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图书馆

2024-10-10

体育院校图书馆(精选12篇)

体育院校图书馆 篇1

0 引言

体育院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训练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和各类信息服务的重任。作为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要顺应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够体现出体育院校的时代主题价值。作为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它是图书馆的灵魂和无形资产,它体现在图书馆的各个方面,维系并推动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全面发展、创新起着重要的价值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固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在长期的为读者服务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精神风貌、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1 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内涵

体育院校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中一般属于中小型馆,所以无论是在经费投入还是软硬件设施上都无法与大型、综合性高校相比,但是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上都是相同和相通的。因此,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精神文化与图书馆制度文化这两个方面上。

1.1 图书馆精神文化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它集中地反映着一个图书馆的本质和个性特色,主要由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形象等方面构成。

图书馆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图书馆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图书馆文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来自于价值观对图书馆员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这种价值观常常体现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抱负,激励图书馆员形成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指引图书馆员追求正确的精神价值,在自身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将图书馆的工作也列为其中,只有这样图书馆价值的目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抬升到相对高的层次。

图书馆职业道德: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在发挥图书馆职能的作用中必备的品德,一方面是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是图书馆员在新时期对图书馆道德规范认识的不断升华,它是图书馆的规范性文化;是调节图书馆员行为的自律手段,也是妥善处理图书馆上下级之间、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包含了责任、义务、纪律、行为、荣誉等等方面。是以公共舆论与教育等方式,来影响图书馆员的心理和意识,使之成为馆员行为的原则和规范。

图书馆形象:它是指读者对图书馆各方面情况的总体看法和印象,也就是指读者对图书馆整体的印象与评价,它标志着公众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展现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荣誉度,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图书馆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有利于图书馆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还可以成为激励图书馆员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形象包含了内部形象、外部形象与表层形象、深层形象这4个方面,他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图书馆形象作为图书馆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

1.2 图书馆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管理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为目的,是一种以图书馆规章制度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群体行为规范,学习、科研、工作、习俗等等软件环境。

图书馆的秩序能否正常的运转,就要依靠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图书馆制度文化通过限制行为规范,以此培养图书馆员道德修养,因此有特定的规范性,同时还能够引导读者的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体现在具体方面上,包括:图书馆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文献借阅保护规则等各种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建立,能够起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可以对馆员工作的任务及效果作出明确的规定,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且,以制度为基准制定合理科学的考核办法,对馆员的业绩进行考评,可以激发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图书馆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个人利益符合集体和图书馆利益的目的。

2 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是凝聚人的粘合剂。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对生活、工作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使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有着基本相同的方面,也为他们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点,进而可以极大的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 有助于体育院校图书馆内在凝聚力的产生

群体凝聚力的产生是通过文化建设,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就是图书馆产生群体凝聚力的根本源泉,它能够促使图书馆全体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意识,牢固地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根本服务宗旨,用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统一全体馆员的行动。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在网络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体现出了其本身所应有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服务精神。这些精神文化的体现,可以更好地促使体育院校图书馆这个集体拥有主动化的服务观、有效化的竞争观、快速应变化的效率观,拥有精诚团结、互助、互爱、以馆为荣的集体主义精神,拥有主动为体育文化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讲文明礼貌、懂服务的道德规范。

2.2 有助于规范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资源的管理

图书馆文化之所以能够创建与发展是基于人类文化的创造、积累以及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管理的获利就是人的因素,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强调人的因素,表现出了引导疼、关怀人的价值,培养人们自觉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明确了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完善了其行为规范,进而形成诸如管理条例等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以此来规范图书馆员,以他们自觉地行为去达到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最高价值的目的。

2.3 有助于推动体育院校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体育院校图书馆。而体育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应有其图书馆文化。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群体,即院校的师生员工,其职责使以管理好服务的形式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院校图书馆要有共同的图书馆创新意识、图书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使院校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同师生员工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交流互动,进而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力量,构建体育院校校园文化的精神文明。

3 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具体价值体现

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面对时代对体育院校各项工作的新要求,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也必须围绕着培养人才,以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

3.1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物质环境建设:通过图书馆建筑外形的个性化,内部装修的风格化与现代化设备等各种物质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环境氛围,创建一个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以及适应体育院校读者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在功能上具有灵活性和多元化性的文化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加强馆舍馆容的建设,如图书馆内外部建筑所体现出的思想、风格、个性、美感,内涵等厚重的文化韵味,在精神上给读者以朴素、简洁、美观、优雅、安全舒适、整洁、充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氛围,在宁静、幽雅的空间中让读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调节和消除视觉疲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启迪,陶冶性情,美化心灵,有利于促进读者身心健康发展和对信息的收集,大大提高体育院校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对馆内的书刊架位、阅览桌椅、电脑设备、花草绿叶等景观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从服务功能的角度进行设计,配合工作流程使读者感到实用舒适、朴实高雅、简洁大方,为读者提供亲切、方便、快捷的服务。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把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成学校文化中心,图书馆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馆藏文献。根据体育院校教学、科研、训练的需要,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各类型读者的不同需求,建立多元化、多级次的立体资源结构体系,以突显体育特色为主线,覆盖所有相关的学科领域,且多种载体并存。以此原则来制定科学合理地文献资源的采购计划,及时补充馆藏文献。同时,作为体育院校图书馆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体育院校校园思想文化领域,严把质量关,抵制那些不健康、低劣、有害的读物进入馆内。应给读者提供一些思想积极、内容健康、喜闻乐见以及多种形式的优秀文化精神产品,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对文化的需求。

提高体育院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图书馆的整体水平由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建设程度直接地决定,相反,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受到图书馆的整体层次的直接影响。所以,增快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步伐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另外,在这一进程中,首先就要再资金的投入方面下功夫,确保图书馆的各种设备能够及时的得到更新;二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各种远程网上服务,在网络上开展信息咨询、动态信息知识导航和建立馆外信息资源数据库的镜像点,进而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资源,让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利用多途径和网络的多方位去汲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这必将是促进现代化教育的最佳方式。

3.2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建设

开拓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创新: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强弱直接反映出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到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体育院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一是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积极开展导读服务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已建成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等,开展各种网络化的检索服务工作。因此,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就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所拓展,应建立起完善的导读系统,利用搜索引擎,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有序的分类、整序、链接,建立信息导航库,引导读者正确检索网络信息。如在网上编制导读书目,开设新书通报专栏,将网上的优秀作品推荐给读者。其次,有针对性的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加工,编制出对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活动有指导意义的书目、索引、文献、题录,办好宣传橱窗。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使他们真正熟悉了解图书馆,得心应手地利用图书馆,为活跃图书馆文化活动注入新的内容,提供新的服务方式。

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创新目标、规章制度、文化引导来丰富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首先,体育院校图书馆能够制定特定的发展目标来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目标不但切实可行还要高瞻远瞩。使图书馆的两大主要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促进情感、组织和思想凝聚力的形成;第二,为了能够达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就应持续地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确保体育院校图书馆常规地运行;第三,基于充分理解体育院校发展目标,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有忧患、职责意识,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将责、利、权有机地统一在起来。只有这样,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才会受到其制度文化的更大影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图书馆应大力加强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不断提升体育院校图书馆地位,体现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最高价值,更好地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摘要:分析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与其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具体价值体现。

关键词:体育院校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文化,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许开凤.图书馆制度文化浅说[J].图书馆论坛,2005(4):26-28.

[2]康存辉.图书馆组织文化的价值体现[J].现代情报,2006(5):108-109,112.

[3]葛秀芹,张晓燕.论图书馆文化氛围的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12-14.

[4]肖希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馆学建设,2006,(1):1-3.

体育院校图书馆 篇2

关键词:地方院校 数字馆藏 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由于长期的办学积淀,成功完成由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

这些新升本高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专业结构、培养目标等随之发生了结构性调整和深刻变化。

因此,图书馆要依据新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及整个地区的社会文献信息需要,加强对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电子资源应运而生,建设数字馆藏为读者服务也就成了地方新建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职能建设特色数字馆藏,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设特色数字馆藏的.意义

特色文献不等同于特藏文献,特藏文献是特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

体育院校图书馆 篇3

关键词: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212-01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逐步由原来传统图书馆向现代数字图书馆过渡,其知识信息服务也从被动走向主动,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从间接走向直接、从局部走向整体。体育院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1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1.1 网络时代对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如电子图书、数据库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这些现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手段有较大的冲击。体育院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文献收集、标引、流通、检索、咨询等静态的教育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立体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突破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空限制,读者可以随时访问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这些变化要求体育院校图书馆必须拓展教育职能。

1.2 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在谈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时曾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学生除了从教师和课本得到知识外,还更多地通过馆藏信息资源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图书馆知识服务也从被动走向主动,对教学、学习活动的参与从间接走向直接,其教育职能也逐渐从配合、辅佐教育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

1.3 体育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图书馆教育职能转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文献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的检索已经成为文献获取的主要方式。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特点的影响,平时阅读多带有强烈的消遣性、娱乐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育院校图书馆要转变教育职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学生比较喜欢接受的多元化、立体化和实时性信息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活动中来。

2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措施

2.1 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藏书质量

2.1.1 加强与教学教务部门联系,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

体育院校图书馆要根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具体情况,多与教学部门商讨,调整图书采购比例,注重图书的品种及质量,采购适合体育专业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图书,优化馆藏结构;还应经常与教师沟通,了解专业发展情况,注重收集前沿的科技信息,使购进的图书体现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坚持本院校重点学科专家、重点项目教练选书制度,由他们推荐最主要的专业书籍,

2.1.2 加强信息资源多元化

在文献载体方面,除了传统的印刷出版物外,要加强电子出版物的入藏比例,注重收集互联网上信息,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及收藏,实行纸质馆藏和虚拟馆藏相结合,还应进行馆际电子资源互联互享,真正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充分发挥体育类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合格体育人才方面的教育职能。

2.1.3 注重人文知识信息资源的收藏

体育院校图书馆是体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馆藏的文献信息不仅要满足专业教育的需要,更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采购专业的体育书刊外,还要有相关的科技新信息和人文科学知识,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爱好、性格、志趣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购思想健康、内容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料,如:人文、社科、环境保护、企业管理、音乐、美术、戏剧等及可读性较强的科普读物,满足体育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2.2 加强读者教育工作

2.2.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体育生由于自身素质和专业特点,人文素质相对偏低,个别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存在不恰当的价值取向。因此图书馆应该推荐精彩的哲学、历史书籍和优秀的科普著作,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了解名人的奋斗历程和坎坷经历,以及他们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2.2.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良莠不齐,给读者获取恰当信息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除了加强文献检索课、讲座、新生入馆教育等课堂教育形式外,还要给学生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以及现代化检索手段的教育,增加计算机信息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网上查询等现代化的检索手段和方法的学习;第三要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如网络教育以其特有的灵活开放性等优势,成为体育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使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大大拓展。

2.2.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体育院校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设备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及时了解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吸收最全面和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不仅拓展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问题、总结和整理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学习能力,进而具备创新素质。

2.3 建立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育打破专业和学科的限制,通过教师的网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设计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灵活安排学习进度,这样能有效增加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育还可以定期介绍国外一些先进训练理论与方法,为教练的训练和教学提供借鉴,使教练员、运动员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体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4 馆员队伍建设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教育职能创新离不开一批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骨干力量,图书馆要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专业知识,具有较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学者型的专业队伍,图书馆員要主动“充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外语水平、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在图书馆职能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将图书馆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传递给读者,使自己真正成为读者通向信息宝库的引导者、教育者。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勇于探索,积极主动地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进行适时转变,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逐步实现体育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目的和任务,为体育事业的进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康万武.高校图书馆与素质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篇4

一、拓展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功能的意义

社会进步离不开体育的发展, 体育事业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体育院校图书馆的体育信息资源及服务仍处于未被社会最优化利用的状态, 我国人民要想更方便、准确地了解体育信息和知识, 就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平台的服务作用, 缩短体育信息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因此, 体育院校图书馆应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服务模式, 拓宽国民的体育资源获取最佳途径, 拓展体育专业服务领域, 满足社会群众对体育信息资源的需要, 促进我国体育院校图书馆事业健康的、稳定的、持续的发展。

二、体育院校图书馆现状

“文化知识是使人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化的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 而图书馆就是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 体育院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体育院校图书馆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 都建有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图书馆:馆舍面积逐年增加、图书馆人员数量增加、教育职能和情戒动能加强,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体育资源利用率较低

体育院校的学生多数都是从文化课基础差的体育高考生、体校、运动队选拔而来, 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导致体育专业学生基本图书素养偏低, 阅读完后不按规定随意乱放书刊, 导致图书乱架严重, 无法被读者正确、准确地查找利用;有些读者不爱护图书, 看到有用的书页就撕下, 导致图书内容的损毁严重, 产生缺页、少页现象, 使读者不能完整的阅读全书有价值内容;部分学生过分注重体育专项技术学习, 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大多在形象化教育和动态过程中完成, 学生对图书馆的书籍依赖相对较少, 因此理论知识兴趣淡化,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利用图书馆习惯。

(二) 图书管理员业务能力欠缺

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受传统服务模式理念影响较严重, 在工作中不能够主动地为师生、体育爱好者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个性化图书馆服务, 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不是图书馆相关图书专业毕业, 没有经过学科体系的相关培训与培养, 对一些原始的信息资料进行开发和加工的知识能力欠缺;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图书馆硬件软件建设方面不健全, 导致了一些高等学校图书馆不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

(三) “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理念欠缺

体育院校的结构主要是体育高考生、体校生、运动队员组成, 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院校的学生在对图书馆的使用上与其他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不同。多数学生在校期间过分注重专项体育技术学习, 忽视理论学习。目前大部分体育院校图书馆都采用“坐等读者上门”服务方式 (以书刊作为首要的管理对象, 将读者服务处于次要位置) , 对于未到馆学习的同学就不能提供直接有效的的服务, 没有针对体育院校的学生学习特点采取积极主动服务, 没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文献资源和体育专业书刊的利用率。

(四) 体育图书馆建设滞后, 无法满足馆藏需要

在一定时期内, 由于对图书馆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基础性硬件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馆舍是图书馆办馆最基本条件之一, 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我国绝大部分体育院校图书馆都是老馆、翻修馆和废旧教室, 建筑面积、布局设计都落后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有些图书馆建新馆舍且馆舍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 在校生人均面积不到1平方米。

(五) 图书馆工作重点不明确

最近几年体育院校图书馆为迎接国家本科质量评估, 都在努力提高本院的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服务质量。然而在建设前期阶段, 一部分高校为了完成标准指标体系中的藏书数量和种类, 在短期内加大对纸质图书的购买力度, 出现盲目采购, 甚至重复购买, 忽视了图书质量, 造成图书仓库堆积无法上架;馆藏布局也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造成了体育资金的浪费和馆藏的低质量建设;忽视了结合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 使文学、艺术、社科类书籍泛滥, 体育类专业书籍缺乏。

(六) 高水平馆员缺乏, 信息化平台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多数体育院校图书馆中图书馆专业人才欠缺、层次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技能的图书馆专业人员觉得图书馆工作无意义, 对自己的事业发展起不到任何帮助, 不能体现个人和专业价值而不愿意加入。目前现有馆员队伍中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 一部分是从其他岗位、学科调来具备一定图书馆管理经验的图书管理工作者, 一部分是没有计算机网络基础, 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比较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体育资源提供, 但是面对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图书馆的目标面前就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馆内技术情报信息处理能力偏弱。

(七) 体育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

体育院校图书馆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色, 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系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 开展社会化服务是必然发展趋势, 是顺应时代需求的。部分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进程中成功探索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来满足师生、读者的迫切需求, 如信阳市民可以与学校师生一样享受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2004年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 合两者的功能为一体;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严济慈图书馆也并兼金华市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大庆石油学院图书馆与大庆市图书馆合并;深圳大学图书馆、广州医学院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也开展社会化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对策

(一) 丰富工作内容

体育院校图书馆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服务, 吸引更多师生、体育读者走进图书馆, 向更多层次人群展示体育图书馆, 对馆藏和特色文献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揭示, 以此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在服务内容上应着重信息共享和知识补给, 注重利用图书馆网站, 开展网上咨询服务;根据本校的主要学科、精品课程等及时开发与整合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 收集最新的中、外文体育报刊, 让师生、读者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

(二) 增强服务能力, 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服务观念上仍然是公益服务的性质。目前, 服务工作是体育院校图书馆的薄弱环节, 特别是在信息咨询、网上服务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体育院校图书馆只有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进而满足广大师生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图书研究人员对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科学研究认识能力, 有利于把图书馆的资源与其潜在或直接的服务等多种方式紧密地联系起来, 馆藏从纸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变, 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体育院校学生思维较为活泼、好动, 动手、专业技术能力较强, 学科理论基础较差, 理论自学能力、学术探索研究能力上欠缺, 尤其是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等相对薄弱。体育院校图书馆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教育, 建立一套有实际意义的信息素养教育系统, 介绍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读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开展教育, 使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并提高研究的能力, 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1) 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课程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开展; (2) 根据体育专业课的学习要求, 与教师共同修改、扩充和改善教学计划, 将信息素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四) 增强社会服务职能

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了国民对体育运动和知识的热爱, 也促进了高校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变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公共图书馆已经面向社会开放, 而体育院校图书馆转变社会职能可以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补充, 它所提供的体育信息资源服务比公共图书馆更加专业化和知识化。体育院校图书馆拓展社会职能, 不断提升信息的传播能力和获取能力, 通过向社会体育爱好者开放书籍、免费办理借阅证, 不仅提供书籍、杂志、报刊和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租借服务, 还可以结合学校的科研特色学科整理创办网上数据库, 师生、体育爱好者可以通过读书馆的网站快速便捷地查阅到相关学科的最新资料, 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更便捷的图书服务。

(五) 加强宣传力度

国家、群众对对体育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需要和要求, 宣传活动也就应突显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特色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体育院校图书馆要适当加强各类宣传活动, 以此扩大体育院校图书馆在社会的影响力, 增强社会各界对体育院校图书馆的认知, 增强对师生的吸引力。针对在校学生对图书馆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图书馆应利用板报、橱窗、简报、网络等多种形式, 积极的宣传报道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馆藏动态等, 应该通过入学、学中教育、文献检索课等, 激发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 引进人才, 开发创新服务项目

体育院校图书馆是为教学、训练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工作人员的学历是衡量其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志, 只有建设好一支有较高学历结构的专业人才队伍, 现代体育高校图书馆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加强图书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和计算机技术培训, 引进体育学科、专业学科高素质人才。体育院校图书馆可以配合学院的教学工作重点、发展主题, 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服务内容, 如大学英语过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 图书馆可以针对每年报考方式、形势政策、参考资料及学习方法等作为创新服务来抓, 一方面增加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机会。

目前部分体院对图书馆馆员结构重视程度不够, 高层次专业人员缺乏;高层次专业人员缺乏, 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现代化;业务培训工作开展较少, 馆员工作能力和素养不能持续提高;信息服务工作与教学、科研脱节;信息服务以传统借阅为主, 内容单调, 形式单一, 以传统借阅为主;师生信息意识淡化, 信息能力处理不强。

体育院校图书馆是师生开展学习与科研的重要场所, 是高校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 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院校图书馆区别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最大优势就是体育资源丰富, 要想更好地满足广大体育工作者、体育爱好者的需求, 就应该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结构, 增强信息传播的主动性, 实现向功能型转化, 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帮助师生、读者获得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体育信息。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从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和馆服务创新手段探讨了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体育院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数字化体育文献信息资源, 在服务模式上应建立人性化的体育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理念, 在实施过程中完善体育特色教学资源,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

关键词:体育院校图书馆,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芳.试论体育院校图书馆社会功能的拓展[J].图书情报论坛, 2010 (3) :15-17.

[2]汪伯.体育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6 (3) :9-14.

[3]郭洋波, 秦玉峰.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41.

[4]杨艾华.对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服务论坛, 2008 (6) :34-35.

[5]刘宇.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可行性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09 (9) :42-45.

[6]吴以华.体育院校图书馆与学生就业服务[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 .

[7]周德书.对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图书馆事业深入发展的思考—兼论2003年以来教育部对体育院校图书馆的评估[J].图书馆论坛, 2005 (12) .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论文 篇5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图书种类、馆舍面积、服务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甚至一些图书馆的空间和装饰可以与星级酒店相比美。对于高职院校师生读者而言,图书馆的华丽装潢并不是吸引他们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图书馆环境能否让师生读者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能否让师生读者放松心情,获得精神愉悦感。这是因为师生读者进入图书馆不只是读书,还要生活休闲,十分注重视觉、触觉和听觉的感受[2]。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以师生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师生读者为本,建设舒适和优雅的图书馆环境。尽管高职院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但这还不是图书馆服务环境的全部,这只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师生读者还有借阅便捷、环境优美、网络服务等方面的需求[3]。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环境还不能充分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研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好书对于任何一个阅读者来说受益匪浅。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料储备中心,是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服务的学术机构,同时也是为教师和学生扩宽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能力的第二课堂,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图书文献资料的合理利用,是高校培育出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成果的展现离不开对图书馆的重视。

1.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内图书流通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开架借阅方式,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图书的记录管理;而是对图书借阅、归还和续借;三是文献资料的查阅和下载;四是对图书流通的统计和查询。[1]这四个方面是体现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

1.1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工作作风过于浮躁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目前众多学校的图书馆外表大多都比较奢华,但外在奢华的同时,其内在却存在诸多问题,空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其现状令人堪忧。综合多方面因素,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存在能力偏低、且在专业技能方面参差不齐,这些原因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能力偏低现象。但由于大多数现任的高值院校图书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仅仅局限与工作现状,没有竞争意识,且积极性不强,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对工作反感现象,丧失工作激情,严重降低了图书馆内的服务水平和整体质量的下降。

1.2馆藏图书数量不足及滥竽充数

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图书馆的内在建设方面却远远不尽人意,存在着各种缺失与不足。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确实是在不断扩大,但在内在建设规模上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扩大,经费的短缺严重,受到经费的严格限制,不能及时的进行图书采购或中断采购,致使大量的的书刊不能相应的补充进来,且原有的图书库存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都直接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部分学校经费相对充足,相应对图书采购上做足了功夫,但重量不重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将不需要的书刊补充进来,没有注重藏书质量,直接影响到馆藏图书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2]

1.3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大部分人都错误的认为图书管理工作是一份相对较轻松且一般人都能胜任的工作,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只用管理好图书就够了,殊不知其中还有众多繁杂的流程是一般人所不能胜任的。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严格规划用人机制,致使入门门槛太底,大部分非专业人员且不能胜任该工作的人员被安排进图书馆工作,加之安排的人在思想上认定工作存在什么难度,警觉心态丢失,同时没有相应的图书馆内部工作管理机制,不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形成约束,致使部分工作人员出现消极的工作情绪,工作起来过于懒散。

1.4图书管理人员专业水准偏低

对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缺乏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一直都是其存在的诟病,影响着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上升。由于主观原因及客观现实因素,高职院校图书馆很难吸引到综合素质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性技术人才,致使图书馆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匮乏专业管理人员,图书流通管理水平丧失上升空间。且现有的图书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过低,对相关现代化操作设备不熟练,根本不能满足按部就班的工作,这也直接图书馆无法为学生或教师提供更好、更深层次的服务。

1.5图书借还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在图书馆图书借还的流通环节中,存在错借和漏还的问题,在借书的高峰期,由于计算机反应迟钝、图书管理系统不稳定以及馆内人员存在失误操作等问题都可能引起漏记、错计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图书流通管理出现严重混乱现象,不利于有效管理。[3]

1.6读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相较与普通类院校学生,相应的综合素质会略微偏低,对于图书馆的相关流程、规定和制度的理解不够全面和透彻。且在学生入学后,对于图书馆的相关规章制度一概不知。由于图书館每天人流量较大,管理人员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或教师,难免会做不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相关的图书馆制度解释不到位的现象。学生的理解,管理人员的解释落实力度不够,都为学生了解图书管理流程造成了障碍,促使整个图书流通环节极易出现相关问题。

2.提升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措施

2.1转变观念,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的流通是将图书直接面向读者,流通环节质量的好坏与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有着紧密的关系,想要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在高职院校师生心目中的信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秉持着服务至上的宗旨,将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深度的贯彻与落实,且需实实在在落实到实处,实现观念的转变。用心服务每一个读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积极的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投注读者所好,做到全方位和最有效地为每个读者服务。注重服务质量,对读者的每个要求,图书管理人员都要格外上心,为读者提供人性化、高效化的服务,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图书馆中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其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2.2注重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管理员对整个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而言,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想做好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严格要求每个图书管理人员都必须学习相关图书流通管理知识,切实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熟练的账务工作技能,且能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总有相应的掌握了工作仅能,才能为提高工作水平奠定基础,为综合素质预留广泛的提升空间。同时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律己,注重自身修养,加强对于各类业务知识的强化学习,不断的武装自己,促使自身能拥有着较高的水平,为全面提升图书管理工作做前提保障。

nlc202309032153

2.3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规范

图书流通的科学管理的前提在于制度建设,只有提供了精细化的制度标准和服务规章,相应的图书管理人员才能有章可依,有理可循,做到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观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找寻图书馆员工的内在且具有工序的价值观,依托非强制性手段,实现潜移默化的感染每位员工,实现从组织意志到个人自觉行动的转变,达到图书流通管理的目的,让规章制度能有效执行。

2.4图书借还违规行为预防处理

教师应加强课堂教育,从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出发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着入点,与学生多接触,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中的思想转变状况,积极的灌输给学生正确的图书借阅知识,让学生从心中有警觉性,能真正认识到在借阅图书时要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诚实借读、守信归还。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收集信息的场所,学生在阅读会受到各种优秀书籍的影响。因此,图书馆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开展名人传记、先进人物事迹阅读月,让学生从阅读中深受感染,培养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可以开展各类文艺作品的读书活动,并让学生可以将感悟写下来,发表在校报之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到精神的洗礼,同时学生也能获得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2.5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服务水准

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但缺乏严格的执行力度,那么规章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话,没有任何意义。图书流通管理只有严格落实执行力度,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益,这需要图书馆人员认真执行服务章程和工作细则,严格依照相关的系统操作规范执行,切实的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从根本上提高图书流通环节的服务执行能力。流通部门相应的必须制定明确责任目标,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将岗位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到图书管理人员的评比体系中去,实行奖惩措施,让相关规章制度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且每位员工不懈的坚持下去。

2.6健全用人制度,强化读者沟通

图书馆需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设定图书管理人员准入制度,树立用人新观念,改变“以资论辈”的选拨模式,从本质、发展上来选取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既要能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和体贴,从而更深层次的激发图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改变传统“一尘不变”的岗位竞聘制,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力的公平竞争的机会,转变被动竞聘的被动局面,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思想、态度等信息交流的平台,同时其也是维护人机和谐关系的重要保障。作为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这种能力,积极的与学生沟通,及时的了解学生需求,并反馈出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从沟通中找寻工作的不足,以此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高职院校图书流通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创新

3.1信息资源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应严格依据办学宗旨和本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深度的开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朝着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向发展,满足学生对于文献的需求。图书馆流通部门除了提供学校日常的图书外借服务外,还需要对文献和其他信息进行整理,开展宣传报道服务,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馆藏图书,且能更好的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开展网络化信息服务,将馆藏中的文献知识提炼出来,并依据学习的专业设定及学科特点,来对各种专题资料进行编制;转换文献载体形式,将原始文献转变成网络阅读资料,并对网络中无序、分散的信息资源做加工和综合处理,形成一个有序和崭新的网络信息库,让每位莘莘学子和教师在网络上阅读查询,同样网络库也能弥补馆藏图书的不足。

3.2服务内容的创新

在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同时,流通书库还需要以开架的形式向每位学生和教师开放,提供同宽敞舒适的阅读环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传统单一的服务变为多元服务,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流通系统查询所借书籍以及限定规划时间,并实现在网上续借;在网上通过与流通管理人员聊天的方式进行参考咨询,流通管理人员并给予解答,学生也可以在网页上了解新书动态,在网上进行借读预约。同时作为图书馆流通管理人员必须要了解本馆藏书,对不能够为学生提供需求图书时,及时的提供相关图书资料,实现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

3.3信息服务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图书流通方式及服务都出现了质的变化,传统服务深入到信息知识层面,也使得服务的对象延伸到了一切需要信息支持。高职院校图书流通要想实现高质量的服务,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单一的服务格局,确立信息服务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的依据实际情况发挥多元化服務功能,实现信息服务的创新。图书流通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并与其他的网上图书馆形成网上共建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在现有的馆藏基础之上,朝着知识库和思想库方向发展。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处理、开发,来组间虚拟的馆藏,建立一个涵盖传统文献、网络资源、电子出版无的大型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本校馆藏的优势,来为学生提供更有突破性、创造性、学术性、认知性的信息服务,从而促使图书流通服务得到相应的发展。

结束语

毋庸置疑,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结晶,是知识的浩瀚海洋,是智慧殿堂,其所拥有的文化遗产是打破愚昧无知的灵丹妙药。因此,对于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通过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在改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之上,需要对图书流通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才能从更深层促使图书流通管理人员提供更现代化、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每位学生及教师的阅读需求。但本文的研究仍有不足,图书流通管理工作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全面提升流通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图书流通服务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暖.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11(3):29.

[2]周万德.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4):27-28.

[3]宁晓宏.加强流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J].神州(下旬刊),2012,23(7):241.

作者简介

姓名:梁红斌,性别:男,出生年:1977年,籍贯:广东,职称:馆员,学历:大学,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体育院校图书馆 篇7

图书馆的基础建设

图书馆是人们进行知识学习、信息获取、文化休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建筑设计中, 建筑材料要环保、低碳,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即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能反映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性。

1. 室外环境要做到人与建筑环境的完美协调。

首先要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图书馆室外绿化至关重要, 有草坪、园路、和减少浮沉、消除噪音的阔叶乔木、灌木、观赏性花卉、名人雕塑, 以及有利于师生学习、休憩的亭子、坐凳。

2. 室内环境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环保、布局宽敞、明亮、宁静、温馨。

室内绿化同样重要, 绿化可以创造较为幽静的环境, 还能促进人体代谢, 调节神经活动, 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 室内适当摆放四季常青植物和具有观赏性的低矮花卉, 使馆内环境格调高雅, 和谐优美。

3. 室内布局图书馆阅读环境要求安静舒适, 要有公共空间

与私密空间之分, 对于各种不同媒体介质的文献信息, 要根据读者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特点, 来设置空间和光源;要动静分置, 互不干扰, 馆内设计要区域明显、道路明确、标志突出, 以开阔、灵活、连贯的空间布局来实现藏、阅、借一体化, 打造图书馆一站式全程服务。读者路线要畅达便捷, 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查询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文献资料, 能够更为自主地使用图书馆;阅览室的桌椅、书报架宜统一采用中间偏冷色调的奶黄、浅蓝、淡绿, 让人一踏进阅览室就立刻产生宁静、舒适、赏心悦目之感。

馆藏特色建设

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别于其他大学图书馆, 应体现自己的馆藏特色。

1.突出体育特点

根据学院专业学科建设发展需要, 体育特色将会从学习级向研究级和完整级过度。馆藏特色分为藏品类特色、学科类特色、文献类特色、载体类特色和知识等级特色等, 其中突出体育知识等级特色十分重要。如为主要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而藏的文献是研究级的。为所有教师和学生提供的相关学科文献是学习级的, 这类馆藏应加大藏书力度, 因为本科生仍然是读者的主体。从我院发展看, 馆藏建设在确保学习级的前提下, 研究级和完整级也要加快步伐。

2.藏书要有层次结构

图书馆藏关系到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系到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馆藏应有层次结构。核心层是各类体育文献中学术水平、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较高, 能满足读者高层次需要的那部分藏书, 是各类体育藏书的精品;主体层是为满足师生科研任务而配备的各学科文献, 包括一般学术著作、教科书及主要教学参考书、重要工具书等;外围层是满足读者一般性学习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有计划收藏的一般性书刊。对于我院来说核心层、主体层应是今后馆藏的重点。

3.专家荐书

图书馆应建立专家荐书制度, 邀请学院各系部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图书馆文献采集工作中。专家学者都是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对该学科研究最新动态能够及时掌握, 最了解教学、科研当中急需要的书籍, 采集的书很对口, 对于藏书的数量补充和质量提高益处很大。

4.学生采集管理委员会

学生对馆藏文献质量最有发言权。体育院校现在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 其中本科生数量最多, 在文献采集中, 除了图书馆采编部外, 还应有学生采编委员会参加, 委员会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代表,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采编文献, 他们采编的文献学生非常喜欢。

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

1.开发利用原则

(1) 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

把用户需求和期望作为分层级开发的出发点, 结合馆藏特色、规模、水平、经济投入等情况, 以最急需的领域作为切入点, 以网络为依托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加工, 开发出多元化与纵深化特色信息内容, 并在时空、矢量和品种类型上合理配置, 满足用户多维性和多层次的个性需求。

(2) 特色化

特色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首要因素之一, 从网络整体出发进行资源科学配置, 在开发项目和内容的选择上, 从时空、数量方面, 保持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完整性、连续性, 开发馆藏特色资源。将本区域或本馆特有的文献和本区域或本馆研究成果及自身信息集中起来, 开发“新、奇、特、尖”的文献信息资源, 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大力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建设本馆实体和虚拟馆藏特色数据库, 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内容能力, 实现特色化、个性化服务。

2.开发利用的途径

(1) 开架阅览

开架借阅, 就是让读者直接进入书库, 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到书架上自由挑选图书。有效地克服了借阅的盲目性, 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文献的潜在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达到利用图书资源方便快捷目的;开架借阅增加了图书的流通量, 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馆员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服务、解答咨询等有效劳动中,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图书馆及馆员的理解与信赖, 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但是, 开架借阅也有弊, 比如读者进入书库在阅览过程中出现图书乱放、图书遗失、图书受损情况,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 要及时管理到位, 对书架图书进行归类、修补工作。

(2) 加强宣传

图书馆应加强宣传, 向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积极介绍收藏科研成果的好处, 使他们充分认识图书馆馆藏工作的重要性, 消除过滤, 动员他们把科研成果及时交到图书馆, 图书馆对材料的收集、分类、立卷、排列、编目、鉴定、编制检索工具以及进行统计等, 开展文献编纂公布, 就是根据一定的专题, 经过严格的编辑加工, 以馆藏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对外公布文献内容。在对科研论文的开发编目中, 应该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及某些特殊论文的保密。

(3) 定题跟踪服务

定题服务提供的内容要超前, 为用户提供的必须是最新发表和出版的反映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与方向的理论与发现, 必须是真正切合课题需要的代表学科最高水平与发展方向的文献信息。定题服务的针对性, 集中体现在提供情报服务与课题研究需求的吻合。事实上, 课题研究人员中不同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和阅读规律有着不同的情报需求。根据课题研究人员需求, 帮助课题研究人员查找、鉴别和选用文献情报资料, 突出定题服务的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确立跟踪意识, 立足“跟”中求新。课题研究人员一般都喜欢创新, 对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情有独钟。馆员要时刻注重信息交流与反馈, 自觉地想读者所想, 急读者所急, 供读者所需, 力求使所提供的新的情报资料充分体现出体育文献情报信息的特色和优势, 满足课题创新的需求。图书馆员主动寻找课题项目;主动了解教学、科研进展情况;主动与用户沟通;主动检索、收集、分析、加工、存储、开发信息资源;主动编制专题文摘、索引, 综述、述评、专题参考资料;主动向用户提供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资料通报;主动反馈用户建议, 提高服务水平。

定题跟踪服务, 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保证自始至终, 连续不断地提供文献资料服务, 才能满足课题研究不断深化的情报需求。图书馆应和科研处、教务处加强沟通, 及时了解学院科研、教学动态, 根据需要提供定题跟踪服务。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既是对时代召唤的回应, 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结果。一方面, 数字化技术迅速地渗透到高校建设事业中来, 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兼容性。另一方面,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 高校师生接受信息的模式发生了改变, 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愈发强烈。数字化图书馆正好契合了师生的接受心理, 使他们更加自由、愉悦地获取知识资源。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途径:

1.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应以读者需求为中心, 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 丰富优化实体馆藏资源。由于实体馆藏资源在利用方

面存在空间以及数量限制方面的弊端, 而资源数字化之后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以及在数字化环境中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全更便利的服务, 图书馆有必要在取得法律支持的前提下开展实体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工作。

2.建立特色数据库。很多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资源存在较高的重复率。如果能够对各种电子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 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建立自己有特色的实用的数据库, 这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如经过深层次开发, 建立服务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就业知识数据库, 及时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资讯以及就业指导;建立服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专业性数据库, 为教师提供国内外学术动态、理论研究、学科发展方面的信息等。

3.完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 提高读者检索信息的速度。

在数字化环境中, 面向互联网上庞大的、多层次、多样性的信息资源, 读者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群的信息需求完善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服务, 可以帮助读者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也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4. 引进RFID技术, 进一步提供自助服务。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自助服务只是在借还书的部分环节实行, 如借书过程中书目的检索及书籍的查找由读者自己完成, 而书籍借还信息的登记及充消磁工作还得由馆员完成。利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可实现借、还书全程自助化, 弥补馆员与读者面对面的服务过程存在的缺陷。由于自助借还系统可以24提供服务, 这既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 又节约了人力资源, 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5.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读者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 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群进行研究。对于普通读者, 了解其信息需求的方法有多种, 如问卷调查法、设立读者意见簿、直接到书库、阅览室或借书处观察了解、利用ILAS系统对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分析或者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新书推荐栏目等。另外, 还可以设立学科馆员, 让学科馆员深入到教学一线去了解教师教学科研所需的信息。综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 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采购, 这将可以大大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服务的质量。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

1.要有好的领导班子。在配备领导班子时, 首先考虑到图书馆是一个学术单位, 它和学校的教学科研息息相关, 因此在选人时, 要选思想品德好、政治立场坚定、学术水平高, 在学校乃至全国有较高声望的人担任馆长。其次, 党支部书记人选至关重要, 要选群众基础好作风正派的人担任, 有了好的班子, 才能带出好的团队, 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图书馆是一个文化部门, 工作人员大都是思想觉悟、文化素质较高, 勤奋工作, 钻研业务、团结协作是主流, 但是难免也会有各种问题出现, 如果处理欠妥, 都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制订一系列制度, 在制订制度时, 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 要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奖惩分明, 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 操作性强。

3.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教育馆员树立爱岗敬业、甘为人梯、服务育人、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加强校际、馆际交流。图书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要制度化、经常化。

体育院校图书馆 篇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各种健身馆的开放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 使得大家对体育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的体育院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是它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所谓服务社会化就是图书馆要打破围墙对社会开放, 以有偿或无偿的服务方式接纳社会读者和团体, 允许他们借阅或查询馆藏的各种信息资料, 为他们提供服务。

二、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育院校图书馆有着自己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它主要是为本校教师、科研人员及学生提供服务的, 服务范围比较有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全民健身的普及、使得体育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逐步上升, 对各种体育项目关注与了解的需求有所增加, 这仅靠公共图书馆来的服务是满足不了社会读者的需求。因此, 作为高校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的图书馆有责任也有义务将馆藏文献向公众开放, 利用自己的馆藏优势,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要, 承担为社会读者服务的义务。图书馆的服务要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信息社会化的需求

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拓宽了服务对象的范围, 服务成员扩展到了社会成员, 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社会各类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用户所需文献信息在专业内容、类型、深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如全民健身的普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的建立健全, 人们需要体育方面的信息, 并且对这种信息的要求专业性很强很深, 要想满足这样的需求仅靠公共图书馆是不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体育院校图书馆参与到这种服务中来, 打破传统服务方式, 在做好校内服务的同时, 为这部分用户提供体育科技方面的信息服务。

四、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优势

(一) 具有丰富的体育信息资源

今年来随着教学工作评估的开展, 体育院校图书馆都很重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迅速, 馆藏结构合理, 馆藏特色显著, 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广阔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二) 具备完善的管理设施与学习环境

丰富的信息资源需要有完备的管理设施、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存贮与传递。高校图书馆有着优雅的学习环境与浓厚的文化气息, 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现代化的文献管理体系, 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社会读者走进校园会感受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是一种精神享受, 通过这种文化的浸染熏陶, 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文化素质。

(三) 馆员具有良好的素质

体育院校图书馆馆员是信息源与信息需求的桥梁与纽带, 他们既是信息的管理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 他们既能收集信息, 又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控制, 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因此他们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近年来建立的学科馆员制度, 使得馆员业务素质大大提升, 馆员不但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还同时具有体育学科知识, 他们是知识的导航员和信息咨询专家, 可以引导读者在浩淼的网络知识空间中遨游。

五、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几种方式

(一) 构建社区服务模式体系,

社区的成员, 无论是儿童还是老年人, 都需要获得多种多样的信息和知识, 这是好奇心, 也是对学习的需求, 对专业的需求。图书馆的任务是根据这些需求, 向每一位社区居民提供最合适的信息和知识。体育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为社会和社区服务, 发挥资源效益, 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

(二) 拓展读者范围与对象

为社会读者办理书证, 利用网络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特点, 开展手工借阅和网上借阅服务。还可以将每年毕业的学生的书证转变成社会读者, 即本校毕业生的借书证在其毕业后并不收回注销, 而转成社会 (外来) 读者借阅卡。使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只要有文献信息需求, 就能想到母校, 通过服务的延伸与文献传递, 让毕业生感到离校不离馆。这不但拓展了读者的范围, 也为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搭建了桥梁, 更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重要资源。

(三) 流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体育院校图书馆可以与社区联合, 在社区建立图书流动站, 提供体育类、科普类、休闲类、实用技术类的图书和报刊;并定期更换。还可以在充分调查社会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为偏远地区读者捐献图书。例如, 我馆在2008年、2009年久开展了两次送书下乡的活动。

(四) 开办内容丰富的系列讲座为社会读者服务

图书馆可依靠自身或学校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 紧跟社会热点, 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培训班等;开展有意义的文化活动, 如组织读书会、艺术展览、科普展览、诗歌朗诵会等, 向社会进行宣传和展示先进文化。

六、结论

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科研技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为社会服务的道路。它不仅缓解了部分图书资源被搁置和社会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过低的矛盾, 而且既顺应了信息时代对大学图书馆的要求, 同时也是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5) :87–89

[2]赵国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综述图书馆工作2009.8

体育院校图书馆 篇9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行业十分重视职业教育, 自2002年起,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被确定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一所所高等职业院校相继成立, 它们大多是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或由成人高校与中专学校合并组建。

从成立、整合到发展, 短短的几年时间,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都先后被列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这是宁夏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里程碑工程, 它将带动宁夏职业教育全面、迅猛地发展。

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也倍受重视, 各高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图书馆建设。

宁夏现有8所高职院校图书馆, 是随着各职业院校的相继成立、在过去中专学校、成人高校图书资料室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建成初期, 各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基础条件薄弱、馆藏文献资源不仅数量少而且陈旧、馆舍面积小、设施设备不全、服务方式、手段以及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等问题, 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需要。

2006年以来, 各高职院校逐步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 多数院校购置了图书管理软件, 实施了回溯建库, 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过渡。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已开始起步, 有的高职院校上万平米的新馆已建成使用, 有的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可以说, 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同样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

然而, 与发展成熟、已具规模、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人才具备的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 高职院校图书馆从职工队伍建设、馆员继续教育、馆舍条件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开展读者服务和读者培训等诸多方面, 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现试图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比较, 为探讨宁夏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实现高起点谋划, 规范化建设, 少走弯路, 减少浪费, 从而达到跨越式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1 职工队伍建设

表1、表2调查结果显示:

(1) 从职工总数看:宁夏8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105人, 平均每馆13.1人, 而4所本科院校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278人, 平均每馆69.5人。

(2) 从馆员结构看:性别结构高职院校男性占总人数的23%, 女性占77%, 而本科院校男性占总人数的37%, 女性占63%;年龄结构高职院校35岁以下的仅占24%, 而本科院校35岁以下的占36%;职称结构高职院校副高以上职称占14%, 而本科院校要占33%;学历结构高职院校硕士以上学历仅有1人, 本科学历48人, 而本科院校硕士以上学历37人, 本科学历136人;专业结构高职院校图书情报专业占7%、计算机专业占10%、外语专业占1%, 而本科院校图书情报专业占19%、计算机专业占10%、外语专业占5%。

由以上分析比较可见, 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工作人员严重紧缺, 男性馆员数量偏少, 而且年龄整体老化、职称偏低、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特别是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信息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高层次人才, 严重制约了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制约了深层次的读者咨询服务工作 (见表1、表2) 。

2 馆员继续教育

开展继续教育, 是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推进, 各馆普遍开始重视对馆员的培训, 采取了脱产、业余、轮岗、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 使馆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与本科院校相比, 尚有一定差距 (见表3、表4) 。

3 馆舍条件建设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办馆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 馆舍面积由过去的几百平方米增加到数千或上万平方米。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司法警官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 已建成了上万平方米的新馆并投入使用,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2万多平方米的新馆也正在建设之中。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 各馆相继购买了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 实施了回溯建库, 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 初步实现了图书征订、著录、借还、检索、统计等计算机管理, 工作效率、图书流通率明显提高。

相应地, 图书馆硬件设备条件也得到一定改善。同时, 添置了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磁盘阵列等现代化管理存储设备, 且大部分图书馆都将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以及自建书目数据库与校园网接通, 实现了远程访问和检索。但与本科院校相比、与数字图书馆建设、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要求相比, 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见表5) 。

4 文献资源建设

近年来, 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有力推动下, 各馆都加大了投资力度, 文献资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数字图书、电子期刊均实现了零的突破, 有的馆数字图书、电子期刊在数量上已接近或超过纸质书刊, 使图书馆馆藏总量成倍增长, 为今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纸质图书购买成本高、加之各馆普遍经费紧缺, 年购书量不足, 馆藏量普遍较小, 多在20万册以下。

因此, 未能达到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生均60~80册的合格要求。而相比本科院校更是差距甚大 (见表6) 。

5 开展读者服务和读者培训

由表7中数据显示:

(1) 阅览服务方面:高职院校有特色服务阅览室的占28%, 略高于本科院校, 但电子阅览服务只占57%, 却低于本科院校。

(2) 参考咨询服务方面:高职院校浅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占71%, 开展科研查新的图书馆占12%, 而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如:定题服务、科研跟踪服务) 没有开展。

由表8对比可见,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本科院校在读者培训方面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宁夏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所所高等职业院校从2002年以后相继成立, 并且发展势头迅猛。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也倍受重视, 各高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图书馆建设, 但与本区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差距甚远。现试图通过宁夏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职工队伍建设、馆员继续教育、馆舍条件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开展读者服务和读者培训等诸多现状进行比较, 从而为探讨宁夏高职院校图书馆跨越式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宁夏,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图书馆,现状比较

参考文献

[1]姚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优化配置[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4, 4:20-22.

[2]王永喜.海南省高职高专图书馆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6:82-85.

[3]任玉林.宁夏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 2009, 9:90-92.

体育院校图书馆 篇10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代代相传下来的独特的精神财富,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它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空间, 以课余时间为主, 以满足学生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自娱、自乐、自学、自教的文化活动, 它不仅具有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接受正面教育的作用, 而且还具有宣传教育、陶冶情操、培养组织领导能力的功能。它时刻都在高校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并由大学生带入和影响社会。

二、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高校的教育辅导单位, 主要任务是搞好服务, 不仅要为教育科研提供丰富文献资源, 还要开展宣传报道与知识传播同时, 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 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当也必须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 校园文化的基础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 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等等, 都必须借助于图书馆的大量文献信息来开展。因此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 它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二) 第二课堂作用

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这里学生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学文化,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优秀的文献资源, 是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专业、学做人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它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 丰富的馆藏资源

我院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涉及更个大类, 总数达40余万册。我院配置的图书都是以学院、图书馆的发展方针为指导、以专业化、多渠道等方式进行采书。把握学校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弄清学校设立的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内容和研究成果, 结合本馆入藏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分析、选择馆藏对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的需要。我院配置的图书不仅可以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而且还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

(四) 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通过设置宣传栏, 开展读书活动, 利用文摘书评读后感等形式向读者宣传推荐好书, 通过讲座、展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 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 使大学生开阔眼界, 增长见闻;此外,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向大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以外的文化知识, 从而强化自身的文化功能。

(五)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

馆员优良的服务态度, 接待读者热情主动, 穿着得体, 形象舒适。充足的照明设施、增添绿色植物、艺术相框的美化等,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到馆的每个读者使读者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我院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方案

读书提升智慧, 知识改写人生。一本好的书籍,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一种好的习惯, 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我院图书馆藏丰富, 包括各专业书籍、文学类、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生物科学以及综合性图书等50余万册, 这些图书不仅能增长师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为充分发挥我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 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 培养师生读书的好习惯, 在全院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我院图书馆特开展创建名为“书香校园”的图书馆校园文化活动。

(一) 好书推荐活动

图书馆针对学生喜爱书的书籍和专业书籍进行调查;制定有针对性方案, 购买书籍、推荐书籍。每月向学生推荐6-10本好书;将推荐的书目在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内宣传橱窗、各班级、学生宿舍等地张贴。

(二) “送书到系部”活动

图书馆为每个系部指定一名图书管理员, 各系部推选一名联络教师和学生协助图书管理员工作。图书管理员整理书籍, 在系部联络教师的协助下将书籍送到系指定地点、现场推荐、借阅。

(三) “读书征文”有奖征文活动

开展读书月活动, 征集师生好的读书体会、文章等。将师生征文进行评比, 推选出优秀师生作品进行表彰, 并向《海浪花》编辑部推荐发表。

四、我院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情况

1.针对学生喜爱书的书籍和专业书籍进行调查;制定有针对性方案, 购买书籍、推荐书籍。每月向学生推荐10本左右好书, 以专业、出版社为主, 涉及更个方面;将推荐的书目在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内宣传橱窗、各班级、学生宿舍等地张贴。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借阅率。

2.为深入贯彻学院《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全院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2012年5月, 学院图书馆以创建“书香校园”为主题, 开展了图书馆送书到系部活动。

活动中图书馆为每个系指派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他们根据各系的专业设置, 挑选相关专业书籍和社科、文学类图书, 送至学院各系教学场所进行现场推荐展示, 以增进学院师生对图书馆藏书资源的了解, 引导学生更好利用图书馆资源,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次活动共展示图书3000余册, 深入学院八个系部, 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践行了图书馆“走进系部, 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宗旨。此次活动得到了各系领导、辅导员的大力支持, 取得了预期效果。

3.读书提升智慧, 知识改写人生。一本好的书籍,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一种好的习惯, 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深入贯彻学院《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我院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爱好, 营造书香校园, 2012年10月-11月, 学院图书馆、学生处等部门继续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举办“多读书, 读好书”第二届有奖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各系部的大力支持, 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共收到系部投稿103件, 评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5名, 优秀奖8名, 此次活动的举办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洁.浅淡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 .

[2]宋瑛琦.试论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作用及地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77-78.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 篇11

一、打造网络综合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开通数字图书馆,提供“本馆概况”“读者指南”“查询服务”“相关链接”和“数字化资源”等基本服务。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提供“在线咨询”“特色馆藏”等特色服务项目,打造网络综合服务平台。

利用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导航服务,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联合。根据各校需求,在网上实现集中采购,降低成本;还可以联机共享编目,实现馆与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这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将有时间和经费,来建设适合自己学校学科发展与实践需要的个性化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途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积极拓宽服务途径。

1.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基于现实馆藏的服务拓展为基于电子信息资源的读者服务,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远程服务。图书馆所提供的主要服务将越来越集中在图书馆以外的地方,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远程服务。二是全天候服务。读者可以随时自行打开图书馆服务主页完成数据查询,不需要图书馆人员介入。三是多维服务。众多的图书馆用户可以同时享受相同质量的数字图书馆服务。

2.开展在线网络服务

通过公共目录查询服务(OPAC),读者在网上即可检索馆藏文献信息和读者借阅信息。图书馆之间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推送、信息代理,通过共建、共享、合作,联机提供网络预约借阅、续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

3.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是通过网络采用数字化途径异步或实时地满足用户各种咨询需求。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常见问题解答数据库。读者可以首先在该库中参考相关内容,寻找答案。二是电子邮件和Web表格。用户通过电子邮件或填写专门的Web表格,向图书馆提出问题,服务人员再以同样方式将答案反馈给用户。三是实时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在网上与服务人员实时在线沟通,具体方式有在线聊天、视频会议、共同浏览等。

三、提供特色服务

1.开展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根据用户的要求,或通过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目前,国内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注冊用户的专业、研究方向,用电子邮件发送与之相关的最新数字资源和服务动态,使用户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这种服务方式还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全方位的需求。应开发互动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可定制的资源,以多种形式满足用户需求,才能确保用户利用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开展专业化信息服务

针对各高职院校重点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需求,先由不同学科的馆员负责建立本学科专业网站,将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专业网络检索工具、图书馆资源检索、专业论坛、专业研究与会议动态、专题文献报道、专业咨询等相关服务项目统一起来,使其成为本学科新型的“专业信息服务中心”。

学科馆员再针对具体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为具体用户建立专门的系统界面,提供动态的新书通报、定题选报、新闻服务等,开发信息服务系统的个人化处理功能,根据用户知识和使用情况分析检索要求,优化检索过程,选择检索结果,并将个人化界面和用户利用的其他服务统一起来,协助用户开发个人化的信息资源系统,形成“个人数字图书馆”。

最后,学科馆员根据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集中有关专业资源及网站,建立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或通过对网络学术资源进行搜集和组织,针对本校重点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需求,建立“学科专业指引库”。

3.不断创造读者需求

创造读者需求,是指图书馆以馆藏信息资源或网络信息资源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开发索引类、汇编类、综述类、述评类或预测类信息产品,引导读者的信息消费。这种服务突出的是图书馆的能动作用,使图书馆在服务于读者实际需要的同时,还能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创造需求。

创造读者需求的核心,在于超前研究和生产还没有形成消费的信息产品,使其具有系列性、相关性和连续性。像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陆续开发出的“报刊复印资料专题系列”“报刊资料索引系列”信息产品,创造与满足了读者需求,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职院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篇12

1 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

1.1 信息服务的概念

信息服务是向人们提供有用的显性知识。所谓的显性知识, 就是存于文档中, 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 容易以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主要以馆藏纸质文献为依据, 对读者的提问简单给予回答, 并非对其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分析。信息服务大多是基于用户简单提问的文献物理检索和传递服务, 因此, 很难有针对性, 很难系统地满足读者个性化的知识需求。

1.2 知识服务

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由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理念。这个转变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也是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的变化。1999年任俊为先生在《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发表了题为《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的论文, 第一个将知识服务引入国内的图书情报界。

知识服务是基于一切信息资源, 以用户需求为目标驱动的、面向内容的、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汇总, 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2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所变化, 图书馆的角色也由以往单纯的根据读者的提问提供简单的信息服务, 转变为知识服务, 根据读者的需求, 搜寻、分析、重组有用信息, 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2.1 建立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的馆藏以多种载体形式出现, 传统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方式已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 图书馆必须引入知识管理, 从传统的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将图书馆可获得的各种来源的信息分析、重组转化为知识, 并将知识与用户联系起来的过程, 是对知识的管理, 促进知识的产生、获取、利用和创新。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 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为用户提供多样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知识服务。

2.2 加强馆员建设, 树立知识服务理念

知识服务理念的应用, 图书馆员必须加强信息管理知识、图书情报的专业知识, 以及多种学科基本知识的学习, 不断丰富馆员知识, 提高馆员的服务能力。提倡知识服务的理念, 即读者需求为目标的主动服务。必须改变以往只想是否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思想, 而需思考是否能解决读者的问题。馆员的角色也由以前的信息保存者转变为知识的导航者, 馆员通过对读者借阅信息的记录, 了解其兴趣爱好, 根据其需求, 对信息进行搜集、分析、组织加工, 将知识提炼出来, 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信息。

2.3 建立学科知识服务中心

各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为适应各学科的快速发展, 图书馆应发挥其优势, 集成校内所有信息资源, 同时根据图书馆员的各个特长分组, 分别与各学科建立紧密联系, 成立多个学科的知识服务中心, 对各学科知识资源进行动态跟踪、分析, 搜集各种文献、情报和信息, 分析需求、加工和整合, 为各学科的将教学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知识资源。

2.4 建立Living Library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易于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存于人脑中, 高度个性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包括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对于显性知识, 人们便于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 而对于隐性知识多年来的研究, 很难找到最有利的途径。建立Living Library, 就是将不同社会背景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各行业的能人引入到图书馆即“活人图书”, 给他们以标识, 便于读者借阅,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手把手的教学, 使得师生更贴近, 教学更生动。

俗话说:“人生犹如一本书”。每个人社会经验和成长阅历都是一本值得别人学习的“书”。引入Living Library理念, 就是将“人”当作一本书, 让读者以交流的方式来阅读其经历、经验及知识内容。

中国古话云: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利用Living Library的服务理念, 建立开放式沟通、交流合作平台, 使得具有丰富隐性知识, 又愿意分享其知识的人才, 有机会与青年人共享其知识。应用Living Library不断挖掘个人的隐性知识, 使其发挥作用, 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3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意义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图书馆馆员的角色随之发生了变化, 图书馆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1 扩大图书馆内涵和社会功能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文献保存为中心”、“保存文化”为主, 按读者要求, 将文献资源简单罗列提供, 很难满足知识经济时代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知识服务理念的转变, 使得图书馆员重视读者的需求, 对其收集、分析, 从而为其提供较完整的信息,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体现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性化图书馆管理。

同时, 图书馆也一改以往保存文化、辅助教学的功能, 同时提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出国等专题的讲座, 以丰富读者的生活、学习需求, 满足更多的要求, 体现新时代图书馆的休闲教育功能, 促进读者全面发展。

3.2 有利于隐性知识的管理

隐性知识存于人的头脑中, 高度个性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采用知识服务的理念, 建立高度集成的信息资源库、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平台, 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专家、学者及技术能手提供施展舞台, 便于他们隐性知识发挥作用, 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能人, 促进个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司莉.基于知识构建的知识服务的实现[J].图书馆论坛, 2009 (12) :216-219, 88

[2]李尚民.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 2007 (12) :33-34, 37

[3]杜忠平.构建基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现代情报, 2007 (12) :38-40

[4]李华.知识经济中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 2006 (5) :20-21

上一篇:自动液面下一篇:评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