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方法

2024-11-03

艺术方法(共12篇)

艺术方法 篇1

现象之美是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表现并且诉诸于感性的再现。现象之美作为哲学是普遍适存于一切艺术形态, 其中也包括影视艺术。影视艺术通过客观事物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 而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模仿, 通过这些存在的客观现象去发现本质。用伊朗导演阿巴斯的话说是“揭开面纱看世界”。

营造现象之美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表现:一是意境的营造;二是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运用;三是色彩的运用。

1意境是营造现象之美的重要手段

王国维作为意境的集大成者, 在《人间词语》中提到“言气质, 言神韵, 不如言境界。有境界, 本也。气质, 神韵, 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意境的推崇。而意境一直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 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西方的所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 而是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达到 “天人合一”, 这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观念。意境在艺术中运用虚实相接的手法, 情景交融, 意象契合, 揭示个人的主观情思和对于人生、宇宙的感悟, 从而获得了现象之美。

意象是意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把这两个字拆分开来, 就不难理解。“象”就是现象, 是指客观物体, 是我们可以用感官器官所看到所听到的, 是客观存在的。“意”意境是指人的主观的情感和思想。要求我们用够通过表现“象”而又能超越“象”所带来的局限, 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达到象有尽而意无穷。

2影视艺术中意境营造方法

首先是电影画面的构图可以运用空白来营造意境。这里的空白不是纯粹的空白, 而是由虚景所升华的“象外之意”。使画面产生空灵感, 大量的留白引起观众读者的联想。在影片《碧海蓝天》中许多的场景都深蓝的海洋和被白色城堡所包围的希腊岛上, 杰克和相关人物的来往都被导演用单纯空旷的背景来烘托平静的意境, 由此得到的“空”与杰克那颗单纯的心, 以及对于大海的热爱所深深的联系起来, 推动影片剧情发展, 到最后杰克投入大海的怀抱。

其次光线和影调。物体的造型力度取决于光线, 在不同的光线下可以使得同样的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光线可以分为直线光和散射光。直射光能够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使得物体轮廓分明, 显得坚硬, 也成为硬光。可以用来表现运动之美。而散射光由于光线较散, 无法达到强烈的对比, 使得物体显得柔和, 也称为软光, 表现静态之美。

光线这种特殊的性质, 可以运用到影视作品中, 达到营造意境的效果。在《霸王别姬》为了表现程蝶衣对于自己师兄暧昧的情思, 以及对于现实身份和台上所饰演的虞姬身份已经模糊。所以导演采用柔和的软光调, 来铺成影片至始至终的朦胧, 悲哀的情绪。

还有音乐音响。作曲家赵季平曾说:“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电影元素, 它或能概况影片的主题思想, 揭示影片的内涵价值, 构筑影片总体基调, 或者推动剧情的发展, 渲染画面的气氛, 丰富画面的信息, 促进画面与主题的运动。总之, 它不再是电影可有可无的附带物, 而是揭示电影灵魂的重要手段”。

西方主要电影理论, 主要以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蒙太奇”理论和巴赞与克拉考尔“长镜头”纪实美学理论。爱森斯坦认为:一段末经剪辑的片子只不过是对现实机械复制, 而这种东西本身不能成为艺术的。只有当这些片段按各种蒙太奇的形成加以安排后, 电影才能成为艺术。而巴赞在《电影是什么》这本书中认为“影像的存在先于本, 摄影机镜头摆脱了我们对于客体, 习惯看法和偏见, 清楚了我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 唯有这样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纯真面貌, 吸引我的注意, 从而激起我的眷恋”。巴赞更注重还原事物的原貌, 注重表现现实。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 意为构成、装配, 是影视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中各个地点, 各种时间按照各个角度, 各种景点拍摄的镜头在剪辑台上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蒙太奇是对于客观事物, 把时间和空间进行剪辑重构, 从而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觉转化的可能性。但是蒙太奇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剪辑, 而是非常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性。

长镜头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它是一种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 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写实理论。长镜头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记录现实, 是指对一个运动画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 保持运动着的画面的整体性。实际上就是长时间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空完整性的一个镜头。作为巴赞镜头理论重要依据的《公民凯恩》里凯恩在一次庆功宴上, 用了一个景深的长镜头, 客观地记录着每个人的神态、言语、情绪。这样多层次空间的展开使得摄影机充当一个旁边者, 让观众有自由欣赏的空间。

但无论是蒙太奇还是长镜头出发点都是真实, 只是前者超越了现实, 是对客体的再现, 后者则强调现实, 对客体的表现。在表现现象之美时, 两者应相互统一, 也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3色彩是表现现象之美的重要方法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最初, 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物质现实的愿望, 而观众也能感受到事物的新鲜与真实。约翰内斯·伊顿认为色彩美学可以从视觉上、情感上和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开始, 电影关注的是影片的真实色彩,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 通过对于色彩的运用, 能够传达感情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 超越其自身的意义。

色彩是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处理与变化无疑会影响影片的整体效果。电影色彩一般需要依附于影片中的场景、形象与环境, 但是色彩又能超然于这些物象之上。影视中对于色彩的运用, 对于剧中人物情绪等心理活动的暗示, 是对全剧主题起着指代和象征的作用。色彩运用讲究形式美, 既要使色彩互相协调, 将冷暖色调在转换中保持和谐, 也要使色彩有强烈对比, 达到突出鲜明的视觉效果。最后达到统一, 各种色彩有序的结合, 形成完整的画面。

电影中的色彩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是流动的富有变化的。不同的色彩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故事内容。黑白色调总会同某种回忆, 恐怖等心理不谋而合, 而且黑白色调运用往往能贴近真实世界。在《辛德勒的名单》的整体基调是黑白的, 充分的烘托在纳粹所高压统治下的恐怖, 阴暗的气氛, 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 大大的加强真实感, 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 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后来纳粹投降, 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 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 出现灿烂的彩色, 从黑暗压抑的环境总出来, 摆脱死亡, 看到未来和希望。本片最为突出的就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 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 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 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影片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 却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这些画面深深地刺激了辛德勒救助的决心。

而色彩运用中, 东、西方也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传统绘画是“墨分五色”, 使得中国水墨画并不注重对于色彩的丰富性, 而是追求墨色的“气韵生动”, 超越了“象”, 实现以形写意, 追求神似和气韵。而在西方古典绘画中注重造型与色彩的统一。色彩在西方电影中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 它成为视觉影像的内在元素, 构成造型语言, 突出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

[2]王国维.人间词语[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7.

[3]宗白华.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艺术方法 篇2

A.拖延【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恐惧

C.无趣

D.超负荷

第2题(已答).确定工作的优先次序应遵循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接着做

A.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C.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D.自己的事

第3题(已答).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企业员工的第一福利是

A.高薪【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高职位

C.丰富的经验

D.培训

第4题(已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指的是哪一种自我评估方法?

A.比较法【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自省法

C.评价法

D.回顾法

第5题(已答).以下不属于压力管理技巧的是

A.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C.学会接受,主动面对【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对未来担忧

D.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第6题(已答).对预防性压力管理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加积极压力的最有效方法是改变你的工作重点、工作环境及个人生活 B.预防性压力管理的一个重要做法是增加积极压力 C.预防性个人压力管理的目标是消除所有的压力来源 D.预防性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压力管理的最基本目标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第7题(已答).以下不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正确表述的是

A.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传递不但速度快,而且内容准确,不会失真 B.非正式沟通往往会导致组织内小圈子、小团体的产生

C.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有益补充,省略了正式沟通的繁琐程序 D.非正式沟通对组织的管理是有害的,应当禁绝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第8题(已答).沟通的过程是

A.双向的过程【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单向的过程

C.多向的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第9题(已答).会议的程序安排应做到

A.议题要多【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时间要长

C.内容要单一

D.议题要具体

第10题(已答).以下不属于会议主持人职责的是

A.营造和谐气氛 D.做出最终决定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参与会议讨论

C.引导与会者积极发言

第11题(已答).合作策略适宜的场合是

A.冲突双方没有一方能解决问题【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双方各自独立,互不信任

D.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C.双方有足够时间沟通,存在很多共同利益第12题(已答).当冲突产生后,管理者不应该做的是

A.针对冲突方发难【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倾听各方意见,让冲突双方交换想法

D.充分讨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案 C.挖掘潜在利益和共同目标第13题(已答).系统的授权通常不包括

A.明确授权界定 C.反授权【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组织有效配合

D.传授工作秘诀

第14题(已答).以下选项中,不能够防止“反授权”的是

A.充分授权、充分沟通 C.授权要责、权、利对等【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简单放权、不予控制 D.量能授权 第15题(已答).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地位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

A.提高工资【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改善工作环境

C.颁发奖状

D.委以重任

第16题(已答).下列选项不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工作内容本身【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公司政策

C.工作环境

D.工资水平

第17题(已答).控制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

A.明确的计划和控制机构【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群众认可

C.控制经营

D.控制对象

第18题(已答).餐馆在门口竖起“地板滑”的提示牌,这种做法属于

A.反馈控制【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第19题(已答).滚动计划法的优点不包括

A.可保持计划的长期不变

B.可解决各阶段计划的衔接和符合实际的问题,增加计划的准确性

C.可保证长期计划的指导作用,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 D.可保证计划具有适度的弹性,灵活应对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第20题(已答).按照计划的层次分类,可以分为

A.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高层计划、中层计划、基层计划

D.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第21题(已答).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关专家或人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 B.所发表的建议必须要深思熟虑 C.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D.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第22题(已答).下列哪项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

A.战略决策【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管理决策

第23题(已答).团队构成的要素不包括

A.共同的目标【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个人依赖团队

C.成员的责任感

D.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第24题(已答).以下不属于团队创建阶段的环节是

A.确定团队目标【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分析团队角色

C.配置团队人员

D.人员的身份融合

第25题(已答).组织计划体系中,关于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标是对计划使命的具体化增长率等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目标通常是不可量化的

D.目标由一系列指标体现,如利润、产量、C.组织行动的制定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第26题(已答).管理控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制定控制目标【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建立控制标准

C.衡量实际工作成效

D.纠正偏差

第27题(已答).在下列权力中,属于可以授予的权力是

A.重大财权【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日常管理权

C.重要人事权

D.重大事项决策权

第28题(已答).向领导请示汇报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A.事事请示【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尊重吹捧

C.敢于直言

D.积极越权

第29题(已答).以下不属于会议开场白内容的是

A.说明会议目的 C.开始会议讨论【参考答案】C

B.介绍会议时间安排 D.介绍参会人员 【答案解析】C 第30题(已答).有害冲突指的是组织成员由于______而导致的对抗行为或情绪

A.目标不一致【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利益不一致

D.认为问题的角度不一致 C.工作方式不一致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

第31题(已答).怎样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参考答案】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确定职业生涯目标,首先要确定人生目标,再确定中长期职业目标,最后确定具体的、现实的、可操作的短期职业目标。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8.0分

第32题(已答).请简述公平理论的内容。如果员工感到不公平,他可能有哪些不同反应?

【参考答案】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他一般有四种选择。一是降低自己的投入,二是增加参照对象的投入,三是改变比较的标准,四是逃避。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33题(已答).如何实现有效的沟通?

【参考答案】1.要形成形成有效的沟通信息。沟通发生之前,必须存在一个意图,即沟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否则就是闲聊。有了目标,我们还需对目标进行细化,采用SMART原则进行语言组织,SMART原则是指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现实的、有时间要求的。2.要有效的传递信息。传递信息时要注意4W1H问题,即选择有效的信息传送方式(how),何时发送信息(when),确定信息内容(what),谁接受信息(who),何处发送信息(where)。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8.0分

第34题(已答).授权评估的手段有哪些? 【参考答案】1.被授权者的状态评估:如果在授权结束后,被授权人干劲倍增,精神饱满,毫无疑问,授权是成功的;如果被授权人愁眉不展,满怀懊恼时,授权就有可能是不成功的;不过,需要对其中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斟情对待。2.授权的结果评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效率和业绩。二者都上升时,授权是富有成效的,二者都没有明显改观,甚至下降时,说明授权出了问题。3.授权者的自我评估:当授权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脱离出来,开始考虑公司长远发展问题时,授权就有非凡的意义,如果授权者因此变得更加忙碌,部属的请示更多,处处需要灭火时,可以肯定的说,他还不懂如何有效的授权。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1题(已答).不会对同事和老板说“不”容易造成

A.拖延【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恐惧

C.无趣

D.超负荷

第4题(已答).在职业生涯分析中,自己的优劣分析主要包括

A.价值【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能力

C.经济环境

D.理想

第5题(已答).对预防性压力管理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加积极压力的最有效方法是改变你的工作重点、工作环境及个人生活 B.预防性压力管理的一个重要做法是增加积极压力 C.预防性个人压力管理的目标是消除所有的压力来源 D.预防性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压力管理的最基本目标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第10题(已答).以下不属于会议开场白内容的是

A.说明会议目的 C.开始会议讨论【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介绍会议时间安排 D.介绍参会人员

第11题(已答).有害冲突指的是组织成员由于______而导致的对抗行为或情绪

A.目标不一致【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利益不一致

D.认为问题的角度不一致 C.工作方式不一致第12题(已答).合作策略适宜的场合是 A.冲突双方没有一方能解决问题【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双方各自独立,互不信任

D.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C.双方有足够时间沟通,存在很多共同利益第15题(已答).下列关于激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得他人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 B.激励就是奖励【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C.激励就是加薪

D.员工受激励程度越高,他们的绩效就越好

第17题(已答).控制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

A.明确的计划和控制机构【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群众认可

C.控制经营

D.控制对象

第19题(已答).滚动计划法的优点不包括

A.可保持计划的长期不变

B.可解决各阶段计划的衔接和符合实际的问题,增加计划的准确性 C.可保证长期计划的指导作用,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 D.可保证计划具有适度的弹性,灵活应对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第20题(已答).组织计划体系中,关于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标是对计划使命的具体化 B.目标通常是不可量化的

C.组织行动的制定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D.目标由一系列指标体现,如利润、产量、增长率等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第21题(已答).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关专家或人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 B.所发表的建议必须要深思熟虑 C.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D.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第22题(已答).下列哪项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

A.战略决策【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管理决策

第23题(已答).团队构成的要素不包括

A.共同的目标【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个人依赖团队

C.成员的责任感

D.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第24题(已答).以下不属于团队创建阶段的环节是

A.确定团队目标【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分析团队角色

C.配置团队人员

D.人员的身份融合

第25题(已答).按照计划的层次分类,可以分为

A.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高层计划、中层计划、基层计划

D.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第26题(已答).快乐公式描述了期望与_____之间的关系

A.成就【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所得

C.责任

D.现实

第27题(已答).以下不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正确表述的是

A.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传递不但速度快,而且内容准确,不会失真 B.非正式沟通往往会导致组织内小圈子、小团体的产生

C.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有益补充,省略了正式沟通的繁琐程序 D.非正式沟通对组织的管理是有害的,应当禁绝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第28题(已答).会议的程序安排应做到

A.议题要多【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时间要长

C.内容要单一

D.议题要具体

第29题(已答).餐馆在门口竖起“地板滑”的提示牌,这种做法属于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第30题(已答).在与下级沟通时,给予一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既对下属的优点提出表扬,又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的要求,往往会产生较好的沟通效果。这种沟通遵循了_____原则

A.“汉堡包”【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帕累托”

C.“双70”

D.以上都是

主观题 共4题(满分40分)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

第31题(已答).什么是前馈控制?

【参考答案】前馈控制是一种预先控制的手段,它在工作进行之前就开始了。管理者根据经验和信息,对工作进行过程中较常出现的问题预先采取行动,避免问题的真正发生。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32题(已答).什么是冲突管理的妥协策略?妥协策略的适用场合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妥协策略是指冲突双方都愿意放弃某些利益的策略。妥协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处于合作和坚持中间的状态。妥协策略适用的场合是:冲突双方没有一方能保证胜利,从而决定按照各方所拥有的资源来分配最终的利益;双方未来的利益有一定的相互依赖性,还有合作的余地;双方实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能强迫或压服对方;双方各自独立,互不信任,无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又能给双方都带来好处。妥协策略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谈判;寻求交易;双方各退一步,以求满意方案。例如,双方陷入僵局,最后通过讨价还价满足了双方的要求。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33题(已答).简述沟通过程的几个环节。

【参考答案】沟通过程由发送者、形成信息、沟通内容、沟通途径、接收者、理解信息以及反馈七个要素组成。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34题(已答).发生“反授权”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是授权不明确,导致被授权者一遇到问题就上交,让领导来把关拍板;二是被授权者缺乏魄力或经验,不敢大胆决断,仍要请领导决策;三是领导在授权给下属后,深怕大权旁落,很多事仍然“事必躬亲”,导致被授权者的权力名存实亡;四是有些领导宁肯自己多干多做,也不愿意闲着不干或少干事。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已答).压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得不到满足

A.需求【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安全

C.生活保障

D.情感

第9题(已答).以下不属于会议主持人职责的是

A.营造和谐气氛【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参与会议讨论

D.做出最终决定 C.引导与会者积极发言第10题(已答).以下不属于会议开场白内容的是

A.说明会议目的 C.开始会议讨论【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介绍会议时间安排 D.介绍参会人员

第12题(已答).当冲突产生后,管理者不应该做的是

A.针对冲突方发难【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倾听各方意见,让冲突双方交换想法

D.充分讨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案 C.挖掘潜在利益和共同目标第13题(已答).在下列权力中,属于可以授予的权力是

A.重大财权【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日常管理权

C.重要人事权

D.重大事项决策权

第14题(已答).系统的授权通常不包括

A.明确授权界定【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B.组织有效配合 C.反授权

D.传授工作秘诀

第15题(已答).下列选项不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工作内容本身

B.公司政策

C.工作环境

D.工资水平【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第16题(已答).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主导地位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

A.提高工资【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改善工作环境

C.颁发奖状

D.委以重任

第17题(已答).控制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

A.明确的计划和控制机构【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群众认可

C.控制经营

D.控制对象

第19题(已答).按照计划的层次分类,可以分为

A.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

B.高层计划、中层计划、基层计划

D.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C.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第20题(已答).组织计划体系中,关于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标是对计划使命的具体化

B.目标通常是不可量化的

C.组织行动的制定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D.目标由一系列指标体现,如利润、产量、增长率等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第22题(已答).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关专家或人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 B.所发表的建议必须要深思熟虑 C.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D.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第23题(已答).团队构成的要素不包括

A.共同的目标【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 B.个人依赖团队

C.成员的责任感

D.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第24题(已答).以下不属于团队创建阶段的环节是

A.确定团队目标

B.分析团队角色

C.配置团队人员

D.人员的身份融合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第25题(已答).对预防性压力管理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加积极压力的最有效方法是改变你的工作重点、工作环境及个人生活 B.预防性压力管理的一个重要做法是增加积极压力 C.预防性个人压力管理的目标是消除所有的压力来源 D.预防性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压力管理的最基本目标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 第27题(已答).会议的程序安排应做到

A.议题要多【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 B.时间要长

C.内容要单一

D.议题要具体

主观题 共4题(满分40分)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

第31题(已答).什么是平衡计分卡?

【参考答案】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它也是一种管理控制工具,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考核体系的片面性、主观性;而且实现了考核体系与控制体系的协调统一。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8.5分

第32题(已答).压力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

【参考答案】常见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爱情、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和社会环境压力。管理压力可以根据书本知识,从面对压力态度、处理压力源、修正非理性信念、压力管理的策略等方面自由作答。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33题(已答).常见的压力管理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1.改善思维方式。2.管理好情绪。3.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圈。4.保持平衡的生活方式。【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34题(已答).滚动计划法是优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1)解决了各阶段计划的衔接和符合实际的问题,增加了计划的准确性;(2)保证了长期计划的指导作用,使各期计划基本上保持一致;(3)保证了计划具有适度的弹性,可以灵活应对环境变化。

优化导入方法,升华课堂艺术 篇3

关键词: 课堂导入;教学艺术;初中数学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精彩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一、复习导入法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做法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例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要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均跃跃欲试,成功的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当天的除法知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运用故事或生活实例

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可以这样导入:为了改善张、王、李三村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电站到三个村庄所辅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P使PA=PB=P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设置疑问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 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例如:在教学“对数”时,可设计如下问题:一张普通的纸,其厚度仅为0.1mm。对折一次,厚0.2mm;再对折一次,厚0.4mm;如此下去,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是多少?有一张课桌高呢?一个人高呢?还是有一幢房子那么高?学生各自估计后,再慎重告诉他们:纸的厚度将比一座珠穆朗玛峰(高8848.18米)还要高,达13000多米!学生惊讶之余,便引导他们其列出算式:0.1×227mm即0.1×227÷1000=227÷104(米)。但要计算227谈何容易!如何计算这种幂的大小便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问题全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促进了思维。

四、运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

G·波利亚说:“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获得新发现取之不竭的泉源。”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物理学家开普勒曾经说过:“我们珍视类比胜于任何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提示自然界的秘密,在几何中,它们是最不容忽视的”。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例如,分式與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分式时,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

五、媒体导入法

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曾经听过一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至今记忆犹新。上这节课的时候,老师以“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日出的全过程并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该节课运用这种“生活化”的媒体引入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而且又体会到了数学乐趣,数学的美。当然,导入新课时所选用的内容必须紧扣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否则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是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导入方法在运用时要因人而宜,因教学内容而宜。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十分巧妙的导入,所以不必每一节课都要绞尽脑汁去设计,有时简单的温故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无论用哪种方式导入,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的统一,从而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

教育子女的方法与艺术 篇4

一.要根据年龄性别的不同区别对待,掌握分寸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喜好、性格特征、自主意识等都有所不同,这也就要求父母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态度。小时候可能要哄,大点可能要用朋友的方式商量,也要根据孩子自己的脾气来改变方式,没有什么制式,这也就要求父母对孩子全身心的关注。不管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尊重,无论多大的孩子。小孩子(从2岁多开始)其实是最真、最敏感的,别人对他的态度、是否真心等,他们都能很直观的感觉出来,虽然他们有时候并不会表达。青少年的孩子,自尊感形成,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就强烈的要求被尊重,要求被当做一个有意识的独立个体对待。而且这个时候的他们是比较容易冲动的,是易产生叛逆情绪的,有时候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叛逆而叛逆,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尤其的重要。对待孩子,还有男生和女生的区别,有时候女生需要更多的哄,更多的表扬,有时候可以专制一点,大孩子也可以当小一点的孩子来对待;而男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激励或激将,需要用商量的方式来交流,可以用对待大人的态度来对待小一点的男孩子,他们会觉得被尊重了。

二.要重视对孩子的表扬,正面鼓励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表扬孩子。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这对孩子很重要。有时候就算是性格别扭一点的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很受用的。有时候可能孩子做得还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但是他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了,那么请你一定要肯定他的成绩,给予表扬,然后可以再说出你希望而且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有时候孩子会因为你的一个肯定或表扬而更加努力。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小孩,我的父母总是对亲戚邻居们夸奖说我是如何的听话,如何的懂事,在其他人夸奖我的时候没有客气地推托而是大方的承认,有时候还会再补充一些。对于这样的父母我是感动的,因为他们的理解,他们的关爱。因此我就会让自己更加努力,更加符合他们的希望,努力地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也不会给他们闹矛盾。

三.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闪光点,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一定要用心去发现并加以肯定,这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养成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他有优点,有长处,他不比别人差,要树立其自信心。我的一个朋友,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因为她的母亲总是数落她的不足,却不提她的闪光点,久而久之造成了她的自卑。其实她很善良,热心助人,也很爱与人交流,这些都是她自己没意识到的。信心是可以培养的,自信的人通常都活得很自在、很快乐,而自卑的人活得很憋屈、很不开心。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可能会成就一个孩子,但是也可能会“毁了”一个孩子。

四.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导之以行

最后要说到的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自己会听会看,模仿能力很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做不好的示范。父母怎样说话,怎样处事,怎样对待老人,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会有样学样,长大后成为另一个这样的人。亲戚邻居们总是夸奖我们家的孩子善解人意,有孝心,其实这都是我在爸妈的身上学到的,因为他们对我们的疼爱,对爷爷奶奶的孝敬。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是很平淡的,我的父母比较开明,我自己是个比较乖巧的女孩子,就没有那么多的特殊问题的发生,但是父母对我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例如,从小爸爸就教我唱歌、绘画等,虽然后来因为生活的压力没有坚持下来,但是这些经历却让我形成了开朗乐观的性格。我的兴趣爱好非常的广泛,喜欢尝试新的东西,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小时候爸爸给我辅导功课,总是一遍一遍的给我讲,直到我真正理解。爸爸总是教导我要真真正正的把问题弄明白,不要不懂装懂或是觉得浪费时间而对一个问题一知半解,这在我之后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爸爸还教我,接人待物,处理问题。与人相处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他鼓励我要多和人打交道,要勇于出面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责任。有时候可能做得还不是很好但却能从总学到很所东西。

结论:家庭教育学是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需要父母去探索。众多的方法如家庭环境、熏陶渍染,树立榜样、形象影响,表扬奖励、正面鼓励等,只是用过程中需要艺术上的把握,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

[2]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篇5

一、首先,对绘画作品(当然也包括一切艺术作品)要以理解的态度加以品评不论哪种流派、风格,不论是你第一眼喜欢或不喜欢的,在欣赏之前要首先确立自己的理解的态度。所谓理解,即设法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者想要说的内容,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特征等,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和作者的作品在感情上交流了,欣赏者才可能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和批评。欣赏和批评切忌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二、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概而言之,绘画世界是一个立体的现象。从纵向上看,是绘画的演变与发展。比如西方绘画经历了古代(古希腊和罗马)、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17、18世纪和近、现代等大的历史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表现风格都不相同。我们一般把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即造型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但在整个古典绘画中,又有风格的演变。

三、培养艺术形式感觉欣赏的实质不是表现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撩拨、撞击、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线条是绘画诸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还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征。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情感性质的要素。与色彩相关的是色调。特别在油画中,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效果,又指涵盖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此外,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感等因素。所有这些要素在一幅幅画中组成有机整体,有时艺术家也侧重地强调某种要素。因此,培养和提高欣赏力量重要的方法是多看。

科学的理念,艺术的方法 篇6

关键词:批评教育 科学性 艺术化

2009年8月24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出台,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笔者认为,新规定明确了教师的批评教育权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为原本遮遮掩掩,但又不可避免的批评正了名。批评,就其字面而言,含有品评、判断的意思。教师的批评,是通过客观地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来沟通师生间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产生积极行为,自觉改正自己的错误。好的批评具有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的作用。如今,把批评光明正大地拿到台面上来讨论,可以提高老师们对批评的认识,探索更有效和无害的批评方式,把批评的负面效应减到最小。

一、没有批评就没有完整的教育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由来已久。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曾有过挨批评的经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赏识教育”成为主流,尊重学生的呼声日高的新课改实践中,人们对学生情感需要和兴趣的关注远远胜于对教师主导教学行为的关注。于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现象。的确,教育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唯一方法。表扬和批评就像教育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一味地姑息纵容,当罚不罚,则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合理的批评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积极意义,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之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由于不良行为受到了批评,往往体验深刻,能促使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学会真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并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品位的高低。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言行,教师有责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呢?

二、科学而艺术地运用批评

苏军在《文汇报》上撰文写道:“教育从来就是一门高深的科学,是一门奥妙的艺术。班主任即使行使正当的批评教育权利,也应当具有科学的精神、艺术的气息和温馨的体贴,更何况面对的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完全相同的人。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每个班主任的理解和实施是有差别的,不过用‘艺术’去行使‘权利’,也许更能體现教育权利的有效性。”笔者很赞同这段论述,或许对于广大教师而言,不是缺少批评的权利,而是缺乏批评的科学态度和艺术魅力。

(一)科学性

批评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应和“赏识教育”一样,遵循教育心理学原则,才能收到既定的效果。笔者认为,科学地运用批评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性原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应该是以对人性的尊重为前提的。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是无条件的,即使学生犯了一定的错误,教育者也应把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作为开展教育工作首要遵循的原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爱为出发点的批评才符合教育的本意。

2.针对性原则

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它针对的是学生的过失,且这种过失有主观上的故意,而不是由于外在的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引起的。批评的针对性还表现在: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而批评全体学生。因别人的过错而无辜受罚,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3.公正性原则

教师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错误,不能凭主观印象感情用事。不能因为是好学生就姑息纵容其错误行为,是后进生就加重对其批评,更不能根据自己心情的好坏而随意批评学生。学生同样的行为表现,在教师情绪良好时就宽容对待,而在教师情绪不好时就招致批评。这样的做法有悖于公平,会引起许多消极后果,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

4.及时性原则

批评要及时,要抓住学生刚犯了错误时的愧疚心理进行教育。当错误行为在学生头脑中还鲜活的时候进行批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反省,有利于对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当然,批评要及时也不是指所有的批评都要在学生犯错后马上执行,对于一些复杂事件,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差,在把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从理智出发进行批评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冷静下来,反省自己的行为,使批评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果。

5.适度性原则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慎用批评。如果用鼓励、表扬或其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就应该优先使用其他方法。在万不得已使用批评的时候,也要注意适度。过重的批评易伤害学生的感情,而过多的批评会让学生变得麻木,失去教育的意义。

(二)艺术化

教育是雕塑人心的工程,批评教育虽然是以规范来限制学生的日常行为,但也应讲究策略,讲究艺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认识错误,真心诚意地改正错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批评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用肢体语言或严肃的眼神代替言语的批评

如上课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他的肩来提醒他。当课堂上比较哄闹时,教师可以停下来,用严肃的眼神扫视全班,让学生知道该安静下来了。

2.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进行批评教育时态度要鲜明,表情要严肃

老师批评学生的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力度,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客观地陈述事实,用凝练的语言概括学生所犯的错误

教师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品性。不用负面的形容词批评学生,更不能以侮辱性的语言,如“你真笨!”等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恶意评价或是发泄,都有可能导致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产生,使学生自卑或自负,对他人、集体、社会认识偏激,消极厌学并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健康向上的追求。

4.批评学生时,教师心态要平和、冷静

事实上,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往往不是批评本身,而是附加在批评上的情绪产物。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易带上个人的负面情绪,如发怒或冷漠等,它们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度量的。

5.批评的场合恰当与否,也关系到批评效果的好坏

教师应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结合学生的性格选择适当的场合开展批评,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为顾全学生的尊严,应多私下批评,少公开点名批评。

6.批评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相信每个老师都听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改正,这就是批评艺术的最高境界吧。对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多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陈述事件,让学生跳出来客观地看待问题,通过评价故事中人物的对错来认识自身的错误。

7.批评教育应以学生的反应为标准和尺度

沟通的效果取决于接收方的回应,而批评作为沟通的一种方式,理应顾及学生的反应。“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相对于表扬的甜,批评就是苦的。教师在磨炼自身批评艺术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批评,坦然地面对批评,真心地接受批评。

总之,批评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批评,并艺术地运用批评,一定能够把批评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班级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篇7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开启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段。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在工作中经常反思,改变观念,改变方法。

一、用真诚的爱心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每接到一个新班级,都要先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挚的爱,使他们都能主动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感受到教育是个充满生机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二、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学生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普遍认为认为要管好一个班级,前提条件是要严、要凶,这样才能压得住学生,才能建设好班集体。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不愿和老师交流,表面服从老师的安排,但凡事缺乏积极性。因此,班级管理要严,但要做到对学生“严中有爱”。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的生活、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这样难免会碰到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班主任不能只用严厉地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不断进步的。

三、 多赏识学生,以表扬为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一些捣蛋、调皮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他们,让他们消除逆反心理。犯错后,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改正,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和改正错误,教师的语言就要有人情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去说,这样会比一味批评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尊重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创建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好的、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他们的表扬可以是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用自身的言谈举止起到榜样作用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其他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作为班主任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教师的仪表示范、语言示范还是是性格示范、行为示范、人格示范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艺术方法 篇8

关键词:影视音乐,艺术审美功能,艺术处理方法

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壮大与发展, 影视音乐也逐渐成为当下主流的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创作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调动观众情感因素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影视音乐恰当的艺术处理方法, 音乐能够有效烘托情感内涵, 淋漓尽致地向观众传达影视作品的真情实感。

一、影视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

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影视情节发展的高潮时, 穿插恰当的影视音乐能够有效烘托情节, 渲染剧情的氛围, 淋漓尽致地诠释出人物的角色个性, 切实加强了影视的画面表现力。

首先, 影视音乐能够有效延伸人物角色的情感, 给予观众丰富的想象力。例如, 《狮子王》中的插曲《太阳之泪》, 在音乐基调的选取中运用了大量的非洲元素, 透过音乐的主旋律能够呼唤出人们的良知。其次, 影视音乐能够渲染出浓厚的场景气氛, 促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具有强大的氛围基调, 能够给人们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增强观众的俄视觉功效, 不断提升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根据影视音乐创作出来的背景环境, 有效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大大提高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 从电影《珍珠港》的主题曲中可以听出鲜明的古典浪漫气息, 虽然在音乐中合理融入了钢琴元素, 但是无法掩盖悲壮的古典管弦乐曲。观众从悲壮的音乐中能够体会到主人公的心情, 与人物形象在内心情感上达成共鸣。音乐独特的渲染功效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媲美的, 有效升华了影视作品的情节发展, 对电影情节场景做出了充分的渲染。最后, 影视音乐具备描绘人物角色个性的艺术功效。影视作品与小说不同, 对于人物形象的设置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具体的文字描写都能传神地表达出来。而影视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能够淋漓尽致地将人物角色个性形象地诠释出来。从音乐的不同基调上能够详细反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同时, 人物角色的不同心理变化也可以从影视音乐中反映出来, 有效强化了影视的情感色彩, 促使观众达到与影视剧的情感融合。

二、影视音乐的艺术处理方法

第一, 实现影视剧屏幕画面和影视音乐的对应处理。影视音乐是影视剧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影视与音乐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 对影视音乐进行艺术处理时应该紧密结合影视内容, 同时涉及到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展现出来的东西。在影视作品中, 影视音乐的功效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不断升华故事的主旨。影视音乐利用其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 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不同人物角色的个性, 加强了人物情感的表达。例如,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 在德国人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时, 影视画面的内容是十分血腥的, 结合忽远忽近的背景音乐, 充分表达出主人公的心灵体验, 引发观众产生沉重悲恸的心情。在影视音乐的渲染下, 观众仿佛身历其境, 有效引发人们对残杀犹太人进行沉重的思考。第二, 影视音乐可以具备自身的民族特色。在影视作品中也会带有不同的民族特色, 为了与影视作品保持一致, 影视音乐应该选取相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为影视作品提供背景音乐烘托效果。不同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其地区的民俗习惯、精神风貌以及民族语言等外界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也包含了该地区的民族文化, 不断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展现出不同的影视作品内涵。第三, 影视音乐的素材和曲式构造的艺术处理要融合影视剧的特点。由于影视作品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泛, 促使影视音乐的种类也得到了鲜明的拓展。为了充分表达出影视作品的内涵, 传达其主旨, 对于影视音乐应该谨慎思考慎重选择, 合理运用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自影视音乐诞生以来, 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具有规律性的影视音乐曲式, 一贯遵循持续向前发展的原则。然而, 随着影视作品类型的不断丰富, 对影视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音乐曲式在传承之前的基础之上, 仍然需要不断革新, 切实丰富当下的影视音乐内容, 充分利用不同的素材, 不断充实音乐形式。例如, 在电影《恐龙》中, 为了传神地表达出电影的主题, 在影视音乐中使用敲打竹子的声音作为音乐的主体, 不但表达出恐龙义力达克服困难的精神, 而且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息, 无形中引导观众产生紧张的氛围, 促使观众全身心投入到电影中。

三、对影视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和艺术处理方法的思考

从二十世纪初有声电影诞生以来, 带动电影进入有声时代。有效打破了以往无声电影的局限性, 通过丰富多彩的声音更加传神地表达出电影的内容, 良好的影视音乐能够引导观众产生身历其境的观感, 大大增加了电影的实际效果, 促使观众沉浸在电影之中, 不断升华电影的主旨。然而, 由于我国缺乏专业的影视音乐人才, 尚未全面深入理解影视音乐, 加上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娱乐文化商业性的开发, 导致我国影视音乐逐渐呈现出严重的失范现象。针对这一现状, 在创作影视音乐的过程中, 应该不断规范人的行为, 将人们的一些主观因素排除在影视音乐之外, 不断寻找音乐的规律性, 尊重音乐发展的形式, 积极调动艺术思维能力, 赋予影视音乐创作的灵感, 抵制不良社会习气, 确保影视音乐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逐渐滋生出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而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合理的对影视音乐进行艺术处理能够传神地表达出影视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促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 同时, 进一步升华影视的主题, 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易琳.影视音乐的艺术审美功能和艺术处理方法探析[J].电影文学, 2011, 01.

初中政治艺术教学方法探讨 篇9

一、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1. 教学方法要活。

政治课教学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教案的设计、新课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解析等环节中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 求活求变,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方式要多。

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的交往互动是通过沟通、对话的形式来实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 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大胆发表观点、见解,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即像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二、多媒体引起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

多媒体有声有色, 趣味浓浓, 能够回放历史, 加深知识印象。政治课思想博大, 理论精深, 囊括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精髓, 但是,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学习才能更为轻松愉快。在《生活与哲学》的讲授中, 教师播放了两位历史上的哲学家的生平与思想, 加深了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知识的认识;教授《经济生活》中“股票、债券和保险”一框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股票的印象, 我播放了纽约1929大崩盘录像, 一个小时内, 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 引导学生认识到了合理投资、正确投资才能够利国利己, 学生触目惊心, 本课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度非常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有兴趣才会入迷, 入迷才能钻得进去, 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我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 运用情趣性教学法。我称之为“糖衣片”式教学法, 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学形式或方法, 它让理论回“娘家”, 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它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即以情趣为“糖衣”,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 从而促进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改革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

学习言语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篇10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课本中的“变式句”

在备课时如对课文的言语作一番研究, 往往就会有这样一些惊奇的发现———变式句, 学生有“陌生感”的句子。

(1)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语言的魅力》)

(2) 渐渐地, 它的胆子大了, 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冯骥才《珍珠鸟》)

例⑴这个句子的基本句式 (即常式句) 是: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为了突出表达盲老人是“坐在大街的路旁”, 故状语前置, 凸显了盲老人坐的位置, 同时又让“施动者”———盲老人后出现。显性的“繁华”与隐性的“可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时将变式句与常式句相比较, 使学生领会由于词序的变化, 而带来的情感差异。

例⑴的基本句式的修饰语很长, 阅读起来十分吃力。教学时还可以把这个长句改写成短句, 以丰富学生的表达。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坐着一个老人, 他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或“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衣衫褴褛、头发斑白。”

例 (2) 这个句子的基本句式是:“它的胆子渐渐地大了, 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渐渐地”故意被提到句子前面以示强调。教学中将变式句与基本句子比较, 情感的差异性便了然了。

(3) “瞧, 先生们, 这盏灯亮些。” (《生死攸关的烛光》)

(4)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李星华《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两个句子主谓易位表示说话人心情急切。与常式句比较, 急切心情的语意就更明显。

(5)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夜莺的歌声》)

(6) 请起来, 廉将军, 请起来吧! (《负荆请罪》)

以上两句为了强调谓语, 将其提在句首以后, 在通常的位置上仍然让它重复出现。如果将前置的谓语“没有”“请起来”删去, 句子表达的情感就减弱了很多。

笔者不厌其烦地列举, 目的是说明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言语、智慧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可以与孩子一道尝试着做一些常式句与变式句之间的转换练习, 体会表达情感的差异, 丰富表达手法。比如:

(7) (可是) 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包公审驴》)

(8)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包公审驴》)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学着把这样句子的词序做一点调整或结构做一些改变, 品味言语情感的细微变化。例 (7) 可这样表达: (可是) 驴却是瘦驴了, 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例 (8) 可表达为:王五爱护它, 就像珍宝一样。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含蓄的言语表达

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把话语说清楚, 让别人明白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境, 特殊的情感言语者不便直接表达, 故意隐匿自我感情。相同的文字, 不同的意义, 这就要求读者不仅关注语言形式上的意思, 还要通过联想或推断, 探究文字背后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 这就是语言的间接表达, 笔者称其为含蓄的表达。

(1)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鲁迅《少年闰土》)

很多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中的这段文字时, 重点教授两个破折号的作用, 和“无端”“一件”等词语的意思。却忽视了思考这段文字这样表达的含义。

笔者以为这是作者在表达上的需要, 故意造成句意不连接, 不完整。含而不露的意思就是———不知道, 不知道, 瞎猜知道, 其背后就是隐藏着一种强烈的“想知道”的情感, 表达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把我们平时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不知道但又迫切想知道”这种欲罢不能的情感, 表达得淋漓尽致。

(2)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是反问句还是设问句, 这就没有真正抓住本句的深切含义。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小女孩迫切想擦燃火柴暖和暖和小手, 却又不敢擦燃火柴。她一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 现在又要擦燃火柴暖和小手, 她害怕爸爸打她。可是天寒地冻, 穿着单衣, 赤露着脚, 饥寒交迫, 实在难以忍受, 这种痛苦斗争折磨着小女孩,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是怎样的思想斗争和痛苦的决定啊!平淡的语句, 滴血的情感,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3) (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

花生米的分量究竟增加了没有?诗人何其芳为什么不直接地、清楚地、明白地告诉读者?此句的真意在于表达了周总理生活简朴。如果教学中一味地探讨究竟花生米增加与否, 就陷入了教学的误区。

间接婉转的语言表达, 使读者在品味言语中体察其本意, 认识更深化, 感受更强烈。这种意在言外, 思而得之的智慧言语, 教学中应让学生读之、悟之、学之、仿之, 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技能。

三、僧敲月下门———炼字艺术

对词语的推敲与选择, 古人谓之曰“炼字”。

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用词典范, 文辞优美, 其中不乏“炼字”艺术。

(1) 石级边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真叫人发颤。 (《爬天都峰》)

(2)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谈歌《桥》)

(3) 他们的头上只有一个房顶, 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 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4) 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 …… (冯德英《春潮》)

例 (1) 中一个“挂”字, 夸张修辞, 说明了石级几乎是直上直下。例 (2) “疯”字暗含夸张, 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异常表现。例 (3) (4) 对比“灌”与“挤”奇妙之处跃然而出, “灌”说明了裂缝很大;“挤”说明门窗的缝隙很小, 且有拟人的修辞手法。

谈谈教师的批评方法和艺术 篇11

【关 键 词】 教师;批评;方法;艺术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方式,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教师常运用批评的方法来使其改之。但批评的方法一旦运用不当,将使学生不能认识和改正错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致使批评没有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和艺术。

一、运用“暗示批评法”

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他们对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赤裸裸”批评方式很反感,甚至公开地抗议。我们运用“暗示”的批评方法,有助于改变这个问题。因为“暗示”批评法,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互相影响的一种心理行为,不会引起受暗示者的反感及产生对立情绪,教育效果良好。

星期一的早上,我看到李小林的校服十分脏,但没有马上当众批评。我灵机一动,神秘地说:“我突然有一个提议,想让一个同学像模特一样,在教室里走一圈”,同学们一听,心里有点纳闷,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我。于是我抓紧机会继续说:“今天,有一个同学衣着特别,色彩多样;红的、黑的、灰的……真是‘色彩缤纷,让同学们看看他走一圈,展现一下他‘与众不同的服装好吗?”同学们一听,左瞧瞧右瞧瞧地着“目标”,李小林被全班同学目光所“追铺”,觉得有点不自在,连忙低下头。值得高兴的是,从此以后,李小林的衣服比以前干净多了。

二、借助集体的力量

儿童一进入学校,就开始了有组织的班集体生活,初步形成集体观念,明确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产生了交往与归属的需要,把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把集体的要求当成自己的要求,并努力完成集体所交给的任务,尽量使个人的言行符合班集体要求。

三月份的流动红旗发下来了,我们班的各项评比总分刚好“贴线”,我马上开了一个班会。我对全班学生说:“这次我们班十分幸运,只要再多扣0.5分,流动红旗就不再属于我们班了,下面请一些同学上前摸一下它,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当你触摸流动红旗的时候,你会感到……”小华同学说:“我感到有一点自豪,因为我是四(1)班的一分子”,小明同学说:“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这周星期二,我没有佩戴红领巾被扣了一分。”……同学们各抒己见,将自己的不足“倾巢而出”,并决心团结一致,将流动红旗保留下来,直到学期末。我相信,设置这种讨论氛围,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批评,由比直接批评更有效,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深刻。

三、批评从学生“利益”出发

面对淘气或脾气很犟的孩子,父母会被弄得没有办法,往往拿出“传家法宝”:“今后再这样,我就不饶你!”算是给孩子发出最后的“通牒”。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争吵场面,总会出现这样的对白:“你竟然不听爸爸的话,快给我滚!”不管多大的孩子,只要在他们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总是打出这一张王牌。这些带有恐吓和威胁色彩的管教方式,在学生上学以前可能很有效,他们会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之下。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话就会产生消极因素,收效甚微,甚至还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想让孩子服从,但并未讲清道理,更没有从孩子的立场着想,怎会有效?德国人批评孩子时,不是拿别人的看法作标准,而是拿做这件事对做事的人是否有益来衡量,此做法很值得推广。

一次,有几个学生默写不及格,我让他们放学后重默写一次,却偏偏有个学生“畏罪而逃”了。第二天,我找他谈话,他来到我的面前,胆怯怯的,不敢正面看我,我心里明白,我一定会评批他一顿。按我以前的做法,我会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大骂他一顿:“连我的话你都不听,快给我抄30遍。”让他体会一下我的“威严”。但经验告诉我,下次他又会“旧病复发”。这一次我改变了做法,用温和的语气说:“小明同学,你昨天偷偷走了,你的做法对吗?”他不停地摇头,我知道他有一点悔意,就趁势说:“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最主要是对学习不够负责任,学习是你的事,是你的利益,连你都不管、不重视,这样对吗?很多小孩子都有‘畏罪而逃的经历,但犯了错不要紧,改了才是好学生。”他听后连连点头。实践证明,惩罚的方式,可能令事情越演越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讲道理,会更有教育意义,更有收效。

四、渗透着“赞扬”的批评

表扬和批评好比是“糖果和鞭子”,乍一看起来,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法,但它们都是为着共同的目标。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听到赞扬就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在赞扬中点出孩子的不足,比直接批评更有效,受批评者会更乐于接受你的忠告。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夏老师的教研课。他上课时,提问第一位学生后,说:“你今天状态很不错,再去想一下。”第二个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说:“你的见解很独特,你很快会找到答案。”第三个同学回答时,他兴奋地说:“你的答案很正确。”其实听课的老师都知道,前面两位学生的答案都不太恰当,但这位教师却用了赞美代替了批评去鼓励学生,没有挫败学生的自信心。接下来的时间,我发现这几位学生不断地举手发言,这一切都归功于这位教师那几句赞美的话。

我也有同样的体验:“六一”晚会节目彩排时,我班有一个同学的动作总是出错,我既焦急又气愤,严重地批评了他一顿,但越批评,出错越多,最后我对同学们说:“这次排练是最后一遍,希望同学们全力以赴,将自己的最佳水平发挥出来,小华同学今天表演很不错,精神再集中一点就更好了”,只见小华同学低下了头,像在思考着什么。结果,最后一次排练十分成功,当晚节目表演时,他一点也没有出过错。

五、让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必须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孩子的心里,绝不能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世界。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但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和正确的。大人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摆大道理,大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说教,没有触动孩子心灵深处,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孩子最容易明白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教育孩子这方法很有效。

一次,有两个学生打架,我很耐心地摆出一些道理和事实,教育了他们一番,并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教育,让他们明白打架的坏处和弊端,我认为这次教育对全班来说是十分深刻的。但没过两天,又有另外的两个学生打架。我很气愤,但我认为如果再批评一次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当时我灵机一动,将前两天打架的学生叫到跟前,让这两个学生将当天打架的情形和感受与他们分享分享。A说:“D同学,你知道,打架肯定会两败俱伤,而且打完架后,你心里是不是觉得有一点不舒服?”B插嘴说:“假如对方插住你的脖子,你会怎么样?”C回答说:“会很痛或者会流血”。B回应说:“对,假若你弄伤了对方,你怎么赔偿给对方都赔偿不了,你也会一世遗憾。”A接着说:“我们两个都认识到打架不对,答应老师以后再也不打架了,你们也可以这样。”两位同学听得聚精会神,听后互相道歉,并许诺以后不再打架。这两位学生确实受到深刻的教育,并感谢前两天打架同学的真情表白。

教师的批评无疑能有效地教育好学生,但这一切都应以爱学生为出发点,只有以爱为前提,教师的批评教育才会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 张敏. 优秀教师的批评艺术[M]. 广东: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 江艳丽. 浅析教师批评的语言艺术[J]. 课程教育研究,2015(5).

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方法及技巧 篇12

公益广告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公益广告是一种以社会公众为传播对象,以传达公益理念和社会准则为传播目标的,以社会公德为主要传播内容的,非营利性质的广告形式。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我国社会发展处于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之中,各种文化思潮持续冲击、相互融合,广大公众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日趋复杂和多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公益广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疏导社会文化心理、引导良好社会风尚、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从某种角度来说,公益广告制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公益广告起步较晚,但在现阶段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公益广告的创意水准和制作水平,公益广告制作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推动公益广告艺术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公益广告艺术表现密切相关的几点要素

公益广告的艺术表现与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如贴近生活、情感真挚、强调审美等,为了提升公益广告创作水准、增强广告的艺术表现、提高广告的社会影响力,应充分运用以下要素:

1.生活要素

“艺术来源于生活。”关注并反映现实生活,回馈并引导现实生活,是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重要前提。公益广告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真实体验是公益广告具备艺术表现力的现实基础。公益广告制作人员要走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与广大受众贴的更亲近、联系的更密切,才能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

2.情感要素

“情感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融入真实情感,并以真实情感来打动受众, 是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关键要素。只有富于真实情感的公益广告,才能真正吸引广大受众注意力,才能真正走进广大受众的内心世界,才能激荡起他们的内心波澜,才能使其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才能使实现公益广告的教育目标。

3.美学要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追求艺术形式之美,提升艺术审美品位,是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重要标准。公益广告虽然具备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但它仍属于广告艺术范畴,必须还要遵循广告艺术的审美准则,要充分利用一些美学要素来提高公益广告的艺术品位,打造一些艺术精品来教育和启迪广大公众。

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有效方法及技巧

公益广告以新奇的创意、丰富的内涵以及与现实接近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吸引和教育广大受众,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公益广告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公益广告制作水平持续提高。公益广告制作部门和相关人员要在具体实践中继续探索有效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地提高其传播公益的效果。

1.明确主题、深化内涵

主题,是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如果一部公益广告的主题不明确、内涵不够深入,想要表达给广大受众的信息太过于肤浅和繁杂,那么必然会导致公益广告表现力下降。基于公益广告的功能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意愿,当前公益广告的可选主题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 环境保护题材、生命安全题材、传统美德题材、社会救助题材、爱国精神题材和时代观念题材等。创作部门和相关人员在确立主题之后要对主题进行深刻而 全面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点来甄选所需要的元素并构建起整个公益广告框架。例如,由成龙等众多明星加盟的“没有杀戮就没有买卖”系列公益广告,就是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整个广告构图简单、人物单一、环节流畅,因此,广告主题十分突出、干脆利落,宣传效果也较好。再如,马年春节推出的公益广告“筷子篇”,以一双筷子串联起了内涵丰富的中华美德: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守望……,在春节这一特殊时段播出,一下子就击中了广大受众的那颗中国心。

2.发挥想象、创意新颖

创意,是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灵魂与核心。良好的创意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令平庸为不凡的特殊力量。在公益广告制作中,制作人员应根据广告的主题来进行一次天马行空、大胆想象的创意设计之旅,以新颖的创意、巧妙的构思来激活受众信息接收点,以一个个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展现或是简洁诙谐,或是温情脉脉,或是严峻紧迫的公益广告内容。例如,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画面里的父亲步履蹒跚去医院探望生病的老伴,画外音却是父亲对儿女“爱”的谎言:自己正在散步,家里一切都好,妈妈出去跳舞……。父亲年迈虚弱的样子与父亲电话里故作轻松的话语,让人动容也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如,公益广告“爱的表达”, 对“family”这个单词进行了重新的阐释,F=father(父亲),M=mother(母亲),I则代表了我(年幼的孩子),动画中的字母F和M由强壮到虚弱,字母I则由幼小变强大,最终扭曲变形成一个能够为F和M支撑起一片天空的大伞,这样新颖的创意使广大受众在感受新奇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场心灵的净化。

3.巧用元素、精心雕琢

形式,是公益广告艺术表现的载体和外壳。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的天性。电视台公益广告制作部门应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公益广告的审美品位,增强公益广告的艺术性,精心雕琢公益广告的每一个细节:关注画面的连贯性、突出色彩的协调性,重视配乐的和谐性,等等,使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部和谐的、美好的、富有品位的广告作品。只有把公益广告精心烹制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餐,才能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属于这样的精品:广告以长镜头表现了旋转飞舞的舞者,主色调为传统的中国红,背景音乐宛如天籁,画面联接流畅自如,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力量。再如,另一部创作于2008年奥运会宣传期间的公益广告,“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无论是清秀可人的吹笛少女,还是婉转悠扬的《茉莉花》歌曲,亦或是清新雅致的画面构图,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情,向世界传递了一种自信、优雅、宽和的态度。

上一篇:工程分包管理下一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