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2024-09-11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精选12篇)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大量外资企业涌入国内, 国内走出国门的企业也是与日俱增, 这就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有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鉴于对外语人才多元化的需要, 国家教委适时地提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其中英语和商务的结合是众外语专业中最为紧密的。根据英语和商务在学科中所占比重, 大致分为三类, 英语为主, 商务为辅, 我们暂称其为英语 (商务方向) , 英语商务各占半壁江山, 即商务英语, 以及商务为主, 英语为辅的商学范畴的学科。但随着其他专业对英语的逐步重视, 以及原来越多出国深造的商务人才选择回国就业, 英语 (商务方向) 的就业形式已开始不容乐观。在内外夹攻下, 此专业下一步究竟该何去何从, 这一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本文, 笔者希望通过英语 (商务方向) 的定位, 以及课程设置等几方面找出其专业优势, 指出其存在和继续蓬勃发展的合理性。最后指出不足和解决措施, 扫除其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一、英语与商务结合的种类以及英语 (商务方向) 定位

鉴于商务英语是复合型学科, 它的定位问题, 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关于英语和商务结合现在的专业设置主要有3种情况。

1. 专业为主, 英语为辅。

课程设置以专业课程为主, 只有在高年级阶段开设旨在帮助提高学生书面的英语专业阅读能力的“经贸文章选读”或类似与专业有关的英语阅读课程, 这些课程一般课时量很少, 不注重学生的口头能力培养。

2. 英语为主, 专业为辅。

以英语为主的大多数是语言类专业, 名称常以英语 (商务方向) 出现, 此类专业在大学英语系开设的数量比较多。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前四个学期以打语言基础为主, 期间穿插安排商务类的选修课, 后四个学期转入商务的专业学习, 加入会计、金融、管理等入门课程, 但仍安排一些传统的高年级课程, 如翻译、英美文化等。有的学校因地制宜, 从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 对商务的某一方面会有所侧重, 如暨南大学的英语 (商务管理方向) , 但总的来说, 此类专业仍是以英语语言学习为主, 对商务方面所涉及的课程只是广泛的了解, 专业学习并不深入, 本文着重讨论的就是此类专业。

3. 专业和英语同时兼顾。

采取这种设置的大多数是财经类专业, 尤其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旅游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专业。此类专业的典型代表为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此学院目前设置了英语 (国际贸易) 、英语 (国际金融) 、英语 (国际经济法) 等专业。学生前三个学期学习巩固英语基本功, 第四学期为过渡学期, 加入一两门英语授课的商务课程, 如《当代商务概论》, 第五学期后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全英的商务课程, 以商务课程为主, 也有高级写作、口译笔译的高年级主要课程, 但不开设传统的英语文学, 毕业时用英语撰写商务主题的毕业论文。

第一类与英语的联系甚少, 就无研究的必要。而第三类是否属于外语专业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人士的质疑, 有专家认为应归入应用经济学范畴, 因为它已将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归纳入内。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区别在于商务和外语学习在课程的比重不同。后者对商务的重视明显强于前者, 专业的划分也更具体, 方向更明确, 而广外01届此专业首批毕业生就业的大获丰收也证明了其专业定位是复合社会经济需要的。商英班35个参加就业的学生有23个签约“四大”会计事务所, 其中许多人是被两到三家事务所同时录取的。既然如此, 第二类专业英语 (商务方向) 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呢?笔者认为从培养外语人才的目的和课程设置两方面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二、从培养目的看英语 (商务方向) 的合理性

以暨南大学英语 (商务管理方向) 为例,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全面掌握英语技能、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通晓计算机知识、并能从事商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适于从事公司及行政部门的公共关系、国际商务、涉外行政管理、其他涉外事务以及翻译等方面的工作。

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在英语 (国际金融) 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介绍到本专业学生既学习英语语言专业知识, 又接受国际金融技能方面的良好训练, 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 具有从事经贸翻译、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经贸部门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及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两者的区别显然可见。前者的目的是培养有坚实英语技能为基础, 通晓商务方面入门知识的全面型人才, 而后者是既懂英语又较深入地掌握某一专业知识的专才。社会当然需要许多英语技能强的商务专业人才, 但是更多的是需要有扎实英语功底作保证, 具有商业头脑的全才。随着入世的步伐加大, 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英语人才, 广外培养出的英语专才只能满足其涉及的几个行业的需要, 其他行业如旅游、酒店管理、展会策划等等许多专业需要略懂商务知识的英语人才的加盟。限于师资、教学设施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广外的模式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而其他非英语专业会设置英语学习的课程, 但很多都是应试型的书面英语, 听说能力的基本功远远没有英语专业扎实。至于专业方面知识的欠缺, 这些都是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的, 在高年级两年的基本商务知识的学习后, 学生已经可以初步掌握商务知识学习方法, 在参加工作后学习更详细的专业知识速度也比较快。事实上在英语商务未发展起来之前, 大多数外资企业招聘的都是外语专业的学生, 而不是非英语的商务专业的学生, 原因就在于英语是基础, 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更有成效, 更有目的。而且现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 书本的专业知识究竟会有多少在实际工作中是适用的, 这是值得考虑的。

三、从英语 (商务方向) 的课程设置看其合理性

仍以暨南大和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暨大英语 (商务管理方向) 开设的课程有:综合英语、口语、听力、泛读、报刊选读、高级视听说、写作、英语应用文、翻译、口译、英语文选、商务英语、第二外语、管理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谈判、计算机信息处理、公关学、会计学原理等。

广外的英语 (国际金融) 的核心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听说技能、英语口笔译、高级英语写作、学习与交际技能、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原理。

货币银行学和宏观、微观经济学等课程都是经济学的核心课程, 它已经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学的范畴, 从某种意义上说, 此专业是以经济学科的理论为其基础, 学习和研究某种特定商务环境下英语语言与应用。而暨大课程旨在通过商务类核心课程的框架性介绍, 给学生一种“见木又见林”的整体观, 即通过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来全面掌握基本商务知识。从宏观上把握商务知识, 将商务英语看成是商务环境下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

首先, 英语 (商务方向) 比专业的英语如英语 (金融) 更能从整体把握宏观的商务运作。通过对商业活动各个环节的基本了解, 如贸易、商务谈判、会计、银行、管理, 系统地了解了商业活动的整个流程, 不至于知识过于片面化、狭隘化。学生的视野也更开阔, 即使将来在某一特定行业工作, 其全局化的思想和对其他相关商务知识的了解也会有利于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合作和沟通。而且现在的行业之间的界限正趋于模糊化, 不同行业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多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正是符合这一趋势发展的。

其次, 英语 (商务方向) 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清楚将来就业的方向, 尽可能避免入错行。高考选专业很多人是盲目的, 或者对所选专业不甚了解, 按照自己的想法解释专业, 或者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 只选择那些“热门”专业。选择英语 (国际金融) 的学生经过逐步深入学习可能会发现国际金融和自己原来想象的差距甚远, 或者自己并不适合学习此专业。而英语 (商务方向) 则比较少可能碰到此类问题, 通过对商务方面课程的全方位学习, 就会对各个商务分支的运作情况有大致了解, 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 到就业时就能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上手也比较快, 不至于真的入错行。

四、英语 (商务方向) 的不足以及解决建议

英语的商务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 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技能。商务知识主要涵盖商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如国际金融、管理学等。商务技能顾名思义则侧重技能, 如外贸函电、进出口贸易谈判、进出口贸易实务等。

1. 商务知识教学重教轻学, 重形式轻质量。

商务知识的课程由于覆盖面广, 对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个崭新的领域, 授课方式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而且由于教师一般为语言专业背景为主, 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 学生照单全收, 至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多少, 就不得而知了。而且由于涉及的内容多, 覆盖面广, 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还未消化, 就跳到下一章了, 囫囵吞枣的知识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的, 学生对此领域原有的兴趣也有可能在不当的教学方式下而消失殆尽。

教师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授课模式, 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互动。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小型研讨会、翻译、辩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 95%的学生喜欢“案例模拟”, 55%的学生喜欢“师生交互式练习”, 50%的学生喜欢“小组讨论”, 只有10%的学生喜欢“教师主讲, 知识灌输”。以案例教学为例, 教师不仅扮演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更是策划人和指挥者, 而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参与者, 在实际模拟操作中学习理论, 检验知识。在此过程中, 学生增加了对相关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全面激发了创新能力。其次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也会使课程生动, 与未来工作环境接轨。

2. 商务技能课程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学生背景知识缺乏。

英语 (商务方向) 商务方面的师资缺乏不论对于商务知识课程还是商务技能课程都是个大问题, 如果说由于商务知识只是对基础知识简单介绍, 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还可以弥补, 那对于教授技能课的老师的要求就不再那么简单了。技能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若无丰富的商务工作经验, 就很难招架住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若在书本上有列出或老师备课时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况, 老师就可以做出解释。如果问题出现频率比较低, 而无论书上或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没有提及的话, 就比较棘手了。其次由于专业所限, 学生没有经济类学生的商务背景做烘托, 对这些技能也只是机械地记下, 在实际工作中碰到书本外的情况可能会手足无措。即使在学习过程中, 出现一些本课程外的专业商务词汇, 如无索赔奖金等, 缺乏相关背景知识或相关工作经历的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 而教师也会因缺少反馈而无法深入教学。

在教师方面, 要大力引进会以英语授课, 有多年商场经验的人士或者获得国外商科学位的教师, 同时选送年轻英语教师到国外选修商业课程。加强与其他经贸学院的合作与交流, 不同领域的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应多举行全国性的商务英语教育研讨会,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商务英语教师聚在一起, 提出不足, 交流经验, 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方面, 鼓励跨学院选修经贸课程, 多参加公司实习。通过实习, 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学以致用。在实习结束后回到课堂中, 就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无背景知识的缺憾, 提高学习效率。

3. 教材陈旧, 度身定做的教材匮乏。

信息时代, 社会迅猛发展, 教材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英语专业尤其如此。许多被时代淘汰的知识仍旧出现在课堂上。课程的改革必定会带来教材的革新。我们要根据时代的需求,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独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材。同时在教材尚不丰富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外文和中文两本教材同时使用, 取长补短, 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此学科的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同时其他类似学科的发展也迫使其完善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的建设。正是在这关键时期, 英语 (商务) 方向进入了其发展的尴尬境地。只要定位准确, 加强师资建设,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 就一定会走出一片天。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篇2

1概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最后,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对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滞后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电子商务发展问题,我们不仅要加快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应当建立并健全网络安全与社会信用系统以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结算体系,此外,还应当加快建设支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研究和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加大人才培养和宣传电子商务的力度。

2电子商务发展可能产生的就业弊端

平台模式的淘宝网和天猫,一天成交额350亿,无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商业地产。而马云在“双十一”发布会现场所说的“把线下商业地产价格打下来”言论,也将是未来中国线上线下两种零售形式互相竞争的最生动概括。但是是否电子商务一统天下是好处大大的,不仅仅可以打压房价,而且降低物价。对这个说法很多专家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如果电子商务一统天下,会有很多弊端:

2.1给就业岗位带来压力。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商品价格之所以低,并不仅仅是因为在场地的租金上占有优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人工的减少。如果真的满街没有传统店铺的话,势必会让原本就紧张的就业难更加紧张。传统店铺的灭绝同时灭绝的就是营业员、收费员、保安等等岗位。

2.2给社会融合带来影响。传统店铺的存在,起到的不仅仅是商品流通的作用,它还起到一个休闲的作用。周末带着爸妈,带着妻儿转转看看,购物并不见得就是主要的目的,其实起到的还有放松心情的.作用。如果真的没有了传统商铺,只会增加更多宅男宅女,只会增添更多的屏幕控,这给社会的融合带来困难。

2.3给其他产业造成损失。市场建立的传统店铺,吸引了更多人去购物休闲。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采购商品,还无形之中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小食品销售等等。如果没有了传统店铺势必会给相关产业带来很大的打击。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理应是更多模式并存。眼下,电子商务平台在价格上的确是有优势,其实这种优势也是有一个基础的,那就是竞争。是源于和传统店铺的经销模式的竞争,电商才愿意去用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如果真的有一天,电商失去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对手,他们还会不会用价格去吸引消费者?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电商销售平台虽然也有不少,但真正形成规模的并不多,在已经形成气候的几家大销售平台面前,要想再出现可以抗衡的电商并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实证明,任何模式下的商品销售都是需要竞争的,需要充分的竞争,无论是模式和模式之间的竞争,还是同一模式下的竞争。而当有一天传统商业真的在电子商务面前溃败而下的时候,无论对于市场还是对于消费者,抑或是对于社会来说都不会是利好的消息。当然,如果电子商务真的有一统天下的时候,也许会如马云说的那样起到“打压房价”的作用。但是这种打压必然会是有限的。首先它能够打压的也仅仅是商务用房和商铺房租,而对于整体房价没有多少作用。再说了,物价的走高不仅仅是因为商业用房的价格飙升,还源于价格的垄断等等因素。事实上也是这样,在市场上价格居高不下的不都是那些专卖的品牌吗?

3电子商务对就业带来的优势

在当代的社会经济中,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核心,他除了会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外,还能巨大的影响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业首当其冲的就会受到其影响。就业作为立国之本和安民之策,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得到长足发展的今天,失业却成了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世界性难题。人们将目光越来越多的投放在失业问题上,特别是对于中国这种人口多而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来讲,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而增加就业。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术,虽然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并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但是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也不可避免的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作为新兴信息技术革命的电子商务是如何影响就业的呢?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才能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而有效的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广阔。由于互联网用户正以100%的速度递增,造成了该行业惊人的人才缺口。预计未来的十年,我国需要二百万名电子商务人才。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逐步的进入了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与网络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由此可知步入电子商务行列的中小企业急需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四种领域:第一,B2B即企业对企业的业界代表:慧聪、环球资源网以及阿里巴巴等。第二,B2C即企业对个人:业界代表有:a,平台类:当当、京东商城、VTOO维度商城、淘宝商城等;b,直销类B2C:海尔在线商城、戴尔商城以及TCL通讯官方商城。第三,C2C即个人对个人:业界代表有淘宝、易趣、拍拍以及ebay等。第四种,B2G即企业对政府:业界代表有政府采购网。

4结束语

浅析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 教学方法 师资队伍

当今中国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国家教委也指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定义,那就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将相关知识相结合而形成的有用人才。当今的世界是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这就对商务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而作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高等学校,具有更加艰巨的重任。

一、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等学校是我国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培训地方,然而,在商务英语教学上存在许多不足:

(一)没有明确的学科定位

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里所开设的商务英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只是英语专业的一个小分支学科,毕业时获取的学位不是专业类型的商务英语学位,而是语言类英语学位。除此之外,我国有部分语言学的专家及学者都否认商务英语,并将其定位于是经济学,而不是语言类学科。还有就是,有些学者认为此学科是在商务下用于交际的实用英语,有些学者认为此科是培养专项的在特定商务领域下工作,交际的人才。定位不准,直接导致在商务英语学科培养方向上的不明确,进而导致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甚至是一个误区。

(二)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从字面意思来看,商务英语,就是商务和英语相配合,然而,在当下的中国高校,大部分的是把商务英语给分割开来进行学习,课程安排如下:在大学一年级或者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主要开设基础英语语言学课程,主要是训练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然后到大学二年级或者大学三年级时开始商务课程,进行对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应用文写作,国际贸易实务等的学习培训,进行中却将英语放到一边。这样的分离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将商务与英语很好的融合,单独专题学习,只会是学了英语忘记了商务知识,或者是反过来,效果十分的不好。所以,当务之急,就如何将商务与英语融合在一起进行合理教学达到两者兼顾这一教学课题是每个教商务英语课教师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三)师资力量缺乏

学校的分离式教学导致如下情况的出现,英文水平比不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外贸水平比不上经贸专业的学生。这里不排除教学方式存在有问题,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也就是说,在学校,商务英语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小分支,在很大程度上教授他们的教师是原来教纯英语的教师,这样一来,这些教师在教商务英语的学生时,会出现低商务知识不知,或者是一知半解,甚至是现学现卖,而且也不会有商务案例来分析学习,最终只能是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气。再就是教师从经济学院转来教授这些学生,最后是冷却了英语,将商务英语变成了汉语讲学。

(四)商务英语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对教材的内容不必有过高的要求,毕竟已成体系,变化不会太大。但是,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生而言,在教材的编写上是不应该与英语专业的一样的,这涉及到一些特殊性,商务英语还要包含商务,对外贸上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所说的时效性。我国高校所用到的商务英语教材是处在粗制滥造,内容过时,东拼西凑的状态,几乎很少能够找到一套让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满意的教程及习题。

(五)教学方法枯燥单一

教学的方法是用来迎合教学的目的,商务英语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更要求学生能够在英语的环境下了解复杂的专业术语、商务操作流程以及商业惯例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注重学而忽视问,导致课堂上教师讲全堂,学生听全堂,没有互动,枯燥一课。

二、几点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相比英语专业和经贸专业的课程,商务英语的课程在内容上需要了解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既有英语的听力、口语及语音等基础课程,又有经济贸易类的课程,教学安排时要注意,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的知识时,能更加全面的接触相关学科,避免知识补充性或者是敷衍性的完成商务教学任务。商务英语培养的目标是在商业活动中能用英语从事与外国商务人员沟通的人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企业知识的基础,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是英语国家的栋梁,我们必须让学生做到二者兼顾。

(二)教学材料的选定

目前国内此学科还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各个专家和学者在这个问题的观点没有达成共识,而在外国,在这方面已经是比较成熟,为此,可以先尝试的借用国外比较先进的原版教程,对我国商务英语的学生进行培养。为什么引用西方的商务英语课程,是因为国外教程具有以下特点:系统的专业理论,语言标准,且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能够提供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三)教学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

着手提高教学队伍专业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首先,聘请对外贸易一线的工作者来校作兼职教师。从业者做高校教师,有许多的优点,首先其本身就处在那个未来学生毕业时要从事的岗位上,一言一行都是一个模板,可以很好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工作相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教学。此外,鲜活的工作经验可以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时,作为外贸人员和教师于一身的这类人,在学生学习时可以提供课外实践机会,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时效性强。

其次,培养复合型教师,鼓励教师研读专业知识。字面上看商务英语这几个字,不难发现是由商务与英语两部分组成,所以,在挑选教师时,要求是商务和英语能力两者兼备。现在的教学教师还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需要对从业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让相关教师,从个人情况出发,互补知识,英语好的教师去补习一下商务类的知识,商务好的教师来补充一下英语知识,从而使两者在教学上不单一,更好的融于课堂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案例教学。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后工作,案例教学是最贴近以后工作的,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寻找时效性强的案例,在课堂上以案例为主要对象,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研究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模拟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到一个模拟的商务情境中去。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商务实践,比如进行实景商务谈判,通过邮件进行报盘、还盘、报关、装运、发货等。这种动态教学法要比传统的理论灌输型教学行之有效的多。

第三,巧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第四,校外实习教学。理论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通过校外的实战演练,可以很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达到学而时习之之效果。同时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理论薄弱点,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把握学习方向,为将来步入社会,更快的融合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学校应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者外贸从业人员、最好是正在从事外贸工作的师兄师姐们重返校园做报告,让学生更直接的了解这个行业,以及这个行业人员的生存状态。

总之,虽然在商务英语教学上存在不足,但是,在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下,我国的商务英语教育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如何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使培养出的人才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处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发展现状,未来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在科技的连接下逐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各国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商务英语是为了满足现代职场语言要求而提出来的,它不仅要求人才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更加注重人才对西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商业理念、工作方法及其生活习惯的了解,要求能够得体大方的与外国人交流沟通。另外,一个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还要求具备包括管理、经济贸易、基础法律、财务等在内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巧。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宽领域的。国外高等院校不仅开通商务英语专业学科,还开通相应的考试,制定专门的考试制度。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也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而我国各高校肩负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重要责任,在学科建设上应该明确清晰发展方向。

一、商务英语在我国的发展

商务英语在我国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展开,其规模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语外贸院校增设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商务英语”这一概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真正在我国火热发展,掀起一阵英语学习热潮。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贸易交流越来越密切,国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英语语言毕业生,而是兼具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沟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为满足与日俱增的人才需求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增设了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同时英语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英语学习市场顿时风起云涌,进入“白热化”阶段。到目前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我国乃至全世界英语学习热情还未退却。

二、发展商务英语的重要意义

现在社会正在趋向于全球化发展,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对外贸易额度也在逐年上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中就需要与不同国家企业交流、沟通等,其中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就成为了首要问题。英语作为全球最为通用的语言,其地位可想而知,所以商务英语在经济发展历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商务信函的书写、合同条款的签订、相关合作人员的交流等都需要商务英语的辅助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商务英语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尽管商务英语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且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但各高校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上仍然存在学科与专业模糊不清的状况。商务英语到底是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还是应该侧重商务知识教学,或者是两者兼顾。这关乎商务英语是归属经济管理学科还是语言学学科。在这种认识不清晰情况下,商务英语在我国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商务英语在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专门专业,但商务英语却因缺乏统一明确的学科性质规定,其学科开设条件、课程设置、教学目的、学科培养计划等相关规定也没有明确,各高校只好根据学校自身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来教学。经济类院校侧重商务知识教学,语言类院校则注重英语教育,最终使得商务英语人才层次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水平层次不齐。许多院校是虚设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则实质是以英语专业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但这当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归结于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还要求掌握扎实的商务知识和技巧。这类人才的稀缺使得学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上采取单一英语教学模式。而有些兼具专业英语和商务知识的老师却因缺乏具体的商业企业管理知识和国外文化的理解而难以满足商业英语的全方位教学任务。因此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不佳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最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社会输送以英语为语言沟通技巧的能够进行各类经济活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能够通过平时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熟悉各类商务活动,能够无障碍与外国客户交流,表达企业和客户的要求。而现实教育中学生只能单纯的使用英语,对外国生活习惯、语言风俗和文化背景相关内容了解甚少;同时对经济知识也只是掌握理论技巧,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在出校园后难以真正融入职场。

四、我国商务英语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满足目前我国对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要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形成完整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明确教育教学任务与目标,让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创造浓厚的商务英语学习氛围。因此我国商务英语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科建设。

1.明确商务英语学科属性和教学目标。商务英语学科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英语学等复合学科,学科交叉明显。因此各高校应该明确自身的学科属性,不能脱离国家教育部门的学科界定,同时坚定以培养既具有英语专业素养又具备商务知识和技巧的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目标,并且从基础教育做起将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过程。

2.加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学科的课程体系直接决定着学生专业知识技巧和综合能力的高低。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为最终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商务英语的所有课程要在各学科之间得到良好的平衡,以多层次、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为主流,使学生技能掌握扎实的英语、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又具有开拓的眼观、全球化的视角。因而课程设置要以英语技能、经济管理理论、贸易知识为主,同时辅之以外国文化文学、西方管理理念等,让学生能够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国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另外可通过外贸实训等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国外交换生项目等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会学习商务知识、获得语言环境,进入职场后能够更加轻松适应现代商务工作。

3.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的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效的教师队伍选拔上应该兼顾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避免单一追求高学历,对一些有过商业实战经验和海外留学、海外生活的人才应给予高度重视。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实际经验、亲身体会传达给学生,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另外高素质人才不应只具备教育教学能力,还应该拥有强烈的科研欲望和高水平学术研究能力。教师能够通过科研工作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和前沿科研成果,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也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4.规范商务英语教材。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离不开专业教材的建设。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使用的教材主要还是英语语言教材、经济管理类教材以及各院校自己编写的课本。这些课本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专业性不强的特点,且教材质量也是参次不齐。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符合我国学生特质,兼具实用性和专业性,让教材为学生未来职业道路服务。

5.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商务英语应该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采用小组讨论、演讲、团队游戏等课堂互动形式教学让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多媒体双语教学模式为主打造英语语言环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五、结语

商务英语在我国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发展速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减弱,只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对外贸易交流的增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给商务英语的发展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不少挑战,这就要求各高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让商务英语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商务英语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始终以培养应用性高素质商务人才为中心,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好人才输送工作。

参考文献

[1]莫熊树,张勇,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刘胡英.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10,(122-123).

酒店电子商务的现状发展分析 篇5

如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和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催生出一大批构建在传统行业之上的电子商务网站。酒店类电子商务网站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数以万亿计的酒店市场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关键词:互联网 电子商务 发展 酒店引言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近几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开展起来。酒店网络销售系统是具有革命性的酒店营销创新。它可以有效展示酒店形象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客户互动关系,实现高效管理与销售,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3 酒店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设

金融危机下,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利益化的指导原则另商家们再次拾起电子商务这张王牌,利用酒店网络销售系统进行酒店营销创新。

7天酒店为业内第一家开拓电子商务平台的经济型酒店,成立伊始,7天连锁酒店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锁定在电子商务上。电子商务平台成本更低、流程更简单,虽然价格压得较低,但仍能保持一定利润。2008年10月7天获得国际金融机构高达6500万美元的融资,7天掌门人郑南雁于2009年3月表示要将钱全部投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希尔顿集团积极开展电子商务,2000年,集团总收入28.3亿美元,净收入27200万美元,电子商务收入占净收入的9%。在过去的几年间,利用互联网,希尔顿已成功地推进了客房预订业务,大幅度削减成本。2000年它的所有网站客房预订收入超过3亿美元,是1999年的现金倍。而后,希尔顿饭店集团又进行了它的第二次电子商务改革,利用电子商务增强营销能力、拓宽分销渠道、提高预订能力、购买能力、和集团内部管理水平。

众多酒店也纷纷开拓酒店电子商务市场,目前,与携程合作的酒店已超过万家,艺龙已超过7000家。在电子支付领域,汉庭、锦江之星、7天、如家在内的多家知名连锁酒店与快钱合作,借力快钱先进的支付服务积极拓展酒店订房业务。酒店方也积极开拓其他支付手段。电子商务在酒店业应用和发展的动因分析

4.1 内在需求的拉动

在未来的2O年内,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互联网生活方式之中,借助于网络获取酒店信息,预订客房、订餐等将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因为互联网可以满足宾客消费心理(文化、情感)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的信息社会中,顾客要求以电子方式进行通信,酒店和酒店各部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也需要用电子方式与相关的客户、供应商以及其它组织交换数据和信息。

4.2 自身发展的推动

信息技术社会要求必须改善酒店环境.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技术时代,酒店的发展必然要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酒店电子商务是一种关键的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工具,信息是酒店日常经营和战略管理必不可少的。

4.3 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电子商务代表着目前乃至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酒店业的生产和消费特点决定了酒店业最能够体现电子信息网络的优越性,是最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的产业之一。电子商务是我国酒店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酒店业电子商务的优势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从贸易活动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由此也可以将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是利用INTENET网络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

5.1 增加酒店的经营产品

酒店电子商务的开展首先给酒店业经营增加了新的服务产品,满足了市场的新变化。因为游客,特别是商务客人,他们需要在旅途期间仍然得到互联网服务,于是电子商务的开展使得酒店增加了对客服务的内容,为客人带来了方便。

5.2 完善酒店的采购管理

酒店通过互联来采购设备,不但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比价购,而且可以方便地实现规模采购和享受常客优惠。综合国内采购管理的经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是充分得用市场竞争规律,即充分利用比价原则。

5.3 为客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Internet将酒店产品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展示在客人面前提供BtoC的直接预订渠道,客人只需按其需求进行选择,确认即可。

5.4 拓宽酒店的销售市场,扩大预订消费群体

互联网使得酒店业务有可能延伸到以往从未到达的地方,将酒店产品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并将对酒店产品有需求的客人与酒店相连接,使酒店产品信息在空间上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因此电子商务可以给酒店业经营增加新的销售渠道,扩大预定消费群体。

5.5 使酒店产品有形化,增强预订群体对酒店产品的信任度。

酒店产品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客人在预定、购买这一产品之前,无法亲自子解到所需产品的信息,Internet可以提供虚拟酒店和大量的酒店产品信息。通过Internet网络,客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了解酒店产品,对酒店产品产生预先的体验。这样酒店网络预订不仅培养和扩大了消费群体,而且使无形的酒店产品“有形化”,增强预订群体对酒店产品的信任度。酒店电子商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6.1 观念差距

一般的酒店经营者都认为酒店属于传统服务行业,酒店的营收主要是靠出租客房和床位。因此混淆了投资酒店电子商务与投资房间内设施,把它们的投资回报等同看待,没有把电子商务建设和改善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功效联系起来

6.2 行业距离

酒店业属于以人为本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IT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这种行业间本质上的差异,致使IT公司尽管竭尽全力将最先进的产品设备或解决方案推销给酒店,但其结果往往是酒店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不尽人意。7 酒店电子商务发展与展望

未来的酒店电子商务应向增强与客户的双向交流、改善信息服务、通过个性化服务增加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酒店电子商务“以交易为中心”色彩较浓,预计未来酒店电子商务将在服务上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

7.1 电子商务规范化与标准化

首先是规范化,建立健全酒店电子商务规范体系,为酒店电子商务的实施和监管、企业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信息内容和流程、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提供指导与约束,预先对那些可能对酒店电子商务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因素加以防范,是推动酒店电子商务持续、稳定、健康、高效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标准化。在国外,通常是由专门的组织(如OTA)制订出一套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酒店电子商务网站、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时都遵守这套标准,这样在一开始就保证了与其化单位的信息系统做无缝链接的可能性。我国酒店电子商务的数据也应尽快实施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

7.2 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

移动电子商务结合智能网络技术,是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应用。

7.3 复合型酒店电子商务人才

目前人才的短缺正成为中国酒店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由于酒店电子商务是酒店业和电子商务的整合,所以唯独具有电子商务和酒店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应用功能和模式密切联系到酒店业组织、管理、业务方式及其特点之中。结束语:

酒店电子商务是当今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向众多的客户提供面对面的营销方式。它开拓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这些都是平常方式下的人力、物力所无法与之比拟的。它代表了最新和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为酒店开发客源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参考文献

[1] 李 琪:电子商务通鉴[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2] 巫 宁: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 马晓.秋张凌云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4] 赵林度,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 方美棋.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姓名:覃伊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保障体系

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主体保障

教师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相辅相成、相济互促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师发展的关键。基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需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也应该从课程素养、教学素质和梯队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课程素养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课程知识和课程实践智慧的有机融合体。课程理念、课程知识和课程实践智慧构成了教师的课程素养要素,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从事课程实践不可缺少的通识性知能、基本的课程文化修养和课程文化的创生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课程素养属于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他们在课程实践层面所表现出的商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理论修养,具有明显的专业特点;也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对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的前瞻性认识,带有强劲的动力特性。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课程素养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行为,决定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进程和效果。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课程素养的获得是教师在平日的课程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不断反思的积累和跃进的非线性过程,是随着课程的时代特性不断解构、建构和超越的过程。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实现关键在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素质。课程与教学密不可分、相得益彰。教师教学素质不仅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基础,而且也是教师发展的基石。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过程就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践行商务英语素质教育、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过程。概括而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提高其教学素质包括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追求广深的专业知识、掌握师生交往技能、具备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方法、具有与时俱进创新学习方式的能力、具有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的能力等。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上述教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必将有利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制度保障

课程管理就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课程管理者对一定课程系统的人、财、物、课程信息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系统预期目标的活动。课程管理能够使课程活动处于可监控、可干涉、可改进的范围内,是各种课程活动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高校课程管理是其教师发展的制度保障。在我国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背景下,高校首先要处理好课程管理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在高校的课程管理中,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随意提高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的价值。这些对于保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方向的正确性、措施的有效性、课程结构的科学性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文化保障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的人、事、物在交互作用、多边互动中生成的一种文化生态和精神场域,是师生社群共同构筑起来的以教育、学习、活动为内线的独特文化景观。校园文化是有利于社会主导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具有自己的特征:历史超前性、主观浪漫性、文化创造性和选择性、主客体同一性等等。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栖身其中的精神氛围,是课程活动的场所,是教师发展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附着于校园情景中的人际关系,附着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学生管理制度等学校教育结构中,这些都是隐性课程的基本要素;所以,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教育结构的组成部分,成为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高校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作为隐性课程的校园文化也对高校教师发展起到文化保障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高校教师发展发挥文化保障作用是通过其整合、组织、交往、凝聚和社会化的五大功能实现的。第一,校园文化是校园情景中各种精神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远大于各要素简单之和的整体——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在整合校园内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为教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第二,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会由于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适应感、依存感而在心理的层面上被校园文化紧密地组织起来,为师生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完成教师发展的任务提供了一种文化心理保障。第三,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设施、环境、建筑、语言、文字等是校园人际交往的场所、纽带和工具,也是教师发展中各种交往活动得以实现的文化场域。第四,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是最具凝聚力的精神实体,它有助于加强师生的团结、凝聚师生的力量、加快教师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蔡國春.试论大学素质教育实践的课程保障[J].辽宁高教研究,1997(6).

2.李均.论学习自由[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浅析我国商务英语的现状与趋势 篇7

1 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现状

首先, 从高等院校的角度来看,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能够适合于当前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摇篮,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来看, 高等院校更加期望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专门型的人才, 这里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高等院校在发展的历程中受到了来自于学生、企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高等院校在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上面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从当前的商务英语发展的过程来看, 人才培养的定位就是为了能够培养适合于国际贸易型企业发展的需求, 从而构建起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高等院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定位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总结经验, 找出能够适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措施,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适应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目的。其次就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来看, 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来自于普通的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可以说, 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相对比较匮乏的, 相对于英语教育专业来说, 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都是从中间进行的转行, 这种转行主要表现在了很多是原来从事公共英语的教学或者是从事基础英语的教学, 很多教师都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 然后开始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 这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来说,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商务英语专业对于教师的要求还是相对较高的, 不仅仅需要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基础, 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的经历,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重要的知识储备, 才能够更好的胜任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另外还应该看到的就是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来说, 对于商务英语的技能型课程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多, 没有能够将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 基础英语作为教学的重点来进行课程的设置。从这种课程的设置上面来看, 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基础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以看到只有不断的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商务英语的技能训练中能够得心应手, 从而不断的来提升和完善日常的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当前还应该看到的就是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过度的重视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了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基础英语课程学习的设置。最后就是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定岗实习的内容安排不够充分, 顶岗实习对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商务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 有越来越多的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定岗实习的重要性所在, 在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发展历程中还有一部分学校对于定岗实习的安排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了认为定岗实习就是学生的实习, 这是对于定岗实习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这样就难以达到对于学生进行定岗实习的目的的实现。定岗实习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 不仅仅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而且还需要教师在定岗实习阶段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论指导, 同时还需要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内容, 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商务英语定岗实习的全过程中去,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商务英语专业培养专门型人才的作用。

2 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趋势分析

就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现状来看, 我国商务英语发展不仅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还需要高等院校及时有效的来更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方案, 高等院校还需要在日常教学的探索适合于目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型人才。从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未来趋势可以清楚的看到, 我国的商务英语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 应该紧紧的依靠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 以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培养出能够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趋势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就是应该不断的来提升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人才培养的定位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的商务英语人才, 怎么样来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人物, 从当前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发展的现状来看, 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能够服务于国际贸易与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商务型人才, 这些商务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能够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次对于我国商务英语发展趋势来看, 应该重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引进与继续教育的力度, 争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引进更多的专门型人才, 同时还需要增加对于当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力度, 让这些教师能够在当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的来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期能够为更好的来适应我国的商务人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商务英语师资力量的发展过程中, 应该更多的来关注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的发展。我国商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来关注师资力量的发展, 只有将师资力量发展好、完善好, 才能够真正的来发挥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就当前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前景来看, 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师资力量, 才能够有效的来引导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沿着更加有效的脚步来进行发展。

最后就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仅要重视理论基础课程的讲授, 而且还需要高等院校和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 给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搭建起有效的平台来进行定岗实习。将顶岗实习作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可以清楚的看到, 顶岗实习在很大的层面上不断的提升和完善日常的教育教学所学的基本知识,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这样才能够发挥顶岗实习的优势所在。另外在商务英语的未来发展过程中, 应该重视的是优化课程的设置, 对于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来说, 可以看到只有不断的提升商务英语理论课程的设置的合理度, 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优势所在。在未来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过程中, 应该更多的来重视对于理论课程设置, 不断增加理论课程设置的数量,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将商务英语技能型课程的设置进行精选, 让理论课程和技能型课程的设置能够相互融合到一起, 为更好的适应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而贡献自身的力量。

3 提升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措施分析

对于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 在我国商务英语的发展过程中, 只有不断的修订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案, 将国际贸易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内容和形式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加的适应于国际贸易服务的现实要求。对于高等院校而言, 应该加强和企业联系, 让企业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让企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和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其次还应该看到的是不断的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引进和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力度, 从师资力量入手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育教学水平, 而且还能够让这些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 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 为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师资力量的基础。最后就是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的总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给人才培养方式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不断的提升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的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来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鉴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际贸易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加的状况。可以看到我国商务英语发展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的过程中, 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从自身的角度来总结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人才培养的方案, 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商务英语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曾文雄, 邓耘.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运用[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3 (3) .

[2]张慧.“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情景的模拟[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1) .

[3]王丹.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

[4]周红.交际教学法适合商务英语教学的原因[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6) .

[5]王超.计算机网络与商务英语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陶明星.商务英语的研究方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

[7]莫再树, 张小勇, 张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

[8]朱长河.商务英语语体特点的衔接角度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9]雷蕾.英语专业ESP课程的定位与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篇8

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与现状, 我认为,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定位必须综合考虑, 必须考虑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 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下面我分别从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方面加以分析。

一、专业定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可分解为: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及综合能力。通过三年教学设计, 合理整合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技能课, 综合实践教学, 保证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形成, 适应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知识的复合性要求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具备复合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的多数课程涉及商务和语言 , 必须融合 英语、商务 知识和商 务技能 , 以提高教 学效率。要通过招聘引进、进修培训、企业见习、顶岗锻炼、自主培养, 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 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队伍建设 方面 , 建设适合 高职教育 特点的“双 师型队伍。一方面, 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下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 借助当地的社会资源, 聘请外贸公司的老总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为原本传授书本知识的课堂增添了生机, 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感性知识。

三、课程设置

从目前我院开设的课程来看, 商务英语专业是兼修商务的英语专业。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 课程设置中还有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我认为可以采取一年级新生入校后统一学习基础外语、国际贸易、基础会计等基础课程, 使其具有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较为扎实的经济商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等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专业方向, 使其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具有牢固的英语功底;同时在这个时期, 我们组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 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方向, 包括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训等, 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企业参与和推动。校企合作首先要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要求每个班学生在毕业时至少拿到12个除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之外的商务证书, 以取得行业准入资格。专业教师应将知识点加以梳理, 并贯穿于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 最终在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上着重体现。在实训建设中, 坚持以企业为主导, 确立“企业订单培养”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并将其评价贯穿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以此作为改善教学质量的依据。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种跨越学科、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专业, 教学介于非语言学科与通用语言学科之间, 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兴专业, 高职商务英语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高职培养的学生由于能力和知识方面的不足, 毕业后往往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 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因此, 为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和探索。如何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 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 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是高职教育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高职教育,专业特点

参考文献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 2005 (6) :29.

[2]郎可夫, 王玲.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汉语, 2001 (3) :78.

[3]纪淑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3) :112.

[4]赵光慧.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4 (2) .

中国英语:发展中的英语变体 篇9

“中国英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葛传槼 (1980) 从翻译的角度提出来的, 是用于翻译一些中国的具体事情。此后, 众多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定义做了补充, 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为基础, 具有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主要用于国内外交流。 (Xu, 2010) 近年来, 中国英语一直颇受争议, 学者们对它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的地位各执己见。有的肯定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 (汪榕培, 1991;郭艳, 2009) , 其中一位甚至断言中国英语应与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及其他制度化社会英语变体齐头并进。 (Hu, 2004) 有的否定了中国英语的存在 (Yang&Zhang, 2015;周祥红, 2009) , 还有部分学者持保守态度, 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发展中的变体或使用型变体, 仍处于不断规范化的过程中。 (孙骊, 1989;He&Li, 2009) 本文依据Butler (1997) 和Schneider (2007) 的英语变体标准, 并通过与公认的英语变体——印度英语的比较, 来探讨中国英语的地位, 以期发挥中国英语教学的特色。

1 语言变体标准

不少语言学家都曾提出过确立语言变体的标准, 其中Bulter和Schneider是典型代表。Butler (1997) 曾指出, 判断一种新兴英语变体有五大标准: (1) 具有一个世代相传的标准的、易分辨的语音; (2) 具有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殊词汇; (3) 具有独特的使用历史, 与该言语团体历史息息相关; (4) 具有使用这一英语变体撰写的文学作品 (不需要解释的作品) ; (5) 具有一定参考文献, 一般指字典或风格指南, 能表现这一言语团体内的人民对自身英语口语与写作的看法。

近年来, Schneider (2007) 提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的语言变体标准——动态模型 (Dynamic Model) 。他认为, 英语变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1) 基础阶段 (foundation) 。英语本族语者的迁入, 英语开始在一个非英语国家投入使用; (2) 外标准化稳定阶段 (exonormative stabilisation) 。以迁入的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为规范, 但已经出现了由标准英语向本土英语变体发展的趋势; (3) 本土化阶段 (nativisation) 。标准英语与本土英语变体并行发展, 词汇和语法, 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4) 内标准化稳定阶段 (endonormative stabilisation) 。本土英语变体逐渐成为当地的语言规范, 使用于各种正式场合; (5) 变异阶段 (differentiation) 。新兴英语变体已经形成, 反映了当地独有的民族认同与文化, 同时更多的区域性变体也开始慢慢发展。

2 语言变体标准衡量下的“中国英语”与“印度英语”

2.1 Butler (1997) 标准

Butler (1997) 标准涉及到英语变体的语音、词汇、历史、文学创造性和参考文献,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分析“中国英语”和“印度英语”。

2.1.1 语音

中国语言环境复杂, 汉语方言的发音千差万别, 这导致不同地域英语语音的具体表现并不一致, 形成一个世代相传的“标准而又可以分辨的”口音似乎异常困难, 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然而, 不少学者承认中国英语存在一些独特的语音特征, 如节奏模式趋向于音节定时节拍 (Kirkpatrick&Xu, 2002) , 重音、音渡、弱化、同化、连读等。 (杜瑞清、姜亚军, 2001) 此外, 词尾爆破音之后增发元音/ə/, 摩擦音/θ//õ/变成了送气音/s//d/, 缺乏浊辅音, 双元音简化成单元音, 虚词不弱读, 长短元音混淆等。 (He&Li, 2009;郭艳, 2009)

与中国英语不同, 印度英语一直以其独特的发音闻名遐迩。研究表明, 印度英语主要有以下几大发音特征:音节定时节奏;r在任何地方都发音, 包括元音之后, 卷舌现象突出;双元音发音接近单元音;辅音/v//w/均读作/w/;摩擦音/θ//õ/变成了爆破音/t//d/等。 (Kirkpatrick, 2007)

2.1.2 词汇

中国英语在词汇方面的特征最为显著, 牛津英语字典中至少收录了3561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条。 (Cui, 2006) 人们主要通过音译、直译和语义再生三种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音译而来的中国英语词汇包括pinyin (汉语拼音) , putonghua (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 , yamen (衙门) , fengshui (风水) 等。直译是指由汉语逐词翻译成英语, 表现中国文化内涵, 如four modernisations (四个现代化)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 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 open-door policy (开放门户政策) 。语义再生则包括英文词语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褒贬色彩的转换等, 如clever在英文中带有明显贬义, 指“小聪明”, 而在中国英语中则是褒义, 指“聪明”。 (郭艳, 2009)

与中国英语相比, 印度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多样。第一种是借词, 它的形式和意义都是借用当地语言, 如goonda (流氓) , lathi (灌了铅的警棍) 。第二种是译借词, 它的每个语素或单词是从当地语言对等翻译过来的, 如dining-leaf (盛食品的芭蕉叶) 。第三种是混合借词, 一部分来源于本地语言, 一部分借自英语, 如policewala (印度警察) , garment bank (村寨银行) 。第四种是创新词, 如batchmate (相当于标准英语classmate) , eve-teasing (相当于标准英语women harassment) 。毫无疑问, 印度英语的构词方式远比中国英语发展得更为成熟。

2.1.3 语言发展历史

中国英语历史起源于同英语国家的交往。1637年, 一支英国船队抵达澳门和广州。由于当时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禁止教授汉语给“夷人”, 中国民众也不愿意学习西方语言, 一种“洋泾浜”英语应运而生。 (Kirkpatrick, 2007) 然而, 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 英美传教士蜂拥而至。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 开展英语教学, 洋泾浜语逐渐消失, 中国英语发展进入比较系统的时期。进入20世纪, 英语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1911~1923年, 中国掀起五四运动等新的思潮, 英语用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1923~1949年, 英语主要用于外交事务;1949~1960, 英语主要用于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961~1966年, 英语主要用于国际交流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966~1976年, “文革”兴起, 英语教学遭受沉重打击;1976~1982年, 英语教学逐步恢复, 主要用于现代化建设;1982年至今, 全国掀起学习英语的热潮, 学校课程高度重视英语教学。 (Kirkpatrick, 2007) 英语作为中国发展势头最猛、最有影响力的一门外语, 在中国得到较为系统的学习与使用已有170余年的历史。 (卢勤, 2010)

英语在印度的传播历史远远早于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Kirkpatrick (2007) 指出, 早在1600年12月, 英政府垄断了印度的贸易权, 英语流传于印度贵族阶层。18纪末19世纪初, 英国传教士设立了不少学校, 以英语为媒介传播福音和西方思想。不久后, 印度总督Maucaulay制定了1835年备忘录, 公开承认了英语的地位, 并兴办了一些全英文授课的学校。1967年, 印度政府颁布官方语言法案, 规定英语是辅助的官方语言。由于英语是印度南方和北方不同民族能接受的唯一官方语言, 其地位毋庸置疑。之后, 英语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第二语言, 广泛运用于教育、商业、政治、文学等领域。距今为止, 英语在印度的传播、使用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2.1.4 文学创造性

中国英语文学作品数量有限, 主要体现在中国优秀作家哈金身上。Kirkpatrick (2007) 指出, 虽然哈金是美国华裔作家, 但他曾以中国人的视角, 用中国英语撰写过描述中国社会生活的作品。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中国英语语言和文化特色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 他曾解释过guanxi这一重要的中国文化价值观。他无疑是中国英语文学领域的代表人物, 而他的作品也是中国英语文学创造性的表现。

印度英语文学发展迅猛, 文坛人才辈出, 出现了Ruchira Mukerjee, Anita Desai, Mulk Raj Anand, R.K.Narayan, Raja Rao等蜚声国际的印度作家。据统计, 1980年到2000年之间, 至少有56个印度作家发表了反映印度独特的社会文化的作品。 (Naik&Narayan, 2004)

2.1.5 参考文献

到目前为止, 中国和印度均缺乏关于“中国英语”或“印度英语”的字典或风格指南等参考文献, 表现当地人民对自身英文口语与写作标准的看法。

基于Butler (1997) 的衡量标准, 中国英语基本符合2、3和4项, 是否符合第1项仍值得商榷。而作为公认的制度化变体, 印度英语至少满足前四项, 第五项不确定。由此看来, 中国英语仍处于高速发展中, 还远远达不到一个广泛承认的英语变体 (如印度英语) 应具备的条件。

2.2 Schneider (2007) 动态模型

原则上来说, Schneider (2007) 的动态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全球英语变体。但Kirkpatrick (2007) 指出, 在研究扩展圈国家的英语发展时, 可能出现某些英语变体并不完全与这五个阶段匹配的状况, 中国英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于缺乏英语本族语者的迁入, 中国英语的发展并没有经过基础阶段。尽管早期中国英语教学一直以内圈英语作为标准, 中国英语发展是否经过外标准化稳定阶段也引起了争议。但是Kirkpatrick (2007) 认为Schneider的动态模型的其他三个阶段, 即本土化阶段、内标准化稳定阶段和变异阶段, 可以准确地描述中国英语的发展。

尽管教育部一直推崇标准英语变体, 如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 但大量本土英语教师的存在, 使得大部分的本土英语学习者或使用者在学习或使用英语时, 仍带有明显的中国英语特色, 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方面。中国英语的语音、词汇特色上文早有提及, 在此不多赘述。就语法而言, Xu (2005) 分析大量数据, 归纳出如下中国英语语法特征:时态混乱;无主语或宾语;连接词误搭, 如although与but同时出现;一般疑问句和反义疑问句的回答依据问题本身而非事实;what引导的从句语序颠倒;过度名词化现象;少用冠词, 尤其是定冠词;混淆形容词与副词;动词不随主语人称和数变化等。提及中国英语的语用和文化特色, Xu (2005) 指出中国人倾向于归纳总结, 先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 再抛出核心论点, 这与西方推理演绎的习惯截然相反, 这一点在各自的英语文本创作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基于标准英语与本土英语并存的局面, Kirkpatrick (2007) 认为中国英语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 即外标准化稳定阶段和本土化阶段。

印度英语究竟处于何种阶段仍众说纷纭。Balasubramanian (2009) 和Mukherjee (2007) 认为印度英语独具特色, 文学硕果丰富, 词典编撰已提上日程。此外, 大部分印度人承认了印度英语的语言规范地位, 说明印度英语处于内标准化稳定期, 并有向异化阶段发展的趋势。而Schneider (2007) 则持保守态度, 认为印度英语仍处于本土化阶段。但不管争议有多激烈, 有一点毫无疑问, 即印度英语至少处于本土化阶段, 并向内标准化英语阶段发展。因此, 与中国英语相比, 印度英语无疑发展更成熟。

中国英语仍游离于外标准英语阶段和本土化英语阶段, 但印度英语至少处于本土化阶段, 向内标准化稳定阶段发展。与印度英语相比, 中国英语明显发展并不成熟, 并未达到制度化的英语变体的标准, 但是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证明了中国英语是一个发展中的英语变体。

3 结语

基于上述两种英语变体标准, 中国英语基本满足Butler (1997) 标准的2、3和4项, 而印度英语早已满足1、2、3、4项, 第五项也已提上日程;在Schneider (2007) 标准下, 中国英语游离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而印度英语早已处于第三阶段, 有向第四阶段发展的趋势。尽管中国英语独具特色, 但与印度英语相比, 明显发展还不成熟。但鉴于中国英语使用人群庞大, 发展势头迅猛, 短期内已满足3项标准, 虽不能与公认的英语变体相提并论, 但却是当之无愧的一种发展中的英语变体。

作为一种发展中的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现如今不能与制度化英语变体相提并论, 但已在不断加深的国际交流中逐渐表现其特殊地位。正确认识中国英语的地位, 对中国英语教学的方向有指导意义。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侧重于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介绍, 例如,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大都包含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国家概况、西方文化概览、欧美文艺思潮等, 严重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的介绍。然而,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习得本族语者口音, 展现标准英语, 而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流, 弘扬中华文化。而这一目的无疑是中国英语形成的重要原因, 也对中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兼顾中西, 结合中国英语与标准英语的特点, 一方面介绍西方文化,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宣扬中华文化, 提高中国学生在国际交流中介绍本国文化习俗的能力。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英语”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围绕中国英语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对其性质和地位各执己见。本文依据Butler (1997) 和Schneider (2007) 提出的语言变体标准, 将中国英语与公认的制度化变体——印度英语进行比较, 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英语是一种发展中的英语变体, 还不能与制度化英语变体 (如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菲律宾英语等) 相提并论。正确认识中国英语的地位, 有利于正视目前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不足, 发挥中国英语教学的特色。

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探究 篇10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实践与培养目标相偏离。商务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更应以满足社会与学习者的需求为培养目标,即涉外商务和英语的应用能力。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未能体现其教学特色与优势。与普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相比没有具备明显的实际应用能力。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Dudley Evans & St Johns认为,许多商务英语教师是半路出家,从其他英语专业改行而来,虽然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但大多没有实际商务活动经验,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和商务英语教学经验。多数教师缺乏实际商务经验,教学中只能纸上谈兵,无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极易脱节。

3.课程特色不鲜明。当前商务英语课程特色不够明显,没有充分突出实用性,难以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需求。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商务英语课比例过小,课程重点不突出,专业特色不明。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相对匮乏难以适应教学特点,未能体现社会对学习者的需求,内容跟不上涉外商务活动规则与操作实践的变化,限制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教师教学能力的限制,还导致课程设置上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不科学的问题。此种课程设置方式,偏离了“应用性”培养目标的要求,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二改进商务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突显特色与需求。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既要对社会及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又要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Hutchinson & Waters认为,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始终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学习者未必对自己的需求十分明确,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专家学者做讲座,或让学生参加交易会或做翻译来发现自身真正需求。适当增加商务英语和实践课的课程比例,使这一实用专业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色。还应根据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业务操作等能力。通过一定课时的实训,针对学生课堂所学进行反复演练及深化,重点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2.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学校应瞄准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培养出社会所真正急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和实训课等形象生动、学生参与性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较大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带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参加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员工交流,到企业进行实习,增加对商务实践的感性认识。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使毕业生迅速适应社会对其工作岗位的要求。

3.创建多元化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也要基于需求分析,通过对目标需求和学习者需求的分析,商务英语教学既要培养普通英语技能,又要传授商务知识的内容,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因而,商务英语教学评估首先是评估内容多元化,包括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演讲、商务英语信函与报告的撰写、团队合作、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市场调研等。只有对上述各项能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开展评估,才能保证对学生职业能力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总之,当今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迫切,这对设有商务英语课程的院校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商务英语教学急需突破目前存在的瓶颈,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目标需求及人才的学习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能力强、受欢迎的毕业生。

摘要: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结合当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实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评估体系几方面,对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教学实践紧扣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素质、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评估体系多元化等改进措施。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篇11

关键词:皮钦英语 广州英语 洋泾浜英语 英语历史 中国英语教育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下的西日耳曼语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Anglo)、撒克逊(Saxons)和朱特(Jutes)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1] [2],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继英国之后,美国的崛起和强大进一步推动了英语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使英语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目前世界上电子技术储存的信息80%为英文,世界上近70%的科学家用英语读写、交流, 50%以上的报纸杂志是英语。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约有四亿多人。仅在亚洲,就有3.5亿人使用英语,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人口的总和。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要远比这多得多(保守估计在6亿以上)[3] [4],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所望尘莫及的。这样一种语言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它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发展到今天这样?它对推动中国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未来英语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本文对此作探索性研究。

一、 从中国海关岸贸易中产生的早期pidgin英语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西方英语国家打交道还是近代的事情。[5]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以中原为中心的陆地国家,经济自给自足,基本不与外国交往。早期历史上曾经有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和中亚及西亚地区的民族进行丝绸、珠宝和茶马贸易,当时贸易交流使用的语言不是英语(很可能是波斯语、西域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和中原汉语的混杂语)。随着古丝绸之路贸易的渐渐衰落和消亡,中国进入了闭关锁国的漫长历史。历朝历代不断加强围筑万里长城,旨在防止外国(族)侵略,同时也封闭了自己与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虽然历史上元朝的蒙古大军曾横扫亚欧大陆,但并没有带来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也没有促进蒙古语和汉语向外国的广泛传播)。尽管明朝郑和航海曾名扬东南亚沿海(比哥伦布航海要早80多年),但经济贸易并不是中国外出航海的目的(主要是向周边东南亚小国显示大明帝国“皇恩浩荡”),因此郑和之后的中国仍然是闭关锁国,与国外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直到19世纪初,哥伦布、麦哲伦航海带来葡萄牙、西班牙和后来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崛起,海上贸易扩张,贸易船队(及军舰)直逼中国南方海关,急于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人与说英语的外国人打交道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但英语当时作为一种当时并不被官方认可的民间贸易交流的语言首先在南部港口广州一带使用[6-8]。

其实在英语进入中国之前,葡萄牙商人已在澳门与中国人做生意,形成了澳门语与葡萄牙语混杂的商贸语言,可以称之为pidgin葡萄牙语。但是随着英国逐渐取代葡萄牙成为中国主要对外贸易对象, 商业语言也开始向英语转换。由于当时贸易交流主要集中在广州港口,所使用的语言英汉混杂语,带有浓重的广州方言特色,被称之为“广州英语”,也叫广州皮钦(pidgin)英语。产生这种皮钦英语的主要原因是:1)当时没有正规教授英语的學校(在当时教授中国人外语是违反清朝法律的,中国人无法学习正规的英语语法,语法和词汇,但为了做生意,只得偷偷学一点简单的用语,勉强与外商交流;2)当时外国人也不可能学习汉语用中文与中国人交流(在当时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汉语都是违反清朝法律的)[7][8]。所有这些限制导致当时的皮钦英语非常简单,大多不符合英语规范, 有些专家考证,当时在商业上常使用的词汇只有几百个。[9-11]

在大约一个半世纪里,具有广州特色的皮钦英语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英语进入中国的雏形。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增加,海上贸易逐渐由广州向新的港口城市上海转移,随之而来的语言交流也带有浓厚的上海地方特色,逐渐兴起了以上海方言为主,夹杂着英文词汇的皮钦英语。由于该语言流行于外滩洋泾浜周边地区,又被称为“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比广州英语的词汇量丰富了许多,语言交流范围也宽广了,不仅限于贸易交流,人们日常生活,社交中都会使用夹杂着上海话的洋泾浜英语。不仅英美人学会了中国皮钦英语, 就连其他国家的商人和游客来中国都用它进行沟通。会讲洋泾浜英语也被看做是有社会地位的象征。

由下面例句可以看出洋泾浜英语的特点:

(1)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廿四洋钿吞的福(twenty-four)。

(2)真崭实货佛立谷(very good),靴叫蒲脱(boot)鞋叫靴(shoe)。

(3)翘梯(tea)翘梯请吃茶,雪堂(sit down)雪堂请侬坐。

(4)爷要发茶(father)娘卖茶(mother),丈人阿伯发音落(father-in-law)。

直到现在,上海的日常用语中还有很多洋泾浜英语的影子:如“拿摩温”(No. One)、“枪势”(chance)、“瘪三”(beg say)、“嘎三壶”(gossip)、“窝塞”(worse)、“邋遢”(litter)等等。据传当时有这样的笑话,一名男厨子找工作时用说洋泾浜英语和外国女主人说:“Twenty dollar one month,eat you,sleep you.” 其实他的意思是说:“月薪二十元,吃你的,住你的”。[14]

nlc202309021110

二、皮钦英语后时代——中国建立正规系统英语教育的坎坷历程

皮钦英语的出现是中国当时社会条件下缺乏正规、系统的英语教育的必然产物,而全面系统的英语教学以及对于标准英语的推崇导致皮钦英语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政治、外交、军事、贸易等对英语高标准的需要,一些专门教授学英语的学校陆续在中国建立,如“京师同文馆”就是清朝政府官方办的第一个外语学校,还有“上海广方言馆”、“广州方言馆”、“湖北自强学堂”等,都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英语学校。

但当时出于“强兵护国”的政治需要,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带有强烈的 “民族雪耻”意识。在这种学习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只强调理解英语,翻译照会、公文、合约等,因此学习英语的“工具性”极强。当时这些外语学校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翻译人才,另一类意在培养专门军事科技类人才,旨在“强兵护国”。但清朝的这种“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并没有挽救其最终灭亡,取而代之的是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建立的制度较为先进的“中华民国”。

在民国时期尽管英语课开设很普遍,但政局混乱,战乱不断,外语学习仍然停留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陈旧理念里,英语教育没有长足进展。国民党执政后加强了对教会学校的控制,政府办的学校很快超过了教会学校。当时曾激烈争论过有关教会学校可能对中国民众思想,价值观念造成冲击,争论的核心是如何防止中国人的价值观受到西方的负面影响。教会学校越来越被视为“文化和心理分裂的来源”,是帝國主义企图“用宗教来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工具”。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抵制外语学习,警惕外国思想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由来已久(从清朝到民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英语教育的理念,教育政策和英语教育的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百废待兴,英语教育也受到重视,各大学基本都开设英语课。但是随着中苏政治关系的急速升温,政治需要再次深刻影响外语教育,俄语成了中国外语教育的核心,英语被认为是英美帝国主义的代名词。最能证明当时英语受到遇冷的是1957年全国只有850名中学英语教师,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绝大部分停办。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外语教育又180度转弯,英语重新受到重视。1961年教育部颁发中学英语教学方案,要求重编英语课本。1962年,英语被列为高考科目。两年后,教育部提出在学校教育中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并要求增加学英语的学生人数。但文革政治斗争的需要把学英语当成与英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政治工具和武器,“Down with imperialism!” “Long live Chairman Mao!”之类的政治口号充斥英语课本 [13]。

“文革”结束后,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建设逐渐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一次把学习英语推到了重要的位置。纵观改革开放的30多年,利用英语学习外国新科学和技术已成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强国富民的普遍共识。英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掌握英语也成了站在科技前沿和具有全球视野人才的基本要求。但在商品经济盛行的中国,也出现了把英语变成有利可图的商品的现象。

三、英语对中国科学教育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清政府早年建立“京师同文馆”有很强的“强兵互国”,“报仇雪耻”的理念,学习外语的工具性极强。但在开办外语学校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中国人也意识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果断废止实行了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引入西方数、理、化等学科的教育。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来以来最大的教育改革! 试想,如果我们仍然固守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学数理化,只读《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科举考试只考做秀文章,一篇博得皇帝赏识的八股文章就能换取高官厚禄,不可能有今天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经济的真正繁荣。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往英美国家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重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留学生现大都学有所成,不论是“海归”还是留在国外从事高精尖科学研究(以各种方式报效国家),为中国科技赶超世界水平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英语不仅为我们提供一个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科学和技术的重要语言媒介,而且对中国的教育思想也有所借鉴和帮助,特别是西方深受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注重逻辑、推理、思辨、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对中国自古以来以文史为主的教育是个很好的补充。应该认识到,中国经历了几千年以文科为主的教育历史,真正开始在教育理念中注重实证科学的历史还不长。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一整套科学思维和创新的思想。俗话说,“学形易,学意难”,学会和掌握一两项现代高精尖技术并不很难,但学会先进的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科学思维体系并不容易,而后者是一个民族在世界保持长盛不衰的内在力量。因此在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民族自豪感不断提高之后,学习英语不但不应削弱,而且应该加强(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较强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做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贡献。

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它已经不专属英、美、加、澳等英语国家),它没有国界,没有民族之分,它所承载的不仅是科技进步,也包含人类的思想文明。和所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样,人类的文明思想并不专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自从上世纪末,英语事实上已经在科学界普遍使用,被称为科技通用语言。电脑语言编程通用英语,最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杂志、论文绝大部分都有英文版,国际学术会议的工作语言也是英语,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大都使用英语教学。这一普遍使用英语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恐怕不会改变。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的涓涓细流必将汇合成全人类共同文明进步的大海,英语将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英语学习外国文明,同时也通过英语向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文明,融会东西方文明于一身。这种集世界文明精华于一身的独特优势将使中国永远长盛不衰!

nlc202309021110

参考文献

[1] Algeo,J.2010.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6th edition [M]. Boston, USA,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

[2] 李赋宁.英语史 [M].商务印书馆,2009.

[3] Gen?,B.2010. 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in Academic Writing [J].The Reading Matrix 10(2):142-151.

[4] 張勇.英语发展史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5] Adamson, B. 2004. China's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 [M].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6] 牛道生.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7] 吴义雄.广州英语与19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J].近代史研究, 2001.(3):172-202.

[8] 马伟林.中国皮钦英语的历史地位[J]. 学术界,2005(111):190-195.

[9] 周振鹤.红毛番话索解[J]. 广东社会科学,1998(4):148-149.

[10] (美)亨特,著.冯树铁,等,译.广州番鬼录 [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11] 周振鹤.中国洋泾泯英语最早的语词集[J].广东社会科学,2003(1):77-84.

[12] 邹振环.19世纪早期广州版商贸英语读本的编刊及其影响[J].学术研究,2006(8):92-99.

[13] 汪庆红.中国人的英语纠结[EB/OL]. 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3/11/15/1087319.shtml.2013-11-15.

[14] 楚越.风光一时的洋泾浜英语 [EB/OL].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ewthread.php?tid=64791. 2012-8-8.

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 商务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社会对新型的商务英语人才求贤若渴。但是现有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偏离了市场需求, 从而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与工作环境, 因此他们不得不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第二次专业学习。本文试图通过对商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展开讨论, 旨在能够找到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与商务活动密切关联的用途英语,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被叫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很多高校, 特别是像商科院校、师范院校等高校的重点培养目标。但是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在很长一段时间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高校, 包括很多商科院校把商务英语的建设定义为“英语+商务”的办学方向。解释开来就是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主, 商务知识教学为辅的学科方向。然而, 这种英语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结合是否合理有效, 是否能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化, 是否能够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一个复杂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0年4月, 教育部高教司审核通过并正式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其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复合型英语人才”。从这一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还是落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目前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多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 多以语言文学课程为主。个别以商务为特色的学校在三四年级时会象征性的开设几门基础的商务知识课程, 但是这样是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

二、商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优势

1.教学资源优势

商科院校的雄厚教学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 商科院校一般有配有商务流程实践的商务实训室。这种实验室可以容纳上百人同时进行商务活动实践。从出单订货到最终的付货交单等等一系列的商务流程都有指定的实践窗口, 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贸易流程。同时, 英语实训室能够让学生们第一时间接收到国内外最新的财经报道, 在训练语言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了解更多的商务实事。另外, 在商科院校中学生可以随时掌握最新的商务信息, 获得全面的商务资料、图书。

2.师资队伍优势

商科院校毋庸置疑是以商务类专业设置为主, 比如经济、金融、管理、会计、财政等专业。所以我们有着丰富的商务知识的教师资源。因此, 我们在商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上可以采用资源整合, 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来进行商务知识的传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校教师资源的共享。

3.校园文化优势

在商科院校中, 其办学宗旨就是培养优秀的未来商业精英。因此,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一直都处在浓厚的商务氛围包围中。学校会定期组织知名的商务人士来学校讲学, 为学生们开拓视野。学生自己组织的校园组织也是以商务活动为核心, 比如说大学生创业联盟。学生们还会组织各种商务知识竞赛来丰富他们的商务知识和课余文化生活。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

1.明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要培养“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还是以商务英语为主的专门型人才?在过去, 由于商务英语被划分在职业技术类专业, 因此多与旅游、酒店管理、烹饪等开设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很少有高等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在这类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商务英语教育多以技能类培训为主, 理论知识为辅。因为他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初级的符合职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但是学生经过两到三年的学习大多只是初步了解了基础的商务知识, 简单的商务流程。而且由于职业技术学校本身的情况和特点, 学生毕业时很难真正掌握必要的商务知识。因此,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出符合职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或是简单了解商务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更应该是符合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综合能力强, 商务知识扎实, 精通商务流程, 胜任国际贸易中的任何角色的专业人才。

2.确定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

在把握大的方向的前提下, 培养目标就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得以体现。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英语只能作为一个媒介, 是教与学沟通的桥梁。不能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而且要远远区别于以往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普通的英语专业, 是以学习英语语言的基本功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探究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国家的文化, 从而更好地运用英语语言。但是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英语的学习, 而应该是以英语为工具的商务知识的学习。

从理论上来讲,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应按照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而定。但是截止到目前, 有关教育部门还没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以供参考。这就大大增加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以及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难度。但是2009年10月商务部联合中国贸易协会设立了一个面向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知识类的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考试。该考试要求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 并且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跨国公司管理、国际商法及其他等方面的商务知识进行了具体要求。从此考试的要求上可以看出,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综合全面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

3.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严格遵循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要打破以往的“英语+商务”的模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商务人才教育目标。

首先, 英语作为学习的媒介和工具, 必须要达到合格要求。因此在一年级要花大量的时间集中英语基本功的培训。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以英语基础训练为主, 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语音课程等必不可少。但是在这些课程的教材选用上要以商务教材为主。比如选用《Benchmark》、《剑桥商务英语教程》等和商务知识密切相关的系列教材。这样,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基础的商务知识。做到了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其次, 在二年级适当增加专业课程。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商务函电、电子商务等基础的商务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商务的理论知识, 从而为今后更多的商务实践打下基础。在三、四年级应多开始实践课, 给学生们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目前的高校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们大多只是纸上谈兵, 很难真正有机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因此, 为了达到培养目标,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在实践上多下功夫。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比如商务英语口译实践, 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自主训练, 国际商务模拟训练等课程。在这类课程中, 学生可以模拟各种商务角色:进出口商、老板、秘书、部门经理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商务技能训练, 如对报关、询盘、还盘、包装、运输等商务流程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在商科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有很多优势, 但也不能忽视其中的弊端与不足。因为社会体制与机制的问题,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难走出校园参加到真正的社会实践当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大多数教师没有商务活动的切身经历,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纸上谈兵, 理论与实际脱轨的情况。另外, 由于在商科院校的商务类学科全部是用汉语授课, 即使这些师资力量有足够的实战经验, 也很难胜任英语教学任务。因此需要更多的高水平、有经验的人士加入到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从学生角度来说, 现在很难找到合适的实践学习的部门或公司。这样学生本身就缺少直观立体的贸易感受, 不利于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另外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质量。作为普通的商科院校, 学生生源的质量千差万别。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的英语基础知识, 完全用英语来学习商务知识也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

摘要: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加, 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要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商务英语教育的最大任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限于职业教育阶段, 商科院校应该凭借有利资源, 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能够更好为社会服务的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商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温雪梅.关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

[2]张礼贵.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业现代化, 2008 (10) .

上一篇:知难而进下一篇:重大错报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