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点策略

2024-06-22

引导点策略(精选10篇)

引导点策略 篇1

“自主学习”是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的,其核心是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自主学习”创设和谐、平等的环境,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在不断的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数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让儿童的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并且使我们进入儿童的思维世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易到难,可探究性强,学生才能感兴趣。如,在讲解二年级《找规律》一课的开始,先参观两人的房间,“谁发现房间中的事物排列有规律?”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规律。呈现问题情境,引出问题:他们家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什么规律?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新鲜问题的兴趣。再配合上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为辅,教学段就会锦上添花。

二、设置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学提示的设置要精当、有层次、面向全体。(1)出示的自学提示不能一次出示太多,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层次出现。自学提示能起到引领学生思路、拓宽学生思维开阔性的作用,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有可操作性;(2)自学提示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简明易懂,有启发性,不能过于生疏、烦锁,最好是孩子的语言;(3)自学提示应该给学生时间的标注。这样孩子在自学时才有紧迫感、时间感;(4)自学提示的设置要让学生明确自学方式。(独立完成、同桌互助、小组交流、说一说、摆一摆、移一移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如,在讲解二年级《找规律》一课时,自学提示是这样设置的:a.观察墙面,你知道有哪几种图形?b.他们是怎样排列的?(出示a、b,直接解决)c.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建议2分钟。d.小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建议2分钟。e.你还可以怎样观察?建议1分钟。这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做到有内容、有方向,教师也才能做到“引”和”放”的自如,切实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收到实效。

三、保障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一般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做好记录。让学生看书思考,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在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师生共同验证。学生边说边发现教师边电脑演示,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排列规律,印象深刻。

四、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展示自学成果

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运用学法,把学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能力。例如,在《找规律》的练习中,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以通过开展排队游戏、智慧大比拼、小小设计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站、摆、画、转的形式,来巩固所学的规律。在活动中学生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探索,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参与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接着,我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动手设计一幅有创意的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找规律的作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板前展示,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感,感受自学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摘要: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才能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由易到难,可探究性强,学生才能感兴趣。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自学提示,学法指导,自主实践

三“点”引导学生选课题 篇2

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关键是选择适合中学生的探究项目。选择什么课题、怎样引导学生思考选题,是开展科技活动中最主要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方面,我主要抓住三点:缺点、疑点和发散点。

缺点切入,寻找创新可能

从研究对象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切入,思考对这种缺陷和不足的改进与创新,是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研究课题的主要途径。

如学生在生物课上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有实验介绍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两个极端条件下的呼吸情况。学生发现,在课本上的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中,由于组装时会在锥形瓶中留下氧气,导致实验产生误差,对探究两种呼吸作用的不同产物产生了干扰。

于是,学生提出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和创新。老师对此充分肯定,并提醒他们,改进装置中排除锥形瓶中残留的氧气是否可行?会不会对实验产生新的干扰?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由他们自己想办法。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生物、化学老师,他们最终做出了新的无氧呼吸装置(如图1)。

对比实验效果,新装置有一定的科学性。

这种从缺点切入以寻找改进和创新可能的方法,就是创新思维中的缺点列举法。

疑点探究,揭开问题真相

对生活中有疑问的事件,用所学知识探究事物本质,也是学生选择选题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生彭宇轩爱喝果味奶,但在食品安全不断出问题的情况下,他对果味奶的品质产生了怀疑:“果味奶真的含有果汁吗?”讨论选题时,他提出了自己的疑点,得到小组同学的热烈响应,《果味奶中是否含有真正的果汁》被定为小组的研究课题。

探究的原理并不复杂:假设果味奶中含有真正的果汁,就一定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碱会使溶液改变颜色。根据这个原理,小组拟定了实验计划。

探究之后发现,实验采样的两组草莓果奶和两组葡萄果奶虽然在包装盒上都注明含有20%的纯正果汁,但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果奶中不含有花青素,因此,其中不可能含有真正的果汁。

该项目最终在常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发散点推广,实现飞跃

在高中理科学习中,常常会有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老师的讲解或资料的答案也让他们云里雾里。例如物理选修3-1 第73页第3题:

题中提到5个电荷q位于圆周上等间距的五个点上,假设A点为1个+q和-2q,所有+q对圆心的合场强就为0,答案所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它们位于对称位置上。

“为什么5个等量同号电荷处于对称位置时,其所在圆的圆心的合场强就为0?”对此,蒋政儒同学有这样的思考:如果是6、7、8、9……个同号等大电荷位于对称位置上,是否也如此?还是仅因为数量为5比较特殊?

他和小组成员陈习文、朱峻江决定对此展开研究,首先论证了n个同号等大电荷位于对称位置上时圆心的合场强为0,之后又用数学方法对所得的结论进行了证明,同时还用计算机验证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引导点策略 篇3

[课堂实录]

师:通过SARS病毒模式图,我们了解了患者感染后的发病情况,病毒经过三天后开始在身体内蔓延。结合初中所学病毒知识,你认为SARS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生: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一般是借助活体生物生活和繁殖,寄生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SARS病毒也不例外,结构简单,具有寄生性。

师:回答很到位,看来你对病毒知识非常熟悉。根据已经掌握的病毒相关知识,你认为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又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呢?

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并没有细胞性结构,而且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开始大量繁殖。

师: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利用活细胞物质制造新的病毒,其繁殖速度惊人,给人体机理造成毁灭性的侵蚀。SARS病毒主要侵蚀人体哪些部位呢?

生:SARS病毒主要针对人体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展开侵蚀,破坏肺部细胞组织,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功能性衰竭而死亡。

师:SARS病毒主要侵蚀人体呼吸系统,对其他部位也会有侵蚀。如果病毒离开了活细胞,它们还能生存和繁殖吗?

生:不能。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能继续生存。

师:(实例1,草履虫图片展示)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还有哪些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

生: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与草履虫非常相似。

师:(实例2,人的生殖和发育图片展示)根据图片展示,我们可以推演出胚胎发育过程吗?

生:母亲的卵细胞经过分裂进入子宫,遇到精子,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然后逐渐生长,进一步发育成为胎儿。胚胎发育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实现的。

师:通过两个实例学习感知,我们对生物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在这个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以设问作为引导媒介,根据学习思维展开跟进式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及时启动。学生依照学习思维启动惯性展开学习探索,不管教师引导如何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始终都贴近教师设问展开。教师引导自然,学生学习顺畅,师生互动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收到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已经掌握细胞的相关知识,对SARS病毒、人体胚胎形成等内容都有一定关注),其认知基础决定师生互动处于高频度水平之上。这样教师问题投放之后,学生才能快速做出应对,使课堂教学顺利推进。

其次,教师的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依次启动,使教与学在不断调整中达成新的平衡。教师先引入SARS病毒,引导学生对单细胞生物进行认知,然后介入草履虫形态结构,教学进入实例认知阶段。最后是人体胚胎形成探索,细胞认知层次逐渐提升,学习呈现渐进式。教师引导思路明晰,学生学习途径清楚,学习效果自然较佳。

第三,教师进行问题投放时,应给出一定的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明确的思考角度。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与教材文本学习内容尽快实现认知接轨。因此,在投放问题时要给出简要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展开学习思维。

第四,学生回答后,教师应给出积极的评价,这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形成重要的激发动力,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对相关学习认知进行确认,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认知建构。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其实这里面有好多学问。如果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无应答或者不知从何处切入思维,这样的设问就是无效的、失败的。因此,提升问题与学生思维的契合度,是确保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及教材文本学习内涵,才能真正做到文本、生本、师本三者有机融合,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认知成长点。

摘要:在《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采用设问链接学生思维的教法,逐步引导学生走近问题核心,课堂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教学卓有成效。

引导点策略 篇4

一、创设情境,做好铺垫。笔者在讲授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曾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蓝天白云、芳草碧溪、正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时,邀几位好友,执伞摇扇,佩环叮当,碎步轻移,一路欢歌笑语,信步来到溪亭……。有了这样的背景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诗词的情意了。课堂上,同学们结合诗中情景畅谈了自己记忆中的一次次酣畅尽兴、刻骨铭心的活动,那欢快的场面和自己兴奋的心情与诗中的场景何其相似!

二、交流对话,激发感悟。笔者在讲授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时,采用以下办法:课前学生演讲中,学生诵读了贴题文章《落叶归根》,教师顺势引导:是啊!叶落一定要归根,其实,不光海外游子有着浓浓的乡愁之思,我们普通的人也有着无尽的思乡之情。昨天晚上,我又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几句简单而亲切的问候,勾起我无限的乡愁,对于身在异乡的我来说,乡愁是朴素而熟悉的乡音,乡愁是家乡门前弯弯的小河,乡愁是沟沟坎坎上灿烂的野菊花,乡愁是冬日暖阳下矮矮的稻草垛……。因为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讲到此时我已潸然泪下,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思绪万千。这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个人思绪与国家之愁交融一体,学生自然理解了诗歌中蕴涵的思乡之情。

三、比较阅读,强化感悟。在讲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笔者曾引用毛泽东的《沁园舂·雪》让学生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学生对两首诗词中描绘的北国雪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时,面对茫茫雪海,两位诗人的情感却迥然不同,《白》诗作者心情愁苦惆怅,而《沁》词作者却是豪情万丈。不同的生活时代,不同的人生境界,使他们面对同一事物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感。

四、多管齐下,丰富感悟。多媒体教学因其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讲授《乡愁》时,我引入《思乡》这首歌。在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诗句时,引入《干杯啊!朋友》。在讲《未选择的路》时,给学生播放《无名小路》这首歌。由于歌曲内容与诗歌主题十分贴近,学生惊奇地发现,其实诗歌并不那么高深莫测,其意境、主旨就在他们身边,就在浅近易懂、常吟于口的歌曲中。

五、反复诵读,品味欣赏。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开展诵读。可范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别读、比较读、小组读、接力读,也可就某种语气语调多次揣摩读,通过方式各异的诵读,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有利于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不失为一种积累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点体会 篇5

由于目前教育形式仍为班级授课制度, 每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 基于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引下, 主动地、创造性地来进行学习的活动.具有如下特点: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 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管得太严、过死, 唯恐学生会出错, 教师的教学如同“保姆”一般照顾学生的方方面面, 不希望学生有什么创造性的思维和想法, 久而久之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 教师成为教材内容的帮凶, 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实施自主学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一个班集体中, 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目前现有教育条件下, 教师很难照顾周全, 实施自主学习可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发地弥补学习之间的差距.特别对于智力水平较高而学习习惯较差的部分学生, 教师引导得当, 实施自主学习可以很快提高学习成绩上.

实施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强制式的学习只是枯燥的和低效的, 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我想学”, 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非常活跃的状态下来学习, 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要求,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获取新知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学习将会是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实施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施自主学习, 要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 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发行为, 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要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来活动和展示, 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节,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何联系与区别?如果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平淡无奇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来板演一组练习, 共两小题, 第一题是解方程:第二题解不等式, 问题是通过比较两名同学的板演, 你能说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何联系与区别吗?

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活动, 一是学生板演活动, 二是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与交流的活动.如此创设课堂活动,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调动全体学生进行对问题的关注, 从解题、观察、思考、讨论最后到同学之间的交流, 都是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合理创设学习上的问题情境, 还要营造自由、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进行讨论与交流, 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中, 才有可能让每名学生张扬个性, 自由的发挥.

2. 创新课堂授课模式, 实施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一言堂, 一支粉笔、一本书和教师的一张嘴, 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坐地在下面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述的.实施自主学习要把课堂真正地放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安排好教学活动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和探究.对于某些简单的章节, 可以放手由学生来进行讲解, 开展“这节我来当老师”等活动, 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讲解, 无论讲的学生, 还是听的学生都觉得有新鲜感, 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就会愈加强烈.在小老师的讲解过程中, 可以设计些提问或双边的活动, 调动讲与听之间互动联系,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根据不同的课型内容特点, 也可以把数学课堂引向室外, 让每名学生在室外的活动实践中, 来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图形的相似”这一节中, 运用平行投影的规律和相似的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 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成员由组长安排好个人任务, 到室外来测量旗杆或教学楼的高度.

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这样的课堂是开放式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学生在活动中, 既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 同时感受到了亲自动手操作不艰辛.不仅能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实施自主学习, 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 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存在差异,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尊重学生这种自然的差异,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实施因材施教,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收获.实施自主学习有可能会使课堂成为部分优生活动展示的舞台, 而冷落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中坚持民主作风,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搞好课堂教学, 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保障.

三、小结

实施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思考问题的途径, 规范数学活动的操作过程, 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等.

引导幼儿阅读画册的几点做法 篇6

一、画册在幼儿阅读中的作用

第一,作为传统纸质传媒,幼儿画册不仅信息量较大,而且内容新颖,包含生活、自然、游戏、活动、娱乐热点事件等诸多方面,对学习压力较大、信息渠道相对封闭的幼儿而言,无疑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即使随意进行翻阅,也往往可能被里面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第二,相比于杂志、书籍等纸媒,幼儿画册有着较好的时效性,较短的出版周期保障其信息的及时性和时代感,因此,幼儿在阅读时,不仅可以锻炼阅读能力,而且还能让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是其他纸媒所不具备的。第三,幼儿画册内容的编写较为新颖,内容通俗易懂,不仅可以满足幼儿阅读的需要,而且还能让幼儿接触到大量的新词汇,这对幼儿阅读量和词汇量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从各个方面来讲,都会提高幼儿的阅读效果。第四,幼儿画册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均较强,文体多样而丰富,无论幼儿的阅读基础如何,幼儿均可以选择自身感兴趣的画册进行阅读,实现内容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多种优越性。第五,幼儿画册作为纸媒,常为了满足读者口味而进行版式、内容、色彩的变换,这无疑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对幼儿的学习大有裨益。

二、促进幼儿进行画册阅读的措施建议

1. 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首先,以宣传栏的形式展示教师选择后的幼儿画册,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在校园网上更新,内容应当有趣、新颖,并且适应幼儿阅读,从而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关注,供幼儿家长选读。其次,应当利用课堂和班会的时间,结合自身进行幼儿画册教学的情况,向幼儿讲解进行幼儿画册阅读的益处,使得幼儿能够知晓画册阅读的益处,使幼儿的主动性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合理选择幼儿画册,阅读一些内容丰富、知识性较强的幼儿画册,克服幼儿自我阅读时不可避免产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再者,应当向幼儿提供理想的阅读条件,必须订阅相应的幼儿画册以供幼儿阅读,并且开辟舒适、安静的阅读室,有条件者应当在校园网上定期更新优秀的幼儿画册文章,尽可能地为幼儿完善阅读条件。最后,应当加强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和引导幼儿组织阅读小组,彼此推荐优秀幼儿画册。

2. 树立成功案例

数年前,笔者就开始了引导幼儿进行幼儿画册阅读的教学实践,有着较为丰富的收获。为了有效地促进幼儿进行阅读,笔者经常向幼儿讲述原来在本幼儿园毕业的学生案例,以此来鼓励其阅读习惯的养成。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学生家长对如何配合学校进行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现身说法,向幼儿说明幼儿画册阅读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当起到带头作用,坚持幼儿画册的阅读,并且及时和幼儿进行阅读交流,从而有效带动幼儿阅读活动的进行。

3. 指导幼儿有针对性地选择刊物

首先,幼儿阅读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只能集中在若干时间段中。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按照班级、寝室或者阅读小组的单位进行订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也减轻了订阅费用。其次,应当根据幼儿的经济条件和幼儿教育学习水平,合理指导幼儿订阅幼儿画册,避免无意义的订阅导致的浪费。最后,可以向幼儿发放幼儿画册订阅目录,依照幼儿个人的真实兴趣让幼儿家长选订。

4. 提高幼儿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为幼儿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督促幼儿坚持,并且给予阅读技巧上的指导和教学。例如,读书姿势、阅读的方法等。其次,应当指导幼儿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的习惯。最后,应当指导幼儿保护爱护幼儿画册。

总而言之,幼儿画册的阅读对幼儿听说能力的提高极为有利,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水平,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极为有利,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摘要:幼儿画册不仅信息量较大,而且内容新颖,有着较好的时效性、较短的出版周期,版式新颖,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知识性、趣味性丰富。有效促进和加强幼儿家长订阅幼儿画册的积极性,对培养幼儿兴趣,树立成功案例,指导幼儿有针对性地选择刊物,提高幼儿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幼儿听、说、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画册,培养兴趣,案例引导,方法技巧

参考文献

[1]许琴萍.浅析提高幼儿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2015,(11).

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几点思考 篇7

一、舆论引导新格局是对悄然形成的舆论新格局的正面回应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媒介融合的加快和媒介形式的更新, 对传统舆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播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最大程度地赋予了个体传播的自由, 民众媒介生活更加畅通便捷, “众声喧哗”成为常见的景观。然而, 舆论却常常处于无序、反常的状态, 甚至缺少起码的理性。错误言论观点不受唾弃却反遭热捧, 敌对势力以“大象无形”之力, 从媒体平台入手, 逐渐对我国进行渗透。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正在遭受着不断的冲击。与之相形见绌的是, 我国的舆论引导力却日益减弱。例如, 传统党报党刊的话语方式与时代严重脱节, 还采用带有浓厚宣传味道的口号式、八股式文风, 让它们渐渐失去了年轻一代的读者。因此, 必须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 提高舆论引导的效率。

随着受众心理和习惯的变化, 受众细分化趋势加强, 舆论层级分化愈加明显。除了共性之外, 每个舆论场都有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 “一招鲜”已成为昨日黄花。只有建立“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全面覆盖”的舆论新格局, 才能革故鼎新, 充分指导当下的舆论工作, 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二、舆论引导新格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认为, “舆论在社会中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1]然而, 舆论也有高低好坏之分。高质量的舆论, 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有利于社会进步;低质量的舆论, 则会对时代的进步产生阻碍作用。因此, 舆论引导是必然之举。而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则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法宝。党的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和基本职能是, 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延安革命时期, 党中央毛主席领导《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 1942年4月1日, 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指出:“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成为一切愿意消灭民族敌人、建立民族国家的人的共同的喉舌。”由此, 确立了党报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确保党报党刊在革命战争年代, 唤醒群众、带领群众, 夺取人民民主专政胜利新中国成立。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党的新闻工作重心转移到“及时准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担负起党中央指导工作的助手”的层面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尤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提出“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强调“舆论引导正确, 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 误党误国误民”。

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强国强军的攻坚期, 经济体制在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在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在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在深刻变化。舆论环境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上下是否齐心, 官兵是否齐力, 强国强军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正因如此, 2016年1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当代实践的紧密结合, 更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

三、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路径选择

决胜千里之外, 离不开运筹帷幄;实现宏伟目标, 重在战略谋划。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需要树立战略思维, 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和看齐意识, 才能有效地弥补“三差”: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面貌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一) 强化政治意识, 坚持“政治家办媒体”原则不动摇

习近平主席强调, “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这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政治家办报”思想一脉相承,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期的发展。意识形态属性, 是媒体的首要属性, 始终存在着“为谁代言、为谁服务”的问题, 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政治立场、政治背景、政治意图。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 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西方媒体一直鼓吹新闻自由, 试图以“客观、公正”来模糊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但不管承认与否, 西方媒体从来都是按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和新闻观进行工作的。全面要求舆论导向, 坚持政治家办媒体, 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鲜明观点, 必须持之以恒。

(二) 强化阵地意识, 提升全球视野, 积极进军国际舆论场

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应推行“走出去”战略, 积极在海外布局设点, 落地发声。近年来, 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 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社交传媒上仍有待开辟的阵地。与亚洲相邻国家比较, 中国主流媒体在twitter上的媒体账号仅有4个, 而印度在twitter上的媒体账号多达13个。[2]未来, 社会化媒体将是国际间信息释放、舆论传播的集散地, 必须再拓展新的阵地。

(三) 强化政权意识, 积极看齐, 以体系集成形成强势舆论效果

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大局, 是舆论引导工作的中心任务。有关国家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的舆论争斗, 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媒体应该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因势利导, 形成舆论合力。中日钓鱼岛争端开展后不久, 我方有理、有利、有据, 占据了舆论优势。日本政府就此做了深刻的反省, 认为要采用官民结合的方式, 全面加强领土主权的舆论宣传。除政府之外, 学术界、智库机构、国外学者以及海外华侨, 必须用“一种声音”对外伸张领土主张。由此看出, 在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局的事件上, 舆论传媒的政权意识是世界通行法则。

摘要:舆论新格局的构建, 既是时代之需, 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的客观要求。结合相关实际, 笔者建议从三条路径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关键词:舆论引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路径

参考文献

[1]丁柏铨.当今中国的舆论引导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当代传播, 2014 (06) :11-14.

引导点策略 篇8

结合近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加强舆情引导工作的体会新的互网络媒体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受众的局限,党和政府及宣传部门新闻监管面对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多少年的传统主流媒体传播都有专业人员以及专门的组织机构去实施,其他人员很难完成。各级党的宣传新闻部门,只要管好主流媒体编辑记者,就完全可以对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当今全球网络时代,会用智能电子手机、计算机的人为单元素就可以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亿多网民,6亿多手机用户,网络博客达1.62亿,这些网民、用户、博客他们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很大程度上给舆论监管带来了难度。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化生存已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网上表达民情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事实说明,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进而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员工群众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舆论引导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高度重视网络,提高对舆情引导的认知能力

互联网把地球都变成了一个村,用好了为企业改革发展架起了通往外界的信息桥,用不好,给企业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甚至不可预估的影响和损失。

(一)要高度重视企业舆情引导。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据悉,目前,全国网民上网率达25%,网络舆论已悄悄地走入百姓家中,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主流舆论。

(二)要充分认识、互联网上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话题及其影响。

官员干部的腐败信息,以及公平、正义、安全生产、环保污染,伦理道德,员工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涉及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等是互联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都应引起大家的认真对待,网上反映老百姓衣食住行敏感问题,都应该不躲不闪主动出击,正确积极面对。

二、建立媒体联系制度,积极应对舆情事件

面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媒体,国企宣传应积极的态度迎接和应对,我们企业宣传工作者,第一,应积极主动接受网络舆情。网络方便、快捷,使得社情民意快速直达,成为党和政府、企业联系广大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为企业实施舆论正确引导开辟了有效的新途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保持政治敏锐性。第二,反映灵敏、快速出击。例如:某企业安全事件一发生,在十几秒钟后网络上就有发信息,几分钟后网站互相转载,半小时后贴吧、论坛讨论就可能铺天盖地。党的主流媒体保持沉默的时候,网络媒体正是大势扩散的时候,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是网络媒体最敏感的、最容易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害,这个时候最需要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在互联网发声,掌握话语主导权,跟踪事态发展,及时回应新闻媒体、社会公众、老百姓网民的质疑。第三,建立媒体联系制度,善于运用网络语言。真诚客观、正确对待网络事件,企业领导干部要“做遇事不怕事,怕事不躲事“,以坦率大方、诚实守信赢得网民信任和理解,欺骗、虚假、投机取巧都逃不过人民群众的眼睛,都会弄巧成拙,留下笑柄。而要把事件的进展情况分时段的公布于网民。不然,都会丧失我们对舆论把握的主动权。放弃了主动驾驭新媒体的职责,也损害了公信力。

三、增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正确引导舆情

在互联网舆情引导工作中,漳泽电力摸索出一些工作经验。

(一)全面加强企业门户网站建设,先后在总站栏目下建立基层单位的子站。

加强对新闻网站的全天候24小时的日常管理,培养全能型新闻宣传人才,整合新闻网络资源,把做优做强企业网站,吸引广大员工群众。同煤电力系统22个党委(包括直属党组织)全部建立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成立了互联网络舆情监控中心,漳泽电力党政主要领导直接领导新闻中心人员日常监测舆情工作,加强宣传正能量,正确引导舆情,创造良好的企业内外部舆论环境。

(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相对于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加强企业内部互联网管理,24小时内对重点网站、贴吧、论坛的监测监控,对网站舆论导向、编辑技巧研判和分析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正在市场调研,上马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监控软件系统,运用科技手段全天候无缝隙的监测动态,健全舆情收集、处置制度,收集研判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和企业稳定的舆情;每日下午4时落实有害信息处置和零报告制度,电力系统以公司新闻中心牵头,各单位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等多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发现系统内的问题,认真研判及时删除、置顶、下沉各类有害信息,净化企业网络环境。

(三)新闻宣传队伍和舆情队伍建设同步建设。

企业宣传队伍是我党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然而,我们宣传队伍中懂新闻业务知识,不懂网络技术,当出现网络问题,无法很好地预防。今后我们要引进既懂技术又懂新闻传播的复合型人才,优化新闻人才结构,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网络舆论队伍。

(四)制定网络舆论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制管理。

积极与人民网、新华网、中电网、中煤网、腾讯建立交流沟通,密切关系,电力系统各单位成立新闻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遇到舆情事件,及时澄清事实,积极引导,维护稳定局面,营造企业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中引导学生作文的几点尝试 篇9

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是囊中羞涩,苦于没有什么可写。国家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学赋予了更大的空间,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四点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体验生活,充实写作材料

生活中,学生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缺少观察,甚至于自己颇为熟悉的家人、老师、学生也缺乏观察。这就象一个人住在三楼,而当你问他从地面到三楼有几个台阶时,他却说不准确。如:我们学了朱德写的《我的母亲》一文后,让学生以《我的妈妈》为题借鉴文中以日常小事为素材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文章时,学生们却抱怨说,没有什么可写的,且大多数笔下仍抓住肖像描写这一点大做文章,缺少对生活的感受。上作文讲评课时,我把雷同的文章读了后,说:“你们的妈妈怎么都成了满脸皱纹、哈腰驼背的老太太呢?”学生听后,禁不住大笑起来。这时,我告诫他们:这是不善于观察的结果,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那么你怎么去认识了解别人呢?还有一回,我让学生以“家乡的梨树”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可大多数生活在梨乡的同学却不知道梨树是什么时候开的花,对自己朝夕相处的事物都熟视无睹,更何况不熟悉的事物呢?因此,引导学生写作必须从观察入手,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学习观察、体验生活,引导他们观察人物要从外貌,行为服饰、语言、性格、年龄差异等方面入手,这样才会写出丰满的人物,人物形象才会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为了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在教学中我强调学生每天确定一个观察对象。总之,作文是写生活,只要留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体验感受生活就会写出有生命力、有生活气息的文章。贺鸿深先生曾这样说过:“勤于学习、善于观察;乐于思考、严于练笔,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读了一定会有所悟。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生活中没有色彩,而是我们这双眼睛缺少发现,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就会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二、引导学生多阅读,借鉴技巧,积累材料

对阅历不深,知识尚浅的中学生来说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加强阅读对写好一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不断丰富知识,积累间接素材,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借鉴协作的技巧。张定运教授在中学生优秀作文中曾寄言:“多读好书,不断积累,天天练笔养成习惯;联系生活不拘一格;学会动脑,善于创造。”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两个要求:(1)每星期熟读几篇好文章,每学期读两本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领悟人生,接受健康的思想教育,积累多种有价值的材料吸收写作技巧。这样不断开拓了他们的思路,而且能从不同程度上提高语言的修养和写作的能力。(2)要求学生读写结合,及时写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及时做好摘录笔记。包括发议论,生动描写,典型的事例,名人名言等等。于此同时,为提高阅读效果,制定了每周一检查,定期召开“讨论交流会”在学生们中间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这样不仅锻炼了阅读能力,又锻炼了口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更新观念,写出时代的、自己的、事实的见闻和感受

学生写作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还有个原因就是思想不能解放,在他们认为文章的主题总应是那些闪闪发光、轰轰烈烈、震撼人心,极具代表性先进人物的事迹。他们不愿意写所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善于感受生活的时代脉搏。在他们的笔下写人物必然是先进、模范、英雄、惯于“常规”的模式。而目前好人好事不常见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那些不道德的,甚至是丑陋的灵魂。而我们的学生却不善于解析生活中的那些反面的教材,特别是自己生活周围的那些事则更不容易揭穿。由此,我在写作中引导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写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事无大小,只要具体、形象,确定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就给予肯定,表扬,并在课堂范读。有付出就有收获。在以后的文章中我发现了大量的类似“焦点访谈”中的镜头。如:有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在路上捡到一块手表,母亲把他藏在了抽屉里,后来给了远方的表妹。由以上的材料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更加分明了。所以说,写文章特别强调真实,见闻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只要是自己的感受就都可以写,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写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善恶、是非观,从而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多种语文活动,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人能够取得某项成果,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他对这件事感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我组织了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进行了尝试。

1、在教室墙壁上设置作文专栏,定期“刊登”佳作,瞄准学生的自尊心,竞争心,以及期望成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与审美意识。

2、定期举办微型的“语文交流会”。平时让学生搜寻生活中成功的,典型的,风趣的语言在会上交流。这样持之以恒、集腋成裘,从而获得丰富的语言素材。

3、设置班级广播站,进行信息交流活动。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言,而语言组织起来变是文章。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使他们在乐园里不断地用笔耕耘。

引导点策略 篇10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分析疑难实验形成的原因

我们把作为教学内容编进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称为“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和科学研究中的物理实验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 那就是教学物理实验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物理思想、符合科学性原则, 而且必须反映教学思想、符合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中学物理疑难实验, 就必须了解教学物理实验中的疑难实验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例如, 简谐运动图像的描绘实验, 单从技术上来说,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描绘出正弦或余弦, 如利用图像描绘仪就可以解决;但若考虑教学目的, 这个实验必须要在所获得的图像与振动体的运动之间建立起尽可能直接、必然的联系, 以便学生理解图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从这一点来说, 如果图像的描绘是通过一个自动化的装置来实现的而其机理又被有意无意地隐藏的话, 那么它就丧失了作为一个教学物理实验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为此, 就需要设计出一个既简单直观又可靠好用的装置, 这使得实验难度加大, 并在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 教师应明白实验的难度是相对于实验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而言的。此外, 实验仪器本身的缺陷也是导致疑难实验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认真研究做疑难实验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 只有抓住问题并扎扎实实地进行钻研, 才可能掌握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练就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存在投机取巧的捷径可走, 做好疑难实验也不例外。具体来说, 研究疑难实验, 了解和掌握尽可能多的有关前人研究的资料信息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特别注重从众多的表面差别甚大的实验装置中发掘和把握其中蕴含的实验方法。因为实验方 法是物理实验的灵魂, 深入不到实验方法的层次就驾驭不了疑难实验。疑难实验之所以成为疑难, 其实就是尚未找到满意的实验方法。许多漂亮的实验方法不仅提供给我们化解疑难实验体制改革所需的知识和技术窍门,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予我们智慧的启迪和激励, 并获得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疑难实验时, 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 必须高度重视疑难实验的学习和研究, 强调实验教学技能和物理实验方法的重要性;其次, 也要重视物理理论的指导作用, 实际上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验是一种盲目的实践, 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经验和技术技巧而已;另外, 除了理论指导, 还不能少了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学物理实验, 除了要有物理理论的根据, 反映物理思想外, 还要符合教学原则, 反映教学思想。通过实验的教学应用, 应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避免机械学习过程, 这应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物理实验设计与改进过程始终的教学思想。

3.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的基本科学方法。为此,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操作, 学生观看;老师做一步, 学生跟做一步”的实验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把物理实验教学真正转移到以师生共同探究的基础上, 在实验的各个阶段都要学生参与进来, 这样对疑难实验的操作大有助益。

二、学生方面

1.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要做好疑难实验, 实验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来做实验。有了具体要求, 学生实验时才有规可循, 学生只有做好实验准备, 到做实验时才会心中有数。例如:空气压缩引火实验, 表面来看是比较简单的, 实验仪器需要的是J2253型空气压缩引火仪、燃点较低的硝化棉, 但是要想成功做好这个实验, 就必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也就是注意实验前在活塞处涂抹适量的凡士林或黄油加强密封, 否则漏气了实验就难以成功。那么如何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呢?可大力、快速下压活塞, 松手后看活塞能否反弹到开始时的高度, 若返回原来高度, 则说明仪器不漏气;反之, 仪器出现漏气。又如, 静电演示实验, 它的实验仪器是:验电器、玻璃棒、橡胶棒、丝绸、毛皮等, 做这个实验不容易成功, 主要是出现了漏电问题, 要做好这个实验, 关键是如何防止漏电。常见的漏电原因主要是由于材料的绝缘性能不好引起的, 而且由于静电电压高、带电量少, 使得静电电荷很容易漏光;另外, 玻璃棒和橡胶棒也不易保持住电荷, 所以应选择有机玻璃。在进行静电实验演示前, 必须对仪器进行仔细检查, 所有绝缘部分 (如绝缘导体的支杆支座、起电盘的手柄、验电器导电杆与外壳之间的绝缘塞等) , 都必须用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 如石蜡就很不错, 不妨试一试。总之,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它关系到疑难实验的成功操作与否。

2.在实验中要保证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正确

在做实验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来进行, 以及要采用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由于高中学生好奇心强, 自控力又不够, 往往一到实验室, 就动起手来,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按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教师若是视而不管的话, 实验不但不会成功, 而且还会损坏实验仪器, 甚至伤害到实验本人或其他人。因此, 为了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来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 做好数据记录。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实验, 得到实验数据后, 想要得出结论往往不容易。有些学生即使得出了结论, 也是不完全正确或不科学, 甚至是不正确的。这时,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得出结论的模式:控制某一个因素不变→探究物理现象 (或物理量) 与另一因素的关系。如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中F、m、a三者的关系时, 当m一定时, 探究F与a的关系;当F一定时, 探究m与a的关系。

在实验中, 教师应不断地通过举例、示范, 使学生掌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一般方法, 方法掌握以后, 经多次训练, 学生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上一篇:扁桃腺切除术下一篇:城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