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功能

2024-09-27

急性心功能(通用10篇)

急性心功能 篇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社会, 因此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疾病之一, 病情凶险、变化快, 需要及时高效的抢救治疗, 才能迅速缓解病情[1]。因此, 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及精心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2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28例, 男13例, 女15例;年龄45~60岁;农村12例, 城市1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例, 大专以下13例, 全部病例均经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患者严重呼吸困难, 呼吸30~40次/min, 强迫坐位、发绀, 有窒息感, 面色青灰, 冷汗, 烦躁不安, 同时频繁咳嗽, 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极重者因脑缺氧而神志不清。肺部干湿性啰音。心电图可出现严重心肌缺血, X线摄胸片呈肺淤血或肺水肿表现, 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严重低下客观证据。

1.3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与《欧洲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疗指南》。

1.4 护理措施

1.4.1 一般护理:

(1) 饮食护理:低盐, 应用襻利尿剂情况下不要过分限制盐摄入量, 以避免低钠血症, 导致低血压;低脂易消化, 进易消化食物, 避免一次大量进食, 不要饱餐, 在总量控制下, 可少量多餐 (每天6~8次) ;多维生素 (含钾、镁) 、多纤维素食物, 利尿剂应用时间较长的患者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大便保持通畅。 (2) 体位:坐位, 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必要时予四肢轮流结扎, 每5分钟更换1次, 从而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肺部瘀血。 (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绀及肺内体征变化;密切观察用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电解质、酸碱平衡, 包括酸中毒、低血钾、高血钾及钠、氯、镁的平衡。 (4)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让患者心情平静, 避免情绪激动, 保持空气新鲜,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深呼吸运动。

1.4.2 心理护理:

笔者认为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 因为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研究, 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急性左心衰时, 严重呼吸困难使患者烦躁不安、焦虑、恐惧, 有濒死感, 加重了心脏负荷, 护士此时要通过美好的语言、友善的态度, 使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2]。

1.4.3 出院指导:

饮食指导:低热量、易消化饮食, 适当补钾;休息指导: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注意防寒, 预防感冒, 保证充足的睡眠。

2 结果

2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经过仔细观察与精心护理, 急性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指急性发作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 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 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左心衰发病急, 进展快, 表现复杂, 并发症多, 预后差, 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甚至威胁生命[3]。因此, 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及精心护理是非常必要的[4]。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应加强基础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9.

[3]Ann M, Kapoun.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exert broud functional opposi-tion to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2βin primary human cardiac fibro-blasts[J].Circulation Research, 2004, 94 (3) :453.

[4]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

急性心功能 篇2

观察组: 我院2002~2006年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57例,其中男145例,女112例;年龄34~89岁,平均60.8岁;其中脑出血1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脑梗死91例。对照组:78例,为脑血管病的神经病变患者,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1~79岁,平均59.8岁。

观察组病例标准:完全卒中;CT或MRI显示有明确卒中部位和卒中类型;原始心电图或心肌酶谱检查正常;既往无心脏病史;首次发生急性脑血管病。

对照组标准:非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原始心电图或心肌酶谱检查正常;首次发生神经系统疾病。

方法: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监测,并采静脉血5ml做心肌酶谱检查,数天后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 果

心电图异常变化表现:①传导障碍:P-R间期延长,结性心律或房室分离。②心律紊乱: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以及游走性节律、心房纤颤。③S-T延长及移位、T波低平或倒置、P波增高。可出现上述一种或数种的混合性变化。

心肌酶谱改变:血清GOT、LDH、CK、α-HBDH升高。

心脏功能改变:表现为急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对比结果:①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时有心电图异常者为158例,占61.48%,其中房颤1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4例,Q-T间期延长18例,早搏26例,竇性心动过速37例,窦性心动过缓56例,S-T改变及T波低平103例,P-R间期延长17例,房室分离3例,P波增高;对照组有心电图异常的为15例,占19.2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观察组心肌酶升高者为80例,占31.1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③观察组有3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对照组仅有1例发生心绞痛,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急性脑血管病主要累及下视丘、脑干和植物神经系统,使原来无病的心脏发生损害,称为脑心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时并发心脏功能异常,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急性脑血管病累及丘脑下部及脑干,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造成心肌损害,而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出现心房纤颤或其他形式的心律失常。②急性脑血管病后丘脑-肾上腺轴功能障碍,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醛固酮分泌异常,心肌损害,出现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及心脏功能的改变。③急性脑血管病时颅内压增高,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低钠、低氯等,这可能与神经调节障碍有关,也可能是颅内高压、脱水、不能进食的缘故,低钾时可有T波降低、U波增高、Q-T间期延长、S-T段降低;血气成分异常均加重急性脑缺氧应激反应,对心脏造成损害。④急性脑血管病时常使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导致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强,造成心肌损害,出现心肌复极化障碍。⑤急性脑血管病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造成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护理体会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32例均为2005年1~10月我院住院病人, 男14例, 女18例, 年龄45~60岁。全部病例均经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确诊。

1.2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唇绀, 有窒息感, 面色青灰, 冷汗, 烦躁不安, 咳嗽伴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脉搏增快, 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两肺布满湿啰音, 哮鸣音, 血压下降, 休克, 死亡。

1.3 治疗

①体位:坐位, 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②镇静;③高流量吸氧;④减轻心脏负荷:速尿、血管扩张剂;⑤强心剂;⑥氨茶碱。

1.4 结果

32例均症状好转出院。

2护理诊断

①心搏出量不足:由急性心功能不全所致;②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有关;③恐惧:与窒息感、呼吸困难有关;④活动无耐力:与心搏出量减少、呼吸困难有关;⑤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大量泡沫样痰有关;⑥体液过多、下肢水肿:与体循环淤血有关;⑦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猝死、洋地黄中毒。

3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①体位:坐位, 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②休息;③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多维生素 (含钾、镁) 、多纤维素食物。

3.2 吸氧

6~8 L/min, 加20%~30%酒精。

3.3 药物治疗

①镇静:安定5~10 mg、度冷丁50~100 mg、吗啡5~10 mg皮下注射。②强心剂:西地兰0.2~0.4 mg静脉注射, 增强心肌收缩力, 使心排血量增加;③利尿:速尿20~40 mg;④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5~10 mg静脉滴注;硝普钠:静脉点滴, 避光, 单用, 现配现用 (4 h用完) , 速度3 μg/ (kg·min) ;氨茶碱:0.25 mg静脉推注, 除了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外, 可直接兴奋心肌, 缓解支气管痉挛, 加强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的作用;激素: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注射。

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①生命体征、发绀及肺内体征变化;②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③密切观察电解质、酸碱平衡。包括酸中毒、低血钾、高血钾及钠、氯、镁的平衡。

3.5 其他

记录24 h出入量;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静脉补液速度:20~30滴/min。

4出院指导

①饮食指导:低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 避免发生夜间左心功能不全, 适当限制水分, 减少心脏负担。服用排钾利尿剂, 尿量多时多吃红枣、橘子、香蕉、韭菜等含钾高的食物, 适当补钾;②休息、活动指导:保证充足的睡眠, 协助日常生活, 根据心功能情况指导活动, 避免长期卧床发生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③继续治疗, 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尽量避免诱因;④出院带药应讲明服法、注意事项、门诊随访[2]。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病人的总结护理方法及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2例均症状好转出院。结论合理科学的护理是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左心功能,衰竭,护理

参考文献

[1]高莉萍, 李雅清.急诊血透抢救尿毒症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临床医学, 2002年02期.

急性心功能 篇4

2003年8月~2007年8月收治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4~76岁,平均57岁。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脑梗死发病后2~7天,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的48小时。

正确卧位:①保持肢体于功能位,肩关节为敬礼位(外旋50°,内旋15°,弯曲40°),为防止肩关节半卧位,肩下垫以薄枕,使肩胛骨稍向前突出和上提:肘关节弯曲90°与伸直位交替,指关节轻度弯曲,手握4~5cm长方形物,髋关节伸直,小腿外侧垫枕;膝关节伸直或微屈30°;踝关节保持90°,以支撑足底。②仰卧位在瘫痪肢体侧,自颈肩部加软垫,使颈肩略向前倾,肩关节保持0°位,伸肘,前臂旋后,腋窝略抬起,腋窝下垫以软枕。③健侧卧位,完全侧卧,健侧在下,胸前放置软枕,双下肢之间以枕相隔,避免双足相互接触,足下垫软垫,使其抬起床面。④半侧卧位,瘫痪侧在上,背部垫1~2个软枕轻度掀起伴侧身,下肢置于枕上,上肢伸屈交替,如病情允许,每2小时更换1次卧位。

被动活动与按摩:脑梗死发病后次日,如患者无意识障碍和脑出血,病情稳定后可由上到下,由近及远,左、右两侧顺序做各关节、各方向的轻揉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3~4次,每次各关节活动5~6次,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和重复次数。

心理治疗:采取各种方法与患者交流,反复向患者说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好处,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持久以恒,循序渐进。

早期坐位训练:患者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较轻,生命體征稳定应尽早坐起。坐位选择髋关节屈曲近于直角的适宜角度,脊柱伸展,病床需具有可调靠背,头部无需支持,以便患者学会主动控制头的活动。放横过病床适当高度的桌子,将患者双上肢放在桌上,肘下放软枕,逐渐延长坐位时间。

床上训练:健手带动患肢伸肘,上举,左右翻身。髋关节的控制与旋转,搭桥训练,易化下肢分离运动,训练侧下肢控制能力。

坐位平衡训练:采用对角线运动作躯干旋转,越中线的交叉练习,健手带动患肢在桌上滚球,堆积木等躯干、肩手的综合练习,坐位时患肢负重,健手传递身体各个方向的物品控制躯干平衡后站位平衡发展。

体位转移训练,采用重心转移训练过渡到体位转移,由坐位-半跪位-跪位-爬行运动。

步行训练:①站立训练:按以下四步训练,助手扶持站立,坐椅站立,双拐杖辅助站立,站稳后再练左右转动,左右转弯及前后倾活动。②迈步训练:能站立后顺序练习助手辅助迈步,双拐杖辅助迈步,单拐杖辅助迈步。③步行训练:能迈步以后,顺序练习双拐杖或助手扶持下步行,单拐杖步行,徒步步行,上下台阶步行,负重步行,每次20m。

上肢及手的训练:患者能坐时,一日三餐用患手拿取食物,如患手无功能,可将食物放在患手上,健手握住患手,将食物送入口中,此过程可让家属帮助进食。通过日常生活吃饭、洗脸、刷牙逐渐锻炼患肢及患手的功能。

讨 论

急性心功能 篇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功能

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成败和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存活心肌的多少,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坏死的心肌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及时选择正确的再灌注治疗策略是治疗AMI患者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临床介入治疗的开展, 目前急诊PCI术也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临床上采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术A-MI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具有开通冠状动脉时间早以及改善心功能等优点, 可有效改善血管的通畅情况, 利于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2]。为研究AMI患者行介入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我院选取收治的120例AMI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 根据手术时间被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 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心功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AMI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AMI诊断标准, 持续胸痛时间超过30min, 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胸前导联或者肢导联中2个导联ST段抬高大于1mm, 同时血清的心肌酶超过正常参考值的2倍。根据手术时间被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 急诊组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12h, 共24例, 其中男18例, 女6例, 年龄 (63.4±9.7) 岁, 择期手术组先行保守治疗, 并择期行PCI术。共96例, 其中男64例, 女32例, 年龄 (65.7±9.4)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给予所有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 急诊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或者股动脉PCI治疗, 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初步确定梗死的相关动脉和梗死部位, 对非梗死侧的冠状动脉进行动脉造影, 之后直接使用指引导管对梗死侧的冠状动脉进行动脉造影, 对梗死的动脉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或者直接植入支架, 手术时给予肝素100~150IU/kg, 若出现无血流或者血流缓慢可给予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或者硝酸甘油或等药物注入冠脉内治疗。择期组患者先给予静脉注射1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 或者给予口服药物保守治疗, 然后择期行PCI治疗。术后阿司匹林100mg/d长期维持, 氯呲格雷75mg/d维持1年。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 并检查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以及心输出量 (CO) 。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 但急诊组术后明显低于择期组, 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 但急诊组术后明显高于择期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术前术后心输出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治疗梗死再通率较低, 且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会出现严重的残余狭窄, 很容易发生再梗死, 而溶栓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50%~70%, 梗死相关动脉血流达TIMIⅢ级最多可达50%~55%[3]。通过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发现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可以迅速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前向血流, 且充分持久, 可及时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 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 预防左心室发生重构。PCI术的治疗效果与患者从发病距离手术的时间密切相关, 治疗时间离发病时间越长, 患者的治疗效果随之下降。由于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且多变, 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常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通常在距离发病6h时间内到达医院的患者才有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机会。通常在AMI发病2h内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可及时挽救梗死部位的心肌细胞, 尽快恢复患者缺血心肌的功能, 若晚至6h再行灌注治疗, 只能挽救心外膜下的心肌细胞[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 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 但急诊组术后明显低于择期组, 而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 但急诊组术后明显高于择期组, 由此可见, 采用急诊PCI可改善患者心肌功能的效果更佳, 与文献报道[5]情况相符, 而两组术前术后心输出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不会影响患者的心供血。总之, 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介入治疗, 可有效预防再梗死和心肌缺血, 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其中急诊PCI治疗效果更佳, 值得进行临床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邓长金, 成威, 陈亚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1 (1) :64-67.

[2]董西学, 宁彬, 刘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 (4) :343-344.

[3]舒娴, 傅春江, 胡佳勇, 等.规范化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7) :2872-2873.

[4]Bajaj S, Parikh R, Gupta N, et al."Gode STEMI"protocol helps in achieving reduced door-to-balloon ti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uring offhours[J].J Emerg Med, 2012, 42 (3) :260-266.

急性心功能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8例, 均以高血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入院, 左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其中男10例, 女8例, 平均年龄 (52.0±6.7) 岁, 合并冠心病3例, 心功能Ⅲ级者2例, Ⅳ级者16例。

1.2 方法

常规应用吸氧、利尿剂、洋地黄、吗啡、激素等基础治疗, 不使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将乌拉地尔12.5mg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 (约10min静脉推注完毕) , 同时监测血压, 10min后视血压情况可重复1次, 然后将乌拉地尔1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泵入, 速度为100~400μg/min,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

1.3 观察指标

半卧位时的呼吸状况, 肺部哮鸣音及水泡音, 尿量, 用药前后血压包括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 同时行床头超声测定用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比较,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血压、HRSBP×HR均低于治疗前, LVEF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乌拉地尔为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 降压幅度与剂量有关, 无耐受性。外周作用主要阻断突触后α1受体, 使血管扩张, 可显著降低外周阻力;同时也有弱的突触前α2受体阻断作用, 可阻断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而发挥降压作用。中枢作用主要通过激动5-羟色胺-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而降压。本药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平均肺动脉压, 改善心搏出量和心排血量, 降低肾血管阻力,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1]。高血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其主要适应证, 而高血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几乎总表现为肺淤血甚至肺水肿。高血压急性肺水肿治疗的目标是降低左室前后负荷、减轻心肌缺血、保持足够的通气以利肺水肿的消除[2]。观察中发现治疗前SBPDBP明显增高, 这样可致心脏前后负荷明显增加, 致LVEF下降, 出现肺水肿。应用乌拉地尔治疗后SBPDBP下降, HR下降, 指标SBP×HR下降, LVEF明显提高, 最终肺水肿得以缓解。HR下降系心衰被控制、血液动力学得到改善所致。若静脉推注乌拉地尔后血压下降过快过低, 原因可能为: (1) 机体对乌拉地尔敏感; (2) 静脉推注速度过快。乌拉地尔静脉注射体内分布呈二室模型, 分布相半衰期为3.5min, 消除相半衰期为2.7h, 故静脉推注应注意速度。国外对乌拉地尔的推荐剂量较大, 国内应以12.5mg为首次应用剂量。

综上所述, 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较好, 是理想且很有前景的药物。

摘要: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18例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推注乌拉地尔,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 (HR) 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结果 治疗后血压、HR、SBP×HR均低于治疗前, LVEF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结论 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乌拉地尔,左心功能衰竭, 急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39.

急性心功能 篇7

关键词:急性心衰,速尿,心功能

心力衰竭 (HF) 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 是心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减低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诱发的综合征[1]。急性心力衰竭 (AHF) 是心力衰竭较为严重的类型, 临床表现为心功能障碍、运动耐力减低、肺体循环充血以及后期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2]。我院通过选取小剂量速尿和常规药物治疗分组对比疗效, 探讨小剂量速尿对急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3-11月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68例, 男41例, 女27例, 年龄46~77岁, 平均年龄 (58.4±5.2) 岁, 病程2~14 个月, 平均病程 (6.2±2.3) 个月。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加镇静、硝酸盐、β受体阻断药以及醛固酮拮抗剂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剂量速尿 (呋塞米片, 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4020909) 治疗, 起始剂量20~40mg/次, 1次/d, 服用1~2周后根据利尿效果酌情增加剂量, 最大剂量控制在100mg/d以内, 分2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1)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参考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 显效:治疗后患者心衰得到基本控制, 心功能好转2个级别及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心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并且心功能好转1个级别。无效:治疗后患者心衰病情无一个级别可观变化甚至恶化1 个级别及以上。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2) 比较两组心功能BNP、LVEF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计量资料表示,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和t值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BNP、LVEF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BNP、LVEF指标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BNP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 LVEF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3],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 我国心力衰竭数量逐年增加, 已经成为中老年居民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4]。其中急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中较为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 易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甚至直接导致死亡。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以药物治疗为主, 常见的有血必净、速尿等药物[5]。我院本次选取小剂量速尿药物, 通过分组对比疗效, 探讨小剂量速尿急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速尿又名呋塞米, 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药理机制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 提高前列腺素E2含量从而扩张血管, 改善血流速和恢复心脏血流供应量[6]。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速尿药物治疗AHF患者,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 这和代容等[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BNP和LVEF是检测评价AHF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不仅能直观反映心室舒张功能状况, 而且对心力衰竭治疗及预后均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通常BNP和LVEF存在反相关关系[8]。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降低, LVEF提高, 且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我院研究认为小剂量速尿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 调节血压降低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 平衡心肌收缩和心脏血流供应, 进而达到帮助患者改善恢复心功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在常规药物基础上采用小剂量速尿药物能有效帮助恢复心功能, 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继光.ACEI ARB联合多巴胺及速尿持续泵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50例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 2012, 18 (1) :38-40.

[2]刘亚辉, 王挺, 郭武松, 等.米力农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速尿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 2015, 27 (3) :400-402.

[3]张立博.重组人脑钠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 4 (6) :549-551.

[4]张劲松.磷酸肌酸钠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7) :1406.

[5]金萍, 张晓玲, 黄大苹, 等.比索洛尔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9 (1) :37-39.

[6]陈洁.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心衰水肿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 (5) :59-61.

[7]代容.持续泵入多巴胺与呋塞米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34例〔J〕.中国药业, 2012, 21 (7) :78-79.

急性心功能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05年1月~2009年1月间入我院治疗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提出的AMI诊断标准,至少具备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有典型心电图的动态演变、有典型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三条标准中的两条;(2)初发AMI患者;(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入院期间死亡患者;(2)随访6月内失防者;(3)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肺心病、心肌病等影响心功能者;(4)合并有肺、肾、肝、脑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5)恶性肿瘤患者;(6)感染急性期患者。入选AMI患者共117例,其中男86例,女31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1±10.8)岁。

1.2 危险因素资料的收集

统一设计规范的表格,由专人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等。收集患者相关的生理及病情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肌酶及梗死类型(是否有Q波)等。血压值以入院时卧位血压为准。血糖、血脂及心肌酶采集入院后禁食12 h后空腹血,经美国Beckamn Coulter的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所得。收集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是否采用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再灌注心肌的治疗方法。

1.3 随访及心功能不全的判断

对所有出院患者均进行出院后的系统随访。随访方式以门诊随访为主,出院后前3个月每月门诊复查一次,其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1年以后半年复查一次。随访结合电话甚至是上门的方式进行。出院半年复查时,由专一医生使用美国ACUSON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2.5 MHz。以M型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Killip分级方法评价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心功能情况。Killip I级是无心功能不全;Ⅱ级指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功能不全,肺罗音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50%,出现第3心音,静脉压升高;Ⅲ级指有重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肺罗音听取范围大于两肺野的50%;Ⅳ级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结果以最为严重时的情况记。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5.0。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危险因素下心功能不全发生的情况,同时采用直线相关比较危险因素与LVEF相关性。经以上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结果。以双侧的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不同因素下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比较

随访半年内,69例(59.0%,69/117)患者未发生心功能不全,为KillipⅠ级。其余48例(41.0%,48/117)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其中KillipⅡ级32例,Ⅲ级14例,Ⅳ级2例。因心功能不全半年内再入院41例,再入院率35.0%。所有病例均成功救治,未有死亡病例。其中,患者的性别和吸烟史与心功能不全得发生无关,而患者的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梗的类型、再灌注治疗的方式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详见表1。

2.2 不同因素与LV E F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AMI患者6月时的LVEF值与入院时的收缩压有关,而和年龄、血糖、血脂、心肌酶、和舒张压水平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详见表2。

2.3 A M I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收集χ2检验、相关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分析可知:高血压史、糖尿病史、Q波梗死、再灌注治疗是影响A-MI患者出院后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发生Q波梗死者及未采用再灌注治疗者出院后心功能不全发生的几率较高。详见表3。

3 讨论

AMI发生后,大部分患者会合并心功能不全、心衰的存在,其主要机制集中在:心室重构的作用[2]、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3]、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4],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5]等多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对AMI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及干预进行了探讨,但AMI晚期亦会出现较高比例的心功能不全并发症。本研究通过为期至少半年的系统随访,探讨影响AMI治疗后晚期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

本组资料表明:随访半年内,未发生心功能不全即KillipⅠ级的患者占59.0%,而其余41.0%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其中KillipⅡ级32例,Ⅲ级14例,Ⅳ级2例。本组因心功能不全半年内再入院41例,再入院率35.0%。最近MARTIN BUSK等[6]报道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ANAMI-2)证实,1 572例AMI患者经过3年的系统随访,225例(14.3%)患者死亡,而死因中心衰的患者占首位,达41%。这同样也表明,AMI治疗后晚期患者心功能不全是一项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本组通过多因素分析证实高血压史、糖尿病史、Q波梗死、再灌注治疗是影响AMI患者出院后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发生Q波梗死者及未采用再灌注治疗者出院后心功能不全发生的几率较高。高血压病本身对左室重构和功能有明显影响。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这种叠加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RICHARDS等[7]研究也证实先前有高血压病的病人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更大。当然本组资料表明,血压升高对AMI晚期心功能的影响尤其以收缩压的升高更为明显。糖尿病本身也有增加AMI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作用[8]。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严重,双支以上多支病变多,单支病变少。严重的冠脉病变和广泛的细小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常可导致心肌广泛缺血、变性、灶性坏死及纤维疤痕形成,使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储备功能减低,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而HLAHALIS等[9]研究发现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由运动试验诱发的ST段抬高与梗死面积较大有关。Q波型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并发心功能不全。再灌注心肌治疗能够提高AMI的疗效,有效的减少心功能不全并发已经得到大多数研究证实,而本组资料也证实这点。

当然,ABDISSA等[10]研究表明AMI晚期的预后、心功能变化还和接受心肌再灌注的时间早晚有关。本组由于样本含量不够,未能进行上述分析,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同时,近期的研究[11,12]都集中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AMI的预后。干细胞移植是否也是影响AMI晚期并发心功能不全的一个因素,也有待与进一步探讨。

总之,本研究证实AMI治疗后仍会出现较高的晚期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Q波心梗及再灌注治疗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应重视出院后的随访,加强宣教,避免肺部感染、情绪激动等诱因的发生,从而减少AMI晚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EIR RA,MC MURRAY J J.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urr Heart Fail Rep,2006,3(4):175-180.

[2]HUSIC M,EGSTRUP K.Usefulness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as an early predictor of left ventricular dilation after a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05,96(9):1186-1189.

[3]SCHWARZ K,SIMONIS G,YU X,et al.Apoptosis at a dis-tance:remote activation of caspase-3occurs earl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Mol Cell Biochem,2006,281(122):45-54.

[4]PERAZELLA MA,SETARO JF.Renin-angio 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fundamental aspect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ren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J].J Nucl Cardiol,2003,10(2):184-196.

[5]NIAN M,LEE P,KHAPER N,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modeling[J].Circ Res,2004,94(12):1543-1553.

[6]MARTIN BUSK,MICHAEL MAENG,STEEN D KRISTENSEN,et al.Timing,causes,and predictors of death after three years'follow-up in the danish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tudy of fibrinol-ysis versus primary angioplas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DANAMI-2)tri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9,104(2):210-215.

[7]RICHARDS AM,NICHOLLS M G,TROUGHTON R W,et al.Antecedent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2,3(39):1108-1111.

[8]DAISAKU NAKATANI,HIROSHI SATO,YASUHIKO SAKATA,et al.Clinical impa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hospitalization for heart failure in survived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ra[J].Journal of Car-diac Failure,2007,13(6):61.

[9]HLAHALIS C,STATHOPOULOS C,HPOSTOLOPOULOS D,et al.Contribution of the sST elevation/T-wave normalization in Q-wave leads during routine,pre-discharge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to patient management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2.5-year follow-up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2,40(1):62-70.

[10]ABDISSA NEGASSA,E SCOTT MONRAD,VANKEEPURAM S,et al.A simple prognostic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post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from the New York Stat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databas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9,103(7):937-942.

[11]SHU-NING ZHANG,AI-JUN SUN,JUN-BO GE,et al.Intra-coronary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transfer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9,136(2):178-185.

急性心功能 篇9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87-01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病 ,它的致残率、致死率普遍较高。随着医疗条件的大力提升,像CT及 M RI等医疗诊断设备都可以帮助病人及早诊断出是否患有急性脑梗塞,但在临床中我们依旧大量的病人存在急性脑梗塞后遗症 ,这种隐患极易导致病人的未来生活不能自理。[1] 为了缩小这种隐患,加大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生存概率,发现对急性脑梗塞病人采取特定的康复护理治疗 ,可以有效地使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现将本院自 2013 — 10 ~ 2014— 10的 5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的康复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 观察资料

在本院观察的50例患者中 ,男40例 ,女10例 ,年龄段处在 56 ~ 74岁 ,平均 65岁。患者的頭部通过CT及 M RI设备检查后确诊。本院将5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康复组 。随机组合后,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5例 ,25例当中浅昏迷者 2例 ,嗜睡者7例 , 其余41例清醒。

(二)方法

康复护理: 采取被动康复训练与主动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当日住院后就开始康复护理。对于病情较重的且生命指征异样的病人,观察其病情后再择时康复护理。 急性期病人卧床时如果病情比较稳定 ,并且不影响监护仪工作 ,会让护士病人活动四肢的各处关节,活动时间为一个小时。每日坚持3~ 5次 ,除此之外,按摩病人四肢的各处肌肉 ,包括腰背部肌肉 ,臀部肌肉 ,病人最好不要主动去做活动,而是在护士监督下,帮助病人完成四肢活动。随着病人病情逐渐好转稳定 ,康复活动也相应增加。具体体位分为三种:患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2]

健侧卧位的具体做法是将头枕于枕头上 ,健侧肢体处于身体下方,躯干的正面与床保持九十度 ,患侧的上肢用一个软的枕头垫住 ,将肩关节屈曲一百度 ,上肢要伸直 ,十指展开来。患侧下肢用软的枕头垫住 ,保持屈膝、屈髋位即可。

仰卧位的具体做法是将病人头部枕于枕头上 ,躯干平展开来 ,将一个长枕放在患者臀部至大腿下外侧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重点是在患侧肩胛下方垫一个枕头 ,衬住患肩 ,使得膝关节屈曲 ,并保证足底不碰任何东西。

患侧卧位的具体做法是患侧肢体处于下方 ,头稍稍向前弯屈 ,病人躯干向后倾 ,用枕头将后背支撑好 ,患侧肩则前伸 ,肘也伸直 ,将前臂向后旋转 ,向背面伸展手腕 ,伸展十指。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训练总的来说有一个原则就是将全身上下所有关节向所有运动方向做尽可能大的范围运动。这样就有利于刺激病人的牵拉患侧 ,从而减轻痉挛的程度。[3]另外,病人的康复活动可分为床上和床下康复两种,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形,做针对性的康复活动。

(三)康复观察

本院观察主要进行两项指标:肌力、肌肉萎缩 ,每日观察记录以住院4周为期限。其中肌力的评定采用 Lovett 六级肌力评定法 。首先记录好病人住院时的初始肌力,通过4周的康复,再做一次测定肌力,将两者相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肌肉萎缩观察是取小腿周径最大处做测量点 ,初始测量时要作好标记,以便日后比较。

(五)统计方法

本院的观察室采用 SPSS 12. 0专业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计数资料则采用 i2 检验方法 ,计量资料则采用 t检验方法 。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本院观察,发现康复组病人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请见表 1。

(二)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小腿周径的比较

通过本院观察,发现康复组病人的小腿周径大于对照组病人的小腿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请见表 2。

三、讨论

通过本院的观察,康复组的病人恢复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因此得出结论: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确实可以强化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存几率,对病人的身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及时有效地实施康复护理 ,对病人的血液循环有利,并且对重点受压部位 ,如骶部、枕部及足跟部的压疮 ,也有一定的预防功效,总体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我们建议院方对待这种病人,应该积极与其家属沟通,建议做康复护理工作,如果病患没有充分了解康复护理的好处,我们应该向其认识详解康复护理的功能,要循循善诱态度热情,争取说服病患。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康复护理对病人的肌肉组织也有很好的恢复效果,对防止病人肌肉萎缩也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应该有效地、及时地开展康复护理活动,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医学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荣东 .超早期康复意识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J].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2, 24( 2): 118- 119

[2]崔欣 ,吴谓虹 ,欧阳荔莎. 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 J].护理学杂志 , 2013, 19( 3): 73- 74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例报告 篇10

患者, 女, 23岁, 因高热3 d来校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发病以来曾自服对乙酰氨基酚2次, 0.5 g/次, 无其他不适, 既往体健。体格检查:贫血貌, 皮肤黏膜无出血点、紫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无压痛, 肝脾未触及。门诊化验血常规三系减少, 考虑为血液系统疾病可能, 即转往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WBC) 1.4×109/L, 红细胞 (RBC) 3.97×1012/L, 血红蛋白 (HGB) 101 g/L, 血小板 (PLT) 105×109/L, 网织红细胞 (RET) 0.05%。血清铁三项+叶酸+VB12总铁结合力 (TIBC) 72.4μmol/L, 铁蛋白 (FERRITIN) 30.4 ng/ml, 叶酸 (FOLAT) 9.78 nmol/L, 维生素B12 (VB12) 93 pmol/L, 血清铁 (FE) 5.10μmol/L。胸片正侧位:双肺心膈未见明显异常。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粒系占79.00%, 中幼粒细胞比例高, 有核浆发育不平行, 红系受抑, 可见巨大原红或早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11.50%, 单核细胞4.00%, 巨核细胞127个, 易见海蓝细胞, 可见嗜血细胞, 红细胞外铁 (+) , 流式细胞检测大致正常。CMV+EBV检测:CMV-DNA<500 Copies/ml, EBV-DNA<500 Copies/ml。经对症及口服速力菲、利血生、盐酸小檗胺片、弥可保片治疗, 4 d后体温恢复正常, 14 d后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 诊断为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2 讨论

急性造血停滞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停滞, 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贫血和出血倾向, 网织红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 一般血小板减少不明显, 但也可以表现为两系或三系同时减低, 病情多为自限性[2]。骨髓象:增生从活跃到极度减低, 但红系明显受抑, 找到巨原红细胞是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特征之一, 粒系及巨核系有成熟停滞[3]。本例患者以高热起病, 来势凶险类似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起病前无呼吸道感染史, 无血液病及其他病史,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14 d, 经积极有效治疗, 预后良好。发病后曾服用对乙酰氨基酚2次, 考虑可能与该药物有关, 应引起临床用药高度重视[4,5]。

参考文献

[1]刘芳, 李德津, 黄文荣, 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 25 (5) :543-544.

[2]王天有.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研究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 2005, 12 (1) :75.

[3]梁廷中.1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三系减少的诊断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9, 27 (4) :434-435.

[4]王宏伟, 李彩霞.对乙酰氨基酚致34例不良反应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1, 5 (11) :666-667.

上一篇:防灾能力下一篇:加工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