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语言

2024-10-08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精选11篇)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 篇1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是一种专门行为的工作用语。优秀的教学语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 不管现代教学手段如何先进, 一旦离开教学语言, 就会一筹莫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 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享受。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肤浅认识。

一、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流畅、准确的普通话。二是教学语言在遣问、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 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语、复义语、颠三倒四等语病, 力争把知识准确、科学地传授给学生。例如, 符号“0”, 数学教师把它讲成一个数值, 化学教师把它讲成一个氧原子, 音乐教师把它讲成一个休止符, 而语文教师则把它讲成一个拼音字母。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用准确的语言给知识恰当的定位, 不能给学生模糊的概念。又如, 语文课本中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义会发生改变。“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 和“这个学生真聪明”同是“聪明”一词, 可词义却正好相反。有些词语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义也不同,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句中“卑鄙”一词和现代语完全不同。因此, 对此种语言现象, 教师必须明确讲清, 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只有准确性的语言才能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明白, 才能使语言的魅力上升到更高层次, 才能谈到语言美。

二、语言的针对性

语言必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运用不同的语言, 这便是常说“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 才能使教师的语言有的放矢, 取得实效。

我班曾进行课前5分钟口头作文训练, 个别同学不愿当众讲话, 对此, 我采取了不同的动员和激励方式。对一个借口“没有准备”, 不愿上台的女同学, 我说:“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登台是一种自信;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得不理想, 可以理解;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 说得精彩, 难得可贵。你愿意试一试吗?”对一个腼腆、忸怩, 自认为“不善辞令”的男同学, 我说:“内秀的人不靠辞令取胜, 靠的是他的真诚。我相信你有比一般辞令更能打动大家的实际想法。”对一个性格倔强、抛出“我说不好”的同学, 我说:“具有谦虚美德的人, 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 但决不会让大家失望, 请你说几句并不至善至美但言辞恳切的心理话。”结果, 三个同学都登台发了言, 有的还讲得很不错。因此, 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因人而异, 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 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语言不仅要因人而异, 还要因教材内容而异, 因环境场合而异, 因时间变化而异……总之,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三、语言的情感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课堂上, 随着教师传授知识, 师生也进行了情感的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中应重视语言的情感性, 学会用心说话, 用发自肺腑之言打动学生, 叩击学生的心扉,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比如, 无名战士党证上的七根火柴, 蔡芸芝先生轻轻敲在石板边上的教鞭, 朱自清晶莹泪光中的背影……教师在讲这些关键地方时, 拨动学生的心弦, 以情激情, 以情引趣, 达到认识和情感的和谐统一。仅以《背影》为例, 在讲这篇散文之前, 我先给学生创设一种情感氛围。我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如果说母亲像一轮太阳, 用母爱的阳光无微不至地温暖着我们, 那么, 父亲则像一株大树, 用他那深沉、宽容的父爱遮风挡雨, 保护着我们。有时他们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 一个皱眉, 或是三两句话, 无不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深切的爱护。就是一个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的背影, 有时也表现出他们对我们的爱是那样深沉和执着。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泪光中的背影就凝聚着深沉的父爱。”这段话浓重渲染了父对子的关爱之情, 把学生又一次带入体验父爱的情境, 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表情,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 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性情, 培养他们的情操, 达到以情育人的效果。

四、语言的形象性

课本中有的内容较抽象, 有的内容较枯燥, 这里要求教师在讲课时, 借助图表或图画,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如为了让学生明白有的文章、诗句等, 我通过画简笔画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愚公移山》时,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焉”一句, 学生不好理解, 因为古代以山之阳, 水之阴为南, 以山之阴, 水之阳为北。我便画出一座高山, 山下有一条大河, 山、河的南面画一轮红日, 学生一看, 马上理解了, 能见到阳光的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所以, 水北为阳, 反之为阴。语言的形象性还可借助诗词、故事、谚语或修辞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印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语言的启发性

这是由教学方法决定的, 现代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 反对填鸭式教学, 无论教师讲授还是组织讨论, 教学语言都要求有启发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 交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或讲述或点评, 或质疑或解难, 或分析或综合, 使教学语文具有灵活性, 启迪学生的思维,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美化了学生的心灵。例如,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都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的, 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讲授,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学生讨论后很快得出结论, 一个科举落第, 一个及第;一个贫困潦倒, 一个喜极而疯, 这样一比较, 从不同侧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的腐朽性, 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的腐朽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教学语文艺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除了以上所述, 它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和教育性等特点。本文所写只是笔者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语文课内容多、知识面广, 我们应丰富自己的知识, 锤炼教学语言, 在合理运用教法的同时, 不断研究、探索教学语言艺术的实效性, 从而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 篇2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

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

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在教学中以德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师资人才。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人才的关键。

教师人文素质和人文意识缺乏,就不能培养出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就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

中职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抓住契机,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职课本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生真谛的篇目比比皆是:孔子执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热情,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化为《论语》中字字珠玑的睿语箴言,让人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孟子身上洋溢的原始人道气息和民主精神;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将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接的教育。

更重要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教师应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小环境。

以我们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法决定行动,只要学生内心想进行创新的活动和学习,就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

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

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

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

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四、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实现教学多样化

对于文学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和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学生兴趣较浓厚,教师以讲课为主,提问和课堂讨论为辅;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比如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和西方文论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合作讲课的方式,即教师给学生示范讲解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每人讲一个作家或作品,难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讲台下配合解释。

学生参与式教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台上学生讲得认真,台下学生听得注意力集中;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则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再比如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让这些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讨论发言或讲解课程设计方案,非常贴近教学实际,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演化规律的认识和文学素养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应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探究演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不固守于自己对事物的观念,而应以相互激励、相互接纳、相互融合的心态构建师生活力课堂,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师生交往中迸发出新的意义。

结束语: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和时代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兴趣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是厌学的现状。

而后现代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值得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08)

[2]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焦银生.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识教育浅论[J].文学教育(上),2011(01)

[4]柳传堆.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J].三明学院学报,2011(01)

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语言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常态课堂 教学语言

语言是在灵长类动物中人类唯一具有的优势,语言可以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并促进人与人的相处,保证社会和谐发展,迅速进步。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要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教学语言缜密严谨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并且在物理学习领域里,有特定的物理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教学语言的严谨性。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正确的物理学习环境下,学习准确的物理信息,确保学生更深层的学习物理知识,思考物理原理。

1.杠杆原理的教学语言。在初中物理杠杆平衡现象及原理的学习中,学生不能准确分析杠杆的三种平衡条件,其中省力型杠杆对应于费力型杠杆,比较容易被学生吸收学习,此时,教师需带领学生对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分析,为学生讲解杠杆的工作原理主要由力臂决定,从而引出力臂的两种组成,主要分为动力臂与阻力臂;进而与学生共同假设力臂相等时,杠杆出现平衡现象,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同时了解等臂杠杆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2.电路分析的教学语言。电路分析始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点与难点,物理是一项抽象的学科,需要教师用语言文字将其具体化,尤其对于物理电路的讲解,教师首先引入电路中涉及的基本语言,例如“导线、直流电、交流电”等,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思想,改变以往日常生活中有关物理常识的看法,联系生活中部分电路常识,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培养基本物理素养,成为初中生的骄傲,避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低级错误。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物理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表达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物理术语,并由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二、教学语言具有科学素养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了解物理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初步面对物理,理解有关物理知识,增强学习物理兴趣,培养物理思维,锻炼有关物理素养。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语言,只有教师坚持不懈对学生的科学性培养,充分利用常态课的课堂教育,促进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

1.光传播的教学案例。物理的学习主要丰富学生的物理常识,通过总结物理结论教导学生光沿直线传播。为学生介绍物理专用术语——介质,巧妙结合“戒指”的相同读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对陌生词语的熟悉和掌握。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后,借助实验过程拓展知识面,设计多种介质,变化介质分布形式,通过多方面实验结论,使学生总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传播的教学习惯用语。在教师上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教学用语禁止口语化,培养成准确使用教学专业用语的良好习惯,使用“直线、均匀、介质”等科学用语。所以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教学语言要求标准,时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用语促进学生心理反应

现如今,教师比较注重与学生家长共同培养学生学习,进而增加与家长的谈话,甚至对个别学生进行家访,从多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但真正对学生的关心并不能仅仅依靠几次简单的交流,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在常态课的教学中,在课堂学习中,激励性语言渗入教学语言中,经过长期的努力激发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性语言存在于课堂中的任意时间,在每一个小环节中,教师均可对其进行激励。这一系列小环节可以发生在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者学者在课堂配合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学生在小组中的优异表现,教师可教导小组组长对其进行赞扬;可见激励性语言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善于发现,积极配合学生的表现。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园丁,在教学过程中也需用心设计教学语言,在课堂中保证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无误、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为学生树立自信心,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轻松应对各种学习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学过程及日常生活中,务必随时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与表达方式,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习中,使用正确的学习用语,表达准确的物理术语。然而不仅仅在于物理的学习,任何教学中,教师都需要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教导学生,使学生在正确的学徒道路上,学习教师的优良品德,树立完美的素养,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江西省进贤县泉岭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 篇4

一、将学生作为教育对象,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初中教育教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环节, 对于教育教学的模式、技巧就需格外重视。因此,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当做实际教育对象, 还要根据初中生相应的语文应用能力状况进行语言能力的辅导。相对来说, 初中生的思维没有系统化、逻辑化, 所以其语言应用能力上升空间很大, 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前提下, 把学生的思维带起来, 并适时地指导学生应用和实践。根据中学生的自身特征, 依照从基础到高效的教育教学原则, 在上课时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强化, 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应用不断增强, 在保证不给学生压力的前提下, 指导学生熟练地把握知识和语言能力。

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 可以适时地让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并加以指导。在练习书法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书法的笔法及用笔力度讲解给学生, 同时结合课堂相关内容, 让学生做有规律的反复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观摩, 了解其用笔的方式, 同时让学生在字帖及课本上进行练习实践, 慢慢掌握书法及写字的相应技巧, 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将语文语言学习内容和练字相结合, 保证学生上课激情, 提高学生的语文掌握程度。

二、依据语文课本知识, 提高语言与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语言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应用交流以现代语言为主要交流语言, 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还应以现代文学的掌握和应用为主, 这些相关文学在初中语文语言教学中可以扩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积累量, 提高学生自身对课本相关内容知识的语言应用能力。落实到初中语文语言的课堂教育中, 教师要适时地利用课本知识来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 使语文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和提高。

如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语言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字词、段落等, 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过程中, 加深对课本知识及内容的理解, 掌握课本知识相关的信息内容, 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三、结合应用文写作, 培养学生的语文语言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语言课堂上, 应用文的构思和写作对于初中语文语言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 遵循“一步一个脚印”的教育原则, 让学生将课本相关知识和应用写作资料结合起来, 熟知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格式, 一点一滴地对应用文的写作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素材, 在生活中找灵感。同时,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将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结合或对立起来进行比较, 让学生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积极性, 提高语文语言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时, 教师可在课堂上依据教材讲授课本知识, 并适时地在休息或课堂内容上完后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写一篇与课本内容相关或表达自己想法的应用文, 题目自拟, 认真完成, 规定上交时间。将课本学习内容与应用文写作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 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 进一步地在初中语文语言课堂教学中加强语文语言的能力。

总之, 在初中语文语言的课堂教学上,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的教育教学。作为一个繁琐而又不简单的有序性任务,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语文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有规律、有技巧地坚持运行。教师和学生应该不断地坚持和反复训练, 发掘他们积极应用的潜力, 提高语文语言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相反, 就不会引起学习语言能力的兴趣, 甚至是适得其反。

四、结语

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义务教育体制下备受重视的问题,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和缺点有待我们探讨。中学生语文语言能力的培养,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他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依据现实发展, 以学生学习和语言表达为目的的系统化、有序化和有规律地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以及对语言意识的深入。积极地对语言能力加以重视,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只要我们放飞思维, 就能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语言课堂教学的语言能力。

摘要:义务教育体制下对新课标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重视任何一个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教育对象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依照学校各个学生自身学习条件的不同状况研究出对应的教育模式和技巧, 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在课堂教育中, 教师则应适时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应用能力, 革新教育教学方法, 发掘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和见解的积极潜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能力提高的活动中去, 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冯成玲.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学模式, 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J].文教资料, 2010 (21) .

初中语文课堂语言训练是教学之本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47-0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指出对当代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同时,为当代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实践的方向。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二、语言训练要分层次

语言训练有四个层次:(1)感知性语言训练,(2)理解性语言训练,(3)运用性语言训练,(4)熟记性语言训练。感知性语言训练:要训练学生初步理解生字、生词,初步理解作者表达思路及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是语言训练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会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不仅字面达到理解,而且还要通过分析,概括和理解字里行间的含蓄之意、引申之意、比喻之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语言的方法。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解词,析句、段,读懂全篇,理解作者思路,是会迁移到运用性语言训练中来的。叶老认为:“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的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就是指理解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叶老还在进一步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又是指运用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老一直主张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要统一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但不能理解为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唯在作文,而由之产生阅读中仅言作法、言技巧,叶老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语言训练中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的层次都要给予重视,才能达到叶老说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老师训练必做到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熟记性语言训练:要训练学生对课文片段或全篇进行复述式背诵的能力以吸取知识。没有语言的记忆和储存,则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笔者针对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愿意主动和大人交流思想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小组采访任务。四位学生成一组,各小组讨论出中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并列举出来,然后集合各小组的问题,列举出中学生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采访,最终总结出不同身份代表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学生多一次倾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议初中数学教学语言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准确,口语化,趣味,积累

《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教学中, 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 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 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 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研究教学语言运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那么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运用则是艺术中的艺术。下面, 我想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数学教学语言应准确、规范、简洁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 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 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 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 不容混淆。如:“直线和射线”, 虽只有一字之差, 但意义完全不同;词序颠倒, 也会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所以教师对有关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一定要准确。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首先应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其次不能误读。如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使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 还有非垂直距离。更不能随意挪用一些相近概念, 如把“-12”读作“负1的平方”, 这样会使学生误解, 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 语言应简洁, 一语中的。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 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 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

二、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 而且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教材上的数学语言有的是抽象的、复杂的, 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 学生易感到教师的语言僵硬, 很容易“犯困”。所以, 在教学时, 教师应尽量多使用口语。在设计教学语言时, 应多使用明白易懂的短句, 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 可以分成“两个角或边”“其中一个角的对边或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 便于学生理解。口语化不等于可以随口乱说, 还是应注意如上所说的几个要求。另外, 在教学语言口语化的同时, 不要忘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在教学时, 我认为, 老师的语气还是应柔和一些、语速应慢一些,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产生亲切感。

三、适当运用技巧增添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

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增加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 常用的语言修辞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比喻和拟人。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时, 对于条件 (1) a≠0, (2) △≠0, 我们可以跟学生讲这是两块“暗礁”, 要求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处处小心, 时时注意”。这样就形象地强调了这两个条件的隐蔽性和重要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2) 引用。如在计算两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 我会引用“勾三, 股四, 弦五”这句话, 既能方便计算, 也能使学生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技而自豪。

(3) 幽默。幽默是语言的调料, 在教学过程中, 不失时机使用幽默,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 运用语言修辞技巧要适可而止, 不能滥用, 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四、教师语言饱含感情, 富有节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 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教学中。如在讲我国古代数学取得的成就时, 语气是神圣而自豪的;在讲陈景润教授的钻研精神时, 语气是崇敬的。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

谈谈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 篇7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少。

一、数学教学语言要准确、科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科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科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概念的讲解、定义、规律的表述必须准确无误,不应该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由于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和习惯信口开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例如,“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数学教学语言要精炼,要严谨简约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起着一个引路人、合作伙伴的作用。这就更加要求数学教师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炼、不拖泥带水,不翻来覆去,做到言简意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语言精炼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严谨,就是严密谨慎,数学教学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是由数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地予以纠正和指出,在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简约,就是干净利索,教学语言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

三、数学语言要生动、形象、通俗

数学和其他学科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给学生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有生机,适当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形象,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如果教师的引导能创设切合数学知识的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富于趣味,自然就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师所设想的思维天地里。数学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有密切的联系,用生活中的例子作类比,会变抽象为形象,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学生对“相互依存”、“对应关系”、“一一对应”、“互为”等词汇的意义不理解。当这些词在引出概念的铺垫性陈述过程中出现时,学生因为不能清楚这些词的含义,所以不能清晰地掌握概念的意义。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镜子中的人像与镜子前的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一一对应,会比较形象,容易理解。再如用“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来说明“互为”一词所表达的依存关系,也颇见成效。

四、数学教学语言要亲切、幽默,富有趣味性

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让课堂焕发出活力。亲切的教学语言正是营造此种气氛的重要前提。亲切、自然的语言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上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

五、数学教学语言要情感充沛,要有激励性

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亲切,富有情感。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对待那些本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不大的学生,如果教师再用刻薄的言语进行批评,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伤害,上进心也受到破坏。我们要尽量引导、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同时要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另外,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浅析 篇8

1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 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 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 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 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价值, 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价值。辨证的说, 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 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2 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 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 才能进入人类社会, 拥有人的活动, 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 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 因此, 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第一, 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 背育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 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 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 主要指背育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 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 我们的学生, 思维就有了凭借, 表达就有了材料。第二, 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 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 我们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第三, 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 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 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 而重在熏陶, 营造各种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 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2.2 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 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 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 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2.3 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 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 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 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 也要从港湾走出去, 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 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 在时间上, 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 “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 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 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 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 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处理好几组关系:第一, 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 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 有现实的, 也有虚拟的, 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 其选择也是有限的, 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 既没有必要, 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 进行最优化的选择。第二, 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 一些必然的, 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 形成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 不拘泥于“一课一题”, 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 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 相反, 要透过复杂的问题, 抓典型, 以集中“优势兵力”, 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 既有主题, 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 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2.4 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首先, 引导学生对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不管形态如何多样, 但其价值应定位在对人的关怀和促进人的发展与创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 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贯串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其次, 促进学生对话的生成并调控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 其话题要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调控。而过去, 我们太注重自己对教学的把握与控制了, 把教学当作表演“教案剧”的舞台, 从而步入了僵化、机械化的“死胡同”, 难以自拔。其实, 一次语文教学只能是一个可能世界, 而不是一个必然世界, 正如我们的未来世界一样, 站在现在的时空里所做出的判断, 只能是一种可能, 而不是必然, 因此, 语文学习与教学是在师生、文本的对话中不断寻找话题而展开的。生成与调控是新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要顺应这一特点, 把语文教学弄得有声有色。

总之,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贯彻实施。这样, 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中学汉语言学教学办好了, 才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基础。这样, 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1]张怡.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4) .

[2]侯正林.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J].教与学, 2009 (6) .

初中语文教学更应用好语言艺术 篇9

一、巧妙运用导入语

好的开端是做事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此课堂导入也是一节课教学成效的直接影响因素。新课导入语是新课教学的开场白, 是学生状态从非学习转向学习的转型准备期, 利于引导学生新课学习, 激励学生完成学习, 启发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巧妙运用导入语, 组织好新课开端, 控制好课堂导入阶段, 为学生创设导入悬念, 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进入新课, 为新课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如, 在《雨中登泰山》一课导入中, 我给学生说到:我国地大物博, 孕育名山大川, 有着古老文明, 比如气势雄伟、千姿百态的三山五岳, 一湾千里、奔腾咆哮的长江黄河, 每每想到这些,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泰山, 有擎天捧月之姿、拔地通天之势, 历代文人都以诗词形式赞美泰山, 如杜甫《望岳》中的“一览众山小”, 给我们以神往的境界, 我们只有攀登泰山绝顶, 才可以领略山岳风光。这么美的风景, 就让我们开始《雨中登泰山》的学习吧, 以文章为向导, 我们一览泰山。

二、精心设计提问语

教学实践证明, 课堂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遵循“作者介绍- 速读课文- 齐读课文- 字词解释- 教师分析- 作业布置”的教学步骤, 演绎一场语文课堂独角戏, 学生们普遍反映课堂沉闷无趣, 学生语文思维很难有效调动。可以说, 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 究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缺少提问。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有效提问, 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如, 我在《愚公移山》一课中, 给学生解释词语“孀妻、遗男”时, 我问学生:“为什么只有小孩子帮助愚公移山呢?孩子的爸爸会让他去帮忙吗?”我向学生提问, 学生们纷纷思考答案, 大大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激活学生语文思维, 使语文教学出现小高潮。

三、仔细推敲讲授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知识讲授作为教学主干, 需要系统性的讲授才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 有效的讲授语利于激活学生语文学习能动性,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否则, 无趣的讲授难以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会觉得讲授是多余的, 甚至对语文讲授产生抵触心理。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应用语言艺术, 增强课堂讲授的实效性, 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如, 我在《故乡》一课讲授中, 当我讲完一半课文的时候, 我问学生: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然后, 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 为什么杨二嫂叫豆腐西施啊?我并没有及时回答学生, 因为课文还有一半没讲, 然后我反问学生:大家想一想, 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到:因为杨二嫂漂亮吧。我反问:大家怎么知道杨二嫂漂亮呢?学生开始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然后我问, 课文中素描式的语言, 写出杨二嫂栩栩如生的形象。但是漂亮的有很多, 为什么叫杨二嫂是豆腐西施呢?然后又用“圆规”这样的词语借代杨二嫂呢?后面的课文中, 又写杨二嫂为“嘴尖舌稠, 尖酸刻薄”、“自私自利, 爱占小便宜, 甚至小偷小摸。”从不同的课文描写看出, 杨二嫂的灵魂已经变形、扭曲, 是不幸的。从课文中, 豆腐西施到圆规对比描写中, 又道出了我国衰败的农村经济, 写出了劳动人民身心遭受毒害。通过课文中杨二嫂前后形象对比分析, 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愤慨之情。从这节课的讲授看, 我以学生反馈的问题为基点, 结合课文讲授将学生问题进行引导、延伸, 从一个问题引出课文的写作理性高度, 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 篇10

一、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头语言也是教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口头语言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口头语言的,教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口头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教师要充分掌握口头语言的特点,趋利避害,教师的口头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1)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如教师说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学生就会造成“a2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2)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兴趣,而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兴趣的工具之一。学生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0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和内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3)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教学是双向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尤其在新课改中,这一点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教师走下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神坛,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一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然后才喜欢上该门学科的。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使学生热爱你和你所教的学科,产生良好的效果。亲切和蔼的语言还可以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很难想象一位从来不苟言笑、语言生硬的教师能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回答。

二、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肢体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中教师正确地运用体态语言,可以更好的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感到枯燥,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强调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

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手举一张纸,设其纸厚0.5mm,接着提问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来。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大大的“?”,一张纸和珠穆朗玛峰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话峰一转说道,就用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就可以达到或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学生马上会瞪大眼睛张开嘴发出惊讶的声音。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怀着急切的心情要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及其和,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一定要计算出这个高度,这样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

三、板书语言

板书不是讲授内容课本知识的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是画龙点睛的启示。板书语言受空间限制较大,但时间延续性、对重点内容突出性强,教师的板书应做到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细胞,进行准确判断的依据,实现恰当推理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在数学的概念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用逐步书写所需讲解的图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上来,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简入繁地学好数学概念。

例如①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b (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 时,y=kx+b即为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②增减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 Δ<0,方程没有实数根。

四、媒体语言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电教媒体,不但可展示内容中的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宽间,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把具体和抽象结合。例如,在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可以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直线和圆的相对运动,从而揭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又如,在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研究中,利用电脑显示△ABC和△A’B’C’及直线L,再通过动画演示其折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轴对称的定义,并指出对称点、对称轴、对称线段等概念,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多媒体的动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直观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媒体语言能促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结合,减少学生掌握抽象问题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种语言各有其优缺点,是相辅相成的,过度依重于一种语言,会使课堂变得呆板枯燥、缺乏变化,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使教学效率变低。各种教学语言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阐述能力也各有长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吃深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身和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的设计、运用好教学语言,取长补短、趋利避害,让课堂摇曳生辉、新奇多变,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让课堂起伏松紧得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初探 篇11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前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和对学生的细致了解来进行语言评价。教学中切忌盲目、随意的评价, 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境与学生学习情况来进行, 它的前提条件有三条。

1.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施后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师在对此进行语言评价的时候,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其次要细致的精读教材, 详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再研究目标实现方法和过程,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2.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由此可以看出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的学习过程, 还是动态的活动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语言的评价时应当对教学过程做出准确、灵活的把握。

3. 教师对学生的细致了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激发学生的道德认识, 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要想使得语言评价达到这样的效果, 就必须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对学生的细致了解。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实行

1. 语言评价应把握恰当的时机。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 既可以即时评价也可以延后评价。即时的评价是让学生立刻知道评价结果, 知道知识对错。但往往在很多时候不让学生即时知道对错设置悬念,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自主交流反而可以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主动性提高, 从而自主修正学习观点, 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来共同构建比较完善的学习体系。

2. 语言评价应当精准适宜。

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中, 要想做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精准适宜的评价, 作为教师首先得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能在不同情境、不同学生个体之间迅速做出不同的语言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重总结、积累自己的语言, 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用以指引他们人生的前进道路。

3. 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总是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或者称赞上。有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如“好, 不错”等, 这样的评价学生不知道好在哪里, 而且总是这样简单重复就会使学生感到随意和麻木, 不会再引起重视和认真思考, 就起不到应有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如果按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出个性的评价, 比如说“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很细心、观察力强”、“你的理解能力非常好”等, 就会使学生增加自信, 提高学习兴趣, 加大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而又多样化的评价, 可以达到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这其中包括三种评价方式。

(1) 激励、鼓励评价。

激励、鼓励评价是指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不对”“错误”等否定性的语言,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重视学生的思想情绪, 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真诚地鼓励开导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活动, 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 开动脑筋, 勤于动手, 愉快地进行学习与交流。

(2) 非常规方式评价。

思想品德课程有时理论性较强, 学习过程当中会感到枯燥乏味, 会使课堂气氛沉闷, 这时如果老师用“very good, ok, yes”等英语单词来作出评价, 或者唱一句歌, 如儿歌小二郎中的一句“只怕先生骂我懒哪, 没有学问 (啰) 无脸见爹娘”, 再或者搞点幽默评价, 比如“模仿小品中赵本山的语气说“这个可以有, 再想想”。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免于窘迫、尴尬, 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3) 肢体语言评价。

在进行评价时可以单独或辅助使用肢体语言, 比如在教学当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一边倾听一边微笑点头, 鼓励学生回答下去, 还可以在学生回答后示以“OK”或者“V”型的手势, 又或以鼓掌来奖励说得好的同学。利用这些积极的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贯串着整个教学的始终, 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成效。因此, 我们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创新, 使教学语言评价充满爱心、智慧、尊重、信任、幽默与风趣, 让学生在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中, 全面发展, 进取向上。

摘要:教学中的语言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养成科学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 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要注重语言评价。

上一篇:市场信息管理下一篇:初产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