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教片

2024-10-04

体育科教片(共7篇)

体育科教片 篇1

《运动空间》中的体育科教片中所介绍的体育运动, 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外, 大多带有休闲娱乐色彩, 如滑雪、钓鱼、高尔夫、太极拳等, 这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体育运动的要求是紧密相连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 希望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的同时, 也希望在运动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因此, 自《运动空间》开播以来, 注重把强身健体与休闲娱乐的运动方式相结合, 向观众展现了既能强身健体, 又能休闲娱乐的各种体育运动。

在选题上, 《运动空间》通常会在不同的季节播放适合不同季节的科教片, 比如, 2008年的冬季播出了《和我们一起滑雪去》的科教片, 片子通过一队年轻情侣的滑雪旅程, 对滑雪的各个环节进行讲解, 从了解滑雪器材、滑雪装备的选择, 到介绍滑雪场、滑雪的基本技巧, 再到两人的滑雪初体验, 到感受滑雪的高度与速度以及最后穿越林海雪原。在这一过程中, 两人受到解放军滑雪队教练的训练, 体验了运动队的生活。片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 向观众展示了滑雪的各种知识和技巧, 也让观众跟随他们体验到了滑雪的乐趣。片子播放的时间正好是适合滑雪的冬天, 这对喜欢滑雪或是正准备去滑雪的观众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除了《和我们一起滑雪去》之外, 这一时期还播出了《单板地带》, 对单板滑雪运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教学;而2011年初的节目中, 则播出了《冰钓秘笈》, 介绍了这种同样适合冬天的运动项目。也有在暑期播出的特别节目, 如2009年暑期播出的《野外生存》、《科化足球训练体系》就是为暑期专门介绍的运动项目。

其次, 《运动空间》也会结合体育比赛、运动会等来播放一些适合那些特殊时期的科教片, 比如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前到奥运会期间, 连续多期播出了《看奥运》这一与北京奥运会相联系的科教片, 向观众介绍了观看奥运会各种比赛项目的知识, 使观众对奥运会的赛事有了更多的认识, 并且也为观众在观看奥运赛事时清除了知识层面的障碍。《看奥运》这个节目是应北京奥运会而生的, 奥运会作为举国关注的运动会, 吸引着全国亿万观众的眼球, 而在观众的热情之外, 有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 则是观众在奥运会各个比赛项目上的知识相对缺乏, 因此, 《运动空间》根据这样的情况制作了《看奥运》节目, 作为一个与北京奥运会相配合的5分钟版块, 目的就是教会观众如何欣赏体育比赛。它通过对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体育项目的专业知识介绍, 试图帮助观众更好地观看奥运赛事。节目的内容包含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大项目, 在每一个项目中, 都有一位权威人士进行讲解, 带领观众一起看比赛, 普及这个项目的战术特点、规则、观看礼仪、观看技巧等基础知识。

另外, 《运动空间》也注重结合一些热点话题播放与之相关的科教片, 如2009年初播放的《咏春拳博技》, 就是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热播后, 观众对中国功夫, 尤其是咏春拳表现出强烈兴趣的时候, 适时推出的一部科教片。可见, 《运动空间》非常注重所播出的科教片的实用性与时代性, 使科教片能真正起到服务于大众、为观众所用的作用。《咏春拳博技》播出的时候, 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正处于热播阶段, 并在坊间掀起了一股关注中国功夫的潮流。《咏春拳博技》应时代潮流而播, 为一些初学者和爱好者所推崇。本片由中国咏春拳总会会长李恒昌主讲, 总共十六集, 从介绍咏春拳、武术搏技项目, 到讲解一些基本姿势、基本手法动作, 再到讲解木人桩、各种套路拳法, 并进行咏春拳搏技实战展现, 最后对《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套路拳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演练。本片不仅在理论上解析了武术博技运动, 而且也从实践上展示了咏春拳法的实战演练, 是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咏春拳博技科教片,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此外, 栏目还会根据观众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喜好来制作科教片, 比如2008年《野钓全攻略》是《运动空间》推出的有关钓鱼运动的一部科教片, 这是继2004年的《钓鱼》受到观众热捧后, 推出的另一部讲解与钓鱼相关的片子。《野钓全攻略》共二十集, 作为一部为钓鱼爱好者量身定做的科教片, 其主旨是为各种水平层次的钓鱼爱好者提供各种实用的野钓知识与技巧, 倡导了绿色与健康、时尚与理性的钓鱼理念。节目与《中国钓鱼》杂志合作, 精心挑选了八位中国钓鱼界的顶尖人物, 让他们作为技术顾问参与到拍摄中, 并通过他们的野钓实战向观众进行讲解。八位野钓高手分别是来自北京的钓鱼大师闫景泉、关秉宏和钓王程宁、来自南京的三届全国冠军王永贵、来自安徽的钓鱼大师李大毛、来自台湾的路亚专家郑博元、广东籍钓王黄适之、以及山东钓王化绍新, 并由钓鱼界元老谭佛行担任技术顾问。

片子展示了八位野钓高手分别在安徽、山东、宁夏等不同地域野钓的情景, 其中, 闫景泉、王永贵、李大毛和郑博元先后在安徽的万佛湖、花亭湖和独山水库三大水域完成了各自的野钓;化绍新和程宁则在山东的跋山水库、沂河和雪野湖三大水域, 展示了雨钓、夜钓、船钓等多种形式的野钓, 在雪野湖, 他们还展示了用不同技法齐钓翘嘴鲌鱼的情景;黄适之和关秉宏则奔赴了宁夏的沙湖, 两位高手在观看了当地的千人垂钓大赛后, 随即决定在赛址上进行了一场对决, 而后, 两人又进入沙湖最神秘的腹地力搏大鱼。全片运用纪实的拍摄手法, 向观众展现了八位野钓高手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野钓的绝技, 将他们在多个自然水域中野钓的过程进行了真实的纪录, 将他们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各自的思考方式、思考过程以及实际操作方法都进行了客观的纪录, 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宝贵的野钓知识, 也使观众跟随片子的野钓过程感受到野钓的真正魅力。

在内容搭配上, 《运动空间》通常每期播放两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科教片, 以满足不同观众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通常在节目开始有内容提示, 结尾有下集预告, 而在两部科教片之间也有提示。同一期节目播出的两种运动项目, 通常会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 比如一个运动项目是男性更为喜欢的, 那么另一个项目则通常是女性喜欢的, 2008年曾播出了《野钓全攻略》, 对野钓这一更受男性关注的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教学, 而与《野钓全攻略》同时播出的则是《越野手杖操》、《太极操》这类更加受到女性观众青睐的运动;2009年播出了倾向于女性观众的《飞舞萨尔萨》, 而与之同时播出的则是男性观众更喜爱的《肌力训练手册》。如果一个运动项目更具有现代感, 那么另一个运动项目则会倾向传统。2009年在播出《咏春拳博技》这种中国传统武术项目的同时, 播出了《单板地带》这种更为现代刺激的运动项目。由于通常情况下播出的是两部科教片, 因此在时长的控制上, 两部科教片通常会在基本上平均分配时长的情况下, 再根据片子的内容有一些灵活的调整。此外, 也有一些时候一期节目只播放一部科教片, 如2008年的《和我们一起滑雪去》、2009年的暑期特别节目《野外生存》、《科化足球训练体系》都是这种情况。同时, 为了播出的需要, 有时会对一些时长超过了播出时长的科教片进行剪辑, 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把科教片的时长压缩到符合节目播出的时长。如时长六十八分钟的《和我们一起滑雪去》在《运动空间》中被剪辑成了约二十四分钟的一期节目进行播出。

总之, 《运动空间》作为央视一档主要播放体育科教片的栏目, 在结合各种受众需求的情况下, 向观众展示了不同体育项目的知识、技巧以及其独特的魅力, 为观众提供了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机会, 也激发了观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摘要:1995年1月1日,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正式开播, 《运动空间》成为主要播放体育科教片的栏目, 介绍体育运动的一些基本方法, 旨在帮助观众快速学会一项运动。栏目先后播出了各种体育科教片:《羽毛球》 (共20集) 、《滑雪》 (共3集) 、《野外生存》 (共16集) 、《钓鱼》 (共20集) 、《自行车》 (共24集) 、《网球》 (共23集) 、《高尔夫》 (共20集) 、《马上生活》 (共4集) 、《看奥运》 (共25集) 、《越野行走》 (共10集) 、《太极操》 (共集) 、《野钓全攻略》 (共20集) 、《咏春拳搏技》 (共16集) 、《大鱼征服者》 (共6集) 、《太极拳秘境》 (共8集) 、《另眼看羽球》 (共6集) 等。

关键词:央视体育频道,科教片,《运动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惠康, 贾磊磊.中国科教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2]杨力, 高广元, 朱建中.中国科教电影发展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3]许浅林.中国电影技术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4]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3.

体育科教片 篇2

一、商务印书馆:见证科教片的诞生

体育科教片作为体育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宣传体育知识的有力工具, 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的体育科教片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1917年秋季, 一个偶然的机会促使商务印书馆涉足电影事业, 成为中国科教电影的开山鼻祖。1”也为中国体育科教片的诞生埋下了伏笔。“1918年, 商务印书馆便在照相部外, 另外成立活动影戏部, 聘请曾任基督教会报刊编辑的陈春生为该部主任。该馆印刷所装订部工友人彭年, 因经常登台串演京戏和文明戏, 也被调到活动影戏部来做陈春生的助手。这时, 原摄影师已离职他去, 改任照相部技工廖恩寿为电影摄影师。从这一年开始, 活动影戏部比较更广泛地开展了摄制影片的活动。所摄影片号称分为‘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五大类, 但仍多为短片。” 2在这些影片中, “‘风景’片我们现在可视为社会教育片, 而‘教育’片, 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教育片, 两者都属科教片范畴。”3其中, 介绍体育、军事体育的科教片主要有《女子体育观》 (1920年, 1000尺, 1本, 摄影师:廖恩寿) 、《技击大观》 (1921年, 2本) 、《陆军教练》 (5本) 等。4

根据这些介绍体育、军事体育的影片片名不难判断其与体育科教片的联系, 同时, 就商务印书馆拍摄影片的目的而言, “都是为了配合当时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摄制的。它们在内容上往往与该馆所出的教科书相呼应, 而且影片的放映常常是配合某些讲演、宣传和报告来进行, ”而且, “‘商务’初期的制片方针, 和它经营教科书的方针一致, 制作态度也比较严肃。这些影片虽然都很短, 但都有一定的为新学教育服务的内容。”5因此, 上述几部影片可以被视为中国最早的体育科教片, 商务印书馆也就成了最早拍摄中国体育科教片的机构。遗憾的是这些影片都没有保存下来, 1932年淞沪抗战, 商务印书馆遭到日军飞机狂轰滥炸, 厂房馆舍被夷为平地, 影片拷贝在这次战争中全部化为灰烬。因此, 目前对早期体育科教片的研究不得不面临没有影片资料的尴尬, 但是,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看, 我们仍然能够大致了解, 当时的体育科教片有一定的新学教育理念, 带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二、南京金陵大学:科教片的曲折发展

到了30年代, 体育科教片有了初步发展, 这与科教片的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30年代, 上海的大夏大学, 无锡教育学院、南京金陵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教育电影活动。而1931年底至1932年初, 国际教育电影协会考察团前来我国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考察教育电影在中国的开展情况, ”并最终促成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和上海“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的设立。与此同时, 镇江民众教育馆等放映机构对科教片的推广、宣传也推动了科教片的发展。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创立者之一郭有守“发表了一份当时电影业的纲领性文件《电影事业之出 路》。”6文件指出“电影要用来宣传推动全民的体育运动, 用体育使全中国的民众人人‘强健’。”7郭有守等人以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为平台, 发动了中国教育电影运动。通过影片“鼓吹运动, 提倡体育, 注重卫生, 使每个人的身体, 日臻健康”8, 也成为当时电影事业的出路之一。郭有守安排其弟子孙明经在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担任重要角色, 并为他拍摄体育科教片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 此时的南京金陵大学成为拍摄体育科教片的重要机构, 而孙明经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角色。

孙明经 (1911-1992) , 江苏南京人, 中国著名电影摄影学家、电影教育家。193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 留校任教后专职电影教育, 并于1936年创办了金陵大学“电影与播音专修科”, 开始了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和中国播音高等教育, 为中国培养最早期的电影和播音专业人才。20世纪30年代, 孙明经摄制了5部体育科教片, 分别为《女子体育》、《健身运动》、《国术》、《校园生活》、《首都风光》等。9

《女子体育》 (1936, 16毫米, 黑白无声片) 纪录了金陵女大的学生身着上白下黑的运动装, 做集体体操, 拉弓射箭, 排球比赛以及8人手拉手旋转, 用脚捻石子等体育活动的情景。影片反映了金陵女大对体育的重视, 其重视程度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据孙明经之子孙建三回忆, 拍摄《女子体育》是源于另一部影片, 那就是《苏州园林》。《苏州园林》虽然不是一部体育科教片, 但它纪录了金陵女子大学的“天足”女学生遍游苏州美景的景象, 展现了“天足”和男子一起爬山的镜头, 展示了“天足”之美, 意在唤醒中国妇女不再裹脚, 从而实现民族的救亡。放映之后很多年轻女子给孙明经先生写信, 说自己的父母在看完《苏州园林》之后不再要求自己裹脚, 这让孙明经先生受到很大的触动, 于是决心拍摄《女子体育》这部科教片。10

《健身运动》 (1936, 16毫米, 黑白无声片) 的拍摄地点是苏州东吴大学。因为东吴大学的体育教育在当时是全国闻名的。早在20世纪初, 该校就已建有“健身会”、“踢球班”、“篮球班”、“网球会”等多种运动队组织。1924年又与中华全国基督教协会联合创办了东吴大学体育专修科, 其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学科和术科两种。术科课程有基本体操 (包括队形队列) 、体操、群众性游戏项目、田径和各种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训练, 以及充任教练和裁判方面的训练、培养。因此, 影片介绍了东吴大学学生表演男子体操、双杠、鞍马、个人体操、女子射箭等体育竞技项目的情况, 再现了中国早期现代体育教育活动的风貌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继爆发, 对刚刚有所发展的电影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也使科教片的发展受到了影响。1942年, 国民党教育部在重庆成立了“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 在战争期间拍摄了大约10部影片, 而体育科教片仅有《阳光与健康》和《全国运动会》两部。

三、结语

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的体育科教片在动荡的岁月中, 几经战火的洗礼, 仍然顽强地发展壮大。尽管此时的体育科教片数量不多, 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体育运动, 介绍了体育知识, 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孙明经拍摄的体育科教片, 大多从女子体育的角度切入, 表现了对女性体育运动的关注, 这不仅鼓励和倡导了女性参与体育运动, 而且加强了人们对女性教育问题的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些影片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惠康、贾磊磊.中国科教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2]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一卷) [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0.

[3]杨力、高广元、朱建中.中国科教电影发展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4]孙建三.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体育电影与抗日救亡运动[J].艺术评论, 2008 (8) .

体育科教片 篇3

十几年来, 体育科技工作全面贯彻“科教兴体”的战略, 充分发挥举国体制, 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 优势科研和基础条件显著提高, 科学技术人员已经在数量上增长和科研质量有显著改善。随着中国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体育越来越需要运动的人高层次的“母语思维与写作”技能, 大学语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只需提供必要的语言思考和写作的体育人表达。因此, 要克服运动机构的语文科目的身小力薄等困难, “以体为本, 为体服务”的专业教学建设运动迫在眉睫。

1. 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面临边缘化

1.1 实用主义盛行, 缺乏对语文教学的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是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

目前全国高校课程的安排, 多数高校将《大学语文》安排到了公共基础课系列, 在这个系列中, 英语无疑是考虑的最重要的教训学生, 而语文课在大学很明显受到了冷落。

1.2 教材和教学方法落后, “大学语文”很可能是教成“高四语文”

现有的“大学语文”课本和教科书有相当程度的重复, 被讥笑为“高四语文”。

个别院校没有专门的教研室, 而是依托中文系各个学科的老师轮流讲授。这样, 授课效果和水平可能会好一些, 但老师各讲各的, 课程没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 体育院系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人文教育的实施认识不足

人文教育体育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但很多人对体育的发展, 经常进行体育教育的发展, 教育和文化, 如缺乏教育和社会意识和参与感之间的关系, 往往照搬别人的经验, 或任务似的做一些表面文章, 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难以深入。

2.2 办学条件局限性, 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

体育院系以“体”为主, 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 图书信息、师资、专项资金等难以令人满意。人们普遍认为, 体育院系就应突出“体”的突出特点, 专业课的重视, 在资金师资方面备受关注。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不受重视, 人文素质教育的长远规划, 资金, 师资队伍考虑甚少, 教育效果不佳。

2.3 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师生积极性不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给体育院系大学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严重, 对待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态度显得尤为突出。对于技术科目和课程更注重基础理论, 而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课程的实践部分, 知识为混及格或凑学分。再加上广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陈旧的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落后, 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因此, 人文素质课程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地被冷落。

3. 大学语文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课程中, 大学语文课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 现实的情况是不太乐观的, 在大学语文课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层次是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因此, 他们判断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强调人整体素质的现代社会, 他们是更重要的。尤其是对培综合性体育指导人才来说, 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大学语文课程在很多高校被忽视, 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大学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体育指导人员来说, 大学在上语文课的学习能力, 完善人格的巨大作用, 提高思维品质, 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人文等方面的品质是任何一门课程无法替代的。总的来说, 大学语文课在学生求知、做人和终身发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作用:

3.1 培养体育指导者终身学习能力

现代知识信息发展迅速, 新型知识理念层出不穷。终身学习能力是当代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即使是最好的大学也不会教授一辈子要用到的全部知识, 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快, 新技术的更新速度快。大学语文课程对于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来说格外重要。综合体育指导人才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 提高运动训练和理论基础, 符合现代体育发展培养的要求,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培养指导他人正确运动健身的教练员。

3.2 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文化素质, 开阔眼界, 增长智慧

人文素养对体育指导者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院系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的教师, 其人文素质低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水平, 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教学对象——学生。目前目前各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存在体育人才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现象。

3.3 加强语言运用能力, 增强沟通能力

人在社会中生存, 应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任何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或知识与信息的传递, 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来描述, 借助于语言这一载体来记录、推广和应用。这就是说, 语言的运用能力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极为重要。对于体育指导型人才的培养, 大学语文对说和写能力的培养, 还决定着人际交往的质量和与人合作的成败。因此, 利用大学语文课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是大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

结语

体育人才的语文素质普遍偏弱, 大学语文教育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难以实现目标, 应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 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手段相结合, 全面提高体育大学生的语文素质。虽然语文教学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但目前语文教学、科研发展仍然处于逐步“边缘化”的不利境地。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加强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亦成为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 是我国体育事业未来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人文素质教育中加强大学语文教育的研究》.沈淑媛.东北师范大学.

[2]郭姗姗.《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及对策》.

科教片拍摄制作探究 篇4

关键词:科教片拍摄制作教育电视

科教片, 全称“科学教育片”, 是传输科学文化知识、推广先进技术经验、传授工艺方法, 为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服务的影视类别。

科教片使用影视的艺术处理方式,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现象的阐述。我国过去将其称为“教学片”, 1953年正式命名为“科教片”。科教片在促进科教发展, 加快社会建设, 提高广大群众教科文卫水平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科教片的选题范围十分广泛, 上至天文气象, 下至地理地貌, 大至宇宙太空, 小至细胞细菌, 几乎无所不包。科教片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 重视内容的科普价值, 在处理手段上, 则形式灵活多样, 富于变化。科教片应该在科学、文化、教育、艺术、思想等几个方面实现融合与统一。

由于内容、任务和对象的不同, 我们将科教片大体上区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电化教学片、国防教育片、科普片、科研片、科技片、科学幻想片、社教片等多种类型。科教片在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都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过覆盖范围最广的影视媒体来传播现代社会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苏联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将这类影片称之为“形象化的政论”。科教片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还可以在跨国文化、教育、科技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中外科教片的互通交流, 可以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科教片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传播, 可以有效地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 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客观对象以及各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在实现教育的普及化和现代化, 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过程中, 科教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可以有效地将电视和教育结合起来, 利用电视这一现代社会传播范围最为广泛的大众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时代精神。其在制作上应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注重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

这里是指电教片的内容、概念、阐述、原理等方面的影视手段表现是否明晰、准确、客观, 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科学概念、数量关系、专业词汇、参考资料及文献的使用是否前后一致、符合科学规范等方面。科教片顾名思义, 其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第一要务, 在科教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务必坚持这一原则。

二、明确科教片的定位:

定位正确才有生存市场。针对特殊的收视群体, 对于科教片拍摄, 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配以相应的动态效果, 但动态效果如果不是必不可少的就尽可能不用, 尽量去从实际生活中选取拍摄对象, 因为动态效果毕竟是抽象的。同时为了避免在科教片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出现声音和画面完全分离的状况, 给科学文化知识以艺术的审美感, 应充分运用音乐艺术的创造性, 同期声、画外音、电子音乐的运用等, 都大大丰富了科教片的表现力, 使得科教片更为“好看”, 更富有艺术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三、寓教于乐, 增加科教片的故事性:

切记不可把电视科教影片做得巨细无遗、无所不包, 科教片的主要作用是启发而非说教。

“电视和书籍是不一样的, 电视要的是娱乐, 因为电视艺术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 影片拍摄人员绝对不能把科教影片做得如同百科全书似的。而应通过深入浅出地传递科技信息, 要融汇娱乐, 融入感情因素。在形象处理上更应充分利用影视表现的直接特性, 寻找观众的关注重点, 灵活地把文化知识传给大家。”约翰·林齐说, 科教影片的首要作用是引导, 不是教育。利用影视艺术可以把科学文化知识注入观众的头脑中去, 并引导观众进入到科学领域中去。如果观众对某一科教片的内容感兴趣, 想进一步更深地了解, 则可通过网络或是图书馆查找资料。我们要使得观众进入情节中去, 再告诉观众, 这个情节恰好和某一科技文化领域相关。仅靠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去吸引观众是远远不足的, 科教影片还需使用包括科技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在娱乐电视样式花样翻新、每个家庭的电视都可收看很多频道的情况下, 科教节目仅仅依靠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是远远不够的, 其还应借用影视的手段把节目做得更加有新鲜感和活力。”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高级制片人史蒂夫·泰勒说。

四、科教片的制作要重视多种技术手段的应用:

例如科教片中的三维动画效果是揭示事物内部结构、分析科学原理的重要方式, 在科教片中运用非常多。这种三维动画与动漫艺术作品存在着明显不同, 一般是在无法拍摄实物的时候才运用, 其作用在于阐述科学文化知识。在科教片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尽量少用动画的趋势, 在动画设计中讲究新颖、生动描绘得十分细微逼真, 只是按照内容需要, 突出其中某一部分, 显示这一局部在整体中的正确位置, 使观众能深入观察事物本质, 了解产生某些现象的原因。

在科教片中还经常运用高速摄影、放大摄影、显微摄影、X光透视摄影、延时摄影, 以及水下、空中、望远、内窥镜等摄影技术。能把人类肉眼所无法看到的东西, 通过科教片展现出来, 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科教片的表现方式, 增加了感染力, 科教片也经常配以优美的音乐伴奏, 运用演示模型, 使用说明文字, 以便观众更好地通过科教片学习知识、了解科技进步。

五、科教片也要注意思想性:

科教片在创作中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要考虑到社会需要和社会效益。在观众看完科教片以后, 他们会相信物质的客观存在, 相信世界是可知的, 了解到物质运动和自然发展的规律。这些观点不是影片的创作者直接说出来灌输给观众, 而要使观众在接受影片科学内容时, 自然地接受。同样, 影片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所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而不在于增加不必要的政治宣传内容和思想教育的词句。

参考文献

[1]、纪录片专题片概论.倪祥保.苏州大学出版社

[2]、电视节目结构方法.童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农业科教片的创作初探 篇5

关键词:农业,科教片,创作

一、农业科教片名称的确定

确定农业科教片名称的困难主要源于科学在试听传播中的障碍, 专业知识与电视的大众文化特性, 抽象到形象、理性到感性的转换, 技术体系的系统性与电视节目的表达特性等。教科片是将农民技术培训及农业职业教育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融为一体, 并要求充分体现“对象明确、生活贴近、科学系统、技术实用、服务周到”等特性。

农业科教片名称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片名模糊, 如新闻专题化倾向。主要问题之二是片名主体加操作, 有的有主体无操作或有操作无主体, 如《肉驴养殖》, 就属于题目设定范围过大, 不容易操作。主要问题之三是片名主体复杂, 核心不明, 信息量过大, 不应该在一部片子里有很多主体。主要问题之四是片名的非电视化倾向, 如果片中内容理论性太强, 表达不通俗, 并且有太多的方言土语, 外地人就会看不懂, 使发行面受限。主要问题之五是片名技术与主题不匹配, 信息模糊, 重点不突出。

二、农业科教片的内容和宗旨

农业科教片是以服务“三农”、沟通城乡、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思路, 依托大量的农业基地及科研部门丰富权威的政策法规、经济动态、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等优势,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表现形式生动的特点, 以提高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农民工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为重点,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科教片以农业的专业政策、信息、技术、技能和经验等为主要内容, 满足农民的特殊生产、生活要求, 同时按照农民的收视习惯来编排和包装节目。

农业科教片是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深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出发点, 关注并跟踪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新成果, 力求实现科普、教育、培训、实用技术推广、信息发布等多重功能;在内容设置方面, 注重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和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 围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需要, 介绍科技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种养业及农产品深加工的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案例;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

三、农业科教片的特点和选题原则

现代科教片的特点是实际、实用、实效、适时创新。

实际是指内容针对性强, 主题鲜明, 对象明确, 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与经营当中存在的问题;实用要求推广农业实用技术, 着重表现某项技术的重点或难点等技术环节, 使观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实效是指选择城乡群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 强调节目的适时性和实效性;适时创新则是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 创造清新活泼的表现形式。

农业科教片的选题原则主要包括具有大众性, 适合95%的大众, 具有通俗、愉悦的特点;具有传授性, 逻辑清晰、段落简洁、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 针对某一观众层的实际需要, 经济合理。选题之初要始终牢记这样一个原则———“任何一部作品, 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知道你的作品是给谁看的”;具有叙事性, 要有新鲜的过程与变化;具有说明性, 事理说明、事物说明;定义、诠释、分类;科学说明、文艺说明。切勿枯燥, 要适合观众的口味, 影视要用形象话语。多增加一些说明的影视形象或者一些表演镜头来突出表现重点。具有权威性, 重点讲述实际常用的、国家和科研部门推广的。其中也可叙述几个普通的, 但是要分清哪个是需要重要表述的, 使观众能够抓住重点。

四、农业科教片的表现形式

第一, 长短镜头与场景的变化。焦距的长短和实用的透镜有直接关系, 它决定着镜头的视野、景深、透视关系等。按焦距的长短不同, 可以分为标准镜头 (40-50毫米) 、短焦距镜头 (小于40毫米) 、长焦距镜头 (大于50毫米) 。一个镜头既可以作标准镜头, 又可以作短焦距或长焦距镜头的被称为变焦距镜头。不同的镜头可以表现风格迥异的场景和人物, 使得艺术手段的使用呈现多样化。一部片子, 如果全是固定镜头或固定场景, 人们看的时间长了就会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场景要不断的变化, 注意运用长短镜头来表现和强化事物。长镜头交代环境和场景, 短镜头交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只有综合利用这些表现手法, 片子才能丰满、才能有说服力。这一点是透视人物、境遇的关键性细节。

第二, 分切组合、灵活运用蒙太奇来增强事物的叙事能力和空间性。 (蒙太奇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 意为装配、安装。在影视艺术中, 是指电影创作中的剪辑组合, 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画面、声音、色彩等诸多元素的编排组合;就其广义而言, 它还是一种创作方法, 是电影创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艺术家艺术思维方式的展现。)

第三, 景别、角度与运动的变化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景别不同, 其电视叙事功能则不同, 视觉效果也不同。景别要有变化, 但变化又不能太大。同一景别不能相接, 两级景别不能相连 (特写和全景不能接在一起) 。运动镜头和角度要不断变化。角度为摄影机镜头与被摄物体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 即镜头角度。形成的夹角不同, 即有了平视镜头、俯视镜头和仰视镜头。特别注意角度的轴线一定要统一, 不能跳轴, 但角度一定要有变化。只有这样, 事物才能有立体感和生动性。

五、农业科教片的包装

对科教片的标志、宣传语、片头片尾、主持人形象、场景装饰、声画造型、字幕造型、音乐、节奏、色彩、色调等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和规定, 使之与主题相匹配, 突出栏目的个性特色。同时, 体现轻松活泼、清新明快的风格, 实现乡土气息与时尚动感的巧妙融合。

第一, 解说词撰写要注重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亲和力和音韵变化。解说词要平仄相间, 短长结合。注意通俗浅显、规范、简洁、贴近生活、采用口语。话不能说得太慢, 要把握好语速。有价格问题的一定要去掉, 不要算账。错别字、同义字一定要注意。解释不能有误导, 用语不当、含混不清的地方要彻底弄清楚, 还要注重民族风格。

第二, 字幕的配合、字幕用量要把握好, 字体最好用黑色、白色、蓝色 (黄条打黑字, 蓝条打白字) 。字幕标题少出1、2、3标号。字幕停留长短应以观众正常的阅读速度为宜, 面积不要太大, 采访时的人物对话要加字幕。

第三, 画面剪辑的流畅剪辑率。在一段时间里剪切越多, 剪辑率越高, 单个时间镜头变化就越快。剪辑率对节奏变化起一定作用, 剪切的快慢要根据内容来定。运动镜头的剪切方式是移动镜头接移动镜头、静态镜头接静态镜头。

第四, 声画合成的流畅声音是现代科教片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 推动叙事, 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科教片中的声音一般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三大类型。其中人声比较重要,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在科教片中, 人声作为一种造型手段, 与视觉造型相结合, 共同参与着科教片审美价值的创造。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每个人年龄、性别、气质和性格不同, 其声音的音色、音质、力度甚至语速等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人声与科教片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不同的科教片作品类型、样式、形态往往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不仅与画面、蒙太奇等因素相联系, 而且也与人声相联系。实际上, 在动作片、言情片和纪实性作品中, 各自的声音处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人声可以通过处在画外的声音调动观众的想象, 扩展银幕空间。

第五, 强化包装组合, 包括片头、片花、角标、导视版、字幕版、画面主色调、标准字体组合、片尾滚屏, 以及复合编辑手法、音视频效果等。

不管以后农业科教片怎样变化, 我们都应该思考并了解广大农民最想知道的是哪些农业技术, 最想了解哪些知识。只有把这些问题想透了, 我们的农业科教片才会越拍越好。

参考文献

[1].高军, 王慧春.浅谈农业科教电视片的编辑[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7) .

[2].郑树柏等.农业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新闻界, 2009 (4) .

[3].赵洪明, 张学玲.农业节目发展理念探究[J].电视研究, 2008 (11) .

新媒体对科教片的影响 篇6

1 新媒体的特点

1.1 传播方式的时效便捷性

传统的媒体形式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 对于科教片在制作与传播过程中, 由于受到播放时间段与信号成像技术的限制, 使得科教片在传播过程中时效性较差, 操作过程繁琐, 大大降低了科普效率和科普质量。而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 在科教片的传播方式上, 例如移动互联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表现出很好的时效性, 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资源, 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 实现向公众及时更新科教内容。同时, 节省了许多繁琐的传播流程, 只需要消耗一部分流量, 就可以让公众随时随地进行科教片的浏览与学习, 进而极大提高了传播方式的便捷性。

1.2 传播对象的年轻化

传统的科教片传播对象主要是电视观众, 而这些观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逐渐向网络转移, 同时这些电视观众的年龄组成越来越趋向于中老年化, 对于科教片的受众对象的范围越来越窄。然而, 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 由于信息的传播者同样扮演着信息的接受者的角色, 所以大大增加了传播对象的整体数量, 不但可以将转移到网络的电视观众重新“拉拢”回来, 还可以引起年轻人对于传播信息的关注。据统计, 截止到2015年6月底, 我国网民共有5.3亿人, 手机网民更是高达7.8亿人。随着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新媒体对于传播对象海量年强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1.3 传播内容的互动共享性

对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 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信息是单项流动的, 公众只能被动的了解和接受传播的内容, 公众对于传播内容的建议无法及时有效的反馈给信息的传播者, 这就对于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产生阻碍。新媒体不但融合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的载体, 还实现了信息的互享互动, 使得人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成为现实, 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内容, 对于传播内容的改进也可以进行时时的反馈与改善, 使得传播内容的形式和质量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同时, 尽可能的发挥出新媒体市场下, 对于信息传播内容以及其他方面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2 科教片应用新媒体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完善科教片的制作流程

对于科教片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对于科教主题的筛选, 摄影技术, 剪辑处理和内部播放。经过系统的分析评估之后再向公众开放。新媒体在科教片的应用, 可以改进传统的主题筛选模式, 充分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 进行主题筛选投票, 站在公众的角度, 进行有针对性的拍摄和剪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公众对于科教片增强自身的认识和关注度, 还可以对与科教片的制作流程进行改善, 简化不必要的制作过程, 提高制作的质量和效率。

2.2 有利于丰富科教片的传播方式

前文已经提到, 科教片在传统媒体的宣传主要依靠电视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技术以及经验的科普。由于电视观众的数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总体呈现下滑趋势, 除了网络技术对于电视的冲击外, 很大程度上还表现在科教片宣传形式和途径过于单一, 年轻人很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科教片的观看与学习。因此, 新媒体在科教片中的应用, 可以借助手机、计算机以及数字电视等设备进行内容传播, 极大丰富了传播方式, 同时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2.3 有利于发挥科教片的宣传价值

科教片的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向公众传输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 可以普遍提高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进而大大提高社会的运作效率,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新媒体在科教片中的应用, 由于可以提高科教片的制作水平, 扩大科教片的宣传范围和宣传群体结构组成, 让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进而更好的实现传播与接受的有机结合, 在互动共享的过程中, 有利于发挥科教片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意义。

3 科教片应用新媒体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科教片数据库

随着大数据和云存储技术的发展, 通过建立科教片数据库, 来实现公众随时随地进行浏览与学习的需求。一方面, 通过建立专门的科教片门户网站, 上传海量的科教片信息资源, 让公众借助网站来浏览和学习。另一方面, 可以建立微信公共平台, 对于科教片的内容与数量的更新进行及时的推送, 让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求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完善的数据库必然要有足够的云存储空间。

3.2 根据内容进行分门别类

由于科教片的内容涉及面广泛, 包括, 人文、地理、社会、历史、政治、天文、军工等不同领域。借助新媒体的分门别类的优势, 对于不同内容的科教片进行不同的存储与推送, 充分结合不同公众群体对于科教片内容的具体需求, 及时收集科教片传播后的整体反馈结果, 这样可以时刻保持科教片宣传的时效性和受众性。除此之外, 对于不同内容的科教片进行关键词连接处理, 分散工作任务难度, 提高分类质量和效率。

3.3 完善科教片综合管理系统

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 大大提高的管理的效率和管理质量, 消除了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对于科教片传播途径的不利影响。在新媒体与科教片结合的过程中, 可以建立网络的管理来相应的提高对于科教片整体工作的监督管理, 避免由于利益驱动而进行的科教片宣传教育活动, 保证科教片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意义, 因此, 需要不断完善科教片在新媒体下的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4 结论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科教宣传事业也在持续推进,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 实现科教片的宣传意义和宣传效果, 必须结合新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对于科教片传播特点的结合, 使得科教片充分得到公众的关注和肯定, 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推广, 为丰富科教片的宣传形式和宣传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以及数字电视等新媒体, 科教片对于新媒体的应用意义重大, 将会大大提升科普效率和科普质量。

关键词:科教片,新媒体,特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建磊.浅析新媒体对科教片的作用[J].文化与传媒, 2014 (13) .

体育科教片 篇7

1 农业科教片对提升农业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农业科教片对农业科学素养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另一方面在对从事农业的主体——农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1 对于农业技术成果的宣传推广

我国的农村数量虽广,但分布不均匀,加上农业产业受地缘因素的影响很大,村与村之间联系甚微,并且在习俗习惯、农业发展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这决定了地域之间农业技术成果很难大范围的交流推广。农业科教片充分利用了媒体的宣传作用与影响力,将农业知识的宣传普及和生动有趣的电视节目相结合,寓教于乐,取到良好的推广效益。

1.2 对于农民科学精神的培育

农民是从事农业产业劳动的主体,农业的现代化有赖于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科教片的播放可以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掌握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开阔视野,解放思想。鼓励更多农民根据知识的累积与技术的提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是仅依靠长年累月的农业劳作经验开展生产活动。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及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其科学精神。其次,农业科教片中的经营方式也是农民可以借鉴的。

2 农业科教片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城乡电视频道的发展不均衡。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十分庞大。近年来的数据调查显示,农业频道数量在总体电视频道的数量中所占比重还不及1%,质量较差,相比都市频道,农业频道的节目通常制作比较粗糙。其次,农业栏目也非常少,质量良莠不齐,除了央视,基本没有农业节目在黄金时段放送,播出时间都不长,时段往往也不能占据优势。直接导致农民在对农业科教片的选择面较小。另外,我国农业科教片涉及的知识面较狭窄,内容范围太小,重合率很高。很多卫视的农业节目无论是主题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缺乏新意,也缺乏对广大农民朋友实际需求的调研与考察。有些节目内容滞后,将农业生产定位成传统的体力劳作,缺乏现代化观念,如有些农民购置了现代化机器和电子产品,但是并不会使用,也没有渠道去学习,农业科教片应跟紧时代发展,多涉及现代化设备的介绍和生产经营方式。最后,农业科教片的形式比较单一。科教片并不是单纯的纪录片,科教片可以有很多形式,如讲座、访谈、知识问答及新闻等。现在的农业科教片多数都是新闻与记录,形式大多正式而严肃,有时会给人无聊的感觉。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水平不是很高的农民,无法理解内容,形式过于正式比较枯燥,不能足够引起农民观众的兴趣。互动类的片子较少,科教片中很少有专家学者与农民之间互动,没有互动只是单方面的输入输出易给农民带来距离感,脱离生活、脱离现实。

3 农业科教片在提升农业科学素质方面的对策

3.1 政府加强对农业科教片的支持与引导

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科教片的投资。农业科教片既是一种媒体节目,也是一项公益事业。高额的节目费用、稀少的投资额与优质的影片效果是相悖的。要想做好一个优秀的科教片,政府必须承担起主导者角色,给予项目充分的资金支持,以维持节目的开办与运营。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让农业科教片有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3.2 改进农业科教片的内容与形式

事先调研广大农民的需求,是拍摄科教片或节目的基础。

3.3 注重推广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通过细致剪辑和后期工作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片、预告片、广告,并经常播放,将片子的亮点广而告之,加深人们的印象、吸引人们的兴趣。在众多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推广。

4 结语

近几年,以农业科教片的形式对农业知识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教片的意义值得思考。

参考文献

[1]马宝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舆情[J].才智,2012(23).

[2]马宝妹.如何向电视新闻要故事[J].大众文艺,2012(8).

上一篇:城市噪音下一篇:解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