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2024-06-13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共10篇)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要真正学会一门语言, 必须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当然, 离不开文化教育。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与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密不可分。中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初中) 和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 (高中) , 文化导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教育

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不是被动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而是运用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 (包括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 , 根据上下文去预测和理解意思。正确了解文化背景知识, 有助于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和理解。图式理论认为, 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 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 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存在的图式, 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很多模块都渗透了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这些有关背景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拓展视野。

二、树立文化意识, 教学同步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 应树立文化意识, 应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 语言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 告诉学生, “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这两句话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外, 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 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 是尊敬的表示, 可在西方, “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 去日无多, 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 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 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 便上前去搀扶她, 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 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 (elderly people) , 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 (senior citizens) 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三、对比中西文化差异, 促进文化交流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 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 这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 A代表age, R代表religion, 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 不问体重, 不问年龄, 不问宗教信仰, 不问婚姻状况, 不问“去哪儿”, 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 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 民族文化交流日益迫切的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更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绍的课文和日常生活的题材比统编旧教材增加了很多, 内容涉及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表明:通过日常教学, 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这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

因此,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 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坚毅的品质, 让英语学习在比较中进行, 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篇2

一、結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的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 ”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 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 “中西节日大PK” 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 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 (当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

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些酷句The line is engaged.(占线) Let's bag it .(先把它搁一边)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A thousand times no!(绝对办不到)It's up to you .(由你决定) Big mouth(多嘴驴)Get down to business(言归正传)None of your business(不关你的事) I'll kick you ass (我要炒你的鱿鱼) I am all ears (我洗耳恭听)You piss me off. 你气死我了。Take a hike!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You're a jerk! 你是个废物/混球!Are you insane / crazy / out of your mind?你疯了吗?Knock it off. 少来这一套。 You stupid jerk! 你这蠢猪!I'm fed up. 我厌倦了等,由学生创设语境, 迅速说出来。此方法简单易行,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快人快语”的活动中来。

四、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horse 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在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西的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西方对狗是情有独钟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 失败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会叫的狗不咬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按功行赏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动物的习语,开展“动物晚会”Animals' Party的活动。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3

1 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法的重要性

在英语课堂上,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学英语的环境, 坚持用英语讲课, 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和学生们对话,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英语世界。同时, 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英语讲课, 又能使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 使师生都进入到角色中, 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交际沟通, 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2 交际法中渗透文化背景的必要性

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 不但包括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传统风俗, 还包括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以及价值观念等等。在英语教学中, 在语法方面, 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 尽管能够正确的将英语, 但是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英语的使用和理解是非常有用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生活习惯, 才能使学生能够使用得体的英语进行交流。并且为了能够使学生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表达, 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等, 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徐云, 2010)

3 交际法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3.1 能够引导学生获得外来文化信息, 树立学语言即学文化的思想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思维模式, 学生汲取的文化思维模式信息越多, 语言就掌握得越好。在英语教学中, 受到本国语言文化背景的影响, 一部分学生认为坚持热爱本土文化, 是爱国的表现, 对待事物头脑中固有一种看法和观点, 认为接受英美国家的文化习惯, 就是摒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因此, 对于这部分学生, 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心扉, 拓宽他们的视野。不但要传授知识, 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给予及时的调整和引导, 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学生对互联网上的信息都非常敏感, 认为互联网上外来事物都是时尚的、前卫的, 进而很多学生对一些非主流文化进行模仿, 对一些非课堂获知的外来文化信息来者不拒, 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异国文化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学语言即学文化的思想, 鼓励学生对异域文化采取“吸取精华摒弃糟粕”的积极态度。

3.2 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背景的认识, 正确使用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 在话语层次上和区分中外文化背景中, 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如:当我们在路上碰到一个熟人的时候, 我们经常会问:“你要去哪里?”或者“你吃饭了吗?”来表示我们的礼貌, 但是碰到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要是我们问他:“Where are you going?”并不能代表我们礼貌, 相反他会认为我们在干涉他的私生活。而如果你问他:“Have you had your lunch?”则会误会你要请人家吃饭。以英语母语的人通常会说:“What a lovely day, isn’t it?”。而当某人夸奖你某件事情做得好的时候, 按照我们中国的习惯我们会表示谦虚:“我做得不好”。当某人称赞你的衣服很漂亮的时候, 会说:“你今天很漂亮”, 你会说:“没什么的”, 但是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 人家为了表示欣赏和感谢对方的赞美“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时, 会说:“Tank you.”或者“Tank you for your compliment.”。再如, 在我国问朋友挣多少钱, 是一件很平常的时候, 但是在英语国家, 这是绝对不可以的。由此可见, 一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因此, 教师要在话语层次上, 帮助学生区分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语言。

3.3 引领学生比较异同, 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在英语交际法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比较英语国家文化和我国文化的差异, 充分挖掘教材中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如:在西方人眼中, 沉默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而我国则认为是一种有礼貌和修养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沉默是金”的中国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鼓励学生学习西方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热情奔放的特质。再如:对“狗”的认识上, 中西方的差异也很大, 一般情况下, 我们用狗喻人, 都是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贬义词, 但是在西方国家中, 则把狗比喻成幸运儿 (lucky dog) , 或者比喻成最重要的人物 (top dog) 以及爱屋及乌 (Love me, love my dog) 。因此, 教师当讲到这些词汇的时候, 不但要对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搭配进行传授, 还要对词的文化内涵和母语的差异性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注意这些词汇的正确学习。而在知道学生写英文书信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语篇和文体方面上英语和汉语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学到形象具体的文化知识, 要尽量符合英美两国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3.4 利用情景创设, 锻炼学生纯正发音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应当利用情景创设,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能够以情景再现的场景尽量让学生去演绎。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 是为学生创设模拟交际环境, 如:宾馆、圣诞节、机场、售货员以及邀请客人等情景。而在这写情境中, 教师为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分配学生演商人、服务员、老板、医生以及狱卒或者警察等不同的社会生活角色, 使学生在这些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 还能更容易地把学到的语言运用到其中, 提高了口语的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生符合英语交际准则的行为习惯。另外, 学生都喜欢看影片, 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影片中的角色, 让学生自己表演喜欢的片段, 真实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 从而锻炼自己的发音。同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经融入到了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方面, 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增加英语教学的文化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真实的文化氛围感受。如:听英文歌曲、看英语影视作品或者通过一些图片、影像资料等等, 把异国风土人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 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特征理性的认识。并且还可以定期剧本展览、组织相关的文化知识讲座等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特征感性上的掌握, 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张海峰, 2010)

4 总结

综上所述, 英语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因此, 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并且在英语交际法教学的实践中, 要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逐渐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从而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方式和词语的选用上, 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有效地运用自身掌握的语言知识技能。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交际法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 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而为了提高英语交际法教学的质量, 在英语交际法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是当前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交际法教学的重要性和文化背景的必要性, 主要探讨了英语交际法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交际法,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参考文献

[1]徐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背景知识融入初探[J].学生之友 (初中版) , 2010 (12) .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4

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翻译句子,要翻译成我们中国人说话的习惯,可真正要做到这些,并不只是平时嘴上说说就行了的。那就对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中学英语教学之目标,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谈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策略。

一、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精采的外国电影录像,欣赏格调高雅的外文歌曲等各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因此,做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二、随机讲授

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重点是要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除讲清其概念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要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在这点上,我觉得教师用书很好,为我们老师提供了部分素材。如:在讲到"floor"一词时,应告诉学生,它除了当“地板”讲,还可以当“楼层”讲,"The building has 6 floors."可是,英美两国的表达方式又不一样,美国和中国说法一 样,而英国把二楼叫作一楼"first floor",四楼叫做三楼"third floor",一楼叫作"ground floor"。而且在英美等国,人们不喜欢13这个数字(宗教原因),认为它不吉利。因此,在一些高层建筑和宾馆里不设13层楼,也没有13号房间,12之后就是14。

三、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例如:当人家称赞说:“你很漂亮!”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或"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对方就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奉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还有在见面打招呼上,中国人喜欢问“你去哪?吃饭了吗?”,而英美人则喜欢用问天气来打开话匣子。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问的这些有些干涉到他们的私生活了。

四、寓教于乐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背景,方法,渗透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1) 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在与对方交流中, 根据话题、文化背景中讲出得体、恰当的话。然而, 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 我们从日常的交际错误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交际错误分为两种, 一是语言错误, 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论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在与英语本族人交谈时, 他们往往对外族人在语言、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 与此相反, 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时不礼貌的, 甚至是冒犯。例如:学生们在商店里或街上看见外国人就问“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非常尴尬, 不知该不该回答, 也不知怎样回答。因为在某些国家, 这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才能使用。

(2) 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有助于掌握英语语法, 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 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 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 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 不能说“He's my a friend”, 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 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一看到if, 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 “打得赢就打, 打不赢就走, 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 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 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 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 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 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对于学习英语语法, 减少Chinese English (中国式英语) 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2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内容

(1)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 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 诸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 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打招呼时, 不明知故问 (如:您在看书?) , 也不问别人是否吃过饭了 (除非您想请对方吃饭) ;对别人的称颂要表示感谢等等。中、西文化在请客, 吃饭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 总喜欢向客人敬酒敬菜, 一而再, 再而三, 生怕客人没有吃饱喝足。西方人, 特别是美国人请客、吃饭不一样, 男主人或女主人通常只敬一次, 你要是想吃想喝, 就接菜接酒, 不要假装斯文, 不要指望主人会敬第二次, 否则你自己挨饿受渴。在主人向你敬酒时不要一饮而尽, 应只饮一小口。主人希望客人自己动手 (help yourself) , 不要拘谨,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你不知道主人敬给你的菜是什么味道, 你可以要一点点, 尝一尝, 不要全然拒绝。如果的确不喜欢某个菜, 你可以老实地, 但又客气地说你不习惯吃这种菜, 但是放在你盘中的菜, 杯中的酒, 最好把它吃光、喝光。在餐桌上进行对话、交际就要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习惯要有所了解, 否则你可能要么会饿肚子吃不饱, 要么会把整个场面弄得很尴尬。

(2) 感谢与答谢:

“Than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 它用来表示感谢。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 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如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birthday !Miss Huang !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 Oh, a diary, too.Thank you!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 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 可能招致“贪心”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 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 一般都是当面打开称赞一番, 并且欣然地道谢。

(3) 恭维与赞扬:

在美国社会中赞美、恭维语在各种场合被经常、广泛地使用。在美国学校,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 如:You know something, Tom. You did a good job。两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 在坦率地评价对方做的事情之前通常要先赞扬一番, 如:On the whole, the play was a great success but the ending still left something to be desired. 两位近来不曾相见的朋友或同事再度相见时常恭维几句作为问候的一部分或代替问候套语。如: Hi, Mary,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look so good, You’ve lost weight。

(4) 禁忌语和体态语:

在美国禁忌语和体态语也属于交际文化范畴, 我国电影“金鸡奖”, 先译成“Gold Cock Prize”, 谁料到一词除了“公鸡”之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 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 后改译为“Gold Ro-oster”。在体态语中, 伸出食指和中指, 中国人表示“二, 可美国人表示“胜利”;我们用大拇指和食指表示“八”, 可我们的“八”字造型在美国人眼里却是“二”, 就是这个“二”和“八”, 在中美交往中闹出过不少笑话。

3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方法

(1) 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表示关心的对话:

A: Hello, you look tired today.

B: Yes, 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 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

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 但根据英文习惯, A只须说“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 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

(2) 阅读文学作品或专题介绍: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 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 因此, 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 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 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有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 从中了解文化知识。

4结语

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它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它是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本人认为,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相当重要的, 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 也才能更准确学习和运用英语, 从而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艳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 2006:98-99.

[2]张迪.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

[3]欧洁.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 2004.

[4]唐楠.在艺术中专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辽宁师范大学, 2004.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6

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由于受整体大环境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仍以知识传递为主要的教学途径,而忽视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仍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对单词、语法进行死记硬背,培养的学生往往都是具备较大词汇量,语法知识体系良好,但是个体语言交际能力差,正是我们俗称的“哑巴英语”现象。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导致英语无法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进行推广学习,这也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最大问题。

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不单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进行文化传播和交际的媒介;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没有文化的语言就是一具空壳,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想更好地掌握语言,必先了解其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英语的学习。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涉及两个方面:语言和文化,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学习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必须考虑到它的文化背景,注意到中英文化差异,并将之融入到英语学习与运用当中。现代化的进程使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是一种社会工具,是与文化密切相关的。这种关联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外语学习涉及不同的世界观,因此,语言文化知识的渗透对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三、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方法

1. 通过比较,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中英文两种语言体系文化背景不同,使得在不同环境中应用语言表述的含义也有所区别,我们可以先从日常中常见的打招呼、称呼语以及表示感谢、谦虚、赞美、关心等方面的差异入手,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可以直接体会到文化背景知识之间的差异。

2. 创设直观化教学环境,增强文化的渗透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增加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机会,通过多媒体网络、目的国物品、图片或者报刊等,将其恰当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外国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适当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课内教学有关的英国电影、电视、录像等资料,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实现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直接渗透。

3. 课余组织开展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活动

英语的文化背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涉及的范围与领域也较广,其中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单单凭借课堂时间对其进行渗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应该营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相关的事物,诸如:设置英语角,张贴相应的图片以及画报、标语等,通过客观环境的熏陶对学生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水滴石穿,天长日久,学生就会学到很多。

4. 鼓励学生拓展阅读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相应的文章材料,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英国的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举办一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主动搜集相应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7

一、充分挖掘词汇文化内涵和外延,有效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深刻地反映出英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应只要求学生多记忆词汇,更应引导学生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挖掘词汇文化内涵和外延,掌握词汇表达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恰当性,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词汇black coffee,意为“不加牛奶的纯咖啡”,而不是黑咖啡;white coffee特指“加了奶的咖啡”,而不是白咖啡。又如,oyster(牡蛎)一词常用来指沉默寡言的人,因为据说最好的牡蛎总是口闭得紧紧的。freeze一词,其基本含义是“凝固;结冰,冻结”,但在美国国家,它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意为“站住,不许动”。再如,对于politician和statesman这两个词汇,学生往往容易将politician译为“政治家”。事实上,单词statesman译作“政治家”更为贴切。这是因为在美国英语中,politi-cian含有较强的贬义色彩,专指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段的“政客”。政治家应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智之人,而非引起别人蔑视之人。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若无法正确把握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容易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语用错误,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二、巧借节日文化习俗话题,有效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有着特定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节日文化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当前,学生非常热衷于西方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节日文化习俗话题,有效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其历史由来、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把握与记忆,培养学生的多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学习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2 Unit 4 Holi-days and Festivals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英语国家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学生熟悉英美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如感恩节(每个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民合家欢聚的节日。每逢感恩节,美国放假三天,散居外地的人会在感恩节回家团聚,享用美味火鸡佳肴,唱歌跳舞,玩南瓜游戏等。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节日”这一主题,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信息搜索,收集英语国家相关节日文化知识,并引导其与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加真实、深入地感受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多样英语学习活动,有效渗透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拓宽文化导入渠道,拓展语言文化背景,提高学生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例如开设阅读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多看以英美文化为导向的书籍、报刊和杂志,让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名人逸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加深对英美文化现象的理解,拓宽知识视野,克服文化差异给语言学习带来的困难。又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体现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电视节日或经典电影,如《哈里·波特》、《泰坦尼克号》等。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等,又可以锻炼学生听力理解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再如通过举办英语百科知识竞赛、组织英语角活动、办英语小报等活动形式,有效渗透英语国家的成语、谚语以及文化,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增加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了解,从而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可开展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专题讲座,精选英美文化中较为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定期、定时、有目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专题讲解,从而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8

文化背景知识是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把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衔接的纽带, 把已有知识与待获取知识之间联系起来以达到较好阅读理解效果的桥梁, 因此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 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已经产生了障碍, 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需要在高中生能接受的范围内, 从新的、不同的角度寻找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策略, 改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引入的教学方式。传授和帮助高中生了解背景知识, 同时发掘其强大内能, 有针对性地渗透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把文化背景知识与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有效地结合, 解决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对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障碍, 可以形成卓有成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达到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1 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对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文化背景知识属于内容图式的范畴, 激活内容图式,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使复杂英语阅读的语篇更具逻辑化, 高中生可以在阅读理解中更容易理清层次结构, 有利于实现自主学习, 提升对英语语言的理解速度和认知深度, 提高学生对语篇内涵的挖掘能力。 因此背景知识的渗透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正文而言, 了解了文化背景, 相当于高中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 更有利于新知识学习。 因为认知结构理论主要强调过去的经验通过对认知结构发生作用而影响到新的有意义的学习, 同时也强调学校学习中的迁移更多地是发生在一个连续的情景中, 先前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 进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阅读不仅是对书面词句及语法规则的学习, 更是对深层的主题思想、思维模式和文化异同的了解和把握。” ( 李伟, 2014) 目前,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 负担重, 课外阅读时间有限, 阅读学习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知识层面, 英语阅读能力提升主要聚焦于词汇、语篇、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方面, 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学习, 导致文化背景知识匾乏, 常常表现为知识面狭窄, 了解范围有限, 不能运用所了解的背景知识解决英语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有碍顺畅阅读, 不利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虽然高中生有多条途径去了解文化知识, 但是很多高中生还是倾向于利用课堂教师传授的方式, 因此, 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 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需要有恰当的策略。

无论认知结构理论、图式理论和高中生的实际阅读学习情况, 都说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对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因此,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对其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有绝对的必要性。

2 如何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与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行有效结合的对策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和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合理安排时间, 分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进行渗透。

2.1 阅读前, 提纲挈领式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提高高中生对阅读理解的整体把握能力

图式理论中, 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覃靖 ( 2015) 指出内容图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依据, 为理解文章内容提供向导。 高中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属于图式理论中内容图式的范畴, 在英语阅读理解时, 具有的文化背景知识, 相当于已有知识, 对后续英语阅读理解有指导作用。因此, 在阅读前应根据文章内容, 渗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认知结构认为过去的经验通过对认知结构发生作用而影响到新的有意义学习, 而有意义学习中包含迁移。 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 张大君, 2003) 。 因此, 在阅读前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必须紧密围绕英语阅读内容, 且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与阅读内容有较高的相关性, 促使知识发生正向迁移, 同时, 在阅读前渗透的文化背景知识, 须是高中生便于掌握、记忆, 容易在头脑巩固, 学习新知识时有利于迁移。

认知结构理论与图式理论为阅读前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提供的启示是:阅读前, 需要依据在阅读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特点和涵盖的文化范围。范围应围绕阅读内容展开, 渗透适宜量的文化背景知识, 尽可能使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时能够正迁移, 为高中生英语阅读学习提供准确的向导。“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是人们在阅读时, 把握文章的意义是从宏观到微观, 从整体到局部, 根据背景知识进行预测推断, 最后寻找信息验证自己的预测与推断。 比如, 选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英语Unit 3 Computer为例作以简单叙述, 文章内容围绕计算机展开, 从下面四个问题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 1) Do you often use computers? ( 2) What functions does the computer have? ( 3) How does the computer develop from 1962? ( 4) What will the computer be like in the future? 让高中生在阅读前对文化背景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渗透, 有利于从文章宏观整体层面掌握内涵, 提高对阅读理解整体性的把握能力。

2.2 阅读时, 重点展开, 细节详述, 培养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

图式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激活已有的图式, 更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它依赖于高中生原有的学习水平, 注重在学习新知识时将原有知识和阅读内容的融合, 使其对于文章的理解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 能够促进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从而实现对文章真正的理解。所以, 在阅读时需要注重高中生原有图式知识的积累与开发, 把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 充分调动阅读前在大脑中渗透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及运用自上而下的阅读策略, 在把握文章整体的前提下, 进行细节信息阅读学习。

但是, 大脑中已有的提纲式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文章中有碍阅读理解的重点文化知识领域, 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补充, 展开重点详述, 弥补中间的空白, 达到化难为易, 顺畅阅读, 才可以解决背景知识欠缺造成的障碍, 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高中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遇到细节信息理解, 通常会运用到交互模式进行阅读, 需要将新知识与已经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 在新旧知识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 为了防止知识框架过于概括, 不易于高中生消化吸收, 就需要不断补充一些高中生感兴趣的细节知识, 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 而且可以激发高中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积极性, 活跃高中生的思维, 形成新的图式, 以此渐进循环, 促使认知结构由平衡到不平衡最后达到再度平衡, 促使旧知识发生正向迁移,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 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比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英语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Anne’s best friend>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做题时的推理能力, 可以给其讲述安妮出生的时代、家庭情况、逃离遭遇、最后被害等一系列事件。 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事件, 为细节信息的理解提供帮助, 阅读更为顺畅。阅读后的训练题, 可以训练高中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 1) Anne kept a diary because........, ( 2) She felt very lonely because......, ( 3) They had to hide because......, ( 4) Anne named her diary Kitty because......。

2.3 阅读后, 总结概括文化背景知识, 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后总结概括文化背景知识, 调动大多数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意识, 化被动为主动, 把外在的客观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学习的需要。随着知识不断的丰富, 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变被动为主动, 循序渐进, 做自主学习而且会学习的人。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高中生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使其英语阅读产生障碍的现象, 影响英语阅读能力, 有必要将相关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作以延伸, 扩大知识信息范围。 在教师“ 教”与学生“ 学”的过程中, 随着知识的积累, 应有效运用文化图式重新构建新的知识架构, 找出话题、关键字等把学习内容进行串联, 将已获得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帮助高中生建立起文化图式, 从而有效地、系统地吸收, 组织并储存新信息, 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阶段性进步,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 选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Unit4 Earthquakes总结概括关于文化背景知识时, 可以以地震话题为中心展开讨论, 地震为第一层次, 也就是核心层次;原因、感受、事件、危害、研究工作等围绕地震展开的为第二层次;然后依次围绕第二层次向下扩展, 建立新的图式, 为关于地震方面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形成关于地震背景知识的新的图式后, 高中生就可以借助该图式, 轻松容易地完成课后练习题, 既节省教学时间, 又激发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结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既很重要, 也很有必要。对其有了深刻地认识后, 需根据高中生、教材、时间、内容特点等综合因素, 采取恰当的策略, 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让高中生有效利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 了解更多更深层次的文化, 在以后的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做有文化有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大君.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覃靖.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The Road is Always ahead of You”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1) :270.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9

特别是在实施新课标后,新教材在编写上有了很大的改革。每一单元都有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涉及西方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且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一定深度。例如,人教版选修8 Unit 1 A Land of Diversity是一篇介绍美国地理方面知识的文章。通过学习加利福尼亚州的历史,使学生对美国的西部开发史略见一斑;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如人教版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研究美国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对美国有全方位的认识,掌握有关美国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像讲教材一样去讲这些英语文化知识,那势必会让学生更加厌烦英语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传授词汇语法知识,讲解试题,还要教给学生准确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生动、形象、适度的介绍会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异域文化,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巧妙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一、学习英美国家的词汇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新词汇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相关的文化。正如1904年Jespersen曾说过,“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learning” 。 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中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 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为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其中,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缩影。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以为掌握了准确的语音,具备了较完善的语法知识和大量词汇,就算学会了英语。其实不然,学生除了多记词汇外,还必须熟悉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尤其需要掌握其不同的文化内涵。高中词汇教学更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更注重表达的灵活性和恰当性。高中的词汇教学重视语篇的支持,重视文化的影响,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词汇文化知识进行词汇学习。

“龙”在汉语中是吉祥之物,中国人把自己比做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而,英美译者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tigers of Asia。“狗”的贬义形象已经深植在汉语言文化中,汉语用“走狗”、“哈巴狗”来形容拍马溜须者,用“落水狗”来形容让人憎恶、痛打的货色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而汉语中的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则将其翻译为:Love me love my dog。关注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多了解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以更加掌握这门语言。

二、通过学习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

英国从十七世纪开始的二百多年的殖民历史,使其语言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英语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语言。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有好几单元都涉及到了英美国家的曾经的殖民地如The United Kingdom,Canada—“The True North”等。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搜集跟单元教学相关的资料,利用地图、多媒体等将加拿大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其积累背景文化知识,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与此同时,相应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使得课堂不枯燥乏味,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内容进行探究的好奇心。只有对文化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会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更好地理解语篇,提高阅读能力,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三、通过学习英美国家的社交礼节和文化习俗知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因为缺乏对异国文化习俗的了解,而产生误解,甚至发生冲突。加强文化习俗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对外交往中更好地把握尺度,做到有礼、有节。在英语教学中,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通过认知中西方婚礼、春节和圣诞节,中国的称呼语和西方的称呼语不同,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交礼仪和文化常识。又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篇10

1.1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作为语言内容而存在

英语作为世界各国广泛运用的语言,已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得到了发展。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以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为前提,一旦缺少了文化的背景知识学习,就会给语言的学习带来障碍。英语作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工具[1],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释义中国文化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文化渗透不只是英语教学重心的转移,更是语言教学的深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若与文化割裂即可产生文化障碍,文化语言就会失去活力[2]。我国高校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英语文化学习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开始注重将文化内容加以深入与渗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模式,拓宽知识视野,强化学习动机,增强语言感悟能力、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

1.3 建立完整的文化认知系统是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网上文库查阅:现代文化系统称之为从西方引进的“科学的认知系统”,所谓科学的认知系统,就是将文化理念的整合与管理,通过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对文化理念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创新、升华,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系统。文化渗透引入到英语课堂,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人际沟通能力。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以便更好的体验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2 大学英语文化渗透的现状分析

2.1 注重基础语言,缺乏文化渗透意识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人际沟通能力。而目前的教学多重视基础语言结构,如:发音、词汇、语法,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及语言之间的文化联系;大部分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然后拿到毕业所需学分;对教师而言,片面地关注学生能否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把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对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跨文化的交际技能,是否知晓一门外语所具备的文化知识却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跨文化语言技巧运用不足,致使用词不当、交际受阻。而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学习一种语言与了解这种语言中潜在的文化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所学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介绍和引导,那么由于汉英语言的文化差异,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入及理解。

2.2 渗透文化教育的资源不足,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目前的英语教学,缺少渗透文化教育的教学大纲,教科书中所描述的模拟场景对话中,自然情况及时代背景介绍偏多,文化渗透的任务模糊不清;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鉴赏力[3]。实践感知:在与外宾交际时,他们可以容忍发音和语法的错误,但是很介意文化的表达。所以,英语教学必须强调英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使之真正理解这门语言,凭借英语研究国外的专业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2.3 思维方式固注,语言使用习惯化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如果我们仅仅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习惯和西方国家交往,必然引起由于不同文化观念而形成的理解差异,进而导致交流不畅,甚至引起冲突与不快。近年来,国际教育界一直倡导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的教育理念[4],大学英语教师应紧紧跟随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与实践。

3 大学英语文化渗透的实施对策

3.1 以词汇为基础,增强文化渗透内涵

在英语语言极其丰富的词汇中渗透文化教育,既有利于学生产生词汇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有利于针对词汇多层含义的掌握。据统计,今日英语的词汇量已超过一百万[5],比其它主要语言的词汇量要多的多。在一些有关语法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渗透文化现象的表达方式,如果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其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则可以避免很多语法方面易犯的错误。如:在给学生讲述饮食中刀叉使用时,要明确传达给学生西方用餐的习惯及礼仪。

3.2 以角色扮演为演练,渗透文化现象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情景是生活中真实场景的再现,在环节教学中,以角色扮演渗透文化的深层含义,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日常交际的实际情况,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情感,激起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融入语言环境也可以通过阅读国外的相关文学著作、小说、杂志、报刊等来实现,学生会获得情感的满足。英语语言学习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的能力。如:在实际交流中询问人的姓名多数采用更为委婉客气的语言,如果学生对语言使用的文化习俗不甚了解,在交际中则难免有失礼节。另外,对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也应了解。

3.3 以听力训练为重点,强化文化渗透意识

在进行听力测试时,学生能听出录音原文内容,而在答案选项中出现错误。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不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而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语言、社会风俗、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6]。这些均构成了与其他社会在文化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忽视了文化差异,就会出现理解困难。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除了讲授语言形式,多听多练外,还应重视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加强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使英语在不同的场合中运用自如。

3.4 以生活习俗差异做比较,渗透文化思想

比较法是教师促进学生对于各种对象与现象的相同性、相似性、恒等性、差异性等的重要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法来讲授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对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内容分类比较,进行专题介绍。如:介绍英美报刊的概况,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英美主要报刊及通常排版格式,并与我国主要报刊作相应比较;通过阅读理解等练习形式的文章进行相关的介绍;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通过与这些媒体工具的合理运用,能让学生自然直接地领会不同文化间的区别,感受时代的气息。

结束语

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营造具有国外文化背景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西方的文化气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知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且有针对性地吸收英语文化。加强文化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阅读技巧的同时,激活他们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从而获取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摘要:英语教学是一种以跨文化意识组织的外语教学,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学习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既要重视基础语言教学,还要重视相关文化的渗透,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文化的适应性,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基础语言,文化渗透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尹丹.本土与西化的重构: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9月,第7卷第9期.

[3]杨清玲.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0期.

[4]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文字游戏下一篇:水文