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2024-09-21

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通用12篇)

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篇1

0 引言

几乎现在大多数企业中的人事档案都是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符合当前时代的特征,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科学、规范、有秩序地进行,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还未全面成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人事档案部门要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研究的力度,使它能够与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融洽,相互发展,逐渐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带来的滞后性。

1 人事档案传统管理方式带来的问题

1.1 档案的收集范围过于狭隘

人事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单位内部人员的档案材料,可是现在社会上出现一种现象。他们对单位领导以及高层干部的资料收集非常齐全,但是对于一些地位比较普通的职员资料的处理非常马虎,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一些信息都没有收集全,更不用说一些组织鉴定、考评资料等等。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对档案资料的收集也不严格,除了一些与身份相关的信息外,其余的一些信息几乎没有收集。

1.2 档案资料信息更新较慢

人事档案在人事调动的时候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当事人需要随时对自己的档案资料进行更新补充,保持最新的信息资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实现信息不断更新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一般人事档案中的资料包含着毕业情况、入团入党情况等等,这都是一些过去的资料,但对于工作后,它并不能反映出当事人最新的工作状况以及一些奖惩情况。由于资料的收集程度比较困难,通常相关的人事工作者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会对资料进行更新,这更是体现出了信息补充以及更新的时间滞后性。

1.3 档案资料内容可靠性不高

人事档案是以真实情况为基本前提的,如果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份错误的人事档案资料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有时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但是社会上还是有许多人事部门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对档案资料的审查力度相当宽松,有些造假资料也就被蒙混过关,这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如:学历的谎报、退休时间的核定、社会福利的发放等等。

2 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的探索

2.1 建立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扩大收集范围

建立一套健全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能够很好地扩大信息收集范围。在要求单位人员填写档案资料时,要将一些有用的信息设置为必填项目,尽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不仅要求单位领导及高层要完整填写,对于小职员也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整的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日后的人事档案的管理。除了一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证明资料的收集,人事部的工作人员还要对职员的各个方面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并归集成档案保存好。

2.2 完善电子信息化系统,提高信息更新速度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事档案的管理越来越困难。要想对它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必须要走的途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速度就是它最大的特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如果还是运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那么所要浪费的财力物力非常之大,得到的效果也不如预期。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电子信息化系统,定期地对单位内全体成员的档案信息进行统计并更新,保存在数据库中,这样才能实现对信息的及时更新。

2.3 加强审查力度,提高资料的准确性

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档案管理中,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与传统方式相比,它可以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对所填资料的内容进行一个快速的审查,运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数据库对一些有疑虑、不确定的信息进行多次的考察、审核,从而得出最准确的信息资料。并且它工作的科学规范原则在审查力度上,也显得更加严格,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性,使得档案资料变得更加可靠。所以,人事档案管理走向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趋势,能够推动它的长远发展。

3 结语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愈发重要。目前,它还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一个初级阶段,需要一些时间进行改革。因此,为了推进走向信息化管理,人事部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子信息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从而使它能够与时俱进。

摘要:人事档案对于每个人来说就像是身份证一样,能够证明他们的身份。它也是人力资源对人才进行分配的主要依据。我国人口众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相比于其他国家更是复杂。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相关工作者为了简化工作量,尝试着将电子技术带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这项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人事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跃民.企业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J].中国商贸,2015(2):21-22.

[2]顿怡梦.浅析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

[3]李春志.对企业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4(12):30-32.

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篇2

基本要求:

了解: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含义,数字档案馆的含义,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种类

熟悉: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电子文件的特点,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 掌握: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

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含义: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1档案目录信息数字化;2档案全文信息数字化。

二、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的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的。功能:1服务;2宣传;3交流。主要内容:1档案工作信息;2档案机构信息;3档案资源信息;4档案利用服务信息。

三、数字档案馆建设

(一)数字档案馆的含义: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含义:1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搜寻的实质;2它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而只是利用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转接;3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

(二)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1存在方式,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2运行方式,是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

3、功能定位,是一个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与保存中心,数字档案馆因其主要是对分布于各地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连接这一特色,从而在功能定位上是以“存取”为中心。

(三)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1实体是数字形成的基础;2数字的出现对实体的馆藏建设提出新要求;3数字为实体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数字与实体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实体,数字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泉,没有数字提供的信息环境,实体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数字的建设需要以实体作为基础,而数字的建设也可为实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四、电子文件的管理

(一)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种类: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特征:1是由电子计算机等数字设备生成和处理,其信息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的,因此亦称为数字文件,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2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数字信息是电子文件的技术属性,而文件是电子文件的功能属性。种类:

按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在形式划分:1文本文件text如(WPS、WORD),纯文本文件,不包含格式代码,在使用时不受计算机和软件类型限制,如TXT,是政府机关使用最为普遍的电子文件类型。2数据文件data,一是电子表格文件(Excel)格式为XSL,二是数据库电子文件。3图形文件(graphic),常用格式EPS。4图像文件(image),如数码相机、PHOTOSHOP等。5影像文件(video),视频,DVD等,6声音文件(audio),音频设备,如WAV、MP3.7程序文件(Program),源程序是纯文本文件。8多媒体文件,两处以上信息文件。9超文本文件,包含信息链接功能的文件。HTML,网站。

按电子文件的功能划分:1主文件,是指表达作者意图、行使职能的文件;2支持性文件,是指生成和运行主文件的软件;3辅助性文件、工具性文件,是指在制作、查找主文件过程中起辅助、工具作用的文件。

按电子文件的生成方式划分:计算机系统中直接生成的原生电子文件,将纸质或其他载体文件重新录入生成的数字化电子文件。

(二)电子文件的特点:1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比特;2系统依赖性;3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4信息的易变性;5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6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7信息组织的多维性;8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分离性;9信息的可操作性。系统依赖性:一是电子文件的制作、处理以至归档后的全部管理活动都必须借助计算机系统才能实现;二是不兼容的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生成的文件在交换使用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信息的易变性:1电子文件信息和特定载体的可分离性导致载体不再具有对信息的固化作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使人们对信息的增删更改十分方便,信息可以在不同载体之间转移,动态文档中的数据不断地被自动更新或补充;2电子文件载体不稳定性有可能造成文件中信息的改变;3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信息编码方案、存储格式、系统软件的不断出现更是对电子信息稳定性的巨大冲击,因为新的计算机系统和程序常常无法读取那些过时的代码,从而要求将原文件迁移到新的技术环境中,迁移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变异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分离性:物理结构是指文件信息存储于载体上的位置及分布情况,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文件信息的内在关系。

浅析信息时代农机电子档案管理 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农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1.电子档案的定义及内涵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将电子文档定义为“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由此可见,笔者认为,电子档案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代码形式记录于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

2.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农机档案内容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广泛应用,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结构不断优化,高性能、大中型农机具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而由此产生的各类农机档案资料的数量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我们农机档案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做到将农机档案建档与“三农”工作同步进行。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档案工作者要立足于“科教兴农”,丰富农机档案信息内容,积极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好农机档案。

2.2有利于健全农机服务机制

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农机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最佳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将采集、加工整理的农机档案信息通过各级农机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播,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科学观念,发挥农机档案真正的社会效益。并通过网络将那些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农机专业户的成功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这样既为农民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可提升农机档案服务“三农”的水平,让农机档案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撑。

2.3有利于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农机档案主要是对拖拉机及拖拉机驾驶员和其他农业机械建立电子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原有的档案,需要档案人员手工填写每一台拖拉机的型号、产地、发动机号、车架号、出厂日期等内容,并填写每一位拖拉机驾驶员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及邮政编码等内容。如果有的拖拉机用户要求变更发动机号、车架号或发生拖拉机过户时,还需要去档案室从众多的拖拉机档案中寻找某一位拖拉机驾驶员的档案,进行重新修改。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了管理上的困扰,工作量大~t_q-作效率低。而建立农机电子档案后,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档案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利用。碰到拖拉机变更或过户手续时,只需通过计算机变更和保存即可。数据录入后,还可以方便地打印出书面的变更或过户资料,对档案库中的信息进行统计时,对新增和转出的机械、人员及时注册和注销,保证数据详实、准确。还可将其用报表形式打印出来,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2.4有利于农机资料的检索查询

传统的检索方式,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去查找,既费时又费力。而对农机档案管理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利用计算机检索档案,将极大地提高档案的查找速度,有效提高查全率,节约利用者查阅档案的时间,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对拖拉机及驾驶员档案进行电子入册后,对每一位农机驾驶员和每一台拖拉机的照片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后,碰到农机逃逸事故时,便于警察通过计算机辨认,这样既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有利于迅速破案。电子档案的独特性决定了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比传统档案更加快捷、方便,更具实用性。

3.农机电子档案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3.1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提高农机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无论农机电子档案的归档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格式相同与否,都必须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采用技术方法,使产生后的电子档案能够准确地表现为其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并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载体的农机档案(如: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转换,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管理,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实行有效监控,保证记录电子文件形成、处理、归档过程中的各类档案信息真实、完整、可靠。

3.2确保农机电子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由于电子档案存储载体材料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电子档案容易受温度、湿度、光、空气污染、灰尘、有害生物以及磁场和机械振动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为确保农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笔者认为,档案部门必须建立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的安全。对所保存的农机电子档案载体,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定期检测和拷贝,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同时将数字信息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作任何修改,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电子文件,从而达到保护其原始性和真实性的目的。另外,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电脑病毒和蓄意破坏的电脑“黑客”对档案存放载体也形成威胁,载体一旦被电脑病毒感染或被“黑客”闯入,就可能造成信息数据无法读取或载体内所存信息的丢失,甚至造成整个信息系统的瘫痪。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并及时对其进行升级处理,以保护网上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

3.3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案 篇4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

到目前为止, 传统的档案管理依然在很多的省市内执行, 其遇到的问题较多, 且造成了突出的矛盾。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工作, 无论是在档案管理质量, 还是在档案管理效率方面, 都与工作上的需求出现了较多的矛盾。电子档案作为现阶段一种相对先进的管理方式, 有别于传统的档案文件, 需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在此, 本文主要对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展开讨论。

1 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目前, 我国的信息化办公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各种办公软件也在持续增多, 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甚至可以定制化一些办公软件, 以此来提高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因此, 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电子档案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部分地区虽然受到了技术和设备的限制, 但未来势必都会的得到理想的解决。由于电子档案来自不同的信息系统, 无论是在格式上, 还是在档案内容上, 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唯有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更好的存储, 避免造成杂乱的情况。第二, 对于档案的使用者而言, 他们非常关心档案信息内容能否在需要时快速查询, 能否得到最安全的保护。电子档案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但面对现有的高科技, 唯有信息化管理才能给予电子档案最好的保护。第三, 在我国的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运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从结果来看,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 当地居民的认可程度较高, 这足以证明我国在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 完全可以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日后的趋势也将流行起来。

2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

电子档案的保存问题, 一直都是档案管理者和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不同, 虽然能够具体的表现出来, 但在存储过程中, 更多的是一种虚拟的方法, 很难像纸质档案那样具有直观性。为此, 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 成为了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大阻碍。首先, 电子档案在保存和输入过程中, 会按照一定的层级标准来输入, 倘若误删或者是被其他的同名档案所替换, 很造成工作上出现问题。其次,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 部分地区所采用的电子档案方式比较初级, 一旦遇到网络断网、黑客侵袭、突然停电等, 电子档案就很难被保存, 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可能是永久性的。第三, 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 还表现在空间方面, 部分地区的技术并不成熟, 面对人口的增加及社会工作的进步, 电子档案呈几何倍数增长, 其保存空间值得考虑。

2.2 纸质和电子档案并存的问题

对于我国而言, 传统的纸质档案应用时间较长, 在居民心中一向有着“白纸黑字”的想法。因此, 部分地区并未大规模的普及电子档案, 其纸质档案依然占有大部分的档案工作内容。此时, 纸质和电子档案并存的问题, 直接影响我国的电子档案普及和信息化管理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两种档案形式并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纸质档案往往会因为对环境要求较高, 因此在长久的保存后, 字体会模糊、页面会发黄, 此时要想再次输入电子档案, 其阻力较大;第二, 部分机密档案或者是及其重要的文件, 必须通过纸质档案来保存;第三, 电子档案的工作并未得到所有人的信赖, 出现问题的时候, 并不能第一时间找到纸质档案来对比, 由此在客观上形成了档案形式的冲突, 社会舆论的压力也在客观上为电子档案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3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案

3.1 优化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电子档案作为一种先进的档案管理手段, 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 为了能够尽快弥补, 必须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严格来讲,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以虚拟、开放、灵活的手段来管理电子档案。从目前所表现出的问题来看, 优化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 电子档案应积极实行云存储, 以此来完善电子档案的存取和调用。现阶段, 云技术相对健全, 并且可根据电子档案管理部门的需求, 设定相应的云盘管理, 减少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的阻碍。第二, 电子档案相对而言比较虚拟, 因此, 应对电子档案进行多个备份, 除了电子档案管理部门外, 相关部门也应该有备份, 防止因客观因素造成的丢失。第三,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必须坚持普查档案,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不要造成客观上的电子档案问题。

3.2 采取维护电子文件产生原始性的原则进行管理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表面上比较优异,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并不一定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其安全隐患和威胁较多, 很多方面都是有待健全的。为此, 今后在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还应积极采取维护电子文件产生原始性的原则进行管理, 即对原始文件开展大量的保护和备份工作。电子档案原始文件的管理, 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 电子档案部门为信息存储单位提供信息查询功能, 并进行相应的用户确认工作。第二, 电子档案部门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和技术部门、法律部门等专业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 以此来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减少各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第三, 由于原始电子文件的重要性, 应定期展开备份工作, 保证所有的文件都有迹可循。第四, 电子原始档案在存储的过程中, 应设定一定的密保措施, 防止出现恶性事件;同时, 每一次的电子档案更新, 都不要覆盖之前的资料, 应保证档案在调取过程中, 可以清晰的展现出每一次的更新时间、更新内容。第五, 由于电子文件的原始性非常重要, 因此应对其采用最新的技术来完成, 并且要经过多项测试, 需确保每一个方面都万无一失。综上所述, 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目前的工作中, 正在努力的开展, 未来工作还会进一步提升。

4 总结

本文对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案展开讨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在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 虽然具有较大的进步, 但总体上的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未与社会工作全面衔接。在今后的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当中, 应根据地方情况及国家要求, 制定较多的有效管理方案, 尤其是备份、存储、调取等工作, 必须加强技术性措施, 为电子档案提供较多的保护。相信在未来的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中, 能够取得更加积极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守君.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对策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4 (4) :364-367+373.

[2]王蓓华.浅谈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J].档案天地, 2011 (1) :49-50.

[3]周玉梅.试析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1) :68.

[4]黄瑛.试论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 2013 (2) :64-66.

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建设也愈来愈得到深入发展,如何加强工程设计档案资料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档案是设计企业档案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真实过程,工程设计单位既有与一般生产经营单位的共性,又有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单位的特性,是以智力劳动为主,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软件产业部门。其生产的设计产品是设计人员运用基础资料、先进技术、科研成果实践经验进行集体创作的综合技术成果,表现为技术文件、技术图纸等。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看,设计产品是为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服务而创作的中间产品,是编制建设计划、设备材料定货加工、现场施工、建造安装、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等诸项工作的依据条件,同时也是设计单位数量最大、价值最高、使用频繁的资源储备即工程设计档案。工程设计档案直接记录了设计人员的科技思想、科技方法和科技配套成果,真实地反映了设计实践活动的历史过程,除具有科技档案的一般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充分认识和掌握它的各种特点及其管理要求,对加强工程设计档案工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十分重要。现就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及主要特点,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

1.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工程档案系统,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2.工程设计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3.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工程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益处

1.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2.工程设计档案涉及面广,贯穿于工程全过程,档案的信息化可便于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情况的了解,因此做好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也是为历史负责的表现。工程设计档案的信息化可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施工许可证、初步设计审查、土建、设备、供排水、电器的施工、设计变更单及竣工图的编制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三、工程设计档案的特点

工程设计档案的主要特点为①成套性②形成的阶段性③内容的专业性④修改、补充的多变性⑤经济效益的社会性。

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篇6

关键词: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 电子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77-0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载体形式大量增加,对档案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形式的纸质档案正在被电子档案所代替。为适应这一未来档案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向,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健全与完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推进档案现代化,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数字化,促进医院人事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一、电子信息化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工作全面、历史地考察一个人的依据。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人事档案管理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滞后于经济改革。特别是基础设施差,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不少医院没有单独的人事档案室,常和人事办公室挤在一起。人事档案存放以纸质文件材料为主要载体。距离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还有一定距离。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档案管理人员的收集、整理、归类、编目、检索等工作还一直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以至影响人事档案材料归档整理的及时性与完整性。档案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电子档案的管理经验,严重影响了案卷质量和收集效率及档案利用率。案卷中缺乏反映个人工作能力和实绩的动态信息资料,一些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变动等连续性信息甚至出现断档现象。

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可以通过数据库、数据压缩、高速扫描等技术手段的利用,有效弥补以上问题和不足,提高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为医院领导及人事部门准确提供各类人才信息和用人依据,继而告别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的手工方式,实现现代化层面的转变。

1.完整的保存效果。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子文件,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纸质文件相比,其具有容量庞大、利用率高、信息传递快、利用价值大的特点。撰写工具为计算机,存贮方式是磁盘,可以将形成的信息资料原始地、完美无缺地保存下来。医院应建立以现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为主,各科室辅助配合的电子文档归档制度。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并利用电子信息管理医院人事档案。

电子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利于材料的完整保存,除了在信息输入时需要用档案原件外,很少再接触原件,有利于档案寿命的延长,实现长时期的完整保存。

2.快捷的检索速度。加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医疗事业管理及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需要。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查找不便,既影响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浪费人力和时间。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后,从电子人事档案的生成、采集、验证、归档、入数据库到检索查找等一条龙服务可以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完成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智能化的转变。同手工操作相比,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信息存储量大,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基础实现高效、精确的检索,可以应对各种复杂条件的精确查询。既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重复性劳动,又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有效推动了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3.高效的信息流动。要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以档案的原始材料为依据,运用信息维护系统,将人事档案的信息录入微机,建立完整、准确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将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尽可能地实现人事档案的数据化。通过数据库建设可以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统计、整理、分析等,实现人事信息和公务公文的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数据交换,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信息的高效率流动,为众多档案人员、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所共享。

二、电子信息化管理有助管理效能的提高

医院人事档案的储存管理之效能与其管理方式密切相关。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效能。电子信息化管理具有快捷、严密的特点,有助管理效能的提高。

1.一方收集,多方共享。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旨在信息资源的共享,取得一方收集,多方共享的效果。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现有的办公网络相连,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和电子文件信息共享,使档案管理趋于规范。以考核系统为例,在完成与人事信息系统的连接后,人力资源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将考核结果传发给各个科室,医疗保险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医务、科研、教学及党、政、工、团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从中得到诸多的信息和帮助。

2.服务决策,准确快速。医院人事档案材料所具有的专业性、机密性、政治性三大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譬如,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可以从人事档案电子版材料迅速提取当事人的学历、专业、经历、成果等人事资料,通过准确、全面的相关信息的了解,使决策者作出正确抉择。

3.节约资源,经济实惠。人事档案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还具有一定经济意义和节约价值。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想全面完整地保存好档案资料,需要较大的档案馆库和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和人员,而且需要购置大量防霉、防虫、防鼠,以及防氧化药物。利用计算机管理医院人事档案,可以把大量的档案材料存放在软盘、光存储介质及硬盘上,一是可以节约场地和纸张,二是可以节约费用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电子信息化管理需要适应性跟进

医院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设施、人员及机制必须适应性跟进,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完整而规范的运作体系。

1.硬件设施的跟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加强,首先需要硬件设施的跟进。医院在建设医院信息系统时,应把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一并考虑,统筹安排,进行整体设计;并购置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建设专用场馆,购买空调、档案密集架和电脑等附属设施,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还有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引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的建立,为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优秀人才的选拔培植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通过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医院人事档案功能与作用的大幅扩展。

2.人员素质的跟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人员素质的跟进。要注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采取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弥补在职人员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不足的弱点。或引人竞争机制,择优录用,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形成一支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事档案管理队伍。

3.维护机制的完善。随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电子文件人事档案资料的产生,加之多媒体集成性及其组成和结构的复杂性,难免给人事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诸如原始性的鉴定、保密方式的创新、设备的维修,以及故障的处理等,都需要妥善处理,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孙中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体会.中医药管理,[2009,17(2):148-149.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浅析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策略 篇7

关键词: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电子档案,管理,电子研究

1 关于电子档案特点及其应用模式的分析

(1)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高度化的信息发展时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必要的角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通过对电子计算机及其现代通信技术的协调, 更有利于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 在此基础上, 催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需要。电子档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

电子档案的定义, 就是生活过程中的具备工作价值及其继承价值的电子信息数据集合体。其需要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并且进行机读材料的有效存储, 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形成,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技术形式, 其存储及其管理方式是不同的, 这就给予档案管理巨大的挑战, 也就需要引起相关档案工作者的重视, 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认真的协调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保证现阶段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模式, 电子档案具备的特点更加的明显, 并且其具备更高的优越性, 其文件记录方式是多样化的, 其变化形式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需要档案人员进行操作, 其工作效率是比较低的, 并且受到传统归档方法的限制, 其检索查阅起来也是不方便的, 难以进行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电子档案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承载介质模式, 通过对计算机环节的协调, 更有利于档案的存储归档模式的开展。

(2)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 电子档案信息是更加方便化的, 其涉及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其应用过程中, 电子档案需要进行数字编码形式的工作, 进行内容载体的记录, 这一系列的信息都储存在这些光盘或者磁盘等载体上, 比如光盘载体上的信息斑点都是利用激光进行刻写的。当然, 为了提升其应用效益, 电子档案信息需要做好压缩编码或者其他加密工作, 这就需要进行解压、解密工作的开展, 进行其内部存储信息的获取。

电子信息的应用对于元数据及其背景信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必须进行文件信息的依附。否则无法进行电子文件原貌的恢复。电子档案的前身是电子文件, 里面的背景信息的补充需要引起重视, 避免档案的不合理的利用。

(3) 通过对电子档案特点的分析, 电子档案具备独特的优越性, 通过对电子档案的应用, 可以更好的进行档案管理人员劳动强度的减轻, 更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 通过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升级, 更有利于提升档案归档工作的效益, 有利于其管理方式的快捷化, 有利于其信息的良好应用, 解决了检索查找、归档等的麻烦,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自身压力, 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 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通过对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的管理, 更有利于实现文档的保密性。在传统的纸质档案应用过程中, 档案的查阅是需要进行整卷利用的, 虽然要进行一部分文档资料的查阅, 但是查阅者往往要进行整卷档案内容的观察, 这就难以保证文档管理的整体保密性。通过对电子档案的电子化的管理, 可以克服该缺点, 更有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密。

(4) 通过对电子档案的微机管理, 更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质量, 档案工作的查阅及其适用, 其档案的查阅及其适用工作的开展, 提升其文档卷宗的整体质量。在文书立卷工作中, 立卷人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操作, 其要求立卷人对立卷标准的尺寸给予统一性的要求, 否则必然影响到案卷的整体质量。如果不能控制好上述工作, 就严重影响了日后档案的查阅及其适用工作。如果进行档案管理的微机管理工作, 就非常有利于电子化档案的管理, 将档案人员从繁重的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发挥更多的时间及其精力在档案开发利用中, 更好的进行文书档案的工作质量及其利用效率的提升, 保证了文书档案的更有效的价值。

2 电子档案控制管理环节的优化

(1) 在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 进行体制的更新是必要的, 这涉及到各个档案管理制度的细节环节, 需要保证这些环节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文件管理前期指导及其控制措施的协调, 更有利于提升档案部门的应用效益, 有利于文件的有效查阅利用, 有利于档案部门的统一化的监督及其指导, 保证其科学化、合理化、统一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良好工作, 进行电子档案的转换性的控制是必要的, 从而提升电子档案的保密性。在日常工作中, 为了满足不同业务的需要, 电子文件可能要进行载体的转换应用, 这里面涉及到文件的自身字体、格式等, 不利于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 虽然保持了其真实性, 但是不能达到计算机的文件保护的作用。

如果仅仅进行文档的只读及其电子文件的加密应用, 是不利于进行电子文件的有效保护的, 这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信息独立应用性, 这种特点与计算机的整体应用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总的来说, 系统的信息变动是非常简单的, 经过修改后, 也有利于新型文件的形成, 并且让人看不到其变动情况。如果这些电子档案文件出现问题, 又没有进行相关的备份, 就可能出现数据修改后, 无法进行还原的情况, 有必要实习电子文件的备份工作, 从而提升电子档案的整体保密性, 这也就是说, 要进行电子文件的备份存档工作。

(2) 这就需要进行电子档案的管理及其控制, 做好这两个环节的协调工作, 需要给予工作人员相关的操作职权, 并且做好这些权限的审核工作。在职权的认定过程中, 需要做好系统的注册登陆工作。这涉及到拷贝及其回收管理工作, 从而满足使用者的自身需要, 保证权限确认工作的良好开展, 提升拷贝制作工作的效益。在这个环节中, 需要辩证的认识存储信息的整体拷贝应用, 避免拷贝资料出现再复制的情况, 这些环节的开展, 都是为了提升电子档案的整体安全性, 有利于电子档案信息的良好管理及其控制, 保证系统的跟踪监控环节的协调, 实现其整体记录的优化。

为了满足现代化工作的需要, 进行档案管理队伍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从而适应当下电子文件体系不断健全的今天, 提升电子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的效益,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应用素质, 进行多渠道的技术及其管理人才的引进, 进行高素质、高思想等人才的引进, 认真的做好文书及其档案工作, 保证档案人员的专业化的培训工作, 进行优秀电子档案管理人才的积极培养。

在现阶段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 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必要的, 这需要抓好档案的数字化应用体系, 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优化。这离不开对电子档案自身特点的分析, 离不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离不开对电子档案自身硬件的控制, 从而提升软件建设的综合效益, 保证电子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 电子文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 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应用素质, 顺应这下时代的发展, 向社会提供积极有利于的电子档案管理技术。

3 结束语

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篇8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医院信息系统 (HIS) 是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为医院所属相关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财务核算分析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院长统计决策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 具有提取信息和数据通讯的能力, 并能满足所有授权用户对信息的各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由管理信息系统、诊疗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决策、医务与一般事务管理系统, 例如领导查询、门诊挂号、住院登记、财务、统计、药房药库管理、卫生材料和器材管理、人事、后勤保障等等。诊疗信息系统包括专家系统、新药统计系统、放射治疗系统、治疗药物检测、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 (PACS) 、手术解剖虚拟系统、肿瘤组织学等等。医疗服务系统将医院的服务对象从直接来院接受治疗的客户向院外扩展, Internet技术的发展, 使院内医院信息系统向外延伸成为可能, 服务将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扩展。这个领域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医疗服务提供的模式。

1.2 电子病历的定义和内容

电子病历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也叫计算机化的病历或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 它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视的数字化的病人的医疗记录, 取代手写纸张病历。病历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它包括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其中有结构化的信息, 也有非结构化的文本, 还有图形图像信息。电子病历含有纸张病历的所有信息。从存储记录的意义上讲, 电子病历是病历信息的又一种记录方式和存储媒介。

1.3 电子病历对医院管理的积极作用

电子病历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病历信息贯穿于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 因此, 电子病历绝不仅是病历的电子存储, 它实质上是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取代纸张病历也不是发展电子病历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 更不能用这一目标来衡量电子病历的意义所在。它的作用在于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是计算机应用向临床发展的需要, 是医疗信息的核心。

2 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分析

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较高级阶段所要执行的功能, 也是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医院信息开发者所十分关注的问题。电子病历涉及而广, 设计和实施比较复杂。一般而言, 电子病历有以下的技术要求:

2.1 输入或引入。包括从外部数据库

(SQL Server, Fox Pro等ODBC兼容数据源) , 手工/语音录入, 扫描/数字化, 专用端口 (DI-COM接口, VIDEO接口和检验仪器串口等) 进行导入, 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据表、图像、视频、DICOM图像/视频和专用格式数据等。

2.2 显示/打印。

包括文本内容显示 (纯文木/格式文木显示) , 电子表格, 数据表, 图像、视频、检验报表、历史跟踪曲线图, 状态图等显示方式。

2.3 存贮和传输。

能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或卫星等方式传输, 能在医院服务器、社区服务器、个人PC机上存贮。能存贮在个人电子信息卡上, 形成一个高效、方便存取的广泛联系的电子病历存贮传输网络。

2.4 安全要求。

由于病人信息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 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 电子病历还需有加密和安全保护功能。还需采用数字证书技术, 保证医师签名的合法性。要保证有权限的医师浏览病历和增加新的病历资料, 还要确保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浏览和修改电子病历。

3 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3.1 电子病历的归档

电子病历的归档可以采用自动归档的方式进行, 它是根据一张“归档索引表”来进行的。每录入一个新病历首页后, 都对该索引表更新相关字段, 如录入时间字段, 每次自动归档时按照索引表完成。自动归档过程由应用程序定时触发。每次至少完成以下三项操作:查询索引表中各病历的生成时间, 找出需要转存的病历;更新索引表;分级转存。分析以上操作, 可知这实际上是通过查询归档索引表, 自动向三级存储区更新或添加病历数据记录的问题。

利用SQL Server提供的触发器技术可实现。依照上述思路和要求, 在归档索引表上建立一个UPDATE触发器。每次在零点过后输入新记录时自动触发该触发器。触发器内容如下:

检索归档索引表;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后录入 (或修改) 时间将一级存储区中超过2周的数据记录归档至二级存储区, 并删除一级存储区中的该数据记录;成功删除后在归档索引表中删除该部分数据的索引;在“病历信息存储表”中追加记录, 存储病历号、存放位置等信息, 为以后检索提供方便。

3.2 电子病历的查询

电子病历系统的用户有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及患者与其家属, 因此有两种查询类型。第一种是按指标名称查询, 查询的索引可以是病人、时间、病种等。例如按病人查询, 在给出病历号或者姓名的情况下, 可得到所有的病历信息。第二种是按内容特征进行查询, 即在己知图像、声音和生理信号的特征来查询病人, 前一种比较容易实现;后一种属于基于内容的检索, 涉及面很广, 包括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处理等多门技术, 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不易实现。

按内容特征检索。指通过给定范围、特征的确定值或模糊值来检索各种非格式数据。原理是在采集非格式化数据后, 按照内容进行特征提取, 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 这些提取出的特征值和相关信息就是查询中将要用到的数据。例如对于医学图像, 首先提取该图像的特征和相关信息, 例如图像的大小、像素、灰度等特征值, 探察部位、扫描方位、诊断结果等是相关信息, 然后将它们存入数据表中。特征提取的方法应与医生的专业表达一致。

3.3 电子病历的信息交换

假如医院A想得到某位病人的病历信息 (存储在医院B) 时, 它先向当地的数据中心提出请求, 经过认证后, 在数据中心查找到此病人的病历索引, 通过字段中相关联的“医院号”就能得到此病历是存储在医院B, 如果A、B医院都是采用同一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 那么在各自医院的应用服务器里加一个中间件, 其主要功能是将另外一家医院所要的信息集成, 然后发给对方;同时另外一家医院只要将所得到的病历信息文档分解, 把对应的数据分别存放在本系统对应的字段中, 很容易就做到了信息的交换。如果A、B两家医院采用的不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 它们采用的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中各表的定义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等, 自然给病历信息交换还来麻烦, 甚至不能交换。采用XML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XML天生与平台无关性、内容与显示样式分开的优点, 将病历信息集成为大家能“相互理解”的文档, 然后在各目的应用服务器中加一个能处理 (集成、分解并存储到本地的数据库中) 这个文档的中间件就可, 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医院信息化管理与电子病历的概念, 然后分析了电子病历的技术要求, 最后研究了电子病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电子病历

参考文献

[1]薛万国.我国电子病历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 .

[2]王建仁, 段刚龙, 基于XML的电子病历集成方法研究[J].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5, (1) .

浅议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变革 篇9

档案工作是利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管理和提供档案材料直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活动服务的工作。是为制定方针、政策、规划、决策和各种实施方案提供基础材料和科学依据, 因此, 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不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还是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档案管理是指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中一系列有联系的管理活动, 包括鉴定、归档、整理、保护、检索 (著录和查询) 、提供利用等多项业务内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给作为人类记忆的档案及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档案管理的模式正在从传统的实体管理走向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与纸质档案传统档案相比,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具体变革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与收集工作

电子档案的积累与收集根据计算机工作模式或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单机形成的电子档案, 表现为存储载体的积累与收集, 其工作的措施和方法与纸质的档案大致相似;另一种是对于计算机网络上形成的电子档案, 由于系统都设计自动记录的功能, 信息的复制和传输可能通过电子信号的形式在网上进行, 所以, 电子档案的收集和积累可以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自动完成, 并形成数据库。

2、整理工作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整理工作包括归档前的整理和归档后的整理两个环节, 归档前的整理主是组卷、卷内文件的排列及案卷编目;归档后的整理主要内容是对案卷分类、排列和编号。都是档案实体 (载体) 的整理, 而对于电子档案来说, 除了对载体--带、盘、芯、卡等进行并不复杂的编号整理之外, 更多的整理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通过文件级、概念级标引来编排实理的。首先将载体上的电子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内, 然后在上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 使之有序化, 最后将有序化的电子档案脱机保存在载体上, 在整个整理过程中传统的案卷的概念 (包括形式与内涵) 已经不存在, 取而代之的"逻辑卷"。逻辑卷也就是一个虚拟的案卷, 册有任保格式标准, 也没有文件数量的界限, 只是相互间具有紧密的电子档案集合体, 它的实际意义与类相似, 最终整理的结果是全部档案形成一个逻辑目录树。

3、鉴定工作

由于电子文件极易篡改, 伪造, 而且不留痕迹, 因而鉴定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需要从内容与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鉴定, 其中内容鉴定与传统档案鉴定的内容相同, 技术鉴定则主要是对电子档案的可存取性, 安全性及生成时的环境条件进行鉴定, 其中包括:可读性鉴定、病毒鉴定、介质 (存储载体) 状况鉴定、软件环境鉴定等, 相对于传统的鉴定工作来说, 电子档案的鉴定工作大为拓展, 特别是这它的技术鉴定, 其技术含量高、难度大。

4、保管工作

电子档案的载体与纸质不同, 因此, 其保管的条件也不同, 例如, 以磁带、硬盘为载体的档案要求防磁保存;磁带、磁盘和光盘对装具和温湿度都有特殊要求, 另外, 它们对档案库房的防尘、防有害气体和防光条件也在更高的要求, 由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运用, 使得电子档案可以实现以异地保管的方法进行存储, 但是各地的保管条件又不尽相同, 这就是要求制定一个统一的电子档案保管标准。

5、统计工作

传统的档案管理, 其统计工作较为复杂, 需要占有大量的统计资料, 并进行抄录、整理、计算、核对,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容易出现差错。电子档案则不同, 由于立足于计算机管理, 其统计工作变得非常简单, 绝大多数档案管理工作软件, 无诊费单机版还是网络版, 都具备不同的程度自动统计功能。随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强大, 档案统计工作和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这样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又可保证统计的准确性。

6、利用工作

因为电子档案的内容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检索的提供, 所以, 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利用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 这就大大减轻了调卷工作的负担, 对于那些全文都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电子档案, 可以为它们建立虚拟的网络化档案馆, 利用互联网为档案信息资料源共享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利用者查阅档案不必再亲自去档案馆去, 只需在工作单作或家中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所需的电子档案管理。

7、编目和编研工作

因为电子档案的利用更加方便, 所以利用者对其目录和编研成果有了更商的要求, 随着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普遍应用, 有些档案馆甚至可以不保相聚电子档案的载体, 只需接收在线归档的电子档案即可, 这样, 档案馆的工作中心就转移到搞好编目和编研的工作, 更好地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上来, 全文存储的数字化档的编目和编研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 甚至可以借助网络在异地进行了, 这样可以集中全国各地的档案工作者来从事这项工作, 有利于科学交流和业务协作, 从而提高档案编目和编研的质量, 充分发挥文件的作用。

8、保密工作

电子档案的保密与传统档案的保密含义完全相同, 都是指对有密级的档案保密, 但是, 由于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利用方式不同, 其泄密的途径和渠道更多, 因此保密任务也更加艰巨, 电子档案的保密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1) 存储在联网计算机中的档案保密

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 所以网上数字化档案馆站点的档案信息也就非常泄漏, 为了防止计算机"黑客"窃取和合法用户越权利用带有密级的档案信息, 因特网上的数字化档案馆站点必须将保密档案和公开档案分级保存, 针对不同的利用者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

(2) 传输中的档案的保密

因特网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 直到该信息到达目的地, 因此, 当信息从甲地以往乙地时, 两地间的任何计算机都有机会看到发送的是什么, 目前, 许多因特网站点都为自己增设安全保护机制, 以防未授权的用户看到这些站点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解决传输中的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数据加密。加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硬件加密 (如外置式的加密盒和内置式的加密卡) ;另一种是软件加密, 硬件加密的速度快于软件加密。

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档案管理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文章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提出具体变革措施。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变革

参考文献

[1].张玮琼.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浅议[J].大庆社会科学, 2008, (04) :104-106

[2].董洁.信息时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电子信息化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篇10

1 传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

现在很多医院尤其是一些小医院由于硬件设备跟不上, 导致没有专门的人事档案存放室, 只是放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内, 而且存放设备简陋没有保密性, 任何人员都可以接触到, 严重的威胁着一些重要和机密性档案的安全性。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 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而对工作不积极。即使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其知识水平也不高, 对档案的规整与使用不具科学性, 经常调用档案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坏。由于是工作人员的手动检索, 效率一般也比较低。

1.2 档案意识薄弱和材料收集问题多

随着时间的增长, 档案数量的越来越多, 管理人员整理不及时经常会发生档案的丢失。由于是人工书写, 资料的填写随意性很大, 有时因为笔记潦草导致档案内容不完整, 使得资料的完整度忽然质量不高。

2 电子信息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优点

医院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后, 可以做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有利于医院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有效的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使用价值, 使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在更改或添加新的人事档案时, 可以节约人工搜寻相应档案的时间, 利用计算机进行搜索既方便又快捷, 保证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人事档案信息化后各部门在调用时减少了运送的步骤, 减少了纸质档案的使用率, 可以有效的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同时电子信息化档案在调阅时只需要使用优盘或硬盘, 安全又方便, 而且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存储量大, 计算准确、速度快, 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电子信息化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3.1 健全和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系统

人事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得到医院人事工作者的重视, 只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工作人员才会积极的进行改革。其次建立一个好的硬件系统, 该系统必须能够做到档案室、办公室以及计算机室分开独立, 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档案室和计算机室要有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的设备, 减少设备的自然损坏。软件设备一定要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软件系统, 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把档案信息进行分类与整理, 使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发挥其效率。另外, 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与系统的电子信息化培训, 从理论、技术和业务等方面进行学习, 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与信息化意识。提高工作者的文字语言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好的信息录入与填写习惯, 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性, 经常对档案进行更新与补充, 保证档案的时效性[4]。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后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的提高, 使得先进人才与专业人才的引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专业人才可以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 使管理随时紧跟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

3.2 转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提高安全意识

由于传统档案管理者工作环境的封闭, 使管理人员的信息闭塞, 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管理, 所以首先要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意识的转变, 强化科技意识, 使之适应信息的电子化;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 掌握最基本的科学工具。有些医院对档案的保存或保密意识不重视, 造成了档案文件的公开性, 造成了许多重要的信息流失或文件的丢失。电子文件的保密性更重要, 因为电子文件更易修改和破坏, 而且在修改和破坏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 从而无法确定其真实性。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 重视档案的使用和阅读, 只有经过管理领导者同意的才可以阅读。随着电子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的推广,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更应该加强档案的安全意识, 做好网络防护禁止保存有人事档案的计算机联网, 防止电脑黑客的入侵;开机或打开重要文件时最好加密, 及时更新软件, 防止系统的不兼容性或病毒的入侵。对已经处理好的文件可以设置成只读格式, 避免人为故意的修改,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所有资料最好有多于两份的电子备份, 在保存时避免高温、高湿、强磁场的环境, 最好用塑料薄膜密闭起来, 并由不同的人保存, 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3.3 建立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数据化

人事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的实现, 首先需要把馆藏多年的纸质文件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内, 但是由于文件的数量过多, 延缓了工作的进展。这就要求医院加大对信息化改革的投入, 增加工作人员, 加快对纸质文件的扫描与输入,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 建立起一套由数据输入、整理、更改、信息查询及系统维护为一体的完整的档案数据库,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网络与计算机一体化, 并且可以进行信息的远程运输和区域化共享[5,6,7]。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 人员的增多, 在完整的数据库的帮助下, 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可以更系统化、更方便、更有效率, 减少了工作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 为医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4 讨论

人类进入21世纪后, 科技迅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而且随着现代医院的发展, 高科技设备的应用, 传统的人工整理的人事档案已不能满足医院工作的需要, 使得医院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但是, 医院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全面、具体且重要的工作, 需要所有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首先是数量庞大的原始资料的扫描, 使之成为数字化信息输入电脑内, 并根据资料的特点进行分类与整理, 成为系统化的电子信息。其次建立完善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系统, 转变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的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的安全性意识, 确保重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医院要加大投入, 建设完善的硬件设备, 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损坏;选择科学合理的软件, 建设系统完善的电子信息化数据库, 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网络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损害, 确保文件的保密性。同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与网络能力, 使信息的整理与分类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的实施, 不仅可以减少档案管理者沉重的工作负担, 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同时还使医院的管理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快速性与简单化, 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对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要:目的 对电子信息化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指出电子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并在全院推广应用。方法 通过与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进行对比, 发现并总结电子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的优点, 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度, 全面建设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制度。结果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对档案的重视度也不高, 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信息飞速发展的需要, 电子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并且安全快捷。结论 电子信息化的医院人事管理是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值得在各大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立君.浅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5 (12) :191.

[2]蒋业娟.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和信息化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2 (26) :236.

[3]任晓云.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 2012, 1 (3) :47.

[4]吕晓霞.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体会浅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15) :186.

[5]姜月仙, 谭善梅.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0, 23 (5) :1173.

[6]徐淳.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点的探讨[J].现代医院, 2007, 7 (6) :148.

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篇11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风险控制;方法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1.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2.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3.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4.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4]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2005(1):38~42.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篇12

1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现状

电子档案本身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物,虽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了电子档案的概念,但是其真正被应用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因此我国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的经验有限,对电子档案安全性的认识也不足够。电子档案想要被彻底的利用和推广甚至最终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就必须在安全性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而我国显然对于这一点的认识不是很充足。目前我国的档案法里对于电子档案的相关法条还不够明确且对于在日常工作中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措施也十分模糊,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性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2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重的问题,对于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保障尽管已经有了的进步和改善,但是这些改善和进步还不够,首先是对于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保障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足够,需知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会直接涉及到一个单位或一个社会组织的核心利益,特别是在一些高技术性的行业,档案信息中记载着许多需要保密的内容一旦发生泄露会直接对档案管理地位造成正面的冲击,导致档案管理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这些影响电子档案安全性的问题。

2.1 电子档案的存储安全性受到挑战。

电子档案是以计算机为载体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电子档案的内容被计算机存储在自身的硬盘或特定的移动硬盘中,这样的存储方式虽然便捷且占地面积小,不受空气湿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减少了虫蛀等风险的发生,但是其同样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计算机的硬盘很容易被计算机病毒侵扰造成其内部存储的数据丢失,并且硬盘本身不具备很好的防震、防尘功能导致计算机硬盘容易发生机械性损坏,无论是哪方面的损坏都会造成其存储的资料丢失,从而造成重要的档案资料丢失和损坏。

2.2 电子档案受电脑病毒的威胁。

电子档案的利用甚至存储有时都离不开网络的辅助,而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网络也成为了各种电脑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的最大可能方式。对于计算机而言,计算机病毒分为很多种,其中有单纯损坏计算机系统的病毒也有特洛伊木马病毒,在网络环境下最容易出现的还是木马病毒,木马病毒可以在计算机使用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侵入计算机当中窃取计算机内的隐私文件,只要计算机连接在网络中,木马病毒就能将其所需的资料全部窃取,并且还可以记录计算机内的各种软件密码。对于电子档案而言木马病毒能够很轻松的将其所需要的文件篡改或复制,从而造成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出现问题。

3 安全技术措施

电子档案的形成、整理、存储和使用整个过程都是以光盘、磁盘、硬件设备等为载体的,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电子档案的不完整性。首先就载体本身而言都是用新型材料制成的,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所以在选取电子档案载体材料时要对其理化性能、规范程度、耐久性等做详细的研究,使电子档案载体的使用寿命延长。其次电子档案的防护设备要有严格的要求,防护设备应具有防光、防热、防水、防电、防磁、防病毒等特性,抵制外界的干扰。再次要加强电子档案的网络系统,设置终端设备和机读设备,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下面就讲述了具体技术措施:

3.1 保护电子档案载体理化性能的技术措施。

电子档案的保存环境可设置一个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一般情况电子档案的保存温度为14℃-24℃,温差不超过5℃,因为过高的温度会使档案的材料变脆,容易老化,不利于保存;而湿度一般在40%-60%之间,湿度过高载体材料容易变形。此外载体存放时要远离辐射和磁场,避免强光直射。

3.2 确保原始电子档案的完整性。

保存电子档案常用的三种方法是:(1)把与之相关的应用系统和软件一起保存,存放在同一位置,使其以原来的格式显示;(2)为电子档案制作原始的电子图像,并保存下来;(3)保存电子档案时要留有纸质档案文件,以便永久保存。

3.3 电子档案的内容要能被人理解。

通常档案内容较抽象,难以全部理解领会,为了使人们对此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在保存档案时就有必要添加相应的备注和说明,常用的备注信息有:档案名称、元数据、逻辑结构、存储位置等。

3.4 电子档案尤其是其载体要进行定期的检验、维护或拷贝。

对电子档案的检测、维护和拷贝等过程要有明确的详细记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目前该方面的检测技术还是相当可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

3.4.1 电子档案签署技术,主要是为了证实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签署技术通常是数字签名,有证书式和手写式两种,前者的技术原理是:电子档案的发出者在发文件时对文件进行加密,随后便会以字母或数字串的形式同文件一起发出,接收文件者运用指定的方法进行解码,最后做验证签名。

3.4.2 电子档案的加密技术,使档案内容不被公开。

电子档案在传输的过程中会用双密钥码对文件加密,一个是公开的加密密钥,一个是保密的解密密钥,这样收发方就会用各自的密钥进行文件传输。由于加密同解密的密钥不一样,除收发方之外的第三方就不会解密截获的文件,对电子档案的传输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

结束语

电子档案的安全工作涉及到电子档案的发展和普及问题,并且也涉及到单位的核心利益。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且谨慎对待的问题,我们应当多方面抓好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化的日益发达,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改变,人们对于网络的未来以及数据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事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将原本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如今更为先进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身处网络化社会的我们感受到了许多方便之处,但是在方便之余其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也一直饱受非议,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晓燕.浅谈如何做好档案保密管理和利用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4,23(17).

上一篇:网络函授下一篇:疲劳安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