销系统都会验证它是否超出了按分类设置的预算,如果超出分类预算,则无法进行费用的报销,可以很好的防止费用的报销超出分类预算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进行经费的管理。
使用B/S架构实现单点维护,减少维护工作量,减低IT维护成本。预留各种应用接口,如短信、移动设备客户端应用等,实现全方位立体式信息交流。
4系统环境
(1)开发架构:面向SOA的体系,采用J2EE+MVC的设计方式。(2)开发语言:WEB端采用Java-J2EE体系架构。(3)数据库:MS SQL Server 2005。(4)WEB运行平台:Tomcat。(5)服务器端运行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R2 64位操作系统。(6)客户端环境:winxp/win7/win8;MS Office 2010;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5应用前景
我国的很多医院已经有了自己的科教项目管理系统,但由于每个医院的情况各不一样,所以各系统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系统还存在很多漏洞,由于大多医院用户要不局限于费用报销审批或是不要局限于科研题目、申报、验收、成果记录。当前缺乏一整套系统既能与HIS系统共享数据,完成采购的设备、采购的物资账务管理又能在科研项目中体现费用实际用途,同时监管科研项目各个阶段成果的系统。因此研究一种通用的适用于各大医院的课题项目管理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医院课题项目的管理问题。
医院科教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立一套适用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医院所迫切的需求。它将有助于将管理人员从烦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管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能迅速获得有用的信息。该系统设计灵活、开放性强,且紧密联系当前医院HIS系统,能够优化医院管理流程,对医院科教项目管理起到监督和规范的作用,并且能够在其他医院广泛推广。
摘要:建立一套通用的适用于大型医院科教管理的系统在现在的管理规范化的形势下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章叙述了系统实现的功能和实现此功能所采用的方法。在现有信息孤岛不断出现的情况下通过平台的建设,打破目前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完成信息统一。经费管理系统的建设正是为了实现科研业务、行政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服务科教 铸就精品 篇5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句出自清华大学校歌的歌词,近乎完美地揭示了清华社的出版内容、出版理念和未来方向。
清华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清华社专注于学术和教育出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领先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学术出版机构,现设有“计算机与信息”、“理工”、“经管与人文社科”、“外语”、“音像电子”、“职业教育”六个分社,每年出版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约2000种,年销售图书2600余万册,08年发货码洋超过9亿元。并有《清华大学学报》、《科技与出版》、《物理与工程》、《实验技术与管理》、《计算机教育》、《建筑模拟(英文版)》、《纳米研究(英文版)》等期刊,基本实现了图书、音像、电子、期刊和网络出版等多种媒体的出版格局。
以学科的专业分类,出版多层次、高质量、全品种的计算机类图书已成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鲜明特色。连续多年在计算机类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居全国首位。这个特色的形成过程是图书出版紧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紧跟计算机的应用、紧跟计算机教育发展及普及的过程。这个已经实现了的过程也是办社宗旨的最好体现。理工类图书在清华大学有着强大的作者队伍,雄厚的出版资源,是出版社图书发挥传播、引领作用的重要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已逐渐形成出版的强势。经济管理类和外语类图书是出版社长期关注和培育的方面。近10年来,经管类图书出版整合了资源,加强了选题规划,逐渐形成经济管理与信息化的结合、经济管理与技术的结合、经济管理与数理结合的图书特色,出书品种也大幅度增加,扩大了在市场的影响力。伴随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医学院等专业院系的恢复与创建,出版社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图书结构,逐步发展人文社科、医学、美术等专业领域的图书出版。近几年来,以书本为主要载体的出版物配以音像、电子产品,更加丰富了图书的内容,也增强了图书的传播功能。
2004年6月完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制的清华社,现在是清华大学独资的独立法人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关于转企后的发展方向,社长宗俊峰先生如此阐述:“大学出版社天然的出版任务就是服务科教。这不是改制能够改变的。清华社一直秉持‘服务科教,铸就精品’的理念,这是我们不会改变的出版方向。也正因这种坚持,清华社的产品在出版界各类评比中,屡获佳绩,至今有500多种图书和电子音像出版物获得各类奖项,包括中国出版最高荣誉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以及全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多媒体国际大赛金奖、印装质量金奖等。此外,多种图书入选国家重点项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坚持“走出去”战略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同样出自清华大学校歌,恰能反映清华社的出版战略。国际一流的大学,应该有国际一流的大学出版社,这就要求清华社不囿于国内,不限于东方,而是放眼世界,全球出版。
全球出版,主要策略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积极促成全球版权贸易。清华社的国际合作和版权贸易始于90年代初。十多年来从海外近百家出版公司引进图书和多媒体版权近3000多项,涉及科技、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外语等多个出版领域。在高校教材和科技专业书领域,是多家国际著名出版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PearsonEducation、Cengage Learning、McGraw-Hill、John Wiley、Springer、Elsevier、Microsoft Press等。清华大学出版社获得政府颁发的“版权贸易先进单位”称号,是中国版权贸易界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出版的视野下,清华社的“走出去”战略成果斐然。迄今,有近300项图书版权输出到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而且,清华社已面向全球组稿,策划了若干个英文版的学术图书和教材系列。由清华社出版的英文版科技学术著作和期刊,已通过与Springer,Cengage等国际著名出版公司的合作销售到全世界,进入国际科学和教育界的视野。
东西文化,在此荟萃一堂。
兩岸合作,期待长线经营
在“走出去”战略中,台湾,是清华社最早走到的地区。清华社与台湾出版界的合作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台湾儒林出版公司从清华社大手笔挑选购买了上百种优秀的理工科大学教材的繁体字版出版权,其中有很多是在大陆非常畅销的经典教材,在台出版后,反响很好。1995年起,清华社的电脑科技类图书迅速崛起,这亦得益于清华社与台湾出版界在该领域的出版合作。在合作初期,双方短长互补,成果显著。
此后,进入2000年,随着清华图书出版领域的扩展,双方的合作拓展到理工、电脑、外语、财经、文化等多个领域。如清华版的理工教材版权输出到台湾全华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等;外语类图书输出到台湾寂天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等;电脑图书输出到文魁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元气、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经济管理和文化类图书输出到台湾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理财文化事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文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言堂文化有限公司、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等。值得特别一提的是,2001年,台湾牛顿出版公司还购买了清华社的大型著名科普丛书《院士科普书系》的繁体字版权,使这一由大陆多位著名学者写的科普读物被两岸读者共享。
现在清华社与台湾出版界的合作已突破单纯的版权贸易方式,转而更多样的合作方式和更长线的战略考虑。
清华社非常重视与台湾出版业界的合作和交流,清华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2000多种,涉及理科、工科、信息技术、医学、建筑、财经、法律、艺术、外语、人文等广泛的学科领域,既有学术著作、院校教材,又有电脑技术等专业图书,还有财经、文化等店面书,资源丰富,体裁多样。其中的理工教材、电脑图书、财经图书,都很有实力和特色,在台湾一直受欢迎。与台湾出版界的合作方式不仅限于版权贸易,还有合作出版、原版书销售、译稿共享等多种形式。
“我们会本着‘诚信合作、开放灵活’的原则与台湾出版公司合作,现阶段我们希望能寻找到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具体合作方式、政策等可以根据具体项目来定,双方也可以遵循‘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原则共同探索合作模式和政策。对于版税率、最低印数等核心条款,我们都会尊重台湾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
在进一步细化清华社理想的合作伙伴时,宗俊峰社长如此描述:“我们希望与台湾有诚信、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出版公司合作。作为国内一流高等教育和科技学术出版机构,清华社希望与出版领域、类别、层次等都比较匹配的台湾出版公司进行双向合作,互惠互利。我们也欢迎广大有活力、有特色的台湾出版公司与我社各分社进行某领域内的深度合作。”
科教知识管理 篇6
1 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起源于美国, 最早是以“职业指导”形式出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和实践获得蓬勃发展, 90年代中期由欧美等国家传入中国, 并为人们广为接受。职业生涯管理是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设计、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由组织主动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 简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OCM) , 二是由个人主动进行的职业生涯管理, 简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1]。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的关键性人力资源战略, 其本质核心是以人的发展推动组织的发展, 是合理处理职工个人事业成功和组织发展关系的基础, 对组织和个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管理内容包括职业路径、职业选择、工作———家庭联系、职业咨询[2]。
职业生涯管理能够为个人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自己是受到重视的人, 从而增强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职工的能力、兴趣、愿望、价值观等, 通过培训和学习等途径帮助职工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使职工更具创新性, 自身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满足职工自我发展的同时, 可以留住人才, 增强组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为组织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提高组织竞争力, 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3]。
2 英国科教单位职业生涯管理概况
英国非常重视职业生涯管理, 关注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为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相关管理部门、大学及组织机构积极参与, 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培训工作, 形成了完整的人才职业培养 (继续教育) 体系, 对人才评估和人才流动有相当完善的办法。
1997年, 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将过去十几年的教师教育的趋势进行了总结, 制定了教师培训课程和新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4]。2006年11月, 英国颁布了新的《合格教师资格标准》, 有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能3个一级指标, 16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2007年1月, 英国学校培训与发展司公布了覆盖教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框架, 合格教师资格成为其中的初始标准。英国的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逐渐规范化, 这些标准的实施是英国教师职业生涯的基础, 已成为英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标准[5]。
国家健康部 (NHS) 建立了一个职业与培训路线框架工作机制, 把涉及医疗系统的人才成长过程分为学习发展、实践阶段、培养阶段等三个阶段, 对每个阶段的准入条件进行了量化评价, 对各阶段进入的人有各自的发展路线图[6] (如:从大学毕业进入后, 要经过助理级、健康护理科学实习者、高级的健康护理科学培养、高级专家、科技顾问等五级培训) 。
在Cardiff大学人员发展路线图中, 人员分为教课型、研究型和教课兼研究型三大类。研究型分为Research Assistant (5级, 级内有2个台阶) 、Research Associate (6级, 级内有2个台阶) 、Research Fellow (7级, 级内有2个台阶) 、Senior Research Fellow (8级, 级内有2个台阶) 、Reader (8级, 级内有2个台阶) 、Professor。在这样一个阶梯下, 升级是有基本条件、研究领导力、研究管理、知识转移、培训与发展、国际影响力建立、对学科的贡献、管理人员能力、对学校规划的建议等标准的[7]。一般客观量化的比重达到80%左右, 主观量化标准为20%左右。在这样一个科研职业发展规划面前, 科学家的每一个发展步骤及标准清晰, 再加上评估的公开和客观公正, 大家只要按路线走即可。
英国工作人员的入职门槛比较高, 大部分人员是项目聘用, 只有大约10%的人员是固定人员。英国大学理事会等单位也对项目聘用人员制订了一整套合同及职业框架, 有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 首先是有一个全国性的合同指导原则, 保障聘用双方的责权利, 这个合同指导原则包括如下7方面: (1) 认识招聘的重要性、选择和留住最优秀的研究者; (2) 聘用单位把聘用者当作有用的人力资源和单位发展的组成成分; (3) 研究者给予足够的支持; (4) 研究者认识这个工作对其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5) 聘用者需要分享责任及个人职业发展和终生学习; (6) 要注意多样性和平等性; (7) 所有涉事方共同努力促进工作[8]。而职业研究和建议中心则提出了项目聘用人员能力评估的体系, 这个体系分为三层, 内层包括影响力、知识和能力、研究组织力、个人素质, 并分别包括3个具体内容, 每个内容下又有3个以上指标。这个体系可为研究者、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评估方式[9]。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 英国也存在破格晋升, 但更强调的是员工本身的职业道德、领导力等内容。在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要求员工参加职业培训, 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偏向于领导力等能力的培养。对流动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国家有专门的工作指引和合同约定, 专人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和指导服务。继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准入条件, 员工自主进行培训,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 我国科教单位的职业生涯管理
3.1 概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 职业生涯管理在中国逐渐盛行, 但基本上都集中于企业尝试, 如东风集团、特变电工等企业[1]。作为高知识水准、高层次人才主要聚集地的科教单位, 其职业生涯管理则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基础上, 科教单位借鉴现代国内外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及实践,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根据工作需要, 设置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如高校教职工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岗位、教学科研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10];中科院院属事业单位设置科技、支撑和管理三类岗位, 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 如专业技术人员系列、职员系列、工人系列等。工作人员以编制内固定人员为主, 项目聘用为辅。在职称/职务的破格晋升上, 强调的是工作业绩;在继续教育方面强调更多的是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2 存在的问题
(1) 对职业生涯发展重视不够
科教单位职工学历层次较高, 人员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 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开发活动, 开展自我职业生涯活动。但在单位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还是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规划、职工招聘、绩效考核等方面, 如中国科学院在2010年开展了所属单位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工作, 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 各单位对职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薄弱, 重视程度不够[11], 没有充分理解职业生涯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没有真正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实践。
(2) 缺少科学、系统的培训
科教单位人员思想活跃, 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希望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而各单位对职工的学习、培训扶持力度不大, 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职工的培训主要是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和职工为实现自我发展而自主完成的学位学历教育。单位培训没有系统化, 培训内容较为单一, 培训没有与职工的考核、晋升紧密相连, 培训激励作用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和个人的持续性发展。
(3) 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和指导
与英国等有专门人员来指导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比, 我国科教单位专门从事职业生涯管理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人就更少, 无法对职工的职业生涯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诊断, 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和指导, 严重影响职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顺利进行[12]。
4 英国科教单位职业生涯管理带来的启示
4.1 重视职业生涯管理
英国职业生涯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 由于政府的重视, 相关管理部门、大学及组织机构的积极参与, 实现了单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有效结合, 促进了单位和个人的协调发展。进而启示我们, 虽然职业生涯管理在科教单位开展的时间不长, 很多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 但单位应站在发展战略的层面来部署与开展,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规划, 实现有效管理。具体可根据单位的发展需求及考核结果, 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各部门或研究团队负责人, 帮助科研人员等设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制订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措施, 开展针对性的继续教育,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评估、调整和完善。初期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二八原则”, 对单位中的优秀人才或重要人才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铺开。
4.2 开展人性化管理
科教单位应破除“编制管理”的制度弊端, 实行项目聘用和编制内人员同工同酬。从组织层面来讲, 科教单位应把握好三“度”, 一是人员录用时, 考虑求职者的能力、兴趣等, 做到“人岗匹配”;二是在岗位设置和管理的过程中, 按需设岗、按岗聘用, 自觉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做到“人尽其用”;三是在职业选择时, 提供晋升、轮岗、流动等多种途径, 如具有管理才能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 可调整到管理岗位工作并担任一定的职务, 有技术优势的管理岗位工作人员, 也可以调整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
4.3 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制度
职业生涯管理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培训要始终贯穿于职业生涯管理的各个阶段。科教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提高培训需求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使培训需求与单位发展战略目标、岗位工作要求和个人需要统一结合。其次, 改革传统的培训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要参加经济管理知识、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培训, 管理人员要学习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 提高培训职工的综合能力。再次, 拓宽培训渠道, 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培训可以在本单位内进行, 也可以参加上级部门或单位外组织的培训, 甚至可以出国进行访问交流。最后, 单位应在政策、经费、时间上给予相应的保障, 使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4.4 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和指导
为保证科研人员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 科教单位应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 对职工通过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和指导。可吸取国内外的经验, 采用导师制的培养计划, 聘请部门或研究团队负责人为指导导师, 正确了解部门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过程等,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反馈, 提出改进措施, 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部门或研究团队负责人等有关同志应积极参加职业生涯管理的培训, 提高专业化水平, 帮助职工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攀科.我国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本土化的障碍与对策[J].河南科技, 2010 (5) :26-27
[2]戴良铁, 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与方法介绍 (三)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J].中国劳动, 2001 (11) :29
[3]莫寰, 张延平, 王满四.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张学民, 申继亮.国外教师职业发展及其促进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4) :31-36
[5]许明.英国教师教育专业新标准述评[J].素质教育大参考:文摘版, 2007 (11B) :34-38
[6]Modernising Scientific Careers:The England Action Plan[EB/OL].[2012-11-09]http://www.gmpath.net/laboratoryprofessional/modernising-scientific-careers-updates/Modernising%20Scientific%20Careers%20-%20The%20England%20Action%20Plan%20April%202010.pdf
[7]Academic staff roles:Teaching&Scholarship a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Pathways[EB/OL].[2012-11-09]http://www.cardiff.ac.uk/humrs/training/perfreview/appraisal/Academic%20staff%20roles%20-%20Teaching%20and%20Scholarship%20and%20Teaching%20and%20Research.docx
[8]The Concordat to support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rs[EB/OL].[2012-11-09]http://www.vitae.ac.uk/policy-practice/505451/Key-principles-of-the-Concordat.html
[9]Researcher Development Framework[EB/OL].[2012-11-09]http://www.vitae.ac.uk/CMS/files/upload/Vitae-Researcher-Development-Framework.pdf
[10]陈永煌, 张向前.我国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分析[J].科技和产业, 2010, 10 (8) :104-107, 113
[11]刘燕.浅谈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J].人力资源开发, 2010 (7) :15-16
科教知识管理 篇7
高职院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 导致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 使得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其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高职院校自身资金的投入毕竟有限, 一些高职院校各自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 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导致实训基地各项设备不完善、不符合要求、不满足需求。而有的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起来的实训基地, 又只限于本校的学生使用, 利用率非常低, 对于一些投入较大的实训设备, 更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 避免各个院校因重复建设而造成设备闲置和资金浪费。这些问题都显示出, 一个能够区域共享的实训基地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
2004年度中央财政拨款1.1亿元, 共支持了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9个省市、50所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其中高职院校31所, 中等职业学校19所。这些实训基地的地区布局, 综合考虑了国家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等因素。基地的建设内容围绕数控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和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等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领域进行。
这一年,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支持下, 由省教育厅推荐, 学院的汽车技术实训基地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过五年建设, 总投资1850万元, 建筑面积达56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已经建成。一个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特色鲜明、辐射周边、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共享型国家实训基地已经投入使用。
1
在区域共享型国家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上, 构建起“政府主导、行业扶持、学院主体”三方互动的基地共建模式。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从科学定位, 到规划建设, 再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 集约发展”之路。
政府、行业、学校三方共同确定国家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我们在建设国家实训基地时, 组织了教育厅领导、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兄弟院校的代表, 共同确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使之为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共建打下前期基础。在拟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时, 我们把握了几个原则:
一是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 学院采取了校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实训基地规划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 其软硬件建设尽量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公共基础部分及关键能力形成部分以校内为主, 校外为辅;专业部分, 尤其是专业最新技术部分以校外为主, 校内为辅。
二是全面建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我院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的高职学院, 因此学院对机电类专业基础实训进行全面建设, 重点发展精品专业与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突出汽车技术、模具技术先进电气技术等重点, 形成自己的实训品牌和特色。
三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学院根据各专业及工种的培养目标, 为满足受训者所需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 将实训基地按基本训练、专业训练、职业训练有机地规划和布局, 有针对性地开发实训项目模块, 让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实训, 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实训基地营造企业现场氛围, 引入企业管理文化与理念, 实训项目来源于生产实践, 部分产品让学生在训练中完成。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实训教师的智力, 开发产品或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为企业开展生产和技术服务。
四是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培训是实训基地辐射周边省份, 服务社会最直接的途径。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为各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 成为众多企业的培训中心。同时, 实训基地也为当地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便利条件。
2 在国家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 政府、学校共同承担建设经费。
汽车技术实训基地项目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政府、学院四方共同建设。中央财政投入项目经费250万元, 地方政府配套1300多万元。学院配套300多万元。
3 在实训基地实训项目的设置中, 体现行业、学校的需求。
汽车技术实训基地, 其功能是复合型的,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院学生实训、师资培训的场所;二是实训基地是常州汽车维修行业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 是企业的培训中心;三是实训基地的功能辐射江苏省高职高专师生实训与培训, 形成资源共享。在设置项目时, 我们把握以上需要, 设置项目充分体现上述特点, 设置了汽车营销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汽车技术培训实训中心三个重点建设项目。
这三个部分, 既能满足学院自身的实训需要, 又能为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更达到了区域共享的目的。常州地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中心地带, 紧邻上海、南京, 公路里程不足200公里, 便捷的铁路交通和高速公路将此距离拉得更近。在这个区域, 实训基地的建成, 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
4 在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管理方面, 形成了“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目前, 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主要有: (1) 集中管理。即把实训基地单独成立一个部门, 如称作实训中心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便于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的规范, 并能很好地保证实训效果, 缺点是可能会导致实训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 (2) 分散管理。即把实训基地分成块, 全面纳入各个教学系进行管理, 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来管理实训教学。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与理论教学的结合更紧密, 缺点是资源的使用效率低, 重复建设严重。 (3) 集中分散型。即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管理实训基地, 有独立的实训室和实训教师, 但各系也还有自己的一些专业实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综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 缺点是双方的协调性较差。
我院的汽车技术实训基地, 实行的是“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管理模式, 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成立了独立的现代工业中心, 负责对实训基地的管理, 并将实践教学资源全部配置给相应系部, 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产教研结合, 提高设备利用率。如将汽车技术实训基地划归汽车工程系直接管理, 要求在完成本院教学任务的同时, 加强对外技术服务和资源共享;要求收入部分上缴到院财务处, 余下部分作为系部教研、科研经费, 系部实行成本独立核算。
实训基地的职责是:负责实训基地人、财、物的管理, 独立完成现代工业中心下达的基础实训任务;负责实训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协助完成系部下达的专业实训教学任务;负责组织实施学院培训中心下达的培训任务, 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等活动。
5 对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 采取了“资源共享、成本分摊”的共建共享运行机制
资源共享是协作各方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实行共享, 采取开放式办学模式, 既对协作各方开放, 也对其他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个人开放, 满足多种形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利用各方资源, 完成相应的实训、技术开发、培训等工作。在实训基地建成以后, 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向全社会开放, 提供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 基地利用区域相应配套资源实行共享:一是与已建立的产学合作单位实行资源共享, 利用基地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管理手段与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品开发, 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授, 不断增强其资源效应和辐射效应;二是与相关院校组成资源联合体, 共享师资、设备、考证等优势资源;三是与项目相关行业、企业组成合作伙伴, 将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延伸, 不断吸收企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同时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为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 在资源共享时对共享单位和个人收取适当费用, 收费标准以基地使用成本计算。在严格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 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的前提下, 按市场价格收费, 用于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我院实训基地所具有的功能与效用, 受到了在实训基地工作和培训过的广大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的好评。
我院国家级示范性汽车维修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是以先进机械制造、先进电气技术与先进信息技术三方面为内涵, 营造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 集实践教学和职业训导、技术推广应用开发、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 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及产学研的主要结合点, 富有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办学特色。
摘要:高职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是个很重要的资源因素。文章阐述了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以期对其他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共建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文星.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4) .
[2]郭家星, 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33)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要求 篇8
2.文章以2200~27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等要素齐全。
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 注明图题图号。
4.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 不愿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者, 请在来稿中注明。
7.严禁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 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电话:010-59679391传真:010-59679390投稿邮箱:chinakjcx@163.com
科教频道的品牌经营 篇9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是在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一个频道, 2001年07月09日, 它以独特的姿态亮相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荧屏上, 没有新闻节目的火爆, 没有文艺节目的热闹, 以“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为自身定位的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开始跻身于几十家全国上星的电视频道之中。不到十年的时间, 科教频道多次刷新收视记录, 其观众满意度、观众期待度、观众规模、内容品位格调在全国47个上星频道的综合排名中都位列前十。无论是学者型的高端受众, 还是街头巷尾的普通百姓, 都对十套节目给与高度关注, 10套的《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这些栏目成了观众心目中的名牌栏目。
从开播至今, 央视科教频道经历了从“专业频道”发展成为“专业频道品牌化”建设的过程, 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而文化、品质、品位和价值观这些理念的建立, 是需要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沉淀的。品牌, 是一个积淀成金的过程。
一打造品牌栏目, 坚持“三品”定位
一个有特色的频道, 它的定位必然是独特的, 有个性的。央视科教频道是应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于2001年7月开播的, 从它的成立之初就打出了“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的“三品”定位, 并且始终坚持不动摇, 正是基于这样的定位,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国内电视媒体的各专业频道中, 体现着其高品质和高品位的特色, 频道严格遵循“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的宗旨与“以教科文题材为内容的专业频道”的定位, 要求所有栏目、节目在“三品”上做文章, 以形成自身特色, 使频道的专业特色日趋鲜明, 观众群体不断扩大, 收视份额大幅提高, 日益彰显出品牌的高雅品质与力量。作为频道主打的《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百家讲坛》、《人物》、《讲述》、《第10放映室》等栏目, 以追求真、善、美,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目标, 并能够在每个节目中加以贯彻和体现。节目内容具有优秀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体现了一种电视精英文化概念。形成了深厚、沉稳、大气、严肃的频道风格, 在国内独树一帜, 成为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频道。
在电视频道不断增加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 央视科教频道不追求新闻式的风火, 不钦羡文艺类的华丽, 其安身立命之本就是要独树一帜, 坚守着自己的定位、宗旨和品质。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信心, 才能够在最初曲高和寡的阶段, 以自己的特色站稳脚跟, 不断吸引观众向这个品牌靠近, 从而认可它喜爱它。
在电视频道的品牌价值元素构成中, 栏目与节目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电视观众通过收看栏目或节目与某一个频道发生联系, 真正有品位、有品质的独特节目内容, 才能对观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使观众群体规模不断扩大, 从而实现有效传播, 推动品牌化建设进程。央视科教频道从一开始便抓住“内容为王”这一在品牌化建设中的根本, 全力打造具有不易被仿制的独特内容的个性栏目和精品节目, 不断强化品牌栏目的科学含量与文化内涵, 使频道的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科教频道的每个节目, 都力求内容充实深刻, 文化底蕴深厚, 向观众传达事物背后的相关知识, 用丰富、优秀的节目来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传播现代教育理念, 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介绍中国和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频道成为观众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的窗口。它给观众一个强烈的感受是, 看科教频道的节目不只是为消遣, 不是单纯的消磨时光, 而是有所启发、有所收益。赢得了市场的美誉与信任。比如。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 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就成为热门节目, 到现在《百家讲坛》推出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 这些人已经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百家讲坛》充当了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的桥梁, 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 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 让《百家讲坛》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 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 与普通百姓见了面。
经过几次改版和创新, 不断打磨, 不断修正, 大多数栏目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卖点及特色, 栏目内容充实, 各具特色:《探索发现》坚持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在保持纪录纪实特点的同时在叙事方式上追求悬念的迭起, 环环相扣;《百家讲坛》每一期都彰显了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深厚;《走近科学》采用层层剥笋的讲述方式, 将科学道理融合在引人入胜的悬念故事之中, 改变了过去科技节目枯燥、难懂的弊病;而《人物》、《大家》、《第十放映室》、《讲述》等栏目, 充分利用了央视的资源优势, 突出自己的特色。这些栏目和节目构成了科教频道的风格和主体, 使观众一提到这些栏目, 也立即让人联想到科教频道, 同样, 一想到科教频道, 自然而然就想起这些栏目。
二构建品牌栏目集群, 形成频道的主力支撑
品牌栏目和栏目集群是专业频道的脊梁。科教频道自开播以来, 始终保持稳定栏目常态播出的原则, 同观众建立起一种约会式收看的播出模式, 这是专业频道引入和稳定观众群体、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也是科教频道培育品牌栏目的重要手段。品牌栏目和频道的品牌化建设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和结果。针对专题类节目的“慢热”特点, 科教频道要求各栏目遵循“栏目选题系列化”的策略推出系列节目, 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并保持冲击力和震撼力, 逐步吸引、培养新的忠诚度较高的观众群体;同时加大对频道内各栏目节目选题的宏观调控力度, 强调对独特资源的掌控, 突出各栏目的独特定位, 强化栏目特色。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 频道已经逐步形成了《走近科学》、《探索·发现》、《讲述》和《百家讲坛》等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秀栏目。他们的共同点是, 都具有与频道定位与宗旨一致的清晰定位, 内涵丰富的独特内容, 格调高雅的表现形式, 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传播, 努力实现节目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上的有机统一, 同时能够以精彩、精致、经典的系列节目吸引观众, 突出专业特色, 实现收视与影响力的双提升。同时, 科教频道注重整体编排设计工作。通过精心设计, 构筑不同时段的栏目集群。目前, 央视科教频道已经初步形成了由《走近科学》、《讲述》、《探索·发现》等栏目构成的精品栏目集群, 由《讲述》、《家庭》、《人与社会》等栏目构成的家庭情感类栏目集群和由《百家讲坛》、《希望—英语杂志》等栏目构成的文化教育类栏目集群, 以及以《走近科学》、《百科探秘》、《科技之光》和《科学世界》等栏目组成的科学类栏目集群。这些优秀栏目和栏目集群的培育与构筑, 使频道的观众群得到有效扩大, 形成了良好的收视连续性, 品牌栏目与时段品牌交互辉映, 树立起频道健康发展的强壮脊梁, 为频道的品牌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常态播出与品牌栏目集群的双重优势得到充分显现。
三整合优势资源, 提升频道影响力
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 央视科教频道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通过推出大型主题活动, 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 放大频道特别动作, 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主题化宣传, 是专业频道在遵循自身定位与宗旨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的时代主题与社会的主旋律, 利用掌握的独特节目资源与频道的特色有效载体进行的非常态宣传播出, 这是电视专业频道的宣传自觉、导向自觉、文化自觉和责任自觉的具体体现, 也是专业频道唱响主旋律、主动引领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
几年来, 央视科教频道相继推出了《文明中国》宣传季、《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等正面宣传的主题化大型电视活动类节目, 既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也获得了社会各界及广大电视观众的普遍关注和好评。此外, 科教频道推出的《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大型科普节目, 基本上达到了当日节目、当日录制、当日播出, 改变了科普节目制作周期长、实效性弱的不足, 也使南极科考行动成为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新闻焦点;2005年9月, 教频道推出的《可可西里大穿越》大型科考体验节目再次实现了科普节目的新闻化。现场直播, 这种新闻节目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科教节目当中, 是科教节目新闻化的进一步深化。2006年8月, 科教频道推出的大型恐龙化石挖掘直播节目《回到恐龙时代》, 使原来只能提前制作或滞后播出的科教节目能够像新闻类节目一样, 实现了实时播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央视科教频道的主题化宣传, 是在当前媒体收视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对“绿色收视率”理念和“专业频道品牌化”战略的真正实践, 进一步彰显了媒体的责任意识, 实现了主题宣传的有效传播, 收视效果和社会收益的双丰收。科教频道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常规栏目和大型特别节目的搭配法则。频道以栏目为根基, 纵深发展大型活动和特别节目, 以栏目的精品化来保障频道恒定的品牌内涵与核心竞争力, 以大型活动和特别节目高速拓展频道的社会影响力。
四实施管理精细化, 创建良性竞争体系
央视科教频道在几年的培育发展期间, 积极探索频道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央视科教频道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于2006年推出了具有科学性、精细化和清晰简明等特点的“四色收视动态”管理办法。四色收视动态管理办法, 是社教中心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按照“绿色收视”与“品牌化建设”的要求, 以频道的收视指标为基点, 以各栏目所在时段收视数据为依据, 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梯次的基本指标、中心指标和冲击指标, 并分解给频道所有栏目, 分别以黑色、黄色、绿色和红色表示频道及栏目的收视状况。它整合、分析每周收视数据, 以月为时间单位对收视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小结与公示。将收视指标完成情况清晰、动态地传导给中心各个方面, 使栏目对照收视指标、频道宗旨与栏目定位, 不断完善具有自身特点的节目生产和管理模式, 以收到良好的收视与宣传效果。科教频道首创的“四色收视动态”管理办法为科教频道的管理与收视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使专业频道的精细化管理落在了实处。频道以“四色收视动态”管理办法为支撑为频道各个栏目搭建起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与体系, 极大地激发了栏目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使频道在电视市场中的份额及观众的美誉度上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科教频道的品牌积淀之路, 是一条专业化频道与大众化需求相结合的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它立足高远, 却不自视清高。之所以能够以高品质、高品格、高品位的内容与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观众, 是因为它在尊重传播规律的同时, 更懂得去尊重观众, 始终放平了视角, 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初衷实践着自己的使命。品牌, 积淀成金。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传媒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品牌关乎频道经营的成败, 所以电视传媒要十分重视品牌经营。只有在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 树立正确的品牌竞争意识, 着力提高品牌竞争能力, 注重品牌形象, 加强品牌管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对于一个电视频道来说, 品牌经营, 是专业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与以往相比, 今天的电视传媒承载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电视传播要真正地实现其传播价值效果。品牌力量的至关重要的。
BTV科教《最北京》 篇10
《最北京》跳出了单一的节目形式,通过嘉宾李然走街串巷的外景主持,加上演播室里三个男人的谈话,来展示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周波告诉记者,节目播出半年时间,从观众的热线和反馈来看,大家对于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们最初就是想做一個怀旧主题的栏目,在迎合中老年观众的基础上,也能引发些年轻人的共鸣。普通人的乡愁是空间性的,比如说我家是香港的,我在北京工作,我想家了,这属于空间性的。可是北京人的乡愁是时间性的,那些很温暖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失落,回不去了怎么办?我们就通过这些北京独有的老物件或者老字号,去挖掘背后的故事,讨论这些老物件代表的那个年代。还有我们演播室的三位主持人,艾宝良老帅是40后,潮东是60后,李然是80后,三个人各差20岁,还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们会结合自身的经历来陈述一些故事。”
作为嘉宾主持,李然在节目里一会儿变身副食店伙计卖酱油,一会儿又跑到粮店做窝头,要么就是在稻香春卖点心,还闹了不少笑话。谈到与李然的合作,周波告诉记者,“李然非常适合拍外景,我们这次的节目定位就是演播室脱口秀加室外真人秀。之所以叫真人秀,是因为我们采取了隐蔽拍摄的方式。咱们北京的老百姓,看到镜头会紧张,所以我们把摄像机都藏起来了,就算他们认出李然知道在录节日也没关系,只要看不到镜头,就能表现得自然一些。”
科教片拍摄制作探究 篇11
关键词:科教片拍摄制作教育电视
科教片, 全称“科学教育片”, 是传输科学文化知识、推广先进技术经验、传授工艺方法, 为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服务的影视类别。
科教片使用影视的艺术处理方式,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现象的阐述。我国过去将其称为“教学片”, 1953年正式命名为“科教片”。科教片在促进科教发展, 加快社会建设, 提高广大群众教科文卫水平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科教片的选题范围十分广泛, 上至天文气象, 下至地理地貌, 大至宇宙太空, 小至细胞细菌, 几乎无所不包。科教片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 重视内容的科普价值, 在处理手段上, 则形式灵活多样, 富于变化。科教片应该在科学、文化、教育、艺术、思想等几个方面实现融合与统一。
由于内容、任务和对象的不同, 我们将科教片大体上区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电化教学片、国防教育片、科普片、科研片、科技片、科学幻想片、社教片等多种类型。科教片在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过覆盖范围最广的影视媒体来传播现代社会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苏联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将这类影片称之为“形象化的政论”。科教片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还可以在跨国文化、教育、科技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中外科教片的互通交流, 可以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科教片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传播, 可以有效地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 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客观对象以及各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在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和现代化, 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过程中, 科教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可以有效地将电视和教育结合起来, 利用电视这一现代社会传播范围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时代精神。其在制作上应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注重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
这里是指电教片的内容、概念、阐述、原理等方面的影视手段表现是否明晰、准确、客观, 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科学概念、数量关系、专业词汇、参考资料及文献的使用是否前后一致、符合科学规范等方面。科教片顾名思义, 其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第一要务, 在科教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务必坚持这一原则。
二、明确科教片的定位:
定位正确才有生存市场。针对特殊的收视群体, 对于科教片拍摄, 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配以相应的动态效果, 但动态效果如果不是必不可少的就尽可能不用, 尽量去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拍摄对象, 因为动态效果毕竟是抽象的。同时为了避免在科教片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出现声音和画面完全分离的状况, 给科学文化知识以艺术的审美感, 应充分运用音乐艺术的创造性, 同期声、画外音、电子音乐的运用等, 都大大丰富了科教片的表现力, 使得科教片更为“好看”, 更富有艺术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三、寓教于乐, 增加科教片的故事性:
切记不可把电视科教影片做得巨细无遗、无所不包, 科教片的主要作用是启发而非说教。
“电视和书籍是不一样的, 电视要的是娱乐, 因为电视艺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 影片拍摄人员绝对不能把科教影片做得如同百科全书似的。而应通过深入浅出地传递科技信息, 要融汇娱乐, 融入感情因素。在形象处理上更应充分利用影视表现的直接特性, 寻找观众的关注重点, 灵活地把文化知识传给大家。”约翰·林齐说, 科教影片的首要作用是引导, 不是教育。利用影视艺术可以把科学文化知识注入观众的头脑中去, 并引导观众进入到科学领域中去。如果观众对某一科教片的内容感兴趣, 想进一步更深地了解, 则可通过网络或是图书馆查找资料。我们要使得观众进入情节中去, 再告诉观众, 这个情节恰好和某一科技文化领域相关。仅靠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去吸引观众是远远不足的, 科教影片还需使用包括科技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在娱乐电视样式花样翻新、每个家庭的电视都可收看很多频道的情况下, 科教节目仅仅依靠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是远远不够的, 其还应借用影视的手段把节目做得更加有新鲜感和活力。”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高级制片人史蒂夫·泰勒说。
四、科教片的制作要重视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
例如科教片中的三维动画效果是揭示事物内部结构、分析科学原理的重要方式, 在科教片中运用非常多。这种三维动画与动漫艺术作品存在着明显不同, 一般是在无法拍摄实物的时候才运用, 其作用在于阐述科学文化知识。在科教片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尽量少用动画的趋势, 在动画设计中讲究新颖、生动描绘得十分细微逼真, 只是按照内容需要, 突出其中某一部分, 显示这一局部在整体中的正确位置, 使观众能深入观察事物本质, 了解产生某些现象的原因。
在科教片中还经常运用高速摄影、放大摄影、显微摄影、X光透视摄影、延时摄影, 以及水下、空中、望远、内窥镜等摄影技术。能把人类肉眼所无法看到的东西, 通过科教片展现出来, 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科教片的表现方式, 增加了感染力, 科教片也经常配以优美的音乐伴奏, 运用演示模型, 使用说明文字, 以便观众更好地通过科教片学习知识、了解科技进步。
五、科教片也要注意思想性:
科教片在创作中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要考虑到社会需要和社会效益。在观众看完科教片以后, 他们会相信物质的客观存在, 相信世界是可知的, 了解到物质运动和自然发展的规律。这些观点不是影片的创作者直接说出来灌输给观众, 而要使观众在接受影片科学内容时, 自然地接受。同样, 影片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所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而不在于增加不必要的政治宣传内容和思想教育的词句。
参考文献
[1]、纪录片专题片概论.倪祥保.苏州大学出版社
[2]、电视节目结构方法.童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