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评分系统

2024-06-21

肾脏肿瘤评分系统(共3篇)

肾脏肿瘤评分系统 篇1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GTT)主要包括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GTT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FIGO分期与预后评分、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和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实施分层或个体化治疗[1,2,3,4]。本资料将新疆肿瘤医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95例病例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重新评分[1],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明确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疆肿瘤医院1990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共180例。分两组进行分析,观察组: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95例病例,临床分期遵照FIGO分期制定的标准,预后评分遵循2002年改良FIGO的预后评分系统评分,低危组:预后评分0~6分为低危组,≥7分为高危组。首先进行临床分期,后根据临床预后评分标准进行预后评分后,进行分层个体化治疗。对照组:199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86例病例依照临床FIGO分期治疗者。

1.2 治疗方案

两组治疗总原则:以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为主,结合有选择性的手术治疗[3]。

观察组:低危患者:单药化疗为主,首选药物5-氟尿嘧啶(5-FU)或是甲氨蝶呤(MTX)。高危患者:(EMA/CO)或仅用EMA方案的多药联合化疗。对照组:根据临床分期选用单药或多药联合化疗。化疗中观察监测治疗反应,出现耐药倾向者及时更换药物[3]。

1.3 GTN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疾病进展4种情况[5]。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95例患者分类情况

根据2002年FIGO改良预后评分标准将观察组95例侵葡和绒癌患者进行重新分类,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

见表2

绒癌和侵葡患者在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65.21%(15/23例)和93.06%(67/72例);在对照组是57.14%(20/35例)和76.47%(39/51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病情进展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注:P=0.011

注:P<0.01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期别治疗效果

GTTⅠ期患者在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96.77%(60/62例),部分缓解率是3.23%(2/62例),无病情进展患者。Ⅲ期患者分别是65.39%(17/26例),26.92%(7/26例)和9.69%(2/26例)病情进展,病情进展者均为绒癌患者。GTTⅠ期患者在对照组完全缓解率是86.36%(38/44例),部分缓解率是13.64%(6/44例),无病情进展患者。Ⅲ期患者分别是60.00%(18/30例),30.00%(9/30例)和10.00%(3/30例)。见表3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化疗疗程数:

见表4

注:P<0.05

2.5 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副反应:

见表5

注:P<0.05

2.6 手术治疗

观察组:29例除化疗外行手术。3例系外院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因急性阴道大出血及1例腹腔内出血在治疗过程中急诊行全子宫切除术;15例主要病灶在子宫,已有子女,为减少化疗疗程数,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巨大肾转移瘤行肾切除术,1例化疗后行肺残余病灶切除术。4例因化疗药物耐药或病情反复行子宫病灶切除术。

对照组:33例除化疗外行手术。7例子宫病灶穿孔致腹腔大出血者急诊行子宫切除术,22例因年龄较大或无生育要求而手术,1例因脑转移急诊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3例因化疗药物耐药或病情反复行子宫病灶切除术。

注:P<0.05

3 讨论

GTT独特的组织起源及其生物学特点,使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因病期、初治时肿瘤负荷量及其他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初治化疗方案的不同,治疗效果差异很大[6,7]。初治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临床诊断、期别及预后因素决定。无论任何期别,对高危患者的初治应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初始治疗不当,不仅疗效差而且可能诱发耐药或因过度治疗而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3],仅以解剖分期决定初始治疗存在一些缺陷[8]。而FIGO预后评分系统正是弥补了解剖学分期这一缺点。结合预后评分系统进行分层次、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国内已有报道,该文将依照FIGO解剖分期治疗的临床资料和结合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与FIGO分期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疗效评价,分析改良FIGO预后评分系统对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效果的意义。

该组病例中绒癌治疗完全缓解率57.89%(15/23例)较侵蚀性葡萄胎低93.05%(67/72例),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绒癌的高危患者80.00%(20/25例),而侵蚀性葡萄胎占28.95%(22/76),显示在绒癌中高危者的比例要多于侵蚀性葡萄胎,这可能是绒癌患者的预后多数差于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原因,也是强调初治时应结合预后评分的重大意义所在。在各期别比较中发现无论绒癌还是侵蚀性葡萄胎期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这与国内资料相符[9]。但本资料中Ⅲ期GTT患者的完全缓解率65.39%,较国内其他资料显示低,分析原因与部分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不当有关。

与2002年前仅按照FIGO临床分期进行治疗者相比较,不论绒癌或侵蚀性葡萄胎,根据预后评分系统进行综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普遍好于根据临床分期进行治疗者,完全缓解率(86.32%)、部分缓解率(9.47%)明显增高,而病情进展率(4.21%)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显然这与仅根据解剖分期,对于一部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判断有误,治疗强度不够,影响治疗效果有关。

化疗是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的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滋养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疗效。但是同时化疗也可导致部分器官的严重毒副反应,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永久损害。因此,合理选择化疗方案,尽量缩短化疗疗程,降低严重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是临床工作中极为关注的问题。该资料分析发现按照预后评分系统进行治疗后平均化疗疗程数减少和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与按照临床分期治疗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预后评分系统这种“有的放矢”的治疗才能以最短的化疗疗程,最小的化疗毒副作用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前将患者按照FIGO解剖分期同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预后因素评价,对于低分期、低危评分初始治疗的患者选择单药治疗既可以治愈疾病,又可以缩短化疗疗程,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对于高分期、高危评分、复发及耐药的患者要予以多药联合并适时辅助手术治疗[10],这样方能提高其治愈率及缓解率。

参考文献

[1]YANG XY.Laying stress on regular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tro-phoblastic neoplasia[J].Chin J Obstet Gynecol,2005,40(2):73-75.Chinese

[2]NGAN S,SECKL MJ.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man-agement:an up-date[J].Curr Opion Oncol,2007,19(5):486-491.

[3]向阳.耐药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及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3):129.4.[3]XIANG Y.The development in clinical chemotherapy treatmentfor chemorefractory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ur[J].Chin PraObstet Gynecol,2004,20(3):129.4 Chinese

[4]贺国丽,吴秀荣.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解剖分期和预后评分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443-445.[4]HE GL,WU XR.Clinical sign if icance of the anatomical stageand the prognosis score of GTT[J].Chin J Clin Oncol Rehabil,2008,15:443-445.Chinese

[5]宋水勤,张国楠.BEP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3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7):249.[5]SONG SQ,ZHANG GN.Clinical analysis of BEP protocol fortreatment of malignant trophoblastic tumor[J].ChinJ Clin ObstetGynecol,2006,7(7):249.Chinese

[6]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51.[6]LIAN LJ,LIN QZ.Gynecology Oncology.The Forth version.Bei-Jing:People Health Pubulish House,2005:16451.Chinese

[7]KOHORN EII.The new FIGO 2000 staging and risk factorscoring system for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descrip tionand critical assessment[J].Int J Gynecol Cancer,2001,11:73-77.

[8]EL-HELW LM,HANCOCK BW.Treatment of metastatic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asia[J].Lancet Oncol,2007,8:715-724.

[9]WANG YX,ZHANG X,GUAN YL,et al.Assessment of stagingand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malignan t trophoblastic neo-plasia[J].Chin J Obstet Gynecol,2005,40(2):87-90.Chinese

[10]LURAIN JR,SINGH DK,SCHINK JC.Role of surgery in themanagement of high-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J].JRep rod Med,2006,51:773-776.

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存在肾脏肿瘤的患者共46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0~82岁,平均年龄为(40.0±2.0)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血尿、腰腹部酸痛、乏力、腹部肿块等,少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为健康体检时发现病情。

1.2 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GE-LOGIQ3、PHILIPS-IU22彩超机进行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患者在接受检查时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对患者进行横切面、冠状面、矢状面等多面检查。主要对患者的肾脏情况、是否存在肿瘤、肿瘤的大小、形状、边缘情况、内部回声等进行检查[2]。并对患者的肾动脉血流进行检查,并对肾静脉、下腔静脉、腹腔淋巴结等进行相应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彩色增益调至70%,取样范围置于肾动脉主干处,取样时角度设定为与血流方向相平行,并启动脉冲多普勒。取样过程中要求患者屏气,取得3个以上频谱。对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进行测量,并对比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上述值的差异。

1.3 评价标准

对本文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计算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使用(χ—±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准确性

本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证实,46例患者均存在肾脏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共20例,良性肿瘤共26例,超声检查检出肾脏肿瘤共40例,检出率为88.9%,其中恶性肿瘤共18例,诊断准确率为90.0%。手术病理对患者恶性肿瘤共20例进行分型可得,其中I型2例,II型8例,III型9例,IV型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肿瘤的患者,错构瘤共15例,肾纤维瘤共8例,肾腺瘤共3例;超声检查对18例提示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分型可得,I型共1例,II型共7例,III型9例,IV型1例。超声提示为良性肿瘤的患者,错构瘤共13例,肾纤维瘤共7例,肾腺瘤共2例。

2.2 超声表现

对肾脏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进行分析可得,肾癌患者的肿瘤边界大部分较清晰,内部多呈现低回声或强弱不等混合回声,且回声不均匀,少数患者存在中心性液化坏死灶。良性肿瘤的瘤体较小,边界清晰,内部呈现高回声,周边组织未发现受压现象。

2.3 血流值对比

对比本文超声检出的40例肾脏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血流值情况可得,其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存在差异,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导致肾脏肿瘤的发病率逐日上升,肾脏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近年来大多患者均为通过体检查出存在肾脏肿瘤[3]。对于肾脏肿瘤进行准确的、早期的诊断,不仅能够有助于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还能够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改善其预后情况,延长患者的寿命。B超、CT以及MRI均是常见的诊断肾脏肿瘤的方式,而B超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图像清晰、无创伤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超声诊断肾脏肿瘤的准确率为88.9%,且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0.0%,说明超声诊断具有合理性与准确性。而采用多普勒血流值测定可得,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Vmax、Vmin、RI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采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能够为鉴别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对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可得,肾癌的超声声像图显示其边界较为清晰,但内部多呈不均匀低回声,而良性肿瘤则瘤体较小,且内部呈现高回声,边界清晰,周围组织未查见受压现象。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结合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肿瘤,并能较为准确地为肿瘤定性,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但由于超声诊断仍具有局限性,因此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造成误诊与漏诊的可能。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方法与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肾脏肿瘤患者共46例, 对其进行超声检查, 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对46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 诊出存在肾脏肿瘤共40例, 诊断准确率为88.9%, 其中恶性肿瘤共诊出18例, 诊断准确率为90.0%。对比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超声图像可得, 恶性肿瘤的肾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而RI明显低于良性肿瘤, P<0.05。结论 采用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肾脏肿瘤进行诊断, 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并对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肾脏肿瘤,超声检查,准确率,血流值

参考文献

[1]Weiner Z, Thaler I, Back D, et al.Differentiating malignant frombegin ovarian tumors with ransvaginal color flow imaging[J].Obstet Gynecol, 2006, 80 (2) :156.

[2]王新北, 李瑜乐, 龚锡宁.56例无症状肾癌超声诊断[J].江苏医药, 2006, 32 (8) :791-792.

肾脏肿瘤评分系统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58例, 女性46例, 年龄2~72岁, 平均42.5岁。临床表现见表1。

1.2 CT检查

104例均为横断面平扫+增强, 造影剂为碘海醇100mL, 静脉快速团注, 选用GE-PROSPEED机, 矩阵为256×256, 厚层5mm或1 0 m m, 层短5mm或10mm。

2 结果

2.1 肾癌的CT表现

大小为2.0~9.8cm, 平均4.2cm, 形态类圆形52例, 不规则30例, 密度均匀低密度24例, 不均匀密度54例, 表现为低、更低, 高、略高密度;4例伴出血, 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 CT值52~70HU;囊变8例, CT值-10~+10HU;坏死58例, CT值10~20HU;钙化8例, 表现为斑片弧线状或无定形高密度影, CT值100HU。境界多不清晰, 82例均作增强扫描, 肿块轻度强化但程度不如正常肾组织, 使肾癌的密度显著低于正常肾实质, 境界更清楚, 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区无强化。42例累及肾静脉, 10例有下腔静脉瘤栓, 表现为血管内低密度区和受累血管腔的扩大。16例发现淋巴结肿大, 多位于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旁。CT分期:I期为肿瘤局限于肾包膜内;Ⅱ期为肿瘤局限于肾筋膜内、ⅢA期为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侵犯;ⅢB期为有区域淋巴结转移;ⅢC期为ⅢA+ⅢB;ⅣA期为发现邻近器官受累;1VB期为有远处转移。

2.2 肾盂癌的CT表现

大小为3.0~5.5cm。本组12例均为移行细胞癌, 呈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 6例规则, 2例不规则分叶。均呈低密度影, 密度高于尿液低于肾实质, CT值:30~39HU。增强6例轻度强化, 2例无明显强化。

2.3 肾母细胞癌

本组4例均发生于小儿, 年龄分别为3、2.5岁。肿瘤大小分别为5.0、7.0cm, 平扫肿瘤密度显著低于正常肾实质, 密度不均, 部分呈囊性密度影,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与肾实质密度差异增大, 肿块周围受压的肾组织呈高密度环状增强, 1例可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2.4 ALL的CT表现

大小2.0~10.0cm, 平均5.0cm, 4例均为类圆形, 呈低、等、高混杂密度影, 可见分隔改变, 低密度区为脂肪成份, CT值一40~+120HU, 此乃本病的特征表现。6例脂肪成份较多, 2例脂肪成份较少而误诊为RCC。等密度为肿瘤的软组织部分, 高密度区为出血。本组2例伴有出血。增强、等密度区即肿瘤的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 而低密度脂肪区和高密度的出血区无强化。4例伴有结节性硬化, 头颅CT示双侧脑室旁多个散在的钙化结节。

3 讨论

CT扫描由于具有较高的图像清晰度, 密度分辨度较高, 加上造影增强技术的熟练运用, 其对肾脏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很高, CT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病例定位准确率为100%, 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2%, 误诊原因为6例肿瘤因肾实质和肾盂均受侵而无法分清其起源, 故笼统的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 另一例为ALL, 由于脂肪含量极少, 未仔细查找, 而误诊为RCC。CT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显示出了其它影像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性。但正确运用CT扫描技术尤为重要。

ALL是肾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是血管、平滑肌和脂肪3种成分按不同比例的混合, 含脂肪是其特征。ALL与脂肪瘤的鉴别在于增强后脂肪瘤无强化, 而ALL软组织部分有强化, 少脂肪ALL与RCC是很难鉴别, 常须借助活检。

研究表明, 多期动态薄层增强CT扫描是目前小肾癌检查的最佳方法。本组8例小肾癌运用此技术均准确检出。当肿瘤不大时, 肾癌与肾盂癌较易区分, 前者位于肾实质内, 而后者位于肾盂或肾窦内[2]。肿瘤长大, 肾盂和肾实质均累及时, 可依据以下几点加以鉴别: (1) 肾盂癌肿瘤主体位于肾盂或肾窦内, 周围绕以肾实质, 易向外侵犯致肾形轮廓不整; (2) 肾盂癌易造成肾收集系统阻塞, 肾功能丧失, 肾盂、肾盏破坏, 可结合IVP作出诊断; (3) 肾癌易形成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瘤栓而肾盂癌则很少; (4) 肾癌多为富血供者, 而肾盂癌多为少血供者, 故动态增强扫描前者可呈一过性显著强化, 而后者则无此现象, 必要时可借助于肾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供血来源及肿瘤血管情况。WILMS瘤好发于小儿, 多为3岁以下小儿, 是小儿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现时多已长至很大。本病须与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 后者起源于肾上腺[3,4]。肾脏有外压性压迹, 肿瘤较小时二者易于鉴别。很大时鉴别困难, 神经母细胞瘤钙化率较高, 必要时只能借助于穿刺活检。本组4例均发生于4岁以下小儿, 平均年龄2.7岁, 术前均正确诊断。

总之, CT检查对提高肾脏肿瘤诊断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均有较高的价值, 可逐步替代IVU及B超等其他检查, 作为肾脏肿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松年, 高玉洁, 王仪生.现代放射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268~271.

[2]杨风云, 刘回耀.肾盂癌的CT诊断[J].浙江医学, 2007 (1) .

[3]叶慧, 胡道予, 王秋霞.肾癌和肾盂癌MSCT灌注成像及分子病理学的相关性探讨[J].放射学实践, 2006, 21:920~624.

上一篇:货源组织下一篇:信号控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