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素质

2024-10-10

大众素质(共6篇)

大众素质 篇1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并提出了“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加强科普工作, 提升大众科学素质, 能够为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能够为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夯实群众基础;能够提高群众防灾避险的能力, 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能够增强群众获取和利用科普资源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

1 科学文化普及的必要性

科学文化普及简称为科普,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中呈现了多种方法、多种途径, 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 通过科普提高大众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

科学文化是社会系统自组织发展中的“序参量”, 人口素质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人口素质内涵的认知与所处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 因而没有全面的、准确地概括出人口素质的真正含义。中国对人口素质内涵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较早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 在《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 把人口素质定义为“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1]。科普是向大众传播科学思想文化, 也是时代的创新文化基础所在, 首先应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前提, 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 使大众更好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科普以提升大众的公民科学素质为目的:一是提高大众对人类已有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认知程度, 即掌握科学知识的水平;二是培养大众自行学习、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方法和能力, 即常说的授人以渔, 而不是单纯的送人以鱼, 给人一把能不断自行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三是使大众能够基本把握科学的思想和态度, 正确认识科学与人生、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思想观念上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四是不断增强大众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正确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提高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与文明程度, 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一个人科学素质的高低不能单纯从科学知识的多少来衡量, 还应包括是否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正确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而后者最为重要, 如同人体的干细胞一样, 体现了再生的能力, 使大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所以科普宣传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强化科普宣传, 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2]。

2 焦作市科学文化普及现状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可谓是提高焦作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一体两翼, 但是科普宣传活动因为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不够大, 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科普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 科普资源状况不清, 科普资源的利用率不够高。目前焦作科普资源现状:一是科普理念和最新的资源不足, 缺少大众乐于接受和欣赏的科普作品, 甚至脱离了市场和用户需求。科普资源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由之前的图文静态式表达逐渐被移动化、视频的方式所代替, 但其相应的研发、制造能力却有局限性;二是科普队伍力量薄弱, 专职科普人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人员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需要建立完善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科普服务队;三是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作为一项涉及领域宽庞大持久的公益事业, 科技人员投身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撑不足。

随着焦作建设的发展大众对人居环境科普、文化科普、科学知识、医疗卫生科普等产生了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原有的单一的、呆板的科普服务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在面向大众开展科普工作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 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不能单靠千篇一律的传播和普及,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针对不同的科普需求组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活动。焦作市抓住契机和机遇大力推进, 把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伴而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做好新时期科普工作, 提高大众科学素质, 推进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加强科学普及。举办了一系列科技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开展科技赶场、各类现场科技会、培训班, 开展技术咨询、科普讲座、科学传播等大型科普宣传服务。其中, 送科技到企业, 政策解读、业务培训和现场对接非常受企业欢迎;送科技进校园, 防震减灾知识、科普知识令孩子们大开眼界;送科技到农村, 农业科技知识为农民朋友解疑释惑;送科技到社区, 科技与生活密不可分, 群众拍手称赞。科普宣传成为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标志性活动和重要载体, 是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对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倡导科学方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科普工作, 提高大众科学素质, 给焦作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创新文化, 培育大众的创新精神;动员大众力量,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把科普工作做实, 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 加强科普工作, 提升大众素质的几点建议

3.1 因地制宜, 合理整合, 推动科普

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短时间内很难产生明显效益。由于在认识和发展上存在不平衡, 因此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社会、公众几方面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做好这项事业。各地应因地制宜发挥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的作用, 通过新媒体, 进行资源集中、信息整合, 采取多种方法, 共建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载体, 科普活动共同开展, 充分利用学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社会资源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 建设多样化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充实组织开展科普工作的力量。科普队伍可以聘请学界、业界知名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到科普讲学和培训活动;根据当地科普情况积极动员大专院校, 科技型企业共同参与科普公益事业;加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 力求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与驻辖区单位联建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等等, 使科普活动经常化、社会化和群众化。

科普资源的状况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应当定期调查科普资源的状况。调查应涉及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人力资源, 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科技辅导员等的具体情况;科普设施、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场所、科普画廊等的分布、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科普传媒、科普网站、电视科普栏目、报刊科普栏目、科普印刷品等的信息制作、信息发布和信息利用情况, 以便获取最新科普资源信息数据, 并及时加以研究分析。这对系统地了解研究科普资源发展变化状况、制定科普工作规划、相应的科普政策、探索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载体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3.2 制定“大众素质提升计划”

大众素质提升计划希望通过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为每一颗为理想奋斗的心, 提供一个用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机会。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学习成才路径, 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 为当地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服务, 同时提高大众的归宿感、幸福感。

在全社会倡导大众学习、终身学习的新理念, 提高大众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 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可以采用“政府主导、机构运营、中心监管、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 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根据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 开展定向培训, 为重点企业培养输送大量急需的技能人才。各类涉及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法人单位, 尤其是教育业、科学研究业、卫生业等, 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中应该因需施教, 把宣传的重点放在生态、资源、环境和生产上, 引导大众树立健康生活、循环经济、合理消费和应急避险的科学意识, 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 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作, 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高新技术企业, 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开展科普教育机构、大专院校、文化活动场所向公众开放实验室、 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等科普资源的配套政策措施, 充分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制定鼓励科学技术工作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科普活动的配套政策措施, 尤其是政策奖励, 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予以表彰和奖励, 以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不断完善当地的科普服务功能和科普基础设施, 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促进科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科普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重在实效, 贵在长效, 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正确处理定期科普工作与长期科普工作、专业科普队伍与兼职科普队伍、传统科普形式与新型科普方式的关系, 多运用新的科普渠道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科普工作应建立科普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科普工作的投入, 鼓励科研人员投身科普资源研发, 大力培育科普产业, 扶植新兴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提高大众科学素质, 增强科普服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科普工作的开展要顺应党和国家的要求, 着眼于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提高大众素质服务, 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普工作为促使大众广泛参与, 可以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设一个专项, 对科普展教品的研制开发给予经费支持, 以全面提高大众科学素质服务, 积极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步入新常态, 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 鼓励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供给, 坚持提升大众素质, 保障民生的进步, 为加快经济发展助力, 进而成为涵养政府财力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徐善衍.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于国民素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大众素质 篇2

1 公众科学素质亟待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是第一国力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是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较量,而科学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国民素质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综合国力继续攀升、继续发展的瓶颈。2004年我国第五次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为1.98%,比2001年的调查结果上升0.58个百分点。而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2000年为17%。另据调查显示:我国公众有13.3%相信迷信,这个数字大大高于公众中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此外,20.4%的公众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由此可见,全面提升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刻不容缓,任务艰巨。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是时代赋予传媒领域的历史责任。

2 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电视、广播、报刊、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科技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是面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手段。科技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介长期以来在科技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电视、广播和计算机网络在科普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根据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除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大众传媒是科技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公众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别是91%、44.9%、22.4%。目前

目前,各级电台和电视台都开设了固定的科普栏目或节目,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都设立了专门的科技频道。但大众传媒的科普力度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还有很大潜力尚待发掘。科技类节目占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比例明显偏低。在全国电视台中,中央电视台影响最大,且有专门的科教频道,但如果按播出时间算,科技类节目的比例不到5%,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相差很远(分别约为20%,15%)。各地电视科普栏目收视率普遍偏低,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栏目品牌,广播、电视中的科普节目,存在形式单一,科普内容偏少,节目制作粗糙等问题,很难吸引更多的公众,节目的内容、质量和播出时间都有待改进和提高。从出版行业看,缺乏内容新颖、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关注科普图书的人数相对减少,科普书刊发行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普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提供科普信息服务的网站有180多个,专业性科普网站数十个。但目前相当一部分科普网站内容贫乏,表现形式单一,不能提供信息充足、更新及时、有较强吸引力的服务,且各网站之间缺少合作,科普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缺乏与网络使用者的互动。

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不够,有政策层面、人才层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有市场经济的冲击。从政策层面看,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人才层面看,缺乏精干的科技采编队伍,与其他专业类型的记者相比,科技记者总量上还远远不够,并且呈结构性缺失状态。一些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科技素质较低,对科学本质理解肤浅,有时会在报道中出现常识性错误,或者用一些生僻的语言解读科学,科技术语堆砌,使读者难以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营已成为传媒业的共识。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倾向,导致媒体不能很好地承担起传播科技、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责任。面对业界激烈的竞争,有些媒体过分追求受众的拥有量(如报纸的发行量,电视的收视率)导致对传媒自身公信力的伤害,一些低劣的广告成为观众的视觉垃圾,等等,而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弱化,科普专版、专栏等公益性节目在一些大众传媒上逐渐减少。

3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普功能

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应了解掌握媒体的传播规律,充分发挥各种传媒机构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作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方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

3.1 电视媒体

随着电视普及率的上升,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电视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9.3%。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电视普及率也大大提升。要充分发挥电视媒介的优势,利用电视媒体这一喜闻乐见的便捷传媒进行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制作新颖的电视科普节目、创建科学教育频道、创办科技竞赛、举办科学知识讲座、进行科技论坛、设计科学对话等都是电视可以一展身手的阵地。通过电视频道、节目、制作和方式的创新,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让科学节目和科学普及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科学。

3.2 报纸杂志

报纸杂志在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中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容变更的,其载体、内容、便携方式和价格等具有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无法比拟的传统魅力,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接受的机会。关键是要创办高品质、高品位的刊物,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科学,阐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对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达到普及科学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期刊、周刊、月报和漫画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自己参与科学,理解科学与应用科学,将群众的生活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3.3 互联网

互联网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传媒力量,在科学知识传播、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传媒以其信息丰富性、时效性、开放性、交流方式上的互动性与平等性等特点,成为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应该把网络作为现代科普的重要阵地。建立和开辟一些专业的科学网站、科学家论坛、科学交流网站、业余的科学网坛,为公众提供学习和交流科学的场所,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传播的有效形式。

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加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是时代赋予传媒领域的历史责任。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是媒体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需要。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大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改变科技报道和节目在大众传媒中的弱势地位。鼓励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大力发展各类科普出版物,增加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开辟更多的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

二是要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广播电视科技节目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媒体的科技传播投入,开设科学传播媒体职业人士的培训课程,提高采编人员的科技素质。要切合公众对科学的渴望和好奇,创办通俗易懂,贴近公众的品牌科普栏目。

三是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发展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建设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手机科普短信,大力开发科普教育资源,创新网络科普形式,研究开发具有实时、动态、互动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教育软件。

总之,充分发挥媒体的科普功能,架起公众与科学之间的桥梁,是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满足公众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主要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http://www.cast.org.cn.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大众素质 篇3

关键词:大众健美操,中学生,身体素质

大众健美操它依靠音乐的伴奏, 形式多样, 动作优美。主要发展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可以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对发展中学生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全国中学生健康体质调查显示, 我国中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令人堪忧, 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均有下降, 青少年学生肥胖率、近视率显著增多[1]。一般的运动项目只能局限发展学生的某一身体素质, 而大众健美操因其独特的运动特点能较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能提高学生坚持锻炼的兴趣。

1 大众健美操的运动特点

首先, 大众健美操的编排都是以有氧代谢为前提的, 有氧代谢能提高练习的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者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其次, 大众健美操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大众健美操形式多样, 不受环境、场所、气候的影响, 在家、学校、公园等都能开展;并有徒手的、持器械的等多种选择形式, 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形式。大众健美操一般都是多人形式的, 并伴随音乐, 学生锻炼的兴趣就会极大的提高。最后, 对健美操健身功效的已经达成了共识, 专家指出, 健美操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较为理想的运动[2]。

2 大众健美操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

2.1 对速度素质的影响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完成某种动作或者最短时间内通过某段路程, 完成一定工作量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动作速度。中学生的速度素质在7~15岁有个快速增长突增期, 并且女生在14岁基本能达到成人水平, 男生稍晚, 在这个时期抓住这个速度增长期是非常重要的。健美操中的速度主要是跟随音乐的节拍能完成规定动作, 动作完成要有良好的节奏感和肌肉适当的松弛速度的变化, 清晰的音乐节拍提示是动作完成的根本保证。根据中学生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拍音乐进行动作速度的锻炼, 能够体现教学的“以生为本”、“个体差异”, 因此大众健美操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2.2 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力量素质是人体的基本素质, 是指人体克服阻力做功的能力。按照肌肉收缩的特点可以分为静力性力量练习和动力性力量练习;按照力量的大小可以分为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按照力量素质的表现类型也可以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力量素质是人体其他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比如速度素质, 要想形成良好的速度素质, 较强的力量素质是其基础。在青春期, 人体的力量素质的快速增长期为10~15岁, 早熟的女生会在13岁前出现力量素质的优势。但是适宜的运动对力量素质的增长是非常关键的。大众健美操需要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和造型, 在锻炼过程中会促使人主动或者是被动地进行相关肌肉群的力量练习, 增强肌肉中酶的活性, 增大肌纤维的体积从而增大肌肉的横断面。器械健美操能锻炼良好的上肢力量, 托举造型能锻炼上下肢力量等。而更难得是, 从事健美操运动能通过音乐节拍来控制肌肉活动的类型, 比如健美操运动中的动与静, 快与慢等, 可以同时锻炼到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以及快节奏地完成各项肌肉工作等。

2.3 对耐力素质的影响

耐力素质, 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或者是克服疲劳的能力。人体的耐力素质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大众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 以有氧供能为主, 主要发展人的有氧耐力。青少年阶段正是有氧耐力发展到最大水平的过渡时期。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12岁开始有氧耐力会出现下降, 男生则会增加。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 兴奋性高, 单纯枯燥乏味的运动练习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个时候枯燥的长跑锻炼一般不受学生的欢迎, 健美操运动动感十足, 较能被学生所接受。选择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3]。同时, 健美操运动能增强心肺和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在心脏方面, 长期从事大众健美操训练能够使心肌纤维增粗,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增强心输出量, 提高每博输出量, 从而提高心脏的供血能力;在肺功能方面, 增强呼吸肌能力, 能增强肺的通气能力, 增加肺活量, 减少心肺呼吸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方面, 提高人体代谢能力, 为全身的细胞提供更多的养料, 从而提高新陈代谢能力, 有益于健康, 尤其对肥胖的学生, 可以消除多余的脂肪, 调节脂肪静态平衡, 促进机体代谢, 保持健美体形。

2.4 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各个关节、肌肉、韧带等的活动幅度。随着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对柔韧素质给予很高的关注度, 认为可以提高人的竞技能力, 提高比赛状态, 并从中分化中许多拉伸练习, 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后都进行一定时间的柔韧练习。青少年是发展柔韧素质的关键时期, 在19岁会达到最高水平。健美操动作舒展, 运动幅度大, 对参与者的柔韧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如, 动作中肩关节的360度旋转, 手臂的上举, 弯腰的幅度等都要到位才能体现动作的伸展优美。初中生经常参加大众健美操锻炼, 可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 使肌肉的力量增强、弹性提高, 使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富有弹性。

2.5 对协调能力的影响

在运动生理学方面, 人体的协调能力一般是指人体在控制机体平衡、灵活度和支配身体的能力。协调能力的强弱不是某个单一的素质、单一的器官能够完成的, 需要肌肉、神经等方面的正确反映与长期的训练才行。健美操动作的编排要求协调、流畅, 青少年协调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中枢神经系统, 健美操优美、协调的动作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健美操要求音乐节拍与动作协调、肌肉的收缩防松要协调、动作的空间感要协调。音乐节奏与动作协调训练方面:可以选择与健美操动作节奏相同的伴奏乐曲进行训练, 建立定型, 使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 还可以用各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练习同一组动作;动作空间感觉的训练可以选择躯干的含、挺、振胸、身体波浪等有节奏变化的动作;髋部前后、左右、扭、绕以及脚步复杂变化的练习, 还可进行同侧与异侧、上肢与下肢协调配合的动作进行练习。经常参加健美操运动的学生协调能力会大大增强, 对其他运动项目的掌握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3 健美操教学的注意事项

健美操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健美操的动作特点, 不规范的健美操示范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选取的音乐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喜好。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观看录像, 让学生先形成动作表象, 有利于学生对整体动作的把握。中学生进行健美操锻炼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参与者在健美操多变的运动形式中都能找到合适的自己的套路;中学生在进行健美操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场地的不平可能会造成身体损伤, 高危险的托举动作也不适合进行。健美操教学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 结论

(1) 大众健美操因其独特的运动特点, 在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 适合中学课堂。 (2) 大众健美操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 大众健美操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有助于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4) 大众健美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0-135.

[2]肖光来.健美操[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22.

大众素质 篇4

所谓网络新闻, 目前尚未形成比较广为接受的定义。笔者比较倾向的一种定义为:汇集多种类型的新闻信息、运用多种报道手段和形式, 以一定的报道数量、报道深度和广度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以多种媒体呈现的整体传播形态。依此推之, 网络新闻编辑就是对网络新闻进行处理的从业工作人员, 他们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认为,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新闻价值的把握能力

“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关于新闻价值的判断, 美国《纽约太阳报》一名编辑的名言阐释了一个道理:一条信息能成为新闻, 关键属性在于其特定属性。这个特定属性经过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目前被阐述为五个方面: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简而言之, 就是情感共鸣, 利益相关, 满足读者的某种需要。

对新闻价值的判断首先体现在面对的信息是否为新闻。范冰冰作为娱乐圈的“当红炸子鸡”, 一举一动都受到广泛关注, 大到新作推出, 小到发型变化。因为她本身自带“显著性”的属性。所以, 5月29日, 范冰冰甫一在微博上以“我们”的形式公布恋情, 迅速被众多网络媒体转载编发, 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

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还体现在这条信息的重要性的把握, 并直接体现在信息处理是简单应用和深度加工甚至策划系列报道。很显然, “我们”作为范冰冰入行18年第一次主动公开承认恋情,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且消息本身有巨大的拓展性。

二、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

一般认为, 舆论导向也就是舆论引导, 是指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 引导人们的意向, 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 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民众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的认知为:在保持真实客观的前提下, 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制作的新闻对大众产生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当今社会, 大众对于娱乐新闻比一般社会新闻更加宽容, 上述这种认知并没有扩展到娱乐新闻。为此, 娱乐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往往被人忽视掉了, 但实际上其作用却不容小觑。

范冰冰自出道以来, 绯闻不断, 长期负面消息缠身, 更在“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中惨遭垫底。但是在其恋情公开后, 媒体给予了最大的善意。搜索网易新闻手机客户端, 从5月29日至6月2日, 与范冰冰相关的新闻有30余则, 仅有一则八卦范冰冰的历届前任, 其他则为范冰冰恋爱观、众星祝福等为其美好形象“塑形”的新闻。笔者也注意到, 开扒范冰冰历届前任的新闻跟帖只有318个, 而范冰冰表明婚恋观的“一旦结婚绝不离婚”的新闻跟帖却高达4097个, 这里正好体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契合大众的心理所带来的良好效应:既引导了和谐友好的社会风气, 又为大众喜闻乐见。

由此可见, 就算是舆论导向最不被关注的娱乐新闻领域犹且如此, 对于一般新闻而言, 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更是不言而喻。

三、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

自媒体时代到来后, 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 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也开启了网络编辑工作模式的新时代:新闻的采编更加便利快捷。有许多人甚至认为网络新闻编辑是靠转发就可以基本胜任的工作。而事实远非如此——进入传播领域的网络信息, 一般都是网络媒体编辑精心编辑加工后发布的信息, 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一是对信息真实性的核实。范冰冰中通过转发李晨微博承认恋情的, 所以毋庸置疑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但是在自媒体时代, 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消息, 网络媒体编辑必须增强责任意识, 尽可能地杜绝信息稿件中差错的发生。

二是对新闻发布形式的选择。有别于传统媒体, 网络编辑面对一则有用的消息时, 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发布形式, 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等某种报道手段, 或者是多媒体手段互补互促。对于范冰冰恋情公开新闻, 网易、新浪、凤凰等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多是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布, 一部分原因是恋情是通过微博而公开, 如果是通过出席活动或者做客节目等形式公开, 那么新闻发布形式将更加多样。

三是对新闻文本语言的加工。首先要拟好标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所谓好标题, 笔者认为, 起码具备两个因素, 即能够突出新闻中最显眼的因素和便于搜索。其次是规范语言。熟练运用文字、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审稿, 才能使信息在传播时其语言文字符合国家规范。再者是内容修改, 对所传播的信息文字进行删改和润色, 进一步提高信息的语言文字表达效果。最后是拓展升华, 增加前言、编后或者与网民活动等内容, 保障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网易新闻2015年5月29日下午编发的一则题为“李晨范冰冰带红‘我们’体”的新闻很好地诠释了上述论述, 标题里含有“范冰冰”和“我们体”两个热词, 夺人眼球又便于搜索, 文本部分在叙述“我们体”成因的同时又增加了前言与网友评述, 简洁生动却又充分地表达编者的意图:“我们体”火了。

四、各方利益的平衡能力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 网络媒体为受众提供了信息服务, 受众也必然做出相应的付出, 反过来影响网络媒体的收益。由于目前网络新闻媒体的信息浏览服务基本上免费的, 这就需要网络新闻编辑通过提供信息, 促使受众发生消费行为, 从而为网络新闻媒体带来经济利益。

目前, 网络新闻媒体取得经济效益的方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是通过将受众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 以此收取广告费。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 每条新闻发布的目的都免不了要想着如何吸引更多眼球,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更多的钱袋子。

在范冰冰恋情公开的系列新闻报道中, 各大网络新闻媒体都发布了以“范冰冰李晨恋情打广告‘我们体’催生营销狂潮的报道”为主题的新闻, 着重向受众介绍了范冰冰公开恋情使用的手机和头顶的假发品牌。更以“‘我们’体一天之内火遍全网公关文案层出不穷”为章节, 详细介绍了机智搭上顺风车, 迅速复制改良公关文案为己用的广告商。

这则新闻在范冰冰恋情公开系列报告中, 堪称较好地平衡了各方利益的典范。铺天盖地的针对恋情本身的纵深性新闻, 如深扒双方各自情史或者两人恋情回顾, 这种横展性的新闻会让不少受众觉得新鲜而有趣。网络新闻媒体在讨好受众的同时, 也巧妙地为厂商做好了广告。对于受众尤其是范冰冰的粉丝群来说, 表面上看是体贴入微的信息传播, 客观上起到了诱发网友网购愿望, 或者对搭载“我们体”顺风车广告商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一步诱发直接购买行动的作用。

回望范冰冰恋情公开事件系列新闻报道的表现, 我们可以发现, 优秀的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具备上述四种能力且能有机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 网络应用越发广泛, 各类信息更是应接不暇, 网络新闻编辑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素质, 创造性地工作, 才能在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稿件中悦纳受众、创造效益、彰显价值。

摘要:1987年, 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创办, 开创了网络新闻媒体的新纪元。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网络编辑的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 目前中国拥有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600万人, 近乎传统媒体编辑的10倍。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网络媒体队伍整体水平高低及网站内容是否取得成功。

关键词:范冰冰,“我们”体,网络新闻,编辑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明章.网络新闻编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青.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J].今传媒, 2012 (4) :129-131.

[3]宋琨.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10 (11) :72-73.

[4]缪晨霞, 孔悦.人才公社特别报道:编辑/技术/服务全要掌握[N].新京报, 2011-07-04.

[5]陈蔚峻.论新时代网络编辑的职业素质[J].南昌高专学报, 2011 (6) :158-159.

大众素质 篇5

本栏目在前3期,分别从交流、理论和创作等角度,对新中国美术进行了讨论,本期以“新中国大众美术教育”作为新中国美术系列讨论的尾声。前3期的讨论范围主要是新中国美术自身的发展状况,倾向美术内部问题的描述与阐释,而本期则通过“新中国大众美术教育”这一话题,来呈现新中国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侧重美术外部效果的评价和期望。而后者是前者所指向的目的。两者的相互关系也是新中国美术历史中的一个更为明确而基本的要素。在今天,新中国美术势必处于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历史走向中,其价值追求也必然凝聚到提升民族素养这一更高目标上。同时,在这一目标下,人们才会对新中国美术历史中有哪些得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领略到民族美术历史的文化蕴涵。这一认识反馈到创作中,就会给创作提供更为深厚而鲜活的动力。

[前沿报道]

大众素质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罗源县松山中学、武夷山一中120名中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从罗源县松山中学、武夷山一中初一初二随机抽取120名中学生 (男女各60名) , 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从2010年9月开始到2011年4月结束, 在学校每天上午大课间操时间对实验组进行少儿大众健美操规定动作二、三、四级练习, 对照组进行现在执行的舞动青春广播操练习。少儿大众健美操规定动作二、三、四级总练习时间约为9分钟, 两次舞动青春广播操练习约为9分钟, 实验组与对照组练习时间均等。

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与健美操、广播操有关的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3 数据统计法, 对实验所得数据运用计算机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少儿大众健美操规定动作与舞动青春广播体操动作结构比较分析

少儿大众健美操规定动作二、三、四级与2次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练习时间基本一致, 都大约为9分钟。但是在同样时间的9分钟练习过程中, 2次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动作节拍为1024拍, 而三套健美操的动作节拍为1188拍, 健美操的总拍数比广播体操多了164拍, 平均每分钟约多出18拍, 由此看出, 少儿健美操的练习强度要明显大于舞动青春广播体操。在大约9分钟的少儿大众健美操规定动作练习过程中, 学生的头、颈、肩、肘、腕、腰、膝、踝等各主要关节活动次数达1162次, 平均每分钟120多次关节活动, 超过舞动青春关节活动次数1倍以上, 尤其是膝、踝2个关节活动频率, 是舞动青春广播体操的2倍多。由此可见, 少儿大众健美操较之舞动青春广播体操对于全面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有更明显的动作方面优势。

2.2 少儿大众健美操对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为保证样本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显著性t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在身体形态指标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结果说明:被测试两组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 即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是同质的。

身体形态是由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展示出来的外观表现, 它是由骨骼、肌肉、脂肪和毛皮等组织构成的, 是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织的定量描述。人体的身高、体重和胸围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发育情况的指标, 对于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表1为训练前后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 由表1可见, 经过一个半学期练习后身体形态的身高、体重、胸围指标实验前后基本相同 (P<0.05) , 无显著性差异。而皮脂指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分析其原因, 中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发育期, 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为这个阶段很明显的正常生理现象, 但是, 少儿大众三级动作节奏稍快于舞动青春广播体操, 少儿大众四级规定动作节奏要明显快于舞动青春的动作节奏, 节奏不同, 在相同的练习时间内必然产生运动强度上的较大差异, 因此中学生经过少儿大众健美操有氧锻炼后, 更能减少体内脂肪积累。由此可见, 经常参加少儿大众健美操锻炼较之参加广播操更能使中学生消耗体内多余脂肪, 保持标准体重, 健美形体, 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 塑造健美的形体。

2.3 少儿大众健美操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同样为保证样本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显著性t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

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人体机能在肌肉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它的提高与发展不但是身体健康强壮的重要标志, 而且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证。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从实验中得知, 少儿大众健美操规定动作较之舞动青春广播体操对于中学生身体形态指标中的身高、体重指标影响不显著, 但是对学生皮脂指标影响较为显著, 更能使中学生在练习中消耗体内多余脂肪, 保持标准体重, 健美形体, 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 塑造健美形体。

3.1.2少儿大众健美操规定动作较之舞动青春广播体操对于中学生身体素质中的50米跑、立定跳远指标影响显著, 对于坐位体前屈和握力指标影响不显著。少儿健美操规定动作更有利于提高中学生部分身体素质。

3.2 建议

上一篇:输出参数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