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背景知识

2024-07-23

人文背景知识(精选5篇)

人文背景知识 篇1

摘要:音乐的人文价值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对培养学生文化修养、思想品质、人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需要从教材钻研, 深入挖掘人文因素;目标指向, 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教学过程, 自然渗透人文精神;课堂管理, 自觉浸润人文情怀等四方面入手。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人文精神

一、教材钻研, 深入挖掘人文因素

构建人文课堂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音乐作为核心人文课程之一, 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仅在于把“美”传递给学生, 更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感悟人类的生活本质以及人生的意义, 让他们懂得热爱生活, 并在思考中逐渐提高自我, 在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中完善自我。

第一, 要关注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学习音乐首先应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从而为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与树立,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 要充分挖掘作品的文化内蕴。音乐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结晶, 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充分展现作品的深刻文化蕴含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呈现得更丰满而富有吸引力, 升华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还能够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 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二、目标指向, 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课堂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对于音乐教育, 我们关注的应该不仅是音乐, 更多应是精神上的探讨。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所以,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以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作为依据, 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学生, 关注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等, 既要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 又应立足学生未来生活的构建, 并将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 体现人本位的音乐教育观。

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不仅是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音乐学习懂得了感受美、鉴赏美, 并在这种过程中学会思考, 懂得透过音乐作品去理解人生、品味人生。

三、教学过程, 自然渗透人文精神

蕴含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的组织是其根本保障。

首先, 要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平等交流, 共同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而且,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不仅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更培养了他们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促进了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其次, 要尊重学生, 善于鼓励学生。音乐作为一种听的艺术, 具有非语义性、非具象性和不确定性,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首作品, 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与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作品相联系, 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的感受。

再次, 教师上课要“进入状态”。在教学中, 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不仅是指学生, 更应该包括教师。所谓“进入状态”, 即教师上课一定要感情投入、进入角色。因为, 教师感情投入的教学行为, 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人文熏陶。我们都知道情绪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很难想象一个自己都没被作品感动的教师会使学生对作品有多深的感受。

四、课堂管理, 自觉浸润人文情怀

实际上, 课堂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再美的音乐、再好的教学设计, 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表现得令人满意, 课堂上总不免会发生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怕得罪学生视而不见, 或是严格管理、批评学生, 造成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 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认为正确的处理办法应该是以人文理念进行课堂管理, 要从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角度出发, 不要用过激的行为和语言去要求学生。

音乐的人文价值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对培养学生文化修养、思想品质、人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始终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本, 为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及其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英语学习 篇2

关键词:数字人文 英语学习 媒介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式与教学手段正在发生变革。数字人文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对学习者也尤为必要。鉴于英语学科是最受數字人文影响的人文学科之一,本文探讨利用数字媒介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方式方法。

二、数字人文研究回顾

1.数字人文的概念和理论

数字人文是针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教学、研究发明以及创新的一门学科。它由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和数字人文实践(digital humanities praxis)发展而来,致力于将电子信息技术系统地应用于人文学科。

人文计算领域的先驱Roberto Busa认为:“人文计算化的最重要结果并不是加速传统人文研究的速度,而是给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1]这表明数字人文的产生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其目标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于传统的人文研究与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人文知识的获取、标注、比较、取样、阐释与表现方式。[2]

2.数字人文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在国内,数字人文的理念已对语言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产生重大影响。以英语学习为例,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英语学习网站、软件、手机应用推陈出新,极大丰富了英语学习资源及媒介。移动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升级为大众获取、使用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及时性与便捷性,学习者也越来越依赖现代信息技术以习得知识。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移动终端催生门类丰富的英语学习类应用(app),为学习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三、 英语学习者的现状分析

兴趣不足,二语学习投入多产出少,英语学习者如迫于压力学习,消极的心里暗示会导致学习过程收效甚微;时间不够:很多学习者还要同时完成工作或专业课学习,长时间专门的英语学习不现实;缺乏语境:这部分学习者勤奋过人,也能应付英语测试,却由于缺乏英语操练环境,不能形成英语思维、运用能力低下;取舍不当:泛滥的外语资源让学习者难以取舍,相当一部分人因误选资料而浪费时间、精力。

四、 数字人文在英语学习中的实践方法

在数字人文背景下进行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获得英语知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结合具体的英语技能操作。

1.听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听取最新、最全、抑或自己最想听的内容,防止因精力过度分散或听力材料枯燥乏味而状态不佳。例如,学习者可通过沪江网、听力酷等网站、应用和软件上提供的听力材料及其听写、复读及字幕功能,练习跟读、听写、转述等。练习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水平与需求,适时暂停、循环播放直至完全理解、转述、复述乃至记录原材料。同时,学习者还应随着自身水平的提高,不断调整媒介功能满足训练需求,譬如由单句循环播放调整至两句或多句循环乃至于全篇循环。

2.说

口语表达不佳与缺乏语境训练有一定关联。信息技术媒介能为英语学习者模拟接近真实的交流语境。基础需求者可以通过如“英语口语900句”等软件练习经典地道的口语句式。

如需进入相对高级、更加自由的真实语境,学习者可以通过QQ international、MSN等国际通讯软件、应用结交外国友人,进行一对一的语音交流甚至一对多、多对多的语音群聊。

除此以外,微信平台上还有诸多优秀的微信公众账号定期推送口语话题及口语精选内容。订阅者可根据话题录制语音发送至平台进行互动,得到公众平台方对用户的口语指导。另外,订阅者也可随时将口语相关问题反馈给平台,及时获得相关解答。

3.读

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目前,类似有道单词典(内含有道单词本)的背词软件或应用中内置各种考试、专业词汇书,读者可自由选取词书背诵,也可将使用有道词典查阅的生词加入生词本中进行记忆。有道词典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定时反复地提醒用户背诵、复习词汇,同时还根据用户的返记情况(记得或不记得)变更提醒记忆次数直至记忆牢固。用户可于等车、排队的琐碎时间快速进行记忆或复习,效率显著提升。调查显示,选择该背词方式的学习者无需专门投入大量时间背单词,但却记忆深刻,单词量迅速攀升。

解决了单词的问题,读者还需大量阅读练习提升阅读能力。微信公众平台同样云集各种优秀的英语学习帐号,每天为订阅者推送精品阅读资源,读者除了能阅读精华资源,还能巩固语法知识、汲取西方文化并掌握时事资讯。更为实用之处在于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公众平台回复关键字以获取相关英语文章。很多学习者反映该方式让自己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提高阅读能力。

4.写

写作之难并非惰于写,而是苦于缺乏及时、经常地批阅。数字人文在写作方法仍然发挥作用。例如,学习者可使用句酷批改网,在线写就英语作文并提交。句酷批改网将作文和标准语料库进行比较,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将之映射成分数和点评。该网站能自动识别词汇、搭配、语法等常见错误并给出修改建议,练笔者无需教师指导即可自行修改作文。此外还有很多免费信息资源平台。

五、 结语

在英语学习领域引入数字人文,强调的是数字化背景下的信息免费、开源。学习者以多种信息技术为媒介,自主设计并调整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移动式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深入地内化英语知识、提升英语技能。在数字人文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学习者能够做到单方面完成教与学的双重任务。

参考文献:

[1] Busa, Roberto.‘The Annals of Humanities Computing: The Index Thomisticus’, in 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 1980, 14: 83-90.

[2] Schreibman Susan, Siemens Ray, and Unsworth John eds.A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

人文背景知识 篇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种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路,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发展指明路标,也为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视界。为此,我们在学校体育中通过各种途径注入人文关怀、加强人文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对群众和社会有责任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但是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的氛围,体育文化的这一重要功能无法全面发挥。本文研究核心是探索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文化在多方面的社会功能。提出把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注入体育之中,让更多的人在体育运动中了解体育文化,反过来让校园体育文化在实践中激发人们锻炼的热情和意识,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科学锻炼方法进行合理有序锻炼。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提出了人文关怀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设计方案。

1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

1.1 首先,紧紧围绕文化对人的可塑性特质,在全面实施校园内

体育文化整体环境建设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千方百计地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办体育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开展体育知识讲座、奥运专题报告、学术沙龙等。对于体育,我们一定要树立“体育是一种文化”的理念,它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人文教育的功效,健康身体的生物功能,是我们建立体育文化宣传,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基础。

1.2 以高水平竞技体育项目为榜样,聚合提升学校内部群体对

体育的关注程度。组建一支具有广泛影响的、适合本校实际状况的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将极大地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改善,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因体育竞赛成绩优异而成名,学生因关注学校竞技体育发展而更加亲和体育,并在长期的亲和中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

1.3 推进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以人文本”提高学生体育参与

积极性,改变用时间、长度,高度等量化考核为手段的评价,倡导学生的参与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始终如一地坚持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参与,只有使所有的学生更广泛的参与到体育的实践活动中去,才可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环境的形成。

1.4 在教育环境建设方面,应扩展余暇体育活动,余暇体育是在

一种体育思想指导下,为达到健身、娱乐等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它具有自由性、个性、群体性、情感性的特点,更能适合当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需求。

2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

2.1 体育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体育建筑、场

地、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都需要物质条件支持,把增加校园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通过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营造激励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机,用优美的体育建筑,良好的体育设施,增加学生对体育的亲和力。

2.2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随着高校办学规

模的扩大和办学实力的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等硬件建设规模和层次在近几年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许多学校己建成或逐步建成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因此,应加强这些设施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使其能更大程度上发挥这些硬件设施的效益及功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挖掘出综合效益,创设更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环境。

3 加强体育制度、管理方法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领导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他们的办学指导思想、行政决策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要明白体育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是一个多目标、多功能的系统。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实施体育教育,建设体育文化。

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尚待加强,校园体育精神反映着深层的体育思想理念,是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循的体育价值取向和信念,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弥漫在整个校园环境因素与群体之间,形成一种浓烈的体育精神氛围,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所在。然而从总体来说广大的师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体”的层面,“体育”是一个合成的名词,它是由“体”和“育”两部分组成。因此,体育不单单是在身体上使人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在于它育人的作用。从建国以来我国学校的体育的目标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校体育的目标己经不仅仅停留在“体”的层面上,己经向“育”的层面转变,但这种提高与转变往往只停留在体育理论界的学术层面,在实际的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其强身健体的作用上,对于其育人的作用尚未重视起来。因此,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摘要:人文关怀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关注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人文关怀,体育文化构建

参考文献

[1]刘勇.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7).

[2]柏慧敏.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07).

[3]程一辉.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05).

人文背景知识 篇4

关键词: 新课程;英语教学;人文性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国民的素质要提高。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在全球信息化、通讯商业一体化时代,能找到一个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机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此,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引起了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赞誉。它把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作为目标,注重学生个体可持续和谐发展,向人们展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英语教育理念。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其人文性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一、关于人文性理念

当今的社会正在创建一种和谐社会,它是人的心知和情感得到尊重的社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良好地结合起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及质量。那么,怎么理解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呢?

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新的外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建立的多元的、开放的英语课程教学方式,侧重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心知和情感态度得以和谐发展,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它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求异的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贯彻英语教学人文性 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一)树立对话理念,英语教学应具开放性

当今的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题,对话已经成为解决国际事务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对话在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的教学中也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不仅能反映生活的广度,而且也反映着人与人精神相通的深度,它是互联世界中各种信息的生长点,是各种交流的基础。所以,英语教学必然且必须覆盖言语的全部关系及其所映射所敞开的整个世界。对话教学正是通过主动交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表述这一途径去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对话理念,由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灌输转变到师生齐心协力的对语言的审美、对语言的感悟中来,从而促进以语感为核心的英语素养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确立民主观念,英语教学应具互动性

教育的人性在于告别压抑。一个长期处于压抑环境中的人很难有所成就,这是因为,情感态度是影响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走进学生心灵,创设各种情景,满足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中学各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直接打动人的心灵、意识和良心是教育艺术的核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由课堂上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品质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用“心”施教,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觉醒,在心灵净化中升华,实现师生之间教学的良性互动。

(三)转变角色观念,英语教学应具批判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由教学活动的传输者成为教学过程的创作者,由教学活动的主演者成为教学活动的导演者。学生不再是概念里的儿童,而是充满灵性的可爱孩子及朋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你与我”的平等关系,学生的个性受到珍视和尊重,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认和弘扬。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生作为人,他们内部存在着向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的需要和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做好“导”的工作,走出因循守旧的怪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其思维开发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批判思维的能力。例如,在Unit 15 The Necklace (Senior One)中,莫泊桑在The Necklace 这一戏剧中创作了Mathilde (玛蒂尔德) 这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在课文即将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辩论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Mathilde?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what she did?”学生经过思考、辩论,过半数的学生却认为:从人性化的角度讲,Mathilde梦想过幸福的生活,不安现状,这是对的;她在经历挫折之后勇于向命运挑战,不言失败,战胜困难,这说明她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毅力和恒心的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新课程呼唤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互动的课堂气氛,沟通、合作的时代精神,具有批判性、求异性的思维品质。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志同道合者、合作者,生活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路人。关注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之中,实现师生人格上的碰撞,心灵上的相遇和精神上的共享,这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李远琴,浅析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第2期

2.潘国平,创新思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第1期

人文背景知识 篇5

关键词:数字人文 图书馆 大数据 数据清洗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4-0111-0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不管是人文研究还是自科研究都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些科学研究的实现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平台和方法,也能充分的展示、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进而促使科学研究从一个范式发展向下一个范式,如在数据科学时代因数据的产生和应用而出现的第四科学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这些科学研究的发展与需求也推动了信息技术、应用工具平台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技术因研究的需求和应用而更快发展并更具价值,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利用更是产生了一些越深入、准确的科学工具。科学研究的这种良性互动和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也产生了诸多新兴的研究领域,数字人文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数字人文的发端已有六十余年历史,但直到新世纪以来,人们才开始对其真正关注与研究。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但随着GIS、数据挖掘、知识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已呈蓬勃发展之势,目前也已在历史信息化、地理信息化、古籍数字化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全球已产生50多家数字人文研究组织/协会,如由人文计算领域影响力最大的文学与语言学计算协会(Association for Literary and Lin-guistic Computing)、人文领域计算机应用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s in the Humanities)和数字人文学会(The Society for Digital Humanities)组成的全球性的国际数字人文组织联盟(The Allia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Organizations)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也都依附高校或研究院所成立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地理分析研究中心(cGA)、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空间分析中心(CASA)等,我国也于2011年在武汉大学成立了首家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一些科研资助机构如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也非常重视和支持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作为美国联邦政府加强数字人文研究主要推手的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于2006年专门设置了数字人文力公室用于推动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同时,作为社会发展文明知识储存、组织与应用机构的图书馆,近年来也敏锐地发现了数字人文研究的服务空间,积极利用自身知识服务等优势加入进这一全新领域,虽然一些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

上一篇:垂直螺旋输送下一篇:记账改变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