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异象

2024-05-27

金融异象(共9篇)

金融异象 篇1

摘要:开放式基金是一种投资者可以自由申购和赎回份额的工作, 有利于激励基金管理人。与发达资本市场的赎回情况相比, 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情况表现出显著差异。基金业绩越好, 反而赎回率越大的“优汰略胜”异象;而基金业绩不好, 反而赎回率低。这不利于基金管理人提高基金业绩, 也违背了开发式基金形式设立的初衷。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 对这种“赎回异象”进行解析, 进而寻找打破这种困局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基金,赎回,行为金融,赎回异象,开放式基金

1 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开放式基金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基金形式。但市场上发现, 当基金的业绩越好, 赎回的情况就越严重, 基金业绩越差, 反而赎回情况减少的异常现象。这个现象主要发生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 在成熟资本市场, 变现和相反。业绩越好的基金产品, 净申购率越高, 而业绩越差的基金, 净赎回率越高。通过这样的机制, 就能有效地激励基金管理人提高基金业绩, 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而我国的这种现象, 显然没有体现开放式基金的有点, 对于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2 文献综述

Roseton指出投资者会根据基金过往的表现来选择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对于过往历史数据较好, 业绩突出的基金, 即使它导致投资者发生了暂时性的亏损, 投资者也只会归咎于自己运气不好, 或者市场原因, 而不会归咎于基金管理者本身, 这样大量的基金赎回现象就不会产生。那些过去业绩不是很好的基金, 如果产生了比较好的业绩, 投资者只会认为是基金管理者或者是自己的运气, 而这种运气是不容易复现的, 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基金赎回现象。所以, 如果基金能持续获得较好的业绩, 它的申购的资金流量会大大高于赎回流出的资金流量, 这样导致基金规模不断增长。

Sirri和Tufano发现基金业绩好, 就会引来新资金大量流入, 正相关关系在新资金流入量与基金业绩之间存在。即基金业绩好, 会导致净申购出现。

Barber进行的一项研究是关于美国共同基金的家庭投资者的, 发现确定投资者买入决策的主要变量是, 基金历史业绩表现。这对于卖出决策同样适用, 如果基金盈利则卖出可能性更高, 但资金流人量会更大。净申购, 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会成为业绩较好的基金总体表现。

Vikram Nmlda发现影响基金的回报的一个因素是非预期的流动性需求, 阻止较高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的一个方法是将基金设计成负担基金 (10ad fund) 。

Warther的研究表明, 开放式基金为了限制投资者赎回需求, 而进行一些防备流动性的措施, 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刘志远、姚颐发现影响基金赎回的重要因素有基金业绩增长、已上市时间、分红金额、基金规模、基金类型。

李军等 (2003) 对Vikram Nanda (2000) 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前一因子, 并区分偏债型基金、偏股型基会和全样本基金投资者赎回行为研究。研究表明, 我国投资者“处置效应”和“追涨效应”的心态共存。

谢盐等认为低频率、大额资金的机构投资者赎回, 对开放式基金的危害要比高频率, 小额资金的散户投资者赎回影响大。

赵旭、吴冲锋 (2003) 研究发现国内基金管理水平未达到很高水平, 应在流动性管理经验等方面向美国日本学习, 对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促使高流动性需求者向低流动性需求者转化。

李曜、于进杰 (2004) 认为, 在一个人看来属于理性的赎回, 在一个群体上则表现为非理性, 存在赎回的外部性。

张家萃 (2006) 研究发现基金费率没有起到阻止赎同的作用。

3 行为金融学对开放式基金赎回异象的解释

3.1 处置效应和展望理论

展望理论是由Tversky和Kahneman在1979年提出的, 它与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存在差异。展望理论中价值函数的定义是相对的, 它基于一个参考点, 在这个参考点上的盈亏决定价值, 而不是最终拥有的财富。第一, Markowitz提出, 效用是定义在相对于参考点上的损益, 而不是建立在最终财富的基础上的。第二, 效用函数成S型, 也就是说, 随着盈利的增加, 边际效用递减, 随着亏损的增加, 负效用递减。在图形上的表现是, 在盈利区域, 价值函数凸于Y轴, 在损失区域, 价值函数凹于Y轴。而且亏损区间的斜率大于盈利区间, 表明投资者对亏损的敏感性大于盈利。在行为金融学中, 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规避。第三, 投资者对待赢利和亏损的心理态度是不一样的, 同时对两者风险承受能力也是不对称的, 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的过程, 在图形上就变现为受益凸亏损凹的情况, 即效用函数成S型的原因。投资者在作投资决策之前, 在心里都会设定一个参考点。在市场总体情况较差的情况下, 很多基金的投资出现了亏损, 甚至有的基金的净值跌破了面值。这时投资结果处于参考点之下, 投资者为了逃避自己投资决策失误的事实, 通常不愿意赎回已经亏损的基金份额, 感觉只要不把它卖掉, 亏损就不会实际发生, 从而避免在心理上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 投资者的行为就表现为对风险的偏好。在另一方面, 因为市场的疲软, 所以此时投资者的参考点会放得很低, 而且因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会对只要基金业绩有改善就立刻赎回的心理预期。这种情况导致基金净值一旦发生回升的时候, 盈利高于投资者预期的参考点。投资者面对着未来可能是亏损可能是赢利这种不确定情况时, 会考虑万一又出现净值回落, 就会后悔没及时卖掉的心理。因为投资者对亏损的敏感度大于赢利, 所以此时投资者将倾向于把持有的基金份额给卖掉, 从而表现为风险厌恶的特征。这种现象在行为金融学中称作“处置效应”。它表面上的原因可能是国内投资者经验不足, 缺乏获得数据的来源, 市场信息无效率,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投资者对国内基金市场的回报情况没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而且缺乏优质的上市企业, 基金投资集中度高, 基金产品也比较缺乏。这些因素对会对投资者产生各种心理影响。

3.2 心理账户

行为金融学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证分析, 发现了一个现象, 被称为“心理账户”。它是指人们在投资过程中, 倾向于根据一些条件把投资分类, 每个类别作为单独一个账户来看待, 账户直接互不影响。其实这种现象与投资组合带来的好处是相冲突的, 投资组合带来的整体资产组合非系统风险的下降, 是对整体投资组合来说的。如果把每一个类型的账户单独作为一个独立账户来衡量盈亏状况, 则不能发挥投资组合的实际作用。在“心理账户”这种现象中, 会为每一笔或者某一类投资设置一个参考点, 资产的买卖决策只会根据每一个参考点单独进行, 而不是已整体的投资组合的情况进行考虑。由于“处置效应”的存在, 就会出现一种情况, 投资者把自己赢利的资产部分给提早赎回了, 而缺不赎回自己亏损的那部分资产。“心理账户”现在得存在会加强“赎回异象”的程度, 而且这种心理相信普遍存在于国内的个人投资者群体中。

3.3 噪声交易

噪音交易者就是缺乏理性的交易者, 他们错误估计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 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投资决策。当交易者没有足够的能力收集信息, 或者没有足够的知识去理解已经存在的信息时, 比较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由于噪音交易者缺乏明确的信息收集能力, 所以倾向于对一些消息进行过度的反应。这会引来一些交易者故意制造一些虚假信息, 并通过其他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寻找获利机会。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噪音交易者对未来收益缺乏明确的预期, 所以趋向于注重短期利益, 而较多情况下忽视投资的长期利益, 这会导致这种意愿从投资者传递到基金经理。这样就导致了基金经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趋向于迎合投资者的风格的倾向, 造成了很多机构投资者的不正常赎回现象。普遍认为, 机构投资者因为在专业水平, 资金能力上比较有优势, 所以能作出较为理性的决策, 少受行为因素的影响;个人投资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水平, 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也很多限制, 所以相对来说较难做出比较理性的决策, 受行为因素影响较大。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体, 较为短期, 热衷于波段操作, 很容易受小道消息的影响是他们的主要行为特征。

3.4 过度自信等投资者情绪

心理学在实验观察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中得出结论, 认为人在一般情况下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判断力, 就是说过分高估自己判断的准确率。因为, 人会在处理数据中做非客观的数据处理。当判断成功的时候, 就倾向于把自己的能力认为是成功的原因, 当判断失败的时候, 就倾向于把运气差认为是失败的原因, 这种在认知上的偏差称为“过度自信”。在很多研究中认为, “过度自信”现在在国内个人投资者中较为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可能是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投资者对投资相关知识获取得较少。在投资中情绪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认为前期“基金”业绩好, 会导致后期上涨空间不大, 而前期业绩差, 则会很可能迎来较大的业绩反弹。另外, 很多非理性的投资者在发生损失时不愿意承认自己投资决策失败的事实, 把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或市场暂时回调, 从而发生“赎回异象”。

3.5 羊群效应

非理性投资者很多时候会引起其他投资者的模仿追随, 即“羊群效应”。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宁愿忽略自己私有的, 有价值的信息, 而追随其他投资者复制其策略。羊群效应在开放式基金投资中是通过基金经理传递的。

4 总结和建议

中小个人投资者, 是我国现阶段投资的主体, 他们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特征非常明显。投入资源研究他们的行为特征, 对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 基金投资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不理性的投资群体, 通常会导致一个波动性较大的市场, 不利于资本市场发挥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4.1 从政府角度

(1) 完善资本市场。

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 增加上市企业数量, 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 使开放式基金有更多高素质的投资对象, 积极开发金融衍生品来规避风险。当上市公司, 证券品种在质量和数量和质量上达到一定水平, 基金产品才能有更多的选择去克服像投资集中度高等问题, 才能赢得投资者更加充足的信息, 为培养长期投资者奠定基础, 从而更低的赎回率提供保证。

(2) 提高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专业知识水平。

在宣传方面应该着力对开放式专业投资者管理, 可以通过投资资产分散化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比较适合长期投资等理念, 使其更关注长期投资回报, 避免短期的非理性行为。

4.2 从基金管理人角度

(1) 以提高投资者赎回成本的角度, 设计合适的赎回机制。开放式基金不同于传统封闭式基金的地方, 就是它允许投资者随时进行申购与赎回。但这种资金的自由流动的特性, 也给基金管理者带来很多的挑战。如果资金流量太频繁, 还会影响到基金管理人正常的投资运作业务。所以, 需要通过设立一些针对赎回业务的规则, 目的是增加投资者赎回基金的成本, 对流出资金进行抑制。首先, 可以根据投资者赎回的比例来设置不同的赎回费率, 使巨额赎回的成本增加。其次, 可以规定一个对投资者个人账户的赎回比例上限。再次, 设置一个对整个基金规模的一个赎回比例上限, 对其余赎回申请可以延期办理。最后, 设立延后清算制度, 在提出赎回申请到清算交割之间设置有一段时间的资金冻结期, 在抑制赎回的同时也能给基金管理人缓冲的机会。不过, 这些方法与开放式基金随时买卖的特征是相违背的, 需要权衡利弊, 合理设置规则。

(2) 投入更多的资源在研究投资者行为上, 并把研究结果向投资者群体宣传好, 已培养长期投资者为行动目标。优秀的基金管理者除了要具有专业的投资知识和经验之外, 而且还要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有一定的认识。高比例赎回率在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中的出现, 主要原因是投资者的非理性的行为和情绪冲动, 基金管理人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去了解投资者行为和心理, 多喝投资者沟通, 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而且能培养国内的长期基金投资者群体。

参考文献

[1]Kahneman, Tversky.The psycliology of preferences[J].Scientific American, 1982, 246:160-173.

[2]刘志远, 巯颐.开放式基金的“赎曰困惑”现象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005, (02) .

[3]陈野华.行为金融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4]陆蓉, 陈百助, 徐龙炳, 谢新厚.基金业绩与投资者的选择——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异常现象的研究[J].经济研究, 2007, (6) .

[5]饶育蕾, 虎.行为金融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6]罗剑, 汪淼.从行为金融角度浅析基金赎回异常现象及对策[J].经济师, 2005, (2) .

江苏外贸“异象” 篇2

10月份江苏进出口总量同比降幅继续收窄,但船舶产业前期的订单优势已被消耗,产业恶性竞争趋势抬头。

全省进出口偏弱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10月份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711.7亿美元,同比下降19.8%,降幅仅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94.3亿美元,下降21.2%,降幅大于全国0.7个百分点。

1-10月的数据还显示,同期江苏的进出口情况与上海、广东、浙江和山东相比明显处于偏弱状态。

尽管这可能仅仅是一个阶段性表现,但这种整体偏弱的情形对江苏这个外贸大省来说是少见的。

从进出口数据看,总量降幅(-19.8%)与上海市持平,分别高出广东、浙江和山东省进出口降幅3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同期出口情况降幅则最大,达到-21.2%;另外进口降幅虽低于上海,但高于浙江6.5个百分点。

10月份,受国庆长假因素影响,江苏外贸进出口环比小幅度下降,其总值324.7亿美元,同比下降6%,环比下降5.6%。

不久之前,江苏省长罗志军调研南京海关时提出,开放型经济是江苏经济的一大优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根据南京海关的调研,随着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前景越来越明朗,企业订单情况明显好转,普遍对明年出口形势持乐观态度。

船舶业价格战抬头

轮胎以及船舶出口的迅速下降引起来了江苏省的高度关注。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江苏口岸累计出口轮胎1633万条,出口总值6.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6%和25%。

自金融危机以来江苏轮胎出口持续下降。10月份更是回落至145.5万条,同比下降10.6%,环比下降20.2%。

而自2008年一直呈现振荡走高态势的船舶产业,也同样在今年10月份却急速下滑,并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10月当月江苏口岸船舶出口值仅5亿美元,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31.7%。

上述两大产品尽管不是江苏出口的主力军,但这种回落透过产业结构可以清晰洞察症结所在。

南京海关统计,江苏轮胎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为外商投资企业,而出口方式多为加工贸易,两者的轮胎数据各占到总出口的96%以上。

这表明,轮胎产业受制于外商和国外市场需求。因此,美国在9月26日对中国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是江苏轮胎出口下降的最直接因素——9、10月江苏口岸对美国出口轮胎环比分别下降11.7%和36.9%。

与轮胎产业不同,江苏船舶出口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这占出口总值的97%以上,其造船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和民企,在1-10月的出口份额中占62%。

引起船舶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是集装箱船的大幅下降,1-10月此类品种船舶出口下降了47.2%。

但持续的船舶出口增长的源头只是来自于前期订单的支撑,“船舶制造属于长周期产业,外部环境变化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南京海关分析人士表示。

10月份下降的数据显示出,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和融资困难,已经使得今年以来我国船舶新接订单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受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以及新订单稀缺的影响,近期国内造船企业为了抢夺订单而引发的恶性竞争正不断抬头,一些造船企业纷纷通过互相压价的方式来吸引订单,新一轮价格战已经开始上演。

江苏某合资船舶修造厂人士透露,企业目前更换船舶钢板的报价为0.7美元/公斤,但实际上更换钢板的成本价为2美元/公斤。

此外,当前我国主要船型价格跌幅普遍在30%,个别船型甚至在40%左右,下降幅度已经超过了船东30%的首付,突破了船东撤单、弃船的心理平衡点,进入了风险期。

获悉,目前我国海岬型船也由9800万美元降至5600万美元,而一些小灵便型船的价格已经从4000万美元降至2500万美元,为5年来最低价。

在这种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以远远低于成本价的报价来赢得订单。

资源类进口加剧产能过剩

尽管1-10月江苏进口1117.4亿美元,同比下降17.6%,但资源类进口却大幅度甚至成倍增长,突出表现在煤炭、铜和铁矿砂等三个产品上。

南京海关数据显示,1-10月,江苏口岸累计进口煤674.4万吨、7.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倍、9.9倍;而进口平均价格为105.7美元/吨,增长28%。铜进口5.6万吨、2.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3倍;平均价格为5129美元/吨,下降27.5%。进口铁矿砂5035万吨、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和5%;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81美元,下跌49.5%。

三种资源类产品进口虽成倍增长,但背后表现不同。

江苏煤炭在6、7、8连续三个月煤进口量均维持在百万吨以上后,9、10两月进口量持续回落,分别降至97.3万吨和67.8万吨。

1-10月,煤炭进口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超过一半为炼焦煤(主要用于炼钢),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进口量占84.4%,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6.8倍,而去年同期集体企业进口量为零。同期,江苏口岸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煤21.5万吨,下降了50.2%。

而煤炭来源地,因受力拓“间谍门”的影响,来自俄罗斯的有93.4万吨,同比增长了171.4倍。

据分析,1-10月江苏口岸煤进口倍增的主要原因有:国内煤炭生产中心加速西移(1-8月,西北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比达36.8%,同比提高5.3%)使得运输难度和成本提高,加剧国内外煤价倒挂,引发煤炭进口量激增;其二是国内煤电双方谈判未果以及下一轮谈判的临近,煤炭企业借机采取限产等措施推高煤价;其三则是山西今年加速煤炭资源整合致产量大幅下降;其四则是季节性冬储煤炭需求增长、经济复苏继续加快脚步以及中间商加大煤炭储备以在2010年煤电谈判时占优势的意愿等。

由于国内发电和取暖需求的迅速恢复而港口煤炭供应不足,国内煤炭现货价格也频创新高。

获悉,据秦皇岛煤炭网的数据显示,秦皇岛现货电煤价已经连续五周上升,并创年内最高水平,目前各品质动力煤市场交易报价已上涨5-10元/吨。

因此,受需求、生产、安全和季节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第四季度还将上扬。

铜进口呈现出的“高进口、高产量、高库存”三大特点,也同时存较大风险,尤其是价格暴涨暴跌给生产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

“一方面,国内炼铜产能不断扩张,预计2009年国内精炼铜新增产能将达84万吨,总产能达到540万吨;另一方面,目前全球三大交易所铜库存已超过50万吨”,海关分析人士表示。

而根据国有研究机构安泰科的估算,国内私人铜库存在86万吨左右,整体库存已逼近120万吨。

至于铁矿砂,影响最为明显的风险在于贸易商囤货待涨现象严重。

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需求仅比去年增加了5740万吨,但实际进口却比去年增加了12325万吨,超量进口6600万吨左右。

南京海关分析人士表示,在明年铁矿石价格将大幅上涨已成业内共识的背景下,后期贸易商恐将继续加大囤货力度,导致我国铁矿石的实际需求被进一步放大,这将给谈判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1-10月江苏口岸累计进口氧化铝146.5万吨,同比增长69.4%,但进口价格237.3美元/吨,下降45.2%。

中国网贷异象分析 篇3

网络借贷分为个体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或小微企业的一种商业模式。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是网络借贷的一种主要形式,特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P2P借贷逐渐由单一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随之产生。2005年3月,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公司zopa在英国成立。同年10月,美国kiva成立,此后的2006年、2007年,美国Prosper和Lending Club相继成立。

2007年6月,我国第一家P2P平台“拍拍贷”在上海市成立。网络借贷的产生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借款难的问题,提高社会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自此,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发展。但随着P2P网络借贷平台数目的不断攀升,网络借贷模式的异化随之而来,很多P2P平台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了交易的当事人,这使得本来应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依然无法脱媒。另外,设立资金池、自身担保等事件的存在也使得P2P行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平台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http://www.wdzj.com/

当前,中国缺乏多样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贷款业务方面,银行占据着较大市场,但是其业务范围却只局限于大企业,而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虽然急需贷款来扩大企业规模,却常常遭遇融资难的问题,而P2P网贷正迎合了中国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求。因此,笔者通过对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流程的深入研究,分析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并为网贷市场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合理建议。

一、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

我国网贷平台主要分为五类,分别为国资系、银行系、民营系、风投系和上市公司系。本文在对网贷之家等数据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我国网贷平台的现状。

(一)借款期限差异明显

不同类别的P2P平台在借款期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网贷之家2016年5月数据显示,民营系的平均借款期限为6.93个月,风投系为11.87个月,上市公司系为9.45个月,国资系为5.23个月,银行系为15.03个月。

(二)借款利率持续走低

据网贷天眼统计,2012年网贷行业综合年化利率达到24%,2013年综合年化利率基本与2013年持平,2014年网贷行业综合年化利率跌破20%降至17.5%。2015年,随着央行数次降息降准,网贷行业的综合利率也继续下滑。2015年的网贷行业综合年化利率达到10.83%,而2016年5月的综合利率已低至10%以下。

根据经营情况较好的平台数据统计,大部分平台的利率维持在8%—12%之间。P2P公司为了避免高利贷嫌疑,名义利率都会控制在银行基准利率4倍以内,但P2P网贷平台的借款人除了给投资者利息之外,部分P2P网贷公司的借款产品会提供变相利息以“奖励”的形势发给投资者。

(三)投资借款人数增长幅度较大

2016年5月,网贷行业的总投资人数为339.45万人,总借款人数为90.94万人,相较于2015年5月的投资人数126.79万人、借款人数27.84万人,投资人数增长了167.7%,借款人数增长了226.7%。其中,2016年5月,民营系投资人数为175.57万人,借款人数为47.03万人;风投系投资人数为63.2万人,借款人数为16.93万人;上市公司系分别为46.34和12.42万人;银行系为26.26和7.04万人;国资系为28.08和7.52万人。样本数据显示,网贷行业的投资、借款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平均投资人数为20 822.25万人,平均借款人数为13 055.93万人。

二、网贷平台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网贷市场的借款利率持续走低、投资人数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网贷市场准入标准低和非法经营等问题,导致大量的平台倒闭,为网贷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网贷平台非法经营

在我国的网贷市场中存在平台非法运营的情况,例如,纯粹是为了诈骗的公司,仅仅用虚假的信息来吸引投资者;存在平台借网络贷款业务之名,进行资金的自融或进行关联交易的公司;也有平台采用庞氏骗局的方式,推出虚假的高息产品来吸引投资者,以新贷还旧贷来维持平台的运营。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机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这些非法集资的平台往往以高息吸引投资者,在短期内融通大量社会资金,同时也因非法运营资金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

e租宝就是一个典型的非法集资平台,其全称为“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钰诚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2014年7月上线以来,e租宝就打着“网络金融”的旗号,对外宣称其产品是集团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与项目公司签订合同后,在e租宝平台上以债权转让的方式进行融资。同时,e租宝打出“1元起投,随时赎回,高收益低风险”的宣传口号,用年化收益率高达9%到14.6%的六款产品吸引投资者,其平均收益率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与此同时,e租宝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广告炒作和产品推销,以维持企业正面形象和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就这样,e租宝抓住大众个体投资者普遍金融知识匮乏的弱点和投机心理,其交易规模快速挤入行业前列,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吸引了遍布全国的90多万实际投资人。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8日,e租宝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万人,待收总额703.97亿元。

然而,e租宝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它实际只是以“网络金融”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e租宝从建立之初就是一场骗局,平台上95%的项目都是假的,所谓的融资租赁项目也纯属虚构,其只是通过给承租人好处费把募集来的资金转移回公司或相关联公司,以达到挪用资金的目的。e租宝平台募集来的资金大多被丁宁挥霍,用于购买奢侈品、支付员工的高额薪金,除小部分资金用于还本付息外,公司还支付了高额的运营成本,前后花费8亿多元用于购买资料和注册公司等以虚构平台项目。而直至2015年12月16日e租宝才被立案侦查,且核实其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非法吸收社会资金500多亿元人民币,受害人遍布中国31个省市区。在涉案人员被北京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并定罪后,这场惊天的骗局才落下帷幕。但是,这次事件给网贷行业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逆转的,大量投资者对网贷行业提出质疑,并开始逐渐撤回投资,不仅阻碍了网贷行业的发展,也对互联网金融市场造成了较严重的冲击。

近年来,我国像e租宝这类劣质的网络借贷平台层出不穷,不仅使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同时也进一步扰乱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秩序,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如近几年曝光的泛亚有色金属、中晋系等非法集资的案件也多以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包装,在出售虚假项目产品的同时向投资者做出高息回报的承诺,这些事件的本质都是庞氏骗局。而究其根本,这类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是平台本身自律性的缺失,也和平台的外部因素有直接关系,如行业不规范、进入标准低、监管体制不完善和自律性没有形成等因素。

(二)网贷行业准入标准低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借贷平台的进入限制条件较少,虽然自2013年12月18日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发布《网络借贷行业业准入标准》后,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对网贷行业准入标准的提高作用有限,公司往往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成本和员工数量就能够运营一个网贷平台。同时,现有的政策对平台管理者和员工的资质缺乏实质的要求,一些公司为了尽快融通大量的资金,往往在员工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的条件下盲目进入市场,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市场的整体风险,导致很多平台在建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相继出现提现困难和跑路等问题,这也是网贷行业一直缺乏行业自律性的原因之一。其次,部分平台在没有足够资金实力来支撑平台风险防控成本的情况下就进入市场,这使得平台在信用审核和经营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出现严重问题,风险控制的缺失进一步加速了平台的消亡。

行业进入标准低和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行业风险激增。由于网贷平台未能和央行征信系统对接、社会上的征信业发展不健全,网贷平台又无法独立承担征信的高额成本,所以网贷公司只能根据借款人单方面提供的资料和平台搜集的基本信息核实自行评定借款人信用,这就容易出现逆向选择等问题,极大增加了网贷行业的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同时,我国网贷行业的风险控制体系也并不完善,许多网贷平台只注重短期收益,行业内出现很多坏账、烂账情况,而又缺乏相关的约束机制,这就使得平台积聚了大量经营风险。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网络借贷平台运营过程的分析,发现网贷行业存在网贷平台的非法经营和网贷行业准入标准低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2015年12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办法》)界定了网贷的内涵,明确了使用范围及网贷活动基本原则,重申了从业机构作为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办法》明确了网贷监管体制及各相关主体责任,促进各方依法履职,加强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增强监管效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读《办法》,相应的禁止事项中竟无对应的罚则条款,仅在第四十一条中含糊地提及了非常行为的处罚办法,难以对P2P网贷平台产生有效的约束力。

综上所述,中国应对于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和风控等方面进行细致谨慎的审核,杜绝非法经营,减少大规模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如此可以避免网贷行业定位模糊、处于无人监管的地带和监管无从下手等难题。

(二)平台准入审核,人员持证上岗

《办法》中采用的是“事后备案制”而非“事前审核制”,但此举无法有效提高网贷行业的准入审批门槛,无法对鱼龙混杂的网贷平台进行有效的区分处理。因此,提升行业整体的准入资格门槛或是更为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对网贷平台进行准入监管。应规定行业的进入门槛,包括注册资本、股东和高管无不良记录且具备从业经验,要求公司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基础设施等。此举可使得网贷平台的准入门槛大大提高,完善市场的准入机制。

第二,要对网贷平台的从业人员进行审核,借鉴其他金融行业如银行业从业人员获取从业资格证书的方法,对网贷行业的从业人员准入机制进行严格要求。这样一来,网贷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知识和道德素养得到初步的保证,而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对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通过对网贷平台信息和网贷之家等平台上的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中国网贷平台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中国的网贷行业由于存在行业准入标准低和网贷平台非法经营等问题,导致投资者对行业的发展缺乏信心。基于这一问题,中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以加强行业准入审核,促进国家网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1]黄国平.模式“异化”的网络借贷风险管理与监管[J].财经问题研究,2015,(11):40-47.

[2]姚海放,彭岳,肖建国,刘东,左坚卫.网络平台借贷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学家,2013,(5):94.

[3]吴佳哲.基于羊群效应的P2P网络借贷模式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5,(11):88-96.

[4]杨东.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异化及其规制[J].社会科学,2015,(8):88-96.

[5]陈芫青.我国P2P网贷平台“跑路”现象原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4):285-286.

[6]董妍.P2P网贷平台风险控制研究[J].兰州学刊,2015,(4):133-138.

[7]雷舰.我国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监管对策[J].国际金融,2014,(8):71-76.

[8]宋琳、郝光亮.委托代理视角下P2P网贷平台风险防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3):108-112.

[9]田俊领.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其监管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2):104-108.

[10]刘伯龙.我国网络融资的发展现状分析[J].金融经济,2016,(4):18-20.

价格异象与政策窘境 篇4

中国宏观经济5月份指标陆续公布,CPI与PPI仍维持负增长,前者负1.4%,后者负6%至7%。另一方面,信贷规模6600亿元人民币。1~5月累计已达5.9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原先设定之全年5万亿元的规模。

与中国类似,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面对着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全球需求萎缩(IMF估计,今年将出现上世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的全球贸易负增长及全球经济负增长),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内断然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希望通过流动性的大量释出,拉动消费与投资,阻止经济下滑的速度。

然而迄今为止,预期中的政策效果似乎尚未出现,各国的投资仍处低速(中国是唯一例外,通过政策传导,大力拉动了国企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消费亦未见复苏。这个情况,充分体现在各国物价指数的表现上,无论工业生产指数及消费者物价指数都拉不起来,换言之,呈现通缩现象。

有趣的是,与一般物价水准普遍出现通缩现象形成对照,一种不在预期之中的效果却出现了。近几个月,首先是各国股市出现了强劲上扬,接着是最近一两个月,各国的房市出现了明显回暖迹象,还有包括石油在内的资源商品价格也纷纷大幅上涨。这是怎么回事?

两个解读,两解读之间又彼此相关。第一,当然是货币供给急剧增加的效应。原本期待这些流动性能流向投资与消费,但效果有限,钱也不会回流银行,因为利率太低,最后只能流往股市,这就出现了实体经济指标普遍仍不理想。但一贯被视为“晴雨表”的股市表现却十分亮丽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其次,由于各国政府因应对危机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实在超级庞大,无法不让人产生通货膨胀的忧虑。目前通货膨胀尚未出现,因为CPI与PPI仍都在负增长状态;且无论理论或经验,从货币供给扩张,经由传导过程,反映在物价的变动上,少说要一年以上时间,但心理已经出现“预期”。当人们开始产生未来必有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预期之后,就开始把手中富余的流动性“投放”在比较容易保值与增值的资产上头,比如:(1)房地产;(2)大宗商品期货等。这就出现了同属价格,一般商品不管是消费品还是工业用品都下跌,但资产类及大宗资源商品价格却反而上扬的奇特现象。或者说,眼前及短期物价下跌或平稳,中、长期物价走势却极有可能大幅上升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极为罕见,甚至对许多国家而言,简直是前所未见,从而对各国政府构成了极大的困扰。

就传统经济政策的理论而言,无论货币或财政政策,都只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扩张性(即积极性),二是紧缩性。前者用于促进增长,但不利于稳定物价;后者有利于稳定物价,却不利于促进增长。经济官员与经济学家的专业与职责就是娴熟、妥善地拿捏分寸,使经济政策的操作尽可能地兼顾到经济的增长与物价的稳定。但当前各国的情况却让经济政策面临了空前的窘境。一方面,实体经济仍十分疲弱,需要尽最大力道,释放流动性去拉动需求;可另一方面,如此做法却极有可能在稍后产生严重通胀的后果。油门与刹车之间,力道与时间点的拿捏,是高难度的挑战。比这还要麻烦的是,当前的物价形势还出现了分道扬镳现象,CPI、PPI往下走,资产、商品期货价格却往上走,好比一个人,上半身热,下半身冷,但只有一个药方,要不治热,要不治冷,这就不知该如何对症下药了。

金融异象 篇5

一、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异象”分析

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 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等直接融资行为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存在着明显的障碍。根据2007年3月的统计数据, 中小企业上市的家数也只有125家, 而且绝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 实现海外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更少, 截止到2006年6月底, 共有48家来自中国内地的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在纳斯达克、伦敦等地上市的企业还不到100家, 在2009年10月份深交所上市的28家中小企业里, 24家为高新技术产业。2009年10月份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以帮助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笔者对我国2009年创业板上市的22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首批上市28家, 其中4家不是高新技术企业, 还有2家数据不全) , 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 股权融资的规模在进一步扩大, 高新技术企业偏向于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规模的相对数呈下降趋势, 仅三年时间债权融资额比重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中国资本市场经济主体的融资行为与现代融资理论相悖, 股权融资偏好较重, 股权融资功能“超常发挥”。究其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1. 高新技术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其融资偏好。

高科技产业前期投资较大, 一旦失败损失严重, 前途确定性较差, 公司可能会迅速消失。并且在间接融资方面, 由于企业信息披露存在严重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获得企业相关信息, 作为债权人的商业银行机构不想承担这类财务风险。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 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 也导致了企业的间接融资来源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高科技企业只有通过股权方式进行融资, 企业资本结构无法得到充分的优化。

2.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构性失衡, 导致债券融资渠道不畅。

高科技公司资金时间要求上的及时性原则, 在我国的债券市场无法得到满足, 公司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受到限制。我国股票市场迅速扩张的同时, 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规模有限的债券市场中, 交易品种也是以国债为主, 企业债券不仅品种少, 总规模也很小, 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3. 国家信用担保体系的偏袒性。

从深层次分析股权融资过热是因为国家信用提供的无限担保而使融资者可以轻易得到低成本资金。股权融资的全过程有公信在保驾, 国家对企业包装上市持默许态度。股票上市发行实行核准制及其保荐制, 使政府与投资银行因为提供品质合格担保而一并成为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中小企业在创立初期缺乏抵押物或担保人, 或没有稳定的现金流, 其财务报表无法达到金融机构放款的标准, 从而客观上抑制了直接负债融资, 而不得不在内部资金无法满足企业运营需要的情况下, 更多地考虑外部股权融资。

可见, 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违背优序融资顺序, 出现融资“异象”, 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表现。如果过于依靠股权融资, 不仅会引起资本市场发展失衡, 而且极易导致配股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最终影响投资者的利益。

二、消除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异象”的建议

创业板的上市, 虽然解决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 要彻底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消除融资“异象”, 仅只依靠创业板是远远不够的。

1. 优化公司治理机制, 提高企业自我盈利和自我积累能力。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偏好外源融资的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规模小、内部积累能力有限, 为了解决经营及投资的资金缺口只得选择从外部融资。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业绩, 大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且波动较大, 更新换代速度惊人。因此, 优化公司治理机制, 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提高公司质量, 增强内部融资能力, 这是改变不良融资偏好的根本。企业融资结构是企业各利益关系人相互博弈的结果, 尤其是公司经理与股东的博弈。保证股东对企业拥有强大的控制权, 使企业经理的行为受到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激励和约束, 如经理人员的聘任和罢免, 企业高级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及股票期权等, 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经理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2. 调整资本市场筹资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债券市场。

从债券市场的结构看, 其发展极其不平衡。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重视国债、金融债市场的发展, 忽略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一方面, 我国应减少债券融资成本, 健全债券市场, 建立科学的公司评级制度, 帮助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 利用税盾作用增加公司市值, 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同时, 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了, 依赖银行贷款企业的负债结构会相应得到改善。另一方面, 证监会应加大力度整治股票市场, 增加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债券市场, 这样不仅可以促使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 而且由于债券融资必须还本付息, 具有约束性, 可以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将资金投向效益高的项目, 优化资本市场融资结构。

3.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自身声誉机制。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及自身的声誉, 推进建立银企合作的便捷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金融机构争相抢夺效益好的企业, 而一些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并不十分看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 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 往往坐冷板凳, 即使它们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也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所以企业应提高自身信息披露的效率、质量, 以便大众、金融机构充分了解本企业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文化, 增强本企业在行业的声誉竞争性。提高企业声誉, 提升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 加快银企合作的步伐, 促使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债权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黄少安,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 2001;11

[2].张玉明, 王浩, 袭著超.资本结构理论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科技管理研究, 2006;3

[3].刘建勇.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经验研究.科技与管理, 2008;5

金融异象 篇6

关键词:《功夫熊猫》,功夫,元素符号

一、中国文化在动画片《功夫熊猫》的运用

《功夫熊猫》以中国为背景, 场景、服装以至道具均充满中国元素。影片凭借“中国功夫”+“爆笑喜剧”+“大牌配音”三大法宝, 赢得了票房的成功。《功夫熊猫》从名字上看就很有中国味道。功夫和熊猫是典型中国元素符号, 中国功夫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 通过李小龙、成龙等人的功夫电影得以在国内外宣扬并获得认可;无人不知的中国国宝熊猫, 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当这两者被挖掘并结合在一起, 就演变成了有着浓厚中国文化元素却又具有西方价值观的动画作品《功夫熊猫》。

1. 功夫元素。

以《功夫熊猫1》为例, 我们看到了古老中华的武侠本尊——五禽戏的老祖们和憨遍天下无敌手的国宝大熊猫。虎妞、大鹤侠、螳螂兄、美女蛇、猴大师、龟仙人, 还有浣熊师傅, 个个都是个性十足的功夫高手。以功夫命名的功夫看点必不可少, 在动作表现上颇费笔墨, 虽是中国功夫的西方演绎, 但要让观众看后不会产生违和感。例如仙鹤的太极拳、蟑螂的螳螂拳、金猴的八卦拳等将中国武术招数表现得淋淋尽致;再有残豹和五大高手在吊桥上精彩对决;包子大战把抢食题材演绎的诙谐幽默;最后的高潮大战, 也看到了太极拳的展示。

2. 大熊猫元素。

《功夫熊猫》里的动物形象非常丰富, 但是我们胖墩墩的熊猫阿宝脱颖而出。阿宝因为口粮被抢而逼上梁山, 稀里糊涂就成了动物界“救世主”——让人啼笑皆非的动因。而后拜师学艺, 一板一眼练起马步, 时而还和师傅切磋武艺, “寓武于吃”展开包子争夺战, 大智若愚的架势会让观众开怀大笑。

3. 其他中国传统元素。

《功夫熊猫》让我们从西方人的视觉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例如筷子、轿子、高跷、针灸、书法等等。《功夫熊猫》的导演史蒂文森熟读《道德经》和《论语》, 热爱功夫片的他从小“看香港电影长大”, 邵氏和嘉禾出品的经典影片他一部也不落。“功夫熊猫”的美术总监Raymond Zibach花了8年时间钻研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山水风光。故事背景所在的“太平谷”, 它是以桂林和漓江为蓝本的。

二、对《功夫熊猫》的反思——中国元素符号的僵化

我们看到美国梦工厂运用中国元素符号制作出的作品让中国观众充满新鲜感、愉悦感, 激发观众想象力, 为什么我们用自己的素材做不出受大众认可的动画呢?我觉得这不是国人对功夫或熊猫理解不深, 而是对于熊猫文化或者是功夫文化认识的僵化。元素符号僵化了, 就很难对它进行鲜活的诠释和充满想象力的运用。以前看西方人拍的中国功夫总说他们拍的是皮毛, 是技术、手段上的东西, 但从《功夫熊猫》中我们看到他们对功夫文化的一些探讨, 比如无字天书、禅机等等。

先说功夫, 目前中国在世界上较出名的功夫电影多数是香港人或者是美国人拍的。中国功夫电影仅停留在追求华丽的视觉冲击上, 缺少内涵。电影主题也相似, 基本都是爱国主题, 很少在中国功夫电影当中看到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辨、反省、沉思和积累。反而是80年代香港的一些功夫电影, 像《太极张三丰》《黄飞鸿》等, 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 而且对中国元素符号进行重新地整合和分析, 进而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阐述。相比起来, 本土人理解的过于狭隘, 让观众看后感到影片所讲述的东西非常浅和幼稚。

再谈熊猫, 中国人拍功夫动画片首先不会把功夫和熊猫联系在一起。我们脑海里的熊猫就是胖乎乎, 行动迟缓, 跟功夫搭不上边儿。功夫形象必然趋向像孙悟空这样仙风道骨的造型。中国人会想熊猫怎么可以打武术呢?但美国人却做得那么顺理成章, 会功夫的熊猫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熊猫是国宝, 身份的尊贵也让创作者不会或者不敢在它身上开玩笑。就像中国电影很少拿警察、国家领导人开玩笑, 创作者认为这个不可取、不严肃。可回头一想, 对象一严肃怎么能可爱呢?在创作上限制过多, 所以艺术创造自由度就下降。

另外, 关于对《功夫熊猫》抵制的报道, 很多论坛、报刊都有报导, 当时成都各大影院《功夫熊猫2》的首映延期。由此可见不少国人是把熊猫、功夫当成孩子一样, 抱着舍不得放。在一个民族对内怎么讲都可以, 对外就不行, 谁要说熊猫不好得让人家道歉, 说中国功夫不好也着急。这就是我们对自身的一个限制, 这因为我们是对自身文化过度的溺爱导致的焦虑。

三、《功夫熊猫》对中国动画创作人员的启发

我们应该理解世界全球化, 越是民族的越应该是世界的, 让更多东西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是有底蕴的大国, 应该拿出自己更多优秀的东西, 而不是带着狭隘或者说是家族情绪把它们藏在家里。换个角度来看, 别人来研究我们的东西,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外延、开放、延伸性的地方, 我们应该理性的接受, 打破“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在麦当劳成为一个吃饭全球化的时代, 功夫文化这些元素符号更应该是被全球所有接受、所重视。别人把中国元素做得那么好, 我们应该感谢, 同时应该反思, 去进行思维的转变。

第一, 同样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它, 不能因为熊猫胖, 就限制它成为功夫大师, 创作应当保持自由的空间, 要打破自身对元素符号僵化的认识。不能因为熊猫出生在中国, 就说它是中国的, 对它的认识是全球的, 不是中国的专利。

第二, 在艺术方面自由度要加大, 现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强调创新, 但创新也需有各个方面的支持, 比如说给导演松绑, 影片的审查机制、奖励制度等。

总之, 《功夫熊猫》成功地运用了众多的中国元素,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中国武侠世界。以一个新的角度向世界诠释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我们期待中国动画创作人能创作出更多有中国元素的动画, 也期待更多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动画出现在世界的各个地方, 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孙志逾.从《功夫熊猫》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之旅[J].电影评介, 2010.

[2]任俊蓉, 刘子建.东学西读——论《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的应用[J].电影文学, 2008.

[3]孙立军, 殷娜.《功夫熊猫》背后的文化功夫[J].领导之友, 2008

金融异象 篇7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理念与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是新课改的一项新举措,它的常态化实施对教育教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现代汉语词典》对“常态”的解释是“正常的状态”。后面加上后缀“化”,成为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指的是能够按照国家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比,它的价值追求不是学术性和科学性取向的,而是以创造性地自我探索、体验和表现为价值志趣和取向的。[2]它的旨归在于突出“人性”,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打破以“求知”为最终目的的基本课程结构。一方面使学生“求实求真”,在真实的情境下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真实的问题面前进行真实的探究和创造。另一方面是“向善向美”,在求真的实践中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帮助、学会欣赏[3],使其作为完整的人向完美的趋势发展。

课程要求以回归生活原点为实施取向,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取材。活动内容或主题要反映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4]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出发,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学科间的综合点为契机,去实施各种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相互渗透又相互融合。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使得各学科知识、直接与间接经验相互补充和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注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强调的是学生要幸福和快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取向下的“非常态”现象透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繁荣逐渐到大众,再到最后的理性反思,发现在其价值取向下的实践界中存在一些“非常态”的现象。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工具理性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打破了以往相对枯燥的学习方式,如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实验、服务等学习活动方式锻炼自己各种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工具理性的倾向。

首先,从广义的实施层面上看,某些部门或学校是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比如夸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一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的“造假”行为。课表上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交的材料也很充分,但本真状态并没有与材料相对的教学活动或者是为了检查而上课。造成一大部分学习开设了“虚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给予的课时不够,指导不到位。课程开设不平衡态势严重,经济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实施好,领导重视地域实施的有声有色,不重视的奄奄一息,必修课课时更是难以保障。

其次,从狭义的课堂教学看,师资的匮乏致使课堂教学形式的异样化,教师为上课而上课、为活动而活动。将已经准备好的主题抛给学生或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法或方案去探究等现象普遍存在。难以体现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5]在评价方式上只考虑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而忽视态度这项目标,似乎也并没有脱离传统评价的藩篱。上面的现象并非个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要通过实践养成人的课程逻辑,它所强调的更是要解放理性的课程价值追求。如若长此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何时才能实现?何以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又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呢?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亟待澄清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一部分学校把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混为一谈。同样的一份资料即可用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交的材料亦可作为校本课程的材料上交。如果以此趋势发展,势必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造成影响。那么,就有必要对两种课程加以分析和比较。

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是悖论。从理论层面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它是反思—规划—设计—行动—评价—改进的“草根”式开发模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国家,它是一种研究—规划—设计—实验—推广—评价的开发模式。[6]对于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各个学校必须开设的必修课,校本课程可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同样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平行的课程形态。

从实施的层面来看,国家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是三级管理的课程,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对其进行微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具有校本性的特点,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校本性原则。也就是,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地方特色开发的课程,例如,可以是古诗词鉴赏等以知识本位为主的学科课程,也可以是陶艺制作、实践调查等以活动为本位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的现象渐显,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一些学校没有专职的任课教师,教师个人力量取代集体合作。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由于缺少校内外的有力支撑,活动主题会从各学科中取材,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和体验性相统一的特点。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瓶颈与破解

1.进一步完善课程层级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课程,当前课程实施步履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活性比较强。没有固定的模式、对课程内容的构成缺乏清晰的认识。首先,课程管理层级化,国家出台相应的指导文件,对当前课程内容较混乱和模糊的认识予以清晰的界定,加强对课程价值和理念的宣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制订的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制定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以确保学校能够较好落实。其次,课程内容层级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要求小学三年级始到高中止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强调三个“适应”——心身适应、学科适应、社会适应的前提下,据学生心身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构建综合活动的系列或系统,对各个阶段学生的主题和任务具体化。最后,对国家规定的四个指定领域呈现出参考的学生活动方式和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解决教师和学生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的难题。

2.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课程意识

新课改以来,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决定着教育教学及课程设置的基本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的学科,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这样的课程标准能使学生们习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相同的知识和价值,也能够增进学校办学的效率。但是国家的课程标准会因为一致的规定而限制了地方的创意。

从课程管理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属于国家、地方和学校综合管理的课程,它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对其教学内容加以严格的规定。国家或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文件流通后,校长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领导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如果校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念、实施模式等相关知识有较深度和广度的认识,那么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能有更好的表现,同时课程实施的效果就越好。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校长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之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常态化实施的关键因素。教育活动系统是由教育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管理与评价系统构成的。而其中教师对课程系统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反映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的建设能力。[7]通常将课程领导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地方、学校和班级,其中校长即要学习上级的文件,又要领导教师群体,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此外,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影响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急需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制定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纲要也是势在必行。

3.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课教师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对其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反,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又影响其实施的效果。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以常态化实施的一大阻碍。最需要解决的是教师们“愿不愿意”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主科”,任课教师可能会产生自己不受重视或自卑的心理,这就需要发展教师的专业情意,使教师对课程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价值有强烈的认同感,增强任教的信心,体现自身的价值。

当教师愿意教后,要解决教师“能不能”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能力,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让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领域,能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能够把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智慧用于指导学生活动和研究。

最后,要对任课教师予以鼓励和奖励的政策,这样可以稳定和扩大任课教师的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54,587.

[2]张华,仲建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8(2):35-41.

[3]赵书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11(9):19-24.

[4]杜建群,范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方法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38-40.

[5]张华.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兼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7(4):8-12.

[6]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

金融异象 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以学定教,现实审视

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韦国锋老师曾在《以学定教———凸显主体的教学思想》一文中对“以学定教”做过这样的解释:“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为基础……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获得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身心素质和谐发展。”这一解释说明“以学定教”在处理“教”与“学”的过程中, 关注焦点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强调“目中有人”, 真正体现了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而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 这是“以学定教”最为重要的价值所在。但这一重要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却有意无意的被异化, 一些“异化现象”牢牢地占据教学的主导, 使得教学的最终效果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异象1:关照少数学生。“以学定教”强调以生为本, 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 但在许多教学实践中却变成以少数学生为本。时下高考竞争的日趋激烈, 其潜在影响已经波及到小学, 讲名次、比分数已经成为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由此, 那些影响名次、分数的少数的、关键性的学生成为教师“以学定教”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以这些学生为本成为了当下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不正常”的常态。

异象2:把控“学情”偏差。“以学定教”强调关注学情, 以学生的当下学习状态为参照设计教学。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却经常发生偏差, 由于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状态缺乏了解, 导致部分教师只能在自我认知框架中定位学生的“当下”, 认为学生的一切知识学习都应该从“零”开始 (忽略学生自学效果) 或者从“此”开始 (教师认为的“当下”) , 于是使得“学生已经懂了的还在讲”、“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也在讲”的现象不断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异象3:淡化“学”的主体。“以学定教”强调先学后教, 以学生“学”为主体, 但在一些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关照。叶圣陶先生早年就提出一个观点:“教是为了不教”。但许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教是为了更好地教”的状态, 因为这是教师最能控制教学现场所希望的状态, 也是部分教师认为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理想状态, 对于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 则是退而求其次的要求。

异象4:漠视预设生成。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质数和合数”时, 出示1~20, 请学生通过因数数量的奇偶数将数字分为两类, 同时引入质数、合数概念, 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在判断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将数字1认定为质数, 他们认为1的因数有1还有它本身 (也是1) , 所以它是质数, 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不是质数。此时教师没有抓住这个即时生成, 而是武断地告诉学生1只有一个因数即是1, 所以1不是质数。这种对即时生成的漠视, 使“学”的有效实现成为美丽愿景。

异象5:忽略知识建构。“以学定教”强调知识建构, 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但一些教学实践却偏离了这一基本要求。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对于知识的传授仅仅达到让学生知道、了解的程度, 对于是否已经深入理解, 并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的情况, 却未能深入地考量。

异象6:轻视能力品质。如一位教师执教“9的乘法口诀”, 在得出乘法口诀后, 就简单地让学生自行背诵, 而没有指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以此探究记忆的规律。学生通过不断重复地背诵能够记住“9的乘法口诀”, 但在此过程中, 学生观察品质、分析能力的形成契机却白白浪费。

异象7:无视德行培养。“以学定教”注重和谐发展, 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予以关照, 但现实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却呈现出南辕北辙的状态:强调学习结果, 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题海战术, 缺乏对学生良好品性的培养;注重考试分数, 轻视分数获取过程中学生合理的竞争规则与行为的形成, 等等。这些现实存在使得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仅仅给学生带来数学知识的获取, 而身心却未得到应有的生长。

异象8:忽视数学文化。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重视数学知识传授, 强化概念公式记忆, 注重解题套路掌握, 更多地指向于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传递更多数学信息。而对于数学学科体现的理性、求实、创新精神, 乃至传承人类数学思想的价值功能却“视而不见”, 缺少应有的价值期待。

金融异象 篇9

关键词:股价漂移,真实盈余管理,信息不确定性,盈余公告

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PEAD)现象由Ball和Brown (1968)首次提出,股价变动方向与未预期的盈余变动方向一致,市场对未预期到的盈余缺乏迅速吸收功能。我国学者多将注意力集中于PEAD异象的验证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特征对PEAD的影响,鲜有从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视角,考察会计信息不确定性与超常收益率的关系。国内文献中,于李胜(2006)运用年度数据(1999 ~ 2004年)首次验证了信息不确定性对PEAD的影响。2006年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提出(Roychowdhury)为考察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对股市PEAD现象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视角和契机。本文在运用修正Jones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探究了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对超常收益率的影响;同时运用累计超常收益率,通过选取更细致的季度数据,并将行业特征考虑在内,考察了盈余公告后20天内,好、坏盈余公告消息的市场反应, 并细分至不同层次的市场层面进行差异研究,较好地避免了以往文献中忽视的行业因素及季节性因素的干扰。

一、模型介绍

1. 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估计模型。Dechow等(1995) 修正后的Jones模型通过计算可操控应计利润度量应计盈余管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TAi,j,t为j行业中的i公司t年的应计利润, TAi,j,t=净利润-经营现金净流量;△Salesi,j,t为t年营业收 入与t-1年之差;△RECi,j,t为t年应收账款净额与t-1年之差;PPE为j行业中的i公司t年固定资产净额。

计算步骤为:1公式(1)逐年度逐行业OLS回归,解得应计利润估计值;2应计利润减去估计值,然后除以当期期初总资产,求得可操控应计利润DA。

本文还研究了应计利润的其他表现形式:ADA为DA的绝对值,PLUSDA=max(0,DA),MINUSDA=min(0, DA)。本文的行业分类以证监会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共13大行业门类,剔除金融行业后,对12个行业大类进行分年度分行业OLS回归。

2. 真实盈余管理估计模型。Roychowdhury(2006)建立模型,将公司盈余操纵方法划分为三类: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及费用操控。若企业有意进行调增利润的操作,会使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性现金流量调低和酌量性费用降低。此模型通过对异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酌量性费用的计算来获知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RODi,j,t=销售成本+当期库存商品变动;酌量性费用支出DISP=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前文,对公式 (2)、(3)、(4)分行业分年度进行OLS回归估计,求得各因变量估计值,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差值即为异常值,分别为:R_CFO、R_PROD、R_DISP。依据Chi et al.(2011)的分析,构建综合性指数R_PROXY= R_PROD- R_CFOR_DISP,以整体表示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大小。

二、样本选取与实验设计

1. 实验设计。

(1)未预期盈余测算。

首先计算第i只股票第t期的标准化未预期盈余SUEi,t,以当期实际盈余减去预测盈余作为分子代表未预期盈余,再以前4期的EPS盈余滑动标准差作为分母进行标准化。预测盈余借鉴Truong(2011)的方法以t-4期盈余表征。

(2)PEAD测算。借鉴Bartov(1992)的分析,Ri,t,n表示股票i第t期第n日的收益率,Rm,t,n表示第t期第n日的行业收益率,差值ARi,t表示异常收益率,CARi,t,n为股票i第t期第n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以其大小表征股价漂移的程度。

其中,计算CAR值时采用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个股回报率,以控制公司各种决策公告信息发布的影响, 连续计算盈余公告后20天内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以观察盈余公告后20天内CAR值的动态变化 。同时,进一步按市场层次、未预期盈余及信息不确定程度进行分组,在估计出每家上市公司每一观察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基础上,各组内股票均权计算出各组观察期的CAR值,研究组间差异性及分析原因。

最后,根据前文计算出的盈余管理程度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序后,等分为10组,组号越大表明信息不确定性越高,即低盈余管理组为低信息不确定组,高盈余管理组为高信息不确定组。首先考察信息不确定程度与未预期盈余的关系规律,据此规律,以大量文献得出的未预期盈余与超额收益率线性关系为基础,进一步实证信息不确定性对超额收益率的动态影响,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完成。

2. 样本来源及选取。由于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及可操纵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需要连续计算,季度数据在2003年之前连续无缺失值的很少,故从2003年第一季度起选取样本,样本区间2003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四季度。样本筛选步骤如下:1剔除特殊行业——金融行业; 2剔除ST、*ST公司;3根据Roychowdhury(2006)模型要求,剔除每年度每个行业样本量小于15的行业数据;4删除研究设计中各变量不连续的数值。同时,由于考察了市场层次下PEAD现象,创业板于2009年开板,数据自开板后计算,故较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样本区间较短。

本文行业日收益率、个股日收益率、公司季度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行业收益率按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行业除去金融行业、共12大类下的第二级小类统计计算。所有连续变量均进行左右1%缩尾处理。数据处理及模型估计、回归分析均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

三、实证分析

1. PEAD现象描述性统计。将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分为好坏消息两组,观察不同消息类型下盈余公告后市场反应。图1为盈余公告后1 ~ 20天累计超额收益演化图。可看出,好消息下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均值低于坏消息下累计超额收益率绝对值,说明市场对坏消息的反应较好消息大。同时,观察盈余公告后的时间演化,发现好消息与坏消息条件下,整体上PEAD趋势类似,基本上呈现加大趋势。不同的是,市场对好消息的反应在时间轴上较为缓和,而对坏消息则在时间轴上呈现异质非均匀反应。具体说来,坏消息盈余公告后,在接下来的四天内快速消化, 股价下跌,且远大于好消息盈余公告反应程度;之后会有三至四天左右的震荡形式漂移,但显著低于坏消息盈余公告发布后四天内的漂移程度,也低于同期的好消息股价漂移程度。这可能跟股价较大下跌三四天后伴随的大量短线投机有关,而之后股价漂移逐渐加大,趋于缓和。

为进一步考察分市场层次下好坏消息的PEAD差异性,本文在计算总样本CAR值基础上,重新按照市场层次进行归类,再分别计算各市场层次下好坏消息两组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表1列示了0 ~ 5天、0 ~ 10天、0 ~ 15天以及0 ~ 20天内,总样本和分市场层次的好坏消息均值及差异显著性,用t值表示。结果表明,不论是总样本还是分市场层次下,好坏消息在1~20天内均呈现显著差异,验证了图1。

同时发现,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下,在各观察期内,PEAD程度呈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规律。这可能与股本规模大小、机构投资者比例多少有关(孔东民, 2007)。资本市场上股本越大,机构投资者越多,使得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大,投资较趋于理性和成熟,市场对意外盈余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就较强,PEAD现象也就较弱。

2. 信息不确定性效应的初步分析。基于盈余公告中的未预期盈余对盈余公告后超常收益率的天然影响,本文首先探究信息不确定性与未预期盈余的关系,初步考察信息不确定性效应,直观描述如图2所示。

结果显示,基于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模式进行测算时,信息不确定程度与未预期盈余的结果一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不受研究时间窗口的影响,分年度检验时这一结论也具有稳定性。同时,由图2可看出,随着信息不确定程度的加大,以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为代理变量下的未预期盈余的增幅大于以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为代理变量的情况。

以标准未预期盈余的样本均值为限分为高低未预期盈余两组,表2列示了组间差异性。由面板A均值t检验和中位数Wilcoxon检验数值得知,信息不确定程度在高低未预期盈余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未预期盈余越高,信息不确定性越大,这一结论在分年度样本和总样本下保持一致。由面板B得知,双盈余管理模式下结论一致, 仅有程度上的差异。这一稳定的结论为后文进一步考察信息不确定性对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大量文献结论表明,未预期盈余与超额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如Ball和Brown,1968)。由表2得知信息不确定性与未预期盈余的稳定正相关的结论,本文进一步验证信息不确定性对PEAD的影响效应。由以上两种正相关关系,可将信息不确定程度按中位数分为高低两组,检验不同的信息不确定性下PEAD程度是否会因此有显著差异, 结果如表3所示。可看出,高信息不确定性组PEAD现象更为显著,各观察期内的均值和中位数也分别通过了t检验和Wilcoxon检验,信息不确定性与PEAD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得到稳定验证。未列示表格表明,以真实盈余管理测度分组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3. 回归结果分析。在上文初步检验了信息不确定性效应即对未预期盈余及进一步的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的基础上,下文进一步考察在其他变量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确定性与超常收益率的关系是否有所变化,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变量DAY=i,表示盈余公告后的第i天;UNCERTAIN为信息不确定性;DAY*UNCERTAIN记录盈余公告后的时间效应和信息不确定效应的交叉效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括号t值大小。

第(1)、(2)栏分别为以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绝对值表示信息不确定性变量UNCERTAIN,第(3)、 (4)栏则以哑变量表征UNCERTAIN,分别以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绝对值的中位数划分为信息不确定性高和低两组,高为1,低为0,代入回归方程。表4第(1)、 (3)栏结果表明,信息不确定性大的股票,随着时间的推移,短期内其PEAD程度相对信息不确定性小的股票会加大,验证了操纵盈余管理这一行为引起的差信息质量对股市具有消极负面作用。值得说明的是,与于李胜(2006) 盈余公告后60天的结论相反,其原因主要是本文主要考察盈余公告后20天内的短期信息不确定性效应,本文结果说明信息不确定性在短期和长期存在效应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信息不确定性的效用检验。

特别的是,第(2)、(3)栏结果显示,与应计盈余管理模式结论不同,以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表征信息不确定性时,交叉项DAY*UNCERTAIN系数为负显著,这一结论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极其隐蔽性,使得股市投资者无法将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反映在股价上,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隐性危害值得注意和深思。

四、小结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较长一段时间(2003 ~ 2013年)样本研究了双盈余管理模式下我国盈余公告的信息不确定性对PEAD异象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盈余公告后20天内,信息不确定性对未预期盈余以及PEAD均起到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效用,且不受资本市场、年度效应和时间窗口变化的影响。进一步进行动态回归分析发现,较之于操纵应计盈余管理加重了PEAD异象,真实盈余管理的操纵方式由于较隐蔽,使得股市无法将差的信息质量反映到股价中去,这一结论丰富了现有信息不确定性对PEAD的影响研究。未来可通过更加透明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设计降低信息不确定性,或者通过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治理机制,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发生,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弱我国资本市场上PEAD现象带来的市场弱式和资源配置的非有效情况。

参考文献

Roychowdhury,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

于李胜,王艳艳.信息不确定性与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PEAD)——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3).

孔东民,柯瑞豪.谁驱动了中国股市的PEAD?[J].金融研究,2007(10).

陆静,龚珍.基于信息不确定性的分割市场盈余公告后漂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

于李胜.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J].证券市场导报,2006(12).

上一篇:溴化锂制冷机下一篇:分量分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