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部门核算

2024-05-10

内部部门核算(通用7篇)

内部部门核算 篇1

摘要:对单位实行会计核算是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也是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林业部门, 会计核算的作用尤其重要。结合工作实际, 重点阐述了林业部门应如何加强会计核算, 严格财务管理, 强化内部监督。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监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核算进行的, 内部会计监督包括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监督的内容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全面监督, 而重点是合法性的监督。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也明确提出建立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对于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可以说, 对单位实行会计核算是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也是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林业部门, 会计核算的作用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核算, 严格财务管理, 强化内部监督。

1 把好内部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取得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

《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予以退回, 要求更正、补充。”这是讲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原始凭证, 应依法加以区别:

1.1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所谓不其实的原始凭证, 是指原始凭证记录的事项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 是一种虚假的凭证;所谓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是指原始凭证所表述的事项与经济业务是相符的, 但经济业务本身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应通过监督原始凭证,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措施, 制止、纠正和揭露经济业务的违法违纪行为。

1.2 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要求更正、补充。

所谓不准确的原始凭证, 是指原始凭证没有准确的表述经济活动真相, 或在文字上、数字记录上发生差错等。所谓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是指凭证上的文字说明、有关数字没有按会计制度的要求填写齐全。所以《会计法》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只要求退回进行更正、补充, 而不是不予受理。

我们在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时不要因为第二种情况出现的问题较普遍, 而忽略了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a.《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负有责任。这对于审核监督原始凭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要坚持单位领导人“一支笔”审核签字制度。b.大项经济业务要审核监督审批程序, 是否经主管财务的领导批准, 是否是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需要, 有无超出单位业务范围之外的经济活动。c.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 要明确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不能讲情面或有后顾之优, 应坚决依法制止和纠正。

2 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

对财务收支的监督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又一项重要内容, 财务收支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对财务收支监督的内容包括: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渠道、资金支出管理范围和支出标准项目等。《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法的收支, 不予办理”。对财务收支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 在对收入监督审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超越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 巧立名目收费的;b.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费, 提高收费标准的;c.收入不按国家规定管理, 挪用、截留、转移资金性质、设账外账和设“小金库”的。财务支出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也是会计审核监督的重点。在对支出审核监督时应从以下几点考虑:a.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b.审核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问题;c.审核支出金额与实际需要量是否相符;d.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无挪用、截留或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问题;e.审核财务支出的内容有无变通、虚报冒领的问题。

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督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 只有依法履行职责, 认真对单位收支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才能赌塞漏洞, 防止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3 实施全过程控制的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将单位财务收支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下, 增加了单位财务收支的透明度和自我约束力, 杜绝了白条收付、假发票入账、坐收坐支、多头开户和做假帐等违纪违法行为, 铲除了私设“小金库”温床, 有效地控制了滋生腐败的源头。因此要加强对财务的全过程管理。

财务与会计是属于两种不同层次的活动, 它们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财务管理就是组织单位资金运动、处理资金运动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3.1 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财务管理的重点由资金管理转向财务会计监督, 进而转向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形成的控制系统。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促使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2 实施对资金运动过程的监控。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施对经营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监控, 包括有计划地筹集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与经营决策, 实行事前控制, 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财务监督, 按照规定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等。

3.3 抓好一系列相关的基本环节。

实现财务管理任务的关键是要抓好一系列相关的基本环节, 包括进行财务预测。制订财务计划、组织财务控制、开展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反馈、实行财务考核等等, 保证各环节的衔接, 保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

3.4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主管人员。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有合格的总会计师、财务科长等财务主管人员, 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财务主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应做好对财务主管人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业务理论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核和培养, 达到全方位的综合性素质。

4 规范的会计管理

4.1 注重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作用。

会计岗位设置中应注意横向与纵向关系上的相互牵制作用, 以便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 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

4.2 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

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应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帐簿设置与记帐要求等内容。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 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达到真实、及时和完整。

5 独立行使监督权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的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 主要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有助于单位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 自觉遵守财经法纪, 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提高经济效益。

5.1 规范审计行为, 突出评价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量的企业经营决策依赖于对经济活动的执行及其结果的客观检查和评价等信息的反馈。要拓宽内部审计领域, 规范审计行为, 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签制度, 突出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 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

5.2 改进审计方法, 提高内审效率。

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内部审计工作要引进现代管理理论, 充分运用现代管理方法, 积极加快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 (7)

[2]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 2001 (10)

[3]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 2002 (10) .

浅析区县公路部门的会计核算 篇2

一、目前公路部门的会计核算现状

(一) 资金使用效率低

资金是公路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2009年之前公路部门资金属自收自支, 又适逢国家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投入比较大, 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控制的不够严格。一方面专项资金把关不严, 供应范围过宽, 资金分配存在随意性, 从而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变成了后遗症。另一方面, 在公路部门的财务管理中,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控制方法, 往往造成计划与实际偏差较大, 年底再调整计划, 使得计划变得随意, 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 导致了公路部门普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率的现象。

(二)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操作不规范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公路部门成功的由简单的人力或机械操作为主的粗放型转型, 各种现代化仪器、信息化管理变的正常, 但是部分人员的素质还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 特别是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直接导致了公路部门的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在会计操作方面存在随意性, 不够规范。

首先, 原始凭证方面。目前, 部分公路部门会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对原始凭证的填写不够完整, 且与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不符, 存在着较多的错填和漏填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的开票日期填写的较为随意, 客户名称填写的不够明确等。其次, 记账凭证方面。在记账凭证的填写或处理上, 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其摘要的填写过于笼统或简单, 会计科目的使用不正确, 对账、审核、结账不及时等。第三, 养护成本核算方面。公路部门的养护成本是以上级部门的计划来核定的, 年初或期中根据计划按具体项目下达养护核准单, 要求完工决算成本不能超出核准计划。养护工程有结余年终转入事业基金, 用于下年计划安排, 未完工程以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年终先转入事业基金, 下年工程完工后再冲减事业基金。在实际结算工程成本时, 结算数与计划数通常不一致, 因此就有擅自调整、挤占项目资金的现象。当某项工程成本超出预算计划时, 为了做到不超支, 往往会将部分成本转入其他工程项目开支。或有的工程有结余, 尽量多摊入与本工程无关的各项费用, 建设单位管理费超出规定的比例。

(三) 制度不健全, 落实力度不够

制度不健全, 管理缺乏依据, 自然也不承担责任。如各项经济合同的签订, 财务科大多数未参与, 没有相关制度;除与垄断行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往来以外, 没有对外招标, 往年的招标项目仅仅局限于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房屋建设工程, 尚未拓展到定点饭店、定点加油站、定点修理厂、定点办公物品采购点、车辆投保点等等。

(四) 审计滞后

按照经济责任目标设置的初衷和对审计监督的要求, 应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全过程监督体系, 并以事前监督为主导方面。这样, 有利于联系审计对象, 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违纪现象, 减少损失浪费, 避免事后查证困难。同时, 也有利于落实审计意见及建议、审计决定, 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二、加强公路部门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 加强资金使用监督

加大对公路部门养路资金的监督管理。首先要认真分析当年本单位的计划安排情况, 明确本单位的经费开支标准, 量入为出, 进一步规范行政本单位经费支出的途径与渠道, 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 对这一标准的统一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督。其次就是要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 划清收费收入和往来款的界限, 不得将收费收入和其他收入列入暂存款核算。。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不挤占、挪用、串用专项资金, 不违反规定扩大成本开支范围, 不提高开支标准, 不弄虚作假、虚例支出, 严格控制资金的不合理支出, 及时分析反映其资金运行情况, 确保资金的安全。

(二)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随着各种复杂的工作、情况随之增多, 迫切要求公路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其个人素质, 尤其是财会人员。因为他们既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 又是监督者。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建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政策法规和各项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 使财务人员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会计核算办法, 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格按制度办事, 严肃财经纪律, 规范财务手续,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努力提高自身的和业务素质, 才能使单位在改革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健全制度, 强化落实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财务管理。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如《财务管理制度》、《车辆加油管理制度》、《办公物品管理制度》、《关于费用报销管理制度》等等。对各种原始单据进一步规范, 对外来发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认真审核, 特别强调大额经济业务, 必须用支票结算, 结账手续进一步完备, 对于各种收款收据和收入票据, 逐级审核后, 财务科方准受理, 使单位的经济运行更加程序化, 制度化, 规范化。正确、规范、合理使用会计科目, 严格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写及帐薄的登记, 做到各类帐目日清月结,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保证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确保帐务处理达到规范有序, 科学合理。

(四) 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严格审计执法

根据《审计法》有关规定, 结合公路部门实际, 深化审计改革。一是改革审计办法, 建立审计业务会议制度。推行“分组实施、质量互检、集中审计、会议决定”的审计业务审计新办法。二是改革审计小组组成办法。打破传统的科室界线, 使审计工作网络化。对重大项目的审计, 实行跨科联合审计, 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 在增强审计干部整体作战意识的同时, 让全体审计人员得到不同科室、不同项目的审计实践和业务技能锻炼。三是严格审计执法。对审计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 依法给予处罚。加大回访工作力度, 跟踪检查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执行落实情况, 做好后续审计工作。一方面, 平时对各科室的经济责任审计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可避免积重难返局面的产生;另一方面, 为各级部门的审计提供基础。

(五) 严格执行计划, 控制各项支出, 节约经费

经济形势紧张, 加之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 要求公路部门改变传统的某些做法, 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在制定一些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节约经费, 比如由目前的招标项目仅仅局限于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房屋建设工程, 拓展到定点饭店、定点加油站、定点修理厂、定点办公物品采购点、车辆投保点都采取招标方式等等。

综上所述, 作为新时期的公路部门应当转变观念, 重视公路部门的会计核算, 特别是会计人员, 不仅要做到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 还要为本单位的发展出谋划策, 通过会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让单位领导知道单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路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进行和财产的安全完整, 促进公路事业单位稳定、协调的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 特别自2009年养路费税改革后, 区县公路部门的主要职责由收、建、养、管逐步转移为养、管, 即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 资金来源渠道也由自收自支变为财政拨付, 随着国家经济大形势, 公路部门在资金相对变的紧张, 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 这与财务管理密不可分, 而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其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会计功能的发挥。本文简要说明了区县级公路部门的会计核算方法, 以及需要改进和规范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路,会计核算,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高曼婷浅析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0)

[2]李虹.浅谈公路部门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7)

集中核算下部门预算的执行探讨 篇3

关键词:集中核算体系,部门预算,执行,对策

一、引言

部门预算主要是以部门作为依托, 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全面反映一个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部门预算的实施不仅深化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 更是建立了科学、规范、合理、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可见, 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部门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及严肃性。近年来, 我国的部门预算已经基本初步建立起了编制、执行、监督之间相互分离的运行机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受到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限制与影响, 部门预算执行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集中核算下将部门预算的改革不断深化, 完善基本的定额标准, 完善项目预算的执行, 建立有效地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将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集中核算下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集中核算下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预算编制的方法落后、预算支出的机构不合理、尚未打破传统的部门资金分配的利益格局、缺乏部门预算管理的主体性、预算执行的评价及审核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一) 部门预算的编制缺乏完整性与统一性

由于部门预算是分不同的项目进行编制的, 在编制中并未将各项目的预算指标进行细化, 因此在预算执行中将出现对应关系的缺失, 只能采取总额控制法来进行核算与监控。即:以总收入来控制总支出, 这种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子科目来执行的部门预算将缺乏结构性, 同时也违背了真实、客观、科学的原则。

(二) 部门预算的评估机制缺乏统筹性

不同的支出项目所体现出的部门职能与效率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不同的项目之间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在我国, 项目的登记、申报、评估仍旧以专家评估、政府部门审核为主, 这种项目评估的机制严重缺乏社会的参与性和科学的可行性。同时, 由于长期以来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预算管理理念的影响和局限, 很多旧的支出内容不仅没有减少, 新的支出内容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 使得刚性支出的项目越来越多。另外, 在同一部门内部或是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筹性, 造成项目安排的重叠和交叉现象较为严重, 最终导致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和预算的执行效力下降。

(三) 基本支出经费缺乏保障性

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中, 要求对基本支出进行预算, 作为机构中各部门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基本支出是保障单位发展的基础性支出。但是在部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各部门对预算的基本支出缺乏保障性, 混淆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内容界定, 各部门为了缓解本部门公用经费的缺口, 往往挤占或挪用部门预算项目经费。例如:将印刷费、办公费、水电费列入项目支出中, 导致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四) 项目支出缺乏成本效益性

对于项目经费的管理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经费管理的方法, 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各部门只是关注预算规模, 对预算目标的要求十分匮乏, 因此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不计成本。另外, 由于缺乏对项目结余资金的统筹性而加快了预算执行的进度, 很多单位出现了在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而支出的内容中大部分是差旅费和会议费用。这样的项目预算执行缺乏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 部门预算审计的监督缺乏重点性

审计监督是科学规范部门预算管理的主要形式和内容。由于受到我国审计体制及设计管辖范围等条件的限制, 我国目前对部门预算审计缺乏重点性, 例如:内容与对象上的重点不突出。审计中只是追求审计的覆盖面, 导致审计效果中重数量而轻质量现象严重, 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再例如:部门预算审计并未抓住重点, 有的将重点放在财政收支的审计, 还有的将重点放在那些与预算执行不太相关的事项中。这种忽视了主要矛盾的部门预算审计冲淡了预算执行的效果。

三、集中核算下改善部门预算执行效果的对策

集中核算下部门预算对加强预算管理职能,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预防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集中核算下部门预算改革是避免传统预算模式下预算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必然趋势。

(一) 合理确定部门预算的支出结构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预算管理方式使得预算的编制缺乏细致性, 各项预算资金都是在一定的基数基础上进行增长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支出结构形成一种固化形式, 加剧了收支矛盾的发生。这就要求财政部门按照不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 对预算资金进行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提供,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的支出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加大对预算支出的保障, 保证各部门在正常运转的同时, 还有资金来完成专项任务, 同时还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各部门的事业, 最终为项目支出的正确划分奠定基础。

(二) 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质量

对于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水平, 必须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是部门预算的生命线。要想全面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水平, 就必须从“全面”、“细化”这两方面入手, 在编制好收入预算的同时更要编制好支出预算。同时, 还必须做到专项资金和基金项目的细化同步、各预算项目明细的细化同步、项目预算和采购预算的细化同步。对各部门的项目支出管理必须遵循“立项有据、管理有方、审核有序、重点突出”的原则。对于项目支出预算的申报要规范, 并对其进行审核与管理。将项目类型进行细分, 对重点项目的支出与一般性支出必须明确, 并建立项目库。

(三) 加强并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与体系

随着我国对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对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也在不断调整。例如:在审计中发现, 有的单位为了对“三公经费”的比例进行调控, 就将一部分招待费进行分解, 分解到工会开支、食堂支出、车辆的运行与维护、日常公用费用等项目支出中。再例如:还有的部门为了提高部门职工的福利待遇, 巧设名目发放慰问金、加班费等, 还在节假日发放超市购物卡等, 而在账面中却将这些支出列为办公用品或食堂经费的支出增长。这就要求必须加大部门预算审计的力度, 不仅对事后事项进行监督, 还必须对事前、事中进行监督。改变传统的监督方式, 增加对预算监督的时间、扩大监督范围、增加监督力度, 向细致型监督转化。

(四) 在部门预算执行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要求在单位内部树立起“绩效”管理新理念, 将公众利益的最大化目标进行细化, 并于部门和部门领导者的利益挂钩, 在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部门预算与绩效挂钩主要是完成业绩所需的款项或公共劳务成本之间的关系。财政部门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拨款。

(五) 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和高科技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面对国库集中收付下的部门预算, 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推进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在“金财工程”整体框架内, 及时启用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编制系统, 实现与“大平台”的衔接和资源共享。扩大收付改革级次, 逐步将改革范围延伸到基层预算单位。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 规范操作程序, 扩大直接收付资金范围, 提高资金收付效率, 通过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收付等信息反馈, 掌握部门预算收支运行情况, 及时改进预算编制工作, 促进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决算的相互衔接, 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水平。

总之, 随着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实践, 必须不断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 对部门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完善, 逐步建立起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科学、执行更加规范、高效的部门预算编制与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钟玉玲.关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的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5) .

内部部门核算 篇4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现有问题及其与会计核算工作的不适应现象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现存问题

第一,部门预算实务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财权冲突现象。现有行政单位普遍未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部门预算工作的实务体系之中,而且在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制定执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单位在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预算呈报的过程中,在数据规模的建设层次存在着极其明显的保留倾向,通过将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排除在预算编制计划之外,严重降低预算编制方案实际具备的约束性。与此同时,在实际进行预算编制状况汇总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分支部门往往同时具备预算控制权和预算分配权,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职能部门的工作整体性,以及对特定部门预算整体支出规模的掌握和控制都造成了比较明显的阻碍。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相对落后。目前发展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部门预算的编制实务工作过程中,依然沿袭传统而原始的“基数加因素法”,在技术、人力等现实因子以及利益驱动等主观约制力量的直接影响下,并未实质运用“零基预算”以及和“绩效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编写和审批部门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往往面对较为短暂的工作周期,直接导致相关人员在实际测算具体资金收支指标的过程中难以掌握完整有效的信息资料,致使实际确定的资金收支指标数据具备比较明显的草率性和盲目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编制的部门预算计划尚不具备充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在实际编制的过程中往往不会特别注重对未来一段时期之内发展预算方案的考量,在实际的关照考量视野层次具备一定的狭隘性。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在现有阶段对预算方案的编制和执行状态尚且缺乏充分有效的实践约束。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编制预算计划时,往往只会片面地关注本部门的发展利益,并且往往都会参照前一年业务运行过程中获取到的实测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微小调整;部分预算编制与执行监督单位存在明显的资金支出使用控制行为不甚严格的问题,甚至有部分预算控制单位存在资金支出规模管理制度不甚严格的问题;在项目性资金支出管理过程中,部分预算管理实务单位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概念界定层次的模糊性,给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阻碍。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不适应性简析

第一,以收付实现制为实施基础的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在其实际提供的会计核算成果信息中往往具备较低的准确性,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工作的主要中心工作点在于对财政运作资金收支状况的核算,这种工作重点的安排方式直接导致预算单位难以对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资产的持有和变动状况形成准确的认识,使得预算单位经常会出现实际资产存有量,与账目记载不对应,或者是现实价值虚增现象,直接引致预算单位实际获取和输出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信息,无法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实际占有的经济资源的真实而完整地记载和反应。直接降低了我国行者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实务工作的运行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我国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层次存在过于明显的简单性,应当依照我国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的统一性安排重新开展会计核算科目体系的设置工作。原有会计核算制度之下的科目设计方案已经远远无法适应预算管理工作实务体制改革工作的现实要求,而新式预算管理工作实务体制引致的政府财政资金流运动状态的变化,也直接导致现行会计科目设置体系逐步暴露出其在工作实务层次的明显不足,有鉴于此,针对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制度之下的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体系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整,对于助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水平的有效提升具备着极其充分的现实助力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实现路径分析

(一)实现部门预算分类划分标准与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实现方法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一,促使部门预算的基本性支出项目的分类标准与目级科目的设置行为实现协调一致。这里建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实务人员,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基本性支出分类明细科目,以及“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中的“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之明细科目开展适当程度的调整操作行为,并通过调整行为使得部门预算编制体系中支出明细科目分类标准与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以及“经费支出”明细科目具备相同的设置标准。

第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性资金支出的会计核算实施方法展开调整。根据相关领域的实务工作开展状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拨出专款”以及“专款支出”科目,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经费支出”以及“拨出经费”科目下的“专项支出”明细核算科目能够切实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性资金支出行为的核算需要,因此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不需要在“事业支出”以及“经费支出”总科目之下设置具体的“项目支出”明细核算科目。

(二)其他相关问题及其与具体会计核算办法的相互协调

第一,针对经常性转项业务资金支出项目应当依照实际运作状况展开归类操作,在原则性角度应当将其划归到项目支出的核算范围之中,但是在具体的业务运作情境中,也可以将其划归入基本支出的核算范围之中。

第二,.对于已经解除的被引入到会计账户内实施核算行为的债务项目,应当依照原有的核算标准是实施具体的核算操作,并在针对部门预算执行状况开展分析时,通过提取相关数据开展具体化的统计实务行为。

第三,由于现行预算会计的基本实务制度是收付实现制,预算单位在报销之前会计年度的日常公用经费时,依然可以将其具体记入相应年度的预算基本支出之内。

三、结束语

针对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实现问题,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为论述切入点,具体选取两个角度对相关工作建设实践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以及改善出路展开了分析,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丽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商业经济,2007,02:40-41

[2]董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N].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2:72-73

[3]李建兵.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财会月刊,2006,04:13-14

[4]郭秋芳.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中外企业家,2014,35:68-69

内部部门核算 篇5

1 气象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1)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 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 会计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 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截留收入、转移收入、改变资金用途、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 纠正了原来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 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

(2) 严格规范经费开支渠道,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核算中心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 使得不合规定的票据及不合理

为维修可靠性保障。而当前的航空企业受工程技术、维修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无法及时对这部分信息数据作出可靠检测, 从而造成维修控制成本实践管理仅流于表面, 难以为航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3 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

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所涉及的种类及范围正向着多元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维修成本控制体系的健全完善需要依据现代航空企业实际运行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3.1 维修成本控制从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健全及完善

现代航空企业维修成本控制对于专业人员自身素养与所掌握的知识结构都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除了必备的成本控制因素, 当影响整个航空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的因素有所不同时, 作业人员还需要具备有关工程管理、维修基础以及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把握航空企业经济行为模式的基础上, 对各种技能知识做到合理优化与整合, 才能保证成本控制相关决策的合理制定。

3.2 现代维修成本控制体系及理论的实践操作

(1) 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现代航空企业将维修成本的管理与发展战略管理相统一, 将各种制约成本控制的因素同企业经济的开支不再出现, 并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予以果断拒付, 从而净化了支出项目, 确保年度预算的执行及指定项目的落实。从源头上预防预算执行过程中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的发生, 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滥发钱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保证了资金的安全。

(3) 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 不合规定票据不予受理, 不合理开支不予报销;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 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2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局限性

(1) 控制和监督职能弱化。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 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地弱化, 财务会计知情面缩小, 虽然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 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 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 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 造成了财务治理与会计核算分离, 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 单位报账效益的实现相结合, 建立起成本与竞争的变化对应表。对处于各类型区域中的维修成本实施分级化的控制措施, 使整个作业做到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2) 供应链成本管理模式。现代航空企业的维修成本不仅与内部各机构所负责任相关, 还与各级维修设备零件的供应商与供应链相关。将维修成本控制扩展至供应链范围内, 通过航空企业与供应厂商的直接供应链, 省却了中转环节和中间费用, 利用更为优秀或成本开支更为低廉的维修设备, 达到对整个航空企业维修成本的合理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军, 梁冰.基于粗糙集和自适应神经网络集成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

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 .

[2]钟诗胜, 付旭云, 胡淑荣.小样本条件下航空装备费用预测[J].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 2011 (5) .

[3]戎翔.民航发动机健康管理中的寿命预测与维修决策方法研究[D].南

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4]董豆豆, 周经伦, 等.基于概率风险的系统安全性分析[J].国防科技大

学学报, 2005 (1) .

加强医院票据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太春姬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计财处, 吉林延吉133000)

要]医院各类收费票据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医院票据管理制度, 加强收费票据日常监管, 完善收费票据的计算机管理。

[关键词]医院;票据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

医院收费票据在整个医院收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医院的收费票据是会计核算的法定凭证, 是财务收支的重要依据。收费票据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只有做好收费票据的管理工作, 才能维护医院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 堵塞财务漏洞, 避免财务核算违纪及经济犯罪, 使医院财务活动合法、有序、规范地

[收稿日期]2011-06-08

时, 核算中心只能根据经验来判定, 一是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 票据合法有效, 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 都必须报销。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假借会议、修理费等合规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等不合规支出, 造成了新的监管隐患。

(2) 实物资产治理缺位, 削弱了会计治理职能。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 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 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 导致核算单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 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多数单位没有按照资产管理规定, 建立和登记资产明细卡片, 没有定期进行资产盘点, 造成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另一方面单位往来资金长期挂账, 无人定期核对清理, 容易产生呆账、死账等。这些资产物资管理上的漏洞, 使得单位的一些违规行为长期处于隐蔽状态, 不能及时发现、纠正, 容易给一些违法乱纪者提供可乘之机, 造成国家财产损失。

(3) 削弱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筹集、使用、管理资金,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等财务管理职能仍在原单位, 而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而有些单位, 认为既然会计核算职责不在本单位, 本单位负责人就不应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加上气象部门一些事务比较琐碎繁杂, 单位负责人会依赖核算中心进行日常的审核把关, 而减少对财务活动合法性的关注, 将本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只盯在资金的筹集、争取和使用上。

3改进气象部门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 提高领导认识, 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气象部门领导层的思想建设, 提高法律意识, 自觉依法办事, 从源头上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理顺与会计核算中心的关系, 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 落实好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1) 21-0013-02

运行。

1建立健全医院票据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收费票据的监管, 医院根据财政、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 制定了符合我院实际的《收费票据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医院收费票据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票据的购置、领用、核销及退费票据的处理等日常的管理工作, 以及为防止将制度管理停留在纸上, 医院有关部门的定期检查方法。医院通过建立健全医院票据管理制度, 确保医院票据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岗位责任制, 强化责任意识, 夯实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

(2) 完善配套措施。首先气象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报账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作为核算中心与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报账员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学习, 主动与主办会计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和技术上的切磋, 强化自身职业道德。其次应建立远程报账系统, 会计核算中心要达到高效管理及提高工作质量, 必须立足于电算化和网络化, 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实现远程报账后, 工作人员只需花审核和修改的时间, 从而大大地减少工作量, 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

(3) 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促进各项会计制度的执行。首先, 要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 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不能重核算, 轻监督, 轻管理, 应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转变。其次, 核算中心要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 督促单位完善财产治理制度, 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保证账账、账实一致。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 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并引入资金绩效审计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之, 气象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较好地预防和阻止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但我们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促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东.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时代经贸, 2008 (10) .

[2]王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现状与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09 (3) .

内部部门核算 篇6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始于2000年, 是中央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涉及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监督等多个方面, 是顺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中央政府要求各部门应该及时公布“三公”经费的年度预决算等改革举措,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制度已提上日程。在新一轮的会计准则改革中, 财政部增设与部门核算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应是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但是, 在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过程中,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存在脱节现象, 相关信息与会计核算信息存在偏差, 项目支出预算软约束情况严重。会计核算,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情况下, 应当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事业单位推进改革的相关要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的根源

(一) 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中央政府及国务院为及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 发布《关于修改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 其中新增部门核算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处理方法, 但这其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些许问题和纰漏。

1. 会计核算方法不够详细

在会计核算科目事业支出下设有二级科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日常正常运转、完成基本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 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基本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两部分。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其特定或特殊的工作任务而特别编制的年度计划, 其独立于基本支出预算之外。但是, 这两者在会计核算中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划分和界定, 在一定程度上, 出现“基本支出项目化”的现象, 用项目支出预算来弥补基本支出预算不足和短缺的问题。

2. 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活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行政事业单位在其经营管理、筹资活动、融资过程中的经济事项日趋多样性和复杂化, 原有的预算科目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预算改革日新月异的要求, 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的相关经济事项和资金流入流出等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会计核算科目。这就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混乱, 无法实现部门预算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譬如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拨出经费支出应列入项目支出进行核算,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拨出经费支出则登记在专项支出的明细科目下。

3. 会计核算约束力较弱

行政事业单位除某些经营性单位外, 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无论是否是本期发生的经济事项, 只要是在本期发生的收入和支出, 均将其列入收支范围, 以实际收付作为核算标准, 而不以发生的经济事项为依据, 这就为资产弄虚作假, 虚增利润提供可乘之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发映出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完善, 存在约束力薄弱的限制性因素。

(二) 部门预算中的障碍

1. 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编制工作是基于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 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而制定的。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部门预算时, 事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和充足, 缺乏对预算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存在低估风险和费用, 高估收入的现象, 从而会造成部门预算的不合理性。甚至有些行政单位根本就没有实地调研, 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 在盲目预测的基础上制定部门预算, 简单的将部门预算等同于数量的考核, 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 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财政部提出“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要求在制定部门预算时, 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制定部门预算, 而非过分关注以往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支出。但在实际操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在采用“基数加因素法”制定部门预算。由于受外部市场经济环境, 人为因素等外力的影响, “基数加因素法”可能存在信息不真实、部门预算狭隘等缺陷。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稽核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但在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过程中, 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遵守和依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采取管理制度名存实亡, 没有实际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措施

(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

随着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改革也应逐步提上日程, 以追赶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和政府采购等改革的步伐和进度。部门预算要在“零基预算法”的基础上全面而详尽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管理的目标。譬如, 在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收支情况的前提下, 还要重视资产存量方面的相关信息, 从而能够综合表现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修订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调整会计核算的方法、流程以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 拓宽会计核算的范围。

(二) 重视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的应用

在现行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 除以经营业务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外, 在会计核算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和依据。收付实现制, 以实收实付为判断依据的计量基础, 存在虚增资产的潜在风险。因而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中, 加强对权责发生制的研究和探讨, 分析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和国情的前提下, 实施权责发生制的可行性, 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把握预算额度管理, 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收支情况。

(三) 完善预算监督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和预算监督机制, 但由于客观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我国以行政监督为核心和关键的预算监督机制已经难以满足新经济形势和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逐步完善预算监督机制、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增大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化, 严格把控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额度, 控制超支项目, 防范超预算用款, 尽可能的减少浪费, 确保资金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 扼杀私存“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协调一致, 实现相辅相成。

(四)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应加强预算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 强化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同时, 应该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严格控制做假账现象的发生, 坚持真实完整的反映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 正确表现项目收支情况, 避免出现支出项目化现象。再者, 要完善相关人员激励考核机制和违规严惩制度, 强化预算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的忧患意识, 明确责任中心, 使权责利有机统一起来。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在其财务管理和资金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而会计核算是部门预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操作中, 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协调, 能够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能够不断整合资源、优化组合,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措施, 从而能够更好发挥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相互协调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日益引起重视。部门预算改革是建立和推进社会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则在预算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门预算改革在其推进和实施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与会计核算存在偏差。解决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 部门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出现的矛盾,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合理理财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参考文献

内部部门核算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对策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尤其是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这一部分的内容。在2013年,我国财政部门针对我国行政事业部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在这一会计准则中就增加了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这一方面内容,希望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我国当前行政事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面临着很多的阻碍,二者之间的协调性还是相当差,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着重研究如何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力求在新的经济竞争环境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平衡的发展。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协调

在2013年的时候,我国财政部门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就发不了新的会计准则,更是明确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在财务方面要开始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制度。但是由于多方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依旧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选择墨守成规,保持原状,不愿意去面对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认为实施改革难度太大,麻烦太多,既不能保证改革效果,还容易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其权衡之下,选择继续使用原来的收付实现制。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比,收付实现制存在明显的缺点:首先,实施收付实现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过多的关注于对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重点核算每一笔资金是否准确和真实,但是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资产缺乏关注和重视。其次,将精力过多放在考察财务资金收支上,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资产账目存在虚假财务信息状况,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各部门对于财政资金的准确情况。

(二)会计科目设置简单,明细科目少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科目设置比较简单,大多都是通过一般预算支出科目进行核算,对于二级明细科目设置的比较少,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资金来源多样化,无法进行准确核算。即使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设置的会计科目相对比较多,但是仍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关于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混乱,增大了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还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失去准确性。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缺乏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监督

在我国,大部分公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审计部门都没有发挥真正的审计监督作用,因为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审计工作都缺少独立性,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内部的内部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同时即使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也一般都是事后监督,并没有注意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进行预防。

(四)财务人员素质水平比较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效果。但是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财务人员公及审计人员根本就不是财会财经类专业毕业,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根本就达不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实施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相协调的要求。这也就造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成本高,反而效率低的问题。

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问题相协调的对策

(一)实施权责发生制

在新会计准则发布之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必须重视起来,改革的过程必然是艰难的,但是却绝对不可以不作为,固步自封。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拿出魄力,迎难而上,在充分了解到实施权责发生制的优势和效果之后,要积极进行深化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关注财政资金收支的核算,还要重点关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同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要将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加大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度和会计核算的合理强度,清晰明确的规定部门预算的每一步都要有相应的会计核算相辅助,将责任划分到个人,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问“责”到人,而不至于互相推诿。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内部在进行部门预算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编写部门预算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信息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还要定期披露单位的会计报告,在报告中要附有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情况表,并进行重点说明,以此来增加二者之间的透明度和协调度。

(二)会计科目设置精细化,加强对资产的跟踪和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关于财政补助收入这一方面,经费拨入的方式比较多,如果在会计科目核算上只是通过简单的一般预算支出科目核算的话对于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很难清晰明了的表达清楚。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核算就可以在财政收入这一会计科目下设置二级核算科目或者三级核算科目,将其会计核算科目细化。

(三)加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工作

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和内部工作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要将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在部门内要单独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对于设置的审计部门,要保证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其最高管理之下,切实保证其重要地位。其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将部门预算改革的重点放到资金的使用管理和资金的追踪管理上面,充分利用有效地会计核算资源,注重资金的使用管理能够让资金的使用透明化、阳光化,注重资金的追踪管理,能够有效遏制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出现虚假财务信息,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健康运转。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现今的经济形势下,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为了有效促进其协调发展,必须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如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专业才能、道德素质和组织执行能力等。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当中,要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人员,并且对于聘用的人员,要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只有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两方面考核都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工作。也可以经常邀请一些财务方面的专家为财务或者审计人员进行讲授,不断为其更新知识储备。

三、结论

总而言之,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协调性差的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地策略进行改善,促进其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彩琴.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J].电大理工,2015,04:54-57.

[2]李音.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72-73.

上一篇:锻炼体魄下一篇:痛风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