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

2024-05-31

融媒体(通用12篇)

融媒体 篇1

1 融媒体时代来临

早在十几年前,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就开始了内容上网的实践。但是, 这种媒体融合更多只是实现内容的平移和呈现, 其交互性、伴随性等较为薄弱。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 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井喷式”增长。一条信息, 可以迅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转发, 达到几十万的浏览量。于是受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在了手机这个第四屏幕上。许多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也在“融媒体”的发展过程中, 先知先觉, 抢占高地。比如, 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长期占据全国主要综合性日报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的榜首。根据2015年刺猬公社的调查, 从3月8日到3月14日这一周中,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总阅读数达到684.3万, 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人数就达到83454人。[1]“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具有必然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等为媒介融合奠定了必要基础;受众对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多样化和个性化等要求是媒介融合的主要原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取其精华、借力发展是必然规律”。融媒体有如滚滚洪流、一日千里。传统媒体均必须调整策略、创造条件, 紧跟“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

2 县级媒体面临的生存困境

县级媒体, 以广播电视台为例, 其本身承担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送进千家万户、传播本地各类信息等重要职责。在传统媒体位置显赫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并在有线电视系统问世之后,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迅猛。然而, 随着台网分营、体制变化和政策调整等, 县级台的人财物实力与规模缩小, 力量削弱, 逐渐沦为广播电视的“弱势群体”。加上上级媒体的强势覆盖, 内容增多, 节目丰富, 以及各类新媒体新闻和视频的冲击, 县级台的作用、影响力和受关注度逐日被边缘化, 社会对办县级台的意义产生质疑, 决策层的意识也渐渐淡化, 在人财物上的投入或不太积极, 或被动应对, 有的县级台实际已进入风雨飘摇时代, 被视为“包袱”受冷遇也就不足为奇。[2]“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和新媒体冲击的今天, 县级广播电视业应改变原来的运作方式, 整合各种媒体传播优势与效果, 借鉴成功的经验, 创造出新的价值, 使之成为焕然一新的媒体。”夹缝中生存, 县级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队伍战斗力渐行渐弱。这一点透过县级广告业务的兴衰便可窥见一斑。

3 县级媒体应积极开展媒体融合

当前盛行的“县级台在公共频道插播”体制, 在广播电视业治散治滥时代发生着积极的抑制和治理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受众视听需求的提高, 这种形式导致的品牌效应低、播出时间短等短板日渐凸显, 加剧了县级台边缘化的速度和程度。新媒体的出现, 其实就是给县级台提供了一个“四两拨千斤”和“咸鱼翻身”的契机。[3]“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播媒体、电视媒体、新媒体之间互相取其精华、借力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新媒体自身具有的几个特性, 可以有效地弥补县级媒体的不足。一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当今社会,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丰富, 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时效即价值。与传统电视、报纸的采制播 (刊发) 时间较长相比,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 传统电视需要经过采写、编辑、审核等流程, 在特定的时间段才能安排播出。而新媒体, 比如微博, 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就可以图片、简短文字的形式进行直播, 弥补了县级媒体时效性的严重不足。二是新媒体传播范围广。如县级调频广播台发射机功率一般在几百瓦、上千瓦, 有效的覆盖范围不过几十公里。电视的传输更是依赖于当地的有线电视网络, 覆盖人群十分有限。而新媒体则能够依靠互联网“无限空间、无限时间”的特点进行“无限传播”, 满足不同地域各类人群的需求。三是新媒体信息容量大。相比于县级台每天在公共频道插播两个小时时间, 互联网的巨大容量可以为县级台提供十分广阔的播出平台。四是新媒体互动性强。新媒体的评论功能为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了信息反馈。基于此, 有条件的县级台应该主动拥抱新媒体, 可以从微博、微信等门槛和成本较低的新媒体入手, 派出政治敏感度高、采访经验丰富、编辑能力强、熟悉互联网的年轻编辑记者负责运营。如作者所在的厦门市集美区有8万多个有线电视用户。由于采制的新闻仅能在限定时间里播出, 加上诸多有线电视频道节目冲击, 公共频道几次被更换“频道”等等原因, 居民群众变得不知道如何收看本地新闻, 年轻人甚至不知道当地还有个“广播电视台”的存在。采制的新闻少人看、没人看, 造成了资源和投入的浪费, 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信心不足, 新闻业务或裹足不前, 或草率应对, 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形成恶性循环。2013-2014年, 在集美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 集美区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融合, 开办了“天下集美”微信公众号, 记者采写的稿件、拍摄的图像、视频除了在福建公共频道以外, 还能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上得到传播, 好的文章还会被读者广泛转发, 扩大了影响力, 记者本身也更有干劲和钻研的动力。比如, 有个记者采写的一篇报道《你知道吗?集美有这样一支武警部队》, 晚饭前刚在微信上发布, 晚饭后阅读量就达到两千多人, 这给了记者很大的鼓励和启示——有了融媒体, 县级台就有希望!接下来, 作者单位组织编辑记者走家串户, 了解老百姓需求, 最后围绕“人文集美”和“嘉庚精神”等集美特色, 组织微信采编和技术队伍, 策划采写了一系列颇具可读性的人物报道——《校主的叮咛》、《集美好人在身边》等, 报纸、广播电视、微信齐刊播, 影响力大增, 社会反响良好, 人员业务技能提升, 初步迈进“融媒体”天地。

综上述, 媒体融合, 一方面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一方面是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对于县级而言, 目前一般都办有广播电视、报纸 (或报道组) 等媒体, 都有自己的采编队伍, 应该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 达到节约成本、合作共赢的目标。

4 三要素推进县级媒体融合

一要预防以“传统媒体思维”办新媒体。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属性和特征, 新媒体同样也有自身特点, 不能用旧思维办新媒体, 更不能以“官本位”办新媒体。[4]“作为媒体, 如果没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老是因循守旧、患得患失……只会失去公信力。”就是说, 长期以“官方”或“权威”自居, 动辄“某某指出、某某重视、某某强调”的传统媒体的套路, 在新媒体中最最要不得。对于一条消息, 受众最关心的是它对我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影响, 有什么帮助, 而不是一味的高谈阔论。比如, 作者见证过这样一件事:有个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同件事, 当地两家影响力不相上下的微信公众号分别进行报道。一家直接采用当地报纸题为《某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文章, 另一家则梳理亮点、补充采编, 以《“她”在人民大会堂被表扬了》为题进行传播。结果第一家微信公众号的该篇报道阅读量不上一百人次, 而第二家的报道阅读量不仅达到了两千多人次, 而且连续数日被转载延烧。该事件说明:硬守传统媒体思维, 生搬老套, 绝对办不好新媒体。

二要精心谋划做好媒体整合工作。

媒体融合的前提是人财物的有序整合。此关貌似简单, 其实既复杂又具体, 光靠一腔热情而不积极谋划和真诚投入, 不仅无法实现融合目标, 相反还会影响日常新闻工作的开展。比如报纸与广播电视的融合。同样一个新闻事件, 报纸和电视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 新媒体该推出谁的稿件?这就需要摒弃“谁好谁差”等陈腐观念, 及时沟通, 汲取亮点, 合二为一, 做好二次采访编辑并尽快推出。县级媒体本身就庙小僧少、财力不足, 创办新媒体往往先采取“单位兼办旧人兼职”的模式, 待有影响力再“积极向上反映”, 得到“批准”后方有逐个增加人手的可能性。这种不稳定的工作状况, 倘若还停留在无谓的争议上, 只能造成人心浮动, 局面混乱, 使整合工作一开始就陷入僵局。所以县级媒体的报人、广电人都要以浓烈的责任心投入整合, 真正树立起“一盘棋”的思维, 在人力资源、通联队伍、财力物力、社会关系等方面“各尽其才”、“各显神通”, 通力协作、无私付出, 共同办好新媒体, 为自己为大家的生存真诚付出。

三要建立健全融合的规章制度。

任何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都必须赖于完善的规章制度。县级融媒体虽多是依附传统媒体运作, 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更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能保障顺利运行。之所以说“健全融合的规章制度”, 是因为“融媒体”往往是建立在几家媒体之间, 其管理运行的复杂性、具体性更为广阔, 更为庞大,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一套超出一个单位范畴、既科学又可行的“规章制度”来, 一边试运行一边磨合完善。比如厦门有个区, 就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成立相关组织机构, 带领报社和广播电视台, 设立编委会, 明确分工, 对新闻线索搜集、选题策划、组织采编、后台制作等进行详细分解, 落实责任和奖罚制度, 从而保证了融媒体工作有序运行。当然, 融合规章制度的建立, 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介入支持, 更需要媒体人之间的合作。有的单位连自身的制度纪律都抓不好, 遑论落实跨单位的融合规章制度?所以要求同存异, 共守融合的游戏规则, 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才能使“融合的规章制度”得以落实, 产生作用并不断完善。

5 结论

认清危机, 创新思维, 创造条件, 建立健全融合规章制度, 把人财物用到刀刃上, 积极推进“融媒体”, 努力扩大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这是县级媒体当前必须下大气力做成做好、关乎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实践已证明:“融媒体”对保住县级喉舌阵地起着决定性作用。虽然, 基层的融合体或许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没有编制, 没有人员, 没有资金, 但它却有着集合全媒体的潜在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尹章池, 赵旖.融媒体时代传媒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EB/OL].人民网, [2013-4-7]http://roll.sohu.com/.

[2]郭诚.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新闻窗, 2014 (4) .

[3]陈军.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 41 (7) .

[4]赵志立.互联网:媒介与新闻融合正当时[J].网络传播, 2006 (1) .

融媒体 篇2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本单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确保公益目标实现,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单位全称是: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第三条

本单位住所是:云南省威信县扎西镇九龙路1号。

第四条

本单位是中共威信县委直属的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口中共威信县委宣传部管理。

第五条

本单位开办资金为人民币1700万元。

第六条

本单位的举办单位是:中共威信县委员会。

第七条

本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共威信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本单位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本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之规定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

第二章

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九条

本单位的宗旨是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高威信县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十条

本单位的业务范围包括:开展媒体+政务、媒体+党建、媒体+服务等多样化综合业务;面向用户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服务。

第三章

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及法定代表人

第十一条

本单位是根据《中共威信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威信县融媒体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威办通〔2019〕82号)文件批准成立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渠道为县财政全额拨款,配有编制47名,其中正科级1名、副科级4名,现有人员25名。

第十二条

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是本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是代表本单位对外开展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十三条

本单位的拟任法定代表人,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四章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第十四条

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有关财经法规,认真做好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防止资产流失、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十五条

本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法接受税务、会计、审计等主管部门监督。

第十六条

本单位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配备、管理。

第十七条

本单位的人员工资、社保、福利待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信息披露

第十八章

本单位承诺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登记管理机关的规定,真实、完整、及时地披露以下信息:

(一)事业单位章程;

(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

(三)管理层的组成、人员名单及其职责;

(四)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及其效益;

(五)事业单位法人报告;

(六)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

第六章

终止和剩余资产处理

第十九条

本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经审批机关决定撤销;

(二)因合并、分立解散;

(三)因其他原因依法应当终止的。

第二十条

本单位终止后的剩余资产,在举办单位和有关机关的监督下,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章程进行处置。

第七章

章程修改

第二十一条

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修改章程:

(一)章程规定事项与修改后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符的;

(二)章程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三)其他应当修改章程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通过的章程修改案,经举办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涉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须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内容如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国家政策相抵触时,应以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国家政策的规定为准。涉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的,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颂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刊载内容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备案之日起生效。

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签名)

举办单位(签章)

____年__

月___日

SMG融媒体中心成立 篇3

关于如何全面拥抱互联网,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建军表示,“在这一轮的转型改革中我们要着力打造两款核心产品,一款是面向海内外24小时持续更新的互联网视频直播流‘Knews24’,另一款是原创加视频聚合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看看新闻’。”

为提升触达率,“看看新闻Knews”将通过优质原创内容覆盖三种渠道。一是传统的东方卫视频道;二是SMG所属东方明珠新媒体公司的IPTV、手机电视和BesTV互联网电视平台;三是手机客户端。(陈巍巍)

东方明珠新媒体论坛聚焦“融合电视新未来”

日前,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BesTV百视通、SiTV,携手流媒体网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大视频时代的融合电视生态”新媒体论坛。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张炜,副总裁史支焱出席活动。

现场,张炜揭晓并宣布了“一字万金”BesTV百视通品牌新口号征集评选结果——“百变新视界”,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宣传片。

同时,百视通官方旗舰店已于6月6日登陆天猫平台,以媒体单位身份与天猫合作,打通2C、2B资源。该旗舰店第一批引入的产品除传统小红4K智能机顶盒外,还包括风行电视、Xbox、PS4及中兴球迷棒等。(唐潇霖)

爱奇艺VIP会员数突破2000万

近日,爱奇艺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宣布截至2016年6月1日,爱奇艺VIP会员数突破2000万。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会员规模突破2000万大关,证明优质、差异化的视频会员服务已成为中国网民的刚性需求,会员市场已全面爆发。爱奇艺会员业务将向全年龄层受众加速布局。

此外,爱奇艺宣布旗下独立儿童视频服务品牌“爱奇艺动画屋”作为全新福利纳入其会员服务体系。爱奇艺VIP会员可免费畅享这款儿童视频App内所有内容,并免除广告干扰。

爱奇艺还公布下一阶段VIP会员内容和体验升级规划。电影方面将继续与万达、华谊、博纳、寰亚、索尼、迪士尼等全球影业公司保持合作;电视剧方面,2016年下半年,爱奇艺将上线《老九门》《爵迹》《无间道》《美人为馅》《鬼吹灯之牧野诡事》《灰姑娘与四骑士》《明星志愿》《寻找前世之旅》《灭罪师》《不良人》等会员剧。

米未传媒发布内容生态系统

6月16日,以“米未的有趣世界”为主题的米未传媒发布会在京举行。

米未传媒创始人CEO马东以“有趣”作为公司价值内核和出发原点,首次对外发布米未传媒的发展体系“XYZ轴”模型。

X轴代表的是米未业务线中最重要的内容生产,包括《奇葩说》《奇葩来了》,以及即将上线的《拜拜啦肉肉》《饭局的诱惑》《黑白星球》等网综节目。

Y轴,是因内容而生的上下游衍生业务。如通过奇葩说走红的数位网生艺人的经纪业务;正在喜马拉雅FM热卖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以及因售卖“粑粑瓜子”而走红的米未小卖部。

Z轴是米未传媒的投资布局。截至目前,米未已经投资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制作团队,并将米未拥有的市场推广、商务洽谈、平台对接等经验和资源优势嫁接给这些团队,帮助他们成长。(陈巍巍)

“超级女声”北京拉票

日前,芒果TV“2016超级女声80位预备生”全国拉票会在北京举行,万玲琳、彭雅琦、韩若言等5位预备生来到现场,用音乐“嗨翻”全场。

“2016超级女声”女声学院赛程显示,在5月3日至6月18日7周内,80名预备生每周都会接受全方位的音乐训练,并产生一名优胜预备生和正式生。经过轮番换位等考核后,最终胜出的正式生进入总决赛。

现场,5位预备生纷纷向正式生宣战,表示全力以赴迎接后续挑战。(顾彩玉)

PPTV聚力与WWE达成合作

近日,摔跤娱乐公司WWE在上海召开发布会,宣布与PPTV达成合作。PPTV在未来三年内将拥有转播WWE的比赛以及相关其他节目的权利。

此外,WWE还计划邀请更多中国人加入到WWE的表演。现场,WWE宣布签约22岁的王彬成为WWE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职业摔跤手。6月19日起,王彬开始在美国接受训练。

暴风体育成立

日前,暴风集团CEO冯鑫宣布暴风体育成立,并将与MP&Silva、光大证券合作,在体育版权、内容、互联网服务和VR领域共同构建体育产业新生态。

在内容方面,暴风体育已获得2016-2017赛季中超联赛新媒体转播权,并成为2016-2017赛季CBA联赛官方合作伙伴、中国男篮国家队官方赞助商和中国女篮官方VR视频合作伙伴。

同时,暴风体育发布了暴风体育超级手机APP、暴风体育官网、暴风影音体育频道等一系列的体育服务入口。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坚守内容 篇4

1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显现的问题

“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如是说。新媒体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传播介质和手段, 也带动了传统的传播理念、传播思维的变化。这些理念、思维的发展和集合又形成了其媒介独有的文化, 不可避免的与传统媒体文化产生冲突和碰撞。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占据主流媒体的宝座, 在节目制作方面趾高气昂、居高临下, 不能满足观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 并且主流媒体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也限制节目内容的发展。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单一, 长期依靠单一的广告收入, 传播方式受局限, 节目内容亟待创新。

1.1 盈利模式单一化

传统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单一化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电视媒体的制播分离改革已经进行多年, 一些南方省份的电视台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 经营模式不再依赖单一的电视广告收入, 而是融入市场资源, 形成多元收入格局。当然, 这些走在体制改革前沿的传统卫视还是个例,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电视媒体的运营依然依赖电视广告播出的一次性利润, 没有盘活电视节目内容资源, 在电视节目版权运作、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依然欠缺, 坐拥优质的产品而无法发挥出最大价值。

1.2 传播模式单一化

传统电视长期以来主导观众的受众方式, 培养了定点收看、固定时长的单一输出传播方式。新媒体诞生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自主选择、全天候的传播模式受到年轻观众的热捧, 冲击了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当前一些主流媒体都拥有了各自的新媒体运营牌照, 比如央视的央视网、湖南卫视的芒果TV等, 通过节目内容资源在互联网营销取得一定成绩, 但新媒体播放平台与传统电视的互动缺乏, 多元渠道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电视媒体的单一化传播模式限制了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 由于电视节目创新成本高, 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大多是从国外购买的发展成熟的节目版权, 比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等, 电视节目陷入“低质、高速”化的竞争。

2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创新途径

2.1 打造差异化节目内容

融媒体环境下, 传统电视终端、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不同媒体有不同口味的收视群体, 受众群体的差异化就要求电视媒体在向新媒体终端输出节目产品时充分了解不同收视群体的喜好, 针对不同的细分受众来编排节目内容, 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把网友的收视期待反馈到电视节目前期创作中去, 在节目前期与线上网友积极互动, 展开讨论, 以“一剧两线”或“一剧多线”的方式在电视和新媒体终端上, 一个节目呈现不同的故事脉络, 体现网络节目的定制性和差异性, 满足新兴受众的口味。比如湖南卫视和搜狐视频联合推出的综艺节目《向上吧!少年》 (2012) 就有网络版和电视版两个版本。在新浪视频的剪辑展示了每一位少年的表演和背后故事, 而电视版剪辑把每期的内容拆分、整合成不同版块, 比如“成长秀”、“才艺秀”, 囿于时长限制, 一些选手和背后故事被砍掉。

2.2 创新节目形态多样化

电视节目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几种典型的节目形态, 拘束于传统电视终端很难再有创新。随着新媒体自制节目的火热, 传统电视媒体对节目形态创新也看到了生机。新媒体自制节目在电视平台的播出是形式上的一个创新, 传统电视节目在互联网的播出也是传统电视节目向互联网的一步跨越, 如果借力新媒体平台, 结合互联网传播理念和习惯嫁接新媒体内容, 就能衍生出新的电视节目形态, 同样适用于电视终端播出。

2.3 台网融合推陈出新

传统电视在节目内容制作方面资源丰富, 新媒体在受众需求调查、互联网推广营销方面更胜一筹, 如果两者结合, 就能撬动传统电视内容资源, 给电视节目提供多个传播平台, 丰富电视节目的收拾渠道和利益链。台网合作推出新节目能够把节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比如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合作的大型节目《汉字英雄》播出后, 相关的汉字应用APP相继被开发出来, 观众在收看电视或爱奇艺终端的同时, 使用汉字APP进行学习和在线互动, 呈现出独特的节目特性。湖南卫视与搜狐微博合作的《好奇大调查》是一档微博深度互动节目, 通过微博来征集选题, 在电视平台解决网友疑惑, 同时通过网络多媒体与受众进行最直接的交流。

摘要:三网融合、三屏互通的环境下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被撼动, 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创新电视节目内容和形态是当前电视台面临的严峻任务。文章就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坚守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节目创新

参考文献

[1]玄晴月.视网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创新[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李晨光, 张晓阳.新时期电视节目创新的思考[J].媒体时代, 2012 (3) .

融媒体中心工作述职报告 篇5

一、强化政策扶持,体制改革稳妥推进

一是顶层设计上高位推动。204月由区委办、区府办联合发文《宁波市奉化区关于扶持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融媒治理结构,为奉化媒体深度融合按下了“快进键”。

二是机构融合上能整尽整。根据奉化区深化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宁波市奉化区融媒体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2021年3月,中心对机构、人员、职能、设施等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和试运行。5月,为助推融媒向纵深发展,中心委托上海洁红文化传媒中心对《奉化区融媒体中心战略规划总体设计咨询》进行课题研究,按照“业务倾斜、精简归并、移动优先、融为一体、资源整合、绩效激励”六大原则,为中心下步量身定制了今后融媒发展战略和路径。目前,中心机构改革方案经6稿深度讨论后,新一轮深化融合改革方案已在10月中旬启动,中心融媒编发部、媒体采集部、品牌运维部、用户运维部4个部门先行先试,在组织架构、人员设置、绩效考核方面已初具成型。

三是政府资源上强化导入。根据《宁波市奉化区关于扶持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奉化区委区政府支持融媒体中心进行资产重组,积极尝试资本运营,将原奉化日报报业有限公司更名为融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接文化产业宣传、政府合作项目以及市场经营等业务开展,并积极筹建宁波市奉化区融媒数字信息服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数字信息服务投资平台,与区属国资公司共同承接区属数字信息服务化产业项目。逐步推进全区灯杆广告、户外大屏、固定平面广告位等公共宣传点位统一由区融媒体中心管理和运营。

二、坚持重点突出,舆论宣传守正出新

一是主题报道精彩纷呈。开设《牢记总书记重托·勇当“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等20多个专栏,播出主题报道590余条。加大“两会”主题宣传,推送报道170余条。重拳推送区领导“周一夜访”宣传,播发报道40余篇。加强舆论监督宣传,播发报道100余条。大幅增加经济宣传,播发报道约百余篇次。重点推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宣传,开展“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播发相关报道300余条。策划各种节日报道,播发报道100余条。加强轨道3号线开通宣传,推送各平台新闻、短视频40余条次。

二是疫情报道浓墨重彩。针对疫情防控、援鄂医疗、先进人物、复工复产等进行全面宣传,电视、报纸播刊发相关信息4000余条,广播微信微博推文发布700余条。中央、省、市媒体刊发奉化抗疫相关报道1000余篇次,其中中央级媒体160余篇。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心打破常规,整合《奉视新闻》《民声1890》两档节目,从1月30起到3月6月,新闻从一周五天改成一周七天日播,推出抗疫特别报道。

三是对外宣传成果显著。截止9月底,共播出外宣稿件945条,其中电视外宣406条,电台外宣294条。中央电视台播出26条,浙江卫视113条,宁波电视台267条;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8条,浙江之声38条,宁波电台238条;新媒体共播出245条。拍摄制作的十集系列短视频《我的环保故事》,点击量已超60万。共报送70多件作品,目前,中心报送的作品已获市级以上政府奖和新闻奖项70件次。

三、打造一体平台,全媒体矩阵建设显著

一是报台网建设深度融合。依托融媒体平台,通过采编播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和重构,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新闻生产模式转型升级,通过搭建中心“中央厨房”,形成新闻信息的“总控平台”与“调度平台”,对报纸、广播、电视、APP、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实行全媒体调度,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生产新模式。打破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采编框架壁垒,将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进行“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实现集约化、全媒体化运作。同时,以扁平化管理为引导,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全面共享融通,使文字、视频、音频、网络图文、直播等内容形式交叉叠加,加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资讯服务发布“枢纽”。

二是全媒体矩阵纵深拓展。深入践行“移动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树立“用户思维”,优化设置电视频道和报纸版面,明确移动端优先介入、优先发稿的“绿色通道”,全面推进资源要素优先向移动端倾斜。不断壮大以“掌上奉化”APP为主核,奉化发布、奉化头条等为羽翼的融媒体矩阵。重点完善“掌上奉化”融媒体资源、纳入12345投诉功能、拓展人力资源、文明实践中心等5项功能,努力实现“媒体+服务+政务”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持续推动“掌上奉化”客户端提质升级,加快布局视频化、主流化、智能化、互动化的特色融媒体产品,创造更多指尖上的“现象级”。截止10月初,“掌上奉化”共发布8500多条信息,开设19个专题,进行68场直播,粉丝维持在13.8万;“奉化头条”粉丝数11.6万;“奉化发布”粉丝数5.7万;头条、发布推送的阅读率分别为8万、9万,奉化头条宁波媒体月度排名媒体类前7位。“掌上奉化”APP获得浙江省县市区新媒体20强。

三是技术提升持续进行。加强技术支撑,完成原报社机房设备的搬迁工作,打通报社专网,增强整体平台系统的协同生产能力。针对中心办公外网、报社专网、非编文稿专网三网并行的实际情况,完成中心网络架构的升级,杜绝信息安全风险。完成了播出视频服务器软件升级和硬件维护工作、全台所有专业监视器和DPL大屏的色彩校正与维护工作、17楼机房和大雷山机房UPS主机、电池的维护保养工作以及中山公园发射塔维修保养工作,为全媒体一体化打好基础。

四、深耕经营创收,事业建设全面发展

一是网络运营紧抓不放。搞好市场分析,开拓营销思路,夯实固定收入项目,努力提升经济增长点。截止10月份,在册正常用户158565户,有线电视新开户2242只,高标清换购5223只,营业厅共受理168186笔业务,呼叫中心受理故障和咨询电话47686次,故障派单19476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通了教育资源直播频道本地落地播出。完成网络运维与平台建设,集客项目建设和新建小区工程配套建设。充分依托广电双向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医疗保障药店视频监控、公安路政监控、平安校园智慧安防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的产业经营能力。密切配合区深改办、区编办、区文明办、大数据中心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共服务窗口文明创建等一系列改革。

二是活动运营有声有色。建立专题活动策划团队,统筹承办全区性各类文化活动、赛事、节会、展会等活动品牌。承接城市专题片,行业、企业宣传片等摄制业务。积极自办和承办了“2021少儿春晚”、“ILove奉化2021蜜桃音乐节”等8场大型活动,社会效果良好,媒体影响不断扩大。精心策划4期《民生大问政》,通过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干群互动、反映民生等方式,让群众和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沟通,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营造全区各部门争先创优、社会各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完成了《我们的战“疫”》等抗疫宣传15期、奉化乡村旅游等专题片摄制10部、《公筷行动》等公益宣传7部、医保等系列情景剧共12集、嘉宾聊谈8期。

融媒体的构建原则与模式分析 篇6

【关键词】融媒体;构建原则;行业性融媒体;区域性融媒体;品牌性融媒体

【作者单位】尚策,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

2014年,被业界称为融媒体元年。这一年,无论是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还是政策指导均成为年度媒体转型、融合发展的热门话题。同时,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的实务操作层面,也纷纷出现了出版业、广电业融合布局的典型案例和示范。

在理论政策层面,2014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文章;同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实现了媒体融合由理论阐述上升到国家战略,由国家战略落实到行业指导意见,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在发展实务层面,2014年,河南新闻广电系统成立了大象融媒体集团,浙报集团推出了媒立方——融媒体传播服务平台,光明日报创建了融媒体中心;2015年,人民日报以数字传播公司为依托,开展了政务融媒体的平台建设。

一、融媒体的概念及由来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创建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通过传真机为客户代发新闻稿的“新闻专线服务”融媒体模式;与此并行的一种模式是“媒资库”模式,通过建立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的全媒体数据库方式,完成资源整合以取得经济效益的媒体布局。融媒体是新闻出版业,尤其是报业、广电产业贯彻落实融合发展指导意见的创新举措和战略布局。尽管在国外融媒体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我国融媒体的构建有着时代赋予的崭新内涵和外延。

首先,融媒体是贯彻媒体融合战略的必然产物。《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开展融合业务、推动融合发展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和引领效果。在出版业中,基于我国“鸟类的起源”重大科研成果,由地质出版社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等单位制作的四维(4D)电影《会飞的恐龙》于2015年4月21日在京首映,这是出版业向影视产业进军,实现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力作。该作品在多家博物馆、科技馆放映,先后获得了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年度创新作品、2015年度中国“原动力”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重点扶持项目等多项大奖,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报业中,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贯彻落实媒体融合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打造类型不一、特色鲜明的融媒体,包括成立融媒体中心、打造融媒体集团、实施融媒体项目和研发融媒体产品等。

其次,融媒体的构建是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我国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出台相应的国家政策、行业指导意见,另一方面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配套相关的扶持性项目和资金。媒体融合、出版融合指导意见的制定和出台,是为了提升传统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增强传统新闻、出版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因此,可以说融媒体的出现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以市场为导向,摸索、掌握互联网传播的规律,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以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格局,是传统报业企业、广电企业实现内容融合、技术融合和管理融合的内部根本动力。

最后,融媒体的出现是出版与广电融合的业务体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成立,标志着新闻出版与广播电影电视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融合;在底层业务层面,则需要产业的基本组成单位——各个新闻、出版、广电企业实现业务互通、资源共融和渠道通融。光明日报的融媒体中心,是由报业集团发起,旨在形成包括报纸、子报刊社、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室内外信息屏等各种发布渠道在内的一体化新闻报道加工基地。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则是由河南省广电系统发起的,对局属各单位运营的新闻门户网站、音视频网站、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网络电视台)、手机报、手机台、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业务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全媒体布局。无论是新闻、出版业所发起的融媒体,还是广电行业所发起的融媒体,都要实现出版与广电业务融合、人才融合和渠道融合的战略目标。

二、融媒体的构建原则

从目前我国媒体融合的现状来看,融媒体的构建,要遵循以政府项目为驱动、以机构融合为抓手、以资源互融为基础、以技术共融为支撑、以渠道通融为关键、以双效提升为目标的原则。

1.以政府项目为驱动

融媒体建设要以政府项目为驱动,通过积极策划、申报和实施财政项目,提高融媒体项目的成果转化能力来推动融媒体战略的实施。2015年财政部所公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中,除实体书店试点项目外,共有834项,其中新增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项目共36项。与媒体融合相关的项目,大数据应用有17项、云技术相关的有59项;直接申报融媒体项目的单位有4家,分别是中国安全生产报社、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广播电视集团。2015年直接或者间接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媒体融合项目占比高达10%以上。

伴随着媒体融合战略、出版融合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与媒体融合配套的财政资金和财政项目也纷纷推出。近几年来,财政项目在文化发展、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财政资源的示范性和杠杆性作用。随着“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财政对媒体融合领域的相关项目仍然会保持扩大扶持范围、提高扶持比例的态势。因此,报业单位、广电企业都应该抓住政府扶持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自身融媒体建设的步伐,尽快将融媒体打造成为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支撑性平台。

2.以机构融合为抓手

融媒体建设要以机构融合为抓手,通过设立独立、高效、权威的融媒体部门来协助战略制定、研发融合产品、应用融合技术和吸引融合人才。如出版业的数字出版部门,融媒体的机构建设在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非常重要,相当于先锋队和开拓者的角色。各报业集团媒体融合战略的制定、融合产品的研发、融合技术的应用、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为支撑的融媒体机构,否则,再好的战略布局也将无处着手,无法落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外文局、合肥市广播电视台等机构纷纷成立了专门的融媒体中心,主要职责是统筹媒体融合的战略布局、研发融合型产品和展开多语种多媒体报道等。

3.以资源互融为基础

融媒体建设要以资源互融为基础,通过多种形态资源的汇总、整理和重聚,研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融合型产品。资源的互融,首先是指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汇总和重聚,围绕特定的主题和需求把不同媒介类型的素材进行整合和再加工;其次是在资源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媒资库,以全媒体媒资库开展运营和提供服务;最后,资源互融是产品融合的前提,在实现资源互融的基础上,才能够研发出跨媒体、跨素材、跨用户群的融合型产品。如浙江报业集团在融媒体打造方面,建成了内容数据仓库系统、用户数据仓库系统和新媒体云服务平台,能够支撑内容采集、数据分析与挖掘,进而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底层的数据支撑。

4.以技术共融为支撑

融媒体建设要以技术共融为支撑,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出版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出版内容、产品、用户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融媒体的形成,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创新技术与传统新闻资源的融合。

技术共融的实现,有赖于将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内容结合,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应用模式。就上述几项技术而言,知识标引技术是起点。面对海量的新闻资源,自主研发合理的标引体系,对新闻资源进行标签化处理,是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的逻辑基础。云计算技术是资源应用、资源重组和资源聚合的关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云计算技术的成功运用,再多的信息资源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存储,无法发挥其复用功效和数据更新的价值。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订制、推送、决策辅助等功能,是融媒体构建的最终依托和载体;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利于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使传统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上实现纸质传播、互联网传播与移动互联网传播三位一体,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用户所需信息传递到位。

5.以渠道通融为关键

融媒体建设要以渠道通融为关键,通过传统渠道转化和独立渠道建设,尽快实现对目标用户的直联、直供和直销。渠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应有之义。融媒体的构建,一方面要争取将传统的发行渠道转化为新媒体运营渠道,推动传统的发行站、记者站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传统纸质报纸的用户转化为移动APP、新闻门户网站和移动手机报的用户;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建构新的渠道,挖掘新的潜在用户群,提高报社、报业集团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效能和传播效益。

以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为例,它依托于《人民日报》的主流媒体优势,采用渠道转化和渠道开拓战略,已经形成包含全国17个省区市、72%的国家级部委机关和42%地方党政机关以及84%的211、985类高校共计3000多万新兴消费人群,可以通过电子阅报栏、APP客户端实时向这些目标用户提供新闻传播和资讯传递。

6.以双效提升为目标

融媒体的建设要以双效提升为最终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媒体融合、出版融合的最终价值指向都归结于提升社会效益和提高经济效益,其中,社会效益的提升是首位目标。互联网技术开启了信息爆炸时代,用户群体每天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成为良莠不齐信息资讯的传播受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播主体的报业单位,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构建起直联、直供的信息传播渠道,向广大社会公众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便是社会效益目标实现的第一要务。

同样,互联网技术还严重冲击着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大幅下滑,传统经营的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倒逼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和过渡。2015年,《壹读》《天南》《环球企业家》等30多份刊物宣布停刊,《瑞丽·时尚先锋》也宣布将于2016年1月停止纸质刊物的出版。探索网络传播的规律,运用合理的商业模式,提升数字化运用的比例和水平,也是融媒体建设的重要使命和目标。

三、国内融媒体模式概要

我国的融媒体构建模式,无论是打造融媒体平台,还是成立融媒体机构、集团,大致有行业性融媒体、区域性融媒体和品牌性融媒体三种模式。

1.行业性融媒体模式

行业性融媒体模式,是指基于行业资源整合所打造的融媒体。行业性融媒体模式往往是立足特定行业或者特定领域的优势资源,将文字、图片、音视频进行汇总和整合,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媒资库,通过媒资库来实现资源的调度、使用、营销和推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各个部委基本都有相应的报社,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报》、国土资源部的《中国国土资源报》、司法部的《法制日报》等。这种垂直领域的报社,往往都积累了数十年的专业新闻资源,一方面能够在知识资源“条数据”的构建方面拥有扎实的数据基础,打造特定行业、领域的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能够整合行业资源和垂直渠道资源,打造服务于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融媒体平台。

以《中国国土资源报》为例,2014年,国土资源报社“以内容为王,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全力推进新媒体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开发,实现纸媒与新媒体、文化产业的资源整合和深度融合,逐渐向一流的新闻文化传媒机构转型发展”。先后形成了官网、手机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iPad客户端、国土资源数字报、国土大屏等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2.区域性融媒体模式

区域性融媒体模式是指立足区域性资源打造的融媒体。区域性融媒体建构的基础是特定区域内优势资源的整合。新闻、出版、广电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各级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合并,同时也促进了集新闻、出版、广电于一体的新型融媒体集团诞生。近两年,区域性融媒体的最典型案例便是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其整合资源之广、涉及机构之多、改革力度之大,使其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发挥河南省的新闻资源优势,整合了全省一百多家媒体资源,对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所属各单位运营的新闻门户网站、音视频网站、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网络电视台)、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业务进行整合,融入传统媒体1个广播频率、1个电视频道和《东方今报》《魅力中国》杂志,形成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新闻门户网站、音视频网站、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报、手机台、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形态丰富、品种齐全的全媒体布局。

3.品牌性融媒体模式

品牌性融媒体模式是指拥有品牌优势的报业集团,立足自身数十年的优势资源,整合集团内部机构所打造的融媒体。例如人民日报政务融媒体平台、光明日报融媒体等。

人民日报政务融媒体,立足国际化的全球视野,整合了人民日报系40多家报社、期刊社和数字公司的媒体资源,力图打造成国内主流媒体的示范和标杆。在资源共融与产品互融方面,将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日报》进行数字化,按照政务要闻、经济要闻、政治要闻、评论观点等《人民日报》的固有板块进行碎片化和知识性标引。同时,将购置政务方面的数字图书、整合人民日报旗下的各种数字期刊,深度加工人民数字公司的政务视频资料,形成政务数字期刊库、政务数字图书馆、政务知识库、政务视听产品库四类产品。

《人民日报》融媒体矩阵

在技术融合方面,人民日报政务融媒体将综合运用知识标引、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三项技术有机融合于同一平台。政务知识库将以海量数据为资源基础,以知识标引为逻辑内核,以云计算为技术关键,以大数据技术为运营支撑,完全发挥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的用户身份数据、行为数据和属性数据采集分析统计优势,最终实现政务知识库的精准投送和高效营销。

在渠道通融方面,人民日报政务融媒体平台的服务对象包含全国17个省区市72%的国家级部委机关和42%的地方党政机关和84%的211、985类高校。融媒体所产生的政务知识库产品,将重点采用B2B和 B2G两种盈利模式,深度挖掘人民数字公司在党政、高校和金融领域的渠道优势,将人民数字公司的渠道优势转化为政务知识库的盈利优势和创收能力。

在销售策略方面,政务知识库产品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镜像服务的方式,安装到配备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的2万多家机关、高校用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的方式,进行B2C市场化运营。该项目还将高度运用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的广告优势、渠道营销优势,最大限度提升政务知识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庄勇. 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J]. 当代电视,2009(4) .

[2]邓涛. 厘清“融媒体”及相关概念[J]. 采写编,2015 (3) .

[3]任珊珊. 四维科普电影《会飞的恐龙》首映[N].人民日报,2015-04-22 .

[4]刘蓓蓓. 2015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确定支持834个项目[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7-22 .

[5]蒋纯. 以浙报集团为例谈媒体融合时代的技术创新[J]. 传媒评论,2014 (10) .

[6]程秀娟.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推进媒体融合纪实[J]. 中国报业,2015(2) .

融媒体 篇7

一、什么是融媒体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互联网, 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进行全面整合, 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对受众而言, 融媒体是对新闻事件与人物的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不限时空的展现。在融媒体中, 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与旁观者, 还是当事人、见证者。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的特点

(一) 传播渠道多元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是传播突发事件的主要渠道。报刊等传统媒体因有固定的专业媒体从业人员, 仍被认为在报道中更权威与真实;而网络媒体开放、即时、可移动等优点使传播渠道更加便捷, 是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3G时代的到来让上网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6月底, 中国共有网民4.85亿人, 手机网民3.18亿人, 微博用户1.95亿人。

(二) 传播内容广泛

高校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高校内 (或和高校的人或事相关) 突然发生, 危及师生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影响高校正常秩序, 破坏高校安全稳定, 有损高校声誉, 并可能危及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形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根据事件发生根源的不同, 高校突发事件通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与高校有直接关系的事件。如, 校园生活与学校管理问题、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等;另一类是与高校有间接关系的事件。如, 自然灾害、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疾病危机、媒体失实报道等。由于高校是青年人和专家学者的聚居地, 具有较高的被关注度, 因此突发事件的涵盖面十分广泛。

(三) 传播准入门槛低

在反应灵敏、空间开放、全民参与的网络传播环境中, 传播目的变得多样化, “把关人”功能式微, “把关行为”力不从心。特别是在传播突发事件中, 网络媒体的“把关人”功能被严重削弱。

准入门槛低导致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片面、主观、不实的信息, 甚至谣言在网络中传播, 成为一部分突发事件的由头。

(四) 易发生联动传播

突发事件具备的突发性、高价值等属性易引发媒体间的联动传播。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是以网络为最初源头, 网络上的热门事件常会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与追捧;还有一些事件因网络传播而备受瞩目。“微博开房门”、郭美美事件、李昌奎案等, 都是始于网络传播或通过网络传播迅速汇聚公众注意力, 成为社会焦点。

突发事件容易引起舆论的联动。“敢不敢扶摔倒老人”、“小悦悦被辗事件”等纷纷引发人们对诚信与良知的热议。在网络媒体中, 传播淡化了“沉默的螺旋”效果, “舆论一边倒”的情况越来越少, 人们能够大胆发表意见, 各种思想与观点自由碰撞。因此, 突发事件与舆论常常共生互动, 有时舆论的热潮还高过事件本身。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策略

(一) 第一时间发声及时主动公开信息

在融媒体时代, 只有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主动、及时、充分地发布信息, 保障受众的知情权, 才能杜绝或缓解各种议论、流言、猜测, 提升公信力, 赢得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好机会。200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舆论引导和媒体管理工作等诸多方面做了详尽规范, 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 高校首先要做的是公开信息、发布新闻, 无论内部通报、对外声明还是新闻发布会, 都应做到迅速、准确。信息公布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基本事实、态度、采取的行动、不断更新信息的承诺、关键联络人的联系方式等。

(二) 培养意见领袖坚持舆论导向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意见领袖的概念, 是指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 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在融媒体时代, 特别是伴随着微博的发展, 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 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新媒体的重要力量, 借助新媒体, 在大学生中发现和培养意见领袖, 使之面对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反应、引导舆论、弘扬正气, 并以其影响力影响其他学生及社会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态度, 这一方法可成为高校发生突发事件时预防或削弱舆论危机的途径。

除了社会媒体, 校园媒体也是大学生高频率接触的媒体, 有着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与影响力量, 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 应将校园媒体列入学校信息公开的对象媒体之一, 借助校园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事实、澄清各类传闻, 把学校采取的行动告知大学生, 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荷。

(三) 跟踪舆情动态防患于未然

虽然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但仍有一部分突发事件是由高校内一些未及时解决的问题突然引发的, 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 感受着这些问题, 常将感受以抱怨、投诉、爆料、求助等形式通过网络传播流露与表达。高校管理部门应重视舆情收集, 关注师生经常访问的网站、BBS论坛、微博、QQ群, 了解校园媒体的话题内容, 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师生关于各种管理措施的意见反馈, 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与关注领域, 及时改善工作、解决问题,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化危机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消除隐患, 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李希光, 孙静惟.危机传播中新闻发布的准备工作[J].新闻与写作.2010 (2) .

国家广播的融媒体转型 篇8

三网融合得以实现首先依赖于IP技术的发展, 人们在IP网上就能轻松实现语音 (电话) 、视频 (有线电视) 、数据 (互联网) 的三网融合;其次, 国家层面上的大力推动将使得这一融合由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再次, 2009年广电整个有线行业的收入是370亿, 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在一起则是8424.3亿, 是有线行业的22.77倍。而广播的市场蛋糕仅有75亿, 这意味着中国广播业如果不借三网融合契机, 改变既有生产与收入模式, 将很难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网融合时代的广播理念有两个关键词:纵向打通与横向融合。即广播机构要纵向做产业链的推进, 打通产业链的各环节, 横向跨地域整合, 将现有广播资源统筹经营, 获得规模效应。

以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今年以来开始介入媒介产业链的上游——媒介投资, 投资了“手机支付”等新兴产业, 从先前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内容采集者与生产者——“内容提供者”, 逐渐走上了产业的中上游——“内容集成商”与“媒体投资商”, 以全产业模式深度介入媒介产业链的全环节。这一情形在北京广播电台也同样上演, FM103.9北京交通台投资介入终端生产, 研发1039导航仪等广播捆绑产品, 为其带来增量发展。除了纵向做产业链推进, 中国广播还需横向跨地域整合, 这一情景也在一些广播先行者身上展开, 比如一些广播电台开始布局周边的市、县台, 将小的广播资源整合成大的广播资源, 从而以规模效应换得市场要价权。

二、国家电台内容生产的多媒体化

在网络时代落后的传统电台, 可采取直接进入无线互联时代, 做内容提供商, 从而为自己在移动互联的王国中争得一方天地。内容之争是3G的争夺焦点。传统广播只有提供独特的内容与服务给移动互联用户使用, 才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具体而言, 广播多媒体化是3G时代传统广播转型的必由之路, 国家电台在过去几年中也尝试性地做了以下改革:

广播图文化, 将广播的音频内容通过现场速记的方式并配以现场图片, 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手机这两个平台上, 供用户选择, 将声音内容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重点强调。这是弥补广播单渠道传播的一个方式, 目前已是大多数有网站的电台通行的做法。此举既为电台网站充实了内容, 也有利于广播内容的复次传播。

广播可视化, 是通过视频拍摄的手段将广播内容可视化, 从而使传统广播得以成为3G的内容提供商。以中央电台知名栏目《新闻纵横》为例, 这档节目做了大量的揭黑报道, 在听众中有广泛的影响。中央电台网络、手机与广播联手推出了视频《央广特别行动》, 将广播采访的全部过程可视化, 首期《中秋高价月饼大揭秘》推出后被搜狐等网站大量转载, 提高了节目在网民中的知名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中央电台知名栏目《做客中央台》也采用了广播可视化的做法, 先后对政府高官与企业高管进行了演播室专访或直播间视频新闻报道。这档全新的多媒体节目在中国之声、中广网视频、央广视讯同步播出, 实现了广播、网络、手机多平台, 音频、图文、网络视频、手机视频多形式的传播。广播可视化还可走“切片化”之路, 对内容资源重新组合, 多角度、多层次地将广播内容与资源深度开发、利用。

广播多媒体化的另一个方面是“数据库化”, 将音频、视频资料数据库化后重新利用。这是广播进入Web3.0阶段的一个基础准备。广播在多媒体化的进程中建立自己相应的音频、视频资料库非常必要。中央电台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了两档原创视频栏目《代表一分钟》、《委员一分钟》, 为两千多名“两会”代表、委员建立专门的视频数据库, 采访上会的代表、委员, 把他们带来的提案、议案整理归纳, 让网民第一时间知道代表委员们所反映和关心的内容。

国家电台尝试性地进行广播图文化、广播可视化、广播数据库化、广播用户化的改革, 向广播多媒体化转型。

未来广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多媒体需求的“用户”, 而不是先前传统意义上的“听众”。听众观念向用户观念的转变是广播多媒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媒介融合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 以“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细分的受众概念将被全新的“用户”概念取代, 未来广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多媒体需求的“用户”, 而不是先前传统意义上的“听众”。听众观念向用户观念的转变是广播多媒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3G时代将更加重视用户体验 (受众概念到用户概念的转变) , 对于这样一个直接和消费者交互的界面, 手机的用户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运营商、制造商都必须更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感觉。

广播用户化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广播从业者博客的网上 (手机) 行”, 建立记者与听众的联系, 比如记者博客、互动论坛等。北京音乐广播主持人在自己的博客里将听众喜欢的歌曲放到网络上, 用户可以通过下载、评价等多种方式与主持人建立联系;广播用户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将大量原创播客产品在广播里播放。上海东方电台播放的《波哥播客秀》是一档网友原创播客的广播展播, 将听众当用户, 将他们的作品在广播上播放, 一方面充实了广播原有内容资源, 一方面使网友、手机用户有了成就感。

三、国家电台:由单媒体走向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彻底改革了新闻的生产与消费, 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 媒介机构要想在竞争中胜出, 就要对先前的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全新再造, 以期焕发新的生命力。国家电台最初是以广播为主体的媒体机构, 在新媒体转型的未来5到10年内, 力争从单媒体走向融媒体。融媒体, 不仅仅是媒体门类齐全, 更为重要的是各介质之间打通、一体化的过程, 它牵扯到一系列的组织结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再造与优化。

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 内容的生产将是多媒体化的, 收集过程将是多媒介汇流的;其次, 收集而来的新闻内容, 需要经过一个评估中心, 对新闻素材做出一流的价值判断, 以及去向判断;再次, 要解决新闻分发问题, 手机、广播、纸媒、电视、网络等多渠道建制, 使得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新闻产品能沿着各自既定的渠道运行, 从而保证一件新闻产品的复次、多介质、全方位传播;最后, 要解决新闻产品抵达用户后的反馈以及用户信息 (UGC用户贡献内容) 如何上浮的问题, 比如说建立call-center中心, 将受众当作用户来管理;形成新闻推送模式, 用短信预告新闻事件的发生, 并号召受众及时补充在场所见所闻等等。

1. 建立强大的“脑”指挥中心

融媒体时代信息源处在更为开放的状态中, 除了传统信源, 网络、手机等多个平台将浮现出众多的民间信源。之后, 还要具有从中发现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脑”指挥中心就是信息价值的发现者。在人人都可成为传者的自媒体时代, 专业的媒体机构建立一个强大的“脑”指挥中心, 对这些开放状态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 对这些开放状态中的信源进行科学管理。“脑”指挥中心是这个内容超市的运营者, 通过合理调配来自记者与读者的信息, 并决定信息的呈现、去向、回路等等, 通过多渠道、多介质、多样貌的内容传播, 实现信息自由、高效流动, 从而强化了母媒的传播力并提升其影响力。

2. 形成中央调控式的空间布局

传统媒体实现内部融合的第一步首先是空间融合, 在空间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单介质新闻生产向多介质新闻生产的转变, 也才能实现单信源向复合信源的集纳。

一个理想的模式是, 在巨大的新闻生产操作空间中, “脑”指挥中心位于这个平台的中央位置, 其他各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纸媒等业务部门环绕周围, 多媒体记者采写的图、文、音频、视频等新闻素材分别归到各自系统, 由指挥中心确定一条稿件的新闻价值, 并最终决定以一种 (比如选择是在广播上还是在报纸上发布) 还是几种媒体形式 (比如同时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手机) 呈现的方式, 转而分发给各自下线业务部门, 并分别在下线部门的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纸媒等介质平台上对外发布。

3. 培养多媒体化的采写部队

如何使先前的单介质记者转型成为多媒体记者, 这是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流程再造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新闻机构在硬件配备上已走在前端, 比如说为所有记者配备了多媒体化的采写设备, 从而使得媒介产品可以同时满足手机报、电子纸、移动报、纸媒文字图片的需求以及网站和户外视屏的视频需求。新闻采写的多媒体化从起点上掀起了融媒体的新闻融合生产, 但从单介质的采写部队向多媒体化的采写部队平移需要时间, 因此, 过渡期最佳的策略还是通过物理空间的融合, 提高新闻采写的行动力与呈现力。

4. 完善UGC内容的上浮与优化

UGC, 即用户贡献内容, 前文已述, 它是融媒体时代新闻的重要组织部分, 越来越多的内容来自于UGC:论坛、博客、社区、电子商务、视频分享。用户贡献的内容一般质量低、格式杂、缺乏清晰的分类, 因此必须对UGC进行组织和整理, 结构化, 聚类以及数据挖掘, 使得这部分内容成为可利用的优质内容。其次, 传统媒体机构还要通过UGC内容增强体验感与媒体黏度。UGC之所以能带来媒体黏度, 是因为其内容生产、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 完全自动, 从而使用户有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这种伴随着内容关系形成的人际关系, 更加富有黏性, 更加牢固。国家电台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过程中必将经历这样一个泛信息的过程, 从受众较广的“泛”信息发展到受众较窄的“深”信息。这种“泛”信息有利于推动深度信息内容的发展。

四、国家电台融媒体转型的三个阶段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 国家电台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首要的是处理好新旧媒体的关系, 即:发展布局要全面——传统媒体一定要布局新媒体;发展阶段有侧重——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要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任务有所侧重;发展步调可持续——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要注重科学搭建, 环环相扣。国家电台在融媒体转型过程中也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台网联动:网为台服务, 台为网铺路

新媒体从无到有经历了从被动反映传统媒体内容到自己生成原创内容的阶段,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新媒体的从“Web1.0到Web2.0”之路。中国广播媒体在发展自身新媒体的道路上也经历了这两个阶段, 但对于中国大多数广播媒体而言, 目前依然停留在Web1.0阶段。

广播媒体等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 由于囿于自身体制以及人才缺乏等, 与商业化的新媒体网站相比, 缺少先天的灵活性, 这对于以新技术为先导的新媒体而言是一种天生弱势。比方说, 一项新技术开发出来, 商业网站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开发、商用、获利;而对于广播等传统体制下生出的新媒体, 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理解、接受、认同、应用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统一思想、获取审批、找寻匹配人才等等。因此, 中国大多数广播媒体“新旧融合、台网一体”之路大体上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即是“网为台服务, 台为网铺路”。在这一阶段, 网络作为台的一个分支机构, 其地位与定位都是一个子部门, 但它与台的其他子部门不一样之处在于, 因网络的平台特性, 它能高效地融合所有部门的内容与功能, 建立频率的连结。

“网为台服务”, 在Web1.0的台网联动阶段, 广播媒体的网络部门应该放低身段, 在自身不具备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阶段里努力为台做好服务, 将自己的母体资源——台内资源做强做大。具体而言, 包括为频率开通直播、点播区域;建立主持人与网友的互动区;将各频率的活动充分地在网络上呈现;做好台内各个部门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反馈。

“台为网铺路”, 主要是针对这一阶段, 一些传统电台的网站没有自己独立的广告运营资质的前提下, 网站的母体资源——电台要将网络的广告捆绑销售, 甚至以附带赠送的方式打包卖给广告商, 一方面增加了自身广告呈现的丰富与多元性, 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告商;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广告收入出让一部分给网站, 帮助网站实现最初的商业收入。

2. 第二阶段:台网互动:台网平行, 互动前行

在Web2.0阶段, 台网一体进入了“台网平行、互动前行”的“台网互动”新阶段。这一阶段, 一些传统电台的网站较早地嗅到了Web2.0新技术并将之应用, 通过搭建“播客、博客、视频分享”平台, 高效、低廉地聚集了大量的民间原创内容, 这些内容是其母体——传统电台所不具有的, 网站因拥有了这些内容而具有了要价权。一些传统电台, 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将这些来自网上播客的原创内容放在电台里播出, 充实了电台节目内容并且吸引了广大网友成为自己新的听众, 这也是较早的“台网互动”事例。

Web2.0的核心是“用户贡献价值, 用户创制内容”。新技术的加入使得信息聚合变得非常容易, 此时网站进入能够持续生产大量原创内容的阶段, 网站对于其母体资源——传统电台先前的内容依赖已然开始转变, 原创内容的生产使得网站手中有了自有产权, 可以坐下来与其母体——传统电台对谈了。在这一前提下, 台与网平等的两个主体之间有了“台网互动”的新可能。

WEB2.0的“台网互动”阶段, 网站由先前的客体、依附地位向平等主体转变, 台有台的资源, 网有网的筹码, 台与网可以拿出各自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这一阶段, 网站的经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既有捆绑广告带来的收入, 也有自有经营产生的广告收入;既有内容订制带来的收入, 也有衍生服务产生的营利。网站进入了自有品牌的初创期, 它可以选择慢慢脱离母体品牌, 根据市场定位重塑自身媒介形象。此外, 这一阶段传统电台的网站已开始全方位地推进用户服务, 将用户体验与用户满足放在第一位。“服务提供商”是这一阶段网站的核心定位。

3. 第三阶段:台网融通:网为中心, 台为辅助

新技术的指向只有一个, 就是不断向前, 而建立在新技术之上的新媒体也不断生发出新的变化。经历过Web2.0之后的新媒体将进入Web3.0阶段,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基于网络数据库基础之上的对信息及各类资源的深度整合及再造。这时, 网络因累积而生的数据库优势, 加之新技术带来的对于信息的分类检索及智能运用, 使得网与台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台网关系将呈现出“网为中心, 台为辅助”的新局面。台的资源将全面数据化, 网将通过构建社区, 增强人群黏度, 二者合一, 一方面是内容的深度整合, 一方面是吸引有黏性及忠诚度的用户。新型的“台网融通”平台将形成, 建立在这一平台上的一系列新型运用也将由此展开。

Web3.0是需求导向型的, 用户的新需求可以通过数据库资源的深度开掘及整合再造而得以满足。比如, 用户在电脑中输入“我想去海边度假, 要求3000元以下, 5天以上, 能够潜水”的需求, 网站将在几秒钟给你提供一整套的基于其自身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甚至包括当地电台、电视台的播出节目表。

Web3.0的“台网融通”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内容层面完成了旧 (传统电台、电视台的媒体资源) 到新 (网络、手机等新媒介) 的平移;数据库资源的完备;技术对信息整合及深度整理的满足;用户新的受传习惯的养成。此时, 只有“用户”, 没有“受众”, 网络进入“全经营”时期。由于传统电台的增值途径及增值空间越来越受限;而网络用户的数量将超越其母体——传统电台;广告商的广告投入也将越来越多地从传统介质转向新媒介, 这些都使得传统电台网站的经营空间与经营可能性不断扩大, 甚至超过其母体。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 及资本市场的不断介入, 网络势必进入“全经营”态势, 此时, 其母体的经营收入很有可能大部分来源于网。

“从Web1.0到Web3.0, 从台滋养网到网反哺台”的台网一体的发展战略正体现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事物发展的本相。此时, 网站的品牌进入成熟期, 其母体——传统电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借势于网, 或者随着更新的技术诞生, 一个“强兼容性”的新媒体将有可能向下兼容了原有母媒, 台网一体战略将进入了“台网融通”的理想国。

融媒体 篇9

媒体管理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府、行业对媒介整体性、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主要经由媒介产业制度所体现,即规范和管理媒介及媒体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政策;另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媒体机构的自身管理,既要符合宏观管理制度,又要立足于市场发展需求。无论整个产业还是各媒体组织的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再成熟的管理也需要结合市场和产业的新情况不断修正、调试和完善,而当前媒体管理的体制、理念、手段与重心,虽然与市场发展的步伐相匹配,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仍然呈现出很强的“封建主义”特征。

一、媒体管理基础的四个变化

从制度演化的逻辑来看,“一项新的制度得以设计和安排,是因为旧制度的支持性基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生产力所主导)在多个层面上都发生了改变”[1]。换言之,如果制度的基础已经改变,管理的理念和手段等就应该以变应变。

先进的管理可以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落后的管理只能阻碍产业的进步与繁荣。媒介产业的基础不变,制度变迁就是无根之草,无源之水;反之,“如果产业和市场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媒介制度却仍然一成不变,那么媒介制度不是有名无实的‘僵尸’制度,就是有害无益的‘腐尸’制度”[2]。

产业和市场既是制度管理的对象,也是其存在和演进的基础。笔者提出“管理的封建主义”正是基于当下媒介产业与市场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从媒介向媒体的功能转变

媒介是传播和承载信息的载体,媒体则是经营媒介的专业的机构组织,二者曾经有着清晰和明确的界限。报纸是媒介,报社则是媒体;杂志是媒介,杂志社是媒体;电视是媒介,电视台则是媒体;收音机是媒介,广播电台则是媒体;门户网站是媒介,互联网企业则可被视为媒体。然而,在技术的推动下出现的新媒体,改变了这一事实。媒介的功能获得延伸,具备了“媒体”的功能,二者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智能手机则同时扮演媒介与媒体的角色。用户不仅能够用手机随时随地观看电视剧、收听广播节目、阅读电子杂志与全球新闻,更具想象空间的是:一旦接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就同时具备采、编、存、传、播、放的功能。手机媒介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中介,而是集生产、传播与组织于一身的媒体。

荔枝FM是一款专门的手机网络电台应用,也是将手机从媒介延伸为媒体的真正实践者之一。注册并通过审核,用户即可在手机上创建广播电台,随时随地录制和上传自己的节目,再经该平台或其他分享网站把节目传播给任何人。这一应用向所有人开放。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荔枝FM拥有8000万用户,150万播客,2000万期原创音频节目。[3]这意味着,一个拥有了智能手机的人,也同时拥有了一家电台。以此类推,一部智能手机,也可以成为一家报社、一个网站甚至是一家个人电视台。这种状况在传统媒体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有着更低的进入门槛与投资成本,有些“媒体组织”的形成甚至无须官方批准或仅是简单审核。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4],潜在媒体的规模之庞大可以想象。媒介与媒体功能的合而为一为媒体产业开辟出新的市场,无疑也对媒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从国有向私有的产权转变

媒体,在中国的政治、社会中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长久以来,媒体的产权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最初,媒体产权明确归国家所有,后几经改革,国有控股、中外合资、政府主导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纷纷出现。这些改革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由国家主导进行的。

但是,随着新媒介向新媒体的延伸,媒体的产权也被触动。具体来说,过去,媒介本身作为个人财产是归公民个人所有的,而媒体组织作为公有财产则归国家所有;现在,新的媒介本身,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由新媒介衍生而来的部分新媒体也是归公民个人而非国家所有。媒介产权正在发生部分转变,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自下而上由市场主导的产权转移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静悄悄的媒介产权革命。

比如上文提到的手机电台,用户不仅拥有承载电台的手机,也同时拥有自己所建电台的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由此,基于传统的国有化媒体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在管理这类产权私有化的新媒体时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无力感表现为,既有的管理目标、方向和标准在管理新媒体时难以奏效,甚至出现反弹,而新的管理手段、方式与制度又难以快速形成。因此,毋庸置疑,媒体管理机构对当今媒体的整体管理能力正在下降。

(三)从专业化向社会化的转变

媒介资源匮乏的时代,生产和传播各类媒介信息基本是由专业的媒体机构承担并完成,专业化体现在内容制作流程、传输设备、从业人员的资质以及整条产业链运作的方方面面。而新媒介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媒介资源,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广泛地参与到传播活动的不同环节,媒介社会化成大势所趋。

媒体从专业化向社会化的转变,可以分解为两个层面:其一,越来越多的公众,不再受限于技术、设备或资质,利用新媒体可以轻松地生产信息、占有传播渠道、从事传播活动。其二,由公民主动发起或从事的传播活动,对媒介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媒体的专业性受到大面积、深层次撼动。

美国《连线》杂志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定义新媒体,它形象地表明在新媒介成为新媒体的过程中,受众在媒介环境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受益于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崛起,人人皆媒体不再是神话。以微信为例,根据腾讯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3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49亿,微信公众号总数超过800万个。(1)微信作为公众所占有的一种传播渠道,每一个用户在朋友圈发布任意一条信息就意味着主动进行了一次传播活动。微信公众号则具有更强的媒体属性,数据显示,29.1%的用户关注“自媒体”,这些自媒体中则有相当一部分是公民个人创建并运营的公众号。

自媒体(2)不是一个新概念,微信公众号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博客、微博、贴吧、论坛、视频网站等也曾催生出大量的大V、网红、公民记者等,这些都被广泛地认为是自媒体。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红”(即网络红人)走俏,即可窥见自媒体在媒介产业中的价值与潜力之一二。网红曾一直被认为低俗,但是2015年10月以来,中戏导演系研究生papi酱用“干净的文案、流畅的剪辑以及利落的表演”风靡网络,获得“2016年第一网红”称号,2016年3月又获得了1200万元投资。显然,嗅到自媒体魅力的不只是papi酱。2016年4月,数位知名媒体人、网红、影视公司负责人等联合发起成立了“芒果网红商学院”,以期整合湖南“网红”资源,挖掘自媒体的经济效益。

这些社会化的自媒体为媒介产业营造了新的增长空间,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民意表达机会,但不可否认,这对专业性媒体来说是一种竞争和冲击。另外,自媒体的发展并非没有问题,需要必要的管理和引导。

(四)从单一媒体向融合媒体的拓展

多元业务经营是媒体组织拓宽经营范围,增加盈利的惯用手段。但是,尽管同时经营多种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集团内的各传统媒体间还是泾渭分明,管理上则是各有分工,简单明了。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壮大和崛起,媒介融合的浪潮愈掀愈大,单一媒体的经营必将逐渐式微。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I.Pool)提出,它揭示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早的实践,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1996年出台《1996年电信法》,彻底打破了美国信息产业混业经营的限制,媒介融合以电信网与广电网的网络融合为序幕。事实上,在网络融合之后,内容融合、功能融合、产品融合以及业务融合等相继展开并逐步深入,媒介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逐渐形成所谓的融合媒体或称融媒体。

结合当前媒介产业实际来看,融合媒体有两种形态,其一是在内容或功能上,集多种媒介内容或功能于一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二,则是在经营业务上,集多种媒介业务于一体,但与以往的多元业务经营不同,业务间不再“各自为政”,而是试图全方位融合贯通。2016年4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上线了“南方”2.0客户端,则是功能与内容上的融媒体。而南方日报社也已形成“一报、一网、一端、两微、两屏”的融媒体矩阵,在业务层面形成融合媒体。

与南方报业集团相似,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湖南广播影视集团(GBS)、凤凰卫视等,都不再只是单一媒体,而是同时拥有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的“融合媒体”集团。很显然,以往管理单一媒体的法规制度将难以为继。

二、媒体管理的“封建主义”特征及影响

基于当前媒介产业的发展状态反观我国的媒体管理,可以清晰地发现,现有的管理理念、体制、手段等多数已不合时宜,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管理中表现出的浓厚的“封建主义”特征。

(一)特征一:分散、封闭的管理体制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封建、封建主义、封建社会的定义与解释不尽相同,但封建的含义首先包含着“封土建制”“封邦建国”的意思。简言之,中国的封建主义就是分封制。[5]例如周朝时期,周王将土地分给王族的亲戚、子弟并封其为诸侯,各诸侯在封地内建立武装,并拥有世袭的统治权,同时作为“小宗”向周朝定期朝贡、提供兵役、服从命令,分封制由此确立。

由此可见,“封”实则意味着“分”。我国自传统媒体时代建立起来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双重领导、分级管理”的媒体管理体制,正好呈现出分散且封闭的状态。按照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级别、行政区划进行纵向的“条状”分级管理,同时各媒体还受到所属地方党政机关的横向“块”状管理。在这一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台”(包括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省、市“三级办报”的媒介市场格局。此外,我国媒介体制还实行分业务管理,即不同媒体形态由不同管理机构进行监管。过去,平面媒体由新闻出版总署及地方各级新闻出版局管理,而电子媒介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地方各级广播电影电视局管理;2013年,国务院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但是,实际上仍然是名合实分,而且,新媒体监管仍未完全纳入同一体系。

整个媒介市场被人为地按照行政区划、媒体业务类型切分为无数个小市场,市场的运行和管理都很分散。在分散管理体制下,也形成了高度封闭性。对内,基于分业种、分地区、分层级的管理制度,跨业态、跨地域、跨层级、跨所有制之间有着明确的壁垒。即使一些媒体借助政策或技术手段(如卫星传播)具备了跨地域经营的能力,但是,纵向上不同媒体间缺乏领属关系与自然的资本联系,仍然难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全面优化配置和管理。

对外,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资质审批机制以及“形同虚设”的退出机制壁垒高耸,形成产业和市场的高度垄断性特征。我国的媒介市场中,有一部分传统媒体“只生不死”,浪费了大量资源。在市场化媒体遭遇经济发展之困与技术革新压力的大背景下,这类媒体躲进“体制”成一统,背靠体制获得了大量财政补贴,管它市场春夏与秋冬。横向割据、纵向封闭的媒体管理体制,束缚了媒介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时,难以做出快捷、有效的市场反应。

(二)特征二:红头文件为主的管理手段

“封建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治严重。一剧两星、一晚两集、限娱令、限真令、限外令、限童令……有好事者做过统计,2000年至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禁令3条,2007年猛增到11条,2014年达到13条。(3)平心而论,上述各种限令有不少是必要的,对规范和促进电视节目的规范化、健康化制作和播出是有益的。但是,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红头文件仍然是我国媒体管理最常用、惯用和善用的手段。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求来看,这种依靠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正是我国媒介产业和市场发展不成熟、法制化程度低的显著标志。

不可否认,一些被视为党政“喉舌”的媒体存在高度的行政依附性,尽管有时被行政管理束住手脚,但仍能从中受益或受到行政保护。比如,限外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些以引进海外剧集为优势的网络视频媒体,可以说,是通过行政手段减少了广电行业的竞争压力。再如,广电总局于2014年7月加强对互联网电视的监管,停止发放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牌照,内容服务牌照鼓励省级以上广电机构进行申请。牌照是互联网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门槛,而拥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7家机构分别是央视国际、百视通、杭州华数、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它们均是广电总局可管可控的机构。

在传统媒体时代,这种行政命令无疑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但是,在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融媒体和自媒体时代,这种行政命令的人治化管理方式无疑是落后和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行政命令或许管得了全国的1000多家报纸、9000多家杂志、2000多个广播电视台,但是,别忘了,还有3.3亿个网站、2.2亿博客和6亿多可以自制、自编、自播、自传、自用的社交媒体视频用户呢。人治化特征浓厚的行政命令只能对体制内媒体起作用,对以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媒体,基本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特征三:缺乏开放思维的管理理念

“封建主义”的又一显著特征是保守和缺乏进取精神。广电行业乃至整个媒体行业自恃有行政保护、行业保护和地域保护三道大堤的保护,再加上各级党政管理部门不断强调“守土有责”,于是,条块分割体制下媒体产业各级管理者普遍养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管理观念。这种“封而不建”的理念,一方面削弱了各级媒体的活力,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创新进程。即便是看上去热热闹闹、貌似繁荣的电视娱乐节目领域,那些不断翻新求异的节目花样也基本上都是舶来之物,充其量只是节目引进的成功,而非节目创新的成功。与其说这是电视媒体的节目争霸赛,毋宁说是鼠目寸光的电视诸侯的一场“封建”争霸赛。在媒体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试点单位曾一度被允许尝试跨地域、跨行业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立即退回原处。对待传统媒体所开拓的新媒体业务,管理者同样强调所谓可管可控,而这又明显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开放、自由的属性相违背。这也是很多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的矛盾态度之所在。

与此同时,“以块为主,双重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内,管理者又会不自觉地产生和不断强化等级观念、特权观念。这是“封建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思想和行为保守,再加上等级和特权观念的盛行,使得中国的官办媒体或者自封的主流媒体彻底丧失了竞争和创新的内外动力。这种不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更突出了新媒体的进取和创新精神。

更加致命的是,家长式的“封建主义”管理方式使得官方媒体与社会现实日益脱节。最明显的例证是对魏泽西事件和雷洋事件的反应迟钝和谨慎。事实上,官方媒体的鸵鸟心态已经使自己沦为这两起轰动全国的热门新闻的旁观者。笔者做过十几年记者,深知官方媒体的这种态度和表现不是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本意,而是行政干预和被管被控的结果,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为渊驱鱼,会把更多的观众推向新媒体和自媒体。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6]《90后媒介使用习惯研究报告》显示,手机是90后最常使用的媒介,其次是笔记本电脑。(4)这就意味着,封建主义的管理方式只能管理技术落后、观众老化、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的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和社交性的自媒体基本无效。

三、媒体管理创新的四个方向

媒体管理的“封建主义”沉疴并非朝夕生成,在媒介市场和产业发生上述四大变化的当下,虽然不合时宜,但亦非朝夕可改。然而,目前的媒体管理方式不改必衰,不改必死。但是,怎么改呢?笔者这里不妨“为肉食者谋之”,为媒介管理的改革提出几个参考的方向。

(一)管理范围拓展:从单一媒体管理到融合媒体管理

媒介融合的进程伴随着主体的变更,谁来管理?怎么管理?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具备多种媒介功能的融媒体和集多种媒体业务于一身的融合型媒体集团,主体变了,业务变了,经营模式也必将随之改变,原来那套针对单一媒体、单一业务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已经基本不能适应。其实,媒体管理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变化。2015年6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稿),明确了“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监管主体:全国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监管工作,由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负责,各行政区域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负责。这个《办法》的发布主体和授权主体都是同一个机构,从法理上说,自我赋权是不合适的,应该有更高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如国务院)或权力机构(如全国人大)赋权更合适、更权威。管理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与否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笔者关心的是上述这个《办法》是否灵便?因为新媒体不只网络广播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监管主体仍然存在语焉不详、权责不明、重叠交叉等问题。此外,如果对融合媒体的现状和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了解不深不透,能否制定出一套合适的法规也是个问题。

(二)管理方式革新:从行业性管理到社会化管理

跨界、融合是信息产业常见的发展业态。融合的历程,就是打破界限或界限被打破的过程。正如上文提到的,当前媒介管理体制中仍保留了分行业的管理体系,行业性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速度与现状。

随着不同媒介业态间的融合、媒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越来越多社会化的自媒体参与到产业链条中,媒体的管理方式需要更加开放、兼容。专业的、行业的管理模式在星罗棋布、数以亿计的社会化自媒体和集群化的多媒体、融媒体面前,就像要把一条毛巾当成一条被子,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覆盖和温暖全身。因此,把受众、用户参与管理甚至变成管理的社会主体,实现媒介产业管理从专业化、行业化到社会化、自律化的管理,将是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毕竟,管理的价值不在“管”,而在于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三)管理重心转移:从行政管理到技术管理演进

媒介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有赖于技术,且技术进步的时间不断缩短、成本逐渐降低,传统的主观管理模式自然也应当向客观管理和技术管理模式演进。

以内容管理为例,无论是传统的报刊,还是广播电视媒体,都一直采用“先审后传、先审后播”的方式,管理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几乎可以“万无一失”地管控播出的内容。而如今,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每一个信息和内容的使用者,都可以成为信息和内容的制作者、传播者。如果先审后播,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了无效果,甚至根本不可能。因此,加大管理的技术赋权,配合社会化管理和事后追惩制度,才有可能实现对新媒体和融媒体的有效管理。这就需要部分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素养。当然,技术管理手段固然不能完全取代行政管理和法律管理手段,但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行政管理和法律管理可能会失去方向和降低效力。

(四)管理理念提升:从中国特色管理到国际化管理

中国的媒体管理体系,是在中国特殊的政体制度框架下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暂且不论中国特色的媒体管理体制的优劣得失,如果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优质主流媒体,就不能局限于国内的视野和部分集团的利益。存在固然影响意识,但意识也可以影响存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管理方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存在和产业现实。因此,中国要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有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的媒体集团,首先必须要建设一套具有国际视野、遵循国际惯例和媒体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而封闭的、落后的、缺乏活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是能够产生先进的、强大的、开放的、不断创新的媒体的。

自由、开放和创新是媒体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源头活水。未来全球的媒体格局中,传播主体将更加多元、产权结构将更加丰富、市场将更加开放。除非不想走向世界、走向成熟、走向繁荣、走向未来,否则,中国特色的媒体管理理念、制度和模式就应该更多地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与人类同行。

参考文献

[1]Andrew Schotter.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 Institution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p.12-13.

[2]陆地,吕佳宁.媒介制度变迁的基础和方向[J].南方电视论坛,2015(6).

[3][EB/OL].]http://www.lizhi.fm/about/about Us.html.

[4]CNNIC: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七)[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432626.html.

[5]侯建新.“封建主义”概念辨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6).

融媒体 篇10

1 主动作为, 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传播媒介,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 新媒体式的多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 大家的观念意识也多样多元多变, 如何与时代接轨, 积极主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已成为当前业界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纵观我国业界发展态势, 传统媒体在不加强和增强、拓展舆论宣传阵地的同时, 先后通过互联网衍生而出的微博平台、微信平台、QQ平台, 乃至掌上手机各运用平台等相继运用并开展了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宣传。当下,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顺势而变、主动作为, 要在不断巩固和拓展舆论阵地的同时, 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 主动去占领和运用好新媒体阵地。我们特别是要会用、善用新媒体及时发出“主流声音”。越是众说纷纭, 越需要党报评论,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在此形势下, 2015年12月30日, 铜川广播电视台着力打造互联网时代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于一身的融媒体平台“智慧铜川手机台”正式上线, 利用新平台、根据新形势、融合新特点、传递好声音。“智慧铜川手机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功能平台, 受众在手机上可以实现新闻资讯、政务发布、电视直播、便民服务、用户互动等主要功能。此外具有灵活的扩展性, 可根据需求不断增加新功能, 借助互联网实现我们对于智慧生活的各种需求, 让“智慧铜川”变为现实, 同时也搭建了政民互动的新平台。截至2016年3月访问量已突破126万次。平台整合了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力, 实现内容与速度的统一, 如连续推出的《第三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长征红色精神火炬在陕传递》《国企进铜》《两会专题》等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新闻宣传报道, 是这一平台不仅整合了广播电视新闻生产力, 也实现了内容与速度的统一。

2 善于引导, 做正能量的“发光体”

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 不断催生新的传播形态, 随之而来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出现新趋势和新格局。铜川广播电视台借助新媒体优势, 精准发力, 扩大格局, 不仅以特有的角度、特定的方式报道社会、解读社会, 还以特殊的方式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引导社会, 只有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舍我其谁的担当, 才能释放正能量, 并与全社会的正能量同频共振。铜川广播电视台一贯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紧扣主旋律开展宣传报道, 紧抓反映社会发展本质的宏大主题, 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闻节目的改版、制片人的活力再现等, 让大家在工作中创新表达方式的同时, 也牢牢掌握宣传舆论导向, 争夺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 做正能量的“发光体”。如2016年3月17日, 铜川市文明办、铜川市创文办与铜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大型专题栏目《铜川好人好》与广大观众、网友见面后反响强烈, 当日该节目在智慧铜川手机台点击率轻松破万。群众在评论中普遍认为, 《铜川好人好》栏目是暖心之作、良心之作。该栏目以入选“铜川好人榜”的100名好人和生活中新近涌现出的好人典型为基础, 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5方面内容, 讲述发生在身边普通人的故事。镜头对准普通农民、草根英雄、爱心民营企业家等群体, 集中展现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引导全体市民向好人看齐, 与善良同行。又如2016年1月18日晚20点38分, 铜川黄陵交界处发生3.2级地震, 因为震感引发铜川市民关注, 并很快在微信微博中滋生传播“铜川将有大震”的谣言。“智慧铜川手机台”震后第一时间发声, 报道地震消息并对谣言进行辟谣, 为迅速平息事态, 正确引导舆论走向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一期期节目, 一个个互动, 一条条新闻依然持续发酵中, 不断引导和传递的是温暖与感动, 为时代前行汇聚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更好地传播铜川正能量、唱响铜川好声音。

3 科学管理, 用正能量打造专业化团队

智慧铜川手机台作为铜川广播电视台新兴的社交传播媒体, 目前已经掌握了手机台后台维护的基本技术, 建立了工作机制, 完善了手机台版面设计和架构, 完成了宣传片, 策划了一些推广活动, 并通过上线仪式的成功举行扩大了手机台的影响力, 开始转入到推广、运营的重要阶段。无论何时, 必须紧跟新变化新形势, 科学布局全媒体传播格局, 提升运用新媒体的工作能力。坚持用好、管好并重, 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新媒体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和打造正能量的专业化团队, 最大限度发挥新媒体在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 随时可以发布新闻的时代, 社会的发展需要正能量, 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一员, 更要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 在发布、转发微信、微博的同时, 一定要仔细甄别、主动传递正能量, 传播向上、向善的积极消息, 主动担当传感器、扬声器, 凝聚、传递正能量, 遏制、消解负能量。

铜川广播电视台整合规范了现有的官方微博、节目微博和个人微博, 并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形成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组成的矩阵, 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 走上接地气的创新之路。作为主阵地上的新闻工作者, 要时刻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对准互联网的新趋势。让主旋律、正能量主导网络空间, 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时刻牢记, 群众在哪里, 我们的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做有担当的新闻人, 努力记录社会, 反映时代, 做到与党同向、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新媒体人。

用好新媒体, 聚合正能量, 不仅着力要用好基础平台, 还要通过建立专门队伍, 有效梳理、甄别、研判舆情动态, 做到去伪存真, 找到新闻舆论工作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能力水平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身为广播电视传媒人的我们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 创新理念, 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的同时, 也要不断巩固和拓展舆论阵地。同时扑下身子, 贴近群众, 突出特色、精准定位, 弘扬主旋律, 多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全媒体宣传格局。

摘要:随着被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广播电视的市场环境随之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笔者结合铜川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工作的发展和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 2012 (4) :9-11.

融媒体 篇11

一、热词的选取

热词就是当天或近两天网友在网上关注的新闻点。利用热词制作热点新闻的目的是为了让稿件在网上被收录被点击被关注,从而产生影响力。

那么热词怎么找呢?打开百度首页,右面显示“热搜新闻词”,点开“更多”,即显示一系列的热词,你就可以按照你的栏目选热词制作热点新闻了。或打开百度风云榜,里面热词更多。360热词也是这样找,打开360导航,在“综合搜索”处右侧点左键,则出现几条最新的热点新闻,可以参照着做热点。如果想获取更多热点,则点右侧的“今日热搜”,再点旁边的“更多”,即可获取更多热词。

二、热点稿件的制作

(一)标题的制作

编辑选取一个热词后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把这个热词做到标题里。例如有一个热词是“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那么我们网站娱乐栏目的编辑做这条稿子时,标题应该这样做:“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这个标题的后半部分编辑可随意做,但前半部分必须这样做。首先要把热词做到标题里(尽可能多地显示热词,这个意思就是:你也可以做成“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但这个标题中的热词少了个59岁,这样就不如上面那条标题更易被收录)。其次如果语句通顺又符合逻辑的话,最好是这条热词放在标题之首(如上),这样也利于收录。那么报纸娱乐版的编辑记者在采写和制作这条稿件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二)稿件内容要有热词

稿件中的编前话、导读等内容里最好有热词出现,尽量用含有热词的语言表达。另外,稿件第一段中也盡可能地让热词多次出现。还以上面那个热词为例,一个记者是这样写的,原文第一段为: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一段中,热词中的“赵本山”出现了3次,“近照”出现了一次。这样写就比较合格了。那么编辑在修改此文时还可以再加热词,改成这样: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59岁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样改后比记者原文多了个热词“59岁”,更有利于网络收录和传播。另外,稿件中的图片说明最好也要用热词表述,例如“图片说明: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图为赵本山”。

(三)地名要写全称

为便于网站收录,标题或稿件内容中涉及到的地名必须写全称,如内蒙古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习惯用“我区”,此时“我区”必须写成“内蒙古”或“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或“我市”必须写成“呼和浩特市”,其他地名以此类推。例如《内蒙古日报》4月15日头版上的一个稿子标题是《首府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那么放在网上发布时则要改为《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这篇稿件的导语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首府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那么网络上发布时应改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呼和浩特市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作者单位:大草原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融媒体时代, 平媒编辑转型之路 篇12

编辑工作者要重“新闻”更要重“传播”。相对于“新闻” 而言, “传播”更关照传播效果的社会性, 更突出传播类型的多样性, 更强调传播主体的开放性, 更侧重传播方式上的人性化。 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已经不再明显, 每个人凭借日益丰富的网络应用, 在有意或无意间充当了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甚至是把关人, 网络的广域性、开放性、即时性让互动性这一诱人特质在网络上遍地开花。相比之下, 体现传统媒体专业性的高昂制作成本与较长制作周期, 却成为阻碍传统媒体发展的因素。

因此, 传统平面媒体编辑转型, 要重视以下理念:第一, 辩证地看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劣, 不能顾此失彼;第二, 传统编辑业务制作的完成不是终点, 而是起点;第三, 不能忽视开放式、多元化的传播途径;第四, 深入理解受众参与的意义;第五, 强化反馈意识, 通过技术手段增强传播效果的反馈机制;第六, 重新审视自身作为专业传媒工作者的定位, 树立更加平视化的传播视角与意识。

当然, 强调编辑工作中的传播特征不是要忽略新闻工作的其他属性, 更不是要弱化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的性质。 事实上, 客观地看待传播新趋势, 吸收、接纳新的传播理念, 恰恰能更好地实现编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以媒体转型为契机, 纠正少数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从而更好地完成新闻工作的使命。

二、在自身定位上, 要从内容提供者向产品制造者转变

编辑工作者要认识到, 大众传播中的新闻产品是为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而生产的, 不是为了记者编辑自己的需要而生产的。当然,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它往往体现着生产者特别是媒介经营者的某种主观意图与价值导向, 其必须对受众具有某种使用价值, 否则就不可能为受众接纳。

为此, 编辑工作者应着重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要有生产和消费互动的理念。只有如此, 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把握受众阅读偏好的风向标, 才能让编辑工作有的放矢。二是要有效益核算理念。同样或同类的新闻产品, 凡是消耗的劳动是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的, 必然会得到更高的效率与效益,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 信息传播的速度前所未有, 这就更加突出了提高编辑工作效率与效益的重要性。同时, 网络不仅具有构建自身平台的作用, 也能更好地重塑传统媒体的工作。所以, 编辑从业者要把传统媒体平台与网络媒体平台有机、能动地结合起来, 充分挖掘网络的信息技术优势, 优化工作流程, 从而产生“1+1>2”的效果。三是要将编辑工作置身于整个单位中来考虑。在传统媒体的工作模式中, 各个业务以及职能部门相互的界限是清晰的, 特别是内容制作部门与经营业务部门。然而, 在网络时代, 以新闻产品为核心的媒体产品往往和经营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新闻产品负责快速、不间断地提供吸引受众的信息资讯, 经营部门依附于此运作各种经营性项目, 这点从商业网站可以很容易看出。因此, 编辑在策划选题的时候, 要在保证新闻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配合。四是编辑工作者也要借鉴广告营销的理念。媒体自身作为信息传播者, 在网络时代的营销思路上要努力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思考, 特别是编辑工作者完全可以运用各类网络平台, 即时推广宣传自己的新闻产品。

三、在业务素质上, 要向全媒体、跨界人才标准靠拢

新兴媒体是内容与技术、艺术的结合体。也正因如此, 它才具有更加生动的表现。所谓全媒体, 主要是指不排斥任何一种单一表现形式的媒体, 它提倡在整合媒体的同时仍强调各单一媒体的优势。正如《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苏兹伯格所说:“《纽约时报》是什么?如果你只回答是报纸, 那么你不能得满分, 因为今天的《纽约时报》除了是报纸外, 还是网站、 电视台、广播电台, 它们都是《纽约时报》。”

因此, 传统平面媒体编辑工作者必须向全媒体工作者转变, 不仅要善于处理传统媒体的编辑业务, 还要不断了解网页、 图像处理、音视频制作等相关知识。这样做不是要否认网络媒体分工的意义, 也不是要编辑自身成为专业技术人员, 而是为了增强传播效果。虽然网络媒体的技术含量较高, 但是也正因为其内容丰富、变化空间较大, 才需要编辑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唯有如此, 才能让技术人员与编辑顺畅交流, 才能在形式表现上更符合内容制作的要求, 才能不断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

四、在工作方法上, 要立足优势、注重原创, 开展网络化编辑

首先, 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传统平面媒体的编辑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接受过较为正规的职业训练, 传统媒体运作规范、严格的流程造就了传统新闻工作者在编辑经验以及社会资源积累方面的优势。相比之下, 网络媒体的编辑人员层次不一, 在总体的职业规范化方面较为薄弱, 再加上网络媒体起步较晚, 其在原创性新闻内容上也较为乏力。因此, 传统平面媒体编辑一方面要坚守阵地, 做好原创性内容;另一方面也通过建设、运用各类网络平台, 来统筹运用原有资源, 不断扩大所制作新闻产品的传播半径。

上一篇:创新创业氛围下一篇:修正的基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