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门合作

2024-05-17

跨部门合作(精选11篇)

跨部门合作 篇1

摘要:本文拟在研究如何运用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解决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外聘中介审计机构弊端等问题。本文在"三方协力"前提下,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跨部门合作专项审计小组,初步设想其构成与职责分工,致力于更好的完成复杂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任务。

关键词:跟踪审计,跨部门合作,专项小组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跨部门合作理论基础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包括:(1)跟踪审计的基本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新,不仅涉及财务收支管理,还涉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如建筑行业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概预算等,普遍存在工期长、施工过程复杂的特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贯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然而,从1982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主要方式是竣工决算审计和事后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这种事后审计极易造成资金在施工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面临严峻的考验,急需能够扩展到事前、事中的新的审计方式,跟踪审计应运而生。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事项发生后,审计机关依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或公共资金运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进行的持续性、过程性审计,是审计人员以受托责任人的责任履行过程为审计对象,以受托责任人责任履行过程的关键事件节点来划分审计阶段,采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效结合的一种审计方式。从概念中分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预防性、全面性、时效性、效益性等特征。基于刘家义的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防患于未然,注重从源头上发现和制止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可能影响项目质量的问题,凭借跟踪优势,随时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受托责任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切实有效履行,体现相对于传统事后审计的预防性和全面性。同时,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质量管理情况,出现问题随时报告,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体现相对于传统事后审计的时效性。(2)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一是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跟踪审计涉及从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各个环节,为实现对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跟踪审计全过程的咨询服务需要投入大量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且较其他政府审计项目延续时间长,审计力量的安排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然而,政府审计机构内部具备资质的复合型专业人员有限,懂财务的人员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尤其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综合人才,审计力量明显不足,这极大地影响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外聘中介机构审计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审计署遇有审计力量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受到限制等情形时,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聘请或者直接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大量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外包跟踪审计项目的情况。外聘中介机构审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跟踪审计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队伍素质差的问题,但长远来看,存在着社会审计人员监督管理难度大,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审计效率低及寻租行为等诸多问题。三是审计人员责任大,风险难以控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具有技术特征复杂、参与主体众多、利益多元化等特性,存在较大利益博弈。同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多为政权设施、市政项目、公共福利性项目等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然而,关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信息披露,我国仅在“中国建设项目公众参与网”和“环评爱好者网”相对充足公示,且数据统计结果表示,以高速公路为主的路桥工程分别占公示项目的100%和70%,这表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低,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公众难以得到有效和充分的信息,社会难以监督甚至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这些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属于高风险领域,加大了审计难度,审计人员责任大,风险难以控制。

(二)跨部门合作治理Kooiman(1993)认为,治理已经不再是政府单一权威对社会进行管理与控制,而是与社会中的行动者居于平等地位的互动过程。Rhodes(1996)强调,治理是一种新的统治形式,强调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统治管理社会。John(2001)指出,治理是一种开放的、具有弹性的新决策方式与过程,政府藉由网络连结社会上广大的非政府行动者,以对话的方式互动,与非政府行动者进行社会决策,与企业部门、非营利部门藉由网络进行对话的互动方式进行跨部门治理。所谓“跨部门”并非指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的府际关系。Bryson(2006)认为,跨部门协作的定义为涉及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慈善团体、社区等的伙伴关系。陈秋政(2008)认为,基于“cross-sectoral”特性的跨部门治理,以“三方协力”的理念,明确将私部门区分为营利部门与非营利部门,用以反映复杂棘手的社会或政策问题,参与者通常来自三个部门。江明修(2009)则认为,以往的研究焦点偏重于国家和市场两部门,在治理理论下,应致力于整合公部门(政府)、私部门(企业)、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以共同承担公共责任。总结发现,学术界对于“跨部门”的共性看法,即认为“跨部门”主要涉及政府、市场及社会组织。综上,治理意味政府不再是统治社会的单一权威主体,政府将治理权力和其它社会利害关系人、行动者共享。所谓跨部门合作治理有着一项重要前提,那就是“三方协力”,其强调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共同参与治理过程的相互依赖的动态关系,有效解决公共问题以满足公众需求。

(三)协同效应所谓协同,即“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表示在开放的系统中子系统间相互协作,创造出局部没有的新功能,实现力量增值的整体效应,反映子系统间的结合力和融合度。在社会治理科学领域,协同思想应用广泛,继治理方式多元化后,治理主体也出现多元化,突破社会管理的政府唯一主体观,治理主体趋向政府、社会、市场各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协同效应强调充分调动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等社会组织各自的资源、知识、技能等优势,实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治理功效,实现最大限度的治理功效,是多中心、多主体的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模式。跨部门合作治理中的“三方协力”即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协同治理,体现为多元主体间共同采取行动以实现共同目标的复杂合作关系,政府在管理人员与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动员、组织不同主体资源,通过信息交流与协调机制达成共识,保持对环境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维护和增进,创造最大的公共价值。具体表现为,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变革,能够使政府、市场及社会组织三大主体在公共事务中得到有效发挥,形成一种特定的整合机制,建立具有相互合作共识的协作机制,最大程度的发挥结构性力量,实现不同主体在功能上的互补、行动上的协调及资源上的整合。将跨部门合作应用于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现审计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增强审计力量,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跨部门合作治理的基础是协作,但核心领导的作用不可忽视。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作为一种实现政府、社会及公民三种社会主体资源功能互补、行动协调及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必须坚定政府的核心领导地位,正是这种核心领导机制的存在,对社会审计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将其运用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助于解决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监督管理难度大、信息无法共享、审计质量难以保障、效率问题及寻租行为等。同时,跨部门合作将社会组织(学者顾问团体、行业协会、慈善组织等)引入跟踪审计小组,在实现社会参与的同时,调动了社会公众关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施的积极性,加强公众监督,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建设项目过程中参与主体寻租行为损害公众利益的可能性,控制项目风险,使得跟踪审计小组更有效更尽责完成审计工作。

二、跨部门合作可行性分析

(一)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应用国际学术界对“跨部门合作治理”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且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如:全球气候变迁问题、水资源或流域治理、灾难管理、教育问题、小区青少年犯罪防制问题,以及因失业、歧视、低收入、居住环境恶劣、高犯罪率等弱势小区的社会排除及社会孤立问题、区域交通,公共及小区健康等。加拿大环境治理中的跨部门合作、日本灾后公共危机治理中跨部门合作等均为各国政府关于“跨部门合作治理”的实践应用。在国内,“跨部门合作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关注公共危机治理、环境保护、社区治安、城市治理等领域。这些复杂的领域都是多元化的跨部门合作治理模式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在危机治理方面,形成了以政府为核心,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理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等交换互补,最大限度减少危机损失与增进公共利益。在我国,跨部门合作治理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方政府合作、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等领域均已实践,效果显著。跨部门合作治理过程是一种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相互运作的动态依赖关系,强调三个部门同时、共同参与治理过程,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整合资源,以解决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所面临的审计人员问题及其信息、技术风险。

(二)跨部门合作增强审计独立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跨部门合作治理,将外部中介审计机构及社会组织引入审计专项小组,在保证国家安全及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实现公众参与政府审计,既实现了跟踪审计资源的整合,又加强了政府审计的公众参与,达到跟踪审计主体的多元化目的。中介审计机构、社会组织是独立的民间组织,不依赖于政府和任何国家机关,类似于独立型政府审计,由其参与实施审计得出的结果可信度很高。同时,使审计主体的整体素质提高,审计结果更可靠。从公众参与角度分析,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一切财产属于人民,人民委托政府对财产进行管理,公众参与跟踪审计可以更好的维护切身利益,抵制审计中存在的各种贪污浪费问题,更好的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目标。由此可见,跨部门合作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其独立性。

三、跨部门合作专项小组初步设想

跨部门合作治理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的应用关键在于,由政府、市场(中介审计机构)、社会组织(学者顾问团体、行业协会、慈善组织等)三方协力、各司其职,共同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目标。审计小组是每一个审计项目或审计任务的行动单位,作为一支典型的工作团队,行为与效率对于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结合跨部门合作,致力于构建一支高效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专项小组,以应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实现跟踪审计目标。斯蒂芬·罗宾斯认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即为团队,一支高效的团队需具有明确的目标、相关的技能、合适的领导、共同的诺言、良好的沟通等八项基本特征。据此理论,提出跨部门合作专项小组的构成及职责分工等初步设想,如图1所示。

(一)整合审计资源,提高专项小组队伍素质资源整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需要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配置、激活和有效融合。我国现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即在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项目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完成和解除进行,忽略了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之一的庞大资源体系。跨部门合作小组的构建,首先需要整合各方审计资源,突出“跨部门”多方合作的资源优势。政府审计机构、中介审计机构、行业协会、高校学者顾问团体等均为政府、市场、社会各主体中优秀人员的聚集组织,从中选择专业人员构建专项小组,满足高效团队“相关的技能”的特征要求。同时,律师行业协会、工程师行业协会、环境治理研究学者等专业领域人才的聚集,使得专项小组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增强,满足京沪高速、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在工程、法律、政治、地质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内容纷繁复杂、涵盖诸多行业领域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具体构建方面,政府审计机构的人员构成,根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范围以及在专业技术方面的要求,在审计局所有业务科室内部,结合每个审计人员自身情况,进行人力资源组合。市场方面,采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专业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的方式,根据审计项目任务和要求,遴选掌握先进审计技术和丰富审计经验的高素质注册会计师,编入专项小组。同时,加强与社会组织中的专项领域专家学者、工程师、律师等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进行人才的培养与沟通,专项小组应结合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吸收相应领域专业人才,打破传统科室和地域限制开展审计工作。

(二)发挥政府审计机构核心作用“有效的领导”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潜力,鼓舞成员自信心,更高效率的实现内部分工协作,是高效团队的另一特征要求。现行审计机关购买社会服务行为,多以类似“工程外包”的方式,由外包企业独立完成整个审计项目,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缺乏政府监督,审计质量良莠不齐,容易产生“权利寻租”行为,且存在徇私舞弊的风险。跨部门合作小组的构建,还需要政府审计机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部分,由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力的跨部门合作小组,应以政府为领导核心。专项小组选择政府审计机构人员担任小组领导,根据不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要求,制定相应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渗透到项目各方面,负责其他人员的任务分工及相互沟通,并监督其工作完成情况。同时,制定严格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跟踪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实现跨部门合作专项小组审计的质量控制。

(三)信息共享,协同效应高效的团队对于要实现的目标有清醒的认识,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共同努力,清楚地知道需要做什么工作,以及如何共同工作,最后完成任务。同时团队成员对完成目标有共同的诺言,愿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且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交流。跨部门合作小组的构建,还需要突出“合作”的协同效应,三方协力,信息共享,以达到“明确的目标”、“共同的诺言”、“良好的沟通”等基本特征,成为一支高效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专项小组。政府审计机构人员作为专项小组领导,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向小组成员明确跟踪审计的目标及任务,根据成员专长,统筹分配工作任务。制定激励机制,包括项目整体激励及成员个体激励,实现“明确的目标”和“共同的诺言”,使小组成员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同时,小组领导还应成为市场与社会组织人员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制定相应的信息交流机制,鼓励小组成员及时的信息交换,打破现行地域与业务相结合的审计项目组织结构过度强化部门和地方利益的地域、部门壁垒,充分有效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力的协同效应。

跨部门合作 篇2

**市市长***

(2008年5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兄弟市的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部门的研讨会。今天,相聚泰山,共同探讨合作思路,共同描绘城市合作的美好前景,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

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市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而我们处于交流的第一线,作为前沿部门,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作用,为合作与交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达到互通信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创举,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市政府将大力支持继续办好研讨会活动。

去年,党委、政府作出了合作新格局宏伟战略和进一步加快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的重大决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也给**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审时度势,推出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建设和发展。

朋友们,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成为了多机遇重叠、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希望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时代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到经济区开发建设中。

最后,祝**部门合作研讨会圆满成功!也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旅途愉快!身体健康!

成立新部门 SAP创新渠道合作 篇3

基于此,SAP于今年5月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GPO(全球合作伙伴运营部)。“这是SAP历史上第一次组建专门负责全球合作伙伴业务的部门,而且是直接向CEO汇报。”刚刚被任命的SAP 全球合作伙伴运营部总裁Rodolpho Cardenuto说。

Rodolpho Cardenuto在SAP工作了6年,之前负责SAP在美洲的市场。60多天之前他被委派到这个新部门担任一把手,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世界各个地区的客户拜访一遍。从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再到整个亚太。谈到为何成立新部门,他坦言,“一方面,企业级市场正在从本地走向云端,这是一种新技术的转型,这种转型对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合作伙伴已经不再可能像一个个狭窄的管道或者深井彼此割裂。以分销商为例,它们可能既做云服务,也做ERP。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方法对合作伙伴进行分类和切割。因此在这个相当复杂彼此交织的大背景下,SAP需要用更加宽泛的视角来看待合作伙伴;最后就是客户,他们的需求变得更加复杂,更需要能够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据悉,新部门的组建让SAP可以将所有合作伙伴的工作和业务集合起来,而这之前,与SAP合作伙伴相关的工作是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将合作伙伴的业务集合起来后,可以让GPO部门更加有针对性的与不同需求的伙伴合作,从而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再细化一下GPO的主要工作,可以看到,开拓、完善中小企业市场已经成为它的主要任务。

因为,几乎与成立GPO部门同时,SAP也成立了“中小企业解决方案”(SMB)部门,这一部门隶属于GPO,Dean Mansfield是这一部门的主管。据悉,SMB部门涵盖了从Business One到Business One on Cloud整个完整的产品线。

早就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的价值占全球 GDP总量的近一半,这就导致传统管理软件厂商无论规模大小,都把中小企业级市场作为重点攻坚领域。

“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们也越来越注重采用先进技术。我们预计,到 2018 年,全球中小型企业在 IT 方面的支出将创历史新高,达到 6800 亿美元,并在重要地区和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巨大收益,因为中小型企业正在借助移动设备和云计算实现转型。因此现在正是企业完善产品、优化分销战略和吸引新客户的最佳时机。”IDC 中小企业研究部副总裁Ray Boggs 表示。

跨部门合作 篇4

第一, 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工作十分必要。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众多问题, 多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教育政策, 有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很好, 有些可能一般, 还有些政策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可能引发了一些没有预估到的新问题。但长期以来, 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工作还开展得很不够。为此, 需要加强对政策实施有效性的评估。

第二, 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 更需要跨部门的通力合作。“特岗计划”政策之所以取得可喜的成绩, 与国家四部委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特岗计划”的评估工作能够圆满完成, 也是联合国儿基会这样的国际性组织, 与教育部师范司一起, 会同全国各省专家和代表共同研究、密切配合的结果。希望这种跨部门联合解决问题的创新机制, 能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 得到更大范围的采用。

第三, 高校应当在政策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学在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同时, 还应加强社会服务工作。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一出台就很完美, 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高校在政策研究方面人才济济,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应当做好政府部门的参谋, 积极开展政策评估, 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对政策实施效果得出客观而深入的结论。

第四, 政策效果的评估结果应当被认真解读和充分应用。政策评估不是为了评估而评估, 也不是为了得到有关政策好坏的简单判断。政府部门应以评估为手段, 根据政策实施效果的各种反馈信息, 推进政策的后续完善和调整, 使政策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惠及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

跨部门合作 篇5

为了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加强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我旗联社内设职能部门为七个部,分别为综合管理部、财务计划部、稽核监察部、安全保卫部(与稽核监察部合署办公)、信贷资产管理部、科技信息部、电子银行部(与科技信息部合署办公)。具体职责如下:

1、综合管理部

部门职责:综合管理部是旗联社的综合部门。按照准确、迅速、保密的原则,积极参与社务,妥善处理事务,努力搞好服务。具体职责如下:

(1)积极做好领导参谋,及时完整、有效地反映县联社的工作动态和各类倾向性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供领导决策。

(2)认真传达贯彻上级方针、政策和有关精神,承担催办、查办、督办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协助领导进行工作指挥,承上启下,协调联社机关日常工作,维护正常秩序;负责机关职工集体学习。

(3)负责旗联社文字材料的起草、公文收发、批办、传阅及归档管理以及报刊收发等工作。

(4)开展调研信息反馈等工作,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报道,搞好旗联社整体形象的宣传工作。

(5)负责承办各类会务,妥善接待来客来访。

(6)做好机关行政事务及后勤保障、车辆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办公用品的购置、保管、领用,做好机关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7)负责旗联社工程管理工作,从项目论证、预算审核、现场管理、决算复核等环节实行严格监督,管理维修联社机关办公营业用房、公用设施及其他固定资产。

(8)负责旗联社与信用社内外的沟通、协调工作。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0)负责旗联社机构、网点的设立和撤并申报工作,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代码证的年检变更工作。

(11)负责职工招收录用(含临时工)、培训教育、考评定级以及调配、退休、退职、内部退养、内部待业、下岗、病退、辞退,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工作关系迁移等工作,审核职工福利休假;负责在岗职工“双考”、“双聘”工作。

(12)负责联社中层及以下干部的考评及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等工作,并提出调配、聘免、奖罚等意见供领导决策。

(13)负责职工(含临时工)工资、补贴的核准、调整、晋升。

(14)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资格考试确认、学历证明验证、评聘、考核

等基础工作及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工作。

(15)负责制定在职职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计划,会同有关部室组织实施,配合专业部室做好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

(16)负责联社的党务、共青团及工会等工作,加强党、团、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确保党团员队伍的纯洁性。组织开展旗联社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创建活动。负责旗联社争先创优、劳动竞赛工作,组织各类文体活动。

(17)搞好旗联社女工委员会及计划生育工作,负责职工疗养,老职工、困难户慰问。

(18)按章程组织召开“职代会”,及时收集整理职工代表的合理化建议,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

(19)会同有关部室做好责任目标检查、考核、兑现、汇总等工作。

(20)按照档案管理条例,做好干部、职工人事档案、学历档案和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人事、劳资报表工作。

(2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信贷资产管理部

部门职责:信贷资产管理部是负责旗联社信贷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按所授权限,负责旗联社信贷管理工作。完成对旗联社各信用社季度、年度贷款清收目标责任的考核兑现,对超越分支机构审批权限的贷款进行考察、审批。负责对旗联社的风险评价、预警、控制和处置,负责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具体职责如下:

(1)贯彻党的金融方针、政策,坚持信贷原则,做好对旗联社的信贷管理和信贷统计工作。

(2)负责审查各分支机构申报的大额贷款,并进行复查,签署初审意见,及时提交审贷会议审批;做好大额贷款的贷前调查,发放后的跟踪监督、检查工作。

(3)负责旗联社各机构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按时汇总上报各种信贷统计报表、资料;做好研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4)负责对信贷管理工作的意见、办法、制度等进行草拟或修订;制订旗联社信贷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建立健全大额贷款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做好信贷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工作。

(5)负责旗联社有关法律事务工作管理;负责旗联社有关涉诉贷款事务的工作。

(6)负责对旗联社职工信贷业务及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对信贷责任人、担保人、管理员进行考核兑现工作。

(7)负责对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比例及单项风险指标的监测、预警和

变动分析。

(8)制定信贷风险界限,负责对重大投资、重大贷款、风险资产的监控。

(9)强化制约机制,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工作,做好不良资产核销呈报以及抵债资产的审批、管理、变现等工作。

(10)负责信贷咨询工作。

(11)做好有关信贷工作形势调研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向领导提供有关风险控制、防范的统计数据,提出工作建议和方案。

(12)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财务计划部

部门职责:财务计划部是旗联社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业务辅导、新业务引进、开拓和业务营销的职能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及有关金融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规定权限和有关财税法规做好旗联社的财务计划管理工作,准确及时、真实完整地反映全系统的财务状况。

(2)负责编制旗联社信贷、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计划,并考核计划执行情况。

(3)加强对现金和利率管理。

(4)严格按照有关会计准则、法规,认真做好会计、出纳业务辅导检查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核算质量、资金安全。

(5)负责旗联社财务收支审核、资金结算管理、报表统计汇总及上报工作,反映和监督旗联社业务、财务活动情况,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6)负责对法人社员关联交易的监控和管理;加强旗联社股本金管理。

(7)按有关规定组织会计出纳人员进行制度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旗联社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8)负责旗联社会计档案管理及重要空白凭证、有价证券的领用、保管工作。

(9)做好职工工资发放及相关基金的扣款统筹等工作。

(10)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在行业管理部门和银监部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积极开发新业务品种。

(11)负责旗联社资金的融通和调剂工作。

(12)积极引进中间业务、债券交易和债券回购等业务。

(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科技信息部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管理部门有关电子化业务管理规定和要求,负责旗联社计算机设备管理工作,制订旗联社电子化建设计划;制定和完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方面的管理制度、办法、规定及相关操作规程等。

(2)负责旗联社业务系统电子化项目组织购进与实施、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维修、升级和计算机的安全管理。

(3)负责对旗联社业务系统计算机操作人员技术培训,监督、检查、指导计算机业务系统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作。

(4)建立全部计算机设备财产档案、技术档案、网点档案和操作人员档案。

(5)负责业务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确保正常运行。

(6)做好旗联社计算机网点运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保障网点设备正常、持续、健康运行。

(7)密切配合财会、信贷、稽核等部门,加强对计算机运行数据、信息资料、操作人员、密码等进行管理,监督检查系统安全保密工作。

(8)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业务辅导和软件开发,改进和引进各种应用软件。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5、稽核监察部

部门职责:稽核监察部是旗联社的审计监察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依法对旗联社各分支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维护其合法经营、稳健运行。

(2)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XXX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项规章制度,安排对旗联社及各分支机构全部业务的序时稽核、专项稽核及必要的重点稽核,做好员工离岗离任稽核,保证不漏点、不间断,真实反映财务业务状况,并提出整改与处理意见,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主任、监事长、理事长。

(3)监督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进行稽核评审。负责对联社及各机构存、贷款利率、往来资金利率、现金管理、各项费用开支以及基建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稽核,查处违纪行为。

(4)按时统计、汇总、上报各种稽核监察工作报表,定期分析总结稽核监察工作;制订有关稽核监察工作意见、制度、办法;建立健全稽核档案。

(5)组织实施稽核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并督促各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办法,完善内控和自我约束机制。

(6)搞好本系统综合治理工作。

(7)负责旗联社的纪检监察工作,防范、查处系统内干部职工经济案件,负责案件的立案、责处、结论、处理决定及结案上报工作,受理信访、举报、申诉、投诉、案件,按规定对县联社纪检监察对象行使处分建议权。

6、安全保卫部

部门职责:安全保卫部是联社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有关保卫工作的安排部署,负责抓好旗联社各机构安全保卫工作,修订和完善各项安全保卫管理制度、办法和防暴预案,指导并组织实施基层营业网点的安全保卫工作,努力为全系统创造一个安定的工作环境。

(2)熟悉旗联社安全保卫工作要害岗位安全防范情况,经常检查和总结所辖范围内的安全保卫工作,宣传和教育旗联社职工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保卫意识,依靠旗联社职工做好“六防”(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防恐怖、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工作,确保各机构人财物的安全。

(3)加强对保卫人员及各基层专兼职安全员的管理,负责队员资格审查及各种装备的购置和使用管理;制订安全培训计划,抓好专兼职安全员和持枪人员的思想教育和防范技能培训;加强对守库、保卫值班工作的监督检查,维护内部治安,预防治安事故。

(4)执行各项安全保卫任务,负责全旗各信用社现金调运押送工作和旗联社中心库接、送、守、押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各营业网点安全制度、设施等执行情况;按有关规定负责新建、改建营业网点图纸的审查及安全设施的把关验收。

(5)负责购置、管理武器弹药,检查落实防卫器械、消防设施、监控设备等有关装备,制定安全防护设施规划,督促和检查队员及各网点人员正确掌握安全防护技术和使用防护设备。

(6)定期不定期对各机构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中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和各种案例的分析通报工作,及时推广经验、总结教训。

(7)按规定负责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灾害事故的统计上报,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金融犯罪和刑事案件,参与调查、处理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积极做好内外联防工作。

跨部门合作 篇6

记者求证: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其事。

近日,有消息指出,唐人神(002567)已组建电商部门并与电商合作。公司对此回应称,公司从1996年起就开始做肉品,产品质量一直不错,公司也有计划把肉品做大做强,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创新商业模式、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强化;通过提高人均劳动效率以降低成本,从人员、技术方面进行升级与整合。此外,公司已整合人员组建电商部门,并开展与电商公司合作,实现网上、网下全程互动,赢取终端销售。

资料显示,唐人神的主营业务是饲料、肉品、种猪等的生产与销售。公司预计,2015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208.85万元至2811.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00%至40.00%。

值得一提的是,唐人神集团在收购湖南龙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90%股权后,于日前启动了3年内养殖生猪50万头的发展计划。该计划是依托“龙华农牧”在办好10万头核心示范场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发展“公司+示范基地+家庭农场”的模式,另外40万头由养殖户饲养。该公司与养殖户签署《委托养殖合同》,为养殖户提供猪苗、饲料、药物、疫苗等,实行统一品改、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服务,养殖户将肥猪交付给公司,不论市场行情如何,都将获得每头100元至150元的利润。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唐人神集团在育种、饲料、技术、收购、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也发挥了养猪户在场地、劳动力、防疫、排污等方面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可确保养殖户在行情不好时有钱可赚。

此前,公司曾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现金支付的方式合计作价2.93 亿元购买龙华农牧90%股权。

基层国地税部门合作的现状和建议 篇7

一、基层国地税合作办税的现状

(一)税收业务合作开展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1.0版)》发布前,沙河市国地税两部门已就“税务登记、税务变更、注销登记”等5项工作合作办理。2015年10月1日,“一照一码”改革实施,实现了“进一个门,办两家事”。“营改增”中,国地税部门共同举办代征业务培训班等,合作更加深入。

(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初步建立

建立沙河市综合治税共享目录,共同采集、梳理,共享信息资料。2016年5月24日,国地税金三系统办税服务厅网络互通,实现了涉税信息共享,任何一方的办税服务厅均可查找、获得对方的税收信息。

(三)国地税合作逐步延伸

在实施部分税收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合作深度逐步延伸。譬如,国地税部门定期从信息系统中提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纳税人的信息,分析、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化,完善征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风险。

(四)征管资源合作开始

国税、地税互派人员在各自的办税服务厅设立联合服务区域,建立对方办税窗口。实现了国税、地税联合办税。一些税收征管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开始。

(五)国地税合作渐趋规范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作工作规范》(2.0版)(以下简称“规范(2.0版”)发布后,国地税部门对《规范》(2.0版)中涉及的县(市)级35项合作事项,明确责任、层层分解,制作《国地税合作资料传递单》,对发生的合作事项及时登记《国地税合作登记台账》,确保合作信息传递顺畅、合作行为规范。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合作的具体操作流程有待完善

《规范(2.0版)》中对每一项合作工作都列示了“操作流程”。但是,有的合作流程在实际税收活动中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由于“金三工程系统”中没有设置“国地税两部门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功能。若纳税人在地税部门办理清税申报,国税部门难以在网上得到这一信息。可见,《规范(2.0版)》中合作的操作流程还不够完善,导致有的合作在操作流程上出现不畅等问题,直接影响办税时效。

(二)合作行为的法制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国地税合作需要两部门多方面的相互配合。为确保合作行为依法、合规,《规范(2.0版)》对每一项合作项目都列出“制度保障”。但是。其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这一法律支持。显然合作工作的法制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合作的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国地税合作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是实现合作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地税合作仅有“办税服务厅网络互通”平台,难以适应深度合作的需要。《规范(2.0版)》中提到的“合作平台和机制”,在现实工作中,有的并没有构建,有的则不够完善。现在国地税部门各有一个“金三工程系统”,互不相通。而且均没有设置“双方信息共享渠道”,致使有些“合作流程”不能实现。

另外,合作的政策、管理研究等研究相对滞后。

三、进一步推进国地税合作的建议

(一)深入开展综合合作

随着国地税合作的深化,合作成为“业务、组织、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合作。一要统筹国地税合作改革,制定整体规划设计,有序扩展合作范围。二要先行对执法、信息和其它合作事项类的合作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做到情况明,路子请,流程顺畅,合得来,合作好。三要慎重开展每一类的合作工作。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办税,维护合作的严肃性、法制性。

(二)强化资源合作

强化税收资源合作,一要树立税收资源合作理念。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二要对资源优化配置。国地税部门都有一定量的相同资源。资源合作不是简单地将双方资源合并使用,而是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

一要根据合作事项建立国地税职能部门联系常态机制,使任何一项合作都能顺畅地实现。二要建立“月分析、季初评、年终总评”的合作成效评价机制。三要建立合作的研究、部署机制。四要建立国地税联合办公机制。对于合作中发现的新问题,通过联合办公会及时分析,解决。

(四)力推网上合作实现全覆盖

一要尽快实现国地税金三工程系统网络互通和国地税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应用功能的互访,实现税收信息共享。二要建立网上合作平台。可分两步走。第一步,传统式合作与网上合作并存。第二步,构建统一的国地税税收信息平台,全部涉税事项网上合作办理。三要助力传统式合作向网上合作转变等。

(五)加大深度合作的力度

一要立足合作创新。合作的形式、方式、流程、途径等要因时而变,与时而改,实现在合作中创新,以创新促进合作。二要加快深度合作法规的建设。要全面审视现有的税收法规,适用的留;过时,或不适用的停止使用;部分不适用的要完善、修改;对一些新的合作行为,现有法律没有覆盖的,要加紧立法。建立起合作的法规体系。还要加强对深度合作的引导、督查、考核等。

摘要:该文立足基层国地税合作现状,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综合合作、强化资源合作、完善合作机制”等建议。

跨部门合作 篇8

中星微电子 (Nasdaq:VIMC) 宣布, 中国5家关键的政府部门已组成一个联盟, 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推广“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 (以下简称“SVAC”) 标准。

这一联盟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 致力于推广SVAC的应用和部署, 以及标准的普及和产业化。参与的政府部门包括公安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该组织的揭幕大会上,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厉剑被选为主席, 而中星微电子董事长及CEO邓中翰被选为名誉主席和首席科学家。

5家政府部门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会议的一大主题是在物联网等其他领域推广SVAC标准的应用, 并使SVAC成为一个国际标准。 (摘自《经济日报》)

跨部门合作 篇9

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是高校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底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是今后我国法学高等教育今后的教育指导与发展方向。两部委下发这一《意见》的原因显而易见,法律专业作为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也获得了很大发展,目前我国共有623所高校开设法学类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数29万多人。“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累计培养法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36万多人。[1]可谓规模庞大,也为推进国家法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法律专业毕业生并未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具体体现为法治理念教育不够深入,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单一,本科阶段教育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学生侧重于法条的记忆和背诵,但处理问题和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为此,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要完成这一任务,除了在校内强调法学理论的学习和训练外,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建立高校与司法机关关于法律专业学生的实习与训练体制,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存在的问题

加强与实务部门的联系是提高法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适用法律的实务部门众多,如拥有执法权的政府各部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基础。这些实务机构中,政府部门按管理领域进行执法,所运用的法律相对单一;而律师事务所和法院、检察院是较为理想的法律专业实训部门。其中律师事务所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案件,但缺点是律师办理案件大多是单个人进行,由于涉及律师本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律师带学生从事法律实务实践的意愿不强。

从目前来看,最适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务是检察院和法院。检察院行使国家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其中又以公诉部门工作最为繁忙,除了公诉部门,其他各个处室也承担大量检察工作,法律专业学生的实习可以帮助检察院工作人员完成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减轻检察官的部分工作压力。法院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关口,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法院进行实习,可以了解一个案件从受理到判决、执行的所有环节,通过实习可以熟悉案件流程和法官适用法律的基本思路,因此对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适用与实践能力尤其重要。

正因为上述原因,多数高校也在法院、检察院建立了实习基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高校与司法机关合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需要建立新的合作模

首先,法律专业学生还没有在司法机关形成固定的实习时间。到法院、检察院进行实习的学生大多数时候都集中在毕业实习阶段,而且具有很强的时段性。按规定,司法考试时间是每年的九月份,而参加考试的一般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司法考试之前很少有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实习,多数是完成司法考试后进入毕业实习,而此时的法院和检察院往往人满为患,实习的学生在办公室有时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也有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寒假的时候进行实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实习,而找某个单位盖章应付毕业实习的要求。

其次,法律专业学生在司法机关的实习模式有待改进。目前法律学生在司法机关多参加办公室事务的工作,如打字、复印、整理档案文件、日常接待等工作,真正参与案件办理的并不多。在基层司法机关因案多人少及案件性质的原因,部分学生还能参与案件办理,但到了中级法院或市一级的检察院,由于案件性质和保密的需要,法官或检察官往往不愿意让实习的学生接触案件的处理。因为这些原因,实习的学生往往感觉实习的收获不大。

再次,高校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多数体现在学生到司法机关实习,但司法机关到高校对法律专业学生的指导还做得不够,交流的单向性明显。虽然部分高校也聘请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作为导师指导学生,但由于本身工作繁忙,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很难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实务指导。

最后,高校教师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合作领域过于狭窄。因为缺乏协调机制,高校教师能够到司法机关挂职锻炼的人数还较少,而且由于司法机关案件质量与责任制的原因,即便高校教师在司法机关挂职,多数情况下也不从事真正的检察或审判工作,对案件流程与法律适用并不完全清楚。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模式下高校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形成联合培养机制,而且这种机制不仅局限在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也应建立本级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一)多层次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双向流动的重要性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支持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任教,高校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从国家层面实施高校与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选派1000名高校法学骨干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时间为一至二年,这些教师通过作为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参与法律实务工作,获得实际法律工作经验,这对于法律理论知识丰富,而适用经验较少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其在工作获得的感知可以更好地,更准确地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选派1000名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到高校任教一至二年,承担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任务,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务部门专家可以为学生传授实然状态下的法律运行与适用,其丰富的案件经验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以往高校教师也有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均等更多地是由组织部门选派,挂职人数较少,而实务部门到高校任教的专家更少。现由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牵头实施“双千计划”使高校与实务部门实现双向流动,最终受益的是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列入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才适用“双千计划”,并未惠及数量更多的其他地方高校,为了使其他地方高校法学院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各省级地方也应依照“双千计划”建立地方的法律实务部门和高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建立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指导意见》来自最高法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14个省、市、区的部分中基层法院,接收过数量不等的法学院校教授、业务骨干挂职副院长、院长助理、庭长助理。28个省市区的法院,有不同数量的法官被有关法学院校聘为兼职教师或研究生导师。[2]

(二)制定高校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双向交流程序

目前,高校与法院、检察院之间并没有任何合作的规定或条例,二者之间的合作完全是可有可无,可配合也可以不配合的,由于没有规范性义务的约束,不同司法机关对高校学生实习甚至旁听所持态度完全不同。目前高校教师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人员交流主要依靠组织部门或政法委进行协调,组织部门和政法委也缺乏必要的长期计划进行协调,因此需要制定高校与司法机关之间双向交流的规范和程序。

在2011年,当时的最高院院长王胜俊便提出,人民法院要加强与政法院校的人才和业务交流,充实审判力量,提高司法水平。[3]根据《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全国今后的10年内将选派1000名法学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每名专家的挂职时间为一至两年。最高法院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所下发的《建立人民法院与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指导意见》中提出,经组织部门同意,各高级人民法院可定期选派2至3名优秀专家、学者到本院或下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担任相应领导职务,参与法院的审判或调研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列席审判委员会。该指导意见虽然由最高法院下发,但如何执行由各地法院自行决定,更重要的是,这是由法院单独下发的,没有组织部门的配合,该意见仍然无法顺利实施。检察院系统也还没有类似的指导意见,因此解决高校与司法部门之间的协调最好的办法是在国家层面的中央政法委、中组部、教育部、最高法、最高检共同制定并发下高校与司法部门人员双向交流的程序与内容规范,确定各方工作职责与义务,以便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三)建设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育培养基地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提出要依托“本科教学工程”,支持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重点建设100个共享共用的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其中20个左右为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这是政法委与教育部在国家层面的基地,需要专家委员会对各高校申报方案进行评审,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再根据评审意见,确定参加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通过推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优化,法律专业的学生在这些实践基地实习过程中,通过担任法官和检察官或者律师助理,在这些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指导下,接触案件材料,参与讨论、协助起草判决书、起诉书或其他法律文书、接触商务谈判、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庭审过程,从而熟悉法律实务的各种流程,不断的实践操作将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理论,锻炼其法律职业技能。

据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有关负责人说:全国100家公开示范法院都将允许法律专业学生自由申请实习。法院面向法律教育研究机构公开,这是促进司法公开的一次契机。[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表态,列入公开示范法院的这些单位对方便学生实习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大有帮助,在此需要思考的是,除了这100家法院外,因为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局面,全国的其他法院也可以,更需要为法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锻炼机会。

事实上,全国高校众多,能够进入100个人才教育培养基础的高校多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得到照顾的部分地方院校,对于为数众多而无法进入100个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地方高校,无疑失去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财政支持。但实践教育基础又是必要的,所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建设相应的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但这需要地方教育部门与地方政法委相互协调才能使地方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按国家层面的政策模式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获得必要的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较早的是江苏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12年11月4日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六所高校在南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合作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江苏高院制订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并向13家“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授牌,还确定了高校教师和法官双向交流的名单。[5]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提高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极其重要,相信也是法学院校之间的一次洗牌,被列入计划的高校无疑获得了一张通向与司法机关固定合作的强大通行证与财政支持,而师资与学生质量相对较差的地方高校更不应自行排除在培养计划之外,各地政府应按国家层面的模式应加强对这些地方院校的支持,否则国家资源将集中于少数的部属高校,将无法促进落后地区的法制建设。通过各个层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所建立的实习基础、双向交流机制,高校教师、学生、司法机关和其他实务部门都将获得共同进步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找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结合点.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1104/116454.html.

[2]袁定波,郭文清.最高法详解双向交流指导意见出台缘由.法制日报,2012-8-14,(第005版).

[3]郭少峰.三名高校法学专家挂职最高法不脱离原教学岗.新京报,2012-12-30.

[4]袁定波,郭文清.最高法详解双向交流指导意见出台缘由.法制日报,2012-8-14,(第005版).

跨部门合作 篇10

为探索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措施并观察效果,笔者于2008—2011年开展了“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提供和利用的干预研究”。在分析干预措施对青少年友好服务知晓程度促进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程度的促进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选择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重庆市铜梁县、贵州省凯里市作为干预地区,黑龙江省穆陵市、江苏省盐城区、山东省即墨市作为对照地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具有相似的国民生产总值( GDP) ,都在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了青少年友好服务门诊。

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分别在2008年12月—2009年1月和2010年12月—2011年1月,均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每地区随机选择1所初中和1所高中,各年级选择1个班的学生作为校内青少年调查对象。尽量选择男女生数量相近的班级,根据班级纵向座次依次纳入学生,在使同班尽量多学生参与的情况下,男女各半; 若同班学生入选总数因男女生数量差异较大而达不到40人时,从临班中随机选择所需性别的学生补足。选择工作地点或社区可接受调查的所有青少年作为校外青少年调查对象,不做性别要求。组织上述青少年独立完成课题组设计的自填式问卷,青少年参与问卷填写即被认为对调查知情同意。干预前,选取12 ~ 24岁未婚校内男、女青少年分别1 104和1 149名,平均年龄( 15. 8±2. 1) 岁; 校外男、女青少年分别452和664名,平均年龄( 20. 8±2. 0 ) 岁。干预后,选取12 ~ 24岁未婚校内男、女青少年983和962名,平均年龄( 15. 9±2. 0) 岁; 校外男、女青少年366和620名,平均年龄( 21. 2±1. 9) 岁。

1. 2 方法

1. 2. 1 干预方法 由课题组制定《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提供和利用的行动方案》( 简称“行动方案”) ,并在干预地区通过基线调查进行完善。在干预过程中,使用专门开发的监督评估工具定期开展监督指导工作,对行动方案实施中发生问题及时调整。

该行动方案明确了合作的多个部门( 地方政府,卫生部门,原计生、教育、妇联、共青团、媒体、社区、青年网络等) 及其在合作中的各自职责; 提出合作性的活动,主要包括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多部门间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研讨和应对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问题,改善青少年保健服务设施、环境和质量以吸引青少年,在服务提供者中开展强化培训,多种形式的群体性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 内容包括青少年友好服务) ,多部门青少年工作者培训; 青少年对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反馈,干预信息的收集和分享,干预情况的随访等。干预时间1. 5 a。

通过干预前基线调查、干预后终末调查收集数据,干预前后收集数据的学校或机构随机抽取,不一定相同,即使抽取学校和机构相同,青少年也不完全相同。干预结束后,将行动方案与对照地区分享。

1. 2. 2 质量控制 为保证行动方案的落实,课题组制定了干预逻辑框架,明确干预的目的、产出、活动,以及对于各项产出的客观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基线值和假设的外部因素。5项产出为: 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改善青少年友好服务质量,包括改善服务设施、环境和条件以吸引青少年; 增进青少年、家长、多部门和社会关于青少年生殖健康和青少年友好服务门诊的知晓水平; 增加学校、家庭、工作场所、社区中青少年接受高质量生殖健康服务的数量; 增进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利用水平。

1. 3统计方法

用SPSS 11. 5软件分析数据。分性别描述各变量在干预和对照、校内和校外组的发生率。用χ2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比较,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青少年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就医情况 干预后,干预地区各类青少年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就医“1~ 2次”的比例增加,高于对照地区; “没有”的比例降低,低于对照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对照地区青少年干预后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就医“1 ~ 2次”比例降低,“没有”比例增加,校外男青少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 2。

干预后干预地区青少年在妇幼保健院因生殖健康问题就医的比例增加,在私人诊所就诊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37. 21,34. 36,P值均 < 0. 05) 。对照地区青少年遇到生殖健康问题后在县医院寻求帮助的比例稍有增长,比例高于干预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3。

/%

注: 干预前后比较,* P < 0. 05。

/%

注: 干预前后比较,* P < 0. 05。

/%

遇到生殖健康问题而未就医的青少年中,大部分“未去就医”的原因比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干预和对照地区之间的比较也如此。其中干预地区女青少年“不认为是个问题”的原因比例在干预前后均低于对照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χ2值分别为4. 14,6. 49,P值均 <0. 05) 。见表4 ~ 5。

/%

注: 与干预前比较,* P < 0. 05。

/%

注: 与干预前比较,* P < 0. 05。

2. 2 青少年对当地友好服务的满意度 在因生殖健康问题去不同类别机构就诊的青少年中,干预后,干预地区青少年对于妇幼保健院青少年友好服务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和“满意”率) 高于对照地区; 且干预后高于干预前( χ2= 41. 12,P < 0. 05 ) 。对于私人诊所生殖健康服务的满意度在干预地区提高,与对照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对照地区县医院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满意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6。

/%

干预后,干预地区各种形式服务量,包括电话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咨询和治疗均增加,合计服务量由1 525人次增至6 816人次,面对面咨询和治疗量增加4倍多( 由397人次增至1 525人次) 。而对照地区服务量增加不足50% ,主要来自电话咨询量的增加( 由140人次增至340人次) 。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地区,并在3个干预地区实施多部门合作的行动方案1. 5 a,观察该方案对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促进效果,结果表明,干预地区青少年在遇到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时就医频率、在当地妇幼保健院青少年友好服务门诊的就诊比例及对服务的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显著增加,并且高于对照地区。干预地区青少年在私人诊所就诊生殖健康问题的比例显著下降,青少年友好服务的数量成倍增长。而对照地区在上述方面未见统一、明显的改善,且有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满意率下降的现象。说明在我国现有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实施的行动方案对于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利用是必要可行、有效的,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建立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相关长期工作机制、推动青少年生殖健康领域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对照地区校外男青少年干预后遇到生殖健康问题就诊的比例增加,未就诊比例减少,推测与校外男青少年是社会参与较活跃的群体有关,在既往相关研究中有类似发现[5,6],对此群体而言,服务提供本身或许是促进服务利用的积极因素。

干预地区青少年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常见的5个未就医原因仍是“不认为是个问题”“害羞,担心遇到熟人”“不需要看医生”“不知道哪个医院更好”“没有时间”,它们的比例和顺位在干预后未呈现统计学意义的改变,而这些原因可归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生殖健康及服务的认识,呈现出进一步克服障碍以改善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所具有的挑战性,应对挑战需要持续的行动。因此,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行动应作为服务提供的一部分,是需要通过培训和实践使服务提供者具备的重要技能,且需要增加投入以保证行动方案的实施和成效。现有服务提供者的培训是比另选符合需求的服务提供者更重要的做法[7,8],其中服务提供者与青少年的交流技能不容忽视[9,10]。

青少年友好服务提供和利用促进项目可改善面向青少年的卫生服务以及青少年的健康结局,是有效促使青少年友好服务门诊服务符合门诊政策和门诊环境标准的方法[11,12]。鉴于本干预行动属于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领域的干预项目,且获得肯定效果,根据设计和实践经验,以及其他国家根据其实践而从利益相关者知晓和参与、服务提供者培训、需求刺激和社区支持、服务环境改善、富于创新和保护青少年隐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等不同方面的总结[13,14,15,16,17,18,19,20],笔者提出设计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利用项目的六要素: 多部门合作机制、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和教育、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建设和服务环境的改善、干预项目的数据收集和利用、青少年参与、监督评估。综合考虑各要素以克服影响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障碍是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所必需的[4,21]。

摘要:目的 观察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型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和利用的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利用的效果,为建立相关长期工作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以黑龙江、江苏、山东3个城镇地区作为对照地区,在另外广东、重庆、贵州3个城镇地区实施《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提供和利用的行动方案》1.5 a后观察干预效果。调查对象为12~24岁未婚校内、外青少年,干预前分别为1 104,1 149名,干预后分别为983,962名。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地区青少年在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就医频率、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比例及对服务的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显著增加,分别由19.2%(男)和25.8%(女)增至41.6%(男)和56.6%(女),32.2%增至68.1%,49.2%(县医院)和64.4%(县妇幼保健院)增至73.6%(县医院)和88.0%(县妇幼保健院),并且均高于对照地区。干预地区干预后青少年友好服务的数量增加了3倍,由1 525人次增至6 816人次;而对照地区仅由140人次增至340人次。干预地区青少年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常见的5个未就医原因是“不认为是个问题”(45.6%)、“害羞,担心遇到熟人”(17.9%)、“不需要看医生”(15.2%)、“不知道哪个医院更好”(14.1%)“没有时间”(13.4%),比例和顺位在干预后未呈现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 在我国现有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实施的行动方案对于促进青少年友好服务的利用是必要可行、有效的,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参考。

跨部门合作 篇11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的显著作用, 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情况作了多次报道, 全国十几个兄弟省市来我省学习考察。总结近几年我省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 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政府引导, 部门联动,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帮生、帮长、帮规范”, 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党委重视, 政府引导, 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

近几年, 我省先后制定五个政策性文件和召开三次重要会议,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省委书记张宝顺, 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十分重视。早在2005年4月, 正当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艰难起步的时候, 时任省长的张宝顺书记就针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难、贷款难的问题作出批示:“这个问题应该解决, 农民合作社应该鼓励发展”;2007年3月, 张宝顺书记批示省农业厅“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和指导, 促其健康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和帮助农民增收上发挥作用”;2007年10月, 张宝顺书记又在我省榆社县农村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结材料上作出推广其经验的批示。从2004年起, 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先后制定了五个政策性文件:一是为了鼓励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004年2月, 省委以晋办发[2004]6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鼓励和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的精神, 2005年11月, 省政府以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明确提出了“只要有五个以上出资人, 出资额在1万元以上, 有专业合作社章程和组织机构, 并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即可给予工商登记”;三是为了落实200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省委《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晋发[2006]13号) 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目标任务;四是2007年3月, 省委《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晋发[2007]19号) 中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四个一”工程;五是2008年4月, 省委《关于贯彻中发[2008]1号文件精神,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晋发[2008]11号) 中又重点提出了“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为了尽快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省委、省政府还于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召开三个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一是2005年12月, 省委、省政府在晋中市召开了省直有关单位和各市、县分管农业的副市、县长参加的“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省长都在会上讲了话;二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夕的6月29日, 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宣传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电视电话会议, 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做了讲话, 省农业厅、省工商局、晋中市政府负责人做了表态发言;三是2008年6月27日, 省政府在榆社县召开了“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各市、县分管农业的副市、县长, 省、市农业、财政、工商、信用社、科技局负责人共2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在会上做了讲话。省委书记的三次批示,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五个政策性文件和三次会议中提出的一系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鼓励推动、财政金融扶持、工商登记、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又好又快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推动和引导作用。

二、部门联动, 搞好服务, 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的一项伟大创造, 又是一个需要社会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涉及了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 工商部门的登记注册, 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 金融部门的贷款服务, 税务部门的税收减免, 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省委、省政府出台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后, 作为主管单位的农业部门, 有力地协调和促进了部门联动共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 工商部门解放思想, 给予注册登记, 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

2005年11月, 省工商局按照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精神, 以晋工商企字[2005]19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管理的若干意见》, 在全国率先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注册登记, 从而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确立了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 使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合法的营业执照的时间比全国提前了两年。针对一些县工商部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混同于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进行登记和收费的情况, 2006年8月4日, 省工商局以晋工商明电[2006]39号下发了《关于严禁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管理中违规收费的紧急通知》。《通知》规定, 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 只能按其注册资本的0.8‰收取注册登记费, 并免收年检费。如发现收取除上述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 一律按“三乱”论处, 追究违规收费者和领导者的责任。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 7月19日省工商局主动召开了全省工商局长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电视电话会议, 明确宣布,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监管实施“四不”政策, 即登记不收费、不验资;监管不年检、不罚款。从2007年8月份起, 我省工商系统又推广了襄汾县工商局委托乡镇工商所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 真正做到快捷方便服务农民。

(二) 财政部门列入预算资金, 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

根据省政府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项资金, 其中省财政预算资金不少于500万”的精神, 省财政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列入省财政预算, 2006年、2007年各500万元;2008年我省农业厅从财政新增的支农资金中调剂出500万元再用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 使省级专项扶持资金达到了1000万;2009年我省计划再新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400万, 达到1400万元。各市、县财政也在省财政的带动下, 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尽管我们山西还比较贫困, 但现在全省11个市、115个农业县 (市、区) 中已有8个市、46个县 (市、区) 将1890万元专项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榆社县、襄垣县、沁源县还采取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 县、乡财政贴息的办法, 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 金融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贷款扶持。

为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贷款扶持, 促进合作社的长足发展, 2007年1月, 省农业厅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晋农 (经) 发[2007]1号文件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省农村信用联社制定下发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指引》。《指引》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条件及用途、贷款方式、贷款期限和利率及贷款管理办法。榆社县农村信用社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若干规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责任考核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实施细则》三个配套政策,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 累计放贷9314万元, 县政府还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 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7家。2007年7月30日, 省农村信用联社在榆社县召开了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主任参加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实施‘双千双百惠农工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总结推广了榆社县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 并再次安排部署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2007年10月12日和18日, 《农民日报》两次报道了我省榆社县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手互利双赢的经验。据省农村信用联社统计, 截至2007年底, 全省115个县 (市、区) 中已有88个县 (市、区) 的农村信用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658个, 累计发放贷款14.1亿元。2008年, 省农村信用社表示继续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将为15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 使投放贷款总量达到28亿元。

三、“帮生、帮长、帮规范”, 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

近几年, 我省在“政府引导, 部门联动”的基础上, 各地、各部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帮生、帮长、帮规范”行动, 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 “帮生”。

就是加强指导、引导, 制定落实优惠政策, 帮助农民积极创办合作社和加入合作社。在“帮生”方面, 这几年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培训, 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社。从2006年开始, 我省每年都要组织几次大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 2006年至今年7月, 我省先后编写了60多万字的3本《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资料》, 汇编了中央、省部文件、领导讲话、示范章程及有关扶持政策, 印刷10000多册, 下发到各市、县农业 (农经) 部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 我省又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组织经管局有关人员编写了24万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南》一书, 作为培训教材, 用于指导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2006年—2008年三年中, 我省先后培训农业 (农经) 干部5700人, 培训农村两委干部25800人, 培训农村专业大户、经纪人和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6900人。通过培训, 提高了他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 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大力宣传典型, 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社。2005年12月, 我省召开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 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组的名义表彰了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单位。同年12月14日, 《山西日报》以整版形式报道了会议情况, 介绍了优惠政策, 并推出了会议上经验交流的两个典型。2008年6月27日, 在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上, 又以省委农工办名义表彰了全省20个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省农业厅与《山西农民报》联合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板块栏目, 由农业厅提供典型材料, 在《山西农民报》介绍了18个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的7月4日, 农业厅又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通栏标题, 在《山西日报》整版推出了5个合作社先进典型。《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从2005年至今先后多次报道了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这些典型的宣传, 对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三是改造专业协会, 帮助农民规范合作社。从2005年起, 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趋势, 认为当时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形式, 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质上就是要发展“成员拥有、成员控制、成员受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为农民办的专业技术协会, 一是它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一个社团组织, 按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 它不能从事农产品经销活动, 因此它在组织性质上不是一个经济组织;二是它没有合作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盈余返还制度, 因此它更不是一个合作经济组织。所以, 我省晋政办发[2005]87号文件规定, 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必须依法依规在工商部门登记, 取得合作社法人资格。据此, 省农业厅和省工商局联合起草了《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 以晋农经发[2005]14号文件下发。在2005年12月召开的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上, 梁滨副省长在报告中代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建两改”的指导方针。“一建”即今后新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是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两改”, 即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用政策指导、教育培训、示范项目扶持的方式, 引导农民把过去经营农产品并已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专业技术协会, 按照《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要求, 改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3月, 省委书记张宝顺做出明确批示:“目前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登记和管理, 一般不以‘农民协会’名义登记”。3年多来, 我们成功地改造农民专业技术协会672个,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

(二) “帮长”。

就是政府各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 加大科技、技术、信息服务力度, 帮助合作社成长壮大。在“帮长”方面, 这几年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2003年到2007年, 我省共争取到财政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88个, 扶持资金1660万元;2004年到2007年, 我省争取到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18个, 扶持资金275万元。2006年, 省级财政扶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116个;2007年, 扶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137个;2008年, 扶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227个。在省级财政扶持省级示范项目的同时, 各市、县也逐年增加扶持资金, 加大了对市、县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长治市从2007年起, 列入市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500万元, 两年共扶持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56个;太原市清徐县列入县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00万元, 每年对新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前20名, 每名补助5万元。在各级财政的扶持下, 全省各市、县都涌现出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带动作用好健康成长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规模。2007年5月, 省农业厅与省发改委联合制定了《山西省24个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建设项目2007年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求, 2007年每个基地县发展10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村, 发展10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村。在2008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 我省提出要把发展专业合作社同建设玉米丰产方、果菜园区、养殖小区和发展“一村一品”结合起来, 做到产业发展与专业合作社发展相互促进。阳泉、朔州等市出台了对形成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和养殖规模小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分别给予一定财政补助的政策, 从而促进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产业规模的壮大和发展。

(三) “帮规范”。

上一篇:雷雨下一篇:唐诗里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