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电力营销体系

2024-12-10

构建大电力营销体系(精选4篇)

构建大电力营销体系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营销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 业务数量日益增长、业务操作更加频繁, 工作差错、指标异常等经营风险更加突出。实践证明稽查监控是减少差错、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 建立稽查监控体系, 对营销关键指标、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实施集中监控与稽查, 能够有效提高营销业务的管控力、日常业务的执行力、客户服务的监督力, 实现营销管理向集中精细方向的进一步转变, 促进营销整体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 营销稽查监控平台建设重点与思路

随着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的建立, 营销工作专业化分工已成趋势, 以需求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 努力开拓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营销理念已经形成。营销工作质量的高低反映出整个营销管理水平的高低, 这就要求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营销稽查队伍, 还要有一套科学可用的营销稽查方法、精良的营销稽查技术装备设备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才能将营销稽查工作细致、卓有成效地深入开展下去, 为大营销体系的运作“护航”。

1.1 强化组织领导, 确定营销稽查为“一把手”工程

1.2 坚持正确的营销稽查指导思想

营销稽查主要是内查制度、行为、质量, 外查窃电与安全用电, 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查实、剖析、考核、整改来提高员工规范意识, 规范营销行为等。同时要向全体营销人员广泛宣传营销稽查的重要意义和稽查目的, 力求营销人员广泛接受, 共同认知。

1.3 创新营销稽查方法

首先, 充分发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系统功能, 导出相关数据, 仔细比对, 以缩短现场作业时间, 节约稽查人员, 提高稽查效率。稽查工作要做到联系系统、联系现场、联系特性。其次, 运用PDCA (即从计划、组织、检查、考核、纠偏到效果检查、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 来提升营销稽查质量。

2 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特点

2.1 在如今的状态下, 对于电力营销工作人员, 尤其是管理者来说, 要想及时快捷地掌握、跟踪各项营销工作的工作动态并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由于缺乏一套信息技术平台支撑, 传统的工作模式与全方位、全过程的营销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2 营销稽查监控解决方案主要将营销相关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全部纳入到营销监管的监管范围和数据分析范围, 并采用了操作型数据存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集成技术, 成功完成营销基础数据的数据抽取、转换、集成, 实现了基础数据的自动调度和自动监控。建立了电力营销关键业务的完整数据平台。采用专业化的图形展现工具, 丰富了监控指挥展现界面, 全面支持关键指标的图表化展现、预警和实时视频监控。

2.3 在营销稽查监控平台上开展电力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环节内控约束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控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内稽外查”可以规范员工营销服务行为, 堵塞“跑、冒、滴、漏”现象, 净化供用电环境, 减少营销事故, 以达到企业挖潜增效, 塑造品牌形象的目的。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之大营销体系的建设, 营销工作已逐步从用电“抄、核、收”粗放简单的营销模式向精益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营销工作职能也朝着市场导向、客户需求方式转变, 这就要求营销稽查视野放宽到整个营销过程, 创新稽查思路, 完善稽查制度, 改进稽查手段, 使营销稽查切实发挥对营销工作的监督、惩戒职能, 切实达到促进管理、增加效益、维护形象的作用。

3 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营销稽查监控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电力企业营销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 对本企业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的单位或人员,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营销稽查监控具体业务是通过稽查主题管理, 完善稽查监控主题库;利用稽查主题库所提供的主题, 对营销服务资源、营销工作质量、供电质量及应急处置、经营成果中不正常现象以及应用系统不符合规范而产生矛盾数据进行监控与稽查, 提交可疑问题 (对暂不处理的问题, 列入白名单, 并规定暂不处理时限) ;利用发现的可疑问题, 通过稽查任务管理, 实现档案修正、营销制度完善、营销工作落实、要求其他部门配合的目的;最终对稽查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进行评价。

4 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

4.1 系统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系统组织管理机构分省公司和地市公司二级机构, 分属相应的电力营销部管理。构建一体化应用的营销监控平台是实现稽查监控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建立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穿透、联动的稽查监控体系需要纵向贯通的监控平台, 实现营销管理集中实时监测、在线监控与在线稽查需要横向集成的监控平台。当前, 营销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存储与业务集中处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省级集中、现场视频系统的广泛部署等多个营销信息化系统的建成, 为搭建一体化营销稽查监控平台创造了条件, 使统筹解决当前营销信息化系统业务层面应用多, 缺乏数据深度挖掘、横向集成和综合分析少等问题成为可能。搭建一体化营销稽查监控平台, 为稽查监控中心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2 地市级稽查监控中心的职责

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的日常运作和管理设在营销部, 开展正常的营销稽查工作, 并接受上级监控中心的指导。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营销指标实时、在线监控及偏差预警, 开展市场运营、营销能力、客户服务及设备资产等各类营销业务主题分析;在线稽查营销工作质量, 实施反窃电在线监控、分析与跟踪督办;在线监控服务质量, 负责对投诉举报受理及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在线监控电力供需情况, 负责有序用电方案的执行;根据营销各专业及省公司营销稽查监控中心要求开展监控和稽查;负责根据稽查监控中发现的线索和问题, 启动稽查任务流程, 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稽查, 并跟踪督办处理结果, 实现闭环管理;负责展示公司营销运营成果及营销信息化建设成果。承担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应用维护工作等相关职责。

摘要:根据供电公司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实际, 介绍营销稽查监控中心系统的构建技术和功能设置, 以及系统的必备条件, 同时介绍营销稽查监控中心在工作应用管理中的功能。

关键词:营销稽查,构建,管理

参考文献

[1]营销稽查监系统业务模型说明书 (版本号v1.01) .2011, 3.

[2]营销稽查监控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版本号v1.01) .2011, 3.

[3]吴琦, 主编.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组, 编.用电检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9.

我国电力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篇2

1 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结构不合理

客户办电程序复杂, 内部手续运行慢。要解决这个问题, 过硬的营销专业人员, 首先要有业务, 以报装接电为例。客户申请大容量增容, 办电时间长, 要现场调查、经过申请、设计方案和现场设计等多个环节。这将影响供电企业的增供扩销工作。其次要精减机构, 真正能成为一支优质, 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使供电营销部门, 高效的电力服务队伍。

1.2 市场意识淡薄

必须高度认识电力营销,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 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 还未从就得用电的管理模式, 到市场营销为主的转变, 供电企业职工思想观念, 转变到市场营销模式上来, 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 大市场、大营销的概念很模糊。

1.3 市场依赖性强

经济要发展, 电力必须先行。近几年来, 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由于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但电力的销售则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近几年效益不佳, 电特别是老工业基地, 工业比重较大, 量增长不大。

1.4 电费拖欠

电费足额回收是电力企业营销的目的。电费的拖欠, 对供电企业的经营构成巨大的威胁, 该方式对居民欠费户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效果。但对于产品无销路, 加速其破产。资金周转紧张, 但由于各种原因, 对欠费客户采取限电或停电措施, 濒临倒闭的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是目前用于追收电费的主要方式。限电、停电的结果造成电力销售下降, 欠费停电造成两败俱伤, 电力市场萎缩。

1.5 服务界限不清

为客户提供优质, 有的用户对此不太理解, 规范的服务是赢得市场的手段。产权的设备维护, 但优质服务并不符同于无偿服务。甚至有个别用户对于不属于供电部门, 维修等提出苛刻的无理要求。

2 措施

2.1 营销人才培养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这就需要既懂得电力营销业务, 建设涉及到, 建设、规划、实施、维护、运行等各方面的问题, 又懂系统建设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 开设相关课程的进修班和培训班, 要实行用电人员工商管理、财务会计、工程管理、法律等专业的再教育, 加强供电人员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 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努力提高营销人员增供扩销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强、思想政治素质高、技术管理业务精的工作队伍。因此, 选拔优秀的人员同步参与系统建设, 要在建设过程中普及系统维护的有关知识, 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系统维护人员, 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 使其能够进行网络故障和系统故障的处理, 并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 主动性和创造性。

2.2 思想定位

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 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 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 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 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应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 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 运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 “技术是支撑, 电网是基础, 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 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2.3 树立企业形象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商品没有好的质量, 供电企业要在能源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提高电能质量是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条件。要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供电企业实现优质服务, 树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 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 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 及树立企业形象根本无从谈起。因此, 要引导广大电力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 逐步塑造企业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多渠道地提高客户, 核心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工作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 对电能的认识和对供电企业的了解, 追求工作质量。这个系统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不仅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 还包括电网的建设、规划、维护、运行、故障抢修等一系列环节, 现代电力营销理念, 都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塑造企业品牌。如客户购买电力, 满足客户对电力产品的全部需求。不仅要求电能安全, 经营者要认识、研究、适应这种变化, 电力质量好, 电压稳定, 而且要求有周到的服务和适当的价格等。客户对电能产品的需求, 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各有特色, 提供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 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了解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4 强化服务质量

面对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进而将优质服务工作化为自觉的行动。电力企业首先必须, 方能树立起经济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 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此外, 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凡因供电质量原因造成客户电气设备损坏的, 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 在抓好生产经营与建设发展的同时, 还要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必须认识到“服务是电能的无形资产”, 必须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 融经营于服务之中, 并以此作为企业完善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操作演示、培训等途径, 开展可靠性服务, 客户如遇故障停电, 指导客户掌握电气设备操作方法, 指导客户熟悉电气设备性能、结构、用途等。开展指导性服务, 开展及时性服务, 即电力需求侧管理, 安全注意事项等。无论是供电方还是客户本身的原因, 指导客户避峰用电, 都应及时抢修恢复供电。开展需求性服务, 减少电费支出, 及时做好供电业务信息, 为客户选择最佳供电方案。技术咨询等服务, 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办理业务, 应提供修理服务。

结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步伐, 树立竞争意识, 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对此, 我们要认清形势, 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措施, 研究结论对我国电力营销管理体制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德浩.有关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策略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邱贤辉.关于当前电力营销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西电业.

[3]毕利娟.构筑现代化的电力营销策略[J].黑龙江电力.

[4]王运明.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构建大电力营销体系 篇3

1 标准化概念

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而对结果或者活动规定的规则、导则或者文件。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为:技术性、抽象性、约束性、连续性、政策性与经济性。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 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2)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 可以保证产品、工程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4) 是一个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基础, 也是加强与国际贸易合作的有力工具。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提升过程、服务及产品的实用性, 促进交流合作, 其中"通过制定、发布以及实施标准"是标准化的实质, 最终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与最佳秩序。

电力营销标准化的开展目的为: (1) 通过营销标准化工作的实施进一步的促使员工素质的提升, 为电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 (2) 便于实现省、市、县、乡的一体化管理, 实现全省一体化的大营销模式, 从而在规范供电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标准的基础上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3) 对于县、乡级供电企业进行标准化体系构建可以有助于和省级公司的营销管理平台的对接。

2 供电企业如何有效开展营销标准化创建工作

关于供电企业在现代经济背景下如何满足不断增加的需要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同时企业如何开展营销标准化的创建, 有以下几点思考:

2.1 构建营销标准化工作常态化管理

开展营销标准化工作的活动需要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坚持不懈的践行, 最终形成常态化的管理, 从而最佳的规范企业的营销管理与营销工作行为。如何采取措施才能实现营销标准化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首先要通过制度进行约束, 制定有效的监督考核措施以及具体、可衡量的绩效标准, 从而有效的引导员工关注岗位要求, 注重能力的提升, 调动其积极性;其次要尊重企业文化的创建需求, 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标准化的管理理念融于企业的文化之中, 形成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非制度约束力, 提供不竭的企业发展动力。

2.2 以信息化推动标准化工作体系的建设

现代的标准化管理及营销管理规律要求优化营销管理流程、建立营销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信息高度共享、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流程运转通畅, 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 及时分析客户的需求趋势、补充信息、进行市场开发方案的制定等。尤其是随着电力营销业务的逐渐增加, 电力行业的服务质量、层次以及内容越来越高, 为此只有通过将营销信息管理的建设与营销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才能在监督机制层面实施标准化的有效开展。

2.3 加强员工学习, 达成共识

人力资源做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也是实现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为此要达到标准化管理必须要全体员工形成共识。于是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及理论的学习, 从思想上培养员工建立营销管理标准化的意识以及对于精细文化的追求, 认识到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意义、可实施性, 从而提升其积极性。

2.4 建立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立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力营销标准化管理有章可循的主要保障。在此基础上按照工作的职能确定量化的、科学的、明确的考核制度及管理标准, 并根据工作的完成度进行考核, 通过相应的奖罚制度进行引导、培育以及推进标准化管理。

2.5 电力营销标准化中要坚持五项原则

(1) 工作标准统一, 这样才能保证均衡岗位工作的可衡量性; (2) 业务流程统一, 以达到保持营销业务的一致性; (3) 坚持系统平台统一, 通过系统平台的统一促进电力营销标准体系的规范化; (4) 坚持规范管理程序统一, 从而保证管理的一致性; (5) 坚持服务规范的统一, 以此确保工作结果的规范与安全。

2.6 统一、规范电力营销机构设置

通过统一、规范电力营销机构设置可以方便营销标准化工作的推行与开展。在我国的供电企业中, 尤其是县乡级的供电企业在以往的发展中经历了自管、代管、控股以及全资的发展管理模式, 同时又受到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 为此各县乡的供电企业的营销机构设置有巨大的差异。为此要开展营销标准化建设必须要规范、统一营销结构的设置。首先要对营销本部的职能与专责进行明确设置;其次要规范供电企业下设的班组设置, 例如设置一名综合管理专责与三个班组 (业扩班、运维班、营业班) , 并对以上两级机构进行职能的进一步细化与扩充。

3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高效实用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上文尽管提到了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标准化工作体系的构建,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这里对这一点再简单的进行论述一下。建立收集、传递标准信息的网络。建立一个电力营销管理标准化体系的主题网站, 主要用于准确、及时的收集与传递信息。在网站上要发布现有的各项标准, 便于查阅, 同时对于不宜公开的标准要根据用户的岗位设置查询权限, 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同时网站也可以作为征集意见的工具, 在标准的确立期间可以通过网站发布标准的征集意见, 发动一线工作人员, 收集建议及意见。对于有益的意见要采纳并及时的对标准进行修改, 再次在网上发布。传统的方式为集中一批技术骨干, 以会议的方式完成标准化工作体系的构建, 但是以网上论坛的方式与之相比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是做到了集思广益, 集中了一线工人的经验教训;其次是极大的节省了会议费用开支, 尤其是如果与会人员确定不科学, 更加会影响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最后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便于问题的深入探讨。

4 结束语

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作为影响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 其工作成效直接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 进行电力营销管理标准化已是大势所趋。各级电力企业要运用各种方法切实的加快实施电力营销标准化的构建, 逐步的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 同时不断的提高企业效益、企业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运.信息自动化—电力营销标准化管理的奠基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34) :56.[1]董运.信息自动化—电力营销标准化管理的奠基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34) :56.

[2]许文才.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2) :42.[2]许文才.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创新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2) :42.

构建大电力营销体系 篇4

电力企业非常重视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并且投资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促进电力市场营销模式的改革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电力市场营销模式,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的构建发展。

1 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电网建设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是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悬殊非常大,再加上各个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条件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地区的电力市场发展不能与时俱进。而且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用电量少、用电分布非常广泛的特点,导致电器利器。电力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挑战,电网建设完善的速度非常之慢。再者,我国地域非常辽阔,气候条件不好的地区电网设备容易老化,维修质量也很难提升。

1.2 电力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电力企业很多都是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比较垄断,电力服务意识不强。但是在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竞争压力非常大,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洪流中站稳脚跟,企业就应该重视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页关注到了电力服务意识问题,但是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所以目前电力企业服务意识薄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1.3 电力营销供求体系不稳定

近年来,电力企业供求机制不稳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电力供求不平衡严重导致了企业电力运行质量的下降,而且电力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优秀影响也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1.4 电价机制不健全

电价机制在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电价机制修建暴露出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力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也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大发展。《电力法》中明确规定,相同电网、相同电压等级、相同用电类别的条件下,不同客户的用电。电价标准是统一的,但由于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电价存在差异。

2 电力市场营销和电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2.1 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价值观

要想更好的发展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和电价体系的构建,电力企业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价值观念,结合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使其与时俱进。电力企业要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提高电力市场服务能力,根据电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不断调整市场供求机制。并且不断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自身利益相结合和共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电力市场实现细分

电力企业要有效进行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划分为若干客户群。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多元化,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就意味着电力市场的分工多元化,所以,电力企业应该有效细分电力市场营销模式,让电力市场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将同一性质的客户分为一类并且聚集,方便电力企业更好的进行电力服务。

2.3 电力市场营销机制不断完善

要想加强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和电价体系的构建,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完善电力市场营销机制,从而有效增强企业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最大化的实现企业利益。如今,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机制在不断改革创新,电力企业也应该创新改革市场营销机制,继承和发展传统营销模式中的优势,在新形势的发现情况下不断完善,结合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建立有弹性的市场营销机制,不断加强电力企业应付处理市场营销风险的重要性。

3 结束语

总之,电力市场营销的在我国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应该重视电力市场营销模式和电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电网建设存在差异、电力服务意识有待提升、电力营销供求体系不稳定、电价机制不健全、电力营销分析不到位等等,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价值观、电力市场实现细分、电力市场营销机制不断完善、加强电力需求管理以及提高电力营销分析水平等等策略,有效解决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电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而不断促进电力市场营销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便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进一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锐,徐辉,夏会军.大用户直购电对电网企业影响的测算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06).

[2]熊海军.粗集理论在电力客户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

[3]瞿斌,李存斌,田惠英.工业用电客户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J].电网技术,2007(01).

[4]王绵斌,谭忠富,张蓉.供电企业规避电费回收风险的客户信用评价方法[J].华东电力,2007(01).

上一篇:大数据下的学校体育下一篇:游客环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