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断想

2024-10-10

初中语文教学断想(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学断想 篇1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 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 教学多年, 下面谈一下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再现教学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

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 使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愈来愈严格, 复制知识再多也未必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因为知识更新换代太快。只有迅速更新知识, 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创新, 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才会适应社会, 也更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多媒体教学可以凸显重难点, 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在小学语文中, 许多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 或是比较抽象。如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事物、事件, 还有课文中有限的插图等, 我们都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采用多样、灵活的手法, 实现事物的大小、快慢、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转换, 有利于再现语文教材中有关形象, 以提高学生感知成效。使他们正确认识事物, 激起他们的情感。运用多媒体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呈现, 把静态的变成丰富的动态体, 就便于解决重难点。

二、增强交流

交流是互相的, 在课堂教学中, 它应是一种多向的活动, 更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交流不但要在学生之间进行, 而且更要在师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还要建立在平等、融洽的基础上, 使学生体验到交流的乐趣和重要。学生的感受可以是不同的, 因为交流的目的不在于谁对谁错, 而在于让学生经历、体验这个过程, 逐渐养成阅读后交流的习惯,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 在上新课前, 我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来到学校后, 我会建议他们资源共享, 交流预习情况, 学生主动交流的效果, 远比我讲的效果要好, 同时也激发了一些学生的求知欲, “他能知道那么多, 我也能”, 久而久之学生的预习效率就更高了, 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而在上课中, 对于一些重点、难点, 我会适时建议学生分组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

三、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生活和教学息息相关, 离开了生活, 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 教学最重要的是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以教学课程为中心, 拓展教学内容, 更新形式, 缩小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语文教学活动涉及了语文的各个领域, 与生活相联系, 因而能够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语文能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起到一定的帮助。

初中语文教学断想 篇2

没想过离开,却即将离开。思绪如春风化雨般飘絮,让最美的回忆永远留在心底——题记。

风轻轻地飘过,捎来一缕淡淡的芳香。熟悉的味道沁人心脾,深深的吸一口,才知道,那芬芳里有湖面水藻的香气,有泡桐花的浓郁,有行道树的清涩……当第一场春雨降临时,我就嗅到了校园特有的香气,还有那深深的别意。

岁月如流,时光如梭。曾经笑看学姐毕业时万分留恋。转瞬之间,已轮到我的毕业之年。回首那些如烟飘渺的往事,一向文静的我也思绪万千。三年前,我带着稚气踏进上中的校园,在这里与大家相聚。过往的一切仿佛还在昨天,刹那间,一切都已成永远。几度春风化雨润物无语,几翻叮咛教诲还在耳边,勿敢忘,师教恩如山,他的影子早已如磐石置于心田。三年寒来暑易,几多欢声笑语还回荡在昨天,我把大家七十张笑脸一一刻在了脑海。曾经我志在云天,一心想要去搏得人生无憾,怎奈春花秋月,韶华易逝,心灵并未平淡,却在暗笑昨天的简单与痴狂。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始终要绰历向前,才不会辜负明天。

加强写字教学断想 篇3

怎么加强写字教学呢?最近我听了一些写字课,作了一些调查,也想了一些问题,但想得片片断断,不成系统,故曰“断想”。

打铁还得自身硬

关于写字教学,教科书上有明确要求。也有与之相配套的习字册,可谓万事俱备。

然而,长期以来,写字课却开设得很不正常,经常被语文课挤占,可以说是徒有其名,形同虚设。这固然有应试教育的原因——各科教育的评分主要看答案的正误,却不管书写是否工整,但教师本身的写字基本功不过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过去未受过严格的书法训练,自己不会写毛笔字,因而,也就很难去指导学生了。我们调查过四所不同类型的学校,教师中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并具备指导学生书写毛笔字能力的均不超过10%。以己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呢?

我市有个风化街小学。这所小学从领导到教师都很重视写字教学,小学生挥毫练字,蔚然成风。同学们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锻炼和培养了细心、耐心、冷静、认真的习惯。执笔姿势正确率中钢笔字在80%以上,毛笔字在90%以上。在普及的基础上还涌现出了一小批书法小明星。几年来,全校已有100多名同学在市及全国有关比赛中获奖。

这所小学的写字教学为什么抓得这么好呢?究其原因就是学校领导极为重视教师的写字基本功训练。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苦练,并代写字课。每学期开学,教师在领课本、备课本的同时,还要领笔、墨、砚、帖“四大件”。学校安排擅长书法的同志给老师们介绍基础书法理论,并悉心指导临帖。教师写字基本功训练做到了制度化、经常化。学校规定,每人每周交两篇大字,并有专人批改。学校每年元旦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书法展览,大大地激发了老师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许多老师练字上了瘾,甚至星期天也照常挥毫不辍。三年来,全校教师坚持练字光是毛笔就磨秃了250余支,大瓶墨汁用了100余瓶,毛边纸写了10000余张。

教师掌握了写字的知识与技巧,便取得了指导学生写字的主动权,提高了写字课的质量,以往写字课上“教师样字一挂,学生随便乱画”的状况再也看不到了。即使是茶余饭后,教师与学生闲聊,也是言必称书法。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对书法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写好字的欲望。

风化街小学的事例有力地说明:要想抓好学生的写字基本功,必先抓好教师自身的写字基本功。

不少老师过去没有受到正规的书法训练,如今年龄大了,往往缺乏练好字的信心,认为写字得从幼年练起,年龄大了便练不出来了。诚然,写字应从幼年练起,但也不是说年龄大了就一定练不好字。明朝有个文征明,本是一名秀才。三次岁考都因字写得不好而被列为三等,以致痛失参加乡试的资格。22岁的他发奋学习,每日写一遍智永的《千字文》,直到晚年仍坚持不辍。终于成为一代大师。前一个时期,我在彭城老年大学兼课,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同志原来并无书法基础。经过一两年的不懈努力,竟写出了很漂亮的大字,有的还有书法作品参展。

俗语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为了胜任写字教学——尤其是毛笔字教学的任务。我们必须锲而不舍,黾勉以求,刻苦练好写字基本功。

提笔即是练字时

写字是一项技能训练。要想写好字,就得坚持天天练,就得达到足够的训练量。清代有位书法家叫何绍基,一个青年拜他为师。这青年自以为聪明。学了一年就认为学得很好了,便向老师告别。何绍基取出一只匣子说:“这只匣子里是我多年心血的结晶,送给你做个纪念吧!”青年接过匣子,拜谢了老师,便踏上了归途。匣子真重,那个青年走不到三里路,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他觉得奇怪,便打开了匣子,原来匣子里装的都是磨穿了的砚台。由此可见,要练好字,就得下苦工夫,坚持天天练、月月练、年年练。

然而,按照现行课程计划的规定,小学生每周才有一节写字课,一年下来仅有20多个小时,这么少的训练时间显然是不够的。

众所周知,传统语文教学是把写字作为“双基”训练的一门主课来对待的。学童入塾稍久,除读书背诵外,每天规定一定的时间专门练习写字。教师先以把腕润字,教以横、直、钩、点及转折、轻重方法,再令自书。先描红字,次写影本,进而临帖。教师对写字的基本功要求很严,丝毫不准马虎。所以。受过传统语文教育的老一辈人大都有较为扎实的写字功底。由此看来,要练好字就得有足够的训练量,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账要勤算,字要勤练”。

怎么解决当前写字训练量不足的问题呢?我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两条腿走路”。小学生虽然上写字课的时间不多,但平日写字实践的时间相当多。如抄生字是写,做文章是写,做各科作业也是写。然而,由于学生急于赶作业,注意力又不在练字上。所以往往缺乏训练意识,字写得不够认真。

我想。如果能引导学生确立一种“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也许能够增加学生的练字机会,解决写字训练量不足的问题。正如叶老所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这么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認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练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

牵牛要牵牛鼻子

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是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一”大都不到位。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我们随机调查过10个班,发现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仅在5%~30%。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三个一”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三个一”中,牛鼻子是“一寸”。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手小,小肌肉又不发达,为了写字时使得上劲,往往握笔离笔尖太近。小学生握笔离笔尖太近,视线被手遮挡便看不到笔尖在纸上的运行。为了看到笔尖。小学生身子势必前倾,以致胸脯紧贴着桌边;头部又势必偏向左侧,以致眼睛离本子太近。有个学生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1.5。我让他写字,发现他的头向左歪着,左眼较低,几乎贴近本子,右眼则相对较高。这么久而久之,眼睛怎么能不近视呢?我们发现,小学生双眼近视的,大都是左眼比右眼来得严重,其原因盖出于此。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反思 篇4

学生的表现比较积极。所有的字词都能够顺利解决。这要比教师直接教好得多。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应该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但是遗憾的是我校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或者他们手里就没有工具书。于是,有的教师把生字词写下来,一一解释。这样做既低效,又不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唱主角,教师做导演。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堂上学生只读了两遍,没有读够、读透。在明天早自习课上,让学生再读几遍。在读课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和功夫。习题可以少做些,讲解可以精减些,唯独读书不可忽视。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读的艺术。

中职语文公开课之断想 篇5

断想一:公开课“实话实说”离我们有多远

中职语文公开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导致语文公开课流于表面,甚至成为表演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中职语文公开课距离实话实说有多远?反省自己多年教学生涯,并进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和学生交谈,逐渐理出一些头绪:其实就是少了那么一点或是多了那么一点,导致中职语文公开课难以实现实话实说。

(一)先说“多了一点”。

由于缺乏对公开课的正确认识,一些教师的公开课上多了一点展示,公开课前,每个教师都竭尽所能,到处搜集资料,制作教具和课件,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公开课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整个课堂上充满了精妙绝伦的图片、清脆悦耳的音频、活灵活现的动画,充满了教师荡气回肠的演说、行云流水的书法。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几乎成了公开课的套路,结果是“课堂轰轰烈烈,课后空空洞洞”。

多了一点表演,上公开课之前,常常要上一堂或几堂模拟课。同样的内容要用几节课来演习,一切程序化、规范化,包括提几个问题,问题该怎样回答,应找谁回答,都预先设计,预作安排。一些执教者为了刻意体现对教学大纲的认识深度,课堂上多了点脱离实际的自主学习,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等等;多了点虚假的合作探究,问题不论难度,即使是没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在形式上都做小组讨论,有时讨论尚未真正开始,已在教师催促下草草结束。

(二)再说“少了一点”。

语文公开课上,对文本深入探究少了一点,为了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效果,教师对精彩语句、精美文段品读不到位,对文本内容、思想感情体会不深,对所教内容整体把握不够,往往就课讲课,不能前后贯串,不能引领学生细细咀嚼文本精妙之处,甚至无法给出充足时间和安静环境来让学生仔细体会课文。

少了一点面对学生,为了使课堂教学程序流畅,教师大多是从自身教的方面考虑教学设计,其简单化质疑难以活跃学生身心,程序化教学过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依然是教师唱独角戏,自己讲得心力交瘁,学生却收获寥寥。教师有时还故意避开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免学生不能及时回答而影响课堂进度。

这“多了一点”,如同天堑,难以征服;这“少了一点”,如同沟壑,不易跨越。这就是中职语文公开课教学现状。这“多了一点”和“少了一点”就是中职语文公开课教学现状与“实话实说”之间的距离。中职语文公开课的实话实说因此而受到制约,但要补上这“少”的“点”,去除这“多”的“点”,决非易事,任重道远。

断想二:公开课核心在哪里

公开课讲究的是立足学生真实水平,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获取教改新思路和教学新成果。公开课不可能停滞于“热热闹闹,迷迷糊糊”的现状,也不可能实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神话,那么如何才能在公开课上做到“实话实说”呢?笔者认为公开课要建立在教师正确理解语文教育本质和特点的基础上,以自身教育教学基本功作为课堂支撑点,以教改新思路作为课堂关键点,真正以人为本,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自主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承传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公开课则是课堂教学精华之体现。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不论是传播知识、训练技能,还是培养能力、陶冶性情,都充满了人文气息和诗意境界,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灵都淋漓尽致地得到张扬。这样公开课,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可见,公开课既是一种研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教师教改新思路,只有通过公开课的实践检验和同行的共同观摩,在检验、观摩、分析、探讨、修订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实践出较成功的教改新思路,从而将这一教改成果应用于常态教学中。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公开课就承担了检验教改新思路的重任。可见,教学改革最初实践于公开课堂,而最终推广于常态课堂。从这种意义上说,公开课堂可以被视为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评价公开课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要看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要求,是否满足学生现实需求,是否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更要看它是否运用教改新思路进行教学。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都知道,一堂好的公开课肯定要包含一些不确定性,作为公开课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不确定性是课堂精彩纷呈的亮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沟通的契机,是教学改革着力注重的突破口,具有独特教育价值。倘若公开课仅仅以常态课的形式呈现,满足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知识层面的交流,满足于课堂效果的完美和课堂气氛的热烈,而脱离开教改思路的突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脱离开学生现实状况的需求和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

断想三:公开课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语文公开课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它是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公开课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执教者是智慧型教师。公开课呼唤有智慧的教师。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有机统一。任何追求个性的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智慧型教师。所谓智慧型教师,是一个目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状态。提出这个目标的目的是期待唤醒所有教师的教育智慧。智慧无极限,智慧可大可小,可多可少,没有客观标准,它对教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商”——智商和情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灵活的机智,又要具备熟练驾御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要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既要尊重学生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一个智慧型教师,必然对教育内涵有独到洞察,必然对教育实践有独特方法,也必然能使公开课达到“实话实说”之境界。

执教者是思考型教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公开课执教者不能按部就班按照教材安排,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而是要积极主动思考。思考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每一部分知识?思考这一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思考课堂关键点是什么?思考课堂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素质的提高?公开课需要教师思考的地方有很多,通过反思,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教学思考越来越受到关注,“思考着往前走”,正是教改期间专业型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每一节公开课都能使“多了一点”的东西少一点,使“少了一点”的东西多一点,贯穿着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让课堂乐意向着不确定性开放,使课堂成为教改新思路的“实验田”,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那么中职语文公开课一定会在新一轮教改和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实践中发挥大功率动力引擎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俊宇.对公开课的审视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7,(12).

[2]周一贯.公开课:坚守“家常课”的优良品格[J].语文教学通讯,2007,(30).

[3]张汉琴.公开课上老师迷失了自己[J].中国教育学刊,2007,(7).

[4]金坤荣.为公开课鸣不平[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7).

[5]钱雯雯.公开课若干争议问题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7).

上一篇:大众素质下一篇:回归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