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运用模式

2024-09-22

管理与运用模式(精选12篇)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1

摘要:本文结合供电企业内部改革, 全面梳理客户档案管理薄弱环节, 以建设智能客户档案管理系统为突破口, 搭建起涵盖档案产生、流转、收集、归档全过程闭环的智能管控体系;结合动态定置管理、计算机检索和可视化技术, 形成客户档案“全生命周期、全质量管控”的智能化新模式;通过“档案管节点、节点控流程”, 实现业务办理与档案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智能客户,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分析应用

一、智能客户档案建立过程

1统一纸质档案归档模式

按照一户一档的方式建立电子档案;业务资料在产生后48个小时内完成电子化处理, 在一个星期内移交档案室存档。打破传统模式下, 业务全流程完毕后才对各环节纸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的做法。后续环节通过在线查阅实现资料共享, 既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与广度, 也显著压缩原始档案在外流转时间, 有效控制档案产生环节潜在的质量风险。

2实现档案处理“三个自动”

一是档案任务自动生成。通过接口程序, 使档案处理任务与营销业务流程联动。在营销系统业务环节完成后, 档案管理系统会自动产生相应的档案录入任务, 给业务经办人员建立相应的档案处理任务流, 以及每个任务需要添加的纸质档案列表。

二是档案任务自动提醒。岗位人员一旦登陆档案管理系统, 就会收到当前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信息提醒, 确保业务工作完成后及时处理、归档档案资料。提示信息分六大类:

(1) 待添加信息 (业务工作已完成, 需要将纸质档案电子化) ;

(2) 待发送信息 (电子资料已形成, 需要发给班组档案收集人员审核) ;

(3) 待移交信息 (班组审核已完毕, 需要移交档案室收存) ;

(4) 待移交卷宗 (档案室已整理形成卷宗, 需要上架保存) ;

(5) 合同预警信息 (签订的纸质合同即将到期) ;

(6) 业扩时限预警信息 (在办业务即将超过环节允许时限) 。

三是档案处理自动催办。档案流程跟随营销系统业务流程同步流转。在营销业务系统相应环节完毕后48小时内, 须将该节点中产生的纸质档案可视化并发送至档案收集员。否则, 系统将自动进行催办, 直至业务人员完成此项工作为止。

3实现业务过程延伸管控

一是跟踪档案质量。通过限定必备档案的完整性来管控档案节点的流转, 进而实现对业扩流程的管控。同时, 建立质量审核“三道关”, 进一步保证档案质量的可控在控。

二是跟踪流程时限。通过实时跟踪在办业务进程, 判断当前业务是否处于时限考核环节, 将流程状态划分为正常、预警和超期三种状态, 对进入预警或超期催办的流程, 自动提醒、催促岗位人员注意。

二、智能客户档案建立制度保障

1建立完善客户档案管理的责任体系

明确部门、车间、班组和人员在客户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界面和工作方式, 是建设智能客户档案管理模式、推进档案管理精益化的基础和前提。

结合市级供电公司实际, 管理部门有营销部和办公室;专业车间主要指市 (县) 客户服务中心;工作班组包括营业班、大客户经理班、用电检查班、装表接电班等;档案管理人员是客户服务中心专 (兼) 职技术人员。其职责分别为:

(1) 管理部门

营销部是业务主管部门, 归口管理客户档案工作;负责根据省公司相关管理要求, 制定客户档案管理细则;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地 (县) 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档案管理工作。

办公室作为档案管理归口部门, 负责指导客户档案管理工作。

(2) 专业车间

客户服务中心是业务实施单位, 负责根据管理规定的要求, 建立、收集、整理、归档所辖客户报装、变更用电、用电检查及其他档案资料;建立、维护、管理客户档案室, 并对所辖客户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3) 工作班组

业务实施班组是档案产生、收集的责任主体, 负责在业扩报装、用电检查与安全服务、日常营业管理等日常营销业务中, 建立、收集客户档案。

(4) 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室与归档资料的日常管理主体, 负责对客户档案进行归档和日常管理, 负责档案室的日常管理。

2组织制订客户档案管理规定

结合实际, 组织制订客户档案管理办法, 具体指导客户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相关工作。

3梳理细化客户档案内容清单

对照客户档案范围, 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档案梳理形成典型资料清单, 指导具体业务工作开展。

4完善档案室硬件设施

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建设标准化档案室, 配置密集架。统一使用牛皮纸档案盒存放纸质档案, 盒面粘贴档案管理系统打印的条码标签。

三、智能客户档案管理运用实施

1作为普通供电民事主体和公共服务提供商, 无论是供用双方签章确认的契约协议, 还是企业内部层层审批的文档记录, 都是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武器。由于档案资料从产生开始就已纳入严格管控的范畴, 遗失、破损、替换的几率显著除低, 完整性、原始性、真实性得到有效保证, 潜在的服务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都得到了有效的防控, 由此减少的损失非常可观。

2新增业务环节之间不再传递纸质资料, 真正实现“无纸化、高效率”。历史档案的查询更加开放、便捷, 为后续业务办理、矛盾纠纷处理等供电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 避免了因信息短缺或查询困难造成的被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为更好地应用原始资料、挖掘档案价值提供了条件, 促进基础业务逐步摆脱“低层次反复”状态, 推动实现新的突破。

3通过细化客户档案管理的各项措施, 尤其是智能客户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客户档案管理办法的制订, 堵住了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促进了营销管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 更进一步加深了档案与业务之间的联系, 增强了在办业务的透明性, 降低了业务管控与质量监督的技术门槛, 使业扩绩效考核实现精益化, 有力推进了业务工作的系统化、标准化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慧.电力客户档案实现仓储管理策略研究及应用[J].广东电力, 2011 (07) .

[2]张莹.从关系数据库到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21) .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2

“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运用

作者:洪 飞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1期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以人为本”,在强调“以人为本”的视阈之下,各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逐渐淘汰原先的行政管理模式、操作性管理模式下,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本论文主要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以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 学生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66-01“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指的是管理者将管理当作是完全服务于人的一种手段,来促进管理对象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管理形式。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紧密围绕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与管理性,来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下面来论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如何运用。

一、从思想上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从思想上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实现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前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认识与把握。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是孤立的一个个群体,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是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自己在高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对学业、人际关系、未来的择业等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达到对自身发展满意的程度,所以,高等院校学生管理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管理出效果,将“以人为本”的管理重点放在对学生实现服务上面,将学生的发展当作是管理的终极目标,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的不断发展。

二、充实“以人为本”的服务内容

“以人为本”的关键是对人的权利加以尊重,并时刻关注人的发展,表现出对人深切关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中的就业指导、帮困助学与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内容正在体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充实好以人为本的内容,就是坚持从高等院校的实际需要出发,用心去理解并体会大学生本身的思想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基本形式,了解对大学生在服务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的不足之处,例如,帮困助学服务,就应当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经济方面的帮助的同时,更应该培养这些大学生的自强与自立意识,在援助的具体方式上,保证这些大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任何的伤害。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重点就是对大学生提供必备的就业信息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学生就业求职技巧方面的培训。心理疏

导方面的服务也需要建立在全面的主动干预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危之时,使得学生获取自我心理调节的知识与能力。

与此同时,以人为本方面的支持离不开硬件方面的支持,高等院校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校园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不定期对设施实行维护与升级。高等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育人的重要思想,服务本身也是管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学生服务贯穿在管理的过程中,将服务育人积极促进管理育人。加强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工作,重点加强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方面,当今的学生工作更强调为学生服务重要性。一方面,积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做好学生服务方面的工作,也是为学校整体改革和发展服务,只有不断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稳定好学生情绪,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学校的多个方面才能有很大的发展。

在当今的科技革命条件之下,需要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当今的很多年轻学者由于自身缺乏和他人的合作精神,限制了他们发展。而美国的贝尔实验室,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探究其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科学家的高智商,更在与他们之间友好、有效与愉快的合作。当今的事业属于集体事业,当今的竞争属于集体竞争,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情况下,善于和他人相容、善于合作成功的机会会更大。

三、积极营造和谐管理环境

高等院校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之时,还需要积极去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这样做不仅能深刻体现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更能对学生内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新精神极为重要。所以,和谐的管理环境的创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注重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展开有益学术的讨论;二是,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敢于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对学生反响比较大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解决;三是营造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高等院校要积极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让学生徜徉在校园之中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感悟大学深层文化底蕴,更好投入到学习中。

总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当然这一模式的运用还需要摒弃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操作性管理模式”,在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中,需要从思想上重视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充实“以人为本”的服务内容、积极营造和谐管理环境,让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J].教育探索,2003(5).

[2]陈乃车.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兰州学刊,2005(2).

综合论述图书管理中新模式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图书管理新模式运用

图书管理中运用新模式是图书管理事业中必然的选择,新模式并不完全的摒弃旧模式,只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这是需要明确说明的问题。图书管理新模式,更多的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备都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因此每个图书馆都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尝试着应用新模式。

一、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新趋势

随着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导航功能的需求大大增加,图书馆网站的便捷性操作界面和个性化账户服务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保障。使读者通过网络就能详细定位所需资源的信息,并可以网上预订。同时,图书馆也需要采编人员更多地了解电子资源的获取渠道,能够与不同高校的图书馆开展合作,实行馆内互借。从而扩展传統的书市采购模式,为读者争取更多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新的发展趋势是自动化、智能化,现在国内已有不少高校建立了自动借还书系统,香港高校也早已引进了自动借还书机器,解放了一批人力资源。如果能有资金更新馆内设备,实现更多窗口的自动化操作。则可以有更多的管理人员投入后台系统的维护和操作,而这些工作又对新时代的图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二、新模式对旧模式的继承

新模式对于旧模式的继承,主要是对传统服务理念的继承,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浓厚的工作兴趣

兴趣是工作的第一推动力,是进行自我加压、自我督促的有力保障。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馆员,就要有一颗热爱图书馆事业的心,用一颗执着、热隋、敬业的爱心去探索、研究,把研究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探索提高管理水平,以促进自身专业水准的不断进步。

2、对工作负责的精神

图书馆具有学术性、社会性、教育性、服务性等功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图书管理员职业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性、服务性。要提高图书馆事业,为社会提供广博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对图书管理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全力为读者服务的热心

馆员要耐心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服务,做到百问不厌、百拿不厌、百换不厌,没有这种服务态度,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馆员。

4、对工作敬业的精神

图书馆是公益设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要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管理员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的“一专多能”,而更主要的是对工作的敬业精神,而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三、图书管理中新模式的创新之处

随着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传统模式呈现出非常大的弊端,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使之成为新模式,以便适应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在此,笔者将详细的介绍新模式的具体创新之处。

1、管理理念的创新

现代读者与传统读者相比,对图书管理要求更高,因为网络化的发展,增加了读者阅读的途径,很多书籍读者都能够在网络中在线阅读,十分方便,但是也正是因为网络化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使得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中,读者难以从中辨别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因此现代图书馆应该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仅仅需要发挥图书借阅的功能,更需要具备知识服务功能,根据读者自身的需要能够提供相关的建议,以供读者参考,只有具备这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才能促进图书管理事业发展。图书馆管理中新模式的应用重点体现在管理理念的创新,以更加专业化的角度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关联规则在图书检索系统中的应用,大大方便了读者检索图书。

2、管理知识结构的创新

这是图书管理新模式的运用又一重要体现,而管理知识结构的创新主要针对的是图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模式的运用。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方法比较多,但是最可靠的应该是继续教育,所谓继续教育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网络应用知识。图书馆应该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上的培训,因为专业知识是构成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管理事业在不断地发展,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中,图书管理人员也应该随时掌握更新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不仅改进管理模式,更好的服务读者。网络应用知识是图书管理中应用的新模式典型的特征,也是图书管理事业进入现代化的重要表现,虽然网络应用知识与专业知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专业知识主要通过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网络专业知识都应该掌握,这才能适应新模式的应用。

3、服务模式的创新

现代图书馆在硬件方面几乎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硬件方面的改变,并不代表着图书管理工作真正的进入到了现代化,只有软件与硬件同时发生变化,才可以说图书馆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状态中。件的变化,就是指服务模式的变化,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网络的发展,图书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远程服务,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4、管理人才类型的创新

图书管理传统人才都是集中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这一类型的人才掌握的知识有限,而且创新能力不足,而现代图书馆发展则需要综合素质比较强的人才,不仅懂得相关的网络管理知识,还需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地更显图书馆服务模式。因此现代图书馆在聘请人才时,应该注重网络技术过硬的人才,为图书馆开辟网络服务奠定基础。

5、制度规范创新

图书馆需要设立规范的管理条例,确保硬件设施的定期维护和安全运转,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公共意识,建立保护公共财产、合理利用公共设施的意识,不假公济私,而是以负责人地态度保护硬件设备,维护馆内财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图书管理中新模式的运用进行论述非常必要,这样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管理新模式,也可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随着图书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图书管理模式将会随之发展,因此处于哪一个阶段,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彭泽华.数字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留言板的智能管理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7(01)

[2]罗冬梅.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期刊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01)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区管理,教学模式

1 分区管理模式的产生

所谓分区管理,源自于电脑系统的分区优化与组合,在电脑硬盘使用过程中,对电脑进行分类别划区域管理,以保证系统能进行快速运行,提高效率。把分区管理引入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按学业成绩进行系统的分类划区,每区内成绩按优中差合理调配,然后固定成一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施行以优带差、促中转优的科学管理促进方式。分区之前,首先应明确班级管理制度和区与区之间的评比制度;然后严格按照比较有信服力的学业检测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区。分区的原则和措施是根据学生学业成绩从高到低、均匀地把班级学生分配到六个区,六张课桌为一区,每区人数均等。每区设区长一名(由该区所有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负责该区纪律、卫生等全面工作;设学习委员一名(由该区成绩第一名担当)负责该区学习及思想表现。

2 教材特点与分区管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有效运用分区管理模式,必须要明确英语课标。现结合使用仁爱版英语教材教学活动的情况,阐述分区管理模式。

(1)仁爱版教材中“Listen read and say”部分,图文并茂,轻松活泼的呈现功能意念和话题项目,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些特点,可以在分区教学中恰当的使用,因为每个区内的学生,学业层次各有差异,在使用这个教材的时候,可让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由口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即可训练所有学生的听说能力。

(2)仁爱版教材中的“Work alone”部分,具有鼓励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和感悟语言的功能,利于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施分区管理模式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一个重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区内,鼓励每个学生能大胆的开口说话,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通过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达到提高英语成绩的目的。

(3)教材中的“Read and understand”部分,很好地体现出了通过阅读和听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功效。在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细致到位的监测与反馈,因此,在分区管理模式的课堂中及课下,可以发挥每个区域内的区长及学习委员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进行跟踪与监测,较好地弥补了英语教师看不到、管不到的盲区的缺憾。

(4)仁爱教材中一系列英语活动部分,如“Group work、Pair work、Group work”,这是一系列任务型的活动,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在不同的场合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分区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进行区域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分区管理可以与教材使用达到高度的一致性。

(5)仁爱教材中“Writing work”部分,意图为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文写作训练,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大难点,在分区管理模式中,每个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英文写作展示出来,大家还可以共同修改,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有了可以得到实现的平台。

(6)仁爱教材中的“Grammar focus”部分,重在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语法和日常用语规律,使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对于所谓的“学困生”来说,想通过自己很好地总结是不容易的。在分区管理模式中,可以在开始阶段由程度好的学生来做个模式或样子,渐渐地带,慢慢地领,最终达到全体走上正确使用的路上。

(7)仁爱教材中“Project”部分,意图为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分区管理模式本身具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特点,这一特点能充分让学生在区长及学生委员的带动下,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有效发挥仁爱版教材的优势,学业成绩的提升自然会水到渠成。

3 教学活动与分区管理

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教材特点,把教学活动与分区管理结合起来。现以“UNIT 5 Feeling happy”为例予以阐述。

第一小节“Look read and say”中,可先用英语磁带整体放音,让每个区内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完全弄懂弄会,然后让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内分角色开口读,学习委员验收,达到每个人都熟练掌握的目的。此举用时很短,但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接受。

第二小节“Work alone”部分,每个区内先进行自主观察学习,找到每个图片中人物(KangkangHelenMs.Jones)所做的事与对应的英语单词。在此过程中,每个区的成员学习很是积极,班里学习气氛一直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不仅找得准,而且记得牢。

第三小节“Writing work”中,每个区域的学生都能非常投入地写作,而后,区内的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交流,相互修改,相互提高。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态度比以前更加端正,书写比以前更加规范了。程度较好的学生给出了恰当的修改意见,学生接受起来也比以前更加容易了,达到了让区内的其他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容易了。况且,许多学生都想进步,也想在教师和同学前面前展示自己。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虽有争论,有让步,但更有提高,无形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升。

第四小节课后做英语作业,学生较以前做起来更有积极性,做地认真,交得也及时,出错率也降低了,因为区域成员都会担心自己一个人表现不好会影响自己区内的整体成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及与其它区竞争的意识。

备考过程中,事先把任务布置给区长及学习委员,让他们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基本消除了由于教师不到位而造成的复习不到位。

当然,分区管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有时会产生疲倦感,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加入一些新的适合现在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有时候在区内进行PK,有时候与外区进行PK,这样,把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出来了。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5

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创建库存高效管理模式

上报单位:材料管理部 编制人:汪洋 联系电话:63974249、***

二○一○ 年 十一 月

一、开发背景

我公司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起步于90年代。同国内其它大型企业一样,我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也经历了单项管理项目应用、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等几个阶段。二十年来,我们在财务、人事、设备、计划、供应等部门开发出一批适合企业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局限,造成各管理系统相对独立,开发环境和应用平台差异很大,信息代码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各子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很难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企业的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以手工记账形式完成,业务流程不规范、数据准确性差、工作效率低。因此,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为顺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让库存管理者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及时反应业务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库存管理科学化,达到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更好地为公司做出贡献。

二、理论基础

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基于企业管理理念,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是一套将财务、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

ERP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现以下在3个方面: 1)以财务为核心,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实现“三流合一”,做到财务与业务、业务与业务相互集成,财务管控向业务管控有效延伸。

2)各业务部门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各模块无缝集成,实现信息共享。

3)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实现全过程控制。

ERP系统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规范性: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内部营运风险;

2)集成性: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统一,保持企业的各部门数据的一致和共享;

3)高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业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ERP系统的集成性,业务人员完成业务操作的同时,自动完成财务凭证录入及记帐工作;

4)多层次:提供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多个层面的管理功能,管理多层次的大型集团架构; 5)决策支持:实现对业务数据的提取和综合分析,为管理层快速决策提供支持。

我公司旨在利用现代化ERP系统中的库存模块创建库存高效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系统环境先进的、功能完善的、网络信息化库存管理系统,高效地把采购、库存、财务信息流三者合为一体,提高库存管理的高效性,全面实现库存管理的职能。

三、创建库存高效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中,库存业务的发生人为分为几个环节,而ERP系统下的库存模块则可以实现实时的跟踪,管理者可以跟踪到业务的每一步操作,随时发现库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库存的管理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新的库存管理模式将原有的库存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调整,可以减少随意性,加强规范性。库存管理信息也将越来越精细和集成。在传统的验收、领料过程中,要想得到实时的材料到货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每天或在某一规定的时段由统计人员将一定时间的信息进行汇总后才能获得完整的验收、领料信息。而采用企业ERP系统下库存模块管理模式,业务发生和信息流通是同时进行的,管理者可随时获得任何时间和任何时段的入库、发货信息。创建库存高效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目标如下。

创建库存高效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1、建立库存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

2、过程控制库存管理的业务;

3、提供及时准确的库存信息、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

4、为财务人员核算提供准确的、及时的数据。创建库存高效管理模式的实施目标:

1、建立统一的物料编码规则,统一的物料分类,便于在系统中查找。

2、物料信息集中控制。

3、规范优化库存管理流程。包括物料信息维护流程、收料流程、发料流程、库存调拨流程、盘点流程等。

4、规范和统一业务单据,提供经营管理需要的统计分析报表。

5、改善和规范仓库日常的事务处理,减轻保管员手工计算的工作量。

6、共享库存信息,减少单据、报表在部门间的流转,便于各级公司领导的监控。

7、建立安全可靠、管理高效规范的信息系统。

四、库存高效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

库存管理的主要实施过程包括:基础数据维护、入库操作流程、发货操作流程、库存操作流程、查询统计操作。

(一)基础数据维护。

库存管理的基础数据是ERP系统启用的关键。在ERP系统中启用库存管理功能模块前,必须在系统初始化时,输入完整正确的库存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才能开展正常的库存管理业务处理工作。库存管理的基础数据除了与其他功能模块相同,并且必须定义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岗位设臵和人员基本信息外,还要输入库存物料,基本信息和库位定义。在库位定义时,企业将仓库至少分为库存商品库、原材料库,企业则按库位地理位臵和存放物料的类型分类。在基础数据定义完整正确后,库存管理相关岗位可以按授权功能模块进入正常的业务操作。

(二)入库操作流程规则。

物料进货登录操作是在系统指定库存管理员,对指定物料和指定采购单根据验收合格数量、品名和规格入库分录。一张合格的采购单可以同时采购多种物料,也可以对同一个物料分批入库。系统登录入库物料时,自动复核入库物料是确认的物品和规定的数量,如果物料规格、名称、供应商等基本信息不正确,则管理信息系统拒绝接受物料,无法入库,可严格控制入库物品的随意性。(三)发货操作流程规则。

物料发货是在系统提示下进行的,没有需求单位提供的预留申请单,无法发货物料,在发货登录时,登录物料的基本信息是由系统提供,操作人员只能登录系统指定物料的数量与时间,一次可以同时发出多种物料,也可以一个物料分多次发货。当一个预留申请中的物料发货完成后,系统自动关闭相应预留,如果在发货过程中发生错误,需要回收物料,则必须采用物料冲销处理方式。物料发货操作必须是系统授权指定的库存管理员,并且按系统的提示操作,在系统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会留下相应的操作记录,严格控制发货出库物品的随意性。(四)库存操作盘点规则。

库存盘点是库存管理的日常工作,库存管理人员根据人员配备情况和物料等级做好盘点计划和实施盘点工作,在库存盘点后及时调整库存量,在登记盘点发生账面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差时,必须通过上级领导签字确认差异原因后才可修正库存量。这类修改操作不仅通过授权严格控制操作人员,而且必须建立完整的账号和科目。(五)查询统计操作规则。

ERP系统中央数据库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运行状态和运行过程,所有数据均是企业的信息资源,必须加于保护。查询和统计操作直接提供了企业经营状态,所以对进入系统需要查询和统计操作人员加强管理,一方面监控查询与统计操作控制权,严格控制企业信息的外泄。

五、库存高效管理模式的运行效果分析

ERP库存管理系统在中油东北炼化公司和吉林分公司的密切合作下历时5个月的时间系统测试完毕,于2010年10月8日正式上线, 目前系统运行正常。通过对采用ERP库存高效管理模式的前后对比分析,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ERP系统下库存管理模式的高效性。

采用ERP库存高效管理模式之前存在的问题:

1)库存管理缺乏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内部资源缺乏合理配臵;

2)库存管理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上传下达不及时;

3)成本计算缺乏科学依据,控制难度增大;

4)对全国各地的项目管理困难,对异地项目库存不能有效控制;

5)库存管理的内部没有形成规范化管理,亟待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的库存管理模式。

采用ERP库存高效管理模式之后的实际运行效果: 1)库存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反映当前项目库存管理情况; 2)库存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库存信息、减少库存和降低成本;

3)库存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能够满足公司对全国各地项目库存管理的控制要求。

4)库存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实现全过程控制。

ERP系统下库存管理模块作为采购、库存、财务信息流“三流一体”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信息流模块可以带动其他信息流模块,并且可以同时通过不同的渠道各自集中。采购模块由采购部门使用、库存模块由仓储部门使用,总帐、往来帐模块由财务部门使用,各模块使用者通过一种环环相扣的方式形成最终的集成信息。通过创建库存高效管理模式,可以与业务和财务连为一体,在公司的整个业务中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六、ERP系统下库存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计划。

(一)系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1、对应物料号。不熟悉物资分类规则,将物料需求对应到SAP中的物料号有一定困难.解决方法:采购中心专人负责整理吉林分公司的物料编码清单并定期更新发布,培训需求提报人员.2、没有物料号。

没有物料号的物资需要向MDM平台申请物料号后才可提报需求计划,申请物料号需要时间(1-2天),可能对物料需求的提报和执行有一定影响.解决方法:急用情况下先书面提报采购中心执行,申请到物料号后在系统内补充创建.3、ERP上线后视图信息维护错误。

系统上线初期经常会遇到物料评估类维护错误的问题。如果将物料主数据的评估类维护错误,就会导致在财务上入成本的科目错误。

解决办法:实际维护中严格按照维护组与评估类对照表做维护。若出现错误若修改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库存量为零和无未清采购订单。

(二)、公司相关人员对ERP系统的适应问题

1)对变革的接受:需求部门要接受ERP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变革、适应传统操作模式到ERP系统操作模式的转变,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排斥情绪。

2)人力资源的补充:有些需求提报部门的录入工作量会比较大,现有人力资源配臵不能满足。

(三)、今后改进计划

根据目前ERP系统库存管理模块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计划: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6

一是引导侦查和主动监督,夯实侦查质量基础。首先建立公诉引导侦查区域负责机制。把握好引导取证与提前介入的关系,完善证据与侦查破案的关系,重点引导与一般性引导的关系,引导取证与诉讼监督的关系,引导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其次建立命案现场重建暨现场行为分析制度。与市公安局会签《关于在命案移送审查起诉材料中增加现场行为分析的规定》,将“命案”犯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引导侦查机关对照四个阶段所需调取证据目录,完成命案现场重建和确定犯罪嫌疑人,为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奠定基础。再次,建立侦查机关所外提讯事前通报制度。对于侦查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后24小时内不能送看守所关押或者关押后需要提出所外的,侦查机关要事前通报公诉部门,由公诉部门对不能送押或所外提讯事由进行审查、监督,并要求所外提讯一律制作同步录音录像。最后建立侦查终结前会商制度。与市公安局会签《关于侦查终结前进行会商的规定》,有效解决侦诉关系脱节问题,弥补退回补充侦查效果不佳的弊端、防止案件在检察环节积压。

二是建立双向跟踪机制,保障证据收集完善。“双向跟踪”的具体包括树立“大控方”的跟踪补查意识,强化跟踪补查的沟通协助,强化跟踪补查的责任追究。侦诉部门在相互监督制约的同时,就取证工作要加强配合、相互支持,避免在补查过程中互相推诿。强化办案期限意识和效率意识,坚决避免随意退补。

三是创新建立三项机制,严格审查责任落实、目标引领机制。建立包含案件质量标准体系,案件质量评析评查体系,审查责任落实和错案倒查追究体系,公诉人素质能力提升体系的“四个目标体系”过程管理、动态监督机制。严把提前介入关、受理关、审查关、庭审关、法律监督关。坚持规范完善案件受理标准和程序,案件受理协同审查制度,案件受理前分级审查制度。坚持严格办案期限,严格落实听取辩护人意见的规定,严格案件退补和审批程序,坚持诉前会议制度。自我管理机制。部门通过为干警建立业绩档案,印制《案件质量自评手册》,坚持对具体个案实施“四个一”办案要求,建立处长第一时间接访和定期回访案件当事人、辩护人、法官制度等措施,把办案干警是否存在违法违纪情况作为重点访问内容,为干警戴上无形的“紧箍咒”,促进办案公平公正、廉洁自律。

截至今年4月,该处审查起诉案件延期、退补率同比下降10%,无一撤回起诉、无一无罪判决、无一涉检有理访、无一干警违法违纪;追诉漏犯14人,均被法院判处实刑,其中4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文/李俊华)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7

关键词:合理编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树立威信

自学校推行个人百分考核制度以来, 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各班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对班级同学的各项表现加以量化, 使班级管理有了抓手, 奖优罚劣有了依据, 基本保证了整个学校秩序的正常化。可以说学校推行的个人百分考核制度真是我们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一大法宝。但事事无绝对, 在班级管理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班级中有部分同学根本无视个人百分考核的存在, “破罐子破摔”思想颇有市场, 导致班级管理中也出现不少遗憾。特别是这部分同学从小到大, 经常是老师身边的常客, 试想如果他们真能循规蹈矩, 早就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了, 其实这些同学对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教育可以说不仅不领情甚至很是反感, 逆反心理严重。可见, 老师和家长一味地教育对那些顽石已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故我们尝试在班级管理中推行小组考核模式:

一、科学编定座位, 合理组建小组

进入职校的学生,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首先教会做人, 即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好常规工作。值日是班级工作中最基本最简单最琐碎的事情, 但也是最需要坚持, 最需要责任心才能做好的事情。而且我也认为一个班的环境卫生也能折射出一个班的班风、学风、学生的素养。所以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 以同一天的值日生为依据, 全班分成了六大组, 每组6-7人, 结合同学以往的表现我们一般安排每小组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四名中等生、1-2名后进生, 组长负责督导组内的一切事务。希望以组长那零距离的身份、心态, 协调好组内各项事务。

二、充分利用职校生的“哥们义气”, 推进组内合作

职校生虽然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家庭背景, 但他们有着相仿的年龄、相似的观念, 容易沟通容易交流, 易于亲近, 易于接受, 易于形成合力。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们也发现不少的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一时难以接受, 有时还会有大的冲突, 而与同学的交流很顺畅, 说白了, 有的时候同学的话比老师和家长的话管用。譬如:我们班的戴同学, 他思维比较简单, 但性格非常倔强, 经常喜欢做一些傻事, 据说在初中的时候, 每逢双休, 就带了一帮同学回家, 吃喝玩耍, 还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炫耀, 更有一次把父母的银行卡都拿出来献宝, 结果同学知道银行卡就是钱, 所以就抢卡, 好在他不太聪明的脑袋反应了过来, 抢卡没有得逞, 回来告诉了父母, 父母好好地教育了他, 但好景不长, 又带了一帮同学回家, 没带钥匙, 就带着同学从窗户爬了进去, 父母急得没办法, 真是屡教不改, 来校找老师, 协同教育的时候, 他还是转不过弯来, 认为是同学, 没什么。后来经过同学的帮助, 才彻底搞清楚状况, 说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干了。自新的管理模式推行以来, 组长在小组管理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并且组员间的合作意识日益增强, 我们也高兴的发现原来一切都无所谓的同学也在向好的方面转变。

三、利用年轻人的好胜心理, 推进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JAMES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愿望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对于各小组的表现, 我们每周进行考核, 考核的范围大致包括学习、考勤、纪律、卫生、零食、日常规范等各方面, 由任课教师、学生会、班级分管班干部、各组组长进行记载评分考核, 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分, 每周由负责统计的班委以小组为单位评出本周优胜组。对评出的优胜组我们进行及时奖励。奖品可以是学习用品, 也可以是生活用品。并且考核的结果还将影响学期末的操行等第评定, 各类评先评优, 还将作为降、撤处分的依据。通过每周的总结, 我们发现获奖的小组干劲更足了, 责任意识更强了;没有获奖的小组身上的一些东西也在发生变化。如今天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我们正在实训, 实训教室的玻璃太脏了, 我们进行一次加分活动, 参加者可以每人加5分, 马上第六组的同学就提议说:“我们呆会都参加, 我们组前两次扣的太多了, 今天我们一下子可以加30分”。顿时我就感觉不管他们组有没有真去做, 但他的这种想法是值得褒奖的。并且我们也发现获胜的小组在更替, 而且获胜的成绩越来越好。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被我们正确引导, 相信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班级中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四、加强对组长的培养, 树立组长在班级管理中的威信

组长是小组管理中的核心人物, 如何充分调动组长的积极性, 发挥组长的作用?我们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讨论班级管理中的现状, 棘手问题, 群策群力, 协同作战, 解决组长在班级管理中的后顾之忧。另外, 能否让组长真正成为班级管理中的“领头羊”, 这与组长的自身素质有着莫大的关系, 所谓“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组长的自身表现, 以及管理能力, 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他们思想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如果证实确实不能履行职责的情况, 我们将通过讨论, 重新挑选合适的组长人选, 所谓“能者上不能者下”, 同时, 为了树立各位组长在班级中的威信, 我也常在班级中有意无意地大张旗鼓地肯定表扬各位组长的工作, 渐渐地各位组长在同学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管理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8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简析

(1)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含义。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现阶段主要有以下三种认知观点:第一,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哈佛模式、 盖斯特模式以及斯托瑞模式三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二,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通过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 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传统的降低成本管理模式以及现代的提高员工承诺的管理模式。而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分为降低成本导向的控制型管理模式以及提高员工承诺导向的承诺型管理模式。第三, 认为认识资源管理模式是在通过管理理念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系统。

(2)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情况有针对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调整, 不断地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的有效性、科学性。

在目前的人力资源系统中根据人力资源的不同管理依据, 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首先根据管理目的的不同可以把人力资源管理划分为综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事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战略型人力资源模式、职业型人力资源模式、综合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普遍适用于企业之中, 具有一定的综合型应用的意义, 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人事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是应用在一些政治性质的行政管理中;战略型人力资源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适用于企业把长期战略目标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政策的阶段;职业型人力资源模式主要是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以及经济效益的。其次就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可以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划分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外部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专业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内部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然后就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时代特征以及针对性进行分析可以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划分为经验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发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数字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后就是根据企业的管理进程进行划分, 主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为进行动态管理的组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进行静态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另外根据企业管理方法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划分, 可以分为具有经验性的传统个别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开发性的现代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具有系统性的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

2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一些无法忽视的弊端和缺点, 对人力资源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存在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的根本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人力资源注重的是对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 忽略了对“人”的管理, 并没有充分尊重员工的思想特点,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 企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缺乏战略性的思想和目标,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第二, 人力资源制度管理不健全。在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 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起到足够的重视程度, 目前的规章制度知识对企业的员工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三,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契合。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并没有充分地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以及发展规划进行整合, 没有充分重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把人力资源管理变得单一化了。

第四, 人力资源培训制约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 现阶段的人力资源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内部培训作为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企业中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在一般状况下是通过岗位培训进行的, 但是因为人员关系复杂、人员冗杂等客观原因的存在, 导致培训过程中流于形式, 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忽略对人员的培训是企业的长期投资,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3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原因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一些存在的客观原因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和使用, 一个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此我们来分析以下这些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因素。

第一, 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抉择。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着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 所谓的长期发展目标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 宏观地调整企业发展的角度。在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进行转变的过程中, 就会产生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 观察企业理念, 要有效地保持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所以企业的战略性的长期目标要通过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践行, 这样才可以有效地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 企业的所有权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抉择。 所谓的企业所有权, 就是指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这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实体的一种划分形式, 这两种企业所有权的运行管理有很大的差异性, 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企业的管理统治制度的不同导致的。所有权的本质区别是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人力资源模式有着很大的改革, 在现阶段的国有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秉持着公正性、透明性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充分地运用了内部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非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运用过程中, 通常采用控制成本型、提升员工承诺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三, 企业规模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抉择。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对于一些发展规模较小的企业, 因为其内部组织结构较为简单,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是较为简单的, 但是因为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 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一些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中, 人员的冗杂直接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有效地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完善, 运用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第四, 要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企业的行业不同, 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自然不同, 要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来有针对的进行相关的管理, 例如在计算机行业注重的是员工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销售行业对于员工的沟通能力、反映能力以及市场的敏锐度有着很大的要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人才是关键。合理地、 充分地运用人才、发掘人才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进行人才的选拔过程中要根据岗位的状况、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来有针对的开展, 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根据企业的用人成本以及员工的综合素质选择人才。这也就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

第五, 企业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抉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都会形成一个独特的企业文化, 同时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是根据企业所在的社会背景演变而来的。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要根据儒家思想, 对员工的道德、思想来进行开展, 在现阶段中西方思想的融合的背景下, 也要倡导员工的个人价值、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根据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文化精神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

第六, 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循序渐进, 要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自身情况完善自身的发展规划。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势必会经历不同的发展周期,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要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 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发展进程, 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发展起步阶段要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企业发展的平稳期要把健全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具体的人事制度作为主要的目的, 要充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平稳发展。

4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选择与运用措施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员工的重视程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一直把效益与利润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 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前提, 对于人才的招聘选择要严格把关,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作用,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 健全考核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健全的人员激励制度, 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制定一个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发掘潜在能力, 要通过全方位的手段提高对员工的奖励, 要在物质、精神层面加强鼓励, 根据员工的心理规律出发,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利用情感激励的方法, 站在员工的角度出发,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例如, 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具体的工作数据对员工进行客观的考察, 有效地反映出员工的工作能力, 对于工作突出的员工要进行奖励等措施。

最后就是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主要管理手段。无论何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要有效地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 要具有实际的管理意义和效果, 对此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践行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 这样才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些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广泛使用的管理手段。

第一“, 抽屉式”管理手段, 所谓的“抽屉式”管理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是人力资源管理术语, 主要是根据办公室管理人员要根据抽屉中的职务工作守则进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得来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运用过程中, 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相关的管理活动, 要做到职、责、权、利互相融合, 有效利用。在企业职工的“抽屉式”管理手段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的特点:要构建一个通过企业各个部门选择人员组成的职务研究分析小组,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整合分析, 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的集权以及分权的内在关系, 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细化梳理, 构建一个职责权限网络, 有效地落实具体的践行活动,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规范的职务标准细则,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具体的规定, 同时要构建一个公正的考核系统, 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制度, 有效地落实人力资源模式的相关措施。

第二“, 危机式”管理。所谓的“危机式”管理就是要通过“杀一儆百”的方式警示员工,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 提高工作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交流, 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 加强员工与企业的信誉度, 要提高员工自身的创造能力, 提高产品的质量, 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使用过的手段, 是根据美国的一家技术公司采取的措施演变而来的。在这家技术公司中, 公司总裁充分的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大胆的进行了改革, 把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用户需要作为改革的主体, 这是一种及其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第三“, 一分钟”管理。所谓的“一分钟”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就是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设定一个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或者一分钟惩罚, 这种管理手段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分钟目标”就是在企业的日常工作过程中员工把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及自身的责任和目标记录在一张卡片上, 把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及具体的检验标准通过一定的字符数表达明确, 在一分钟内读完,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 让员工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养成一个检查自己工作效率和完成度的良好习惯“;一分钟赞美”, 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激励制度, 通过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成绩, 来进行有针对的赞美,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一分钟惩罚”, 就是在员工的工作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完善自身的工作或者出现失误的现象要进行批评指正, 要及时提醒员工改正错误, 在批评的过程中不可以一味地指责, 要正视员工的工作能力, 认可员工的工作表现, 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一分钟”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缩短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时间,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推进的作用。

第四“, 和拢式”管理。所谓的“和拢”就是要提高员工与部门小组之间的整体配合能力, 提高员工的整体创造能力以及凝聚力。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具有以下的特点: (1) 把整体与个体有效融合的基本特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自身使命感, 让员工切身感觉到自己就是企业, 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直接关系。 (2) 提高自主能力。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员工的自主性, 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3) 具有波动性的根本特点。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 调整经营理念和具体策略, 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相辅相成的基本特点。在企业和员工不同的观点、看法以及做法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 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缺点、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五“, 走动式”管理手段, 就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沟通了解, 形成一个具有“家”的氛围的企业文化, 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走动式”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就是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产运营的了解程度, 便于进行宏观规划, 在进行“走动式”管理的过程中, 无需投入太多的资金和技术, 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加强企业的日常管理, 其次可以全面的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 了解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不断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后就是可以有效地凝聚员工, 便于对员工的现场管理, 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效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践性。

5结语

在我国现阶段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综合水平也在不断的加强,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市场环境的竞争程度在不断的加剧, 企业要想有效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就要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有效地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科学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的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人力资源系统可以全面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让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有效选择, 对人力资源的基本含义、特点以及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效选择,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洪霞.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性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2]程建君.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9.

[3]关云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 2009.

[4]种莉莉.竞技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研究[D].曲享师范大学, 2013.

[5]于胜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3P与4P管理模式比较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2.

[6]颜霞.解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选择因素[J].管理观察, 2015, (1) .

[7]马耀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企业管理, 2013 (9) .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 篇9

对于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有着区别于其他行业管理的鲜明特点, 在整体规划应用的过程中,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工程建设时间相对较长、对技术施工人员及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并且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要保证齐全, 整个环节要复杂于其他行业的工程管理模式。但基础创新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就能够为电力企业创造相当大的资源, 并且能够促进其建设与发展的稳定进步。创新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动力保障, 在电力企业中能够为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带来益处, 从而促进电力工程建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仅要求注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同样对于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方面也要有所改善。

2 对于影响电力工程管理创新运用的因素分析

2.1 管理人员的素质分析。

在企业的工程管理中, 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对工程管理的创新运用具有决定因素, 其中管理人员一定要拥有足够的管理经验, 且管理能力出众,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相同的生产及经营规模的电力企业中, 如果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 在专业技能、管理经验都过硬的情况下, 那么该企业将拥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及完善的人员组成结构, 将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所以说创新是以人为基础进行的活动,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有赖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只有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培训, 并且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整体素质, 才能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做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2.2 电力工程发展的需求。

电力工程发展的需求也是影响管理工程管理创新的一个主要因素。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电力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电力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复杂, 因而, 需要更为先进的, 更为科学的电力工程管理方法, 才能够适应电力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 才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力工程的良好进行。因此, 电力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是电力工程管理创新的一个根本性的推动因素, 是决定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3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3.1 管理理念的创新。

理念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及进步方向,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的理念创新能够引导电力企业在各个项目环节中实现制度的创新。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的宏观环境, 运用创新的理念进行综合管理及规划, 是电力工程管理的模式在创新理念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前行, 以适应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 从而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组织机制的创新。

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 还需要对电力工程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要以创新机制为基础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可以通过组织结构的整合优化, 为了让电力工程管理具有持续的动力, 可以通过创新组织机制来实现。此外, 创新组织机制可以促进管理模式的开展, 可以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管理的效果, 在电力工程管理中, 通过有效的组织机制的创新, 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 使电力工程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促进电力工程的良好进行。

3.3 成本管理的创新。

成本管理的创新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进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在成本管理创新中主要是将成本管理进行优化, 在旧有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根据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及市场的供给需求, 对不适应的、旧的、阻碍发展的地方进行改革创新, 保留适应各方面需求的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效率及实用性从而促进建立企业的长远发展。再有一点是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创新要求成本管理者能够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上, 对电力工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综合各种情况及需求对成本管理控制进行创新的应用研究。

3.4 资金管理的创新。

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 还需要对资金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创新, 资金管理的科学与否, 完全决定着整个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在以往的电力工程管理中, 由于很多的管理人员不重视电力工程的资金管理, 或者认为资金管理不是在自己的管理范畴, 进而严重的阻碍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使电力企业的利益没有最大化。因此, 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中, 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认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进而采取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 对资金管理进行创新。在管理中, 管理人员应该结合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 对电力工程的整个资金运作过程进行全局的把握, 避免资金的浪费情况, 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5 工程项目测评机制的创新。

测评机制在企业工程管理中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电力企业的测评机制就是在电力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或结束一定时期内, 对整个运行中的项目工程或竣工后的项目工程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科学的、细致的分析及统计, 整个环节主要包括立项的决策、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过程的管理、竣工后的验收及投入市场的经营等工作, 项目测评机制能够对电力工程项目运营所产生的经济利润及社会价值都做出较为合理及专业准确的评价。测评机制在现代化的生产及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为测评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客观、公正的可行性研究, 而且还能够实现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所以说在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实现测评机制的创新能够通过准确的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总结出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式。

3.6 创新电力工程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

在电力工程管理中, 还应该创新电力工程的全过程和全要素管理。所谓的创新电力工程的全过程和全要素管理主要就是指对电力工程的管理不是针对于某一部分的管理, 也不是针对于某一个构成要素的管理, 电力工程的管理应该是整个电力工程方方面面的管理。具体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上的创新。一是建立一支有效的项目团队, 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管理, 才能够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二是从设计阶段开始, 就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很多的管理人员认为电力工程的管理主要就是对施工阶段的管理, 但是实际上应该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个阶段进行管理, 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应该进行管理。三是合理的划分分项工程, 可以促进项目建设团队的协调配合, 减少相互制约情况, 可以促进项目资源得到合理调配, 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促进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

4 结论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符合电力企业项目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 同时也是保障电力工程经营利益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 实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是实现电力企业行业突破传统模式及适应更高、更快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斌.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民营科技, 2011 (1) .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10

1、班长选用“十要素”。

作为企业兵头将尾的班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 他们直接在现场组织指挥安全生产工作, 其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这个班组有没有凝聚力、战斗力, 能不能保证安全、完成任务。结合实际情况, 班长选用要具备“十要素”, 也就是思想素质优良、安全意识牢固、工作作风扎实、岗位责任心强、业务技能精湛、管理经验丰富、团结协作默契、群众威信较高、文化程度胜任、身体素质强健。

2、安全防范“十必须”。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一个班组范围虽小, 但是他们的综合影响很大。生产中一个班组发生事故.会不同程度影响局部甚至全单位的正常生产秩序。因此, 要保障班组这个前沿阵地的安全生产, 就需要严格安全防范的“十必须”, 也就是必须学习三大规程、必须落实安全措施、必须熟知避灾路线、必须学会安全自救、必须组织集体上下井、必须掌握应急措施、必须执行安全确认、必须坚持手指口述、必须自保互保联保、必须严格事故分析。

3、现场生产“十到位”。

煤炭企业是一项危险行业, 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煤尘、瓦斯、水、火、顶板等“五大灾害”随时威胁着职工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班组长在现场生产时必须做到班前会议组织到位、人员安排优化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到位、设备检修检查到位、材料配件管理到位、正规循环作业到位、班中验收评估到位、突发事件处置到位、班组任务完成到位、现场交接考核到位。

4、质量标准“十确保”。

加强班组建没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 是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是提高一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减少三违、查治隐患、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 而质量管理则是企业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 确定企业班组质量管理, 要着重从确保规程标准清楚、确保施工工艺规范、确保特殊作业质量、确保质量责任到人、确保过程动态达标、确保质量评估验收、确保质量奖惩落实、确保现场文明生产、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确保劳动保护安全全十个方面来进行。

5、材料成本“十落实”。

材料成本是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重要保证。班组长要在班前会、周二周五学习时经常向职工宣贯材料成本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倡导每位职工要养成“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 始终保持过紧

日子的思想, 使每一颗螺栓、每一滴油、每度电都要合理充分利用。在材料成本上班组要努力做到“十落实”, 即落实材料预算计划, 落实材料领用程序、落实材料责任目标、落实电费控制指标、落实材料验收考核、落实剩余材料回收、

落实修旧利废制度、落实节能降耗措施、落实生产工效管理、落实成本奖罚制度。

6、出勤用工“十要领”。

班组, 作为一个最小的集体“细胞”, 加强出勤用工管理, 对于搞好班组建设, 提高生产工效, 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要想做好班组出勤用工管理, 就要建立出勤制度、要制定用工计划、要合理安排出勤、要应用政策激励、要量化工作任务、要实行绩效考核、要改进工艺提效、要根据条件用工、要适时实行包工、要做好保勤用工, 在这“十要领”上下功夫。

7、技术革新“十注重”。

班组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 不仅直接关系到班组的工效, 而且影响到班组的安全。在当代煤炭企业, 要提高矿井的安全水平就必须从最基层的班组工作抓起, 注重抓好班组的技术革新改造工作。要提高班组的科技革新水平, 必须做到“十注重”, 即注重营造技术革新氛围、注重一线小改革小窍门、注重现场施工的新方案、注重改进生产技术工艺、注重合理化建议的征集、注重定期学习培训交流、注重创造学知识的普及、注重评比选材技术能手、注重技术革新评比奖励、注重建立成果申报机制。

8、民主管理“十公开”。

搞好班组民主管理, 强化员工主人翁意识, 对于增强企业活力, 搞好班组各方面建设工作有直接的影响。企业需要员工广泛参与班组管理, 帮助班组出谋划策。但事实上, 班组员工缺乏参与管理的能力, 问题

看不准, 意见提不到点了上, 民主管理还只停留存民主选举、班组公开等表层管理上没有触及到民主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 班组民主管理理应“十公开”, 即公开民主管理制度, 公开生产任务指标, 公开职工出勤工分, 公开各类奖罚明细, 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公开事故处理结果, 公开票决评先选优, 公开职工权益保护, 公开职工提案落实, 公开解决难点问题。

9、文化思想“十做到”。

班组思想文化建设过程, 是班组员工思想道德、工作要求、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在班组思想文化建设中, 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各种形式, 让干部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了解思想动态、交换各种意见, 加强互动沟通、解疑释惑, 做好思想工作。同时要求班组做好暖人心、感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让员工在班组中始终能感受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大家庭氛围。班组的文化思想要做到“十做到”:即做到理念宣贯深入、做到班前礼仪规范、做到心理疏导及时、做到安全活动不断、做到职工档案齐全、做到安全诚信履诺、做到文化生活活跃、做到定期岗位练兵、做到问题周考经常、做到员工动态转换。

1 0、人本和谐“十关注”。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11

一、创设氛围,发展自我管理意识

苏霍姆林靳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可塑性很强。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班级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从环境氛围的创设人手,让环境熏陶,以气氛感染,让孩子们在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发现自我管理的乐趣,增强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体验,从而逐渐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担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时候,在纪律上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每天晨读期间,孩子们表现为自由散漫,总有几个学生会偷偷地抄前一天晚上布置的作业,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首先,每天晨读都会设置一个“值日班长”,负责带领和监督同学们晨读,在“值日班长”的任命上,教师采用轮流制,即每个人都有机会管理其他同学,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管理才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逐渐感受到自主管理的乐趣,尤其是班里几个出了名的“调皮鬼”,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十分踊跃,轮到自己做值日班长的时候,格外的严格要求自己,自习课上不乱说话了,也懂得尊重其他同学了……“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你们是我看到过的最强劲的管理团队”,面对同学的进步,班主任更是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在班主任的夸奖和鼓励下,孩子们更加努力了,这样的激励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步,更重要的是一定会在他们自主管理的征程上留下最绚丽的一笔。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参与班级管理需要浓厚的兴趣和巨大的勇气,而上述案例中,班主任为学生营造了积极有效的活动氛围,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彼此鼓励,不断进步,真正地实现了自主管理核心价值。

二、搭建平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是教师教学的战场,更是学生成长的跑马场。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让马儿奔驰在希望的原野上,教师必须做好相关制度,搭建有效平台,明确自主管理目标,激发自主管理欲望,让班级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能力,为班级的蒸蒸日上和自主管理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创新设计班级自主管理岗位,“黑板清洁员”“早读考勤员”“图书管理员”“课间操督导员”“纪律检查员”……事实上,每个同学都渴望成功,设置这些岗位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记得在带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时,有个学生表达能力强,做事效率高,老师让他做起了自己的“小助理”,负责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和班级任务的传达,自从做了“小助理”,为班级做贡献的积极性更强了;而有两个同学“画画”水平很高,老师让她们“自主招生”绘画小组,并且承包了黑板报任务;还有同学自律能力强,班主任安排她做纪律委员,有了这个“光荣称号”,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自习课纪律有了明显变化,很快就把纪律流动红旗“夺”了回来……

扬长避短,曲径通幽,正如上述案例所示,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创建自主管理平台,多给每个孩子一次体验的机会,多给每个学生一个进步的舞台,让学生在“自助餐式”的管理模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扬优点,增强自信,幸福而快乐地成长。

三、做好评价,培养自我管理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样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评价,通过班主任有效的评价,无形中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良好班风,从而促进学生自我修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理想状态。

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期间,为了给孩子们加油鼓劲,让学生争先恐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特将卫生完成情况加入了班级“笑脸”评比计划,实行一周一评比,两周一总结,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机制的促进下,孩子们自觉上岗,站好每一班岗,积极打扫和维护班级卫生。孩子们在快乐中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又体验快乐,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脏乱差从此远离,干净的教室,整齐的桌椅,明亮的玻璃,孩子们感受着教室的干净,也享受着自主管理的快乐。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久的培养,如上述案例,教师要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与他人之间,学生与制度之间,学生与自己之间形成一种对照和比较,从而不断自我评价,有效修正,至臻完美。

管理与运用模式 篇12

全面质量管理 (TQM) 以全面提高质量而著称。西方国家在上世纪末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政府部门, 对政府绩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TQM提倡的这种关注顾客、自我改进、坚持不懈的精神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运用到传统媒体的营销管理之中。以往广播电台制作节目往往只从内部需求出发, 从政治舆论导向出发, 传播党和政府需要传达到群众中间的信息, 改革开放后, 广播电台从“革命的号角”转变成了连接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

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关注的核心是“顾客”, 顾客的满意度就是工作的终极目标。广播电台的“顾客”, 一方面是听众, 一方面是广告客户 (包括行政部门和企业) 。广播电台应注重媒体CI系统的设计, 加大培训、制定规章制度力度, 树立起“办听众喜爱的节目”这一理念, 从而提高收听率, 提升知名度、美誉度。

然而在广播电台这样带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媒体, 全面质量管理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 对于工作过程的全方位分析和改进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TQM需要一整套制度的、文化的背景加以支持, 完善制度和技术手段对于广播电台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需要整个广播电台上下多个部门的一致努力。

二、目标管理使广播电台经营管理计划科学化

由于受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 以往三四线城市广播电台媒体通常对本年度的新闻外宣或营销目标没有制定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新闻记者和营销人员仅凭着自身自觉性撰写稿件或寻找创收源, 考核也流于形式化。广播电台引进目标管理机制, 结合自身资源和实际, 合理安排、科学部署每年的新闻外宣工作和营销目标, 将年度总目标分解到部门, 又由部门分解到个人, 既让整个广播电台管理计划科学化, 又奠定了职工绩效管理的良好基础。

三、绩效管理建立合理激励约束机制

广播电台除领导班子划分为行政评估之外, 其余几个部门几乎都要用业务绩效来评估其工作成绩。根据年初签订的绩效合同, 到年终时以量化及专业评审小组的分数最终确定部门或个人一年的工作绩效达标项目进行奖励或惩罚。

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彻底打破的以往吃大锅饭的“和平”局面, 引入了竞争机制, 能者上, 不能者退。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不得的公平竞争精神贯穿其中。另外, 长期目标和绩效追踪有助于广播电台在制定下一年度的目标和绩效考核办法前, 能在横向和纵向上对不同部门、不同时期的绩效做出对比, 从而使制定出的目标更加科学可持续。

四、战略管理为广播电台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

当互联网兴起, 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今天, 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各类微媒体的出现, 传统媒体三剑客的地位受到冲击。网络媒体不再局限于声音、图像或者是文字, 它融合了三者甚至超越了这三者, 加入了互动技术。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 广播电台应该顺应时代, 积极开发以传统媒体依托的新媒体, 用当今的互联网技术弥补传统媒体的劣势, 在声音之外, 拓展出更具战略性发展潜质的微媒体, 方能在这一场媒体的混战中生存发展。

五、顾客导向打造对公众与客户负责任的媒体

在公共管理中, “顾客”一词是个比拟的说法, 将广播电台与听众、客户之间的关系比拟为市场中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近年来, 随着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内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与专业素质的提高, 听众要求打造“负责任的媒体”、“阳光媒体”等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地区的广播电台壮士断腕, 毅然砍掉了占据整个广播电台创收近三分之一的医疗类广告, 还广播电台媒体一片清新, 真正在听众心目中树立起了责任媒体的形象。

六、标杆管理促进广播电台自我更新与进化

不论是体制的管理上, 新闻的撰写上还是营销的技术上, 国家级广播电台和省级广播电台永远是最佳标杆。标杆存在的意义就是促使广播电台进行自我更新和进化, 借鉴好的经验和模式, 结合当地实际, 把符合发展需要的经验和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

七、流程再造帮助应对行业根本性变革

在传统广播电台媒体, 现有的流程已不符合新媒体时代媒介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通过对广播电台媒体进行流程再造。获得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的理想的流程。广播电台要秉持“全媒体、无边界、有思想”三大核心理念;从业务整合、管理创新、技术革新、人力资源、组织文化五个方面重构业务主题, 在此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突破传统媒体的形态界限, 打造高效的音、视、图、文等多媒体融合的内容生产、分发及增值运营能力;全面实现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以应对瞬息万变的行业变革。

八、结语

越来越多的媒体特别是广播电台媒体已经开始运用工商管理技术来进行营销管理。大众传播时代, 传统媒体要适应变革, 重塑竞争力, 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运用工商管理技术从业务整合、管理创新、技术革新、人力资源、组织文化五个方面对广播电台进行重构。具体战略规划从聚合、整合、融合三个阶段来实施, 由易至难, 由外围至核心, 逐步深入, 从而打造独具特色与优势的媒体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清, 刘嘉.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美】杰克.吉多.《成功的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4]魏杰.《企业制度安排》.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数学课中的教学导思下一篇:比较优势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