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2024-09-26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共12篇)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 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上好每一堂课, 是所有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 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 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 教学就是教师教, 学生学, 教师讲, 把学生当做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 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 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 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 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 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因此, 教材不断地变革, 我们的教学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 义务教材“笔算乘法”中的例题:“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 每袋重25千克, 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教材在讲过“25×674=16850 (千克) ”以后, 接着又给出“也可以这样列算式:674×25=16850 (千克) ”.这是以往小学数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解法;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做了, 教者一概视为错误其实不然, 因为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 对算式“674×25”我是这样理解的:从674袋面粉中, 每次每袋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 则一堆重674千克, 而重复刚才的工作, 总共可得25堆, 要求总重量, 故列算式674×25=16850 (千克) , 完全符合情理, 而且在学生已经理解整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 教材灵活地给出这一解法, 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学生就乘法应用题在计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 也可以说是一种“松绑”.因此, 教材不断地变革, 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观念不解决, 再好的教材, 再完善的教学方法, 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

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在学习面前, 人人平等.在学校, 老师成了学生最亲近的人, 追求老师的爱, 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 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 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首先, 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名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对他们要多鼓励, 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 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 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 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从而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 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开展探讨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此外, 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 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 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内容不同, 课型不同, 教法就不同.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 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 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 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 从概念到概念, 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 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重视实践操作, 科学地记忆知识, 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思考, 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同时, 运用多媒体练习巩固, 可以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 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 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 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 (电脑录音) 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 好好想想再来一次, 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这样增加训练密度,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效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形势所需, 又是当务之急, 方法很多, 但是应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 希望我们数学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探索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2

清塬中学吕东锋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课程教材表面上看容量并没增大,难度也没有增加,但是学生要轻松伴随新教材的学习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艺术性,教学方法也是否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是否丰富,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从而影响学习状态。因此,合理的采用课堂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于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旦不能调动起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精心设计和选择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能营造一种和谐“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联想、思考、探索、去发现规律且解决问题,并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

1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研究能否从课堂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同时也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从而成立了《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希望通过最前沿的最基础的课堂入手,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整体。每一个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本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是通过对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区或者本校特色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的一套基本操作形式。

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己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角色”,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有三层含义:

①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②有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投入的比值;

③有效益:指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从操作层面上说,有没有效益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学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高低。

问题情境的成分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问题情境的核心成分是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为了正确地完成所提出的作业和必要的活动而应当加以揭示的东西,未知的东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这是问题情境难度的标志。②问题情境的第二个组成成分是对新的、未知的东西的需要,这一成分反映了思维的动机方面。③问题情境的第三个组成成分是学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情境的这些组成成分表现了思维的内部条件,只有在具备这些内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问题情境。

数学情境是产生数学概念、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和前提,也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问题的基础和条件。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主要摸清本校本地区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到的基本教学设施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

2、调查阶段。主要是调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现状。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及时积累案例素材,撰写相关材料。

3、实验阶段。主要是针对怎么样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存在的具体问题,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使课堂情境教学不再成为“花瓶”。

4、结题阶段。主要是对自已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总结,整理各种反馈信息和数据,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

研究方法

(l)文献法。阅读、思考有关著作、期刊上关于创设问题情境及其有效性的论述,进行归纳、整理。

(2)案例研究。收集数学问题情境典型教学课例,加以评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3)实验研究。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影响作用,检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初期阶段:开题报告;

2、中期阶段: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对初中数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和观察,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数学的教学效果在某些方面依旧受到了制约,为了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要进行综合考虑。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就是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融入到教学的实践之中。因此,教学的策略就需要围绕这些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选择。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体,对必要的内容进行重组,通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知识,道德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和现实中的某些事物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学习能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效果。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潜藏的对数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抓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还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答案寻求的积极性。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忽略名言警句的作用,要善于积极的搜集这样的数学名言和警句,通过解说让学生欣赏着些警句,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数学历史故事和数学名人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程度。在数学的教学中,悬念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用讲故事的方式设置数学悬念:“一天明明在逛街的时候,发现一个特别好玩的事,发现某家店面的橱窗里有2个一样的三角形,他曾经听爷爷说过世界上不存在2篇一样的叶子,他就想知道这2个一样的三角形是怎么做出来的,请大家帮帮他。”通过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思考,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把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主动交流学习

初中数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逻辑性严密,所以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许多的难点,在这些难点之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知识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也各有所不同,不同学生看到的事物方面也会有一些不一样,假如组织学生做分组,让他们发表各种的观点,突出各自的特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弥补,借鉴。这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的个人思维获得发展,在集体的智慧中获得知识的闪光点的同时,又提高了其自身的数学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引导工作,但是引导过程中,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不要轻易的给出看法,不要急于下结论或者是对问题进行表态,这会打击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要压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时候错误更加可以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学生会在错误中进行自我的发现,会愿意更加全面的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把握和认知。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思维过程应道鼓励及时的表现出来。要让学生有不怕出错的精神,当然前提是要一直鼓励学生子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可以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和对待挫折与失败的时候能有一个更加积极的心态。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通过错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以及在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时的缺陷。通过交流探索的方式,让学生在亲历这个过程的时候获得新的知识的体验。

四、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条件,提高教学观感性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积极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这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教育人士也在一直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可以极大拓展数学教学的空间,扩充教学资源和数学教学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已经被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但是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比较欠缺,尽管现代的这些技术已经使得数学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再如传统一样,仅仅是注重教授知识,现在更多的是让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去发现,去组织和管理知识。实现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到学习促进者角色的转变。计算机技术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列的智能化的教学软件,可以按学生的要求提供学习的信息,还可以测量学生的反应能力,根据这些内容为学生修改学习的内容和提供新的学习信息,而且还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式交流。现代的教学技术可以把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不叫抽像的事物用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这可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觉,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苏桂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预习案

从古至今,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应在课堂中完成。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有过硬的知识素养,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且注重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师充分备课并写好预习案

常言道: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想充分备课,在课前就要下功夫,要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并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情,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方能写出合理的学生预习案。预习案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教材中的典例、预习自测和学生的困惑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生做预习案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上要处理好预习案

课堂教学是学生吸取新知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课前要批阅预案。在45分钟的课堂上,要用5分钟到7分钟时间处理预习案内容,首先要让学生知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可以采用幻灯片或投影仪等方法给学生出示标准答案。让学生提出自己困惑的疑点,让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学生答不出来的,老师要引导解决。要是学生提不出来预习案的疑惑,教师就要提问题,看看学生能不能回答。预习案没问题了,才可以引入新知,即探究案的处理。

三、探究案的使用

教师设计的探究案主要包括教材上的典例分析、典例的变式、方法的总结、高考链接、知识网的形成、课堂小测(小测要分层,让每个学生都得以提高)和学生的收获等。具体实施是这样的:典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思考一分钟,然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解决方案。以小组派出一人的方式上黑板加以展示,学生点评,老师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得到规律。接下来变式训练要结合高考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综合知识的变通能力。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教师的点评主要是为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小测最好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分中、高和选做题型,这样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收获。接下来是课后训练题,题的选择很重要,要典型,题量还要适当,还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四、依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很多学生都感觉高中数学很抽象,而且在生活中应用又很少,对数学缺乏兴趣,也缺乏信心。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设计问题情境这一新亮点,对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认真研究,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努力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他们,为其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使他们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也可以采用幻灯片加音乐、图片等形式。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有幸福感。

五、时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鼓舞学生,都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的学生上台板演。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为什么,让他们也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学习的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爱上数学,喜欢数学。同时,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和老师在课上是师生关系,课下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也会喜欢学习数学的。

六、师生课后都要总结与反思

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与探究,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学生也要进行反思,一道题当时没做对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哪个知识点不清还是计算错误等。及时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有过硬的知识素养,要充分备课并写好预习案。要依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时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鼓励。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爱芳.构建和谐有效的高中数学探究课堂[J].数理化学习,2008(12).

[2]陈柏良.再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7).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5

你想到这样唯一的东西是什么了吗?没错,它就是时间。

学习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无可置疑,谁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怎样勒住时间的缰绳,以增强自己利用时间的能力。掌握一些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如优化事序、最佳安排、排除干扰等方法能使你的有效学习时间比别人多很多倍。

效率法则要点

?善于利用时间

在学习中,不仅要懂得珍惜时间,更要学会运筹时间,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合理分配精力

在学习中,你必须分清主次,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从而使自己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有限的精力来帮助自己取得尽可能高的学习效率。

?学会排除干扰

在学习中,来自外界和自身的一些干扰都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你必须要学会排除和隔离这些学习中的消极因素,将它们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我们究竟要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应该从一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习要有选择 真正懂得利用时间的人,是不会把一切东西都往脑子里塞的。

第二:把握现在,不要拖延

第三: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第四:掌控时间需要精心计划

第五:你究竟用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 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这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健全,而初中数学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又比较重,因而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基本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尽如人意,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 明确数学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里的教学目标,所要讲解的重点,化解的难点。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地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多一点亲切,多一点微笑,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鼓励、表扬,少批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若是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或是打骂他们,容易造成学生情绪低落,对教师有成见,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以至于其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下降。 其次数学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起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哪一组的数大,哪一组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初中学生爱好广泛,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好奇等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三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好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答案,这时学生会感觉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 深入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认识活动过程经常伴有疑问、猜想、困惑,感到棘手,紧张地沉思、期待、争议、讨论等,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深人领会教材内容,在认识上既有量的积累和增加,又有质的飞跃和升华。为此,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例如,在复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不是直接问学生;“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而是采用“由问”:“为什么房屋的金字架要造成三角形而不造成其他形状呢?”从而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领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处理。提问要问得“准”,问得“精”,问得“活”,果断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真正搔到痒处,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

4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这种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极多,只要我们教师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注重实践,就一定能使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方法逐步走向科学而高效,进一步树立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新课程(教师),2010,(10)

[2] 曹虎林.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教师,2010,(27)

[3] 张雪婷.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9)

[4] 马光德.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和能力研究 篇7

到了初中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来说,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的问题。他们不能再像小学时那样“唱仰脸歌”了。其中,英语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尤其重要。有的学生既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如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虚拟语气、重要句型、单句与复句的变换等,又有一定的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他们对于中考能够应付自如。如果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较强,那么他们的阅读、分折、理解、运用词语等能力都较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发现有些接受能力强、成绩优良的学生,但他们一旦自己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要求,便会知足,上课时思想往往会开小差,认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放弃课堂发言;或者也认识到自己应该进一步提高,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而在原地踏步、反反复复地做一些枯燥无味的汉译英练习和句型操练,并且错误地认为这类练习做得越多越好。整天埋头在各种各样的中考复习题里忙忙碌碌,也许考试成绩会令人满意,但严重地忽视了自己创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自己今后的发展。

“能力”不是个空洞的概念,它体现在许多细小的方面。如“细心”不仅是个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习惯问题,更是一个学生能力的体现。没有一定的能力,再“细心”也没有用。平时学习需要细心,做练习需要细心,中考时更需要细心。“细心”这一条在考试时帮了不少学生的忙,纠正了因粗心而造成的差错。当然,只是细心也不能取得好成绩。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的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在中考中,很多学生害怕英语。英语考得好还是不好,直接影响了他们对高中学校的选择。因此,在中考前一定要对学生反复强调“细心”二字。中考时间很充裕,题目做完了一定要认真检查,弄得十分有把握了才能罢手。学生要把老师叮嘱的“千万要细心”,在英语考试中得到彻底贯彻。“细心”是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初一入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教师抓得紧,方法也很恰当,如天天要默写单词,轮到英语早读课就给学生听录音,学生的英语成绩提高很快。我班中有个女同学,她的发音很好,很像播出的录音。在她的影响下,无形之中学生们也开始注意语音语调了。这些学生开始虽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单词,但发音还是比较准确的,这对他们以后学习英语也很有帮助。每次考试中的语音练习,错得也不会怎么多了。进入初二后,英语教师一定要用英语口语教学,如果教师的口语很流利,那么对学生的口语训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常让学生互相提问、回答,他们在课堂上很活跃。在初一、初二阶段,我们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还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英语学习也是很被动的,教师说要怎么样才怎么样,多是应付测验、考试之类。平时的课外阅读,也不外是看几本教师给他们集体借的简明英文读物。进入初三后,我开始注重起英语教学策略来了,学生学习也开始转为自觉了。我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训练。课外阅读训练可以从比较简单或是最基本的训练开始。我班中有一名学生开始看一本英语课外书,他坚持每天看半小时,但是后来因为有别的事儿,中断了,这本书他只是看了前面一小部分及书后的中考常见错误分析。在初三的一年中,除了课本以外,他花的功夫最多的一科就是英语课外阅读训练,那是四川出版的,书中着重讲了许多词组及其辨析,还有语法部分。采用的方法是每次看其中一个单元,看之前先复习前一次看的。课外阅读使他获益不少,而且他也慢慢地从中感到了自己学习获取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从老师那儿、课本中获取知识,在课余又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在学好课本的同时扩大课外阅读,这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初三一年的强化学习,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明显提高了。

二、学习英语必须靠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最为突出的。关于记忆有好多可行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到位。我试过联想记忆、睡前记忆等,效果都不错。可是有的学生总是没有耐心把其中一种方法试验完,坚持不了几天,就把这些方法给忘了。但是,从总的学习情况来看,我觉得记忆首先要有这样的意愿———“我能把它们记住”,这样似乎学生的大脑对这些东西就少一些“抵制”,也容易记住了。有的学生课外阅读很少做笔记,一是因为怕动手,二是怕自己成了“抄书匠”,觉得抄得多了大脑就无形中产生一种依赖意识。所以,在学生看课外英语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与其做些形式上的笔记,还不如“现到手”。但要全记住那些词汇、词组等知识,只有靠“重复率”,看得多了,遇到次数多了,一些词汇、词组也就可以记住了。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从被动到自觉的,是从兴趣一般到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当初也是很零乱的。但是要让学生明白: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掌握记忆的方法技巧,永远不要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英语学习的能力。

摘要:文章从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学习英语必须靠记忆能力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英语学习的能力。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效率,提高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强调效率的社会, 这同样也体现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 如何建设一个具有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是现在高中数学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由于老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落后, 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这样也就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欲望。通过建立高效率的高中数学课堂,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这也就需要老师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

一、高中数学课堂低效率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 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

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人认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只是为了应试而开展的, 升学的巨大压力促使老师、学生以及家长把高中数学作为进入大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科目。现在很多老师也是以这种“应试”的观点进行教学的, 在常考知识点上进行大量的讲解与练习, 甚至需要牺牲自己和学生的节假日进行高中数学的课外辅导。有的老师一味地强调“题海战术”, 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 只是要求不停地做题, 而且只以测验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习题式强化训练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甚至让有些学生产生了一种厌恶数学学习的心理。

(二) 教师教学前的基本准备不充分

高中数学具有知识点多、部分难点知识过于抽象等特点, 如果老师教学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也就不能充分地了解教学内容, 从而导致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使得传授的知识不能够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衔接, 反而磨灭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也就不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另外, 如果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步骤没有进行合理地设计, 也无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也就无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 老师应该在课前进行充分地备课

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首先要充分地备好课。在老师备课的过程中, 需要深刻领会教材, 明确教材中知识点的内部框架结构和内容特点, 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针对这些知识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老师的备课不仅要充分了解知识点, 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设计, 要构建出层次分明、衔接紧凑的教学节奏, 同时在讲课时还要注意对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甚至应该预先准备多个方案, 在课堂上根据当时的情况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这是对高中数学老师提高课堂效率最基本的要求。

(二) 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 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刻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达到同步, 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 使学生易于接受这些知识。另外老师要也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课堂语言, 可以使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一些, 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当然, 老师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把握课堂的节奏, 让学生的注意力紧跟自己, 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也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 擅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讲授“曲线的参数方程”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与学生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相结合, 通过求解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这样一道题目来进行教学。一般学生就会选择用求曲线的普通方程来解题, 但学生这时会发现他们找不到列方程的条件。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适当地提醒了:如果无法直接寻找到解题的关系式, 能不能间接地去寻找呢?这时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相互的交流讨论, 就可以发现:如果借助时间这一参数, 利用物理中的相应原理就可以得到解题的方程组了, 从而也就间接地得到了计算曲线运动的参数方程。通过这种设问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牢地的掌握知识,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 突出教学重点内容

提高效率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重点, 重点知识就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这样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到最具有价值的知识, 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仍然受到教学环境的束缚, 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来弥补这些外部的不足。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 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地反思与创新, 并且要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通过努力, 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姚秀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 (中学) , 2009 (05) .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9

高等数学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不少高校高等数学课时有所减少,教师普遍感到内容多、课时少.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势必很容易出现“满堂灌”现象.这种课堂教学看似充实,其实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观念与方法两个方面的不足:课堂中教学效率观念较淡薄;未能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课堂设计,没有给学生留下有效的启发思维空间.致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参与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当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也就无从谈起.本文从不同侧面例举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从教学实践看,综合采用这样的方法后,课堂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应用数学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是明显的.

2 找准切入点,内容巧妙重组,思路层次递进本方法的目的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

论,从学生熟悉、直观的内容入手,作为课程的切入点,将教学内容重新整理,精选例题,巧设疑问,设计出层层递进的思路,使教学内容条理非常清晰.

以高等数学中平面方程的点法式方程的设计为例:从熟知的问题出发引出主题,引出法向量的概念;对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展示出非常清晰的、层层递进的内容层次;引导学生开展猜想、类比、联想、应用、推广等发散思维活动,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2.1 引入问题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唯一的一个平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发现这个方法来确定平面并不是最直接、便捷的.如:空间飞行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作为一个平面,其始终要朝向太阳.而确定这样的朝向,实际上就是要这个平面垂直于一个方向.那么在此最直接的确定一个平面的方法是:用一个非零向量来确定一个平面的朝向,在这个方向确定之后,再给定一个点就可以确定这个平面,称这样的向量为该平面的法线向量,简称为法向量.

由此,引出确定一个平面的另外一种方法:点法式.

设计分析:以上引出基本概念的做法既是实际问题到数学概念的自然过渡,也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概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突破高中时代的固定思维模式,应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比如这里的平面.但教材的处理就显得简单而薄弱.

2.2 精选例题:层层推进,注重引导发散思维

在进行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的推导之后,精选例题如下(例题的选取分为几个层次):

第1层给定一个向量和一个点,如何确定平面的方程.

例1求过点M(—1,0,3)且以向量n=(—6,—1,3)为法向量的平面方程.

解由点法式方程直接写出方程

亮点1 (提问启发逆向思维)给出一个平面的方程之后,如何在方程之中解读其法向量?

第2层回引高中的知识点: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唯一的一个平面.

例2求过点M1(—1,0,3),M2(0,0,5),M3(—1,3,4)的平面方程.

解前穿插问题:如何判断该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何找到一个法向量?以消弭学生疑虑并起引导作用.

解取,计算得到n=(—6,一1,3).

于是,直接写出方程

或写作

亮点2 (设问以作铺垫)是否可以写为:(—6)(x+1)+(—1)(y—3)+3(z—4)=0?学生一般能正确回答.

第3层利用直接给定向量的向量积构造法向量.

例3根据上述计算,直接写出过点M1(—1,0,3)且与向量a=(1,0,2),b=(0,3,1)平行的平面方程.

引导所求平面要与向量a=(1,0,2),b=(0,3,1)平行,因此可以取n=a×b.引导学生不通过计算直接说出所求方程为

亮点3 (设问诱发好奇)是否可以写为:(一6)(x+1)+(—1)(y—3)+3(z—4)=0?学生一般会觉得奇怪:这里给定的点是M1(—1,0,3),而点(—1,3,4)则没有给出,因此,不敢肯定这么写也是正确的.其实,计算就会发现:(一6)(x+1)+(—1)(y—0)+3(z—3)=0与(—6)(x+1)+(—1)(y—3)+3(z—4)=0是同一个方程.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点(—1,3,4)—定在该平面上.

第4层利用间接给定向量的向量积构造法向量.

例4根据上述计算,直接写出过点M1(—1,0,3)且与平面π1:x+2z=0,π2:3y+z—1=0都垂直的平面方程.

亮点4 (从平面方程读取法向量与

写平面方程相结合)显然,可以取a=(1,0,2),b=(0,3,1)为所给平面的法向量,取n=a×b为所求平面的法向量,从而得到所求平面方程为

或写作

以上每个例题通过重组内容、巧设疑问,条理清晰,学生参与思维活动过程多,实际计算量很少,加上恰如其分的“亮点”,照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3 抓住结合点,抽象概念生活化,繁杂内容直观形象化

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等数学比较难学,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繁杂的公式、法则,抓住概念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能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生活实践相联系,则更有利于培育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思维.

以光滑曲线的概念、摆线的形成、弧长计算选例和多元函数求导数法则为例,抓住抽象概念与生活的具体事物之间联系的结合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直观感觉、想象能力,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建立于生动直观的生活基础之上.如此,可使概念的讲解言简意赅、公式及定理的推导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3.1 光滑曲线的概念

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多次出现了光滑曲线的概念.学生对光滑的理解是基于生活的直观理解,没有量化的描述.而数学里面的光滑曲线的概念是:当曲线上每一点都有切线,且切线随切点的移动而连续转动,则称之为光滑曲线.这样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觉得比较难以理解且和生活直观相去甚远.

其实,对曲线光滑的基于生活中直观理解可以解释如下:假设曲线是个刚体,用相同的材料制作而成,表面的摩擦系数相同,手在摸刚体的时候的压力一致.在摸着曲线滑动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大小是相同的.曲线之所以摸起来觉得光滑,是因为摩擦力的方向没有突然的改变,而摩擦力的方向就是曲线的切线的方向.也就是说:曲线切线是连续变化的,所以数学上的光滑曲线,是基于我们生活中直观的光滑的量化描述.

3.2 摆线的形成

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多次出现了摆线方程.很明显,学生对摆线如何形成是有点茫然的.其实,可以很简单通俗地描述其形成过程:地平面上的一个圆柱形的桶,标记其触地的点.当桶滚动时,标记点的轨迹就是一条摆线.

3.3 弧长计算的选例

教材中为了示范定积分在计算曲线的弧长中的应用,列举了阿基米德螺线作为极坐标系下计算的例题.从教学效果看,采用下面的更适宜:

例5给定曲线:ρ=2rsinθ,0≤θ≤π,求曲线的长度.

分析显然,这个是圆周的长度,结果应该是:2πr.

解根据公式,计算得到:

计算

其巧妙在于:这个结果是学生熟悉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可以降低接受的难度.

另外,从图1上可以更直观地看见ds的含义、可以计算或者直接写出ds=2rdθ,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微元ds的本质.

3.4 多元函数求导数的法则

在多元函数求导数这一节中,涉及的公式比较多,加上这些公式的条件和结论,形成了几个定理.学生的印象往往是觉得非常的繁杂.如何将这些繁杂的内容以简明的线条串起来,使得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就成为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首先假设W=f(u,v)与u=u(x,y),v=v,y)复合成复合函数.

其次,画出变量之间关系的树状图,如图2所示.教师演示如何根据这个图写出相应的求偏导数的公式,教材中的其他的各种情形,都可以照此办理.因此,变量之间关系的树状图是正确写出公式的关键,理解了这个方法,自己就可以写出公式而不需要记忆.

再次,教材本节各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都可以统一起来,如图3所示:左边的方框中涉及的函数的条件是有连续的偏导数,右边的方框中涉及的函数的条件是有偏导数;结论是(对自变量)有偏导数.

如此讲解,不仅仅是节省了大量的讲解时间,尤其是学生理解容易、掌握得快,这毫无疑问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巧设关键点,启发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猜想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能够准确找到思维活动的关键点,加以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做正确的猜想和逻辑推理,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快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

4.1 证明的发散思维选例

例6证明ex>1+x,(x>0).

证明记

则该函数在(0,+∞)上连续、可导,且

因此f'(x)>0(x>0),该函数在(0,+∞)上单调增加,从而,当x>0时,f(x)>f(0)=0,得到

故ex>1+x(x>0).

这个例题很平淡,学生是可以利用高中所学的一点点导数和单调的知识来证明的.

现在,请考虑:的证明.

方法如前,只是需要构造辅助函数

并利用

来说明这个时候的辅助函数的导数为正.

现在请学生根据刚才的推导过程,猜想、提出下一个类似的不等式:

如此,一直下去,得到:

再取极限,得到

然后,再告诉学生,实际上:

这样看起来好象是比简单介绍例题要多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又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这样巧妙的联系就显得非常自然顺畅.从长远看,这样准确找到关节点,在后来的教学中一定会收获丰厚的回报,并且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远比讲解一个例题要重要得多.

4.2 思维发散必须适度,否则容易误导

如:学习重要极限之后,首先需要纠正学生的误解:“”.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用这个极限去计算其它的极限,一般会引导学生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是—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假如不注意发散思维的前提和范围,则很容易出差错.如有的学生会因此而认为:.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抓住sin(x2—1)与x—1不是当x→1时的等价无穷小这个关节点.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选择典型的例题对学生进行点化.

5 结束语

本文以不同教学案例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通过对内容进行重组,使得教学层层递进、自然顺畅;引用直观生活化的注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设置思维活动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的接受程度、启发学生思维、培育应用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6版上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10

一、将多媒体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的优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教授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会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利用信息量大、效率高的特点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呈现知识,对于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平时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进行模拟演示,更加直观地表现出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起到最终掌握知识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容量大、效率高,试题或者材料将会以直观的形式投影到电子屏幕上,可以节省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发挥与理解,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才能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更注重的是数学的习题量,采用所谓的“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会偏低。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侧重点将会着重于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能注重情境的创设。高中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的学科,教师应侧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想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不单单要依靠多媒体技术,教师还应该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对知识进行描述,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1)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永远都不能丢,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和工具性作用,使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这样,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严密的数学论证过程和极强的逻辑推理,还可以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幻灯+配音”的课堂模式是很多教师常常使用的,这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一个误区,它往往忽略了知识的呈现和推理过程。对此,教师应该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来设置出相应的知识构建。

(2)课件制作。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当具备简单明了的结构和有序合理的布局,二者缺一不可。布局方面可以将内容区分为主题板块、主干知识板块、例题或者习题板块等等。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关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因素,要着重图片、动画、声音、色调的使用。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主次不分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有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件更加“逼真花式”,添加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声音等,影响了主要知识的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些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问题。教师制作的课件应侧重主要知识教学,尽可能地隐去次要的内容。教学效果是第一位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应遵循这一原则。

(3)课件使用。是否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直接决定了学生最后学习成果的高低。反之,课堂的教学效益的高低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否有效的直观反馈。对此,针对高中数学课堂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或者播放文字、音频、视频等方法来导入资料。例如,探讨射线的性质,可以播放手电筒照射物体的画面,手电筒所发出的光具备射线的一切性质。二是配合试题以及板书等。例如,为了避免抄题所带来的时间浪费,教师可以将试题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利用黑板进行分析解答。并在最后将标准答案利用投影的方式进行公布,同时强调易错易漏的地方,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4)课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课件的使用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解决高中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应该有一个直观的反映。否则,会收效甚微,那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三、结束语

教育的发展一直都是和科技密不可分的。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众多高中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模式,教师要明确重点,找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之处,切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教师还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效地将二者进行结合,才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敬贞,杨晓宏.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4).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11

一、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英语拥有了蓬勃的兴趣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把打开英语学习殿堂的钥匙,这种兴趣的趋向越强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渴望也就越强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呢?笔者的体会是:

(一) 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谈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二)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少应包括: (1) 良好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要以教育者自居,要让大家都乐意加入到师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合作。 (2) 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教学饱含热情且方法得当,就会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并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的积极性与进步则让教师受到鼓舞与鞭策,进而追求教学上精益求精。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 (3) 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兄弟姐妹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和谐状态。

(三) 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为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开设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广播台等,还可经常举行一些适当形式的课外竞赛。英语学习,兴趣为先。

二、 应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有效地学习英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策略。那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使他们具有不断自我调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下面就英语学习策略包括的四大方面谈几点自己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 在认知策略方面:抓好预习,主动复习,发现并运用语言规律

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工作,事先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英语学习也不例外。预习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扫除障碍,提高听课水平,增强自主意识。在讲每课之前,学生都对新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就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攻破难点,对课前预习的疑难点也能迎刃而解了,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调控策略方面: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

人生要有目标,学习、工作要有目标,英语学习也要有目标。学习英语的大目标就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在大目标指导下,要有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是指学期初制定的英语学习目标;短期目标是指每个单元初作出的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要求,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三) 交际策略方面:注意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主动交流,重在表意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每一门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之初,我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粗略地介绍了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习惯。

(四) 资源策略方面:利用现有资料、资源,丰富学习,扩充能量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利用现有条件主动学习。很多配有随身听,在课余时间听原声磁带,包括课本的对话和简单的英语歌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让学生在浓郁的英语氛围中感受英语,使用英语;另外,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英语标识、商标,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如:高速公路上的标识“Dead End Road” “No Through Traffic”或习语中出现的“heavy sugar” “a peach”等单词,学生们都学过,但未必理解这些标识的真正含义,这时帮助他们利用工具书查找所需的信息,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数学学习效率提高研究 篇12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 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就初中数学而言, 因其本身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时就会感觉到知识枯燥、无趣, 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 最终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 学习“反比例函数”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对比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进行讨论, 区分这两个知识点。 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 又能避免混淆概念, 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 提高课堂教学的平衡性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 当然, 合理的教学情境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的, 教师要明确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举个例子, 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对称轴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让学生用纸片对折, 然后画三角形的方式亲身体验轴对称的概念。 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合作探索出对称点这一知识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实践教学中, 多数教师都把自己放在教学权威的位置上, 认为只有在学生中间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 才能教育好学生, 但其实这恰恰是一个误区。教育是培养学生的, 使学生全面发展, 而非单一发展。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 教师必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和谐、平等的平台上, 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探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初中数学课堂比较枯燥无味,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调节课堂气氛, 实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但是要想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 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新型的教学观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启发学生思维等效果要给予重视。

其次, 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 对于分组,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进行小组的划分。 一般以四人为一组, 但同时要确保组员之间的内在差距不大, 让小组之间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 又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小组队长可以采取轮换制, 根据学习的需要和相应的课堂教学情景进行调整, 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够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最后, 在学习完知识之余,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 巩固并且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 学习完“直角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后,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教学楼,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分工合作。 完成了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教学的转变, 让学生能立即学以致用, 在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设计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习题练习时,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教学设计练习题。 比如, 原本有习题:已知:△ABC中, H为垂心, O为外心, 且OM⊥BC于M, 求证:AH=2OM。 那么,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再增加一个小问题:若∠BAC=60°, 求证:AH=AO.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在原本题干不变的情况下, 继续探讨新的问题, 得出自己结论。 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果的过程, 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坚持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要成为使学生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与好朋友, 用真情实感为学生创设有益的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一个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的快乐, 并且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明白白学习活动是自己应该主动积极参与的。 数学教师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协作的小组合作关系, 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明白小组的学习任务就是自己的使命, 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结语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纳与认可不是通过外界的直接刺激 (即教师的教) 获得的, 而是需要外部刺激和人的内部采纳 (即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起作用而成的, 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小组合作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所以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的弊端,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凤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8:117.

[2]刘红霞.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 2013, 21:93.

[3]于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再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 14:5.

上一篇:爱与快乐下一篇: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