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三要三不要

2024-06-12

历史教学三要三不要(共7篇)

历史教学三要三不要 篇1

复习课是对知识的一种归纳概括, 是对学生的一种检测和再提示。上好复习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对初三历史来讲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对初三历史课的认识和具体方法。

一、要搭好框架, 为复习找准方向

初三历史复习, 必须定位中考, 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一定要深入研读考纲, 从那里得到指导思想、考试意图和命题原则等重要信息。接下来还要认真分析中考历史试卷。中考历史试卷是考试的具体体现最能说明问题, 它可以直观的告诉我们要考什么、怎么考、哪里是重点。在基本框架确定以后, 就要开始找出需要复习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列出考试的知识要点及相应的能力层次要求。明确出哪些知识是要求识记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理解的, 哪些知识是要求运用的。一般来说, 要求纯记忆的知识, 只要准确掌握知识点即可;理解性强的知识, 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至于运用层次的, 要达到运用所知道的历史事实, 能分析、归纳历史问题。

二、要备好课, 让每节复习课都是精品

复习课综合性强, 信息容量大, 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对教师而言, 为学生准备一节什么样的复习课是关键。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都是老内容, 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没有大的难度, 只要顺着课程延续知识点就好了, 所以会忽略备课环节。其实恰恰相反, 历史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 而是对原有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所以, 一定要备好历史复习课, 让每节复习课都是精品。备好课要注意以下环节:

1. 备学习目标

初三历史复习时间有限, 所以要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要拿准学习目标, 通过考纲、教材课程要求和教师的自我分析,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目标, 也包括方法和学习情感等多重目标。

2. 备学生

一节复习课, 包含更多的知识内容, 学生掌握程度会有更大差异, 有多少学生只需巩固, 有多少学生还需稍微讲解, 有多少学生还要继续给予知识分析和灌输, 教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并针对情况制订这节课的方案, 这样才能让复习课收到更全面的效果。

3. 备方式

用什么方式复习, 这是很多教师苦恼的事,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不是每节课的方式都要一样, 识记多的可以用大家共同回顾的方式, 事件多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捋清脉络, 特殊事件的要专门进行各种分析。因此, 针对不同的每节课, 教师都要分析内容和学生, 采用不同的方式。

三、要两线并行, 讲练结合

进入复习课堂, 怎么操作?最基本的原则是找到两条线, 一是按单元复习, 另一个是按专题复习, 这两线要并行, 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按单元进行复习涉及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四大板块的内容。在对这些板块进行复习时, 基本上按教材中的顺序推进进程。这样做, 一是依顺教材的权威性, 二是让学生能有正确的回忆思维。另一条线就是专题复习, 这是复习的重点, 也是难点, 专题复习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那么该如何确立专题呢?一种是将同一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欧洲与日本经济的发展等。复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对比, 找共性, 寻规律, 再突出个性。二是将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比较, 如西方跨入近代社会门槛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等。通过分析对比相同和不同, 最终目的是显现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除了两种方法的传统复习, 练习是必须要有的。只有通过训练, 才能让学生把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在进行题目练习时, 要强调题目的基础性, 从中考考试内容出发, 贴近历年试卷, 把握好难易程度, 并适时选择和编写一些新题。

四、科学复习, 严防进入误区

复习课是应该很科学的, 除了不断寻求新方法, 还要对一些传统的复习误区注意提防。

1. 不要全面复习, 缺少侧重

复习课不等同于新授课, 不能“一刀切”, 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知识就不要讲,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要讲, 大肆扩展与考试无关的题外话不要讲。

2. 不要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有的教师以为复习课就不用搞互动了, 就不讲究课堂程序了, 教师一个人夸夸其谈, 一是容易把课堂气氛搞得死板, 不利于一些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听讲;二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没给学生在复习课中发表意见的空间。

3. 不要以练为主

复习课中的练习是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将复习课看成练习课、模拟考试课, 那就错了, 那样复习课查缺补漏、突出重点、调整学生掌握程度的功能就彻底失去了, 复习课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总之, 抓住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利用各种科学的方式方法, 将复习课上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 也是历史教学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摘要:初三复习课是很多教师探讨的重点, 历史课的复习因其学科特点会有不同的模式和方法, 哪些是科学的, 哪些是不妥的, 进行交流有益无弊。

关键词:初三历史,考试框架,备课,两线并行,误区

参考文献

[1]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11) .

[2]树本.研究性课程的构建[J].教育研究, 2001 (06) .

治班“三要”“三不要” 篇2

在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笔者认为,打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常常需“三要三不要”:

其一,要尊重不要压制。没有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与学生就根本无法建立彼此友好信任的关系,显然这势必影响到今后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对班主任来说,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乐于接受管理,就要先做到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真实想法,不要动辄就“你这学生真不懂事,真不听话。算我白教育了你这么久。”一顿猛数落或斥责,甚至任意辱骂、体罚学生,把学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种过分强制、管制的办法,最终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学生逆反心理加强,特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师生之间关系僵化、紧张;二是学生长期在班主任的权威之下,变得异常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其实,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如面带微笑和学生谈话,尝试着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自然就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他们的真实情况或想法向你倾诉,一下子把彼此间距离拉近了。

其二,要理解不要误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学生,就要揣摩学生的心理。”要做到这点,如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肯定不行。所以,做班主任老师的就得“一言一行总关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并把握学生的情绪起伏、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有些班主任“望生成龙成凤”心切,总是在违背学生意愿的情况下强逼学生去做他们根本就不擅长的甚至超出学生承受能力的事情。这样的教师,与学生关系怎能不对立不紧张哩?而只有对学生全面有了了解后,才能面对不同的情形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较轻松地解决问题,化解与学生之间出现的误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最后,要信任不要包揽。信任学生,通俗一点说就是“放任”学生。也许大多数老师会讲:“学生不管怎样成熟到底还是学生。”于是,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什么事情都替学生想好,设计好,只要他们按自己的方案实施就行。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性减弱、自立能力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困乏。鉴于此,我们做教育者的,应该敢于突破往日的教育误区,敢于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勇气,相信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时,老师可以大胆让其做一些他们能做又愿做的事,诸如自主管理、设计教室等,甚至可以有意创造条件“放”学生走出校门去实践锻炼。如开展郊游、帮助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等活动。实际上,只要我们这些教育者敢于“放”,大胆去“放”,定能为学生放出一片宽阔的天空。这无论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双方的关系建立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养兔巧喂料三要三不要 篇3

2) 要喂夜料。家兔有较强的夜食性, 夜间采食量约占全天采食量的75%以上。因此, 夜间要给兔子添足饲料和饮水。

3) 要缓慢换料。常喂一种饲料, 兔子已具备了相应的消化能力;若突然更换饲料, 则易导致兔的消化能力与新饲料不适应, 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因此, 在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逐渐更换。

4) 不要喂青贮料。青贮料酸度大, 会影响兔子盲肠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造成纤维素酶减少, 影响兔子的正常消化。同时, 青贮饲料易发霉变质, 兔子食后易引起中毒性下痢, 甚至死亡。

5) 不要间断草料。兔子的盲肠里有许多能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具有较强的分解粗纤维的能力。但饲料进入肠胃后停留时间较短, 因此, 不能停喂草料, 以防因食团板结而阻塞盲肠和盲肠蚓突, 每只成年兔每天喂鲜草或青草0.5~1.0kg。

6) 不要喂得过饱。喂兔要定时定量, 成年兔每日4次, 幼兔每日4~6次, 每次喂7~8成饱。不可添料太勤或喂得太饱, 以防引起腹泻、腹胀。

养兔巧喂料 三要三不要等 篇4

要重喂夜料家兔有较强的夜食性,夜间采食量约占全天采食量的75%以上。因此,要重视夜间给兔子添足饲料和饮水。

要缓慢换料常喂一种饲料,兔子已具备了对它的消化能力。若突然更换饲料,易造成消化能力与新饲料不适应,容易引起肠胃病。因此,在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逐渐更换。

不要喂青贮料青贮料酸度大,会影响兔子盲肠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纤维素酶减少,影响兔子的正常消化。同时,青贮饲料易发霉变质,兔子食后

不要间断草料兔子的盲肠里有许多能分泌纤维酶的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分解粗纤维的能力。但饲料进入肠胃后停留时间较短,饲喂草料不要间断,以防食团板结,阻塞盲肠和盲肠的蚓突,每只成年兔每天喂鲜草或青草0.5~1公斤。

不要喂得过饱喂兔要定时定量,成年兔每日4次,幼兔每日4~6次,每次喂七八成饱,不可添料太勤或喂得太饱,以防引起腹泻、腹胀。

(江苏张是祁目)

鸡饲料中四种功效显著的添加剂

维生素C、鲜鱼油、氨基酸和有益微生物,是四种功效显著的鸡饲料添加剂。鸡食后,有利于鸡增重、产蛋和抗病。

维生素C将2%的维生素C添加到鸡饲料中,喂养3~7周龄的小鸡,能增加鸡血液中的含钙量,提高胫骨、大腿骨的强度,预防因缺钙引起的疾病。若在产蛋鸡的饲料中添加0.2%至0.3%的维生素C,能促进鸡的骨骼和所产鸡蛋蛋壳的钙化,使其骨骼健壮,不产软壳蛋。

鲜鱼油向产蛋鸡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鲜鱼油,能减少鸡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使鸡蛋成为保健鸡蛋。但加入椰子油、藏红花油、橄榄油及动物脂肪,则对鸡蛋中的胆固醇无影响。

氨基酸

氨基酸中的色氨酸是决定实际产蛋量的一个要素。实际产蛋量用产蛋率与蛋的内容量(蛋重减去壳重)的乘积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生产1克蛋需要3.19毫克色氨酸。因此,如果1只产蛋鸡按90%的产蛋率、产纯重65克蛋计算的话,那么每天就需要157.7毫克的色氨酸。可见,色氨酸是产蛋鸡必需的氨基酸。此外,在育龄为1~21天的小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色氨酸和0.375%的胱氨酸,能促进小鸡生长。

草根科研需“三要”“三不要” 篇5

草根科研要做到“课研”

草根科研的魅力就在于它“发生在学校、研究在学校、为了学校更好发展”,所以要想发挥它最大的功用,首先就应该立足于“课研”。尤其是作为科研的参与者———一线教师,他们近2/3的工作时间都在课堂,因此,教师进行科研的最佳阵地在课堂,“课研”是草根科研最重要的对象和方式。

首先,“课研”,即“课堂研究”。它包括教学语言、教学设计、学生表现、教学效果等所有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前准备、课后反馈甚至班级文化等所有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因素),这些与之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应该成为课堂研究的对象。

其次,“课研”,即“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相对而言,课堂研究是横向的,即研究的是几堂课中的某一类项目,课例研究是横向的,它更注重案例的整体性。

最后, “课研”, 即“课题研究”。这里的课题研究,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某一类问题, 据此进行的专项研究, 也就是问题研究。这样的科研切入口更小, 实施好了, 所产生的科研效益则更直接。

草根科研要做到“刻研”

科研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它需要研究者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甘于寂寞的决心和善于发现的苦心,尤其是忙碌于一线的教师,需要付出的要远远比单纯的科研工作者多。因此,草根科研需要做到“刻研”,“刻研”是草根研究最需要的态度和做法。

“刻研”,意味着要“刻苦研究”,这是一种态度。就如列宾所说: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因此,只有刻苦的付出,才能有最后的硕果。于是,因为秉持“刻研”的态度,草根科研的追随者放弃更多的节假日,舍弃更多的休闲娱乐;也正因为秉持“刻研”的态度,教师才能摒弃浮躁的心态———沉得下去,才能把闹市化为幽谷———静得下来,才能将宏观与微观融会贯通———提炼得出来。

“刻研”,意味着要“刻意研究”,这是一种做法。既然是“刻意研究”,那么教师就应该时时处处留心,拿着“放大镜”去发现身边可供研究的问题,拿着“显微镜”去放大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细节的现象,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小见大”,体现“草根科研”的“研究点细”的特性。

草根科研要做到“可言”

科研结果的呈现,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便是课题总结、报告,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可言”是草根研究最主要的依据和表现。

“可言”,需要以实践作为基础。科研最终结论的呈现,绝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这水的源头和这树的本根就是实践。只有经过实践的论证,科研才具有其真实性和可推广性。

“可言”,需要将理论进行提炼。理论对于科研,起着佐证、支撑、丰满的作用,因此,在提炼理论之后,科研成果才能更有说服力,更有广度和深度。

草根科研不要“言旧”

“言旧”即老话重提,它不同于“老树发新芽”,前者只是将原有成果改头换面而已,其成果是落后了的,而后者却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生发,是全新的、有创造性的。因此,草根科研尽管研究的是日常的教学,但也一定要注意规避“言旧”。

草根科研不要“言就”

如今,由于种种原因,科研存在着“言就”的现象。

表现一:课题研究缺乏系统完整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计划,无操作过程,无检查评估,无阶段小结(就为了科研而科研)。

表现二:开题会、结题会虽然搞得声势浩大,而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资料不全面。

表现三:教师几乎不开展研究活动,不系统思考研究的核心问题,仅仅是在结题前匆匆忙忙赶成果,由一些写手的“妙笔生花”形成所谓“丰富的科研成果”。而撰写研究报告时,什么概念流行就说什么,书上、网上、报上、杂志上,只要能用的,一概“拿来主义”,东拼西凑,不重视特色,有的甚至编造数据和案例,杜撰课题研究成果;还有的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概念”的诠释上,从头到尾将“概念”分割,完成引入、诠释、复述的“三部曲”。

如上种种科研现象,都是缺乏或是模糊了过程后导致的结果,试问,这样“言就”的结果能有多少价值?

草根科研不要“厌究”

孔子曾对天下学子提出“学而不厌”,而对于科研,教师需要“究而不厌”。“究”什么?追究理论,追究根源。现象的根源是本质,而很多本质往往都有相关的理论作为积淀,因此,教师只有对理论知识不“厌究”,才能看穿现象发现本质。

当然,很多学校的管理层也意识到了一线教师理论不足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各校纷纷花大量财力、精力聘请专家和教授来校“指点迷津”“理论下嫁”,但是,光自上而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自下而上去研究枯燥理论,且不厌其烦,如此,广大普通教师才不会因为研究深度不够、理论高度不够被拒于教育科研的大门之外。

历史教学三要三不要 篇6

1 三要

一要科学免疫接种。给生猪免疫接种前, 首先应对本地猪病流行的规律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购疫苗时, 应根据饲养生猪的数量和疫苗的免疫期限制定疫苗用量计划, 并到正规的畜牧部门选购疫苗, 同时做好疫苗的保藏工作。

二要重视免疫应激反应。生猪疫苗注射过多往往引起疫苗反应, 有时反应还比较重, 过少则抗原不足, 达不到预防效果。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振荡, 使沉淀物混合均匀。细看瓶签及使用说明, 按要求剂量严格注射, 并详细记录注射剂量、日期、疫苗产地、出厂时间等, 防止漏防。遇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 可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 如电解多维、VC等, 能有效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增强免疫效果。对反应严重的或发生过敏反应的可注射肾上腺素抢救。

三要严格消毒制度。免疫接种前, 将使用的器械认真洗净, 高压灭菌。免疫接种人员用消毒液洗手, 穿消毒工作服、鞋。吸取疫苗时, 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瓶盖, 再用注射器抽取疫苗, 如果一次吸取不完, 应另换一个消毒针头进行免疫接种, 不要把插在疫苗瓶上的针头拔出, 以便继续吸取疫苗, 并用干酒精棉球盖好。严禁用给猪注射过疫苗的针头去吸取疫苗, 防止疫苗污染。注射部位应先剪毛, 然后用碘酒消毒, 再进行注射, 每注射一头猪必须更换一次消毒的针头。以防带毒、带菌。同时, 在猪群免疫注射前后, 还要避免大搞消毒活动和使用抗菌药物。

2 三不要

一不要给病猪、怀孕母猪注射疫苗。猪群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免疫的成功率, 当猪群已感染了某种传染病时, 注射疫苗不但达不到免疫目的, 反而会导致死亡, 或造成疫情扩散。疫苗是一种弱病毒, 能引起母猪流产、早产或死胎。对繁殖母猪, 最好在配种前一个月注射疫苗, 既可防止母猪在妊娠期内因接种疫苗而引起流产, 又可提高出生仔猪的免疫力。

二不要过早给仔猪注射疫苗。刚出生的仔猪可从母体获得母源抗体, 能有效地抗病。如果过早地注射疫苗, 一是仔猪免疫应答较差, 二是干扰了母源抗体。所以, 仔猪注射猪瘟疫苗应在20~25日龄首免, 6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历史教学三要三不要 篇7

一、区角活动评价要具体、深入, 不要空洞、敷衍, 浮于表面

在评价孩子的活动时, 不少教师会直接说谁表现得好, 谁表现得不好, 再分别给予表扬批语。这种做法太空洞、表现化。在区角活动评价时, 我们努力要求自己做到真实有效、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如在观察操作区时, 我发现王伟和晓晓制作了许多电脑, 并且很骄傲地大声喊着:“卖电脑啦, 卖电脑啦”, 引得其他孩子都朝着他那看。在评价他们的活动时, 我是这样说的:“王伟和晓晓今天表现可棒了, 肯动脑筋, 用插塑和游戏棒制作出了电脑, 非常好。可是他们太高兴了, 叫卖声吵得大家都不能好好游戏了, 以后可要注意。”既表扬了孩子进步的一步, 又提出了要求, 使孩子明确了方向, 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二、评价活动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不要由老师完全包办代替

评价是一种孩子分享自身经验的过程, 但在以往的评价活动中, 许多老师往往以自己的评价为主, 孩子参与评价的机会很少。有一次, 区角活动结束后, 我让孩子谈谈自己在活动中有什么收获, 杨晶说:“老师, 我发现电线要接到电池的两边才会亮。”琳琳说:“今天, 我和王泳景又成为好朋友了, 我们一起下棋了。”王小丹说:“老师, 今天不知怎么回事, 到餐厅吃饭的人很少。”……对孩子的回答, 我给予正确评价, 对有的问题, 我还启发孩子想想这是为什么, 孩子们气氛活跃, 积极性高, 并且许多孩子为了在向老师汇报时能有进步、有问题, 活动的目的性更强了。

三、评价的语言要有艺术性, 不要太直白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活动时,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太直白, 否则只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对调动表现好的幼儿的积极性作用也不大, 灵活地运用艺术性语言进行评价, 会使评价更有目的性、实效性。在评价王红在活动中敢于动手动脑、勇于创新时, 我是这样说的:“王红今天真的很棒, 他做的机器人、大恐龙都是老师没有教过的, 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我们大家给他鼓鼓掌!”这样, 使进步的幼儿更加努力, 并成为其他孩子的榜样。

上一篇: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论文下一篇:测试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