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数学作业的设置

2024-11-28

创新数学作业的设置(精选10篇)

创新数学作业的设置 篇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怎样让作业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为教学服务呢?

一、创新作业形式,使其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作业设置的形式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快乐和幸福、辛劳和收获,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比如,每用一套作业本,我都让学生先在封皮上写“我作业我设计,我作业我欣赏”用以提示。扉页设置“数学万花筒”“数学名人名言”“数学知识天地”“知识树”等自己喜爱的栏目。做过作业后,教师会给学生留些空白,设置栏目有“小画板”“心语”“小问号”“自我评价”等。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做作业的乐趣所在,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作业设置,让作业真正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二、现实生活中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本着这一目的,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比如,六年级学习过“圆的知识”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学校教学楼的东南角有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半径是12米。

(1)在建造这个花坛前,首先需要画出这个圆,如果用圆规画是很难办到的,那么请你想一个可行的办法画出这个圆,并把你的办法写下来。

(2)如果要在这个花坛旁围3圈栅栏,那么至少需要多少米的铁栅栏?(保留整米数)

(3)这个圆形花坛,如果每隔5米埋一个木桩,那么大约需要多少个木桩?

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作业设置,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更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三、自主开放空间,让作业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业和课堂教学一样,理应担负起发展学生潜能的重任。在作业设置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比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堂结束前,对学生可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

生1:请你测量出学校草坪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生2:量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生3:画一个面积是24平方米的长方形。

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他们才会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

总之,作业的设置应回归学生的需要,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实质。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应当是我们一线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

谈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置 篇2

研究证明,多元化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而且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朗读水平有了提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家长对孩子的朗读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朗读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现将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几种课外作业设计形式与大家交流:

1.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如《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質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

2.设计类作业

数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请学生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1)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2)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作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年、月、日》课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检查,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4.探究性作业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甚至加减法、乘除法关系等方面体现数学类比的思维。又如,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中多有体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这不正是一个课题研究吗?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了。

当然,作业的形式还可能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开拓挖掘。关键是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他们搭建一个可以自由探索、操作、实践的活动平台,使他们逐步能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

(作者单位:吉林扶余市实验小学)

浅谈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设置 篇3

近几年来, 随着初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与实施, 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步深入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心里,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较之以前传统教学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 数学教学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作业的设置却被很多中学数学教师忽略。主要表现在:作业注重课堂内容, 缺乏运用;作业繁多且重复, 缺乏灵活;作业没有弹性, 缺乏层次性;作业多是书面作业, 缺乏活动性;评价作业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性评价, 缺乏激励;作业全部由教师指定, 缺乏学生的个性体现等。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97.3%的教师都要布置家庭作业, 其中89.6%的教师是把教材课后的书面作业直接指定给学生, 只有6.8%的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性地做作业。极少数教师设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到生活中去寻找作业, 进行数学活动实践。所以, 解读数学新课标, 转变观念, 改革数学作业的设置是当务之急。

二、初中数学作业新理念

综观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框架, 极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因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 更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张扬学生个性的渠道之一。要想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 必须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家庭作业中去。因此, 布置数学家庭作业, 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搞重复练习, 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设计一些“智力游戏”、“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体验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定的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主动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在活动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三、数学作业的设置

(一) 作业设置要适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题海战术成了教师应对上下级的策略, 做题不光占满了学生的在校时间, 同时占满了学生在家里的那段宝贵时间。减负, 被很多学者提倡了很久, 可是真正积极响应的教师极少, 那么要布置家庭作业吗?答案是肯定的, 怎么布置, 布置多少, 就需要教师多动脑筋了。教师布置作业要有代表性, 要适量, 而不是把同类的题型重复做几十道, 同类题型设置一题就可以, 剩下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去编同类型的题, 这样既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 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转型时期, 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健全的一生。作为教师不光是教书还要育人, 让每个学生都健全地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 作业布置有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乐此不疲,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还能弥补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教师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 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些“游戏”性的家庭作业, 把知识置于游戏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数学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发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并自己制作立体图形, 进行展开与折叠,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 作业布置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各自的家庭背景、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活动的方式都存有差异, 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一定要因学生个性施教, 作业难易程度要与个体差异相适应。教师要清楚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绝不是对少数优秀的学生而言,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工具, 数学课外作业的配置及训练应该使所有的学生受益。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学生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的问题, 基于此, 教师在安排作业时,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兼顾个体,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上进的机会。比如在作业设置时可以采取自选作业的方法, 即在作业设计中设置三类题目:

1. 基本题, 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 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当天所学的新知识, 这类题目可以直接在课后习题中选择。

2. 基础题, 这是针对一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的, 浅显易懂, 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 发展题, 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新课一般可以布置以上三种类型的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完成, 这样布置作业具备了多样性和层次性, 符合典型性原则, 且作业难易度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如何巧妙设置及批改初中数学作业 篇4

关键词:数学作业;认知规律;创新;实践;批改

作业是帮助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的基本环节,是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衔接。作业的设置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及时对课堂知识作出延伸和补充,这样才能将学生的知识漏洞暴露出来,从而收集到有效的教学反馈并及时作出课堂调整。但是,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无法有效牵引学生的作业兴趣,不能达到检验和弥补知识漏洞的教学目的。所以,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设置作业。在此,联系教学实践进行浅要分析。

一、作业设置

机械的作业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设置作业要以学生实际认知为本。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激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作业趣味化

初中数学知识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所以我们在作业设置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展现作业的开放性和趣味性。开放式作业比较注重动手实践和延伸思考,也许它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会驱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通过收集材料和动脑思考,体验整个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勇于创新的知识内化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这样来结合实际设置作业:(1)先让学生自主搜集一些三角形、圆等平面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精美图案,然后发散思维创设几幅具有自己风格的拼图;(2)用橡皮泥捏一个三棱锥模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3)三棱锥有几个面?哪几个面是三角形?什么决定了侧面的个数?(4)你能用六个钉子和一条毛线制作一个棱柱,并让棱柱的上下底的形状和大小一样吗?如此设计开放灵动的数学作业,让兴趣驱动学生完成动手实践和深入探索,有效提升了作业效果。

2.作业层次化

作业层次化就是从简到难设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和动手体验循序渐进地认知知识,掌握技能。作业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观察作业,以此来对照学习,然后通过思考、延伸,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因式分解”后,可以先让孩子们观察x2+4y2-4xy这样复合式分解因式的解题方法,然后可以抛出问题:-x2-4y2+4xy应该如何分解呢?当学生拾级而上掌握了这个思路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设置更抽象的作业例题:(x-m)3-m(x-m)如何分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学有所获,由最基础的简单解法,深入到多角度认识因式分解的探索中,生成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3.课题探索作业

课题探索作业是综合能力作业,学生学习完一个系统的知识后,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现象来设置探索课题,驱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体验整个知识的生成过程。

例如,教学概率初步知识后,笔者就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分析和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概率现象,然后通过交流进行知识总结和概括,这样才能得到翔实的知识,获取丰厚的经验。

总而言之,新课程的作业设置要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運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

二、作业批改

1.重点批改

作业批改是弥补学生知识漏洞的重要契机。但是作业批改绝不能做流水账,我们一定要遴选比较典型的作业进行重点批改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在全班进行交流。(3)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向老师反馈优秀的作业布置内容,有利于老师转变作业布置的方式和内容。

2.互动参与

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师生互动参与体验知识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精髓,我们就必须吸引他们参与到作业互动中,如此不但能缓解教师压力,更能引导学生全面地认知知识,弥补漏洞。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要选择班级小组内一名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和作业修改。当然,小组长的任务就是根据教师批改的“其中一名组员”的作业情况进行作业修改活动的组织。为公平起见,教师应该轮流批改组员的作业,还可以任意抽取一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

上文是笔者联系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作业设置及批改的几点分析与探索。概括地讲,设计作业务必要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能体验知识的发展方向,如此方能通过设置和批改实现作业改革,提升知识吸收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志艳.初中数学作业如何批改更好[J].考试周刊,2014(8).

[2]耿金红.谈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1(14).

创新数学作业的设置 篇5

关键词:薄弱高中前置作业

生本教育的“生长观”认为:“退一步, 海阔天空。”其背后的教育智慧就是老师不要把课堂设计成过于严密的流程图, 要在简单、根本、开放的教学中, 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老师不要过多地预设, 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中展现出五彩纷呈的智慧才能;老师要做的, 就是帮助学生立一个‘根’, 然后让其尽情生长。”这里的“根”便是“前置作业”, 而“简单、根本、开放”便是立根之本。

然而, 对于“薄弱高中”, 面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 应该怎样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一步”呢?我们应该在认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保护学生固有学习自尊的思路之下, 做到“有方、有效、有度”, 合之为“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

———何谓“简单有方”呢?褒义的“简单”有“头绪少, 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的意思, 还有“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和追求”的意思。因而, 难得简单, 教学中必须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将“简单”“疑难”调和好。

———何谓“根本有效”呢?就是要放弃玄怪, 搁置偏远, 澄霾荡雾, 显山露水。

———何谓“开放有度”呢?就是要让问题成为课本放出去的风筝, 收放自如, 而不能成为飞出去的鸟儿, 难觅踪影。

这样, 当学生思维的“藤枝”由“根”而发后, 就不会匍匐蔓延, 而会寻“架”而攀, 攀“架”而长, 直至结出思维的“葫芦”。

下面, 用一例具体说明一下。

示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求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画出二次函数y=x2+x-1的图像, 观察其图像:当取何值时, y<0?当取何值时, y>0?

3.求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4.解下列关于的不等式:

设置思路及目的:高中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因而本作业试图以其为突破, 继而“攻取”第3题, “伏击”第4题, 采取循序递进的方式以为“简单有方”。而本作业的“根本”何在呢?当然在于“数形结合”, 教学中, 教师要适机地激发、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只需确定好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与横坐标轴的交点”这两个要素就能够利用其将相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好”这个问题, 进而促使学生觉悟画图的目的是什么?图像的作用是什么?最终使学生明白:图不能画得“图”有其表———太精细则“图”劳无益, 太粗糙则“图”有虚名, 只要“形”之“有效”就可!最后, 为了提升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运用能力, 本作业又设置了第4题的两个变式, 在“两个要素”的“一明一暗”中以期“开放有度”。

对于“薄弱高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置问题, 只要把握住“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这条原则, 尽可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再如, 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这一节时, 因为含于本节例题的重难点较为集中, 于是笔者便采取了“先行铺垫”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而在学习“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节时, 因为教材中重难点又较为分散, 于是笔者又采取了“大问题引领小问题”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再者, 在学习“简单逻辑连接词”这一节时, 因为知识点却较为零散, 于是笔者便采用了“表格整合”的方式来设置前置作业。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而“高度尊重”的先决条件和充分体现应该是“从实际出发”。面对“薄弱高中”的学生, 帮学生支一个“架子”, 而不是仅仅帮学生立一个“根”便是对这一点的积极诠释。

摘要:对于“薄弱高中”, 面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 应该怎样从自己的位置上“退一步”呢?笔者认为, 应该在认可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保护学生固有学习自尊的思路之下, 除了要帮学生立一个“根”以外, 还要帮学生支一个“架子”, 即在确保“简单、根本、开放”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方、有效、有度”, 合之为“简单有方, 根本有效, 开放有度”。

浅述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的设置 篇6

一、根据学生层次不同, 设计标准不同的个性化作业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学通常采取的都是一刀切的形式, 无视学生的水平差异, 这样导致的后果必然是优秀的学生感觉“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必然会扼杀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些优秀的学生并没有在完成既定的作业之后, 主动地再去寻求新的作业, 往往是完成就万事大吉, 从而限制了他们潜能的发展。而“吃不了”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作业, 会出现抄袭的现象, 这样的形式对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没有任何的作用。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潜能等设置不同标准的作业,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 我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 把作业分成了两个层次, 一种是基础性的题, 是必做题, 主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一个是自主题, 自主题是源于教材,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思维, 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就能满足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使后进生有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中等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挖掘, 优秀的学生能向着更深层次的知识去探索。

例如, 我布置过这样一个作业。

1. (1) 已知, 且α是第三象限角, 求cosα和tanα的值。

(2) 已知, 求cosα和tanα的值。

(3) 已知sinα=α (α<1) , 求cosα和tanα的值。

我给学生定的要求是第一道题的 (1) (2) 小题是必做题, 第 (3) 题是选做题, 第二道大题的两个小题都必须做, 而且必须用多种方法去解题。学生对此的反应是出乎意料, 但积极性很高, 除了必做的题以外, 很多学生还将其余的选做题也做了, 而且按照要求, 第二题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 学生对知识运用得非常灵活, 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根据新课标要求不同, 设计形式不同的个性化作业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这些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精神, 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信息的“容器”变为主动、有选择性的, 能够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设置各种形式的作业, 不仅要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还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让学生自己的作业自己做主。

例如, 我在讲“对数函数”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函数的图像, 布置了如下作业。

1.在练习本上把对数函数的图像画两遍。

2.在计算机上画出对数函数的图像。

3.举出生活中哪种现象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一样。

我要求学生三选一。学生选择的结果是很令人意外, 他们很少选择第一题和第二题, 尽管这两道题比第三题要容易。因为, 第三题与生活的关系密切, 学生感到很熟悉, 因此, 他们更多地选择了这道题, 并且举出了很多例子:有的学生说函数图像像柳树垂下的枝条;有的学生说像掷出去的沙包留下的痕迹;有的说像被风吹过的麦苗。这样, 在数学课堂上, 学生竟然有了诗情画意, 编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 而且还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使高中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充满了灵性, 学生学习变成了享受。

三、根据模块教学不同, 设计不同类型的个性化作业

众所周知, 新课程标准是以模块为单位设置课程的, 每个模块要求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不尽相同。同样的学生每一个模块的基础并不同, 可能在某一个模块中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很好, 但在另外的一个模块中学习就会感到吃力。而且,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模块中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 在讲授每一个模块的时候, 教师都应该仔细了解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在布置做作业的时候精心准备, 尤其是对学习本模块知识储备和知识能力不达标的学生, 教师要提前布置相关知识的作业, 为其后继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给学生学好本模块提供良好的机会。

四、根据教学任务不同, 设计不同目的的个性化作业

高中数学是基础性的, 它是高中其他理科如物理、化学等的基础。但是由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并不相同, 知识能力也不一样, 因此, 他们对数学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为此, 我针对这样的具体情况设置了几个活动小组, 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阔他们的视野, 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例如, 针对喜欢建模的学生, 开设“数学建模”小组;针对喜欢计算机的学生, 开设“数学与计算机”小组;针对喜欢制图绘画的学生, 开设“手工制作”小组;等等。能把学生的爱好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 而且兴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创新数学作业的设置 篇7

一、作业分层设置的意义

1.作业设置应与时俱进,紧跟新课改步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新课改理念下的作业观认为:“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作业目的、形式、内容、方法、态度等应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情感因素等差异,设置难易程度、数量、内容、形式等不同的作业。这样,既可以避免学优生“吃不饱”的现象,也可以避免学困生“吃不了”的尴尬,更能让“夹心层”有空间挖掘潜力,不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2.作业设置要开拓创新,打破传统作业的瓶颈。目前,农村学校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教学条件、及教师素质等条件的综合影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一刀切”的要求也成了学生英语学习和发展的瓶颈。同一数量、同一难度、同一要求的作业也沦为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教学工具,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打破这一瓶颈,不让“一刀切”的浮云遮住教师发掘学生潜力的眼睛,必须要开拓创新。

3.作业设置需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是《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也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生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成长环境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作业设置也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实现其个性化发展。

二、作业分层设置的操作与实践

1.学生分层是首要,学习档案建立好。(1)学生分层:学生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成长环境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学生分层以前,教师必须建立一定的分层依据。接手我班学生的时候,我从这几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了归类和考察:学习基础:主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主动型学习者还是被动型学习者;性格特点: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成长背景:有没有课外辅导。这几个维度相互交叉,各有所长,互有考察重点。根据这几个考察维度,我将学生划分为“前锋”、“中锋”、“后卫”三个不同的组。“前锋组”由水平好的学生组成,教师对他们要求要高些,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中锋组”即为中间层次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老师挖掘他们的潜力,他们就有望冲向“前锋”组;但是,如果老师不重视,就很可能出现下滑的现象。“后卫组”即为行动稍慢组,“后卫组”多数是由英语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组成。(2)学习档案:分层完成后,教师要建立他们的学习档案,用来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想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课文背诵、听写、作业情况,教师只要翻一下他们的学习档案即可清楚地查询。比如,A君分班考试是75分;第一次听写是10个单词,满分达标;课文背诵基本完成;作业良好,没有拖欠情况。以此类推,他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教师可以随时查阅他的学习档案,以了解他的学习动态。这个学习档案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科学的形成性评价。(3)动态调整:基础分层完成后,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参照学习档案随着学习进程进行动态调整。比如A君原本是在“中锋”组的同学,在一个月的学习周期内,他在课文背诵、听写、作业等方面都超出了“中锋”组的标准,有望向“前锋”组靠近,在下一个学习阶段,我就会把他调整到“前锋”组。相应的,如果A君在“前锋”组一直无法达到各项要求,感觉学习吃力没有信心,在下一学习阶段,教师就可以把他调整到“中锋”组。当然,把学生从高调到低组之前,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原因,给他们帮助,让他们争取进步重新回到高组。掌握学生的这种成长动态,也是教师下一阶段机动性调整学生分组分层情况的依据。同时,这种动态调整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2.作业分层是关键,背诵听写双保险。(1)作业分层:教师对作业进行分层设置,也就意味着教师对作业的形式、具体内容不作任何刻板规定,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内在要求、个性特点或小组共性来创造性地完成。例如,在外研社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二模块中,涉及到“班委竞选”这一话题,我设置了这样几个梯度的作业:A.你想竞选哪个班委?请你根据你的才能、你的工作计划、你的竞选宣言写一段竞选演说,并在同学们面前大声朗读出你的竞选宣言。B.请用一段话简单描述你想竞选的班委能为班级做些什么。C.请用几个句子简单陈述下自己具有的某些能力。“前锋”组的大部分同学在课文学习基础上有很好的创新。课文中介绍了“classmonitor”、“PE monitor”和“cleaning monitor”这三个班委,很多同学都结合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特长,仿写出了生动的“art monitor”、“singing monitor”、“English monitor”、“Chinese monitor”等,并能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出来,充分运用了他们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中锋”组的同学基本都在课文内容里寻找句子,能够对课文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整合。而“后卫”组的同学基本都是在用“can”来造句,没有多少语篇内容的概念。但是,正是这三个梯度截然不同的作业,体现了班里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差异。如果我对全班都设置A梯度的作业,大部分“中锋”组加“后卫”组的同学只能是望洋兴叹,只坐着嚷嚷“不会不会”了。而如果我只设置B梯度的作业,大部分“前锋”组的同学都没法得到提升,而“后卫”组的同学只能够是照抄课文。如果我只设置C梯度的作业,“前锋”组和“中锋”组的同学已经都会了,而且是很简单,作业只不过是“炒冷饭”,没有一点拓展延伸的意义。所以三个梯度的作业,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背诵听写分层:英语学习中,听写和背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如果“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同样的听写和背诵量,很多同学会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一刀切”的情况就会对那些长期无法达到要求的学生造成很大的挫败感,严重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困生会出现厌学英语的情况。因此,在平时的听写和背诵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的完成目标。A梯度的同学必须要一次性完成听写(一般一次只有十个短语);背诵课文要求的内容。B梯度的同学不要求一次性通过听写,可以给他们三至五次的补听机会;背诵经过精简压缩的主干内容。C梯度的同学一次只需要能听出三至五个就能过关,允许让他们分多次完成听写;熟读课文重点句型,理解文章意思即可。这样的分层听写和背诵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遵循了拔“尖子”、稳“中间”、扶“尾巴”的原则。

3.辅导分层有妙招,互帮互助效果好。(1)辅导分层:辅导,是学生作业完成以后教师根据作业情况给学生的一个反馈。作业分层设置后,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也需要分层,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例如,在七下第三模块第一单元“一般将来时”时态学习时,有这样一个题目“Look! It __ (rain) soon.”班级绝大部分同学(包括前锋组的同学)都填了“is raining”。同学们为什么会错?显然受到了前一阶段“现在进行时态”的影响,看到“Look! ”这个提示词后,直接下笔就填了“is raining”的答案。在我提示了“请注意句子的时间状语”之后,前锋组大部分同学都注意到了此题的关键词是“soon”,在这里应该要“一般将来时”的时态,把答案改成了“is going to rain”。然而中锋组大部分同学一时都没能改正回来,他们对“Look! ”这个词充满了疑惑:之前老师明明强调“Look! ”是现在进行时的提示词之一,为什么这里又不是了呢?这个题目跟他们已有的、熟知的内容起了冲突,一时难以自己解决。而后卫组的同学基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只能是在横线上抄一遍所给的单词,并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更不用说正确解题了。于是我在黑板上补充了“It __ (rain).”以及“Look! It __ (rain) now.”这两个句子。我将这三个句子按照It __ (rain).Look! It _(rain) now.Look! It __ (rain) soon.进行纵向排列,让同学自己去对比句子差异。后卫组的同学最熟悉第一题,能够顺利填写“rains”。很快,前锋组同学明白了“now”和“soon”这两个时间状语的差异,自己将答案改正了回来。中锋组同学在我的讲解之下明白了“Look!”此时只是表示单纯的“看”的意思,“看到天空中乌云密布的迹象,很快将要下雨了”,所以“soon”才是本题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示了一般将来时。这三个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样,学生做错的原因也不一样,所以我在讲解过程中就有侧重、有分层地进行了辅导。(2)互帮互助: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5在班里,我有一个“1+2+1>4”的学习小组。第一个“1”代表“前锋”组一个尖子生,担任学习小组的队长;“2”代表“中锋”组的两个同学;第三个“1”代表“后卫”组一个学困生。他们形成一个有梯度的学习小组,小组长可替代老师辅导本组学员;中锋组的同学既可以通过向小组长请教获得进步,也可以通过辅导后卫组的同学提高自信,落实知识;后卫组的同学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同学,通过同学的帮助解决一些学习困难,加强自己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辅导任务,也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在学习上达到“1+2+1>4”的目标。

三、作业分层设置的效果和反思

1.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施作业分层设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1)升华了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比如听写时,中间层学生正确率由原来的68.2%提升到了75.8%,听写效率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能够在作业中锻炼自己的语言知识,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2)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中下层学生,不再对英语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充满恐惧感,大大激增了学习的信心;(3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两极分化的现象;(4)紧跟了《新课标》步伐,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发现了一种适合农村初中英语的作业布置方式。

2.作业分层设置反思。虽然,实施作业分层设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施作业分层设置过程,许多方面还是值得我去反思的。比如:(1)练习的设置要精选,不应流于形式;(2)在作业分层中还需要更加细致,尤其是要照顾好中下层学生的需要;(3)分层设置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要给学生足够的成长时间,不要操之过急。

数学课外作业巧设置 篇8

数学课外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伸和补充, 是对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 势必影响学生成绩的优劣, 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是至关重要的。

二、摒弃“题海战”, 作业要适量

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们用心良苦, 他们始终坚信一条真理“好脑筋不如烂笔头”, 于是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 结果非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反而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厌烦。试问:学生在这种极度不情愿的心态下能写出高质量的作业来吗?答案是:不能。

那么, 学生数学课外作业的最佳作业量是多少呢?我认为应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 分析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用时的多少, 这就要结合尖子生和差等生的心理定好作业量, 才能使学生自觉有趣地完成数学课外作业。

三、作业难度要因人而异, 分层设计

任教多年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随着课本知识点的增多, 难度的加大,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学生成绩参差不齐, 学生大致分为:尖子生、中等生和差等生, 这种学生分化的现象无法避免。针对如此的学生现状, 如果任课教师一味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布置数学课外作业, 尖子生会吃不饱, 英雄无用武之地;差等生会消化不良, 感到非能力所及。他们都会对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失去兴趣, 应付了事, 这样势必失去布置数学课外作业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 要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这就要求对于数学课外作业难度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智商情况, 掌握知识的程度, 分层设计。对于差等生作业难度应较小, 与当天所讲的新知识内容形式相仿, 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东西;对于中等生作业难度应适中, 难易结合, 既能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 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加深, 对于尖子生作业难度应稍大, 但也不能过难, 既要用到当天所学的新知识, 但又有所发展变化, 必须活学活用, 开动脑筋。

例如:下面是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解应用题这一新知识点后, 所设计的数学课外作业。

1. 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3:4, 两班共订49份。两班各订多少份?

2. 五一班赶做360朵红花, 先做了90朵, 剩下的按13:12两天完成, 这两天各做了多少?

3. 甲乙两筐苹果, 它们的重量之比是5:6, 甲筐苹果重10千克, 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以上三道题, 难度有所区别, 依次为差等生、中等生、尖子生的作业, 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 同学们都称好。

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36-01

传统的数学作业只是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也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出“六重六轻”:重数量,轻质量;重知识,轻思维;重规范,轻多样;重学科,轻花样;重书面,轻口头;重记忆,轻创新。数学作业应成为学生走向知识殿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其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其设计应注重针对性、综合性、有效性,也应注重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要增强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与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一、新观念

1、从教师主控转向学生自主作业应该改变教师主控现象,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例如教师让学生每周都选做一道自己拿手的难题,并准确、清晰的说出解题思路。在“每日一题”班级活动中,学生轮流从“我的自选作业”中选出一题考老师或学生,并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该班形成了一种积极探究的学习氛围。此外,在作业的批改上教师可以选择性的放手,让学生相互批改,并组织评选最称职的“小老师”、“ 小助手”。学生一般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批改。

2、从单一转向综合传统的数学作业往往只注重本学科的内容。现代课程理念强调不能把各门学科割裂开,而应追求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教师应努力寻找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二、新特点

1、有趣教师设计作业时,最好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低年级,游戏是一种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也是非常有效的课堂作业方式。以同桌“两人合作”为基础,结合不同的知识结构,组织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合作出题游戏,对口令游戏,小考官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和巩固。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前,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小明今年12岁,可是只过了3次生日,这是为什么?”12岁才过3次生日的情景自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开放教师要设计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性作业。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后,教师可设计作业:“六年级1班有48位同学,在读书活动中每人都打算购买1本5元的书。若集体购买,一次性购买50本以上打九折。请你设计购书方案。”这样开放的作业为学生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处理提供了空间,学生想到了个人单独购买、全班集体购买50本、全班集体购买50本再将多余的2本卖掉(可九折转卖或按原价转卖)等方案,并在比较中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寻找最佳的购书方案。导入百分数的应用。

3、弹性教师要研究学生在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设计弹性作业。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后,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56×72+56×28,(125+25)8×。B、99×99+99,68×101。C、48×56+48×45—48,15×180+1508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一组作业。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选择A组练习,获得学习的信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C组作业,挑战自我。

三、新做法

1、阅读作业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阅读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情,其实它对于数学学科也同样重要,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每天早读时间,让学生轮流当“新闻播报员”,播一则带有数学信息的新闻。这种“作业”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通过阅读搜寻“新闻”。

2、实验作业以往我们教学配兑盐水、糖水等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作业也用文字来表述。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全是数字推理的过程。现在,我们不妨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3、调查作业数学调查可以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凸现数学的价值。如,学习小数后,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并分析整理数据,写出感受。有的学生写到:“我们家每月的水费和电费都大大超过了我的猜测,而且电费比水费多得多。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特别要少看电视,节约用电。”言辞间流露出小主人的责任心。

4、制作作业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的欲望,数学手抄报可以成为学生展开想象的乐园。经常结合阶段数学的知识要点,提供一些基本的题目类型,如口算能手、计算小行家、开心购物、趣味数学等,让学生在美丽的“田园”里尽情的创作,开出计算准确、问题多样的数学花,结出布局巧妙、图文精美的艺术果。

创新数学作业的设置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说,玩,用,问

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一种练习形式,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师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说、玩、用、问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说———运用语言,拓展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教学有效调控的主要方法。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但说的词汇量并不少。加之低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作业,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果学生写不好会遭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感。低年级学生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六七岁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说”的家庭作业,即把自己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使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玩———体会学习的乐趣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传统观念常把“学”与“玩”分开,认为学就是学,玩就是玩;学好了,才能玩;学不好,就不能玩。长此以往,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做家庭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把一些作业设计成“玩”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比如,教学完“比多少”一节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用4个杯子装一样多的水,然后分别放入1、2、3、4块方糖,猜一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放入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第二天,请学生汇报作业的情况。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了水一样多,糖越多就越甜的道理,而且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用———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然而学习和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在作业布置中,笔者设计了用数学这一类型的题目。

比如,教学完“元、角、分”一节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到附近的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你所喜欢的商品价钱,看看价目表上是怎样书写的,并把它记录下来。实践证明,通过做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还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还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问———课堂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开悟。”为了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笔者不仅在课堂中关注学生提问的训练,而且把提问延伸到课外。形式有:学生给家长提几个数学问题,家长答;家长给学生提问,学生答。同时还要求学生遇到不懂的事情就问家长或老师。经过多次训练,笔者发现学生会“问”了,真正体会到了“问”的乐趣。

上一篇:水貂饲养管理下一篇:中心-卫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